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

2024-11-08

系统论(共11篇)

1.系统论 篇一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知识点概括

三: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功能: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红细胞(无细胞核)──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保护。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加速凝血。

贫血: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影响血液输氧的能力,影响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易疲劳;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发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过多。

人体血量约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10%,经一段时间调整后可完全恢复正常(一次献血仅占总血量5%,不影响健康,应积极提倡);若一次失血超过30%,需及时补给血液。人类最基本的血型是ABO血型,输血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和静脉的管壁特点

动脉 管壁厚 管腔小 弹性大 血流速度快(血流方向离心)静脉 管壁薄 管腔大 弹性小 血流速度慢(血流方向回心),有静脉瓣

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管腔窄,红细胞单行通过;(3)管内血流速度最慢;(4)数量大,分布广。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

(2)与各个腔相连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3)内流的血液的种类:左心房、左心室──动脉血;

右心房、右心室──静脉血。

(4)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静脉瓣(位于静脉内)。

(5)血液流动的方向:一定方向。

(因为房室瓣控制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动脉瓣控制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6)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流动,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循环分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意义进行物质交换,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组织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肺循环意义进行气体交换。)

1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2静脉瓣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左心室的壁最厚是因为(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4再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5左、右心室射出的血是(左心室射出动脉血,右心室射出静脉血)6使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7动脉血成红色,主要因为它含有较多的(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8左心室连通(主动脉)

9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如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在(右心房)发现

10小李到医院去验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则他可能患有(白血在人体病、炎症)1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数目最多的是(红细胞)

12我们又时因碰撞而皮下出现紫色斑块,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出血所致

四: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的原理:

呼吸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吸气

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呼气完成肺的通气

肺泡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1)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气体交换。

肺通气是依靠呼吸运动实现;肺的换气和组织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

肺的换气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使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人体内的交换:

1.肺泡 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2.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的意义: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需要。

五:人体代谢废物的排除

⑴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皮肤→排汗(水、无机盐、尿素)

呼吸系统→呼气(二氧化碳、水)

泌尿系统→排尿(水、无机盐、尿素等)

排泄的意义:排除废物;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

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的场所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肾脏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

肾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分布在皮质;

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

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

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人体废物的排出方式 ⑴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⑵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如人体排便;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和生发层(具有分生能力,有黑色素细胞),真皮含大量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皮肤的功能:保护、再生、调节体温、排泄和分泌、感受外界刺激。1在人体的血管中,含尿素最少的是(肾静脉)2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小体)

3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150升,而实际只排出1.5升,原因是(肾小体的重吸收)4肾动脉与肾静脉里的血液含量基本不变的是(蛋白质、葡萄糖)

5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则病变部位是(肾小球)6终尿与原尿的最大区别是(终尿不含葡萄糖)7肾小球内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

8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流到肾小囊里的是(原尿)

六:神经系统

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功能: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

分在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灰质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白质

布在周围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神经节

神经部分神经纤维构成神经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反射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方可形成。

反射弧: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主要功能区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0.52如膝跳反射中枢、排便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角膜:聚光作用

(一)眼与视觉:

1. 眼球的结构虹膜:黑眼球(中间的圆孔为瞳孔)和功能

外层:巩膜:白眼球和脉络膜:(富含血管)

中层:睫状体

内层:视网膜:感光作用 2.视觉的形成: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产生兴奋)→大脑皮层

3.近视、远视及矫正方法

⑴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凸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⑵远视: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凸度过小,物象落在视网膜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二)耳和听觉耳郭:收集声波

外耳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在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

鼓室:(位于鼓膜内侧)

1.耳的结构中耳听小骨:传导鼓膜产生的振动和功能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空气能通过此管进入鼓室,维持鼓膜内外两侧气压平衡。(中耳炎)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在听小骨传来的振动的刺激下,内耳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有头部位置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半规管

2.听觉的形成: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损伤,其他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收缩反应)

2人类特有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3人看到路牌会遵守,但小狗不会,说明人类具有(语言中枢)4眨眼反射的神经结构和反射类型是(反射弧,简单反射)5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是(“谈”梅止渴)6协调身体平衡的主要是依靠(小脑)7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8组成大脑皮层的主要结构是(神经元细胞体)1若要矫正近视眼,应戴(凹透镜)

