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

2024-07-10

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精选10篇)

1.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 篇一

第一章 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 风险及特征与类型

一、 风险的基本概念

(一) 风险的定义

在本书中,风险主要指损失的不确定性。

(二)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

1、 风险事故:指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和条件。

2、 风险因素:指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因素、增加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以及在事故发生后造成损失扩大和加重的因素。风险因素可分为自然风险因素、道德与心理风险因素、社会风险因素等三类。 3、 风险损失:指人身伤害和伤亡及价值的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减少或损失,有时也指精神上的危害。风险损失既可以产生于风险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产生于风险因素的存在。

4、 三者的关系

风险因素可能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可能导致损失,风险因素存在的本身也可能引起损失。

二、 风险的基本属性

(一) 风险的基本属性

1、自然属性

风险事故包括灾害和意外事故,而灾害主要指自然灾害,这是人类尚无法控制其发生的自然运动;即使是意外事故,也同样具有自然属性。

2、社会经济属性

风险的社会经济属性首先体现在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会导致一些风险因素和风险事故的出现;其次,风险本身即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

(二) 风险的特征

1、 风险存在的客观性

2、 风险存在的永恒性

3、 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

4、 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三、 风险的分类

(一) 按损失产生的原因分类

自然风险: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导致物质毁损和人员伤亡的风险。

人为风险:指造成物质毁损和人员伤亡的直接作用力与人的活动有关的风险。其中包括行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

(二) 按风险的潜在损失形态分类

财产风险:指各种物质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

责任风险:指团体或个人因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照法律应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权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合同而遭受损失的风险。

人身风险:指人因疾病、衰老、意外伤害等造成残废、死亡等。这些事故会导致本人或其所赡养的亲属在经济生活上的困难。

(三) 按风险事故的后果分类

投机风险:指具有正负损失两种可能性的风险。一般保险不承保投机风险。

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或不损失两种可能性的风险,可分为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其中,可保风险一般需满足五个要求,包括损失的非一般性、偶然性、可统计性、损失程度的可确定性和非巨灾性。 (四) 按风险能否处理分类

可处理风险:指可以预测和控制的风险。

不可处理风险:指无法预测和无法控制的风险。

第二节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一) 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

(二) 风险管理的意义

1、 对具体经济单位的意义:可维持各类经济单位各种活动的稳定和安定,提高效率等。

2、 对社会经济的意义:可使社会获得其总体效应,避免社会经济的波动,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 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 损前目标

指风险事故发生前风险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经济合理目标、安全系数目标、社会公众责任目标等多种具体目标。

(二) 损后目标

指风险事故发生之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生存目标、持续经营目标、稳定收益目标、实现持续增长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

三、 风险管理的组织

风险管理组织包括内部组织和外部组织。其中,内部组织指经济单位内部专门设置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组织指为经济单位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专职社会部门和机构。

四、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 风险识别

指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风险事故的原因和过程。包括感知风险——调查和了解潜在的以及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种风险因素。 1、 风险识别的主要内容

a. 风险源识别

b. 风险暴露识别

2、 风险识别的方法

a. 风险清单识别法

b. 财务报表识别法

c. 流程图分析法

d. 风险链分析法

e. 事件树分析法

f. 事故树分析法

(二) 风险衡量

指在识别分析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

(三) 风险评价

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的基础上,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系统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第三节 风险处理的基本方法

一、 风险控制方法

(一) 风险避免

即放弃和不进行可能带来损失的活动和工作。

(二) 风险防止

即采取预防和抑制等手段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

(三) 风险分离

即将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进行分离。

(四) 风险分散

指对各级风险因素间的以及风险因素与其他因素间的负相关关系进行资产组合,使企业的风险减至最小。 二、 风险的财务处理方法

(一) 风险自留

即企业自行承担部分和全部风险。

决定风险自留的主要因素有:必要性、方便与可控性、成本。

具体措施:a. 建立损失储备基金

b. 建立自保公司

(二) 风险转移

指企业将自己的风险转移给他人,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方式。

第四节 保险的特征与内涵

一、 保险的概念

从经济意义上看,保险是以集中起来的保费建立基金,对被保人受到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给予补偿的一种制度。从法律意义上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二、 保险的基本特征

(一) 特定风险和约定事件的存在

(二) 多数经济单位的结合

(三) 科学的计算方法

(四) 保险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三、 保险与类似活动的区别

(一) 保险与自保的区别

保险为多数经济单位的集合,是各经济单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人承担;自保则是各经济单位的单独行为,是各经济单位将风险保留的一种特殊形态。

(二) 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a. 保险是一种互助行为,是由众多人共同建立保险基金,帮助少数遇险的人;而储蓄是个人行为,没有互助性质。

b. 储蓄原则上可自由提取,而保险交付的保费原则上不可由个人自由提取。

2.读书心得·吕雯婧(范文) 篇二

——读 《浮士德》有感

班级:八年级(9)班姓名:吕雯婧指导老师:徐娟正义和邪恶就像一个杯子里的两种液体,早已融合在一起,永远分不开了。

——题记

合上书,方知我的精神上受了怎样的一场洗礼,震撼力太强了!心虚的四处张望,不得不承认,我无法理会书中的深意。所以无法用我理性的一面来阅读,我只能以我感性的一面来阅读。

靡菲斯特,书中的魔鬼,我心中的偶像。

其实,真的不是我的世界观有问题;也不是我脑子有问题,我是真的觉得他很可爱。

言行,举止,处处符合他作为一个魔鬼应有的损人利己之风;一个魔鬼应有的见死不救之性;一个魔鬼应有的处世为人之道。

他突然喜欢邪邪的笑,扬起嘴角,造出一个“靡菲斯特式的微笑”;他喜欢一本正经的整人,不留一丝痕迹;他能见死不救,不论你位高权重,还是卑微低下;他能杀人不眨眼,居高临下的瞥你一眼,让你丧尽尊严。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是靡菲斯特,是魔鬼。

即使他是魔鬼,那又能说明什么那?他邪恶?他坏?

他能在夜深人静时,静静思考别人的事,他能为了自己一族在上帝面前不卑不亢,他能轻蔑的对人类说:“造孽的不是人类自己吗?”他能在主角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跑出来逗他开心。真是个奇怪的魔鬼,奇怪到让人要忍不住爱她。

相比之下,表面上善良,可亲,无私,高尚的人类和上帝却原形毕露。

当面称兄道弟,暗地里互相猜忌;当面谦和礼让,暗地里私打算盘;当面夸你多好多好,暗地里说你高傲讨厌;表面上是要好的朋友,实际上暗地耍小聪明。遇到脏活累活,推给别人,嘴里还嚷着要给别人锻炼的机会。

这就是“正义”

这就是可笑的,肮脏的人类所说的“正义”友情,爱情,亲情。在魔鬼靡菲斯特眼里都是谎话,每个人类都是一个个圆了的谎。

靡菲斯特从不。爱你,他会好好爱你;恨你,他会明明白白的表现出来,走到你跟前大声地说:“我恨你,我会让你活不下去。”他看见主角,直白而不假惺惺的说:“你好,我是魔鬼。”他在使唤人,录用人时,邪笑着说:“我就是自私的,邪恶的,把人的尊严踩在脚下的魔鬼。”

也许,人人心里都有邪恶的一面,但人和魔鬼不同的是:魔鬼把邪恶挂在脸上,于是,他们就是邪恶的;而人把邪恶藏在心里,于是,人类就是善良的。

可是,这“善良”与“邪恶”的标签贴的合适吗?我不禁想问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是举着剑的你寻仇的威力大,还是你笑里藏刀的威力大。我不知道说自己邪恶的人是否邪恶。我只知道,说自己善良的人绝不一定就是善良的。网上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善良的人摘下面具,你连跪下的机会都没有。”

我甚至有种念头,或许善良与否仅在于心口是否一致,因为若连自己的心都无法挂念在脸上,你这人又如何谈得上是善良?

