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技术(14篇)
1.包装印刷技术 篇一
包装印刷绿色化发展研究(上)-关于发展环保包装印刷技术
包装印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其绿色化发展成为新世纪我国包装印刷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认真解决的大问题;简要分析了我国包装印刷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人体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指出了绿色化发展是包装印刷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制版印刷工艺,积极发展环保包装印刷工艺技术的绿色化发展对策.
作 者:杨祖彬 李文涛 YANG Zu-bin LI Wen-tao 作者单位:杨祖彬,YANG Zu-bin(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20)
李文涛,LI Wen-tao(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重庆,400039)
刊 名:包装工程 PKU英文刊名:PACKAGING ENGINEERING年,卷(期):28(8)分类号:X796关键词:包装印刷 环境污染 环保包装印刷技术
2.包装印刷技术 篇二
记者:我们知道无菌包装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之后被广泛使用于液体食品包装行业, 据统计,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有超过80%的液体食品在使用无菌包装技术进行生产。可见无菌包装技术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请介绍一下无菌包装技术包括哪些内容?与传统包装技术相比其优点是什么?
柯贤文:无菌包装是指将流质或半流质食品经超高温瞬时杀菌或高温短时杀菌后, 迅速冷却至30~40℃, 在无菌环境下将物料充入已灭菌的包装容器内密封的一种包装技术。无菌包装主要应用于牛奶、果汁饮料等流质食品的包装。无菌包装技术应该包含无菌包装材料及容器、灭菌方法、无菌包装系统等几方面内容。无菌包装首先应该保证食品本身无菌, 其次是包装材料和容器无菌, 再就是包装系统和环境无菌。
与传统包装技术相比无菌包装具有以下优点:
(1) 无菌包装可以使食品的色泽、风味、营养成分得以完好的保存。 (2) 复合包材和真空状态可以使产品免受光、气、异味和微生物的侵入, 不必添加防腐剂, 运输、仓储的时候也不需冷藏, 并可延长其储存期, 便于储运和销售。 (3) 进行无菌包装的食品和用于无菌包装的容器是分别进行杀菌的, 避免与包装容器发生反应, 减少容器成分向食品中渗透。 (4) 无菌包装产品外形一般呈砖形, 原材料为纸质, 产品的空间利用率高、重量轻, 因此成本也不算高, 用于饮料的软包装成本只有金属罐的四分之一, 装满后饮料占总重量的97%。 (5) 无菌包装符合环保包装潮流。无菌包装材料使用纸质, 易于降解, 有利于保护环境。
记者:在无菌包装技术体系中, 杀菌是无菌包装技术的重要内容, 无菌包装的杀菌方法有哪些?
柯贤文:无菌包装中杀菌方法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超高温瞬时灭菌UHT和巴氏灭菌。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杀菌温度一般在135~150℃范围内, 其杀菌时间非常短, 只有3~5s。超高温瞬时灭菌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 所谓直接法就是指杀菌蒸汽和食品直接接触, 包括喷射式和注射式。间接法又包括板式、环形套管式、欧姆杀菌等。巴氏灭菌也称为低温灭菌, 其杀菌温度一般在100℃以下。巴氏灭菌又分为低温长时LTLT灭菌 (条件为61~63℃/30分钟或72~75℃/15~20分钟) 和高温短时HTST灭菌 (条件为85~90℃/3~5分钟或95℃/12分钟) 。巴氏灭菌可以杀灭大多数致病菌, 但对于腐败菌和芽孢的杀伤力不够, 需结合冷藏等其他技术, 主要应用于酸性和低酸性食品的灭菌。
记者:食品物料、包装环境、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杀菌方法中, 食品物料的杀菌方法长期以来一直是技术发展最快的, 食品物料的杀菌方法有哪些?企业选择杀菌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柯贤文:目前常用的食品物料灭菌方法有巴氏灭菌、超高温瞬时灭菌和超高温短时间杀菌3种。
巴氏灭菌, 是将被包装物在61~63℃条件下保持30分钟, 这种灭菌方法可直接作用于产品, 亦可将食品充填于蒸煮袋、玻璃罐等, 浸渍于热水中。低温灭菌的缺点是包装容量不能太大, 否则受热不匀严重;食品受热时间长, 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大。
超高温瞬时杀菌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无菌包装技术。它将食品在120~140℃的高温下灭菌几秒钟, 并很快冷却至室温, 然后在无菌区内灌装和封盖。牛奶的UHT灭菌参数是在135~140℃下杀菌3~4s。瞬时高温灭菌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包装材料可以不耐高温, 包装容量可大可小, 受热都是均匀的;食品受热时间短, 营养成分和风味损失较小。
超高温短时间杀菌常用于高黏度液体食品。如包装牛奶、番茄酱、糖酱等食品时, 在一个不锈钢高压消毒容器中, 使牛奶同150℃以上的高压水蒸气混合20s左右, 进行杀菌消毒, 然后进入抽真空室, 把多余的水分蒸发除去, 达到原先的牛奶浓度, 再进入无菌室中, 用无菌包材包装起来。目前, 我国这种牛奶包装膜主要采用15μm左右厚的共挤复合膜, 常温下可放置1个月。共挤复合膜中含有高阻隔的EVAL或PVDC, 则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月;若使用铝/纸/塑多层膜包装, 可在常温下放置6个月以上。
此外, 随着技术的发展, 食品物料杀菌还采用了欧姆杀菌、超高压杀菌、放射线杀菌等杀菌方法。
欧姆法加热杀菌技术, 可对黏度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液体食品进行杀菌, 颗粒直径可达到2.5cm。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预杀菌仍需采用过热蒸汽。因此, 在无菌系统配置时要配成混合式。
超高压杀菌, 它是将产品置于500MPa以上的压力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杀菌, 杀死其中大部分或全部的微生物, 钝化酶的活性, 从而达到保存食品的目的, 由于几百个MPa的压力不会使食品的温度升高, 因此没有色、香、味及营养成分的劣变, 可以较多地保留食品原有的风味。
放射线杀菌是指将产品收入由钴60为原料的放射室中, 由其产生的γ射线进行杀菌。目前,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无菌大包装袋的成批杀菌。由于放射线的方向控制难度很大, 防护技术要求很高, 预计直接用在无菌包装生产线上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科技的发展, 大量新的食品灭菌技术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完善之中,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也会逐渐在食品及其他无菌包装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在选择杀菌方法时, 应根据被包装对象、杀菌对象、杀菌效率、成本、安全卫生以及包装系统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如包装对象和包装材料的耐温性能, 包装材料和容器的初始细菌数量, 不同设备所配备的主要杀菌方式等。
记者:很多人对液体食品低温杀菌抱以怀疑的态度, 也有人认为低温杀菌不但可以将细菌杀死, 而且保证了营养成分不流失。您怎么看待这种杀菌方法?
柯贤文:有些微生物耐高温能力比较强, 低温杀菌不能将其杀灭。如大部分的腐败菌和芽孢的耐温能力就比较强。另外, 低温杀菌时间比较长, 这对食品本身的营养成分的破坏要更多一些, 风味的损失也较大。但低温杀菌对某些奶制品中益生菌的保护是有好处的, 如酸奶的灭菌温度就不宜过高, 并且要在发酵前杀菌。因此, 低温杀菌主要应用于酸性和低酸性食品的灭菌中, 如柑橘汁、苹果汁饮料等。
记者:由于食品无菌包装的特点和效果的要求, 我们必须选用合适的无菌包装材料, 您认为无菌包装材料应该满足哪些特性?
