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2024-07-12

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精选13篇)

1.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一

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

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是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的一项战略措施。当前,深化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广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这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做好“三农”工作要求的需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随着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不断的深入,农民工、失地农民、农村村落终结“新三农”问题又显现出来。农民工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们始终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职业技能不高的问题,直接制约着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既符合广大农民工的群体利益,也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这是当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重要工作之一。

2、这是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需要。城镇化的发展过程,是把农民逐步变为市民的过程。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由于农民工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从事的工作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渐减少,农民工的技能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因此,必须把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去抓。使农民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拥有立身之本,这样他们才能在由农民向市民角色的转换中,转得出、留得住、过得好。

3、这是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的需要。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大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收入较低。要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必须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假如一个农民工原来是干保安,他每月的收入可能是1500元左右,如果他学习了电焊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3000元左右;如果学习了烹饪技术,每月的收入就会提高到4000至5000元。从蓝翔技校的情况看,30年来培养的40多万学生中,80%以上来自农村,他们经过技能培训就业后,大都获得了较高的工资收入。还有的学生创业成功,成为了老板。实践证明,培养一个有技术的农民工、可以造福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二、实施适合农民工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1、要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专业课程。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保证农民工接受的培训符合就业市场发展要求。要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学制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短期培训具有随到随学的灵活性,较为适合文化程度不高、迫切需要就业的农民工培训。一年以上的学制教育,适合培训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较强、对技能有较高要求、希望有高起点发展的农民工。要针对农民工培训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性,立足于促进就业创业,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农民工所学知识与市场就业需求相符合,与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现状相对接。

2、要以增强农民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实行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工厂”的生产经营模式搬进学校,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的课时安排,要加大实习课的比例,保证实习时间落实,做到实习全部在校内完成。通过边理论、边实习,理论和实习融为一体,使农民工做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掌握必需职业技能,达到就业素质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符合。如在讲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时,要直接用真实的设备进行展示,并让他们动手操练,而不是单纯在黑板上去画构造图。在实习模式上,学校实习车间可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把企业生产的某个环节纳入到培训的环节中来,根据企业的需求,直接进行产品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完成实训,既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提高农民工的实践能力。

3、要严格落实教学匹配标准,确保农民工实现零距离就业目标。从农民工入学开始,每个阶段要进行哪些理论和实习课程,理论和实习应该各占多少课时,理论要学习哪些内容,实习需要多少设备及消耗多少材料,理论和实习教师配置,理论和实习如何进行考核,毕业时要达到什么标准,到最终如何确保就业,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规定,确保农民工的学习质量。要把教学质量的管理考核与确保农民工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就业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把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与就业率紧密联系,制定严格的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从而促进 “走上讲台能讲课、走进车间能带实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要按课程进度的模块考试、学期考核、毕业考试进行考核,达到毕业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实现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1、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协调。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之中。要克服一些地方农民工培训的随意性,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规划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牵头,组织农村、学校、企业参加,共同制定农民工的培训计划、培训标准、就业方向等,使农民工的培训做到农村、学校、企业有机对接,形成入学有计划保证、培训有质量保证、毕业有就业保证的的良性发展局面。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确保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各项政策的落实。

2、要设立各个层面的农民工培训基地。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农民接受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农民就业的需求不相同。因此,有关部门要从推进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培养各个层面的技能人才,根据有关学校和企业的专业设置、设施设备等培训能力,确定一批国家级的农民工培训基地。各省、市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抓好因地因人施教的培训机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面农民工学习的需要。目前,有的农民工培训基地仅限于挂牌命名,农民工不知道,也没有单位和部门输送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所以,要对需要培训的对象先具体进行摸底调查,针对个人培训意愿,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及专业分别进行统计,根据培训的层次和类别,将培训人数及名单,分别送到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培训。

3、要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和设施设备投入。要在政策上对农民工的培训给予支持,免除农民工的培训费用。要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造“工厂”化的物质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对各级农民工培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培训目标、就业要求等,要提出统一的要求,严格培训质量考核。目前,一些地方虽然开展了农民工培训工作,但是培训设施设备缺乏,有许多培训机构还停留在“黑板上画图”的阶段,没有充足的实习设备供农民工进行实习,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流于形式等。必须在实习设施设备的配备、维护和实习材料上加大投入,让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农民工都能真正动手实习,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2.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二

相关利益群体作为一个管理学概念, 是在1963年由斯坦福大学研究所明确提出的。弗里曼于1984年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对相关利益者的概念进行了内容上的丰富, 并提出了更为完整的相关利益者理论, 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相关利益者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多主体博弈的分析方法, 用以实现经营管理中利益相关群体的共赢。它不仅适用于企业管理中的战略选择, 而且在各种多主体参与的活动中均发挥指导行动的作用。具体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上, 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分析培训的相关利益者, 给出满足利益相关群体整体利益的行动建议。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利益群体包括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和农民工。就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权力而言, 政府相关部门、农民工和企业都是拥有较高权力的相关者, 而培训机构则没有太多决定权力。因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是培训的投资方, 农民工是培训的对象, 没有他们就没有培训;而培训机构仅是培训课程的提供者。

就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稳定性而言, 政府和培训机构是稳定的参与者, 其行为容易被预测, 而企业和农民工的个体能否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确定的。因此, 通过权力/动态性矩阵分析可知政府是积极的推动者;农民工和企业是立场不坚定的推动者;培训机构是积极的参与者, 见图1。 (图1)

就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收益而言, 企业和农民工都是直接受益于培训过程的利益相关者, 政府能否受益取决于企业和农民工收益的结果, 而培训机构收益于培训的费用。因此, 通过权力/收益矩阵分析可知, 农民工、企业和政府是主要相关利益者, 而培训机构则需要被提供信息。

政府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本身并不能直接获益, 它的获益主要通过农民工和企业的收益来实现。农民工通过培训获得技能的提升, 进而拥有了自由择业的能力, 以形成政府所需要的流动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企业通过培训获得的合格工人将直接推动企业的发展, 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政府获益就来源于这两个方面。

作为农民工的雇主, 企业是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最直接受益者。企业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可以获得合格的工人, 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另外, 提升劳动力的能力本身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论是从企业效益增长还是从社会责任角度, 企业均应该投入资金来自行组织或者外包给培训机构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 但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的意愿很低。

