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共16篇)(共16篇)
1.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一
教育部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结题验收主报告
项目名称:”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代号: 1282A030
31项目负责人:王晓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合肥,230026)
摘要: 本项目在研究与实践中,立足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并实现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思想。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独立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学科交叉,逐步升级的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教学内容注重了反映时代特点和最新科技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在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的改革,使大学物理实验课更着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一.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思考
随着数字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21世纪又将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依靠体力的劳动中摆脱出来,那么今天的信息革命将使人类社会从繁杂的形式化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大规模memory的记忆容量,计算机的运算速度,Internet网的交互管理能力,智能数据库、CAD等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以及它们的准确性都是人脑所不能比拟的,21世纪人类对待这类脑力劳动如同操纵机器完成体力劳动一样简单。也就是说将来的脑力劳动性质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对未来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它应该是具有对所学知识的凌驾程度,具有对知识的探索,应用开发能力的新型脑力劳动者。但是,我们的理工科教学长期受到教学条件、环境和师资水平的限制,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客观上引导学生向形式化,记忆型方式学习,过重的学习负担也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科学素质的养成上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新的综合化趋势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流。因此,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路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基础物理实验作为大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门科学实验课程,不仅应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因而实验教学应该面对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不断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和科学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根据上述的想法,我们反省目前教学 1
上存在的弊端如下:
1、长期以来,我国大学基础实验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多年不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当今飞速发展的前沿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陈旧落后的实验教学设备,因袭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更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步伐。就大学物理实验而言,原有的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被分割为普通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门独立课程,其中普通物理又被分为力、热、电、光等各自独立部分。基础物理实验实际上只是处于课堂教学的从属地位,二十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少能在基础物理实验中得到反映。因此,相当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2、对本科生的实验教学一般一项实验课时是3—4个学时,在这样一个很短时间内要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原理、熟悉仪器的操作使用并完成实验是不太可能的,没有办法只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仪器操作方法等尽量交待清楚一点,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太少,很多学生是盲目操作,走了过场,这实际上是一种呆板的模仿型教学。
3、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目前大学本科开设的有些物理实验是当时科技发展的突破性成果。有的实验对物理概念的深化、发现、总结规律和对规律本质的解释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但教学中没有作太多讲解,学生认识不到当时科学家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实验,科学的概念和规律是怎么产生的;还有一些实验成果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围,派生出很多研究方向,但在教学中也没有通过这些例子介绍学科的相关性,展宽学生的思路;有的实验成果则产生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或者一个新的产业,但在我们教学中没有介绍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背景,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怎么联想到它的应用方向,以及发展过程。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和很好的教材。
4、物理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科学,它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实验形成的。爱因斯坦把物理理论称之为“理想实验”的结果。在我们的理论教学中对概念的引进缺乏对实验背景和该概念前的学科背景讲解。这样虽然学生理解了概念,但不理解概念是通过怎样的思考、怎样的实验产生和进化而来。这样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把概念绝对化,形成对理论的形式化理解,这样的学习不利于科学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能力的培养。
从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和人才科学素质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采用CAI、Internet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我们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 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资源的缺乏是长期困扰教学质量提高的难题,也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对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趋向个性化的教学,需要比普通公共教学占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对公共教育来讲也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这些矛盾只能通过发展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手段来解决。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研制和开发一批物理教学软件。其中,我们在国际上首创开发出第一套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国际领先水平。近两年来我们又推出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Internet网远程教学系统,并且发展成“新世纪网络课程”在国际和国内物理教学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赞扬。它的意义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1)开创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该成果利用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和学习者的思考、操作有机融合为一体,形成一部可操作的活的教科书,为物理实验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克服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课堂、课时
限制的困扰,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2)为网络教育最难实现的远程实验教学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3)开拓了CAI研究的新思路,带动了国内CAI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为它的应用开辟了重要的方向和更宽广的领域。
这项新的教育技术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武器,开创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实验中,对一些难度高、复杂的实验,学生在3~4个学时内对实验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实验的设计原理难以仔细消化,对实验中所遇到的现象也很难通过短时间分析建立起认识,因此复杂的实验不能容许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数,反复调整后,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用虚拟实验、远程教学(在校园网上完成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的二段、三段式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外可充分消化实验内容,在课堂内独立完成实际实验,有充分的思考与分析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受益.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
新实验课程的组成部分为: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科学小实验等,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逐级提高的一、二、三级基础物理实验课程新体系。每一级物理实验大致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不同的级标志着不同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水平。使学生从较高起点上进入大学物理实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向科学的高峰。其中:
一级物理实验,主要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等,涉及到力、热、电、光、近代和物理各个学科,为普及性实验.二级物理实验,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由以前教师排好实验、准备好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过渡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做设计实验,从成功与失败中受到训练,得到素质的提高。