柯贤文:无菌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 (1) 热稳定性, 目前加热杀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菌技术, 所以包装材料的热稳定性是其基本要求。在包装材料中金属和玻璃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但玻璃不耐温度的急剧变化, 塑料的耐热性相对较差。 (2) 抗化学性和耐紫外线能力, 使用化学方法或者紫外线进行杀菌时, 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抗化学性能和耐紫外线能力。 (3) 阻隔性能, 阻隔性能主要包括阻气性和防潮性。由于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如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都很容易被氧化而变质, 此外富氧环境也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所以包装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阻气性, 特别是对氧气的阻隔性。同样, 包装材料也应具有很好的防潮性能, 防止包装内外水分的过度交换。 (4) 热成型稳定性, 主要针对纸材料、塑料及其复合材料而言, 应具有较好的热成型稳定性。 (5) 机械性能, 包括强度、韧性和刚性, 这是对包装材料机械性能的基本要求。 (6) 避光性, 主要是能遮挡光线中的紫外光, 因为其能加速食品中某些营养成分的腐败变质, 也能促进油脂氧化、油溶性维生素的分解、光敏感性维生素变色以及蛋白质变性等, 所以食品包装材料最好是具有一定的避光性。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在致力于制备可屏蔽紫外线的透明包装材料。 (7) 卫生性, 无毒卫生是食品包装材料最基本要求。 (8) 经济性。
记者:在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无菌包装作为包装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在无菌包装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在哪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柯贤文:差距主要是在设备和包装材料方面。国产包装设备生产效率、运行稳定性、性能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等多方面与国外设备存在差距, 技术研发和更新速度也较慢。目前, 国内主流的无菌包装设备几乎都是引进国外技术, 像利乐包、康美盒、艾卡杯等。在包装材料领域, 除了材料应具有前面所述的综合优良性能外, 与包装系统的配套兼容性也是很重要的。
近些年来, 我国对无菌包装越来越重视, 在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无菌包装技术作为未来几年发展的重要内容, 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发展方向:
1.向高新技术集成性和高可靠度的方向发展
无菌包装技术是一项对食品及药品的安全性实现综合技术保障的系统工程, 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自动控制、计算机通讯等多项高新技术为一体。为满足产品的安全性要求, 系统本身的每一个子系统无不包含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成果。为了满足高可靠性的要求, 每一个子系统从设计到制造, 从运行实验到运行监控, 以及信息反馈与补偿修正都要融入现代质量的理念, 达到设备固有可靠性与运行可靠性相统一。
2.向多个产业的应用领域发展和延伸无菌的概念和要求是医学发展的产物
随着现代微生物学和应用灭菌技术的发展, 人类对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控制手段。商业无菌作为评价食品安全性的技术指标为相关行业和市场认同。
3.无菌包装设备向单一高速型发展
发展无菌包装设备无论从技术含量和技术指标要求上都属于包装机械中的高端产品。对于使用厂家而言, 这种技术和资本双重密集性的设备定位必须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方向, 而不同于现代包装机械向多功能和单一高速型两极化发展。从技术层面上讲, 高可靠度的装备向多功能型发展, 将意味着诸多工程技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出现, 将加大技术上的难度。
4.向以技术创新优化性价比的方向发展
3.包装印刷技术 篇三
正在制定中的包装印刷行业VOCs治理技术指南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在此主要对末端治理进行介绍。多年来,在末端治理技术方面,国家在技术性法规的制定方面做过许多工作,目前该技术已成为环保部的一个研究课题。
在包装印刷生产中,由于干式复合工艺的废气风量低、浓度较高、VOCs排放成分单一,建议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低压水蒸气再生回收技术、颗粒活性炭吸附+氮气保护再生回收技术、颗粒活性炭吸附+低压水蒸气再生回收技术,将回收的溶剂(乙酸乙酯)经过提纯后进行再利用。在这方面,包装印刷行业人士的看法比较统一,目前应用较为成熟。
对于印刷工艺来说,由于废气浓度较低、VOCs排放组分较为复杂,建议采用吸附回收技术(活性炭纤维吸附+低压水蒸气再生回收技术、颗粒活性炭吸附+氮气保护再生回收技术或颗粒活性炭吸附+低压水蒸气再生回收技术)、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技术。采用吸附回收技术较为显著的问题是,回收的混合溶剂不能分离提纯,反而会变成一种负担。在此情况下,许多包装印刷企业采用吸附浓缩+催化燃烧技术,毕竟在包装印刷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燃烧时不需要高温焚烧。
但就目前国际上VOCs综合治理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活性炭纤维或颗粒活性炭吸附技术在包装印刷行业是一种主流技术,建议在包装印刷行业内推广使用,但目前该技术本身仍然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醇类物质(异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酯类和酮类物质在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采用吸附回收所得混合溶剂的含水量高,分离困难,成为印刷工序VOCs治理的瓶颈。
(2)印刷产生的废气中酮类物质(如MEK)在活性炭表面会被部分氧化变质,乙酸乙酯部分发生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得提纯分离更为困难。
4.新微波食品包装技术 篇四
微波包装技术的出现:
生活节奏→ 快餐→ 速热食品→
微波炉→
微波食品→
微波包装
一、微波加热特性与包装要求
微波食品:应用现代加工技术对食品原料采用科学的配比和组合,预先加工成适合微波炉加热或调制、便于食用的食品。
(一)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1.原理:利用微波的热效应。
水是微波最好的介质,可以很好的吸收微波。2.微波加热的特点
(1)高效节能
(2)均匀加热
(3)易于控制,工艺先进
(4)低温杀菌,无污染
(5)选择性加热
(6)安全无害
(二)微波食品的包装要求
1.对微波包装材料的要求
凡是能透过微波的包装材料都具备微波加热的基本条件。
(1)耐热性
对水性食品要求较低,对油性食品要求较高。
(2)耐寒性:-20℃~-18℃
(3)耐油性
(4)卫生标准
(5)廉价性
(6)废弃物容易处理
2.微波包装形式设计要求
(1)是否需要对金属材料加以保护
(2)是否需要屏蔽,以防止食品加热不均(3)是否需要敏片包装
(4)是否需要在包装外采用套标,防止烫手(5)是否需要在容器内保持适量蒸汽(6)是否需要控制包装内微波加热的分布
二、微波食品包装材料
(一)分类:
1.微波穿透材料:
要求能透过微波,且本身尽可能少的吸收微波。
如,玻璃、塑料、纸类
2.微波吸收材料
这类材料可吸收微波能,与食品共同加热。
如微波爆米花
3.微波反射材料
可以屏蔽微波能的材料。
金属材料,一般采用铝或铝箔
(二)常用的微波食品包装材料
1.塑料:
(1)聚乙烯类
耐-40℃低温,不耐高温,100℃变形,120℃即融化。
(2)聚丙烯类
可耐-20℃低温,耐高温在110℃左右,不耐油温。
(3)填充型聚丙烯容器
加入了滑石粉,增加了容器的耐热性和刚性,但透明度下降。
且废弃物容易燃烧处理。
(4)聚酯容器
耐高温可达230℃,耐油,耐化学性,耐低温,卫生可靠,废弃物易回收处理。
缺点:产品技术难度大,国内尚待开发。
2.纸张
(1)纸板
制成纸杯,纸盘等与食品一同加热,可吸收食品加热散发的水汽。
(2)涂塑纸板
纸板可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等复合,增加纸类的应用性 能
(3)制浆模塑制品
最常用的是纸浆模塑托盘,表层涂聚酯膜,适合于冷冻调理食品的包装。
纸类微波材料的缺点
纸材料可以吸收部分微波能而被加热,所以存在着被烤焦的危险,尤其是边角部分。措施:适当设计促进均匀加热,边角部分尽可能圆滑过渡。
3.玻璃和陶瓷
优良的微波材料,不仅能耐微波辐射,且能承受一定的内压。
但在加工时中应注意淬火处理消除表面应力集中,避免温差过大的破裂。
4.金属
金属能否作为微波包装,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
第一个反对理由:金属能反射微波。
第二个反对理由:金属在微波炉内会打火。
5.复合材料
目前最常用的,透气性的特殊乙烯材料,加热时不至于爆裂。
三、典型的微波食品包装
1.微波爆米花包装
1986年,美国人申请的专利。
外层是纸,内层是聚酯膜(PET),并涂一层多高温和压力敏感的树脂。
2.微波加热食品包装
避免食品加热时吸水而变软和回潮。
采用纸盒外覆有阻水膜,加热时撕去阻水膜,纸板上有气孔,水蒸气可以逸出包装。
3.微波烘烤食品包装
主要问题是达到烘烤食品的松脆性和褐变。
措施:
(1)加热装置
(2)包装材料
(3)在食品表面涂覆可食用涂层
4.微波屏蔽技术包装
防止食品在微波中的过度加热。
5.传统印刷企业引进数字技术挑战! 篇五
首先,传统印刷企业的领导应了解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消长的规律,全流程网络数字出版印刷技术必然是可以预见的未来的主流印刷技术;数字计算机直接制版只是阶段性的过渡技术,并更好地利用这个规律,有意识地、自觉地作出正确的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使企业与时代的列车并驾齐驱。其次,要敏锐地随时关注数字印刷的发展变化及其与传统印刷的关系,并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估,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数字印刷和传统印刷的市场占位既有区隔又有重合。主观决定印数的大宗、长版印刷品和精品印刷,是胶印当前的市场和主阵地。报纸印刷近年虽有起伏,但仍是我国用纸量最大的印刷门类,也是当前胶印的主阵地。包装品印刷也仍以传统印刷为主。而可变数据连续印刷,数字打样,艺术品复制、一定数量以下的短版印刷等,则是数字印刷当前基本独占的市场。
6.包装印刷技术 篇六
就印版本身而言,凸版发展的方向可概括为“以薄代厚,以轻代重”。“以薄代厚”是指用薄型凸版取代厚型凸版,减少版材用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加工劳动量,提高印版质量。“以轻代重”是指用轻型非金属版材取代重型金属版材,逐步取消铅作业,保护工人的健康和人们生活的环境。
就制版技术而言,凸版制版技术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以电子代铸造,以数据代经验”。“以电子代铸造”是指用电子制版技术取代铸造制版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中文电子制版技术已得到迅猛发展,我国许多报社目前已实行了激光照排和感光树脂版印报,书刊印刷厂也在进行这一技术的试验,一旦感光树脂版印书得以成功,铸造制版技术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以数据代经验”是指数据化的制版技术取代经验型的制版技术。数据化制版概念来自于平印的数据化制版,由于平印理论的复杂性,目前还未建立起数据化标准。凸印没有平印那么复杂,易于实现数据化制版和建立制版数据标准。
就印刷技术而言,凸版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以简代繁,以快代慢”。“以简代繁”是指以最简便的方法、最简单的工艺取代以往的较为繁杂的印刷方法和印刷工艺。“以快代慢”是指以最快的辅助工作速度和最快的印刷速度取代较慢的辅助工作速度和较慢的印刷速度。使停机时间减到最短,而印刷时间延到最长。
7.包装印刷技术 篇七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印刷有关——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因此印刷业不仅是一种工业,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因而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印刷行业作为传统行业,涉及出版、广告、包装乃至食品、药品、等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众多领域。现代印刷技术依靠印刷设备、新型印刷材料取得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繁荣,印刷行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1]。
我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之一,印刷行业是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2]。然而,随着印刷产业的不断扩大,传统印刷产业链中从版基制造、印刷制版到印刷油墨都面临严峻的环境压力,印前、印中、印后各环节都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传统的感光冲洗制版、电解氧化制备版基会造成大量的感光废水和电解废液排放,而传统印刷油墨在的挥发性化合物(VOC)污染更是广受诟病。为了降低成本,印刷行业中的很多企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溶剂型油墨,这类溶剂中主要是芳香烃类、酯类、酮类及醚类等有机溶剂。这类溶剂大都具有毒性和挥发性,有较浓的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样,传统的印刷电路板行业也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生产废液中含大量重金属离子,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人们和企业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发展绿色印刷新材料和新技术已经成为印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近年来,我国科技界和印刷产业界积极研发绿色印刷材料和技术,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印刷技术的实施。绿色印刷将从源头解决行业污染,促进印刷企业的节能降耗,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大提升中国印刷业的技术水平。
