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16篇)
1.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临汾市环境污染与治理调查报告
我们周围的环境与我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是不可分割,就像水和鱼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二者相互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在世界经济陷入滞涨的窘迫态势下,人们认识到人类生存环境开始出现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全球环境问题等的出现,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社会行为,如何实现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中游,汾河之滨,东依太岳,西靠吕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汾市曾拥有着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的美誉。当时临汾市园林局的一位处长为了美化环境,搞出环境特色,就在临汾建立了石榴一条街,苹果一条街,柿子一条街,梨树一条街,春夏之际,大街小巷百花齐放,等到金秋时节,大街旁的果树上都挂满了果实,显示着丰收的胜景,更展示出名副其实的“花果城”。至今临汾市的主要大街上仍保留着当年的部分布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临汾美好环境的过去。
自上世纪八十年初代进入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宽松,临汾的煤炭产业开始得到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钢铁,炼焦等相关产业,国民经济不断加强,临汾市也逐渐成为工业型城市。然而,随着烟尘颗粒,固体煤渣,洗煤污水的大肆不合理的直接排放,临汾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世代哺育临汾的母亲河汾河都快成了臭水河,严重影响了汾河两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而临汾的天似乎总是昏蒙蒙的,很少能见到蓝天白云,那时曾有人自嘲的说甚至不敢在临汾穿着白衣服出去逛街,这也就难怪临汾市曾连续几年被评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甚至有专家曾说过临汾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但近几年来,临汾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从源头分析临汾环境现实问题,不断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使临汾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2009年临汾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已达334天,综合污染指数1.72,较2005年下降68.5%,在中国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排名中,从2005年的倒数第一跃居到2009年的正数第29位,前移84位,已彻底摘掉全国污染最严重的“黑帽”。到了2010年,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其中一级天数就达到了99天。临汾环境的治理已经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成效。
造成临汾市环境严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临汾市的地形环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临汾市区地处临汾盆地中央,东西两侧有太岳和吕梁山脉凸起,西部吕梁山犹如一座直立高墙,东北部霍山,东部的太岳山和东南部的塔儿山犹如一个向东弯曲的半椭圆斜坡围墙,在地貌上呈一个南北走向的“多”字盆地,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当灵石峡谷吹来的北风低空气流进入盆地后,受东部山脉和东南部塔儿山的阻挡,气流回折迂回在盆地中徘徊,当西南黄河峡谷及南部低空气流进入盆地后,受东部及东北部霍山主峰及群山的阻挡后回折,但在折向过程中又受到西部吕梁山的阻挡后又回折盆地中,两股主导气流都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成了污染物在盆地中央徘徊的地方性风场。并且市区全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静风期,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和水平输送而滞留在盆地内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2)城市热岛环流效应的影响
城市热岛是在城市化的人为因素和局地天气气象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人为因素中以下垫面性质的改变、人为热和过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大气污染等为最重要要。城市下垫面特性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空气受热形成热气流上升,近郊等城市边缘区的空气就下沉补充到空气上升的区域中,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热岛环流。热岛环流直接加重了污染的程度,通常空气在温度不断上升时形成上升气流,很容易形成对流型天气,从而导致市区云量增加。热岛环流在增加云量的同时,还容易使大气污染进一步恶化,在城市产生的污染通过环流进一步影响城市。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地把下层的污染固体颗粒带到上部的大气层中,这样在一定高度和范围内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这一现象是大城市环境污染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临汾也不例外。因此,在治理环境污染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采取最可行的办法改变临汾市环境污染严重的面貌。
(二)经济结构及工业布局因素。(1)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临汾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布局失当、审批把关不严等因素,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在河流、干道、城镇甚至水源地附近,对城镇区域大气和汾河水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焦化企业最集中的河西工业园,居然位于临汾市区冬季上风位置,一刮风,焦化厂排出的废气就往市区灌。成为市区环境污染的元凶。处于粗放型状态的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汾市乡镇工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围绕小炼铁产业发展了诸多小铸造、小炼焦等相关小企业,并且多形成企业群,多数乡镇企业技术装备差,工艺落后,防治污染的措施和设施没有或不完善。至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基础、调结构、治环境”战略任务以来,这种处于粗放型状态的乡镇工业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对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3)单一的煤炭能源结构,且煤种杂、硫分高导致空气污源严重,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临汾市区大气环境污染的特征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与单一的煤炭能源结构直接相关,也是导致临汾市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市区不仅燃煤量大,且煤种杂,硫分高。因此,临汾市大气污染主要为硫氧化物和可吸入粉尘颗粒物。
(4)污染物未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界
由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物并未进行任何有效处理便排放到自然界。例如汾河沿岸的工厂企业及生活污水经常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市区外围有些地方经常能看到堆积如山的固体垃圾,这些不良行为正是进一步加剧临汾环境恶化的因素。但临汾市并没有一家专门清洁处理这些垃圾的企业,即便是有,也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没能正常的发挥其作用。此外,经常出现的焚烧垃圾等现象也对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而环保部门简单的将垃圾拉运,倾倒,随意掩埋的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三)居民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因素
(1)燃烧设备落后,加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临汾市以前采取集中供暖的地区范围并不是很大,基本上多为小锅炉采暖,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小锅炉供暖会差生燃烧效率低、热效率低、能耗大、脱硫除尘设施效率低或不完善等状况;此外,临汾市供暖燃烧炉和茶炉大多没有使用清洁能源,一般情况下就直接用烟煤供暖,这便造成了煤炭资源严重的浪费,更使得环境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
(2)低空排放直接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临汾市供暖高炉排放筒一般比较低,基本上都在30米以下,且分布不合理又比较集中,每到集中供暖时期,大大小小的高炉毫无节制的排放着污染烟尘,而临汾所处的地形环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便加剧了空气污染。据有关监测结果表明,30米以下的空间环境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30米以上,这充分说明低空的面源污染是造成空气严重污源的主要元凶,并且是对人群造成直接危害的根源,直接危害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四)城市化过程及城市交通发展因素(1)城市绿化建设落后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临汾市在地貌上为黄土高原盆地城市,黄土覆盖面广且土质细腻。据统计,临汾市绿化情况远低于同类城市的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由于植被稀少黄土裸露,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就会给市区空气环境带来严重的扬尘污染。加之城市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建筑垃圾随处堆放,就进一步增加了城市扬尘污染产生的几率。由于生态建设工作不到位,临汾市的环境不断恶化就可想而知了。
(2)城市交通建设不完善和汽车尾气治理不当
临汾市借助资源方面的优势,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但城市建设似乎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临汾市的交通建设不是很完善,外环路是市区分流货运及其他重型车辆的主要途径,但外环路路况较差,二次扬尘极为严重。市区机动车辆逐年增加,交通道路的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市区车流量过大,尾气污染情况就更加严重了。部分应淘汰的车辆超期服役;尾气超标车辆未能有效治理;清洁燃料推广进展缓慢,形成尾气总量大,污染物浓度高,加剧了市区的大气污染。
(五)污染控制、治理、管理及法律因素(1)环保监管力度薄弱且执法手段单一
临汾市环保现场执法主要靠监察大队,目前临汾市环保监察大队实际工作人数远远不足,由于人手有限,只能主要对群众举报的情况进行检查。虽然临汾市政府决定加大对市区环境监察力度,成立了专门的市区监察大队,但这些人员都没有编制。在临汾,大部分的县市级环保监察大队没有车辆,有的监察队甚至被迫向企业借车用。由于监察力量薄弱,一些违法、违规生产极易死灰复燃。目前环保执法只有行政处罚一种手段,而且罚款限额极其有限。对于严重违规企业,相关部门最硬的手段是建议政府关停。但对于投资过大的项目,政府关停难度也大。对于没有落实的企业,也只能逐一立案,等候上级环保部门给予处罚。这势必会进一步影响环境治理的时效。
(2)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守法成本高
工业企业是临汾环境污染的主力,而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却不高。环保部门监测资料显示:不少企业仅有生产设施而无任何环保设施,或有环保设施不运转,大部分焦化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和能源综合利用设施,大部分火电企业未配套脱硫设施,部分地方违法建设项目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因为污染处理设施成本过高,如果顾及了环境效益则企业的经济效益便会大大缩水。据调查,安装环保设施花费很大,一个年产60万吨的焦化企业,水、气全套环保设施配置齐全需要近4000万元。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装一个一两百万元的环保设施,实际上根本起不了作用。有的企业安装了配套的设施,但为了节省运行成本,白天用晚上不用,环保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下临汾市治污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大对环保工作的资金投入,以短期的经济亏损来换取临汾市经济长远有效的发展。
由于自然地形环境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便只能在现有的城市环境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首要解决的便是城市的绿化面积情况,增加城市地表植被覆盖率,通过环境自身功能达到城市污染自净,同时减轻城市热岛环流现象对城市污染的影响。
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及布局情况,在不损害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现经济转型,使城市经济由粗放型想集约型发展,必要时强行关闭落后的小企业煤矿。同时要改变临汾单一的煤炭能源利用,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加大对城市污染治理的投入,大力引进先进的治污设施,最好是自主开发针对自身情况的治理模式,改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使临汾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绿色化。
取缔落后的供暖系统,实行大规模的集中供暖,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脱硫技术,节省能源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增加硫煤脱硫技术资金,大力扶持相关企业发展,以解决临汾硫煤污染严重的局面。
加强临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疏通运行不畅的道路,改善市区道路环境。淘汰该报废的的汽车,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化面积,缓解城市大气污染。
完善环境污染控制、治理、管理的措施,增加环保监督力度,明确环保奖惩制度,严厉处分污染严重企业。完善环境污染处理法律,用制度来约束环境污染的现象。政府应鼓励企业进行环保举措,必要时可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助。
环境的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是全社会的行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倡导低碳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相信经过临汾人民的共同努力,临汾的环境问题将不复存在,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天地会更加美好。
2.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二
1 农村环境污染概述
要正确理解农村环境污染的概念, 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正确界定农村环境的概念。所谓农村环境是指居住在农村的居民的生存环境, 包括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如果把农村环境的主体看作是农村居民, 那么农村环境就是以农村居民为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农村自然要素的总称。二是要明确农村环境污染的概念。农村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生存环境发生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不良变化。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则是指针对农村较差的环境, 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或方式进行调节和修复,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主要包括对“三废”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 建立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等。