培训机构非常乐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而且从中可以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确实实能给农民工带来利益:既能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增强转岗就业能力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选择余地, 又能增加农民工的收入。虽然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是他们培训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不愿为此进行任何投入。影响农民工参与培训的动力和积极性主要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农民工对未来的定位, 由于现行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完善, 导致很多农民工存在城市“过客”心理, 并使他们不愿意或不能留在城市中安居乐业。这就极大地减低了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培训的机会成本。农民工对于培训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会有机会成本的损失。农民工用于培训的时间会挤占企业加班的时间, 导致农民工收入的减少, 而这也是很多农民工不情愿参加培训的重要原因。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冲突分析

根据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实际的投入收益情况, 我们绘制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图, 见图2, 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所存在的利益冲突。 (图2)

箭头指向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 表示相关方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 我们用偶数编号表示, 如线2、线4、线6、线8;箭头背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 表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给相关方带来的收益, 我们用奇数编号表示, 如线1、线3、线5、线7。实线表示这种关系已经发生, 虚线表示这种关系没有发生。

线1和线2都是实线, 表明政府充分意识到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切实地进行了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投入, 农民工享受了培训成果后的确实现了人力资本的提升;线3是实线, 表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确确实实能给农民工带来利益:既能提高农民工实际技能, 又实现了农民工收入的提高, 通过增强转岗就业能力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和选择余地;线4是虚线, 表明虽然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农民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是他们没有为此进行太多投入;线5是实线、线6是虚线, 表明作为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最直接受益者, 企业并没有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上不愿且没有投入;线7、线8都是实线, 但是线8并没有指向农民工职业技能问题而是指向了政府, 这表明虽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能给培训机构带来培训收入, 但是培训机构在开发培训课程、提供培训服务时并没有以农民工为主体, 而是将服务对象转向了政府, 导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当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利益相关者中, 只有政府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了积极地投入, 农民工自身和企业实际没有进行任何投入。而这与他们的利益相关者角色严重不相符。尤其是企业, 他们只享有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却并未承担任何责任。这种现象实际上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 政府代替了农民工, 成为了培训“产品”的唯一实际购买者, 那么作为“供应商”的培训机构, 在提供培训服务时, 政府的要求就自然而然地代替了农民工的需求成为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也就是说, 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中形成了一个“畸形”的市场循环:政府是购买者, 培训机构是供应商, 农民工被彻底的忽略, 而企业则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政府“越位”、农民工“失位”、企业“缺位”、培训机构“错位”的具体而又集中的反映。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利益相关各方利益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1、农民工失位的原因:

无力承担、不了解。很多学者在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时采用了调查法, 这样得到的第一手资料本身能够真实反映农民工的想法和困境。调查 (姜长云等, 2005;王政等, 2007;冯宪等, 2008) 表明, 影响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没有钱、没有时间、听不懂、对培训认识不足, 等等。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 因此经济因素就在他们做各项决策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资低、长时间加班和对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考虑是大多数农民工在培训中投入失位的主要原因。同时,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教育资源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民工普遍知识基础差。据调查, 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因此, 即使参加了培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听不懂而无法坚持下来, 达到预期的效果。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和项目, 但由于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农民工实际上对这些方面知之甚少。很多人有培训的意愿, 却不知道怎样可以获得满意的培训。

2、企业缺位的原因:

意识作祟、农民工的高流动性。用工企业在长期聘用农民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的错误意识认为:农民工是廉价劳动力, 而且是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这样的意识将农民工定位为企业随时可替换且不需要追加投入的企业人力资源。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成本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者眼里是不现实的。农民工的高流动性也使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资不能确定带来回报, 产生“投资外溢”现象。这样的投资外溢也是企业所不愿承担的。

3、培训机构错位的原因:

政府单方投入, 农民工、用工企业不参与和缺乏第三方监督。目前, 培训市场中政府的单方投入形成了一个事实:“培训产品”的购买方是政府, 因此培训机构的服务方向发生了错位。它错误的将政府作为服务对象, 而将农民工作为“原材料”。这样, 它所提供的培训产品的很多特性, 如方式、内容和评价考核指标等都是以政府为导向, 也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和农民工对产品不买账、不认可、不接受。培训产品针对性差是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产品的主要问题。

由于农民工、用工企业不参与, 培训机构对于如何调整自己的培训产品, 更好适应农民工和用工企业的需求也就失去了第一手资料, 进一步加剧了培训产品针对性差的问题。这种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所以, 在2010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指导意见”中专门提到了要提高培训产品的针对性。

缺乏第三方监督使培训机构更是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应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 而忽视了对产品本身质量的监督和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存在的监督不力加剧了培训产品的质量保证问题, 会进一步加剧培训机构和农民工之间的互相忽视状况。

4、政府越位的原因:

培训关系重大、政府单方投入。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工就业和转移, 关系到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 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说是关系重大。从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的发布也可以证实这一点。正因为其重要性, 使得国家在推动这项工作时不免出现了太多的越位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可以理解为一种“家长行为”。这种行为和心态对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政府单方投入也使得政府身份发生了变化, 从“监管者”和“购买影响因素”变为“唯一购买者”, 削弱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这个市场的影响, 也就降低了市场自行进行资源配置的能力。这样, 这个市场也只能通过政府的“越位”来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协调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苏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中存在的利益错位有四个:农民工失位;企业缺位;政府越位;培训机构错位。我们需要通过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使他们各安其位。

1、促使农民工到位的群体行为。

由于农民工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农民工失位的表现是不够积极, 而失位的直接原因是培训机构不够重视农民工真实的培训需求, 深层的主要原因是无力承担培训费用, 同时缺乏必要的信息和激励。政府和企业为农民工参加培训提供培训费用和激励制度, 同时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要给予量身订做的课程开发, 农民工通过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培训费用有能力偿付培训机构所提供的培训, 同时为企业和国家提供高技能的劳动力资源。

2、促使企业到位的群体行为。

由于企业同样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也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企业缺位的表现是不参与培训过程, 而缺位的直接原因是认为农民工不值得进行投入, 深层的原因是没有升级的紧迫感, 没有将劳动力资源与企业升级联系起来。政府为企业出台升级的激励政策, 推进企业升级, 企业为了升级需要提高劳动者技能, 通过与培训机构进行信息交流, 确认培训的内容, 然后为农民工提供培训费用来支持其参加培训, 在获得了合格工人的基础上完成升级, 进而使国家 (政府) 竞争力增强。

