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精选8篇)
1.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一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 填空题。
1、20千克比( )千克轻10%,( )米比5米长 1 2 。
2、天平一端放着一块巧克力,另一端放着 1 2 块巧克力和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恰好平衡。整块巧克力的重量是( )克。
3、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 )米。
4、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乙的工效是甲的工效的( )%。
5、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
6、把 7 8 :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7、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 ):( )。
8、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9、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施工时,6月20日完成任务,照这样计算,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
10、一台拖拉机 5 6 小时耕地 7 8 公顷,照这样计算,耕一公顷地要( )小时,一小时可以耕地( )公顷。
二、 判断题。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甲比乙高5米,乙就比甲矮5米。………………………………………………( )
3、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 )
5、把8克盐放在200克水里,制成的盐水中含盐4%。………………………………( )
三、 选择题。
1、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2、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4 5 米,乙剪去 4 5 ,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3、已知8X + 8 = 24,则4X + 3 = ( )
A、11 B、10 C、9 D、8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 3 8 ,乙车行了全程的 4 5 ,( )车离中点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确定
5、用汽车运一批货,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 3 5 多一些,比 3 4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 )次。
A、8 B、9 C、10 D、11
四、 计算题。
1 7 ÷7+7÷ 1 7 6-( 1 7 ÷2+3) 3 4 ×88+ 1 4 ÷ 1 88
[1-( 3 4 + 1 12 )]× 3 2 99%+91×( 2 13 - 1 7 )
五、 文字题。
(1)一个数的60%比32的60% 多32, (2)一个数比20的2%多4,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
六、 应用题。
1、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 1 8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2、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1 8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
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1 3 ,这堆煤有多少吨?
4、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2 3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5、甲乙两车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20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7:9,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二
我校一直着力于打造简约、高效、自主的数学课堂, 鼓励数学老师们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想的形成.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背景下, 我尝试“放手”, 将课堂还给学生, 真正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执教了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一课, 通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 跳出了教材、课堂这个狭小的空间, 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如商标中、新闻联播中介绍的百分数) , 关注在课堂学习中新生成的百分数, 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
这节课中, 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生成中研究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我尝试用心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到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调查寻找的丰富教材, 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交流讨论, 提升了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描述及评析】
一、我的课堂我做主, 学习内容我来定
在上这节课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准备: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 可以摘抄, 也可以拍照或将实物带来.
于是, 课堂伊始, 我就提问:“你在生活中找到百分数了吗? ”
生:“我在餐巾纸的包装袋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木浆. ”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百分数, 100%纯牛奶. ”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百分数, 85%山羊绒. ”
……
师:“百分数好找吗? 为什么那么好找? ”
生:“因为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百分数. ”
师:“这就说明大家都非常喜欢使用百分数. 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话题值得我们研究吗? 除了这个问题, 你还能想到哪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
小组讨论中列举出本节课学生期望研究的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用处、优势,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案例评析:课堂伊始, 我就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关于百分数, 你想知道什么? 想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中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 畅所欲言, 学习积极性相当浓厚. 在全班汇报的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汇报, 着重引导出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百分数的意义、用途、好处、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板书在黑板上, 极大力度地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 感觉在老师和大家讨论我提出的问题. 一节灵动的课, 如果光有老师不停地讲学, 那绝对是不完美的, 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剥夺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权利. 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生成的资源, 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课堂以最真实的本色,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我的问题我分析, 学习方法由我选
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 我征求孩子们的意见, 自己制定学习方法, 逐一解决.
