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2024-07-12

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精选10篇)

1.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一

知识点梳理

-----三年数学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作图题(题型):

(1)看图找方向。练习册第5页第2题(2)根据要求来画图。书第10页第2题(3)路线图 书第5页做一做。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② 378÷5,把378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③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 0不能做除数,如:0÷()=0括号里只有(0)不能填。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每年有(12)个月,其中(7)个大月,每个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4)个小月,每个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天数是共(62)天。

4、①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5、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月 ——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4、5、6月 ——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 第三季度 92天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6、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用天数÷7。→ 如:52天 52÷7=7(个)……3(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个星期零(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个星期零(1)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平年。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参见书P49 单数年不用算,都是平年;、通常每4年里有(1)个闰年,(3)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2013-1949=64)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1月1日、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建军节8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教师节9月10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小时 = 60分 ② 1分 = 60秒 ③ 1日=24小时 ④ 1周 = 7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月 份 思 考 月 12日----30日 30-12+1=19天 7 月 31天 31天 8 月 1日-----17日 17天(合计:19+31+17=57天)

(二)24时计时法:

1、1日=24时 → 24时也叫0时。

2、普通计时法 → 24时计时法(+12 减单位)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12 加单位)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4、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5、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0,注意添几个0。)4、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

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2.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3.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熟练掌握的4个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3.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4.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书86页第6题

(三)面积单位进率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3、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长 = 周长÷2-宽 长 = 面积÷宽 宽 = 周长÷2-长 宽 = 面积 ÷长(周长-长×2)÷2= 宽(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面积÷边长

4、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5、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③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6、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单位转化方法: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关键点:①先判断用乘还是除,②再看进率是多少 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短。

正方形边长扩大3倍,正方形周长扩大3倍,面积扩大9倍。

7、注 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第7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2、小数读写法: ① 读法 → 汉字形式; ② 写法→ 阿拉伯数字。

3、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4、小数加减法计算: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尤其注意:12-3.9 ; 9+8.3 等题的计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 1等)第8单元 解决问题 做应用题时:

1、从问题入手,自己问自己→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必须先知道哪些条件;

2、从图中找条件;

3、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有用;

4、题目中没有给的条件不能直接用;

5、画出关键词;

6、列综合算式时:先算那一步,必须加上小括号“()”。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关于重复的问题,可以用集合圈来帮助解决,或者画图解决。

2、等量代换:把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用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来,帮助理解,或者画成简单的示意图。

复习教案

位置与方向 整理和复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打开书看P2-12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

(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完成P112页第1题。

(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3)生汇报交流。

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能谈谈你在在这40分钟里的一些收获吗? 乘法、除法 整理和复习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

(2)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P116-117页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统计和年、月、日 复习设计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4、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复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113页第5~6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最后反馈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P117-118页第5-7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面 积 整理和复习设计 第四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对物体面积进行估测,并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师:面积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打开书看P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师: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呢?

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毛巾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教室 夷陵广场)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5平方千米=500公顷(2)一棵大树高16平方米。(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

2、师总结。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整理和复习设计 第五课时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

2、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

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

(1)师:小数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

(2)请大家打开书看P88-98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

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

(1)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读、写小数?(2)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小数的加减要注意什么?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生独立完成P115页第9-10题。(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生完成P118-119页第10-12题。(1)生独立完成在书上。(2)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2.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二

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过去式单元的复习课, 由于本单元在前一段时间已经学过,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导入复习、练熟词句、交际运用、巩固提高四个阶段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过去式的句型,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 基本目标

(1) 词汇:能较好的掌握本单元过去式的动词词组:took the pictures, climbed mountains...

(2) 句型:能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What did you do?Where did you go?How did you go?并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能力及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过去所做的事情, 并借此增进学生之间的友好感情。

3.本课时为单元复习课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磁带、词卡、幻灯片演示。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StepⅠ:导入复习

1.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P2)

T:I often do housework on the weekend.And I usually take pictures too.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Can you ask him/her?Ask and answer one by one. (通过chant, 引出一般现在时态句子并对话练习)

2.T:Look at the phrases.Can you read them? (练习一般时态词组take the picture...)

