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2024-12-04

初一数学教学总结(精选15篇)

1.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篇一

教学总结

时光如逝,转眼间,一学期的时光已悄然从我们身边走过;在这半年的时光里,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心理上我都收获了许许多多,经过时光的磨练,使我在许多方面有了提高,回顾以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生;

顾名思义为了解学生,虽然我也是从一名学生走过来的,但学生期间没有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有过深层次的挖掘,而通过这学期和学生的接触,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的心知,对学习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以及对于学困生,会分析造成他们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对症下药;多与学生进行沟通,释放他们的精神压力,让他们一步步不断进步。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想要坚持下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针对此情况,我会在班会上不定期地鼓舞学生,增加其责任心、自信心。

2、知课;知课的范围主要有知教材,知教案,知讲台。

首先,知教材就是对教材进行分析,作为教师这一点是基础,在开学之前我已经将教材通读,通做了一遍,在讲解每一课时之前,再对教材进行了细读一遍,顾对于教材知识都能熟悉;其次,知教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备课时需要备好教材、备好语言、备好学生;在这学期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些的重要性,所以在讲解每一课时之前,我都认真地把课备好,与其他数学老师讨论学生的易错点和难点;最后,知讲台是把教学中的许多准备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讲台上,应把教师所知道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学生懂得了此节课的知识才能彰显老师的成功。

除了以上各方面以外,我还深深的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1)在备课时,对于某些课时不能很好地把握本课时的易错点,在备课细节上也需要和其他老师学习来提升自己。

(2)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看重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这一 点上与有经验教师相比,我的方法显得很单一,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积极主动的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习惯。

(3)对于学困生的照顾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作为班主任,我以 后应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注重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4)在作业质量的反馈还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作业的反馈是 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能从反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行改正。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5)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基本功是教学之本,而在教学 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基本功上不足,在以后我应把此作为训练的重点,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一学期的时光已经过去,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以上是我在教学上的总结,针对众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向其他老师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不断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

2.初一数学教学总结 篇二

1. 上好第一节课, 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畏惧心理, 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复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模拟生活、结合生活, 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 关注学生的情感。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 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应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真正认识到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初一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堂课的机会, 凭借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在应用题教学中采用分析法。

2.1 图解分析法

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 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 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 通过图解,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从而根据题目内容, 设出未知数, 列出方程解之。 (例略)

2.2 亲身体验法

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坐过船, 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难以弄清。为了让学生明白, 我以骑自行车为例 (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 , 学生有亲身体验, 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 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 这是因为受风速的影响。并指出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 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 一个是风速。这样讲, 学生就好理解了。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 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 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2.3 直观分析法

如浓度问题, 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 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上课前我准备几个杯子, 称好一定重量的水, 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 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 要使盐水含盐20%, 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 我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 (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 , 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 老师要加入盐, 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 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这样, 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含盐20%的盐水中, 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 就等于后加的盐的重量。

即设应加盐为x克, 则 (200+x) ×20%-200×15%=x

解此方程, 便得加盐的重量。

3. 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 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 许多数学学困生只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处于弱势, 而在其他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 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

4. 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 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理解概念、性质。其次, 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 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 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有趣的事例, 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最后,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 挖掘数学的美, 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设障, 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 再发现, 再探索, 等等, 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注重情感教育。学困生尤其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失败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抚慰, 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难;当他们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如, 尽管已经看出学生某道题的计算是错误的, 但还是以亲切的话语启发学生, 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 同时又找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5. 微笑, 让学生靠近。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 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的微笑。老师眼神中所表达出的鼓励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 从心理上感到满足。学生回答对了, 老师的微笑能让他有满足感;回答错了, 老师的微笑能鼓励他, 让他有信心。学生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的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 也是对学生的及时奖赏。

6. 以身作则, 让学生尊重。

3.初一数学“分层目标教学”初探 篇三

一、“分层目标教学”的教学目标

“分层目标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理解认识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按层次差别制定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我采取新的高校课堂的教学办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好中差在一组,以好带差,鼓励中等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参与,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优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增强差生参与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最终使学生们达到牢固掌握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缩短层次差距,全面进步,整体提高的目的。