三级物理实验,为以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为主的综合,设计实验,学生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四级物理实验为研究型实验,组织若干个围绕基础物理实验的课题,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开发应用能力。
在课程安排上一级物理面向全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开课,二、三级物理实验对理工类专业开课,第四级物理实验为物理类各专业学生必修课,理科非物理类各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3.注重物理实验的时代性与先进性,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物理实验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也才能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传统的经典课程内容之中,例如将计算机技术、光纤技术、光声谱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软X射线显微技术、光谱技术、真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研成果用于学生物理实验之中。在对我校量大面广的工、商、文科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开设的物理实验中,已涉及光谱技术、真空技术、磁共振技术、核物理技术、X光衍射的技术、光纤技术、传感器技术、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等。
4.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
目前我校开设的实验类型有公共必修实验、选修实验、仿真实验、远程网络实验、开放实验等。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远程教学”
通过开设远程网上物理实验教学以来,学生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对实验教
学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一样,使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网上虚拟物理实验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在任何地点自主的进行学习,开拓学生的眼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给学生提供了自学物理实验的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自学能力。
(2)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
在每一级物理实验中,开设开放服务实验室,它不仅时间上对学生开放,而且在内容上也开放,是一种个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近几年来我们开放的实验涉及力、热、电、光学、近代物理等领域80个多个实验项目。学生在开放服实验室中,可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自己设立题目,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审核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与题目;实验中允许失败,最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在Seminar课中发表,讨论和总结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创新点。
(3).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打破多年来一个年级学生一张课表的作法,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教学模式:
在实验项目和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物理实验网上选课系统和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在三级、四级物理实验中,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网上选课,打破多年来一个年级学生一张课表的作法,作到一个学生一张课表,满足个性化教育,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2002年和2003年已在三级物理实验(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和四级物理实验(研究型实验)中,面向2000多名学生开放,效果很好。
5.开设物理实验课的同时,并行开设“物理实验技术系列讲座”,提高物理实验课的层次和水平:
在开设三级,四级物理实验的同时,对学生开设了核物理系列、光学系列、原子光谱系列磁共振系列、真空系列等领域的物理实验系列讲座,讲述各领域的背景、思想、方法、现代技术和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实验的思想、方法和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6.强化物理学文化素质教育,开设“物理学史的启迪”课程
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物理文化教育素质和软件思维能力。学习前辈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索方法,避免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形式化理解和对物理概念的绝对化。
在课程的选材上,重点突出著名物理实验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方式上采用“Seminar”方式及多媒体教学形式,使历史人物和事件生动地展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7.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方法体现了教学目标,也是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导向。随着实验内容的丰富,让学生自由地选取感兴趣的实验,作为实验考核的题目;改变传统的笔试方法,新的考核方法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方式提交总结报告,并以seminar方式进行答辩。考核方法的改革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写出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考核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2003年做研究型实验(四级物理实验)的500名学生中,有63名学生作出了优秀论
文,在学生论文竞赛中获奖.四.项目主要研究成果:
我们在“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进行中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 2001年“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大学物理实验”被评为国家理科基地创优秀名牌课程。
3. 我们开发了“大学物理虚拟实验及远程教学系统”,“物理学史的启迪”,“物
理学”,“十一门物理学类网络课程”教学软件。在全国已经有250多所高校应用了这些成果。
4. 出版了面向21世纪教育部“九五”重点教材:“大学物理实验”(一、二、三、四册)。
五..项目推广价值与进一步研究,实践的思路:
1.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全国250多所高校及香港.台湾等海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推动我国的教学改革起了示范和辐射作用.2.融合上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思想和成果,进一步更新教学观
念,创建网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和网上实验环境,全方位对学生实行开放教学和个性化的教学。
2.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症”的成因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的缺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有外语学习的特点、教师的过度自我保护意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等。
1. 外语学习的特点
外语专业学生首先要过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关, 这是外语专业和机械、建筑等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不同点之一。从入学初开始外语专业学生就要背诵大量的单词、短语、句型、段落和文章。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记忆能力普遍得到很大提高, 但由于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记忆性训练, 其思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荒废。外语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于外语教学内容要求的认知水平, 因此学习内容对学生思辨水平提高的推动作用不大。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 大量进行的是模仿、记忆、重述等练习。这种练习显然无法有效培养分析、推理和评判能力。虽然高年级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 但和专业技能课程相比课时偏少,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有限, 思辨能力训练的空间不大。而其他专业学生的学科内容学习, 由于没有语言障碍, 其深度与广度都可能形成对学生认知的挑战, 其思辨技能训练的时间与空间明显多于英语专业的学生。
2. 教师的过度自我保护意识
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的观念中, 老师都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 是知识的权威, 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当然, 我们不能否认树立教师威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老师由于对自身的思辨能力缺乏信心, 同时也是为了树立和维护自己的知识权威形象, 总是引导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标准答案范围内讨论问题。当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评判性的问题时, 教师往往会转移话题, 甚至进行打压。久而久之, 学生的思辨能力受到压制, 老师的思辨能力也因为长期闲置不用而退化, 恶性循环也就应运而生。
3. 教学方法
教学中, 老师往往重视语言的理解、模仿、复现, 而忽视了学生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是在思考基础上做出的分析和判断。那些内容空洞、逻辑关系混乱但用词准确、语音语调好的发言往往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高分。对于那些内容丰富, 能够反映学生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发言或作文, 却因为存在一些明显的语言错误, 而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形式更多的是对事实和知识点的问答, 而不是能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评判能力的专题研讨会。
4. 学习方法
由于对外语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外语学习方法缺乏正确认识, 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上, 很少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等学科知识, 更不用说理论类书籍了。其结果就是他们的视野狭窄, 分析问题能力差, 缺乏批判性思维。
5. 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
