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

2024-06-21

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12篇)

1.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 篇一

高一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钠:

(1).Na在空气中与O2:4Na + O2 = 2Na2O(白色)(2).Na在O2中燃烧:2Na + O2 Na2O2(淡黄色)

(3).Na与S:2Na + S = Na2S(研磨即爆炸)

(4).Na与Cl2:2Na + Cl2 2NaCl(5).Na与H2O:2Na + 2H2O = 2NaOH + H2↑(2Na + 2H2O

= 2Na+ + 2OH-+ H2↑)

(6).Na与HCl:2Na + 2HCl = 2NaCl + H+2↑(2Na + 2H

=2Na+ + H2↑)

(7).Na与CuSO4溶液: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Cu(OH)2↓ + H2↑

(8).Na与FeCl3溶液:6Na + 6H2O + 2FeCl3 = 6NaCl + 2Fe(OH)3↓ + 3H2↑

(9).Na2O与H2O:Na2O + H2O = 2NaOH(10).Na2O与CO2:Na2O + CO2= Na2CO3(11).Na2O2与H2O: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 + 4OH-2O2 + 2H2O = 4Na + O2↑)

(12).Na2O2与CO2: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供 氧)

(13).Na2CO3与HCl: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互滴鉴别)(CO2-+23 + 2H = H2O + CO2↑)

(14).NaHCO3与HCl:NaHCO↑(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3 + H = H2O + CO2↑)

(15).NaHCO3与NaOH:NaHCO3 +NaOH=Na2CO3 + H2O(HCO--2-3 + OH = CO3 + H2O)

(16).Na2CO3与 H2O 与 CO2:Na2CO3 + H2O + CO2 = 2NaHCO(CO2--3(鉴别、除杂)3 + H2O + CO2 = 2HCO3)(17).NaHCO3分解:2NaHCO3 Na2CO3+H2O+ CO2↑

(18).NaOH与 CO2(少量):2NaOH+ CO2(少量)= Na2CO3 + H-2-2O(2OH+ CO2(少量)= CO3 + H2O)

(19).NaOH与 CO 2(过量):NaOH+ CO2(过量)= NaHCO3(OH-+ CO2(过量)= HCO-3)二.铝:

(1).Al与6HCl:2Al+6HCl=2AlCl3+3H2↑(同H2SO4)

(2Al+6H+ =2Al3+ + 3H2↑)

(2).Al 与 NaOH 与 H2O:2Al + 2NaOH + 2H2O = 2

NaAlO--2 + 3H2↑(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3).Al2O3与 HCl: 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AlO+3+23 + 6H =2Al + 3H2O)

(4).Al2O3与NaOH:Al2O3+2NaOH=2NaAlO2+H2O

(AlO--23 + 2OH = 2AlO2 + H2O)

(5).Al(OH)3与HCl: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Al(OH)+3+3 + 3H = Al + 3H2O)

(6).Al(OH)3与NaOH: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 + OH = AlO2 + 2H2O)

(7).2Al(OH)3Al2O3 + 3H2O(8).AlCl3与NH3·H2O:AlCl3 + 3NH3·H2O = Al(OH)3↓ +

3NH

(Al3+ + 3NH+4Cl 3·H2O = Al(OH)3↓ + 3NH4)(9).NaAlO2与HCl与H2O:

NaAlO-+2+HCl+H2O=NaCl+Al(OH)3↓(AlO2 + H + H2O = Al(OH)3↓)

(10).NaAlO2与CO2(少量)与H2O:2NaAlO2+ CO2(少 量)+3H2O=2Al(OH)3↓+Na2CO3

(12).AlO-↓ + CO2-2 + CO2(少量)+ 3H2O = 2Al(OH)33)(11).NaAlO2与 CO2(过量)与2H2O:NaAlO2+CO2(过 量)+2H2O=Al(OH)3↓+NaHCO(AlO-3(过量)+ 2H-2 + CO22O = Al(OH)3↓ + HCO3)(12).Al 与O2:4Al + 3O2 = 2Al2O3

三.铁:

(1).Fe与O2:3Fe+2O2Fe3O4(2).Al2O3电解:2Al2O

34Al+3O2↑

(3).Fe与H2O(g)高温:3Fe+4H2O(g)Fe3O4+4H(4).FeCl3+2++ Fe :2FeCl3 + Fe = 3FeCl2(2Fe + Fe = 3Fe)

(5).FeCl+Cl2+3+

2+Cl2:2FeCl22=2FeCl3(2Fe + Cl2 = 2Fe

+2Cl-)

(6).FeCl3与 Cu: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用于雕刻

铜线路板)(2Fe3+ + Cu = 2Fe2++ Cu2+)

(7).FeO与HCl:FeO+ 2HCl = FeCl2 + H2O(同H2SO4)

(FeO+2H+= Fe2+

+H2O)

(8).Fe2O3 与HCl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同

H+3+

2SO4)(Fe2O3 + 6H=2Fe + 3H2O)

(9).Fe3O4 与HCl:Fe3O4 + 8HCl = 2FeCl3 + FeCl2 +4H2O

(同H+2+3+

2SO4)(Fe3O4 + 8H= Fe +2Fe +4H2O)(10).FeSO4与NaOH:FeSO4 + 2NaOH=Fe(OH)2↓ + Na2+

2SO4(Fe + 2OH=Fe(OH)2↓)

(11).FeCl3与NaOH:FeCl3 + 3NaOH=Fe(OH)3 ↓+ 3NaCl(Fe3+

+ 3OH-=Fe(OH)3 ↓)

(12).Fe(OH)2 与H2O 与 O2:4Fe(OH)2 + 2H2O + O2 = 4Fe(OH)3(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13).Fe(OH)2与HCl.Fe(OH)2+2HCl==FeCl2+2H2O

(Fe(OH)+2++ 2H=Fe + 2H2O)

(14).Fe(OH)3与HCl:Fe(OH)3+3HCl==FeCl3+3H2O

(Fe(OH)+

3++ 3H = Fe + 3H2O)(15).Fe(OH)3加热:2Fe(OH)3

Fe2O3 + 3H2O

(16).FeCl3与KSCN:FeCl3+3KSCN==Fe(SCN)3+3KCl(Fe3+

+ 3SCN-

= Fe(SCN)3+

3)(红色溶液,用于鉴别Fe)

(17).FeCl3与H2S(少量):2FeCl3 + H2S(少量)= 2FeCl2 + 2HCl + S↓(18).FeCl3与KI:2FeCl3 + 2KI = 2FeCl2 + 2KCl + I2↓(19).FeCl3与H2O: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20).C与H2O:C+H2O

CO+H2(生成水煤气)

四.硅:

(1)Si与NaOH与H2O: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Si+2OH-+H2-2↑ 2O= SiO3 + 2H2↑)(2)Si与HF:Si+ 4HF = SiF4 + 2H2↑

(3)Si与F2:Si+ 2F2 = SiF4(4)Si与O2:Si+O2SiO2(研细的硅与纯氧)(5)Si 与 C:Si + C

SiC

(6)C与SiO2:2C+ SiO22CO↑+Si(工业制粗硅)(7)Cl2:与Si:2Cl2+Si= SiCl4

(8)SiCl4 与H2: SiCl4 +2H2=Si+4HCl(粗硅提纯)(9)SiO2 与NaOH: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SiO-2-2 + 2OH = SiO3+ H2O)

(10)CaO与SiO2::CaO+SiO2CaSiO3(11)SiO2 与HF:SiO2 + 4HF = SiF4 + 2H2O

(12)Na2SiO3 与HCl:Na2SiO3 +2HCl=2NaCl+H2SiO3↓(13)Na2SiO3 与 H2O与CO2: Na2SiO3 + H2O+CO2 = Na2CO3 + H2SiO3↓(强酸制弱酸)

