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2024-10-21

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精选10篇)

1.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一

分析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论文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

水环境是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是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现代化建设倡导节能环保理念,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由于现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发展,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改善河道水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力度,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治理河道水环境的现实意义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使得水资源污染程度日趋严重。我国本身就是一个贫水国家,人均用水量较低,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河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使得河道水资源污染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河道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是实现水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对河道水环境的关注程度愈发强烈,水环境成为人类发展与进步的主要保障,也是提高生活品质与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因此,有效的治理河道水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还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展地区经济,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传统河道治理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问题

我国河道治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治理观念中,不符合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要求,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河道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治理措施得不到良好的效果,也制约了新治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首先河岸硬化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过多地考虑了河道行洪排涝功能的实现,大量采用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对河岸进行硬化,虽然达到了河岸稳定和洪涝水归槽的目的,但割裂了水土之间的联系,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彻底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也大大降低;其次是河道的建设注重它的实用性而淡化它的生态性。截弯取直和河岸硬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因为过多的考虑了河道行洪排涝的功能,河岸稳定了,忽视了水、土、植物、生物之间的能量循环,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虽然满足了行洪排涝要求,但破坏了河道多样性的特征,对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三是河道断面单一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在自然的河流横断面上,浅滩与深潭相间,是生物群落的栖息生长之地,而改造过后的河床常用输水性能好又便于施工的梯形等单一且规则的断面型式,使得水流流速均一化,破坏了原有河道多样性的特征。而河流形态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前提,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单一化,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2.2、控污难度较大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现在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效率无法满足整体排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城市中污水得不到处理时,河流就成为接收污水的主要场所,这也加剧了河道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增加了截污控污的难度。针对污水处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必须寻找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局面,一旦这种局面达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就为时已晚了。国家政府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城市污水向河流的排放量,从根本上改善这种局面。截污控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想改善城市环境,净化河道水环境,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大众共同努力,从身边做起,实现河道治理的同时,优化水环境,并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另外,面源污染也是河道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面源污染的不稳定、复杂性和随机性,使得其治理难度非常大,农村面源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对于其治理方面,要提供农业灌溉技术,并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农村养殖业的污染控制力度等。

2.3生态护岸技术有待研究推广

生态护岸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原因是受传统水利观念的影响,和生态护岸的涵义不明,对于何为“生态护岸”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需要不断研究和积累经验,使得护岸结构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同时,达到水土交换、水气交换、水体自净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农业的污染也是造成河道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污染的治理则需要通过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得以实现,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河道沿岸乡镇的人、畜、禽等生活垃圾由于无固定堆放场所,致使垃圾倾倒在河道里,对生态造成很大污染。另外,河道堤防护堤用地大多被农田侵占。造成河岸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削弱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3.1、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

科学规划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规划设计中应克服单一性的传统观念,强化生态、环境要求,以生态型、高起点、前瞻性为目标,达到安全、资源、环境的有机结合。因此,对河道实施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是保护水环境的前提和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河道治理必须结合当下实际情况以及以往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重点注意和改善的内容都要进行整合与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改善传统河道治理的观念,设计与规划要强调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安全、环境、资源有机结合。

3.2、搞活水体,加强管理

搞好水环境整治,水体搞活是关键措施之一,古有“流水不腐”之说,即强调了水体流动的重要性。搞活河网水体,能有效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促进水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宁波市在新一轮的河道整治规划中提出了“调水”方案,主要是针对已有水利工程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充分考虑河网环境用水要求,把环境用水量纳入需水总量增衡方案,并考虑启动境外引水工程,近期实施曹娥江引水,远期实施富春江引水,把境外来水注入姚江,为河网水体流动提供水源保障。

3.3、生态护岸,截污孔污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目前日本、荷兰等国家在生态护岸方面做了大量实践。主要通过扩大水面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设置水边景观设施、采用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等措施来实现河道生态护岸建设。而生态护岸技术可以选择很多护岸结构形式,例如,采用植物护岸,充分利用河岸植物,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使这些植物固定在河岸上,能够降低洪涝灾害对河岸的冲击和破坏。相关部门要借助国外技术和经验对河岸设计与规划人员进行培训指导,确保生态护岸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提高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而起到保护水环境的作用。另外,河道截污控污的治理方面,经调查分析得出水体达标的要求降低,污染程度逐年加剧,分析其污染成因,主要受工业、农业、生活和其他污染源污染,其中工业污染最为严重,占年平均排放量的49.7%,因此截污治污工作迫在眉睫,而且是解决河网水质状况的根本措施。通过污水集中统一排放、雨污分流等措施的实现,可大大改善河网水质状况,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结束语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充分认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活动中发挥各类媒体作用,争取各级政府对河道整治工作的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组织开展全市河道执法大检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重点检查挤占河道、污染河水、影响防洪等违法行为,加大曝光查处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共同维护水环境安全,打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因此,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河道治理不仅要避免过去单一工程措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且要注重生态和环境要求,同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对水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2.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二

1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年来, 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生产活动需求, 城市中的河道系统重建工程频频实施。但是由于技术和理论的发展限制, 河道的建设引起了水环境系统的消极变化。河道生态环境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河道的生态治理和修复问题备受关注。从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 我国城市的河道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的污染和破坏问题:

1.1 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天然的河道本是自然界的天然产物, 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却往往考虑经济利益的需要而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等等, 这一类强行改变河道天然形态的建设方式,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河道天然水系结构的改变及其生态功能的弱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河道功能现代化的强调, 对河道的整改只考虑行洪排涝的功能, 片面注重河道的行洪速度。在河道的建设工程中往往采用硬质的护坡材料, 例如现浇混凝土和预制混凝土块体, 亦或是使用浆砌石结构对河道进行护坡的处理。然而这种硬质而又封闭的护坡结构却阻碍了地下水与河岸土壤的直接接触, 使河道水体中的各种生物、植物等生命体失去自然状态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水体自净能力。

1.2 河道水质的严重污染

目前, 城市中大部分的河道严格上来讲既不属于天然河流也不算是彻底的人工渠。城市河道的水力特质具有其独特的一面:进深浅、河道直、流量小、流速慢。这一水力特质已经埋下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系统脆弱的伏笔。城市化导致了人口的密集居住,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产生了众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工厂, 这两者所共同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也与日俱增。再加上目前河道污水处理的能力滞后, 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废水和污水是直接排入城市河道网中的。据统计, 2001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428.4亿吨, 其中, 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就达到了227.7亿吨, 而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仅是18.5%, 这意味着至少有80%的生活废水无法处理, 加上工业生产所排放的废水、污水, 早已超过了河道的自净承载力。有资料统计, 80%的中国河流受到污染, 水质都低于Ⅲ类, 河道水质污染严重。

2河道生态环境的防护及治理

河道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因此, 河道生态环境的防护和治理也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其防治举措也应该是整体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其总体的防治目标应该是:通过人工的生态化防治措施, 使建设中的或是治理后的河道能够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体系, 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野趣的、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城市河道体系。

2.1 河道防治的生态性策略

对河道进行治理的生态性策略主要可以通过对河道形态的修复来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就是要求要保留河道弯曲的自然形态, 或者将已经顺直的河道进行自然体态的弯曲修复。