二、“层次”和“目标”的确定

初一学生学习成绩还不稳定,我一般都在上课一个月以后渐渐熟悉了每个学生,初步了解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再分组,一般都是6个人一组是最适合的,也可多可少,但能力较强的学生最好有2个,因为他们在有意见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研究,但做结论的时候还是一个人拿主意,初一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而数学比较抽象,所以在做出结论以后,组长要及时帮助小组中能力稍差的同学,而处在中间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商量再得出结论,组长讲解之后可以再预习下一课,也可以给其他学生一个反思的机会。一组6人都会以后,班级的其他各组就可以到已经准备好的各大板块进行比赛,组长和组长,一一对应,看那个组进步的最快,每个星期进行评比,一定要有奖惩,效果能更好。但是在此期间,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讲清分层次不等于人为制造等级差别,而是按客观存在的学习成绩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因为现在的学生有个性,有些孩子不承认自身的差异,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力求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提高学习效率。

三、“分层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

1、教师备课按成绩的高低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有好中差共6人,在黑板上给各个小组提出同样的问题,每个问题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每个小组的组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个个组都能够很好的解答每个问题。

2、课堂设计主要以每个小组的讨论为主,能力稍差的同学解答简单的问题,中等的学生做监督,组长来引导他们共同解决难题,这样使他们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更加专注解决数学中的思维性问题,使他们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尤其各组在板块中比赛时,更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心里,以及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精神。

3、作业分层次配置,作业配置一定要适量,学生作业我主要指导组长留给本组同学作业,难易有度,并备有答案,各组第二天同学互批,我随时抽查检测,这样就避免了同学互相抄袭,但有的个别同学就“走关系”不写作业了。所以我加强了对小组长的管理,先抽查组长的作业,对他们进行严厉惩罚,以示警戒。

4、周周测试,期待进步。几节课讲完之后,我都及时进行测试,对他们进行点评,对考试没有进步的同学不采取批评的态度,而是与其一起找成绩没有提高的原因,再给组长施加压力,责任下放,组员的失误就是组长的责任,这样能力稍差的同学不仅不自卑,还感觉对不起这个组的每个成员,给他们抹黑了,所以会更加努力,只要功夫深,铁杵一定磨成针。而组长会更加牢记自己的责任,带动组员一起成长。而对于成绩一直没有进步的一定要鼓励,进步大的就升级为副组长,让他们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

4.初一历史教学总结 篇四

初一历史教学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一全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所任班级有初一

(1)(2)(3)(4)(5)共五个班级,由于担任年级组长的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是依然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且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五个班级的历史教学任务。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 1

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历史课,就连以前极讨厌历史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发挥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多种历史的学习方法,同时,让学生增强历史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反馈除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以外还想知道什么历史故事,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四、认真改作业,学校统一发的人手一册的学习指导和历史填充图册都要求学生主动自觉完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历史学科,这给历史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要花很多时间专门讲解练习,保证作业的质量。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留在应式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例如为了培养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学习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一章时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并找出喜爱的原因,同时告诉学生他们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期中期末复习为了让学生有的放矢,一般在考试前两周就把复习提纲列给学生复习。

七、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很完整,有些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八、改进措施

1、今后应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交流,力求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

2、对学生多了解、多关心、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以情感人、赏识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努力探索出最好的、最切合实际的方法,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5.初一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第一,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采用分层走班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学生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

第二,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要让学生演好主角的角色就必须为学生设计好适合学生演绎的剧本。因些,本人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标努力提倡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别,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或有能者有大作为,小能者有小作为的练习。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组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第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

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第五、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本学期所任教的(11)班中,(11)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形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6.初一半期数学考试总结 篇六

针对初一数学半期考试总结

陆陆续续各个学校的半期考试已结束,有些同学考出了优异的成绩,但是我们了解到还是有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但尽管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150的总分,只能考120分左右,甚者更低)。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有些新同学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我们的辅导班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矗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

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们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们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

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们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7.初一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七

一、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是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许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

新教材中的每章的章前图,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日中的问题,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等选学栏目中的内容都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新教材中有天文(月球表面白天平均气温126℃夜间平均气温是零下152℃),地理(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m,地图上城市用点表示),物理(温度计、金属丝拉长),化学 (细胞分裂,污染) ,古今中外,建筑艺术、成语、古诗,等等。在教学中,我把一些实物图、实物体带进课堂,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改变过去数学课的枯燥无味。数学课也可以上得像物理、化学一样有趣,像语文课一样生动。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周围的问题。为对班里的学生进行量化积分,我和学生共同制作了一张积分表,每位同学的基础分都是100分,运用学过的正负数,得分的加正分,扣分的加负分,期中、期末作总结。