(14)Na2SiO3与H2O与CO2(过量):Na2SiO3 + H2O+ 2CO2(过量)= 2NaHCO3+H2SiO3↓

(15)SiO2与 Na2CO3:SiO2 + Na2CO3

Na2SiO3+ CO2↑

(16)SiO2与 CaCO3:SiO2+ CaCO3CaSiO3+ CO2↑(工业制玻璃)

(17)H2SiO3与NaOH: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18)H2SiO3分解:H2SiO3

SiO2 + H2O

五.氯:

(1)Cu与Cl2:Cu+Cl2CuCl2(棕黄色烟)(2)Cl2与Fe:3Cl2+2Fe2FeCl3(棕黄色烟)(高价产物)(3)Na 与Cl2:2Na +Cl2 2NaCl(白烟)

(4)Cl2 与H2:Cl2 +H22HCl(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

会爆炸)(5)Cl2与P:3Cl2+2P2PCl3(液体)(6)Cl2与P:5Cl2+2P2PCl5(固体)(白色烟雾)

(7)Cl2与H2O: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成分

三分子HO,Cl+,Cl-,ClO-,OH-22,HClO四离子H)(8)Cl2与2NaOH:Cl2+2NaOH=NaCl+NaClO+H2O(9)Cl2与Ca(OH)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制漂白粉)

(10)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Ca(ClO)2与H2O与CO2(少量): Ca(ClO)2+H2O+ CO2(少量)= CaCO3↓+2HClO(强酸 制弱酸)

(11)漂白粉的失效原理Ca(ClO)2与H2O与CO2(少量): Ca(ClO)2+H2O+CO2(少量)= CaCO3↓+ 2HClO 2HClO2HCl+O2↑

(12)FeCl2与 Cl2:2FeCl2 + Cl2 = 2FeCl3

(13)NaBr 与 Cl-2:2NaBr + Cl2 == 2NaCl + Br2(2Br + Cl2 == 2Cl-+ Br2)

(14)KI + Cl--2:2KI + Cl2 == 2KCl + I2(2I + Cl2 == 2Cl + I2)

(15)实验室制备氯气MnO2与HCl(浓):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O2+4H + 2Cl

Mn2++Cl2↑+2H2O)

(16)NaX与AgNO3:NaX+AgNO3=AgX↓+NaNO3(X=Cl,Br,I)(沉淀不溶于HNO3,根据沉淀颜色鉴别卤离子)(17)NaCl 与 AgNO3:NaCl + AgNO3 = AgCl↓ + NaNO3(白色沉淀)

(18)NaBr 与 AgNO3:NaBr + AgNO3 = AgBr↓ + NaNO3(浅黄色沉淀)(19)KI 与AgNO3:KI +AgNO3 = AgI↓ + KNO3(黄色沉淀)六.硫:

(1)Na 与S加热:2Na +S Na2S(2)Fe与S:Fe+SFeS

(3)Cu与S:2Cu+SCu2S(低价产物)(4)H2与S:H2+S H2S(5)S 与 O2:S + O2 SO2(6)S 与NaOH: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3S + 6OH-2S2-+ SO2-2O + 3H2O)

(7)SO2:与H2O:SO2+H2OH2SO3(注意“可逆反应” 的定义)(8)NaOH与SO2(少量):2NaOH+ SO2(少量)= Na2SO3 + H2O

(9)NaOH与SO2(过量):NaOH+ SO2(过量)= NaHSO3(10)Ca(OH)2 与SO2(少量):Ca(OH)2 + SO2(少量)=

CaSO3↓+ H2O

(11)Ca(OH)2 与SO2(过量):Ca(OH)2 + SO2(过量)

=Ca(HSO3)2

(12)CaO与SO2:CaO+ SO2 = CaSO3(13)SO2与O2:2SO2+O22SO3(14)Cl2与SO2:Cl2+SO2 +2H2O=H2SO4+2HCl(同Br2、I)(Cl+2--

22+SO2 +2H2O= 4H + SO4+ 2Cl)

(15)H2S与 SO2:2H2S+ SO2=2H2O+ 3S↓(16)SO3与H2O:SO3+H2O=H2SO4(17)CaO与SO3:CaO+ SO3 = CaSO4

(18)H2S与O2(少量):2H2S+O2(少量)

2H2O+2S

(19)H2S+O2(足量):2H2S+3O2(足量)2H2O+2SO2

(20)FeS与HCl:FeS+2HCl=H2S↑+FeCl2(同H2SO4,实验室制备H2S)

(21)FeS2与O2:4FeS2+11O22Fe2O3 + 8SO2(22)SO3与H2O:SO3+H2O=H2SO4(工业制硫酸)

七.氮

(1)N2与H2:N2+3H22NH

3(工业合成氨)(2)N2与O2:N2+O2

2NO

(3)

N2与Mg:N

2+3Mg

Mg3N2

(4)NO 与 O2:2NO + O2 = 2NO2(5)2NO 2

N2O4

(6)NO2与H2O:3NO2+H2O=2HNO3+NO

(7)NO与3O2与2H2O:NO+3O2+2H2O=4HNO3(8)NO2与O2与H2O:4NO2+O2+2H2O=4HNO3

(9)Na2SO3与H2SO4:Na2SO3+H2SO4=Na2SO4+SO2+H2O(实验室制备SO2)

(10)Na2SO3 +O2:2Na2SO3 +O2=2Na2SO4

(11)SO2(少量)与NH3与H2O: SO2(少量)+2NH3+H2O=(NH4)2SO3

(12)NH3+H2ONH3·H2ONH+4+OH-(13)NH3与 HCl :NH3+ HCl = NH4Cl(白烟)

(14)NH3与 HNO3:NH3+ HNO3 = NH4NO3(白烟)

(15)NH3与 H2SO4:2NH3+ H2SO4 =(NH4)2SO4

(16)NH3与O2:4NH3+5O24NO+6H2O(17)NO + O2:2NO + O2 = 2NO2

(18)NO2+H2O:3NO2+H2O=2HNO3+NO(工业制硝酸)(19)NH4Cl受热分解:NH4ClNH3↑+HCl↑(20)NH4HCO3

受热分解:NH4HCO3NH3↑+ H2O

+CO2↑

(21)(NH4)2SO4与 NaOH:(NH4)2SO4 + 2NaOH Na2SO4 + 2NH3↑+ 2H2O(用于检验NH+4)

(22)NH4Cl 与 Ca(OH)2:2NH4Cl + Ca(OH)2

CaCl2

+ 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

八.硫酸

(1)H2SO4(浓)与Cu:2H2SO4(浓)+CuCuSO4+ 2H2O+SO2↑

(2)H2SO4(浓)与Zn:2H2SO4(浓)+Zn = ZnSO4+2H2O+ SO2↑

(3)H2SO4(浓)与Fe(少量):6H2SO4(浓)+ 2Fe

Fe2(SO4)3 + 6H2O+ 3SO2↑(Fe少量)(4)H2SO4(浓)与C:2H2SO4(浓)+CCO2↑+2H2O +2SO2↑

(5)H2SO4(浓)与 S:2H2SO4(浓)+ S

2H2O+ 3SO2↑(6)H2S + H2SO4(浓):H2S + H2SO4(浓)= S↓+ SO2↑+ 2H2O

(7)HBr + H2SO4(浓):2HBr + H2SO4(浓)= Br2 + SO2↑+ 2H2O(8)HNO3遇光分解:4HNO3(硝酸显黄色的原因)