陆谷孙教授曾说过:“过分刻板机械, 只求与未来职业接口而往往偏离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题海战术和技能训练, 已使一些学生思维萎缩, 修养更遭到忽视。”近年来, 外语学习中的急功近利思想有所抬头, 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把培养外语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任务, 甚至把外语专业过级率当成考核学院工作和老师工作绩效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忽视和淡化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培养思辨能力必需的学科。这种急功近利指导思想导致学生更多地掌握了空洞的语言形式, 知识面狭窄, 遇到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的问题时就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二.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西方文学理论具有反向思维、共时性历时性并重, 跨文化跨学科性等特点, 只要在英美文学课堂上恰当运用, 就能对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极好的实践和理论素材。文学会让学习者掌握在观察研究一个问题的时候做到多角度观察、整体性思考、共时性对比、历时性考究、批判性质疑、综合性分析以及新视角切入等立体思辨能力和技巧。它在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的同时, 还能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文化的整体素养。
1.转变教学观念
英美文学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为重要的是启迪智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思考。进入高年级后, 外语专业的教学就应适时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培养, 转向学科内容学习上来,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时代, 参加工作后, 学生会发现在校期间学到的很多知识都会变得过时。那些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善于分析、归纳和评价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的学生, 将能从容地应对未来遇到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 自己首先要具有思辨能力, 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 遇到问题时能够辩证思考, 鉴别真伪, 有所创新。
2.改革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材和教学大多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 没有包括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的内容。教师在介绍社会历史背景和相应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知识的基础上, 讲解这一时期代表作家的个人生平及其文学创作情况, 最后分析该作家的名著的选文。学生被动地记录和记忆大量的文学知识点, 很难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
英美文学教学中西方文论和文化批评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良好工具。英美文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文学理论博大精深, 具有跨学科、跨文化和多视角聚焦文本、阐释作品的特点, 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跨学科、跨文化以及历时、共时、横向、纵向考察和研究, 从而解决学生思辨能力差的问题。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 改革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使学生在讨论或辩论过程中理解和储存思想。
当然, 我们也要防止“以学生为中心”演变成“由学生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认知框架, 并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使得认知框架不断深入和拓展。以学生为中心绝不意味着教师放弃组织引导的职责, 更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坐在一边任由学生天南海北地闲聊。
3.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 不仅要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要考察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索和评判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加形成性评价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 以防止出现“上课记笔记, 下课抄笔记, 考试背笔记, 考后全忘记”的现象出现。在确定学生成绩时, 除了关注语言本身是否正确和流畅外, 还要注意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所表达的内容的深度和创造性。尽量采用讨论式教学, 鼓励学生参与辩论, 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除了课堂上组织讨论外, 还可以要求学生写短文分析某个作品所蕴含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A].张后尘 (主编) .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文秋芳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2 (5) :355
[3]陆谷孙.关于英语教学的三点杂感[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 (7) .
3.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自主学习 思维能力 智力发展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60-001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又从特殊到一般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而思考过程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能力是指人们在某种活动中的本领,而人们的大部分认识事物的活动,往往是基于观察,也依赖于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能获取丰富的感知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到理性的认识,才能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本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化学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在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氢气的验纯实验本身,就明确和深化了“纯净氢气在点燃时可安静燃烧;不纯净时,因混有氧气遇明火时可发生爆炸”。那么,点燃氢气之前怎样检验纯度呢?通过用试管以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来进行实验,使学生明确通过实验的观察,掌握氢气的检验方法。因此,观察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对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教材结论的局限性。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观点。如讲到O2、CO2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些离不开老师所创设的各种教学情景。当然,我们所做的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以及各种课外实验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实践已经证明每个学生对它们都有浓厚的兴趣,各种实验现象(色、味、声、态、烟、雾等)时刻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
但是,我们所做的每个实验是不是完美无缺呢?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的同时,就能发现实验仪器应用是否合理,实验环节是否需要改进等。比如教材中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老师指导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现有仪器做此实验时,一定能够产生氢气,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有明显的缺陷,那么老师要适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存在,你能使化学反应随时停止或者随时进行吗?二是根据实验需要你能随时方便地加入稀硫酸吗?学生很快就会通过实验作了回答:不可能。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信每一个同学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积极认真思考、探索,就一定会有收获。一句话就给学生增添了百倍的信心。经过同学们相互研究、探讨、实验和再实验,反复实践,一套新的氢气制取简易装置摆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问题解决了。成功的喜悦挂在学生的脸上,荡漾在学生心里。在学生万分激动的时刻,让成功的喜悦陪伴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不仅现在行,而且以后也能行;这次我能行,下次我更能行。因此,化学老师要设法给学生创造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想像和思维的机会,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授之以鱼,惠及一天;授之以渔,惠及一生。作为教育者,我们教师希望学生在求学的路上,不仅仅学到的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要想将知识顺利地转化为能力,那就绝不能让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失调。
4.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四
语文活动课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王秀英
摘 要:语文活动课是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一门语文课程。它与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必修课、选修课并列,组成一个新的完整的语文教学课程体系。它们都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养。必修课侧重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文艺鉴赏能力,发展爱好和专长;而活动课则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如采访、编辑能力、宣传辩论能力等。
关键词:活动性;长效性;贴近生活性;语文活动课;创新思维能力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因为对太多数职高生而言,都将比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早些走向社会;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兼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更需要加强语文的活动课教学,让他们在活动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及早具备语文创新能力。有的教师担心职高生语文基础差,活动课难以开展,但我认为只要教师组织引导得当,是能够开设得好的。近年,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现,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语文活动课,顾名思义,重在体现一个“活”字。活,是指语文活动课能适合各个层次学生心理需求和个性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以课堂活动为阵地,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也可以走向社会,如开展采访、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检查城镇标牌规范用字情况等。
