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24-09-19

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精选15篇)

1.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一

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而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更如“天书”般难以理解。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举行的今天,好多初中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还是老思路、老方法,教学中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收效甚微。笔者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现将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浅知拙见归纳如下:

我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以教师为辅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优化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变怕学为乐学、爱学,并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参与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文言文与现代文一脉相承,许多词语、语用、词义是相通相连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就已掌握了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经验因素一旦得到重视并被充分调动,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小。

1.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以《隆中对》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在导入时,先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想法,促使这些认识自然介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隆中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自然也就迅速的多,学习《隆中对》时会感到亲切许多。

2.以成语、名句导入课文。如“惟吾德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课前可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成语的本义、引申义及出处,增强学习《陋室铭》、《岳阳楼记》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文中成语如:一鼓作气、夸父逐日等,正是这些有生命的词语,才有效地鼓舞学生求知的热情。作为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与路”,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效果才会有提高。

3.教学语言要注意形象性。在教学文言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枯燥而乏味的知识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机智幽默、感情真挚深厚,不能平铺直叙。如在讲《鱼我所欲也》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舍生取义”这一观点,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11月30日,身着便装的驻金华某部机要参谋、中尉孟祥斌正与妻子在金华市区的婺江边散步,看见一名年轻女子跳江自杀,孟祥斌毫不犹豫跃入零摄氏度左右的江水中营救,结果轻声女子被救了上来,他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全国上下掀起了向孟祥斌学习的高潮。学生对舍生取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v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w、特殊句式v包括判断句p省略句p倒装句p被动句等w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内容,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因生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再次,学会摘录。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的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为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话用等卡片,摘抄一些词语警句和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转变思想, 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逐词逐句的串讲,至今仍然是文言文教学比较普遍的现象。似乎大家对文言文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具有高度的认同感。新课程改革以后,探索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也大大小于现代文。学习文言文,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互动进行。在正式上课之前,应该要求学生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感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等方法,获取对文章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的初步印象。这种习惯应该在七年级进行教学时就养成。而此时,老师的作用应集中在鼓励上,鼓励学生要迎难而上,更要鼓励学生作好学习记录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每次变换方式,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如:个人学习、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全班质疑研讨等。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老师讲课时一是可以利用书中资料中现成的注释,让学生在思索道理时疏通文章;二是在讲述道理时,可择要讲解难词冗句;三是可以不断联系课文句子。这样一来,教学效率也提高了。

四、加强读的训练,读出美感

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顿断句常识,要学好文言文,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读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期年之后”一句中的“期”不读“qī”而读“jī”。再如《曹刿论战》中的“又何间焉”一句中的“间”不读“jiān”,而应读“jiàn”。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在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保玉福

2.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二

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主要的载体。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文化的变革, 文言文中所记载的事物以及表达形式与现在的学生之间存在了隔阂。加之学生对文言文教学一直都存在着只重字词讲授, 不重阅读感受的理解误区, 使得原本有趣深刻的文言文在学生眼中变成了艰涩苍白的文字壁垒。学生因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疏远、拒绝的心理。而课堂上, 文言文的教学多是枯燥乏味的, 就算为了应付考试, 硬着头皮学了, 大多数学生也感觉学起来毫无兴趣。久而久之, 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二、策略及方法

(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1.“读”字当先, 激发兴趣。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有文言文语感, 拥有停顿断句的常识。所以学好文言文, 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读法有多种, 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齐读等。但我认为在教学中, 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 跟我们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 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 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 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 读得朗朗上口。这时, 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默读, 在读懂的基础上, 教师在教学中再指名朗读, 组织齐读。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读多了, 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 且能理解。正所谓“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2. 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 1) 要教好文言文, 教师不仅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 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文修养。教师出色的课堂展现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重要, 顿生仰慕之情, 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 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文作品, 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所谓自主式阅读, 就是学生凭兴趣, 主动、独立地阅读, 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 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 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 不求统解、甚解; 阅读过程是放松惬意的, 不带负担的。通过自主阅读, 学生会蓦然发现: 文言文其实并非枯燥无味, 而是充满乐趣的。

( 二) 切合实际,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是采用“满堂灌”, 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 对号入座, 学生则一字不漏的记下, 使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 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 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 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中, 应该注重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自学课文:

1. 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自主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背景介绍和注释说明, 了解相关背景, 为后面阅读作准备。

2. 读。反复朗读, 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尤其是一些通假字, 还要读清句子停顿和节奏。通过朗读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3. 解。学生可对照书上的注释, 利用工具书, 了解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翻译重点文言词句, 从而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

4. 析。分析内容和手法,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分析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提升阅读能力。

( 三) “言、文”并重, “活、实”并举

根据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个人感觉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 又可以避免文言文教学弊端的一种方法, 就是在教学内容上, “言、文”并重, 在教学方法上“活、实”并举。所谓“言、文”并重, 指的是既重视教学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 也重视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与鉴赏古文的文学艺术。学生学习文言文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词句含义, 读懂文章内容。所谓“活、实”并举, 就是既不排斥传统的扎实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又引进灵活生动的文言文教学机制, 变文言文从难学为易学, 变学生学习文言文从畏学、厌学为好学、乐学。

( 四) 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 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文言文素养

1. 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 和作者心灵相通。我们知道, 真正的阅读, 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 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 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 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只有这样, 才能学好文言文。

2. 整体感受, 体验阅读乐趣。就要提倡整体性阅读, 要把自主式阅读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 注重文言课文的整体阅读效果, 让学生在整体阅读感受中体验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3. 培养审美趣味。选入教材的文言文, 几乎都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用语之凝练、结构之精巧都非寻常文章可及。而缺乏“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这一环节, 学生就无法真正品味到文章之美, 自然难以爱上文言文。教师应在学生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含英咀华, 逐步培养其审美趣味。

4. 吸取养分, 丰富精神世界。文言文多出自古代一流作家之手, 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中学生正处在发展个性、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 正面影响是很重要的。而中学生又有叛逆心理强、拒绝说教的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用心感受, 自觉接受熏陶、吸收养分就显得格外要紧。学生在那些高贵的精神品质的浸润熏陶下会自觉地发展健康的个性, 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 我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 通过上述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储存越来越多的文言文知识, 而且能将所学的知识充分的理解与吸收。只要我们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 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就一定能够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风景线。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学的瑰宝, 是掌握运用汉语言的起点, 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 是中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文学素养之一。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 但由于时代久远, 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言知识很是匮乏, 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主要讨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认为应该重视学生平时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爱好。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吕明.文言文教学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 (京) , 2002.

[2]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 2001.

[3]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的返朴归真[J].山东教育, 2002.

[4]刘君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 2009.

[5]李建邡.教苑漫录[M].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2.

[6]彭宗保.抓住“笑”字串全文[J].语文学习, 1996.