2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2.1 生活垃圾污染
造成生活垃圾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广大农村居民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当前, 农村生活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仍然很严重, 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 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牲畜的粪便往往是随意堆放, 生活污水也是随意排放, 肆意漫流, 严重地污染了生态环境。
二是垃圾成分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不仅在数量不断增加, 而且在种类上也发生了变大, 一些电子和塑料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垃圾比例逐渐增大。
三是城市污染逐渐波及到农村。由于农村管理松散, 一些固体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等会向农村转移。另外, 由于空气的流动, 河流的流动, 城市的一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也会向农村蔓延。
2.2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畜禽粪便污染。现代农村禽畜养殖业由传统的分散养殖逐步转变为工业化集中养殖, 禽畜的粪便排放量大幅度增加, 难以完全处理, 从而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二是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品的不当和过度使用。为了提高产量, 农药、化肥和薄膜的使用量非常大, 但是化肥的利用率还不到50%, 真正接触到目标害虫的农药也只是在1%左右, 一些塑料薄膜使用之后, 也没有合理回收, 对土壤、大气、水资源以及人体健康都带来了危害和污染。
2.3 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不仅在规模上, 而且在数量上也都有提升, 但是大部分乡镇企业都存在管理落后、工艺陈旧、技术不足、设备简陋、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 从而导致生产水平低下, 能源消耗过高, 环境污染严重。
3 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提供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保障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复杂, 点多面广, 仅仅依靠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才能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一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 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监督力度, 从法律层面上保护农村环境。二是结合当地农村实际, 制定适合本地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细则和办法, 从而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逐渐长效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3.2 加强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复杂而又艰巨, 它的涉及面很广泛, 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一是要扩大宣传对象。除了一般的农村居民之外, 还要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 以少年儿童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带动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高。另外, 还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使他们能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二是扩大完善宣传教育的内容。宣传教育的内容要包括生态道德、环保知识、环保行为、环保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内容。三是宣传形式要多样化, 多渠道。一方面, 要通过组织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让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教育。
3.3 加强乡镇企业的管理, 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
在对乡镇企业的管理上, 必须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科学治理, 把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严格执行。一是在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上, 根据环境要素, 划分生活区和生产区, 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 二是严格按照污水排放标准、能源消耗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和生产效率标准等相关标准对乡镇企业进行审核。对不能达标的企业要限期责令整改, 甚至淘汰。三是统筹建设污水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设施, 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美化农村环境,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蕾.广东省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2.
[2]伍曼娇.探讨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科技与企业, 2014 (24) .
3.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三
一、污染治理市场化现状
环境污染一般可分二大类,一类是由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农业污染主要是防治的问题,在本文中不作讨论);另一类是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汽车尾气(主要也是防治的问题)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污染治理市场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总体而言,污染治理市场化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主要由排污企业或政府负担,社会、公众投资污染治理设施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形成;工业“三废”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基本纳入了主体工程建设中,真正实现专业化建设的并不多。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厂建设虽可称得上专业化建设,但由于近几年刚发展起来,专业化水平较低;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取得一定进展,全国已有4000多个污染治理设施实施了市场化运营,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新建的工业园区内;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重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监督管理,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设施运行管理办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的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污染治理市场化遇到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问题
1、城市污水、垃圾治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认识和机制是,政府对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建成后交给政府的下属事业单位来负责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营,财政支付设施的运行费用。其结果是污染治理只讲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不讲经济效益。在认识不到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作为事业单位,依附在政府身上,有钱就运行,钱不够就向政府伸手,不给钱就不运行,造成了污染治理设施的严重浪费,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
2、工业“三废”污染治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排污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责任,即“谁污染、谁治理”,具体实践中,执法的对象也是排污企业。环保“三同时”制度要求每个排污企业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企业工程概算中要包括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没有实现“三同时”的,环保验收通不过,主体工程不能投产使用。这样,除一些新建的工业园区外,几乎所有企业都自行建设了污染治理设施。设施建成后纳入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运营管理,并不是将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独立核算、经营。结果是企业重生产运行轻污染治理,将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作为企业的一种负担,污染治理设施仅是一种摆设,环保执法检查时运行,检查过后就停运,能不运行就不运行,企业偷排污染物现象普遍。而且一些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标准低、质量差,本身就难以正常运行。
总之,无论是工业“三废”污染治理领域还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领域,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并不是经济意义的投资经营活动,仅仅是企业或政府的一项责任或义务。由于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没有按企业方式来运作,并不是投资经营活动,这样,社会、公众资金很难介入,专业化的治污企业也很难介入,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投资、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很难实现。
(二)税收政策问题
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污染治理,建设和运行维护污染治理设施或集中治理污染成为治污企业(服务方)的一项收益性经营活动,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而排污企业自行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部分,是一项支出活动,不需要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同样,政府下属事业单位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是政府行为,也不用缴纳税费,但由治污企业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则需要缴纳相应的税费。因此,在现有的税收政策下,实施污染治理市场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染治理的成本。
(三)收费政策不到位
一是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仅靠收费不能解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所需的费用。如国家要求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应不低于0.8元/吨,而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达到此标准,有的地区城市生活污水收费标准仅为0.25元/吨,有的甚至还没有开始征收。二是垃圾处理费收缴率低,主要原因是缺乏法律依据;对居民而言没有合适的收费载体;建立一个新的收费体系,成本太大,而委托已有的收费渠道会有职责不清的问题;宣传不到位,居民对收费理解不够,认识不够。对于工业“三废”而言,国家虽有专门的排污收费政策和标准,同样存在收费标准低于污染治理成本和收缴率低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协议收费。而且排污收费是行政事业性收费,并不是针对加快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进程制定的,特别是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后,排污企业的费用支出是否符合有关财务规定以及如何确定支付标准等,国家对此还没有专门的规定,一旦进行财务审计,可能会通不过。
(四)监管不力,执法不严
目前,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一个企业而言,建设时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投产时有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还有日常的运行监督检查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停产关闭制度等,因此,如能把现有的监管措施执行到位,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是不可能的),一些地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与不运行一个样,没有严格的监管和处罚手段。在监管不到位,偷排污染物得不到处罚的情况下,排污企业对污染治理市场化不会产生积极性,而污染治理市场化的主体是排污企业。对于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而言,一般由政府或政府下属事业单位负责设施建设和运行,行使的是政府职能。现行体制机制下,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很难严格执法监管政府的另一个职能部门。
三、创新环境保护机制
(一)明确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法律地位
尽快修订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谁污染、谁治理”改为“谁污染、谁负责、谁付费”,或者改为“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明确工业企业可以自己治理污染,也可以委托专业化的治污企业来治理污染。对“三同时”进行重新界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一定要自己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可以将污染物交给治污企业集中处理。同时,要明确排污企业和治污企业在污染治理中的相关法律责任。污染治理市场化后,针对不同的委托方式,都能找到法律的责任主体。
(二)创新污染治理体制机制
按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要求,深化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确保社会公众利益和城市环境效益。建立和完善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机制,无论是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还是城市污染治理设施,其建设和运行都应按企业方式来运作,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实现产权的股份化、投资的多元化,明确投资者之间的责、权、利,增加污染治理投资能力,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污染治理领域引入“特许经营”概念,将污染治理特许给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化污染治理公司,鼓励专业化污染治理公司实行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等,吸收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跨入污染治理领域,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三)完善经济激励机制
