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15篇)
1.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一
2005工作计划
×××年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力推进“×××”很重要的一年,全市养殖业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重点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动物防疫等工作,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力争全年出栏牲猪×××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占××%,出栏牛×××万头,羊×××万只,出笼家禽4500万羽,出水水产品产量33万吨,名特水产品××万吨,使全市养殖业占大农业经济结构的比重超过53%,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要明确目标,统一认识,找准发展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拳头产品,重点加快牲猪产业发展。
1、加速牲猪生产集约化水平提升牲猪是我市养殖业发的拳头产品,丝毫不能放松,要在牲猪出栏重点县市区,引导农户由传统落后的分散养殖向规模经营、统一服务、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大户、规模场、规模小区集中,使出栏×××头以上的大户×××年达×××万余户,从而提高优势区域牲猪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建议政府采取奖励、费用减免、政策倾斜等系列措施,使牲猪生产在数量、品种、品质、饲养方式及投入等方面都能获得较快的发展。
2、加速牲猪生产区域化形成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产业条件,经过规划调整、重点扶持和有序建设,形成以×××为支撑,沿×××国道、×××高速的优质牲猪产业带,对产业带各县(市)区超任务部份予以奖励,使这一区域年出栏生猪占全市的80%以上。并结合农村沼气开发,在原有和新建养猪专业村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3、加速生猪品种改良一是强化对××年省已认证的10个种猪场的管理及进一步升级改造,增加其生产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品改站网点建设,进一步淘汰劣种公、母猪,每个基层乡镇建××个社会化的人工品改站;三是加快新品种的引进。继续壮大现有的生猪优势品种群,同时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工作。
4、加速生猪产业化经营要不断提高生猪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养猪协会和龙头企业,以×××为骨干,以大户养殖为基础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园区+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组织外销运输队,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加、销紧密衔接,产生生猪养殖的最大效益。
5、加速生猪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要保证生猪生产健康发展,首先应继续抓住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不放松,认真执行动物防疫各项法律法规,乡镇动物防疫机构正常开展工作。其次要严管市场,加大对饲料生产的监控和查处力度。各县(市)区饲料监管班子要尽快到位,履行职责,配置必备的检测设备,从养殖的源头环节使猪肉消费朝安全化、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真正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二、抓结构调整,重点加快草食牲畜发展。
1、加快基地县市区的发展要继续推进“双百万工程”,×××五个基地县市区今年要发展存栏羊1万只、存栏牛×××头以上的规模大户超过500户。全市今年要新建一批肉牛繁育小区。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我市建成全国的草食动物发展示范区。
2、加大品改力度继续巩固冷配站建设,全面实施牛羊冷配繁育,扶持与管理好全市×××个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站,牛冷配要达到5万胎次以上,用3-5年的时间使我市牛冷配达到30万头次,肉牛的良种率达到70%。
3、加快推进产业化服务积极推广人工种草、秸杆氨化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草食动物集约化饲养水平。×××年全市种植饲草面积要达到10万亩以上,秸杆氨化×××万吨。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此带动基地县市区和全市种草养畜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培植以加华牛业为龙头的产业服务,形成种、养、加、销一条龙的业态格局。
三、抓水产开发,重点加快名特水产发展。
1、着力抓好规模生产重点发展以云溪、×××、华容为主的河蟹产业,以临湘、×××为主的珍珠产业,××年河蟹的放养面积要达到×××万亩,湘云鲫(鲤)的放养面积要达到×××万亩,珍珠养殖面积要达到10万亩,网箱养鳝要达到×××万口网箱。经过3-5年的努力使名特优水产品的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50%。
2、狠抓优质水产苗种工程要严格苗种场管理,搞好科技示范,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科技含量,提升水产养殖品味和效益。×××年重点抓好以×××为龙头的市县名特水产种苗场建设,逐步更新四大家鱼亲本,使全市优质水产苗种产量达×××亿尾(只)以上,并加强地方稀有鱼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3、积极争创品牌,促进招商引资通过创名牌、打品牌,提高水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带动整个名特水产品的发展,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借助招商引资发挥水产业潜在条件和优势,加快大中型湖泊、小Ⅰ型、小Ⅱ型水库的名特水产开发。在去年水产招商引资搞得比较好的基础上,今年乃至以后一段时间还要加大力度,借资开发,加快发展。
 
2.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二
一、2014 年农牧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1亿亩和8506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1.6% 和1%,粮食总产达到550.6亿斤,比上年减少4亿斤,但是实现了大旱之年粮食生产的丰收,粮食产量继续位居全国第十位。
(二)畜牧业实现“十连稳”
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2915.8万头只,同比增长9.27%,连续10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羊存栏在2013年首次突破9000万只的基础上,2014年突破了1亿只,增长12%。预计全年肉类产量达到253万吨,同比增长3.3%,牛奶、禽蛋产量基本保持去年同期水平。
(三)产业化经营总体运行良好
预计全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能够增长10%,达到3800亿元。
(四)草原保护建设成效明显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到5105万亩。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高度、盖度及生产能力与上年基本持平(2013年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4.1%)。
(五)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主要农畜产品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6% 以上,继续保持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零疫情。没有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六)农牧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预计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左右,增长12%。
二、2015 年农牧业经济工作重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农牧业经济工作责任重大。
2015年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九届十二次全委会议精神。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以农牧业经营制度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以建设我国重要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草原生态良好、农村牧区稳定。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全面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工作指导与督导,在已经启动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牧区草原承包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任务是保证12个土地确权试点、10个草原确权承包试点全面完成,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确保草原确权承包2015年如期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按中央要求2017年全面完成。
二是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在稳定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土地草牧场流转,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发展现代农牧业。2015年拟以自治区政府的名义,制定4个指导意见,即《促进家庭农牧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农牧民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家农垦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农牧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意见》。
三是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2015年拟制定自治区基本草原划定方案,全面完成全区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拟制定草原生态保护监测评估制度,制定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监督管理办法。
第二,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贡献。尽管2014年我区粮食产量达到550.6亿斤,实现了“十一连丰”,我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和粮食商品总量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的粮食安全作贡献是内蒙古的一份责任,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立足我区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在不增加耕地和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2015年在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前提下,重点从种子工程、农业科技集成和农技推广服务三方面入手。
一是继续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和千家万户科技服务行动,确保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
二是继续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三是实施好国家和自治区节水增粮工程、百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加大秸秆还田、机械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积极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建设型畜牧业为抓手,以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做优做强草原畜牧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
一是提单产。全面实施“双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重点是抓好畜牧业品种改良,加快地方品种提纯复壮,推动引进品种的扩繁和杂交改良,用国家和自治区畜牧良种补贴资金每年重点扶持50个种羊场建设,为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提供保障。
二是强基础。继续抓好以水、草、料、棚舍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力争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在3年内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17年提高到50% 以上。
三是上规模。开展肉牛、肉羊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推动牧区家庭牧场和农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015年奶牛养殖水平要达到70% 以上。
第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5年是草原补助奖励政策一期任务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印发的《内蒙古草原补奖区定位上图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完成草原生态补奖区的定位绘图工作。要在总结前4年政策实施效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进一步的支持,完善草原补奖机制实施后,禁牧草原后续产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禁牧草原恢复后科学合理适度利用机制,使草原在保护中发挥效益,提高草原可持续利用能力。2015年力争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5%。
第五,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农牧业产业化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今后要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走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路子。
一是抓好龙头领军企业培育工作。2015年争取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培育领军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意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龙头领军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行业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分层次梯次培育领军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开展“六个一”(即引导龙头企业创建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引领一个合作社,创新一个模式,造福一方百姓)示范创建活动,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到2017年力争全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从现在的38家增加到50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从556家增加到700家。
二是加强农牧业品牌建设。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出台,2015年是落实好这个《意见》的关键之年。一方面要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农牧业品牌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上加大对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和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我区龙头企业和农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7年力争农畜产品获得的中国驰名商标由现在的59件增加到70件。
三是重点推进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推进肉羊产业“三五”工程(打造5个全国家喻户晓的内蒙古草原羊品牌,建设5家年存栏100万只以上的大型肉羊养殖联合体,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肉羊加工领军企业),通过培育肉羊领军企业,建设百万只肉羊养殖联合体,打造肉羊优势品牌。推动肉羊产业成为继乳产业和绒产业之后走向全国的第三个支撑作用突出的农畜产品主导产业。加快实施羊绒产业振兴计划。通过开展“建基地、控原绒、育园区、树龙头、打品牌、兑政策”六项重点工作,保持我区羊绒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四是实施农畜产品输出工程。近两年,我区农畜产品规模化、集群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相继走出内蒙古、走上大市场,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2015年,我们将加大农畜产品展销平台建设力度。在传统销售输出的基础上,加强农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现代营销手段。借鉴在北京、上海建立宣传展示直销中心的成功经验,继续推动在广州、深圳、天津、西安等一、二线城市建立我区农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零售体验店。构建“电商平台 + 展示直销中心 + 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农畜产品宣传展示、体验销售平台,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推动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走向全国。