3、促使政府就位的群体行为。

由于政府同样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也必须要保证其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越位的表现是直接成为培训服务的购买者, 而越位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和农民工没有进行资金投入, 深层的原因是培训工作影响重大, 政府急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政府为企业和农民工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 推进企业升级和农民工参加培训, 企业通过升级提高竞争力, 农民工通过培训提升了技能和素质, 进而使国家 (政府)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与培训机构之间通过必要的信息交流引导培训质量的提高, 政府就完成了从参与者到制度制定者的回归。

4、促使培训机构复位的群体行为。

由于培训机构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参与者, 也必须要确定其在培训中的位置。培训机构错位的表现是直接为政府服务, 忽视了农民工的真正培训需求, 而错位的直接原因是政府投入资金成为培训服务的购买者。培训机构和农民工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培训服务购买关系, 农民工通过购买培训服务获得技能的提升, 培训机构通过提供量身订做的培训服务获得经济回报。企业和政府相应行为作为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影响因素也是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时需要注意的, 因此要和企业与政府进行必要的信息交流。

摘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供给不足和缩小城乡收入差异的关键措施, 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着相关利益群体利益冲突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利用相关利益者理论及工具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利益冲突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相关利益群体,冲突,调整

参考文献

[1]弗里曼.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2]盛立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5.

[3]司聪.对苏州“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的调查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 2011.6.

3.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工就业路 篇三

打工族心声:苦力工吃力不赚钱

最近,笔者一位姓杨的朋友高兴地说,去年他到一家烹饪技术学校学习厨师技能,经过半年学习,现在已经获得初级厨师证书。现在,小杨不是在为找工作而发愁,而是在为选择工作而发愁。据小杨本人说,现在已经有几家饭店向他抛出了“绣球”,月薪均在3000元左右。

小杨20岁出头,打工经历却已有四五年了。说起自己的打工经历,小杨十分感慨:“我只有初中文化,开始时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所以只能从事一些苦力工作。我先后干过搬运工、泥瓦工,也曾到广东一些私企工作。这些工作都比较苦,工作时间长,但收入却十分微薄,月薪一般在1000元左右。后来,看到有技术的人特别容易找到工作,并且待遇也好,我一狠心就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到一家厨师培训学校学习烹饪技术,现在想要一份好一点的工作已不成问题了。”

来自四川的谢女士目前在一家服装厂当车衣工,月收入也是几千元。谢女士说,她以前也以为只要到广东打工,即便是当名服务员也能够赚大钱。后来,在事实面前她终于认识到:没有技术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于是谢女士下决心先学一门技术再找工作。目前谢女士已经掌握了一套制作服装的技术,找工作也得心应手了。

市场调查:企业需要技术工

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有一定专长的人员,这些人员无论是待遇还是工作环境,都比没有技术的人员优越。目前在劳务市场招聘具备电脑技术、驾驶技术、工件制造技术的工作岗位很多,这些岗位的月薪多为3000元左右。而对于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如服务员、搬运工、工厂普通员工,月薪多为1000元左右。

如今,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农民工技能的培训,也陆续出台了许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在新的打工生涯就要开始的时候,想要出去打工的农民朋友只要掌握这些信息,做好明确规划,打工族也可摆脱“放羊娃”的命运。只要不盲目打工,用扎实的技能提升自我,打工族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4.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四

为了贯彻落实县劳服局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意见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县局下达我所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农民工培训的积极作用,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劳务市场需求实际,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工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将我市农民工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我片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片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010年8月4日至9月2日,片区共完成农民工培训100人,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进而推动劳务输转,是劳动力输出地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全面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通过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实践,增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快了劳务输转;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个人收入。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形成合力;整合培训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精心组织,注重实效的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

为了搞好片区技能培训工作,我所聘请专业人员,为技能培训学员发放培训资料300本,通过开展此项工作,提高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培训内容主要为建筑专业及外出务工常识、劳动权益保护等。进行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种培训均采用理论讲述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易学、易懂,确保了培训实效。县劳服局负责协调指导,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突出培训重点,提升培训层次。

着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短期的基础知识和简单技能培训;重点培训回乡创业带头人的创业培训,真正地为用人单位培养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就业率。通过培训,将其培养成规模化生产经营的“专业户”和农民企业家,带动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使他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使培训工作能因人而异,适应各类农民的就业需求。

根据片区劳动力资源状况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本着培训与就业结合,以培训促进输转和就业的方针,采取集中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完善资料,进行情况分析汇报,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同时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和工种。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片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民工培训意识不强。多数农民工比较“务实”,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他们认为培训既花钱又耽误挣钱,不合算,受这些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培训人员难以组织,许多应该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没

有参加培训。

2、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农民工培训需要大量的有专业技术、懂得现代知识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具备条件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更为突出。

3、培训就业衔接不紧密。

5.在全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篇五

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XX县总工会主席 XXX(2012年6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过认真的筹备,由县总工会和县职业中学举办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我县农民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喜事、好事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总工会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开班典礼的县委领导及各位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希望大家在这次培训中学到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掌握更多的专业本领,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一技之长,增加劳动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和谐之基础。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就业的大趋势,发展劳务经济,开展劳务输出是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2012年,县总工会将围绕灾后重建,以建筑业技工的技能和餐饮服务培训为重点,以根据农民工的切身需要为依据,开展多元化的技能培训。本次培训总人数100人(次),培训对象为年龄在18至55周岁,有一定文化基础,身体健康,在县总工会建档的农民工及下岗职工;培训时间为6月18日至6月23日,共6天。

为了办好本次培训班,县职教中心的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希望在座的农民朋友要珍惜本次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的劳动,确保此次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

6.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六

建设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改善建筑业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

健康的通知

(建质[2006]5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总工会,直辖市建委、工会,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工会:

建筑业农民工队伍约占进城务工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占从事建筑施工人员总数的90%以上,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工队伍整体素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改善建筑业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现提出以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保障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健康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逐步实现农民工作业环境的标准化、生活环境的秩序化,安全警示人性化,全面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逐步建立保障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健康的长效机制,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共同推进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高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各有关单位要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共同探索改善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的拨付、使用的监督,督促建设单位及时拨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督促施工企业确保费用的及时投入。要督促施工企业按照规定为农民工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强化用人单位职工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要向新招用的农民工告知劳动安全、职业危害事项,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要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应为从事危险作业的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各级工会组织要在改善农民工作业、生活环境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把维护农民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首要任务。要监督施工企业(劳务企业)招用农民工时必须依法订立并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中应包含劳动保护条件条款,并符合有关规定。工会组织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方式监督施工企业是否保证安全专项经费的足额支出。