2.分散和集中相结合
可以以某个问题为中心,由学生组织实施教学,如辩论会、知识竞赛、朗诵会等。也可以教师为中心,对生活中的某些语文现象进行剖析,介绍一些贴近生活的语文现象。如“社会流行语的研究”“社会不规范用字调查分析”“语病门诊”等。也可以是学生为中心,教室指导他们联系书法、学习办小报等。
值得一提的是,平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分开活动,假期或较大规模竞赛则集中活动,日常可开展“三个一”活动(每个学生轮流摘抄一个名言,讲解一个词语,介绍一篇诗词)和课前三分钟口述活动,一个学期一个年段开展一项或两项竞赛活动等。
3.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大部分活动由课任老师指导,有的可请校外专家名人来讲座。
总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使活动课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井然有序、持久深入开展。如辩论会,是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唇枪舌剑的辩论中常常急中生智,进发出智慧的火花。本人在作文指导课中曾举行过一次题为“是逆境有利成才(假定为A方观点),还是顺境有利成才(假定为B方观点)”的辩论会。想不到这“AB剧”演得相当精彩,人人几乎都据理力争。A方有人举了李白、杜甫等人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而终于成为诗坛魁首的例子,事实确凿,无可辩驳。但B方不服,有人举出王安石、毛主席的例子,说王安石也当过宰相,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毛主席日理万机,能写出那么多千古绝唱的诗词和著作。A方被驳得哑口无言。此时B方又有人补充说:“对于诗人来说,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恰恰是顺境;而身居高位,养尊处优,却是逆境。诗人只有贴近生活,深入感受人民疾苦,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写出好诗来。”对这种创新性见解,A方与B方都表示认同。
二、语文活动课的“长效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陷入了应试教育泥潭,教育者普遍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观念,考什么教什么,把一篇篇有机的文章支离成一块块应试的“敲门砖”。“门”进去了,砖也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应试教育,学生因被动学习,所以创新能力几乎丧失殆尽。而活动课则不然,它冲破了应试教育的樊篱,立足长远,注重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和基本功的培养,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终身受益。本人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一位父母离异且母自杀身亡的男生,他的父亲拒绝提供抚养费,且不承认这个儿子,这名与八十多岁高龄的外公相依为命的男生,奋然拿起法律武器起诉父亲。在本人的指导下,男生写成诉讼状,后经法院工作人员的强制手段,男生的父亲最终交出了男生的抚养费。如此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件,令我深受启发。此后一方面就在语文活动课中积极组织学校文员社社员,校报小记者进行通讯、报告、新闻等方面的写作。因而有的学生暑期在新闻单位参加实践活动时,他们的才气令该单位大为赞叹。又一方面,主要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从课内的三分钟演讲到课外的讲故事比赛,从高一的朗诵比赛到高三的即兴演讲比赛,这些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系统化,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大型的市级演讲比赛中学生能频频获奖。再一方面,则常结合普法教育给学生上法律应用文知识,到法庭参加旁听,组织学生到社会调查典型案例,教学生拟写民事、刑事诉讼状、答辩状等法律应用文,并在校模拟法庭上开庭审理,学生在模拟法庭上假戏真做,完全进入角色,辩论十分激烈。这种说写结合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锻炼了学生的文才,还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可谓一举多得,而且这种作用是长效的,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生活,是创新的积累,是创新的工程,语文活动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生活密切相关。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活动课的贴近生活性,就是它能使学生通过语文活动,增加生活的积累,使生活更有意义。例如,春节期间布置学生收集春联,清明节期间又布置学生了解当地农村的一些习俗,并且专门开设了两节这样的活动课,发现同学们对此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从中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或强化了书本上的知识。如,通过扫墓活动,得知并掌握了先考、先妣的含义;又如,学习求职信,可以带学生去人才市场应聘;学习广告词,可以让学生去帮助企业策划广告;学习诗词,可以举办诗词朗诵比赛或到农村为农民拟写对联,使教学内容真正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发展语文的创新能力。而语文教学一旦脱离了生活实际,它就失去了生命力。现在有的学生之所以平时对语文必修课学习不感兴趣,反而对活动课感兴趣,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应当把“应试语文”变为“生活语文”。我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和社会生活语文化”,而语文活动课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和社会生活语文化”的原则。所谓“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的内容,学语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学习语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生活服务。所谓“社会生活语文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语文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的观念,并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与运用语文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的事进行语文化,上升到语文的理性来分析。生活中处处与语文密不可分,从打电话到会客,从听广播到看电视,从留言到申请书,从同学间的争论到家庭的议论,从广告到说明书,无不是与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关。有一次,我市某风景区有一家酒店落成,酒店老板请我班某同学取一个店名,该同学根据酒店前店后有山有水的特点,从南宋诗人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的诗句中摘取了“楼外楼”三个字,取名为“楼外楼酒店”,他分析说,酒店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楼外楼”三个字正与林升的诗句的意境吻合,显示了酒店的一种朦胧美,顾客会有以登楼为快的感觉。店主听了他的分析,拍手称好。
果然,酒店开业,这“楼外楼酒店”俨然成了现代的岳阳楼,吸引了不少有文化的人来做客,酒店老板对这样有语文创新精神的学生倍加赞扬。
语文活动课要注意的几点:(1)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教室不可越俎代庖,又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搞“填鸭式”教学。当然,教师在活动课整个过程中仍要积极组织,引导调控,也不能采取“放养式”,放任自流。(2)教室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具体指导,并提倡能者为师,互帮互学,从中培养“尖子”,带动全体,使整个活动生气勃勃地开展。(3)最好能结合必修课中的单元训练要求,开展观察、游览等活动。
总之,语文活动课的活动性、长效性、贴近生活性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学,应该把活动课作为一种经常性的教学手段,把活动课开得生动活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职校技术学校)
5.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五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文/万乾金
摘 要:当今我国社会信息快速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就要注重人才的培养,而当前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教师应该时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详细介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地理教学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授高中地理时,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教学,还要利用教学的过程提高学生独特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相关知识的探索。这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讲解一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自己对知识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这样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注重知识的扩展,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当中去。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愿意去思考,从而最终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引导地位,要巧妙地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地理的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讲课模式,把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上,那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是空想。如何使学生能够仔细认真地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地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高中地理的教学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到真实的地理环境,从直观上了解地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地理课程的趣味性,最终实现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当前网络快速发展,应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地理课堂当中,利用电脑图片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地理语言文字,通过相关的图片,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
三、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扎实的基础知识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地理课程当中的相关概念要让学生理解深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的头脑当中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模式,掌握地理知识的客