经济激励机制就是经济扶持政策,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专业化的治污企业加快发展,要研究制定低税率、零规费的污染治理市场化税收优惠政策,对治污企业,应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新修订的《所得税法》已明确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免征、减征所得税;对污染治理过程中生产的产品(如中水、回收的有用物质等)应减免增值税。二是资金补助政策,政府应设立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以补助方式投资污染治理重大项目,特别是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项目,以弥补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资金,并吸引社会、公众投资,同时使投资者更容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三是落实和完善收费政策。全面实施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收费标准要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同时要研究治污企业向排污企业的收费政策,使收费合法化,明确排污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允许列支污染治理的费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既能保证治污企业的合理利润,使治污企业得到发展壮大,又不能加大排污企业的负担,降低排污企业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一是要加强对治污企业的监管,提高准入门槛。由于污染治理是公益事业,涉及社会、环境效益,要研究制定治污企业准入标准,治污企业不但要有可靠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信誉,实施污染治理市场化后,必须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高效稳定运行。要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研究制定污染治理设施设计、招投标、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等技术规范。加强监管。二是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所有企业必须达标排放,打消企业偷排污染物的侥幸心理,通过严格的环保执法和处罚,使排污企业认识到污染治理市场化的优越性,主动推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运营。三是打破地方保护、行业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法保护污染治理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五)创新服务机制
4.县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工作方案 篇四
县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工作方案范文为加快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严整治、促转型、保民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力度,倒逼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水环境整治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的突出环境问题,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医化、铅酸蓄电池、电镀、熔炼、拆解、印染、造纸、制革等八大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和水环境整治为重点,结合今年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打击一批环境违法行为,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化解一批环境污染纠纷,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1、全面彻底查清污染源底数。在前期排查铅酸蓄电池和电镀行业的基础上,扩大排查范围,加大排查力度。进一步在全县范围内排查医化、铅酸蓄电池、电镀、熔炼、拆解、印染、造纸、制革等八大行业污染源情况。全面开展河道水环境现状调查,彻底查清入河排污口、污水收集处理、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生活污染源、生活服务业等情
况。各乡镇、街道要明确排查工作责任,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到人,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实行网格化、地毯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2、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活动,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肃查处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未经相关部门审批、达不到审批要求或未取得相关许可证的,一律停止建设或生产;对现有企业选址、相关防护距离达不到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或搬迁;对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三同时”执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产;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的,一律停产整治或限期治理;对无危险废物资质从事危险废物经营的,一律停止非法经营活动;对整治不到位的,一律关闭或转产;对造成严重污染事件和群体性污染事件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始终保持对区域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3、强势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县里将出台医化、电镀、熔炼、拆解、造纸、印染等行业污染整治标准和指导意见,组织实施永宁江水系及西江水系“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和市区“十二五”水环境整治规划,制定实施八大重点行业整治实施方案,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铁掌整治八大污染行业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污染。痛下决心推进化工恶臭防治,加快实施黄岩江口轻化投资区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促进医化行业转型升级。要花大力气推进铅酸蓄电池、电镀、熔炼、拆解、造纸、印染、制革等行业整治提升,确保铅酸蓄电池(涉铅)企业关停到位;坚决打击非法电镀、非法熔炼和非法拆解,促进涉重行业规范提升;加大造纸、印染、制革行业污染深化整治力度,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力度推进水环境整治,建立落实“河长制”,加快截污管网建设,加强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整治,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河道疏浚、保
洁、生态修复和生态补水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内河水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解决城区河道发黑、发臭问题。
四、时间安排
1、调查阶段(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立即行动,集中力量,逐村排摸,不留死角,确保按时保质完成调查任务,并形成八大重点行业和水环境污染源调查情况汇总表。
2、查处阶段(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作出处理,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
3、整治阶段(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严格按照整治标准和指导意见,综合采取停产整治、限期治理、限期整改等措施,加大力度、强化督查、跟踪监管,确保八大重点行业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4、总结阶段(月 日— 月 日)
各地要认真总结环境污染整治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提出长效管
理措施,于 月 日前向县府办和县生态办报送八大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和水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环境污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乡镇、街道和县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八大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和水环境整治工作,建立健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环保、监察、发改、经贸、公安、建设、规划、工商、安监、供电、国土、农办、水环境整治、农业、水利、行政执法等部门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2、明确责任。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环保部门负责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
项目及时预警和督办,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监察部门负责对环境污染整治推进工作不力或造成严重影响的进行督办和问责;发改部门负责产业政策审查和抑制产能无序扩张;经贸部门负责督促和指导各地加快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退出;公安部门负责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责任人进行立案,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和吊销停产企业营业执照;安监部门负责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供电、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对依法关闭或责令停产整治的企业依法实行停电、停水;国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违法、违章建筑进行依法拆除;水环境整治部门加强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协调和督查;其它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3、严格考核。严格八大重点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和水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对未完成整治任务的实行“一票否
决”和区域限批;对开展不力或造成严重影响的进行问责;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督查,及时通报各地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对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存在较大问题的地区进行约谈,对环境污染整治进展迟缓的下达督办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宽甸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篇五
宽甸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治理
通过对宽甸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治理工程,提出矿山环境保护建议.
作 者:解永刚 周雅红 王立刚 张娅琴 XIE Yong-gang ZHOU Ya-hong WANG Li-gang ZHANG Ya-qin 作者单位:宽甸县矿山设计室,辽宁,宽甸县,118200刊 名:有色矿冶英文刊名:NON-FERROUS MINING AND METALLURGY年,卷(期):200824(3)分类号:X75关键词:宽甸 矿山环境问题 治理工程 建议
6.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六
江山市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现状与对策调查
江山市地处浙江西南的钱江源头,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市耕地总面积35.4万亩(1亩=667 m2),俗称“七山一水两分田”.该市是传统的畜禽养殖大县(市),也是国家级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发展畜牧业,走产业化之路,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项目之一.
作 者:余欣波 焦永亮 杨水兰 作者单位:江山市畜牧兽医局,浙江江山,324100 刊 名:浙江畜牧兽医 英文刊名:ZHEJIANG JOURNAL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34(2) 分类号:S851.2 关键词:
7.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七
1.政府缺乏长远的农村环保规划
在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 尽管政府重视编制总体建设规划, 但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结合。农村聚居点往往沿公路带状规划发展, 或与工业区混杂。许多新镇、新村没有涉及饮用水源的选址, 没有很好地考虑生活废弃物处理、居住区与养殖区分离等环保问题。
2.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大部分村落缺乏分类收集生活废弃物的环保基础设施, 更缺乏变废为宝的环保设施, 许多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或丢弃于水塘沟渠中。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受到污染, 使得以井水为饮用水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环境卫生, 并造成传染病的易发性。
3.养殖业废弃物污染缺乏环保处理
由于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但大多数养殖场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 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湖, 这在浙西地区较为严重。养殖业的污染, 不仅严重危害农民身体健康, 还引发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纷争。
4.平原湖泊区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突出
农药、化肥和农膜成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施肥、施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 农药、化肥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已使地下水无法达到饮用标准, 靠井水饮用的农村急需开辟自来水水源。
5.城郊接合部乡镇工业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三废”排放直接威胁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 这在绍兴和嘉兴的纺织产业区、温州皮革产业区和台州制药产业区特别严重。近郊农村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渣堆放地, 占用毁损大量农田。多数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 “三废”偷排、漏排现象严重。
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生态循环模式
1.“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 (以金华市金东区农村为代表)
“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畜禽粪便、渔场淤泥变废为宝。畜禽粪便成为沼气的好原料, 既清洁了空气和水源, 还大大缓解了养殖户与非养殖户之间的矛盾;渔场淤泥的发掘, 有利于改善种植园和稻田土壤, 也使渔场的养殖条件大为改善 (如蓄水量增加) ;鱼塘水富含鱼排泄物, 肥分很足, 是用于农田灌溉和果蔬浇水的上佳水源。
(2) 种养业实现生态循环。稻田、果蔬园、经济林园利用沼液、沼渣、淤泥施肥, 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而且肥效很高;用沼液、沼渣、鱼塘淤泥种植水果、蔬菜, 不仅成本减低、产量增加, 而且果蔬品质、外观、味道得到提升。
2.“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 (以嘉兴南湖区余新镇为代表)
“养殖、种植-工业”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