2.2 河道防治的工程性策略

河道的防治工程应依据河道的天然地势, 尽量避免截弯取直的做法, 以保持河道天然的生态环境。防治工程应充分考虑短期与长期、整体与部分等因素来合理布置堤线, 采取工程改造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对混凝土材质的硬质河床进行拆除, 保留河岸侵蚀、淤积、冲刷等自然现象, 使用自然力, 促使浅滩等河道边缘环境的产生和自然分布。同时对河床的改造主要可以采用自然界的生态材料, 例如黏土以及原河底的底泥, 还可以使用透水性能较强的卵石和砂土对河底进行保护性修复, 构成如同天然形态般的生态河床。而台地上的坡面可以采用框格型的混凝土植入草皮护坡, 这样既保证了工程的安全性, 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工程的开销。

2.3 河道防治的政府管理策略

河道的有效防治措施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 以及环境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因此, 进行科学有效的政府管理, 加强环保监管,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同时, 加强相关的环保部门、环保技术机构的建设等, 促进河道防治工作实施和监管的管理体系。加快健全河道工程监管网络, 加强各部门科学有效的合作, 使河道的防治工作做到规范化、体制化、日常化, 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河道生态环境系统监管机制。

3结语

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来看, 水体环境能够带给人类最亲切的自然美感体验。同时, 水环境的保护和完善也是建设宜居型城市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总之,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美化离不开正确的防护和治理理念, 只有科学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的防护才是河道生态建设的最佳途径。不久的将来, 我们将期待河道的生态美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蒋屏.董福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

3.苏州地区水体环境与河道景观改造 篇三

关键词:苏州;水体;环境;河道景观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160-02

水,是生命之源,而对于苏州来说,是城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水,造就了苏州这样一个典型的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自古时起,人们就逐水而迁、旁水而居,房屋也就因此依水而建,由此形成了一座座生机勃勃的城市。作为一个水网城市,苏州拥有三横四直的城内水道,环城河道和大运河,建筑也就因此依傍河水而建。这些河道景观无论是从数量质量,还是规模上,都是最为突出的。

一、苏州地区的地理环境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东部、太湖之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湖州等地,西有太湖与无锡相连。其前身为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命扩城所建的都城,周长四十七里,又被称为“胥城”。并且伍子胥在苏州城内所建的8座城门均为水陆两用,而这种结构的城门却仅此苏州一地,足见苏州水域众多、水运发达。苏州也是地处长江下游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但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苏州也跟其他城市一样经历了大规模的拆迁与重建。在这些变迁之中,最主要的莫过于水体环境的整治改造和河道景观的改造。

(一)水体环境的历史及现状

苏州地处江南水网地区,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素有“东方水城”之称。全市水域面积约36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2.5%。主要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此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从北面横贯而过。境内大小河道达21 454条,其中县级以上河道147条,总长1457.18公里,构成一个完整的河网湖荡系统。苏州市区主要入境河流有京杭运河、胥江和元和塘,集中在城西和城北,河流的水量和水位主要受太湖、长江及京杭运河的影响,并与降水、农时用水相关。市区河道坡降小、补水量少,流速缓慢,外城河及内城河经常处于滞流状态。水环境是苏州的灵气之源,也是与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环境要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苏州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口数量迅猛增长,水环境污染形势相当严峻。地表水环境受上游来水、本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污染源影响,局部水域达不到标准要求。“水质型缺水”已成为苏州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过程中的一个“瓶颈”,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1]。

(二)河道景观的历史及现状

从秦汉时期开始到现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富有特色的地域单元在江南逐渐形成。江南地区素来享有“江南水乡”的美誉,但由于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在因为经济利益,在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水景观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重视,滨水地区水系污染、文化缺失、空间破碎等问题不断产生。随之融于这些空间、界面、景观的水文化日渐消逝,水景观建设迫在眉睫[2]。

(三)水体环境与河道景观的联系

河道景观是随着水体环境所形成起来,并且根据水体而进行建造,使之在整体的城市环境中协调一致。规划上,河道景观是河岸和河底相同的石料进行建造,尤其是在岸边的民居更是直接用此石料来建造墙体,除此之外,其他的建筑材质也是围绕着水与石所选取的。最出名的便是苏州的太湖石,无论是作为景观观赏还是建筑材料,都很好的体现出了与水体沿河而修建,随着河道的变化而变化的。因而苏州地区在近几十年的河道改造中,也在根据水体对河道景观进行了重新规划,使二者更好的协调来推动区域的发展。颜色上,苏州的建筑多为粉墙黛瓦,尤其是水体附近的河道景观。白、灰两色则是对水体颜色的归纳和总结。人们还采用与水体较接近的颜色进行外部装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墙体因潮湿阴雨的天气而形成的霉斑,不仅不破坏美感,还在很大程度上与水体颜色相呼应。

通过了解水体环境与河道景观的发展来研究其改造过程,这样不难发现改造的理念都离不开正确处理山、水、人、文化等相互关系,以水为主题,从各方面塑造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镇人性化、生态化、个性化水系景观[3]。

二、近年的水体改善和河道景观改造

类似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平江历史街区几乎是苏州现存的唯一能够真正意义上体现“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城市传统民居聚集区域。平江河与山塘河是此水网中最具地域特色的一部分,因此就通过两地区改造的具体实况来诠释城市规划中水体环境对河道景观的影响。

(一)平江地区改造实例

1.历史现状

平江历史街区以平江路为主脉,街区内的道路按路网结构、路幅宽度和交通量的大小,分为街、巷、弄三级。建筑或沿河而建,由石板平桥或拱形石桥连接道路和河道,构成一个步行与水运相结合的交通网络[4]。

平江历史街区基本保留了平江图中的“街巷、河道”的情景,纵向的内城河、平江河和横向的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组成了“两纵四横”的河网[5]。在平江路的街头,“街依水生、河街并行”的布局依然随处可见。其主要街巷南北向有平江路、仓街,东西向有胡厢使巷、丁香巷、大柳枝巷、大新桥巷、混堂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等。道路线形一般不取直,有曲有折,有宽有窄,形成曲直对比和收放对比空间形态[6]。

2.改造详情

政府在2003年开始对平江路地区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保护和改造。对平江河的水体进行了净化改造处理,排污清淤,并据此对河岸周边的部分建筑进行了规划和改造。在这些河道景观中,多为常年需要修理的老式民居,而现代建筑与旧式建筑的处理关系就成了该地区规划的难点。因此,政府这种新旧相融的做法是配合河水改造的需要来使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也是在保障城区规划合理性与协调性。比如现代的类似于咖啡店的商铺,都将自己的门面装点地与周围水体环境相和谐,并且带有自身的特点。这种改造是既延续了古镇风貌又不乏特色,是将水体环境与周围建筑的关系运用到改造上的具体体现。而传统民居大都依水而建,主要就是为了人们日常起居用水以及水路出行的便利。平江河的水质改造虽然不能像先前那样供人们洗衣做饭,但是它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与建筑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开发,因此这样也将水路这一方式更好的发挥。

历史遗迹是苏州地区河道景观的重点改造对象,其开发与保护涉及的是对苏州文化形象的发展。由于历史悠久加上苏州多雨潮湿的天气,使得这些古迹的建筑实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在改造中对此进行修建扩建,但基本上保持了古迹的原貌。

