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共12篇)
1.1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篇一
驻足仅几平方米的内室中,我便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天台上仰首瞻望渺渺星际,我却不过也是小不可言的沧海一粟。
童年,是懵懂,纯真,快乐的代名词。可以毫无道理的嚎啕大哭,可以没有保留的开怀大笑,也可以肆无忌惮满心委屈的抱怨所有,还可以不用承受生活带来的压迫,因为---还只是个小孩。
如果生存的时代可以选择,在看完《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我便有这一句话的感慨。她的童年生活,可能是身为现在80后90后所不能想像的,6岁,一个懵懵无知而纯真的年龄。如影随行的不幸却如同恶魔般制压着她稚嫩的心灵。该是在父母怀中撒娇要糖的年龄却体会到了什么叫无助,惶恐在动荡的生存危机与徘徊在濒临死亡的边缘,她,却如青竹,坚韧不拔。
一个14岁的女孩,用过无数次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那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绝望与憎恨?带着不能毁灭世界的哀怨和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来毁灭自己,那一页的阐述,我带着心酸,一略而过。
也许,在那个时代前的人都或多或少遭受过生活所带来的困苦,但本文主人公的的经历却是让人揪心,贫难而波折,如她朋友说的,像电影里的情节。不由得感慨,我为不自由和不顺心的忧愁和她相比拟算什么,根本强不到成为为之苦恼的理由。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像本记载了作者成长的历史册,从稚嫩退化到成熟,从贫苦摆脱到富强,从绝望挣扎到希望满满。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她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现在常看到新闻会有人为情自杀或为压力而选择离开世界,也许他们不曾知道,这个世界大于他们的苦难还有很多。在钦佩作者的同时不经想说句,如果看过《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人:你知道你有多幸福么?
赵美萍,她的过去,是上天对她照顾的缺失,她的未来,由幸运来为她主载。在最后,愿作者在未来的人生里幸福满满。,
2.1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篇二
1.做一个理智的人,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必须保持冷静, 认真地分析, 然后尽好地去解决。
2.完成属于自己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广告创意, 并要有一定的价值。
3.写至少两部属于自己的小说, 不需要热卖, 能凑合着看就可以。
4.交两个知心朋友, 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必须要重义气, 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帮助我。
5.谈一场较为难忘的恋爱, 她不需要很漂亮, 但必须欣赏我。
6.在校期间去一家公司实习, 以增加社会经历。
7.念好英语, 考出6级, 学习法语, 以便大学后出国留学。
8.节约用钱当然有些必要的开支还是要的, 比如生活和恋爱:) 。
9.学一门我不曾尝试的东西, 比如编织。
3.曾经的苦难是我的起点 篇三
于建嵘个头不高,头顶微秃,脸上总露出一种孩子般的狡黠和纯真。他身上有一股子野趣,跟他打交道,只会感觉到两个字——痛快!在一起的几个小时中,我们言笑晏晏,相谈甚欢。他讲故事非常生动,湖南口音浓重但有趣,表情丰富可爱,动作率真自然,时不时惹得我们大笑。
从“黑人”到教授
问:您为什么要研究农村问题?
答:一个人研究什么问题,与他的生活经历是有关系的。我小时候当了八年的“黑人”,你们知道“黑人”是什么意思吗?就是没有户口。这是我做这个研究最大的原因。
我父亲曾是游击队员,后来在当地做了干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土匪,赶到了农村。农民把我们的棉被都偷走了,那是冬天,就是要赶我们走。我们又回到城里,我流浪了八年!那个时候,没有户口,就没有粮票和布票,学也上不了,别说家里没钱,有钱也不行。我没有读小学,到现在都不懂拼音。尽管没有正规渠道读书,但我父亲曾是一个干部,再怎么倒霉,也还有一些朋友,有人帮忙给我找地方旁听,我要“上学”了。没有布票买布,我母亲拆了一条麻袋,把麻布用黑颜色染了,找人给我做件衣服。那个人几乎半瞎,把一个口袋做在了外面,一个做在了里面,就这样已经是我当时最好的衣服了,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班上有个漂亮的女孩,学习委员,父母是唱“样板戏”的,她知道我是“黑人”,不想让我到她班上学习,要把我拖出去。我抱着桌子不走,他们硬拖,把我衣服刮烂了!我什么事情都可以不记得,但这件事刻在了心里。
童年受到的苦难,可能对你一生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一直考虑,怎么让后代记住这把人变成“黑人”的体制,我不想让后代再受到那种困苦。
我1979年考上大学,整个工厂就考上我一个,地方上都轰动了。为什么要考大学?因为我受了太多的苦难,想要改变命运。“文化大革命”结束,父亲死了,母亲没有工作,靠捡瓶子度日,那时我才15岁,尽管有了城市户口,还是找不到工作,实在无路可走。
我有一个感觉: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做不出真的东西。所以1983年大学毕业,1985年开始做了8年律师,赚了我认为足够的钱,可以做点事情了。我买了一辆车,31万,要开着车走遍全国,到处去做调查。
我最早想写工人。后来感觉工人的生活太舒适了,写不出来,所以先写农民。那个时候没有方法,不知道怎么做,也说不上什么兴趣。只是认为一生不应该只是赚钱。
(谈到这里,于建嵘拆开了桌上一大摞邮包和信件,都是些上访材料。)
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东西。你看看,有山西的、福建的、黑龙江的……我很多的观点实际上是他们告诉我的。从研究的角度来讲,这些资料非常重要。可是看这些东西。会感到心里很难过,我有多少力量可以帮助他们呢?九江有些人天天找我,我也没有办法,就打电话给《南风窗》的记者阳敏,阳敏去做调查,九江的赈灾案,那篇文章最后得奖了。
广州“岭南大讲堂”请我去做演讲,有人提了一个问题,你今天讲的话与你的阶级不吻合。我问他,我是什么阶级?他说,你算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能讲这种话?我说,下面坐着一位50多岁的妇女,是我亲姐姐。她来广州千什么?做保姆。她原来是工人。这就是我的阶级。我个人的命运可能改变了,可我的家人,他们地位没有改变。你不要看我今天站在讲台上很风光,几百人听我的演讲,包括政府官员,但这就是我的阶级。
一个人经历过苦难。可能带来两种后果:一些人要伪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非常贫寒,开始装腔作势,这种人可能会更加穷凶极恶,因为原来受了很多苦,现在一定要得到更多;另一种人会考虑,我的苦难是怎么得来的,要去追查苦难的根源,使它不再发生。
问:那种情况还有可能再发生吗?
答: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不等于生活中没有。你要想到:社会基本的东西没有变——命运总是掌握在人家的手里。
我们这代人的领悟很多是从生活来的,不是从理念来的。比如,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很无辜,怎么能说我是“黑人”呢?连基本的公民权利都没有!所以我写书,写文章,反复强调的就是基本的公民权问题。当然,每个人的生活境遇、智力、生存能力不一样,这个没有办法,但社会应该提供同样的机会和平台,不能制度性地把我们变成“黑人”,对不对?