(9)Cu与

HNO3(浓)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2+(Cu+4H + 2NO3=Cu+2NO2↑+2H2O)(10)HNO3(稀)与Cu: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3Cu+ 8H + 2NO3= 3Cu+2NO↑+ 4H2O)

(11)HNO3(浓)与Fe:6HNO3(浓)+ Fe Fe(NO3)3+ 3H2O+ 3NO2↑

(12)HNO3(稀)与Fe(足量):8HNO3(稀)+3Fe(足量)= 3Fe(NO3)2+2NO↑+4H2O(13)HNO3(稀)与Fe(少量):4HNO3(稀)+Fe(少量)= Fe(NO3)3+NO↑+2H2O(14)C与HNO3(浓):C+4HNO3(浓)+2H2O

4NO2↑+O2↑+2H2O CO2↑+4NO2↑

2.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 篇二

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技巧

1.根据条件判断反应物、生成物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如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否正确, 量不同、产物不同, 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2.观察离子方程式中的符号, 如是用等号, 还是用可逆符号;气体和沉淀符号应用是否正确。

3.离子反应方程式中难溶于水的物质 (如Ag Cl、Ba SO4等) 、难电离的物质 (如弱酸、弱碱) 和易挥发发的物质 (SO2、CO2等气体) , 要写化学式。

4.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 用离子形式表示, 若是浊液, 则写成化学式 (如Ca (OH) 2) 。

5.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如HCO3-在水溶液中不能拆开写。

例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 (OH) 2+CO2=Ca CO3↓+H2O

解析:A错误, 水解反应属于可逆反应, 应该写成可逆符号。B错误, 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不能拆开写。C正确, 生成物HCl O属于弱酸, 应写成化学式。D错误, Ca (OH) 2是微溶物质, 澄清溶液应写成离子形式。

二、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技巧

1.产物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例如, Al (OH) 3与Na OH反应当Na OH少量时, 产生Al (OH) 3沉淀, 当Na OH过量时, 产物是Al O2-。

例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总之, 离子反应, 特别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高中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本文的举例阐述, 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要学会总结方法和技巧,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复习,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摘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所占分值较大。学生在学习和高三复习过程中, 这部分内容是一个重点, 也是一个难点。为使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 本文在方法技巧方面予以总结。

3.妙用化学方程式 篇三

一、透视化学实验现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进而推导出实验的结论,获得新的化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能帮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的条件或生成物,推出一部分(或全部)实验现象,并结合其它信息,完整地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教学《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 [点燃]2P2O5,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教师提示从反应条件是“点燃”可知,该反应是一个燃烧反应。学生据此推出反应中的现象可能有: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光、放热。教师又提示该反应的生成物是“P2O5”,且P2O5是一种白色固体。学生据此推出该反应中还可能观察到有白色固体生成。综合起来,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了以下预测: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光、放热,且有白色固体产生。有了这些预测,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察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这样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吸收。

二、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是学习化学的主线。利用化学方程式这一化学用语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先用文字叙述的方式表达:(1)氧气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在点燃的条件下产生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2)氧气能与活泼金属在常温、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产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3)氧气能与某些化合物在点燃的条件下产生反应,生成化合物中非氧元素的氧化物。由于这段表述化学概念多且抽象,学生一头雾水,无法理清头绪。

有学生请教师举例说明。于是,教师就用以下几条化学方程式来阐释氧气的化学性质:(1)S+O2[点燃]SO2↑;(2)3Fe+2O2[点燃]Fe3O4;(3)C2H5OH+3O2[点燃]2CO2↑+3H2O。将冗长的文字说明用清晰明了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后,学生很快理解并记住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三、简化化学综合计算

初中化学中的化学计算包括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三种基本类型。中考化学计算约占总分的10%左右,一般以综合计算题出现,而这样的综合计算题往往是以化学方程式作为桥梁的。

这样教学,由于较好地发挥了化学方程式的桥梁作用,学生理解就变得相对容易起来。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三中学)

实习编辑 孙爱蓉

4.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 篇四

设计

一、教材分析 ⒈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酸碱盐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知识体系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标准的另一种形式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必备的重点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这一内容,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选修四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进而使学习者揭示和理解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⒉ 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

②初步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学会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③认识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⑵ 过程与方法

①化学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运用有效手段,让学生体验、探究概念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③化学原理反映着化学现象及事实的本质,有严密的逻辑性,引领或启发学生通过逻辑思维过程的一种探究方式而发现或总结出原理,从本质上认识、掌握原理。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思想是学科的灵魂,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就会从本质上获得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就会具备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⒊ 教学重难点

1.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建立对电离的认识。2.认识电解质之间的反应本质

二、学情学法分析

初中化学已经了解了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蔗糖溶液不导电,但是对于溶液导电的本质以及还有哪些物质能导电并不是很清楚,本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实验和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法

创设情景,使电解质等概念的教学过程化,离子反应等原理的教学逻辑化。整堂课围绕在对溶液导电的研究中,教学方法是实践法、发现法。

四、教学程序

我们学校从今年开始实行小班化,采用“两先两后---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充分落实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在特定的背景中学生领悟到溶液在导电,拓宽了视野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溶液中什么样的溶质可导电?为什么导电?整堂课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导电的本质、导电的条件、探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本质,【创设情境】

展示图片,从“家用电器—简易手电筒”的工作原理,引导同学获得信息。重点落实到探讨导电的液体物质是什么。【问题导入】

准备12种试剂和一套自己设计的简易测定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学生以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测定13次以上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目的:若简单的思维条件下,只能做12次,13次实验操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教师主导的切入点:不同的溶剂下物质导电性的变化或者溶液相互反应后的导电性的变化。)【设计方案】

学生的探究设计 要求:以一定的依据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种物质测定导电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本组所能解决 的问题。(目的:①如果学生设计的实验都进行测定在时间上是不允许的②培养学生在物质分类的

基础上对分类有更深的理解 ③为学习酸碱盐定义做准备)流程:学生自我思考,设计方案;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达成共识;小组汇报。(目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相互交流的能力。这个过程也实现了科学探究的理性化,即在一定的目的下完成实验的探究)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用导电装置测定CuSO4溶液的导电性,然后逐滴加入Ba(OH)2溶液,让学生观察导电装置中灯泡的变化和溶液中的现象。(目的:在学生的认知水平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时,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给学生们一个探究的切入点。)【实验探究】

学生六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

⑴ 连接测定导电性的简易装置。⑵ 测定所选试剂的导电性。【课堂纪实】

一、学生的探究设计:

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得到的两种结果是: 潜意识的根据组成分类——选择的试剂有:酸、碱、盐、有机物的溶液; 解决的问题:什么物质可以导电。潜意识的根据物质状态分类——选择的试剂有:蒸馏水、固体、溶液; 解决的问题:导电的原理、条件

这些与预期的相同,在第二种分类的情况汇报时,有的组认为应该测定蒸馏水的导电性,为此学生之

间展开了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水是使物质电离的条件。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乙醇也可以做溶剂,教师在此给予引导,不但突破了对分散剂认知的局限性,并凸显了水在电离中的作用,还为学习离子反应做了准备。

落实知识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从微观、符号水平上认识电离;从本质上认识酸、碱、盐。(书写板书)

二、教师的探究设计:

学生的方案中有设计溶液相互反应后体系导电性变化的实验,但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大多数的学生因为繁琐没有做,少数同学做了也没有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试剂不同)。所以我课堂演示了这个“高难度”的实验(方案是学生设计的,只是选择了能达到探究目的的试剂,还要提示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

