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2024-11-08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精选14篇)

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一

项目管理之我见

作为企业经营创效、形象展示的窗口、项目管理对施工企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成功地经营管理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人结合贵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实际,谈谈对项目管理的看法。

一、抓好开局,抢得先机是项目致胜的第一步

抓好开局是项目管理赢得主动的首要步骤。在开局中率先打开工作面,不仅能在业主头脑中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还能为后续的生产、经营工作抢占先机。

贵都高速公路以BOT+EPC模式建设的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于2011年3月31日正式建成通车。项目开工进场后即组织工程技术干部深入调查,比选施工方案,扎实做好项目前期策划工作,用空间换取时间。在征拆过程中,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冲出围阻,在中交投资总承包项目中第一个开工。2008年11月26日中交投资总承包项目开工典礼在我项目新场隧道举行,为企业争得了荣誉。2009年12月10日,项目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单幅全长1920m的新场隧道提前一个月贯通,顺利实现了中交股份贵都高速总承包项目部所属标段首位贯通,取得了第一阶段胜利,为后续工程的快速有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做到开工早,进度快,质量高,现场规范。在全线13个标段中始终保持前列,项目实现了隧道最先贯通,最先完成了隧道所有附属及装饰工程,最先通过了全部路基的交工验收。项目曾5次获得综合排名第一,路基工程被誉为样板工程,共获得奖金210万元。为二公司在贵州市场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

二、完善制度、履行程序、落实责任、率先垂范是项目管理高效的支撑。

完善制度和流程,是工作规范的必要条件。落实责任,率先垂范,方能增加制度的执行力度,提高管理的效率。

项目自进场以来,各项管理全部按公司《项目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局《企业文化纲要》、集团《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标准执行。根据管理需要,项目自行编制了《规章制度汇编》,并制定了《员工管理办法》,装订成册分发到每位员工手中,并多次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规范,要求大家严格按制度执行,以更好的履行职责,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工作过程中,项目部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注重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自己,做到了敢于担当,率先垂范。项目制定了员工岗位责任制,将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按照“一把手负总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项目领导班子分工明确,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项目团队。这个坚强有力的团队,克服了山区施工条件恶劣、现场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政策处理难、施工障碍多、材料供应紧张等诸多困难,精心组织,合理施工,圆满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在贵都高速公路全线13个标段中各项工作一直保持领先。

三、先干后算,开源节流,是项目取得效益的必要条件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项目和企业追求的终级目标。只有确立精细管理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主导项目取得良好的效益。

2010年是局经营质量提高年,根据牢固树立生产是经营继续的思想,项目部努力推行全员经营思想,带动全体员工参与到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全体员工追求精细管理,从细微处寻求提升空间和发展潜能,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工夫,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力争使各项工程成为展示、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品牌工程,努力实现生产是经营继续的目标。

四、狠抓现场,完善细节,做好过程控制是项目品质的保证。质量就是生命,就是信誉,就是品牌。确保优质工程最关键在于过程控制。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方能塑造精品工程,打造企业品牌。

贵都项目进场即制定了有效的质保体系,采取技术负责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制、技术复核制度、技术交底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在认真组织进行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制,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项目部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在做好“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组织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定期召开质量通病防治会,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

项目大力宣扬“没有进度的质量是零质量,没有质量的进度是零进度”的理念,并为每个现场技术人员配备了“一包、一尺、一图(纸)、一规(范)、一(日)志”,要求所有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和规范,加强现场管理,落实质量责任到人,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同时,加强测量与试验室工作,使各项工程的质量控制有据可查。通过细致有效的管理措施,项目自始至终未出现质量事故。

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护生态环境,是体现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

履行社会责任,是我们光荣的使命。贵都项目从安全、文明施工、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自始至终紧密围绕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细致的做好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定期召开安全会议,不断调整下一步安全工作要点;落实了安全技术交底,规范临时用电,狠抓民爆物品管理,加大安全生产经费投入的力度,确保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针对隧道施工及高边坡爆破重点、难点工程,项目派专人跟踪管理,责任落实到位;在文明施工方面,项目成立了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制定了文明施工的目标和管理措施,对施工现场和职工驻地生活的文明状况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职工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详细部署并始终如一的关注和落实;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高度重视山区生态平衡。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进行环境因素识别,编制重大环境因素清单,根据清单制定环境保护管理方案,同时针对我部施工场地粉尘污染、废料废渣、污水排放、噪音污染等环保问题,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保护措施,减少了施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强化人本管理,注重人才培养,是项目管理成功的根本 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人本管理的成功实施为贵都项目的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项目部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坚持采取放手使用,宏观指导,个别帮助,定期考核,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脾气禀性、缺点和不足,使全体职工形成了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进一步增强项目部整体综合实力,项目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阵地,对不同层面的施工管理人员和协作队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要求全体职工以诚信的态度、优良的质量、优质的服务赢得业主的信赖,来展现企业和项目部的实力。同时项目部每年组织员工集中学习培训,外聘专家和公司部门领导予以授课。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敢于给新员工压担子,但注重对新员工的引导,坚持经验与知识的结合,以老带新,有经验的员工辅助新员工搞好分项工程管理,定期要求每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交一篇以上的施工技术总结/论文或个人工作总结,项目部年底开总结/论文交流评比会,奖励优秀,指出不足,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好局面。

施工至今,贵都高速项目多次被业主、局、公司评为“文明集体”、“先进集体”;项目多名职工也被业主、局、公司评为“文明职工”、“先进个人”、“先进员工”、“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技术干部”,做到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培养一批人才的目标。

七、提高企业知名度,做好企业信用评价和开发工作,是项目管理的延伸

项目成立了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反映项目工程进展情况,提高企业声誉,扩大项目影响力。为了开拓贵州市场,打造企业品牌,项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创办了以宣传项目和公司为主旨的《黔路》杂志和项目宣传册,分发给各界相关人士、领导和部门。另外,在举办11标开工典礼和新场隧道贯通仪式活动时,分别邀请了地方政府领导和局、公司领导出席,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做了宣传报道。龙里县电视台也在当晚做了专题新闻报道。这些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质监站和省部级领导的各次检查中,项目屡受好评,贵州省省长林树森于2009年6月份莅临新场隧道视察指导工作时,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为公司搞好贵州市场的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项目部高度重视企业的信用评价和开发工作。由于贵都高速项目是二公司在贵州参建的第一个项目,2009年项目已经在贵州省交通厅信誉评价系统中注册,2010年市场信用评价评定为A级。2011年信誉评价自评为AA级。经过不懈努力,项目用二公司资质在2009年9月中标贵州省仁赤高速第十三合同段,真正做到以现场保市场,为企业在贵州市场的拓展做出贡献。

八、注重总结,回头看,是项目管理者不断成长的保证。有总结才有提高。回顾贵都高速项目的建设历程,困难和荣誉并存。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过,在荣誉面前,我们同样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贵都高速项目在局、公司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发挥项目班子的主导核心作用,以质量为中心,以安全为重点,以创效为平台,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发展,已经取得了项目管理阶段性成效。

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二

一、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立项管理

审查支公司项目建议书、批准三级机构可研报告的这一过程, 我们称之立项。项目投资方向、预算、规模大小、能否立项等重大问题在此阶段都有了确定地结果, 作为投资人的省公司精力也大都牵制于此处。只有技术完备和经济意义上比较好的项目, 才会得到公司的立项。我们公司有100个分支机构, 地域条件、运营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甚至是天差地别的, 项目的成果性目标一放到实践的土壤中栽培则其结果往往迥然不同。由此, 建立在预测之上的工程经济分析就显尤为重要。风险往往不在如何选择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本身, 主要的风险倒是集中在先期的预见与动态的市场、僵硬的计划与竞争的市场、超常规划和执行力间的脱离的矛盾, 工程的实施结果常常偏离了预测值, 甚至使投资收益落空。如果说立项关尽力解决做“正确的投资”问题, “把正确的投资做好”恰恰是监管关要解决的命题了。

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一阶段部分项目清查, 暴露出公司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较严重地“前紧后松”倾向, 在跟踪、监督、调控项目运行状态的各个环节上传递出监管力度普遍不足的信息。存在以下问题:其一, 主管部门难以及时、完整地把握工程进度, 分支机构建设人员总是担心强化管理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有畏难情绪, 进度反映不及时;其二, 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严格的项目进展可行性报告制度, 鲜有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和定量化分析, 既不能及时监督项目进展, 也无从分析项目实施偏差;其三, 在项目进度上前期由于投资偏好过于乐观, 后期监督管理未跟上,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不能保证工期和资金回收, 项目阶段性成果通常落后于项目预算目标, 有的还相去很远, 数字跳跃累进的表象后潜伏着财务危机, 忧患暴露得不足, 威胁到投资财务效益和资金流的安全;其四, 由于项目进展信息反馈不及时, 加之监管中没有设计检查点和里程碑, 使项目监管的快速反应机制无从谈起, 该暂缓的项目压不住, 该推动的项目指导协调不及时, 对下传递的监管压力明显不足, 少数项目进展中出现严重困难甚至长期停顿时, 没有尽快调整偏差, 加大了损失;其五, 项目验收、竣工决算的工作量依然很大, 部门间职能也有交叉留白的地方, 不能快速形成入账资产, 威胁到资产安全、影响企业对外融资;其六, 投资预算约束软化难于根治。省公司项目监管弱化是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关键原因。

