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精选7篇)
1.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 篇一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阶段安排,我局成立了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迅速传达部署。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的前提下,对自己分管的公路工作进行了深入基层、征求意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现就有 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公路科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部分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系统,自觉性不高,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相适应的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养护管理工作量快速增加,养护管理内容日益丰富,养护管理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养护管理指导思想发生重大转移。过去,公路管理服务主要靠计划和命令,现在公路使用者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加强管理服务。思想认识的不适应表现为公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二)工作标准有待提高。
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不强,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明显改变,还存在着通行保障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
部分公路使用寿命不到设计周期,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相对公路建设而言,养护管理资金严重不足,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不能及时安排和列入计划,造成养护工作相对滞后。通行保障能力的不适应表现为公路服务发展的质量还不高。
(三)制度规定有待完善。
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强,工作进展不平衡,还存在着工作运行机制不相适应的问题。随着公路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公路管理体制、养护运行机制和干部人事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公路发展还缺乏高层次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科技在公路养护管理服务中的主导作用还不足。现行的管理机制与公路网络性、功能层次性、整体性的特点不相适应,存在效率低下等机制障碍。工作运行机制的不适应表现为公路比较优势还未充分体现。
(四)工作作风有待转变。
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还存在着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的问题。倡导科学、精细、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坚持工作的高境界、高标准、高效率,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简单粗放。必须坚持“一切工作具体化”,切实把各项任务目标转化成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步骤。对已明确的思路和措施必须紧抓不放,一抓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不见效果不松劲。坚持盯住目标任务、进度要求抓落实;坚持通过突破重点、破解难点抓落实。危机感紧迫感不强表现为对自身所处位置和发展优势还远未认识清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必须找准工作着力点,大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学习能力必须切实提高,班子综合素质必须增强。我们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工作的原则性、自觉性和预见性。重点学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好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学习好市场经济理论、法律法规、现代公路科技知识,学习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拓宽知识面,开阔新视野,掌握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全体职工都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坚持边干边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思想更加解放,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更有成效,做到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
(二)服务能力必须切实提高,责任观念必须增强。面对新形势,只有全面做好公路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公路发展环境,保障公路通行能力,提高依法治路水平,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强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大力推进公路工作由以建设为主向建设、养护、管理、服务并重的转变,大力推进公路发展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走质量效益型的路子。
(三)管理能力必须切实提高,整体合力必须凝聚。经过多年努力,固安公路造就了一支素质高、能打硬仗的干部职工队伍,这是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和发展优势,全 3
体职工必须倍加珍惜和爱护,并继续发扬广大。要牢固树立固安公路一盘棋的思想,加强相互间的联络沟通,搞好配合,确保思想一致、行动一致,自觉用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公路事业为重,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营造风正气顺、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
(四)创新能力必须切实提高,公路品牌必须树好。当前,文明公路建设工作整体较好,公路品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我们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必须进一步发展公路先进文化,继续围绕公路中心工作抓文明建设,抓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创建文明行业的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坚持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创建文明行业档次。要找准社会的共鸣点,找好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开展体现公路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活动,提高我县公路的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度。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及举措
落实上级公路工作部署,按照“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抢抓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求实态度分析形势,自觉主动适应新变化,以公路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实现公路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具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和深入调研。
继续深化思想认识,贯彻好上级的新要求新部署。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及省市县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领导 4 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形势分析和明确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抓好大 讨论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深刻认识抓好大讨论活动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实干意识,提高化解风险、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能力,提高抢抓机遇、善于创新的能力,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增强解放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认识上统一、行动上自觉、意志上坚定。
(二)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奋力破解影响公路工作面临的各项难题,坚持投入和实效相并重,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优化公路通行环境,创建文明示范国省道。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结合,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加大路政巡查,坚决制止和依法查处侵害路产路权的行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增强责任观念,以更实的工作作风求发展。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公路科学发展上来,努力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打开发展新通道,迈出工作新步伐。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开展。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准确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对看准的事情,紧抓不放,抓一件是一件,干一事成一事,使各项工作的落实真正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程到位。