三、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防治结合”的指导方针,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发挥建筑安全群众监督员作用。选用一批长期在施工现场生产一线,熟悉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心强,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担任建筑安全群众监督员。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督。群众监督员发现违法违章行为要及时进行制止;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向企业报告;出现可能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紧急情况时,协助有关人员组织工人及时撤离现场;对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提出整改建议等。

四、积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进一步改善建筑业农民工的作业、生活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要在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要按照《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的有关要求,明确划分施工作业区和生活区,合理设置宿舍、食堂、饮水、淋浴、卫生等基本生活设施。有条件地区的施工单位可与电信运营单位联系合作,在农民工宿舍内或在施工现场安装基本通讯设施。要结合季节特点,做好农民工的饮食卫生和防暑降温、防疫等工作,特别是高温天气,要合理调剂户外作业时间,适当延长午休时间。定期组织农民工进行体检,使农民工真正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施工企业的工会组织要切实为农民工创造业余文化学习和娱乐条件,配备相关的书报、杂志、电视机、棋牌等文化用品和文体活动设施,不断满足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体现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五、积极开展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队伍整体素质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建设产业工会要切实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岗位培训责任。要积极组织施工企业开展寓教于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农民工喜闻乐见的职业技能及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农民工了解他们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掌握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形成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保安全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不履行培训义务的用人单位,应按国家规定强制提取职工教育培训费,用于政府组织的培训。施工企业工会组织要积极配合企业举办建筑业农民工夜校,有计划地对施工现场一线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有条件的施工企业可在施工现场建立临时培训教室,要在施工现场推行人性化警示用语,在施工现场作业区、加工区及生活区使用统一规范的警示牌。对从事特种作业的农民工要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工会组织在建筑业开展“安康杯”等竞赛活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

六、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宣传农民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和先进典型,加强对保障农民工权益情况的舆论监督。对优秀农民工要给予表彰奖励。总结和推广各地和施工企业关心农民工的做法经验,提高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保护农民工权益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涉及建筑业农民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全国总工会

二○○六年三月十七日

7.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七

高安市荷岭镇仁塘村黎小军, 是高安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2005年他瞅准了跨区机收作业这个新的作业方式, 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与别人合伙投资近20万元购买了1台久保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其中国家补贴5万元, 参加了高安市农机局举办的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班, 并系统地掌握了收割机操作要领、机械构造、维修、保养和作业市场行情, 领取了农机操作证及行驶证, 加入了由江西省农机局组织的“赣机北上”跨区机收小麦活动, 开始了跨区作业的征程, 短短二十几天的“赣机北上”, 就机收小麦面积达40多公顷亩, 作业总收入5.52万元, 纯收入4万余元。“赣机北上”回来后, 又投入到繁忙的“双抢”中去, 不但帮助当地老百姓收割水稻, 还到附近的县市进行省内跨区机收, 由于操作熟练, 比别的机手每天要多割0.333~0.667公顷稻田。“双抢”结束后, 他又立即报名参加了省农机局组织的赴重庆、四川等地“赣机西征”跨区机收作业。当年, 他跨区作业收割水稻 (小麦) 面积达133.33公顷, 作业总收入21.3万元, 农机作业纯收入16万元, 每家分到8万余元。

在随后的几年里, 每年都要新添联合收割机, 跨区作业队伍也不断壮大, 辗转于重庆、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州、辽宁等省市, 并积极开拓省内跨区作业市场。4年来, 共收割水稻、小麦240公顷, 累计实现农机作业纯收入65.9万元。仅2008年, 跨区作业总收入就达22万元, 纯收入17.5万元, 已成为高安市远近闻名的跨区机收农机大户。

市场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 访谈中, 黎小军认为只要能吃苦, 脑子活, 懂技术, 就会赢得市场的青睐。他收割的小麦损失少、脱粒净、服务好, 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小麦还未开镰时, 就接到了大批订单, 方圆几十里的机手都愿意和他们一起出去跨区作业。经过几年跨区作业的实践, 他对跨区机收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明白跨区作业效益不仅取决于机收价格, 还与作业时间、作业地域和作业环境等很多因素有关。为了不断地充实自己, 他还自费订阅了《中国农机化道报》、《南方农机》等有关业务报刊杂志, 从中了解国家的政策, 掌握农机信息, 努力提高农机理论知识, 系统地自学了有关法律法规。

在经营农机致富的道路上, 黎小军深深感悟到:是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使他摆脱了贫穷, 是国家惠民政策给他叩开了致富的大门, 让他在致富路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他说:“个人富了是土财主, 带着大家一块富才是好带头人。”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学习, 使他意识到应该把机手的联合收割机组织起来, 发挥群体作战优势, 方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 走出共同致富之

机手牵头成立的“高安市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 通过投票, 他当选为首任合作社社长。合作社成立后, 他迅速组织全社30台收割机参加水稻跨区作业, 北上黑龙江、西行四川重庆、东到山东江苏、南下广东福建, 跨区作业历时7个月, 行程2.5万公里, 作业总收入450万元, 合作社纯收入180万元, 最高单机收入18万元, 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90余人, 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新的一年, 黎小军决定与合作社其他骨干一道, 通过不断完善合作社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合作社规模, 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社。既带领合作社社员参加跨区作业, 还将组织周边乡村的农机户一道进行跨区作业, 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让更多的人致富。

8.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八

关键词:短工化;农民工;技能培训;O2O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的农民工内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代际分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其中“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一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1]。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80”后农民工呈现个性化差异,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正式将这一新群体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2],国外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主要是从年龄上划分的,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而且短工化趋势随年龄减小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趋势更加明显。这是由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初次务工的平均年龄有着大幅度的提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工化”其实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短工化”,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定居城镇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各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工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旧的“农民工生产体制”与新生代农民工全新的特征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形成“短工化”的重要原因。但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是由于技能的缺乏,缺乏系统化的培训,是导致发生频繁的“短工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从现有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背景来看,他们在就业观念、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表现出与旧农民工完全不同的社会特征,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也更高。因此,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展望,想通过培训等手段来改变现状。然而,由于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不能够提供系统化的培训,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技能培训的机会,进而技能素质普遍不高。