关于平江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老建筑对城市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果没有它们,街道和地区的发展就会失去活力[7]。老建筑以“特殊的形态”为人们提供对于城市的记忆,建筑是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记忆的某种“记忆的符号”[8]。

在这些改造中遵循了水体环境的布局,同时也对相连接内部的排水系统进行了改善,将古迹与河道相连接,既便于排水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平江路地区改造是河道景观改造的典型范例,政府通过对河道进行整改、排污节流和水体整治等改善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居住条件。而在另一方面,古建筑的重新规划与翻新改造也与水体环境交相呼应,也将建筑对水体的污染降到了最低。现在走在平江路上,人们可以感受到水体与河道景观的相协调一致,也能充分感受到苏州特色的流水小镇。

(二)山塘地区改造实例

1.历史现状

另一个改造范例就是苏州的旅游景点——山塘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是典型的历史街区之一,它位于苏州虎丘山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所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山塘街呈现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格局,是苏州古城风貌最精华所在,也是苏州水巷的典型代表[9]。

山塘历史街区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它早已从往日的繁荣逐渐走向衰败。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巨大冲击和差异渐渐反映在现代与传统的生活方式上。除此之外,社会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也在不断影响着老街区的居住和使用,并面临着各种危险。

山塘街区是苏州总体规划确定的5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历史积淀很深,其中有一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虎丘),2处省级文保单位(五人墓、葛成墓),7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控制性保护古建筑以及11处古迹遗址和大量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水巷和街市等[10]。从2002年6月开始,“山塘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性修复工程”在苏州启动,严格遵守“保护风貌、修旧如旧、延年益寿、有机更新”和“分级分类保护”的原则,并开展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整体风貌整治、历史文化挖掘、重要节点修复等工作。除此之外,政府对山塘历史街区开展了接连三阶段的改造,这一改造取得的整治成果十分可观。

2.改造详情

与平江路相比,山塘街主要是为旅游提供服务,重点体现出了其商业价值。在山塘街的改造中,着重将河道建筑与水体进行紧密结合来更好服务于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河道的改道与整治是改造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当地对于乘船游览的需要。与同里、周庄、西塘等古镇相似,山塘街通过改造成为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色的旅游景点,也成为其他水乡古镇改造的典范。

在改造中强调要将山塘传统历史街区恢复成原有的水街格局。山塘历史街区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特色的江南水乡风貌,粉墙黛瓦,河路平行,前街后河,小桥流水。

山塘街区道路,水系的整治在保留原有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传统格局的基础上,道路适当的加宽,开辟了若干新的支路,并重视对水系的规划整治:水质治理。只解决污水截流问题,水源治理另解决。在空间结构上,重点保留山塘街区原有的八种水街关系及其尺度。河驳岸整修,对山塘河上原有驳岸码头,原则上都保留,不新建,只维修。个别地段修旧如旧,并修复、增加水埠头、水墙门、石台阶、栏杆等[10]。

在现今,通过改造后的山塘历史街区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古城苏州的西区,这里重现了曾经的盛世山塘的风貌,为历史文化名城新的胜迹之一。

三、结语

河流水系见证了小城镇从起源到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是小城镇中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方,蕴含和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在空间实体层面是具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场所,体现在社会生活层面是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11]。

水体环境与河道景观自古以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苏州地区的古建筑更是与水体的变迁改造紧密相连。在一系列的河道改造中,水体环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城市的规划设计。通过对苏州地区水体环境和河道景观的研究,可以对今后的城市规划改造起到指导性作用,也可以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文化形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EB/OL].http://www.cnemc.n/publish/totalWebSite/news/news_35773.html,[2013-05-20].

[2]吴增明,周银波,王瑞林.水·文化·印象——江南小城镇水文景观建设之我见[J].生态经济,2012,(1).

[3]陈杰.水文化建设研究初探[J].城市规划,2003,(9).

[4]林林,阮仪三.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06,(3).

[5]董寿琪.从“双棋盘”说到平江历史街区[J].苏州杂志,2004,(3).

[6]阮仪三.护城纪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4.

[7]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70.

[8]王汀.融入民居环境的商业空间——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改造和保护的艺术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9]王苑,邓峰.历史街区更新中的社会结构变迁与空间生产—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

[10]袁泉,张炯.历史街区分阶段整体性保护更新研究—以苏州山塘历史街区为例[J].华中建筑,2008,(8).

4.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四

水利站

(2011年9月6日)

水环境保护是牵动全局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涉及到群众切实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河长制”全面加强河道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工作意见》,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各项整治工作按时序要求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面就向各位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镇街道位于太湖流域,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区域内,境内河网密布,自然水资源条件较好,现有骨干河道走马塘、九里河、芙蓉塘、西仓浜、双泾河、半夜浜等9条区级以上河道,总长度为34.5公里和吼山港、乌金浜、胶南浜等9条镇级河道、总长度为5.6公里以及53条村级河道,长度为25.785公里,经普查登记全街道有工业企业排污口、畜禽养殖场排污口,居民区排污口和雨污混合排污口670个,其中区镇级河道共有排污口404个,村级河道共有排污口266个,河道范围内大量存在着影响河容河貌的现象如水草,漂浮物、住家船等,河道淤积普遍,严重影响水环境。

二、工作回顾

自2009年实施河长制管理工作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大家的共同目标。近年来,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召开专题推进会,工作协调会和严格考核问责等措施,以“河长制”管理工作为抓手,依托高铁商务区建设,扎实推进各项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确保河道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河容河貌质量持续提升,我们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街道及时下发“河长制”管理工作综合考核标准,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和河长我人员名单,认真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所辖区域内河道开展全面普查登记,在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层层落实责任,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要求,建立了“一河一档”的台帐资料和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制定“一河一策”方案,全面实行了“河长制”管理。

2、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水环境建设和河道整治的重要性,在兼顾保障防洪、排涝灌溉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同时,突出生态和美观的理念,对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综合整治,具体整治完成情况如下:

一是控源截污。通过拆迁、关闭重污染企业、村庄整治和排水达标区建设等措施,在落实污水处理措施的基础上和雨污分流后及时封堵,到现在区镇级河道已封堵排污口249个,村级河道封堵排污口204个,剩余排污口将根据污水处理措施和管网铺设进度等实际到位情况,逐一进行封堵。整治中,为确保区域排水安全,凡经区验收合格的河道,我们留足了一定数量的雨水口,并订立了雨水口标示牌,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河道清淤,河道淤积不仅直接影响河道的蓄水功能和引排能力,同时淤泥作为内污染源也会加重水质恶化,为确保河道“水清流畅”的需要。我们在坚持“先截污、后清淤”和截污一条清淤一条的原则上,积极组织实施清淤工程,致力于达到改善河道水质、增加容量和加大河道引、排流量的目的。2010年到目前共清淤河道12条,共清淤土方15.32万方,对提升水质取得了一定的效应。

三是河容河貌整治,自实施河长制管理工作以来,一直由我街道城管中心负责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专业保洁公司,负责对全街道所辖区、镇级河道的河面漂浮物、水草和岸坡垃圾进行全方位清理,特别是在水葫芦爆发阶段发挥了更大作用,村级河道由属地村(居)委负责组织人员或委托保洁公司负责清理整治。在日常管理中,由“河长办”牵头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不定时巡查,对住家船、沉船、废品回收点等有碍河容河貌形象的,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确保河容河貌长治久丽。