3.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兴趣;语感;情味;人文素养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因为文言文本身重要但较难理解,在高考语文卷中分值不小。但因为语言变迁,时代隔阂,现今功利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学单调刻板,文言文的教与学也就成了让师生头疼的老大难的问题。

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尴尬现状,教师应该正本清源,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进而学习我国古代优秀作品,汲取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这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中说得很清楚,而不是对文言文作过多词性分析和语法推敲。基于这样的目标要求,笔者就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谈些我的思考和尝试。

一、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从现代汉语中去发现文言文的新生命,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一脉相承,许多文言文成语、俗语一直保存至今。通过这些成语、俗语顺藤摸瓜,就知道其中字词在文言文中的含意。比如,教学中援引“登峰造(至)极、不期(约定时日)而遇、怨天尤(责怪)人、出类拔(超出)萃、家徒(只有)四壁、文(掩饰)过饰非”等成语,来印证文言文中出现的相应的字词,打通古今,减少学习困难,增加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记忆,一举两得。

其次,日常生活中保留的一些民俗习惯里都有古诗文的影子,

中学生也往往耳濡目染,一旦加以充分利用,文言文与时代的距离感就会大大缩短。因此在构建学生文言知识结构的时候,我尝试尽量结合生活实例来阐释。例如,解释《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和“吾妻归宁”的“归”字,我让学生看了一张嫁女儿的请柬,让学生猜“于归典礼”是什么喜宴。再告诉学生“于归”的出处是《诗经·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朱熹集传:“妇人谓嫁曰归。”最后让学生比较“为小女举行于归典礼”和“为小女举行结婚典礼”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反映“于归典礼”好,典雅有内涵,包含了对女儿“宜其家室”的祝愿。这样一来,学生就记住了“归”“于归”“归宁”的含义,更感受到了文言文的庄重典雅。

最后,探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写作的关系。作文是高考的重头戏,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积累文言文的兴趣,笔者组织学生对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优秀作文进行分析探讨,就很容易发现几篇特别的文言文满分作文,如2001年的《赤兔之死》(江苏卷),2003年的《吊屈原赋》(全国卷),2009年《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湖北卷)。这些优秀作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言文功底,对古典名著名篇的熟稔。

于是,我在教学鲁迅《铸剑》时指导学生学习“故事新编”的写法,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联想,以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古典文学名著、历史传说、神话寓言故事,对其中的故事、人物进行重新加工、演绎和包装,对原著内涵作出自己独特而传神的诠释,从而表现主题,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这样的文章既能紧扣时代脉搏,又有历史文化的底蕴。通过写作实践,学生明白了文言文经典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是中学生作文取法的一大宝藏。

二、激发诵读文言经典名篇的兴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要学好文言文,积累文言文知识、认识语言规律只是一种手段,要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归根到底要凭语感。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从蒙学教育到成人教育都特别注重诵读,要求学生反复吟咏直至流利背诵,从而整体感受、理解、品味文章。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年代里,一代又一代的先人运用这种富有汉语特色的教学方法,在学好语言的同时,也很好地继承了一种民族文化精神。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而今青少年学习文言文往往很功利,不喜诵读,需要教师多加提示诱导。

2014年春节期间看到一条新闻,是湖南岳阳楼初一至初三凡会背诵《岳阳楼记》的免门票。这启示我尝试从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高度,提升学生背诵文言经典名篇的意识。开学后,要求学生背诵《滕王阁序》的时候把这条新闻播给学生听,开玩笑地说:“这个政策值得推广,学生把《滕王阁序》背下来,以后有机会免门票参观滕王阁。”虽是玩笑,但学生的背诵热情明显提高。趁热打铁,笔者要求学生搞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收集与名楼、名山、名川等著名景点有关的名篇。随后开展相关名篇的朗诵比赛,经典诗文名句的背诵比赛。一系列活动之后,学生背诵文言文的兴趣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当年暑假,一位去成都旅游的学生回来后对我说:“她在参观武侯祠的时候,自然而然吟诵起《出师表》,不由自主地泪盈满眶,那一刻真正产生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我相信有了这份积淀,即使学生没有踏上那些名山名楼,即使有一天那些物质的文化毁坏消失,那些千古传承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也能代代相传。

三、引导学生发现古文字的情趣,追求文言文教学的情味

文言文阅读不仅是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掌握语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多揣摩、多体味,感受文字运用的精妙之处,领悟字里行间含蓄的意思、情趣,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契合,与作者同悲喜共爱恨,做到真正的内化吸收,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知觉,使自己的语感变得更加丰富、敏锐。

《项脊轩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就在于一个“情”字,全文琐琐细细,却是字字含情,句句动情,事事关情,正如前人王锡爵所言:“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因此,在教此文时,我就引导学生要“披文入情”,悉心揣摩字词,体会作者内心深细的情感。例如,“墙往往而是”只一个“往往”,既写出了分家后门墙到处都是杂乱的场景,又流露出作者对家族衰败的痛惜和不满。结尾描写枇杷树,朴素平淡却含蓄隽永,饱含深情。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画面想象,将其拍摄成一组镜头。学生最后构思的镜头是黑白的,是无声的,树影由远而近,由小而大,逐渐清晰定格,亭亭身影则由近而远,由清晰而模糊,渐渐隐去消失。由此看来,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文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境,而且实现了自我感情的升华。

四、挖掘文言文中的优秀文化思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宋代周敦颐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说法,明确强调了文学的教化功能。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多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充满民族智慧、蕴涵民族精神的千古名篇。在传统文化屡受冲击的当代社会,信任危机、道德沦丧、行为失范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努力挖掘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优秀文化思想内容,帮助人们重新审视思考价值观、人生观,重建精神家园显得尤为重要。

在《赤壁赋》的教学中,我即注重文章思想内涵的挖掘。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纵情山水、及时行乐、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思想情绪和人生态度。东坡身上,既有儒家兼济天下的抱负,又有释道两家自我调适、超然物外的思想。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美人”一词寓意进行分析探讨,然后指出苏轼在这里不仅继承了屈原的笔法,更赋予“美人”深层次的内涵,以之比拟君主,表达对君主的忠心,同时“美人”也象征了苏轼美好的理想——施展抱负,身体力行,造福人民。“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让我们看到一生忠君的苏轼,即使身处逆境,被贬他乡,仍想着为大宋王朝分忧。

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济世思想,他们虽然经历不同,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影响的程度不一,所走的道路不同,但他们要求参与社会政治实践的意愿往往是相同的,即使是徜徉自然山水之中,也仍然关注社会,忠君爱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伦理自觉和优秀传统,已然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当学生经过反思,受到这种忘我精神和忧患意识的感染,必然能唤起他们以国家为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總之,文言文教学手段应该多样有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涵泳体味,浸润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审美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使他们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

以上是笔者一些粗浅的认识和若干教学实践,敬请方家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高中篮球教学之我见 篇四

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王健

摘要:重点分析了高中篮球运动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并对篮球教学中五个环节的讲解示范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篮球教学;讲解与示范

篮球运动是一种充分利用人的四肢、躯体和头脑的体育运动,它可以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快速、准确、灵活多样、变幻莫测是篮球吸引学生的原因。在全国高中都开设了篮球课,这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运动”。篮球也是一种聚集了所有时尚元素的体育运动,是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所以教师在传授篮球知识的过程中示范和讲解就尤为重要。

一、高中篮球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可以在教材内容安排上以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为主。基本技术教学顺序是:移动—运球—传接球—投篮—个人防守技术。在加强重点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应重点加大示范讲解的力度,使学生从开始就对篮球的技术动作,基础配合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高中篮球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

二、讲解与示范

讲解是体育课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方式,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和要求等,以指导学生掌握技术、技能,进行练习,组织教学和进行

思想教育。讲解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示范动作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方法,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所以,示范对促进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三、基本技术教学过程中讲解示范应注意的环节

(一)移动

移动是篮球运动攻、防技术的基础,对学习和掌握、巩固和提高篮球技、战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具有很大意义。因此在篮球教学中,首先应从移动技术学起,要抓住控制身体重心的平衡和变化这一关键环节,认真讲解,正确示范。在强调正确基本姿势的同时,注意蹬、跨、碾的动作用力与协调配合,进而不断地提高脚步动作的快速、突然和灵活性。