五是构建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认真贯彻落实好自治区制定的《关于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的意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让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力争2015年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8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0% 以上。
第六,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从生产和监管两个环节入手:
一是严把生产环境安全关,以推进“三品一标”发展和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为突破口,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从源头上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草牧场的链条,确保农畜产品生产环境安全。
二是继续开展农资打假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活动,建立更为严格的农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抽检频次和力度,强化畜禽屠宰环节监管,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加大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不发生重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加快现代农牧业建设的政策建议
第一,农村土地改革需要顶层制度设计。
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已经一年了,在确权登记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开始突显。如,在登记中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多出来的怎么办,少了的怎么办;应该有承包土地,但没有参加二轮承包,现在又返乡要地的怎么办。再如,出嫁女,娶媳妇、分家等因素,造成有地无证、有证无地、一地多证、一证多地的情况怎么办。从实际操作看,这些问题涉及面很广、影响面很大,如何推开这项工作,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
第二,加大对牧草产业扶持力度。
牧草产业是畜牧业的基础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牧草产业是着眼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草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及生态领域中的地位已开始体现 , 草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社会安全的战略意义和重要性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国内很多权威专家认为,国家应高层次定位草产业战略地位,将草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中,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草产业。
内蒙古草原面积辽阔,发展牧草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建议将牧草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之中,加大粮经草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扩大人工种植优质牧草面积,提高建设标准,增加人工草地补贴。建议把饲草料运输纳入到绿色农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目录,以降低饲草料运输成本。
第三,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
一是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的长效机制。将草原补奖政策作为一项长期强牧惠牧政策持续下去,形成稳定健全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二是建立草原补奖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现行的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均是参照2010年牛羊肉价格制定的,与持续走高的生产成本和畜产品价格的矛盾十分突出。建议建立禁牧、草畜平衡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将禁牧补贴每亩的测算标准提高到每年10元 / 亩,草畜平衡区奖励补贴每亩的测算标准提高到每年3元 / 亩;将牧草种子补贴标准由10元 / 亩提高到50元 / 亩,将牧区、半农半牧区的青贮玉米纳入到牧草良种的补贴范围内。三是强化草原数字化管理,以苏木乡镇嘎查为单位,采集草原基本信息,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
第四,加大畜牧业扶持力度。
3.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三
2005年价格监督检查具体工作任务主要有:
一、大力整顿和规范价格、收费秩序
(一)加强粮食和煤、电、油、运市场价格巡查,保障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继续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以化肥和农用柴油、种子等农资价格为重点,加强涉农价格检查;以农村中小学教育收费和村委会收费为重点,加强涉农收费检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深入开展教育收费检查。重点检查高等学校收费、高中“三限”政策和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执行情况,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管理,切实维护群众合法利益。
(四)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单位收费项目执行情况、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价格执行情况及医疗服务项目中的其他乱加价、乱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医难”问题,减轻群众负担。
(五)开展市场不正当价格行为检查。大力查处价格欺诈、价格串通、哄抬价格等不正当价格行为,对电信、汽车维修等行业中存在的不正当价格行为给予重点关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防范价格异常波动。
(六)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检查。在做好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开展技术监督收费、国土资源收费、环保收费、电信资费、就业和再就业收费、供水价格、殡葬收费、房地产价格和物业收费等检查,纠正价格和收费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优化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二、加强和改进社会监督工作
(七)大力推进经营者价格诚信建设。继续推进企事业单位物价员工作,增强经营者价格自律意识;继续深入开展“价格信得过”、“价格诚信单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加大经营者价格诚信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研究建立经营者价格诚信信息记录公布制度,加强部门协调,适时开展经营者价格信用等级评价。
(八)继续推进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继续分行业、有步骤推进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有效制止价格欺诈,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定期检查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落实情况,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公示的内容合法、有效;开展“百城万店诚实标价”活动,切实提高专业市场、个体经营户明码标价率,提高明码标价覆盖面和准确度;适时修改、完善《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鼓励、引导部分商业信誉好、消费者认可、明码标价基础较好的经营者实行明码实价,维护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
(九)切实加强价格举报工作。以贯彻《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为契机,推进价格举报工作制度化建设,细化举报电话接听规范、来信来访登记处理程序、节假日值班制度、价格异动信息上报制度、内部考核奖励办法等各项工作规范;提高举报工作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十)积极稳妥推进价格监督进社区工作。努力探索价格监督进社区的实现途径,在具备条件的社区设立价格监督站,聘请义务价格监督员,逐步建立社区价格监督网络;加强对价格监督进社区的工作指导、制度建设和业务培训,开展社区价格法律法规宣传,落实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受理价格投诉举报;规范社区价格、收费秩序,保障社区居民合法权益。
(十一)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配合全年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工作。重点宣传价格法律法规、专项检查进度和成果,树立正面典型,曝光违法案例,扩大价格监督检查的社会影响。
三、继续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
(十二)完善价格监管法律体系。密切关注、积极参与《反垄断法》立法进程,抓紧研究对策;加快步伐健全对价格垄断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监管规则。
(十三)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价格监督检查案卷评查规定》,提高价格案件办理质量,健全案卷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价格行政执法行为;编辑《价格行政执法案例汇编》,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总结经验,启发思路,促进工作水平、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四)继续推行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逐步推广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和制约,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十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政府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价格和收费热点、难点,围绕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收费监管工作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政策、促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挖掘工作深度,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探索和完善价格监督检查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大力推进工作方式创新。
(十六)抓好干部培训。举办全国物价检查所长培训班、新上岗人员培训班、价格举报工作培训班等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着力增强价格监督检查人员依法行政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提升工作水平;加强基础理论和宏观改革政策培训,深入分析价格监督检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提高价格监督检查人员的行政执法能力。
(十七)继续深入开展创建规范化物价检查所(局)活动。在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国家级规范化物价检查所(局)命名工作;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支持、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基层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工作水平。
4.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四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有为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使河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依托中心城市,有序推进城市化;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点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塑造特色转移;稳步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新城、新区开发;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乡规划对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指导调节作用,加大规划决策透明度;维护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监管,为我区建筑业长期快速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建设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保持建设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化水平。到2010年,上顿渡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2万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我区城市化水平由年末的32.5%提高到42%。
2、按照河西分区规划,积极认真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分区规划基础上编制控制性详规,努力塑造街区景观,突出河西文化特色。到2010年,全面完成上顿渡旧城改造;完成河西新城、行政新区和市民公园建设,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完成梦湖建设和周边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河西温泉风景名胜区,完成核心区域建设达3平方公里,使之成为全省领先的休闲度假场所;规划建设好河西“白露生态园”,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3、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增强道路、排水、供水、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完成城区燃气工程建设,确保市民正常供气;加强供水管理和建设,完成河西区3万立方米/日给水工程建设,使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大力建设城区道路,城区道路全部硬化。加大老城区的路灯改造,新城区路灯的投入,使我区路灯亮灯率达到99%以上。
4、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力度。按照点、线、面、网相结合的手法,抓紧抓好城市街道和单位、居民区绿化,加强城市街路、广场、公园、小区和城郊绿化,积极引进天竺桂特色树种,加大绿化科技投入,使城市绿化格局逐步形成乔、灌、花、草相结的绿化体系。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增至28.3%,城市绿地率达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5.82平方米。
5、抓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投资,促进我区公用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6、深入实施经营城市战略。走市场化运作、以城养城、以城建城之路,科学收储土地,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使经营城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形成经营城市上的投融资多元化、项目化、市场开拓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格局,盘活城市资产,扩大经营收益,提高服务功能。
7、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继续建立健全和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强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认真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创造优美、整洁的城市环境。
8、做大做强河西建筑产业。2010年建筑业成为我区经济支柱产业。今后五年,保持我区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年均递增8%。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管理,重点抓好房地产开发市场和监理市场的整顿。结合建筑企业实际,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改制。严格招投标管理,规范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秩序。