2当你从电影院走出是,瞳孔(由大变小)3人的视觉在(视觉中枢)形成的

4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象的部位是(视网膜)

七:激素调节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的一类腺体。

内分泌腺: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作用及其缺乏症 激素 作用 缺乏症

生长素 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不足,患侏儒症;过多,患巨人症。成年人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期缺乏,患呆小症;成年缺乏,导致代谢缓慢、怕冷、智力减退等

胰岛素 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糖尿病

人体主要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的内分泌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及其功能胰岛:分泌胰岛素等

2.系统论 篇二

美声教学承担着培养美声声乐新人、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 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 对美声教学进行系统化研究, 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个大的母系统分解成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 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一、美声教学的软系统

美声教学这是母系统中的第一个子系统, 是软系统, 这是一个智力系统、隐形系统, 也是以往美声教学不太重视的系统。这一子系统, 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即通常所说的“音乐感觉”, 这是学习声乐的智力基础与艺术基础, 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知能力是感觉能力与知觉能力的总和, “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 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 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 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综合的、整体的把握。”

(二) 音乐理解能力

理解在心理学中指的是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又包括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音乐理解能力, 具有直接感悟的特点, 是一种心领神会、不可言传的体验。声乐演唱以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为前提, 只有理解才能表现, 否则就会“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

(三) 音乐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黑格尔认为,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也把想象看作是形象思维的中心。想象的突出作用, 就是创造性, 声乐演唱作为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 离不开想象。

(四) 情感体验能力与表现能力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声乐演唱的核心任务, 就是通过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 把作品中词曲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再通过“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的演唱, 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受众, 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这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 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 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五) 作品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是作品表现的基础。如果说, 歌曲的歌谱是声乐艺术的“设计图纸”的话, 那么声乐演唱便是根据这“设计图纸”所进行的具体“音乐建筑施工”的过程。而作品分析, 就是根据“设计图纸”制订的“施工计划书”。作品分析的要点包括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 并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词曲作者的生平简历、艺术创作特色、美学追求, 等等。

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的软系统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二、美声教学的硬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二个子系统, 是硬系统, 这是一个实体系统、显形系统。这一系统, 也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识谱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 即识读“设计图纸”的能力。

(二) 发声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 又包括声部、声类、声性等要素。

(三) 呼吸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原动力, 包括呼吸方法、呼吸技巧等。

(四) 共鸣能力

这是声乐演唱的支撑与保证, 许多歌唱家都把发声比作“本钱”, 而把共鸣比作“利息”, 主张歌手要“靠利息歌唱”。

(五)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也是声乐演唱的核心能力之一, 因为声乐艺术实质上是“唱着说话”的艺术, 歌词与曲谱各占整个歌曲的一半。语言能力又包括掌握字的音、调、韵, 把握字的头、腹、尾等。

(六) 听音能力

这也是声乐演唱的重要能力, 因为声乐是听觉艺术, 所以听音能力至关重要。声乐教学的主课《视唱练耳》, 就是眼、口、耳三者并用, 并统一受大脑指挥的实证。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的硬系统的内涵, 也是十分丰富的。

三、美声教学的综合系统

美声教学这个母系统中的第三个子系统, 是综合系统, 这是软系统与硬系统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的系统。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子子系统。

(一) 作品演绎能力

声乐演唱就是对声乐作品的演绎, 其中又包括以下几大要素:

1.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

作品的思想内容, 主要有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 其中以情感为重中之重。

2.表现作品的艺术形式

作品的艺术形式, 主要有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要素。

3.表现作品的音乐要素

作品的音乐要素, 主要有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

(二) 技巧发挥能力

声乐演唱也是演唱技巧发挥的过程, 具体又包括布局技巧、对比技巧、夸张技巧、高潮技巧, 等等。

(三) 艺术创新能力

美声演唱同所有的声乐艺术一样, 都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才能不断发展, 不断繁荣。“演唱过程是演唱者的艺术创造过程, 也是艺术生产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 更不同于物质生产。其中, 艺术生产者——艺术家必须具有卓越的个性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 美声教学综合系统的内涵, 更是十分丰富的。

摘要:美声声乐作为世界流行的重要声乐流派, 在我国声乐乐坛上与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美声教学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而美声教学本身, 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运用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 把整个美声教学这一大的母系统, 分解成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三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又再细分为若干个子子系统、子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层级子系统的要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又研究它们与整个母系统之间的关系, 构建起一个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美声教学,系统,软系统,硬系统,综合系统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65.