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移动技术动作的讲解,首先要使学生明确移动技术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移动技术的积极性。

(2)移动技术的关键是屈膝降低重心、前脚掌的蹬地、碾地动作以及在移动过程中腿部和腰部用力,腰胯灵活带动躯干使动作协调配合,保持身体平衡和转移身体重心。

(3)移动技术动作示范,先分解各部分技术,后综合技术,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使学生较快认识正确动作的概念。

(二)运球

运球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单手连续拍按由地面及反弹起来的球的动作。

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运球技术动作的讲解,要使学生明确技术运用的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动运球技术的关键环节是正确的运球手法对球的控制能力和熟练的脚步动作与手法的协调配合对球的保护能力。

(3)运球技术动作的示范,应先做慢动作示范后做快速动作示范,由无防守人的示范到有防守人的示范。

(三)传、接球

传、接球是篮球比赛中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方法、是组织进攻配合的纽带,实现战术配合的桥梁,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配合的质量。

1.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质量和比赛的胜负。

2.在传、接球技术教学示范与讲解中教师要在强调正确动作规格的基础上,不断地注意传球的速度、准确性练习,做到传球快速及时,准确到位,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传球前视野的观察能力和动作的连

贯性。在传球教学时要抓好臂、腕、指力量的协调用力,注意纠正肘外张、双手用力不一致和推球的错误动作。接球要注意接球后的基本姿势及与下一个技术动作的连贯性。

3.传、接球技术的动作讲解与示范

(1)讲解各种传球技术的运用时机、动作方法和要点。

(2)讲解手腕及前臂用力方法。

(3)各种传、接球技术动作示范要正确,并应注意合理的示范位置。

(四)投篮

投篮是篮球运动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篮球比赛中—切技、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创造良好的投篮得分机会。投篮技术运用得是否合理、准确直接关系到比赛的胜负。投篮动作是从准备姿势开始,用蹬地、提腰、伸臂、抖腕、手指拨球的全身综合协调力量将球投出。其中伸臂举球和手腕前屈或翻转与手指拨球的力量是控制与调节身体各部位用力的关键,也是取得合理的投篮出手角度与速度的保障。通常投篮距离越近,身体综合用力程度越小,以手指与手腕动作用力为主;在远距离投篮时,身体综合用力的要求则愈高,特别是手腕与手指调节力量能力也要求越强。

在投篮技术教学示范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投篮手法和正确投篮技术的规格,使学生明确身体各部位和手臂、手腕、手指的正确动作与协调用力,是掌握投篮技术的关键,同时还应强调投篮时的瞄点、球的飞行弧线和球的旋转,这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强调手脚的协调配合,全身重心的控制能力和投篮与突破、传球技术的综合运用。

投篮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1)明确各种投篮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点。

(2)要突出强调: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全身协调用力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关键,必须掌握正确的手法,形成正确的投篮动作定型。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无误。优美大方。

(五)个人防守技术

在个人防守技术教学示范讲解中,教师应强调根据不同特点的对手选择正确的防守位置和不同的防守方法,积极移动,判断准确,行动果断,大胆地运用合理正确的打、抢、断技术动作,破坏对方的进攻,同时还应强调,如果防守行动未能奏效,要求队员迅速恢复正确的防守姿势,重新抢占有利的防守位置。

个人防守技术的讲解与示范。

(1)要使学生明确攻守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要以攻练守,以守促攻,攻守平衡,防止重攻轻守的偏向。

(2)要强调正确的防守姿势和各种防守脚步动作是提高防守技术的基础。

(3)明确个人防守的基本原则是以球为主,人球兼顾。如防守位置、距离的选择,防守中的移动、堵截、抢断以及集体防守的配合都是以球为中心和依据的。

总之,在篮球教学示范讲解过程中,应根据高中篮球教学特点和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地安排讲解与示范的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中学生篮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篮球教材组.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5.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共) 篇五

杨正宁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性的活动,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作文教学,教师如何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出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书写出张扬个性并具有独特见解的好文章呢?本文试着就此谈一些见解。

一、为创新创设必要的环境

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创新也需要宽松的环境与氛围。学生感到愉快、自由、坦然,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才有可能自主地去思考、探究,提出理论的假设,发表自己的见解,才有可能创新与超越。作文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要局限于老师的指导,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的规范中。这样,学生才能开阔视野,发挥出创造的潜能。为了学生的作文有所创新,教学中,我始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联系当代世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引导学生吸收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力求使教育内容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说明、去表达、去创新,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丰富新知。若按传统的教法,充其量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要求掌握书本知识,哪有什么学生个人在学习与实践中的创新?可见,写作环境的创设,学生学习的开放,对创新作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为创新加强厚重的积累

我要求学生准备好三本笔记本,一本是感悟集,一本是摘录集,一本是生活集。每周至少要写一读后感,一篇生活感悟,两页摘录,加强积累。我要求学生学会从别人的文章里、电影、电视、因特网里去借鉴,学会积累,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把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开头、结尾摘录下来。持之以恒,曰积月累,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词汇也就逐渐地丰富起来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南宋诗人陆游曾说:“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正说明了锻炼积累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做好“三本”也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借鉴与积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创新作文的火花也就自然被点燃。

三、为创新关注现实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流。”可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创新是作文的生命。虽然高中生活比较单调,但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多关注现实,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从生活中掌握大量鲜活的语言和材料,写出缤纷斑斓、各具特色的好文章。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善于获取生活材料,展开丰富想象,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尽最大可能把文章写出新意。只有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走出平庸,甩掉俗套,才能清水出芙蓉,才能一枝独秀,才会有更广阔的写作空间,独特的感受和心声,才能得以抒发,独特的创

新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写出的文章才更富有生命力。

四、创新要掌握的环节

1、命题要创新

现在大多考话题或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提炼一个主题或中心论点,然后自立题目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直接借鉴诗词、流行歌曲、谚语、格言等命题。有一次,我要求学生以某班级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匆匆去世这一悲痛欲绝的事件命题作文,学生很快拟出了《爱与我同在》、《漫天雪花都是情》、《但愿好人一生平安》、《取义成仁之我见》、《遗憾的人生》等。半命题作文,我要求学生注重封闭和开放的双重性,要求学生出其不意,如训练“,我想对你说”时,有的学生就补充了“苍天”;训练“我最喜欢”时,有的学生就补充了“竞争、拼搏、孤独、断臂维纳斯”等;又如训练“我想时,有的学生就补充了“飞、大哭一场、痛痛快快看一回电视、化作一次雄鹰、作一棵小草”等。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新题型,学生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提炼出许多富有新意的题目:《蓦然回首》、《给生活摄影》、《心灵净土》、《寻找精神家园》等。

2、选材要创新

作文的选材也很重要,选材上要力求新颖,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比如:《关心》这个作文题,大多数同学很容易把文章锁定在人类亲情上,这就落于俗套。训练时,我要求学生把目光平移,由亲情移向其它需要关心的东西,有人就写到了关心地球。文章将“绿荫如盖的大地”、“浩瀚无垠的大海”、“交错分布的江河”,分别比喻为地球母亲的“美丽的肌肤”、“蓝色的衣裳”和“奔腾不息血脉”。列举种种被污染被破坏的环境,抒写地球母亲正忍受着种种苦难的折磨而呻吟不止。这样的材料,视角新颖,为读者所心动。可见,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新颖的材料,才能给文章输送新鲜的血液,文章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3、立意要创新