我认为我就是邪恶的,我向往成为靡菲斯特那样的魔鬼。因为在我心中也曾出现过许许多多本不属于我,并不善良的一些想法。可是现在想想,这才是正义的另一种诠释,不是吗?

3.徐玉娟读书心得范文 篇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每篇文章都是讲真话、做真事、露真情,充满爱心的故事,真让我感动不已。这本书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由普通的教师,一步步成长为中学副校长、校长、县教委主任、市教育局长,最后成为当代著名教育家的动人故事。书中那一件件感人故事,无不体现出李希贵老师的良苦用心,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一切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为了学生素质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他的这种不懈追求的精神,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李希贵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为一体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的人格,高尚道德情躁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李希贵老师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家,一路走来,跟他读书、积累、思考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人生的智慧》等等。李希贵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思想,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使他产生了一些新的理念。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书搬到哪儿。最让我感动的是李老师被任命为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时,刚上任,连家还没有搬,却先将四个书厨搬到了潍坊。更让我惊讶的是,刚上任不久,他就深入学校念真“经”,一年下来,从小学、初中、高中听课100多节。他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那么,你就不能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认可的老师,那就要用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尤其是那些看上去有缺点的同学,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赞扬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 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那样对待学生,那就不是一名好的教育者。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然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

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不让做,什么都不做”,或者“做了也不让你知道”等.诸多事情。有些老师把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老师只能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这样直接抑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了一代创新人才。

4.飘读书心得作文[范文模版] 篇四

飘读书心得1

《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每多读一次就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余味犹存······

文中的思嘉是一个很与众不同的女孩,独立、自我、有想法有作为,但是她的爱情观却让许多人不认同。起初,活泼美丽的她爱上了艾希礼,艾希礼在她的心目当中可以说是十分完美的,可是生活就是这么不尽如人意,她没能和自己所爱的人在一起,不知是什么原因,她选择了十分喜欢自己的查尔斯,可是不久查尔斯在战争中去世了,同时一个名为瑞德的男人向思嘉表达了爱意,后来思嘉又因为钱,陆续嫁给过两个男人,一个是妹妹的未婚夫,还有一个是瑞德,原以为会一直爱艾希礼的思嘉最终爱上了瑞德,可是最后瑞德却没有了信心在维持婚姻,与她分手。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瑞德,他“放荡不羁”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气但又不失男子汉的爱国豪情,而且居然他还出身名门(美国西点军校炮兵专业毕业生)。瑞德看起来像个玩世不恭、唯利是图的老痞子,但是从华贝儿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瑞德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他对思嘉的爱是十分真切的。他对思嘉可以算得上是一见钟情,在那场舞会后他就再也没有忘记过那个较小倔强的身影。他想保护思嘉,宠爱思嘉,照料思嘉,让她事事称心,而思嘉却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思嘉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爱思嘉,但他更了解思嘉,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思嘉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他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这段短暂的婚姻。

事实上,思嘉是个很幸运的女孩,她想要的似乎什么都得到了,虽然她有些手段不正当,只是她却永远不知道要珍惜,使得幸福与她一次次的擦身而过,当她真正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瑞德时,瑞德却已经对她绝望了,一个人在感情的道路上走远······

这本书将一段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与战争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不仅不觉得乏味枯燥,还让人有一种为之动容的感觉,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这一个个年轻人变得不再是自己。也许没有了这一切的背景,一切都会更简单,不是吗?

飘读书心得2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其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该书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大背景,以斯嘉丽的情感为主要线索展开叙述。《飘》一经面世,就畅销全球,成为了非常有影响力的一部名著。

我是在工作之余,看的这本书。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斯嘉丽、艾希利和瑞恩,当然还有玫兰尼。《飘》分为上下两部,当我看上部的时候,只是感觉斯嘉丽是一个绝世美女,很多男人都很喜欢她而已。稍微给我印象深一点的地方就是,她向艾希利表白爱意而被他拒绝时,竟然被另一个男人瑞德听到了,那种情景的设置让我感觉很好笑。但,没想到的是,这个令我感觉好笑的地方竟然为以后所有的情节埋下了伏笔。当我看到该书的下部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本绝世佳作。本来以为故事情节写的太过夸张,但到了故事的结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遍又一遍。看完整部书,才发现那些我以为夸张的描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自己深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而最终却发现自己爱的不过是心中缔造的那个完美的影子。自己深深厌恶的那个人,却爱自己爱的已经没有了爱的勇气。现实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我自己就深陷这个怪圈里无法自拔,无法逃脱。书中写的是一桩让人纠结难解的错爱,但是我知道,这样的错爱不止书中独有。

飘读书心得3

每秒钟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个小时都是新的承诺,每个明天都是一个新的希望。

美国米切尔曾写过一本著作《飘》,它揭示了许多生活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叫斯嘉丽,谜一样的性格及身份,使她拥有了唾手可得的一切。然而,她却得不到阿希礼。听闻阿希礼将娶玫兰妮,斯嘉丽赌气嫁给了并不喜欢的人。随后,瑞特。巴特勒进入了她的生活,以“特有”的方式挖苦并关心她。之后,战争爆发,斯嘉丽揽下整个庄园的重任,独自面对一切危险,拼命努力保护自己的家园。只是,在瑞特离开之际,她才意识到,自己爱着的是瑞特,阿希礼不过是泡影。可惜,她醒悟得太晚了,瑞特早已决定离开。对此,斯嘉丽并不气馁,她始终坚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确,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充满了未知的变数,带来了希望。也许,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也许,一个个困难正在前面等着你,但是,我们不可以,也绝不能放弃。有时候,仅仅是在你犹豫、退缩着的那几秒,一切就都变了。逃避是没有用的,我们要相信,只要坚持克服困难,美丽的明天照样会到来。世界是充满希望的,所有的努力都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

明天的希望光芒一直在眼前,我们要相信自己能握住它。

飘读书心得4

偶然间,在书店遇见了《飘》,捧起它,细细品味着,突然间发现自己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但我更爱玫兰妮的外柔内刚。

我佩服玫兰妮,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爱国的,她用她的心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候,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又没人下地干活,要没饭吃时,她又和斯嘉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及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嘉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阿希礼一口水喝,一口饭吃。

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解人意。她执著地相信斯嘉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温情的拥抱着,她还是执著地相信他们,保护斯嘉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著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

玫兰妮真的是太伟大了,看到她,我想到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

我想这样的玫兰妮可以被美国《人物》周刊评为“世界最美的50名女人”之一吧!