我还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期末班级要评选三好生和优秀学干,我选了几名学生代表,让他们利用第四章调查统计的知识进行操作,他们有条不紊、很顺利地完成了评优工作。在学习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章知识时,恰好到了元旦,我让班里每位学生根据学过的和看到过的图形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最关心自己的人。学生制作的贺卡五花八门,有立体的、平面的、折叠的,每张贺卡都包含着主人的智慧和爱心。学生用数学去解释翻牌游戏,去解决棋盘问题,去解释自然界的宇宙中的奥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新课程另一特色是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主体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只是教科书的解说员,而应该是课堂上的“导演”,演员应是全体学生,教师应从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学习2.2节,了解有关移动电话收费时,我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个组,每组10人,分别去了解现在城镇上的各种促销活动,采集数据,让每一小组根据了解的情况和数据,各编一个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解决。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不仅学会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且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并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三、新课程教学需要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资源包括教材中已有的“课本”的资源,又包括教师、学生,以及环境中的“活”的资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以及创造性地开发、引申和改造,使之更具有效性。在教学3.4.2余角和补角这一节,第1课时,教材上只有两个图和两个概念,在讲解时,我注重对概念的挖掘: (1) 余角 (或补角) 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无关; (2) 余角 (或补角) 是两角间的相互关系;即若∠l是∠2余角,则∠2也是∠1的余角; (3) 余角 (或补角的表示,∠1的余角表示为90°-∠1 (或∠l的补角表示180°-∠1) ; (4) 同一个角的补角和余角的关系为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5) 一个角的余角 (或补角) 不是唯一的,可以有无数多个; (6) 余角可以理解为余下的角 (补角可以理解为补充的角) 。因为生活中,我们觉得直角和平角是完整的、完美的。

在新课程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环境这些“活”资源的开发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初一的几何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我注重抓住几何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运用于生活这个特点,努力使课堂有声有色。

四、新课程教学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新课程倡导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灵活多样化,新教材改变了过去教科书繁、难、偏、旧的状况,原来满堂灌的内容没有了。如果继续按原来的教学形式运作,那么一堂45分钟的课不到20分钟就可以完成。

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我把黑板的下边沿当作数轴,取向右方向为正,中间为原点,20cm长为一单位长度,让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表演,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总结及验证,通过学生生动的表演,学生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理解都很透彻,计算准确率也很高。

当然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图形的直观性;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问题展开讨论;利用解题的程序化框图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性;利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利用教学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概括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挖掘和课堂的认真组织。

五、新课程教学要注重课堂点评

在新教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数学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良好的课堂点评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步步拓展,引导课堂讨论走向深入,使课堂教学得以升华。课堂点评并非随意而可为之,应重视以下几方面: (1) 注重点评的情感性。在新课标下,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善于倾听,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说,学生得到发展了,课堂才算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 (2) 注重点评的全面性,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点评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 (3) 注重的点评的适度,在课堂上,要更好地发挥点评的作用,必须做到适时、适度、适人,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每一位学生; (4) 注重点评的多样性。在新课程下,我们可用启发性常用语、赏识性常用语和激励性常用语等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除了传统的口头点评。我们也可以用善意的体态语言的点评,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新课程教学要注重课堂讨论

新教材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活动。师生共同讨论的课堂教学形式不但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而且能够使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在开展课堂讨论时,教师要注意更新观念,转变方法,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展现自我,并能适时地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体验成功。同时,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耐心指导,让学生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学习。

8.教会初一学生学好数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一数学;数学基础;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83-01

初一数学知识点多,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很多学生学起来感受不到压力,只是一到了初二,一些原本看起来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却难以为继,“风光不再”,究其原因,其实病根早在初一时侯就种下了,那就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积累的许多小问题终于爆发,只是当时被表面的高分掩盖住了而已。因此,帮助初一学生打好数学基础,教会初一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1、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2、没能把握解题技巧,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3、解题时常犯一些小错误,且“屡教不改”。4、解题速度过慢不适应考试节奏。5、没能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知识点越多,思路越混乱。

一、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学生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学生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还要教会学生自己做。当学生学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他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我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因此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

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以上,是我就初一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学生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他们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9.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篇九

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2006-09—2007-01

开学以来,我们备课组在备课组长李跃华老师的带领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我们的宗旨是交流、思考、实践才能进步;积累、总结、展现才有成果。我们小组共有十三位老师,聚集了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上有特级教师胡青薇校长指导把关,高级教师应翔敏,韩袆,李跃华,陈虹、吴月月老师带头,带领我们全组老师齐头奋进。