曾经的苦难就是我的起点。我住到“上访村”,一点不感觉苦。我原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现在感觉能得到就得到。得不到无所谓,失去也不可怕。我们这代人很辛酸,受了这么多苦,家里人也总要我警惕。可是,假如每个人都明哲保身,只想办法得到更多,这个社会就没法进步,总要有一批人敢于批评它。我们希望将来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其实完全有可能再发生,像孙志刚的事,像“黑砖窑”事件。
凤凰卫视的窦文涛请我去做“锵锵三人行”节目。我说,文涛,不要以为你是非常有名的主持人,如果你陷入“黑砖窑”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有办法与外面联系,你怎么办?你一定要想到,我们的一切努力,不是让个人怎么张扬,而是去消除那些可能让你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的东西。
上访村历险记
问:去年,您是在上访村过的年,为什么要挑这个时候去?
答: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春节期间还留在上访村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人。你想啊,中国的春节传统是团圆,他们连团圆都不愿意回去;而且春节期间信访部门不上班,他们告不了状也不回去,背后肯定有故事。
第二个原因是春节期间,警察也放假,这样好一些。
实际上,做所有的调查,你都必须穿过现象,深入内里。我去那里,不是看他们每天吃什么,怎么生活。人有很多伪装,上访的人有三种表现,看你是有关怀、有爱心的学生,他就向你诉苦;一看是官员,就跟你说他的问题,有什么冤枉,怎么解决;再看是一起上访的,就会问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语言,你只有变换不同的角色才知道。我化装成一个上访的人,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比如他们之间互相打电话说,某某某,你们怎么还不上来,怎么还不来告,这是动员。你和他在一起住,他有一个认同感。许多学者与我的看法不一样。我说,你去住一下就知道了。上访的人肯定有冤屈,但是制度会带来另外一种后果。那些人互相认同、互相依附,一个人可能不敢做的事情,
大家在一起就不一样了。比如初一那天,他们打出口号,“给中央领导拜年去,给胡锦涛拜年去”,真的去拜年了。
问:您在上访村住有危险吗?
答:危险来自两方面。第一怕里边人员特别复杂,不是我们想象的只有上访人员;第二个怕公安抓人,我2月28号离开上访村的时候,不是被抓了吗?
那天我接到通知,中央统战部要求我去学习。我当时背一个大包,穿一件烂棉衣,戴着破帽子,刚到一个路口,几部警车包围过来。
我说,你们干什么?
他们说,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走路的,不行吗。
他们说,走路也不行,你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去开会。
他们说,我就知道你是去冲击“两会”的。
他们要我拿身份证、工作证,我是去“卧底”的,哪里敢带?我说没有。我是社科院的教授,专门做研究的。
他说,教授,什么教授!天天在这里鬼混,过年都在这里,我们早就注意你了。
他们问我是什么地方人,我说湖南人,他们准备把我送到湖南办事处去遣返。
我说,不行,你们不能动我,我的确去开会,你们可以打电话问,我告诉你们电话。
他说,我不要你告诉。
他打114,先问社科院,然后问人事处。我们单位的人听说以后,都说我又被抓了,已经抓过几次了。(说到这里,于建嵘笑嘻嘻的,显得很顽皮。)
我们单位的处长很紧张,说,有这个人,有这个人,你们不能抓他。
警察说,他搞调查,穿得很破烂。
领导说,他平时也破破烂烂的。
我们单位都知道这个事,闹的很大,报纸都登了,海外媒体都登了。
问:您在岳村做调查的时候,好像也被抓过一次?
答:我关注岳村农民的维权抗争,到那里去调查。地方政府实际上是不允许的,他们查看了我们的身份证、工作证,给上面打报告,说有两个自称是社科院的人。在农村活动,是不稳定因素。他们还一直追查到北京,打电话给我们所,所里说的确有两个人在做调查。他们明知道我们是什么人,还不敢抓,就是逼着我们离开。因为我写过一个很重要的内参,关于农民有组织的抗争,他们也知道不能对我们怎么样。
后来又一次去,住在地方宾馆里,地方上派人跟着,说是“保护”:你坐在什么地方,他就坐在你旁边;你和谁谈话,他也在旁边。这还是小事。我从来不吃地方政府的饭,他说你这么远来的,一定要请您吃饭。他们的宣传部长是女的,把我拉进去以后,县委书记坐在我旁边,宣传部长说你跟我们书记照一个相吧,新闻媒体就在旁边。第二天报纸上就说,“县委书记与于博士亲切交谈”,凡是来找我谈话的人,每人送一份报纸。
我们那次在农民家里调查,完了之后准备离开。农村的路不宽,一辆小面包车追过来,前面堵一部车,后面堵一部车,查你的证。还有一个镇里的司机,没道理可讲的,像打你一样,推推搡搡,把你推到车里面,但你还不能说他打你。“坐在那里!”他对你一点都不客气。基层政权,我从来不认为他们是很恶的人。但是他为了利益、政绩、生存,不得不采取这种办法对付你。
问:最开始的时候,您搞调查有没有想到人身会受到威胁?
答:没有想到。当时想地方政府还比较好,没有想到他们会这样。他们抓了我,我还是很镇定的,心想肯定会放我。但心里也有点恐惧,他们打你几下,把电脑砸了,也没有办法,天高皇帝远。
善意的批评
问:您调查的过程中。有没有碰上过农民的群体性事件?
答:凡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我都赶过去了。我拍了很多录像。有一个维权农民,他站在山头把手一挥,下面几百人鸦雀无声,就像当年的农民运动。我们不希望再出现这种现象,但是一定要体会到农民的痛苦。我这么批评,还能在体制中呆下来,什么原因?我是善意的,我只是从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来考虑,绝对没有想塑造推翻政权的英雄。我不希望再出现这么一种英雄。
问:听说您的研究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
答:那只是一个方面。中央领导为什么重视,是因为你讲到点子上了。的确是闹事啊,现在每年8万多次,1993年是8千多次,十年翻了十倍啊。当年的群体性事件主要是基层政府乱收费,带来农民的抗争;这些年,土地问题又成了关键。最近我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了一个演讲,谈了更麻烦的问题——骚乱、泄愤。我做了这个演讲之后,有关部门做了一个摘录,说中国社科院于建嵘教授在美发表演讲,主要写我批评政府的管制能力。上面领导做批示,发到了社科院,书记让我马上回来,说上面又批评你在外面做坏事了。我来了,他拿那个摘录给我看。我看完以后说,你们看过我的演讲没有?他说还没看到。我说您看完了以后再说。看完了以后领导打电话给我,“小于啊,我们看完了。我们认为你是忧国忧民的好知识分子。你没错,他们摘错了。”
领导再不高兴,再恨你,事情还是这个事情。
问:当年,国家准备试行新的信访条例的时候,您的上书也遇到很大的压力吗?