(三)进一步树好行业形象。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抓好廉洁自律,做到廉洁勤政,务实为民。自觉接受监督。把增进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工作中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自我约束,珍视组织关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世界观改造,工作中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别人做到的,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领导班子成员坚决不做。密切联系职工,认真听取职工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促进公路和谐。抓好固安公路精神、理念和形势政策教育,注意掌握上级的大政方针,既坚持依法办事,又坚决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适应当前形势的变化,积极化解公路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公路和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我县公路交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 篇二
截止目前,世界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美国的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英国的苏格兰科技区、德国的巴登—符腾堡的机械集群,意大利的佩扎罗、普拉托等地的纺织服装、皮鞋皮具等产业集群,印度的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业集群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地也涌现出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所在。广东省的专业镇主要分布在东莞、佛山、中山等20个地市中。2011年底,广东省共有326个省级专业镇,其中农业专业镇116个,占比35.58%,工业专业镇194个,占比59.51%,服务业专业镇16个,占比4.91%,工业专业镇还处于主导地位。专业镇实现GDP1.64万亿元,占全省GDP的31.1%,聚集了6万多家企业,解决了500多万人就业。全省专业镇科技投入148.6亿元,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建科技机构713家,研发人员20.2万人,占全省研发人员的总数的53.2%。97%以上的专业镇建立了公共创新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2403件,同比增长33%。
专业镇的形成机理
专业镇是以镇为基本经济单元,以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为主要特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简单实用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以专业市场为主要开拓对象,主导产业相对集中,物质、信息、资金、人员等相互流动进而形成经济规模较大、专业化配套协作程度较高的乡镇级经济形态。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顺势而为
广东专业镇不是政府规划和设计的结果,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自发专业市场出现的初期,当地政府甚至以不规范为由,多次进行驱散和关闭,但是效果不彰,最后政府任市场自然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镇已初具规模,这时,政府和社会各界才充分认识到专业镇是一种产业聚集发展、规模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政府纷纷出台出台政策加以鼓励。
(二)农民和乡村强烈的发展愿望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城市,在乡村的影响较小,乡村仅仅作为城市资本积累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地。因此,乡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和乡村干部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冲动,在商业文化积淀较深的珠三角,这种愿望更为强烈,这就为专业镇发展打下了市场基础。
(三)国际分工深化伴生产业转移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企业的交易费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生产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再演变为产品内分工。分工的深化,使得商品生产的全过程被划分为不同的生产环节,这些生产环节分布于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每个环节可能由一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完成,这种生产方式被称为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方式。发达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实力、丰富的管理经验的优势,率先占据并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得改革开放之先,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比较优势,接受大量从欧美、亚洲“四小龙”、以及港台转移出来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生产环节从事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全球经济出现了“大区域分散、小区域集聚”的特点,目的在于获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大量类型企业或上下游企业在珠三角的乡镇内集聚,一大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镇由此生成。
广东省专业镇的发展特点
(一)以非公经济为主体
广东专业镇发展不是靠国有投资取得,而是非公经济发展而来,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国有资本所受的约束较多,难以形成聚集。非公经济只是作为国有经济的补充部分,没有纳入全国的正式计划,要靠自己去找产品销路,凭借产权明晰、机制灵活的优势,非公经济在市场推动下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聚集,慢慢形成了专业镇。在广东,外商投资是专业镇发展的主力军。上世纪80年代,由于珠三角地理位置优越,劳动力工资低廉,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不少香港厂商把服装、钟表等轻工行业转移到珠三角。到上世纪90年代,基于同样的原因,珠三角又承接了台湾的IT产业转移。所以,珠三角通过承接港台企业,形成了以海外为市场、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模式。专业镇引进了一些跨国公司,带动原来的协作厂商跟进,产业链条得以形成和延伸。在外资的示范和带动,民营企业在仿效和追赶下开始成长起来,不少民营企业靠早期在外资企业打工或与外商企业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进而自己开始创业,如南海盐步的内衣制造业、东莞大朗的毛织业、中山古镇的灯饰业,都是发端于外企,并与民营企业共同推进专业镇的发展。
(二)以专业市场为依托
中小企业因规模小缺乏市场抵抗力,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建立各种消息机构、收集信息资源、开办营销网点,只能围绕着市场来投资设厂,所以,专业市场成为连接大量中小企业的结点,如虎门的服装市场、古镇的灯饰市场等等,都是大量中小企业活动的基本场所,企业借助专业市场获取市场信息,从而为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销售提供帮助。专业市场也为专业镇的产业就地采购原材料提供了便捷,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实现了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三)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在广东的珠三角,如东莞的纺织服装、中山的家电、佛山的陶瓷等产业,无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专业镇,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虽属高新技术产业,但只是从事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研发机构常由外方掌握而设在外国,却把劳动密集型生产组装环节设在广东,充分利用广东大量来自内地的廉价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优势。与此同时,广东乡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使得轻工业长期得不到发展,从而给乡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带来历史契机。
(四)以简单适用技术为主
大量以家庭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能积累,只能选择资金需求量不大、生产技术门槛不高的简单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此外,在一个自然乡镇,通过同学、乡亲、邻里等各种非正式渠道能够便捷地传递信息,使得模仿变得相对容易,于是,这种简单技术就会迅速得到扩散,使得专业镇经济以简单适用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得以快速形成。
广东省专业镇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经济格局正发生了深刻变化,受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以外资导向的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将比以往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镇域间同质化严重、根植性不够
1.镇域间同质化严重。镇域间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表现在创新平台建设、专业市场、产业类型的同质化,专业镇之间交流少,产业资源分散,空间拥挤、过度竞争、产品雷同等。同时,行业协会发育不良,资源整合不够,严重制约了专业镇的转型升级,势必给专业镇发展带来风险。在现行体制下,每个行政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利益,行政区的经济发展都会牵涉到镇区的GDP、税收、就业等,还与镇领导的政绩息息相关,这些就导致了专业镇之间难以协调,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省市政府层面的规划整合不够,科技和经信部门各自为政也是资源分散的重要原因。