二、中科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从源头消除污染的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破
针对国家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简称化学所)的科研人员突破感光成像、化学显影、曝光蚀刻等传统印刷制版技术的局限,将纳米材料和印刷技术相结合,利用纳米材料制备出特殊的版材和墨水,通过直接打印使印版表面呈现出亲水的空白区和亲墨的图文区,不产生废水和废液,从源头解决印刷制版过程的污染[3,4,5]。着眼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化学所科研人员以纳米材料的创新研究为基础,以推动印刷产业的绿色发展为目标,围绕印刷产业链布置创新链,发展了包括“绿色制版、绿色版基、绿色油墨”在内的完整的纳米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并拓展应用于印刷电子、3D制造等战略新兴行业及绿色印染、建材等领域,积极推动上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针对多种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的规模制备、稳定分散与可控组装,以及印刷墨滴在固体表面的浸润、粘附与转移等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突破了传统印刷精度的限制,形成了系统的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技术的理论和技术成果。
1. 绿色制版
传统的激光照排制版就像相机胶卷一样需要曝光显像,其使用的显影、定影液等化学物质会产生大量污染。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也需要感光预涂层和化学处理过程[3,4]。化学所科研人员摒弃传统印刷制版感光成像的技术思路,将研发的纳米转印复合材料精确打印在具有纳微米复合结构的超亲水铝基版材上,形成了具有相反浸润性的图文区(亲油区)和非图文区(亲水区)[5,6],发展出完全不需要暗室和曝光过程,也不产生感光废液和废水的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见图1),成本还较传统激光照排制版便宜1/3以上。同时,科研人员还突破纳米转印材料、纳微米结构超亲水版材规模制备及高精度绿色制版设备研发和软件集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开发高精度绿色制版设备系列产品,建成北京绿色印刷产业化基地(见图2),在40余家报纸和书刊印刷企业得到示范应用。
2. 绿色版基
目前印刷行业制版使用的大都是金属铝版基,这种版基需要经过电化学氧化形成粗糙结构,工艺复杂,能耗大,并伴随有大量的废酸、废碱和废渣产生。由于我国的版材产销量巨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鉴于此,科研人员突破目前国际上的版基电解氧化腐蚀工艺[7],成功开发了变革性的纳米涂层版材,将纳米颗粒涂层材料通过特定的涂布工艺在铝版表面构造出特殊的微纳米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解氧化过程产生的高耗能和高污染问题。突破了纳米粒子制备和稳定分散、纳米涂层材料的规模制备及涂布工艺等关键技术,建立了系统的检测方法和质量标准,在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创新成果评选中,该成果被评为特别突出重点成果(全国仅两项)。
3. 绿色油墨
针对传统油墨中有机溶剂的污染,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醇/水性环保油墨,解决了目前塑料包装印刷使用含苯、酮类为主的溶剂油墨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绿色油墨产品获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证书和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通过美国PANTONE公司检测鉴定,与企业合作实现了产业化,年销售额过亿元。
以上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有望减少每年百万吨的制版感光废液污染、千万吨的版基电解废液/废渣污染以及数十万吨的VOC排放,推动我国印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已申请和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先后获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印刷行业十佳创新设备奖、全国印刷行业百佳科技创新成果、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重点创新成果(特别突出成果)、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中国专利优秀奖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入选上海世博会、“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就展等重要展示,项目负责人宋延林研究员也两次荣获“印刷行业十大领军人物”,获毕昇印刷技术奖和中华印制大奖,产生了广泛积极的行业影响。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众多产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已带动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托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创新企业的发展,以无形资产入资价值5600余万元,累积形成销售额约8亿元,在北京市怀柔、密云和河北三河等地建成绿色制版中心,可覆盖百余家印刷企业,每年可减排污染废水6.7万吨,在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三、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拓展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印刷电路生产国。传统的印刷电路制造是基于感光和刻蚀工艺,80%以上的非电路部分金属材料需要通过曝光腐蚀去除,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因绿色化和柔性化的特点,在印刷电子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将推动电子产品的轻、柔、薄和透明化发展,对我国印刷电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在物联网、触摸屏等产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北京市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与北京中科纳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实现了纳米银导电油墨和射频标签天线的批量稳定试产;在印刷装备方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了印刷射频标签天线工业级印刷测试和分析装备,有力推动了绿色印刷制造射频标签天线的产业化。利用绿色印刷技术印制的电子门票在201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北京APEC会议得到应用,印制的地铁票也通过全部考核并进入使用(见图3)。
针对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纳米材料和印刷技术的创新研究,实现了纳米尺度精细图案和功能器件的印刷制备,进一步将绿色印刷技术从传统的纸质产品拓展到印刷电子、光子器件,发展出系统的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制造行业由于曝光蚀刻工艺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推动众多产业的技术变革和绿色发展。
四、产业化挑战与对策
1.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是一项变革性产业技术,涉及整个产业链的系统变革,这在我国产业技术发展历史上尚无先例可循,因而必然要经历技术成熟、评价标准成熟和产业链成熟的过程,以及面临传统习惯、原产业利益链的竞争和打压等多重阻力,但这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从技术跟踪到技术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从近代印刷技术发展史来看,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研发到应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发展历程,涉及技术、经济和产业链乃至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成熟和变革。如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从1974年开始研发(“748”工程),到1981年研发出第一台激光照排样机,1988年以后才真正规模推向市场[8],得到国家“六五”到“九五”计划近20年数十亿元经费的连续支持[9];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从研发到规模应用也经过了20年的时间(国外80年代初研发,2000年后规模推广[10])。
2. 对策及建议
一项变革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除了技术本身的成熟过程外,还会遇到传统习惯(包括习惯传统技术和习惯引进国外成套技术)、商业模式、政策环境乃至体制机制多方面的挑战与掣肘,这就需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长跑”的心态推动技术变革。因此,科研人员在研发过程中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在技术发展方面,将绿色印刷技术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和系统,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创新技术体系和引领产业变革奠定基础。主要聚焦以下突破:
系统性——绿色版基、绿色制版和绿色油墨技术共同形成完整的绿色印刷产业链技术体系,击穿传统技术体系的成本线,顶住垄断企业通过降价扼杀新技术的压力,度过创新技术在市场成熟前的死亡陷阱。
持续性——通过纳米材料印刷技术研究的持续创新,保证长远的竞争优势。针对印刷液滴及图案化最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的精确控制,突破传统印刷技术的理论精度极限,实现纳米尺度的图案印刷制造技术突破。
拓展性——绿色印刷技术向多个重要传统产业(包装、印染、建材等)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印刷电子、印刷光子等光电器件)的拓展,将使绿色印刷发展为众多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共性制造技术。
(2)在行业影响方面,要与行业优势单位紧密合作,结合行业发展变革,发挥引领和引导作用。目前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已在印刷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获得行业多项重要奖励,并参与标准制定、行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针对印刷产业的未来发展和挑战,科研人员提出了“绿色化、功能化、立体化、器件化”发展构想,为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现中科院的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3)在应用推广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将材料创新与装备创新、系统集成紧密结合,形成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紧密结合,在印刷集中区以“绿色制版中心”提供制版服务的模式集中解决中小印刷的污染排放问题,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方案;将技术推广与国家环保政策推动相结合,为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推广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要努力推动更加高效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为实现产业的变革提供保证和基础。
五、展望
综上所述,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以其绿色环保、工艺简捷及低成本等突出优势呈现出广阔的产业变革前景,将从根本上颠覆印刷、电子等重要产业现有的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从源头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纳米材料等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印刷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绿色制造技术,将在众多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新时代,形成纳米材料绿色印刷产业技术集群,迎来印刷行业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王方方.解决我国印刷行业环境污染问题的相关政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2]王岩镔.适应发展新常态凝聚全行业力量推动我国印刷业持续提质增效[J].中国印刷,2015,10,20-23.