师:“我们通过激烈的讨论列举这几个颇为关键的、继续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们是想我来逐一告诉你们, 还是想自己研究呢? ”
生:“当然想自己研究! ”
师:“好, 那我们就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百分数的意义, 自己看书, 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结合刚才我们找到的百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来. ”
生:“85%山羊绒中的百分数表示山羊绒占整件毛衣的85%. ”
生:“100%纯木浆, 如果把整袋餐巾纸看作100份, 那么里面的木浆就占100份, 说明全是木浆, 没有其他物质. ”
生:“蛋白质28%, 牛奶盒上的这个百分数指的是蛋白质占整盒牛奶的28%. ”……
出示豆奶的营养成分:蛋白质34.5%, 糖20.5%, 脂肪10.67%, 矿物质28.5%, 维生素5.83%, 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很自然地利用表中的百分数去比较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
师:“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豆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 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
通过我的追问, 自然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研究———百分数的好处和用途.
结合刚才学生的比较结果, 我进行了小结:正是因为都把一个整体看成100份, 所以百分数非常便于比较, 人们在统计、调查、分析、比较的时候往往选择使用百分数来呈现研究结果.
师:“我这里有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100%, 75%, 90%, 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牛奶? ”
生:“我会选择纯度是100%的, 这样比较营养, 毫无添加. ”
生:“我要选纯度是90%的, 添加一点食用香料味道会更佳, 我就比较喜欢麦香味的. ”
案例评析: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找百分数、课中交流、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文化特点.同时, 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 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百分数意义的真正内化. 接下来的练习中,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的仔细观察, 同时应用刚掌握的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这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得出了各种物质间的大小关系. 我恰到好处地引导:“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现? ”立刻过渡到学生对于百分数优点的研究上.最后的三袋纯度不同的牛奶, 正是考验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学生在牛奶纯度问题上的表达, 引来了全班学生的一阵笑声, 但恰恰是这有趣的谈话, 足以证明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透彻的.
三、我的疑问我解决, 学习效果你来测
此时还剩最后一个问题: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我开展了小组竞赛, 比一比哪组找到的最多, 借此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各种不同点:读写方式不同;表示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看成100, 分数分母不唯一;分数可以表示分率或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 百分数只能表示分率, 又叫作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便于比较, 分数则要通分;分数单位不同……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 我们找到了百分数和分数间的区别与联系, 下面就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话, 判断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都能改写成百分数吗? ”
生:“一根绳子93/100米, 用去了它的37/100. 第一个分数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因为93/100有单位, 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第二个分数可以写成37%, 把一根绳子看成100份, 用去了37份. ”
生:“23/100千克相当于46/100千克的50/100. 前两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 不能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而最后一个分数可以, 改写成50%, 表示百分率, 是数量之间的关系. ”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百分数:1%, 18%, 50%, 89%, 100%, 125%, 7.5%, 0.03%, 300%. 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 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
生:“我最喜欢100%, 因为100%就表示全部, 非常圆满. ”
生:“我喜欢50%, 这个数和0.5, 1/2一样, 也能表示一半. ”
生:“我喜欢300%, 这个数是100%的3倍, 比1还要大, 说明超额完成任务. ”
生:“125%也比100%多, 比1要大. ”
生:“我喜欢0.03%, 因为这个百分数中还有小数, 很有意思.”
师追问:“那你们觉得0.03%这个数大还是小? ”
生:“很小, 因为如果把总数看成100份的话, 才占0.03份, 太少了. ”
案例评析:数学练习的价值, 不仅在于巩固知识, 反馈信息, 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形成技能, 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拥有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能够自主探索和创新, 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因此, 通过最后的几道练习, 能够很好测试出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特别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这个设计, 在测量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 也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自主联系实际, 思考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场景, 为后续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案例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 更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意识, 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催生数学思想看成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把学生的自我发展当作教学的至尊追求.
“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其实教师只需要在关键时给予点拨、评价, 在课堂中, 教师扮演的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的角色.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 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摘要:“百分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 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实际应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概念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对于百分数,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并不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放手”一点,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生成“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百分数”“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这样一系列问题, 为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放手”, 给学生创造参与学习活动、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空间和余地, 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 从学会到会学,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调控, 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 享受自主的权利和快乐.