观规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四、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讲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但这决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室创设地理知识的氛围,办地理墙报,让学生时刻能够学到地理知识。举办地理知识的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能够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广泛接触大自然,在这个活动中,可以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创新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必备的因素。地理知识面相当广泛,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学生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促进我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从而树立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32)。
[2]吕付军。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10)。
6.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六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今后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巧妙创设教学情境、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组织课外活动、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并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氛围 教学情境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结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工作,探讨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从而对教学工作发挥指导作用。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它建立在一个人一定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智力活动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遇到的某个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地进行创新,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产生新的设想,并获得成功的思维系统。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的思维发展,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有相应的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重视采取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体现在成绩、品德等方面,还应该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也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任课老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创新人才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和方式,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和方式,都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整个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正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根据教学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解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师生进行交流,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良好的环境。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适当地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的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让学生从同一信息当中探索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可以利用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要丰富,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重视图画、卡片的运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课堂讨论,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运用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技术集视频、音频、图像、动画于一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主体意识往往会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会得到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会增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熟悉故事发展情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编,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对于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尽量不要查字典,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和思维能力。第三、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合作,重视思考和讨论,这样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在教学、评价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之外,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巩固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写周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更为仔细的观察,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细节,促使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分析和认识周围的人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第二、组织学生表演短剧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有些课文内容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话剧。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习方法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则与方式。因为,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传授了知识给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本领与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推荐课外阅读、开办英语角、组织英语演讲或辩论、举办英语晚会,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与交流形式,能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并产生联想,激发创造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7.做好教学评价工作,鼓励进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指导,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信心,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需要表扬和肯定,尤其是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学生一些稀奇的想法,教师不应该指责和批评,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鼓励标新立异。每个学生都有创新能力,而要发挥创新能力,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屈秀云.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2012(3).[2]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3]李庆娥.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大观周刊,2011(15).[4]叶萍.试论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英语之友,2011(1).[5]张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阅读,2010(12).[6]沙晶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考试周刊,2011(6).[7]华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之“奇葩”[J].中学英语园地,2011(10).[8]黄显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J].考试周刊,2012(46).阅读相关文档:论“知人论世”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 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的案例教学 日语口译教学模式初探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节小学英语课的教师无效教学行为观察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实现方式及其问题分析 利用时政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激发兴趣,感悟生活,鼓励创新 论不良师生关系的矫治 关于实验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如何解答关于“历史意义”的问答题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探析当代大学生学习现状 谈高校宿舍管理工作 针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7.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
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寻求生存的重要条件,我们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创新能力,都不可缺少这种应变素质。它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要基础和保障,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气氛与环境,呼唤学生的创新意识
搞好校园环境布置,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可以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气氛。如,可以在显眼位置张挂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画像和名言;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扉页上,作为激励自己奋发上进的座右铭,激发起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理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创新发明产生好奇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孕育创新意识。