对于教材中与以往不同的内容,我们积极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教立体几何时尝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大课教学。教师们精心准备课件,集体备课。由经验丰富的陈虹老师带头讲课,尝试二到五个班级同时上课,另外还有几位资深教师随堂辅导。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讨论,踊跃配合老师互动,动手实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想法和建议。改进教案后,老师们争着要上,不断把很多好的想法展示出来,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提高了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对于多媒体的操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备课组老师们的合作精神,发挥了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强大的力量。奚雯燕、吴晔、陆悦老师也纷纷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多媒体教学,各展所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老师们积极备课,踊跃上课,教研气氛非常浓烈。这次教学活动是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一次初探,首次进行大班上课的大胆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给了我们许多思考,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以后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组里有三对师徒,师傅尽心尽业辅导徒弟,使得新的青年教师们很快适应岗位。新进学校的4位老师,陈虹,杨文青,奚雯燕,吴晔在组内各位老师的帮助下,纷纷成功地开了一堂公开亮相课,收到不错的效果。陈虹,杨文青老师是从外校调来的优秀教师,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帮助我们开拓创新。三位徒弟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也为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按时按要求进行常规管理,帮助各个班级解决了许多问题。其中陆悦老师还担任年级辅导员的工作,每天都忙忙碌碌处理许多年级里的事情,帮助班主任协调工作,认真负责,协助年级组长韩祎老师做了不少事情。三位徒弟还积极主动为备课组承担了很多工作。

应翔敏老师是市初一教改组的学科带头人,每次教研活动都带领各位老师积极参加,尤其是年轻教师,抓住各个机会交流学习。其中胡春蕾老师作为新生代名师培养对象开设了校内示范课。吴家樑老师到南环中学送了一节课,吴老师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条理清晰的课件,学生们积极配合,效果非常好。

我们的老师们不光是传授数学方面的知识,平时还不忘德育方面的教育。班主任尽心尽责,每次早操眼保健操无一缺席,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人品以及能力方面的教育,认真做好常规管理方面的工作。任课老师,在上课之余也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能力教育。周六的辅导、竞赛课程,备课组都认真准备,教师认真上课,韩袆、应翔敏老师分别主动承担了编写高质量的讲义工作,收到了多方面的好评,讲义被许多老师珍藏。

平时集体备课,老教师们解读教材,新教师们提出疑惑,各位老师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天天互相研究,时时讨论问题,无形之中形成了每时每刻都在集体备课的风气。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后,办公室里总是挤满学生,教师们认真答疑,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

十二月份初一数学组承办了“时代数学杂志”的数学文化节,即苏州市初一数学竞赛复赛,借此机会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并向各个学校展示了苏州立达学校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冬季教工运动会时,每一位老师都积极参加,踊跃报名。比赛前认真练习,在比赛时发挥强大的能量,取得了全校第五的好成绩!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很有人情味的,每一次捐款都慷慨解囊,学校图书馆也有许多老师们捐出来的心爱、宝贵的书籍。我们还常常互帮互助,组里新来的杨文青老师是外地教师,最近他喜得千金,我们所有老师集体去医院看望祝贺,还给他送去了许多温暖,杨老师激动万分,言语之间都能感受到温馨。他休假期间,组里的老师积极为他代课,使得教学工作如以往一样畅通进行。

工作之余我们还有丰富地文化生活。十月份,我们小组13位教师驱车前往阳澄湖莲花岛领略农家风情;十一月份在藏书镇品尝美味的羊肉。冬至,我们一起在市区聚餐,让每一位老师都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办公室总是打扫地干干净净,让所有人都到家的感觉,还受到了倪振民校长的好评。

初一数学备课组总结

历经一年的努力和改革,我校初一数学组,应该说有了进步,在新课改中,我们承担了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改研讨会,推出的3堂研讨课受到了有关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教学效果方面,全体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不同的学生都能形成比较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式。现将我们初一备课组工作的做法、体会作以汇报,相互沟通,以利于下一步更准确的实施课程改革。

一、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

定位于面向全体,以大面积提高合格率为努力方向,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教师们这一年的最大变化就是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之间基本上形成了和谐融洽的民主关系,上课时的气氛比较以前更活跃,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与成就感,大部分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自主习惯。