三、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防范

(1) 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作为有力的监管制度形式, 实行严格的项目进展报告制度是当前实现项目监管的主要手段。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 以此为依据实施有效的执行和进度控制, 来分析偏差、纠正偏差, 达成包括同步跟踪、信息反馈、动态调整和优化控制的一个完整链条。项目进展报告制度需要收集体现计划和执行的两种信息, 特别是充分披露实际执行的数据, 包括项目实际开始或结束的时间;到位 (应以累计采购入库为准) 或投入的实际投资;项目范围、进度计划和预算变更的信息。进展报告应当对以下内容均做出揭示:项目进展、执行状态、近期趋势、困难和危机。目前公司项目主管部门已经制定了项目进展报样, 主要收集了项目当前在进度 (工程量) 、质量方面的执行数据, 项目进展也形成了日常报告形式 (月度、季度) ;但是总的来讲工程量的东西多一些, 经济性的数据少一些, 无书面报告, 以上缺点也是明显的:需进一步完善。

(2) 加强项目监管协作。一是部门间协调确定统一的调查对象、拟订调查表格、确定调查时间代替非规律、突击性的统计调查工作, 在日常报告中有策划、有组织的收集项目实施的原始资料并以电子文档传递、加工汇总、统计分析, 达到数据共享的目标。二是重大项目的监管评价考核指标还值得商榷。建设期、回收期究竟多长合适毕竟主观色彩浓厚了一些, 取决于不同经营者的认知程度, 存在认识差距, 直观但不客观, 如果引入盈亏平衡分析则对各业务均有适用性。比如用户发展项目, 用户覆盖率肯定会有一个经验值, 不存在大的争议, 以覆盖区内入网率 (生产能力利用率) 为盈亏平衡点来考察项目风险和质量, 反向对项目发展计划效能如何, 年均基期增长率是否可行提出考评意见, 则更易被各方接受;用户年均基期增长率既可以作为来年挖潜发展的任务依据, 也是下达收入任务的依据之一, 对前期约束偏软的后续发展能力增加了一个刚性要求。三是通过强化责任考核对投资人、对投资行为施以影响。项目管理中必须强化资金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 说白了, 资金不是自来水, 实际上要求我们不仅从静态角度分析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长短、还要从动态角度分析利率上升趋势下投资费用, 动态把握项目的总体经济性。

总之, 项目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矛盾集中在如何尽快强化项目跟踪监管。但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归根结底缘于不同的参加者在项目中的利益、需求、期望不同, 省公司、分支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风险、责任事实上不对称。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以人为本”, 统筹不同人在项目中的利益和期望, 切实建立、落实奖励和惩罚制度, 把责任书落实到实处, 真正建立起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扭转投资的风险约束机制弱化, 约束其实出自五个硬手:一是投资要和经营目标任务挂起钩来, 控制投资膨胀;二是严肃事中、事后效益考核, 奖罚要权威、要及时兑现;三是超出公司投资预算的部分必须约束, 已经制定的投资应该落实;四是项目经理班子搭配要过硬;五是重大投资项目省公司必须跟踪监管到位。

摘要:好的项目是企业的生长点和发展机会, 但项目全程管理是要义, 没有好的项目管理, 投资项目很容易成为财务负担, 非但不能给企业带来财富, 反而容易将好的企业拖垮, 这样的例子已经不是少数。

关键词:项目,全程管理,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3.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 企业审计 项目质量 对策

企业审计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企业审计活动。国家审计作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剧,经营范围横跨多个领域,从而导致企业审计项目难度的增大,也给企业审计项目质量带来了相应的挑战。与此同时,审计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领导、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分析

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对加强社会廉政建设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国家审计环境的逐步优化,社会公众对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的风险问题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表现在:

1.制度因素。审计制度是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家审计机关虽建立了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降低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一是企业审计项目业务规范制度存在的不足,如审计实施方案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等等;二是复核、审理制度实施存在的不足,如相关审计人员尚未认识到审计复核、审理的内涵,仍停留在基础工作层面;三是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存在的不足,如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2.技术方法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业务管理及办公应用等各个领域,促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业务运营、财务账务处理等均具有了网络化的新特点。这些都对企业审计项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正受到强力的冲击和影响。鉴于此,加快审计技术方法的改革创新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目前,在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力度上,部分审计机关尚未从审计战略发展、全面体现审计职能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高度上认识到审计技术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体现在:审计方法信息技术化程度低,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尚未形成,审计方法仍然停留最基本的抽样审计中,审计技术仍以手工操作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的审查为主等等。这些传统的审计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技术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严重制约着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3.监督管理因素。目前,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意味着审计职能必将相应的发生变化,它要求国家审计机关重视审计的监督、鉴证、评价三大职能作用,建立完善有效的审计质量监控体系,切实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成果的可信性、权威性。然而目前,部分审计机关监督管理环节较为薄弱,存在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现场管理四个方面流于形式的问题,导致项目质量不高,成效不明显。如部分审计项目审计建议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未能引起被审计单位和有关领导重视、采纳;部分项目对查出的问题未能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原因进而促进制度建设,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还有待提高等共性问题。

二、加强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针对影响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从完善制度、技术方法、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1.完善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夯实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基础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遵守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度,减少工作随意性是加强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工作,明确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目标,夯实审计质量管理基础保障。

首先,完善审计业务规范制度。完善的审计业务规范制度是企业审计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从审计方案管理、业务会议审定、审计结论落实、审计限时制、综合业务考核、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社会审计组织委托、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全面制定业务规范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和规程,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企业审计的执行力。

其次,强化复核、审理制度的实施。制定二级复核制度,即审计组组长和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复核、法制专职复核人员对审计组的复核。明确审理办法和各级复核、审理的内容和责任,并根据企业审计项目业务的实际需要,赋予复核审理机构职权,把好复核审理“五道关口”,即审计程序关、审计实施关、审计报告关、审计决定落实关和审计建议落实关,确保复核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并针对复核、审理中发现的业务质量和不规范问题,定期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措施。同时,为保证审计项目质量,使审计报告真实、准确的反映审计事项,可制定审计项目审理会议制度,确保审理意见是法规处集体讨论决策的结果,以提高审理复核工作质量,增加审理复核意见的公信度。

最后,健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审计机关应制定责任追究的具体规定,对如何评估质量责任、如何确定责任的轻重,同一问题怎样相应追究各环节、各层次责任应具体加以明确。从而进一步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执法意识,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控制。创新企业审计技术和方法是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审计质量管理标准化控制的重要环节。企业审计质量管理实践工作中,应遵循世界审计的发展规律,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审计的经验和做法,跟上世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把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的推广应用看成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手段,将审计技术创新作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成果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在审计实践中强化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创新及应用,鼓励和引导审计技术创新,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创新审计技术。首先,成立计算机攻关小组,以电子数据审计为切入点,运用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知识发现与管理等先进技术,通过OA信息平台,有效整合审计资源,统一采集电子数据。同时,利用环境数据分析技术、关键工艺分析技术和管网分析技术等新型审计技术,准确快速地锁定企业审计重点。其次,积极学习内控测评、全面审计等现代审计方法,综合运用内控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技术方法,在较短的审计时间内审查出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精确地筛查常规审计数据分析难以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线索,更侧重于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审计建设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和层次。

二是创新审计方法。一方面,创新“跟踪审计”方法,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模式,进行全程介入、全过程审计,充分做到计算机数据分析和抽样审计相结合,全面审计和重点审计两手抓的审计方法,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及时纠正,避免重大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掌握审计的分析、筛选、比对方法,通过对企业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对财务、统计数据分部门、分险种、分年度,严格按照填报流程,细化步骤,规范动作,责任到人逐一上门填报,通过审查凭证、账簿、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各项数据逐笔逐项进行分析、整理、校验、归纳、汇总,以确保数据的合法、准确、完整,从而保证审计质量。

三是通过审计技术创新推动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技术创新在促进审计资源节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推动审计工作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审计工作中应保证审计技术创新的普及性,形成审计技术优势,运用计算机的自动筛选、汇总、分析、计算等功能,改变过去手工逐笔分析的做法,使审计思路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从而推动审计方法的创新。