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整个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已经脱离了职业教育阶段,职业技能培训对他们的人力资本投资更为突出。但是没有相关针对性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就难以提高,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不稳定的劳动密集型工作,职业发展也会受阻。因此,为稳步推进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是有效缓解“短工化”现象的重要举措。

二、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价值观理性化。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指出。拥有中专(中技、职高)、大专(或高职)、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1.6倍、2倍与2.3倍。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文化程度高于传统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思想观念相对比,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就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生存,或是存钱回家买房,而是憧憬有一个前景光明的职业生涯,并在这个基础上更好的融入城市去追求想要的生活。他们逐渐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发展和不断提升自我的需求,在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下,新生代农民工的长远职业发展成为培训的重要关注点。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导致他们在择业方面并没有很大的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迫切需要提高职业技能素养。因此,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才能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2)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针对性。拥有一技之长是新生代农民工立足之本,想要在城市生活,就必须学会一门技术。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目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想学好某项技能技术,可以凭自身获取的技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培训机构应该科学合理的为新生代农民工设置相对应的培训内容以及注重培训的实效性。(3)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多元化和短期高效。随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行业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从事零售业、保险业、物流业等的人数日益增多,行业选择趋向多样化。因此现有的培训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观念更加的开放。

随着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技术性较高的职业,技术的快速更新,使他们希望在短期内获得相关培训的技能。再者随着智能手机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中越来越普及,从手机移动终端获取培训信息已经慢慢成为主流。时下很火的O2O模式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随着智能移动端设备的大量普及,移动互联网上消费的消费模式越来越看好,O2O模式网站专注的服务行业的消费,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消费者享受服务的过程变的更加便捷,将线上变为客流的主要来源,弥补了实体交易的不足。

三、O2O模式在技能培训上的优势及未来

(1) O2O模式在技能培训上的优势。O2O模式的优势在于创造价值,精准服务顾客。从020模式当中学习和思考,线上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优质的培训机构信息,而且线上订购方便快捷,这与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消费观念相符,线下享有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培训技能,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信息流对接,节省了交易费用。O2O还有一大优势就是发挥数据的作用,深入把握顾客认同的意义。通过掌握消费者数据,可以掌握客户需求情况,并据此分析,提供发现新客户的线索,也可以借此完善培训内容和方式。(2) O2O模式在技能培训上的未来。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移动互联网将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应用,根据一家国内知名市场研究公司数据,中国的手机用户为10亿,其中3.6亿人用手机上网。巨大的市场容量已经形成,加之现今新生代农民工开放的消费观念,这其中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此,培训机构网络化模式需要适应时代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详实的培训课程。

四、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现状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够。究其原因,其一,掌握一门技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学习,然而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从事体力工作强度大,平时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参加技能培训。其二,参加技能培训,尤其是短期培训,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培训费用,这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其三,用工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重视,不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高方面的需求,因此对培训的投入也不多。(2)技能培训针对性差和培训手段单一。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普遍认为技能培训针对性不强,技能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案的确定较少考虑市场需求,培训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掌握不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脱节。政府虽然也会组织实施一些技能培训,但多为一些技术含量低的技能培训,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培训层次的高要求。(3)培训管理机制缺乏统筹规划。现阶段,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对政府出台的技能培训政策了解不足,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补贴标准也不熟知,加上用工单位不重视新生代农工的技能培训,培训市场也存在未经审核通过就乱开培训班,发证混乱等现象,使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

五、基于对O2O网购模式的思考,对技能培训工作提几点建议

(1)加大对参与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参加技能培训会占用他们大部分赚钱的时间。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问题关乎广大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而人社部也指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培养成技工,这在城镇化和产业升级转型的大背景下,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成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参与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能够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为参与技能培训创造有利外在条件。(2)积极构建技能培训平台,整合企业、培训机构资源。基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手机一族”。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双十一”这天,天猫交易总额突破571亿,而双十一移动终端占42.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群体用手机移动客户终端购物,这和当今智能手机市场和网络迅速发展相吻合。基于此考虑,应该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大力推广O2O技能培训模式。第一,由用工单位牵头,组织新生代农民工集体在网上以团购的方式购买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减少培训费用,又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良好学习新技能的环境,线下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培训。第二,培训机构利用网络平台,在某些网站上发布培训技能信息,提供相应的培训咨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将优质的培训资源引入企业内部。(3)加强对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用人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通过技能培训是提高其自身技能、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其中不乏有些技能培训机构不够正规,或者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而导致培训质量不高的培训机构。基于此,政府要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法律法规体系,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技能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从培训质量和培训师资力量的角度对培训机构进行机构信用评级评比,未达到一定信用评级的机构,培训机构就不能对外招生培训。企业在招收农民工时,应该优先录取取得相应培训机构资格证书的新生代农民工。并对一些取得高级技术资格证书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贴,以表彰其不断学习的进取行为,企业还应该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机构,并积极搭建企业培训平台,让更多的农民工学到想学的技术。(4)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理念。目前,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全社会树立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理念。对于国家出台的关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广的作用,如在微博上发起热议话题,加大各界人士的舆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力度,让新生代农民工更多的了解技能培训内容、信息以及培训方式,以便新生代农民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向。同时也可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重视,从而吸引更多的慈善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关注,更好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技能培训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1 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EB/OL].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7766442.html,2012-04-27.

9.农民工培训方案 篇九

为了保证金凤区泾龙安置区二标段工程有序的开展工作,使农民工素质、技能、质量、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目的1、使农民工的技能、素质、质量及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2、为本项目施工质量达到合格做好基础工作。

3、确保安全无重大伤亡事故、机械事故,轻伤摔控制在千分之三以下。

4、教导农民工文明施工,为创建文明工地打好基础。

二、组织机构及制度

1、制定培训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将其分解到人,落实责任,考核到人。

2、工人进场前及变化工种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和三级教育,并做好培训活动记录,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培训后进行考试,成绩合格者,建立“三级”教育安全卡,受教育人签安,归档管理以备检查。

3、每月进行一次安全及质量教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4小时,由工地主管领导组织质量及安全总结,并评比。名列前茅者奖励,靠后者给予警告,并做好活动记录。

4、各班组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及安全日活动,活动时间为1小时左右。由班组长组织学习相关的质量及安全知识。并总结上周的安全生产及质量情况,布置本周安全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

5、对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包括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工、信号工等)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持上级主管部门频发的上岗证后,方可进行上岗作业。

