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精选14篇)
1.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一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与方法
摘要: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科学的总结和系统的分析,可为公路建设项目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环境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的`特点与方法的分析,构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更好地为促进公路发展创造条件.作 者:孙翠娟 作者单位:广州环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180 期 刊:中国科技博览 Journal: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X734 关键词:公路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特点 方法2.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二
关键词: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每年的公路项目建设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在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4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截至2014年底, 我国的公路总里程为446.39万公里, 较2013年底的435.62万公里, 增长了2.41%。交通部明确规定, 对于公路交通项目建设必须要做到“先评价, 后建设”。因此, 在公路项目建设时要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实现公路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1 公路建设项目环评
1.1 现状调查方法的确定
当前, 根据公路项目建设的特点, 对于公路项目环评的现状调查主要采取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类比以及分析的方法进行。此外, 为了进一步掌握详尽的资料, 还需要进一步收集遥感资料, 建立相关的地理信息系统等等。对于专业化的疑难问题还需要采取专家咨询法进一步予以解决。而对于公路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尤其是考虑是否留设动物通道时, 还需要采取定位或半定位的办法。
1.2 公路项目环评的重点[1]
公路项目建设具有项目多、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 因此, 公路项目环评时要着重做好公路沿线城镇规划与线路之间的关系, 要注重做好公路沿线水库、河流等敏感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公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情况, 以及取弃土场的位置, 相关的施工方式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
公路环评中还要关注对相关突出环境风险的分析, 尤其是要针对敏感目标如甲醇等特殊货物的运输有目的的做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计划。
2 某公路项目环评分析
2.1 项目概况
该公路项目建设设计采用的是全封闭、双向八车道, 公路的路基宽度为45米, 全长为150公里, 全线预计要开设隧道2处, 桥梁1座, 长度为600米;全程立交共设计7处。
2.2 环境质量现状
2.2.1 生态概况
该公路项目沿线主要为山区, 生态环境中以农业经济作物为主, 主要有板栗、油桃、茶叶等等;公路项目所需穿越的防护林和耕地很少, 没有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
2.2.2 水环境质量概况
该公路项目建设沿线的河流较多, 但河流流量较小, 河面跨度在20米左右, 公路需要交叉的河流有三条, 小型水库1座, 建设工程穿越的主要河流、水库的水质要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二类标准。
2.3 环境质量评价
2.3.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结果
评价方法:对公路项目建设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的是单因子法评价[2]。
式中:Si, j—单向水质因子i在j点的标准指数:
ci, j—第i项污染物在j点的实测浓度, mg/L:
cs, i—第i项污染物在j点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评价结果:从表1监测的结果来看, 该公路项目建设沿线三条河流的COD指标较好, 水质质量较好;p H指标也没有超标, 但从表1也可以看出ⅲ河的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
2.3.2 声环境评价方法及结果
该公路项目建设施工期的声环境污染源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预测模式如下:合成声源计算模式[3]:
式中:LA合成声源声级, d B (A) ;n:声源个数;Li:某声源的噪声值, d B (A) 。
点声源衰减模式:
式中:Li距声源ri米处的声级, d B (A) ;L0:距声源ro米处的声级, d B (A) 。
建设项目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的规定, 建筑施工厂界的白天噪声限值为70 d B, 夜晚噪声上限值为55 d B。通过现场检测:
(1) 该公路项目建设在施工期间的距离可以通过适当调整, 把现场的施工噪声降到预期值;
(2) 施工期间机械的噪声对周围群众影响较大, 可以通过限制作业时间, 严禁夜间施工, 此外, 设置一定的作业范围, 例如, 严格要求以敏感点为中心周围400米半径范围严禁施工。
3 结语
公路项目建设期间的环保措施主要是尽量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少占或不占耕地, 严禁施工建筑垃圾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要做好预处理。在做好环评, 及时预测可能的环境影响的前提下,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2013年版) [M].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06) .
[2]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2013年版) [M].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3 (06) .
3.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三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环境评价方法;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X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047-02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 %,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2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3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大跃进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4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2 黄贤全.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体系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7
3 赵俊峰、赵晓荣.灌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探讨[J].水资源和水工程学报,2006(17)
4 贝克(Beek,E.V.).水资源综合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hen Huan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sul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basic industries of agri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should 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a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jects are more or les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make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their very, very meaningful.
4.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篇四
信息来源:宁波市公路管理局时间:2003-06-05 15:38:34字体:[大 中 小]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1996年12月31日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文发布)
第一条 为使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在公路通车运营2至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
第三条 编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总结,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二、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三、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对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和运行机制、内部管理、运营状况、公路收费、服务情况等的内部条件分析,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由主报告及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报告应按本办法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编制。附件的内容应包括各种专题报告及建设项目管理卡。建设项目管理卡应按本办法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编制。
第六条 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和项目建成通车2~3年内进行的各种调查及重要运行参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项目通车后需要进行的调查主要有:交通量调查、车辆运行特征调查、车辆运输费用调查、工程质量调查、项目财务状况调查、社会经济效果调查、环境调查等。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竣工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比较法,即根据项目各阶段所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作用与影响、效果与效益、实施与管理、运营与服务等方面追踪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工作的评价技术原则上可用于项目的后评价。
第八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必须客观、公正、科学,不应受项目各阶段文件结论的束缚。
第九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及附件文本统一采用297毫米×210毫米(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
第十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199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附件一: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
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I.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
××××年××月
II.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
(盖章)
单位负责人
×××
(签章)总工程师
×××
(签章)
总经济师
×××
(签章)
总会计师
×××
(签章)
项目负责人
×××
(职称)
参加人员
×××
(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称)×××
III.内容要求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第四章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第五章 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第六章 结论
附件:
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文件的复印件
3.专题报告(包括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经济评价等)第一章 概
述
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的起讫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等,突出反映项目的特点。
附图:项目竣工平纵面缩图(比例为1/10万~1/20万,内容同初步设计文件要求)。
二、建设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 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一、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
(一)前期工作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四)前期工作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一)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情况:包括施工图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监理和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等。
(二)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内容。
(三)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四)实施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包括变更设计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分析。
三、投资执行情况和评价
(一)建设资金筹措。若有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施工期各资金到位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三)工程竣工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
四、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运营情况:包括运营交通量(含路段及各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车速等运行参数的调查情况。
(二)运营评价:评价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并对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
五、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
(一)管理情况和评价:包括项目前期至实施全过程的各阶段各项制度、规定和程序的管理情况,各种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组织形式和作用,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二)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建设项目配套及服务设施(包括通信、收费、管理所、服务区、停车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监控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比选及其实施情况,并对其设置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一、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根据通车运营的实际车速、经济成本等各项数据,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及原因。
二、财务效益评价
(一)对于收费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根据实际财务成本和实际收费收入,进行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和原因。
(二)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明确贷款偿还能力。并分析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及收费标准变化对财务效益产生的影响。
三、资金筹措方式评价
根据建设资金来源、投资执行情况及财务效益分析,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章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一、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点从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效果。
第五章 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一、外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
二、内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服务情况、公路收费、运营状况等内部条件。
第六章 结