落实知识点:认识离子反应、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书写板书)

【拓展应用】

手电筒中的溶液是电解质的溶液(目的:扣题,解决了创设情景中的问题,也为电解质理论中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中那些是离子反应?进行分类?(目的:寻找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宏观的表现为生成沉淀、气体和水)用化学语言表示出离子反应的本质。(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了电离方程式后会用微粒观分析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打下基础)【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的最终目的是达成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演变过程我们是亲身经历者。从讲授、灌输到一定层面上的注重形式的探究,再到包含各种探究要素的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认为是一节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环节在应用中关注本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进而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交流结果。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但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有的学生提不出问题(小组学习的优势此时体现),有的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缺乏感悟(想不到测水的导电性),有很多同学对做实验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我感受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形式化的探究步骤来实现的,必须坚持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必须坚持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还需处理好考试与教学的关系,在探究教学下,有的教师会感受到教学时间不够,知识点强化所需要的时间不够,如何解决?我的体会是:学生能自己悟到理解的并在小组交流中表达出来的不要再重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关注知识点的落实,关注典型问题的解决。

每堂课都要做到有效的教学设计,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它在考验着教师的教学功底,它在考验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它关系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让我们共同来实践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从电离认识化合物 3.从电离认识酸、碱、盐 电解质 酸 非电解质 碱 盐

5.必修一化学离子方程式 篇五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1、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CaO + 2HCl =CaCl2 + H2O

2、酸性氧化物与见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3、单质→化合物:

4、碱性氧化物→碱:CaO + H2O==Ca(OH)2

5、酸性氧化物→酸:SO3 + H2O == H2SO4

6、酸→盐:H2SO4+BaCl2 == BaSO4↓ + 2HCl

7、置换反应:Fe + CuSO4 == Cu + FeSO4

8、化合反应:CaO + H2O==Ca(OH)2

9、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

10、复分解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11、12、13、14、氧化铁高温下与CO反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

高温点燃2H2O + O2==2H2OFe2O3 + 3CO == 2Fe + 3CO2↑高温

MnO22H2O2 ====H2O + 2O2↑

粗盐提纯:MgCl2 + 2NaOH ==Mg(OH)2↓+ 2NaCl 氯化铵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

NH4Cl + NaOH === NaCl + H2O + NH3↑△15、16、Cl-与硝酸银的反应:NH4Cl + AgNO3 == AgCl↓+NH4NO3 SO42-与Ba2+的反应:(NH4)2SO4 + BaCl2 == BaSO4↓ +2NH4Cl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通电

1、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

2NaCl + 2H2O 2NaOH + H2↑ + Cl2↑ 阳极(石墨棒)阴极(铁棒)

2、氯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 = MnCl2+2H2O+Cl2↑

2Na+Cl2点燃2NaCl

3、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4、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

5、铜在氯气中点燃,产生棕黄色烟:

Cu + Cl2 ===CuCl2点燃点燃

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H2 + Cl2 ===2HCl7、P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2P+3Cl2点燃2PCl3PCl3+Cl2点燃PCl5

8、Cl2 与碱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9、Ca(ClO)2与酸反应:

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漂白粉长时间放置于空气中将失效。Ca(ClO)2 + 2HCl= CaCl2+2HclO

10、氯气与水反应:

11、Cl2+SO2 +2H2O=H2SO4 +2HCl

12、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

13、溴、碘的提取:

Cl2+2KBr2KCl+Br2Cl2+2KI2KI+I2

13、Br置换出I:Br2 + 2KI ==I2 + 2KBr

14、Br-与Ag+的反应:NaBr + AgNO3==AgBr↓+ NaNO3

15、I-与Ag+的反应:NaI + AgNO3==AgI↓ + NaNO3

16、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 === 2NaOH + H2↑(浮、熔、游、响、红)

17、钠与 O2、Cl2、S 等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4Na + O2 === 2Na2O(白色)

加热

2Na + O2 === Na2O2(淡黄色固体)

2Na2O+O2=2 Na2O2△

18、Na2O与水反应:Na2O +H2O ==2NaOH

Na2O在空气中加热(变黄)

19、Na2O与酸反应:Na2O+ 2HCl=2NaCl + H2O 20、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Na2O2 +2H2O == 4 NaOH + O2↑

21、过氧化钠Na2O2与CO2反应:2Na2O2+ 2CO2==2 Na2CO3 + O2

22、电解熔融NaCl:

23、Na从钛、锆、铌等金属的氯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TiCl4 + 4Na ========= Ti + 4NaCl 700-800℃2NaCl(熔融)====2Na + Cl2↑电解

24、Na2CO3+ Ca(OH)2 == CaCO3↓+ 2NaOH Na2CO3+ CaCl2 == CaCO3↓+ 2NaCl BaCl2+Na2CO

3BaCO3+2NaCl

Na2CO3+CO2+H2O25、NaOH+CO2NaHCO3

2NaHCO3 小苏打受热分解:2NaHCO3NaHCO3+Ca(OH)22NaHCO3+Ca(OH)

22Na2CO3+H2O+OC2

CaCO3+NaOH+H2O CaCO3+Na2CO3+2H2O NaHCO3 + NaOH==Na2CO3 + H2O

26、侯氏制碱法: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

27、Mg的提取的相关反应:

煅烧CaCO3 === CaO + CO2↑ CaO + H2O ===Ca(OH)2(石灰乳)

Ca(OH)2 + MgCl2 ===Mg(OH)2↓+ CaCl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 MgCl2· 6H2O ====== MgCl2 + 6H2O加热HCl气氛

28、Mg与非金属反应:2Mg + O2 == 2MgO,Mg + Cl2 == MgCl2, 3Mg + 3N2 == Mg3N2点燃 MgCl2(熔融)=== Mg + Cl2↑通电

Mg能在CO2中燃烧:

2Mg + O2 ==2MgO + C点燃

29、Mg与沸水反应:Mg + 2H2O(沸水)== Mg(OH)2 + H2 ↑

30、与酸反应:与非强氧化性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31、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Mg + 2FeCl3 == 2FeCl2 + MgCl2,Mg + FeCl2 == Fe + MgCl2

32、MgO 与水反应:MgO + H2O == Mg(OH)2,33、MgO 与酸反应:MgO + 2HCl == MgCl2 + H2O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1、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相关反应:

溶解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Al2O3+2NaOH === 2NaAlO2+H2O

酸化: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

灼烧:2Al(OH)3 = =Al2O3 + H2O通电△

电解:

2、Al2O3与酸反应:Al2O3 + H2SO4 ==Al2(SO4)3 +3H2O

Al2O3与碱反应:Al2O3 + 2NaOH==2NaAlO2 + H2O

3、AlCl3与氨水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OH)3的制备):

AlCl3 + NH3·H2O == Al(OH)3↓+ NH4Cl

4、Al(OH)3与酸反应: 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Al2O3(熔融)== 4Al+3O2↑

离子反应:Al(OH)3 + 3H+ =Al3+ +3H2O

Al(OH)3与碱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离子反应:Al(OH)3 + 3OH-=AlO2-+2H2O

5、明矾的净水作用:KAl(SO4)2====K+ + Al3+ + 2SO

42Al3+ + 3H2O==Al(OH)3(胶体)+ H+

6、Al与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7、Al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