3.健全审计业务考核体系,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审计质量监督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监督管理措施。企业审计项目监督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和客观需要。而考核作为质量监督的重要手段,企业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只有建立审计回访和结果考核评价制度,严格贯彻落审计监督机制,把审计结果量化考核作为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考核的重要依据,约束和规范审计行为,对审计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综合监督,才能切实解决审计问责的随意性问题,提高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水平。

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分为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与取证材料、审计过程、审计报告四部分。针对每一部分,根据新审计准则的有关要求,从针对性、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设置考核指标,形成审计项目质量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对审计项目质量影响较大,审计准则重点要求的内容,从重要性出发,量化为考核指标;二是对容易出错、易导致审计质量问题发生的事项,从针对性出发,设置考核指标;三是对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人员道德风险等方面难以量化的内容,从可操作性出发,不再单独设置考核指标。且上述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涵盖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以起到规范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作用。

其次,采用合理的考核方法。建立“直接报告、垂直负责、逐级考核、能力导向、质量优先、综合评价”的考核机制,针对审计项目中各质量控制环节,从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日记和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和审计移送处理书、审计程序、审计文书档案、审计职权制度、审计揭露问题和审计取得成效等方面入手建立审计业务考核方法,并明确规定审计业务量化考核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和得分标准,对各项审计业务进行细化考核。真正使审计考核与监督相统一,促进审计人员风气建设,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最后,做出全面的考核评价。根据审计质量考核结果,对参与企业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否符合审计准则及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进行全面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回避、不掩盖,查找出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和内部控制漏洞,并实施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完善现有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促进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开展,以提高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4.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之我见 篇四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的路桥施工项目企业的规模以及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路桥施工项目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路桥施工项目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并且路桥施工项目能否顺畅的进行下去,前提就是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能否发挥其作用。本文将根据路桥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字: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一、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发生在路桥施工项目建设上的安全事故,除去那些因为自身原因而导致的事故外,其中将近90%的安全事故都跟人为因素有着巨大的关系,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比较浅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与施工安全管理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造成的,根本原因则是工程实际安全管理制度所诱发的。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路桥施工的时候注重的是企业所能够得到的多大的经济效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思路以及相关解决措施,这就不能有效的处理企业长远发展与企业近期利润、获利与责任风险间的协调关系,特别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存量、培养安全意识、路桥施工管理上与安全施工的管理存在的差距越拉越大,并且影响着相关标准化的执行以及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

具体来说,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九个方面:第一点问题就是路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在配置上有职无位,没有具体的职责权利,很多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真正去执行的安全管理人员少之又少;第二点问题就是当下安全管理还比较滞后,还处于过去计划经济的状态,相关制度的实行缺乏相应的实际行动;第三点问题就是很多路桥施工项目企业内部还没有设置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机构,只是将责任分摊给人事部

门,并且从事管理的人员以兼职为主,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这样就很难开展比较仔细、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第四点问题就是路桥施工项目企业内的有关安全制度更新的速度非常慢,并且在其制定与操作上缺乏相应的引导;第五点问题就是路桥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的时候所采用的劳动力都是以农民工为主,虽然这样能够从中获取最大化的路桥施工项目产值,但是在侧面也使整个施工过程缺乏相应的技术保证;第六点问题就是很多路桥施工企业都存在这么一个情况,那就是相关领导人只是一味的“纸上谈兵”,对施工现场管理没有引起重视,就算有些领导人去到了施工现场,但都是走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

二、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结合路桥施工项目实际来增强技术保证

首先安全管理人员要对路桥施工项目图纸设计进行熟悉,然后优化其中工序环节。然后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路桥施工项目过程进行熟悉,还要具备一定的识别、分析存在于每一处环节中的风险的能力,并且根据相关的经验以及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制定出有效的、相应的处理风险的措施。最后就是要求强化技术储备,以此兼顾到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二)增强路桥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路桥施工企业应该将安全生产作为整个项目施工的首要方针,主要是根据相关的安全知识,借鉴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奖励来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施工安全防范能力,让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此来达到对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目的。具体做法有:对施工人员加强相关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布在企业的宣传栏中;积极组织好施工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施工人员管理机制等。

(三)明确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人

当路桥工程企业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以后,施工工作应该与安全管理工作共同进行、开展。明确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人,明确工程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施工安全控制。要制定施工安全管理的要点,明确工作施工安全的目标以及承诺,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关施工安全计划,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以此来保证施工项目安全体系的有效运行。

(四)对施工项目物资材料的管理

路桥施工项目需要各种各样的物资材料,并且需求量相对比较大,除了一些常规建材以外,通常还要面对一些新材料以及新施工标准等问题,所以在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上要处理好这一方面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妥善分配好施工材料,避免出现供应不足或者供过于求的现象;其次就是在对材料进行采购的时候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采购,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最后就是对施工材料要进行严格的验收以及安全保护。

(五)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对前期的准备工作有步骤、有秩序以及有阶段的进行。首先就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与记录,以此来发现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发现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相关措施,避免在施工时出现更大的安全问题;其次就是在项目施工前,相关领导人要做好安全施工的宣传,对施工安全技术进行培训和考核。

在进行项目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要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施工企业要开展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相关施工检查工作。在施工中还要做好每项工程细节的安全防护以及对施工材料进行一个系统的检验,以此保证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还要掌握施工项目的动态,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补救。

(六)对施工项目安全进行事后总结工作

路桥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应该将事后总结工作进行法制化与行业化整理,这样做能够使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弊病以及相关成效进行总结回顾,能够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以及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并且持之以恒的保障路桥施工项目的安全。

结束语:

路桥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细致的工作,它不仅是路桥施工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下去的主要前提,也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展开,不断完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扎实做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路桥施工项目工程在没有事

故与伤亡的情况下顺利的进行。

5.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之我见论文 篇五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资料;问题;建议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是由施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全面反映记载工程施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是全面客观反映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文件,与完成的工程实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整理、归档,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和报送等工作,国家和地方都有相应的法规和规范。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建筑工程的各种规范、规程也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和改进,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的方方面面应该说都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寻的,为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工程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相较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工程施工资料而言,由于有了相应的法规和规范约束,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形式和内容上看与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差距也不大,但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实质性的问题,甚至严重偏离了建筑工程资料所应具有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复杂性”的特征。笔者曾作为施工单位的资料员、项目经理、房地产项目的总工、建设单位的业主代表,对目前建筑工程资料尤其是施工资料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是笔者对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提出的看法和建议。

1存在问题

1.1对资料管理的认识存在问题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够重视。首先根据.建设部令90号关于修改《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列入城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的工程,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档案认可文件后,方可组织工程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应当查验工程档案认可文件”。而实际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工程实施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并未按照这一规定进行监督,工程验收基本上都是在未取档案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预验收许可文件的情况下实施了验收程序。其次,国家一再强调各种执业资格,持证上岗,然而在建筑企业各种岗位证书中却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证,由此看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建筑工程资料的管理并不够重视,由此产生的后果也是不言而喻的。(2)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在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二、三级施工企业中,企业根据招投标的有关规定,通过各种渠道,也取得了各种岗位-五大员岗位资格的人员证书及有与此相关“挂名”的人员,然而唯独没有资料员资格的岗位证书和缺乏从事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现场的资料通常都是由施工现场的施工员等临时充当,常常是工程开工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资料欠缺严重,这才不得不到社会上找一些所以所谓的“资料专业户”来整理。而这些资料专业户常常是承包多个工程,并不是常住工地,资料与现场往往是两张皮,资料也往往滞后,所制作或编制的资料大多也都有违建设工程档案所要求的“真实性”原则。(3)监理单位不够重视。在实施对工程的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或由于监理人员不足,或由于监理人员自身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业务不熟悉,或由于对监理职责的认识不清等种种原因,对施工单位提交审核的资料大多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任由施工单位“编制”甚至是“造假”也都照单签收,例如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原材料见证取样及送检、试块的制作和送检”,等程序上都普遍存在这种问题。就拿检验批来说吧,不客气的说工程中所有的检验批的.检查数据几乎都由电脑自动生成而非现场的实际情况,监理人员重现场,轻资料的现象普遍存在。

1.2项目管理本身问题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相关人员责任不落实,根据工程需要应配备的管理人员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施工企业,出于企业资质认证的需要及从企业成本利益出发,聘任的许多技术岗位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投标中标之后根本无法到岗履职,有些工程甚至项目经理长期不在岗,只是偶尔开会或应付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才露一下脸。现场管理实际上由工程承包人自聘的一些人员在行使职权。使得相关的一些职责无人承担,为了应付检查验收,资料造假、代签也就不足为怪了。