飘读书心得5

努力,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绝佳的姿态。慢慢长大,慢慢变得迷茫,慢慢觉得活得空虚,后来开始寻找一种状态来让自己填补空虚,百转千回,后来发现,只有努力。《飘》主要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种植园的代表塔拉庄园的故事。

她,思嘉。华丽的出身,高傲的心态,一如既往的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东西只要想就可以无所不得,从来没有被告知,生活还可以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样子呈现在自己面前,它甚至可以那样的悲怆,那样的艰难,她也从来不曾理解什么叫做绝境,什么叫做绝处逢生,不知道还有一种境地,在那里,只能靠自己,别无选择,不知道那一望无边际的红土地,甚至于塔拉庄园的每一捧红土,对她有何蕴意。经历过苦难方知只有家园是永恒不变的,也只有家园,在她孤立无援的时候,可以无条件的收留她,然后毫无保留的让她汲取力量。家,是一个多么温暖的字眼,那里有她最爱的母亲艾伦;有她拥有爱尔兰血统的豪爽的父亲,那个永远爱她,并深深以她为荣的血性男子;有为她倾注心血的嬷嬷,那个肥胖黝黑的仆人;有两个骄傲的如花的妹妹;有上百的黑奴;成堆成堆的棉花……但在南北战争之前,至少在十二橡树村的野宴之前,她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在她的心目中,只有艾希礼,那个给她梦幻光环,并给她留有一丝希望的美男子。思嘉没有办法不去想他,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饿肚子的片暇也是一样。在她心目中,他就像诗一样美好,越是捉摸不透,便越是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就像她曾经妄图吸引十二橡树村所有的青年英俊男子一样,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

她一直都在努力,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任何一个读者拥有批判她的权利,更何况多数人还是喜欢她的,我喜欢她,喜欢她一直在坚持自己,一直敢想敢做,一直不低头的执着,更喜欢那绝佳的努力。

一次鲁莽,未被压抑的冲动砰然爆发,因为艾希礼的拒绝,她陷入前所未有的耻辱,瑞德的出现,更让她觉得以往的骄傲全都破碎了,一句“你不是一个上等人”,奠定了二人情感的基调,也促成了她,奥哈拉小姐与查尔斯荒唐的令人发笑的婚姻,战争迫在眉睫,而让她与媚兰生活在一起,也成了最大的折磨。她,媚兰,艾希礼的妻子,思嘉想念的人竟是眼前这个时刻把她想象成善良女子的人的丈夫。瑞德对媚兰的经典评价:“高尚的女人靠的不是美貌,伟大的女人靠的也不是衣着”,在瑞德心中,媚兰是自己见过的近乎完美的人。

后来的思嘉,迫于生计,可以把一切都抛掷脑后,守寡如何,穿丧服又怎样,任何流言的侵扰都挡不住她心中对跳舞强烈的渴望,而瑞德正好投其所好,两个人就这样在亚特兰大引起轩然大波,与战时的大环境多么的格格不入。

我不会结婚,除非在我没有其他办法征服一个女人的情况下。如此的狂妄。他,瑞德,以一个投资商的姿态,把人们心目中无比崇高的爱国一类的伟大品格,贬的一文不值,即使在别人夸赞他偷渡封锁线运进人们所需商品的功劳时,也会直率坦言自己只是为了利益:“在一个城市崛起和毁灭的同时,总有大笔的钱可捞”,他活得,始终真实。习惯性的恭敬地弯腰表示对人们无比的尊重,然而他越是这样,便更加显示出他的不屑,他对所有的人以及他们拥护的主义,统统表示出的不屑。于是有了爱盟人士对他猛烈的抨击,仿佛越是这样,他活得越是快活。

是战争就会寓意苦难,它会让一个刚强不摧的人,霎时被击打得遍体鳞伤,经由权利和金钱所拥有的一切,被毁灭得彻彻底底,不见踪迹。北方的军队打到了亚特兰大城,人们纷纷涌向城外,无援的思嘉,因为曾经对艾希礼有过承诺,而这承诺,让媚兰成了她逃命的牵绊,在这极端危险的时刻,瑞德的笑脸和思嘉的慌乱,又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他没有任何牵绊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亲人是欢迎他的。调侃,戏弄,勇敢,认真,专注赢利,经营以自己的思维维系的生存规则,这便是他,而这也是思嘉百思不得其解的,这是怎样一个人,竟然以这样一种姿态在道德的底线边缘骄傲地活着,自得地活着。只有在面对他最尊敬的媚兰时,他才没有以往令人讨厌的表情。思嘉本以为在逃命的路上还有一个瑞德,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她却忽略了瑞德一贯的令人捉摸不透的作风,面对长长的逃命旅途,他选择离开思嘉,让她们自己赶往塔拉,说出的理由让思嘉震惊,他要去参军,去挽救那个所谓的自己并不拥护的主义,明知会败,依然前行。

思嘉一行在塔拉的遭遇,使她第一次学会了承担,学会了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同样是为了生计,思嘉在第二次结婚后,带着对艾希礼的念念不忘,有了第三次婚姻。

婚后的瑞德和思嘉,没有了往日嬉笑挑逗的兴趣,他感到自己错了,之前一度夸大的婚姻的作用,婚后令自己无限度的失望,他将爱转移到女儿身上,倾注了近乎所有。邦妮任性,挑逗,爱爸爸胜过爱妈妈,为了她,瑞德做出了之前想都不会想的事,不知道多少次向以前自己得罪过的人低头。

女儿的死,彻底颠覆了瑞德的希望,媚兰的死,彻底摧毁了艾希礼,当思嘉面对茫然的艾希礼时,她终于明白,自己一直爱的不过是艾希礼头上梦幻的光环罢了,她带着无比清醒的头脑狂奔回家,面对精疲力竭的瑞德,她道出了自己之前一直都不清楚的爱,然而她得到的是冷漠。他害怕,经历过太多的谎言太多的欺骗,他已经没有力气和精力再一次面对被欺骗的风险,于是离开,于是只剩下思嘉自己,独自梳理一直以来凌乱错落的思绪。

乱世佳人,并非乱世成就佳人,而是佳人经过乱世的历练,展现出了更加凄美的故事。故事太长,于是我们往往忽略了理性的判断,只是任由思绪飘荡,一味感性地评价人物。

虽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美好的塔拉庄园里的生活,若能持续,或许思嘉也会过得很好。我觉得我们应该拥有一个精致的人生,你可以不很在意衣着,也可以偶尔马马虎虎,但我们在面对时过境迁时,面对迎面而来的苦难时,一定要有足够迅速撤退的动作,我们不能保证自己时时刻刻处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修炼一个怎样的自己,面对伤害,面对不理解,没有必要死缠烂打,把自己的弄得遍体鳞伤,要知道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不会挽回什么,这世界不会因为一些人对你苦大仇深表现出的同情而对你更加温柔,要想别人善待你,你首先应该学会如何善待自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弄得多么悲壮,没有人会看这些,所有的能通过你的悲壮得到的东西,除了同情不会有其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礼物,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礼物,那就不要轻易走进别人的生活,不要让自己活得很累,同时连累了他人。