[2]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373.

[3]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A].西方文论选 (下册) [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432.

3.戈伟奇的系统论 篇三

窗是开着的,窗台上有薄薄的灰尘,但坐在前方木质沙发上的戈伟奇一尘不染。他架着眼镜,很绅士地面对着《当代经理人》记者,并用绅士的柔和语调回答着各种提问。从窗外望去,江对面,几个高楼影影绰绰。

这里是座落在珠江白鹅潭边的广州信义会馆。在一个名为“渔歌晚唱”的大堂里,展览室的艺术品陈列的美轮美奂,夹杂着斑斑驳驳的旧工厂遗迹。与北京798类似,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自然主义的后现代田园格调展现无余。

奥的斯深具历史感,与奥的斯母公司联合技术公司的其它一些兄弟一样,奥的斯不仅是电梯行业的领先者,同时也是该产业的开创者,其诞生时间可追溯到1854年。1900年,中国的第一部电梯由奥的斯在上海安装,1932年奥的斯安装在天津利顺德大酒店的电梯今天依然在安全地运送着乘客,而南京总统府里的奥的斯电梯更是目睹了历史的沧桑;奥的斯对高楼也并不陌生,事实上,全球最高的20个地标性项目中,有13个都安装了奥的斯电梯,包括中东迪拜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子塔、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帝国大厦⋯⋯而且这个名单还在不断增加。

作为奥的斯电梯(OTIS)中国公司108年来的首位华人总裁,戈伟奇拥有二十多年的行业经验,曾担任蒂森克虏伯电梯公司中国区总裁。他于2006年6月加盟奥的斯,并担任中国区域运营总监一职。在任期间,其带领奥的斯新梯业务实现了50%的销量增长,并获得了上海世博项目,北京、成都地铁项目,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诸多标志性工程订单。在欧美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使得戈伟奇成为一位深具全球性视野的管理者。他对“奥的斯第一位华人总裁”的评价从某些侧面也体现了开放性的“惟才是举”的标准——能力与人种、国籍、年龄、性别无关,如果中国人的智商和管理能力超过了外国人,为什么不用这个人?反之,也亦然。

本土化新解

《当代经理人》:你有全球性的视野,你毫不讳言,并不太赞同本土化这个概念?

戈伟奇:对于中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包括人才本土化的问题,我有一些观点也想借此机会谈一下。

谈到划分中资、民营企业、外国企业的问题,我们先要看看民营企业的本质,我理解,就是民间资本,国外企业都是民间资本投资的。而国家控股的公司,跟民营企业或者上市公司是不同的。区别在哪里?我认为是没有太大区别的。企业要承担的重大责任之一,即是对股东要尽可能创造高额的回报。股东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中国公司,也可能是外国公司,我认为这只是经营体制上的差异。

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实际上也没有太多的区别。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到国外设立公司。以奥的斯为例,既然来到中国投资,我们就要根植于中国的土壤。我们希望是长期的投资,要对员工负责,希望留住人才,创造好的效益,成为中国最好的雇主。

关于所谓的人才本土化问题,如果中国人的智商和管理能力超过了外国人,为什么不用这个人,如果其他国家的人管理水平很好,中国的企业也可以聘用。对于我来说,每一家企业,没有最好的管理者,只有最合适的管理者。无论是男的、女的,还是外国人,我认为只要有水平就可以了——自己有水准,还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就应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我认为是企业经营理念中最基本的一点。

财务与销售的平衡术

《当代经理人》:你做过CFO,又掌管过销售,CFO偏重于保守,销售却是要求张力的,如何做好两者的平衡?你以前说过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又是一个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请从技术层面来探讨一下自己的经验?