2.产业根植性不够。广东省大多数专业镇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招工难、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等问题,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当外资企业考虑扩大生产规模而当地不能提供土地及较为优惠政策时,就可能引发企业的外迁。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比如国际金融危机或欧债危机,依赖国外市场的加工贸易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可能考虑外迁。一些具有相同丰富资源和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东盟七国)的崛起,对专业镇低成本导向的产业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导致一些企业转移到这些成本洼地,与之配套的企业也可能随迁,就会造成现有专业镇空心化的隐患。
(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
广东省大部分专业镇以简单适用技术为主,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技术引进和模仿多于创新,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学习和模仿很快,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低,为数众多的加工组装企业“没有研发机构、没有研发人员、没有研发投入”,导致自主知识产权欠缺和自有品牌匮乏的困境。从主观方面分析,一些企业主所经营的行业,资金投入不大,技术门槛不高,管理难度不大,出口市场驾轻就熟,通过技术引进,以低成本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热衷于眼前利益,不思进取,忽视创新。从客观方面分析,由于自主创新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品牌维系投入大,中小企业均力不从心。此外,专业镇企业技术人才匮乏,除上规模企业和大型外资企业拥有研发设计人才外,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核心研发人才紧缺,研发力量明显不足。同时,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欠缺,扼杀了一些企业创新的积极性,科技金融还不完善,导致创新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专业镇产业服务体系薄弱
专业镇的服务体系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科技创新平台营运机制不顺、专业技术服务等服务功能需要完善,各级服务机构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水平不高。
1.各级科技中介机构条块分割。科技中介机构能够有力助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各级科技中介机构分别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缺乏起码的交流和合作。结果陷入到过度竞争和重复研发的怪圈,消耗了宝贵的科研资源。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地方政府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持,但是科技创新平台市场化转型不太顺利,缺乏自我造血功能,这将给专业镇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和管理压力。如佛山南庄和石湾都是相邻的陶瓷产业专业镇,石湾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陶瓷陶艺创新中心,南庄则投入3000万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建华夏陶瓷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之间合作交流基本没有,造成了科技创新平台的重复建设和科技资源的浪费。另外,专业镇的专业技术服务功能薄弱。目前,广东省大部分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服务功能较为简单,多为信息网站和培训平台,主要提供信息发布、咨询和培训服务,对于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技术转移等一直比较欠缺,只能依靠申报项目和申请政府资助来逐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3.信息资源不匹配。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专业镇中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电子商务开展不够普及。目前,仍有许多企业主与客户沟通仅局限在电话传真、图片或画册,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仅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传递不畅,企业与政府、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研发机构间的信息也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问题。
4.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专业镇的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设备陈旧落后,可供抵押的主要资产就是库存物资和应收账款,银行很难接受这些资产作为抵押物。再加上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管理混乱、财务不规范、信用状况不佳等问题,难以找到贷款担保单位。
专业镇产品出口遭遇国际贸易壁垒
广东省专业镇物美价廉的产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给当地类似产业造成冲击,也给当地就业造成冲击,一些发达国家被迫采用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这些壁垒给专业镇发展带来较大风险和挑战。相对于关税壁垒以及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在内的非关税壁垒,国际贸易新壁垒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技术规范、劳工标准、动物福利、国际舆论、社会责任等,这些贸易新壁垒给专业镇的产品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创新驱动下的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路径
专业镇是广东传统产业的主战场,全省80%的传统产业集中在专业镇,80%的中小型企业集中在专业镇,80%的加工贸易企业集中在专业镇,所以,广东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专业镇。
(一)完善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
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包含了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高校院所等,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政府着力营造创新发展的软环境,高校院所是技术的来源地和人才的聚集地,中介机构提供创新所需的各种要素支撑服务。
1.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可以借鉴深圳的“六个90%”:90%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的发明专利是企业贡献、90%的研发投入是企业投入、90%的重大科技专项是企业所为、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民营企业、90%的人才聚集在企业。所以,要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专业镇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内龙头企业聚集,集中力量,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示范和带动中小型配套企业技术进步。
2.积极孵化和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快、附加值高、根植性强等属性,是专业镇发展的希望所在,所以,专业镇要高度重视中小型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要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催生出众多的科技型企业。鼓励通过并购、联合、重组、上市等资本运营手段,培育壮大一批创新性企业。
3.鼓励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彻底改变专业镇产业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窘境。如东莞市大朗镇积极向装备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数控织机装备制造,从而提高与本地毛织业的产业关联度。建设毛衫直销中心、毛织贸易中心、物流中心,与国内外高校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培训高级人才等。积极扶持企业创建自有品牌,加大注册集体商标、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区域品牌。如花都区狮岭镇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皮具之都”,占全国箱包市场份额的55%以上、占欧美中低档箱包市场70%以上,他们通过实施区域品牌,在广交会、亚太皮革展、米兰皮革展等平台推广“中国狮岭”、“狮岭皮具”区域品牌,在占领136个国家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中南美市场,通过抱团发展推广区域品牌。狮岭镇还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创立品牌,加大了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目前有30多家企业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二)健全专业镇产业服务体系