答:当然是压力很大。我的脸皮厚,从小受那么多苦的人,什么苦不能受?过程是这样的。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说一个信访条例有问题,必须要改革,中央主要领导人作了批示,国家信访局高兴的不得了,把我叫去开会,专门请我,说“你做了大好事啊”。他们开始搭班子要改革了。这是第一阶段,合作阶段,认同阶段。
第二阶段是关于方案的。我给中央领导写了第二个报告,他们说开一个论证会,这次就麻烦了:我认为要弱化信访功能,不要强化;信访局找了康晓光、杜钢建等人,他们坚决要强化信访功能。这哪是论证会,分明是批斗会,就我一个人唱反调。我说强化信访权力会为法制外的东西打开大门,我们要加强法制,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不是要取消信访制度,而是信访不要去解决法律问题。也不要搞排名,一搞排名地方政府有压力,上访的人知道你的压力,就不停的斗争,最终不利于解决问题。
我提第二个观点,他们与我吵起来了。
我问杜钢建,你们到过上访村没有,他说没有。
我说你们看过上访信没有,他说没有。
我说你们开过上访论证会没有,他说没有。
我说都没有,那闭嘴!你们都没有还敢在这里说话!
我背起包就走了。论证会应该是双方的,我不同意你的方案,你应该找双方的论证人,结果你全部找批评我的人,这不是开批斗会吗?我不开了。
回来以后给中央写信,我说改革的方向错了。后来,条例还是通过了。
我和他们打赌说,科学家的意义在于预测一个制度输人到社会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我可以非常准确地告诉你,两年之后,信访问题不但不能解决,还会恶化,带来更多的问题。
有人说我一个人在对抗社会,我说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多人
要求改变,是不是?
问:这么多人要求改变,他们声音的出口在哪里?
答:靠媒体。虽然中国的媒体受到一定的管制,但我们需要媒体放大声音,我一直认为媒体在将来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年四月,我在法国考察他们的申诉专员制度:如果国家公权力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不服,可以到共和国专员那里去申诉,这个共和国专员就会去调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结论。我对共和国专员说,做了结论又没有办法处置,有什么用呢?他说,我们有一个“核武器”。我虽然没有办法处置,但可以把调查报告在媒体上公布。比如,现在有人说商业部的某项政策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我派专员去调查。调查完以后,我不能处理你,只是向你提意见,你要改,假如不改,我就公布报告。他说我们有这个“核武器”,但是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用过,因为只要一公布,这个部门就完了。我们中国要往这个方面努力。
我在台湾调查的时候,从北到南,问台湾农民同样的问题:当地方政府官员把你家的房子拆掉怎么办?
他说,不会的,他不敢,他怎么敢拆我家的房子呢?
我说,就是拆了怎么办?
他说,到法院去告状。
我说,法官腐败了怎么办?
他说,法官怎么会腐败?这是我家的房子,他一定会判给我。
我说,法官真的腐败了怎么办?
他说。我到我们的议员那里去告他,到我们的媒体去告他。我的议员就会来调查,调查完之后向媒体公布,这个法官就完了。
我说,这个议员也腐败了怎么办?
他说,他不会,他要拉选票,他腐败了我明年不投他的票。
他马上就可以拿一个卡片打电话,他们的议员很快就会过来。
我得出一个结论,人家是明确了产权的。我们国家产权不确定,集体所有,谁都不知道是谁的,想卖就卖了,农民为什么闹,就是产权不明确。土地不是你的,谁都可以拆你房子。
第二个,有权威的、让民众信任的司法制度。出了问题有地方可以告,谁来监督司法机构呢,靠代议制度和媒体。这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政治家要有雅量。掌握了国家政权,你对国家和民族有责任。我的责任是批评。知识分子最大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是公正地评价政府和政策,不是迎合。
从岳村到宋庄
问:您在安源煤矿研究了多长时间?
答:大概三、四年。
问:您下矿了吗?
答:下了。我下井之后特别的惊讶,你想象不到煤矿是怎么挖的。(他开始拿几本书在地上比划矿井里的结构)挖煤有一个架子,现在是铁架子,在采矿点不断的移,我们把这边挖了,架子移走,这边就垮下来了。我下矿的时候想,那是挖了一百年的煤矿,肯定都挖空了,其实不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空间。
第二个,还有一个不能想象的东西,人的确在里面爬着走,水深火热,为什么工人不能抬起头来?因为会撞头,我撞了几次,头昏眼花,迷迷糊糊的。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问题,里面全部是农民工。我书上写到“没落的贵族”,安源工人宁愿下岗在家打麻将也不愿意下井,下井太苦,井下全部是农民。他们认为,我是国营单位的工人,就是比你们农民强,你们只配下井。现在还有这种意识,所以就叫“没落的贵族”。
问:农村问题是调查岳村,工人问题是调查安源,为什么要选择那里?
答:我就想了解二十世纪革命运动是怎么发生的。我想结合现实和历史来看曾经发生的革命运动,共产党靠工农获得了政权,我当时想了解一下它在这种历史过程中是怎么发生的。
问:您后来到北京,买了宋庄的房子,为什么定居宋庄?
答:我当时在社科院做博士后,带一帮人到宋庄去玩,原来宋庄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我碰见一个画家,四十多岁,他在西安开了一个很大的画廊、美术学校,两口子都是中央美院毕业的。我们去的时候,看见他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正在炒菜,穿的破破烂烂。我问他为什么来这里,他说自己也有几千万的家当。但越来越感觉到闷,他的愿望是当画家、艺术家,就对老婆说,一生不能再这么过,必须离家出走。他老婆当然不同意,说,你想当画家,在家里也可以画啊。他说,不行,必须离开这个地方。从此以后,他背包在外面漂泊。我问他。为什么到宋庄来?他说,画画是画心,宋庄是中国的先锋艺术的前沿基地,我一走进宋庄就想象到红军带着八角帽,背着钢枪,要冲锋了。讲到这个地方,他泪流满面。我特别震撼:世界上还有这种人!我这么多年就是为了找这种还有理想和关怀的人。我感动得直接就问还有没有房子卖。那个人要走了,房子要卖,破破烂烂—个房子,我说我买了。他说12.5万,他花1万多买的。我当天就买了,不在乎价格高低,不在乎房子多破烂。现在我的房子已经改建得很好。
问:听说您打算写一部关于宋庄的书。中国乡村城市化的进程。宋庄是典型吗?