1.3资料员素质与能力问题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尤其是施工资料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检验批的验收、分项工程的验收、分部(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最后到单位工程的验收,环环相扣,而且,每一份资料都是相关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的具体体现,既便是最小的验收单位检验批的验收,也与其之前的如原材料的进场检查验收、原材料的送检、隐蔽工程的验收、施工试验、工序质量的检测等都有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对检验批的验收不仅只是某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问题,还要检查与其相关的原材料质量、半成品及实体质量、施工质量等,还要在时间和空间、容量与样本上符合规范的要求。包括资料的填写内容和要求的标谁化,用词用语尺度的把握等等,要使资料的填写符合规范要求,只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到资料的填写中。因此,资料员往往要懂得更多的规范、规程。不夸张的说,资料员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是一个不可的或缺角色,施工现场的管理如果缺一个施工员、或缺一个质检员甚至或缺一个技术负责人,让一个素质好一点的资料员可顶上毫无问题,可是如果缺一个资料员,让一个施工员甚至让一个技术负责人来顶恐怕都未必能胜任,这就要求资料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能力。然而由于在工程管理的需持证上岗的“五大员”岗位中,有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材料员,唯独没有资料员这一岗位,也因此资料员在工程施工管理中地位较低,在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往往要做许多根据相关法规、规范或规程规定本应该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甚至是材料员应该做的事,包括诸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各种专项施工方案及各种整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之类凡是与文字有关的事务都成了资料员的任务,也因此资料员工作是最没有人愿意干的。所以许多工程场现上的资料管理工作,一般都只好招一些刚从学校来的对施工还不太熟悉的大中专毕业生来担任,而指导他们的恰恰大多是那些刚从资料员岗位上下来,基本上对资料管理还一知半解的通过“跳槽”走马上任的一些施工员。也因此许多二、三级的企业里真正熟悉和掌握施工资料的人员少之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专职的资料人员。

1.4对规范与规程的执行与理解问题

6.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六

一、坚决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坚决继续把管护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列入经常性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应担当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层层建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没有盲区,不留死角。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开展管护造林项目的各项工作。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1-

起,形成全社会爱林护林的良好氛围。一是大造声势。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画册、宣传资料在造林通道两旁、造林基地张贴和向社会发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开展“护林光荣,毁林可耻” 的宣传,掀起全民护树热情。二是形式多样。可以在各类学校开展保护造林绿化林木及森林的宣讲课,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保护森林的良好意识。同时利用学生向社会、向家长传递保护造林树木及森林的重要性,让孩子们替社会当好义务“小宣传员”。三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保护力度。完善和制订村规护林公约,认真实施《造林绿化管理条例》,用制度来约束规范护林行为,用地方法规来保证植树造林成果。四是抽调技术骨干,从技术方面到基层进行办班、跟班指导已栽林木的管护,一要检查树苗生长情况,进行培土、壅蔸、修剪、浇水,低洼地段排涝,保证成活率。二是加强病虫害药物防治,尤其是外地引进的苗木,要细心检查,防止其带有病虫危害导致感染。三是加强森林防火。因为大多数造林面积集中在人口经常密集出入的地方,要防范于未然,杜绝随意性野外用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特别是林业部门要发挥服务主力军的作用,协助有关部门抓好管护中的各项技术指导,力争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绿一片。

二、坚决落实管护机制。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今日大规模实施的“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如果只栽不管,重栽轻管,必定他日会陷入“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怪圈。因此,要树立“保护就是绿化、管理就是生态”的理念,高度重视造林绿化管护工作。

1、坚持造林绿化与管理保护同步进行,杜绝人畜破坏、严防森林火灾、密切关注森林病虫危害、坚决打击乱砍滥伐、毁林毁树等违法行为。

2、按照“谁造谁管、合造合管”的原则,采取“包种植、包存活、包管养”的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建、管、种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一是对农户田间屋旁、山区丘陵的个人造林、联户造林,由农户自己管护;二是城市、乡镇、园区等造林绿化,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政府和造林单位负责管护;三是道路沿线造林绿化,由主管单位负责管护。

3、在落实管护责任的前提下,鼓励专业化承包管养,鼓励社会化认种认养,倡导全民参与管养。

4、在体制上,全面落实造林经营主体,不造无主林。一是对已经造林凡是集体所有的林木,采取承包的形式把林木权属落实到个人。二是大力开展造林地的流转经营,进一步明晰造林后林木产权权属,从而达到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坚决杜绝无主树,无主林。

三、坚持强化长效机制。对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的管护工作,关键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因为“一大四小” 绿化工程,面积大、范围广、树种杂、树型大小不

一、品种质量参差不齐,造林场地地段的土壤属性好坏有别,只有做到长短结合、循序渐进、有序操作,才可收到预期效果。

1、制订相应的有利管护政策,又便于操作的举措,用政策与措施激发各级造林单位及林农的管护积极性,保障他们的即得利益。

2、充分尊重造林经营单位和林农自主权,按照“宽严适度、活而不乱” 的原则,对今后用材的砍伐指标、税费收缴等方面提前给他们吃一颗“定心丸”,逐步实行放宽和减免。

3、逐步建立林业产业链,鼓励兴办木材收购、加工企业,方便造林经营单位和林农及时将资源变为资金,使绿色树木真正变成绿色“银行”,全方位为他们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4、对在“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和精心管护的造林经营单位和造林大户进行表彰、奖励,在苗木、病虫害防治等药物、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优惠。

四、坚持强化督查措施。当前,正是植物萌芽发育的关键期,也是造林绿化工程管理的黄金时期。各级政府在进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专项考核时,应成立专门督查组,一是坚持树木未成林前的重点督查,对各级各部门造林绿化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补火与改正。各级要有

7.公路工程质量监理之我见 篇七

1 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现状

1.1 施工企业内部质保体系不健全。

施工企业内部质保体系认识不完善, 条例操作不规范, 监督机制薄弱。

1.2 盲目追求眼前利益。

为了能够进入某地公路建设市场的“准入证”, 不惜一切代价低价中标。为了节约资金, 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出现偷工减料等有损工程质量的现象。

1.3 违反公路工程技术规程施工。

无视施工技术操作规范, 施工随意性大, 主观意识强烈, 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1.4 片面强调工程建设进度。

为了使工程建设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不遵重客观规律, 片面加快工程进度, 赶工期, 由人为因素导致质量事故发生。

1.5 施工组织管理混乱。

有些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混乱, 职工素质差, 分工不明, 配合不力, 工作衔接不紧密。

1.6 工程资料不完善。

工程施工资料整理、收集、编制工作不规范, 缺乏时效性、真实性。

2 实行质量监理的必要性

2.1 以质量为中心, 强化工程管理。

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对施工企业的人员组成、机械设备、材料、施组情况进行分析和审批, 提出合理化建议。施工过程中关注每个重要环节的控制、质保、安保体系落实情况, 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杜绝施工企业无管理、无监督现象的出现。按照“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秉公办事、一丝不苟”的要求下, 充分考虑业主、施工企业双方利益。规范公路工程施工的行为, 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返工, 保证工程质量。

2.2 规范企业行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工程开工前, 全面检查参建人员、机械设备到位情况, 各种原材试验、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是否满足要求, 规范施工企业前期工作。施工过程中依据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指导, 使施工企业走向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增强质量观念。

2.3 质量监理是社会监督的体现。

工程质量监理总是深入到工程的第一线, 掌握第一手材料, 监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其本身具备独立性, 实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通过质量监理的参与是体现社会层面对工程管理、监督。

3 公路工程质量监理的基本内容

3.1 人员。

包括人员组成结构及知识层次。施工企业主要人员到位情况。工程主要负责人, 技术人员熟悉施工生产过程, 技术要领, 具有一定的业务知识。人员的数量, 应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满足施工需要。工程主要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 技术人员, 必须接受过正规培训和教育, 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 严禁无证上岗。

3.2 机械。

根据工程需要, 检查进场机械设备 (计划进场的机械设备) 的数量、型号、类型、规格、生产能力, 完好率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投入的机械设备与其投标的合同比较是否一致。各种机械设备的进场及运转计划符合工程进度计划的适应性要求, 机械设备数量不足, 应立即调整, 并及时设置进场时限。对于调整后的机械经过审查不合格, 要求施工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撤离出场, 并添置合格的机械设备用于施工作业中, 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替代或更换必须经监理的许可, 在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后, 方可更换。未经监理同意, 不得随意将工程机械运出施工现场。