1.中小微企业服务模式。从服务主体看,广东专业镇中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有四类:一是政府主导型。目前大多数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以此类型为主,在专业镇技术创新初期,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提供产品研发、检测认证、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二是龙头企业主导型,龙头企业给其配套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三是商协会主导型,商协会是企业的联合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学习意大利雇主协会的做法,雇主协会代表雇主利益同工会、政府就有关问题进行谈判,并向政府提交议案,提供有关税收、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政策、法律、市场、技术、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研究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保健服务;四是产学研联盟主导型,通过产学研合作,提供产业发展所需技术服务。
2.构建专业镇中小型企业服务链。从服务内容看,可以将服务分为产前服务(专业信息服务、产品开发服务、原材料检测服务等)、产中服务(产品质量检测服务、行业品质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应用服务等)、产后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服务、商贸合作、电子商务技术支持服务等)、以及生产经营性支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培训、人才支持、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物流信息等)。比如,中山市小榄镇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2000年就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了技术创新、质量检测、企业融资、信息网络、工业培训、科技创业六大服务板块。成立小榄村镇银行、菊城小额贷款公司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设立产学研专项资金,与50多所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燃气具联合实验室”和“棕榈研发与推广中心”,成立LED产品检测中心,成立“华南师范大学效率LED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更好地发挥政府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1.制定基于核心资源的专业镇发展战略。专业镇发展有基于禀赋资源的比较优势战略和基于核心资源的竞争战略,前者有劳动密集型、土地密集型战略等,后者有技术密集型战略、知识密集型战略、品牌密集型战略。广东省多年来实施基于禀赋资源的比较优势战略,但是很容易被模仿,成本优势日益不如内地和一些东盟国家,未来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培育核心资源方面,创新驱动战略将是广东专业镇转型升级的不二法门。广东专业镇发展起步于市场自发,但是导致过度竞争、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负外部性,所以,专业镇发展必须从自发向有序转变,为此就需要制定专业镇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产业空间布局要合理;镇域间产业要分工协作;产业配套要力求完善;全市要有一盘棋的思想;重视产业工人素质的提升。
2.构建符合公共财政原则的政策体系。逐步探索从产业支持政策向集群支持政策转变,集群政策要实现三大目标:加强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专业供应商网络,便于企业就近获取资源,降低采购成本,获得高素质员工,加强同一产业链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网络化,增强企业对所在专业镇的认同感,增强专业镇的区域影响力。要找准集群政策的着力点。专业镇创新发展具有产业共性技术和企业专有技术两个层次,其中共性技术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及正的外部性,创新的市场失灵程度较高,政府应集中精力加大行业和产业共性技术的支持。借鉴国外从事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研究院组织模式与运营机制,鼓励应用型研究院的建立,并对共性技术研究给予研发经费税前抵扣、加速折旧、创新券、政府购买、以奖代补、跟投等事后资助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加入创新行列。
3.整合科技资源,协调各方利益。针对临近专业镇产业雷同、科技创新平台重复建设等问题,市一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强化协调,确定各专业镇发展重点。构建专业镇的信息协作网络,避免重复建设,以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服务功能最大化。对于共性技术开发,可以由地方政府部门以重大科技专项的形式,联合专业镇的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共同进行研发。打破地方利益驱动,从地区招商向集群招商转变,提高集群的整体影响力。
3.试验科学是驱动创新的原动力 篇三
回顾近代科学昌明的这三百多年来,无论是基本粒子的新发现,还是通过发现新基本粒子导致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无论是新材料导致的新结构的创生,还是新结构广泛深入地应用,试验科学总是在科学发展的每个重要节点上,提示我们不可忽视它对科学创新的牵引性、启发性和积累性。科学试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得以不断深入探索自然奥秘的手段。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纵观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脉络,走在创新道路上的先驱们不断用事实告诉我们:创新源于试验。诚如刘选民研究员所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摸索、彰显试验科学魅力的历史,是一部从跟踪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励志史。试验科学已在我国航空等工程实践中大放异彩、屡建奇功,它在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科学技术得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它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应用规律。我们郑重推荐本文,意在使广大航空科技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建设以基础前沿研究为先导、以战略产业为核心突破的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新世纪竞争的制高点,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途径,也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的重大举措。
进入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异彩纷呈,社会进步日新月异,经济总量连年攀升,中国的科技水平、工业化水平迅速成长、不断赶超,今天我们已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舞台、以同样的感受领略这个时代发展的喜悦和困惑,今天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理想和中华崛起的伟大抱负。呼唤民族自强、自主创新,已然成为当下中国人从心底发出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政治要求放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版图的重要地位。
创新源于试验
创新的驱动力何在?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纵观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路径和脉络,从18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到19世纪爱迪生建立“发明工厂”,再到20世纪美国耗资42亿美元的原子能研究曼哈顿计划,走在创新道路上的先驱们不断用事实告诉我们:创新源于试验。然而,今天我们所提到的试验已与以往的试验不可同日而语。以飞机为例,过去我国航空发展主要走的是一条引进、测绘、仿制和改型的创新驱动路线,只要飞机的性能没有问题,那么我们便不会去质疑试验结果的科学性,更不会去深究我们使用的试验手段是否合理,试验方法是否还有改进空间,试验的理念、内容还能不能有所完善,因为我们试验的前提是建立在飞机是仿制出来的,我们只是将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再现而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做的试验是为了验证而不是创新。今天不同,我国已成功实现了二代机向三代机的跨越,正在努力实现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转型,技术封锁的加剧使得我们“无师可从”“无本可鉴”,要摆脱困窘就必须自力更生、立足自主创新,试验理论需要开拓,试验技术需要突破,试验方法需要升级,试验手段需要提升,现在一架新机的诞生无不伴随着试验而成长,这些试验包括林林总总的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验,包括总体的风洞试验、静力试验和飞行试验,包括装机成品和系统的原理试验、样品试验和装机试验,包括各种材料的理化试验、元器件老化和筛选试验等等,如此复杂多样的试验内容加之相伴而生的试验理论、试验手段、试验方法、试验工艺,就构成了驱动中国航空创新发展的试验科学体系。
试验科学何以成为驱动创新的原动力?作为试验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用其50多年的奋斗历程向世人诠释了试验科学之于创新的意义。
飞行试验在航空产品研发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所谓飞行试验,是在真实大气条件下对飞行器、航空动力装置、机载设备和系统进行的各种试验。就航空装备研制而言,这些试验是按照试飞大纲对航空产品的性能、操纵性、强度、颤振、航空电子、机载武器、环控救生等数十项系统所进行地飞行考核,在考核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攻克问题、不断改进,最后使其成为性能优越、战技优良、用户喜欢的产品的过程,是一场航空产品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蜕变;就航空技术研究而言,这些试验使用科学的方法、程序和原则去揭示试验对象的特性和应用过程。
从概念到应用,飞行试验贯穿于航空技术和航空产品发展的始终,在此过程中,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的新概念探索、演示验证、研制装机、应用使用,飞行试验都发挥着试验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概念阶段要进行研究和探索性试飞。众所周知,美国许多重大的航空新技术几乎无一不是经过飞行试验研究和试飞验证而取得的。从1947年的X-1突破声障到1951年的X-5变后掠翼飞行,从1960年的X-18倾斜翼到1984年的X-29前掠翼飞机,从1990年的X-31大迎角机动到2000年的X-32飞控技术研究,从2003年的X-37无人作战试验机到今天的探索新飞行方式的X-51高超声速研究机、探索新一代军用机标准的YF-12/XB-70/NF-104,至今这种探索性研究和试飞还在继续。