关键词:放手,自主探究,问题意识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史宁中.教育与数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三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4.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四
一、综合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82.9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一个较中的水平,满分的有2个,90分以上的有6人,80--89分的有20人,60--79的有4人,不及格的有1人,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考得不太理想。
二、试题分析
本次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与实践、解决问题六部分知识,三、试题具体分析
1、填空。(24%)
主要是考学生对倒数、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比的应用、圆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部分学生做的很差,每道题我都有讲过几次,学生不能够认真读题和审题,比较毛躁,没有理解题意就做题,错的最多的是第六小题,全班只有3人填对,其余同学都没有带单位名称,失分较多。
2、选择。(5%)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不太学生失分不大,全班同学一共失去11分,大部分学生都是满分,学生对统计图、比、对称、圆等方面的只是基本掌握。个别学生失分主要是理解不到位,思维能力不强,不会合理选择方法。
3、判断。(5%)
几道习题应该不难,平时教学都有讲到过,答题错的最多的是第1、2两个习题,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我们平时教学中经常是说7米的1/8和1米的7/8一样长,是对的,而测试中是说7米的1/8和8米的1/7一样长,只是错误的,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判断错误。
4、计算(30%)
相对于数学学科特点,计算能力的测查是必测项目。而计算离不开口算、简便运算、递等式计算、解方程、文字题等。而文字题,从新教材来看,并不突出,课本中这种类型的习题根本找不到,但每比检测总有这样的习题存在,不得不重视。主要侧重于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方程等; 一是口算的答题率有95%。错误率最高的是第2小题的简便运算和第3小题的解方程以及列式计算。
(五):动手操作.(11%)
主要侧重于画圆和位置以及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三个内容。第1、2题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可能是因为和前面的知识联系的较少,所以能够比较好的掌握。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错误率较高,学生没有掌握好计算的方法,计算过程中不认真,计算错误。
(六):解决问题。(25%)
问题解决是数学测试的重点。本张试卷涵盖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统计、面积的计算。鸡兔同笼、百分数的计算等问题,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答题情况还行,错误率最多的是鸡兔同笼,因为是刚生上完的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复习,个别的忘记了计算的方法,总体失分较多,特别是有几个不会理解题意的学生,失分更多一些。
四、今后教学
要加强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和基础知识的回忆和理解;讲究策略和方法。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周长和面积的理解,正确计算。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照准机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5.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期末试卷 篇五
一、认真计算下面各题。(17分
1、化简下面各比。(4分)
85 : 23 4.5 : 2.7 12 : 16 2 : 0.5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4分)
32 : 48 2 : 0.25 12 : 56 4 : 13
3、解方程。(9分)
60%X+30% X =18 (1—25%)X =25 50+20% X =80
二、自己动手量出所需的条件,分别求出图中圆的周长和阴影部分的面积。(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4分)
三、判断题。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5分)
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数量是直径的一半。( )
2、今年花生的产量比去年减少了三成,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30%。( )
3、A是B的,则B 与A 的比是4 : 3 。( )
4、5米 : 10分米 = 1 : 2 。( )
5、油与大豆的质量比的比值是出油率。( )
四、看图填空或回答问题。(12分)
1、观察左面的物体,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分)
正面 上面 左面
2、下图中,图形A是如何变换得到图形B ?(4分)
答:
。
3、下面是南山区南城小学课外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4分)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9月制
(1)参加 小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参加 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
(2)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
比男生少 %。
(3)参加文艺兴趣小组中的女生人数
与男生人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四、填空题。(23分)
1、要画一个周长是25.12分米的圆,圆规的两脚间的`距离是( ),这个圆的面积是( )。
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 ) : ( ),比值是( ),这个比值表示的是( )。
3、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 : 3, 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 甲数占两数和的( )%.