意,是文的帅,立意创新,棋高一筹,势必令人刮目相看。一篇具有创新性的作文,总是在立意上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训练学生根据立意写作时,我提供给学生这样一幅画面:上面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下是一把伞,伞下有一盆仙人球。经过画面分析,大部分学生提炼出“过分地关爱就是害”的观点。显然这是一个比较易于提炼的观点,并无多大新意。我又要求再仔细观察,挖掘其本质,能否会有新的发现。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光芒四射的太阳比作法律,把伞比作某些贪官,把仙人球比作不法分子,一些不法分子之所以胡作非为,就是因为有某些贪官的伞在保护他们,一旦这把伞被打掉,不法分子将受到严惩。可见,这样的立意,采用反弹琵琶,反常规思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分析,确定文章的主题,打破常规,推陈出新,提出独到的见解,可谓新颖,实在令人叫绝。

4、构思要创新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训练学生,以人们难以预料的结尾嘎然而止,或是恰当地设置悬念,使文章狂澜迭起,使读者的心悬落不停,这样更能令读者拍案叫绝。这正是构思创新常用的方式之一。

依上所述,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向创新思维能力,只有加强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

6.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六

洞口三中杨大明.摘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本文从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基

础、写作技巧两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能力;语言基础;写作技巧

一、引言

书面表达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NMET试题中,书面表达题作为要求考生输出所学知识的测试题,较之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项目等更能直接考查学生们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9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大纲》指出: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书面表达不是错误百出,就是单调乏味。因此,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势在必行。

二、高考书面表达所要求的能力

高考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应具备下列技能:

1、仔细审题,决定体裁的技能。

2、根据所给材料,发挥构思的技能。

3、遣词造句的技能。

4、规定时间内的书写速度技能。

5、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意义的技能。

6、语篇的整合技能。

7、有效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的技能。

三、书面表达备考训练

1.注重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

(1)不断积累词汇句型,切实抓好语法基础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等。在通过例句说明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如表示“损害、破坏(动词)”除harm 之外,另还有damage,ruin,destroy,spoil,lose 等。“提高、增进、增强、推进、加强(动词)”的同义、近义词语有build up, push on / up , strengthen,fuel(the economic growth), promote等。要求学生了解词缀性反义词的构成。例如: careful—careless,1

responsible—irresponsible, essential—nonessential, interest—disinterest, inside—outside, normal—abnormal 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细致观察并积累同根同源词,使记忆工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记忆也更加牢固、准确。如:economic, economy, economics, economically, economical 等。留意一些动词、形容词的变通表达方式: make a contribution to =>contribute to , make an apology to sb.for sth.=>apologize to sb.for sth., make / give / take / have a try at sth.=>try sth., be aware of =>know,be afraid of =>fear / be frightened by , be of great harm =>harmful,be of no use =>useless ,be of great help =>helpful 等。

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了充足词汇量的基础上,写作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文章主体和风格的词、意义确切的词、表.达清晰和生动的词、形象具体的词,以及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另外学生在初、高中已经学过基本语法知识与句型,由于缺乏操练,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如要求学生进行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练习,也可以进行写话训练,题材不限,但必须包含一些常用基本时态或典型句型。如造句练习:

feel as if, walk out of=> I feel as if I had walked out of a nightmare.arrange, clean the house=>I have arranged for the students to clean the house.使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I have read one of his novels.I have read a few of his plays.=>

I have read one of his novels as well as a few of his plays.He must be ill.He is absent today.=>  He must be ill for he is absent today.The book is due tomorrow.I have to rush through it tonight.=>

The book is due tomorrow.Therefore, I have to rush through it tonight.复合句改简单句练习:

Because he had a bad leg, he couldn’t walk as fast as the others.=>

He couldn’t walk as fast as the others because of a bad leg.She won’t go home until she has taken the exam.=> She won’t go home until after the exam.简单句合并为复合句:

I went to visit the American author.He wrote a number of books about China.=>

I went to visit the American author who wrote a number of books about China.Is the letter overweight? I’m wondering.=> I’m wondering whether the letter is overweight.I’ll get an answer from him.I’ll ring you up at once.=>

I’ll ring you up at once as soon as/ the moment / immediately I get an answer from him.写话训练:

Last week I went to Shanghai to visit my former English teacher.She was writing the book about her teaching.We were so excited to see each other that we could not help crying.She told me that she would have finished the book by next winter.Then she would go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I hope she will enjoy the journey.句子是作文的基本单位,成功的作文是由清晰的、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组成的。所以,加强词汇教学,注重语法与句型操练,打好句子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

(2)、勤读、多背好精句,范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英语文章也是如此。要想写好一篇文章,没有充足的词汇量是不行的。课文中的俗语和谚语的识记是通过背诵来完成。背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语言学习的必经之路。

背词句利用有限的时间,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和短语尤其是课文中的俗语和谚语和经典句子。

Eg.proverbs;

No pains no gains.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All roads lead to Rome.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Useful structures

It’s time for sth./to do

As far as sb.Know,It’s suggested / said /reported that„

Good sentences

I’m very delighted to hear from you.I’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my parents.Thank you for your helping me with my English.背范文 将近几年高考中的作文和课文中好的段落以及报刊上的各种各样的体裁和优秀文章让学生背,数量至少要达到六十篇,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脑子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多读书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定势,增加对英语国家文化、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的了解,扩大视野,选择课外阅读,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猜测、推理和领悟。

2.有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

(1)限时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限时训练,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教师展示范文。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榜样,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维与写作之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及时查出作文中的毛病。平时训练题材要多样化。书信、通知、人物介绍、场景记叙、看图作文、表格作文等都要训练到位。同时结合各种报刊杂志上的书面表达的题材,有针对性的加以训练。

(2)审题准确,下笔无误

审题是做好书面表达的前提,做题之前应认真分析说明材料,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在审题中,首先要一字一句地将题目要求看几遍,记住所给的提示内容,看清命题要求和场景介绍,如对象、目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所要包括的要点,篇幅长度,弄清楚该用哪种体裁,何种人称,哪个主题,有什么具体要求,有无参考词语和结尾句,有无格式要求等。一定要包括所有要点,可先编写提纲,列出重点词语和将要用到的句型等。如2008年湖南高考英语作文为三幅图和简单的文字提示,让学生任选一幅来作文。评分要点: 1,对该人物的简单介绍。(5分)2,喜欢该人物的理由(7分)3,从该人物身上得到的启示(5分)。这些都是在审题时需明确的方面。

(3)扬长避短,灵活遣词

遣词的原则是准确生动形象,符合习惯。由于受中文的干扰,有的同学往往紧抠着提示中的某个中文词语绞尽脑汁地去找所学过的等同该词的英文词语,不但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往往选用的词不恰当。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转译法,用同义词、近义词,甚至可用反义词转换表达。例如:“开会”这个“开”可借助动词 “have” 或 “hold” 等来转译。又如 “签名”,虽然学过 “sign(vt.)one’s name”,如果一时想不起来可以用 “write down one’s name” 来释意。再如“懒惰”可以用 “not hard-working”,“不熟悉”可用 “know little about„”等来表达。总之,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运用较自如的词汇。

(4)围绕中心,理顺全文

在根据要点完成连词成句的步骤后, 要分清文章的层次, 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列组织起来, 使之前后连贯, 构成一篇语气通顺的文章。同时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过渡要自然, 可加上适当的表示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的连词, 使文章更加流畅。

常用的过渡词有:

①表时间顺序、动作过程的:at the same time,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 first„, then„,later„, finally„, while, afterwards, soon / shortly after„ 等。

② 表方位关系的:in the middle of , at the back of, on the left/ right, to the east/west等。

③ 表示因果关系的:so, therefore, as a result, thus, since, because(of)„ 等。④ 表示并列关系的:and, as well as, also„ 等。

⑤ 表示递进关系的:even, besides„等。

⑥ 表示转折关系的:but, yet, however, though, otherwise等。

⑦ 表示让步关系的:even if, in spite of, even though„ 等。

⑧ 表示对比关系的:like, unlike, such as,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等。

⑨ 表示总结性的:in general, in a word , in short„ 等。

(5)注重开头,写好结尾

大家都知道“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同时要对你所写的第一个句子慎之又慎,确保不出任何错误,最好能作到引人入胜。另外文章能否得高分,结尾也很关键。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能使阅卷老师的眼睛为之一“亮”

(6)检查格式,勿漏要点

文章写完后要仔细检查一遍,再参照提示要求,看体裁,格式是否对,内容是否全。同时注意语法应用是否正确,其中包括易由疏忽而出错的主谓一致、时态一致、称谓一致、大小写、标点符号等问题,并估计一下字数,如已经超过了规定范围,则应将一些无关紧要的句子删掉,如果字数不足,则应围绕题材中心要点做适当的增写。

(7)卷面整洁,一目了然

NMET的卷面分数一般也有2—3分,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印象分”,加上已实行网上阅卷,因此考生一定要做到书写规范,不要盲目地赶时间,忽略了书写,须知把字写好往往会给你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养成学生工整的书写和按要点分段的习惯。标题居中,字稍大些。每段正文,字不要挤得太紧隔得太开,要靠格线写,不要飘在格子中间。有些字太小太草,扫描出来,根本看不清楚,分数就要低一个档次。最好把每段的主题句写在段首,这样脉络清晰,卷面工整,在短短的30秒内甚至20来秒的评卷时间里,老师的印象分也会高一点,更不会出现误判考生要点不到,让他白白丢掉5-7分。

结束语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扎实的基础、写作方法和大量的写作实践。只要我们从这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良好的课内外语言环境,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改变目前学生写作能力弱的现状,在写作方面,推动外语教学。

7.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七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淘洗, 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 被称之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 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由此可见, 仅靠老师常用的“串讲”之法是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 纵然“达标”, 也是达课堂之“标”。

然而, 从目前教学现状来看, 文言文似乎并未展现其迷人的魅力, 反而成为学生学习母语、宏扬传统文化的一大障碍, 教学效率的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三: (1) 重“言”轻“文”, 课堂上对实词意义、虚词用法、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古汉语知识进行逐一落实, 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更毋论体悟“文”之美。 (2) 授“鱼”而不授“渔”, 或纵有“渔”而不善“渔”。教师越俎代庖、独霸话语的教学形式, 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养成获取知识的惰性, 以至于一离开老师就对文言文无从下手。 (3) 生活语言与文言的距离太远, 加之学习不得法而难以理解, 致使其对古文了无兴趣。

二、预习——不求甚解

因文言文的语法概念距离我们熟知的生活太远, 理解难度较大, 所以要想学懂她, 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的预习要求是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将全文读通, 了解内容梗概。

(1) 利用课文注释。课本中的文言文大都有注释, 预习时就要结合注释以读通全文, 并将不识不解注释的词的注释写在文章相应词的下方, 便于诵读的同时, 也积累发文言词汇。

(2) 利用工具书。工具书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要求预习时, 一定要学生先结合注释对文章进行学习, 绝不能有“一本行天下”的思想, 完全依赖工具书, 这样会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 影响了其对知识的掌握。

学生在利用好注释和工具书预习时, 对不解的知识进行勾画, 并将自己的理解作以旁注, 上课听课就有了针对性, 就能更好地提高听课效率。

三、学习——动态课堂

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 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 古代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卷, 所展示的思想情怀。对初学文言文的中学生来说, 往往难以体会, 所以, 在实际教学中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铲除学习障碍, 穿越千年时空, 共同品味文言文之美, 使教学过程充满动态。

(1) 读、想、讲结合。教学文言文应和教现代语体文一样,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 以使他们真正理解, 并激起阅读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讲解, 虽说可能有误读和曲解的地方, 但有大家的预习和老师的指导, 一经指出即可得到纠正。再者, 也是更为重要的, 只有指导学生自读、自思, 他们才能以自己之力, 了解自己生疏的文言, 以至进入文言所反映的历史生活中去。

(2) 指导学生翻译。在既有课文注解又有同学帮助更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 让学生自己翻译不仅是可能的, 而且是有效的。指导翻译时, 要提出较具体的要求, 比如哪里是重点译部分, 哪些词语句必须明确地译出之类。只有学生自己翻译, 他们才能深切地体验到文言文的特点和妙处, 才更利于真正掌握阅读文言的能力。

(3) 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 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 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 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四、巩固——诵读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文言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去朗读。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 音韵和谐, 很适合朗读, 而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有效地、投入地朗读, 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理解。

诵读是一种最生动、最鲜活的教学方式, 在诵读中可积累语言知识, 可培养语感, 可陶冶情操。只要真正走进文本, 与人物同呼吸, 与经典相融合, 我们才会读出个体读到的体悟, 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达到忘我之境界。从根本上激发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古文经过教师的讲解启发后, 学生理解感染了, 就会认为读或背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五、课外——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注意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在现代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注意了课内外知识的巧妙链接, 可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在这方面有所忽视, 可能是因为课内学得不轻松, 拓展就免了吧。其实我们所学的文言文应该是一个“点”, 我们应该通过这一个“点”的学习, 去带动整个面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 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去链接、去拓展、去延伸, 把我们学习的触角伸到更远、更高的地方。当然这种延伸不一定是整篇文章, 可以是一段、可以是几句、甚至一句。可以是一个作者的简介, 可以是同类文章的比较阅读……总之, 只要学生把思维的触角伸开了, 文言文教学也会和现代文一样轻松!

8.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八

一、指导学生读注解,查工具书,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文言文,比其他任何一类文章的预习都更为重要。文言文预习的关键是依靠注解,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旧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做记录,教师讲得积极性越高,学生被动性越强,学习过程也就越苫,成绩当然也提不高。通过预习,读注解,用工具书解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新发现,新知识。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向教师提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充分利用课堂上朗读,以读激发兴趣一篇文言文,就像一道菜肴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激发学习兴趣。一道菜讲究色、香、味;一篇文章讲究形、意、情。品味一道菜要眼看、鼻闻、口尝,心悟,品一篇文章要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我认为,学好文言文首先要口到,口到即是读,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还学生学习主动权文言文的教学要避免“满堂灌”,应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有所提高。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人“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三、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題,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加强诵读,为深入理解打基础首先,要抓好文言文诵读,既能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又是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诵读诗文。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反复诵读。依据文言文的特点,诵读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①破音异读的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说”通“悦”读(yuè),《将进酒》“将”读“qiāng”等。②古音异读的字,特别是专有名词的读音,如人名、地名、官名等。比如“大夫”在表示官职时就读“dà fū”。③读准句读,不要读破读断了句子,特别是长句中的停顿,要仔细斟酌语意和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放在句首具有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全篇的作用,如夫、盖、若夫等,此类虚词在诵读时要作必要的停顿,否则就没有读懂文意。④读出语气。古人诵读文章讲究表现文章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把文章的感情和气势读出来。

五、展示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文言文教学中应当展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与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从而激活文言文的活力。