[3]吴月辉.我国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世界印刷领域全面领先[N]人民日报,2016-04-29.
[4]彭科峰.纳米材料绿色印刷:“打”出个绿色世界[N].中国科学报,2014-08-05.
[5]白春礼.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9,14:1941-1944.
[6]ZHOUHH,SONGYL.GreenPlateMakingTechnologyBasedonNano-Materials[J].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1,174(12):447-449.
[7]周伟,刘岩.印刷用铝板带的发展现状及其市场需求[J].上海有色金属,2015,36(1):34-38.
[8]武文祥.当代中国印刷业发展与演进[J].印刷技术,2007,18:86-90.
[9]张劲夫.我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N],人民日报,2002-06-28.
8.包装印刷技术 篇八
UV喷墨打印具有3点优势,一是环保,无毒害,可以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二是介质适应性好,能在各种纸、薄膜上成像,满足标签、包装印刷领域介质适应性广的实际需要;三是一次固化成型,工序简单,无须额外处理。由于UV喷墨打印的优势,推广UV喷墨打印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可实现包装印刷产品个性化、增值化和介质多元化。本文主要介绍UV平板喷墨打印技术在包装印刷上的应用。
UV平板喷墨打印技术可适用的材料
由于UV墨水可以在没有涂布材料表面的优异附着能力,以及完全静止的打印方式而产生的高精度和多次重复的打印能力,UV平板喷墨打印带来了材料多样性和工艺多样性的多种应用优势,表1列出了UV平板喷墨打印常见打印材料清单。
源于对打印材料广泛的适用性,UV平板喷墨打印技术适合在最终印刷实际材料上直接打印,避免了先印刷后裱纸的繁琐工艺,也可用于多种生产材料上的合同打样或小批量、个性化生产。例如可在手机外壳、笔记本外壳直接打印装饰图案,实现个性化印刷;可面向超市、卖场、展会等展示行业,在不同材质上直接打印和加工展板;可建筑玻璃、瓷砖、大理石等装饰和装潢材料的直接打印图案等。
UV平板喷墨打印技术在包装印刷领域的应用
1.为丝网印刷打样或在短版印刷上替代丝网印刷
在传统印刷中,丝网印刷由于其材料选择范围广,可以实现在胶片、特种纸、玻璃、金属等多种柔性、刚性介质上的印刷。但与UV喷墨打印比较,传统丝网工艺工序复杂,初始化成本高,此外还存在几点技术弊端:网点变形较严重,不适合渐变色印刷;套印精度差,图像不宜太精细;以专色实地为主,对色数有限制。
UV喷墨打印工艺,适用介质广泛,具有替代丝网印刷打印能力,且相对于传统丝网印刷,有以下优势:工序简单,生产周期短;没有初始成本,适用于小批量甚至单张印刷;套印准确,可实现图像过渡,版面生动;没有专色限制。
2.实现包装产品快速打样和小批量生产
目前国内客户对于包装和展示用品的打样,从成本角度讲一般采取先打印在不干胶或者涂布纸上,再贴裱在最终结构材料上形成展示样。有些客户对于样品要求严格,在进行盒型打样后,还需要通过外发印刷的方式,进行印刷打样,中间审核交接环节多,结案效率低、成本高,如表2所示。
UV平板喷墨打印能力,可为包装设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不再通过外发印刷的方式,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成本上都有大幅度提升空间。集成数字切割机,在包装材料上使用UV平板喷墨打印机打印后,可以直接采用数字切割的方式获得最终包装和展示产品。包装创意的项目需要长时间外发等待的加工局面得以改变,可在一天内快速实现打样,可进行多次修改,最终快速结案。有些UV平板喷墨打印机带有白墨和上光墨水(如佳能奥西460GT),可实现白墨和局部上光工艺,实现一体化打印。
总的来说,相对于传统包装打样方式,UV平板喷墨打印加数字切割的打样方式有以下几个优势:
①可以实现透明材料和带有纹理的材料上直接打印;
②不依赖员工裱纸技能,不会产生废品;
③不需要冷裱机;
④生产效率更高。
UV平板喷墨打印对于常规卡纸的色彩打样已完全能符合标准要求,但对于某些印刷材料和印刷方式,如镭射纸和银卡纸、透视PET、牛皮卡纸等,关于纸张特征和色彩表现还没有标准,如何使色彩表现稳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4.光栅板背面直接打印
9.印刷技术专业求职自荐书 篇九
另一方面,我相信,人不是因有能力而看重,而是因看重而有能力,就也好像人常说的“人不是因有价值而被爱,而是因被爱而有价值”的说法一个样,又好像摆在你面前的即便是一个金子,倘若你没有发现它,那么它与路边小石子的价值没有什么两样。当然,前面的说法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的,但我绝对相信,只要心中那份对工作追求的执著、勇气、外加一份活力还在燃烧,这就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了,也就是有被你们录用的机会了。
最后,还要说一句,希望用人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10.包装印刷技术 篇十
“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评奖情况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印传媒《印刷技术》杂志一直以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为己任,于2012年11月启动了“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活动。该活动面向全国各类印刷企业征集创新技术,这些技术包括企业在新技术应用中对相关设备、软件、流程、工艺等进行的自主创新、改造以及开发的新工艺等。历时10个月,共收到50多家印刷企业申报的90余项创新技术。最终共有24家企业的27项技术获奖。
1.本届大奖赛主要特点
从获奖技术看,这些技术充分体现了印刷业“数字”和“绿色”两大热点。所包含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印刷流程的各个环节,从前端的软件流程创新,到数字印刷技术的创新应用,再到绿色材料的研发应用、印刷设备的改造和工艺的优化等。其中既有研发改造难度较大,花费时间较长的技术,也有微改进和微创新,贵在思路巧妙,收效显著,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从参赛企业类型看,这次参赛企业既有报纸印刷企业,也有票据印刷企业、标签印刷企业和数字印刷企业,其中,书刊和商业印刷以及包装印刷企业占大多数。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印刷企业是各种新技术应用的主体,他们在新技术的应用中也进行了比较多的消化和再吸收、再改进,但是也有一些规模不是很大却十分有特色的印刷企业,他们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在微创新、微改进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从评审工作看,“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的评审工作公正、严谨、细致,《印刷技术》杂志社组织了11人的专家评委阵容,其专业技术特长涵盖产业链各领域,评审工作分初审和终审两个步骤,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2.主要获奖技术评析
本次获奖技术总体上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并且非常符合行业的绿色印刷、印刷数字化和数字印刷发展方向,以下仅选取几个突出的技术做以介绍。
(1)北京强华印刷厂申报的冲版污水循环再用处理机
这是获得“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工艺材料组金奖的技术,堪称绿色典范。申报材料显示,北京强华印刷厂先后投资近40多万元,研发出了创新的冲版污水循环再用处理机,其能够自动完成印刷版污水收集、粗级1次过滤、pH值实时监测、生化酸性中和处理(含匀拌)、粗级2次过滤、泵提取、精细1次过滤、活性炭精细过滤(除臭、除色)、净水收集、泵动力回机再利用等处理过程。改造后,这台设备从只能循环冲洗200块CTP对开版到能循环冲洗近3000块CTP对开版。循环使用后,无使用价值的废水经具有CMA资质部门的检测,符合国家城市二级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系统中。
这种设备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印刷业迈向绿色印刷时代的大背景下,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
(2)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申报的嵌入式融合可变印刷技术
这项技术获得“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数字技术组银奖,是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融合的典范。
嵌入式融合可变印刷技术是在传统报纸印刷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喷墨印刷技术,通过特别的电脑图文制作、喷墨控制和喷墨装置等,嵌入可变数字印刷,实现报纸(广告)内容的可变印刷。该技术的核心是在报纸轮转印刷机上配备新的在线可变印刷喷墨装置,通过控制中心与可变元素数据库,实现在报纸上印刷包括文字、图像、条码等内容的可变信息,而且这种可变数据印刷是在报纸轮转印刷机全速运转的情况下完成的,能够做到每份报纸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工艺改造充分体现了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完美融合的趋势,而且将给报纸印刷带来新的变化。
(3)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金箔唐卡礼品画复制技术
这项技术获得“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数字技术组铜奖,属于数字印刷机的创新应用。