(1) 对生态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有利于提升生态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实现生态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2) 有利于实现农村乡镇工业的生态化转型, 使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生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3) 生态工业具有变废为宝的自净功能 (如废渣制砖和污水处理) 。
3.“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 (以桐乡市养殖合作社为代表)
“生活-沼气-养殖种植”循环模式的生态环保意义在于:
(1) 沼气使废弃的生物能变成有用的热能, 如使发酵秸秆、畜禽粪便变为沼气池原料, 沼肥残渣又作为稻田和果蔬大棚的肥料。
(2) 沼气的使用, 改变了许多村民以柴火为主的生活习惯, 不仅保护了植被, 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没有了柴草, 农民屋前屋后干干净净。
(3) 沼气代替烧柴以及使人粪及时清洁, 改善了农村空气质量。
(4) 环境的改善及生态农产品的消费, 会大大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生态循环模式的扶持政策建议
1.沼气工程扶持政策
沼气工程技术性很强, 需要政府建立健全沼气工程设计、施工和技术服务相关制度, 并应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和大型秸秆工程原料充足、接近农户、易于就近供气的优势, 以集中供气为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大型养殖场及种植业基地, 应以高值利用为目标, 充分利用粪便、秸秆、生物垃圾等多种原料, 围绕沼气提纯罐装、车用燃料、发电上网, 建设特大型沼气工程, 建立可持续的商业化运作模式, 实现效益拉动。
2.生态农产品加工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资助生态农产品加工的产学研研究项目, 完善产学研模式。根据杭州、宁波、衢州等地的经验, 条件成熟地区应帮助农民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针对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问题, 应加大对生态农产品加工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方面浙西 (丽水、衢州等地) 做得比较好, 问题是要加强信贷管理。针对许多地方农产品仍达不到生态标准问题, 应加强生态农产品生产的技术指导, 实现农产品加工技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扶持政策
逐步推广生活垃圾滚筒筛技术。该技术是生活垃圾转化为沼气原料最先进的技术, 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利用率, 减少垃圾运输成本, 政府应在沼气发达地区支持推广该技术。当然, 在条件不成熟时, 还是对生活垃圾按无机物和有机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处理 (无机物填埋, 有机物进入堆肥场作为沼气原料) 最为实际, 但需要村民的配合。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应启动多渠道的筹资机制, 对此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每个县应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保洁员实行浮动工资制以调动其积极性;定期给村民上环境卫生课;进行村落、农户环境卫生评比。
4.种植、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扶持政策
开展全省范围内的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修复:在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 选取典型区进行治理示范, 然后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建立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在自然条件良好地区建立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基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进行监测。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建立畜禽养殖环境标准;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治理。
结论:生态循环模式实施前后农村环保效应对比
8.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59-01
目前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强化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降低粪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畜禽养殖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畜禽养殖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1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当前,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粪便污染。很多农村畜禽养殖户没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养殖过程中粪便四处堆放或者丢弃于河道之中。此外,还有一些畜禽粪便在没有合理处理的情况下就直接用于农田种植之中,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农作物晚熟甚至减产,同时会影响土壤的质量。②水质污染。畜禽的粪便、污水之中含有很多的氮、磷、钾,还会产生明显的恶臭气味,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进入河道,造成水质恶化。同时,水体还会出现黑、臭的情况,呈现永久性污染,后期治理难度较大。③大气污染。畜禽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异常的气味,且其中含有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轻则造成动物应激,重则导致生态失衡。同时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④病原微生物以及药物残留污染。养殖废弃物中,存在很多的寄生虫卵且易滋生蚊虫,在没有及时处理的情况下会成为传染源。另外,动物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等,不但会造成耐药性问题,还会造成病毒的变异,导致新的疾病产生等。
2 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的综合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与养殖场规划以及选址上的不合理、粪便处理不当、养殖方式不合理以及配套设施不全等有关,所以需要从根源着手进行综合治理,在改善畜禽养殖环境的同时,实现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
2.1 强化相关法律宣传工作
农村养殖户对于环境污染的危害并没有较强的意识,所以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工作,帮助养殖户走上科学养殖道路,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从养殖户自身做起,降低污染几率。
2.2 合理选址
为了保证养殖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选址上就需要遵循诸多原则。如养殖场应该选在下风向位置,还要远离生活用水区、居民住宅区。这样不但能够避免对生活用水造成的不良影响,还能保障周围居民的健康生活品质和环境状态。
2.3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沼液综合利用
畜禽养殖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为了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养殖场的建设必须遵循干湿分离以及雨水分流的原则,结合养殖需求完善配套设施。如建设专门的堆粪棚以及沼气池等。在粮食种植区可以配置沼液储存池。另外,养殖场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沼液的利用途径。
2.4 实现饲料营养搭配
对饲料进行合理的搭配能够降低营养物质被排泄的几率。在配料时,要对各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以明确掌握饲料的营养水平。借助理想蛋白质概念来进行饲料配制能够从根本上优化饲粮氨基酸指数,最终降低氮排放量,同时并不会对动物的成长造成影响。这种配料模式不但能够保证养殖户的正常收益,还能降低饲料所需成本,保障畜禽的健康生长。
2.5 优化饲喂技术
以猪为例来说,猪的性别不同,其所需要的营养也不尽相同。以肥育阶段为例,虽然进食量相同,但是公猪此阶段的体重增长态势明显要超过母猪,可公猪的瘦肉率不如母猪。所以,养殖户在饲养时要将不同种类的猪分开饲养,然后结合其所需营养来配制日粮,这样才能保证日粮的成分与猪的营养需要符合,降低饲料成本。
2.6 完善生态健康养殖
传统的养殖方式不利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必须逐渐实现生态健康养殖。首先,可以建立农牧结合模式。如可以根据土壤情况,建立“畜-沼-果”或者“畜-沼-菜”模式,还可以在林地中养鸡或者养鸭,最终实现养殖、种植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还能够提高经济收入。其次,改传统水泥地面养殖模式为发酵床养殖模式。发酵床养殖是典型的生态环保养殖,其能够对动物粪便进行发酵,成功消除动物粪便所产生的难闻的恶臭味,还能够对病菌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所产生的糖类可以有效增强畜禽抗病能力,不但能够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还可实现养殖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2.7 创建违法排污惩罚条例
9.县村务公开的调查与思考 篇九
一、做法及成效
我县坚持把推行村务公开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使村务公开不断由点向面、由少到多、由小到大深入推进,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了党风、政风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好转。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各乡镇、村分别成立了由乡镇长、村主任为组长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确定了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工作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村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保证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2、宣传广泛,认识统一。大多数乡镇和村对村务公开的宣传引导抓得实,通过广播、会议、座谈、文艺活动、宣讲队、标语、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村务公开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村务公开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内容要求,增强了干部推进村务公开的自觉性,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尤其是针对部分干部存在的怕失权而不想公开、嫌麻烦而不愿公开等模糊认识,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了其对村务公开的认识。
3、载体健全,形式多样。各乡镇、村切实采取措施,建立了村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村在村址处设立了村情概况、村务公开、村民自治流程图等三种标示牌,全部村建立了村务公开登记簿,设立了固定公开栏。在公开形式上,结合各自实际,广泛采用了公开栏公开、会议公开、广播公开或张榜公布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4、内容明确,重点突出。各村村务公开突出反映群众关心的难点、重点等问题,以“十公开”为主要内容,注重公开实效,即村级财务收支、农民负担、集体经济项目及各业承包、计划生育、征用土地和宅基地审批、民政福利、公益事业、村组电费、村干部的选举及村干部的责任目标实施等情况的公开,其中公开的重点和核心是村级财务公开。各乡镇、村在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还规范了村务公开时间和程序,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民主决策与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了村务公开的规范化。
5、干群齐心,促进发展。村务公开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向村民公开,让村民自行讨论决定,为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双向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加了村级管理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干部由误解变为理解,由怀疑变为信任,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村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县各村在制定XX年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积极征求群众意见,由村民自己决定发展规划,全县由村民代表表决通过的共有650余个村,被村民代表否决的有49个村,全县共收到村民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达15400多条。我县xx镇xxx村子原来集体经济薄弱,干群众关系十分紧张。镇党委通过调研,找准了问题,派出工作组指导该村推行村务公开,通过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到户征求发展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了“种植优质水果,饲养良种生猪,搞好稻田养鱼”的发展规划,深受群众拥护。目前,该村引进并栽种了“国优4号”、“碰柑”等优质水果15000株,建成集体果园11个,私人小果园250个,年产广柑达200万斤,年出栏生猪630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76元,成了全县有名的村民自治示范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问题与原因
近年来,各乡镇、村在村务公开中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村务公开目前虽然在各村得到普遍推行,但同公开的目标要求,仍存在不够规范完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开时间不及时,对一些需要公开的事项不按规定时间要求公开,有的只在上级检查时才公开,平时无人问津;二是公开地点不适中,大多数村务公开栏设在村址处,不便于群众浏览,不能适应居住较为分散群众的要求;三是公开内容不完整,有的只公布数额较小的费用,不公布大额开支,个别村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等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如土地开发租赁、修建村级公路、公益工程承发包等;四是公开程序不严谨,公开中的有关事项主要由乡镇和村干部唱“独角戏”,未按程序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的审查,使村务公开缺乏说服力。
2、疏于监督,机制不完善。目前,一些基层组织没有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未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同时,村务公开缺乏必要的制度保证,一些与之相关的制度不够配套完善,该建立的没有建立,该落实的没有落实,加之考核与奖罚也不完全到位,影响了村务公开的质量和效果。
3、多头管理,渠道不畅通。围绕村务公开工作,各职能部门都作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问题,组织部、纪委、民政局、农业局等多家单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抓工作,职能相互交叉,有时使得基层无所适从,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村务公开的主体是村干部和村集体的有关问题,监督的主体是广大村民,在当前二者之间还缺乏有机联系,互动性不够,存在“两张皮”的问题。
4、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有些事项的公开,只重视公开的形式,而轻视公开后的情况收集和处理,有公开无落实,很少认真考虑公开后如何搜集群众的反馈意见,认为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尤其是个别乡镇和村对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举报的事项不能正确对待,该正面答复解释的不答复解释,该及时整改解决的不整改解决,有的还冷言相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大局。