6、培训时间和地点施工现场,场前培训及半前质量、安全培训,一周一次质量安全活动,一月评比一次。

7、培训教育制度

a、凡新吸收或调换工种的工人,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入队作业。

b、特殊工种工人必须参加建设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c、要结合相应的质量及安全规范、规格要求,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安全质量考核,并建立考成成绩档案。

三、培训教育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常识

2、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中的权利和义务

4、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常见事故的预防

5、危险源辨识、个人防护和自救方法

6、事故现场紧急疏散和应急处置

7、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8、职业病预防、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分析

四、培训对象

来自本施工现场的所有农民工(包括门卫、后勤)。

五、组织与实施

1、由项目部负责人任组长,由现场生产负责人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每次学习培训内容根据各工种的特点而定,上报监理工程监督部门。

2、由项目部负责人实施施工现场农民工的培训执行情况,要求农民认真学习、全员学习。由监理单位监督项目负责人的执行情况,做到人人学习、个个培训,做一个合格的施工人员。

六、培训人员计划

10.返乡农民工培训总结 篇十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及退役军人掌握适用的一技之长,„县劳动局举行了“送技能到家门”万人免费培训工程,把技能培训免费送到农民劳动者的家门口。

为此„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投资30多万元配备了车辆、设备、人员。培训中心走出机关,下到乡镇来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如此一来,学员就节省了去县城学习来回的差旅费,不但保障了安全,而且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方便了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不出本镇就能学到适用对路的一技之长。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通过一年来的培训,目前已在宗艾镇开办六期培训256人,西洛镇开办一期培训34人,平头镇开办四期培训122人,朝阳镇开办二期培训174人,四个地方共计培训586人。尽管参训学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甚至有的学员离开学校后,多年没有进行过再学习,但学员的学习极积性普很高,他们把这一次培训当作是一次充电的好机会,加班加点,学习效果较好,通过学习,学员总体上掌握了所教内容,并且有 186 人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日后外出务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存在的差距

一、宣传工作存在差距,招生工作有一定困难

尽管我们前期工作做了很多,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群众对政策的了解还不是很多,对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怀疑,更 不相信通过培训能够就业,凡此种种造成部分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不理解,招生有一定的困难。

二、专业设置单一,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目前我们开设的专业比较单一,只有电脑培训,焊工培训,创业培训,与市声场营销培训,而这些专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哪样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适合与满足所有有创业与就业愿望的人员的需求。

三、起步较晚,时时掌握的不太好。

由于此项工作开展的比较晚,但春节过后,迫于生活压力,他们过早的踏上了打工之路。错过了培训时机,这部分人在外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是工作比较难找,二是工资不是很高。另外一个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农村劳动力很大一部分是农闲时在外打工,农忙时在家务农,而我们下到乡外镇时正赶上农忙季节,所经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人想学习而没有时间学习。

今后需努力的地方

一、走进乡村,真正做”到送技能到家门”

近段时间以业的培训主要以乡镇为主,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群众,但是前几年撤乡并镇,现在的乡镇管辖区都比较大,有的村庄距镇所在地有近十公里,学习还是有一定的不便,今后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将把培训开到行政村,更加的方便人民群,使老百姓不出村就能学到想学的技能,真正做到“送技能到家门”

11.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十一

贾廷灿处长在培训班上指出,农业部对农产品加工创业非常重视,从2011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了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今年全国计划安排五期培训班,分别由吉林、重庆、宁夏、云南和北京承办。吉林省五年来的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一直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受到部有关领导多次表扬。故选定吉林省开展该项目的第一期培训班,因此这次培训班非常重要,一定要办出典型、办出经验,把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反映出来,在全国推广。

吉林省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林质彬站长在培训班上指出,几年来吉林省在全国农业系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成绩很好,系统内排序都在前五名以内。这次农业部将农产品加工创业培训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将这次培训班办好。通过培训,让农民工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民创业致富,带动乡镇企业发展。

12.农民工作业技能培训 篇十二

1 弱势群体与农民工

1.1 弱势群体的解读

所谓弱势群体, 是指“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根据有关部门的解释, 农民工属于我国弱势群体中的第三类, 即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 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单位没有按照《劳动法》为他们交纳各种社会保险, 他们有活干, 但受歧视。我国现有外出农民工数量约为1.2亿, 如果加上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农民工总数为2亿人, 目前学术界和决策部门还普遍认为农村约有1.5亿人的剩余劳动力。从数量上看, 农民工已是我国劳动力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占整个产业工人的30%, 但从经济收入和在城市里的社会地位来看, 农民工又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1.2 农民工的界定

农民工, 一般是指常年或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非农产业工作, 凭自己劳动获得工资收入并将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 但户籍在农村的一个群体。我国农民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多地少和农业收益低,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为1.216亿hm2, 人均耕地已不足933.8㎡, 并且在近十几年中, 随着城镇化建设, 工业的迅速发展, 耕地面积年年锐减;在现有制度下, 我国农业生产要素不能充分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而且技术、信息、资金等要素十分短缺, 以致我国农业收益偏低。因此, 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这些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 向城镇转移。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城镇转移, 农民工在城镇中的“弱势”问题愈来愈突出。农民工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 主要原因有:一是户籍制度。虽然近几年我国户籍制度开始改革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依然存在, 农民工在就业、福利、教育等方面仍然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权利。二是权益保障。农民工的劳动就业、劳动保护、教育培训等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存在维权意识差、维权难度高等问题, 农民工工资长期偏低, 甚至还出现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三是教育培训。根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数据, 农民工主要由青壮年组成,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高达83%, 从技能培训情况来看, 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8%, 未接受过任何培训的仍占七成以上, 远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的平均水平, 因此大多数人只能在城市中从事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用人单位缺乏对农民工提供更多培训机会的意愿。

1.3 教育培训在农民工弱势问题上的重要性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 任何社会改革, 都会有成本和代价, 社会代价不可避免, 但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 即“增促社会进步, 减缩社会代价”理念。在市场经济下, 由于“马太效应”, 即“好者愈好, 富者愈富, 差者愈差, 贫者愈贫”, 大多数社会成本是由弱势群体来承担的, 弱势群体比强势群体为改革付出更多的代价, 承受着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更大压力。因此, 从维护整个社会稳定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来看, 关注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如果农民工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长期被歧视和处于贫困, 只会导致社会更加动荡, 社会发展成本更大, 消费需求更加不足, 国民经济发展更加畸形, 经济滑坡和萎缩的风险更大。