作为那个动荡时代的商人,他在战争中始终屹立不倒,他头脑冷静、机敏,能清醒的认识到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必将代替南方的奴隶主种植园经济的趋势。但这样清醒的认知并没有让他悲伤怀旧抑或消极颓废,而是极富冒险精神的在战争的危机中寻找商机。他看准一切时机,夹缝中求生存,大发战争财。

或许,在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所需求的,正是白瑞德这种危机中寻机遇,夹缝中也能求生的精神。

20-年,可以说是整个酒店业的寒冬年。在整体市场一片萧条的危机中,旅业公司自主管理的老牌五星级酒店京瑞大厦没有因循守旧,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借助危机对固有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在危机中寻找新的经营出路。京瑞人紧追时代步伐,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迎合新兴消费形式,尝试以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为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全新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批依赖网络媒体的新客源,开创了京瑞新的经营方向,开拓出全新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京瑞人分析市场环境,大胆改变多年的营销侧重方向,严格控制低价旅游团队的占有量,将营销重心向商业散客和会议市场转移。基本形成了以网络、商业散客、会议市场为核心,以旅游团队为补充的客源结构。使得京瑞大厦的市场占有率等各项竞争指数稳居区域内前列。京瑞大厦正是靠着这种在危机中不消极、不放弃,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机遇的精神才能在行业寒冬中逆势增长。

曾经像也一直像思嘉一样,我在心中都会默默藏一个带有光环的影子,疲劳的时候,那个影子可以给我力量,有了那个影子,我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只要我愿意。随着成长,影子在不断变换,一个破灭之后又有另一个,总之,心里的那个位置一直不曾空虚,也许终有一天我会让那个位置彻底消失,也许那样会更好,但何苦现在要强迫自己呢,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地成长,活得越来越像真实的自己,才是自己。

思嘉始终以一个努力的姿态存在书中,也存在在我的心目中,看到过很多书中的人物,最喜欢的却始终是她,一个始终向上的努力的姿态,是永远都不会失去色彩的。

5.第五项修炼读书心得范文 篇五

读书心得

根据区纪委开展纪检监察系统“提升素质、规范执纪、端正作风、树立形象”专题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于近日阅读了《第五项修炼》一书。这是一本开拓性地倡导学习型组织的著作,本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告诉我们,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事情总是在不断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此组织需要不断完善自身,适应并创造性地改变环境。作为组织成员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适应组织和环境变化。我个人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指导组织的管理,更是对自我提升的引导。

书中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本书的五项修炼如下:

(1)自我超越是指能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自我超越以磨练个人才能为基础,以精神成长为目标,以创造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基础,组织成员的创造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自我超越的精要在于学习如何在生命中产生和延续创造力。彼得•圣吉认为通过建立个人“愿景”(vision)、保持创造力、诚实地面对真相和运用潜意识便可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超越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2)心智模式是指存在于个人和群体中的描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和进行决策的依据和准则。它不仅决定着人们如何看问题,而且影响着人们如何采取行动。不良的心智模式会妨碍组织学习,而健全的心智模式是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也导致了心智模式与事实常常不一致。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发掘人们内心的图像,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即时修正,使其能反映事物的真相。改善心智模式的结果是使组织形成一个不断被检视,能反应客观现实的集体的心智模式。

(3)共同愿景是指组织成员与组织拥有共同的目标。共同愿景为组织学习提供了目标和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况下,组织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性学习,而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他们深深关切的目标时组织才会产出创造性学习。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就是建立一个为组织成员所衷心拥护的、全力追求的愿望景象,产生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驱动力的伟大“梦想”。

(4)团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彼得•圣吉认为,未能整体搭配的团队,其成员个人的力量会被低效浪费掉。在这些团队中,即使有些个人可能格外努力,但是他们的努力未能有效转化为团队的力量。当一个团队能够整体搭配时,就会汇聚共同的方向,调和个别力量,是力量的抵消和浪费减至最小。整个团队就像凝聚成的激光束,形成强大的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圣吉认为团队的整体搭配,并不是个人要为团队愿景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将共同愿景变成个人愿景的延伸。

(5)系统思考是一种分析综合系统内外反馈信息、非线性特征和时滞影响的整体动态思考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以整体的、动态的而不是局部的、静止的观点问题,为建立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指导思想、原则和技巧。系统思考将前四项修炼融合为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

阅读《第五项修炼》是对人思维的一种冲击,书中圣吉以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出人类思维的局限性,以及这种局限性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麻烦。虽然这是本管理学经典著作,但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许多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由于本书蕴含的东西太多,我不能一一论述我的感想,只能选择其中一些感触颇深的内容来与大家分享。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件都对其他事件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通常是隐藏在我们视觉观察的范围之外的。书中以啤酒游戏为例打开了系统思考的大门,指出系统思考的第一项原理——结构影响行为。“如果成千上万、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参加游戏,却都产生类似的结构”,那么其中的原因必然超乎个人因素之上,藏于游戏本身的结构里。说到结构性问题,如今许多社会弊病的产生必定是因为有产生各种问题的机制而产生的。也许对于这些政策机制在过去是正确的,解决了彼时存在的问题,然而时过境迁,当内外部环境变化时这些政策机制可能产生相反的作用。

另外啤酒游戏还涉及到人们的思考习惯的问题。现在社会一切提倡化繁为简,在解决问题时习惯将问题肢解,分开解决。然而当这成为一种趋势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我们做出决策时看到只是问题的一角,片面的看待问题并盲目采取行动以致造成糟糕的结局。现实中我们总是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导致了其他问题的发生,或者自以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像想象的那样尽如人意,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总是以传统的思想对待这些事情,局限在问题的本身或表象,问题已发生就必然会有一种惯性思维: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结果呢?没有看到系统的运作,忽略自己和具体事件都是系统中的因素。

系统思考让我们明白:这种局限于问题本身的思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思维方式,没有发现现象背后的实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专注于具体事件而忽略了系统运作的存在。“系统基模”是“系统思考”的核心内容。书中详细介绍了九种系统基模,这些基模并非管理问题的“专利”,它的应用范围非常之广泛,熟悉它们对系统思考的训练非常有用,它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模是一种工具,让人更好地看清这个世界的工具。“未经思考的积极行动常产生相反的结果”,这是在提示我们在看问题时要放宽眼界,扩大思考范围和深度,注意以系统的观点看问题。

圣吉说,“我们脑子里所装的是一些对事物的印象和假设。” 但是我们是这么认为的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认为我们所想的只是假设,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事实”,只有当事实摊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才发现,我们被自己既有的思维模式蒙上了眼睛。或许心智模式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心智的“惯性”,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思考,心智模式就是一种捷径。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心智模式也需要更改,不然就会出问题。就如书中所提到的,如底特律汽车制造业者所显示的,整个产业可能慢慢发展出与现实之间搭配不良的心智模式。