上述不足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未完全到位,主要是怕暴露问题、怕失权、怕揭短、怕麻烦、怕引发矛盾,导致群众上访,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二是一些群众在思想上也存在种种困惑和疑虑,担心公开工作能否真的行得通、落得实、有成效,是否会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从而思想上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三是“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经济工作是硬指标,搞好了有政绩,而村务公开工作是软任务,只是个形式问题,由此对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听之任之,不认真解决。四是受利益驱动,怕公开会损伤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敷衍应付,支吾差事,还有个别乡镇、村干部为创造“政绩”,争时间、抢速度,只顾追求轰动效应而不注重质量和实效,以为发个文件、开个会议或者建个公开栏,就万事大吉,对于进一步抓好财务清理、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置之不理。五是有的基层干部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了解掌握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不尽如人意,并且制度约束不严格,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落实不到位,使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我们只有坚持把村务公开作为事关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有针对性地改进存在的问题,形成更加良好的村务公开氛围,才能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1、切实强化领导,保障工作有力。县、乡(镇)、村三级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确定具体的办公地点,强化各单位、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好村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到既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促使村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2、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基层干部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群众、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担心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同时,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公开等问题,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党员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村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指导开展村务公开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责,自觉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4、落实专门经费,确保及时高效。县乡村应按照村务公开的具体要求,设立村务公开专项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帐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建立固定的公开墙和公开栏,夯实村务公开的硬件载体,并将村务公开纳入县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对村务公开工作的职能部门预算必要的业务经费,确保村务公开工作的经常性指导、监督到位。
5、整合部门力量,加强指导督办。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要着力在规范化公开和真公开上下功夫,实现村务公开更加真实、及时、全面。民政部门要全方位搞好村务公开的指导和监督,从政策上引导其走向规范;经管部门要重点清理审计村民反映强烈,历年财务管理混乱村的财务,还老百姓一个明白,保障老百姓对村级财务状况的知情权;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控制滋生村干部腐败的源头,教育和引导村干部自觉保持廉洁反对腐败的自律性,从源头遏制腐败蔓延;组织部门要重点协调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真正使两套班子协调运行,同心协力搞好村级经济发展,加快村级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10.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恢复: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63-01
1 深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实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并实行政府主导、矿山企业配合、社会参与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的地质环境背景、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矿废弃地状况、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情况等,开展定期、不定期的调查评价工作,查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和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域,提出改善矿山地质环境的对策建议,为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依据。重点开展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和生态脆弱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评价。矿山企业要依法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方案。
建立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特别是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开发应用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形成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报告制度。
2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2.1新建矿山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准入条件,即必须具备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矿山环境影响报告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报告,并依法缴存矿山环境治理号恢复保证金。经审查,若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和破坏较大或遭破坏后难以恢复治理,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严格实施“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责任制。矿山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大中型新建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禁止在国家和省、市、县划定的禁止勘查区和禁止开采区内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
2.2改、扩建矿山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按有关规定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保证金。矿山在改、扩建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矿业“三废”排放总量应有效控制并达标排放。大中型矿山应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测机构。
2.3生产矿山
矿山应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责任制。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及废气应按相关标准和规定处理达标后排放;矿山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积极治理。矿山生产中必须做到边生产、边恢复(治理)。对治理不力、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应依法责令其停产整顿,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
2.4闭坑矿山
严格矿山闭坑报告的审查和报批制度。矿山应做好矿业固体废弃物、废水的污染整治,并限期做好矿山土地复垦和因采矿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对矿山损毁的土地要因地制宜恢复。对未达到闭坑要求的采矿权人,不再授予新的采矿权。
3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1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
按照不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别对待,充分调动多元经济成分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积极性,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进程。对于新建和生产矿山,全面实施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有重大贡献的国有矿山,采取政府扶持和企业分担等方式,合力做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已关闭和无主矿山,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通过竞争出让复垦土地和整治工程使用权等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包括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德阳区)、九顶山、龙门山地质公园、蓥华山等8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总面积近809.72平方千米。区内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定,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主要包括什邡、绵竹、广汉、旌阳区的绵远河、石亭江、鸭子河等沿江区域矿山,以采砂、采石为主。所有采砂、采石都必须符合《德阳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和《德阳市旱地采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重点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开采砂石资源及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责和程序,严格执行新建砂石厂的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加大已建砂石厂的整合改造力度,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采矿区域进行河道疏浚、修筑堤堰、填坑、覆土改地、复垦等恢复治理工程。
3.2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措施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格审查新建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落实生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严格实施边开采,边治理恢复,避免新增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事件和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整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对矿山损毁土地进行复垦;对矿山“三废”进行综合治理、综合利用;对采矿活动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质灾害及水源枯竭、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环境问题加强预防、监测,及时组织处理;对露天矿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等。
经过对全市221个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马槽滩磷矿区河西矿段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井田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等9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主要开展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塌陷等工程治理,进行植树种草恢复矿山生态环境,计划在2015年完成。2015年至2020年再开展6-10个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和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稳妥的推进矿山环境的工程治理工作。
(2)积极推进矿区土地复垦
建立矿区土地复垦监管和监测制度。新建矿山没有土地复垦方案不予受理采矿权申请。加强生产矿山对损毁土地的复垦。实行并完善矿山损毁土地复垦的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方力量从事矿区土地复垦,扩大投资主体范围,加快矿山废弃地的复垦。明晰矿山复垦土地的产权,在优先安排农业利用的前提下,鼓励多用途使用。
各地应加强露天开采小型建材矿山损毁土地的复垦,先易后难,积极推进其他矿区土地复垦,2010年前开展对天池井田、岳家山矿区2个占用和破坏土地面积较大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1.61平方公里。2015年前开展马槽滩磷矿河西矿段、绵竹市天池井田、清平乡王家坪磷矿区燕子岩矿段的土地复垦工作、八角煤矿土地复垦工作,龙林矿业有限公司(磷矿)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7.863平方公里。
11.大气污染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监测,治理,研究
大气的污染是指由空气中多种有害污染物质含量超过标准范围, 污染物质主要有粉尘、二氧化硫、氟化物、聚丙烯等。导致大气中有害物质超标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工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交通污染、天然气、煤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等。不仅对人们的身体生活造成了危害, 还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防止大气过度污染, 就需要阻止污染源头的过量排放, 及时监测出污染物质浓度, 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 解决或缓解大气污染现象, 从而提高空气质量。
1 大气污染的现状
近几年大气污染尤为严重, 雾霾笼罩了整个天空, 遮蔽了蓝天白云, 造成室外能见度低, 危害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生产。国内由于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导致大量可供能源消耗过剩, 尤其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开采及使用, 在大部分的工业生产过程中, 如炼钢行业, 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 这样就促使了二氧化碳及硫化物的大量排放, 使得国内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为p H值偏小的酸腐蚀性液体。且在中国华北地区, 部分地区的空气内的可吸入污染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注的三倍以上 (大气污染国标中的规定标准值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标准值大一倍左右) 。并且随着国内家庭收入的增加, 私家车的保有量也随之增多, 汽车尾气排放急剧增加, 大气中一氧化碳、碳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含量不断加大。因此在做环境监测时, 监测大气中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以上几种, 亦是作为大气污染环境标准。