教师审时度势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创造发明的志向,形成善于创新,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并善于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于创新教育活动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项全新的试验,是语文教学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是教学设施与手段的变革,还是教育思想和理论、教材观念与形式、教学结构与方法的彻底变革。它的具体任务是探索“语言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新型的教学模式,以便改革与优化传统教学。
新课程理论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育目标,要把它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就是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到重要位置,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情境与良好的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教学初探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对生动、具体、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容易感兴趣,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提供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创设学习情景,用以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进而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才能升华为理性知识。自由辩论和科学引导,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在教师指导点拨下,探索交流,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实现这个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解读、质疑,尊重学生感受与个人见解。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对实际操作进行分析,充分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
3.激励学生动脑,培养思维习惯与能力
鼓励学生多说、多想,开放学生的头脑。许多优秀的文章总是留下许多空白之处让读者去遐想、去回味,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思考、去想象,让学生去创造;组织学生在矛盾的语言或因果关系中去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现有信息及知识点进行思维创造,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或情感思想展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问题本身便是学生在思考之下打开创新之门的开始。教师要敏锐地发现与感悟、积极寻找知识中的创造教育点,采用启发、引导等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以最大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之中,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好处。
4.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把学生带入情境,使之在求知欲驱使下学习,促使思维积极活动,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到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而亲手做实验,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这两点是创新能力建立的最重要元素。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努力体验生活、完成任务,不仅锻炼了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会掌握做事的方法,增长智慧,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相应的忍耐、等待、自强、自信等品德。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打破教学内容封闭,开放备课;打破教学形式封闭,开放教学;打破教学手段封闭,开放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觉察能力、分析能力,增强记忆能力,发挥想象力,提高完成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玲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8.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八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四川省盐源县盐源中学 谢春琼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在此希望能和大家切磋。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可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在合作制图中,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①制作灵活。②美育教育。③广泛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要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①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②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笔者所在的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笔者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在对原文内容和形式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①变更复述。②续篇复述。③概括性复述。
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
综上所述,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言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以及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就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价:①鼓励性评价。②分层次评价。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
9.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九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积极、恰当的.评价,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 者:欧阳霞 刘艳林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刊 名:教育与职业 PKU英文刊名:EDUCATION AND VOCATION年,卷(期):2007“”(33)分类号:G642.0关键词:大学 英语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10.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
一、 变换角度,多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语文教学中隐藏着许多可供发散思维的信息源,教师要善于捕捉,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新角度、新观念出发认识事物,变通思考,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付诸笔端。
1.写读后感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读后感应鼓励学生力求从问题的不同思考点出发,选取一点,抒发感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让立意出新。如写《只有一个地球》的读后感,有的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认识深刻,发人深省;有的学生以地球自述口吻,写人类对地球的肆意破坏,对地球资源的滥用,叙述生动,事例触目惊心;有的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污染环境的事例,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不同的人,思考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我们就是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特别是要敢于大胆创新。
2.故事改编法
通过故事的改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升华情感。如教学《半截蜡烛》,笔者要求学生把这个剧本改编成记叙文,学生根据剧本内容,重新组织材料,准确描述了人物的危险处境,通过对人物在危机关头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改编的作文融入了学生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至深。
3.文尾续写法
依据课文故事结尾的发展情况,猜测、想象故事可能继续发展的趋势,进行续写。一些课文结尾给人以意味深长的答案或造成悬念。如《穷人》,渔夫拉开帐子后会怎样呢?可让学生猜测人物的对话及他们的命运。学生续编的故事结局各不相同,但合情合理。不仅展现了学生善良的心底,也让渔夫和桑娜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总之,续写可突破思维的单一性、集中性,让学生的思维生发开去,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扩展描述,创造新形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形象性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思维特性,称为创新思维的形象性。通过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描述,使文中抽象、模糊的形象变得鲜活而生动。
1.改变诗词体裁,创造新形象
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结构,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无不浸透着学生的创作个性。如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为游记。学生细致地描述了诗人行踪,把西湖那迷人的景色加以想象扩展,完全把读者带进了另一个形象性的画面中。将诗人看到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学生神奇的想象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看图作文,创造新形象
根据课文中的图画或漫画提供的内容,发挥想象联想,进行扩展性的叙述和描写,塑造形象逼真、内容具体的新形象。如根据《假文盲》写一篇记叙文,学生生动地描述了人物所处环境,具体地刻画了人物衣着、动作、语言、行为,从而无情地抨击了无视社会公德,自私自利的不文明现象。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结合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实现教育的要旨——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们在创新活动中学会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灵感,迸发创新佳作,从而最终造就创造性的人格!