金箔唐卡礼品画以含金量为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而成,色泽金黄,光亮柔软,厚度为0.13微米,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在图像控制方面,北京圣彩虹制版印刷技术有限公司使用了独特的RGB分色曲线结合数字印刷色彩管理技术,图像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并最终解决了长期以来的HP Indigo数字印刷机不能印金银材料的问题。
这种工艺创新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数字印刷的价值,体现了数字印刷的“超能量”。
(4)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数字出版远程综合服务系统
该系统获得了“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大奖”数字技术组银奖,是传统印刷企业依托IT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流程的典范。
该系统由上海四维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四维”)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数字技术整合,突破创新,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云计算中心。该系统通过客户稿件管理、待审批稿件管理、已审批稿件管理、批注归档并处理、系统管理、安全管理来实现整个系统的功能,极大地简化了原有业务流程,提高了沟通效率。办公人员可以足不出“沪”,所有操作在本地进行,大大节省了人员外派的运营成本。并且该系统可与数字印刷机进行无缝对接,满足市场目前的按需定制印刷需求。
總的来看,我们已经很难把上海四维定义为印刷企业,它具有强大的IT能力,并且凭借IT能力,完整地整合了印刷业务,从而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这种IT能力或许是未来每个印刷企业必备的生存能力。
当前印刷业值得关注的创新技术
总的来看,印刷业的技术创新大趋势可以概括为“四化”:①标准化,其内涵是作业的规范化、信息描述和传递的数据化以及生产设备的开放化和集成化;②网络化,印刷企业生产流程的网络化是必然趋势,其内涵是生产的流程化、远程化以及数据仓库化;③人性化,其内涵是设备的智能化、生产的环保化、需求的个性化以及实现各种印刷方式“混搭”生产;④数字化,这里是指围绕设备、材料、工艺、管理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数字化技术必将成为行业的热点。其中设备、工艺、管理的数字化技术不容易被忽视,而材料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电子显示纸等数字化功能性材料的创新应用更值得印刷企业去关注。
具体而言,以下这些创新技术值得印刷企业积极探索。
1.网络印刷
网络印刷并非一种印刷方式,而是一种印刷解决方案,在网络的支持下,印刷企业不但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营销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低成本、自动化、高效地为客户提供24小时无间断的服务,还能最大限度地收集来自终端消费者的零散的个性化需求,使之成为现有业务来源的有益补充。在供应市场上,推出网络印刷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非常多,包括海德堡、惠普、柯达、富士胶片、爱克发、EFI等。在应用市场上,涉足网络印刷的印刷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但是必须承认,成功者寥寥,如何能够认识到网络印刷的实质,建立企业自动化的印前流程和标准化的作业规范,仍然任重道远,有待印刷企业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和摸索。
2.混合印刷
随着传统印刷企业不断向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领域拓展以及数字印刷技术与胶印技术融合的日益深入,数字印刷与胶印连线混合印刷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固定信息与可变信息的连线套印,充分发挥胶印的大批量、低成本、高速度和数字印刷的个性化优势,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能够给企业带来“1+1>2 ”的效果。
混合印刷技术早已推出,但是初期并不成熟,直到drupa2012上,才有所改观。柯达针对不同领域推出了在卷筒纸胶印机上安装Prosper S系列喷墨头的解决方案,高宝推出了在利必达胶印机上安装蔡瑟喷墨头的解决方案。从应用层面看,国外应用混合印刷技术较为普遍,但是国内并不常见,不过,本次大奖赛中深圳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应用了这种技术,并且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我们相信,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加,混合印刷技术将带来更多创新的产品形式,其市场定会日趋扩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3.B2幅面数字印刷
一直以来,幅面都是限制数字印刷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但是在drupa2012上,B2幅面数字印刷技术大放异彩,其不但增加了数字印刷机的幅宽、提高了生产力,还增强了在多种承印物上的印刷能力,因而让数字印刷的触角能够伸向更广阔的包装印刷领域。目前能够提供B2幅面数字印刷机的设备厂商非常多,包括惠普、富士胶片、柯尼卡美能达、小森和网屏等。在国内,虎彩、东莞CTPS也引进了B2幅面印刷机。可以预计,B2幅面数字印刷设备在未来几年中一定会为数字印刷的印量增长贡献力量。
4.高速喷墨印刷
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在近几年无论是从原理上还是从商业应用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在drupa2012上,有人甚至发出了“世界都在JET”的感叹。从供应市场看,不仅惠普、柯达、网屏等国际供应商推出了成熟的设备,国产数字技术的领头羊——方正也有较为成熟的设备推出。在应用市场上,高速喷墨印刷技术在国内已经得到现实应用,河南新华、虎彩、京师印务等一批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这种技术开展按需出版印刷业务,这次大赛中,还有企业利用高速喷墨印刷设备进行宣纸印刷。总的来看,尽管当前其仍然面临业务饱和度、耗材成本等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未来,这种技术一定会带来行业间业务版图的深度裂变和整合。
5.连线数字印后
连线数字印后是指接受JDF标准文件格式,能够与印前、印刷加工环节实现印件数据共享,在线完成短版、个性化活件的各种印后加工工序的技术。与离线数字印后相比,连线数字印后不仅在生产效率上具有很大优势,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更低的损耗和更高的收益,尤其当数字印刷逐渐普及的时候,企业依靠什么来进行差异化竞争,怎样才能开展数字印刷的高效生产呢?连线数字印后是很好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的连线数字印后设备已比较成熟,且具有极高的兼容性,甚至可实现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组合生产。比如浩勒HSB8000骑马订联动线和MBO折页机能完美对接,不同品牌数字印刷机和印后设备直接的对接就更为常见。在应用层面,国内凤凰传媒已经实现了高速喷墨印刷系统和书芯制作系统以及精密达数码机器人200B的连线生产,本次获奖企业北京震旦映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也实现了MBO与高速喷墨印刷机的连线对接。印后设备的未来发展趋势一定是IT化、高效率和可变性,而连线数字印后技术便是这一趋势的最佳体现,发展潜力无可限量。
6.胶印联机冷烫印
胶印冷烫印可能并不算新技术,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12年以来,这项技术突破了重大技术瓶颈,解决了原来制约其发展的冷烫箔利用率低和成本较高的难题。目前,其能完美地将冷烫印与胶印技术融为一体,实现高质量高速胶印和独特表面整饰的冷烫效果的联袂呈现,不仅颠覆与超越了传统烫印技术的效果,还体现出胶印增值的新模式。当前,海德堡、曼罗兰、高宝、小森等胶印机巨头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推出。虎彩、江苏凹凸彩印厂等包装印刷企业已经率先引进这种技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包装产品。
7.多工位烫印
多工位烫印就是指一次作业即可完成2次或2次以上烫印工序的创新技术,其是在单工位烫印技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目前主要拥有双工位、3工位和4工位3种形式。这种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在一台设备上一次作业完成以往需要几台单工位烫印机才能完成的生产任务。既降低了能耗,又提高了效率。目前博斯特、天津长荣、北京金彩精機、上海伯奈尔亚华等都已推出此类设备。在应用市场上,重庆宏劲、云南玉溪等烟包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应用这种设备。在产品包装逐步趋向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多工位烫印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新技术,必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做好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技术创新解决方案,印刷企业到底该如何脚踏实地地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呢?我建议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理念树立