2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
大气中污染有害物质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大气的严重污染, 大气中的污染体通常为可吸入颗粒、粉尘、二氧化硫等物质, 导致大气中产生这些的原因主要有工业生产加工排放, 汽车尾气排放及生活工业垃圾污染等。这些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大气污染, 并且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个人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2.1 快速发展的工业
改革开放以来, 国内的经济迅猛发展,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企业的发展与生产, 大量工业生产企业相继出现, 比如在某乡有个皮革生产工业园区, 园区里面分布了上千家皮鞋、家居生产企业, 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 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园区内的生产厂家在环境保护上的意识并不够, 只注重眼下的利益, 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工业生产厂家在生产时将未经过任何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的污水和工业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导致大气中有害气体如重金属、二氧化碳、化学医疗有害气体等排放。再者, 地方政府在工业建设初期着重关注经济的发展, 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与检测, 导致大气中污染物质增加扩散, 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
2.2 私家车保有量的提升
作为全球人口总数最多, 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的国家, 据人口普查数据调查显示, 截至2016年初中国人口总人数已达到13.7亿。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家庭私家车保有量从平均四个家庭拥有一辆私家车到平均一个人家庭拥有三两或以上的私家车, 家庭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意味着汽车尾气排放量也随着急剧上升。因现代私家车一般使用燃油或者天然气, 是以车辆所排放的尾气多为一氧化碳、燃烧化合物及为燃烧的天然气体或少量燃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如长途运输车、火车、公家、轮船等, 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大气的污染, 违背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相继制定了很多规定和政策, 但随着车辆的增加, 对之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2.3 落后的生产技术
我国的工业生产大部分是采用煤炭燃烧作业的, 如炼钢、锻造等, 在生产中使用的动力原料如果不能充分燃烧, 那么在排放工业废气时还增加了大量碳化物, 这也导致了大气污染加剧, 且在车辆使用中, 如没有充分燃烧燃油或天然气, 同样使得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增加, 这些都是因为生产技术和制造技术没有完善而导致的大气污染。
3 大气污染环境监测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增加会导致空气的污染且对人体造成伤害, 是以, 在日常中对环境进行有效监测, 找到污染源, 从而加强控制处理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通常在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有粉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化物、碳氧化物等, 针对这些有害物质,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检测方法有四种: (1) 物理法。这种监测方法是利用监测设备, 如大气污染监测仪器随时对环境进行监测。这种方式使用起来较为方便灵活, 使用的效率亦比较高, 目前是作为国内环境监测的主要方法之一。 (2) 化学法。通过收集空气, 加入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品进行实验, 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含量。这种方法实行性较高, 比较安全。 (3)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个体或群落对环境污染及变化所产生的反应监测出大气污染的状况。 (4) 固体颗粒法。固体颗粒法是通过监测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确定大气的污染。这个监测技术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散射型颗粒浓度监测法、Zeta电位监测等, 其中Zeta电位监测是利用带电粒子和大气中悬浮物质里具有相反电性的可以相互吸引的方式进行检测。这种方式能够检测的物质多为重金属颗粒。
4 大气污染的治理策略探究
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变化中,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但与之相反的是大气严重被污染, 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从而违背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是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大气的污染加以治理。
4.1 改良生产技术, 加大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使用
鉴于目前国内工业生产中, 生产企业对能源消耗和浪费过多, 造成大量空气污染, 且增加了生产成本。是以, 生产企业应改良现有的生产制造模式, 采用节约或循环利用的模式减少能源的浪费, 降低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排放, 或者采用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生产制造, 如电能、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国家亦应加大对海洋能源、风能等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小资源的开发使用。
4.2 建立严格的大气污染法律体系, 加强治理力度
近几年政府重视地方经济的建设而忽略对环境污染的监督检查, 也导致很多企业在工业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 所排放的工业废气严重超过国家制定的标准。或者是对废气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了解, 在排放时并没有意识到超过规格。因此, 国家的环境监督监测立法部门在管理监测时, 应针对气体排放标准的具体依据量做有效规定 (建议结合发达国家排放标准制定, 因国内的大气污染愈加严重) , 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并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对未按规定标准进行工业废气排放的企业予以严重的惩罚, 如停业整顿、减少银行贷款信誉度等, 提高空气质量。对使用新型清洁能源或采用环保材料或革新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的企业, 政府要予以支持, 减少税收或提高优惠政策等, 并对城市中的工业区域进行划分, 严禁污染严重工业生产企业建立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区域。即使建立在郊县也要对其废气排放标准进行严格管控。
4.3 提高监测水平, 研发新技术治理大气污染
目前所采用的大气污染监测技术中, 对悬浮颗粒物的检测技术还有待提高 (悬浮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 。是以在监测过程中应成立大气悬浮颗粒物监测的工作小组, 不断提高监测技术, 研发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采用雷达追踪、监测机器人检测等方式提高大气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及全面性, 并建立全覆盖的监测网络系统, 对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整改。着重监测区域中金属冶炼、石油生产、化工等项目的生产制造, 政府严格监督其工业废气的排放, 从污染源头控制大气的质量。政府也要加强对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及树立, 让民众尽量环保出行, 或使用小排量的出行交通工具, 减少因车辆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
5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 减少大气污染, 提升空气质量, 需要工业生产企业严格控制废气的排放标准。政府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民众尽量采用环保出行的方式, 减少交通车辆尾气排放量, 保证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成, 罗丽萍.浅谈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J].建筑·建材·装饰, 2015 (16) :240.
[2]张志军.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6) .
[3]宋涛.关于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及治理的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6) :123.
[4]宋晓波.浅谈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4.
12.孝感市农业环境污染与治理初探 篇十二
孝感市农业环境污染与治理初探
摘要: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及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水污染了农业环境,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降低了品质.治理污染可采取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宣传普及科学技术、强化农业执法等措施,以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作 者:张红梅 万耀辉 徐蕾 ZHANG Hong-mei WAN Yao-hui Xü Lei 作者单位:孝感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湖北,孝感,432100 期 刊:湖北农业科学 ISTICPKU Journal: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46(2) 分类号:X506 X835 关键词:农业环境 污染 治理 孝感市
13.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三
一、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
1. 工业污染
2007年全县共有各类工矿企业115家对农业环境有污染的企业, 主要是焦化、钢铁、水泥厂、黄磷生产等, 全县工矿企业规模小, 集中在几个点上。共排放废水3.5万吨, 排放废气228万平方米, 对农业生产环境已造成影响。特别是近5年来, 每年都有多起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造成农作物减产、失收的事故发生。
2. 农业自身污染
(1) 农药、化肥农膜的污染
近几年来马龙县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急剧上升。1990年、2000年、2007年马龙县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情况见表1。
从表上可看出, 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而化肥、农药、农膜的用量却在逐年上升, 化肥施用量 (折纯量) 2007、2000年分别为90086千克/公顷、60057千克/公顷, 分别比1990年的28632千克/公顷增加214.6%、109.8%;农药施用量2007年、2000年分别为1485.7千克/公顷、945.6千克/公顷, 分别比1990年的761.3千克/公顷增加95.2%、24.2%;农膜使用量2007、2000年分别为10757千克/公顷、6830千克/公顷, 分别比1990年的3910千克/公顷, 增加175.1%、63.2%。化肥大量使用, 经雨水冲刷、淋溶, 使地下水及江河湖泊被污染, 从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由于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 害虫抗药性愈来愈强, 大量害虫的天敌和有益昆虫被消灭, 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化, 从而使虫灾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混有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混配剂施用现象不易控制, 加上施药方法不科学, 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严重危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 农膜使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能有效地节约生产用水, 使农作物提早成熟, 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提高经济效益, 但由于农膜均为一次性使用, 每年均有30%以上废弃的农膜没有得到及时回收处理, 残留在耕地土壤中, 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禽排泄物大量增加, 而农村除牲猪外, 其它畜禽大都采用放流的放养方式, 日益增多的畜禽粪便污水任意排放, 污染环境。由表2可知, 1990年马龙县畜类饲养量为20.6万头, 家禽饲养量为16.8万只, 畜禽粪尿年排泄量82.39万吨, 畜禽粪尿作为有机肥利用的为49.43万吨。2007年马龙县畜类饲养量为33.9万头, 比1990年增13.3万头, 增64.6%;家禽饲养量为32万只, 比1990年增15.2万只, 增90.5%, 畜禽粪尿年排泄量100.62万吨, 比1990年增加18.23万吨。近两年来马龙县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 畜禽粪便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但畜禽粪便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2) 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各种大小畜禽养殖场的畜
注:牛排粪尿量接9吨/年头、猪排粪尿量接3吨/年头、羊排粪尿量接0.8吨/年头、禽类排粪量投l0千克/年只计算。
二、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其它原因
1.群众的农业环境意识淡薄
近年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重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马龙县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民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和耕作习惯的影响, 环境意识仍然淡薄, 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农业环保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环保法制建设滞后, 对污染和破坏农业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部分法规, 但可操作性不强, 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 农业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政府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马龙县而言, 县级虽成立了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站, 但各乡镇因财政困难, 还没有配备相应的农业环保管理人员, 更谈不上建站, 同时也无力建立农业环境监测网点。
三、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对策
1. 加强宣传工作, 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业环保意识
要利用各种形式, 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普及农业环保知识, 提高各级政府对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增强广大农民群众保护农业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加强农业环保法制建设