6.呼兰河传读书心得[范文模版] 篇六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1

呼兰河中有一个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个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总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个严冬到来,大地就裂开口、处处布满冰霜的呼兰河边,作者的童年也似这座寒冷的城一样悲凉。她面对着因说吃的是瘟猪肉而惨遭母亲外祖母打骂的孩童,无人理会、无人在意的不幸者,无数在泥坑中丧失生命的小生灵以及父亲和祖母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都不禁让我泛起丝丝心痛。在这个悲凉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渐渐成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来给予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祖父给予了作者无限的关怀和爱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大多都储存在祖父的大花园里。作者总是爱学习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铲地。铲地时祖父还贴心的把锄头杆给我拔下来。作者在花园中嬉戏玩闹,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当做“谷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学问的,他喜欢教作者念诗,发现只念行不通时就给作者讲每首诗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来了还念,然而作者总是爱把“几度呼童扫不开”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那客人也总点头说好。

祖父是个善良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夜晚被打时,他到老胡家去劝说了好几回“小孩子知道什么,有点差错,教导教导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给冯歪嘴子居住,帮其渡过难关都体现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个年代思想上也难免是迷信的,呼兰河有一个说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让每晚跳大神的团圆媳妇家搬家也总说明年二月再让他们搬。

祖父过了八十岁就去世了,那园里的风景也无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拥有欢乐,用作者的话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

祖父给予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它允许作者随便玩闹,对作者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这个悲凉呼兰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油画,一串凄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2

在这个暑假,我妈妈让我多去书店转转。一次,偶然看到由大作家萧红所著的《呼兰河传》。我瞬间就爱上了这本书。将它借走了一个月,这不算一本很厚的书,但是里面却讲了许多作者与自己祖父的事情。

萧红是东北人,她来到上海,但是却受尽人们的鄙夷,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她遇到了慈祥的鲁迅,这也使萧红开始提笔写作,之后《呼兰河传》就面世了。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但是呼兰河的人却都是善良的,但仍然没有避免旧社会对他们的残害。

祖父是一个非常的幽默,疼爱“我”的人。有一次,“我”在后园摘了一朵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

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只有十二岁。如果是现在我们这个新时代,应该过一段开心的童年生活。但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她却被卖给别人了,做起了童养媳。和现在快乐无忧无虑的我们相比,她是多么的可怜。

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寂寞的。作者经常在后园与祖父玩耍,很自由,很快乐。但是她的父母却对她很冷淡,祖母更是凶。

大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这本书“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从很多方面去写,但都能看得出作者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以及对黑暗的旧社会的绝望。

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不一样,有快乐的,有悲伤的,有绝望的。童年一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不让自己后悔。等到长大了,还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

萧红在四十二岁就早早的离开人世,只给我们留下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们应该好好的品味,赏析。

合上书,闭上眼睛,萧红快乐的童年生活似乎完美的展现在我的脑海之中。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啊!我多想让时光暂停,让我永远的留在我的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既然这样,我只能好好珍惜我现在拥有的时光,感受童年的美好。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3

在即将升入九年级的这个假期,我饶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兰河传》细细来读。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冯歪嘴子令我尤为难忘。

冯歪嘴子日日夜夜打着梆子,有阳光的日子,那丝蔓的长势就疯狂起来,形成两个世界,冯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园以外,偶尔租父或老厨子去找他聊聊,提前离开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语直到重新去干活。

从秋天来了以后,冯歪嘴子就又和园子重逢,说来他的为人也并不差,时不时还会偷偷给作者家里不让多吃的粘糕。一次好奇的行为,让作者无意知道了冯歪嘴子成家的秘密,也使得呼兰河人民继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倍受访传的重大事件。人们四处传着王大姑娘的不好,却也没有激起冯歪嘴子一家什么行为,他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好:搬进草屋、等待小儿子出生… …

然而上天又给了冯歪嘴子重重的一击,他的女人产后死去,留给他一个看似活不久的小儿子。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们用绝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虽然他也时常悲哀,但仍以一个男人的臂膀支撑这个家。

冯歪嘴子在“看笑话”的环境中,顽强的战胜了这一切,隐藏自己的痛,带给孩子们和邻居们一如既往的乐观。这也真正倾注了作者萧红的愿望和祝福。

近来,一系列事件不由得让人产生对生命脆弱的深深忧虑。天津大爆炸,陕西山体滑坡,贵州地质灾害… …再如早先的印尼海啸,汶川地震,马航失联,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 …我们的地球怎么啦,我们人类怎么啦……

若干年前,中华民族处于最苦难的境地,自然条件差,生产力发展滞后。然而,如冯歪嘴子 一样的国民,他们依然乐观,依然坚强。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这样的民族,历经几千年沧桑巨变,她百折不挠,她充满希望。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4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每当听见这首《童年》,我就会无限感慨即将逝去的美好童年。

在《呼兰河传》中,我了解了作者萧红的童年: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语相向,祖母针刺手指的痛……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冲淡她童年的快乐!在灰暗的呼兰河城中,让作者感到最快乐的,是祖父的后院。

后院里,她无拘无束的成长,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学祖父的用作,瞎铲地,把狗尾草认成稻谷,吃黄瓜,追蜻蜓,采瓜花,捉蚂蚱,泼水……玩累了,随便找地睡觉,捅窗纸,吓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个慈祥和蔼的祖父,一个生机盎然、自由自在的后院——快乐的童年!

萧红笔下的“后院”,犹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调皮任性在其中尽显无余。我羡慕她的童年,我也好想让我的爷爷藏起我的草帽,和我捉迷藏,陪我念诗,一起在后院玩耍……

看着萧红的童年,我仿佛也置身其中,思绪万千。记得十岁那年的一天,爷爷带回了几只刚出壳的小鸭子。小鸭子全身黄色,毛茸茸、肥嘟嘟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走路还跌跌撞撞的,鸭子十分滑稽,真惹人喜爱!爷爷把小黄鸭放养在屋旁的荒地上。爷爷说,喂养鸭子的重任就交给我了。我开心得不得了!看着这可爱的小东西,情不自禁的伸出小手,想抚摸它。说来也怪了,一只小鸭子似乎通灵性似的,居然伸长脖子向我凑过来。我喜出望外,用手轻轻的摩挲着小鸭子的毛,柔柔的、软软的……我赶紧抓了一把米,放在手心,小鸭子便迅速地伸过头来吃米。其它鸭子看见了,也都一跌一撞地向我跑过来,我任凭这些可爱的小家伙用扁扁的嘴不停地啄我的手。以后的日子里,我一放学回家,就来到荒地和这些小鸭子一起,给它们喂食,陪它们觅食,和它们玩耍……我仿佛就是鸭子家族中的一员。

可是,再看看周围同学们现在的童年,整日与手机、电脑、卡片为伴,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数也数不清的玩具,又有几个小朋友的童年能真正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呢?虽然我们是农村孩子,可还有很多同学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楚!真是悲哀!

读了《呼兰河传》,对我触动颇深。童年应该像万花筒般多姿多彩的,不仅仅是电脑游戏和各种各样的玩具,还有花草树木、蝴蝶蜻蜓;还有风景名胜、小狗小猫;还有……同学们,请珍惜我们的童年,让我们的童年回归自然吧!

