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精选10篇)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一
在深圳罗湖区的仙湖植物园里,有一棵树龄10的篦齿苏铁。
从外观上看,它就像一棵___L版的棕榈。
它是深圳最古老的树。
这座城市实在是太年轻了。要到8月份,才过四十周年生日。
它最古老的商品房住宅,年龄不到这棵树的25分之一。
同在罗湖区,爱国路3001号,一个14栋6层楼房的小区,东湖丽苑。
一处土地使用年限仅剩31年的老房子。
今天,很少有人再想起这里当年开售时一抢而光,进伙时开光拜佛的景象。
1980年,东湖丽苑作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开盘,一套60平的房子售价5万。一抢而光。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法性,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特地搬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
今天,东湖丽苑一套房子的价格,从最初的5万升到了100万。
这个数字在今天的深圳不算什么。距离它26公里外的另一个楼盘,深圳湾一号,一平米的均价是20万。
最贵的那套,售价:3.4亿。
广告语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想在这里预约看房,请提供以下材料:
200-330平,需提供银行账户、股票、理财账户余额或近期银行流水1000万
500-1600平:提供5000万资产证明,另还需要提供公司名片(客户职位需老板或股东,重要骨干等)
这里顶层还配有直升机停机坪,当然不是炫富,是刚需。
一旦有事,从这里坐直升机从深圳飞往香港,只要15分钟。
一位香港风水师说,深圳的轮廓像一只大鹏鸟,而这里正是鹏鸟的头部,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未来不可估量。
如果你问这里的房子好卖吗?开发经理会告诉你:卖完了。
深圳湾的另一处楼盘,23套售价8000万元的房子在开盘的那一刻秒光。
四十年来,这座城市建成了60多万栋建筑,相当于一天就有41栋建筑落成。
其中的一年,就有12座45层以上的摩天大楼完工。
这些高楼的建设催生了一个高薪职业:风钻爆破工人。他们手执风钻,为每一间大厦打下地基,却要为此付出后半生的代价。
深圳的地质以花岗岩为主,质地坚硬,易出粉末。这些工人通常只带个两三块钱的口罩就下场工作,吸入了过多的粉尘。
一位叫曹斌的湖南农民工和他的103名老乡都在深圳患上了尘肺病。得了这种病,经常会胸闷、喘不上气、不停咳嗽。而且无法治愈。
用曹斌的话说:生不如死。
深圳土地的高速开发,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交通设施难以跟上土地开发的速度,深圳没有足够多的公交停车场,导致深圳的公交线路通常很长。
这里曾经有一条全国最长的公交线路,310-315环线。
全程122公里,穿过7个区,设有102个站点,全程需要5个小时。
坐在车上,经常能听到有人打电话说:
我上公交车了,3个小时后到。
因为站点太多,站牌上只能写下79个,具体哪停只能上车再看。
有时候,这趟车能开到100公里/小时,经常能带来时空扭曲的感觉。如果你提醒司机注意安全,他可能会回一句:
前头那个都不怕死,老子怕个吊……
最终,这条线路被拆分成了3段。估计是考虑到司机上厕所的需求。
另一种深圳速度,是花钱的速度。
在深圳,至少有1192家酒吧,最火爆的一个月收入能达到4000万元,一个卡座一晚上的最低消费就要5万元。
曾经有人在深圳的一家酒吧里拍到了思聪校长。和他一起出现的,有一位叫夏夏的网红。她有着网红标准的锥子脸、高鼻梁和大双眼皮。
那天晚上,8800元一瓶的黑桃A香槟,他们开了100瓶。
如果按照全国6.8万元的平均工资计算,喝这一顿酒,一个普通人要工作。
在校长挥土如金的深圳,有超过300家商业广场,却没有一家万达广场。
因为,万达的开发模式一般是:在城乡结合部建设万达广场,然后依托广场拉升地价,开发周边房地产,以此收回成本。
而从城市规划上,深圳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没有农村。
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二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在这块火热的土地上,一路砥砺前进,绘就了一幅干事创业的壮丽画卷。我市建筑工程业增加值达724亿元,增长13.9%,约占全市GDP比重3%。深圳引领全国改革开放之先河,率先实行工程搞招标,施工搞监理,设计搞评选,开放建筑工程市场,开放建材价格,为全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示范。
深圳将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幅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未来逐步转变
走进新时代,深圳将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线。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和标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