论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经验与教训
四、措施与建议
附件二: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
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I.内容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1、公路建设项
目投资管理卡
2、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和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组成,具体内容要
求详见表
1、表
2、表
3、表
4、表5。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相应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II.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综合管理卡和投资管理卡应在工程竣工通车时编制、填写完毕;交通量比较卡和效益卡应在后评价完成时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对应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如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里程(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单位为米)等。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米);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米);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米);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米);隧道净空(单位为米);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和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和总价值(单 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种折合成人民币填写(单位为万元);调整概算填写最后一次调概的数据。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
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交通量是指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从预计通车年份到远景服务年份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后评价阶段的交通量是指通车运营期间的实测交通量和后评价报告中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备注栏内注明通车运营年份。
四、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
将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报告中的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指标值分别填写在相应栏内。
5.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篇五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摘要:本文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简述环境影响的目的与方法等,总结归纳了公路施工、营运期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与措施,明确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提高环境意识,加强公路环境的管理.作 者:谭云舟 作者单位:青海长业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期 刊:科技信息 Journal: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X8关键词:公路 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 措施
6.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篇六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法》提出了要加强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和有效监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也有可能项目投产或使用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损害公众的环境权益,必须及时调整防治对策和改进措施。其次,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措施主要是配套实施“三同时”制度。但“三同时”制度只注重形式上的监督检查,而且只注重对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环境资源要素、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监督检查一直缺乏有效的措施。第三,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身所存在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同时在执行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考虑不到的情况,致使环境影响评价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评价的最终结果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错误。当然作为一种预测性评价机制,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督以减小偏差并避免错误的出现。因此,为改进评价方式、方法,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新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错误的再次发生。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区划环境功能与发展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都需要建立一种环境影响效果评价的制度来进行监督、检测和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正确性, 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
7.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七
1 公路建设过程中环境的现状分析
1.1 施工时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噪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 不管是公路的隧道, 还是各种桥梁或者路基路面方面的施工都会应用到很多施工机械, 难免产生噪声, 如果项目动工的地区处于自然保护区或者是居民区, 那么还有扰民的隐患。
(2) 污染空气。在施工的时候特别是对路面路基的施工会制造很多扬尘以及沥青烟, 使空气混浊。
(3) 污染水环境。施工的时候机械会排除许多油污水, 在营地上还会排放生活污水、垃圾, 而桥梁的施工也会对桥底的水流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如果碰到雨天, 雨水还会冲刷对方的建筑材料导致水体污染。
(4) 污染社会环境。有一些项目会进过村落或者是乡镇等地区, 对于周围居住的居民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5) 生态环境污染。这是一项在公路环评包括的重点内容, 公路施工中的路基施工会对一些农田和林地有侵占的可能, 地表裸露的程度加重, 导致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深。
1.2 营运时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空气污染。表现在路面的扬尘增加, 汽车尾气增加。但是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因此属于一种对空气影响不大的污染。
(2) 噪声污染。汽车在经过人口较多的村镇使会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噪声污染。
(3) 生态污染。公路的修建会占用很多的植被, 引起水土流失等, 同时也对动物居住环境产生影响。
(4) 水污染。油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等有污染的水源排入江河中。
2 探讨环境保护对策
2.1 施工时期保护环境的主要对策分析
(1) 防止噪声污染。要大量引进先进的低噪声设备, 尽量不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进行夜间的施工。合理地选择运输通道和时间, 规划施工的场界, 设置防止屏障, 科学制定工程施工的流程和计划等等, 有效减轻噪声的影响。
(2) 保护大气环境。在路基的施工工作中, 在及时对其进行压实, 经常在铺装或运输材料的路段进项洒水, 避免扬尘。根据不同的物料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运输, 比如运输水泥或石灰要用袋子或灌装装好, 运输土料或砂料时要谨记加上篷布遮盖, 还要对路面进行及时的清理。此外, 在管理和施工上要遵循文明清洁的原则, 轻装轻卸, 尽量控制可能产生的一切不利影响。
(3) 保护水环境。进行桥梁施工要尽可能地在枯水时进行, 尽可能减少面积, 多采用循环尊孔灌注桩等方法进行施工,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泥浆等污染物的排放。在施工时要将钻渣及时地运出, 尽量让施工材料远离水源, 运输粉末状的材料要多加盖篷布, 避免被风吹散, 没用的垃圾要进行统一的堆放和清理。不能在水源附近投入废弃渣, 不能向水源排放废水, 不但对水质有影响, 还有可能造成堵塞,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要进行统一的清理。
2.2 营运时期保护环境的主要对策分析
(1)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检测车辆噪声情况, 防止车辆的噪声超标, 对公路的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学校或居民区等地方要设置相应的防止噪声屏障, 比如安装一些隔声窗或者是多建设一些绿化带等, 从而使噪声的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也可以在街道中设置慢行、减速等标志。此外, 对路面情况要及时进行养护工作, 保证路面良好。
(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严禁在公路两边的200米距离内建设学校、医院、居民区等, 两旁应该多种植树木。不但可以净化空气, 还可以美化环境。此外, 对车辆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对需要采用加盖篷布要求的情况要做好明确规定, 限制尾气超标的车辆行驶, 并根据国家相关的对尾气排放要求和环境监测目标要彻底贯彻执行, 认真做好保护环境的一切工作。
(3) 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在公路的营运期间, 要在沿河的路段增加防护栏等措施, 避免载有危险物品的车辆发生事故造成损伤和污染。禁止在河边设排放口, 要在雨天地表引流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排放, 避免在造成事故的情况下有废水污染河流。要经常维修公路河段中的排水管, 做好保养工作, 如果有破损等情况要及时补修, 在不同的时期加强保护水源的水质。在服务区等地方设置一些污水的处理设备, 保证生活中的污水要被检测出合格以后才能进行排放, 而在处理危险物品时也要防止其出现运输中泄露等突发状况, 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
(4)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要尽力地保护各地区的土壤, 尤其是对公路路侧坡面、立交区、服务管理区等地方加强植被的绿化和恢复, 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选用当地的植物, 可以有效保护环境的安全。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水土保持等各项工作, 从而使植被得以恢复、路基得到保护、路容得到美化, 尽最大的可能降低水土流失, 从而恢复生态环境。
2.3 在环境保护中加强其他有效措施的治理
环境的保护工作不但要在施工时期以及营运的时期加以重视和实施, 也要结合公路施工的路段选择和风险的防范等问题加以保护。
在公路施工中关于选择路段通常有一些要求:要尽可能地避开自然保护区、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 尽可能地降低与河流交叉的可能性, 可以选择丘陵、河谷等比较宽阔的地段, 尽量避开大范围的林区, 使植被被破坏的可能性降低。在风险措施的防治方面, 要加强管理, 加大对环保措施的执行力度, 不断加强施工人员的水平和技能, 并制定规范的工作制度, 有效解决突发问题和状况, 加强对事故多发区的巡视与检查工作, 并在当地设置一些预警和提醒标志。
3 增强保护公路环境的意识
要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否则在公路建设的工作中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和污染将不可估计。污染的控制和减少, 必须从根本的工作抓起, 包括在公路设计、施工、营运等阶段就要加强技术上的监督与运用, 增强环境的评价与保护意识, 使各项环保工作彻底地贯彻执行。而且建设公路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对各种不良影响的产生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 在解决噪声饶命、废渣废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下要有一定的对策治理, 这就要求必须要制定严格完善的治理方案, 真正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要对公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预先的控制和保护, 做好完善的规划, 这样可以保证将污染下降到最小。
要真正地做到环境保护, 首先要具备实事求是意识, 将每一项环保措施和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就要在意识和思想上具备环保的理念, 在公路设计的工作中就要秉承这种原则, 并在公路的建设施工中贯彻到底。在施工过程中, 所有的施工人员要加强合作与配合, 严格制定出完善的措施对环境加以保护, 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其次要尊重以大自然为基础的前提, 针对具体的环境显示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崔氏加以保护, 并对环境的污染做好适合的防备措施。做好环境保护的工作, 要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认真负责, 比如公路建设时要严格地控制保护好植被, 不能占用太多的林地, 而且及时处理废渣, 尽量保护生态的原貌。
接着再环境的保护理念上也要有所创新, 因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在公路环境的保护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因此需要收集周围群众百姓的意见, 展开调查, 并及时改正不良的措施。此外, 还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 合理规划周边环境的保护和发展。
最后, 公路最基础的功能就是运输, 所以要做好运营期间公路环境保护影响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公路的运营和发展, 会使周边的地区形成交通经济运输发展地带, 因此需要更为科学地规范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让周边百姓在充分保护了公路环境的基础上, 发展各自的经济活动, 不但有利于经济的带动和发展, 还充分发挥了公路建设的目的和价值, 使得公路经济带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由上文可见, 在追求低碳环保, 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 公路建设项目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工程的基础, 自觉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 确保在施工期和营运期都能做到对周边环境的最低影响, 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符合绿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方向。
参考文献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标准 篇八
评价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确定评价资质等级的同时,根据评价机构专业特长和工作能力,确定相应的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分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11个小类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2个小类(附件一)。
甲级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1000万元,其中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300万元;
(二)能够开展规划、重大流域、跨省级行政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够独立编制污染因子复杂或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能够独立完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与预测评价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有能力分析、审核协作单位提供的技术报告和监测数据;
(三)具备20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0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包括核工业类的,专职技术人员中还应当至少有3名注册于该机构的核安全工程师;