3.T:You know, I 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Look!Last weekend, I tookthe picture.Is it beautiful? (拿出卡片, 领读take the pictures, took the pictures) Can you spell take?And took? (板书take, took) I often clean the windows.Last weekend, Icleaned the windows. (引导学生把所列词组用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句型的对话练习导入到过去时态知识的复习。教师运用句型Ioften take the pictures on the weekend.和Last weekend, I took the picture.的鲜明对比再次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了过去时态的意义, 通俗易懂, 为后进生的知识掌握和大部分学生的能力提高做了有效的铺垫。

StepⅡ:练熟词句

1.T:Next, Let’s play a game.I say the verbs.You say the past tense. (通过教师说动词, 学生说动词过去式来巩固单词的过去式。)

2.T:Take out your paper.Finish the Exercises 1.Let’s check. (落实书面练习)

3.T:Let’s chant. (六年级下册P41.) Can you read them? (引出本课重点句Where did you go?What did you do?How did you go?) “

4.T:Please read and write them twice!Who’d like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a

(借学生活动板书重点句) Your handwriting is very good.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和书面练习的方式, 进一步巩固重点词句以达到熟练掌握, 并为下一阶段的交际运用作好了充分准备。

StepⅢ交际运用

1.T:Look!I took another picture on my holiday.Would you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展示教师出去游玩的照片, 引导学生用Where?What?How?提问。)

2.T:Did you have a holiday?Please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运用重点句, 做对话练习)

3.T:Just now, We reviewed and practiced the words and sentences.Next, let’s do the 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

设计意图

教师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提问, 进而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由对话练习。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思考的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StepⅣ巩固提高

1.Exercises 2:Listen to the tape, write“T”or“F”。

(听录音, 判断正误) Check!

2.Exercises 3: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hoose the answers.

(阅读对话, 选择正确答案) Check!

3. (板书简笔画) Look at the pictures.It’s you.Can you talk about your holiday.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write yourholiday on the paper. (看图说话, 并书面表达。) Check!

4.How many stars did you get? (课堂评价总结)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Exercises 2 and Exercises 3对学生进行了听音判断和阅读选择的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听音判断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通过看图进行书面表达, 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运用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StepⅥ家庭作业

1.Finish the activity book of unit 4.

2.Please write a letter about your last holiday to your friends.

设计意图

通过家庭作业的方式, 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把课堂语言能力的提高延伸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板书设计Revision Unit 4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教学反思

3.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三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4.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五) 篇四

第三单元

一、《太阳是大家的》节选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 红通通)的晚霞;

从东山上(升 生)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酒 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拨 拔);

她(部

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

杨)起欢乐的浪花„„

1、用“√”标出正确的字、词,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五)。

2、第一小节共有()句话。

3、文中讲述了太阳做了()好事,把第三件好事在文中用“ ”画下来。

4、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选一件写下来。

5、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太阳()的阳光()的太阳()的阳光

二、《一面五星红旗》节选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1、用“△”画出文中描写“我”动作的词。

2、“我”和老板交换面包了吗?从文中哪句话中看出来的用“ ”画下来。

3、从“趔趔趄趄”这个词体会出了什么?

。文中还有哪个词有相同的感受?。

4、你想对“我”或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写一写。

5、你对国旗的知识有什么了解?写出来。

6、朗读这段话,应选()

a、语速稍快,用敬佩的语气。b、语速稍慢,用平淡的语气。c、语速稍快,用平淡的语气。d、语速稍慢,用敬佩的语气。

三、《卖木雕的少年》节选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瀑布(周围 附近)。晚饭后,我们到宾馆外的小树林里一边散步,一边聊天。瀑布响声清晰可辨。暮色中,我忽然发现在一堆隆起的岩石上,坐着一位少年,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襟。他听到谈话声,来到我们面前,原来是白天卖木雕的那个少年。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等候 迎候)我的。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少年将一件(沉重

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啊!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1、用“”画去文中括号不合适的词语。

2、给文中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样子”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物体的形状;②形势、情景。“看样子,他是专门在这里„„”这句话中的“样子”选择第 种意思。“样子”在这段话中具体表现为,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五)》。