8、铝热效应:2Al+Fe2O3====Al2O3+2Fe

2Al + 3CuO ==== Al2O3 + 3Cu高温高温

9、铝三角反应式: Al(1)(3)(7)(5)(6)(2)Al2O3(11)(4)(9)(10)AlO2-(8)Al(OH)3 Al3+

(1)2Al +2NaOH + 2H2O == 2NaAlO2+ 3H2↑(2)2Al + 6HCl ==2AlCl3 + 3H2↑(3)Al2O3 + 2NaOH==2NaAlO2 + H2O(4)Al2O3 + H2SO4 ==Al2(SO4)3 +3H2O(5)2Al+Fe2O3====Al2O3+2Fe高温

Al + O2 ==Al2O3

2Al2O3(熔融)== 4Al+3O2↑(6)

(7)

NaAlO2+CO2+2H2O === Al(OH)3↓+NaHCO3(8)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9)Al(OH)3 + 3HCl = AlCl3 + 3H2O(10)AlCl3 + NH3·H2O == Al(OH)3↓+ NH4Cl(11)Al(OH)3 === Al2O3 + 3 H2O

10、高炉炼铁——工业炼铁相关反应式:

(1)(3)C + O2 ===CO2 高温点燃通电(2)

C + CO2 === CO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5)(4)

11、Fe在氧气里灼烧: CaCO3 === CaO + CO2↑高温CaO + SiO2 ==== CaSiO3高温

点燃

Fe在氯气中燃烧:2Fe + 3Cl2 ===2FeCl3△12、13、14、铁与硫加热反应 Fe + S === FeS

铁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2H+ = Fe2+ + H2↑ 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 + 4H2O(g)=== Fe3O4 + 4H2↑高温15、16、17、18、19、20、Fe + CuSO4 ==Cu + FeSO4 Fe + FeCl3 ===3FeCl2

3+3+-用KSCN检验Fe的存在离子方程式 Fe+3SCN= Fe(SCN)3 氧化铁溶于盐酸中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 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21、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22、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3、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24、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 Fe = 3FeCl2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氢氧化铁加热分解:湿法炼铜:Fe + CuSO4 = FeSO4 + Cu

△2Fe(OH)3 === Fe2O3 + 3H2O↑△

铜与氧气加热反应:Cu +O2 === 2CuO

点燃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 + Cl2=== CuCl2铜与S加热:2Cu + S === Cu2S△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2 AgNO3 ===2 Ag + Cu(NO3)2 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 2Cu + CO2↑ 铜与FeCl3溶液反应:Cu + FeCl3 ===2FeCl2 + CuCl2 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Si +2F2 == SiF4(气态)

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

Si高温或加热下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高温高温Si + O2=== SiO2

Si + C== =SiC高温Si + 2H2===SiH4高温Si + 2Cl2=== SiCl4高温5

39、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

高温SiO2 + 4HF == SiF4 ↑+ 2H2O(雕刻玻璃的反应——实验室氢氟酸应保存在塑料瓶中)40、4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iO2 + Na2O===Na2SiO3与某些盐反应:

42、高温

SiO2 的氧化性: SiO2 +2C===Si +2CO↑ SiO2 +2Mg===Si +2MgO高温43、44、工业生产硅的相关反应:

SiO2 + 2C=== Si(粗硅)+ 2CO↑高温高温

高温Si + 2Cl2 ===SiCl4(液态)SiCl4 + 2H2 ===Si(高纯硅)+ 4HCl

45、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1、SO2 是酸性氧化物:

加热

2、SO2与O2反应:

3、SO2能使溴水褪色: SO2 + Br2 + 2H2O ===H2SO4 +2HBr

4、SO2与H2O2反应:

SO2 + H2O2 === H2SO4

5、SO2的氧化性:SO2 + 2H2S ===3S↓+ 2H2O

加热

6、酸雨的形成:

SO2 + H2O<===> H2SO3

2H2SO3 + O2 == 2H2SO4

7、石灰石-石膏法脱硫(钙基固硫法):

CaO + SO2 = CaSO3,SO2 + Ca(OH)2 = CaSO3 + H2O,2CaSO3 + O2 = 2CaSO4

8、氨水脱硫:

SO2 + O2 <==== > 2SO3催化剂SO2 + O2 <==== > 2SO3 SO3 + H2O === H2SO4催化剂

SO2 + 2NH3+H2O=(NH4)2SO3,2(NH4)2SO3 + O2 = 2(NH4)2SO4

9、硫酸的工业制法中的反应式: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SO2 + O2 <==== > 2SO3 加热催化剂高温

S + O2=== SO2点燃

10、硫酸的工业制法中尾气中SO2的处理:用氨水处理后,再用硫酸处理: SO2 + 2NH3+H2O=(NH4)2SO3,SO2 + NH3+H2O=NH4HSO3

SO3 + H2O == H2SO411、12、13、浓硫酸难挥发,可制取易挥发性酸:

2NaCl + H2SO4 ===Na2SO4 +HCl↑加热

稀硫酸用于酸洗除锈: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4、硫及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反应:

(1)-2价硫到0价硫:

硫化氢不完全燃烧:

硫化氢通入卤水中:H2S + X2==S↓ + 2HX(X代表CL、Br、I)

现象:卤水溶液褪色,产生淡黄色沉淀。

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Na2S + Cl2 ==2NaCl +S↓ H2S + H2SO4(浓)== S↓ + SO2 + 2H2O 3H2S +2HNO3(浓)== 3S↓ + 2NO + 4H2O

(2)0价硫到-2价硫:

S + 2Na == Na2S,将S和Na混合,研磨可爆炸。

Fe + S ===FeS 2Cu + S ===Cu2S加热加热H2S + O2 ===2S↓ + 2H2O点燃

S + Hg ==HgS 在常温下进行,常用于除去撒落的汞,且汞显高价。

H2 + S(蒸汽)=== H2S点燃加热

(3)0价硫到+4价硫:

S + O2 === SO2

(4)+4价硫到0价硫:SO2 + H2S ===3S↓+ 2H2O(5)+4价硫到+6价硫:

加热

SO2 +X2 + H2O === H2SO4 + 2HX((X代表CL、Br、I)

2H2SO2 +O2 === 2H2SO4(酸雨的酸性由弱变强的原因)(6)+6价硫到+4价硫: SO2 + O2 <==== > 2SO3 催化剂

(7)其他反应式:

H2S+ O2===2SO2 + 2H2O点燃

S + 2 H2SO4(浓)===3 SO2 + 2H2O

15、实验室制备H2S气体:

FeS + H2SO4(稀)===FeSO4 + H2S↑,FeS + 2H+==Fe2+ + H2S↑

16、实验室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H2S气体:

H2S + 2NaOH ==Na2S+ 2H2O

17、实验室或工业上制取SO2:Na2SO3 + H2SO4(浓)=== Na2SO4 + SO2↑+ H2O

18、Na2SO3 + H2SO4(稀)=== Na2SO4 + SO2↑+ H2O

19、氮气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N2 + O2 ===2NO N2 + 3H2 ======2NH3 N2 + 3Mg===Mg3N2催化剂放电高温高压点燃20、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2NO2

21、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 NO2+H2O===2HNO3+NO

22、二氧化氮与碱反应:2 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23、NO2 + 2KI ==I2 + 2KNO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4、2NO2<==> N2O4

(NO2和N2O4之间可相互转化,故通常测得NO2的相

对分子质量大于其实际值。)

25、硝酸型酸雨的形成:

NO2+H2O===2HNO3+NO,NO + NO2+H2O===2HNO226、27、汽车尾气处理:

2NO + 2CO ==== N2 + 2CO2催化剂

对生产氮肥、硝酸的工厂尾气处理: 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NO + NO2+ 2NaOH ===2 NaNO2 + H2O

电离4+-

28、氨气与水反应:NH3 + H2O <===> NH3·H2O <===> NH + OH

29、氨气与酸反应:NH3 +HCl===NH4Cl(产生白烟,是NH4Cl固体小颗粒)