四是护岸建设及绿化,河道护岸是保护河道、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我们根据各条河道特点,因地制宜实施护岸建设和增绿补绿工程,对自然条件好的河段以建设生态型护岸为主,尽量不建硬质护岸。区级以上河道两侧绿化力求达到各10米,镇级河道两侧绿化力求达到各5米,村级河道保持原生态或适当景观绿化。致力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

五是河道长效管理。为确保整治成果,由城管服务中心通过市场化运作,同专业保洁公司签订长效保洁管理协议,每年投入资金90万元左右对街道所辖的18条区、镇级河道125万多平方米河面、岸坡进行全覆盖长效保洁管理。同时,我们针对村级河道长效管理,将实施“先治后补、依奖代补”方式,准备了50万元奖励金,通过“河长办”综合考核后实施奖励,所有村级河道全部由属地村(居)委负责,并全部与保洁公司签订长效保洁协议。

三、精心组织,强化考核。

街道制订了“河长制”管理工作考核和奖惩办法,印发了考核标准。聘请了义务督查员,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河长办”利用简报等形式把巡查发现的问题 及时向各位河长,各责任部门进行通报,限期整改,根据考核标准对每一条河实施考核,相应河长根据考核得分实施奖罚,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工作推进不力的,根据相关文件实施问责处罚。

四、确保治理工作收到实效。

全街道各级河长,各职能部门深入领会水环境建设和河道综合整治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水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上来,认识统一到上级政府对河道整治的决策上来,行动统一到加快“河长制”管理工作的部署上来,结合各河不同状况,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强势推进,根据“一建就管,建管并重”的工作要求,加强长效管理,并加强宣传,增强全民爱水护水意识,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通过努力,去年街道完成通过河道综合整治验收9条,今年上半年已通过综合整治验收5条。

五、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离上级和各位领导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希望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我们做了许多工作,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还不容乐观,具体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新城开发建设与“河长制”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筑坝、堵塞、占用、开新河填老河等现象,制约着河道整治工程的时间和进度也严重影响到时河道防汛、灌溉等功能,影响到水质的自净能力,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时,根据工程性质,凡涉河道和对水环境有影响的工程,一定要收取恢复河道功能和水环境的保证金。另外,根据商务区的水系规划,原有村级河道大部分将填塞,现存村级河道已减少到27条15.21公里,而另行开挖补偿水面积河道尚不能及时到位,因此近年要确保完成整治任务,困难较大。

二是工况不佳。有些河段沿河存有老厂房、老住宅,破旧简陋,既影响河容河貌,又无法截污,既封闭了视野空间,又不利于沿河绿化。三是个别单位和群众爱护河道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随意向河中抛扔垃圾或填堵河道、擅自侵占水域、违章建筑等行为时有发生,个别单位重经济,轻环保,重效益,轻治理,把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立在污染水体的基础之上。

四是由于水行政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监管装备不健全,导致河道管理上难以全面兼顾,对一些未办申请手续,影响河道整治和防汛安全的违章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建议健全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

五是根据区政府意见,三年之内拆迁的村庄将不进行整治,对截污完成日期带来影响。

六、下阶段目标

下阶段街道将克服锡东新城建设带来的影响,顺应商务区水系调整规划,各河长、职能部门将紧紧围绕“水质改善,河容河貌亮丽”的河道整治终极目标,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河道河道综合整治标准,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合力,全力以赴打好河道治理这场硬仗。

1、首先要做到建管并重,加强巡查,严格考核,及时发现并处置影响水生态环境的问题。

2、加快河道整治进度,克服不利影响,确保今年河道综合整治条数任务完成。

3、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全力做好控源截污和排污口封堵任务,为改善水质做好工作。

4、顺应商务区水系调整规划,及时做好河道综合整治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5.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

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

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

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

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大城镇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新区建设规划要纳入再生水循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投资21.4亿元,实施4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进一步截留和降解入河污染物,恢复和增强小清河流域水体自然净化功能。

2、2015年底前,投资2.9亿元,完成小清河(段)湿地保护工程,实施河口、湖滩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增加河道水面,恢复沿河植被和水生物生长,增强河道自然净化能力。

3、投资1.1亿元元,实施2个水系生态林带建设工程。

(四)防洪、调水工程。投资6.4亿元,实施小清河干流河道扩挖筑堤工程和分洪道开挖复堤工程,提高干流及分洪道防洪标准,使小清河全线洪水设防标准不低于50年一遇,保护两岸地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生态旅游工程。投资12.5亿元,实施2项生态旅游建设工程。科学编制小清河流域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以旅游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促进服务业拓宽领域、扩大规模、提升层次。

(六)环境安全防控项目。投资350万元,实施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完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控中心,使之具备水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指标监测、以及环境预警和应急监测能力。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督察局、发改局、住建局、经信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以及有关镇街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环境监管。以落实地方环境标准为抓手,确保涉水单位稳定达标排放。对不能稳定达到《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标准修改单排放要求的排污单位,实施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不能达标,将实施关停或者转产,确保所有排水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环境监管的“四个办法”,加强日常环境监管,把小清河涉及的河流断面、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厂和信访,作为环境监管的重点。强化部门协作,打好执法“组合拳”,采取专项检查、挂牌督办、定期通报、限批、约谈等综合措施,整治重点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三)加强社会协同。完善环保舆情监控体系,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控,确保及时处理反映的突出问题,并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化解舆论危机。完善12369热线、网站举报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推动小清河综合治理任务的实施。

(四)明确职责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目标,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日常工作的督导和推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发改局负责为小清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支持。经信局负责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严格行业准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督查局负责对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财政局负责制定资金筹措方案,整合有关资金集中用于综合治理,并对有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国土局负责控制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土地开发,依法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交通局负责加强指导和督促有关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制定实施航运船舶、码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住建局负责城市污水处理厂(含配套管网)、再生水回用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促进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收费机制的良性循环。水利局负责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一调度和调水、节水、清淤、水土保持等工作,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农业局负责加强对科学施用肥料、农药的指导,搞好农业节水、渔业水域和草地生态保护。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在开放水域禁止投饵养殖工作,加强小清河入海口水域的生态保护。环保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林业局负责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指导和监督水系生态林、湿地建设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旅游区环境保护工作。畜牧局负责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我市于2011年完成对市区九条黑臭河流的整治工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60号)和江苏省环委会办公室《关于做好2013年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苏环委办【2013】1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城市河道环境现状,制订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2013年12月,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2014年6月,城市河道消除黑臭现象。

2015年12月,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现“水清岸绿、鱼虾洄游、环境优美”的目标。

二、整治范围

镇江城市范围内有黑臭现象的五条河流:古运河、运粮河、丁卯团结河、虹桥港、大港河。

三、河道整治任务

1、古运河(1)对沿河损坏的污水截流管网进行修复

a、修复因山体滑坡导致破损的塔山桥管网或者架设临时排污泵站收集污水。方案完成时限:2013年12月,工程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b、对瑞泰新城小区污水实施截流。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

c、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管网。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2)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加大换水量,进一步改善水质。完成时限:2013年10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3)在丹徒(南)闸增加抽排换水设施,抽排下段河水入江。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4)对古运河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5)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完成时限:2013年8月;责任单位:市水利局。b、每年对河道断面监测1次,当平均淤积厚达到0.4米时,启动清淤工程。责任单位:镇江市水利局。

c、河道换水

平政桥至丹徒闸:当长江丹徒闸水位低于5.8米时,开启引航道泵闸(站),引长江水抬高金山湖水位至5.8米,开启京口闸、丹徒闸,河水自丹徒闸流入长江。古运河平政桥至丹徒闸段,按平均每天换水量约30万立方米控制。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市环保局。