答:不是的,它是我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点,将来可能是我研究的一个点,但是不一定能够代表中国。其实,我想做南北中国村庄文化的变化,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它。
我在宋庄已经住了4年,在那里不仅找到了精神上的共鸣,还观察到了很多特别的现象,促使我思考了很多问题。我在那里感受到北方院落文化与我之前生活的南方厅堂文化的差异,也感受到村庄城镇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还有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这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现象和故事,我在第三极做过一次讲座。
从岳村到宋庄,我的研究也在发生变化:从南方农村到北方农村,从政治到文化,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到人类学的理念。大师黄侃
张港
黄侃字季刚,清末民初音韵学家、训诂学家、文学家……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教授。黄侃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是章氏诸弟子中最有成就者。
陆宗达曾拜黄侃为师。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再见老师时,黄侃翻了翻那卷了边的书,说:“再买一本,重新点上。”就将书扔到了书堆上。又一次见老师时,陆宗达送上点点画画已经不成样子的《说文解字》。黄侃点点头,说:“再去买一本。”三个月后,陆宗达又将一本看得很破的《说文解字》拿来,说:“老师,是不是还要再点一本,我已经准备好了。”
黄侃说:“已经标点了三次,《说文解字》,你已经烂熟在心,这文字之学你已得了大半,不用再点了。以后你做学问也用不着总翻这书了。”说完,黄侃又将那书扔上书堆,这才给陆宗达讲起了学问的事。
后来。陆宗达终于成为我国现代训诂学界的泰斗。他回忆自己的学习历程时说:就是当年翻烂了三本《说文解字》,从此做起学问来,轻松得如庖丁解牛。
黄侃大师虽是逝于病榻,却极为壮烈。弥留之时,他说不得话,手却指向架上一书。学生们将书拿来,他翻到一页,手一点,人已逝去了。送走老师之后,学生们想起那书,大家翻开一看,顿时觉得,雷电之光,激荡天地:前几日学生们争论的一个问题,老师没能作答。原来,老师最后手之所指。正是答案所在。
黄侃说过,不到50岁不出书,去世时,黄侃才49岁。学生们整理他的笔记,集结成书,《音韵》、《声韵通例》、《集韵声类表》《尔雅略说》、《尔雅郝疏订补》、《文心雕龙札记》等惊世之作才得面世。
4.《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四
我们很庆幸自己没有那样的经历,看过的人都会想“我也是经历那边,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是从文章中得知那些经历对她以后的成长他坚忍认真的性格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作者自己说“那段不堪回首的砸石经历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烙印,它时刻提醒着我:不要懈怠,不要停止,不要在宁静而富足的现实生活面前停滞不前,也不要被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所击垮。那么苦难和艰辛的人生我都在少年时便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能够摧毁我呢?”。其实这都是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得出的不同的结果。当你经历过的时候它才会在你生命中变得深刻而有意义,所以我们面对苦难的时候是可以选择直接面对,直接挑战的,困苦总会像纸老虎一样的。读完这本小说以下几点是我非常深刻和学习的。
一,工作中,认真、刻苦、敬业的精神;工作后我们不乏有许许多多的抱怨,认为老板是在吸咱们的“血”认为老板抠。其实别人之所以创业就是为了挣钱,节省开支,把金钱看的宝贵是每个老板的天职。而且做老板是准备赚钱的不是准备亏钱的。工作中我们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我给公司带来了多少的效益,给公司做了多少的贡献。没付出是不会有回报的。而且要想到做好工作不是为公司,而是为自己。
二,明确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梦想在那里,自己的目标在那里,以后要成为怎么样的人,要做怎么样的事这是需要明确好的。不管差距有多大,梦想有多难实现。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要努力的去争取。
三,做出选择前需要准备工作;比如你自己要想成为一个作家,那么你就必须准备,准备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我认可的过程,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就盲目的过去,选择一行之前没有任何准备有的甚至不了解那一行,这样怎么会成功呢?首先自己都说服不了的话,更别谈说说服那些“聪明人”
四,别安于现状;有野心,有梦想不是坏事情。人总是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
五,决定要做什么就大胆去做;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就要坚决一些,也就是说人要有果断而明智的执行力。
以上几点第一点是我感受特别深的!同时也感觉是作者成功实现自己梦想的关键。
5.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五
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贫穷,自幼丧父,小小年纪便退学上山砸石头,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家庭重负,用血汗挣来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
就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艰难的生活作着顽强不屈的抗争。19岁那年,作者身负因母亲生病借下巨债,到上海打工,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吃尽千辛万苦,但作者怀着一股“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 顽强拼搏,终于再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树起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再艰难的打工生涯中,作者一直没有泯灭对文学的喜爱,打工之余坚持写作,笔耕不辍,终于以飘逸的文笔,超然的灵气敲开了文学大门,最终,被《知音》杂志社领导慧眼识珠,破例录用为记者,编辑,圆了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阅读过程中我从作者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虽然我的经历不像作者那样悲惨,但也刻骨铭心。
我17岁技校毕业后便踏入社会,开启了迄今为止九年之久的独自漂泊、奋力拼搏的成长生涯。也因为家庭的一系列变故使小小年纪的我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
可想而知这份重担对于当时一个十七八岁瘦弱的小女孩来说意味着什么,简直喘不过气来!但永不言败、倔强如牛的性格绝不允许自己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头。
青春年少,无所畏惧!刚毕业那时几乎从底层做起的,先后做过电子厂流水线女工、网吧收银员、电话销售员、保险公司人事助理同时兼职餐厅服务员;金融公司业务员、到后来的主管、小股东。也曾一度成了家里最有力的经济顶梁柱。
后来又因行业变动改行做了人事行政,节目编导、制片等等,九年来我飘过了全国大半个城市,其中的千辛万苦更是不必说了,像做金融那六年间我从来没有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
每天从早8点到办公室开始盯着电脑一直到晚上12点有时候凌晨2点,带团队、搞业绩,超负荷工作。现在想想那时候真的是在拿命来拼。除了辛苦经历了无数次曲折,比如找工作碰壁、找兼职被骗、被黑心的老板拖欠工资、险些被骗入传销等,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起起伏伏。每每回忆起这些经历都会让我泪如泉涌,五味杂陈。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作者来说苦难是她人生的大学,也是一笔财富,我随没踏进过大学校门,却也实实在在的攻读了社会生活这所人生的大学,它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品格,也培养了我面对苦难时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向上攀登的勇气及决心!