4、“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中的“这个”指的是。“我”很高兴地喊起来是因为。

少年说“不,不要钱。”是因为。由此可以体会到中非人民之间。

5、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6、你觉得文中的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着写一句话赞美他。

。第四单元 13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这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是()。

2、按原文填空。

3、用“

”划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4、这段话写出了猫的()、()、()三个特点,所以说它性格()。

5我能联系下文理解词的意思:

无忧无虑:。

屏息凝视:。

6、“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我从这句话加点的词中体会出。

我也会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7、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1)、《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

家老舍先生写的。„„„„„„„„„„()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8、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9、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

咕噜咕噜:()、()、()

10、“古怪”的意思是(),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又();既()又();既()又()。表面看起来作者是()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之情。

15、白鹅

(第四段文字)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出颈子来咬你一口。

1、相似(sì shī)步调(diào tiáo)大模(mó mú)大样

颈(jìng bó)子 净角(jiǎo jué)

2、用“

”标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写出和下列词意思相近的词。从容()非但()急速()

4、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5、朗读这段话时,应()

a、语速稍快,用喜爱的语气。b、语速稍慢,用喜爱的语气。c、语速稍慢,用厌烦的语气。d、语速稍快,用厌烦的语气。第五段文字: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在远处,它一定()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按原文填空。

2、写出和下列词意思相近的词: 譬如()倘若()

3、用“

”标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5.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五

1、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特色,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言文,生在朗读、背诵。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大意,学会翻译文言文。教学重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11课 《邓稼先》 人物传记 P78注释① 邓稼先“两弹一星”;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词语积累:P84注释1、4、7;P85 注释1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答: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转变作出巨大贡献得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2.对比: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突出邓稼先的品质和献身精神)3.小中见大:选取平凡小事表现人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彷páng徨huáng 鲜xiǎn为人知 选聘pìn 挚zhì友 点拨:注意“彷徨”不要误读为“fáng huáng;”“鲜”是多音字,这里是“少”的意思,应读xiǎn。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ǎi)宰割(chóu)筹划 鞠躬尽(cuì)瘁 3.解释下列词语。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2)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

(3)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二、重点句子知识单

他(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点拨: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邓稼先的高贵品格。

三、文学(文体)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迫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人名),他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2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P89 注释①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词语积累:P90 注释1-7;P91 注释4;P92 注释3 1.选材典型:三本书(学者),三件事(革命家)2.P93 练习二、三 3.修辞(P90 第三段):比喻(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比拟(望闻问切:把民族比作病人)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锲qiè而不舍shě 兀wù兀穷年 潜qián心贯注 迥jiǒng乎不同 群蚁排衙yá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3)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3.解释下列词语。

(1)锲而不舍:雕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称谓),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称谓)臧克家。

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槛kǎn 重荷hè 深邃suì 磐pán石 下颏kē 2.解释下列词语。(1)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2)踌躇:犹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当代作家何为,原名何振业。P94注释①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命运交响曲》 ◇ 词语积累:P95 注释1;P96注释2;P97注释2 1.人物描写:神态、外貌、语言(具体文段)2.记叙线索: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参观(侧面描写:女佣)——观看(外貌描写:陌生人)—— 交谈(语言描写:贝多芬)

第14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白皙xī 钦qīn佩 捋lǚ胡须 脚踝huái 荒谬miù 义愤填膺yīng 点拨:“捋”是多音字。2.解释下列词语。

(1)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2)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2)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

二、重点句子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2.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P100 注释1;P101 注释1、3;P102 注释1。◇词语积累:P104 注释1 1.夹叙夹议(P101 第3段):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2.按时间顺序展开记叙

第15课 孙权劝学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卿qīn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 即更gēng刮目相待 点拨:“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据字义推测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2)但当涉猎 涉猎:粗略地阅读。(3)见往事耳 见:了解。往事:历史。(4)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6)卿今者才略 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3.请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执政掌权,不能不学习。点拨:重点理解“当涂掌事”等词语。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这样)大有好处。

点拨:重点理解“大有所益”等词语。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吴县吕蒙了!点拨:重点理解“才略”“复”等词语。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土分别多日,就要重新换个眼光看待(他)。点拨:重点理解“更”“刮目相看”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3.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 词语解释:P106 注释4、5、9;P107 注释1-6、9、12、13、15 ◇ 句子翻译:P107 课后练习二

◇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6.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六

Unit 1-6

[ Teaching aims: ]

a.语言知识目标:复习目标语句: Hello!