然而行业中依旧存在的工人讨薪难找活难、工头招工难管理难、企业验收难资金难以及同行恶性竞争等问题。都说今天是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借助互联网成功实现再次起飞的案例不在少数,但真正做到将工程与互联网完美融合的,纵观整个建筑工程业却并无一家。
任济波先生与工程行业多位优秀企业家经过数年的多地市场调研和上百次思想碰撞,成功在打磨出适合建筑工程行业、能重塑行业新生态的幻工经营模式。以“让天下没有难找的工人”为使命,以“轻松接活,就上幻工”为宣言的“工程+互联网”型企业深圳幻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幻工科技)。明确提出幻工科技作为“工程+互联网”型企业要做的树立全新的行业诚信机制、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整合三大群体间的供需矛盾以及真正落实提高农民工待遇和彻底解决讨薪难问题等工作重点。
在此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也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安全和理论学习,实操培训、导师带徒弟制,与企业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每个月正常缴纳保险。再也不用担心老板欠薪。建筑工人技能素质大幅提升,建立保护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打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打造碧海蓝天样板间
如今的深圳,“三区叠加”,既是深圳经济特区,又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还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给了城市战略机遇,凭借“三区叠加”带来的驱动效应,深圳完全有能力推动改革开放战略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努力加大深化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的示范意义。
3.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三
我出生在泰国曼谷,归来落脚的第一座城市就是深圳,一直到现在,深圳是我的根。她是我平静生活的水面下复杂而多元的一切。我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这儿度过的,从牙牙学语、识文断字到如今的提笔成文,都没离开过深圳。
小学一年级时,妈妈就帮我规划好了要考的初中——四大名校。为此我们全家人付出了诸多努力。别的同学放学嬉闹时,我在补习班里疯狂刷题;别的孩子泡影吧时,我在舞蹈室里忍痛苦练;别的伙伴半夜游戏时,我仍在黑白琴键上一遍又一遍地弹奏名曲……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书法、舞蹈和作文的一个个金奖,这些努力曾让我为学校争了光,也为深圳长了脸!
小升初时,我几乎没有闲暇时间,上完学校的课后我还在各种培训班里冲刺。你经常能看到我和妈妈在五六个地点来回奔走的身影。深圳各大名校的选拔和比赛历练了年幼的我,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深圳实验!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那种自豪感与成就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科技发达,充满活力的深圳给无数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从事贸易的爸妈自然也就成了直接受益者,他们在这里掘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有爱心有智慧的妈妈经过多年的操劳,很快在深圳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家。正应了那句话——“来了就是深圳人”。
暑假期间,爸妈为激发我的求学梦想,他们又带我去参观了深圳的香港中文大学。一进门,这所学校的现代化建筑以宏伟的规模、非凡的气质就深深吸引了我。由此,我情不自禁想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短短三十多年就发展成一座现代化都市,这其中经历了多少人的艰苦奋斗啊!
导游姐姐耐心的解说,使我不仅感受到了港中大(深圳)这所学校丰富的校园生活,更体会到这里的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深圳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的仰望。后来,我和游伴们还参观港中大实验室,那里的女老师为我们介绍仪器时,表现出对事业无比的热忱和自豪,她讲解各种化学仪器和知识时眼里的光芒,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参观完大学走出校园时,我更深切地感悟到深圳这座壮美的城市的伟大,她正以非凡的速度创造着科技和生活的奇迹。
君不见,深圳高楼林立,那是钢筋水泥的堡垒;深圳车流飞驰,那是永不停歇的奔跑。人们正从五湖四海奔来,跨过千山万水,来到这一方热土寻求一处扎根之地。
十年前,我的爸妈如是;十年后,深圳学子亦如是……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也深爱着我的深圳,爱这座哺育了我十几年,日新月异又四季如春的城市!