六、空白之处展拳脚文言文语言凝练,一篇短文中能写出许多大事件,同时也省略了许多东西;更重要的是,由于语言凝练和描写手法原始,文言文中几乎没有心理描写,更没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合用的现象。这一切,恰恰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们不妨抓住这个契机,在文言文空白之处施展拳脚,引导学生补白人物的心理、动作或神态。

让文言文焕发光彩,方法还有很多,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文言文成为学生的最爱。

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九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环节,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可以获得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走上个性全面发展的道路。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希望能够促进高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阅读质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阅读活动,分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阅读环境,使学生在阅读中丰富个人情感,从而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应该作为高中生必备的基础能力去培养。阅读可以使高中生加深对自身与集体的认识,在人与社会的相处中,充分的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全面的认识,从而丰富个人情感世界。教师指导学生独立的进行阅读,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站在多种角度,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判断,合理的提出质疑与评价,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快速提升。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由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板块上的理念可知,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主动的在探究中学习,动态的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多角度的立?w解读思维,是高中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所以,阅读应该重要学生的独立性与研究性,结合新课标理念,根据语文教学纲要进行阅读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目的。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一)精耕细作读文章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会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阅读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形式化严重,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影响。部分语文教师会将一篇优美的文章拆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讲解,这种讲解的方式往往过于枯燥,学生缺乏阅读理解的兴趣,机械式的训练过程对会学生的压力无处释放,从而打消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对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更新。阅读教学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深入的体会作品的情感,使学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解析能力,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从具体语境切入课文,有时从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引入对课文分析。如对《阿Q正传》的阅读教学,按常规的教学法,教师不厌其烦介绍时代背景,逐字逐段分析人物形象,可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利用一篇读《阿Q正传》的随笔,让学生在反复精读中,自己体会领悟人物的特色。随笔中说:读这篇民族的杰作,绝不是看一遍所能消化的。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是笑的成分;看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看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看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看第六遍,阿Q还是阿Q;看第七遍,阿Q向自己扑过来;看第八遍,合而为一;看第九遍,又化为你的亲戚故人;看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看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看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国土;看第十三遍,你觉得它是一面镜子,甚或是警报器。其实何止是《阿Q正传》,大凡世界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哪一部不需要反复阅读呢?

(二)倡导创造性阅读

如学习《项链》时启发学生思考:除去文中的结尾方法外,还可不可以用其他构思来结束全文?有的学生回答玛蒂尔德得知当年借的项链是假的,顿时惊呆了,加上10年来的艰辛,身体衰弱以致昏倒在地;有的回答她诉诸法律,但由于手边无任何证据加上无地位而告失败,一气之下,抑郁而死;有的回答归还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玛蒂尔德又阔起来了,完全忘却了10年艰辛,重新染上慕虚荣、图享受的恶习,再次陷入穷困潦倒。学生思考论辩,比较优劣,还是觉得原结尾有力地突出了小说内在的悲剧效果,余味无穷。在创造性阅读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三)向外拓展的研究性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在适当向课外延伸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比如学习乔治?桑的《冬天之美》时,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或发挥想象,用心体会其中之美。又如对《鸿门宴》中人物项羽的研究学习,可联系《语文读本》中的《垓下之围》,更全面地理解项羽的性格。另外,语文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相互渗透学习。根据学习心理学的规律,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间联系越丰富、越密切,所掌握的知识就越牢固;学习者如果能清晰地看到所学知识的各个领域之间的一致性、相关性,也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四)发挥想象,创设作品形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并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如教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通过比较,深刻领悟作品中同一时代女性的形象美、人格美,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如教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时,让学生阅读课文,在把握祥林嫂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写作类似“祥林嫂之死”的文章。

三、结束语

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端正我们的观念,走出误区,以学生为主体,找到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指导,解答他们的困惑,适应新的教学评价。让他们扬起兴趣的风帆,航行在语文浩瀚的海洋里,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0.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篇十

摘要:高中政治作为一门理论性强也较为抽象的学科,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政治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目前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给出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课堂有效性

0、引言

高中政治是较抽象的、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本文简单谈谈笔者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课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注重对课本知识的教学,而且需要注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进行培养。根据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思想政治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尽可能多的获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能够把这些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课堂上学习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并且将这些知识手段运用于实际生活,去解决其他问题。

2、目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层面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会上的评论或者是家长教育的影响,心里面存在着对于政治学的误解,认为政治学是假大空的东西。这样的认识让他们对于政治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心里把政治学科做为副科看待,平时对于政治学科不愿花费太大的精力,仅仅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诵一下政治理论。这样的想法对于学习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学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人生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政治学科的学习重在积累,在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思考,仅靠考试前夕突击背诵来学习政治是远远不够的。

2.2 教师层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建议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

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情境创设、案例分析、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来看: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有些教师照本宣科,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满堂灌”这种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悖。这就致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思想政治课变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现了教师在讲台上口惹悬河地讲着,学生却无精打采目光呆滞的听着。

3、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 分清主次,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

在整个政治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体,教师起着辅助作用,政治教学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紧围绕学生展开,分清主次,才不至于偏离主要方向。

在以学生为主展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角来思考,设计能够赢得他们认可的教学内容及讲课方式。否则,一堂课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不接受,也是做无用功。这就要求老师要转换思维,不以自己的喜好来安排教学活动,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由此展开课堂教学。这样,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乐见的讲课形式,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由于年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和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鸿沟,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并且拥有广博的胸怀,不以自己的个人喜恶来对待学生。笔者认为作为人师,最基本的是能够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认清自己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曾听过一个刚迈入教师行业的人讲,学生如果惹到他,让他不顺心,他会不管那位学生,潜在意思是毁了那个学生的将来。对于这种思想,笔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对学生没有一个包容之心,锱铢必较,这样的人可以说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这就不仅仅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大纲,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作为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然而,他们也存在共性,有个共同的特点以及价值观念。这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当前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从他们共同认可、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互相应和,互相尊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就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低低在下。虽说这能够保持教师的权威,让学生产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让学生“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学生喜欢和老师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实,塑造这种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仅学生畏惧,教师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师为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来面对学生呢?向学生坦诚自己,或许更能赢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跟敬重。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的认识并没有统一的答案,这样老师应该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观点新颖并且不乏道理,老师也可以转而为学生喝彩,为他们鼓掌。学生看到老师真心听取自己的意见,相应地他们也就会悉心听从老师的话语,这就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应和、互相听取对方言论的良性循环。

在中国这个社会环境下,老师这个职业可谓是非常神圣的职业,很多人都愿意相信老师的意见。学生作为与教师接触最密切的人员,教师对他们的影响非常

深刻,而学生最想赢得的也是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思考以及讲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促成和谐课堂环境的形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3.3 设置新鲜有趣的课堂内容,展望政治发展新未来

中学时代的学生,思想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阶段,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固的价值观,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学活动中穿插新近发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会发现,只要一讲故事,学生都是全神贯注。那么,为何不让政治课成为一门生动的故事课呢?其实,与其他科目相比,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非常容易将课堂内容与日常趣闻以及小说故事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就需要政治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过相信在这付出的过程中,老师们也能收获自己的人生。

4、结语

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几乎都有赖于无数莘莘学子,教育者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谓责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为一门受欢迎的学科,这是所有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马克思唯物辩证法里讲到,在解决矛盾时,需要分清主次。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只要把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政治教学活动中,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无疑也有助于学生喜爱上政治这门学科。同时,老师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谐相处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在接受政治老师的基础上接受政治。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试行)[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56 [2]刘良华.什么是有效教学[J].广东教育.2004,(07):11-13