I’m...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bye.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Amy.How old are you?

I’m

eight.This

is

my

father.Who’s he?

He’s my mum.b.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与操练,能够通过这些语句打招呼,运用句型介

绍自己以及父母;

c.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Key points: ]Good morning/afternoon.This is m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 Difficult points: ]How old are you?与 How are you?的区分。[Teaching Method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TPR The Direct Method

[ Teaching procedure: ]

Ⅰ.Warm-up(热身活动)

Sing the hello song.Ⅱ.Words Review

A.Read the words of Unit1-Unit6, read after the teacher.B.Make dialogues of this words.Ⅲ.Sentences Review

A.Read the sentences and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b.两人小组读课文。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上动作和表情。这一环节是一个机械操练的阶段,目的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学习语言,掌握语言。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小梯度,多台阶地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Ⅳ.Production(任务完成)

A.分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刚进学校,互相打招呼,互相介绍,并询问对方姓名,年龄。教育引导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愉快地相处。

B.b.让学生用 “Hello” “What’s your name?” 造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每组派一名学生参赛,说得又快又正确的学生得分。有新意的可获得加分。如:回答问题的学生用的都是陈述句,第一个用疑问句的学生可获得加分。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学会了并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知识。Ⅴ.Summary and Home work(小结与作业)

a.Summary b.Homework

全班完成:熟读课文;听说读写三个重点句子;预习unit7-12: 背诵或表演课文。

Bb Design

Unit 1-6 Hello!/Hi!/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What’s your name? I’m...How old are you? I am...years old.湘少版三年级上册英语复习教案

Unit 7-12

[ Teaching aims: ]

b.语言知识目标:复习目标语句: What’s it/this? cat/cow/horse/dog/duck/hen.pencil/pen/ruler/pencil-box.face/ear/nose/mouth/eye.bird/tiger/monkey/panda/elephant/lion b.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与操练,能够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完成对动物,文

具,身体部位以及动物的认读,运用句型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c.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Key points: ]What’s it/this? It’s a...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Difficult points: ]Who’s...与What’s...的区别运用。[Teaching Method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TPR The Direct Method

[ Teaching procedure: ]

Ⅰ.Warm-up(热身活动)

Sing the animals song.Ⅱ.Words Review

A.Read the words of Unit7-Unit12, read after the teacher.B.Make dialogues of this words.Ⅲ.Sentences Review

A.Read the sentences and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b.两人小组读课文。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上动作和表情。这一环节是一个机械操练的阶段,目的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学习语言,掌握语言。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小梯度,多台阶地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Ⅳ.Production(任务完成)

C.分组合作学习:指着身体的部位,扮演动物或者文具,用问答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教育引导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愉快地相处。D.b.让学生用 “What’s it/this?” “It’s...” 自编情境对话。把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每组派一名学生参赛,说得又快又正确的学生得分。有新意的可获得加分。如:回答问题的学生用的都是陈述句,第一个用疑问句的学生可获得加分。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学会了并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知识。Ⅴ.Summary and Home work(小结与作业)

a.Summary b.Homework

全班完成:熟读课文;听说读写重点句子;预习三年级下册1-6单元: 背诵或表演课文。

Bb Design

Unit 7-12 What’s it/this? It’s a...Touch your head/feet/neck.Here is a birthday card for you.湘少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复习教案

[ Teaching aims: ]

c.语言知识目标:复习目标语句: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bye.Are you...?Yes, I am.No, I’m not.red/blue/yellow/green/white/black

T-shirt/dress/coat/shirt How many...are there? One/two/three/four....twelve What colour is the...? It’s...b.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与操练,能够通过这些语句打招呼,运用句型询

问颜色时间。

c.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Unit 1-6

[ Key points: ]Good morning/afternoon.How many...What time is i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 Difficult points: ]Yes, I am.与No, I’m not的发音与运用。[Teaching Method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TPR The Direct Method