这些年来不论生活多么艰难,工作多么辛苦,都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热爱,对于知识的渴求。自从技校毕业之后我开始培养了自己阅读的习惯,平时宁愿在自己吃饭穿衣上吝啬,也绝不在买书时吝啬。看到喜欢的书毫不犹豫买下来。
这些年买书上大概也花了两三千了。前前后后加在一起大概有三四百多本,这些里面大部分都是古今中外经典文学名著,看到了高尔基、保尔柯察金、冉阿让、约翰克里斯朵夫、斯佳丽、大卫科波菲尔、简爱等大文豪笔下无数个经典人物的苦难悲惨经历,同时也感受到了一颗颗在泥泞不堪的人生中熠熠闪光着的伟大灵魂及散发着的那一股生生不息的光芒和能量。
就像作者在书中说的:人有两种生活,第一种是现实生活,第二种是精神生活,当你抵不住现实生活的磨难时,便可以从精神生活中汲取些营养和能量。
使你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的确,阅读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使你的眼界、格局、思想境界、思维方式、辨别是非、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会起到一定的提升和指引的作用。
一直以来经常有人说我像个大学生,一点都不像历经风雨的“社会人”,是,岁月在我外貌上似乎没留下太明显的痕迹,看似从来没有长大过的女孩,但却从未停止过成长。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也还没有像作者那样实现自己的文学梦,但我仍然在努力、坚持阅读、积累、写文等,来日方长,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6.我的“苦难”日作文 篇六
实话说来,我是比较怕地理老师的,这种恐惧心理已持续很久了,应该是由于我当了地理课代表的缘故吧,怕被老师撤职,怕被同学讥笑,说我地理课代表当就不会当,成绩差的要死,有什么资格当,这种心理,让我变得更加自卑了。
今天早上,我的地理作业忘做了,在家里时,我压根不知道地理还有这儿作业,来到学校后,同桌说问我地理基训做了没,我突然想起,地理家作还没做呢,急得都快要哭了,咋办,咋办啊?“哇,原来地理课代表的作业都没做啊,看来我做不做都没关系了,呵呵!”同桌嘲笑我道。“无所谓,撤我职算了。”我表面上装着无所谓的样子,其实心里是特别希望老师别撤我职的。以前,我是多么希望老师让我当个班干部的啊,哪怕当几天,几小时也没关系,因为它是多么的光荣,现在当上地理课代表,才觉得班干部是很辛苦的,可是,就算再苦再累也没关系。
下午第五节课是地理课,然我感到越来越紧张了,“可怕的恶魔”地理老师要来了,唉。我的悲惨时间来了。
快要下课时,老师说让李浩和我这个课代表还有几个男生一起去吧老师办公室的.地理资料书拿过来发了。我本来想叫班长和我一起去拿的,可老师发威了:“你喊别人和你一起去干什么,这都不会去吗,笨的要死!”我汗,干嘛在众目睽睽之下说我笨,小声点不行吗,我就那么笨吗?算了,还是自己去吧。
“喂,你知道老师办公室在哪吗?”我大声问李浩。“知道,你跟我走吧。”…我、跟、他、走,那我还算什么啊?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我挺胸抬头,大踏步的走着。找了半天,总算找到老师办公室了,呼,呼,大汗淋漓了。不过,我可不是这堆着像小山似地书的搬运工哦,——他,李浩,才是的呢,我可是威风凛凛的课代表,他,只是跟在我身后的“小喽啰”!呵呵!
7.1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篇七
实习机会从哪里来?
近期, 就大学生实习相关情况所做的小规模调查显示:通过亲友老师及院系安排进入社会单位实习的人数占到63%, 其中, 本科学生多数通过亲友老师介绍进入相关社会单位实习, 而研究生则多数通过院系安排, 进入与学校研究项目有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同时, 提供给大学生实习单位的以国企和民营企业居多, 而外企的实习岗位机会是凤毛麟角。在实习过程中, 少数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佳者可以进而转正, 成为企业正式员工。
通过以上调查, 实习机会的来源已经非常清晰——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尤其是亲友老师。然而, 大多数的大学生却放弃了与家庭及老师的沟通。由于性格腼腆内向、忙于自己的网络生活、对课程感到枯燥乏味等种种“原因”, 他们忽视了与家庭的沟通, 以及积极通过校内外老师、学长等了解职业方向和职业信息的机会, 往往到了临近毕业才感受到就业压力, 从而削弱了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事实上, 对于积极的人来说, 大学是充分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好机会。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 同时也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 无形中给自己形成了很好的保护网。尤其在低年级阶段, 需要仔细思考自己的兴趣, 寻找与专业之间的对接点, 进而通过网络平台、高年级学生、校内外老师等资源了解自己所愿意从事的行业、职业信息。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 自己的需求也会受到他人的关注, 很多潜在的实习机会就会逐步出现。
把握实习机会:先把心归零
很多同学都非常渴望到外企实习, 然而事实证明, 这种机会往往只属于少数名校学生中的佼佼者。往往, 很多大学生会埋怨自己获得的实习机会都是毫不起眼的小公司, 认为这样的实习经历难以成为求职简历的闪光点而放弃实习的机会。那么, 我们究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选择实习机会呢?
首先要能做到“把心归零”。适时地撇除学校荣誉、家庭背景等形成的高傲或是悲观的情绪, 把心态放平, 才能客观分析自己在专业知识、交际口才、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优势和弱势, 看到不同的实习机会能够带来的能力和素质训练, 进而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成熟的企业会在制度和流程上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尤其是鲜明的企业文化, 可以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素质上的熏陶。而创业型的公司, 虽然规模小, 各方面的管理不成熟, 但却能在职业能力上给予很大的提升, 甚至为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带去更多的关于运营模式、团队文化、创业家素质要求等多方位的思考。因此, 重要的是理性思考, 抓住机遇做出选择。
另一个重要的考量, 就是对自己职业方向的把握。如果你有志于做记者, 你需要在低年级阶段通过课堂知识、与老师的沟通、外部的网络环境、传媒业的相关书籍等了解整个行业的现状, 然后,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寻找进入媒体实习的机会, 开始练兵。如果你的理想是网络技术的工程师, 那么你需要利用学校的技术力量, 提高自己的基础技能, 寻找科学、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使自己的水平超越同龄人, 在这个基础上, 寻找优秀的技术企业, 在实际操作中去和职场磨合。
以平和的心态分析自己面临的实习机会, 适时选择符合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平台, 才能更好地在实习阶段积累对自己有意义的经验, 为就业乃至个人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实习收获:巧赚无形资产
实习过程中, 你也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领导只是让你干些杂七杂八的琐碎活;你的能力一点都得不到展现;公司的人际关系好象特别复杂, 你跟比较聊得来的异性同事走得近, 可能就会听到一些暗示性的玩笑都朝着你来;你的工作好象总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同事之间关系好象特别冷漠, 交流特别少……以上种种, 都很容易激起你内心浮躁、不稳定的情绪, 从而使实习最后演变成没有意义的经验。
那么, 在实习前, 首先可以尝试着做一下几个设问:提供给你实习机会的是什么样的单位?这个单位的性质是什么? (政府部门、国企、私企、还是外企?大型企业还是创业型公司?) 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这个实习机会的?什么样的人会支持你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你在这个实习平台上最终想获得什么?这个组织的组织文化是什么样的? (工作氛围比较轻松的, 还是比较严谨的?有什么样的做事规则?) 假设同事工作都很忙, 没有时间给你更多的提点, 你该如何偷师学艺?你的领导希望你有怎样的表现, 你如何超越他的期望?厘清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然后去做事, 才会更有效率。
一个组织总是欢迎那些认同组织文化的人, 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协作能力, 使绩效提高。因此, 在实习期间, 了解这个组织的纪律、做事流程、员工的行为习惯等, 是非常必要的, 这需要耐心的观察和思考。
一个愿意接纳你的组织, 总是期望你的所学能够对提升这个组织的绩效有意义, 因此, 哪怕一开始对你熟视无睹, 一旦你有优秀的表现的时候, 他们还是会欣赏你, 并给予你更大的表现空间。没有必要把自己丢在坏情绪里, 而需要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有些组织喜欢指出存在的问题, 但更多的组织喜欢你指出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你能够告诉团队成员解决这个问题最实际的办法。所以, 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 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想法, 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欢迎。