二、按照课改的要求组织上课,并不排斥数学课中的强化训练

我们的数学成绩和罗西二中相比较,由上学期的差距甚远到与之持平,并偶尔在联考中超过二中,我们为这个成果的获取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和反复的探索,学生的基础差是客观现实,从另个角度来说,基础差也说明发展的空间大,只要方法得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不排斥数学课堂,那么,发展只是程度的问题了。

在这一学习,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研讨重、难点,讨论教法,分析和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估计的学生总体的平均接受水平来设计课堂,以单元检测为评价和反馈方式,采取引导——激励——尝试——提高的结构评价,每次检测时,以第一次检查时结果为学生的标准起点,让学习还不是很扎实的同学,准备3~5天,然后再进行补偿检查,这样,在心理上消除了学生对检测的恐惧,激发起学生不服输的愿望,和别人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学生不再厌烦第二次检测,而是向往和急切期盼,从而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效果。

本学期我们遵循课改思想理念,循序渐进,发展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完善自我。利用合作学习将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加以交流,在辨析中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在疑难问题上,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登台讲解,思路开阔,提高了能力,淡化了纯粹的记忆。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初一组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课下动手制作教具、学具,变抽象为具体,然后再从具体中抽象,实现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合理更迭。

重视数学阅读。在阅读中实现读——听——说——写——思的协调一致,特别是讨论条件的联合思维使学生保证了阅读时思考,条件记忆和结论分析的有机统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只有在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深入思考时,才可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读是训练这种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之,这一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收获了不少,但也有许多不足,如后进生转化一直比较缓慢,过程性评价缺乏必要的现实环境、学生厌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随着学生认知的变化,课堂组织的模式也要不断的更新的有关探索还不是很到位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创造性的继续探索、解决。

初一数学备课组小结

初一数学备课组小结

(2004学第一学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2004学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临近尾声了。在这期间,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的成员尽自己的所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的纲领性的设想。只有在进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之前,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才能有条不紊、胸有成竹地进行教学,我们二人在开学初期,根据教材,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要求。我们在学期各阶段根据计划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

(2)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分析教材,领会其精神实质

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教学目的和要求,而且还规定了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它既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备好每一节课以及撰写教案的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性文件。我们深入钻研大纲,掌握学期教材的结构体系,弄清前后学期教材内容的衔接,而且还了解了各部分知识点在整个体系中的意义与作用。确立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分析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知识。总之在备课时,我们还翻阅了较多的辅助资料。

(3)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的绝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都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因此,使学生掌握新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技能变成为数学课堂教

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课堂上对于几何题及应用题,我们特别强调给他们讲解解题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这类问题。有时会对他们说:“拿到这道题时我是怎么怎么思考的。”激发了他们对思考这类题的兴趣。

(4)布置、批改与订正作业

上好一堂课,教师要布置作业,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并不是按照练习册的习题一并布置,而是有选择性的布置一些习题,剩余的部分习题等复习时再做。有时会适当补充习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作业及时批阅,有时适当地写上鼓励的话语,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我会让他们及时订正,个别学生个别讲解,要求他们写出订正的具体过程,基本上要求他们当天完成。

(5)复习

在期中、期终的复习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把知识点整理一遍,必要时附上相应的例题。在复习时会参考历年来的期中、期末试题,并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有选择性的出几份试卷,作为复习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把自认为重点、易考的内容让学生作上记号,要求学生必须去弄懂。对于考试卷,无论是填空题,还是选择题,我们都要求他们把具体的解题过程写出来,并且都订正在试卷上,一一给老师批阅,直至有订正对为止。

我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拥有的资源——兴趣、爱好、良好习惯等,并结合自己的长处进行教学,使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真正做到熔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索之中,使学生仿佛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从而进入教与学的理想境界。

10.初一下学期教学总结 篇十

禹国

2010-2011下学期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禹国风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年级1、2班语文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本学期所作的工作 一学期以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每天提前到校,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阅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同事以诚相待,谦虚谨慎;对领导尊敬有加,领命不误;对学生关心爱护,教书育人。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二、学期取得的成绩

从整体来看,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三、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1、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松懈,不能达到严慈并济。

2、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极小,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局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

3、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

4、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5、作文水平悬殊较大,大部分学生有待提高。

6、课堂效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7、学生表达能力较差。

四、改进教学的设想和措施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2、严慈并济,对学生提高要求,把工作落到实处。