当局部污染物指标偏高,启动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d、排口管理

排查登记城区管网入古运河排口,必要时重要排口设立标志;加强对排口的调度管理,明确合流管道溢流条件,严格控制合流制管道溢流;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对工业企业排口调查、登记、监管;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部门:市环保局。

2、虹桥港。

(1)对沿线管网进行进一步清查,完善污水截流管网。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京口区政府。(2)防止宗泽桥公共厕所污物下河,确保虹桥港泵站稳定运行。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京口区政府。

(3)制定并落实严格监管措施,确保上游屠宰场稳定达标排放。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4)对河道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市水利局。

(5)对上游宗泽沟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6)利用河道上游泵站,将污水抽排进入城市污水管网,使金山湖水自流入虹桥港,实施换水。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7)河道日常管护

a、宗泽桥溢流口至虹桥港闸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b、宗泽桥溢流口以上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京口区政府。

c、排口管理 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根据河道水质情况进行调水、换水。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3、运粮河

(1)对运粮河沿线管网进行排查,修复完善污水管网。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润州区人民政府。

(2)对支流御桥港进行清淤。

a、运粮河闸至七摆渡段清淤.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b、南徐大道至312国道段清淤。完成时限:2013年10月;责任单位:南徐新城指挥部。

c、312国道以南的河道清淤。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丹徒区政府。

(3)金山河、跃进河进行清淤。完成时限:2013年12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4)对金山桥至运粮河闸段河岸整治。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5)河道日常管护

a、运粮河新河桥至金山桥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b、金山桥至七摆渡段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润州区政府。

c、排口管理

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河道换水

调度运粮河闸(站),引金山湖水向西进入长江,每周换水1次,月控制换水量约50万立方米。

4、丁卯团结河(1)对沿河雨污管网混接、串接和管网破损情况进行排查,对污水管网修复改造.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市住建局、新区管委会。

(2)河道调水冲污。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3)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b、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c、制订并实施河道换水计划。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5、大港河

(1)沿大港河对所有排污口进行截流,杜绝污水直排入河。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2)对重点工厂、小区进行排查,从源头杜绝雨污混接。完成时限:2014年6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3)制订并实施河道调水、换水方案。完成时限:2014年3月;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4)河道日常管护 a、岸坡、两岸绿化管护及水面保洁:落实管护队伍(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b、巡查入河管网运行情况,及时修复受损管线。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c、在重点排口、主要入河支流建立水质监测点;指导应急调换水。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d、排查私设的排口并封堵。责任单位:新区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镇江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监督整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实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方位协调,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主动配合”的领导工作机制,以加强我市对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辖市区设立相应水环境综合整治机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具体抓,切实搞好辖区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建立城市河道河长制度。由辖区、市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河长。河长负责责任河道所有治理任务的组织、建设、协调、督查和验收,制订责任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及所属地区均服从河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

2、大力推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利用

(1)制订城市中水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市政用水、绿化用水等领域全面推广中水利用。

(2)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分布,推进建设城市东、中、西、南部地区域的中水管网系统建设。

3、开展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制定城市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分期建设初期雨水调蓄池,逐步解决初期雨水污染问题;结合城区改造项目和新建地块建设项目,逐步推进LID技术,因地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综合利用等LID技术,削减城市面源污染。

4、加强督查推进

以水环境整治任务推进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为主要内容,市政府督查室每月进行一次专项通报。各河长明确一名联络员负责情况的收集、汇总工作,每月28日前按要求上报有关情况。由市监察局牵头组成督查组,每月对河流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加大推进力度。

5、加大资金投入

水环境综合整治是系统工程,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建设污水截流管网、解决河道引水换水问题、落实中水回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财政部门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市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程建设及对“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推进和奖惩。同时多方引进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和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6、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奖惩制度,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对整治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按时完成整治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行政领导的责任。

7、加大综合整治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采取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络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各级领导、各有关部门以及全体市民对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营造一个具有强大的宣传攻势和公众监督的整治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各方合力推进的建设氛围。

7、明确任务,齐抓共管

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1.市规划局:负责牵头住建局、水利局组成专家组,对主城区水系进行梳理, 组织编制河道的截污工程方案和景观设计方案。

2.市住建局:负责完善市区河道排污口的截污方案工作;实施老管网改造和挖潜,提高污水收集功能,确保旱季污水不下河;制订初期雨水收集方案并论证,结合河道整治,逐步实施初期雨水的调蓄与收集工作;对污水提升能力不足的泵站进行改造扩建,防止雨天污水溢流;暂时不能到位或正在开发的地区,河道上游要做临时性拦水坝及建设临时性提升泵站。

3.市水利局:负责河道淤积定期监测和清淤技术指导工作;负责古运河、运粮河换水工作,负责协调指导其他河道换水调水工作;配合做好城区河道沟通规划。

4.市环保局:负责对沿河及建成区内工业企业进行环境监管,每月对市区河流监测断面及市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进行监测;负责城市河污断面检测,动态排查分析河流水质污染原因,做好应急预案及牵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6.对河道采砂影响生态环境的调研 篇六

四大危害:首先,在河道中间挖掘砂石,原本平坦的河道将会出现大量深坑,水流易形成旋涡,影响行洪速度;其次,如果挖采点在河堤附近则安全隐患更大,洪水来临时可能发生决堤;第三,过度开采河道及附近的砂石还将破坏区域生态环境,偷挖行为使砂石裸露,干燥后地表层的细沙成为尘土,风吹造成扬尘;北京河道偷挖砂石现场形成的一些地表大坑已经成为了垃圾场,生活垃圾容易通过更粗的颗粒层渗透污染地下水。垃圾也可能被河水带到河水下游,污染当地的生态环境

对河道采砂影响生态环境的调研

根据《中共**县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通办发[2009]18号)文件要求,结合《**县环境保护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局以立足环保,着眼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的理念为工作出发点,针对岔林河河道采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开展了调

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岔林河流域概况及现状

(一)岔林河流域概况

岔林河是**县的最大河流,位于松花江干流中游左岸。发源于**县北部小兴安岭的青山岭。源头高程在410.00米,发源以宝林河为主,与安乐河汇合于太平林场后,始称岔林河。

岔林河流域面积1929平方公里,全部在**县境内,占**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34.8%。流域地理位置,东和东南与大**、西北河两流域分水,北与铁力县巴兰河流域相接,西北为庆安县界,西与木兰县木兰达河、白杨木河、**县浓浓河、富拉浑河四个流域接连,西南为**县小桥河流域,南为松花江。

岔林河流域地理座标为:东经128°11'—128°52′,北纬45°58′—46°37′。岔林河流域形若仙人掌,南北中线长91公里,东西平均宽20公里。最大宽度在上游凤山屯附近,宽36公里,最小宽度在下游桦树屯处,宽5公里。河网密度系数0.33。