任何一个和你一起工作的人总会选择你成为他们的朋友而非敌人, 尽管有时候工作太忙来不及给你更多的支持, 但内心的初衷是不会变的。所以, 知道事情的结果的同时更要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只有通过主动地观察和思考, 才能巧赚实习过程中的无形资产, 从而快速地度过职场磨合期, 使自己成为企业乐于接受的人才。
8.-理想信念成才-我的大学1 篇八
走在青春的旋律下,有时欢呼雀跃,有时黯然神伤,有时积极进取,又有时困乏疲倦。辗转间20载匆匆离去,身边的同学,朋友,各有归所,乐乎其中。而我,总是感觉,无法明了,没有方向。
最近上了预备党员的培训,深深的使我醒悟了,原来我是一名要求进取,要求优秀的预备党员,有一次培训的准提讲座时“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讲的十分深刻,让我不断思考,到底我算不算一名合格的预备党员,我又具备不具备做一名优秀党员的素质。从那以后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人生在世总有那么些人或者事会让你有所触动,让你必须思考做出改变,所以我也这么做了。
大学生,一提到这个名词,总让人感觉到光环笼罩,代表积极,意气风发,青年才俊,祖国的希望。但当我真正生活在大学两年,才体会到,身为大学生,真正需要的是,理想,信念,成长,成功。要抵住诱惑,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从思想,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被大学的随意,堕落,退却了激情与理想。
理想。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前提,没有理想,便只是在行尸走肉,作为医学生,要时刻把为人类健康事业为己任,为人民服务,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以及各方面的本领,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在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奉献自己。可是理想,并不是像水,花儿一样。看的见,摸得着,它是无形的,如果你因为一时贪婪,退却,那么理想就变成了空想,毫无意义,所以坚持理想,并不断为之努力,才是正道。
信念。是对理想的坚持,对实现理想的必胜信心,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所有困难都会为你让路,我们雄心壮志的来到大学,当初怀着成就一番事业的信念,可经历了大学时光的磨砺,又有多少人的信念依然那么坚定,恐怕也是自欺欺人吧,所以有些人便选择逃课,迷恋游戏,一天躺在床上,堕落。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信念他们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逃避,长此以往,便不会有什么大作为,相反,如果我们坚定自己对理想的信念,不断给自己暗示,积极,乐观,那么我们一定是春天里最美的花儿,一定会收获累累果实,有所作为。成长。像一颗树苗,正则茁壮,歪则弱小。可见,成长道路与环境的正确与否,起决定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大学的校园里,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每位同学都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同时学校给了我们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开动脑筋,善于学习,而不是傻傻地浪费掉。大学的自由,代表各种层次,类型的人之间可能互相影响,所以我们一低要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因为我们社会经验欠缺,所以不能走上歧路,否则无法弥补。总而言之,大学环境,是我们成才的最佳摇篮,我们应该抓住机会多学知识,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更应该,找准定位,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做出表率。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刻苦奋斗,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同自身的问题都争,改正自身的缺点,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力量。
9.1.1.《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篇九
《我的四季》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张洁的《我的四季》属于苏教版必修一第一模块“向青春举杯”中的“体悟人生”。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张洁的《我的四季》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收获浓缩在“四季”里,实际上就是把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分享快乐。
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在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是迥异的,《我的四季》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教师对此必须加以必要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语言基础知识和课内名句
能力目标: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以课文为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能通过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三、学情分析: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的理解、把握不能深透到位。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那么,我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出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习的主旋律。
四、.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解决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道学案、布置预习
五、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前预习案上的课前基础知识和课前思考题
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并推一代表发言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以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稚嫩到成熟的过程。这就像一年的四个季节一样,但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人生的四季属于我们却只有一次。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大屏幕:思考:在仅有的一次人生四季中,我们又如何度过呢?]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读学习一篇抒情散文《我的四季》,想一想,女作家张洁对人生的种种感悟,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
(设计意图:精心创设一个新颖而又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引导学生思考。)
教 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抒情散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生1:阅读散文时,首先要知道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学生2:抒情散文,关键是从文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这都是我们学习时要掌握的。
学生3:我觉得学习抒情散文,还要明白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例如《白杨礼赞》使用了象征的手法,表面上写的是白杨树,其实是为了赞扬北方的抗战军民。此外,抒情散文的语言也和其他文章大有不同,在学习时,我们也要注意体会。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并表述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有一个阅读抒情散文的总体思路)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师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围绕提供的问题展开小组合作。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调控讨论的进度和节奏,逐步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展示讨论的问题: 探究一: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有着怎样的特点?