[ Teaching procedure: ]

Ⅰ.Warm-up(热身活动)

Sing the colour song.Ⅱ.Words Review

A.Read the words of Unit1-Unit6, read after the teacher.B.Make dialogues of this words.Ⅲ.Sentences Review

A.Read the sentences and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b.两人小组读课文。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上动作和表情。这一环节是一个机械操练的阶段,目的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学习语言,掌握语言。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小梯度,多台阶地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Ⅳ.Production(任务完成)

E.分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刚进学校,互相打招呼,互相介绍,并询问对方时间,颜色,数字相关话题。教育引导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愉快地相处。

F.b.让学生用 “How many...” “What time is it?” 造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每组派一名学生参赛,说得又快又正确的学生得分。有新意的可获得加分。如:回答问题的学生用的都是陈述句,第一个用疑问句的学生可获得加分。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学会了并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知识。Ⅴ.Summary and Home work(小结与作业)

a.Summary b.Homework

全班完成:熟读课文;听说读写重点句子;预习unit7-12: 背诵或表演课文。

Bb Design

Unit 1-6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Are you...? Yes, I am./ No, I’m not.What colour is...? It’s red/blue/yellow/green/white/black.Look at the T-shirt/dress/shirt.What time is it? It’s...o’clock.How many...?

湘少版三年级下册英语复习教案

Unit 7-12

d.[ Teaching aims: ] Is this...? Yes, it is.No, it isn’t.Is he/she...? Yes, he is.No.he isn’t.I like...What’she/he? He/she’s a...banana/pear/apple/orange

sunny/cloudy/snowy/rainy teacher/farmer/nurse/doctor/driver/postman.plane/ship/train/bus/car b.语言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与操练,能够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完成对水果,天

气职业,交通工具单词的认读,运用句型介绍自己出行的方式。

c.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 Key points: ]Is this...? Is he..? What’s he/she?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 like...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 Difficult points: ] Yes, he/it is.No,he/it isn’t.[Teaching Methods:]

The Audio-lingual Method,TPR The Direct Method

[ Teaching procedure: ]

Ⅰ.Warm-up(热身活动)

Sing the fruit song.Ⅱ.Words Review

A.Read the words of Unit7-Unit12, read after the teacher.B.Make dialogues of this words.Ⅲ.Sentences Review

A.Read the sentences and how to use the sentences.b.两人小组读课文。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上动作和表情。这一环节是一个机械操练的阶段,目的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学习语言,掌握语言。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小梯度,多台阶地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Ⅳ.Production(任务完成)

G.分组合作学习:话题为“天气,职业,水果,交通方式”来创设情境。教育引导学生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愉快地相处。

H.b.让学生用 “What’s the weather like?” “What’s he/she?” 以及一般疑问句的问答形式自编情境对话。把学生分成小组,每次每组派一名学生参赛,说得又快又正确的学生得分。有新意的可获得加分。如:回答问题的学生用的都是陈述句,第一个用疑问句的学生可获得加分。得分高的小组获胜。

通过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间的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学生学会了并运用了本课的语言知识。Ⅴ.Summary and Home work(小结与作业)

a.Summary b.Homework

全班完成:熟读课文;听说读写重点句子;预习四年级上册1-6单元: 背诵或表演课文。

Bb Design

7.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很多老师、家长, 包括学生自己都会认为是由于“粗心”。而事实上, 在很多情况下这些错误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

一、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中对分数学习提出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中, 对第一学段 ( 1 ~ 3年级)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能读写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通过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认识它的几分之一或者是几分之几。本单元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 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通过操作, 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通过经历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分数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从具体实例分析学生出现的错误

例 1.