印刷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总的原则应该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当前,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社会分工合作的加快,使印刷行业的创新主体发生了改变,从以大型印刷企业为主导变为了以供应商为主导,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企业都将自身定义为创新技术的被动接受者。但是技术创新的实现绝不仅仅是引进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更应该注重企业自有技术人才的培养,从细节入手,积极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氛围,使各种先进的技术更加适应企业的自身发展。
2.工艺及设备的有效引进
印刷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不一定要完全依靠自己去研发,去创造,根據自身情况,选择最佳的先进设备是捷径。这里必须强调“有效引进”,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一味追求先进。引进先进的设备虽然能够取得“短、平、快”的优势,但是也容易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烈”。
3.重视技术与企业特色的有机融合
引进先进设备仅仅是第一步,由于单纯依靠设备引进打造的竞争优势很容易被复制,所以引进之后对设备的二次创新改造与应用才是关键。当然,现在的设备集成化很高,留给企业可改进的空间有限,但是一些微改进和微创新所取得的效益仍然不可小觑。比如日本一家印刷企业利用网点增大这一缺陷,有意在制版时将实地色块的图文部分加入空白网点,既不影响印刷效果,又节省了大量油墨,做到了节能减排。
4.人才储备
这里的人才并不仅仅是印刷专业化人才,更是电气、IT、材料等跨领域人才。因为今天的印刷行业绝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与各行各业紧密相关。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团队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注意到,在此次大奖赛中取得佳绩的企业很多都设有专门的技术研发中心,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同时这些专业人才具有丰富的知识,比如之前提到的上海四维,这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还体现出了IT企业的特征。
5.借力发展
企业要想在技术上始终领先,也不必孤军奋战,校企联合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近些年来,很多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企业可以为高校培育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人才,高校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11.浅谈塑料印刷技术 篇十一
1 塑料印刷的材质分类
塑料制品的种类繁多, 但就丝印方法来说, 片材及平面体用平面丝印法;可展开成平面的弧面体用曲面丝印法;异形制品则用间接丝印法。塑料制品固树脂、添加剂及成型方法的不同, 其表面性能的差别很大, 尤其是表面的平滑性、极性及静电等问题, 成为塑料丝印产生故障的根源。
1.1 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乙烯塑料具有色泽鲜艳、不易破裂、耐酸、耐碱、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制造聚氯乙烯塑料时, 加入的一些辅助材料, 往往带有毒性, 所以聚氯乙烯制品不宜盛放食物。聚氯乙烯薄膜花色品种繁多, 市售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布、人造革等大都是聚氯乙烯产品。
1.2 ABS塑料。
ABS树脂塑料, 是一种工程塑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器等产品以及国民经济许多领域。ABS塑料是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由于ABS塑料是三元共聚物, 因此兼有三种组元的共同特性, 丙烯睛能使共聚物耐化学腐蚀和具有一定的表面硬度;丁二烯能使聚合物具有橡胶状韧性;苯乙烯可使聚合物具有易加工成形的特性。ABS塑料有各种颜色, 制品具有光泽的外表, 吸水率低,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 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1.3 聚乙烯、聚丙烯塑料。
聚乙烯 (PE) 塑料:聚乙烯塑料用途广泛, 可以通过挤出、注射等成型工艺制成各种成品。聚乙烯在多种溶剂中不清, 但在温度超过70℃时, 聚乙烯能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等溶剂中。聚乙烯这一性质, 为表面涂饰提供了条件。可用加热溶剂浸泡塑料, 使其表面溶胀, 破坏部分结晶来提高墨膜在塑料表面的附着力。
聚丙烯 (PP) 塑料:聚丙烯多年来是塑料发展的重要品种之一。适用于一切成型方法。可做各种管材, 各种箱体及薄膜、纤维等。
1.4 电子产品塑料部件。
电子产品特别是无线电产品如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 对于外观的要求是很高的。美工设计人员对产品的外观装饰是非常重视的, 而我国目前用于外观装饰的工艺较少, 限制了美工人员的思路, 使他们只能通过产品的尺寸, 各种线条的运用, 塑料本身有限的颜色, 来改变产品的外观。
1.5 塑料标牌。
近年来, 塑料标牌及塑料成型后进行丝印图形文字的装饰部件发展很快。如在聚氯乙烯硬板 (PVC板) 、聚碳酸酯、ABS、有机玻璃、改性聚苯乙烯的塑压件上进行,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装饰效果和经济效益。
1.6 仪器面板。
面板的表面材料可能是金属、各种塑料和油漆等, 选用合适的油墨, 在面板上丝印一些文字和图形, 表示仪器设备的一些功能, 同时也美化了面板。网印的文字和图形要求清晰、附着力好、耐磨, 而且也要求色调柔和素雅, 给人们以美的感觉。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用丝印工艺如何提高面板的质量。
1.7 彩色涤纶标牌。
涤纶标牌是国内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标牌品种。由于它具有色彩鲜艳、装饰性好、粘贴方便、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并迅速在高、中、低档电子产品、家用电器, 以及文化用品上得到了普及应用。目前国内已有许多专业化的工厂生产这种标牌。
2 塑料印刷工艺的注意事项
2.1 印刷机。
塑料印刷机组的印刷速度是由印刷机各印刷色组间走纸距离的长短和烘干箱效果的好坏来决定的。各色距离越长和烘箱的效果越好, 印刷的速度就相对越快, 反之印刷速度就会上不去。印刷机的套版精确度, 除了要求印刷机前后各个部位的运转同步外, 还特别要求各部位的张力控制系统平稳性好, 只有张力控制设计合理, 放料平稳, 收卷稳定, 印刷才不会跑版, 才能保持套色的精度。
2.2 印版。
凹印版的制作分腐蚀 (手工版) 和电雕 (电刻版) 两种, 目前手工版价格低廉, 但是印刷效果还是电雕版好, 尤其是层次版。在实践中发现, 电雕版对油墨要求较高。印版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效果的好坏。
2.3 油墨。塑料凹印油墨, 分溶剂性油墨和水性油墨。溶剂性油墨又分为表印油墨和里印油墨 (复合油墨) 。
表印塑料凹印油墨:表面光滑有光泽, 较里印油墨耐摩擦, 有气味。复膜加工时宜采用单组份胶水, 与双组份胶水结合性差, 注意上胶量不能过大。表印油墨又分普通油墨、耐水墨 (饮料包装墨) 、标签墨 (挂历墨) 、透明墨等。耐水墨主要用于牛奶包装、饮料包装和冷冻食品包装制品上的印刷。标签墨则非常爽滑, 防粘连、耐划伤, 是印制各种标签的最佳油墨。透明墨是用于印制镀铝箔和铝箔的专用油墨。
2.4 复合。
塑料软包装的复合, 分淋膜挤出复合、干式涂胶复合和无胶热压复合等。挤出复合是指将PE或PP料热溶后挤出成膜, 热压复合在印刷膜上形成复合成品。特点是造价低、减少胶水污染。但是要选择好挤出用料的瑾及控制好挤出温度, 并在成膜间加少量的胶或AC剂作偶连剂, 效果会更佳。
总之, 塑料印刷产品因为其固有的特点吸引了正在成为印刷产品的热点印刷品。塑料印刷技术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茂斌.塑料薄膜印刷[J].中国包装, 2007:05.
12.印刷技术专业毕业生自荐书 篇十二
你好!你叫xiexiebang,我是XX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我性格内向,是一个不善于言谈表达的人,在面向人才竞争的社会中,我深知会吃亏,也正因如此,我才有更多的利用别人说话的时间来做也每一件事情,久而久之,也便养成了脚踏实地的端正态度,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说法吧!
我不敢宣称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多么的高,也不晓得对哪种工作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不是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一方面,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具有双向选择的特性,自己能否录用,还要凭用人单位一句话,你们说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
另一方面,我相信,人不是因有能力而看重,而是因看重而有能力,就也好像人常说的人不是因有价值而被爱,而是因被爱而有价值的说法一个样,又好像摆在你面前的即便是一个金子,倘若你没有发现它,那么它与路边小石子的价值没有什么两样。当然,前面的说法不是在每个人身上都能体现的,但我绝对相信,只要心中那份对工作追求的执著、勇气、外加一份活力还在燃烧,这就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了,也就是有被你们录用的机会了。
最后,还要说一句,希望用人单位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谢谢!
此致
敬礼!