11.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对教学改革的理解。
一、改进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活动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现实的教学分析表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交往。教学中应有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交往。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分享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转向侧重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活中的图形》一章的学习评价可分几个方面进行: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总是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
动手做实验
观察记录
解释讨论
得出结论
表达陈述。
具体地说,在开展这一活动时,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学生观察一个物体或一种现象,或者操作某些学具。第二,学生在研究所观察的物体或现象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同伴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弥补他们在单纯的观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三,老师按一定的顺序给学生们推荐活动,学生可从中作出选择并实施这些活动,学生在选择中有较强的自主性。第四,这一活动可以以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每周至少花两个小时进行同一主题的活动,并保证这些活动在整个学习进程中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第五,孩子们每个人都记录活动过程。学生通过这一活动逐渐学会操作,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表达能力。例如在北师大实验教材〈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涌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12.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二
3、13/
6、9/
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
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结束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如何提高是学校教学工件新的难题,以上仅代表本人的观点,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13.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三
【关键词】创造;创新思维;创新教育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够为毕业生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创造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现象感到好奇。但是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时会感到抽象乏味不知所措,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成了化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初中化学需要识记的内容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学生不但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例如教材 “元素”一课中,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多种元素符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记住,为此教师从讲“绪言”开始就要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散布置给学生,并做到经常提问检查,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等。又如在讲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成红色铜时,要先撤去酒精灯,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这个试验演示后,教师可以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总结,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识记。再如“化学用语”中不同数字的涵义是初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内容之一,而教师可以通过归纳对比,归纳为四种情况,即: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可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所含该原子的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这样通过归纳对比就能使学生很快的掌握并牢记在心里,不易再混淆。
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求同存异
恩格斯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而直觉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由此可见,创造力与直觉密切相关。刘默根也曾经表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去认识去应用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不要一言堂,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一杆枪,而不是一头猎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启发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大胆提出猜想和设想,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节的内容时,可先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有关内容,然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时,需不需要反应条件?这时,有的学生会回答“需要”,有的学生会回答“不需要”,有的会回答“需要加热”,有的学生会回答“需要加催化剂”等等,随后直观进行演示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大胆的猜测中找到了正确答案,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又如在讲授“分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墨水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滴上几滴,一会儿整个水槽里的水都变成了紅色。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对于尚未认识的微观世界,不知分子是何物的学生来说,确实不容易理解,但是只要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假设,并且给予正确引导,无论学生的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都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尤其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在课外设计好每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思维,使学生始终保持好学、会学的心理。如在介绍碱的化学性质中“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事先用白纸剪好二只蝴蝶,在课上,首先在二只蝴蝶上分别滴上几滴澄清的石灰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接着又在这二只蝴蝶上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再次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两只白纸做的纸蝴蝶中,一只变成了红色,而另一只变成了蓝色。通过该实验,不但能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直观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课外试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想象力比较丰富的自身特点,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使学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
例如学习了着火点后,可以组织学生做“烧不焦的手帕”、“玻璃棒点灯”、“自制牛奶”、“自制喷泉”等实验。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结语:
14.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四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思维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电教媒体就如一位神气的“魔术师”,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极大兴趣。如在教《皮球掉进池塘了》一课时,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又如,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看一看,让同学们领略一下它的异国风情,见识一下它的独特之处。”接着,我播放了录象《威尼斯的小艇》,学生身临其境,坐在教室里就作了一次愉快的旅游,观赏了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风光。这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排除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二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讲?quot;之字形“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么样呢?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处失败。这样在对比中,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贴切,运用更灵活。再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 ,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三、运用电教手段,启迪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龟兔赛跑》后,我重新播放录象,在起跑线上定格,引导想象,问:”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有怎样的结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完整。“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结尾编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刚才张静同学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老师将会根据你讲的故事结尾,再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quot;这时,同学们思维更积极,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脑子里诞生,有的说:“小兔立志得第一,于是,一口气跑到了终点,把乌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有的说:“兔子在奋力奔跑的途中遇到了掉进狐狸设的陷阱里的小鸡,它就停了下来,想办法救小鸡。当它好不容易把小鸡救出来时,乌龟已冲过了终点。但这一次大家都表扬了小兔,因为它虽然没得第一,但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是位真正的冠军。”有的说:“这会乌龟自大了,他觉得自己比兔子跑得快多了,这次它肯定又是第一。于是,它爬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休息一下。没想到一下子就睡着了。这时兔子早到终点了?quot;……学生一边讲,一边欣赏着各种结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15.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学生还处于刚接触物理学科的阶段,对于物理的学习方式还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相关的实验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为只有学生对一件事物充满好奇心,才会使学生真正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当然,教师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物理方面得到更加有效的进步。