(二)岔林河采砂现状

据向有关部门了解,目前,我县岔林河干流上现有砂场8个,都经县水务局颁发了采砂许可证。经现场调查,我局感到,目前,我县岔林河河道采砂行为,虽然都有水务部门的审批手续,属于合法经营,合法采砂,但在采砂的过程当中,这些采砂业主都存在超范围开采,无秩序开采,随意开采的行为。现在的岔林河在每个采砂段上,采砂业主是哪的砂料好就采哪,根本不管是否会改道,是否会造成水土流失,是否会造成耕地的毁坏,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现在的岔林河可以说是“开膛破肚”“心、肝、肺”都被掏空了,我们的母亲河已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不堪重负。

一是岔林河采砂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8处砂场中,有部分采砂场不按规定,严重违法开采。如有的采砂主在稳定性很好的河岸边,或者禁采区开采砂石料,违背自然规律改变河道行洪方向;有的采砂主不按照河道主管部门批准的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和弃料,没有就地整平回填恢复河道原来状况,在河道形成了“采砂矶头”,严重影响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安全;有的采砂主,违反规定在禁采期违法开采,给河道行洪安全造成威胁。

二是岔林河采砂对沿岸的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了破坏。挖走河道内的砂石料,形成的洼地,以及弃料堆积而形成的障碍物,改变了河流方向,加剧了河水对河岸、河堤和河床的冲刷,导致河道河床下切深陷,河岸、河堤抽根坍塌,河势发生变化,造成河床下降。汛期发生洪水极易冲毁农田,淹没村庄,同时,还会对桥梁、拦河坝、沿岸渠道等基础设施构成被洪水冲垮的危险。

三是岔林河采砂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河道砂石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河道砂石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采,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过渡的开采,一方面会造成主河道缺水,甚至出现河水断流,另一方面会导致地下水下降,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四是岔林河采砂导致国有资源大量流失。由于后期环境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采砂业主超范围、超深度开采,致使大量国有资源大量流失。同时由于缺乏合理规划,有些采砂主对资源的无序开采和掠夺性开采,已经造成河道砂石资源在一定区域相对匮乏,影响到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五是岔林河采砂严重影响了我县生态旅游开发事业的健康发展。无序的滥采乱挖,不仅造成了河道的改变,水土流失,耕地的毁坏,水利基础设施的损毁,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我县以岔林河漂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旅游开发。由于岔林河采砂的无秩序,乱采滥挖,使我县闻名遐迩的岔林河漂流项目,已经两年被无情的搁浅,不仅给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我县今后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六是岔林河采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一是由于经营业主因违规开采,导致毁坏更低,采砂业主经常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甚至发生冲突,使信访案件不断;二是由于监管不利,采砂业主采砂后,砂坑不回填,汛期满水,极易发生淹死人的事故。

二、导致岔林河采砂滥采乱挖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岔林河采砂之所以会出现无序性的乱采滥挖,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采砂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多年来,我县河道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召开由河道沿岸村镇领导参加的水法规座谈会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但仍有的少数领导和村屯干部错误认为,河道砂石资源属于地方集体所有,不经河道主管部门同意,擅自与采砂业主签订开采协议,有的还低价拍卖资源开采权,造成违法开采,违规开采,扰乱砂石开采市场,遗留了大量后患。

二是河道采砂没有规范性文件予以约束。我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出台河道采砂规划,没有规范性文件来约束管理。

三是经济利益驱动。全县违法开采和违规开采,主要原因是个别采砂业主受利益驱动。这些承包经营者,只有靠多采,多挖乱挖,超审批量开采,才能够弥补前期所交的各项资源补偿费用。

四是河道采砂执法难。一方面河道主管部门专职执法人员不足,而且能力建设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执法交通工具,现场执法的快速反应性难度大。另一方面采砂船游动性大,且管理上缺乏强制手段,造成难执法。

四、防止岔林河采砂滥采乱挖的对策和防治措施

河砂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保护堤防与河岸的重要屏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近几年来,随着我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城镇棚户区泥草房改造力度的不断加大,随着松花江公路大桥、通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以及周边砂石资源日趋减少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河砂需求量不断增加,河砂资源开采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十分突出,不仅造成了河砂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安全。因此,依法强化岔林河河道管理,规范河道采砂行为,加强资源保护,维护河道生态安全,已经势在必行。

(一)出台规范性文件。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编制我县河道采砂规划,作为我县砂石资源开采业的依据,以便于全面规划开采河道砂石资源,充分发挥砂石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组建执法队伍。规范砂石市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为彻底扭转当前滥采乱挖的混乱局面,应成立由水务(河道管理)、环保、工商、城建、交通、公安、法院、乡镇等部门联合组成的综合执法队伍,对全县砂石料开采市场进行全面的集中整治。

(三)营造舆论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的宣传教育,特别做好对领导干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采砂秩序,依法采砂的良好氛围。

(四)引入市场机制。完成对全县砂石开采市场集中整治后,将全县河道可开采区进行普查划段,科学界定开采区、开采范围和开采期,规定开采方式,规定年最低开采能力,制定开采弃料回填强制措施,引入市场机制,科学合理和有偿开采全县砂石资源,既发挥资源效益,又能够及时河道清除障碍物,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人身安全。

7.城市小河道水环境整治策略研究 篇七

1 城市小河道水量保证

水量保证是城市小河道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前提, 城市小河流受城市化影响大, 城市化造成河流保水和补水能力下降, 河道渠化和下水道的广泛敷设, 使得本来水量就少的小河道更是雪上加霜。因此, 确保小河道水量是一个大问题。要使水量保证达到很好的一个程度, 首先得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水资源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常规水资源 (地表水、地下水) ;一种是非常规水资源 (净化的污水、海水和苦咸水的利用) 。水量的保证依靠的是水资源的充裕度, 因此小河道的水量保证是根据水资源状况而采取工程措施, 以使小河道是常年有水的水道, 具体的措施有外调引水工程 (河流水、涌水) , 地表水空间调配工程 (雨水、净化污水、净水厂剩水) , 地下水的配置工程 (泵取地下水、地铁通道及建筑物地下室渗水) 。

2 城市小河道水质修复

2.1 生态修复方法

2.1.1 生物膜除污技术。

使用天然材料、合成材料为载体, 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生物膜, 可为微生物提供较大的附着表面, 有利于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将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小河道治理工程中, 一般选用当地盛产的石材和适合生物附着的合成材料, 在施工当中, 尽量让其表面粗糙, 增大其生物膜表面积, 使其分解污染物的能力加强。

2.1.2 土壤。

植物系统主要是利用植物根茎叶吸收污染物质, 以及土壤过滤有机碎屑。能直接净化小河道水质的植物有两类, 一种是水生植物, 一种是湿生植物。

2.1.3 曝气复氧。

向污染的水体进行人工充氧, 满足水体中动物和好氧微生物需要, 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维持生物群落平衡, 从而改善水体环境, 消除水体中导致黑臭污染物 (如H2S、Fe S等) 。同时河道充氧可以使河底松散的表层底泥转变成密实的表层底泥, 表层底泥在厌氧的状态下是比较松散的, 很容易向上覆水体扩散。