4.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四
梁煖
毕业来深落户“秒批”、24小时在线申报、动动手指网上开证明、给“钱”给“地”支持创业……这些现在深圳人已习惯了的便利,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始终在勇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区放权、金融机制改革创新……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勇当改革先兵,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者。
回望深圳40年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沿着时间的坐标,深圳,通过不断打破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体制,探索制度性的转变,其脉络清晰可见。进入21世纪,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十大体系”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改革试验田”到发挥窗口作用,贡献的是“深圳经验”,如今从先行示范到“双区驱动”,彰显的是深圳智慧和深圳实践,最终呈现为“深圳方案”。四十不惑的深圳,风华正茂,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部深圳自我革新的改革史。
“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实践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世纪90年代,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深圳就明确提出“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解放政府、政府解放企业、企业解放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改革之前,层层审批下来的时间可达一年之久,严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活力。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也让深圳的城市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一。
城市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突显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近年来,深圳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和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被称为“最互联网城市”。在一往无前的改革大潮中,向市场经济注入活力,深圳以强区放权改革再度释放制度红利。针对市强区弱、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深圳用清晰的定位和主动放权的力度,增强了区级政府的能力,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从早期的“深圳速度”,再到“效益深圳”、“创新深圳”,深圳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目前,高科技、金融、物流等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也没有今天的深圳。4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惊涛骇浪化成今天的璀璨风景。
5.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五
在赵剑英看来,能够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以作为样板、典范,向世界展示所在国家的治理理念、治理智慧、治理方案的城市,才堪称“全球标杆城市”。
他认为,作为全球标杆城市,首先在经济领域,一方面其经济实力必须能够在全国、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拥有影响力。另一方面,其发展必须以高质量为追求目标,在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重点前沿产业掌握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拥有合理、先进的产业结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全球标杆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要在创新文化、创新要素、科研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研发投入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第三,全球标杆城市需要在文化软实力上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城市要富有浓厚文化气息,要建成一批成规模、有深度的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各类国际性重大文化活动,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大师级文化领军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
第四,全球标杆城市要有国际一流的社会环境。要能够在行政管理、文化、医疗卫生、教育、能源、交通等方面提供为全体民众共享、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的高质量公共服务,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让人民充分享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五,全球标杆城市要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都市典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治理模式全球领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拥有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 观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心得体会
★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看心得
★ 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 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观后感心得
★ 深圳40周年变化感想作文
★ 描写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
★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启动执法检查
6.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六
深圳最大的礼包是如何将中央政府已经给予的政策优势最大力度地利用、发挥好以及如何推动“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地落地,实现治理的效能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着力点。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从1980年特区成立至今,深圳刚好迎来四十岁生日。
每年的8.26,深圳人不可能不关注,深圳人不可能不知道,深圳人不可能不讨论。
我在深圳小十年,一般而言,每到8.26的时点,关于深圳行政区划调整的传闻就扑面而来,这十年传得最多的是直辖,以及把东莞或惠州划去其内,这在民间,通常也被称之为“大礼包”。
01
坊间“大礼包”
以今年为例,8月初,关于深圳市直辖的联想又风云再起,《中国科学院院刊》(第7期)的《“十四五”时期,如何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设置?》一文中,明确支持把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
文章提到,设立直辖市,缩小大省管辖幅度,推进扁平化管理。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城市群发展战略,支持深圳、青岛、大连、喀什升格为直辖市,充分发挥优势地区增长极、稳疆固边、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详细的答案,诸位可参见该文。
直辖市之外,我也听到两个版本,据称相关部门上报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东莞及惠州部分区域划入深圳,一个是把整个惠州并入深圳,这当然是民间的谈资,信不得真。
但由此说明,每年深圳人庆祝自己生日的时候,总是有所图,有所得,希望有真东西能惠利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与火车头,我想不仅仅是深圳人关心深圳,深圳以外的全国人民关心深圳也是情理之中,毕竟论市场化与法治化,毫无疑问,深圳敢说第二,恐怕没有人敢争第一,仅平方公里的最小一线城市,能诞生出一大批优秀的龙头企业,华为、腾讯、富士康等,也难怪外媒以“中国硅谷”之名盛赞深圳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
作为国内知名的财经宏观类资讯传播平台,《投资者网》自然不会错过深圳40周年的舆论讨论。为此,我们精挑细选了一批优秀企业,以及深圳较为知名的专家学者贤达人士。
有三位嘉宾是我们非常感兴趣,也必须要深度对话的,他们分别是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院长、深圳市人大常委谭刚,深圳市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人大代表金心异。
毋庸置疑,这三位深圳人丝毫不陌生,甚至在广东省的专家学者中,也绝对赫赫有名。
对话前夕,有小伙伴问我,一个小时时间应该OK了。我说,你们太年轻了,这没有三五个小时,怎么可能聊得透呢?