2NH3+H2SO4===(NH4)2SO4 30、氨气与氧气的反应:

31、氨气与氯气反应:2 NH3 + 3Cl2 ===N2 + 6HCl(NH3少量)NH3 + 3Cl2 ===N2 + 6 NH4Cl(NH3过量)32、33、34、氨气与一氧化氮反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工业上合成氨:NH3 + 6NO ====5 N2 + 6H2O△催化剂

△2NH3 +3CuO ==== N2 +3Cu +3H2O35、36、实验室制取氨气:铵盐受热易分解为氨气和对应的酸: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冷却NH4Cl(固)NH3(气)+HCl(气)NH4Cl(固)△(NH4)2CO3=== 2NH3↑+ CO2↑+ H2O

37、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H2O△ NH4Cl+NaOH==== NH3↑ + NaCl + H2O38、硝酸的强氧化性: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2H2O 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4H2O

△C+4HNO3(浓)=== CO2↑+ 4NO2↑+2H2O

39、HNO3见光或加热会分解释放出NO2气体:

4HNO3 ====4NO2↑+ O2↑+2H2O光照

40、实验室制备硝酸:

41、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

6.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 篇六

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硫从物质分类角度、化合价变化角度、特性角度分析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学习硫及其化合物的的性质,掌握分析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的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用途与危害,认识到物质具有的两面性。在生活中,我们要趋利避害,增强环保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第四章第三节,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也是巩固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还为巩固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用途。知识上尽量使知识与用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在利用中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硫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这样,更全面的体现化学课程的教育功能。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学习过金属元素及硅、氯等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及实验能力。多数学生能通过二氧化碳的酸性氧化物性质迁移到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以更好的巩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在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后能通过化合价认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理论上进行分析比较容易,但分析反应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较为困难。在学优生的带领下,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我打算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

设疑导入用5min时间,引出主题;单质硫的性质讨论用5min时间;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用25min时间;总结及课上练习用10min时间。

(三)我打算让学生怎么获得?

教学重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为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为教学难点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利用化合价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氧化性及还原性,尤其是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水到渠成;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学习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及漂白性,可以进一步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突破难点。

(四)我怎么知道教学达到了我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我的要求?

7.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的探究 篇七

一、钠与水反应

有的教师认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容易写, 只要做好实验就可以了, 其实未必.对于有实验的反应, 借助实验现象帮助指导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必要的, 但单从实验的改进以及明显的实验现象探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远远不够的, 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固然重要, 但实验改进的成功只是教学成功的一小部分, 不能算作完全成功.如在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后, 叫学生就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果并不理想, 常出现以下几点错误:

①Na+H2O——NaOH+O2

②Na+H2O——Na2O+H2

③Na+H2O——Na2O2+ H2

不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因有多种, 如基础知识不牢固, 对物质相似的化学性质在记忆上产生混淆, 不能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及有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等等.教会学生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有什么更为有效的方法呢?除了从实验上改进创新, 还应该从多方面去分析, 从反应的类型、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的原理及物质共存的问题等方面分析, 掌握好这类反应的书写规律.分析如下:

1.从反应类型和水的电离分析

由学生分析, 得出反应为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问:H2O中的两个H是否被置换呢?然后引导:水是难电离物质, 但仍能电离出少量的H+和OH-, 钠能置换出哪种氢?只能置换出氢离子的氢, 而不能置换出氢氧根中的氢 (即在水中难形成O2-) , 因而生成氢氧化钠, 而不会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2.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写出:Na+H2O——NaOH+__________.

问:你能从质量守恒定律方面去分析是生成什么吗?学生通过分析探讨, 会发现由水变成氢氧化钠的过程中, 氢有剩余, 因而生成的是氢气.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有升必降的原理去分析

钠是活泼的金属, 钠容易失去电子或化合价升高, 且只能失电子或化合价升高, 水中只有氢的化合价能降低, 因而生成的是氢气.

4.从物质的共存问题去分析

Na2O和Na2O2在水中都会与水反应生成NaOH, 即:ΝaΟ+Η2Ο=2NaOH;2Νa2Ο2+2Η2Ο=4ΝaΟΗ+Ο2;因此在水中不会生成Na2O和Na2O2, 而是生成比较稳定的NaOH, 这也与 (1) 中的分析相符, 它还对分析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还是氧气也很重要, 只要确定生成的是NaOH, 生成氢气就更容易确定.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讨论, 对后面学习到的相似反应学生就更容易掌握, 效果明显提高, 记忆牢固,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带来更直接的效果是, 以后学生写反应时会运用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有升必降等原理来分析.例如, 学习到过氧化钠的性质后, 给学生以下两个反应进行练习:这些反应虽然未见过, 但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或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的原理来分析, 将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写出, 说明这种能力培养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二、偏铝酸钠转变成氢氧化铝的反应

要写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些难度, 如何解决这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写出:NaAlO2+_____——Al (OH) 3+______.

问:偏铝酸钠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铝呢?有学生提出用碱.又问:如是用碱生成物是什么?没有酸根离子, 反应难以成立.有的学生说用酸.接着问:生成物是什么?学生答:生成氯化钠.又问:如果从电离平衡的角度来分析, 你认为加入了什么?首先, 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在制得的偏铝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盐酸, 看到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说明加入酸能成立;很少有提到用铝盐, 在制得的偏铝酸钠溶液中的另一试管中滴入氯化铝溶液, 结果也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问:如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很多学生写不出来.下面, 我们就围绕实验事实进行讨论:

1.从质量守恒定律去分析

从反应物和实验现象得:

反应①盐酸虽有氢元素, 但生成氢氧化铝时氢和氧不足, 正好差2个氢和1个氧, 可以用水来补充, 得出有水参加反应, 并总结出:有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氢和氧不足, 常可用水补法;反应②也同样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 发现反应物中氢和氧都不足, 也可用水来补充.

2.用电离和平衡移动原理来引导

电离方程式为:从平衡移动原理来看, 加入酸可使偏铝酸根离子减少, 即平衡向右移动, 加入的酸少时, 生成氢氧化铝, 加入酸多时又溶解成铝离子.

从组成上看, 氢氧化铝可以看成由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 还可以看成是HAlO2·H2O, 因而也可把NaAlO2看成为NaAlO2·H2O, 这样两个反应就可以看成是有水参加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就更容易写了.

3.从以强制弱的原理和反应的类型来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一般规律是用强碱制弱碱, 强酸制弱酸.Al (OH) 3作为酸时是很弱的酸, 所以可用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如强酸HCl制弱酸Al (OH) 3:

可看成为偏铝酸根离子, 从反应类型来看为复分解反应, Cl-与交换.

4.用逆推法引导或用等效原理

NaAlO2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的, 请学生分步写出生成偏铝酸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 (1) 可见反应 (2) 是氢氧化钠过量才能进行的, 但我们可以假定加入了过量部分的氢氧化钠反应暂未进行, 加入盐酸时就会与NaOH反应, 即等于Al (OH) 3未被溶解, 即把NaAlO2+2H2O看成Al (OH) 3+NaOH溶液, 如是加入氯化铝, 则可看作过量的少量的NaOH与氯化铝反应, 生成Al (OH) 3沉淀, 此法让学生判断反应能否进行, 生成物是什么, 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等效原理的思维.