呼兰河传读书心得5

童年,就像旋律中最撩人的音符。童年,就像花朵最娇嫩的蕊心。我们还尚处于童年的季节,我们还能享受,最天真的畅想。

每个人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深刻童年。童年的回忆,总是让多少年后的自己忍俊不禁。

《呼兰河传》就描述着萧红的童年,她的童年,虽然艰苦。但和呼兰河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妙时光,总是在她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于是,她写了这本《呼兰河传》。书中,洋溢的是她对祖父的那份爱,官僚父亲,严厉母亲,还有古怪的祖母,都不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痛苦与充满伤痕,因为她有一个无比爱他的祖父。祖父的园子便是她快乐的天堂。

她与祖父之间的快乐时光,是她一生最美好的回忆。在呼兰河的那段生活,也使她小小的心充满了快乐。祖父教她的古诗启蒙,也为她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跳大神,逛庙会,看戏,小团圆媳妇之死,农村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

还记得这本书结尾的那段话:

“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祖父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童年享受到的唯一温情就来源于祖父。所以祖父的去世给萧红极大的打击,她的童年便结束了。有文学评论说,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他没有渲染萧红的伟“大”,而是承认了萧红的渺“小”。她的字里行间,正是一派稚拙可爱的孩子气。

我们固然没有萧红那样悲惨的命运,我们拥有宠爱自己的父母,我们享受着自己美好的童年。

还记得她和祖父的那段笑话,她往祖父帽上插着玫瑰花,祖父毫无发觉。当他们俩往家走的时候,不知所情的祖父说了一句话:“今年雨水真大啊!玫瑰花香离了两里地都闻得到。”小萧红乐坏了,边走边笑个不停。回家后,父亲、母亲、祖母看到了祖父都笑了,祖父把帽子拿下来,这才发现玫瑰花插了一头,难怪花香这么大呢!小萧红还对祖父说:“爷爷,今年的雨水大呀……”全家人都笑了起来。

我们的童年中,肯定也会有一段这样的回忆,儿时的不懂事,也会给亲人带了许多笑料。

不管是萧红的童年,还是我们的童年,都存在着一段让自己的难忘的回忆,这就是童年,无拘无束的童年……

7.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 篇七

自动自发,忠诚敬业,高效进取……这些都是所有企业对员工的共同期望,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员工都能在自己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立信誉,成为值得信赖的人,而达成此目的最重要的诀窍就是做人做事做到位。人生要敬业,爱业,精业,乐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形成人生的价值观。我想,不论我们是块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发挥了作用,体现了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一块好料。不管领导分配你做什么,都要先做到先了解工作程序,要求,标准,任务,再从培养自己的兴趣入手,首先是要让自己喜欢热爱这项工作。责任会让你的生活充实而愉快,生活变的美好而且充满阳光。责任能改变一切,能从讨厌变成喜欢;喜欢和讨厌做的事情效果是不一样的,爱这项工作你就会想方设法的动脑筋去做好这项工作,边干边总结,取别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让自己很快的在岗位上发挥作用,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要处处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一心为公,克己奉公,关心他人尊重同事,敢于负责,做出成绩,建立信誉,就能得到同事们的认可,成为值得信赖的人。而讨厌做那件事的人,他就不可能投入太多的精力,他只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又怎么能够把事情做到位呢?

当然一个人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不例外的需要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在一个集体里要学会欣赏别人,然后认识他人的优点,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多看别人的长处,背后不说别人的短处,学会关心别人,理解比别人,这样才能显示出组织的力量,才能建设出一支顽强有力的队伍,才能产生团队的凝聚力,发生团队的集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人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开脱,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各种借口耳熟能详,比如做销售却总是卖不出产品,他们会说“这工厂生产不出像样的产品”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则会说“从前面的人员开始就一直很缓慢,所以责任不在于我。”不是积极的想办法完成任务,而是绞尽脑汁寻找各种借口,去搪塞去躲避各种责任。为什么出现借口?因为不愿意承担责任,把本应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在每一个借口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根本不愿意说出来,借口可以暂时逃避困难和责任,获得些许心里的慰藉,试想当责任被越来越多的借口代替时,我们也将成为一个对工作没有责任,对周围的人没有责任,最终对自己,对亲人都没有责任的人。而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做事法则,不仅自己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要用自己这中良好的工作状态去带动别人,要上下一心,团结协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团队的力量,确保公司安全运营。“公司这个集体正是不完美的人集中在一起齐心协力,相互克服缺点,向社会输送产品,并提供服务的地方。”总之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一种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我们在工作中的乐趣是很多的,比如按时按质量的完成某件事情,比如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帮助他人,或者得到领导的表扬等等,遇到这些事情我们应该是快乐的。同时,我们的心态也是积极向上的。所谓的不顺心,不愉快也会减少很多,借用一句话就是“世间并不缺乏快乐,缺乏的就是发现快乐的心情”有了这种心情,便有了良好的心态,工作起来你便锐不可挡,当然也许有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痛苦,但痛苦却让你变的成熟,一份积极的心态,面带自信的笑容,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起,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我们也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将是我们感到幸福和获得幸福的源泉。的确,做事做到位是每个员工最起码的工作准则,也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做事做到位,你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才能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获得成功。大多数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有多少新奇的想法,而是因为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一项最有效的活动——执行,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做事做到位”。

《做事做到位》读书心得体会2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一本好书可以激励人,一本坏书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前程。《做事做到位》就是一本明理识路的好书。在快节奏、高效率、纷繁芜杂的工作中,做事到位是任何一位员工所必须拥有的素质,做事做到位才能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对社会、对企业、对家庭、对自己,都是一种责任。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认知的、体会的过程,做事如何做到位,源于对工作的态度,所谓心到才能手到,就是做事做到位的基石。

中国足球前主教练米卢有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说得非常经典。他2002年带领中国足球队历史性的冲进了世界杯决赛,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我们做事前首先要端正态度,事无巨细,领导把任务交给你,首先就要好好把它完成,绝不能敷衍了事,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首先必须要踏实,要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都是普通人,在大部分的日子里,很显然是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都做不好。熟不知能把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到位就很不简单了。我们的日常工作大多是由平常的、细小的、不起眼的一件件小事汇聚而成,也是许多繁杂事务的重复,工作完成之后,在一定的层面并不一定看到什么成就,可是一旦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别人的工作。所以,“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一件不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做事准则。灌装的职责是把中间料液灌装起来,包装的职责是把生产的半成品包装成成品,准备的职责是领取物料,配制的职责是将原料配成中间料液,灭菌的职责是对包材进行灭菌,维修的职责是对车间的设备等进行维护和保养……车间里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

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对,第一次没做好,同时也就浪费了没做好事情的时间,返工更加浪费时间!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在返工的过程中不但浪费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在返工的过程中会严重的影响了现场的控制,造成更加难以想象的后果,这样的恶性循环会给车间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灌装车间里做事做到位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灌装间的卫生要求是很严格的,每天都要进行无数次的清洁工作。在清洁时很有可能会留下死角,这就是做事做不到位的表现,为了消除这些隐患,我们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多,连续生产的机率也就很多,所以中间清场的效果极为重要。如果我们做事做不到位,清场不彻底,就会直接影响下一种产品的质量。化妆品是直接作用于皮肤的产品,如果产品受到其它产品的污染或是被微生物污染,很可能使皮肤产生异常反应,使公司的信誉降低,影响公司的形象。所以,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的去做,让做事做到位成为我们的风格。

做事做到位,说到底就是认真执行,负责到底。生产部张部长在培训时总是讲这样一个例子。说是一名员工安排他去擦桌子,规定每天让他擦五遍,第一天他照办了,第二天他也照办了,可到了第三天他觉得擦四遍效果也一样,第四天他只擦了三遍,最后可能一遍都不擦了,对这种执行不彻底的员工,也就更谈不上做事做到位了。

做事不要太匆忙。在工作中,有很多人总是低头做事,他们匆忙如大自然的蚂蚁,却没有多少实质的收获,对他们来说,草率行事,冒冒失失是自己最好的写照!在工作中应该对自己的下一步的工作进行有效合理的安排,把自己要做的制定出一个详尽的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落实!制定好就去认真地实行,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都利索的完成,不拖泥带水!从制定计划的那一刻起就按照自己的计划亲身去干!在完成每一件工作后都作详细地记录总结,从中得到经验!