果不其然,即便是约定好的一个小时和郭万达院长交流,也至少超时了半个小时,总体上,三位学者七八个小时的交流,可谓异常深刻,很大程度上给年轻人上了一堂“深圳史”。不过,我还是觉得时间不够,不过瘾。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向这三位学者请教?原因我更看重他们的独特性。郭万达院长所在的CDI,即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它属于国内25个国家高端智库之一,早在1989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它的智囊建议影响各级政府决策,尤其在深圳,或者说整个广东,它的影响力都是数一数二,而郭院长又亲身参与众多政策建议,既近距离接触政策决策过程,又具备市场化所必须的独立性与思想性,懂市场,又懂政府,郭院长是不二人选。
与郭万达院长的交流中,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深圳的礼包应该是什么?除了空间的拓展,还有什么,难道不是改革不是开放吗?深圳靠什么起家的?是靠改革开放。”
谭刚院长自不必说,除了深圳市委党校担任副校长外,他还是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以及深圳市人大常委。
谭刚认为,深圳最大的礼包是如何将中央政府已经给予的政策优势最大力度地利用、发挥好以及如何推动“双区”(粤港澳大湾区与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更好地落地,实现治理的效能才是现阶段最主要的着力点。
02
从1990年到“一城三化”
正题之外,我们打趣问到,深圳居民近些年最大的体会是不断重复挖路修路,人大是否对此有过讨论?他坦言,这个问题其实每次开会都讨论。
1990年从重庆来到深圳,谭刚的一生就跟深圳结下不解之缘。
(图为深圳市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院长谭刚博士)
关于1990年深圳的夏天,谭刚记忆永存。他回忆,“当时,我受邀到深圳参加一场研讨会,抵达深圳后,心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年轻的经济特区果然名不虚传。通过参观考察和交流研讨,更是深切地感受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朝气蓬勃和快速发展,这让我不由心生向往。”
今天回看1990年的深圳年鉴我们发现,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来深圳的都是全中国的精英!”谭刚果然独具慧眼。
1990,对于深圳经济发展而言,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解放路正式开业,无数深圳人为之前往;那年12月1日,全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宣告成立,从营业时间来看比上交所早了8天,而深圳发展银行成为第一家股票上市银行,股票代码:000001。
比谭刚晚来深圳几年,金心异也是90年代就来深圳,他记忆中的深圳市中心是以“上海宾馆”为界,华强北还是个工业区,旁边开着万佳百货(华润万家前身)。
在财经媒体做高管多年,其后挂职过深圳某区街道办,又担任过政协委员,现在是人大代表。以往的深圳,每年两会,金心异往往是记者们追逐的焦点之一。
“敢说敢言、深圳主义者”,金心异是21世纪初深圳的三剑客网红之一。什么是深圳主义者?金心异曾谈到,“当我们讨论深圳的时候,也是在讨论中国的市场经济应该是什么样子”。
近些年,金心异在网络世界对广东及深圳经济仍保持密切关注,包括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都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与想法。针对深圳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思路,他更是提出了要打造“北深圳科技型制造产业带”的想法。
在与《投资者网》三个多小时的交流中,金心异思路敏锐。他给深圳提出了“一城三化”的概念,更明确的是,幸福城市、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在他看来,幸福城市也是深圳未来所需要发展的方向。因为深圳的创新活力和机遇给了年轻人动力扎根于此。但是,高房价也令深圳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房奴城市”,不利于留住高学历人才。综合来看,深圳应该坚持以全球化、法治化、市场化为方向,努力打造成幸福城市是它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出路。
人们热议深圳是扩容还是扩权?金心异的答案是,这是个伪命题。
“深圳已经和周边的东莞、惠州等地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体系。如ICT产业链的发展,它不限于深圳境内,还涵盖深莞惠地区。由于行政分隔,使得资源不能由市场配置,阻碍了产业的发展。目前的关键是要如何打通内循环,需要深圳和深圳都市圈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对于扩权的讨论,实际上是指省级的管理权限,能不能尽可能多给深圳一些。除了政治和法律事务之外,给予深圳更多发展空间。”他说。
03
深圳的成就与危机意识
四十不惑,四十已然是人到中年的年龄,对一个城市而言,讨论它的发展与转型必然不绝于耳。这三位学者之外,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8月19日也发表了一篇文章《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与政府——深圳40年创新转型总结与思考》。
(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先生)
不管是“中国硅谷”,还是“创新创意之都”,深圳的成功吸引了世界瞩目,深圳何以成就深圳?