明确: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
探究二: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明确: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学生活动:围绕老师安排和布置的研讨问题,在反复阅读文本,形成自己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部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发言,每小组再推举成员进行全班交流发言,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善于合作善于、倾听同伴发言的良好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
探究三:划出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句子,说说这些感悟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自读研讨十分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教材思路清晰的介绍了一年的四个季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得知大概,再通过互助学习将思路理清,并检索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学生通过彼此平等的交流,可以使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探究四: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教师:同学们,女作家把生命比做一年的四个季节,她在自己的人生四季中认真生活,无悔付出,在历经了人生的各种坎坷、痛苦、磨难后,她这样警醒后人: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人的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大屏幕: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对于这句话,你又有何理解呢?] 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不要总沉浸在过去,要珍惜现在,因为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教师寄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呢?我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生命的意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曾有过一 番精辟的论述(可引导学生齐声背诵),他告诉我们,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我的四季
张洁
春——少年时期——播种劳累 夏——青年时期——艰难探索 秋——中年时期——获取收获 冬——老年时期——检点品味
十、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张洁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我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去反复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0.我的教学故事1 篇十
我的教学故事
我今年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孩子们都比较活泼,上课时回答问题都挺积极的,但还是有几个学生不怎么发言,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叫王娟,她平时上课听课很认真,还写着一手的好字,但就是有一点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一天我上课让读生字,几乎每个学生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唯有静怡不举,我看到她没举,我知道并不是她不会只是她不愿意发言而已。我说:“孩子们放下你们的手,老师来点名字读,叫到谁谁来读。”孩子们都坐的很端正等着我来点名,我点了王娟的名字,她站起来很快读完了黑板上的生字,而且读得音很标准,声音也很甜美很好听。她读完后,我连忙表扬:“读得多好呀,声音真甜美,发音真准确,们大家以后是不是想在课堂上经常听到呀?”孩子们都说是,那现在大家给她鼓鼓掌,鼓励一下吧!学生们也都觉得读得不错,热烈的鼓掌。我再看看小娟,抿着小嘴在开心的笑呢,从那堂课之后,上课小娟的小手敢举起来了,回答问题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有时还会跟别人争执自己的观点,这些变化也使她变得更开朗活泼了!我也没想到课上一次小小的表扬会有如此大的效果。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注意自己的评价语,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改变一个孩子。在课程改革的路上我们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11.我的启蒙老师1 篇十一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最敬佩的小学老师。是启蒙老师照亮了我们人生的路程,手把手教我们学会1,2,3……是启蒙老师像哲理学家一样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启蒙老师像阳光般的温暖了我们的心田,像慈母般的呵护着我们。也许当我们学业有成时,往往只会记得大学老师,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可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一定会有这样一个身影:当我们遇到了困难时,是她以教师的身份出现为我们揭开了困惑;当我们获得了小小的成功,收获“甘果”之时,是她——启蒙老师,以一名祝贺者的身份出现,投来鼓励和称赞的目光。
像付之东流的河水,时光流过了我的十三个春秋,流过了我小学的六年时光,带走了我无数美好的回忆,也朦胧了我无数熟悉的面孔,但却永远带不走我最敬爱的潘老师。
潘老师是个对职业负责的老师,记得五年级的学历中,有过这样星期;潘老师竟向学校请了一星期的假,把我们的课程暂时交给了六二班的邢老师负责,邢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潘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潘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可以露出迫不及待想要学习的目光,而在邢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只差没睡着了。同学们在私底下议论纷纷,不解老师为何要请一个星期的假,他们各有说法,有人说因为老师严重生病了,也有人认为老师家里出事了……总之理由五花八门,但结果只有一个:责怪老师。尽管我很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其实我也有很多疑问:潘老师以前从不耽误我们的课程,也从不剥夺我们的时间,但这次却很反常。
然而,疑惑在一个星期后便有了答案,原来,潘老师不但自身严重感冒,而且她的小孩也在住院,在她请假的这段期间,仍没好好休息,而是在家与医院之间来回奔忙。她回来任课时,我们都吓了一跳,本来就苗条的身材现在又瘦了一大圈,往常红润而有光泽的脸颊,现在变得苍白无色,还留下了厚厚的黑眼圈。她会来的首要任务便是将邢老师教过的课程在重讲一遍。
面对这样一位坚强而严格的女教师,她也曾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她也曾向大姐姐一般与我们玩耍,她也曾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一般与我们共享成功的喜悦。
12.我的继教作业1 篇十二
教师应该认识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承认学生的独立个性,允许学生有差异性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为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自拍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久有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2、举例说明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人是教育的中心,人是教育的基础,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提高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对中学化学教学来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化学丰富的科学内涵,塑造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拓展青少年儿童对自然科学美的欣赏,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此基础上,提升其其逻辑推理能力,完成化学教学的各项任务。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是这样在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在教学内容上,适当突破教材,活化内容,是中学化学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手段
3、举例说明教师如何将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课业负担观。例如:教师的课业设计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结构要优化,课业内容要注重学科联系,把握好数量限度、时间跨度和难易程度。笔答式作业要注重巩固基础,课堂作业应注重新知,课外作业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启发性、综合性、趣味性,克服重复练习、无效练习、惩罚练习和粗制滥造练习的现象。中小学生的课业量更要把握好“度”,严禁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只有把握好作业时间和量这个“度”,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才能使减负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4、你觉得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可行吗?谈谈你的对策。
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体现在教学公平上。农村中小学较之城市中小学,在教学起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上都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公平。究其原因,既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也有教育政策方面的。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症下药,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以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学公平的基本对策
(一)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倾斜力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二)调适文化冲突:改变教学观念,重建教师精神文化
(三)加强师资建设:实行农村教师特殊制度,启动“农村教师培养国家行动计划
(四)回归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设置,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五)管理就范:加强对农村教学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力度。
最后,我认为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要整治和完善教育制度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依法治教,规范管理,完善监督问责机制,用科学制度来保障教育事业能够公平正义。
5、你认为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一.是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意外性,超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出乎他们的意料的教学内容极易引发其好奇心。
二.是恰当利用认识冲突,与学生的经验、态度不一致、相冲突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三.是适当地增加复杂性,复杂的材料通常比简单材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四.是适当地增加问题的开放性,问题答案的开放性、多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动机。
五.是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教师已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究时间,力争由他们自己找到答案。
六.是不要过分注重结果,由好奇心激发的探究活动弥足珍贵,它比让学生记忆知识、练习技能更重要。
6、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第一,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每个学生都事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活过程以及生活中培养能够起来的生活习惯,还有在生活中收获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教师应尊重,并可以合理的采用。
第二,教学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第三,鼓励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家庭劳动可以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培养学生的适应生活能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一般都涉及到实验探究、推理论证,小组合作中。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个人展示都要在大家面前分享,让学生感受实践过程给他带来喜悦,同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自身有成就感,会越来越喜欢实践,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7、你认为应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答:师德是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因此,我认为应当这样加强师德建设:(1)不体罚,在学生没有认识错误的时候,体罚只能增加其逆反心理,还会挫伤其自尊和自信。体罚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教师要坚决拒绝体罚。不体罚,不等于不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也不是完整的教育。
(2)不搞有偿补课,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师应该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3)不迁怒于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也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心情愉快、热情饱满地面对学生,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上课。相反,如果教师郁郁寡欢,那学生也会无精打采。任凭教室外红尘滚滚,我保持教室里一片净土。这样教师就能收获快乐,学生同样也能收获快乐。
(4)去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幸福是人的主观内心感受。幸福就是干自己喜欢的事,结果得到大家认同,社会认同。一个人喜欢什么工作,不仅是天赋方面对这项工作比较适应,也是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教师不仅有爱的奉献,也有爱的获得,不能收获爱的职业谁也难以坚持。