农民工“弱势”的典型特征是经济贫困, 而经济贫困与教育贫困有着直接的联系。教育贫困虽然是由经济贫困引起, 但教育贫困将进一步地加剧经济贫困, 形成“贫困陷阱”, 即经济贫困———低教育水平———低收入职业 (社会低层) ———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就必须先找到一个正确的突破口。在过去几十年的扶贫历程中, 中央和各级政府推出了各种政策措施,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帮助弱势群体摆脱贫困, 但传统的输血式扶贫,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返贫”现象屡屡出现。要帮扶农民工真正摆脱贫困和“弱势”, 必须从教育培训入手, 即广泛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提高其就业能力, 推进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虽然农民工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存在培训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笔者以海南农民工为例, 对如何创新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培训法律和政策体系、完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和培训模式等长效机制作较深入的探讨。

2 海南农民工培训机制问题

(1) 培训重视程度不够且培训管理体制不顺。当前多数城镇的劳动力免费培训政策是向“市民”倾斜, 培训重心还是围绕着“市民”进行, 能够为农民工提供一些免费培训的只有海口、三亚等少数地区, 甚至有些地方没有广泛开展农民工培训, 或者培训工作形式化严重。由于缺乏必需的技能培训, 农民工只能从事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工作, 且工作环境恶劣, 报酬低微。这种累、脏和临时的工作, 无法激发农民工的培训需求, 他们无能力、无时间参加培训, 也不想参加培训, 并且也很难获得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同时, 现行的培训管理体制属于部门办学、部门管理, 条块分割、各自为阵, 因此统筹协调不力、培训效率低下的情况较为突出。

(2) 培训法律和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 有关农民培训的法律主要有《农业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 但这些法律都不够具体, 可操作性较差, 并且各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和配套措施也较少。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及个人的培训责任和义务在法律上缺乏明确规定, 很难有效地保障农民工的培训权益, 存在农民工培训无人管、无法管、管不好等问题。

(3) 培训经费投入不足。长期以来, 农民工培训经费投入主要是由社会、企业和个人来承担, 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式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政府主动领导和积极参与农民工培训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和培训的“外溢效应”, 使得当地政府和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培训的热情不高, 经费投入少, 扶持面也比较狭窄。同时, 由于收入微薄, 个人承担培训成本的能力极为有限, 因此大多数农民工对非免费式培训兴趣很低。

(4) 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负责农民工培训的机构以前大多数都是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 办学形式简单, 培训方式以教室教学为主, 较少考虑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接受能力;培训与就业衔接不够紧密, 没有充分发挥培训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功能, 订单式、定向定点式培训不多, 导致不少学员培训后无法就业, 影响了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3.1 创新培训管理体制

开展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建立起“政府全面统筹、部门密切合作、社会广泛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健全和完善政府组织领导机制, 明确各行政部门职责, 加强广泛合作, 逐步探索建立全省技能培训联盟, 推行目标管理制与项目负责制, 促进农民工培训一体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加强各培训机构管理部门的合作, 有效整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 提高培训效率, 节约社会资源;同时, 促进培训工作流程化, 提高培训目的的明确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强化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提供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 如2006年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的“创业+技能+考证+职业 (创业) 指导+就业”一体化的再就业培训模式, 就可以推广或借鉴到农民工培训中。

3.2 建立和完善培训法律和政策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 制定并细化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明确农民工培训的地位、内容和资金投入, 为多渠道的农民工培训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和农民工的培训责任和义务, 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即“用人单位招收农民工时, 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 (工种) , 应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对用人单位因特殊需要招用尚未参加培训的特殊职业 (工种) 的人员, 可在报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之后, 先招收后培训, 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后再上岗”, 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可享有相关优惠政策;此外, 还要逐步清除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制度障碍, 实施城乡一体化培训机制, 创造公平培训环境,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3.3 建立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建立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 并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 其他投入为辅, 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培训经费严重不足、用人单位和个人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即各地政府应发挥核心作用,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实行免费的初级技能培训, 如省政府出资举办海南首家农民工免费夜校———海南省政府办公楼工地农民工夜校;三亚就业局实施的“阳光工程”, 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免费的技能培训, 同时还实施“春风行动”, 对农民工的职业介绍实行“四免”政策;海口市人劳局财政局规定:从2006年起, 经认定的培训机构接收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和我市户籍的农民工培训, 将获得政府不少于400元的一次性补贴。

3.4 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

根据农民工的不同需求或工作性质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并以订单式、定向定点式培训为主,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下转P50) (上接P19) 与实效性, 如针对就业困难家庭开展叉车工、保安、家政服务等初级培训, 针对学有余力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就业群体开展全国统考考前培训、各类研讨班、行业证书培训、出国就业前外语培训等高级培训。此外, 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应由传统的教室教学向情景模拟、现场培训、实际操作等转变, 如2007年海南省就业局就在第一百货举办商场营业员培训班, 免费为海口各大商场的农民工进行商业基础知识、柜台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培训结束后则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正常群体的就业问题可由劳动力市场的自发调节来解决, 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的就业则需要全社会, 尤其是政府的关注和扶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的长效机制, 把政府扶持和市场调节进行有机结合, 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弱势”问题。

摘要:弱势群体贫困是当前社会焦点, 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是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贫困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就业技能培训是一种有效的开发式扶贫方法, 是解决当前农民工等弱势群体贫困问题的重要之策。虽然农民工培训工作已逐渐开展并日趋受到重视, 但也存在培训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经费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等问题, 推进农民工培训的关键在于要做好创新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培训法律和政策体系、完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和培训模式等长效机制。

关键词:弱势群体,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成文著:《社会弱者论》, 时事出版社, 2000年, 第21页.