戈伟奇:我认同你的观点。从个性和要求的专业知识方面,管理财务和管理销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CFO的位置属于技术性领域,要求有很多财务方面的知识,包括财务工具、会计知识等;而销售方面,则需要了解市场的定位、产品的定位、消费心理学等。可以说两者需要的东西,是来自两个不同的方向。但是我见过有人在这个领域里面两方面都做的非常好,当然我认为自己做的也还算可以。

对过去不同的从业经验,我还没有专门总结过,不过感觉有几个方面是不可缺的:首先,敬业精神很重要;其次,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比如说,当你做CFO的时候,你就要用CFO的思维方法——你要了解财务的工具,给人提供的建议也要是一种稳妥的建议。有风险的时候,你要用专业分析告诉别人风险在哪儿?做销售的时候,也是一样,你要养成“专业”,你可以把一些财务知识用在市场分析上,但是你整天想到的可能不是风险控制,而是在可控的风险下,怎么样把效果达到最大化。在一个公司,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重点,如果一家公司里面每个人都是保守型的,那这个公司就不会发展,因为他每天看到的总是风险;如果一家公司里面全是激进型的人也不行,因为他对风险没有防范,今天想不到明天会发生的事情。所以,为什么公司里面要有CFO,要有销售总监,要有人力资源总监。所有这些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位,有不同的专业知识,重点是不一样的。

再次,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很重要。很多人认为销售好像就是请客户吃饭,跟客户聊天,其实这是很小的一部分。销售需要你看到市场和产品的定位,你定位在什么样的客户群?什么样的客户群有什么样的需求?竞争对手是什么样的?他的产品是什么定位?他为什么要这样定位?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定位?在产品开发的时候,销售要给产品提供建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等等。如果简单的理解销售就是把一个产品拿出去卖,这是很片面。市场竞争通常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成份的优势,一个是产品的差异化,没有第三种。一方面是忠实于产品的低廉成本,使它的价格更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可能有的客户群会需要不同的特殊化产品,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过程。作为高层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都是专业的体现。

搞关系不是请客吃饭

《当代经理人》:我们都知道政府关系很重要,作为一个跨国公司来讲,你认为在处理政府关系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戈伟奇:政府关系其实也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跟政府吃饭、喝酒,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课题。作为政府来说,它是制订政策的部门,第一,它要了解这个地方的企业或者老百姓有哪些需求,以维护一个公平的环境,使得社会竞争更有序,所以它也需要跟有影响的企业来沟通。作为我们来说,也会把更多的真实情况反映给政府。

第二,我们也需要了解政府鼓励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中国政府鼓励节能环保,我们也需要经常跟它沟通,有些方面我们比较专业,可能会向它提供建议,他们也很感谢我们;有的地方我们也可以了解政府将要推进的下一步计划,这对于我们企业规划来说也非常重要。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说他们愿意跟政府作对的,总是希望跟政府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这个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多做信息的沟通。也许有时候政府也会对企业进行批评和处罚,其实都是为了让企业能够规范运作。

我没有三把火

《当代经理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你的施政纲领有哪些?

戈伟奇:你讲的三把火,我是没有的。我从来不认为企业的经营是靠一个人做到的,或者是靠“三把火”可以做到的,这是哗众取宠。企业的运作有自己的流程,人才资源、产品质量、社会公信度,包括每个部门衔接时的效率体现⋯⋯我更多注重整个奥的斯集团内部流程的有效性,还有管理的效率,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这样的流程,还要看这样做是否有效,例如用很多的制度控制员工不要浪费钱,但这些制度是否有效?就是有效性。

我主张公司的运作应该围绕这两个方面——管理的有效性和管理的效率。工作的效率如果都提高了,公司自然会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假如公司的总裁走了,公司就垮掉了,我认为这样的公司就没有建立起管理的机制。如果将公司的各个部门建成了高效的团队,建立起了管理的框架,那么即使总裁走了,仍然可以运作。新人来接班,只不过就是工作风格不同。我的前任制定的公司愿景,我来了以后告诉大家,公司的愿景是不会修改的,而且要给予推广。公司换一个领导,来了又有自己不同的愿景和想法,这样做就会乱。

《当代经理人》:据说你对公平非常推崇,也很严厉,但是事实上就管理者的个体而言,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偏好和风格,都有自己喜欢的员工,有时候也会有点偏心眼,你会有这种情况吗?