做事就要做完,就要做完美。化妆品的生产是为了人类的美而做,所以凡事都要做到位,不要“只差一点”,不要“差不多”就行。比如尾部灌装压软管,压偏一点点就很难看,在生产中不得不挑出来,作为不合格品。想想如果工作时将灌装机光标电眼的操作熟练掌握,就不会只差一点了,也就减少了不合格品和废品,这样做事才算是到位了。包装间的工作更由不得半点马虎,品名规格都要认真核对,批号更是差之毫厘米谬之千里,一个数值就代表一种意思。不要做书中讲的差不多先生,更不能凡事只求大概可能,应该本着“今天比昨天和明天都更好”的态度做好身边的事,为明日做好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迎接未来的唯一办法。

“做好每件事,开心每一天”,不仅是我们车间包装工序的口号,更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留心身边的细节,我们的工作将做得更加得心应手,“做事做到位,更上一层楼”。

《做事做到位》读书心得体会3

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书中的许多话让我触目惊心,一句句“中国人做事不到位”,我想只要是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所触动的。书中提到的随处可见的做事不到位,如投机取巧,遇事拖延,应付了事等在我们身边甚至在自己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些因为不到位引发的严重后果让人痛心不已。它使我明白:在工作中,合格、到位,只能算得上工作的最低要求,社会上每个人的位置不同,职责也有所差异,但不同的位置对每个人却有一个最起码的做事要求,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做一件工作,要么干脆别动手,要么就有始有终,彻底完成;在工作中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能完成百分之百,就绝不只做百分之九十九;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工作也会以积极的回报回馈于你;对工作应充满热情,这样才有可能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充实的人生;考虑细节,注重细节,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成功与失败的距离其实并不遥远,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提高1%,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抵达成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的工作态度应该是端正的,接到一件工作能有始有终彻底完成,不喜欢半途而废,会认真对待,并力求做得最好;我也能做到当日事当日毕,学校布置的工作能按时完成,决不拖拉,并尽可能提早完成。这些只能算得上是工作的最低要求,离书上要求的到位还差的很远,我是属于那种循规蹈矩式的员工,缺少创新意识。书中提到:“制度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学校之所以能在同类学校中处领先地位,离不开学校严明的制度,是这严明的制度让我们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也改变了学校的命运和师生的命运。有时会对学校不近人情的制度产生抱怨的情绪,读了本书后,意识到这也是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没有将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没有深刻理解做事做到位的内涵。如果学生耍小聪明,侵犯学校制度,那最终的结果是学无所成,误入歧途。如果老师耍小聪明,侵犯学校制度,那最终的结果是误人子弟,害人害己。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到位,而使自己管辖的范围发生安全问题,如果因为自己的不到位而使自己管的学生发生重大违纪,这都不应该是一个老师的所作所为,这些都是做事不到位的后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那就是做事做到位,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做为老师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努力做到仔细、认真,尽可能的防范各类问题的发生,不能因为自己没教育到位,而出现学生犯错。虽然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些琐碎、烦人的事,但我应做到“平凡的事情重复做好”,我想经过多次重复,终会做好的。总之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学生不听话的时候,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要学会坚持,学会不轻言放弃,如果能将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书中提到:“道德常常能弥补智能的缺陷,而智能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这说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育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现在的学生这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秩序、制度的重要性,我做为班主任在以后的管理过程中,应设计精妙的制度,督促学生严格执行,因为有效的管理程序是取胜的保证。总之,以后要以书上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做事做到位的中国人。

《做事做到位》读书心得体会4

最近看了《做事做到位》这本书后,感触很深,它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懂得做人做事要从小事做起,从每一件事情做起,要有始有终,这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人品的重要步骤。工作事情无大小,既然我们选择了一项工作,来到了昌邑烟草,就要用心与同事相处,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对待公司利益没有份内份外的事情。书中通过浅显的道理和具体事实说明了做事做到位的意义和重要性,分析了做事不到位的原因及不到位的危害。我们必须爱自己的岗位,用心地干好本职工作,才能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情做到位,做到让公司满意。

这本书不只针对工作态度而且还教会我们如何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比如,“应对干忧是分内之事”中写到:“有些员工对工作的期望非常片面,他们希望只要求做事,仅限于事,不要有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你给我创造一个做事的环境我就能发挥很好,我凭良心干事。

经常听到的说法就是:“这不是我管的事。”“一个称职的员工,必须清楚所从事工作的游戏规则,必须知道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怎么做,遇到各种困难时不放弃责任,尽力协调处理各种关系,以求把事情做好。一个真正杰出的员工必须明白:应对干忧也是你分内之事。”又如,在“热爱自己的工作”中写到:一件工作有趣与否,取决于你的看法,对于工作,我们可以做好,也可以做坏。可以高高兴兴和骄傲地做,也可以悉眉苦脸和厌恶地做。如何去做,这完全在于我们。所以只要你在工作,为何不让自己充满活力与热情呢。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爱。

在“做事不要太匆忙”中写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事先的调查和分析都会有助于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案,好的钟表行走十分规律,不快也不慢。有智慧的人做事决不匆忙,也不拖沓,不莽撞,也不踌躇。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没有积压,决不拖延。

这本书可以说是字字句句点醒我,在其中或多或少地可以找到我们每个工作人员的影子。

8.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 篇八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心得《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以一种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理论问题。全书深入浅出,事例生动,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谁为此事负责?为什么他们总是不能做得好些?为什么我们必须忍受这样的变化?这些问题看似理由充分,情有可原,却暴露出个人责任意识的淡薄。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了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成为社会的一大流行病。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意识,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可能达到目标,实现愿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我们要逐步学习和实践QBQ式的思考方式,先修炼自己的想法,接着能问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行动,选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从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一、修炼自己的想法

有一句印度格言是这样说的:“看着你的想法,它们变成了言语;看着你的言语,它们变成了行动;看着你的行动,它们变成了习惯;看着你的习惯,它们变成了性格;看着你的性格,它们变成了你的命运。“所有的念头和想法源自于我们的内心,不断累积就构成了今天的这个自己。

而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力、决断力、适应力以及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以展示。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珍惜每一次与客户相遇的机会和瞬间,创造独一无二的服务与体验价值,在此同时也正考验着每一位伙伴,是否能够发挥公司和营业部的主人翁精神,承担起树立公司、营业部和个人品牌的责任意识,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提高和成长。