9、加快全区小城镇建设。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选择具有较好投资环境,能辐射和带动一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镇作为建设重点小城镇。2010年前抓好2个国家级重点镇、3个省级重点镇、5个市级试点镇的建设。全面提高全区小城镇发展质量和建设水平、树立经营理念,创新投融资体制、盘活存量资产、开辟融资渠道,加大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已完成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镇,2010年前完成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50%村庄总体规划。重点镇、试点镇到2010年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提高集镇硬质路面覆盖率,建设集镇亮化、绿化工程,建设集镇给排水工程,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程,建立完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河西区建设局2005年1月17日
5.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五
一、全市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市引资总额达50亿元,省畜牧局局长李孟顺专题批示,要求全省畜牧系统学习濮阳市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做法。由于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大,效果好,我市在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同时,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阳利群农牧集团:投资7000万元,在清丰县建设占地800亩集生猪养殖、无公害蔬菜生产、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年出栏10万头生猪项目,42栋高标准猪舍已经建成,并配套建设大型沼气工程。
江苏雨润集团:在清丰县投资3亿元的年屠宰加工200万头生猪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即将正式投产。
江苏雨润集团:在南乐县投资1.5亿元的年屠宰加工10万头肉牛项目建成,已投入试生产。
庞大食品:投资1.4亿元的庞大食品清丰县肉鸡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建设,2个肉鸡小区已经建成。
大用集团:投资20亿元的大用集团肉鸡产业化项目,目前正在联系环评公司,商谈环评工作有关事项。二是设计屠宰加工车间平面图。三是清点了土地附着物,正在办理赔偿事项。四是准备土地挂牌。
2栏肉鸡60万只。
4、濮阳市裕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濮阳县鲁河乡寨上村,原占地面积40多亩,有牛舍12栋,存栏奶牛300头,建有挤奶厅、青储池等配套设施,总投资700万元。2011年投资300万元,新扩土地40亩、建标准化牛舍16栋,并配套建设粪污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目前扩建项目正在进展,下步需引进安装调试设备引进奶牛,扩建项目完成。奶牛存栏规模可达到850头。
5、濮阳县青年养猪专业合作社:注册于2007年12月在濮合作社位于濮阳县子岸乡西掘地村,原有社员145户,涉及濮阳县子岸、庆祖、五星、清河头、城关、滑县大寨等乡镇。
2011年吸纳新社员50户,销售社员生猪3.5万头。合作社对养殖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销售、统一免费授精服务。2011年度分别被河南省政府、濮阳市政府评为优秀农民合作社。
(二)、清丰县:
2011年,清丰县以小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现代畜牧业超常规发展,一是雨润集团投投资3亿元,年屠宰200万头的生猪的清丰县福润肉类加工厂开工试生产。二是环球兵商投资2.5亿元,20万头绿色商品猪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三是投资1.6亿元的丰源食品肉鸡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年屠
561、南乐县德康养殖有限公司:2011年6月份一期工程建设投产,设计规模存栏蛋鸡5万只,现存栏蛋鸡2万只,位于城关镇北坟村,法人孙亚伟,计划从养殖利润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二期工程;
2、三坡养鸡场:2011年7月份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规模存栏蛋鸡5万只,现存栏2万只,位于西邵乡三坡村,法人常振民,计划从养殖利润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二期工程。
肉羊养殖场1个:南乐县林路天丰养殖场2011年10月份投产运行,设计规模年出栏肉羊4000只,现存栏600只,位于城关镇东关村,法人常星,自筹资金建设。
生猪养殖场6个:
1、南乐县合宽猪场:2011年4月份建成投产,设计规模年出栏生猪2000头,位于福堪镇寨肖家,法人肖合宽,辅助设施正在建设,自筹资金;
2、南乐县苑波猪场:2011年2月份建成投产,设计规模年出栏生猪2000头,位于韩张镇北高庄,法人李苑波,辅助设施正在建设,自筹资金;
3、南乐县国现猪场:2011年8月份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规模年出栏生猪1500头,现年出栏620头,位于千口乡千口街,法人马国现,计划从养殖利润和银行贷款投资建设二期工程;
北关村,投资280万元,固定资产120万元,猪场占地4600平方米,养殖良种生猪4000头,猪舍面积2800平方米,销售收入560万元,利润160多万元。
4、范县顺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范县张庄乡段楼村,投资金额360万,占地面积13亩,猪舍9栋,每栋9米,宽40米长。存栏母猪150头,年出栏商品猪30000余头。
5、范县昊星畜牧业养殖场:位于龙王庄镇胡洼村,占地56亩,投资1200万元,现有牛舍4栋,存栏奶牛620头,日产牛奶2.6吨,年产值150余万元。
6、辛庄乡西辛庄养羊场:位于辛庄乡西辛庄村,总投资150万元,占地20亩,建设羊舍1300平方米,存栏山绵羊300多只,年出栏600多只,年经济效益80多万元。
7、陈庄乡羊二庄养殖小区:位于陈庄乡羊二庄村,有13个肉鸡户,存栏肉鸡5万只,年出栏20多万只,有3个猪场,每场存栏1000多头,年出栏生猪3000余头。
8、陆集乡林楼柴鸡养殖小区:位于陆集乡林楼村,投资100多万元,建10个蛋鸡舍,年孵化鸡苗6万多只,存栏蛋鸡2万羽,年出栏柴鸡3万只。年利润40万元。
六、台前县:
6.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六
过去的2004年,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年份,是我国物流继续深入、务实、快速发展的一年。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物流发展的大力推动和各类相关物流企业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全社会物流总额增幅约 30%,社会物流增加值增长约8.4%,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物流一体化为代表的区域物流发展迅速,各类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物流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益加剧。此外,一些长期困扰物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取得上述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体制制约、设施落后、服务滞后、管理不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化程度较低,经营粗放特别是协调运行能力较弱,物流企业质量和效益参差不齐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各类相关资源整合的压力依然较大,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
继2004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委推出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又一部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文件——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我国第一部国家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經过近3年的不断补充修订和完善、近20稿的反复推敲后,有望于2005年正式出台。在这份规划中,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发展任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城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对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推进意义。
伴随着九部委文件和上述国家规划的即将出台,各级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将根据规划需要和自身实际,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在统计体系、物流立法、市场准入、合理税收、土地利用、交通管制、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各个层面上,制定各类配套的相关产业与技术政策并逐步加以完善,特别是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与发展政策工作将成为重点,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将逐步形成。
此外,物流的学术研究将与政策研究更加契合。物流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综合性、复合性,决定了物流政策研究工作以及连带的政策环境营造必然要顾及和协调各个产业领域的不同特点与要求。围绕上述要求,物流学术与政策研究将以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服务、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动所包含的理论要素、内容以及之间的相关联系为重点展开,为政策体系与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二、对现代物流管理与运行的组织化,系统化要求日渐提高
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持,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已被近年来国内物流发展实践所证实。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与水平的要求日益深化,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于物流服务供给总量规模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已成必然,而对于物流服务效果、物流服务质量与物流服务效率的要求将成为新的热点,并更为鲜明和直接地反映为对于服务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与运行的组织化、系
统化要求的普遍提升。在此基础上,物流服务价格水平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总要求相适应。这将是2005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必须面对的发展局面。
随着企业物流发展向纵深层次和讲求实效迈进,预计2005年工业与流通企业在生产与销售经营中,对于物流管理与物流技术的应用将从前些年的尝试与探索,开始结合企业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将企业发展的要求融入其中,对于国内外物流服务企业开展的物流管理和服务,从目标企业自身发展和运作的角度提出较为鲜明的具有较强烈个性化色彩的服务要求,对于物流服务企业的技术、装备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要求愈发迫切,尤其是对于物流服务企业的系统管理能力和协调运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技术手段与经营目的的结合。这对于物流服务企业及其服务的组织化、系统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物流服务企业必须在完善和扩大其原有业务领域的同时,逐步按照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原则,与业内其他传统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共同承担物流服务供给的任务。具备网络化运作能力和系统性协调管理能力的物流服务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
随着2004年煤电油运紧张局面的出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又一次突显出来,并因此重新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在2005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以增加系统整体能力、加强运输组织化率为重要内容的交通运输发展,将以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场站功能和区港联动等多种形式,成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的重要途径。
三、物流园区将进入冷静与务实的发展阶段
由于在过去几年中物流园区建设的不规范行为,使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引起了极大争论,2004年国务院决定将物流园区列入整顿范围。但这并不表示国家对于物流园区发展本身的限制,而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对其加以规范,屏弃盲目攀比、形象工程、变相圈地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错误做法。综合性的物流中心具有口岸集散、分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仓储运输等多种功能,是区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依托经济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节点建设的物流中心,仍将是2005年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重点。可以预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筛选和整理,在使过去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盲目发展等问题得到有效削弱和控制后,物流园区有可能再度成为2005年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今后的物流园区建设将进入冷静、科学和多元化发展阶段,按照经济功能与专业化、集约化开展物流经营,进行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定位,并依托运输组织枢纽和交通枢纽特别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将成为物流园区建设、经营的基本思路和2005年物流园区建设的新趋势。
在这一进程中,各个主要经济区域及其各自的经济中心城市,将因其相对雄厚的经济底蕴和相对完善的市场环境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仍将继续成为区域物流发展的龙头。同时,环渤海地区、中南地区等地区的物流发展,将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泛珠江三角洲(9+2)协作发展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得到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市场发展与企业进步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2005年,现代物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力支持下,其市场需求与市场结构将在物流服务目标企业与服务行业的共同发展下得以持续扩展和不断完善。
2004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在 WTO协议中承诺的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中国物流市场更加接近全面开放。这一方面有效支持了我国国内与国际流通领域的进一步活跃和繁荣,促使物流需求更加旺盛,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外企业进入国内物流服务市场所引发的严峻局面。外资企业为这一时机的来临已经苦心经营多年,并已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运作网络,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将加剧已经趋近白热化的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借助CEPA实施和泛珠江三角洲(9+2)协作发展的契机,香港物流企业也将积极赴内地发展,更加全面地进入国内物流服务市场。到目前为止,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土基、APL、TNT、FEDEX、UPS、DHL等,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较快发展。预计2005年,国外物流企业将发挥自身的资金、技术和人员优势,通过投资的扩大与机构的提升逐步向独资经营迈进,并开始根据需要购并国内物流企业,以加快构筑其在中国的运作网络。