(四)配备工程分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工程、规划、环境经济、工程概算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内的每个类别应当配备至少3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且至少2人主持编制过相应类别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范围内的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应当配备至少1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六)近三年内主持编制过至少5项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七)具有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八)配备与评价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乙级评价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各类所有制企业或事业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200万元,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其中,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固定资产不少于100万元,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30万元;
(二)能够独立编制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能够独立完成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与预测评价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有能力分析、审核协作单位提供的技术报告和监测数据;
(三)具备12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6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包括核工业类的,专职技术人员中还应当至少有2名注册于该机构的核安全工程师。
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应当具备8名以上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2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其他人员应当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书;
(四)配备工程分析、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评价范围为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评价机构,需配备工程分析、环境工程、生态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范围内的每个类别应当配备至少2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且至少1人主持编制过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范围内的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应当配备至少1名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六)具有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保证体系;
(七)配备与评价范围一致的专项仪器设备,具备文件和图档的数字化处理能力,有较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及新旧对照表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申请表
9.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九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工程概况
成资渝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潼南(川渝界)段起于简阳江源镇,经简阳、资阳,止于川渝界安岳县龙台镇高子湾。路线全长109.543公里。
全线共设置桥梁18510.6米/93座,其中全线设置特大桥1463米/1座,大桥14144.16米/54座,中小桥1903.44米/36座;设涵洞及通道249道、分离式立交14座;设中短隧道559米/2座;设互通式立体交叉15处,其中枢纽互通式立交5处,一般互通式立交10处;设匝道收费站10处、省界合建主线收费站1处,服务区3处。建设互通连接线10条,共计21.03公里,互通连接线采用一、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全线占用土地15159亩。
全线设计速度均为100公里/小时,其中成都经济区环线至渝蓉高速公路段采用34米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渝蓉高速公路至止点路段采用26.0米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
总概算为147.32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87.14亿元,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1.48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1.83亿元。
工程计划2017年底开工,2020年底建成,建设期3年。
2.重要环境要素分析
1、根据本项目施工图拟定的路线方案,在综合考虑工程规模、地质条件、社会经济、路网规划、城镇规划、工程占地、拆迁安置、水土流失以及路线对声、大气、水、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报告书认为推荐方案合理可行。
2、生态敏感区域
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区域。本项目的建设与当地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冲突,项目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总体上同意推荐的路线方案。
安岳县城西连接线(500m长)段穿越安岳县千佛寨森林公园,涉及生态保育区和一般游览区,路线基本与千佛寨森林公园呈80°交叉,建设单位正在完善相关报批工作。
3、饮用水源
本项目涉及两处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1)安岳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七里桥水源保护区:路线穿越安岳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七里桥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陆域、水域(K137+000-K139+500,长度约2.50km)及二级保护区陆域(K139+500-K140+500,长度约1.00km)。
(2)鸳大镇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于K130+600-K133+300)穿越鸳大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二级陆域(长度约2.70km)。
目前,从安岳县环境保护局了解到,2016年4月份以后,安岳县城饮用水源主要来自于书房坝水库,现有饮用水源将作为城镇居民备用水源,但其划定方案仍然有效。
针对以上情况,资阳市人民政府会同安岳县环保局对路线方案进行充分调研,认为现有推荐方案相对合理可行,故资阳市人民政府以(资府函[2016]72号)同意路线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4、城市规划
本项目推荐路线方案符合成都市简阳市和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5、重大基础设施
本项目与所在地区现有重大基础设施干扰较小,能够保证现有电力、水利、交通、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施工期间,对沿线部分国省干道如国道
319、省道206及县道等存在一定的交通干扰。
3.社会环境
成资渝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潼南(川渝界)段项目属于《四川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中第6条成都放射线中“成都至资阳至重庆:成都-成都新机场-资阳-安岳-川渝界”的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完善四川和重庆两省市高速公路网络、加密区域路网,并打造简阳市、雁江区、乐至县、安岳县综合公路交通运输体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的建设及营运对沿线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发展迅速,教育文化与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其现状水平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受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该公路的建设投入运营后,对原电力、水利、交通、水利、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干扰影响不大。
4.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现状(1)植物物种、植被
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38科386属551种(含部分栽培物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5属34种,裸子植物8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111科349属505种。
从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上分析,温带成分与热带成分数量和比例差距不明显,说明本区域种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性质为亚热带植物区系。
由于历史原因,评价范围内植被受人为破坏严重,原生的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仅留下次生的树林和小面积灌丛,因此植被类型及各植被类型的组成和结构都比较单一。沿线植被主要有柏木林、杂木林、枫杨林、杨树林、慈竹林、黄荆灌丛、盐肤木灌丛、白茅草丛、农耕地、园地等。林地绝大部分是人工种植和原生植被被破坏后所形成的次生林。耕地栽培植被类型以水稻、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其它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红薯、莲等;园地栽培植物以经济林木、园林植物、果树为主,药用植物栽植稀少。
拟建高速公路在四川盆地内将穿越农业耕作悠久的地区。公路沿线农耕区大春作物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玉米、红苕为主,小春作物以油菜、小麦、蚕豆为主,均为一年两熟类型。经济林木以柑橘、枇杷、柚等为主。
依据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评价区内实地调查发现有苏铁(Cycas revolute)、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红豆杉(Taxus chinensis)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楠木(Phoebe zhennan)、莲(Nelumbo nucifera)和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根据路线方案,经过调查和查询,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古树名木分布。(2)动物
经实地调查、访问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确认拟建高速公路评价区内有陆生脊椎动物102种,隶属4纲22目50科。其中,两栖纲1目3科6种;爬行纲2目5科8种;鸟纲14目33科68种;哺乳纲5目9科20种。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相关县市区林业局收集的资料,评价区域内共分布有鸟类14目33科68种。其中非雀形目鸟类32种,占评价区总种数的47%;雀形目鸟类36种,占评价区总种数的53%。
在68种鸟类中,有留鸟33种,占总种数的48.53%;夏候鸟17种,占总种数的25%;冬候鸟有14种,占20.59%;旅鸟有4种,占5.88%。
本项目不涉及陆生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3)水生生态
根据实地调查,评价范围内经不完全统计共有水生植物5门,16科,18种。其中藻类有3门,12科,14种;蕨类有2科2种;被子植物有2科2种。
经实地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评价区域河(江)段中的鱼类有4目 8科 34 种。其中以鲤形目的种类最为丰富,占评价区域江河段中鱼类总数的73.52%。评价区域河(江)段中未发现国家和四川省重点保护的鱼类。
评价区域江河段中产量和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红尾副鳅、鲫、鲤、草鱼、鳙鱼、鲢、翘嘴红鮊、青波、鲶鱼、大鳍鱯、大眼鳜、黄鳝等。
经对各桥梁跨越的沱江、阳化河、李家沟大桥段、唐家坝子大桥段、何家沟大桥段及支流实地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评价区域河段中无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
(4)生态系统
根据野外调查,拟建公路沿线的生态系统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灌草丛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村落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道路生态系统。
2、生态影响
工程建设必然会破坏地表植被,将影响一定数量的植物物种,导致它们数量减少。但受影响的多数落叶阔叶、灌木、草本类植物在评价范围内分布广泛,生存能力强,自然恢复的速度快。在实施本评价报告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评价区的植物多样性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在工程完成后损失的植株会得到恢复,不会有植物物种消失。
评价区内的两栖类主要生活在农田、溪流及附近的草丛及灌丛中,施工区与其临近区域的植被、生境相同,它们会迁移到非施工区,对其种群的生存不会造成大的威胁,不会造成它们从该区域内消失。施工影响了水体环境,对其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但影响有一定的期限,一旦施工结束,两栖类的生存环境将会逐渐得到恢复。爬行类将由原来的生境转移到远离施工区的相似生境的生活,公路在施工期对其造成一定惊扰,但影响是暂时的。鸟类具有强的迁移能力,无论对食物的寻觅,饮水的获得,公路的修建对它们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在线路附近区域有许多兽类的替代生境,且兽类的活动能力较强,可以比较容易的在评价区周围找到相似生境,施工活动不会对其生存有大的影响。加之这些种的分布范围较广,繁殖力也较强,且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对其影响也有限。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集中、成规模分布。
3、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要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
工程在进行路基开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所等进场前,应对上述场地的表层有肥力的耕作层土壤集中堆放并进行保护,以便于施工后期的场地绿化和植被恢复。在设计文件中应按上述原则提出或细化表层土剥离、堆存和保护工作,并对施工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在公路边坡绿化和临时场地复耕和恢复林地时,应充分利用剥离的有肥力的表层土壤,避免重新取土。
施工活动开始之前,需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限定施工人员的活动区域,尽量控制施工动土范围,以保持原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优化方案,有效降低公路对评价范围内植物、植被、景观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和破坏。
在所有永久建筑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裸露区的恢复,包括开挖的坡面、房前屋后等区域。恢复时将根据各地段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评价区本身的建设,因地制宜地对各类施工迹地进行绿化恢复,尽量减少工程区内的施工痕迹。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过程中将完全采用当地树种、草种。
施工临时设施中除部分临时建筑物和临时道路结合评价区规划予以保留和改建外,其它与工程建设无关的临时设施和道路将全面拆除,对施工临时建筑物及废弃杂物及时清理,整治施工开挖裸露面,再塑施工迹地。植物恢复措施采取就地取材,首先种植当地的适生的、乡土植物物种,改善临时占地的环境,然后让其自然恢复。
为使公路工程的建筑物设计与评价区域的整体自然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在互通立交区、服务区、生活区、站场、公路护坡、路基侧面等永久建筑物的设计上,其风格、色彩和材料等要尽量使其与当地环境协调,同时尽量采取有效的绿化和美化措施。
在施工中尽可能地防止燃油泄漏和机械检修、冲洗废水等随意排放;对工程废物进行快速、集中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施工人员产生的垃圾集中进行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利用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后作为农林灌溉用水,坚决制止粪便和生活污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特别是往河流中排放;坚持控制污染、杜绝污染、治理污染是保护两栖爬行动物的关键。
对兽类的保护主要是要作好宣传,同时加强施工人员环境和自然保护教育,杜绝一切不
利于兽类生存繁衍的活动,特别是破坏兽类生境的活动。
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工期,加强生态监理,作好渣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规划设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动物的阻隔影响。最后,还应处理好施工运输便道、渣场、施工场地、隧道口等建设占地范围内的生态恢复工作,还野生动物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
5.声环境
1、本项目,现有噪声源主要是居民生活噪声、社会噪声和现有道路交通噪声。根据现场踏勘,项目主线评价范围内有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居民点)36处,项目主线评价范围内有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学校、医院、敬老院)9处,项目连接线有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目标3处。