唐杰教授在该文中给出的总结是:深圳创新秘诀里很重要的一条在于:深圳是中国第一个把创新从纯科研的活动转变成为经济活动的城市。长期以来,高度行政化科研系统掌握了创新的话语权、资源配置权、创新活动的评价权,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的根源。市场化使企业家成为创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创新投入产出效率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有优势,创新就会成为一种蜂聚和蜂聚扩散的现象,创新引来了更多的创新,成功的企业带动了更多企业走向成功。
依托于改革开放的红利,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40年来的成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然而,下一个阶段深圳的挑战与危机感何在?至少眼前的问题就是高房价是否能成为深圳的助力,还是障碍?郭万达、谭刚及金心异也都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即学习德国及新加坡住房模式,提升公共住房比重。
这一点深圳正不断纠正。
当然,高房价只是其一,其二可能更多是危机意识。唐杰教授最近在一个会议上说,深圳应该珍视危机意识,“我们这些年谈危机越来越少了,谁要谈危机就会说‘你唱衰’,这是要警惕的。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向前走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保持危机意识是重要的。”
7.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七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1
深圳位于广东中南沿海地区,东接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北靠东莞、惠州,南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全市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从深圳市境内划出的狭长地带,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
深圳市常住人口405万人。主要民族为汉族,官方语言为普通话。深圳的亚热带海洋气候适宜常年旅游,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22.4度,最高温度36度,最低温度1.4度,雨水充足,是一座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海滨城市。深圳市花勒杜鹃,市树为荔枝树,深圳多大鹏鸟,又名鹏城。
深圳是我国重要对外口岸之一拥有良好的通讯设施和简便的出入境手续,目前对外国人已经实行144小时免签证待遇。海陆空交通便利,国际机场开辟了近百条航线,现已跻身我国四大繁忙空港之列:蛇口港、赤湾港、盐田港的海运可达世界各国、广九、京九铁路机贯穿其中,广深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深圳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除历史名胜古迹外,以主题公园为代表的新建景点,景区接连涌现,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欢乐谷、水上乐园、海洋世界、“明思克”号等都颇具规模,名闻遐迩。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如今已经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雄资屹立于中国的南海之滨。现已先后建成了风格各异的近60处旅游景点、景区,近百家星级酒店,数以千计不同档次,各具特色的购物及娱乐场所,使深圳旅游硬件设施的密度和档次都跻身于全国前列,1998年,深圳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深圳旅游已成为旅游大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望未来,深圳旅游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深圳将成为具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中国旅游胜地。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2
从小到大,深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了。
在几十年前,深圳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当时的世界上就如同一粒小小的尘埃,毫不起色。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了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原本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震惊了全世界。
深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站在天桥上向四面望去,全是高楼大厦,一座接着一座。坐落在深圳南山区的海岸城购物中心,可以说是深圳娱乐场所的一大代表,商场、电影院等应有尽有,使人们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欢乐。深圳对于从
外地来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个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这里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任何人的创意想法都能在这里展现,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大都市里绽放自己的光彩。