11.初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文言文预习诵读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50021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文言文还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预——知学困

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练习的开始。这不仅可以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学能力,教师在讲授文言文新课前,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文言文,这样课堂教学效果会更佳。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可以找出读不准的字音,又可以发现不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预习课文力争使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或疑惑走进课堂。比如,在执教《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课文中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的“不”字,为什么读“不”(fǒu),不读“不”(bù)呢?“尊君”与“家君”“君”“家父”有什么区别吗?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这篇文章中“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的意思,而不是否定的意思。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个通假字。“尊君”是指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是您的意思,对男性的尊称;“家君”是指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敬称;“家父”也是对父亲的尊称。

二、 读——养语感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古文时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才能理解古文。二是读顺文章。古文并无标点,如何断句,依靠语感。编者为了方便阅读都给文言文正确添加了标点符号,学生学习并不困难。要真正了解一篇古文,必须首先把握文章的朗读节奏,如果朗读时停顿不当,就会带来理解的困难,有时甚至会造成歧义。三是读懂文章。读的环节相当重要,它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齐读,一方面要范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文言文之美。通过这几轮诵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而且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三、学——重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的快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引导过程,绝不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前课后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组织朗诵比赛、背诵竞赛、改写文言文、讲文言文中的成语或故事、表演课文剧、适时安排文言文赏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学习《河中石兽》时,笔者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角色,用现代白话文进行对话,然后再让学生学着古人的口吻,用课文中的原句进行对话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掌握课文的重要内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四、教——授方法

学习文言文教会学生积累知识非常重要。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基础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每带一届新生,笔者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 “文言文资料袋”,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每册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以及文言句式(判断句、否定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特殊用法的词句进行归类整理。比如,“走”系列词——步、趋、行、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归类比较,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

五、写——悟道理

以初中七年级文言文《塞翁失马》为例,在学生大致了解全文后,通过创设问题引导想象来让学生感受文章内涵。结合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想象文中如果是自己的马无辜走失,当时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过了一段时间,自己走失的马又失而复得,且带来了一只小马驹,自己又该怎么想,怎么做?从而使学生明白好与坏、福与祸、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感受“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用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字里行间,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加强学法指导等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

12.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篇十二

一、培养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便产生极大的好奇, 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 是什么使他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原因自然是有很多, 但最基础的莫过于他从小便产生兴趣。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 巧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第一颗火星”。如教学《岳阳楼记》时, 我用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导入, 这样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 多竞赛。

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 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 背诵竞赛, 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等等,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

3. 重激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 或做出激励性评价, 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法指导

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维持其学习兴趣不失为一良策。

1. 重视读注。

文言文言简意赅, 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 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 那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 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 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

2. 勤查阅工具书, 尤其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 遇到疑难问题, 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 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3. 反复诵读, 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为此, 教文言文, 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 先配乐范读, 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再接力读, 指名读, 齐读。

三、整体把握, 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事实上有些问题也只有熟悉全文,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结构布局、文体特征, 做到胸中有全局后才能解答。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 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觉得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怎么样?”学生认为小石潭很美, 水清, 石奇, 境幽。接着追问:“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快得出是“石奇”, 再让学生在文中找根据说理由。然后我根据学生讨论归纳小结: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如鸣配环”形容声音清亮, 说明“石潭”的不一般。“凄神寒骨”不仅是石的冰凉, 还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 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拓展迁移, 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对同一事物的观察方法与角度, 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 对同一情境刺激反映与表现, 应提倡“百花齐放”, 自然地体现各自的特色与风采, 尊重他人的独到之处,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表现个性、张扬外性的过程。

1.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实质上是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教学《马说》一文, 我便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在当今社会这种等“伯乐”去发现“千里马”的想法还值得提倡吗?学生思考后, 踊跃发言。有的说:不值得, 因为当今是竞争的社会, 应毛遂自荐, 等别人找上门来永远没机会;有的说:值得, 刘备三顾茅庐不是提高了诸葛亮的声望吗?……

2. 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有位专家说得好:“学习语言最好的办法是置身于使用那种语言的环境中去。”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让结合时代背景, 发挥想象, 通过听、说、读、写、画, 帮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情感。如在《醉翁亭记》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读中感受作者巧妙的用词, 接着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 深入体会作者借山水抒别样怀抱的情感, 然后谈谈自己的感触, 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才能体会出出作者的喜与悲、爱与憎。

3. 重视课外阅读。

要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仅仅依靠课文和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应让学生在感受文言文学习趣味的同时, 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有代表性的课外作品阅读, 在关键的地方给予点拨, 使学生把学过的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这也是增强教学实效的有力方法。

总之, 在文言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注重语言品味和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能力水平,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课外文言文的阅读,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勇于质疑, 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 才能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三

张礼义

(江苏省宝应中学)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的学习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英语入门之后与深入之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所以,就需要提升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英语的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面临着革新。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探究

课堂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所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位置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中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高中英语中的创新能力,让高中英语的教学适应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也需要在信息时代下,提升自己的英语素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英语的教学更适合于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紧紧地跟随教师的步伐,不懂的问题积极地与教师进行探讨,争取在英语课堂上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为后面更深入以及踏入社会做好积极的准备。

一、教师要精心研究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精心研读教材,明确知识中的难点与重点,为课堂上的教学做好积极的备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前对课堂进行设计,让课堂一环接一环地进行,保证教学的`高效。教师对于时间要有很好的把握,充分利用时间,不让课堂上的时间白白地流失。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提问,让学生增强对英语知识的探索,同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就相应的被调动了起来。创新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教师创新的越多,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就会提升得越快。

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然后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在英语的学习中保持旺盛的热情。教师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鼓励,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才是学习中最值得开心的事情。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让自己保持在一个求知的态度中,对于英语知识进行积极的学习,并且积极地与教师讨论关于英语知识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高效,让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让学生始终对英语的学习保持强烈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教学方式的改变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改善,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4.高中模拟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四

摘要: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创建优质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优效?我们认为优效课堂是教师优效的“教”与学生优效的“学”共同组成的,二者同等重要。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怎样做到优效的“教”?我们认为教师起码应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

(二)备课;

(三)角色定位;

(四)透彻理解“课标”与“教材”;

(五)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六)拟好预习的导学案;

(七)学情反馈;

(八)环节意识;

(九)转变教的方式。

二、怎样做到优效的“学”?我们认为学生也应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

(二)先学;

(三)爱学;

(四)会学;

(五)学会;

(六)角色定位;

(七)学习习惯;

(八)学习方式;

(九)不断反思。

优效地理课堂中的师生行为之我见

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优化效果的课堂教学。优效教学关注学生发展的最优化,关注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关注教学策略的最佳化,关注师生成长发展的高品位。

实现优效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和技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效果优。效果优是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效率优。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三是效益优。效益优是指教学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实现。具体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对教学效益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的把握。

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创建优效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优效?我们认为优效课堂是教师优效的“教”与学生优效的“学”共同组成的,二者同等重要。它既是一种理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一、怎样做到优效的“教”?我们认为教师起码应努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对待教学应具备下列五种态度:积极进取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态度;勤奋务实的态度;理性合作的态度;认真自省的态度。具备了这五种工作态度,再怀有一颗爱心,这是把教学工作做到最优的必不可缺的前提。

(二)备课: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1.集体备课

(1)积极实施“三步一导”的集体备课模式,即遵循先个人、后集体,再个人的顺序,并由主备教师上好先导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进度、统一重点、统一达标检测题。