必须承认,上述国外强势企业的进入,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考验将十分严峻,各类物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因此发挥自身网络与本土经验优势,加快改制、重组与资本运作的步伐,壮大实力、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并在市场竞争中与之相抗衡,将成为2005年国内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同时也要看到,国外强势企业的进入,也为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手段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学习的样板和发展的动力。服务模式与服务提供主体的多样化、竞争化,也为更多的工商企业实行专业化发展、开展物流业务外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客观上扩大了原有的市场空间,丰富了现有的市场结构,也为国内物流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国内物流企业如能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与资源优势,提升合作运作能力,合理利用系统力量,将有可能在新的一轮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赢得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共同构成的物流企业群体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合作竞争,共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望成为2005年与我国物流市场蓬勃发展交相辉映的又一亮点。
7.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七
在会上, 行唐, 围场, 塞北管理区3 个“粮改饲”试点县 (区) 总结了2015 年“粮改饲”工作中的经验, 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2016 年的改进方案。 随后, 李进恒调研员宣读了“关于实施‘粮改饲’种植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方案”。
据了解, 河北省将以草食畜 (奶牛、肉牛、肉羊) 养殖大县为重点, 全面推广粮改饲种植。 2016年全省粮改饲总面积不少于150 万亩。全年建设5 个万亩示范区和100 个千亩示范片, 存栏30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 存栏100 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0 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建成自有青贮饲草料种植基地。
在种植模式方面, 冀中南地区推广冬小麦—全株青贮玉米一年两收种植模式和全株青贮玉米一年两茬种植模式;黑龙港低洼盐碱地区推广草 (苜蓿) 粮轮作种植模式, 在该地区地区推广种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3~5 年后, 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进行轮作倒茬;北部农牧交错带推广燕麦—马铃薯轮作种植模式, 既为马铃薯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同时为畜牧养殖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禾草资源, 形成马铃薯、饲草产业双赢的局面。
8.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八
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主要是交易方式的升级,改变中国传统的单一摊位制的商品交易市场格局,采用现代商品交易所式的交易方式、拍卖交易方式(包括电子拍卖)、物流配送的交易方式、产销衔接的产业链方式等,从商品交易市场的类型来说,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封闭型市场、开放型市场、商业街区型市场、交易所型市场、摊位型市场、店铺型市场、网上交易市场等多种类型,不管怎样,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商品的物理特点、符合商品的分销渠道规律等。升级改造包括硬件的升级改造,提供商户和消费者良好的经营环境、良好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市场信息和价格环境,不能仅仅把商品交易市场的购物环境改造作为升级改造的唯一内容,除了硬件方面的改造外,还包括软件方面的改造,交易方式的理念、交易方式的运作等现代化。
管理创新
硬件的创新: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设备的完善,没有先进的的工具,很难进行现代化
的市场管理;
软件的创新:(1)商户的管理——市场交易主体的准入制度的建立,这是最主要的管理;
(2)商品的管理——市场客体的准入;也包括交易行为的规范;(3)市场运营的管理,形成商品交易市场特有的管理理念和风格。一旦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特有管理模式,可复制、可拷贝的模式,那么市场的管理模式就成熟了,就可以作为资本进行管理模式的输出。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
诚信规范
商品交易市场当前最主要、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诚信缺失,许多市场假冒商品盛行。应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引入诚信管理,商品交易市场的诚信建设就是软件管理,应该贯穿于商品交易市场的全过程,进行全程管理。诚信建设是市场建设的一项长期工程,建立商户的诚信档案,进行诚信教育,并将其作为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生命。商品交易市场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商品交易市场重视市场文化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目前我国商标累计注册量达220万件,保护商品品牌和名牌应该成为商品交易市场当前最主要、最紧迫的任务。商品交易市场应通过“诚信规范”中做强做大!
9.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九
一、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良性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我镇财政工作在克服了因农业税收全面免征造成政策性减收50万元的不利局面下共组织收入250万元,约占上年同期的104%,预计全年将完成310万元;此外,预计全年将完成工业总产值完成9600万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100万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3370元,同比增长10%。
二、“三农”工作得到稳步推进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做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工作作为稳定和发展的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在政策执行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别是在农业税的免征、粮食直补资金等各项涉农资金一卡制发放上,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及操作程序,确保农民利益。其次,通过召开全镇农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年农村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目标和措施并予以督促指导。三是狠抓农业招商和农业项目争取工作,我镇先后组织了部分农业产业化基地企业参加了上海农展会及茶博会,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农业项目的争取上我镇正积极申报考川美蛙养殖基地、下阜“舒香园”生态观光项目和漳河小流域治理项目;此外,依托我镇优美的生态资源我镇正积极申报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今年以来,我镇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立足点,一方面,我镇积极地创新招商模式,重点抓好企业招商和委托招商,并通过优化招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塑造良好形象等增强招商吸引力,力争使外商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我镇重点抓好原已入驻的招商引资项目企业的技改工作,积极引导部分骨干企业追加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取得了明显效果。到目前为止,我镇在建招商项目共8个,协议资金共7700万元,共到位资金4100万元,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县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其中,江苏吴江客商投资兴建的**线缆厂和浙江瑞安客商投资兴办的**电源有限公司当年已完成投资达2500万元。此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工艺装饰板项目、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项目、大型采石场项目等也正在洽谈中。
四、小城镇建设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我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小城镇建设会议,通过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全镇上下去掉了“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小进即安,小成即满”的保守思想,树立了“小城镇、大战略”意识,经多方征求意见,理出了“立足镇域特色,发挥综合优势,以工立镇,以商兴镇,工贸结合,基础牵动,拉开框架,膨胀人口,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综合发展型强镇”的城镇建设总体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我镇充分利用省级中心镇和市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有利条件,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美化环境,提升城镇品位。今年以来,我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先后完成了投资200万元的**线拓宽改造、200万元的慈张线**段油路摊铺、70万元的镇区水泥路面硬化、200万元的**变电站改造、80万元的火车站改造工程等,此外,我镇又投入资金50万元对镇区亮化工程进行全面改造,投资10余万元完成镇区1:500地形图测绘并正在对1999年编制的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为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我镇又成立了***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此为平台,抓好镇存量土地和闲置资产的市场化运作,以地生财、以资聚财,进一步加大了城镇建设融资力度。目前,我镇境内大量的闲置资产和存量土地都已被纳入***公司收购范围并在积极向外招商中。
五、其他各项重点工作协调发展今年以来,我镇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在2004年获得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的基础上我镇进一步开展各种严打整治斗争,查禁迷信、赌博活动,普及法制教育,协调处理各种民事纠纷,确保了社会稳定;党建方面通过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素质和促进工作的目的,并通过狠抓镇村两级创建,进一步发挥和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增强,从而促进镇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生工作方面通
过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及强化基础管理等措施,有效扭转了去年以来计生工作的不利局面;纪检、信访、文教、卫生、人武、工青妇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得到发展。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部门、各单位关心支持的结果,是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全镇干部同心同德、务实苦干的结果,在肯定既有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的认识还需进一步加深,工业发展的劲头还需进一步鼓足;二是财政收入进度缓慢,运行质量还不高,保吃饭与保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小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尚未落实到实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度步伐不快,农副产品深加工薄弱,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下一步,我镇要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同时,按照*县旅游经济强县战略目标要求,结合*县十一五总体规划,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全力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力求突破。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我镇发展工业要依靠招商引资,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定不移地紧抓不放,要调整策略,创新方法,提高成效,以实现我们的工业强镇战略。我们所有的镇村干部要担当主力军,既当联络员,又当服务员,全程跟进,全方位服务,全力招商,要着力在招大项目、招工业项目、招高效益项目、招能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项目上搞突破。
二、围绕工业长廊布局,在打造渔亭工业三大产业链上求突破。**镇作为老的工业发展基地,工业基础仍然较薄弱,在工业发展中一直受到资金、土地、资源等储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进一步发展工业,把**镇建设成黄山市西部工业重镇,下一步,我镇将围绕工业长廊布局,以现有工业为基础,努力打造以********机械为主的机电产品产业链;以****为主的木竹精深加工产业链和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
三、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求突破。强镇在工业,富民在调整。这几年我们渔亭在种植业上可以说是年年有调整、年年不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观念问题,群众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始种植模式上。当前,我们还面临农村政策最优、农民负担最轻、农业发展环境最好的重要机遇期,下一步,我镇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抓好结构调整,努力在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求突破。
四、加强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上求突破。小城镇是经济建设的载体,我们要立足高标准,进一步把小城镇做大、做精、做实。首先要抓好**商贸小区建设,形成亮点,富集人气,带动小城镇发展;其次要加大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塑造城镇形象;第三要强化镇区管理,城管大队要形成经常工作机制,对镇区乱堆乱放、乱停乱靠、乱贴乱画、店外店以及镇区卫生要重点整治,要下猛药治顽疾。
10.2005年运管工作总结 篇十
2005年,全省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道路运输跨越式发展战略,解放思想,求实奋进,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行业管理和市场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道路运输健康持续发展。
一、2005年道路运输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道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方针,适时采取减免5390万道路运输规费的政策,成功克服**对道路运输业的不利影响,保持道路运输经济较快增长。据统计,一年来道路运输共完成旅客运输量3.93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23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3.91亿吨、货物周转量166亿吨公里;营运客车、营运载货汽车、出租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继续保;降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分别发展到1.3万辆、13万辆、6.5万辆、158所,较去年同期增长2%、8%、3%、6%。出入国境汽车运输方面,通过对绥芬河、东宁公路口岸的垂直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出入国境汽车运输工作,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90万人次、货物运输量110万吨,中方承运比重分别达到50%、31.4%,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汽车维修业整合步伐加快,由年初的5800户减少至5600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达到58户。物流建设步伐加快,哈双物流园区完成课题论证和战略规划;哈尔滨滨江公路货运站、哈西货运中心由最初的运输、仓储向货物分拨、中转、信息集成、产品信息反馈,物流成本测算等一体化高端物流服务发展,示范效应进一步增强。农村运输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部分地市采取开通便民线路,发展便民车的做法,引导运输企业车头向下,开辟农村客运市场,进一步满足了农民出行和农村集散物资运输的需要,村村通车率达到95%。