3.3 材料试验。

试验监督检查是对各种工程项目的材料、配合比和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以确保各项工程的物理、化学性质达到规范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试验室的仪器、计量工具进行检验, 判断试验仪器是否满足工程需要。试验室必须具有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试验资质等级证书以及仪器检定证书。成品或半成品的检查应进行材料的验证实验, 对材料或商品购件进行预先鉴定, 以决定是否用于本工程, 同时检查生产厂家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必要时对进场的材料依据规定的数量进行抽检。工程开工前对各项工程的内在品质数据进行收集, 控制和指导施工, 包括各种标准击实试验, 集料的级配试验, 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验, 结构的强度试验等。所有的取样、送样试验活动均由监理全程监督检查, 并予以审批。依据技术规范的规定对路基、路面及其它需要通过预先试验方才能正式施工的工程要预先进行工艺试验。

3.4 工艺及程序。

施工工艺是指导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 对于工程项目采用何种方式及工艺具体操作, 明确工艺流程, 施工机械的设备调配使用, 施工人员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

3.5 环境。

在施工前必须留意天气变化, 并随时准备好防水工具, 防止发生质量事故。温度因素方面,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如砼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 降低寿命。温度过低也会使砼内部水化反应减缓, 砼强度降低, 产生严重的质量病害。

4 采取的对策

4.1 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4.1.1 发布指令。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工程需要发布返工指令, 如果施工企业严重违背施工规程规范实施, 应该发布暂时停工指令, 使其分析质量事故原因, 拿出整改措施后, 再视情节发布复工指令。每发布的指令必须切中问题要害, 一针见血, 有理有据, 这样的指令才有说服力。

4.1.2 讲究策略。

监理与施工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对施工企业的管理要讲究策略和方法, 实现管理施工企业, 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在工程开工前, 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与施工企业达成的共识, 约法三章, 订立制度, 利用订立的制度去约束施工企业行为。同时舍生处地,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分析利害关系, 使施工企业认识到若未按规程规范操作, 对工程质量影响的严重性。当然也可动用支付权对施工企业实行管理, 对施工随意性大, 工程质量无法保证的项目不予以计量和支付。策略的应用关键是适用时机恰当,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1.3 上报主管部门处理。

由于施工不当出现质量问题, 或施工企业不听从监理人员对质量要求所发出的指令与警告, 预见到损害工程质量时, 应该及时向监理办汇报, 由监理办再反映给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处理。质量监理人员写出对质量事故有所预见或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报告, 包括具体数据, 文字性描述, 照片及音像资料等材料报送交通主管部门。经过处理后, 交由监理人员对施工企业继续进行监督并指令其改正, 消除质量隐患。

4.2 提高质量监理人员自身素质

4.2.1 加强业务素质的学习。

首先熟练的掌握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 了解并灵活运用有关技术规范规程, 研读施工图纸, 施工工艺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施工中总结积累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 更好的为工程质量服务。仅仅读懂理论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监理工作发展的形势, 要不断吸收各方面知识及工程施工经验, 才能胜任监理工作, 提高威信力。

4.2.2 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不容忽视。

“严格监理, 热情服务, 秉公执法, 一丝不苟”这是监理职业道德标准, 是监理制度赋予监理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想方设法做好监理工作, 避免出现工程质量事故, 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热情服务, 帮助施工企业解决施工中可预见或已发生的技术难题。切实维护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执法从严, 不徇私情, 不以损害工程质量作为代价, 换取私利。

5 工程资料的整理

工程资料应分类明确, 条理清晰, 字迹工整, 格式统一, 便于检查, 以原始记录为依据, 内容真实可信, 逻辑概念清楚, 能全面反映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工程建设情况。一是工程质量监理抽检评定资料, 主要是记录监理人员对工程质量的抽检, 评定和验收全过程资料, 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建设项目的质量评定得分, 确定工程质量等级。二是工程监理试验资料主要记录监理人员对施工企业的抽检以及检查认定试验的全过程资料。三是工程计量与支付资料, 往来函件、工地会议纪要、工程变更、监理日志、气候情况等监理综合类资料。

6 结束语

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涉及到方方面面, 只有从实际出发, 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质量的中心,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才能妥善解决工程质量问题。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监理工作水平在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从培经, 吴涛.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出版社.

8.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之我见 篇八

项目管理的核心

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项目目标而对项目所实施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项目管理其本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它的“一次性”。因此,项目管理实际上是从开工到竣工结束的一次性管理过程。是企业管理之本。

因此,项目管理如何实现制度化、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

项目管理的模式

每一个企业都有其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理念,在借鉴别的企业好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结合本企业的文化加以消化吸收,而不能全部照搬。要与环境、资源相对应,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

如何抓好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为目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建立和完善以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以期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因此,项目管理的重点是:

(1)项目经理的责任制,也就是要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所完成任务的奖惩措施。

(2)组织好项目资源的配置,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3)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

(4)要把责任成本管理作为强化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

(5)要把二次经营作为项目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

(6)要把项目的分配、考核、过程评价和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7)要把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作为防范项目经济风险的主要控制手段。

项目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目标管理”上。目标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目标设定和分解,目标责任的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各种指标和评价应该以数字为依据,定量考核比定性考核要更加有说服力。

项目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其重点就是各项目标确定后据此进行各种资源的配置以实现目标。项目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实现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奖罚、监管体系的到位和有效。

成本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对项目部的定义、应该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企业法人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的前提下的一次性任务。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经理授权的管理范围、项目规划、项目组织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资源管理、成本资金管理、施工管理等诸多内容,其核心是成本管理。

因此,作为项目成本管理模式应采取“事前测算决策,事中预算控制,事后分析结算”的管理方式,对成本采取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控制要贯穿从投标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其具体做法是:项目中标后,公司同项目部采取联合施工调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对施工组织方案和技术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比较,在总的工期目标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施工组织方案对项目制定成本计划。

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1)测定生产费用;(2)合同测定责任成本;(3)合理确定成本降低率;(4)制定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计划和措施;(5)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明确成本责任主体。在成本费用编制和核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二,成本预测和核算过程中要对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第三,成本预测和核算中要对影响指标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程度。

第四,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预测和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创新原则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

·机制创新

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经理部及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自己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要加强项目经理部的建设,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社会形象。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9.项目合作业务会计处理之我见 篇九

项目合作业务是一种新的、特殊的经济业务,表面看来,N公司是出资方,应该作为一种投资,由于投资时间比较长,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M房地产公司是受资方,理应计入“实收资本”,事实上,双方并非真正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目前还没有作出统一规范,不过,实务上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观点。

一是受资方作为“资本公积”、出资方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赞同这种观点的理由很简单:合作时,既然一方出资、另一方受资,便可理解为投资与接受投资,然而由于出资方的权利受到限制,所以,先通过“资本公积”处理,同时,由于项目完成后,双方需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所以,一年后,应将“资本公积”转增为“实收资本”,因为只有投资者才可以获得净利润的分配。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受资方M房地产公司会计处理:(1)接受N公司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资本公积一年后,将“资本公积”转增为“实收资本”。(2)项目完成后,每年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借:利润分配———应付某项目利润;贷:应付利润。(3)项目完成后,按协议退还N公司资金时:借:实收资本;贷:银行存款。

出资方N公司会计处理:(1)出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2)项目完成后,每年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时,借:应收利润;贷:投资收益。(3)项目完成后,按协议退还投资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

对此,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没有道理。理由是:(1)假定M房地产公司原有所有者权益为4000万元,N公司合作项目的出资额为6000万元,如果按上述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一年后,则N公司的出资比例超过50%%,对M房地产公司应该有绝对的控制权,然而,事实上,N公司只对该项目有表决权,显然这种做法难以理解。(2)项目完成后,双方按协议退还投资,减少“实收资本”,这与《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资本保全相矛盾。(3)假定一年后不将“资本公积”转增为“实收资本”,那么,项目完成后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时的会计处理,缺乏理论依据。(4)此外,N公司合作项目的出资额为6000万元,那么,M房地产公司合作项目的出资部分———土地又如何反映?在哪里反映?有无可以反映的理论依据?事实上,土地根本没办法得到反映。(5)如果M房地产公司的会计处理不合理,则N公司就不应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

二是受资方作为债务处理、出资方作为债权处理。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如果受资方只反映项目合作对方的出资额、无法反映受资方自身在该项目合作中的出资额,显然不能真实地反映投资者的出资比例,所以,因项目合作而接受的资金只能看作是借入资金,由于合作时间比较长,且为非金融借款,故作为“长期应付款”处理,出资方则可作为“长期债权投资”处理。

受资方M房地产公司会计处理:(1)接受N公司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付款———某项目,

(2)项目完成后,每年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时,与第一观点的会计处理相同。(3)项目完成后,按协议退还N公司资金时,借:长期应付款———某项目;贷:银行存款。