(2)落实好每天固定时间的说课制度。必须全员参与,务必先个人备课,对备课质量要精益求精,大到每节课学习哪些知识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小到上课探究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某个知识点应该怎样进行处理,点拨这个知识点选用哪道例题,选用哪些习题来进行巩固等。

2.个人备课

(1)要做到“五备”、“五精”,即备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案、备学生,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制题目,精心运用教学策略,精心优化学案。

(2)青年教师必须写出详实的教案(详案不等于教学实录,要避免书写量过大的问题,突出强调实用性,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要避免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罗列过多、过细、过繁的现象,突出教学设计、学法指导、教后反思;要避免学法设计浅层化、简单化,注重学情分析,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坚决摒弃照抄教参教案的做法)。其他教师备课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案头式、卡片式、旧案新备式等。所有教案都要把重点放在对课标和教材的研究、重点的落实、疑难点的突破点拨上,重在设计教法,指导学法。集体备课之后,每位教师要把集体备课的成果落实到个体教案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和个性化。

(三)角色定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应体现在--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产生主动性,解决“要学”的问题;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解决“爱学”的问题;教会方法,形成独立性,解决“会学”的问题;培养习惯,养成自觉性,解决“想学”的问题;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我们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角色:1.导学——指导、引导学生学习;2.助学——帮助学生学习;3.评学——评价学生的学习;4.督学——督促、检查、落实学生的

学习;5.同学——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亦为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四)透彻理解“课标”与“教材”: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教师要研究教材,分析教材,准确无误地理解课标的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抓住教材的关键点,保证教学的优效性。

(五)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要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讲”要突出重点,做到“三不讲”、“三必讲”、“三个到位”。“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三个必讲”——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点问题必讲;“三个到位”——训练到位,点评到位,纠错到位。确保每一节课都是高质量、高标准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拟好预习的导学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可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学习。

(七)学情反馈: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和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了解学情后能够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帮辅学生,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展特长。

(八)环节意识:教学内容理解透了,怎样通过师生活动把它完美地展现出来非常关键。各个环节如何设计,怎样导入、承转、过渡、小结、提问、讨论、训练,要做到紧凑、流畅、自然。

(九)转变教的方式:“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恰当的教学行为达成教学目标。在学习方式转变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强调学习方式和学生活动的设计,在活动设计中体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同时生成对地理科学的兴趣、爱好和学科思维方法。

二、怎样做到优效的“学”?我们认为学生也应做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态度:新课改让学生真正懂得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学习好,就必须做到:主动参与、注重体验、善于质疑、勇于创新、规范细致、严谨缜密,形成自己的优效学习能力。

(二)先学: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从形式上看预习是在没有教师具体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从功能上看,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时学生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强,学习也更主动、优效。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对教材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有利于教学深入开展。

(三)爱学: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已具备了将学习的需要内化为自动的行为和趋向,实现自主性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用格言激励自己,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会学:注重学法,在高中阶段的各门学科中,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性是“文理交融”,既具备理科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又不失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要针对其文理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文、理科相应的学习方法。

(五)学会:学会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学会以综合的观点分析研究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等,学会用综合的知识技能灵活的解决地理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周围见闻的事物联系,与国内、国外时事的热点、焦点联系,这样,才能感悟地理学科的科学价值和体验到优效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六)角色定位:“生为主体”,做到五个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尽量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有一个古老的教育谚语说:“告诉我的,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的,我记住了;让我参与的,我理解了”。

(七)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应抓好六个词十二个字:勤奋,主动,探究,动手,求精,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八)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过去过分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分析、过分重学习结论而轻学习过程、过分重知识再现而轻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九)不断反思:学生每一节课过后,都应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得失。“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怎样学的?学得怎样?”学然后知不足,思才能不断有进步。

参考文献:《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地理教育》

15.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十五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写作情感的契合点

语文老师应放手, 在写作上, 只需给学生宏观上的指导, 其余的让学生自己去做, 让学生走进生活, 走进阅读, 自己去学, 自己去写,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我始终认为,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作文理应成为学生一种非常个性化、自由化的表达方式, 成为学生内心思想和情感一种最为自然的流露, 讲究一个自然。这个实际情况就决定了, 不能用一种不变的、统一的、固定的模式来对学生的作文做强行要求。当学生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 全身心走进阅读时, 当他们在生活中或阅读中有所感悟和体验, 产生想写作的冲动时, 再动笔去写, 不愁写不出好作文。至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我认为那是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的, 而并非刻意为之, 也不应该是我们给学生规定好的条条框框。

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

没有思维和感悟渗入的语文学习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语文学习。每年的高考优秀作文, 都会出现一些精彩的句子, 其中, 古诗文的灵活运用是文章引人入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们看来, 作者所引古诗文, 我们的学生都学过, 绝大多数都会背诵, 但就是用不上, 以致, 学非所用, 这是为什么, 难道是我们的学生笨吗?我认为, 造成学生学非所用的原因在于感悟能力、想象力和联想力的缺乏, 没有对生活和社会最真实的感受, 无法与自己储备的材料取得共鸣, 再加上懒于动笔, 就只能望文兴叹了。

造成学生感悟能力、想象力和联想力缺乏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一点就是功利化的应试教育的冲击。应试教育的体制下, 应付考试似乎成了学生学习的第一要义, 困于书山题海之中, 难以自拔, 哪有闲暇去感悟什么。再一点就是学生自身的惰性。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 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地趋向于感性化, 注重表面, 拒绝理性, 拒绝思考。

作文是一种个性化写作, 没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就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写作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没有丰富的材料储存也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只有材料丰富, 信息充足, 视野才更开阔, 思维才能活跃;只有思维活跃了, 感悟能力和联想能力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

三.注重平时学生的练笔

作文一定程度上讲, 就是零散思维的有机组合。学生作文写不好, 问题出在内容上, 而非形式上;问题在于无话可写, 而非写得怎样。一个头脑空空, 经常不思考, 不练笔的学生, 你让他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有深度, 这无异于揠苗助长, 是行不通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首先保证学生脑中有东西, 有足够的阅读量和信息量, 其次要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 有东西可写, 有话可说, 最后才是在表达技巧和方法上不断改进。前两步不解决, 写作就是无源之水。

在写作内容上下工夫, 一是汲取信息量, 摄取方式有很多, 可以是见闻, 也可以是阅读, 只有信息充足, 才能为思维提供素材。充实的材料, 灵活的思维, 是写好作文的根本前提。二是练笔, 有了材料, 不练笔, 写作就是一句空话。写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写本身, 还要有东西可写。既然是练笔, 至少在空间上来说, 可以是天马行空式的, 内容而言, 可长可短, 心之所感、目之所及, 皆可付诸笔端, 充分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说每一篇作文可以认为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 是问题的一个角度, 学生随笔写的多了, 思维就会活跃, 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就会增多, 对同一问题的思考也会出现重复, 将这些零散的具有共同性的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加以有机组合不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吗?

至于作文的形式和技巧, 如中心明确, 有文采, 有逻辑性等等, 我觉的这些技巧应该是在学生阅读或写作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学到的, 而不是刻意学来的。书写真性情, 自然为文, 才是好文章。所以说, 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要要有信息量, 其次要练笔, 在这两方面做文章, 才是提高作文的根本所在。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要依据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施教, 要做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写作情感的契合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注重平时学生的练笔。

上一篇:模拟教学护理教育的论文下一篇:汽车专业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