2、本项目15个监测点昼间和夜间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4a类标准,从现场踏勘和监测资料分析可知,敏感点主要噪声源自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声环境质量良好。
3、公路施工噪声因不同的施工机械影响的范围相差很大,昼夜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不同,夜间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昼间大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多台施工机械同时在一起作业,此时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比预测值大。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昼间主要出现在距施工场地130m的范围内,夜间将出现在距施工场地220 m的范围内。从具体工程构筑物施工场地来说,桥梁施工打桩时影响较远,昼间在130m处才能达标。根据敏感点房屋分布特点,各村庄房屋分布较为分散,昼间施工噪声对临路距离小于100m的住户产生一定干扰和影响。夜间施工影响范围大于昼间,夜间施工噪声对临路200m内的住户存在影响。公路施工噪声是短期污染行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公路沿线噪声敏感点产生影响。
4、噪声预测 ①居民点
公路营运近期:昼间1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为0.1dB(A),其余35处居民点达标;夜间3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在0.2-0.5dB(A)之间,其余33处居民点达标。连接线3处居民点昼间、夜间均达标。
公路营运中期:昼间7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在0.2-1.1dB(A)之间,其余29处居民点达标;夜间22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在0.1-1.7dB(A)之间,其余14处居民点达标。连接线3处居民点昼间、夜间均达标。
公路营运远期:昼间23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在0.1-1.9dB(A)之间,其余13处居民点达标;夜间32处居民点超标,超标量在0.3-2.7dB(A)之间,其余4处居民点达标。连接线3处居民点昼间、夜间均达标。
②学校、卫生室、敬老院
公路营运近期:昼间2所学校、1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1.9-3.2dB(A)之间,其余4所学校、1处卫生室、1处敬老院达标;夜间4所学校、1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0.1-4.7dB(A)之间,其余2所学校、1处卫生室、1处敬老院达标。
公路营运中期:昼间3所学校、1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1.6-4.3dB(A)之间,其余3所学校、1处卫生室、1处敬老院达标;夜间5所学校、2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0.6-5.6dB(A)之间,其余1所学校、1处敬老院达标。
公路营运远期:昼间5所学校、2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0.4-5.4dB(A)之间,其余1所学校、1处敬老院达标;夜间5所学校、2处卫生室超标,超标量在1.9-6.7dB(A)之间,其余1所学校、1处敬老院达标。
因此,本项目沿线居民区、学校和卫生院等声环境敏感点需根据实际超标情况采取相应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5、对于公路交通噪声超标问题,可采取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有:声屏障、建筑物设置吸隔声设施(隔声窗)、调整建筑物使用功能、环保搬迁、栽植绿化林带等。针对本项目的大气和声环境敏感点,以营运近期和中期预测结果作为控制,营运中期超标的敏感目标即采取措施,对营运远期超标或预测未超标的敏感目标采取跟踪监测措施。
6、规划建设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居民房屋应距离公路中心线50m之外;建设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的居民房屋以及学校医院等特殊声环境保护目标应距离公路中心线100m之外。
6.地表水环境
1、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地表河流水体,主要有沱江、阳化河、刘家坝、唐家坝子、祠善、鸳大河、长河和太平河等。项目沿线这些地表水体的功能为过水和灌溉,部分具有饮用水功能,III类水体。沿线涉及安岳县县城岳阳镇和城北乡饮用水源鸳大河,安岳县长河乡饮用水源太平河。
从代表性监测结果可知,从上表可知,通过对各主要地表水体评价河段内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分析可知:乐至县巡泗村唐家坝子大桥处COD超标,其余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安岳县柏树湾大桥跨鸳大河处COD、NH3-N超标,其余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安岳县长河大桥处COD超标,其余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安岳县余家湾大桥处COD超标,其余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要求。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为面源污染所致。
沱江和阳化河pH值、悬浮物、COD、NH3-N、石油类5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质量标准。
2、本项目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多座跨河流、冲沟的桥梁在下部结构施工时可能导致钻渣污染河流水质,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油污染,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管理不当也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临河路段进行路基开挖、填筑时若防护不当会有土石进入河流,堆放的建筑材料管理防护不当被雨水冲刷;营运期间的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初期雨污水在无防护措施情况污染水体,危化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及收费站等服务设施的生活污水。
3、施工期间驻地采用租用当地民房,利用现有化粪池或干厕处理后用做农肥,影响较小。要对施工期沿河及跨河路段产生的拌和废水和油污水进行单独收集、并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期短隧道地下水不丰富,因此发生大量涌水的几率较小,对上部植被生长用水和少数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影响较小,对于隧道施工废水应设置沉淀池处理后回用。
4、对本工程运营期水环境污染主要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管理中心、养护中心等服务设施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及路面桥面径流所产生的污水。经过桥面污水收集装置收集、沉淀处理后,拟建公路桥梁路面径流对河流水质影响很小。沿线服务设施所产生的污水中SS、COD、BOD5、石油类均超过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改良式化粪池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农肥及回用绿化。
5、本项目营运期运输危险化学品(主要是石油、焦炭及煤制品、化肥、农药及日用化工品)车辆在所经水域存在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小,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和设置相应的警示、防撞、收集处理设施后,因交通事故而污染桥下水体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7.环境空气
1、两处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位NO2和TSP日均值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
2、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即TSP污染,经分析其影响时间较短暂。采用施工现场定期清扫、洒水,合理设置施工场地位置,施工散料运输车辆加盖蓬布,料场远离居民点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TSP污染影响程度。
8.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路基铺设时产生的弃渣、弃石,分布在公路沿线两侧,应将其集中收集运至弃渣场妥善堆放并防护;另一部分来自施工区的垃圾,包括废弃的建材、包装材料、生活垃圾等,这些固体废物往往存在于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附近,应设置临时的垃圾收集桶,集中收集并及时送往附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管理人员生活垃圾,沿公路呈点状分布,相对于施工期来说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9.水土保持
1、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推荐方案涉及的简阳市、乐至县、资阳市雁江区和安岳县均属于嘉陵江及沱江中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按侵蚀类型区划分属于西南土石山区,其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 / km2•a。项目沿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2965t/ km2·a。
2、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项目建设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来源于路基、互通、管养工程和弃渣场区,故本方案将路基、互通、管养工程和弃渣场区域作为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域。
3、水保方案中采取的水保措施是临时防护措施和永久防护措施的综合体现,是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保方案中采取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从环保角度分析合理可行,行之有效。
4、本项目实施没有重大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到临时措施、永久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管理措施相匹配,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各项水保措施后,经过水土保持措施治理,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指标能够达到防治目标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来看,本项目建设合理可行。
10.事故风险
从预测结果可见,公路全线发生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很小,但只要发生危险化学品(主要是石油、焦炭及煤制品、化肥、农药及日用化工品)风险事故,对敏感路域水环境将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通过制定应急预案和设置相应的警示、防撞、收集处理设施后,因交通事故而污染桥梁跨越水体的情况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11.环保投资及经济损益分析
工程建设总投资预计147.32亿元,其中直接环保投资约为31186.9万元,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2.12%。拟建公路环保措施的实施每年可得到大量无法估算的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环保投资效益是比较明显的。
12.环境影响结论及建议
成资渝高速公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至潼南(川渝界)段项目直接影响区位于成内渝发展带和成南渝发展带中间地区,本项目的建设直接联系了两条经济带,为成、渝两个极核间又新增了一条高速通道,极大地促进两者的发展联系和融合。同时,随着本项目建设,将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极轴,增强经济带内部节点——资阳市的吸引能力,为促进资阳市和沿线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有效提升资阳市在全省和成渝经济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支撑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保障。
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工程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工程承包商在签定工程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条款,对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予以承诺并落实。
经环境比选,推荐的路线方案是可行且合理的,通过落实工程设计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和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对拟建公路沿线公众参与的调查表明,当地政府机构、普通群众、受影响居民拥护该项目建设。
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及招标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制订的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
环境监测计划。
建议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进行局部路段的优化方案比选和土石方纵向调运,尽量减少取弃土方量,减小对当地土地占用和拆迁安置的影响;另外深化项目沿线现有居民的分布情况调查,更为准确合理地设置通道位置,更加有效地缓解高速公路封闭带来的交通阻隔影响;对项目桥跨项目所在地敏感地表水体的桥梁进一步开展桥跨方案及施工方式的比选,将桥梁建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10.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十
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它是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对原生态环境、原生态功能进行保护的行为;或对已遭受污染和破坏的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的行为。环境保护就是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确保国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现阶段我国公路环境保护的实际情况, 在面对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如何分析和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 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 这是摆在广大交通人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公路环境影响评价
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目的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对公路建设项目活动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即通过公路建设项目对未来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识别、预测、分析和评估, 提出合适的、改善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为公路建设项目合理选线、环境保护规划与设计、公路工程施工、协调路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依据。
2.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容与方法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一般以《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 m以内为评价范围。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 预测评价以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为特征年的环境特征。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噪声环境影响、交通环境影响、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保护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是,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线长面广的特点, 采用点线结合, 以点带线, 突出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域的评价方法。对大气、噪声环境采用模式计算和类比分析法, 对生态环境、水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则采用调查分析法予以客观评价。
二、公路环保管理目标
公路环保管理工作应贯彻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期、施工期及营运期全过程, 内容涉及自然生态和物理环境的各个方面, 管理措施应覆盖保护一切自然状态、地貌、水文和所有生物。公路生态管理不仅需要保持沿线的自然风貌, 更重要的是不断完善沿线的生态环境。公路工程项目中不同的建设阶段, 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环保工作重点有所不同, 因此采取的对应措施和要求必须具有针对性。
1. 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
应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强化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深化环境保护设计。确保在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保证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100%。