(二)道路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经营主体整合步伐加快。按照运输企业但实施资质管理的相关要求,全省各级运管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力度,运输企业重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增三级资质客运企业14家、三级资质货运企业15家、二级资质货运企业3家,部分地区超类别线路调整工作初见成效,为全面完成超类别线路调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输装备更加适合道路运输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全年新增营运客车127辆,更新营运客车901辆,更新车辆首次超过新增车辆,标志着道路旅客运输业已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高级营运客车保有量达到1309辆,在营运客车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0%;轻型载货汽车由3万辆增长至4.6万辆,成为城镇内货物专项配送的主要运载工具;专业化、厢式化载货汽车发展较快,突破1.5万辆;出租汽车运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中心城市高、中档出租汽车比重达到47%,较去年同期提高五个百分点。三是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汽车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70%,营运驾驶员队伍素质普遍提高,持证上岗率达到98%。
(三)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总投资5.1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牡丹江公路货运枢纽站、绥芬河口岸公路运输枢纽站、五大连池公路客运站竣工投入使用,齐齐哈尔客运枢纽站、绥化公路货运枢纽站、黑河国际客运站、双鸭山货运站主体完工,大庆运通物流园区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同时,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深化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终身制管理,为确保在建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创造了基本条件。
(四)道路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一是在认真总结道路客货运输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和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执法机制入手,广泛开展汽车维修市场专项整治、道路货运代办及中介服务市场专项整治、长途客运市场专项整治和出租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把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工作引向深入,其中,黑河市出租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07辆,近期开展的长途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74辆。据统计,今年全省累计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000余辆,查处违规经营业户5000余户。通过实施强有力的市场整顿措施,道路运输经营环境明显改善,损害旅客、货主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明显减少。二是道路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继续加强,今年累计举办省一级的行政执法培训班二十余期;培训道路运输行政执法骨干500余人次,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在维护和建设道路运输市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行业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省道路运输系统紧紧围绕道路运输文明畅通工程、行政执法素质形象工程、基础设施优质廉政工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效益工程建设,以创建部级文明行业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在驾校、星级站务员评选、出租客运形象杯、长途客运形象杯、的士之星竞赛,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规范化经营,创名牌服务、机动车驾驶教练员技术大赛等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紧扣主旋律的载体活动,为创建道路运输文明行业注入新内容、新活力,行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活动中,牡丹江运管处、东宁运管站、哈尔滨运管处、尚志运管站、哈尔滨出租处及相关单位作为全省文明创建的代表成功接受了交通部文明行业检查组的验收。鸡西运管处、佳木斯运管处、双鸭山运管处、富锦运管站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实现行业文明由点到面的整体延伸做出了突出贡献。
(六)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期间,全省各级运管部门充分让。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精神上来,卓有成效地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确保道路运输畅通的紧急通知》等二十几个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制定客运应急预案和货运应急预案,建立旅客登记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巡视和测温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和进站上下客制度,设立台式测温仪13台、便携式测温仪100台、留验站23个、隔离室或隔离区598个、出租车消毒站330个,印发宣传品700余万份,为保障货流不断、客流不断、交通不断,切断病源通过道路运输工具传播的途径发挥重要作用。
(七)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有所加强。根据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各级运管部门坚持一岗双责,相继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机构,逐级贯彻落实《黑龙江省道路运输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突出抓好春运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期,客(货)运站等重点地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通过对从事旅客运输、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资质条件严格把关,把安全管理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特大恶性责任事故的发生。但是,从全年来看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还比较严峻,一年来共发生比较大的道。路运输事故2起,其中死亡5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4起,说明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和强化。
(八)两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省政府法制办录制的《行政执法部门明察暗访纪实》播出后,全省各级运管部门结合行业管理实际深刻反思,并以此为契机,重点围绕建设廉洁运政、务实运政、法治运政这一主题,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使行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牡丹江运管处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运管人员八条禁令,出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承诺,把两风建设的主要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哈尔滨运管处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26条;大庆运管处认真梳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二十余项业务办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省局行风暗访组也经常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有力的推动了道路运输系统两风建设深入开展。
回顾一年来的道路运输工作,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地方经济发展对道路运输工作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道路运输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纵深开发力度,充分发掘道路运输发展潜力方面做的还不够。客运市场改革力度不大,超类别线路调整滞后,货运市场宏观调控手段少,缺乏积极有效的政策性引导措施。二是结构性障碍依然存在。道路运输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部分地区的道路运输秩序仍比较混乱,非法经营和经营行为不规范直接影响守法经营者的利益,宰客、甩客、途中倒客、货损、货差也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对此很不满意,不断有来信、来访反映这方面的问题。四是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也是考核文明行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建设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
二、科学规划新一轮道路运输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
全省交通干部大会后,按照厅党组加快道路运输发展,为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提供重要支撑的指示精神,经过认真研究,初步确定从2004年起至2017年止,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现代道路运输网络体系的工作目标。现代道路运输网络组成:第一部分为省(国)际运输网,以哈尔滨为中心连接全国其它省(市),经俄方相应口岸向俄远东地区辐射,依托高等级公路和主要商品集散地,积极开展省际和出入国境运输、巩固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将运输半径由600公里向1000公里延伸;第二部分为省内干线运输网,由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城镇的运输网,重点发展城市间快速运输,建立600公里范围内9小时到达的快速运输网络,以信息化手段引导货运资源整合,形成全省物流网络;第三部分为农村运输网,主要以农村支线运输和县域间运输为基础,发展以满足当地基本运输需求的运输形式和农村旅客运输。以城镇为中心,规划建设农村客货站场,扩大绿色农业基地和畜牧养殖区、农村物资集散地运力投放,全力推进村村通车工程。到2017年,省(国)际运输网以哈尔滨为中心,面向远东和环日本海地区的运输主通道基本形成;省内干线运输网经营主体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达到90%以上,快速豪华客运班车达到70%,运输车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村通车率达到100%。
三、2004年道路运输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4年道路运输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全省交通干部会议精神,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新的出发点,以构筑现代道路运输网络体系为主线,突出一个重点,搞好两个整顿,采取三个调整,实现四个突破,做到五个提高,逐步实施两项改革。为确保完成上述工作目标,2004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农村客运站场建设重点,全面启动第五层次建设规划。2004年,全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在继续搞好哈尔滨公路上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公路运输站场,国家一级边境口岸公路运输站场、县级站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农村客运站场建设。
第一阶段为规划编制阶段,组织力量,全面系统地做好农村道路运输市场的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全省农村客运站场建设规划》,统一建站模式,统一建设标准。各地要结合本行政区域农村运输的特点、相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使规划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先期组织五常、肇东等7-8个县(市)完成35-45个乡镇客运站场建设项目,总结建站经验,探索适合农村运输站场建设的工作思路,完善规划。第三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从2004年末起,根据不同区域间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公路通达深度,运输市场培育程度,按照一镇一站,一村一点的思路,全省大体安排600今;左右的乡镇客运站、2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停靠点的建设项目,约占全省乡镇总数的64%,行政村总数的22%,各地要按照省局的工作部署,合理安排建设项目,认真组织工程建设,确保施工质量。在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中,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多元化投资道路运输的新局面。农村客运站场建设省里的补贴资金比例将高于区域枢纽设施和县域站场建设,省里的补贴资金作为股份参与客运站场的市场化运作,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积极搞好两个重点领域的清理整顿,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经营行为。要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工作。
l、继续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顿活动。要按照法棠书记的批示精神,认真探索省市互动。部门联动、综合治理道路运输秩序的长效机制。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要把客运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上半年市场整顿的重点工作,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切实规范长途客运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不受侵害.其他地方也要加大对非法营运、超范围经营、扰乱站车秩序等违法经营活动的治理整顿力度,搞好客运市场的专项整顿活动。在治理整顿的同时,要研究治本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长途客运市场的开发力度,逐步增加长途客运班车密度,使旅客走得了、走得及时;二是积极搞好轿车从事长途客运的试点工作,充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运输需求。
2、继续开展货运服务市场的专项整顿活动。要以交通部专项整顿货运服务市:场为契机,集中整治货运服务市场中存在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等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经营行为,完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决取消涉及货运代理和货运配载方面的不合理收费,促进货运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合理采取三项调整性措施,切实解决阻碍道路运输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要在企业结构、运力结构调整上做好文章,要加快调整道路运输法规体系,使之与上位法相适应。
11.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同伴关系;文献计量分析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5—2014年国内同伴关系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理解和分析,并以同伴关系对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有关同伴关系的416篇核心期刊以同伴关系为关键词进行筛选出55篇文章,进行阅读、归类、分析和理解,旨在了解有关国内同伴关系研究的最新动态。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高级检索系统,以同伴关系为关键词,检索2005—2014年有关同伴关系的核心期刊论文416篇进行筛选,最终得到55篇,占总论文的13.2%。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对所见所得论文进行了综合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同伴关系研究文献分布
2.1.1 同伴关系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2005—2014年关于同伴关系的文献量分别是1、3、3、5、8、8、8、8、7、4,从数量来看,2005—2008年数量有上升的趋势,但是变化不大,2009—2012年数目有大幅度上升,并且每年数目都是8篇,比较稳定。
2.1.2 同伴关系研究文献主题分布
根据文献论文内容的主要特征,结合自我的相关理论,可以将检索的论文分别归入4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儿童幼儿同伴关系、中小学生同伴关系、流动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和特殊儿童同伴关系。从本次数量分析统计来看,儿童幼儿同伴关系独占鳌头,共计27篇,占49.1%,将近一半;其他方向的研究较少,中小学生同伴关系占29.1%(16篇),流动留守儿童12.7%(7篇),特殊儿童9.1%(5篇)。
2.2 国内同伴关系研究的主题分析
2.2.1 儿童幼儿同伴关系
儿童时期是对友谊和依恋行为发生迅速变化的发展期。虽然最初建立的依恋关系是对爸妈的依恋,但随后在其生命的其他时刻,个体还可以与除父母之外的其他群体发生依恋关系,其中就包括同伴依恋。同伴在青少年时期的影响逐渐突显,有的同伴能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并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幼儿时期,个体对父母的依恋特别强,所以有的人就说幼儿同伴关系跟其他因素没啥关系,但是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稳定性受幼儿年龄和时间间隔的影响。