[2]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3]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

[4]以创新思想指导就业实践——洋浦经济开发区就业工作的探讨与实践[J].洋浦就业, 2007年, (3)

13.农民工岗前培训内容 篇十三

本内容主要根据交通部有关规定和平阳高速建管处的有关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理念,并结合我标段的施工实际情况编制的。交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较大,施工作业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施工场所和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安全风险因素,因此,施工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自觉学习和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做到“不伤已,不伤人,不被别人所伤”,能够处险境而自知,遇险情而善于自救,将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一、安全基本知识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和纪律。

⒈参加本企业生产的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

⒉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

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的操作规程等),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⒋听从班组和现场施工员的指挥,服从分配,团结一致,共同完成好生产任务。

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

好帽带,不得穿拖鞋,高跟鞋或光脚上班;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鞋上高空。

⒍施工现场的种种防护设施,安全标志,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牌等,不得任意拆除或挪动,要移动必须经现场施工负责人同意方可。

⒎施工现场设的效能指示标志,不得随意拆拿,场内工作要注意车辆来往及机械吊装。

⒏不得在工作地点或工作中开玩笑、打闹以免发生事故。

⒐上班前应检查所要工具是否完好,上高空作业必须正确绑系安全带,所携带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随用随取。操作前应检查操作地点是否安全,道路是否畅通,防护措施是否完善。工作完成后应将所使用工具收回,以免掉落伤人。

⒑高处作业,不准上下抛掷工具、材料等物,不得在高空作业下方操作,如确需要上下交叉作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⒒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处,悬崖和陡坡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⒓遇有恶劣气候,风力在六级以上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

⒔暴风雨过后,上岗前要检查自己操作地点的脚手架有无变形歪斜。如有变形及时通知班组长及施工员,派人维修,确认安全后方可上架操作。

⒕凡是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癫痢病以及其它不适于上高处作业的,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⒖不得高处或其它不安全部位进行操作。

⒗不得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不得叫小摊贩进入工地卖点心。

⒘现场材料堆放要整齐稳固成堆成垛,搬运材料、半成品等应由上而下逐层搬取,不得由下而上或中间抽取,以免造成倒垛伤人毁物等事故。

⒙吊运零星材料、应用吊笼,吊运砂浆应用料斗,并不得装得过满。

⒚用斗车运送材料、两车距离应大于2m,坡道应大于10m。

⒛清理安全网,如须进入安全网,事前必须先检查安全网的质量,支杆是否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安全网清理,清理时应一手抓住网筋,一手清理物品,禁止人站立安全网上,双手清理杂物或往下抛掷。

21.桥梁上部结构清理的建筑垃圾余料应集中运至地面,禁止随便由高层往下抛掷,以免造成尘土飞扬和掉落物伤人。

22.不准在工地内使用电炉、煤油炉,液化汽灶,不准任意设灶。

23.在易燃、易爆场所工作,严禁明火、吸烟等。

24.消防器材、用具、砂堆、消防用水等不得挪做他用或移动。

25.现场电源开关、电线线路和各种机械设备,非操作人员不得使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电源线要架空。

26.起重机械在工作中,任何人不得从起重臂下或吊物通过。

27.挖机和起重机迥转半径以内(一般7m)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当重物升空后任何人不得从吊物下通过。

28.起重机、挖机,龙门吊在运行中,任何人不准将头、手、身

体伸入井架内,吊篮升空后不得从吊篮下通过,吊篮未停稳前任何人不得入内取物。

29.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30.搅拌机在运转时,机筒口的物料不准用砂铲、扫帚刮扫,搅拌机料口的防护栅要完好,不准站在搅拌机的防护栅上倒水泥,以防工具或脚滑进搅拌机造成事故。

31.砼搅拌机在运行中,任何人不得将工具伸入筒内清料,进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方通过或停留。

32.砼机停留时,升起的料斗应扦上安全插销、或挂上保险链。

33.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灯光,照明灯具应架高使用,室内不低于2.5m,室外不低于3m,路线应架空,导线绝缘应良好,灯具不得挂或绑在金属架上。

二、高空作业安全规范 高处作业的概念:

什么叫高处作业: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规定,“凡在坠落基准而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⒈登高作业都应从规定的斜道或扶梯上下,严禁攀登脚手架杆、井字架或利用绳索上下,也不得攀登起重臂或随同运料的吊篮吊物上下。

⒉在高处或脚手架上行走,不要东张西望,在休息时不要将身体倚靠在栏杆上,更不要坐在栏杆上休息,不准在脚手架上午休。

⒊钢架板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断裂或缺小拚板,竹木架板使用前要检查有无腐烂、断裂。

⒋在外脚手架未搭设前,或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不得从事高处安装模板,钢筋等作业。

⒌脚手架、脚手架的防护栏杆联墙点、剪刀撑以及其他防护设施,未经施工负责人同意,不得私自拆除移动。如因施工需要必须经施工负责人批准方可拆除或移动,并采取补救措施,施工完毕或停歇时要立即恢复原状。

6.内脚手架宽度不应小于60cm,立杆间距在150cm以内,使用活动钢筋(管)人字架,如有变形应先调直后使用,活动架竖起后,应挂上撑钩。

7.所有内架搭设必须牢固,不得有探头板(架板一端伸出横杆长度大于20cm为探头板)。不使用5×10模骨当架板,架上只准堆放小量材料和单人操作。

8.高处作业不准用砧头垫高架板,也不得在架板上垫砧头站人操作。

9.梯子(木)

⑴ 使用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木梯宽度不得小于30cm。

⑵ 使用梯子时上端要扎牢,下端要采取防滑措施,单面梯子与地面夹角60~70度为宜(GB70591-86规定为75°±5°)。

⑶ 梯子上部第二个踏板为最高安全站立高度,第一个踏板不得

站人或超过。

⑷ 梯子上只允许一人操作,梯子上有人时不准移位。

⑸ 人字梯(折梯)在梁中应设撑杆(钩)并能锁固。

⑹ 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

三、特殊季节施工安全要点: 雨季、高温季节施工安全要点 :

1.遇到大雨、大雾、高温、雷击、和6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应当停止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作业。

2.雨后如果发现边坡有裂缝、疏松、支撑结构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3.雨季施工中遇到气候突变,发生暴雨,水位高涨、山洪暴发或因雨发生坡道打滑等情况应当停止施工作业。

4.夏季高温季节应避免中暑,准备防暑降温用品。

四、法律规定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1)《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 1.知情权: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并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2.批评、检举、控告权:

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也批评、检举、控告。

3.拒绝权:

从业人员有权拒绝生产经营单位的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4.紧急避险权: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降低其待遇解除其已订立的劳动合同。(2)《建筑法》有关规定:

1.作业人员有权对影响人身健康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条件提出改进意见,有权获得安全生产所需的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对危及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有权检举控诉。

2.法律规定从业人员的义务。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义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3.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4.危险报告义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

上一篇:青春担当议论文下一篇:桃花山景色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