①一堆小棒有12跟。分别拿出这堆小棒的1/2和1/3。

②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③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上面的分数。

其中①②为课堂练习中的两个小例子, ③为课后作业 ( 提高题) 。

学生解决情况: ①②基本都能够解决。③有很多学生答错或是没答。

分析: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初期, 思维水平还不够成熟。①的正确表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具体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平均分”。②的正确表明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直观的“平均分”成5份。而③的错误表明学生对“平均分”概念还没有完全“内化”, 虽然已经知道平均分的概念, 但是又受到“直观”平均分图像的思维定势, 在此题中未能够找到直接平均分的方法, 从而也没有通过具体的运算进行平均分来表示相应的分数,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应注重“平均分”思维表象的建立, 帮助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内化。对于第②题这种类型,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直接分成5列, 涂色部分取其中的一列。有了一些这样的类型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引入课后的提高题③, 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平均分, 并且引导学生如果不能直观的平均分, 应先做一些简单运算, 促进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2. 先分一分、涂一涂, 再在横线上列出相应的计算式子。

分析: 在第一课时, 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时候, 学生在涂色部分能够正确完成, 而到了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 却出现了错误。问题在哪里? 还是在学生思维的认知结构上。前面认识几分之几, 分数的表象就是平均分后取份数, 因此不易产生错误。现在, 是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知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学生的思维中, 分数的表象转为某个数, 因此当他平均分6份之后看到一份就是2颗星星的时候, 已经有2这个数了, 把取2份中的2和这个2混为一谈了, 也就是把“份数”与“个数”混成一体了, 致使错误的出现。

思考: 布鲁纳认为, 数学对象的表征有三类, 即活动性表征、图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当学生在解决该问题时, 数学对象分数将以图像性表和符号性表征的形式出现, 由于这种表象的不深刻性, 学生往往在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出现混淆错乱。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分数本质认识, 理解分数的意义。在处理此类问题上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份数”与“数”的区别, 强化其认知结构。

例3. 比较大小错误

①a.1/2____1 3b.3/7_____4/7

②一堆大米的1/3与一堆面粉的1/2哪个多?

学生解决情况: ①题时错时对, 特别是间隔一段时间来做两小题

②因为1/3<1/2, 所以一堆面粉的1/2多

错误分析: 有关分数的比较, 在教学时教师会采用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大小关系。为了不引起混淆, 教师往往会选择整体时往往只会选择某一个。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巩固。理解是一个信息或要素组织的过程, 需要认知结构的再组织,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结构尚不成熟, 信息处理能力还在逐步发展中, 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部分学生甚至仅凭记忆来进行比较大小: 老师强调某一个整体, 分得越多, 每一份就会越小。于是在他心中有了这样一个“多———小”的“相反”心理表象。时间一长, 看到3/7_____4/7这样的题目时, 只关注3 < 4, 完全忽视分子分母, 忽视“分”和“取”的对象, 实质上忽视了分数的意义, 便直接有了3/7>4/7这样的错误答案。而第②题的错误, 可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没有理解“整体”的概念, 从而没有正确认识整体的几分之几究竟是什么。思考: 综合这两个问题, 学生犯错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对“整体”和“部分”缺乏认知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从学生的思维出发, 倾听其思考过程, 强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在比较分数大小时, 不应该给学生相关的暗示: 分子相同, 分母越大, 分数值越小, 而是应充分引导学生每一次比较大小, 我们都必须回到分数的意义上去。而对于“整体”的把握。在课堂上, 教师应举一反三, 并且明确分数与某一个具体整体的几分之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对教学的再思考

1.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 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会倾听学生的思考, 把握学生的思维, 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数”的问题。教师自身应明确分数的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在需要的时候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2. 教师要对学生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错误, 从学生错误的根源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辅导, 体现新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同时也能够促进有效教学。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缺陷以及技能的不熟练造成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原因, 才能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8.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42例1。

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此时的学生虽已初步具备信息分析、处理、解决的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支持,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针对这一特点,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和动态演示,将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使学生掌握概念。

【设计理念】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一个不“真实”的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题引入

现在黑板上摆两排圆形磁铁,第一排有9个,第二排有5个,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使每排磁铁一样多。

2.感知

(1)学生思考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引导:现在每排都有7个,7是这组数的什么数?

(3)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

二、探求新知

1.设置知识冲突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数,那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呢?

2.学习例1

(1)出示统计图:请大家看屏幕,这里是小丽、小华、小兰、小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到的废瓶子的统计图。

(2)观察: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3)出示问题:“这一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你们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请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首先求出他们的总数,再看他们是平均分成几份,就除以几,这样就求出了他们的平均数。

三、联系生活

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学问题,如本次期末测试三年级数学平均成绩90分。

四、巩固应用

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小芳得了98分,小强得了96分,小明和小兰都得91分。你能算出這四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吗?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及疑问?