3、端正学生写字态度,改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5、多读多写,提高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平时的思想火花,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视界,加强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体验,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倾吐心声的园地,写出真情实感带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以感悟为基础,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写作材料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积极引导学生每个月起码要看完一本文学著作,并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体会——表达——修改——反思”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留下痕迹,让写作发生奇迹”,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在写作上创设一个较轻松的愉快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写出好文章。加强写作技巧和理论的指导。如:主题和题材的关系;构思与选材;表达方式的多种运用和主题的关系等。

6、提高课堂效率。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

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7、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9、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1.浅谈初一数学过渡性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一;数学;过渡性教学

过渡性教学方式在初一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是一门连续性和整体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各阶段基础知识做到有效衔接是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学生只有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将基础知识打好,才能在初二、初三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因此,对于我们初中数学老师来说,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学习是初一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初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一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笔者认为当前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一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复杂

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由于环境、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初一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思维开始正式形成,有很好的可塑性,对数学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其思想不固定,持久力较差,而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各种概念及论点也逐渐增多,对其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另外,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也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紧张甚至是恐惧的感觉。

2.初一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相较之小学的知识结构而言,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逻辑性更强,从教材和知识结构的衔接上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学数学知识的积累就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而在初一数学学习过程中,

如果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进程变化,那么对数学知识就无法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素养,从而造成学生知识的脱节,对学生的自尊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3.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初一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性格、心理等各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对数学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所以就会引起学生的自豪心理,认为自己不用努力也可以赶超别人,因此在课堂上往往过于放松,不求甚解,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差,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却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非常复杂,会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失去热情,从而使他们再次与数学无缘。

二、过渡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从小学到初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上述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理解尊重学生

初一数学课堂的关键是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一学生初学初中课程,对初中课程量大、问题复杂等问题非常不适应,因此我们的初一数学教师就应该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思维进行指导培养,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小学数学知识和初一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一步步跟上学习节奏,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知识理解缓慢的现象,我们一定不能采取歧视,不尊重其人格的行为,一定要以引导教育为主,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新树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接收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呈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渴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概念问題进行具体化及生动化。

3.开展数学帮扶活动

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特征,我们数学教育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是承认个人之间差异的存在,只有通过帮扶活动,展开分层教育,才能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革新,在分层教学和帮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引起积极的互动和交流,二是防止偏向行为的产生,对于学生要一视同仁,只有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才能使数学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初一数学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师一步步摸索经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在过渡性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策略问题,多从问题的原因入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享受到极大的乐趣,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立军.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2]冯济强.做好初一数学的衔接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4(12):1.

12.初一数学课堂衔接教学策略之分析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一数学,衔接教学,策略分析

随着教改的进行, 中小学教学也越来越强调融合, 因此, 加强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顺利进行中小学衔接教学, 使每一个小学毕业生都能顺利进入中学阶段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够平稳顺利地完成小学向中学的过渡,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影响中小学衔接顺利进行的一些因素, 并着重提出了一些衔接教学方面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模式.

一、影响中小学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因素

1. 教材和老师的因素

新改革的小学数学在知识体系和能力方面对学生要求较低, 尤其是对学生的数学推理逻辑方面的能力要求较低, 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相对较轻.而初中数学教学, 由于老师对小学课标比较不熟悉, 从而使老师造成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过高估计, 同时初中教学的科目较多, 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 老师上课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这就需要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更加的主动和独立.

而学生在小学阶段, 由于老师未能正确认识到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也未能正确估计学生思维发展的性质, 导致没能正确地把握学生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 更没能促使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

2. 环境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 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 新教材、新同学、新团体、新老师, 学生对于环境的认识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而且, 学生在经过六年级的紧张学习以后, 考取了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学, 学生心中普遍认为自己的小学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 难免会出现放松的状态.学生在两个月的暑假期间, 基本上已经不再复习小学数学, 在上了中学以后紧迫感消失, 思想也开始出现松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消失.学生在上课的时候, 注意力不集中, 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也一知半解, 同时学生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 甚至有些学生慢慢产生了畏惧心理, 同时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 对于初中数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难以理解, 最终就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无趣的学习局面.

3. 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因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多, 而且老师在讲课的时候, 一般是知识点一出来, 立即就讲解一道例题, 然后进行点拔提高学生在上课的时候,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 上课速度较快, 上课时对教学内容难免出现听不懂的情况, 这样就使得学生课后必须自己看书, 自己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年龄的原因, 未能体会到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的乐趣, 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一到初中就被抹杀.