除了现代化的建筑以外,深圳也有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点。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一大代表。这里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一棵挨着一棵,热烈耀眼的阳光透过树叶,变成一个个雀跃的小精灵,在地上舞蹈。这里的游客大多骑着自行车,感受着与家人一同骑行时的快乐。站在海边的岩石上,看着远处的浪花渐渐涌来,海风也缓缓吹来,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深圳这座既美丽又繁华的大城市,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挑战,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在这个城市里,奋力拼搏,努力成为这个城市里最耀眼的一颗星。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3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一直广受关注,并被寄予厚望。早期阶段,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内地把深圳商品经济的成功喻为“斯芬克斯之谜”,甚至掀起一股探谜解谜的热潮。当市场经济改革在全国推开、市场经济的框架写进教科书之后,深圳在经济运行、公共治理和城市文化方面继续显示出一种特质,优等生的榜样作用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仍然是“我们的深圳”。
与40年前设立特区时相比,今天的深圳站在了更高的平台。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深圳被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不仅要在科技创新、科学发现方面作出新贡献,大力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而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同时,还要发挥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领先优势,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打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独美不如众美,深圳一开始就是全国人民的深圳、世界的深圳、我们的深圳。衡量深圳是否成功,不能只看深圳自身经济发展是否成功,还要看它能否通过全方位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沿海和内地城市进行体制创新、治理创新,释放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力。我们相信深圳将再次不辱使命。
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成就辉煌。不惑之年的深圳,正肩负着新的使命,以梦为马,奔向远方。祝福你,我们的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4
40年来,深圳一直在变,你们还记得新中国刚成立时的深圳吗?一个小小渔村,孤独地站立在那里,是那么凄凉,那么落后;转头看向此刻的深圳,高楼耸立、车水马龙……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它的瞬息万变。那四通八达的道路,那名列前茅的经济,突飞猛进的科技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在深圳长大的我,倍感骄傲与自豪。深圳的道路有千万条,地铁的出现,便利了我们的日常出行,看着手中的地铁卡,那错综复杂的线路,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深圳速度。比如最近六号线的开通,让原本遥远的道路变得近在咫尺,原本从光明到龙华需要花费半个小时,而现在却只需要几分钟就好了。地铁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也让我感受到了深圳速度。
交通改善生活,经济促进发展,在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近几年政府投入量大量的财政,引进人才,使得深圳的经济迅速发展,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商业区、风景宜人的公园等等。犹记得,全国城市经济排名是北上广深,可如今却是“北上深广”,你说,深圳是不是具备超强的魔力呢?
既然深圳各方面在永不停息,科技自然也不会落后,全息投影技术,智能机器人……纷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中智能机器人当属最特别。为什么最特别呢?那还得从那天
说起,我去朋友家中玩,还未进门,耳边传来一声亲切的问候:“主人,你回来了,欢迎回家!”顿时,满脑疑惑:“我记得他家没有弟弟妹妹啊?谁呀?”带着疑惑,跟着朋友走了进去,刚一进去,他便跟我介绍:“来,带你认识一下我家新成员—小智。”边说边指着旁边的机器人。还未等我开口,小智笑着冲我走来:“你好,我叫小智,很高兴认识你。”瞬间,我都惊呆了,发怔发傻地看着小智,一边张大嘴巴,结结巴巴说:“很—很—很高兴认识你。”朋友见我这般模样,连忙解释道:“它就如同一个人一样,几天前,它来到我们家,一进门就冲我眨眼,还每天给我讲故事,和我一起玩游戏呢!最厉害的是,它还具备学习技能。有一次我妈妈在它面前洗碗,随后我们家的碗,全归它了。”“这么厉害啊!”我嘴巴惊地可以吞下一个皮球了。“就是这么厉害哦!”机器人歪了歪头说道,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看着它调皮的模样,我不禁感慨:“现在深圳的科技真发达啊!”