4、一个挂钟分针长5厘米,它的尖端走了三圈是( )厘米。
5、六年级(1)班某天的出勤率是98%,全班共50人,这个班当天缺勤( )人。
6、( ) : ( )= =0.8=( )÷( )=( )%。
7、小明站在路灯下,他离路灯越远,他的影子就越( )。
8、下面是数学学习小组6名同学的测验成绩:李强92分,张丽95分,王冬83分,范冰98分,张明96分,陈兵94分。如果把张丽的成绩记为0分,那么这6名同学的成绩分别记为:李强( ),张丽( ),王冬( ),范冰( ),张明( ),陈兵( )。
六、深圳、珠海两城市月平均降水量如下表:(单位:毫米)(9分)
根据统计表制作统计图(2分),然后看图回答问题:
(1)深圳市___月份降水量高,___月份降水量最低;
(2)珠海市最高与最低月平均降水量
相差_______毫米
(4) 深圳珠海两市月平均降水量____月份
相差最多,相差____毫米;
(5) 从总体上看,深圳珠海两城市的月平均
降水量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_____。(2分)
七、解决问题。(30分)
1、某妇产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上月新生男女婴女各有多少人?
2、一件商品降价8折出售,便宜了84元,原价是多少元?
3、一块棉花地,去年收皮棉30吨,比前年增产了5吨。这块棉花地皮棉产量增长了几成?
4、电机厂生产一批电机,合格率是98.5%,合格电机比不合格电机多6790台。这批厂品合格电机有多少台?
5、小明家离学校有1400米,他每天骑自行车回家,自行车的轮胎直径是70厘米,如果自行车每分钟转80圈,小明多长时间可以到家?
6.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六
大庄头小学 李改芬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难易适中,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本次考试,我班应考26人,实考26人。从考试结果来看,我班虽然大部分学生适应能力较强,解题,分析思路清晰,能联系实际进行答卷,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容乐观,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 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应的各种问题上来,发现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
一、试题整体情况:
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本次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技能,还对数学思想进行了渗透。但应用题的第一题属于后面知识,没学,所以没让学生做。
二、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填空题,出错率较高的是第9 10 12小题,第12小题百分数应用题学生掌握的不太好,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准单位”1”
2、计算题,大多数同学都做对了,只有个别同学出错,原因是平时练习较多,也注重强调了口算的方法,因此失分较少,个别同学还是粗心,方法没掌握,应着重对个别同学加以辅导。
3、第五小题是考察环形面积。计算量较大,学生出错较多。
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包括动手操作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前两小题错误较少,第4题,个别同学出错。主要原因是学生应变能力差,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三、改进措施:
从失败中找教训,在教训中求发展,综观我们这次考试的情况来看,我以后要从以下几 方面来做:
1、在教学时要多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结果,这样也就可以避免考前没提醒学生也不容易忘记。
2、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注重实际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常举行口算、计算、等单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大庄头小学李改芬
一、试题分析
(1)本次检测试卷共有五大题,题型分布广,份量适中,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教育的目的在于面对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低中难题分布恰当。是一份比较合理的试卷。满分50分。
(2)试题内容好,整份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实验、综合,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这份试卷基础中含有灵活,灵活中有考察基础,试题出的比较好。(3)从题的形式上来看,灵活多样。如:填空,将枯燥的问答变成简单的填字,学生比较感兴趣,有利于记忆的调动,有趣。选择题,占得分数较多,但是有答案可选,降低了难度。使学生能够权衡做答。不过,其中的题也不白给,它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认真性,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做对。探究题考察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性很强。还有填空也是这样,非常灵活轻巧。学以致用,使学生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道题既简单又有知识含量。
从总体情况看,学生对本学期知识掌握的较好,本次检测卷主要是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去设计问卷的内容,尽量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涵盖我们想要发现的一些问题。面分为三大部分,各部分的设计理念是:第一部分“学科学,我用心。”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第二部分是“用科学,我最棒。”有方案设计、知识运用的实验题。第三部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生活实践题。本次考试题型丰富,便于学生解答,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本学期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二、试卷分析
(一)成绩分析
通过本次检测学生的总体发挥较好,能够将本学期的知识点掌握,综合运用能力较强。说明学生在科学概念、科学兴趣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能力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大部分的学生在近半年的学习中,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能力的提高,都是可喜的。从卷面的得分情况来看,总体成绩不错,答卷具体情况如下:(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2)考查内容广泛,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二)学生答卷中的问题分析
1、学生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来源渠道,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情和现象.2、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他们的学习就有一定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机会和条件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对知识的理解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如,第三题判断题,由于一部分学生靠硬背作答,模糊猜答案,造成丢份现象。
3、教师教学中对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不够好,对科学现象的分析不到位,使学生出现知识盲点,大部分学生模凌两可而失分。
4、对生活实际现象问题解决的少,导致综合运用题失分。
(三)对试卷的具体分析
1.判断、选择、失分较少。学生平时掌握的较好,基础知识较扎实。
2.填空、实验、综合题失分较多。