2. 施工图设计和工程施工阶段
应将环境保护有关条款纳入招投标及合同文件之中,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及监理, 确保每一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
3. 竣工和交付使用阶段 (含营运期)
组织和开展环境保护设施与性能验收, 加强日常环保设施的保养与维护。及时处理环境问题投诉, 认真做好环境评价工作。
三、公路环境影响因素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 选线不当造成重要生态保护区的环境破坏
如不合理占用高价值土地 (如农业用地、森林用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用地等) , 不仅易造成原始植被破坏, 同时也破坏了公路沿线自然景观。
2.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 大规模的路基开挖
破坏了土体的自然平衡, 改变了地形地貌。使土壤裸露, 降低了地表抗蚀能力。对于未做好排水和防护设计的公路工程, 则易引发地质灾害。路基开挖可能影响自然水系的水体质量、原始地表生态系统, 或者造成小区域的水资源破坏。
3. 公路工程深挖路堑和高填路堤较为普遍
尽管设计可能充分考虑了挖填土石方的平衡和调配, 但是产生弃方和借方难以避免, 废弃土石方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破坏。
4. 公路带状延伸需侵占大面积土地资源
这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 不仅破坏了公路沿线两侧地表的天然植被, 导致了生态扰动, 对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生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5. 公路边坡防护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 容易诱发坍塌、滑坡地质变形, 危机公路行车或行人安全。
6. 营运期间, 车辆易在公路沿线造成烟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
四、公路环境保护功能
公路工程应严格按照现行的《公路工程设计标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公路工程不仅可以起到对路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还能够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公路工程各组成部分的环境保护功能归纳如下。
路基工程不仅能够发挥稳固水土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还能够发挥改善水网关系、整合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路面工程对路基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也起着防尘、防水、保护公路沿线环境不被污染的作用;桥涵工程、路堑和路堤边坡作为路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区域地形地貌相互映托, 进一步强化了地方的人文景观特色;边坡防护工程在稳定路基的同时, 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该工程与环保的关系最为密切, 其能够直接发挥保护环境作用;排水工程设施对路基整体性和稳固性方面能够发挥特殊的保护作用。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不仅能防洪排涝, 还能有效减少对重要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化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车环境, 还能够发挥美化路容、优化环境的作用。
五、公路环境保护措施
公路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 应综合考虑有关环保法律法规与实际环境保护范围与情况。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 根据公路工程实际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法的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环保措施应包含如下内容。
1. 山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以四川省阿坝州高半山地区为例, 汶川县、理县、茂县地处岷山峡谷地带又称“干热河谷地带”。在此修建公路对其丰富的山川、森林、湿地、河流、湖泊和野生动植物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在公路选线时, 只要条件允许就要坚持截弯取直, 避免在老路上修新路。尽量远离山脚, 避开滑坡、泥石流、山洪等地质变形高发地点, 严禁在这些地质灾害高发区域开挖或爆破。
(2) 当公路沿山脚附近修建时, 应当重视边坡加固和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的设置。以避免在雨水充沛的年份或季节, 引发大规模的边坡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3) 当公路需要穿越森林或湿地时, 应为野生动物和家畜预留足够多的跨越公路的通道。同时不能破坏原地表或浅层水系, 避免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
(4) 当公路需要跨越河流湖泊时, 应尽量避免在水中设置构筑物。尽可能减少水中桥墩的数量和截水面积, 力争保持水流的原始状态。
(5) 当公路顺河流湖泊岸线平行修筑时, 严禁将河流湖泊作为弃土场。避免增大阻水面积, 降低其排洪、泄洪能力。
(6)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 不论是挖填土石方或取土弃土, 均不能以永久性的破坏原生态系统、破坏原水系平衡为代价。对施工临时用地, 应先将原表层土集中堆放。待工程完工后, 再将这些原表层土复原, 恢复原始地表层。公路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应根据当地植被特点进行绿化, 努力提高植物成活率和边坡绿化覆盖率。
2. 公路施工和营运期噪声防治措施
在公路规划选线时, 尽可能避开机关、学校、医院、办公楼、疗养区、居民住宅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力争减少可能被噪声污染的对象数量和被迫采取声屏障保护措施的规模, 以利于优化投资结构。
对处于噪声影响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目标, 要尽可能采取树木绿化的方法, 力争达到自然隔声降噪的目的。
当施工作业点距离环境敏感区域的直线距离小于150 m时, 为保证群众午间和夜间休息, 施工单位应合理规划和安排各道工序的施工作业时间, 避免在敏感时段起动大功率噪音机械设备, 禁止噪声过大的大型工程机械车辆通过噪音敏感区域。必要时可采取设置禁止鸣笛标志, 设置噪声监控站等措施, 加强噪声控制管理。
加强车辆和施工生产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 使其始终保持在最低声级水平。通过每2~4 h进行短时轮流操作的方法, 减少工人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 应及时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防护用品, 加强对工人身体健康的保护。
加强地形自然减噪、植物生态降噪、声屏障降噪应用技术等方法研究, 努力完善公路噪声控制设计和施工规范, 优化公路噪声控制设计体系, 提高我国公路噪声控制的技术水平。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和公路两侧的土壤特性, 提高公路两侧和中央隔离带的植树质量, 确保公路两侧植物品种的彩化、香化及多样化。对于通过环境敏感区的公路两侧的绿化, 可采取密植乔木、灌木的方法, 以利于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车辆尾气污染, 还可以改善路域景观、美化环境。
在距离环境敏感点200 m范围内, 不得设置砂石堆料场、混凝土搅拌站等;在距离环境敏感点300 m范围内, 不得设置开敞式或半封闭式沥青热拌合厂, 要尽可能将该类加工厂设置在环境敏感点之外的下风口处。
山区公路隧道较多, 当隧道长度大于1 000 m时, 其内部应加装高效的通风装置, 防止车辆尾气、瓦斯气体聚积, 确保车辆人员安全。
加强对施工、运输和养护等设备产生的有害烟尘、粉尘 (TSP) 进行防治;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和进出料场道路需定时洒水降尘;粉状材料宜采用覆盖封闭性较好的车辆进行运输;材料堆场应采取挡风遮盖措施, 避免扬尘污染环境。
严格执行车辆尾气排放检验制度, 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监控与检查。也可以利用收费站对车辆尾气排放状况进行抽查, 限制车辆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依据车辆尾气排放的国家标准, 鼓励小型汽车采用无铅汽油, 加强污染源控制。
4. 水污染防治措施
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严禁将各类化学危险品堆放在公路两侧, 也不得临时储藏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 防止化学危险品等污染物散落后经过公路排水沟或雨水冲刷后直接进入附近河流、湖泊, 污染重要水体。
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施工驻地生活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车辆冲洗废水、粪便等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 达标后方可排放。严禁直接排放进入公路附近的水体。
在公路和桥梁施工的过程中, 对各种机械设备和船舶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全面检查, 防止各种油料滴漏现象的发生;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公路附近的水体。确保全行业基本实现国家规定的环境治理标准。力争使油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率、油污水处理达标率力争达到100%。
其它防治措施还包括:路基清除的淤泥表土应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不得任意堆放, 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 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 避免阻塞河道。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优化公路排水系统等。
5. 水土保持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和养护过程中, 通常较重视路堑和路堤边坡的侵蚀控制, 易忽略泥沙沉淀控制。致使公路附近的水体常遭受污染, 甚至导成了不可逆的环境劣化。公路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坡面侵蚀控制和泥沙沉淀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可采取以绿化为主的防护措施, 以利于控制面蚀和沟蚀的形成。对于公路地表径流, 不要采用分散漫流方式, 而是集中汇入污水管。先流入沉淀池, 在沉淀池中设置土工布过滤帘, 经充分过滤后再排入水体。
(2) 裸露的坡面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宜采取植草方式对公路两侧边坡进行防护。这样不仅有利于防治边坡被侵蚀, 同时对于维护路基稳定和改善行车环境也极为有效。
(3) 避免红线范围以外的耕地被各种车辆反复碾压、或存放混凝土预制品构件、或作为砂石料堆场等, 临时用地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或恢复植被。
(4) 根据土质特性合理设置边坡形态
科学设置排水系统, 确保有效、及时地疏导雨水, 减少雨水对边坡坡面的冲蚀。边坡坡面夯实后应及时进行固化或绿化。
(5) 合理规划借土、弃土范围, 精确计算工程量。加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杜绝二次环境污染。
6. 环境补偿措施
公路建设将不同程度地造成环境资源损失, 对此各地建设主管应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如江苏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遇到占用农耕地时, 公路想要需要占用多少土地, 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在荒山或滩涂开发出等量的土地予以环境补偿。
7. 其它措施
(1) 对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严格进行检查、严格监控, 防止重大生态事故发生。
(2) 在洪涝季节, 要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联系。加强对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定期清理和日常养护维修工作, 确保洪水期的行车安全。
(3) 加强交通管理, 完善交通标志、标牌、标线等辅助设施。同时要防止在公路沿线私建乱设公告牌, 影响司机注意力。当公路靠近或穿越居民区时, 应设置限制鸣笛标志。
(4) 在中央分隔带和公路两侧边坡以种树和植草相结合, 努力提高环境绿化容量。公路绿化率大幅度提高, 不仅可以改善视觉疲劳, 也可以降噪防尘。防止重建轻养, 以便使草地快速退化, 造成巨大浪费。
(5) 在山区修建公路时, 严禁乱砍滥伐。要珍惜不可再生的资源、珍惜自然环境, 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
六、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控制与防治不利影响因素;二是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具体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如下。
1. 严格执行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项制度
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后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 严格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强化管理”方针和坚持“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恢复”原则, 进一步强化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的作用, 将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实行公众参与制度,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4. 按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环境影响评价
表、环境评价报告表、风险评价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等要求, 认真编写环境影响报告。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 提高环评的工作质量。
5. 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准备阶段, 要认真
调查并收集沿线相关资料, 制定详细有效地环保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测, 并加强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的学习, 提高环保意识。
6. 提高环评管理工作水平
应提高相应人员的环保意识, 认真学习国家有关环保的政策法规。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工程环境影响评估, 做好环保设计与评价工作。
七、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随之带来的一系列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也越来越多。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公路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力度和深度, 提高公路从业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觉悟, 提高公路环保综合管理水平。现阶段公路环保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和投资问题, 而是战略思维问题, 是民族责任心问题。公路环保具体工作不仅要能想到、能做到、更要有长远眼光;不仅要为现代人着想, 更要为子孙万代着想。只有这样, 我们的公路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做深、做细、做实, 才能使公路环境综合治理水平达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Z], 19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G B04-2010,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11.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十一