这就是深圳,一个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的城市,我对它充满了热爱和好奇,在未来,深圳还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5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
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20__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深圳有很多旅游胜地,有世界之窗、欢乐谷、民族文化村……
8.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八
据媒体近日报道,深圳正举全市之力、高质量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望于年内完成。这份建市以来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事关深圳未来发展,非常值得一说。
土地是基础性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源泉和载体。“怎么利用土地”最能直观反映城市发展取向。深圳面积不足平方公里,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是最小的,经济产出却很惊人,去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因而有人戏称,深圳以一个县的面积创造了一个中等省份的GDP。这句话也反映了深圳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紧张程度。
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目前深圳的地均GDP为13.48亿元,已是全国领先。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要求深圳,必须继续将地均产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同时,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还要求深圳在民生幸福、生态文明保护上齐头并进。
在规划利用土地上,虽说发展经济与民生保障和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此消彼涨。要实现共赢,深圳必须用“绣花”功夫精耕细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规划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7.5%以上”,这表明了深圳不会为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决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保障民生上,规划将加强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公共设施的供地保障,其中,“至2035年将居住用地供应比例提高至25%,住房总量达到7.2亿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深圳的常住人口高达1300多万,可以说这是深圳对“住有所居”的坚定执行。
在经济发展用地上,深圳还需兼顾了现实与长远。规划中还有另一条“红线”——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制造业是深圳经济的基石,也是深圳产业链优势的根本所在,因此实体经济用地必须得到保障,但同时也必须提升品质。从去年的全球招商大会起,深圳不断向外界释放信号:“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另一方面,规划显示,至2035年深圳城市重点片区将形成一批“品牌之作”,其中包括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等片区,为深圳夯实基础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蓄积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
9.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九
赵剑英认为,相比国际先进城市,深圳有自己特有的基础和优势。
首先,党的领导是深圳的最大优势。《意见》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具体战略部署,从经济、法治、文化、民生、生态五大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寄予了殷切希望,这是深圳的信心之源和底气所在。
其次,经过40年改革开放,深圳经济规模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全面创新能力突出,民主法治日益完善,民生福利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优势初步彰显,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佳窗口”、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的“生动案例”。40年来,深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闯敢试、埋头苦干,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排头兵”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是深圳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的历史基础。
第三,在40年改革开放的奋斗过程中,深圳人形成了一种既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改革开放“重要窗口”“试验田”的坚定信念,又有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务实高效、不断超越精神的独特品格,它在几代深圳人的拼搏进取、建功立业中薪火相传,贯穿于深圳发展的整个过程和这一伟业涉及的每一个领域,是深圳成为全球标杆城市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背靠内陆,连接港澳,面向东盟,是国际物流运输航线的重要节点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是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巨大城市带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为深圳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创造了区域基础。
打造全球标杆城市,绝非一蹴而就。实现远大目标,须得有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看到优势,更要看到差距。在赵剑英看来,与全球标杆城市相比,深圳还存在以下短板和不足。
一是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深圳的科技创新力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涌现出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大疆、华大基因等一批优秀的科技公司。但是与全球标杆城市相比,深圳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距离,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做到真正自主可控,一些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仍需依赖进口,基础研究水平还比较薄弱,源头创新能力还不足,“卡脖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二是城市治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与全球标杆城市相比,深圳的发展时间较短,城市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相对滞后,城市治理还存在短板,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程度不高,在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安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是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底蕴还较薄,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特区文化”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弱,影响力还远远不够。
四是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成为全球标杆城市,需要一大批全球顶尖人才,人才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目前,与全球标杆城市相比,深圳的高科技研发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文化创意人才、艺术人才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存在差距。深圳要不断优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体制机制,着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招揽高端人才。
10.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 篇十
如何解读“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这三个关键词?赵剑英认为,竞争力、创新力与影响力三者是相互支撑的: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城市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规模的竞争,迈向全球标杆城市意味着深圳应该着眼长远,强化在城市治理、资源配置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创新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重要优势的源泉。深圳在迈向全球标杆城市进程中要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是要补齐原始创新能力、全球化资源配置、国际高水平创新人才以及文化创新等方面的短板。影响力是世界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和重要标志。“在经济影响力上深圳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对标国际先进城市打造‘深圳品牌’、建设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实现全方位联通世界是下一步可重点着力的方向。”
赵剑英特别强调了“创新”对深圳的意义和分量。在他看来,改革开放40年,正是创新成就了深圳;在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的过程中,创新更是须臾不可离。
他表示,深圳在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探索出一条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道路,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作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决定,其要义就是要继续发挥这一关键性作用。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心得感想】推荐阅读: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06-14
深圳建立40周年观后感个人心得09-24
深圳改革40周年巨变有感06-30
参观经济开发区教育发展十周年成就展感想06-24
《深圳经济特区警务辅助人员条例》06-13
深圳经济特区余泥渣土排放管理暂行规定10-14
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程序06-22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感想06-21
学习当代政治经济格局课程感想09-17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课程感想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