2.2.2 中小学生同伴关系
初中生的同伴关系是主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70年代,有关同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越多的关注。相对而言,同伴关系是平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初中生之间,他与长辈晚辈的关系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不仅会影响到个体的学习成绩,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同伴关系会使中小学生性格变得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成为阳光活泼的中小学生。
2.2.3 流动留守儿童同伴关系
流动儿童的本质是“流动”,随着父母的流动,他们流动到城市,父母从城市间流动,他们也随着流动到不同的城市。留守儿童的本质是“留守”,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就留守在老家里。流动儿童相对弱势地位使他们难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的困难,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流动儿童” 这一独特身份造成其同伴交往中缺乏优越感,再加上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普遍可见,在社会交往中他们表现出退缩、回避等自卑行为,即使对于同伴发出的友好、善意的信号,他们也不会善意接受;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和更强的孤独体验感,因为他们每年能与父母见面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在社会化过程中面临更多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通力合作。
2.2.4 特殊儿童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起着独特而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特殊教育的飞速发展,使特殊儿童的同伴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特殊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心。尤其是在同伴关系这方面,我们要给予更多的研究找到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们,是他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提高。本文旨在对我国近20年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的研究趋势,以期为特殊儿童同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3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国内同伴关系研究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同伴关系研究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这是可喜的一面。同时,也必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3.1研究方法是制约同伴关系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现在我国有很多关于同伴关系的文章,但是文章在前几年数目还挺多,在最近一两年数目又有下滑趋势。
3.2 该领域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相关研究的水平上,而应进一步分析其因果联系,确定自我作为前因、后果或中介的作用。
3.3虽然当前对同伴关系研究也不少,但在某些具体方面还未涉及到。
参考文献:
[1] 杨钋,朱琼.初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
[2] 雷雳.青少年的同伴依恋与其互联网使用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
[3] 李婧怡.国内外青少年同伴关系对社会化影响的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0.
[4] 贺荟中,左娟娟.近二十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同伴关系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5] 孙晓军.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孤独感研究[J].心理科学,2010.
[6]赵冬梅.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7.
[7] 钟歆.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4.
12.2011年畜牧业工作要点 篇十二
1. 稳定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
(1) 落实生猪等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落实。专题开展肉牛、羊等草食动物生产调研, 提出促进生产发展的政策建议。
(2) 继续抓好生猪等主要畜禽生产监测和预警
启动生鲜乳收购站和大型生猪养殖企业自动化监测系统建设, 选择部分奶业主产区开展生鲜乳生产收购监测试点工作。跟踪监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生产情况。强化监测点数据采集, 完善数据质量考评制度, 定期汇集监测县数据报送情况, 开展监测点数据质量省际交叉核查, 通报考核结果。
(3) 加强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
6月份和11月份, 将分别召开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 定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发布, 试行定期开展畜牧业经济运行分析并发布有关报告。
(4) 强化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
完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灾情调度系统, 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2. 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1) 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 新创建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完善示范场验收评估标准;下发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 并组织开展督查;建立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基础数据库;举办示范创建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召开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会。
(2) 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模式
遴选一批标准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典型示范场, 总结推广先进适用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加大示范创建宣传力度, 将示范创建活动建成品牌, 进一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3)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继续会同环保部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工作;组织开展专题调研, 结合典型示范场遴选工作, 总结提炼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
3.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 研究促进畜禽种业
发展措施开展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调研, 组织召开全国畜禽种业工作会议, 研究“十二五”时期畜禽种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2) 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
组织召开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 落实生猪、奶牛、肉牛和羊的良种补贴政策, 加强指导和监督, 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3) 组织实施遗传改良计划
实施“十二五”畜禽良种工程建设规划, 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和质量。继续实施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指导核心种猪场开展生产性能测定等工作, 积极推进种猪联合育种。组织起草蛋鸡、肉牛等畜禽品种改良计划;做好肉用种公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加快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继续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扩大测定规模, 抓好测定数据在生产上的应用。
(4)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
制定印发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种方案。实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 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完成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志编写工作。
(5) 强化种畜禽质量监管
贯彻落实《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加强种公牛站管理。继续做好种畜禽资源进出口的审批管理。加强种畜禽场动态监管, 建立健全种畜禽管理数据库。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计划, 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
4. 促进奶业振兴与发展
(1) 加快奶业生产发展
全面实施《全国奶业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东北内蒙古产区、华北产区、西部产区、南方产区和大城市周边产区等5大奶业产区, 加强奶源基地建设。起草全国奶水牛、奶山羊发展规划。结合推进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示范创建, 提高机械化挤奶率, 加快转变奶业生产方式。
(2) 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监管
严格审核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 严查“两证一单”, 强化许可管理。深入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 推进标准化管理。启动生鲜乳收购站信息化监管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逐步开展试点。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 联合质检、工商和公安等部门,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严厉打击生鲜乳收购“黑窝点”和长途贩运、拼车运奶中的违规行为, 规范生鲜乳收购运输秩序。
(3) 严格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
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以奶站和运输车为重点, 采取专项监测、飞行抽检、隐患排查等手段, 对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进行严密监测和坚决打击。制定发布监督抽检、异地抽检、生鲜乳生产收购进货查验、生鲜乳收购站信用档案及“黑名单”通报、从重处罚等5项制度, 推动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建立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4) 做好奶业行业发展指导与服务工作
在主产区推行生鲜乳收购政府指导价, 逐步建立合理定价机制。密切跟踪乳制品进口形势, 加强研判分析, 防止对奶业发展造成冲击。开展奶农和奶站培训与技术服务, 扶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发展, 提高奶牛养殖水平。督促指导地方和乳制品加工企业及时调整奶源布局, 维护奶农利益。
5. 加强饲料质量安全和养殖环节监管
(1) 加强饲料行业法制建设
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修订案) 》尽快颁布实施。修订颁布《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并公布《饲料原料目录》。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工作会议, 开展《条例》及配套法规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2) 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
制定《饲料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在10个重点省30家企业试点实施。完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审核工作机制, 加强现场复核。继续组织开展100家蛋白质原料获证生产企业、100家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推动各地严格执行饲料企业年度备案制度。
(3) 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安全评价
继续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把苯乙醇胺A、可乐定、赛庚啶等新型违禁添加物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重点省生猪养殖场户和肉牛养殖场户“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拉网监测。组织起草生猪“瘦肉精”监督管理办法。继续开展餐厨剩余物、二恶英、防霉剂等安全评价, 突出重点开展饲料安全隐患排查及配套检测方法研究。
6. 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1)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组织8省区监测牧区草原载畜量和生态变化情况, 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工作创造条件;会同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省区搜集整理本底资料, 编制草畜平衡管理实施方案并批准实施;组织开展补贴政策管理软件开发, 建立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动态管理。加强督查指导和监测评估, 将政策落到实处。
(2) 推动“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积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 争取在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草原防灾减灾能力、草原监督管理技术推广支撑等基础建设方面出台新的政策, 强化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提升草原保护建设能力和管理水平。
(3) 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力度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 编制草原保护建设与利用“十二五”规划及退牧还草等专项工程规划和重点退化草原区域治理规划。继续实施退牧还草工程, 启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南方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和牧区易灾县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工程, 切实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加快推进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4) 继续推进落实草原承包经营等制度
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 (联户) 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加快基本草原划定, 将实施禁牧补贴和草畜平衡奖励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 推进《基本草原保护条例》立法进程。
(5) 强化草原监督管理
督促各地加快制定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及收费管理办法, 尽快全面建立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制度, 完善工作机制, 确保专款专用, 恢复草原植被。协助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出台追究草原违法犯罪行为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 加大对开垦草原、非法征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6) 加强草原技术推广与示范
推进草原技术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 继续开展10个草原保护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区建设, 加快草原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 普及舍饲圈养和快速育肥技术, 加强生产的服务指导, 依托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和畜牧行业专项及相关项目, 建立种草养畜、鼠虫害防治等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典型示范点, 促进草原生态治理和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7. 做好规划编制和科技标准等基础性工作