我国的飞行试验情况也是如此,例如:试飞院通过变稳飞机研究飞行品质特别是人机闭环特性,利用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研究电传飞机进场着陆控制律、研究无人机控制技术,利用歼八试验机研究发动机的电调控制技术,利用歼教七研究三角翼飞机的失速/尾旋特性,利用雷达电子试验机研究新型雷达的空中工作性能和软件参数调试等,通过这样的试验,突破和发展了我国大量航空应用技术,而且使得这些技术在飞行试验中认识不断深化、技术不断成熟。
在演示验证阶段要进行样机功能和性能摸底试飞。为了更好地发挥飞行试验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试飞院自主研制了多种专用试验设备及试验机以适应飞行力学、航空动力、航空电子、航空测试以及救生系统等试飞研究的需要。比如:在上世纪自建天线试验场开始了我国机载产品、飞机的雷电电击试验;研制了我国第一架空中弹射救生技术试验机,先后开展了30余项弹射救生系统的实况试验;研制了发动机飞行试验台,先后承担了十多种航空发动机及导弹用发动机的试飞验证和专题研究;另外还研制了我国首架微重力试验机,加装了燃油补偿系统和密封电瓶系统,进行了燃/滑油试车台原理性试验、发动机失重状态模拟试车,以及燃、滑油补偿系统发动机联合试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失重摸索和训练,实现抛物线飞行一千余次,达到了试验目标,超过当时美国同类试验机的失重记录,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为了提高过硬的试飞本领,试飞院还自主研发了我国两代变稳机,借助该机全面掌握了电传飞机的飞行品质试飞技术,特别是高阶系统的等效系统拟配技术、时间延迟准则、杆力灵敏度和操纵协调准则、飞机稳定裕度判据、横向跟踪准则、人机闭环准则和驾驶员诱发振荡等试飞技术,解决了我国三代战斗机试飞的大量技术问题。除此之外,为了掌握民机试飞关键技术,我国借助于已有资源开展预先研究,突破了最小离地速度、中断起飞、最大能量刹车、带冰型飞机性能试飞和自然结冰、决策速度、最小操纵速度、高平尾失速特性、高速特性、结冰特性、配平特性等高难风险科目的试飞技术和方法,为后续新支线客机的适航试飞储备了技术力量。
在产品研制阶段要进行整机性能试验和装机适应性试验。一型新机、一种新型机载设备,如果不通过飞行试验,即使它的理论计算再精确,地面试验再充分,都只能是地面上的飞机模型而不是蓝天上的飞行器,只有将其放到真实大气中通过一系列的飞行试验和严格考核,才能把模型推向产品和应用,才能最终将研制的飞机和设备推向市场;同时,飞行试验也是发现和解决新机在设计、生产和制造中各种问题并使之得到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这就是飞行试验的作用,这就是试验科学的魅力。红专502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个机种,上世纪60年代初正式在试飞院揭开“通天”考验的序幕。试飞中发现飞机右偏、发动机汽缸头温度过低、滑油性能差、左右油箱耗油不均等四大问题,经过多次性能试验和“空中启动”试验,找到了飞机设计存在的缺陷,经设计改进后得到了解决,整机顺利完成鉴定。50多年来,我国先后完成了自研的多种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任务,从初教六的首战告捷到歼七、歼八系列的“三机定型”,从歼十飞机的横空出世到新支线的华丽首飞,我国依靠飞行试验解决了新机研制中大量的设计和工艺问题,确保了我国一批批新机型号的设计定型、合格审定和批量投产,展示了试验科学的亮丽风采。
在应用使用阶段要进行任务试飞、合成演练试飞等。飞机是空中任务的执行者又是复杂的操纵体,要在各种情况下完成任务拦截或任务攻击,如何灵活使用,如何占据有利位置对飞机使用者来说非常重要,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熟悉,需要进行多种假想情况的模拟和试验。飞机在现代战争体系中又是一个网点,除了网点内机群与机群之间、机群内飞机与飞机之间的编队、攻击等协同外,还要和网点外的其他作战资源进行调度和协同,这使得投入任务之前的训练和试验显得异常复杂和多样。
试验科学的新使命
中国航空最近50年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摸索、彰显试验科学魅力的历史,是一部从跟踪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励志史。21世纪的竞争是以知识经济为中心,以创新能力为基础,以全球为竞技场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们不断地阐明未被前人所认识的问题,不断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大力推进基础前沿研究,加强先导领域布局,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等可能出现革命性突破的前沿方向力争在科学原理层面取得原创性突破,在关系未来长远发展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关键领域力争在应用研究层面取得重大变革性创新,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空天、海洋、网络等战略必争领域力争在尖端技术层面取得先导性成果。很显然,建设以基础前沿研究为先导、以战略产业为核心突破的国家创新体系已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新世纪竞争的制高点,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运行体制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途径,也是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的重大举措。试验科学已在我国航空等工程实践中大放异彩、屡建奇功,它在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使科学技术得以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它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应用规律,我们有理由坚信它也将在我国自主创新的舞台上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4.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 篇四
思想是一种认识,一种客观事物在我们头脑中认知的反映,并通过语言、文字、动作表达出来,是一种“思”与“想”的结合。要解放思想,首先就要有思想。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不仅要学政治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更为关键的是还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将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所谓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JJJ工作者,我觉得更应该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敢于解放思想、清醒头脑,使我们的思想永具革命性!要解放思想,我认为首先得走出害怕解放、拒绝解放、乱解放的误区。一是害怕解放。主要是有“怕”的思想,怕出毛病、怕犯错误,怕领导责怪、怕同事嘲笑。在工作中有时会有很好的建议、措施,但由于“怕”的思想在作怪,不想说,不敢说。二是拒绝解放。主要是有与己无关的思想,认为解放思想是领导层的事情,对自己来说认为没有解放思想的必要,按领导指示做就行了,拒绝解放。三是乱解放。就是不知道什么叫解放思想,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主要是平时学习不够,思想不够敏锐,思路不够开阔,思考不够全面。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自己的具体行动上来,联系目前的实际工作,我觉得解放思想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加强学习,提高JJJ能力。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是JJJ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工作方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老体制的加速交替,JJJ工作中原有的方法制度、指标体系、调查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越来越不能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信息需求。JJJ实践要发展,JJJ事业要前进,迫切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扩展新视野,在实践中做出新探索,着力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一级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积极破解JJJ改革与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不断加强对经济社会科学知识、JJJ理论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推进JJJ改革创新的本领。要进一步增强做好JJJ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冲破传统的JJJ思维定势,创新JJJ观念、JJJ组织、JJJ制度、JJJ方法和JJJ手段,使我们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与时代进步的要求相一致,使JJJ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使JJJ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5.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 篇五