二、能问较好的问题

遇到问题,许多人都会在第一时间,按照以往的固有思维模式,对外界事物做出负面的反应,在脑海中浮现出“错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做出选择前,慢10秒,以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再认真考虑一下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或者说导致问题的真正本质是什么,然后再修正自己的想法,提出更好地问题,那么将有助于我们在问题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那如何分辨问题的好坏?比较好的问题究竟“长”什么模样呢?QBQ有三项指导原则:

1、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用“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2、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你”或“你们”;

3、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伙伴经常会抱怨:公司的薪酬为何这么高?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会更有竞争力?其实这些问题可以用QBQ的正确问题来取代:我该如何为我的客户提升附加价值?我如何能基于现状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卖点?当我们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转移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摆在如何将力气与精神用在力所能及的事物时,将大幅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更快乐,最重要的是有益于问题的解决。

三、付诸行动

马克·吐温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改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想要感觉安全无虞,去做本来就会做的事;若想要真正成长,那就要挑战能力的极限,也就是暂时地失去安全感,所以······当你不能确定自己在做什么时,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的确如此,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和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和萎缩;行动的结果是解决,不行动充其量是维持现状,并让我们一直活在过去。

在平日的工作中,参加太多的研讨会、上太多的课、买太多的书,但是,学习并不只是参与,不只是获取知识,学习是一种改变,把知道转化为懂得,把懂得转化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智慧。

我们非常喜欢书中的这两句话:“有责任的人会责怪谁?谁都不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内。”作者还改写了美国著名神学家尼布尔著名的祈祷文:“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9.保险业读书心得范文 篇九

一缕书香伴师者同行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张晶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7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轻松惬意的活儿,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教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最少是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要是兼任班主任工作就更忙了,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德育处分配的劳动工作等等,要是再赶上有晚课,就更加应接不暇了,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

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总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想对自己及同仁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10.浅谈我的读书心得和读书方法范文 篇十

梁超

读书既是一种爱好也是一种习惯,爱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天性,而习惯多成于后天,很多人天性喜欢书,也有很多人出于各种需要而培养自己喜欢书。来到劲刚后发现很多人经常在公司报纸上交流读书心得,我读书亦多年,不妨也表达一些我自己长期阅读的一些心得与方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共勉。

先说读书心得吧。我认为做任何一件事的动机都是出于自己的价值观,做事之前显意识或者潜意识都在衡量着此事可为不可为,读书也一样,有人觉得读书是一种学习有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基于目的不同那么对书的质量也就有了不同的要求。古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可以治愚。人的脑袋和身体一样,肯定偶有不适,那么就要对症下药,脑袋里面哪个地方出问题了就要用哪些书来医治。东方朔曾经很自豪地形容自己“学习三冬,文史足用”,就是说,我坚持锻炼了三年身体基本上够我日常消耗了,可见,即使是圣人,五体不勤的情况下也要开卷有益,先把脑袋给充实了。很多人对书有过不同的比喻,无论是阶梯也好还是粮食也好,书在推动人类智慧进步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书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工具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群中发挥着它最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单单是对人的精神上的陶冶,也是对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一种指导。李敖在谈自己的读书心得时说到,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参考的,这样才能实现书的最大价值。读书不是在完成某项工作指标,而是提高自己的工作指导水平,要不脑袋里面即使藏着一个图书馆恐怕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读完书一定要派上用场才能显示出读书的价值,如果所读的书不能成为引导自己言行的路标那么即使是读再多的书也收效甚微。也许有人问怎么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日常用品呢,如果能在脑袋装个转换变频器就好了。我认为文字和思想的协调是一个很重要的中转站,思想做底子,读书做形式,将读书作为一种积累思想的行为,然后将这种行为在言行中表达出来,通过日积月累的修炼,个人在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方面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读一本书,必须先要辨明它是不是一本好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是如果不信书那不如不读书。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但是很可能由于个人的知识深度、见识广度、总结宽度不够而显得自己的人生观比较凌乱而不够系统,要将自己的思想系统建立起来就要博取众长,通过思想磨合以及实践试用取精华去糟粕,然后才能做到集大成,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的可使用的理论基础,最终达到思想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自古大成者必不离书,而大气之人也必出口成章,字字珠玑,这些都是通过长期的读书积累起来的,郭沫若说“读书不在三更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读书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这个是很重要的读书态度,但是读书也要得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摄取得更多。下面也就读书方法来说说自己的心得。

第一,读书不挑书。正如要使身体营养均衡就不要挑食,挑食之人必定脸如菜色——即使他从来不吃青菜。古人开卷有益,证明每本书必定有它的营养价值所在的,如果我们拿到一本书连书本目录都没看就贸贸然认为此书没什么价值而扔到一边了,那么很可能就浪费了一本好书。但是去到图书馆看到四周都是书总也不能全部都读完吧,所以首先读书一定要注重速度。读书一个重要的窍门就是一目十行或者双目二十行,书一打开就要迅速找到重要的部分,要抓住关键字。除了很少一部分的作家能做到字字珠玑行行经典外,大部分作家其实都是在总结或者传达一个大家都深谙熟悉的词语,然后为了烘托那个关键词语而进行大段大段的映衬式描述,绕了一大圈又兜路回来,绕得好就是意识流,绕得不好就是流水账码字数骗稿费。其次,选择书需要有判断力需要智慧。一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书的装订好不好,作者是谁,是否认识,作者一向的价值立场是什么等等,这些选择性的判断也很能左右一本书到底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某种程度的益处,如果花太多时间去钻研那些同自己价值观冲突很大的,作者也是一个超级庸才的人,那么再继续深入阅读大可不必。以前我很喜欢周末去泡图书馆,每次去图书馆首先拿十本书在桌面,然后每本书迅速阅读三十页,三十页后如果还不能看出感觉的话才会将该书枪毙掉放回原处,如果三十页后觉得书还不错就会借阅回去花一两周左右去认真研读。我觉得这样读书才能涉猎得更广,接触的学识范围也更宽。苏轼说自己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其实不然,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完天下的所有书,但是他眼睛看到的书肯定比一般人都多,只是很多庸书被他淘汰掉了,剩下的好书他都刻苦研读。我比较喜欢东方朔说的“学习三冬,文史足用”,利用三年的时间找出好书认真研读,足够自己用很长时间了。

第二就是关于书的价值判断。我从小有个比较不好的坏习惯,就是一拿到书后第一遍就先认认真真看,一遍过后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在第二遍的时候我不会去从书本找出答案来解答自己的疑问,而是自己想方设法去找自己的答案来怀疑原作的观点,所以一直看书都是抱着“顺应但不顺从”的态度去看,顺应就是顺应作者的宏观写作架构和写作思路,不顺从就是对于作者微观的观点不会一一苟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知识层面和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是所有的作者都能行万里路去深切体会他自己笔下的每一句话的,他能写出华章,但是很可能每天都是呆在屋子里宅着从不深入群众,即使是属于自己的写作观点也没有实际操作过,而他们的作品又被很多人传读,既然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那么对于同一句话也没必要以某种固有的解析去理解了。所以我说读书要注重“顺应但不顺从”,在阅读中思考,找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可尽信书。这样既能认清楚该书的价值所在,也能培养起属于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

上一篇:委托操盘协议下一篇:2023高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