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遏制违法建设及“两高一资”重复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今日(6月11日)通报说,环境保护部针对个别地区和企业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准入条件进行项目建设的行为,决定从即日起在完成科学论证和各项整改措施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陶德田说,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山东省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钢铁发展规划,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并投产。这些企业和地区严重违反了国家环境管理有关法规。为切实加强环境管理,维护环境安全,惩戒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陶德田说,水电建设项目影响面较广,环保措施、设计、管理滞后或缺失都会对上下游水生生态及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依照法律程序认真做好水电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设计十分必要。华电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批复擅自进行截流等主体工程建设,对减小水电建设环境影响极为不利。同时,根据已开展的对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梯级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和研究结果,对规划的龙头水库和虎跳峡河段的开发方式与相应的环境影响还需要深入研究;规划河段沿途支流水生生态及替代生境保护工作、各项鱼类保护措施等需要统筹考虑和实施;应建立流域梯级电站生态保护的协调管理机构。为确保金沙江流域合理有序开发,环境保护部决定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对金沙江中游已批和未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措施。暂停审批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旨在警示这两个拥有众多“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环境管理,督促所属企业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调整产业结构,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和环保责任。陶德田指出,钢铁工业是我国近年来宏观调控重点领域,其生产具有规模大、能耗高、排放量大的特点,目前产能总体过剩、落后产能比例较大。山东省是我国钢产量大省和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暂停审批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目的就是推动山东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陶德田同时指出,各地方必须依法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不得以简化审批、缩短审批时间为借口,降低环境保护要求,特别要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等项目环评的审批,严厉查处违法建设破坏环境的行为。
陶德田说,进入“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部按照中央有关要求,提出从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努力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把压力转变为动力,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项措施及时调整改进环评工作,努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底,环境保护部共审议批复365个项目,总投资达14428亿元,其中交通、水利、输变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5个,总投资4521亿元。与此同时,为防止“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上马,对总投资达1467亿元的29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项目采取暂缓审批或不予批复等措施,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此次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部分企业,以及部分地区的环境高风险行业建设项目实施暂停审批,就是为了推动各地区、各企业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宏观经济
调控和环境保护政策要求,约束所有建设项目依法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保护部将对被暂停审批的地区和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依法依规督促整改,并适时公布整改结果。
附件一
暂停审批的内容和要求
一、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和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处理决定:责令违法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金沙江中游已批和未批的水电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在上述工作完成前,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建设项目。
二、华能集团、华电集团
违法事实: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鲁地拉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建设的龙开口水电站,未经环评审批于2009年1月截流;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
处理决定:在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完成整改、龙开口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能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在鲁地拉水电站完成环境影响补充论证和整改之前,暂停审批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所有建设项目。
三、山东省钢铁行业
违法事实: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未经环评审批于2006年开始建设,烧结机、球团生产线、高炉、转炉等主要设施自2006年底陆续建成投运,热轧带钢生产线也已基本建成。
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陆续擅自开工建设,其中原有工程2座高炉、2座转炉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限制类内容,扩建工程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的规定。
处理决定:为推动山东省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钢铁、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调整钢铁行业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无序建设,转变发展模式,加大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在上述问题得到整改前,暂停审批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
附件二
违规项目基本情况和处理决定
一、鲁地拉水电站
建设单位:云南华电鲁地拉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大理州、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77.9亿元,装机216万千瓦,库容16.93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二、龙开口水电站
建设单位:华能龙开口水电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云南省丽江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总投资118.7亿元,装机170万千瓦,库容5.58亿立方米。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已于2009年1月截流,对金沙江中游生态影响较大。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主坝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上下游围堰安全度汛,对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
三、华能伊敏煤电联营三期工程
建设单位: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违法事实:该工程不顾当地水资源匮乏,擅自将环评批复的直接空冷方式变更为水冷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潜在重大不利影响。
处理决定:责令该工程停止建设。
四、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
建设单位: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日照市
违法事实: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6台180平方米、2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一条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线、8台1080立方米高炉、4台120吨转炉、棒材、高线和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各一条。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自2006年开始建设,目前除21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
线基本建成未投产外,其余主体设备均已建成投产。该项目的建设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的规定。
处理决定:责令该项目停止建设。
五、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山东省潍坊市
违法事实:潍坊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钢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即于1995年至2009年陆续擅自开工建设,其中原有工程2座高炉、2座转炉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限制类内容,扩建工程不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关于“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的规定。
12.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十二
1.总论
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和依据,采用的标准和控制与保护的目标。2.介绍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 2)建设地点 3)建设规模
4)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法
5)主要原料、燃料、水的用量及来源
6)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噪
声、振动数值
7)废物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污染物处理方案、设施和主要工艺原则 8)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9)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 10)发展规划
3.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调查
本部分要着重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和水文地质情况、气象情况
3)矿产、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植物、农作物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
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环境状况资料
4.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及环境的近期和远期影响
本部分内容应包括建设过程、投产、服务期间的正常和异常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对周围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2)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对周围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
响,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5)噪声、振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7)环保措施的投资估算 5.环境监测的建议与对策 1)监测布点原则
2)监测机构的设置、人员、设备等 3)监测项目的确定
6.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设置经济损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2)环境影响因素的经济量化 3)建立经济评价模型 4)分析计算结果 7.结论
1)环境质量影响
13.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十三
1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的特点
1.1 工程分析概述
如上所述, 工程分析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处于最基本的地位, 有关企业管理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生产环节中的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进行, 必须依照一定的步骤。为了有效的进行工程分析, 管理分析人员先要对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工艺进行比对分析, 总结出各种工艺的利弊从而为以后的生产过程提供经验教训。而分析的主要内容则是项目的大概情况、主题工程等, 重点在于化工生产及工艺的分门归类, 分析物料变化和确定污染来源, 针对工艺流程和造成污染的环节展开排查分析, 并且需要分析考察物料平衡与否, 以及对该项目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及缺点进行细致的评述。
1.2 工程分析的内容和重点
1.2.1 污染因素分析。
现实生产工艺分析操作步骤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环境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变和不可控制性, 同时污染物的特定性和特殊性, 以及生产工艺多种多样、数不胜数, 从而导致工程分析和工艺分析的污染分析以及治污措施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以保证工艺分析的准确性和指导性。
1.2.2 清洁生产分析。
为了实现清洁生产中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包括对当前处于极其重要行业的一些部门要求实行清洁生产, 同时对一些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提出具体的要求和管制。另外, 有关监管部门实行抓源头战略, 切实从生产最初环节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的具体操作要点对于清洁生产的具体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帮助作用。首先企业必须要明确拟建项目的具体生产工艺是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合理, 能够进行实施操作。其次, 相关部门管理负责人还要针对拟建项目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将相关保护措施的可实践性和合理性。最后需要分析原材料的使用水平和消耗率, 以及回收等方方面面的具体问题。只有做到对每一环节正确的评价分析, 才有可能在成本最小的前提下, 做到污染最少, 利益最大。
1.2.3 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
当下,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别是化工行业对环境独特的危险性和放射性, 更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管制, 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数不胜数的原材料制造生产出种类繁多的化工产品, 产生的污染因素也各式各样。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 然而大力发展化工产业也势必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 如何在保证化工行业稳步前进的同时, 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要点。
2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的工艺分析
不同的生产工艺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 当然也会产生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因此, 要是想彻底将污染物处理成本最小化, 必须对拟建项目进行具体的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以及工艺流程分析。
2.1 工艺分析的内容
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工艺分析时, 要结合特定的项目来研究具体操作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路线, 并将其用简洁明了的报告呈现出来, 使得看过报告的人立刻能对使用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路线有大概的认识。报告所采取的形式可以采用工艺流程说明图, 根据具体的生产情况绘制真实的工艺流程图, 应当包括各种装置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废的产生量和去除量以及排放量, 并且还需要包括污染源以及其产生的污染影响分析, 以便将生产过程清晰快速地展现出来。
2.2 工艺分析方法
关于拟建项目清晰明确的工艺分析不仅可以检测相关的生产方法是否符合政府相关部门所指定的产业政策, 同时也可以加快对生产工艺的熟悉和了解过程, 进而为生产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分析提供基本的数据基础和便捷。利用原材料来加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化工产品, 并对重要的生产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标记, 重点关注大量产污的工艺单元以及污染物的流向和衍生过程。在此过程中, 工艺流程图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示意图, 必须从在最开始得到详细且准确的绘制, 无论对于分析该拟建项目还是进行多数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而已, 都是一项珍贵且至关重要的数据。还应密切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的产生和流向演变过程, 并根据特定的项目制定独特的污染物处理方案, 以降低成本, 使利润最大化。
3 结束语