通过对以上两例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探讨, 提示我们在教学中, 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反应, 运用各种原理分析, 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用的有成分交换、以强制弱、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或电子有得必有失) 等方法, 学生通过练习就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培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进行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可在训练过程中使之逐步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以两个具体的反应为例, 探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8.回眸奥运探讨化学方程式 篇八

片断一:脚踏祥云,点燃火炬

2008年8月8日晚,“鸟巢”中央高举火炬的李宁腾空而起,“祥云”背景的画卷沿“空中跑道”徐徐展开,高高的火炬塔出现了。“奔跑”的李宁来到主火炬塔旁,点燃引线。绚丽的火焰沿火炬塔盘旋而上,熊熊奥运圣火将整个体育场映照得一片辉煌。全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片断二:突破极限,百米夺冠

8月16日,男子百米飞人大战发令枪响后,牙买加人博尔特如离弦之箭,很快确立领先优势。9秒69,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博尔特毫无争议地夺得了奥运男子百米冠军。全场9万观众掀起了巨大人浪,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问题设置与分析

例1 北京奥运使用燃料为丙烷(CH),是一种低价燃料。丙烷燃烧火焰呈亮黄色,可视性好,且燃烧产物符合环保要求,这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丙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本题没有直接给出丙烷燃烧的生成物,似乎无法书写化学方程式。但是由丙烷的化学式知道,丙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而碳完全燃烧后生成CO,氢完全燃烧后生成HO。在明确反应物、生成物的基础上,首先从氧原子数着手,用奇偶法进行配平,然后再确定其他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答案:CH+5OCO+4HO

例2 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后发布会上,博尔特说:“……感谢教练对整个赛季的安排,他帮助我克服肌肉方面的困难,给我制订了一系列计划,我只是来执行。”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HO),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由题给信息知,放松一段时间后肌肉的酸痛感之所以会消失是因为CHO与O反应生成了CO和HO。配平该化学方程式宜采用归一法,即首先设定CHO的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碳、氢原子数分别推出CO和HO的化学计量数,最后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数不变确定O的化学计量数。

答案:CHO+3O3CO+3HO

9.高一化学必修一课件硅 篇九

学习目标:

1.掌握硅酸盐的性质、用途。

2.了解陶瓷、玻璃、水泥等几类硅酸盐产品。

知识梳理:

三.硅酸盐

1.概念:由 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性质:

硅酸盐是一类结构复杂的固态物质,大多数 水,化学性质很 。

3.最常见的硅酸盐――Na2SiO3

(1)性质:

溶于水,水溶液俗称 ,呈 性。

(2)用途:是 和 的原料。

4.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成形式表示其组成

例如:硅酸钠:Na2SiO3: ;

石棉: ;

黏土的主要成分: ;

长石KAlSi3O8: 。

三种常见的硅酸盐产品

硅酸盐产品 原料 主要成分 主要设备

水泥

玻璃

陶瓷

水泥、玻璃、陶瓷是传统的、重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6.特殊功能的含硅物质

(1)金刚砂(SiC)具有类似 的结构,硬度 ,可以用作砂纸、砂轮磨料。

(2)硅钢(含硅4%)具有很高的 ,主要用作变压器铁芯。

(3)硅橡胶:既耐 又耐 ,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零件。

(4)人工制造的分子筛(具有均匀微孔结构的铝硅酸盐),主要用作 和 。

7.新型陶瓷:主要有 、 、 、 几类。

四.硅单质

单质硅有 和 两类。

(1)硅的物理性质

晶体硅是有 光泽的 色固体,熔点 、硬度 、有 性,是良好的 。

(2)硅的化学性质

①硅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 。

②硅单质与氢氟酸(HF)反应: 。

(3)硅的用途

① 材料,如硅芯片等。

②新型能源,如 等。

五、课下作业: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Na2CO310H2O B.水泥 C.纯净的盐酸 D.普通玻璃

2.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 )

A.玻璃 B.水泥 C.水玻璃 D.Na2OSiO2

3.在实验室熔化NaOH固体,不能选用的.坩锅是 ( )

A.铁坩锅 B.瓷坩锅 C.铝坩锅 D.石墨坩锅

4.在玻璃工业、水泥工业中都用到的原料是 ( )

A.纯碱 B.石英 C.石灰石 D.粘土

5.高岭土的组成表示为Al2Si2Ox(OH)y,其中x 、y的数值分别为( )

A.7,2 B.6,3 C.5,4 D.3,6

6.能将CaCO3 、SiO2、Na2SiO3三种白色粉末鉴别开来的试剂是( )

A.苛性钠溶液 B.水 C.氢氟酸 D.稀盐酸

7.下列物质的浓溶液,能用磨口玻璃试剂瓶盛放的是( )

A.浓H2SO4 B.水玻璃 C.苛性钾 D.氢氟酸

8.下列几种物质不能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是( )

A.水晶 B.水玻璃 C.醋酸 D.石英

10.必修一化学知识点 篇十

2.离子符号:,,,,。

3.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4.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

5.电子式:,。

6.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7.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8.反应条件:点燃、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9.反应物和生成物状态:气、液、固等。

10.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反应条件+产物状态。

11.溶解性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

12.常见气体溶解性:NH3、HCl、SO2、H2S、Cl2、CO2等易溶于水,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能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13.酸碱盐的通性:酸(酸性):、、;碱(碱性):、、;盐(酸性):、、。

14.氯离子的检验:使用硝酸银溶液,并用稀硝酸排除干扰离子(CO32-、SO32-)。

15.二氧化碳制法: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

16.二氧化硫制法:硫黄或含硫的燃料燃烧得到(硫俗称硫磺,是黄色晶体)。

17.硫化氢制法: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可制得硫化氢气体。

18.电解原理的应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电解精炼铜等。

19.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

20.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1.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22.金属元素的分类:黑色金属和有形金属。

23.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等。

24.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只有前两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

2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其中第VIII族是三列,其余每族为一列;周期表中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族(VIII族除外),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纠错小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课堂,纠错,初中化学,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堂教学中各种物质的特性与化学反应较多, 如果教师不给学生特定的方法进行纠错和总结规律, 哪怕是最简单的内容到了学生那里却变得很难!例如我在教元素时特意给学生布置了记元素符号的任务, 并且为了使学生印象深刻, 还特意打印了元素周期表贴在教室。原以为做了这么多的铺垫,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起来应该不困难了, 结果却不是。很多学生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出现很多错误, 后来才知道, 学生会书写元素符号, 但是却不能够非常正确的书写出化学式。原因在于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记不住, 而且很多元素的化合价会改变,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个化合价。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基础就要求正确书写出化学式。

一、纠错是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为了给学生纠错, 首先要让学生记住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再正确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这里, 我特意总结了几点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规律编成口诀让学生记住。

一价:氢、银、钾、钠;二价:钙、镁、钡、锌;铝三硅四氧负二。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正一是铵根

当学生能记住了常见的元素化合价之后, 再根据化学式中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以及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 让学生书写化学式。同时要求在书写化学式的时候, 先写元素符号同时标注化合价, 再写出化学式。经过反反复复的练习, 反复记忆、不断的纠错, 学生基本上能把常见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然后对于有些金属元素也有变价的现象, 主要是铁元素, 这个就要根据读法而定了。如果带铁的化合物读作“某某铁”时铁显+3价, 读作“某某亚铁”时铁显+2价。

二、纠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了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就会简单一些。但是中等以下的学生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还是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逐一检查每个过程是否发生错误。只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才能确保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出任何纰漏。

1.掌握两个原则

(1)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即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不能任意编造物质的化学式。)

(2) 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使“等号”两边的物质所含各元素的种类相同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即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之所以对化学方程式要进行配平, 是为了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时, 绝不能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2.熟记书写步骤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般按“写”、“配”、“注”、“查”四步进行。现以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书写为例:

(1) 写:根据反应事实, 左边写反应物, 右边写生成物, 中间用“短线”, 若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用“+”号连接。

(2) 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在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 使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 (即配平) 。化学方程式配平后, 短线改成等号。

KMnO4=K2MnO4+MnO2+O2

(3) 注:即在“等号”上或下注明反应条件, 如加热 (常用符号“Δ”表示) 高温、点燃、催化剂等。生成物中的气态物质, 需在其化学式右侧标“↑”符号, 若反应物中也有气体, 则气体生成物不标“↑”符号;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 生成物中的难溶物, 需在其化学式的右侧标“↓”符号。

(4) 查:检查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是否准确完整, 要做到“四查”, 即查化学式、查配平、查条件、查生成物状态符号, 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防止写化学方程式时可能出现的缺这少那的错误, 确保用正确的、完整的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事实。

以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可概括为:“左边反应物, 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 方程要配平;短线改等号, 条件要注明;生成气体或沉淀, 上下箭头来分清。”

3.会配平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我们学习的难点, 也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关键一个环节。配平化学方程式一般要求“快”、“准”, 要达到这一要求, 首先必须掌握多种方法, 根据反应特点, 灵活运用。一般来说:配平较为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可用“观察法”, 稍复杂的可用如下常用的配平方法:

(1) 最小公倍数法:找短线两侧同种原子差最大的, 以该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配平的着眼点进行配平。例如, 在反应中, 观察短线两侧不难发现氧原子差最大为1, 反应前有1个氧原子, 反应后有两个氧原子, 其最小公倍数为2, 则HgO前化学计量数为2, 那么Hg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

(2) 奇偶配平法:先找短线两侧同种原子出现次数最多的原子, 且有奇有偶的, 将最大的奇数配成偶数。例如, 在C2H2+O2—CO2+H2O反应中, 观察短线两侧发现氧原子出现次数最多, 其最大奇数是1, 所以先在H2O前配上化学计量数2, 然后用观察法配平氢原子, 再配平碳原子, 最后配平氧原子。

(3) 设1法:设1法又叫原子守恒法, 它适用于配平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配平时首先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化学式相对比较复杂的物质, 把它前的计量数看作1, 以此作为配平起点。例如, 在反应中, Fe3O4是化学式较复杂的物质, 把它的计量数看做1, 则Fe前的计量数为3, H2O前的计量数为4, 那么H2的计量数也为4。

三、结束语

12.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套的教案 篇十二

课程标准:

本章为高中必修模块的开篇第一章,从实验入手,重点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化学实验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等,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另外,在做化学实验时,取用的药品都是可以称量的,但分子、原子、离子等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是难以称量的,为此,引入“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可将一定数目的原子、离子或分子与可称量物质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物质的量及其由此导出的其它物理量如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是中学化学的计算核心,也是进行定量实验的计算依据。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伤害的事件非常多,你知道哪些?哪些与化学有关?请你说出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并加以预防。学生思考、讨论。

有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对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实验安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你学习了哪些实验安全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回顾、讨论交流,让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新知学习新知学习

投影 有关一些典型的伤害实例和违规实验操作所发生的伤害。

通过血的事实,告诉学生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学生观看,感受颇深。

归纳整理 化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学生总结,交流,相互补充。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要做到实验安全,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整理,相互补充,达成共识。

偶发事件的处理 练一练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水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不慎将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时,可用水将其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巩固练习

&nb sp;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手接触药品

B.用嘴吹熄酒精灯火焰

C.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便丢弃

D.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

2.下列事故处理不正确的是()

A.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时,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到通风处抢救

C.眼睛里不慎溅进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

3.使用酒精灯时,错误的操作是()

备课参考

参考答案:

练一练1.AB 2.B

巩固练习:1.C 2.D 3.B 4.D 5.C 6.D 7.D 8.D 9.C 10.B

11.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若无爆鸣声,说明氢气纯净;若氢气不纯,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必须验纯。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粗盐提纯的实验技能

2.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完成实验报告,主动进行交流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难点:SO42-的检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你能举出几种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吗?它们是怎么分开的? 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补充。

新知学习

思考交流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粗盐的提纯,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想一想:

1.粗盐的提纯实验所用的仪器有哪些?

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每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4.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几次用到了玻璃棒,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正确把握此实验。

实验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做粗盐的提纯实验

实验反思 你在实验中出现了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的操作符合实验要求吗?

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不熟练,液体外溅现象严重;

&nb sp;2.在溶解过程中,玻璃棒与烧杯碰撞严重;

3.在蒸发过程中,液体与固体的迸溅现象比较严重;

4.有些学生停止加热过早,导致最后无法将溶液蒸干;有些学生停止加热过晚,致使有固体迸溅现象。

通过出现的问题,学生立即纠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巩固练习

1.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发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2.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的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放法,食盐的质量应为()A.15.5g

B.15.0g

C.14.5g

D.14.0g

3.将下列某物质加入适量水中,无明显热效应,则该物质是()

A.固体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氯化钠 D.浓硫酸

4.下列是有关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做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操作的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洗涤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环节 教

动 学

导入新课 1.质量分数溶液的配置。

2.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确定的量。

新知学习问题探究

配制200 g 5%的NaCl溶液,需要哪些实验用品和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归纳整理 仪器:天平(含滤纸)、药匙、玻璃棒、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学习探究

引导学生阅读

教材

配制500 mL 1 mol?L-1的Na2CO3溶液需要多少克Na2CO3固体?能否知道所用水的量?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认识丁达尔效应

3.逐步探究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

4.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难点:丁达尔效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1.从学过的溶液组成导入

2.从纳米科技简介导入

新知学习

新知学习指导阅读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阅读教材第22页有关内容

归纳整理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得到的体系。

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叫分散剂。

思考讨论 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能使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

气体 气体 空气

液体 气体 云、雾

固体 气体 烟灰尘

第三节 硫酸硝酸和氨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利用分析演绎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的反应。

3、通过硝酸跟硫酸的对比和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

导入 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之后,而能被浓H2SO4氧化,那么在氢之前的金属是否更容易被其氧化呢?

新知学习

活动探究 ①将一根随时处理完氧化膜的铝条迅速

置于盛饱和CuSO4溶液的试管中,过一

会儿取出。(可用热NaOH溶液处理氧化

膜,)

②把铝条表面的铜用砂纸打掉洗净后,将其插入盛浓H2SO4的试管中,1~2分

钟后取出。

③把②中的铝条放入饱和CuSO4溶液

中,过一会儿取出。

④把③中铝条取出,置于浓H2SO4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学习探究

1、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洁净铝条置于浓H2SO4中无明显现象,难道不反应吗?

3、①③对比,现象不同,说明在②中一定发生了某种反应。根据铝的性质,推测发生了什么反应?该过程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4、实验④说明了什么问题? 2Al+3Cu2+==2Al3++3Cu

学生联想到Al2O3保护膜的作用

思考总结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的特征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氨的化学性质及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氮元素最高价态的化合物——硝酸的性质,今天我们学习其最低价态的化合物——氨气的性质。

新知学习

思考

交流 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色、味、态、密度(与空气比较)。并演示实验4-9 观察实验现象,阅读教材P—87资料卡片。总结氨的物理性质

学习

探究 实验装置分析:

1、为什么烧瓶内会产生喷泉?

2、为什么要用干燥的烧瓶?

3、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

分组讨论

应用

提高

如果没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实验?

学习

探究 实验现象分析:

1、实验体现氨气的什么性质?

2、烧瓶中的溶液为什么会变红?

上一篇: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与盘锦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下一篇: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