8、谈谈你对“教师培训既是义务,又是福利,既是前行的加油站,又是整装的训练场”的理解。答:(教育部提出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机制,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脱产进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研修相结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新突破。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任务是:紧紧围绕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实施“国培计划”为抓手,推动各地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选派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进行海外研修培训;组织200万名教师进行学历提升;采取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促进中小学名师和教育家的培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9、为什么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答:一是校本研修不能是教师个人的分散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具有分散、个案的特点。一个人的一个教育叙事,可能只是一个个别的经验,一个教师的案例研究只能涉及到一个小小的教育行动。这样的研究优势是扎根于教育实践,弊病是研究过于细小。有人把这样的研究称作“草根研究”是不无道理的。合作交流,研究成果共享,就能克服这样的研究的细小弊端。教师群体的教育叙事就可能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群体的行动研究就可能构成一个庞大的课题。教师的群体行动研究则可以使个体的研究成果积累起来,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而且,经常坚持群体研究,可以造就一个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氛围、气势,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参与到研究中来,使每个人的智慧都汇入集体的洪流。总之,合作能使研究深入发展,持续发展,能使研究成果得以放大,能使研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造就一个学校的研究文化。
二是校本研修也不能局限于校内。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不多,总体水平有限,如果把研究局限在校内,就会产生“萝卜炖萝卜还是一锅萝卜”的局面,校本研修也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用区域性联合教研克服这样的弊端。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把校和校的隔阂打通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校本研修活动放置到网上,开展区域性联合教研,或者把校本研修做到全国去,做到海外去。这样的“校本”,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开阔的研究视野,它对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三是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研修的高级形式。校本研修不能只局限于个体研究,局限于行动研究,局限于本园的研究。校本研修不能“坐井观天”,更不能“坐井研究井”。开阔教师眼界,拓展教师思维,提高教师研究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专业引领。
(一)是骨干教师引领。专业引领的第一种方式是骨干引领,也就是骨干教师对全体教师的带动。
(二)是专家引领。专家是指对中小学教育教学有专门研究和深刻实践的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师范院校的教师。
(三)是专业理论引领。专业理论引领,是指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教育、课程、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被引领”的过程。值得指出的是,以上三种引领方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综合在一起使用。不能简单地分类,更不能机械地应用。
因此我们说合作与交流是放大个体研究成果、保障校本研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10、举例说明教师如何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答:(1).要加强自身信息化能力的培养,提高信息素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呼唤现代化的教师,现代化的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应该具备较为充分的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能够把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思想方法;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社会的各种现象,并客观地评价信息时代的信息文化,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是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进行信息处理、开展信息交流、创作信息作品或产品、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探求新知、研究问题,能够将信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创美好的生活。
(2).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教学的整合
不能把信息技术的展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滥用。要遵循为教学服务,适度使用,简约可操作的原则。
(3).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
广义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我们提倡的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指的是狭义的教育资源,即教学内容资源以及与内容展现有关的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积累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尤其是采集图片、音频、视频资源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能极大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和下载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积累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发挥这些现代教育资源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提交者: 冯建宇
(提交时间:
2011-10-12 23:58:04)
答题内容: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1、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教育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
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如何反思?
答:(1)教育反思应当从这些方面进行思考,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我们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2)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3、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
《水的净化》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不足之处:课时延长了 10 min,原因是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仍是笔者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使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沉时介,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1、什么是教育案例?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1)关于教育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虽然说法不同,却也有一定的共识,如果概括为一个定义,即: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2)教育案例与教育反思的区别: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有事件,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教育案例的基本特征(1)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或事例。(2).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一些戏剧性的冲突。(3).叙述具体、典型、特殊,而不是对事件的笼统描述和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4).对时间、地点和必要的背景及因果关系有所交待。(5)对教育行为的描述能够反映出事件人物的情感、态度、动机和需要等。(6).要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
2、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教育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 , 要撰写一篇好的教育案例,在结构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设计。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材的范围
2、选材的方法
3、选材的步骤。对于教育案例,我们的学会更加有目的地审视自己。
教育案例的基本特征:
(1).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或事例。(2).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叙述具体、典型、特殊,而不是对事件的笼统描述和抽象化、概括化的说明。(4).对时间、地点和必要的背景及因果关系有所交待。
(5).对教育行为的描述能够反映出事件人物的情感、态度、动机和需要等。(6).要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教育背景。
判断依据:
复习课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二是熟练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正确率。三是发展思维,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生成。
分析以上三个目的,我们发现复习课对学生而言,是有新的收获的,即新的知识系统(结构)、新的系统技能和新的数学体验。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复习课的设计与组织中一定要把“新”作为着力点,让学生们在“知新”的过程中体会学习之“乐”,还复习课的本来面目。在知识梳理中形成新的知识脉络,享结构之乐。在材料整理中形成新的数学体验,享创新之乐。
3、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水的组成》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的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为原子,原子在重新组合成新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5套
多媒体材料:课件:(1)水的电解示意图(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5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教师掰粉笔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你们分析一下。
(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紧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结合课本中的模型
(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
(生)小结: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
(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
(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
(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
(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看书)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道了什么?(生畅言)
1、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答: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经验型论文是指论文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在某项专业工作或综合性工作取得成功经验总结,包括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方案、具体措施、工作效果、推广应用、有待改进提高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2、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
(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题目。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导言。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主体。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讨论或建议。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结论。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列出参考资料。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二)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与叙事研究报告的出现 世纪 80 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论学者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他们积极倡导下,叙事研究开始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缘于这一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很快引起了教师培训系统等多方面的关注。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1)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3、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初三的阶段性测试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的心里不是很舒服,毕竟这是新带初三,成绩不好,很影响形象的。于是这几天布置的作业就明显的多了也些,但我自己真的没有意识到,只是跟同学们说清楚了:咱们两个班的成绩不是很好,你们一定要很好地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去上课,预备用一节课的时间处理完四单元的习题,这是我提前一天就给他们布置好了的。上课了,不经意的问了一句,“作业都做完了吗?有没做完的吗?”“唰”,全班同学一起站了起来。我楞楞地站在讲台上。刹那间,一股怨气直冲脑门:“拂袖而去,你们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把他们凉在这里,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把班长和科代表叫到办公室批一顿”,种种的想法瞬间在发热的脑袋里酝酿,同学们则小心的看着我。突然之间灵光一闪,是不是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这几天有点过了,真的!问了几个同学,答案是一致的,“老师,我们也很着急,但我们确实做不完啊”,“对不起,同学们,是老师的错”,我朝同学们深深的鞠了一躬,“这几天是老师太着急了,太想把同学们的成绩搞上去,老师也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太着急了点。”“老师,我们一定努力,一定尽量作好作业,一定把成绩提上去„„”。我的眼睛润湿了。如果是我拂袖而去的话,如果是我大吼一通的话,如果是„..,种种的“如果”是我连想都不敢想了。
诚恳的态度,真诚的心灵沟通也是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一把金钥匙。现在的中学生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很强,老师的态度会使他们非常敏感地做出反应。处理问题时蛮横粗暴,冷嘲热讽,或者充满对学生的不信任,学生都有可能对你关上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确实是为了他们好,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你的教育的,并且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推荐阅读:
享受苦难作文09-15
苦难中作文10-14
关于苦难的作文06-23
面对苦难的感言07-05
关于苦难初二作文07-26
人生苦难经典句子09-04
美丽源于苦难作文11-03
苦难 作文精选 800字06-18
苦难造就人生作文通用07-16
苦难的话题作文素材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