(1) 做好规划编制实施工作
组织做好《全国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十二五”规划》、《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节粮型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秸秆养畜项目“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2) 加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做好体系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组织监督评估委员会开展体系综合试验站调研, 推动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 切实发挥体系服务产业的作用。
(3) 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
完成“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个重点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遴选推荐“十二五”畜牧业科技支撑计划和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争取获得立项支持。组织实施8个科技项目, 加强项目执行过程的跟踪指导, 做好年度执行情况总结。
(4) 继续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组织举办标准编制培训班, 组织召开畜牧、饲料、草原相关标准审定会, 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60项, 编辑出版畜牧业标准汇编。
8.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1) 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
着力宣传党和国家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重点围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修订、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等方面, 充分报道畜牧业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和新亮点, 努力营造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及时报送有价值的信息。
(2) 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
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 开展好司理论中心组和全司学习活动, 组织全体干部学好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水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开展调查研究, 了解新情况, 发现新苗头, 解决新问题, 推动畜牧业科学发展。
(3) 加强作风建设
科学编制绩效考核指标, 全面推行绩效管理, 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坚决落实好党风廉政各项规定, 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 推进畜牧行业政风行风建设。
(4) 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切实履行畜牧饲料生鲜乳管理的法定职责, 全面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扎实推进执法工作。继续实施畜牧法省间交叉执法检查, 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饲料违法违规案件和监测不合格企业的查处力度, 坚决打击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
(5) 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
13.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三
****年科委科协简要总结
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至**月,完成国家级、市级、区级各类项目***项(包括农医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完成***家科技企业换发证工作。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项目**项。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项;申报国家级新产品*项;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项。
申报市级各类项目**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计划**项(*项获资助),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项(其中*项获资助),上海新市火炬计划*项,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再创新计划项目*项;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项(获二等奖*个,*等奖*个);组织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家(其中首批获批*家);上海市科技创新人*人(神力)。
立项并实施区级各类项目**项。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项;认定**家企业为奉贤区高新技术企业;区高转项目*项;创建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个;区级科技发展基金立项**项(农医方面)。
完成其它各类复审、验收、跟踪项目**项。创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奉贤)基地*个;配合市科委完成上海市种子资金项目验收*项;配合市高新办完成现有**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复审工作(其中:**家企业通过复审,*家企业自动放弃);完成国家***计划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跟踪调查*项;完成项目鉴定*项,成果登记*项。
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统计。完成***家科技企业的网上年检工作,换发科技企业联系服务证***份。完成完成****年奉贤区春季网点土利用动态监测简析。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至*月底,专利申请量***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项,资助经费*****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项,技术交易额****万元;更多经典尽在组团参加《****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金奖。
****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年-****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
科技工作目标任务:
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年***项递增**%左右。其中:
——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项,国家级新产品*项,国家级火炬项目*项,其它*项;
——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项,市级新产品*项,市级火炬项目*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项,其它**项;
——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家,区级创新项目**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项,其它**项;
——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项。其中农业类**项,医疗等其它行业**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
——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亿,比****年***亿左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年**%增长至**%。
——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家销售额***—****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年之内形成一批****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
——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个,市著名商标*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个(原我区有市名牌**个,今年申报*个,还没结果)。
——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家。(其中:化妆品行业*家,食用菌行业*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个;
——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人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4.安监办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四
一、街道领导高度重视,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一是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街道领导班子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重要的工作日程,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书记、##主任等主要领导在各种相关大小会议上,逢会必讲安全工作,反复强调安全生产工作对全街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二是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各个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像加大“六小”场所整治工作力度的意见、安全管理经济奖惩办法、网格化安全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举措,都是在街道主要领导的提议和主持下出台的。截至11月7日,街道下发了安全管理方面的重要文件15份,组织召开了7次全街道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针对各阶段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三是亲自带队检查安全工作。在季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六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以及各类安全生产检查中,##书记、##主任等领导都亲自带队开展检查,风雨无阻,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都落实人员跟踪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四是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投入。今年以来全街道投入安全生产方面的经费达500多万元,其中仅“六小”场所整治费用就有200多万元,同时还在人员、设备、车辆等各个方面给予我办强力的支持。
二、大力开展“六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六小”场所整治从去年年底即已开始,2月份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开展了专项整治,动员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社区各方力量,奋战四个多月,共整治“六小”场所11572家,整治率97%,7月初通过了区检查组的验收。为加强后续管理,起草制定了《##街道“六小”场所消防安全后续管理办法》。8月31日,街道班子领导还分成六个检查工作组对18个社区“六小”场所消防安全后续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六小”场所1000多间,对各社区再提出整改意见。总的来说,“六小”场所整治效果是明显的,整治工作普遍得到理解,群众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安全隐患明显减少。
三、继续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从去年3月份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去年有560家企业达标,今年除公众聚集类企业外拟达标企业是620家。这些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工作任务艰巨,为做好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3月底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街道办与各社区、各社区与工厂企业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于8月份花两天时间组织600多家工厂企业的安全管理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在各社区召开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现场会18场,营造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氛围,确保任务完成。10月份开始,又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召开拟达标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议,再次深入动员,督促企业投入人力、物力积极整改。11月份开始,我办会同有关部门、各社区对拟达标企业进行检查验收,目前达标率约50%。
四、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一是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巡查。我办巡查员在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上狠下功夫,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日常巡查,截至10月30日,共检查工厂企业、“六小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3.1万家次,消除安全隐患8万余处。二是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法定节假日期间,我办会同有关部门出动200多人次,检查娱乐场所80余家次,消除安全隐患135处。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由街道领导带队,按辖区、按行业对公众聚集场所、“六小”场所以及化工、制衣、制鞋、家具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全面、深入、彻底地检查,共检查企业253家、各类场所3671家。四是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5月份开始,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排查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化工门店146家,烤炉烤箱、简易电梯使用企业135家,公众聚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72家,集贸市场、批发市场41家,网吧112家、公共文化娱乐场所34家。五是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专项检查。8月份开始,街道、社区两级巡查员分成15个检查组对制衣厂、制鞋厂、纸品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专项检查。截至10月30日,共检查制衣厂、制鞋厂、纸品厂82家,发现隐患357处,下发整改通知书82份,整改隐患268处,停业整顿企业2家。六是开展企业安全教育情况专项检查。7月份开始,对全街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
网络,建立企业数据库,实现区、街道两级安全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6、抓好街道、社区消防管网设施建设,继续完成200个市政消防栓的建设任务。
15.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 篇十五
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先进单位