出资方N公司会计处理:与第一观点的会计处理基本相同,只是将“长期股权投资”换成“长期债权投资”而已。

对此,持观点一的人认为此法不妥,理由是:只有投资者才可以按出资比例获得净利润的分配,如果N公司是债权人,就没有资格参与M房地产公司净利润的分配,所以,N公司只能是投资者,而M房地产公司自然是接受投资者,而非债务人。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理由是:第一,笔者认为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所说的理由更有道理;第二,不少受资公司在采用第一种观点对项目合作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既没有对增资部分在工商部门变更注册资金(原因是以后将要退回),也没有打算在退还合作资金时办理变更手续以及在指定报纸上公告,这种操作本身也是违规的;第三,笔者认为项目合作业务的性质是一种融资行为,既有点类似于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有偿使用,但所付的代价并非本金的一定百分比,而是合作项目所获收益的一定百分比,并应计入“财务费用”。不过,由于项目合作业务的特殊性———即所付的代价需按项目所获税后收益计算,所有损益类账户均已结平,因而此时最好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核算,但必须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此处的“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减少相当于“财务费用”的增加),又有点类似于“应付引进设备款”(即在受益以后归还),所以双方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第四,应将第二种观点的会计处理进行适当改进,受资方增设“应付合作项目款”,以反映受资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给出资方的款项;出资方增设“应收合作项目款”,以反映出资方就此项目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得的款项。具体如下:

受资方M房地产公司会计处理:(1)接受N公司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应付款———应付项目合作款(受资额)。(2)项目完成后,每年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应付合作项目款———某项目(应计收益)。(3)支付N公司所获得的收益时,借:应付合作项目款———某项目(应计收益);贷:银行存款。(4)项目完成后,按协议退还N公司资金时,借:长期应付款———应付项目合作款(受资额);贷:银行存款。

出资方N公司会计处理:(1)出资时,借:长期债权投资———应收项目合作款(出资额);贷:银行存款。(2)项目完成后,每年双方就此项目所获得的收益按协议分成时,借:应收合作项目款———某项目(应计收益);贷:投资收益。(3)收到M公司支付的合作项目收益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合作项目款 ———某项目(应计收益)。(4)项目完成后,按协议退还投资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债权投资———应收项目合作款(出资额)。

10.班组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十

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执行或实施者,班组生产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长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的头等大事。

一、影响班组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某一个班组不可能独立完成产品的全过程,而只能完成其中一部分质量指标或为了达到某一个质量指标而进行的指标控制。这种对部分或某个质量技术指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或整个产品质量的优劣。着就说明了班组的工作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班组产品质量的主要环节和存在问题,也集中反映在工作质量上,即操作波动。

产品质量波动一般有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一般因原料的质量差异,设备磨损,操作调节的变化,工艺指标控制范围的正常波动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异常波动一般不按规程进行,工艺监控不严,设备带病运转,材料不符合标准引起的,对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班组生产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波动,指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操作因素,影响班组的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工艺,材料。把这些因素 控制起来,及时消除异常波动,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产生操作波动的主要原因,一责任心不强,没有做到勤观察勤调节,只重视进度而忽视质量;二是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不按工艺要求放臵绝缘件和金属件,使金属异物进入器身,影响产品介损局放;三是技术素质低,既不会分析又不会处理;四是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带病运转;五是上下工序协调配合差。这五点是导致操作波动的主要问题。只有把操作问题解决好了,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原因”控制起来,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二、班组提高产品质量的对策

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抓好班组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进行质量意识。首先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懂得产品质量如何是关系企业前途的大问题,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达,劣质产品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作为企业的主人,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有企业光荣我光荣,企业收益我受益,我与企业共命运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

一是严抓平稳操作。平稳操作就是要稳定工艺,抓好交接班,交接班是了解上一班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设备运行及遗留为体的过程,对稳定下一班生产工艺和质量至关重要。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要求班组成员能够熟练掌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如工艺操作法,工艺条件,安全技术要求等。三是开 2 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素质。以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学习基本理论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岗位实际操作本领。

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QC攻关小组是群众性的质量活动,是群众参与质量管理的好形式。班组要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开展此项活动,组织攻关,小革新,小改革和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解决班组产品质量存在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完善岗位质量负责制。建立,完善岗位质量负责制是确保产品的可靠保证,在生产过程和工作张必须严格执行,实现对产品质量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从而实现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

王莉

11.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目标策划;管理;质量控制

1 目标策划与管理

1.1 目标确定。

目标管理是整个创优活动的开端,企业应根据工程整体质量目标、工期目标、业主的要求和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工程各阶段目标,还应将工程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分项、分部工程。目标确定要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目标一旦确定,就要强调严肃性,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要不折不扣地兑现。

1.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企业要选聘精干的项目部经理,由组织能力强、有责任感、技术水平过硬的管理人员组成能打硬仗的项目管理班子。对每个部门、岗位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职责分明,人员选配要有创优经验。项目部应建立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技术员)现场监控,与个分包队伍严格实施的网络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1.3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程序。

建立企业应建立一整套规范的项目质量管理程序,自工程开工、施工过程质量管理预控关,工程竣工验收,用户回访与维修,工程创优,形成一整套统一、完整、系统的实施程序。

2 增强建筑意识,坚定创优质工程的决心

施工质量管理层的核心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项目上的全权委托代理人,是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也是项目承包责任人。因而他对工程质量负有全部责任,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与项目经理质量意识的高低息息相关。如果项目经理对承担的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意识薄弱,不去强调和严格要求项目经理部的全部人员按照既定的创优质工程目标计划,抓质量管理和质量因素控制,那么这个项目部所承建的施工项目就不可能创出优质工程。

3 建立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工程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有章可循的进行质量管理,很好的利用IS09000族标准来进行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IS09000族标准,它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并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的了解和掌握。

4 强化培训、优选施工人员是奠定质量控制的人才基础

工程质量是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所以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要控制施工质量,首先是培训和优选施工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5 严格监管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物质基础

国家《建筑法》明确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构配件、设备……,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保证工程优质,那么凡承建的工程必须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各种销售名目繁多,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对采购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我们尤其要把好采购关。 1 首先要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采购员应挑选那些诚实守信,事业心强,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 2 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广泛调查,全面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选择国家认证许可证、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或厂家,去自由市场采购,则应选购有产品合格证、有厂址下落,有社会信誉的产品。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又可降材料成本。

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要严格按设计要求选材,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对进场材料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对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凡不符合要求的设备和材料决不得使用,凡发现有材料质量问题应追踪到底。为了把好材料关,要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6 充分发挥质检人员质量检查控制作用

按照“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推行“讲、帮、防、卡”的科学检查方法,与施工人员一道,共同对业主,对下道施工工序负责。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但据笔者所知,在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发生矛盾的时候,质量管理说起来重要,但施工生产忙起来,为抢工程进度就放松质量管理的倾向却时有发生。这导致了工程质量检查与被检查之间产生矛盾。要充分发挥工程质量检查人员的积极性,就要树立质量检查人员的权威性,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7 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措施

7.1 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7.2 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7.2.1 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审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7.2.2 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7.2.3 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项目经理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7.3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7.4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8 结束语

12.加强市政工程管理措施之我见 篇十二

1 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现状

由于近些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发, 市政工程建设投资与建设管理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但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1.1 缺乏质量意识

大多数的工作单位往往为了应付, 为了赶工期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强制性标准。往往都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坏了可以再修, 差不多就行, 主观上根本就不重视。并且为了自己的偷懒找借口偷工减料, 黑吃黑, 现象时有发生。

1.2 工程质量缺乏有效管理

因为大多数的建筑企业, 内部工程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 这就直接或间接的削弱了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工程质量的好坏从根本上来说主要决定于项目部, 他们有的缺乏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随随便便的施工, 从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

1.3 监管公司履职不到位

2 关于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2.1 加强质量意识

市政设施是一个城市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件, 一旦出现了问题, 那么危及到的不只是企业的利益甚至会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所以, 施工企业要积极学习、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应当树立工程质量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我的们的企业, 我们的政府也应该做表率, 提高人们对市政工程质量的关注。

2.2 实施质量体系管理制度

应当建立起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保证制度。对于市政工程质量, 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争取把所采取的制度都落实到工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员工的身上。如果出现质量问题, 严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这样既有效地防范制度的不被重视, 又使人们更加了解了质量的重要性。

2.3 强化单位的监理职能

对于我国市政工程管理的现状, 虽然解决了单位的质量自控的问题, 但是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各个企业应当建立各自的监理部门,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及安全, 加强体制的管理, 协调好关系, 并且培养大部分综合素质高的监理队伍, 现在的经济这么发达, 现代化设备也很齐全, 利用设备可以有效的进行工程监管。

3 市政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造成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的原因很多, 贯穿施工整个过程, 例如:安全要求、施工工艺、环境和天气影响、工程设备损耗等等, 这些都是影响其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 掌握好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措施, 对于整个市政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1 工程同步建设质量不高