1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对学生来说,不仅可以使他们快速的融入到教学的理解当中,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快速了解物理实验的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积极性,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认真地钻研相关的物理知识,而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是关键,这也为创新教学方式提供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物理实验,尤其是一些较为有趣的实验,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较为有趣的实验,“会吸水的杯子”就是利用加热杯子与周围空气的压强不同,就会使杯子吸水,然后在教室的正确指导与监督下,使学生也亲手进行,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开场使学生快速进入到物理实验教学的氛围中去,尤其是教师讲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现在较为流行的物品用于物理刚开始的学习中,就是物理上所说的力的均衡与惯性运动,将几个小球用不同的线串起来,然后并排放在一起,然后将旁边的一个小球用一个力,就会发现这一排的小球就会均衡运动,这个小实验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创设一个较为良好的物理实验环境,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通过播放相关有趣的视频,给学生以视觉上的新颖感,学生对于新颖的事物就会有一种自然的关注,尤其是对视觉上的冲击,通过多媒体制造一个物理实验的良好气氛。
2巩固物理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的基础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更好掌握,创新就是要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掌握、观察、分析等等,初中阶段是学生刚接触物理课程的阶段,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正确的认识无礼的相关概念,并使学生重视对于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相关物理知识,这就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更加集中,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拿出6到8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这样就会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为使学生更加好的记忆,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来进行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课时,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件,就像是橡皮,矿泉水瓶子等常见生活物品,使学生产生联想记忆,就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已学过记忆的认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课本上的知识,还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学生在对于事物的观察与研究方面,要使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时候,还要培养物理实验的实践精神,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键的物理实验,巩固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
3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注重因材施教
坚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师也会在学生中形成威信,这样不仅能够到到因材施教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加强交流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创新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状况,还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关系更拉近,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然后就是帮助指导认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物理竞赛或是物理实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办一个班级的物理竞赛,在这时候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4结语
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就要不断创新物理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物理学习更加深入,学生了解了物理的相关知识概念,将物理的基础知识深入的巩固学习,学生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对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有利,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创新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有突破,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行雨.浅议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成才之路,2011年05期.[2]王俊林.加强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16.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十六
一、在“做”中培养
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应该是从兴趣开始的,小学生的兴趣莫过于动手操作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做一长方体的框架,再做一个正方体的框架,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也有12条棱,这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然后用纸把这两个框架糊上,观察这两个立体图形,学生会发现,他们都有6个面,以及面的特点。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做一个比较,还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在做的过程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再让学生组织好语言,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始于动作,动作启动思维,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切切萝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学生不陌生,生活中也常见,学生把一个萝卜切成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然后,摸一摸,感受面、棱、顶点的特征,从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还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更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疑”中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设疑,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好办法,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三册“可能性”一课时,课堂上,我让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上台进行摸球比赛,比赛规则是蒙上眼睛摸五次,摸到红球次数多者为胜。结果女生每次都是红球,这时男生很不服气,说老师有“诡计”。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课堂的悬念,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又如,在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节课时,学生试做把化成小数,之后,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总结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结论是,一个分数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一个分数的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还有别的质因数,这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得出结论以后,教师出示分数,把它化成小数,3除以15等于0.2,化成了有限小数,而这个分数的分母是15,除了5以外,还有质因数3,师提问:难道我们刚才的结论错了吗?学生产生了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有的学生提出,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刚才所得结论的前面还要加上,一个最简分数。就是:一个最简分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这个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还有别的质因数,这个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教师在这里设疑,也是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在“评”中培养
评价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方法,但是在教学中,往往多是教师评价学生,其实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在评价中学生会肯定自己的做法,同时也可以对别人的做法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在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如,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节课时,我出示例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学生试做,学生出现了三种做法,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列方程设的是鸡有x只,三种做法完成后,我让学生评价一下这三种做法,并且评价,你喜欢哪种做法,在评价中,学生发现假设法是把笼子里的鸡和兔都看成是兔,就等于把鸡按上了两只脚,这也就是按脚法,是不是也可以用抬脚法,马上又有学生说,也可以用图示法和代换法,画图也能找到答案,在评价方程法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也可以设兔有x只,把设鸡有x只,和设兔有x只,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发现设兔子,方程解起来比较容易。无论按安脚法还是抬脚法,都是假设的方法,生动有趣,都是基于合理的想象和假设解决问题,学生分析起来虽有难度,但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代换法和方程法,都体现了方程的基本思想,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不过计算有些麻烦,特别是设脚少的,但是可以培养学生整体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在评价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不断地激兴引趣,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合理想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不过,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思维漫游的空间,让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创新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
【英美文学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英美文学教育助力大学生素质培养10-25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08-27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教学大纲12-19
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6-13
英美文学入门07-29
英美文学介绍10-11
英美文学书目清单06-15
英美文学论文答辩08-28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10-06
10周英美文学鉴赏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