另外,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 老师上课非常的细致, 归纳也非常的全面, 练习也较为全面, 学生考试的时候只需要记住概念、公式, 按照老师讲的例题进行解题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然而, 在初中阶段, 由于上课内容较多, 时间少,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将每一种知识应用和解题题型讲解全面细致, 只能讲解一些典型的题目, 这也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初中数学教学顺利衔接的方法

上述原因都阻碍着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顺利进行,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使得衔接教学顺利进行.

1.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好的数学语言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数学教学语言的内涵, 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定理、性质等, 从而使学生产生盲目学习、一知半解和依样画葫芦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面对命题形式或条件出现变化的题型的时候, 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漏洞百出.因此, 加强数学语言教学, 应当放在数学教学首位.在初一数学教学中, 我们老师应该做到:

(1) 针对学生的语言水平, 组织语言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下面的错误:-3-1=-2, , - (-8) 的相反数为8, 学生在面对这些简单概念题的时候也会出错误, 分析其原因, 往往是对数学概念不能清楚地了解.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 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语言理解能力, 而不能过高的估计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 用通俗、直观的语言去讲解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定义等, 对于那些比较抽象的定义, 要多举一些实例,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义.例如, 在讲解方程概念的时候, 老师要抓住学生已经理解等式概念的优势, 用等式来说明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等式概念的基础, 对方程概念也就会牢记.这样学生在遇到3x-y=5, x-1=3, =2等是不是方程的时候就不会出现错误.

(2) 合理利用数学语言的特点.数学语言一般可以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类型.而按照表述语义区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述性语言, 例如法则、图形等, 这类语言主要用于表述数学教学的一般思想过程;另一类是判断性语言, 如定理、定义、性质等, 这种类型的语言一般是为了解释数学的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 要正确区分语言的寓意,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例如在表述第一类语言的时候, 要让学生明白具体的过程, 抓住过程进行教学, 尤其是对于表述思想或过程较为复杂的语言要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 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述.例如, 在讲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时候, 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部分, 学生解题时错误也比较多,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一法则表述的过程分解成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确定正负号, 第二个环节是确定数值 (绝对值进行加或减) , 按照这一过程多练习几道题以后, 学生就能明白法则的过程, 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第二类语言, 要着重讲解条件和结论, 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取得这样的结论, 通过这样的具体讲解和例题练习, 学生应用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2. 逐渐培养学生新的思想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果说思想是人的灵魂, 那么数学思想就是构成数学的重要动力.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老师在传授这些思想和方法的同时, 也要注重将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与以前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 让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关联和微妙之处, 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 对数学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解应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 可以将算数解和方程解同时作出来, 让学生切身感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一些.这样学生就了解到:用“未知”代替“已知”的思想解应用题的时候, 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 学生慢慢就会从小学教学的思维中走出来, 进入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

3. 注重知识点衔接教学, 完善教学内容

在初一数学教学中, 知识点的衔接教学是其中相当重要的环节之一.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再学习相关的提高内容时就会感到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呢?

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课改以后, 虽然初一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联系更加紧密, 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总是用小学的内容来揭示初中的新内容, 而应该将初一的衔接看成是一种过渡阶段, 重点是要过渡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这才是衔接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 不仅学生学习的知识层次提高了, 同时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学生思维进入初中数学教学以后, 我们还要将初中的各种知识点进行衔接, 这样不仅巩固了已学的初中知识, 同时学生也更容易进入新的知识点的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 如何进行初一数学的衔接教学, 是初中数学老师十分关心的问题, 同时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衔接方法, 但是笔者认为, 如果仅仅从内容上进行衔接, 势必造成学生以后学习的障碍.数学衔接要从语言、思想、知识点三方面进行全面的衔接, 同时老师在进行衔接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针对这一水平进行怎样的衔接, 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俐俐.中小学衔接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议——以数学教学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03) .

[2]张舟静.初一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渗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 .

[3]郝良滔.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一数学学习过渡[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04) .