9.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计算更加熟练;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使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2.加强计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能更熟练的进行笔算和口算。

3.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出示第112页的第2题。

1、收集信息,同桌互相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分析数据信息,解决问题,讨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3、根据列式,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二、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第113页的第3题。

2.出示第4题

分析数据,独立解决问题。集体订正。

三、独立复习

1、完成书第116页的第1题。

2、完成书第116页的第2题。

3、完成书第116页的第3题。

4、完成书第116页的第4题。

课题:位置与方向,统计

教学目标:

1.复习用8个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方位和位置的复习,让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对统计的复习增加学生分析数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位置与方向

出示例1。

1、收集信息,分组互相用8个方向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全班交流。

2、解决从家到健身园可以怎样走的问题。

二、复习统计

1.出示例5。

看图,收集分析数据,谈感想。

算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启发学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2.完成书第117页第5题。

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三、作业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两步计算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抽象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解题能力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第115页第11题的情景图。

1、分析题意,收集有用的数据。

2、列式解答。

3、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二、复习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出示第115页第12题的情景图。

1、分析题意,收集有用的数据。

2、列式解答。

3、教师讲评,集体订正。

三、独立练习,解决问题。

1、完成书第119页第13题。

教育学生要有爱护小动物,保护益鸟的意识。

2、完成书第119页第14题。

集体讲评,订正。

四、思考题

书第120页

五、作业

书第120页第15、16题。

课题:年、月、日,面积

教学目标:

1.复习年、月、日,面积。

2.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通过复习面积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年、月、日

1、整理系统的时间表:

28天的有()

一年有()个月29天的有()1天有()小时

平年()天30天的有()1小时有()分

闰年()天31天的有()1分有()秒

2、完成书第114页第6题。

集体讲评,订正。

3、独立完成书第117页第6题。

4、完成书第118页第7题。

二、复习面积

1.举例说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公顷和1平方千米有多大。并说明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2.练习书第114页第8题。

估计面积,分组测量并计算。

3.完成书第118页第8题。

三、作业

书第118页第9题。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复习小数的基本意义,简单的小数计算。

2.培养学生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

你们学习了有关小数的什么内容?小数要注意些什么?

二、完成书第115页第9题

出示第9题。

1.讨论,分组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2.说说为什么。

三、复习比较小数大小

出示第10题。

1、说出比较时要注意些什么?

2、独立完成习题。

3、教师集体讲评订正。

四、完成书第118页的第10、1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视。

3、集体讲评订正。

五、作业

10.三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篇十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3.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教学内容主要是在三年级上册乘法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相关的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为学习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打下基础,也是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会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计算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难点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两位数乘法应用题,并能利用乘法对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前检测

2、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第页。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第页,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教学教科书第53页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景图。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要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思考: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再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3.分析与解答。

(1)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

可以先将60人平均分成2队,列式为:60÷2=30(人);

再求把30人平均分成3组,列式为:30÷3=10(人)。

方法二:

先求出一共分成多少组?列式为:2×3=6(组);再求每组多少人?列式为:60÷6=10(人)。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60÷2÷3=30÷3=10(人)。

方法二:60÷(2×3)=60÷6=10(人)。

答:每组10人。

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呢?已知总数,如何求平均数?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验算:10×3×2=30×2=60(人)或者10×6=60(人)。

结果与已知相等,计算结果正确。

小结:除法用乘法进行验算。已知总数,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平均数的份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指导完成“做一做”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53页的“做一做”,教师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看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看清楚题目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再回到题中收集相关的信息数据。

提问:题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收集到了哪些相关数据?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此题,展示学生解题的过程。

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看第54页的第2题,引导学生按照“看问题-手机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这样一种思维顺序去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过程,并展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

2、预习新课,完成预习单页。

六、教学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

60÷2=30(人) 2×3=6(组)

30÷3=10(人)60÷6=10(人)

上一篇:人生的感悟中学生主题作文下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学生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