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提高工作的服务质量,为科学决策服务。要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更新思路中转变工作方式,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为中心,以优化服务质量为主线,加强能力建设,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作为一种思想的常态,解放思想最根本的要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即从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形而上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方式,在我们这样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根深蒂固的,其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上,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作用下,再好的东西在实践中都会被变形,被扭曲,正确的指导方针、政策都可能在贯彻落实中走样,甚至被歪曲。所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高度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干扰,要自觉把我们的思想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需要制度、体制环境,更需要主体素质、价值观基础。解放思想是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在继续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解决制度体制方面的问题。同时要以深化改革为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制保障。解放思想作为社会主体的自觉行动,还必须重视主体素质条件,要求我们全面提高主体自身素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全体人民,特别是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于破除旧的思想观念、勇于开拓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应当自觉地把这一要求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肩负起这历史的使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就能改进生产关系,解决先前落后的生产力,解放思想是适应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使这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深入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乡的实际,我认为应扎扎实实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激活全体乡干部的思想。要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激发思想活力,形成人人动脑筋想办法,个个转变观念谋发展的局面,使领导和普通干部,干部和群众思维互动,同步调解放思想。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使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统一到加快我乡发展上来。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在各项工作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全局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我乡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三是敢于转变工作作风。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考验,通过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6.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 篇六
为认真落实沧州市委“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有关要求。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组织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鼓励干部职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解放思想,查找不足,转变作风,忠诚履职。在推动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真正
把活动过程变成全体教职工自我教育、提高认识、增强素质的过程。努力打造“质量一中、活力一中、和谐一中、特色一中、人文一中”,实现一中新跨越。
二、活动任务、内容
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准确把握我市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思想认识、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全面开创我市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1、讨论内容:如何进一步增强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如何以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推动沿海强市建设;如何以开放思维和开放方法推动沿海强市建设;如何以科技思维和科技手段推动沿海强市建设;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沿海强市建设;如何让“实干”在沧州大地蔚然成风。
2、活动任务:(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写学习笔记、心得等方式展开大讨论,让广大教育干部和教职工牢固树立光荣的职业荣誉感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真正做到乐教、善教,激发干好工作的内动力。(2)解决工作作风问题。通过自查自纠、征求家长和群众意见等形式,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改善工作作风,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关键环节
(一)学习动员、征求意见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根据市委制订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实施方案。
坚持开门搞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深刻把握大讨论活动的主题和实质。围绕全市教育工作的大局和重点、学校的工作
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征集意见建议活动,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和分析,找准问题和症结。
(二)深入学习,掌握武器。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相关专题辅导材料,全面准确地领会和运用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十八届一中全会讲话,考察深圳、海南以及唐山时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关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和考察江苏、上海时的讲话。认真学习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
周本顺书记在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在沧州调研时的讲话要点,认真学习张庆伟省长在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认真学习市委书记焦彦龙关于加强市委常委会班子建设、渤海新区开发建设、中心城市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发展等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市长王大虎一
系列重要讲话等。要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习文件、看录像、听报告、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领会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解放思想的强大武器。
(三)查摆问题、深入研讨。全体教职工都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和兄弟学校的经验做法,围绕活动主题和目标要求,围绕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问题查摆。学校要从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服务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深刻剖析;教职工要从师德表现、个人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查摆问题。查摆可采取同事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
(四)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交流大讨论活动的成果。要围绕解决影响沧州市和沧州一中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破解发展难题的措施,形成相关的政策制度。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和各
部门负责同志要结合分管工作,提出新思路、新举措。干部职工要精心做好活动成果的总结和转化运用工作,真正把大讨论的成果体现在科学决策上、体现在体制机制的突破上、体现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上。
四、组织保障
这次“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是省委、市委立足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学校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动,确保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校长兼党委书记刘月廷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纪检书记宋学涛同志第一副组长,副校长钱卫军、顾新立、郭树发同志任第二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宋学涛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为学校党政办公室主任常树青同志担任。学校各处室、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学校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完善工作机制和推进措施,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责任。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负责大讨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
(三)严格督导检查。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要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全面指导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促进各项工作落实,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各处室、部门要对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成果转化情况进行自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促进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四)营造浓厚氛围。活动办公室要把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精心搞好宣传计划、宣传载体、视角创意、栏目设置等方面工作,及时报道大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全面展示大讨论活动中的新举措、新成效,生动反映我校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呈现出的新精神、新面貌,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确保大讨论活动强势开局、深入人心、影响持久。