不论是在人行道还是车道上的同步建设设施, 各种管线检查井和路面也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 导致路面的平整度不高。特别是一些管钱的基础设施不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和道路设计标准来进行处理, 最终使得地基基础质量存在隐患, 导致路面的沉陷。

3.2 部分市政项目隐蔽工程和附属工程质量不高

软土地基和回填土处理不到位, 致使地面出现裂痕和破损;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不到位, 路面成型之后就出现脱皮起砂现象, 有的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引起人员伤亡, 由于对市政工程的附属工程不够重视, 随意的建设实施, 根本就不负责任, 为了偷懒, 偷工减料。

3.3 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

一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二是企业并未做出认真地分析和详细的调查就开始施工;三是给予的资料与实际情况根本就不相符, 使施工现场对地下管线保护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4 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有安全隐患

一些工程现场特别是一些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小型现场, 施工的用电很不规范, 许多还在用木质的电箱, 甚至还有的根本无电闸有保险箱的现象,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很多, 大大小小, 不尽其数, 但是都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4 提高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4.1 安全生产要重点控制管涵沟槽的施工

对一些高也线路一煤气管线的路段, 施工单位一定会同相关企业制定出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 以及应对措施, 保证基坑和沟槽施工的安全。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实施, 由于技术质量要求很高, 施工单位要以高空作业安全及吊、安全运输、机械设备操作及装机设施安全为内控重点。

4.2 完善安全质保体系及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

人才就是企业的第一任务, 是第一生产力。工期的质量以及安全都是基于所有参建企业安保体系的, 在质保体系中, 是最基础的因素, 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 该工程的所有设计达到的项目, 都要建立起健全和完善的质保体系, 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操作能力强的从业队伍。

4.3 加强工程检测力度

市政工程原材料、半成品的检测和技术的制定是市政工程质量健全监督的重要实施手段。因此, 不只是要严格按照工程数量几批次来自检, 监理企业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其他的部门。工程监理的重点就是落实旁站监理。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之上, 现场采样, 进行认真分析和详细的调查, 能够认真判断, 要具有可信度, 对关键工序、重要的部位要进行严格的工序验收, 从而保证市政工程的工序质量。

结语

总之,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同其他工程项目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首先是质量和安全要求高, 市政公用设施使用频率高, 人流、车流集中, 其质量和安全是否安全可靠, 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综合效益;二是工期要求紧, 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处在急需改善和加强的状况, 有限的资金大多用在关键地方, 要求开工建设的市政工程项目往往是急于投入使用的, 故要求尽早完工;三是所涉及的专业种类多, 涉及到道路、排水、桥梁、照明电器、绿化及供水、供电、电信等工程且资金来源渠道不一, 需要跨行业、跨部门协调;四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杆管线交叉矛盾复杂, 交通干扰等影响因素多。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 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体系, 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随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传统的封闭式工程建设管理方式由于受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 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无论是从提高工程项目三大目标控制水平, 还是从公正区分项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减少纠纷, 及保证合同履行角度考虑, 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市政工程建设监理机构, 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完善制度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涛.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思考[J].建筑科技信息, 2009 (7) .

[2]倪员建.关于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9) .

13.班组管理之我见 篇十三

提升设备缺陷管理,优化班组建设

黄金埠项目部张磊

摘要:班组是企业的“细胞”,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无论什么行业、工种,班组都承担着一定的产品生产任务。对于检修公司的班组来说,班组管理可以归纳成物的管理和人的管理。物是指设备缺陷、班组工具器、劳保防护物品等,人的管理是指安全、民主、培训、绩效、休假管理等。对于检修维护单位来说,班组所有的管理都是服务于设备缺陷管理,因为降低设备的缺陷发生率是班组的唯一“生产产品”。只有班组的“生产产品”的工作量少了,才能给班组其他的各项管理留出更大个空间和灵活性。班组管理目的都是一致的,保持机组稳定,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率。

关键词:班组设备缺陷管理

引言

2012年11月01日,黄金埠项目部正式接手黄金埠电厂#2机组B标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在接手初期,由于前期维护单位对设备缺陷的管理的力度未做到位,设备缺陷量出现了一次井喷现象,就锅炉专业单月的缺陷量就高达124条。在如此高强度工作量下,班组建设工作根本无法开展,绩效管理、培训管理、民主活动根本落实不到个人头上,班组的所有工作都围绕设备缺陷管理在进行。如何做好设备缺陷管理,保障机组的稳定,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率,成为项目部和所有班组的主要工作。为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率,班组积极开展了

设备缺陷管理。并结合班组所面对的现状,对设备缺陷进行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很好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建立设备台帐,在生产中培训员工

对于一个新班组,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设备台帐。设备台帐的 建立可以通过业主提供的各项资料和设备特性以及设备易发缺陷类型等方面着手编制,其中设备台帐要直接服务于生产和方便于生产。设备台帐不是一层不变的,它要根据现场设备的变动和缺陷发生率的改变来修订。设备台帐要做到跟着设备走,跟着缺陷发生率变。

一个新班组的培训尤为重要,因为几乎所有员工对现场设备都不太熟悉,所以在培训方面除了现场维护设备讲解外,重点要做到在生产中培训员工。班组要利用好每一次消缺的机会,每一个新设备的缺陷都得由班组主干或技术能手亲自带领消缺和做好培训员工的任务。提升整个班组的素质。

二、抓住时机,整治设备

要抓住每一次机组调停的机会开展设备整治的工作,降低设备单方面缺陷发生率。要想利用一次机组短暂调停的机会完全改善设备的现状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可以消除设备单方面的缺陷发生率的。

黄金埠项目部炉修班利用#2机组在2012年11月中旬调停的机会,对设备开展了整治工作,其中集中开展了制粉系统泄漏的整治。将制粉系统的泄漏缺陷发生率降低了40%。

三、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改进设备

班组要充分地利用设备巡检台帐和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台帐来罗

列出设备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并根据过去其他机组类似设备的维护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对设备进行一些改进或换型。

在合理化建议提出前,班组一定要有设备缺陷统计分析数据、设备改进方案、可行性分析等数据来说服业主方接受班组的合理化建议。

黄金埠项目部炉修班在充分了解设备的现状后,和根据以往维护的类似设备的经验下。对现场设备提出改进,并绘制图纸制定改进方案和可行性分析,以合理化建议的方式提交于业主方。在炉修班提交的五个设备改进的合理化建议中,有四个得到了业主方的采纳,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改善的设备的运行状况,降低了设备的缺陷率。

四、主动制定计划检修项目,使项目全面化

机组的每一次计划检修都对设备的一次最大化的优化。班组要充分利用好每一次计划检修的机会,不论是否是本班组要承接的计划检修。

2013年,在黄金埠电厂#2机组A修前两个月,班组就已经开始了对现场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结合设备巡检台帐和设备缺陷统计分析台帐,制定了一份设备A修项目的清单。尤其是制粉系统和输灰系统等设备泄漏频发的缺陷部位,班组通过现场巡检和消缺过程对所有漏点进行了标识,并拍摄照片。再编写出一份该系统设备泄漏缺陷分析处理意见表,反馈至业主方。班组再通过向点检、主管、主任反馈该些项目,并积极与业主方沟通,通过各种设备台帐和现场设备缺陷的照片等媒介工具要求业主方接受班组提供的A修

项目清单,使机组A修做到了设备项目全面化。

五、把好计划检修质量关,优化修后设备状况

计划检修的质量是机组稳定运行的基石,一次好的计划检修能使机组稳定连续运行,反之会使机组达不到设计负荷,设备缺陷频发。所以把好计划检修质量关是优化设备运行状况的绝好机会。

在黄金埠电厂#2机组2013年的A修过程中,班组虽然没有承接如何设备,但班组充分利用了班组现有的人力资源,发动全班人员对A修质量进行全程跟踪把关。在关键的部位和缺陷频发的设备,班组还参与了设备质量的监理工作,甚至对关键的部位班组参与检查,并制定检查分析报告。如班组参与了锅炉辅机设备的质量监理工作和做好了锅炉“四管”防磨检查。并很好地向业主方提供一套全面的现场检修质量情况和设备缺陷状况,也向施工方展现出了高标准的质量验收。修后机组运行稳定,设备缺陷量剧降,也成功的消除了制粉系统泄漏缺陷频发的疑难点,很好地优化的了设备运行状况。结束语

14.管理经验之我见 篇十四

随着干部年轻化的深入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教育系统内一大批年轻人走上校长工作岗位。他们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能力强、干劲大,但是由于经验和资历的不足,工作中常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和挫折。