工程分析和工艺分析作为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任务, 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每一个拟建项目做详实细致的工艺分析, 不仅有利于该企业后续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且对于整个化工行业的进步和改革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工程分析的数据必须可靠真实, 才能对整个生产过程起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同时, 对生产工艺中原材料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产生也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 这样才能真正改进生产工艺, 改善生产方法, 进而做到清洁生产。
摘要:近年来, 化工产业凭借其对国民生产不容忽视的贡献一跃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化工产品则因其本身易燃易爆和有毒辐射等特性成为化工生产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部门统计, 我国化工部门常用的危险的化工品就高达一千多种, 因此透彻地掌握工艺分析中的每个过程是化工生产部门义不容辞的工作, 同样也是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必做功课。工艺分析是化工生产的基础性分析, 它将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融合到一起, 呈现出工程分析的具体内容, 从而为化工部门的各个专题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参考数据, 以保证化工生产过程持续高效进行。
关键词:化工项目,工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参考文献
[1]张立华.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质量的体会[J].山西化工, 2001, 21 (2) :31-33
14.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 篇十四
(公示简本)
阿戛捡材沟煤矿设计生产能力30万t/a,建设地点位于水城县阿戛乡,矿井设计可采储量600.41万t,服务年限14.3a。目前本项目环评报告书已由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该报告书简本现已在本网公示,供关心本项目建设的公众参阅。
如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项目的建设或相关环境问题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书信等将您对本报告书简本及环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告知我们。
评价单位: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100081 公告有效期限:本公告公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
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30万t/a(整合)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3月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 建设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项目名称: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30万t/a(整合)项目 2)建设单位: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 3)建设地点:贵州省水城县阿戛乡马场村 4)建设性质:整合 5)建设规模:30万t/a 6)服务年限:14.3a 7)总投资:9574.64万元,吨煤投资319.15元。
1.2 工程简况
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等四县(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06]205号),捡材沟煤矿为水城县整合矿井之一,由原捡材沟煤矿(6万t/a)和原腾飞煤矿(3万t/a)整合而成。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t/a,后因马场煤矿主平硐设计位置在捡材沟煤矿矿权范围内,经马场煤矿与捡材沟煤矿双方协商,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黔国土资矿管函[2009]439号),对矿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并且根据贵州省煤矿整合、技改和调整布局工作进度第二十七次调度会议精神,将矿井生产规模变更为30万t/a。矿区范围调整为1.1156km2,矿井开采设计可采储量为600.41万t,服务年限为14.3a。项目总投资9574.64万元,其中环保工程投资372.57万元,占矿井建设总投资的3.89%。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布置有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三个井筒。变更设计利用15万t/a时改造完成的副平硐和新建完成的主平硐、回风平硐和风井场地,后期开采四、五采区时在工业场地内新建后期回风斜井(位于工业场地内)。根据矿井划定开采标高、煤层的赋存条件及矿井开拓布置,设计全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开采,一水平标高为+1300m,二水平标高为+1000m。全井田划分为五个采区开采,一水平标高为+1300m,标高+1300m以上的中煤组为一采区,标高+1300m以上的上煤组为二采区,标高+1300m以下的中煤组为三采区;二水平标高为+1100m,标高+1100m以上的下煤组为四采区,标高+1100m以下的下煤
组为五采区。矿井分为五个采区开采,采区开采顺序为一采区→二采区→三采区→四采区→五采区。先开采中煤组,首采K17煤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然后依次开采K22、K24a及以下煤层;上煤组1层煤,单独开采;下煤组2层煤,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开采。矿井投产初期,首采区布置在中煤组+1300m标高以上,联合布置,区段下行式开采,首采工作面布置在K17煤层。
工业场地配套地面生产系统及行政福利设施等,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位于工业场地北部。矿井生产的原煤主要销往水城县恒泰选煤有限公司进行洗选后销售。煤矸石销往水城县明鑫砖厂制砖。
矿井生产用水来自处理后的矿井水;生活用水取自工业场地西面约300m处的Q2泉点泉水;本矿不考虑设置燃煤锅炉,拟设置空气能热水器对全矿进行供热;设计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本矿建井期间双回路电源已形成,矿井一回路来自35kV蟠龙变电站10kV母线,另一回路来自110kV米箩变电站10kV母线,(后期将分别引自岩脚田开关站不同母线段)。
通过污染物排放核算,项目建成后最终排放废水695.69m3/d,受纳水体为百车河;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装卸点、煤炭运输道路产生的粉尘等;主要噪声有矿井通风机噪声、坑木加工房噪声、机修车间噪声、空压机站噪声、瓦斯抽放站噪声、交通运输车辆噪声以及泵类产生的噪声等;主要固体废物有煤矸石、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环境质量现状
2.1 生态环境
(1)评价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耕地、林地、草地、住宅用地4种类型,并以耕地和林地为主,目前整个评价区内生态系统较稳定。
(2)评价区属赫章水城高原山地常绿栎林云南松林及核桃林小区,受人类活动严重干扰破坏,原生植被早已无存,被次生植被(灌木林、灌草丛等)和人工植被(农田植被、人工林等)所代替。
(3)评价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黄棕壤和石灰土等。
(4)评价区为轻度侵蚀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中、强度侵蚀区多发生坡耕地地区。
本评价区为典型的农业与林地生态环境,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是一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环境质量整体尚好。区域受人为因素干扰影响相对较大,但具有一定的自然生产能力和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评价要求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要进行人工加以强化保护和恢复。
2.2 地表水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在矿井污废水受纳水体百车河上共设置4个监测断面,W1、W2及W3断面的石油类浓度出现超标现象,各监测断面其余监测因子单因子指数均小于1,除石油类外其余因子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地表水W1、W2及W3断面的石油类浓度出现超标的原因主要为该区域煤矿多数处于建设期,地面机械加工废水以及井巷废水含有大量石油类,未经规范处理直接外排进入百车河。
2.3 地下水
地下水现状监测资料评价结果表明,监测除大肠杆菌群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要求,大肠杆菌群超标主要由于项目区域农业灌溉造成的农业污染,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2.4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矿区附近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
2.5 声环境
根据环境现状监测报告,本矿井场地周边环境噪声现状值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声环境敏感点环境噪声现状值达到2类区标准要求。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1 地表沉陷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地表沉陷预测 采用由中国矿业大学开发的“开采沉陷预测软件MSPS”对本矿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预测,全井田开采后最大下沉值将达到13.138m,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约135.37hm2。以贵州同类矿井多年开采沉陷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基础,预计本矿井开采后造成的地表沉陷表现形式主要是出现地表裂缝、局部塌陷、崩塌和滑坡等现象,不会形成大面积明显的下沉盆地,地表也不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
地表沉陷对区域地表形态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局限在采空区边界上方的局部区域范围内。由于本井田地处山区,属高原低中山地貌,相对高差大,平地较少。全井田开采后引起的下沉约13.138m,相对于地表本身的落差要小得多。全采区开采对局部地表形态和地形标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对地表的地形地貌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原来的地貌单元类型。
根据首采区和全井田开采后地表下沉等值线分布图5-4和图5-5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涉及7个居民点:石桥边、营上组、雷打树、马场、杨家冲、通仲寨及包家寨。其中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位于矿区内及边缘,少数居民房屋受到III~Ⅳ破坏,需采取搬迁安置措施,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部分居民房屋受到I~Ⅱ破坏,评价要求对以上居民点房屋加强观测,必要时维修加固,此外,部分石桥边、雷打树及营上组居民与马场、杨家冲、通仲寨及包家寨居民点均位于矿区外,远离矿井开采及影响区域,基本不会受到煤矿开采沉陷影响。由于井下开采的不确定因素,环评要求加强对边界煤柱附近居民房屋的观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捡材沟煤矿总占地面积为3.966hm2。其中利用原场地0.14hm2,其余全部为新增占地。其中,工业场地(1.37hm2)中新增占地中旱地0.91hm2,草地0.32hm2;风井场地全部为新增占地,其中0.15hm2为水田,0.45hm2为旱地,0.06hm2为草地;排矸场和附属系统区主要占地类型为耕地和草地等,捡材沟煤矿的建设对整个评价区的耕地影响很小。建设占地减少的植被面积较小,对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小,不会因矿井建设占地使物种减少,也不会使矿区植物群落的种类发生变化或造成某一种植物种的消失。捡材沟煤矿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倾斜较小,地表裂缝也主要产生在开采边界的局部区域,且裂缝也较小,对地表耕地上的植物及产量影响也相对较小。矿井全井田开采后,沉陷土地总面积为135.37hm2,全井田开采后受中度破坏的耕地可以通过土地复垦来维持其原有的生产力。全井田开采后受重度破坏的耕地应由业主进行经济补偿。
煤矿开采产生的地表沉陷将对井田范围内的林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及时填充地表裂缝后,对其影响不大。对受轻度和中度影响的林地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生态恢复,基本能够迅速恢复其原有生产力;但对受重度破坏的林地,建设单位则需根据《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评价区植被以农田植被和林地植被为主,其中农田植被占有整个土地面积的比例为44.60%,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井田范围内没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未发现有其栖息地和繁衍地。矿井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也不会像平原地区那样出现大面积的沉陷盆地和大面积的积水区域。基本不会改变井田范围内原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生产运营期污废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百车河W2断面的SS、石油类浓度有小幅度下降(0.61%~1.00%),COD、Fe、Mn和NH3-N浓度有小幅度上升(0.37%~3.37%);W3断面的SS浓度有小幅度下降(0.28%)、COD、Fe、Mn和NH3-N浓度有小幅度上升(0.54%~3.49%),石油类浓度基本不变;W4断面除NH3-N和石油类浓度基本未变外,其他各项预测因子的预测浓度均有小幅度上升(0.15%~5.80%)。除W2、W3断面石油类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外,其余各预测断面各因子的预测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由于W2、W3断面由于区域内其他煤矿施工污废水未经处理便排放,造成石油类本底值已超过标准要求,经处理达标后的本矿井污废水排入百车河后,可将百车河中石油类浓度降低,对降低该段河流石油类污染有一定成效,对百车河水质有所改善,到W4断面时矿井正常达标排水情况下,百车河各项污染物指标已全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此外,评价要求矿井生产废水特别是机修车间等含油废水必须收集后进入生活污水处
理站经隔油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在采取以上措施后,矿井污废水排放对百车河水质影响较小,不会因为矿井污废水排放而改变百车河的水质类别。
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未经处理的矿井水及生活生产废水排入百车河后,W2断面COD及石油类指标预测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W3、W4断面石油类预测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要求。由此可见捡材沟矿井水和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百车河造成较大影响,使河水水质恶化,百车河中W2、W3断面原已超标的石油类预测浓度超标更严重。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及监测管理力度,从根本上防止污废水处理系统事故性外排对当地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3.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从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总体导水状况来看,本矿井一般情况下煤矿开采对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以上含水层影响较小,矿井开采主要造成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和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水位发生变化,未来矿井开采排水造成的最大水位降深为420m。
井下防尘及消防用水全部取自处理后的矿井水,提高了矿井水利用率,以减少对水资源的进一步攫取,不会造成矿区内地下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污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尽可能回用,排放污废水水质达标,本矿排水基本不会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
3.4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平均风速较低(2.5m/s),降雨量较充沛,相对湿度较大,厂址地面风速大于5m/s的频率较小,储煤场和矸石堆放场起尘几率小。干燥季节对煤矸石堆置场和储煤场采取喷雾洒水防尘措施,可有效控制扬尘,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的要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在采取降低装煤落差、设喷雾洒水装置后,原煤装车过程产生的装车扬尘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本项目运输道路为水泥路面,预计完成后车流量增加100~110辆次/天,并进行不定期洒水,可把运输扬尘的影响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本矿不考虑设置燃煤锅炉,设计工业场地采暖供热系统前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供热,待瓦期抽放稳定,瓦斯发电站建成投产后,利用瓦斯发电余热供
热。