要加快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工作, 对现已制定颁布的《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要认真抓落实, 各行政村要将农业环境保护列入村规民约, 将农业环境保护做为一种社会公德让全体村民互相约束和自觉遵守, 建设自然、文明、卫生、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财政将农业环境保护所需资金纳入预算, 由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根据本县实际, 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工矿企业污染源点进行科学布点, 定期检测, 长期监控, 加强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4.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生态农业是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两年来, 马龙县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全县现已建沼气池1000口, 利用沼气废液开展生态农业模式示范试点,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应加大推广力度。
5. 增加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专项投入。各级政府必须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 安排专项资金, 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项目的投入力度, 确保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对马龙县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即加大农业环境污染的宣传和执法力度,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体系, 推广无公害农业新技术。
14.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四
一、女工劳动保护权益成效方面
95%的企业能较好地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大多数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女职工劳动权利、经济权利基本得到保障;女职工“四期保护”基本落实;女职工劳动环境、劳动条件不断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弱化。
(1)部分女职工法律观念比较淡漠,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学法、知法、懂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切身利益的能力有待提高。从调查数字反映出,部分企业女职工对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具体政策法规了解不全面,特别是对与职业女性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也不了解,甚至连已执行了十余年的90天产假都不清楚。
(2)一些公有制企业因受经济效益下滑的影响,女职工劳动保护水平下降,削减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费用;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不能及时改善;女职工劳动保护设施关闭或改作他用;取消妇科病检查;女职工生育费用不能全额报销;产假工资等费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等问题。部分停产企业、经济效益差的困难企业,原已签订的集体合同和有关规定无力履行。
(3)个别改制、转制企业以及由个人承包的公有制小企业经营者轻保护、重效益,不重视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劳动卫生和安全生产存在隐患。
2.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突出。
(1)用工制度不规范,女职工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一些企业经营者不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押金合同”或“生死合同”。据本次调查的1041个非公企业中,仍然有33.1%的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
(2)女工工资报酬低,被克扣工资,加班加点现象普遍。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女工月工资大多在500元以下, 56%的女工称工厂有拖欠、克扣工资现象。在一些服装、鞋业、餐饮等服务业,加班加点现象也很普遍,有的女工人均周劳动时间为76小时,甚至长达90小时,节假日也不能休息,企业强迫女工超负荷劳动却不按规定支付工资和加班费。据本次调查,仍有39.9%的企业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3.使用女工“黄金年龄”段,女工特殊保护得不到落实。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招工避开女工生育年龄段而不承担女工特殊保护的责任。据河北省对96家企业的调查,无孕、产、哺乳期女工的企业占到79.2%,而处于孕、产、哺乳期的女工只占很少比例,很难享受到特殊保护的待遇。在调查中发现,有少部分企业不发给女工产假工资,有的企业女工生育费用不予报销。
4.劳动保护条件差,部分女职工的健康与安全受到影响。些劳动密集型和规模较小的企业里存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作业环境差、事故隐患多等问题,有的女工长期工作在噪音、异味、粉尘、有毒有害气体严重超标的环境里,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5.侵犯女职工人格尊严和人身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厂规厂纪名目繁多,十分苛刻,女工稍有违犯,便会遭到惩罚、打骂、污辱等,有的女工被扣押身份证、暂住证等,甚至随时受到翻包、搜身的威胁。
三、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意识不强。一是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对女职工承担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社会责任缺乏正确认识;二是女职工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不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少数地方领导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2.劳动关系不健全和运作不规范。 由于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者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了劳动关系主体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往往处于顺从听命和被支配的弱势地位,不签劳动合同或签订明显不公平的劳动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
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尚未健全。现行的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是1989年颁布的,劳动部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也于1995年颁布,其中的部分条款已与形势不相适应,操作性不强。 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劳动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职能分解到了几个部门,影响了整体效能的发挥。
四、建议和措施
女职工劳动保护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1.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是关系女职工的健康与中华民族未来人口的素质,关系到整个人类繁衍与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2.修改、完善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自主权扩大,特别是非公企业的发展壮大,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都面临着内容和适用范围的局限。
3.与时俱进,坚持创新,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不断探索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的有效途径,并与当地法律等有关部门协商,在经常涉及妇女权益问题、女性职员较多、依法维权方面开通法律援助电话,为妇女免费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
4.加强工会自身建设,认真履行维护职能。 必須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尤其要加强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使他们敢于维权,能维权,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表者、维护者。
5.全面施教,提高女工素质。要使女职工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新的挑战,真正发挥其“半边天”作用,必须抓住重点,全面施教,积极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切实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
15.对XX县陶瓷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五
——对XX陶瓷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XX陶瓷,从1987年的一眼孤窑,发展成今天年生产能力5亿平方米,名列全国四大陶瓷基地第三的“中国西部瓷都”,其惊人“蜕变”,值得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把这种“一个传统农业县,在较短时间内集聚庞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构建起活力四射的民营产业集群”的现象称为“XX现象”。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黄彦蓉把“XX现象”誉为中国西部的“温州模式”。“XX现象”是我省民营工业发展的一个范例,其发展轨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程中带有普遍性。为此,笔者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思考。
一、“XX现象”彰显民营企业在工业强省中的典型意义
一是成功树立了资源转化为产业的典型。XX页岩资源丰合富,现有储量5亿立方米,可开采100年左右;XX人力资源丰富,陶瓷工人月平均工资约700元,比广东佛山低300元左右;XX能源资源丰富,陶资企业用电0.45元/度,广东佛山陶瓷企业用电0.75元/度。而且XX通过眉(山)一夹(江)管道日输入天然气 200 万方,与东部陶瓷企业使用原油相比,清洁环保,且成本低廉。XX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出台税收、土地、资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陶瓷产业。质监部门从产业发展初期就积极介入,帮助企业健全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甚至把四川省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XX。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和职能部门共同发力,特别是XX县政府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XX陶瓷资源向产业的成功转化。目前,XX拥有陶瓷生产企业110家,年消化页岩200多万吨,就地转移劳动力6.2万人,年产值 30 多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对全县税收的贡献率达70%。
二是成功树立了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发展的典型。全国四大陶瓷基地,东部占据三席,西部独有XX。XX陶瓷是在和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其成长背景,正是我省工业在全国工业竞争大格局中的一个缩影。去年全国经济总量排前三位的是广东、山东、江苏三个东部省区,三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都是我省的4倍左右。在我省工业发展,不仅要追赶东部,还要突破东部包围的形势下,XX陶瓷树立了“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战略转变典型。目前,XX陶瓷产量已占全国1/5,占全省2/3,建辉、米兰诺、新万兴等公司的销售收入已跻身全国建陶行业30强。
三是成功树立了民营企业立体化发展的典型。XX以建陶业为中心,带动发展了电力、天然气、釉料、色彩、清洁能源、包装、机械等相关生产企业80余家,推动发展包括个体运输、陶瓷产品经营、页岩开采户、货运信息及零配件加工厂1000余家,吸引了山东、广东、福建等省及川内成都、攀枝花等外来相关企业驻夹的经营、服务、办事机构100多个。XX县城面积由5年前的3.4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7.6平方公里,黄土、新场、甘霖、土门等农业乡镇发展为新兴的工业集镇,XX陶瓷业已由过去的单点生产型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商贸于一体的格局,整个XX县域经济也呈现第二产业带动一、三产业,三次产业并进联动的立体发展格局。
二、“XX现象”凸现我省民营工业面临的发展瓶颈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底气不足。重模仿,轻创新,品种单一,跟风发展,追求产品合格的多,追求品质卓越的少,使XX陶瓷长期以来形成了“大路货”形象。在XX还沉浸于普通墙砖国内市场不断扩张的喜悦之中时,山东陶瓷生产已从普通产品向新型材料开发转移,佛山已着手全球市场的品牌运作。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二是品牌缺失,竞争锐气不强。XX110家陶瓷企业中,仅有四川名牌 4 个,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还是空白。而佛山陶瓷有 7 个中国名牌,占陶瓷产品中国名牌的 58 %。为充分利用广东陶瓷的品牌效应,XX大部分企业将“中国西部瓷都”牌子束之高阁,纷纷贴牌广东货。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再好,作贴牌生产,大部分的利润和附加值都只能被别人拿去。没有品牌的经济必然沦为打工经济,没有品牌的企业永远是长不大的企业。XX陶瓷品牌之痛,也正是我省民营工业品牌之痛。全省名牌企业仅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 ,“中国名牌”产品数仅占全国的1.8 %,为广东省的1/10,山东省的1 /14。品牌缺失已成为我省工业尤其是民营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是管理粗放,转型活力不够。XX陶瓷现已初步完成原始积累,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但由于企业管理者大都是“洗脚上岸”的农民,家族式管理色彩浓厚,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以质取胜观念淡薄。而且民营企业数量多,分布散,竞争力弱,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园区建设还处于粗放阶段,整个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影响了XX陶瓷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三、“XX现象”启示民营工业发展思路
(一)全面倡导以质取胜,夯实民营工业发展质量基础。一是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民营企业质量整体水平。把“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切实加强质量、计量、标准化和认证认可等基础工作,严把原料进口关、工艺流程关、产品出口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XX已有31家陶瓷企业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质量奖励制度,扶优扶强制度,使民营企业从起步阶段就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二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我省民营企业质量检测能力。科技把关是质量把关的关键,要改变重生产、轻检测的思想,加大检测设备的投入,提高检测人员素质,改进检测方法,以科技手段控制产品质量。三是强化质量监督,打击伪劣现象。粗制滥造、假冒伪劣,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危害企业声誉。对掺杂、使假、仿冒、伪造等不法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确保产品质量,维护行业健康发展。