(1)探究题,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比较熟悉。本次检测的实验,在教材中有,教师演示过,学生也操作过。大部分学生印象比较深,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过由于描述不清,造成失分。(2)选择题、判断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掌握,绝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这部分满分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因马虎而失分。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和技能并重,既要准确传授知识,又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3、在教学中,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加强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
4、重视科学概念的教学。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能力。
5、优化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加强方法指导。教师要加强“科学与生活联系”指导,给学生提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与方法策略。
6、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
7、在课堂上,老师尽量为学生供给丰富的观看和试验材料,指引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8、教学中要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理念,加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科学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7.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 篇七
教材地位:《标准 (2011) 版》中对扇形的要求是“知道扇形”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扇形, 理解圆心角, 感受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学生初步认识扇形, 为后续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 认识扇形, 了解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圆片、活动角、课件
教学片断: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1) 师:拿出你手中的圆片, 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举起来, 仔细观察, 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二:认识扇形的基本特征)
生: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几条对称轴?折折看, 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学生动手操作, 并总结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只有一条。
(2) 师:放下手中的图形, 请看黑板, 在这个圆中有扇形吗? (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在圆中放了一个活动角, 活动角的的长度与黑板上所画圆的半径相等, 活动角的顶点放在圆心上——图一左一)
生:有扇形。
师:这个图中的扇形中哪儿, 谁能帮我指出来, 它的圆心角又在哪儿呢?
指名学生上到黑板前指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个扇形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现在呢?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大——图一)
生:变大、变大、变大。
师:我是通过改变什么而使扇形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圆心角的大小。
师:观察真仔细!再观察, 现在扇形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 (教师多次拉到活动角的一边, 使活动角变小——图二) ?
生:扇形变小了, 变小、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改变圆心角的大小, 扇形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生2: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师:还有谁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生3:在同一圆中, 圆心角越大, 扇形越大, 圆心角越小, 扇形越小。
师:我们通过下面这个图再来验证这一结论:仔细观察, 在这个三个扇形中, 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大?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大?哪个扇形对应的圆心角最小?那这个扇形是不是最小?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同一个圆中,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的大小。教师板书。
三、教学反思
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 我通过让学生任意折叠成一个扇形, 加深了学生对扇形的表象认识;再仔细观察图形手中的扇形;最后动手操作折一折来研究扇形的对称性,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体会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的关系, 虽说简单, 但是要想使学生能理解, 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通过活动角直观动态地呈现扇形的大小变化, 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有关。在这之后我又通过同一个图内三个大小明显的扇形以及它们对应的圆心角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有利于深入掌握扇形的特征。
在本节课中, 我开课简洁, 开门见山,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 在生活与数学问题之间巧妙的建立起一个联系的纽带, 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为高效课堂迈出了第一步。
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体现了“以学而导, 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我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在观察, 交流和动手操作中, 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 了解了扇形的特点。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 实现了预期目标。
练习设计合理, 有梯度, 并注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如在认识了圆心角之后, 马上出现了一组图, 让学生判断是否是圆心角, 讲练结合, 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圆心角的认识。在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的环节中, 设计了4 个练习:分别是根据扇形的含义, 在生活物体找扇形;判断哪些图是扇形;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画扇形, 培养学生作图能力;拓展介绍扇环的相关知识, 求扇环的面积。练习题层层深入, 既考查巩固了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 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课前, 我认真研读了教材, 合理地把握了扇形概念的教学要求。《标准 (2011 版) 》中对扇形的教学要求是“知道扇形”, 所以只要学生“能用实例说明对象的特征, 或者能根据特征辨认和举例说明对象”即可。对教材的处理比较恰当, 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适当地补充了扇形的轴对称性。