2009年, 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为主题的饲料质量安全暨执法年行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各级领导及饲料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行动、扎实工作。2009年3月24日, 黑龙江省启动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 3月25日, 作为黑龙江省2009年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环节———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推进会议在哈尔滨召开, 会议对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作了部署, 并释读了《黑龙江省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行动实施方案》;洪英华副局长代表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与各地畜牧局负责同志签定了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在接下来的一年里, 黑龙江省各地市高度重视, 行动迅速, 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传达贯彻农业部精神, 制定下发各类专项整治方案, 安排部署整治工作, 组织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明确整治工作责任和目标, 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把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2009年6—7月份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在全省开展了“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督导检查工作, 由四个督查组对全省13个地市整顿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黑龙江省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安全及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11月份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表扬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文件 (农办牧[2009]74号) , 对全国54个先进集体、199个先进个人通报表彰。其中,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获得先进集体, 朱良坤、潘义德等7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
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55%
2009年, 黑龙江省依托畜牧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实施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奶牛全混日粮饲喂技术 (TMR) 、甜菜粕利用技术等新技术。并不断加强畜牧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 继续开展“走村进户”活动, 组织专家服务团先后深入到黑龙江省20个县 (市) 、近百个村屯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共培训养殖户2 000余人次, 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近千个, 发放各类资料万余份、专家联系卡5 000余张。同时,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还创造性地开展了“畜牧通”业务, 设立了畜牧移动服务热线。首批聘任24位专家, 配备了专用的无线通讯设备, 开展时时互动答疑工作。并新建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科技网, 开通了专家在线答疑平台, 使养殖户可在网络上与专家进行互动沟通。据统计, 2009年专家共在线答疑800余例, 电话答疑1 000余例, 为养殖户提供了便捷的咨询通道。
黑龙江省还积极参与了奶牛、肉牛、生猪、家禽和牧草等6个类别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有9名专家成为该体系的岗位科学家, 7个科研单位被列入综合试验站。2009年, 黑龙江省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畜牧业向现代化转型升级
近两年, 虽然个别县 (市) 受奶业和猪产业波动的影响养殖量有所下降, 但是也为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一部分散养户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养殖低谷后退出了行业, 而规模化养殖场资金充足, 技术条件好, 承受风险能力强, 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低谷过后能够迅速提升生产能力,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规模化经营比重和组织化程度的提升, 使黑龙江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向质量效益型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黑龙江省已发展各类养殖专业户41万多个, 养殖场7万多个, 养殖小区4 000多个, 奶牛、蛋鸡和生猪的良种率基本达到100%, 肉牛的良种率也已达到65%, 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70%以上, 全省有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1 700多个, 拥有会员13万人, 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与此同时, 由于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青黄贮利用、生猪人工授精等先进技术, 使标准化养殖比例提高到65%左右。
“两个千万”工程顺利推进, 目标提前完成
为做大做强黑龙江省奶牛和生猪产业, 2008年, 黑龙江省制定了2008—2012年《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 主要内容是通过金融部门贷款支持和财政部门的贴息, 重点发展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 继续巩固奶业大省地位, 做大生猪产业, 建设成全国性生猪生产基地, 转移农村劳动力, 提高农民收入, 推动黑龙江省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工业大省转变。
尽管2009年黑龙江省奶牛和生猪两大主导品种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但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扶持和保护下, 黑龙江省奶业和生猪发展基础并未动摇。2009年, 黑龙江省认真落实《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规划》和《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规划》, 细化各项工作措施, 并不断加大财政贴息扶持, 推进了全省奶牛业和生猪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进程, 全面完成了“两个千万”年度任务目标。在生猪规模场的建设中, 建成2 000~6 000头规模场1 037个、万头以上规模场77个;奶牛规模场建设中, 建成150~800头规模场394个、5 000头以上的9个。截至目前, 黑龙江省新建、改 (扩) 建2 0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1 114个, 新增生猪出栏422万头, 完成年度任务的103%;全省新建、改 (扩) 建1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403个, 新增奶牛存栏15.5万头, 完成年度任务的104%。
县级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100%,
乡镇达97%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法实施生猪等畜禽定点屠宰管理,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 销售病害肉、注水肉等不法行为, 群众食肉安全得到保障。2009年黑龙江省定点屠宰生猪1 423万头, 县级以上城市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97%。猪肉消费增长较快, 屠宰企业数量大幅减少。2009年黑龙江省居民猪肉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 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由1990年的29.5千克增加到2009年的34.3千克。目前, 黑龙江省共有生猪定点屠宰企业623家, 较1995年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前减少了312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屠宰工艺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黑龙江省生猪屠宰量在20万头以上的大型企业达到17家, 屠宰量占全省生猪屠宰总量的82.2%, 培育出一批品牌化龙头屠宰加工企业, 吸引省外投资13亿多元。
近三年, 黑龙江省财政每年专项安排2 000多万元支持屠宰企业升级改造,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面建立和执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对病害猪及其产品一律实行无害化处理;生猪屠宰企业全面落实进销台账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网上诚信管理, 实现了毛猪来源和产品销售可追溯;冷却肉、分割肉和小包装肉在大中城市市场销售占有率接近20%。同时, 黑龙江省加强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全省13个地市66个县 (市) 以及农垦、森工系统全部建立畜禽屠宰管理机构, 共有专业执法人员722人。2009年, 黑龙江省共出动执法人员8 000多人次, 执法车辆900多台次, 集中检查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 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47个, 罚没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17.2万元。《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201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标志着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
牛奶产量同比增长12%, 奶业走出低谷
趋向稳定
2008年以来, 受金融危机、“三鹿奶粉”、进口奶粉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国产乳品市场占有份额直线下降, 黑龙江省奶业同全国一样出现了价格下跌、效益下滑现象。为扭转这种不利形势, 黑龙江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保护政策, 开展奶牛保险、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对青贮机械进行补贴等。并制定了全省奶业及乳制品的宣传方案, 大幅提升黑龙江省乳品品牌及知名度。同时加强生鲜乳价格管理, 稳定奶农积极性。因此, 下半年黑龙江省奶业开始缓慢走出低谷, 奶价和农民的养殖效益逐步回升, 奶业呈稳定向好之势。2009年全国1—8月份乳制品产量1 252.31万吨, 黑龙江省产量就占到111.86万吨, 同比增长5.11%, 全国排名第四位;干乳制品产量40.05万吨, 同比增长17.31%, 全国排名第一位。全省乳制品总销售收入155.96亿元, 同比增长26.05%;利润10.37亿元, 同比增长5.91%。2009年, 黑龙江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2元/千克, 同比下降12.8%, 奶价甚至一度跌破2元大关。目前, 黑龙江省奶业下滑的总体趋势有所扭转, 价格、效益稳定回升。2009年12月底, 黑龙江省牛奶平均价格为2.36元/千克左右, 饲养一头单产5吨的奶牛已经从亏损近千元恢复到盈利千元左右。第三季度黑龙江省奶牛存栏236.2万头, 同比增长16.1%。2009年黑龙江省奶产量达到650万吨, 比2008年同期增长12%。
初建畜牧业监测预警平台
黑龙江省畜牧业监测体系、预警平台初步建立。
早在2007年, 黑龙江省就投入150多万元开发了畜牧业信息监测预警软件, 进而集成了全省畜禽 (猪、牛等) 生产情况分布、市场、价格、饲料及相关产业情况的基础信息。该体系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可靠的监测结果, 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各类预警报告,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价格、禽畜数量、前景走势等信息, 帮助农民减少养殖的盲目性, 准确把握市场走向。在此基础上, 定期召开专家委员座谈会, 对系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分析找到普遍规律, 在指标产生波动的情况下, 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然后及时进行发布。目前, 经过不断的完善, 该系统软硬件的更新升级工作已全部完成。截至2009年, 黑龙江省15个市 (县) 被农业部确定为价格监测市 (县) , 建立了畜产品价格周报制度;3个生猪调出大县建立了月报监测制度。与此同时, 在农业部启动的“百场 (厂) 千村万户”统计监测计划中, 黑龙江省16个县110个村330个养殖户分别被列入奶牛、肉牛、生猪和蛋鸡监测项目中。
消灭马传染性贫血病
马传染性贫血病 (以下简称马传贫) 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马属动物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 属我国法定二类动物疫病。据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黑龙江省一直是国内马属动物存栏最多的省份之一, 最多时近200万匹。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曾是全国马传贫病的重灾区, 也是我国最早确诊马传贫病的省份。经过国家农业部考核组的考核验收, 并经权威实验室验证, 农业部确认黑龙江省已于2009年7月份达到消灭标准。这意味着黑龙江省已消灭马传贫, 并成为全国马传贫重灾区中率先达到消灭标准的省份。这也是黑龙江省继20世纪50年代消灭牛瘟, 1994年消灭牛肺疫, 1998年消灭马鼻疽之后, 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取得的又一可喜成绩。
万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畜牧主产区, 由于长期超载过牧, 草原的退化、沙化、碱化现象严重, 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不毛之地。为改变这一状况, 黑龙江省从2003年开始, 陆续对松嫩平原的部分草原进行了休牧禁牧试点, 并采取政府扶持、地方配套、群众自筹等多渠道筹措草原改良建设资金, 运用浅翻轻耙、松土补播等措施改良建设草原, 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同时通过宣传引导, 使大多数农牧民理解草原禁牧政策, 过度放牧、私自放牧现象明显减少。
2009年, 黑龙江省继续加大草原保护力度, 完善草原承包经营机制, 强化草原执法监督, 加快“三化”草原治理步伐, 推广舍饲养殖技术, 有效缓解了草畜矛盾, 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9年, 黑龙江省草原禁牧面积已达2 850万亩。禁牧后的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 优良牧草增多,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草层高度平均提高15厘米以上, 牧草产量平均提高30千克/亩。
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一直以来, 黑龙江省都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结合本省的自然情况, 创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域督导机制, 紧抓防控关键环节, 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规划和防控措施, 不断加大动物卫生监管力度, 强化兽医生产经营使用监管, 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9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扎实有效地全面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奶牛A型口蹄疫应免率达到了100%, 全年累计监测和检测畜禽样品219 722份, 全省累积购置消毒药1 342吨, 确保了内疫不发生和重大动物疫情稳定;对所有奶牛群全面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集了89 510头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实验室监测。及时掌握奶牛健康动态, 调入A型口蹄疫疫苗721万毫升, 对全省奶牛全部实施了两次免疫, 有效防范了奶牛A型口蹄疫疫情发生和传入, 确保了黑龙江省奶业生产安全;各级防控中心对198家种猪场、484家商品代饲养场、707户散养户和10个交易市场、152家屠宰场, 开展了猪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采集4 800份猪血样和鼻腔拭子样本, 进行了实验室检测工作。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首席兽医官李书华在全省畜牧兽医工作会上指出, 黑龙江省2009年动物防疫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按照农业部的工作部署, 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 群防群控、果断处置”24字方针, 面对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 黑龙江省准确把握形势、抢前抓早部署、完善各项措施、扎实科学防控, 有效应对和规避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继续保持了全省动物疫情稳定, 并实现连续6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成绩, 有力地推动了“两个千万”战略工程的实施, 促进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012)
【畜牧业发展局2005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23年畜牧业工作要点11-08
我省强势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06-26
大力发展循环型畜牧业08-23
畜牧兽医局发展环境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11-16
畜牧年总总结08-07
畜牧业发展现状研究论文06-12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07-26
加快发展畜牧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10-19
浅谈如何推进区域性畜牧业的创新发展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