(二)全面推进品牌建设,增强民营工业发展竞争能力。一是培育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因产业而兴,又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是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大“西部瓷都”区域品牌的开发力度,提高聚集力,增强影响力。二是培育知名企业。新中源、建辉等 6 家骨干企业产值已占XX规模以上陶瓷企业总产值的一半,龙头企业对区域工业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努力把米兰诺、新万兴培育成全国建陶行业的知名企业。三是培育名牌产品。新万兴评为“四川名牌”产品后,销售额从1.5亿元增加到现在3.3 亿元,增幅高达109%。企业要把培育品牌作为自己的主要经营理念和终身追求,彻底扭转贴牌现象,努力实现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
16.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六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姓名: 葛 剑 学号: 1106140206 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经济学 班级: 经济 11-2 联系电话: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但是经济方面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就是很严重的一方面。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监测的我国559个城市中,地级及以上城市322个,县级城市237个。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4个(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325个(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159个(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51个(占9.1%)。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按重要污染物年均浓度评价,2006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无城市达到国家一级标准,50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44.2%)、55个城市为三级(占48.7%)、8个城市为劣三级(占7.1%)。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日渐严重,为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污染来源和治理对策。同时希望通过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来警醒世人保护环境。
关键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具体问题
污染来源
治理对策
正文: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1)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减低,但污染仍然很严重。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2)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城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全国近2/3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并且近三成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主要分布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2005~201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但是在全国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
(3)老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虽然通过努力这些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是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得到扭转,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但遗憾的是政府部门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控制。氮氧化物污染加重,有些城市已出现光化学烟雾现象。特别是随着小汽车走入中国百姓家庭,汽油消耗量急剧增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将会增加,城市交通污染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4)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二、具体问题
(1)酸雨:中国家环保局、中科院和国家教委共同主持的《我国酸沉降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课题查清了我国酸雨现状及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初步预测酸雨发展的新办法,评估了酸雨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我国酸雨在2020年前仍呈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酸雨控制综合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仅江苏、浙江等7 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减产约1.5 亿亩,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受害面积128.1 万公顷,年木材损失6 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约54亿元。
这份报告还表明,我国大气污染输送和沉降80%以上的影响区在国内陆地范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酸雨也受到日本、韩国的影响。
(2)光化学烟雾: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
(3)我国云量和太阳辐射减少: 在日前出版的美国《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科学家发表报告指出,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烟雾对太阳光的阻挡作用,我国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多年来呈下降趋势,比半个世纪前要少很多;而另一方面,天空云量也在减少,“万里无云”的情况更加频繁出现。据美国“科学生活”网站报道说,研究者发现,从1954年以来,我国的地面太阳辐射大约每10年减少2%,近50年来平均大约减少了10%。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我国500个气象站用仪器记录的地面太阳辐射量。研究者还发现,在同一时间段内,我国的蒸发皿蒸发量平均每10年下降了39毫米。该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中国学者钱云推测,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太阳辐射减少与温度上升、风速增强等因素合并影响的结果。
三、污染来源
我国的大气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种,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以及交通污染源。(1)生活污染源:城市居民、机关和服务性行业,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煤烟、油烟、废气等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分解排出的二次污染物和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废气。
(2)工业污染源: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类工厂迅速增加,而大气污染的来源也迅速增多,成了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以及工艺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如化工厂向大气排放的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和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炼焦厂排放的酚、苯、烃类和化纤厂排放的氨、二硫化碳、甲醇、丙酮等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金属和非金属粉尘。由于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工艺过程、原料和产品等种类不同,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也不同。如:由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及农药厂、造纸厂等各种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烟气,含有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碳黑、卤素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3)交通污染源: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大气污染也是主要来源之一。飞机、汽车、船舶排出的尾气中含NO、NO2、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HC)、CO、铅氧化物、苯、多环芳烃等大气污染物。而且由于汽车汽缸结构不好,燃烧不完全,以及使用汽油抗爆剂四乙基铅等,在燃烧排放的尾气中,还含有大量污染气体。
四、治理对策
(1)加强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与革新
在烟尘治理方面,将抑制常规电除尘器的发展,拓宽电除尘器对高浓度、高温、高比电阻烟尘和含有腐蚀性气体等的适应领域;发展配套的监测仪器和装备;改进型材规格和品种,降低主体重量;完善计算机选型技术,开发脉冲供电、微机控制、可变电压供电装置等。重点开发特殊环境使用的电除尘器,适当发展用于各种炉窑的中小型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应提高配套机电产品及材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开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滤料和纤维原料;在此基础上发展每小时处理风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上、耐温250摄氏度以上、寿命3年以上的袋式除尘器。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的旋风除尘器,重点发展高效低阻及除尘、脱硫一体化,即组合式除尘器。
在汽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将根据汽车工业污染控制目标,以轿车和轻型车为控制重点;汽油机普及闭环电控燃油供给系统,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推广稀薄燃烧、可变配气相位、缸内直喷等技术;柴油机推广增压中冷、柴油机共轨等技术,并加装氧化型催化转化器。
在脱硫方面,重点发展湿法脱硫工艺,以满足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的需要;适当发展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喷雾干燥脱硫、炉内喷钙尾部增湿活化脱硫、电子束脱硫等工艺,以适应中小机组和老机组的烟气脱硫。同时,根据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适当发展工业锅炉、炉窑相配套的实用型或简易型脱硫工艺技术和设备。
在有毒有害气体处理方面,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催化燃烧和碳纤维回收利用等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和设备以及工业有毒气体、恶臭气体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高枕无忧,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仍然是层出不穷,技术和设备的改进与革新不能停止。(2)废气治理和控制技术以及原则
废气治理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废气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及气态污染物的治理。
a.利用各种除尘设备去除烟尘和各种工业粉尘。颗粒状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重力除尘技术、惯性力除尘技术、离心力除尘技术、湿式除尘技术、袋式除尘技术、电除尘法等等。
b.采用气体吸收塔以及其他物理化学的方法处理气态的大气污染物。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净化法、燃烧净化法,冷凝净化法等等。
c.废气的综合利用。废气中有一些具有利用价值的,应集中回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而且能够把资源有效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d.基本原则:第一、城市建设和工厂选址,要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第二、改进燃烧方式,使用清洁能源。第三、植树造林,净化环境。第四、减少流动源的废气排放。第五、在城市逐步实行集中供热。第六、推广清洁化生产工艺。
(3)立法建议及污染的法制宣传
立法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大气环境的新的法律法规,做到更全面、更严厉、操作性更强。将防治电厂化工厂等“排放大户”产生的大气污染、机动车船行驶排放的污染,甚至每一个可能因自己的行为不当而使城市大气受到伤害的个人,都置于法的管辖下。加大处罚力度,特别规定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单位情节较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新的法律法规不仅要对那些违法企业的性质做出明确的界定,而且对由谁执法、怎样管理、处罚到何种程度,都应做出明确的规定。
污染的法制管理十分重要,要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如;每年进行一周的环境保护宣传,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法律知识。而且,对待各个企业工厂要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行教育和加以处罚,以致拘役判刑。不能放宽对环境保护的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该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环境科学导论》 王岩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环境科学导论》 何康林,裴宗平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3、《中国环境管理》 曲格平北京中国环境科学社 1989
4、《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控制》 彭国富,张玲芝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
5、《环境保护知识课本》 张力军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4
6、《环境管理-2版》 张明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7、《环境保护概论》 刘天齐等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环境管理学》 朱庚申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9、《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唐孝严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县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调查与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实践调查报告07-30
有关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空间效应研究09-05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09-23
探究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06-21
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问题的调查报告12-08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08-28
温岭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调查与思考10-30
保护环境污染的作文11-30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