8.六年级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篇八
(小博士)
一、将下面的汉字进行适当的组合,重新成为六个新字。(不能重复用)
虫、帛、京、周、台、朱、月、禾、肉、府、木、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写词语。
式样——样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牛奶——奶牛(意思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骏马 虚弱 纯熟 悲惨 连绵不断
B.惩罚 耻辱 书籍 军阀 兴国安邦
C.洋溢 安详 失魂落魄远见卓识
D.示威 沾污 才思敏杰万马齐喑
2.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熟(shú)练安抚(fǔ) 畸(jī)形
B.不菲(fěi) 酣(hàn)畅 要挟(xié)
C.缝隙(xì)浸(jìn)满魁梧(wú)
D.渲(xuān)染 应允(yǔn)砾(lì)石
3.下面各组词语中,有搭配不恰当词语的一组是( )
A.排除困难抵御敌人充满希望
B.和谐音符开展活动挪动身体
C.发生变化挖掘力量探索奥秘
4.“欣喜若狂、喜出望外、喜不自胜”三个词虽然都有高兴的意思,但其中第( )组中的两个词意思更为接近。
A.欣喜若狂喜出望外
B.喜出望外喜不自胜
C.喜不自胜欣喜若狂
四、用“严”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爸爸对我的要求一向很( )。有一天,爸爸向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内容主要是:李大钊在革命形势非常( )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工作。他被捕后,敌人对他( )拷打。最后,被敌人害死。读了文章后,爸爸要我讲给他听。我笑嘻嘻地讲着,一点儿也不( )。爸爸用眼睛瞟了我一眼,我却没认识到问题的( )性,还是笑嘻嘻地讲着。爸爸用( )的语气说:“别讲了。李大钊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胁时,仍( )党的秘密,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你还嘻嘻哈哈的,真是太不应该了!”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五、按要求写句子。
1.请你帮助某书店选择一句格言作为条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几个事物中,选两个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它们。
A.庐山B.小草C.春雨D.梅花E.柳树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1)小女孩儿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2)小女孩儿不敢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按照要求改变句子的表达方式,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漓江的水真绿。(改为比喻句)
3.兴安岭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为拟人句)
七、按照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段落,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六十九次的失败就是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七十次的时候终于把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被感动了。
( )一只蚂蚁恰好也在马槽里忙着自己的事。它在努力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一堵垂直的“墙”——马槽的壁,将军的目光却被它吸引了。
( )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队伍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在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搜捕。
( )将军凝视着蚂蚁。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数到第六十九次,每次玉米都被蚂蚁顶上去,最后都掉下来。
( )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体重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被顶起,很快又掉下来。蚂蚁连一丝的犹豫都没有,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
( )从蚂蚁身上,将军找回了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他的帝国版图不断扩大。他,就是14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
1.把重新排列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2.先填空,再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将军为什么能“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 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儿发懵。
1.选择括号内合适的字词,用直线画出来。
2.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王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而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4.你是怎么理解“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这句话的?
九、从下面的习作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1.从小到大,我们每一天的成长,点滴的进步,都离不开长辈的呵护、老师的关爱、同学伙伴的关心,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有要感谢的人。想一想你要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感谢他(她)?想好了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举出具体的事例,把事件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还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仔细观察右图,写一篇习作。
要求:(1)观察画面,注意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下来。(2)联系生活实际,把想到的写出来。(3)想象要合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试卷】推荐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12-20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10-0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08-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12-29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09-30
一年级数学试卷上册12-18
六年级数学上册竞赛09-10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09
六年级数学上册考点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