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文化、学术氛围浓,权力意识淡漠,年龄、资历、阅历、学力等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大。年轻校长常常被认为 “涉世不深”,“浅薄”、“浮躁”、“激进”,造成校长“不服众”,工作难以开展。有些校长在工作中意识到这一点后,急于求成,端起“官架子”、拿出“官脾气”——“我是一校之长,我说了算”,运用手中的权利,强力推进工作。岂不知这样做恰恰犯了教工之大“忌讳”——“你才教几天书,小小年纪摆什么官架子!”于是干群关系日趋紧张,或是直接对立、或是阳奉阴违,工作局面久打不开。遇到这种情况,有些校长不是及时调整策略反而变本加厉强化权利作用,企图以“校长权力”、“校长威信”扭转局面,不料却是火上浇油,让干群关系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学校办学效益。

笔者建议年轻校长来到新的单位或是新的岗位后从以下四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是立足。

年轻校长来到新的单位(岗位)后,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不会一下子在新的单位(岗位)赢得广泛的支持,持观望、疑虑态度的大有人在。除非校长本人在系统内有很高的声望(年轻校长恰恰缺乏这一点),或是前任领导表现很差,群众要求“下课”的呼声很高(这样的“烂摊子”往往不会派年轻人去收拾),这种局面很难改变。因此,年轻校长的首要工作就是“立足”——取得信任,赢得民心。

立足,首先要融入集体。既要善于融入领导班子的小集体又要能够融入全体师生这个大集体。领导班子是以前任校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在教职工中威信高、影响大,因此要善于与原班子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坦诚相待是最有效的办法。面对新校长的到来,愿班子成员一定会产生思想和情绪上的波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工作中消极、情感上冷漠(这是正常的,因为大家不了解新领导思路,都在观望,而那些表现出过分热情的人,却值得注意)。要经常性地与大家聊天、拉家常,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把自己的感受、忧虑、思路、设想,摆在桌面上,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一位年轻校长上任之初便登门拜访老教务主任,二人挑灯夜谈,几近天明。校长不仅对学校情况有了深入全面地了解,也和老主任交上了朋友,为赢得领导班子信任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原班子成员要充分信任。有些校长上任后总担心原班子是否和自己一条心,是否能理解自己的工作思路,是否有能力帮自己打开工作局面,于是疑神疑鬼、畏首畏尾,不给权利、不委重任,事无巨细每必躬亲,或是自带人马、任用亲信。这样做只能加剧新领导和原班子的隔阂,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一位年轻校长上任伊始就大肆批驳学校工作——“这也不行、那也不好”,雄心勃勃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解散原班人马,重新设置机构,重组班底,并把自己原单位的教务主任调到该校任副校长。结果是议论纷纷、怨声载道,上访上告不断,教师无心工作,教学质量急剧下降。而另一位年轻校长上任时领导告诉他:原班子不太团结,如有必要可做适当调整。并答应他可以调进两人协助工作。但这位校长一没贸然改组班子,二没调进人员,而是深入实际、了解情况。他发现原班子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机构分工不清、权责不明,争权夺利、推诿工作。他和原班子全体成员一起查根源、想办法,重新规范了机构设置和责任分工。关系理顺了,思路清晰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局面很快打开。相互信任是一个集体同舟共济的基础,信任是相互的,对人信任才能换来对己信任。

同时也要善于融入全体师生组成的大集体。每个学校都有代表其价值取向和审美趋向的文化特色。年轻校长应该以此为切入点,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和广大师生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及时又迅速的取得师生的认同,让大家觉得:你是自己人。如校长李某来到一所篮球运动传统校,虽然他不会打篮球,但经常到球场观战,被教师戏称为“最佳场下选手”。当他被授以这个“称号”的同时,他已经被这个集体接受,融入这个集体。

融入集体并不是一味迁就,牺牲原则和立场,也不是抹煞个性流于俗情。“君子和而不同”,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抛弃个人私利私欲,入乡随俗与保持独立人格相结合,应该是年轻校长的准则。

立足,关键是赢得民心。以真情换取真心,“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校长爱生如子、以校为家、待同事若兄弟。校长对学校、师生、工作的真情,必然能换得师生的真心。以理想唤起同心,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理想就是学校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校长要立大志,树高远理想,绘宏伟蓝图,以此感召人心,唤起全体教工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以学养博取倾心,年轻校长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政治理论和文化素质水平,有高风亮节的道德情操,高瞻远瞩的政治素质,博学多才的文化素养。让师生青睐并倾心于自己的学识和修养。真心待人,同心做事,学高身正,必将赢得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年轻校长不但可以立足,学校腾飞指日可待!

第二是立业。

事业是凝聚人心的最有力武器,聚人心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干事业。立足不立业是庸人哲学,也违背领导干部年轻化的初衷。年轻校长当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正确的事业观。立大志、树雄心、创伟业。校长不仅仅是行政职务,也是充满挑战的职业,更是光荣而崇高的事业。谋求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是校长的天职,是校长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

勤是立业之基。“业精于勤,荒于嬉”,年轻校长由于年龄特点,性格中“嬉”的因素多一些,因此要“勤”字当头。首先是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理论水平,做到理论先进、认识超前、学识渊博;还要勤于观察,经常性的深入到校园各个角落、各个部门、各种人群,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倾听意见;更要勤于实践,不扯皮、不拖沓、不敷衍、不推诿,不仅及时指出问题更要及时解决问题,不仅脚踏实地更要雷厉风行,不仅目标宏伟更要工作勤勉;重要的是勤于思考,既能看到现象又能想到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既积极应对现在又探索勾画未来,既把握工作时机又洞察发展方向,方为好校长;想别人未曾想、想别人不能想、想别人不敢想,才能立大业。勤是立业之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和作风,年轻校长尤其要不得!

新是立业之源。新校长到来后,许多教师在观望也在期待,期待校长的新举措。如果校长因

循守旧无疑会让大家“失望”——“太嫩了,没什么真本事!”,从而丧失教师的信任。因此校长一定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发展要有新思路,学校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

人是立业之本。师生发展的需求是校长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师生是否满意是评价校长业绩的重要依据。切不可为“面子”、“业绩”、“讨好上级”、“经营仕途”而急功近利、盲目冒进。一位校长来到一所资金比较紧张的学校,他急于建功立业,举外债若干改建学校大门,造成学校资金周转困难,必要的教学投入难以保障,教师怨声载道,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校长也有苦衷:“我这样做有什么不好,还不是为了改变学校面貌,教师们为什么不理解呢?”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因为校长立业之时“目中无人”。目前师生们最需要的不是漂亮的大门,校长立业的方向和师生需求发生分歧,当然得不到支持。校长在设计自己的立业方案时一定要思考:教师和学生需要我做什么,我这样做是否能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是否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校长同心同德,共创大业。

第三是立德。

立德是做人之本,是校长治校之本。年轻校长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建功立业,赢得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的思想。因此工作中常常出现“不择手段”——只要结果不讲过程、“不拘小节”——不注意个人言行等问题。有些年轻校长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德行修养却差强人意。治校先立德,育人先育德,一校之长理应为师生的道德楷模。

正己以立德。正人先正己,年轻校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淡泊名利,摒弃私欲,行得端、做得正,高风亮节,己正则德立。

修道以立德。年轻校长要“讲政治、讲正气”,“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崇尚道义、淡泊权术”,“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弘扬大道、抵制小道”,“笃行正道,不走歪道”,“谋育人之大道”,道修则德立。

养性以立德。戒骄戒躁,静心安神,修心炼性,存心养性,对年轻校长来说尤为重要。俗语有云:老要张狂,少要稳。年轻校长要善于从俗情琐事中跳出来,对人待事心平气和;少打几圈麻将,多看几本好书;少交几个酒友,多交几个文友;少些官宦习气,多些君子风范;修身养性,以琴棋书画、高雅艺术陶冶心性,健康、雅致、平和的心性养成则德立。

第四是立言。

校长不仅是一校之行政长官,还是一校之文化领袖,因此要求校长不仅能干还要会说能写。著书立说、开蒙思想、引导文化,这样的校长才算得上“大校长”。年轻校长当以此为追求和发展方向,敢于立言、善于立言。

为广大师生立言。校长是全体师生利益代言人,要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发大家之心声,为广大师生的权益“仗义执言”。

为理想信念立言。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路、治校方略、理想和目标,以及自己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诉诸文字和语言、广而告之,以此引导和凝聚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奋发图强。

为弘扬正气立言。为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著书立说,校长不仅能够依靠管理手段,更要善于利用舆论导向弘扬正气,让整个学校充满一团和气,洋溢一股正气。

为锻造特色立言。“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主要在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年轻校长要有创“名校”、做“大校长”的理想和勇气,为打造学校文化特色、开创特色办学之路著书立说。

上一篇:电子商务技术员基础及应用技术下一篇:冰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