2.1.4 生物操作又称作食物网操作。

主要通过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或添加肉食性鱼类来降低浮游生物食性鱼的数量。具体措施有投放鱼食性鱼或动物食性鱼, 投放蚌、螺、贝类等水生动物, 投放浮游动物, 引种大型沉水植物等。

2.2 物理修复方法

2.2.1 截污。

对点污染源的小河道具有很好的效果, 将直接排入小河道的污染源用管道引导排入市政污水管, 经污水管进入污水处理厂, 经过处理再排入河道中。这样消减了水体的污染总量, 减轻了河道自净的负担。敷设管道的方式有两种:沿河边敷设截污管道和河道内敷设截污管道。

2.2.2 引水冲淤是指引进外部清洁水源来改善河道水水质。

使污水在河道中只能短暂的停留, 从而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量。这种方法能在短期内消减污染负荷、扭转水质恶化的速治途径。引水冲淤的实行, 其条件要求是水源充足, 我国南北方水分布差异性大, 因此这种方法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情况。

2.2.3 底泥疏浚。

将河道底部的淤泥清除出去, 恢复小河道的行洪、供水、灌溉等基本功能, 可以消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 从而改善水质。底泥疏浚, 一般按照测量的淤泥厚度、清淤断面设计来选定方案施工处理。

2.3 化学修复方法

化学修复顾名思义是用化学物质除去水体中的污染物, 化学物质的种类繁多, 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 分别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剂控制水质的参数。目前使用的化学药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合成药剂, 对水体中的污染因子有一定的去除率。此方法在处理小河道水质方面, 具有见效快、方便、效果明显等特点, 但处理成本较高, 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小河道治理初期效果还是比较快速明显的。

3 总结

水质水量是小河道治理的首要保障, 只有水清了, 小河道才有了生机, 人们的亲水性才得以施展, 城市才充满了生机。因此, 治理小河道应从生态角度出发, 根据小河道的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水量水质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彭喜花, 于鹄鹏.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实用技术, 2011 (2)

8.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八

关键词:ICU环境 改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8-02

随着以现代化护理观为指导、以“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愈加重视。医院环境中是否强调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性环境,不仅可影响患者在就医期间的心理感受,影响个体疾病恢复的程度与进程[1]。鉴于此,结合现在ICU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1 从ICU的服务对象感观ICU环境

ICU病房主要收治那些经过严密监测和积极治疗有可能康复的各种重危病人。就ICU的环境状况,我们随机调查了住过ICU病房的60名患者及家属和40名本院工作人员,普遍认为ICU环境:①仪器设备多;②噪音大;③危重及抢救病人多;④睡眠差;⑤无隐私。另外有73.5%的人认为病室不留陪伴一定程度上使病人有种孤独感,对ICU有恐惧心理,缺乏沟通与交流。本院工作人员还认为ICU病房内病情危重的病人、特殊的治疗及护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紧张窒息的气氛、快节奏的工作效率、积极严谨的医护活动等这些ICU特有的因素在无形中均会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和恐惧。目前ICU环境的单调、紧张、缺乏信息交流与精神支持的种种弊端,对病人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

2 护理干预对ICU环境的改善

2.1 ICU病房物理环境的改善。①ICU每张床位占地面积至少20㎡,以保证各种抢救措施的实施[2]。②温湿度、光线均可调控。③护士站放置中心监护仪,电脑等,以便护士对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处理医嘱。④每个床单位之间用幔帘隔开,形成单独的空间。处理病人大小便或抢救时拉幔帘遮挡,以保护病人隐私,和减少抢救危重患者时对其他病人的心理不良刺激。⑤安装视频系统,避免家属到病房内探视,减少交叉感染。⑥简化病室的设施;抢救及监护仪尽量放在不显眼的地方。减少病人被仪器包围的感觉。⑦减少仪器的噪音(将仪器报警尽量用视觉效果表现,减少听觉干扰)。⑧白天病室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夜间尽量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可尽量使用地灯。

2.2 ICU病房社会环境的改善。

2.2.1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做其爱好的事(如看书报杂志、听带耳机的收音机),以此调节紧张的ICU气氛,引导病人放松,忘却病痛,减轻心理压力。这样即使是语言交流困难者也能达到非语言交流的目的,使病人在轻松、舒适的优良环境下早日康复。有研究表明,对重症脑损伤病人定时播放他所熟悉的音乐,每次1小时,每日3次,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3]

2.2.2 改善探视制度,适当放宽探视制度或者实行弹性探视制度,使病人感觉到他没有被孤立,没被家人遗弃,减少恐惧和孤独心理,并减少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2.2.3 护士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对身患重病的ICU病人来说,他们少有亲友的陪伴,与之相处最近时间最长的就要算医护人员了,特别是护士。护士是监护环境下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调节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身处ICU的患者常因疾病或使用呼吸机而无法言语,有沟通困难,因此护士除与病人进行语言沟通处还应加强非语言沟通,多与病人进行思想交流,理解、同情病人,细致地观察病人的心理反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切不可只重视疾病本身的监护而忽视了对病人的精神支持。

2.2.4 集中治疗,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研究显示,重症患者至少需要1小时才能进入深睡期,但往往在浅睡期就被医护工作人员所打扰,影响睡眠的继续,因此多数患者无法有较好的睡眠质量[4]。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合理安排治疗时间,不要频繁打扰患者,如确为治疗需要,应提前与患者做好沟通,指导患者利用治疗间歇抓紧时间休息。

3 ICU护士的分配及素质要求

3.1 护士的分配。现在国内大多医院ICU都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而工作的繁重、休息的不足使得护士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障碍,而表现为情绪波动、工作机械。因此,护理队伍人员要充足,ICU每班、每位护士负责1~2位病人,对大手术或特别需要监护的病人则是一对一的护理模式[5]。要求ICU护士与床位比例为4.2∶1[6]

3.2 护士的素质。ICU是一个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集中了危重的患者、聚集了掌握精湛技术的医护人员的护理单元,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也逐步迈向成熟、完善。但是ICU护士不仅要经过专门的专科培训使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其知识面广、全,这样才能与形形色色的ICU病人进行交流。因此ICU护士更应做到博学多才、德才兼备,实现技术与道德的完美统一[7]

4 讨论

根据现在ICU环境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改善ICU环境已势在必行。改善ICU的整体环境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感受放在首位,从有助于病人康复的目的出发,创造出优良的ICU整体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不适,促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10

[2] 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7

[3] 吴红艳.欢笑是最好的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2):71

[4]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0

[5] 何登极主编.医学伦理学[M].第一版.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00-103

[6] 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9

9.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九

河道恢复治理现状图现状图测量报告

××××××××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治理项目

河道恢复治理现状图现状图测量报告

编 制 人:×××

测 量 人:×××

编 辑 人:×××

审 核 人:×××

总工程师:×××

总 经 理:×××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目的任务

2、测区位置及工作量

二、可利用性资料

三、数字地形图的测制

四、总结

五、成果资料

一、工程概况

1、目的任务

为满足×××××治理、河道恢复治理项目的需要,受×××××土地管理局的委托,我单位承担完成了××××××治理、河道恢复治理项目的测量工程。

2、测区位置及工作量

本测量工程位于×××××××××××××,河道全长4344米。测区内地势平坦,高差起伏不大,通视情况良好。交通不便利,测量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二、可利用性资料