13.小麦粉储存保鲜包装技术研究论文 篇十三
研究了在不同包装材料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麦粉在海南地区储藏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储藏温度为20℃时,采用真空或充氮气包装能使小麦粉储藏8个月后,其各项质量指标仍在规定数值以内;30℃时,布袋、纸塑袋包装仅能维持小麦粉安全储藏时间4个月。实仓实验表明:采用真空包装能使小麦粉储藏7个月后,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小麦粉质量安全要求。因此,真空或充氮气包装能有效延缓小麦粉在海南地区的质量变化,延长小麦粉保鲜、保质期。
关键词:小麦粉;包装;小麦粉品质;海南地区
小麦粉是小麦经过加工研磨去掉了大部分胚及外皮的成品粮,其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极易吸湿、氧化、受害虫霉菌污染,不易储藏。但为了调节供需矛盾、应付突发事件、保证市场供应和商品流通等的衔接要求,小麦粉的储藏量将会逐渐增加。为了做好小麦粉的安全储藏,一般采用低温、干燥入库储藏,但在海南特殊气候条件下,小麦粉极易吸湿、生霉、结块、变酸,严重影响其品质[1—4]。
本实验对小麦在不同包装材料和不同储藏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其水分变化、脂肪酸值、湿面筋含量、菌落总数、比容等品质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实仓实验研究小麦粉在海南地区较适合的保鲜包装技术,为海南地区小麦粉的生产和储藏提供理论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与仪器。
一级高筋小麦粉,真空包装机,分析天平,智能恒温恒湿箱,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面筋仪,蒸锅。
(二)方法。
1、小麦粉的处理和实仓实验。
(1)小麦粉处理布袋包装:将500g高筋小麦粉样品装入无纺布小麦粉包装袋;纸塑袋包装:将500g高筋小麦粉样品用市购纸塑袋包装;真空包装:将500g高筋小麦粉样品用市购真空袋包装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并封口;充氮气包装:将500g高筋小麦粉样品用市购真空袋包装后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至—0.08MPa,然后充入体积分数为98%的氮气;加脱氧剂包装:将500g高筋小麦粉样品用市购真空袋包装后再装入一袋脱氧剂,用真空包装机抽真空并封口。分别在20℃、30℃储藏温度储藏,每30d测1次样品品质指标。
(2)实仓实验海南地区实仓条件下,对真空包装及普通布袋包装小麦粉质量变化进行研究每30d测1次样品品质指标。
2、指标检测水分:按照GB5009.3——20xx进行测定。脂肪酸值:按照GB29405——20xx进行测定。湿面筋含量:按照GB5506.2——20xx进行测定。菌落总数:按照GB4789.2—2010进行测定。比容:以馒头比容为基准。相同方法蒸制好的馒头冷却1h后,取两个馒头,分别称取质量m,精确到0.1g,体积v,得馒头比容v/m[5]。
二、结果与分析。
(一)储藏实验。
1、小麦粉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相对湿度85%,两种不同的储藏温度条件下,小麦粉水分含量统一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包装方式对小麦粉含水量的变化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下,布袋包装和纸塑袋包装小麦粉在后期都超过国标规定的安全水分。真空、充氮气、加脱氧剂的包装方式对小麦粉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相同湿度、相同包装条件下,温度越高面粉水分含量上升越慢。这是因为温度上升,加强吸热效应,导致小麦粉上一部分水分子脱离,造成水分含量相对减少。30℃真空、充氮气包装的小麦粉水分含量增加速率相对减慢,但添加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水分含量增加速率反而相对上升。
2、小麦粉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相对湿度85%,两种不同的储藏温度条件下,小麦粉脂肪酸值统一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包装方式对小麦粉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下,布袋和纸塑袋包装小麦粉的脂肪酸值(KOH)在后期都超过国标规定值80mg/100g。真空、充氮气包装方式对小麦粉脂肪酸值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相同湿度、包装条件下,温度越高小麦粉脂肪酸值增加速度越快。这是因为温度上升,加速小麦粉中脂类物质的水解反应,导致小麦粉脂肪酸值上升。30℃真空、充氮气包装的小麦粉脂肪酸值增加速率相对上升慢,但添加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脂肪酸值(KOH)增加速率尤其显著,至第210d时达到85。5mg/100g。
3、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变化情况。
相对湿度85%,两种不同的储藏温度条件下,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统一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包装方式对小麦粉湿面筋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充氮气、真空包装的小麦粉湿面筋含量下降较缓慢,其它3类包装小麦粉下降趋势较快,与充氮气、真空包装的小麦粉相比,布袋、纸塑袋、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但温度对小麦粉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更显著。在相同湿度、包装条件下,30℃的下降速率明显较20℃快。这是因为温度上升,加快了小麦粉中植物蛋白质的分解,—S—S—键结合受到破坏,导致面筋含量下降。
4、小麦粉菌落总数变化情况。
相对湿度85%,两种不同的储藏温度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各包装条件下小麦粉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各异。布袋和纸塑袋包装的小麦粉中菌落总数总体持续增加,充氮气、真空、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菌落总数呈现出先急剧下降,后逐渐升高,再缓慢降低的趋势。温度对小麦粉菌落总数有一定影响,因为温度升高,加快了微生物繁殖,使得菌落总数的上升速率普遍提高。
5、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化情况。
各包装条件下的小麦粉馒头比容基本表现出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其中充氮气、真空、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动幅度较布图520℃、30℃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化情况袋和纸塑袋小。温度变化对小麦粉馒头比容影响显著,布袋、纸塑袋、加脱氧剂包装的小麦粉馒头比容下降较快,这是因为储藏温度升高,导致酶解作用加剧,且面筋含量降低导致小麦粉馒头比容降低。
(二)实仓实验。
1、实仓小麦粉水分含量变化情况。
实仓条件下小麦粉水分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但真空包装条件下小麦粉水分增加速率明显低于布袋包装。真空包装小麦粉储藏210d后其水分含量仍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布袋包装小麦粉储藏150d后,其水分含量就达到安全储藏标准的临界值。
2、实仓小麦粉脂肪酸值变化情况。
实仓条件下小麦粉的脂肪酸值随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且真空包装小麦粉脂肪酸值的增加量明显低于布袋包装小麦粉。真空包装小麦粉储藏7个月后脂肪酸值(KOH)仍低于国标规定的安全值80mg/100g,而布袋包装小麦粉储藏6个月后其脂肪酸值(KOH)就达到82.68mg/100g,超出安全范围。
3、实仓小麦粉湿面筋含量变化情况。
实仓条件下小麦粉湿面筋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而普通布袋包装的小麦粉湿面筋含量下降速率明显快于真空包装小麦粉,储藏210d后,布袋包装小麦粉湿面筋下降达到9。3%,而真空包装小麦粉湿面筋下降量仅为4.7%。
4、实仓小麦粉菌落总数变化情况。
两种不同的包装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粉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各异。布袋包装的小麦粉菌落总数表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储藏210d后,菌落总数达到3600CFU/g,而真空包装小麦粉菌落总数开始时迅速下降至350CFU/g,然后缓慢增加,储藏210d后,菌落总数仅为630CFU/g。
5、实仓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化情况。
实仓条件下两种包装的小麦粉馒头比容基本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真空包装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化趋势较布袋包装平缓,最大值出现在第60~90d,最小值为2。1,而布袋包装的小麦粉馒头比容变化幅度较大,最大值达到2.7,最小值仅为1.8。
三、结论。
本实验对小麦在不同包装材料和不同储藏温度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其水分变化、脂肪酸值、湿面筋含量、菌落总数、馒头比容等品质的变化情况。实验表明:
1、相同条件下不同包装方式对小麦粉的储藏质量变化影响显著,其中只有真空、冲氮气包装能有效保持小麦粉一级高筋粉品质8个月。
2、相同包装条件下,储藏温度升高,小麦粉品质变化加剧,其中布袋、纸塑袋、加脱氧剂包装受温度影响显著。
3、海南地区实仓实验显示,真空包装较布袋包装能有效延缓小麦粉质量变化,延长小麦粉储存保鲜期。
参考文献:
[1]孙辉,姜薇莉,田晓红,等。小麦粉储藏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5,20(3):77—82。
[2]王若兰,李守星,陈英明,等。高筋小麦粉储藏技术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2(4):15—22。
[3]王垒,郭祯祥,马洪娟。不同温湿条件下小麦粉储藏期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1(4):43—45。
[4]曹玉华,杨晓蓉,王肇慈,等。应用不同添加剂对面粉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3(4):61—64。
14.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技术设计 篇十四
中国的电视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进入到了今天的“上天、落地、入户、入心”和数字化、跨国界、多频道竞争的新传播时代。科教电视包装作为提升媒体品牌效益和收视效应的重要手段,其数字化包装设计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1 色彩设计
颜色设计是电视包装的基本要素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协调、鲜明、抢眼,根据频道、栏目、节目的定位,确定包装的主色调。颜色必须与整个节目、栏目或频道的基调相吻合,能保持和节目、栏目、频道的风格相一致。如Discovery探索频道,其主色调以蓝色为主,凸显一种冷静、客观的形象;CCTV-10科教频道,主色调是红色;北京有线台的科教频道,以淡蓝、淡黄为主,立足于城市观众和青年观众。
1.1 色彩设计与电视频道的贴切性
色彩设计作为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的重要部分,它直接表达着电视频道的风格主张与理念诉求。电视频道的色彩设计必须贴切地反映出频道的内容特性、频道理念、频道品格以及目标观众的审美趣味。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色彩设计必须从频道目标观众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频道、栏目(节目)色彩与观众之间的知觉对话与感官交流,注重频道、栏目(节目)色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心理研究。色彩设计还应从色彩的心理感应、色彩的冷暖联想、色彩的隐喻、色彩的象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力求与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目标观众的审美特性相吻合,最终引起目标观众的情感共鸣,强化频道的品牌形象记忆。以辽宁电视台青少频道为例,其主要观众群为10~18岁的青少年,他们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活无忧,他们多喜爱明亮的色彩,因此频道将主色调定为嫩绿,配以黄、橙、红等对比色为辅助色。整个色调明朗活泼,富有清爽美感和阳光活力,较好地表达了频道的定位和风格。一般来说,确定好频道的色调后,栏目(节目)包装在色彩上可以向频道靠拢,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颜色。如央视10套科学教育频道的主色调为活力红,其下栏目的色调却并不完全相同:《百家讲坛》栏目片头的颜色为藏黑色,配合冷色调的光线;《讲述》片头为暗黄色,老照片、老胶片一样的颜色。