五、活动要求
7.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篇七
这是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既是进行学术交流的盛宴,开展科普活动的殿堂,也是作为举办地的贵州引智引才助推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平台。年会围绕科学发展前沿交叉问题,结合贵州科技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及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考察、学术交流和研讨,为面临既“转”又“赶”的贵州带来国内外科技新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要素,为作为举办地的贵州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创新驱动的重要源泉。
这是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以“大科普、科学交叉、为举办地服务”为定位的一场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也是中国科协支持贵州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这是一场特色鲜明的科技盛宴,本届年会主要活动安排既遵循了历届年会的成功做法,又突出了贵州特色,按照“1+3+X”框架模式组织实施。“1”是指大会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3”是指年会三大板块: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为举办地服务的专题论坛;“X”是指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专项活动。
其中“全国院士专家集中援黔行动”,开展“建百言、助百企、上百课、寄百语、签百约”等活动,是科协年会的一个创新,是本届年会的一个新亮点。“全国院士专家集中援黔行动”是中国科协十五届年会举办期间,中国科协全力支持贵州省人民政府,围绕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所开展的系列活动,旨在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包括院士专家建言活动、院士专家助推企业创新活动、院士专家科普报告贵州行活动、院士专家寄语青少年成长活动、院士专家人才项目签约活动等5项内容。在院士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省达成了涉及生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数百项人才需求和技术合作项目。签约项目达500多个,项目金额790亿元。
这是一场亮点频现的科技智汇,专题论坛凸显地方特色,院士专家建言地方发展。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强的12个专题论坛,邀请学科前沿领域的国内外院士专家出席并担任专题论坛主席和报告人,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和科技需求,围绕解决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调研、座谈,建言献策。全国院士专家集中援黔,系列特色科普好戏连台。
全国院士专家集中援黔,院士专家通过深入贵州基层调研,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建言献策。在技术、项目方面,特别是涉及主要产业的重点企业,院士专家也将帮助和培养创新人才和急需人才,促进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实现技术难题联合攻关,推进贵州企业发展,实现互利双赢。
科普活动充分体现“大科普”的年会定位,参加活动的单位规模、科技工作者人数有新的突破,年会的系列科普活动更加贴近公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普活动。
中国科协年会首次设立“国际科学大师论坛”,邀请诺贝尔奖及其他国际著名科技获奖者作主旨演讲,6位国际科学大师出席本届年会,5位国际科学大师在论坛发表精彩演讲,凸显了年会对外开放理念。本届年会学术交流共设27个分会场,其中国际及中国港澳台分会场6个。
为彰显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内涵,年会首创标识徽章。标识徽章是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呈现出优雅的渐开线轨迹的图案,凸显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核心动力,寓意本届年会的主题“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本届年会还谱写了年会主题歌《梦想的翅膀》。
当前贵州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赶”需要科技支撑,“转”需要科技动力。借科协年会春风,扬后发赶超之帆,行科学发展之路,本届年会,贵州省“引进一批急需人才、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对接一批发展项目、签订一批合作协议、形成一批决策咨询成果、促进一批成果转化”的目标取得实效。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科协年会全省共遴选出4000多个项目开展技术合作,经过对接具备签约条件的近500个,并以此作为科协年会服务地方经济的载体和平台。
随着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应用转化速度日益加快,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新的追赶和跨越机遇。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成为贵州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贵州将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开放合作为支撑,以投入为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创造最优良的政策环境,围绕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构建创新大环境。
第十五届科协年会以“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为主题,由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贵州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中国科协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会、学术交流分会场、专题论坛、科普活动、专项活动、卫星会议等几大系列板块组成,50多个全国学会参与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致欢迎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陈敏尔,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解放军有关领导,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自科研、生产、教学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海外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知名科技组织的代表,共2500余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主持。
nlc202309011657
李源潮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发展到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奋力创新创造。
李源潮说,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智慧,希望大家把自己的科技追求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结合起来,勇攀科技高峰。创新创造要更多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面向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当今中国科技创业天地广阔,有志者要勇于走出高校和院所,创办科技企业。
韩启德在开幕词中指出,要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基础是实现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科技强国梦”和“教育兴国梦”。这两个梦是根本,也是先导。如果不先实现这两个梦,“中国梦”就没有根,就没有魂,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从而真正把科技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韩启德说,科技发展正在为贵州的老百姓创造更加美好、更加便捷、更加幸福的生活,贵州的前途将无比光明。我们要通过此次年会,把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带到贵州,把科学精神引入贵州,让贵州科技界和全国科技界建立更加密切、广泛的联系,帮助贵州尽快实现生态与产业的和谐发展。
赵克志在欢迎词中说,贵州将坚定不移地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依靠人才创业、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努力实现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路子走得更快、更宽、更好。我们将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拓展引才创业的空间,高薪引进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下大力气打造用才立业的平台,为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提供成就梦想的广阔舞台;下大力气营造聚才兴业的环境,以一流的环境汇聚一流的人才,以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业绩,使贵州成为人才创业的首选之地。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特邀报告会,邀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贵州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陈敏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桑国卫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潜力、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一些新趋势、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进展、中国医药产业与创新的战略考虑五个方面提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和创新药物发展战略。