该测区有施工方提供的高程点,此平面系统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经检核该资料精度可靠,其成果可以作为本次测量的起算数据。坐标系为任意直角坐标系。

三、数字地形图的测制

本工程外业采用拓普康单频GPS接收机和局部使用索佳530R全站仪相接合。拓普康单频GPS接收机的精度指标为:基线精度为3mm+0.5ppm(L1+L2)5mm+1.4ppm(L1)、RTK精度为10mm+1.0ppm(L1+L2)<60秒;索佳530R全站仪的精度指标为:测角精度度5″、综合精度为±1.05㎜,仪器经过检核。

外业采集的地物点坐标值由仪器自动记录,领尺员绘制地物、地貌的草图。测量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和要求,各要素注记表示完整、合理,高程点注

记均匀分布;图形编辑软件使用南方公司的CASS测绘软件,按照领尺员绘制的草图进行分层编辑成图,最后形成1:5000的数字化地形图。

测量中得到各土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次表示感谢。

四、总结

GPS数据采集操作步骤规范,加密控制测量精度可靠,达到了规范要求;碎部点的精度良好、综合取舍合理、作业方法正确、测量地物位置准确、内容齐全;编辑过程中,各种符号表示正确、处理得当、注记准确完整;完全符合技术要求。

10.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 篇十

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提高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重大部署,以及刘奇葆书记关于“加大对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我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按《攀枝花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园区实际,特制定钒钛产业园区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三线治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保证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顺利的推进,成立园区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邦炳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

副组长:陈 林 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金江镇党委书记 成员单位:园区党工委办公室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 园区财政局 园区建设交通局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 金江镇政府 园区公安分局 园区环保分局

负责园区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工作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园区管委会办公室,刘天坛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工作方案的制定,专项行动期间各方工作的协调,工作总结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二、工作目标

组织开展三线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两个提升”,进一步改善园区“三线”环境状况,深入推进治理工作,促进园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深度和广度上再上新的水平。“两个提升”分别为:消除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提升“三线”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塑造特色风貌,打造重要节点,提升“三线”景观效果和沿线城镇品味。

三、治理范围、责任划分

(一)公路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旅游干线公路。

2、责任划分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园区范围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旅游干线公路两边乱搭乱建的治理。及时修复园区建设的公路路面破损、路基沉陷,路面低洼积水无法排放等问题,及时完善破损路栏、无障碍通道等设施;加强公路“三乱”(乱停、乱堆、乱建)和车辆超限超载、漏洒等违章行为,建立定期巡查管护机制,确保公路路面完好,进一步提升公路形象,确保安全畅通,整洁美观;对公路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拆除,集中治理公路沿线在建工地乱象及乱堆乱放等无序现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合理设置”的原则,对公路沿线、收费站、客运站各类标志标牌进行集中治理,着力完善客运站、人车进出通道、停车场等人车密集区域标识标线。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负责金江城区道路、渡金线(船厂至车站段)、环城二号路、园区工业区已建成移交的道路路面和人行道环境卫生的治理,进一步加强责任范围内道路的清扫保洁。对在公路沿线、车站内乱摆摊,随意叫卖行为进行专门整治,维护公路沿线的容貌秩序;拆除道路沿线非法设置和与周围环境及景观严重不协调,造成视觉污染的广告牌。

金江镇:负责渡金线(白云铸造厂至金江车站段)、园区环城二号路公路、金江城区道路、金机路路面以外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的治理;金机路(自环城二号路和园区二号路连接线与金机路交接处上行第一个垃圾房处以上路段)的路面环境卫生的治理。对卫生死角和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确保责任范围内道路两边公共区域环境整洁卫生;大力开展公路沿线视野范围内的风貌塑造工作,重点完成高速公路、旅游干线公路沿线建筑立面美化及农房风貌塑造;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档次。园区公安分局:负责对道路沿线乱停乱放、违章停车、违章行驶、酒后驾车等进行集中治理。

(二)铁路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铁路干线沿线。

2、责任划分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对铁路沿线的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拆除;对铁路(三堆子桥至园区货场)沿线两侧进行绿化美化,植树种草增加绿带。重点完成铁路沿线视野范围内建筑物的风貌塑造。

园区投资服务中心:对车站广场内容貌秩序、乱摆摊设点、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治理。

金江镇:对铁路(三堆子桥至园区货场)沿线两侧路基、边沟、护坡、桥涵、林带等处垃圾污物及车站周边区域的环境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垃圾污染,规范物料堆放;督促指导火车站对车站内容貌秩序和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对车站广场内旅客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制止。

园区公安分局:负责站广场内乱停乱放、叫喊拉客等进行集中治理。

(三)河道沿线治理

1、治理范围

园区范围内的水路及河道沿线。

2、责任划分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市水务局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搭建、乱倾倒、乱采挖等“三乱”进行清理,依法严肃查处严重阻碍行洪、破坏河势稳定、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

园区建设交通局:负责对河道城镇区段两侧,进行植绿增绿;对渡口、码头和城区重要河段周边进行风貌塑造,营造亲水环境,改善生态景观。

金江镇:负责对河道沿线卫生死角进行整治,对污泥进行清理,确保辖区河道及周边环境卫生良好。

园区环保分局牵头,园区建设交通局和金江镇配合:对河道沟渠水体加强监督巡查,强化定期监测保护。水窖、蓄水池等供水源及河道沿岸防护范围应避开畜禽圈、粪坑、垃圾堆、柴火垛、油污、农药、肥料等污染源,严禁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对饮用水取水点近距离严禁捕捞、网箱养鱼、放鸭、停靠船只、洗涤等可能污染水域的现象进行集中治理,并设置明显的范围标志和严禁告示牌。

三、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7月10至7月12日)。园区联系实际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抓紧部署,加大宣传力度,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建立专项行动推进机制。

(二)集中治理阶段(7月12日至9月15日)。各责任部门依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集中改善公路、铁路和河道沿线环境,在8月中旬前基本完成治脏、治乱工作任务,并着手稳步推进“三线”风貌塑造工作,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打造“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的交通形象。

(三)巩固提高阶段(9月15日至9月30日)。各责任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的同时,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在巩固专项治理成效的同时,逐步实现常态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落实专门人员狠抓落实,将专项行动纳入目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履职尽责,加大工作力度,主动配合、密切协作,结合前一阶段工作经验,继续巩固集中治理攻坚阶段的成果。

(二)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各责任部门要制定长期维护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制度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管委会办公室要协调相关因地域、建筑物、附着物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牵制等原因需要部门联合共同治理的单位(部门)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形成维护交通环境长期优良的长效机制。

(三)广发宣传,深入发动。管委会办公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突出亮点,大力宣传专项行动治理工作,要结合工作阶段总结和检查评价结果,汇集整理工作经验,及时对治理工作中涉及宣传动员、具体治理行动、治理效果等工作进程和工作成绩进行记录,形成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各责任部门要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上报,每周五17:00前将本周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管委会办公室,由管委会办公室整理、上报市指挥部。

(四)加强督查,严格问责。园区党工委办公室对各责任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并对照《攀枝花市公路铁路河道沿线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治理工作阶段效果进行评价,对因工作推进不力、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效能问责有关规定实施严格问责。

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手机营销感悟总结下一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