1.2 色彩设计自身的调和性
色彩的调和是相对于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没有对比也就不能显示调和。两种以上的色彩在配置过程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有所差异和对比。在科教电视频道、栏目(节目)色彩设计中,应从4个方面来考虑色彩调和性:注重通常采用单一色彩体系。即以某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配以其它辅助色的搭配方法,这种单一色彩体系比较容易建立电视频道的统一形象识别和色彩记忆;注重色彩对比规律的应用。在色彩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两种以上的颜色组合搭配。不同色的搭配调和,一般从色相、明度、纯度、补色、面积等多方面的色彩对比关系出发;注重互补色规律的应用。互补色的配合是色彩调和的主要方式,观众在接受某一颜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平衡;注重配色中的主次之分和面积大小原理,若采用单一色彩体系,首先应该确立哪种颜色是频道主色,哪些是辅助色。与此同时,色彩面积也是影响色彩调和的主要因素,应避免面积相等的色彩搭配。
2 画面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中涉及到大量画面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对节目画面的选取还要考虑画面构图,其中画面构图是画面设计的重点。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中涉及到大量包装元素和动画的使用,制作过程中每一个元素、动画、特效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层来进行编辑。这些层之间必须有清晰的层次区分,才不会混淆主次,扰乱画面。为了保证画面构图的层次感,在画面上对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包装元素的使用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主体在内容上占有统帅的地位,在构图形式上起着主导作用。在包装时首先要考虑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安排和大小比例,然后再决定和相应安排其余的视觉形象,如陪体、环境、空白等的形象大小、数量多少和位置所在。
第二,前景元素在包装画面中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可以帮助主体直接表达主题、交待内容,表现时间概念、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比如用花朵、柳絮、枫叶、冰柱、芦苇等做画面的前景,可以给观众以鲜明的季节印象,还可以用来与主体形成某种蕴涵特定意味的对应关系。
第三,后景元素位于主体之后,可以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并帮助主体揭示画面的内容和主题。从结构形式上说,它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第四,环境在画面中除了能够陪衬、突出主体之外,还能够起到表明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表现特定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作用。
第五,选择和处理后景时,应注意后景的影调、色调应与主体形成一定的对比,应尽量避免主体与后景的影调、色调相近或雷同。后景的清晰度和趣味性不应超过画面主体。这就要求包装中的背景图或动态背景颜色不宜太过鲜艳,动画效果不宜太过复杂。
3 光效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中光效的运用可以帮助体现神秘的科学世界和帮助突出主体。炫目的光效设计原则是:第一,明暗诱导。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第二,瞬间捕捉。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第三,抓突破点。突破图形图象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运用图片素材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第四,运用三维文字光效。三维文字是电视节目片头中常用的元素之一,尤其用于节目片名的展现;三维文字的发光效果同样是节目片头制作中常用的效果之一,发光效果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节目的名称在极短的时间内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节目片头中的光效发光方式因节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常用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如果使用3DS Max制作光效,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特殊的渐变材质模拟光束,二是用体积光结合聚光灯制作光效。体积光结合聚光灯制作光效的基本原理是,让聚光灯作为体积光发光的“光芯”,另外,为了模拟出物体表面的发光效果,使用“无光”材质遮挡不需要体积光透过的部分,这样就会产生类似物体表面发光的效果。光线的放射与收缩需要设置关键帧动画。
4 字幕设计
科教电视字幕的设计和使用,主要目的在于方便观众对相关节目信息的接收和正确理解。为维护频道整体形象,其字幕系统的统一设计和规范使用十分必要。银幕上的文字设计,大致分为3种字体。一是书法类,将书法艺术体用于字幕的创作设计,拓展了影视片字体的变化形式;二是采用电脑系统字库里的字体进行设计。这类字幕共同的突出特点是清晰、整洁,广泛应用于人物介绍,说明时间地点,能起到注释说明和强调的作用,在电视片字幕字体的设计中占据着较大的分量;三是美术字字体。美术字是在印刷体或手书体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和艺术处理的字体,这种字体可根据剧作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创作,对于科教电视等来说,能起到活跃画面,引起观众注意的特殊效果。
字幕的字体设计要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尽力体现出个性化色彩,与整个电视包装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字幕系统的设计,应坚持3个原则:简洁醒目、美观、风格统一。此外,字幕系统的设计和使用,应当巧妙应用平面构成的艺术法则。在画面中,字幕系统时常不是画面的视觉主体,只是辅助信息的表达。因此,在构图布局上,时常被放置于画面的左右两侧,或者屏幕的下方。字幕系统的面积大小也应仔细考虑,避免喧宾夺主。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百家讲坛》栏目,其字幕系统的设计,在具有信息表达功能的同时,在视觉上呈现动态美感,将中国传统书法篆书、魏书、楷书、甲骨文等作为包装的字幕原素,凸显节目的文化底蕴。
5 动画设计
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中,静止的画面元素用的比较少,一般在只有最后的画面落幅是静止的,使用的多是运动画面,这些画面动画是通过大量包装元素的运动来实现的,进行动画设计实际上就是进行这些元素的运动设计。
5.1 运动的表达属性
点、线、面作为动画设计的画面主体,它们必须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演绎表达具体的主题含义。事实上,运动不仅是表达设计主题含义的必需,也是确立设计风格与个性的重要手段。画面元素在运动演绎中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制约,创造出新的荧屏视觉。电视荧屏客观上是平面二维的,但是它依靠视频设计的运动,对荧屏空间的分割与延伸,达到了以平面空间来表现立体空间、以二维空间再现三维空间的效果。[3]
5.2 运动方式设计
动画设计中常见的运动方式有3类: (1) 文字跳转; (2) 画面元素的分解、集聚、嫁接、相互融合; (3) 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等。包装设计师通过运动方式的设计,表达具体的主题信息、塑造个性运动风格、激发观众的心理认同、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
具体到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的视频设计,运动方式的设计与运用,应该与被包装之频道或者栏目的风格内容相吻合。例如:专题类科教节目,其包装视频设计中的运动方式设计,既庄重又生动,以求体现节目内容的权威感和资讯的丰富多样;益智类科教节目,为体现节目的轻松有趣和大脑风暴的碰撞,画面元素运动幅度较大、运动方式变化快且多。
画面元素的分解、集聚、嫁接、相互融合一般多用于制作节目预告片以及一些片花制作上。通过节目画面的多种跳转形式来传递和节目内容有关的信息。
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方式,多用在频道总片头、栏目片头和节目片头上。这些包装要求更为灵活,可以创造性的发挥想象,将各种包装元素作为运动原素,进行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设计。
就是典型的跳跃、旋转和不规则运动运动方式,片头中通过红色线条、红色圆圈原素的旋转、不规则运动,包装元素发生不规则形变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5.3 运动与镜头的关系
运动是包装设计中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运动给电视观众带来了由静到动的体验、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视觉体验。从摄像机与被表现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摄像机的镜头可分为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两种。机位不变,镜头焦距光轴不变,这样的镜头就是固定镜头,反之只要机位、焦距、光轴中的任意一种发生变化,可谓运动镜头。在科教电视数字化的各种包装作品中,多用的是运动镜头,除了实拍的画面镜头外,在二维、三维、后期合成的软件中,通过数字模拟,在三维空间中展示摄像机的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来制作具有空间运动感和使观众的视点流动起来的运动镜头,视觉效果更丰富。利用三维空间摄像机的运动,突破画面的平面化局限。摄像机的运动使画面景观和观众的视角不断变化,使电视荧屏呈现出一个多平面、多层次、多角度、富有纵深感的立体空间。
6 结束语
总之,科教电视作为特殊的电视传播形式,其自身内容的科学性、教育性、逻辑性、复杂性、跨学科性的限制,使得科教电视包装不能像综合性节目包装一样多变。科教电视的数字化包装必须在兼顾自身特性的同时,用适合科教电视传播的包装方式,通过丰富多变的创意,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向观众完成视觉传达,为树立稳固的科教品牌做基础。
摘要:引起电视观众注意是科教电视包装成功的基础, 良好的视觉传达效果是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作品的目标, 持续优秀的包装有助于帮助树立长期的科教品牌形象。从色彩设计、画面设计、光效设计、字幕设计、动画设计等方面对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技术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科教电视,数字化,包装技术,设计
参考文献
[1]白云.电视栏目包装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谭树慰.电视科普节目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
[3]李宏虹.节目频道化与整体化节目包装的探讨[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 2005 (10) .
【包装印刷技术】推荐阅读:
包装印刷考试重点10-24
丝网印刷技术员试题B10-14
印刷工艺与智能标签印刷研究论文08-20
自然包装对生态包装设计的影响论文07-05
葡萄酒包装论文酒包装设计论文09-13
印刷erp06-13
印刷合同(样本)_广告公司印刷画册_宣传广告_合同样本10-22
印刷企业简介06-13
关于委托印刷合同07-19
印刷工作流程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