桑国卫指出,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及医药市场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民收入消费的增加,中产阶层的快速形成,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城市化的进程迅速,国家对民生、健康与新药研发的投入明显增加,深化医改和社保对药物研发、新药发展提出的要求。
桑国卫强调,我们急需建立创新药物市场化推进机制,政府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化运作的早期风险投资的双重模式,继续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进行投入,兼顾政府导向和市场机制。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由天使投资或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私募基金,及产业巨头互相支持投资链,实现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化促进。首先致力于实现创新价值的阶段性体现,在药物开发的前期重要环节实现公司增值及早期投资退出,打造成功商业模式案例。加强国内外创新研发及生产的紧密合作,帮助创新研发企业通过各种资源建立或寻求合适的产业化平台,促进其研发成功。顺应医药研发的全球化趋势,鼓励通过参与跨国医药集团的合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国际尖端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弥补研发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掌握国际新药研发的信息和动向,加快国内创新的国际化进度,将中国创造推入国际舞台。
贵州的同步小康,面临着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赶”,就是要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转”,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陈敏尔认为,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需要运用好两种力量,实现双轮驱动。一是体制创新的力量,二是科技创新的力量。
陈敏尔说,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我省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的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引领山地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我们要积极探索贵州山区城镇化的建设规律,从实际出发,按科学办事,在保护好民族建筑和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城镇化过程当中的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优化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努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山水、田园、乡村、都市有机统一,走出一条有贵州特色的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科技创新推动民生改善。
茶叶是我国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世界很多国家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茶叶和文化也是密切相关的。近些年来,茶叶与健康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世界很大的关注。
陈宗懋介绍,日本有个流行病学调查,做了4万多人,年龄在40岁到79岁的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跟踪了11年,其中有4000多人在跟踪的过程中间死亡了。调查的研究发现,绿茶的消费量和由于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引起的死亡率成反比。妇女的相关性更明显。现在茶叶有效成分的最成功最吸引人的就是用来减肥降血脂。同时,红茶里提出的茶黄素也可以降血脂。日本在2002年发表的资料,对8522个人的调查,跟踪了10年,这8500多人中有400多人发生癌症了。通过这方面的调查,结论是这样,饮茶确实可以延迟或者降低癌症的发生,女性优于男性,女性每天喝茶10杯(每杯120毫升),至少癌症发生的时间可以延迟7.3年,男性平均延迟3.2年。
茶叶为什么能够对人体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陈宗懋说,主要是因为茶叶有这么几个功能,一个是抗氧化和防衰老的作用。它的抗氧化的能力,两杯茶300毫升,相当于一瓶半的红葡萄酒的量,相当于12倍的白葡萄酒,相当于12倍的啤酒,相当于洋葱750克,相当于600克苹果,相当于700克的橙汁。美国人做实验,把茶和其他植物一起做,看它的抗氧化性。一个绿茶,一个红茶,明显超过了其他蔬菜。
nlc202309011657
王晓东介绍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过去十年里,在建立创新型的、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所做的一些努力。他引用了一个50年代老海归提出的著名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在近代没有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世界级的科学大师?作为一个新海归,他把这个问题又重新更细地问了一下。
这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我们在中国如何培养在理论和技术方面能够引领世界的科学家,而不是我们自己关起门来是权威,到了外面并没有话语权。二是我们中国的科学家如何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出影响人类生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三是如何实现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社会效益。用一句话讲,怎么能让我们科学家不差钱?不光是我们科学家本身作为个人在经济上不差钱,而是我们科学界作为一个团体,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能够有正循环,我们的劳动能够在社会上得到体现,从而使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整体,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实现从科学发现到社会效益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王晓东认为,难题主要的问题在于做基础科研的科学评价和做应用研究的科学评价中间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从基础的原始的发现,到社会效益,这中间还需要有很多很多的技术上的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但这一部分工作其实是没有人做的,在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他们非常准确的社会评价。
我们国家生态环境是相对脆弱的,我们国家自然条件比较复杂,自然资源的种类比较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但是总体上我们生态环境的本底比较脆弱。傅伯杰就“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在大会特邀报告会上作了报告。
傅伯杰说,生态系统服务目前是国际上研究环境管理的一个热点。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把生态系统服务都作为他们与政策相关的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首要问题,启动了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的评估。目前已有105个成员国加入了政府间的组织,我国也加入了联合国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评估。
傅伯杰指出,我们有占国土面积52%的地区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们国家人口总量大,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量比较少,环境利用率低。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短缺,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资源分配不均衡,64%的耕地分布在北方,水资源只占20%多,80%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但是土地资源比较少。我们国家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往往也是我们国家的集中连片的贫困区。这都加剧了对生态保护的需求和责任。
傅伯杰说,生态系统管理严重滞后,我们重视生态系统产品的提供功能,而忽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支持功能和文化功能。随着国家未来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和有限的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我国生态系统管理也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这是我国生态系统管理的必由之路。
【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发言稿】推荐阅读:
驱动式创新12-25
创新驱动型作文 范文12-12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框 创新改变生活 检测题10-11
2016广西公务员培训考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考试答案12-07
科学发展提高和谐创新12-01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凝聚科学发展合力10-12
创新思路抓党建 科学引领促发展12-22
创新发展烟叶产业离不开科学发展观11-02
科学管理 创新发展 全面育人 教学总结12-05
任务驱动作文最新试题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