13.初一数学组工作总结 篇十三

全组成员都能忠于职守,敬业爱岗,能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论,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相互之间既有分工更能很好的合作,本期的教学内容就是初三数学毕业复习,从教学计划的制订,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备课交流,再到教学反馈小结,各个程序都充满着组员的关切和创新,这种愉快的合作更多的体现在集体备课中,我们五位初三数学老师就像五行之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就如同战局布阵中的五行连环阵,各司其职守卫一方又相互策应融为一体,都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在长鸿初三教学中准确定位。

二、加强研讨,认真准备

由于每位老师定位准确,皆立意于提高XXX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因而平时的备课教学工作中,教学研讨是家常便饭,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有问题就有争论,就有各自的观点,每人便能轻易的取舍。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我们都不知不觉的得到提升,在备课中,直接导致任何人都不敢敷衍了事,课前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保障。

三、优化课堂,追求效益

课堂是教学流程的关键点,我们应该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十分有限的时间空间,使课堂效益实现最大化?这个问题一直就是我备课组的教研课题,每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十分注意效益,并经常在课后交流,谁有心得,立马与大家分享。为达到尽可能的优化课堂,我备课组经常组织听评课活动,每位老师每周至少要准备一堂公开课,随时欢迎其他组员听评,如我组的吴韶斌老师本期听课达46节,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四、重视辅导,整体提升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初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力争拿下XX市初中毕业会考第一的头衔,根据校领导、备课组的统一作战部署,重视培优的同时,必须重视辅导落后生。我们本着“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的信念,努力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氛围,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不忽视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学生的弱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课堂教师提问、做练习,都由“差生”打头阵,让“差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便于师生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既让优等生能力强了,又让“差生”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同时,教师课后辅导的主要对象也是“差生”,交流谈心最多的也是“差生”,由于全组老师的辛勤耕耘,使所有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五、注重反思,不断进步

对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的灵活处理,是检验教学效果和教学机智的较好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我组成员均能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相互切磋,在每一节课后都能留下反思随笔,在每次检测后都能准确总结问题,及时修正教学行为。

六、正视问题,努力解决

14.初一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篇十四

1、备课。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先备好课,课前在重新复习一遍教案的做法,去熟悉教材,掌握教法,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能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备课。

2、上课。课堂教学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材,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人人做到参与,人人思考。

3、抓基础知识和技能,因为这个班有一部分学生写字不规范,识字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为了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学扎实,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又如,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4、认真做好转变差生工作,这个班级语文学科的学困生比较多,最严重的就是周新发、刘通池、梁伟建同学,他们自学能力极差,这学期又因各种原因缺课太多,因此,语文成绩非常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每天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为这些学生补课,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目前这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5、教材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六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在本期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待于加强

2、对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掌握的还是不够好,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够成功。

3、对学困生的转变方法不够贴切,致使还有多名学生语文很差,还有待于继续学习。

15.学好初一数学之我见 篇十五

一、上好第一节课, 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 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得非常复杂, 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 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 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 社会各领域无处不有数学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从心理上真正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

二、运用启发教学, 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

由于初一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先是负数的引入, 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然后又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 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 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 方法更为灵活。所以在教学中, 应运用启发教学, 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分析问题, 形成“立体思维”意识, 拓宽思维的广度。

三、因势利导,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 第一次接触初中数学, 此时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很重要。首先, 要指导学生预习知识, 提出章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目标, 让其围绕目标预习教学内容, 弄清例题, 并完成简单的一些题目, 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注明;其次, 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 重点记录的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上提示学生, 书上的内容要让学生注明;然后指导学生作业, 作业中, 哪些须独立完成, 哪些可讨论完成, 哪些是在老师提示下讨论完成, 应分不同层次要求学生, 同时对评改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及时修改;最后, 指导学生复习, 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 比如在学习整式加减过程中, 做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小练习, 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归纳知识, 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从而将知识转化成一个系统。

四、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不能都按照课本按部就班, 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正确提问, 在提问中受益, 在提问中得到知识。

五、小组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应该是生本教育课堂的精髓, 以学生影响学生, 以学生教会学生, 最终达到教师不教学生自会的效果。如何培养小组有效的合作呢?起先, 给我最大的困惑是不会引导学生, 让学生有序有质地说好, 反而给了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一个更不动脑筋的好机会,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种心急, 给了我沉重的打击, 让我快对低年级的孩子失去合作的信心。但是, 也许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照亮了他们的心, 也许是他们懂得了合作是一种鼓励、一种分享, 更是一种力量。于是, 他们慢慢走到了合作的行列中。现在, 学生们已经能够在小组内进行简单的讨论, 并学会了帮助别人, 也可以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提高, 相信给学生些时间和空间, 不断更新我们的思想, 采取有效的方法, 学生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逐渐提高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

上一篇:2010教育教学总结下一篇:企业外协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