3.5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矿井在按设计及环评的要求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噪声能达标排放;工业场地前、后期及风井场地各厂界噪声昼夜间值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矿井采取降噪措施后厂界外噪声敏感点石桥边居民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各场地生产设备噪声对其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3.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煤矸石经轨道运输分层卸载、压实,排矸场周围进行绿化,减少矸石堆随风起尘;同时在排矸场内设排水涵洞,排矸场外设置排水沟,排矸场周边设雨水收集系统。类比浸出试验表明煤矸石为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淋溶水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后期将煤矸石用于制砖。
矿井水处理站煤泥掺入原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外运至当地环卫部门制定地点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国家政策、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可行性分析
4.1 与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水城县阿戛捡材沟煤矿(整合)由原阿戛乡捡材沟煤矿和原腾飞煤矿整合而成,设计建设规模为30万t/a,符合产生政策的规定。
矿井评价范围、工业场地占地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点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业场地选址不属于水城县城市规划区,矿井建设符合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
本矿井设计可采煤层中K1a、K17、K109a、K110a号煤层硫含量大于3%,但采用《煤炭质量分级》硫份分级(GB/T15224.2-2010)中折算方法参照基准发热量对以上煤层实测的硫含量进行折算后,低于3%。矿井原煤主要销往水城县恒泰选煤有限公司进行洗选后销售,能够满足用户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要求;同时,矿井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地方煤矿的科技含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能力,促进地方煤矿的整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矿井建设符合《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煤炭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均采用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噪声在采取防治措施后预计可达标排放,矿井水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复用,同时,环评还要求业主必须开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对沉陷区破坏的土地,环评制定了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治理规划,要求土地复垦率达到98%,各项指标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做到了与当地环境保护规划协调一致。
4.2 选址可行性分析
(1)工业场地:矿井工业场地距离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最近距离为60m,不在该示范区范围内,此外工业场地也不在其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等保护区内;区内生态环境为农业生态环境,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1.37hm2,利用部分原有占地(0.14hm2),新增占地主要为旱地和草地。业主应通过耕地的占补平衡,或缴纳耕地开垦费等措施解决新增占地问题,并优先安排土地被占用农户的就业,尽量减小占地对农户的影响后,工业场地占地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较小。矿井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受纳水体百车河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在采取污废水处理措施后达标排放,矿井污废水对百车河影响较小;拟选工业场地位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拟选场址属农村地区,声环境执行2类标准,工业场地北侧20m为石桥边居民点,在采取了相应的降噪措施和防尘措施后预计矿井生产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对人居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在保障耕地的占补平衡,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污染治理措施后,本矿井工业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2)风井场地:风井场地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文物古迹、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等保护区内,风井场地距离百车河现代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区360m。占地均未占用基本农田。环境功能区划为: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2类区。风井场地西北部60m有石桥边居民分布,通风机距离居民点较近,根据专题分析预测结果,在采取通风机、瓦斯泵房的降噪措施、绿化降噪和按要求修建风井场地围墙等措施后,并且根据地表沉陷预测结果,风井场
地周边200m范围内的石桥边居民点采取搬迁措施后,风井场地通风机等高噪声源对附近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较小。在沉陷影响搬迁前,通风机需密闭,并安装消声器,采用扩散塔排放,风机口需向上,不能朝向居民点,采取该措施后,对居民点影响较小。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在采取农用地补偿措施及相应的降噪措施后,风井场地选址基本可行。
(3)炸药库:矿井已建炸药库一座,库址位于工业场地西南侧约170m,风井场地东南侧65m处,占地面积260m2,炸药库存储量为炸药2.0t,雷管1万发。该库址为当地公安部门指定修建,环评不再分析其选址合理性;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炸药库存量为5t以下,其安全允许距离的基准为300m,库址东南侧约180m为营上组居民点,西北侧240m为石桥边居民点,库址与各场地及居民点的安全距离不能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环评要求炸药库另行选址建设,并另行履行相关环评手续。
(4)排矸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在采取严格的防洪排洪措施、防止溃坝风险防范等措施后,排矸场的选址基本可行。从另一方面而言,建设单位应积极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减少矸石堆存量来减少排矸场环境风险。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5.1 资源综合利用
(1)瓦斯利用:捡材沟煤矿属高瓦斯矿井,在风井场地内处设置瓦斯抽放站。瓦斯抽放纯量25.32m3/min,年瓦斯抽放纯量为1.33×107m3/a。矿井考虑用于发电。目前考虑建设总容量为10×500kW瓦斯发电站。
(2)煤矸石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主要有发电、制砖、生产水泥、复垦、回填采空区和筑路等。根据煤矸石工业成分分析,建议捡材沟煤矿所产煤矸石用于制砖。
5.2 清洁生产
矿井生产规模为30万t/a,矿井采用高档普采工艺。本矿机械化掘进、原煤入洗率、矿井生产电耗、水耗、土地资源占用、废物回收利用等指标,均处于三级水平以下,由此也说明矿井在掘进工艺、能耗、物耗和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环评建议矿方在今后生产过程中,按照开采方案设计要求采用机械开采,原煤运往洗煤厂销售,提高原煤入洗率,根据生产实际尽量降低物耗、能耗,努力提高煤矿矿井水(最大限度回用,复用率已达到54.93%)和煤矸石(制砖)等综合利用率,节约用地,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系,总体来说,本项目在采取机械化开采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措施后,基本上能满足清洁生产三级水平。
5.3 总量控制
本项目矿井水排水水质满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生活污水排水水质满足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储煤场、矸石堆场、原煤装车点、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排放满足《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煤矸石外运制砖,煤泥、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垃圾定期运至外运至当地环卫部门制定地点处置,均符合相关要求,“三废”排放完全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评价确定本工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排放COD:4.76t/a,NH3-N:0.71t/a。污染防治措施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6.1 生态保护及生态恢复措施
(1)沉陷区内村民搬迁与安置
根据评价区居民分布及受影响情况特点,评价采取就近安置方式,对矿井搬迁居民点采取一次性搬迁安置计划。首采区内受沉陷影响III~Ⅳ级破坏的石桥边4户、营上组2户、雷打树3户共9户分别后靠安置于井田外石桥边、营上组及雷打树居民点。
(2)沉陷区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
矿区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特点,沉陷区土地复垦应以人工复垦为主,机械为辅,耕地以工程复垦为主,山林、植被以生态恢复为主,因地制宜地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根据本矿土地破坏类型选择如下复垦工艺:
①轻度破坏:可由业主补偿少部分资金由土地使用者自己整修恢复使用;山林、植被则自然恢复,恢复到原土地使用状态。
②中度破坏:主要是针对被破坏的旱地和林地。对耕地中裂缝较小、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在1.0m以内的,人工就近取土石直接填堵、整平土地,恢复原有土地耕种即可;对耕地中裂缝较大,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大于1.0m以上的,交通不便处则以人工复垦为主;交通方便处可采取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工艺,沿地形等高线修筑成梯田,并略向内倾以拦水保墒,土地利用时可布局成农林(果)相间,以利水土保持。
对林地中裂缝较小、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在1.0m以内的,对受损的树木,及时扶正树体,就近取土填堵,平整林地,保证正常生长即可;对林地中裂缝较大,坡坎高差及局部塌陷坑大于1.0m以上的,可沿等高线将林地整成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或鱼鳞坑,选择适宜的树种,及时再植,以快速恢复植被及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重度破坏:在采动影响活动期内,对可能产生崩塌或滑坡处可沿边缘做排水沟,减少降水进入崩塌或滑坡体内,以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减缓崩塌或滑坡体的加剧。采动影响停止并稳定后,对崩塌或滑坡体进行以植物护坡为主、工程护坡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
6.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水资源利用
本矿建设矿井水处理站处理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污水。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334.64m3/d,矿井已建一座处理规模为720m3/d的井下水处理站对矿井水进行处理,采用调节池+一体化净化器(石英砂滤料)+煤泥干化处理工艺,矿井水Fe浓度超过《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Mn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环评对设计工艺进行优化,需增加除Fe、Mn工艺,并且为最大限度的提高矿井水内部复用率,环评还要求增设深度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回用于生活非饮用水,评价提出矿井水处理改进工艺为“中和调节+一体化净化器(锰砂滤料)+煤泥压滤+部分消毒和深度处理复用的处理工艺,矿井水经处理后复用于矿井井下防尘洒水、地面生产系统防尘洒水、瓦斯抽放站冷却补充水、工业场地、道路防尘洒水及绿化用水,同时部分深度处理作为生活非饮用水,复用水量为733.06m3/d,矿井水复用率为54.93%,达标排放量为601.58m3/d。
工业场地生产活污废水产生量为94.11m3/d,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SS、COD等。工业场地已建一座处理规模为96m3/d的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1(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放至百车河。
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工艺合理、可行,处理后水质符合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环评建议进一步优化和落实矿井水利用途径,提高矿井水回用率。
6.3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储煤场采用喷雾洒水,扬尘对环境影响较小,干旱天气矸石堆场周围设洒水装置抑制扬尘。降低装载高度,控制装载量,在装载点设喷雾洒水装置抑制扬尘。运煤汽车限载限速,装满物料后加盖篷布;派专人负责定期清扫,保持路面无积灰;干旱天气,道路每天洒水4~5次。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本项目产生的扬尘,且技术、经济可行。
6.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工业场地合理布置,选用高效低噪设备,分别对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泵类、空压机站、通风机房、瓦斯抽放站等高噪声源采取了设置隔声门窗等措施;运输道路采取白天运输10小时,夜间不运输的措施,并严禁经过村寨时鸣笛。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工业场噪声,且措施技术、经济可行。
6.5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矸石经副平硐排出后,堆放在矸石堆置场。矸石堆场设置淋溶水池对淋溶水进行沉淀,干旱少雨季节采取喷雾洒水防尘的措施。后期将矸石用于制砖,矿井水处理站煤泥掺入原煤外售,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和生活污泥外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采取以上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且措施从技术、经济上分析是可行的。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风险是瓦斯利用设施爆炸、污水事故排放以及排矸场拦渣坝溃坝的风险。
污水事故排放主要是矿井最大涌水、矿井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处理站非正常运行。
拦矸坝溃坝风险源项主要是洪水,因此,其风险减缓措施首先应修筑截排水沟和排水涵洞。拦矸坝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的建设,并保证施工质量。
在排矸场的上游设截洪沟,两侧设排水沟,底部设排水涵洞,下游挡矸坝下方设淋溶水池,运行期保证排截洪沟、排水沟和排水涵洞畅通,以减少洪水对煤矸石堆的冲刷。排矸场截洪沟必须按暴雨重现期为50年进行校核。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采取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废”和噪声排放水平较低,对环境影响很小。但采煤沉陷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效益指数为1.11,在环境经济上可行。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团体和个人均支持捡材沟煤矿的建设;针对受调查个人和团体关心的问题,评价均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业主也已作出相关承诺,以确保矿井建设投产得以顺利进行,避免扰民纠纷。综合评价结论
捡材沟煤矿(整合)的建设符合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矿井建设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矿井的建设是及时和必要的。
捡材沟煤矿(整合)项目的组成、布局、规模、工艺合理可行,环评要求炸药库另行选址建设,并另行履行相关环评手续,地面其他场地选址基本可行。本项目公众支持率高,矿井水、瓦斯、煤矸石等均按要求进行综合利用和合理处置,沉陷区制定了生态综合治理规划,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强度均较小。环评和设计所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在贵州其他矿区均有成功实例,实践证明是可行和可靠的。因此,只要严格执行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就可将不利影响控制在环境可接受范围内,同时还可带动地方的生态建设。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推荐阅读:
技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请07-18
浅谈滑雪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07-24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批准山东农业大学恢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07-03
公路项目可研报告10-27
公路项目建议书09-25
公路施工项目的进度控制07-21
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类型09-11
公路工程优秀项目经理名单09-17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竣工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