戈伟奇:首先来说,我认为经营一个公司,不光需要公平的外部环境,同时每个公司也是社会的一个小环境,在员工的竞争过程当中,因为内部有竞争机制,也就需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对于员工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员工怎么来理解公司,理解管理层也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创造一个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是管理层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至于说每个领导可能有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员工,我觉得这个都是相对的,有可能这个时间喜欢,或者做了这件事情喜欢,那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看法。为什么需要公平,公平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你要创造一些客观的合理的东西,领导者要更多客观地来看这个事情,用客观的方法来解决公司内部的竞争,解决公司事务,而不是依照主观行事。

当然每个领导者有自己主观的因素,但是这里面需要一个平衡,领导者也要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这一点,对于领导者的公信力和威信非常重要,对于企业形象、员工的士气非常重要。

《当代经理人》:比如说一个你欣赏的员工在重要的场合犯了错误,你是当场说他一顿,还是把他拉下来悄悄地说一顿?

戈伟奇:每个企业家可能有不同的风格,我觉得无论当场还是事后说,无所谓哪一种方法最好,没有什么定论。每个人的个性不一样,不同的环境也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第一要允许员工犯错误。每个人不是完人,我自己每天可能也在犯错误,我做的决定也不是每个都是正确的。但是员工犯错误时,你要看他犯的错误是不是公司可以接受的,是不是给公司带了损失,是不是也能够谅解,这一点很重要。或者这个员工犯的错误是初犯,或者公司也有原因,规章制度条例不清楚⋯⋯我觉得这些因素都是应该考虑的,不能一概而论说这个员工犯错误了,是开除他还是留他。员工有错误,每个个案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来说,有时候我可能也会批评,有时候我会过后跟他们沟通,这是一个灵活掌握的过程。

系统的金字塔

《当代经理人》:你当初把员工分了四类,最推崇的是专业性和主动性都强的,请问,你如何发掘这类人才?你怎么保证你看到的是真实的,他不是做表面工作?此外,大家都很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戈伟奇:我觉得你这些问题有个共性,我回答你一个共性方面的东西。我觉得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在具体事务中要有一些纲领性的东西,关键的问题就是他要确保这个企业所有的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转。对于员工的分类也好,不同的感觉也好,忠诚度也好,都是员工自身体现出来的一种东西,他喜欢一家公司,他为什么喜欢?当然第一公司有前景,公司要关心员工。还有一个,公司要有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员工觉得他所学的知识,在这家公司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很重要。员工也可能对未来有一个个人的预期,比如职位的提升或被认可,此外公司未来的发展是不是像领导人说的沿着正规方向发展,员工自有判断,这些东西你不能强加于他。

4.酒店管理系统论文 篇四

一、职业认同感对酒店从业人员队伍的影响

职业认同感归属心理学范畴,主要表现为个体在兴趣、爱好、志向和追求等个性需求方面能够通过某种职业活动得到满足,从而对该职业给予肯定性评价。作为相应的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会使其工作动力更有自觉性和主动性。酒店服务行业的职业认同感是指酒店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对自己所从事的酒店服务业有主观上的接纳和认同,心甘情愿地为客人服务,并以为客人提供令其满意的服务为工作宗旨,且从中能获得工作满足感与成就感。这种职业认同感是从事酒店服务工作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员工潜力,使其在心情愉悦状态下创造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前提。酒店管理专业以酒店行业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相比,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对学生在择业倾向上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发现,愿意将酒店服务作为理想职业并视为终身从事行业的毕业生极少,这说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同时很多酒店管理者反映,在对酒店员工的管理中,服务技能的培训和管理制度的落实都没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来自对员工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正是因为很多员工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打算长期从事酒店服务业,在工作中自然也不会很投入,所以导致工作效率低,员工流失率高等现象。酒店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导致很多有知识、有学历、有能力的人不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即使进入了这个行业,能够坚持干下去的人员也非常少,从而影响到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对高端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影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一)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传统社会观念对服务行业的看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工作岗位不体面,发展空间有限。受此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也认为应该将子女的从业目标锁定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行业等领域,反对或者不支持子女从事酒店服务行业。传统观念深入人心,以强大的社会心理形式存在着,且根深蒂固,对青年学生择业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虽然学的是酒店管理专业但从开始就没打算从事这一行业,纯粹是为了拿个文凭,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没有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也不会好。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许多学生通常在完成毕业实习后就选择离开酒店行业而去从事其他行业。

(二)酒店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从工作环境看,酒店工作普遍工作强度大,且所有新员工都需从基层工作做起,熟悉所从事工作的多个环节,从而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培养乐于吃苦的精神,才能在行业中有所发展。很多人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吃苦精神,或者不能坚持,导致从业时间很短就选择了离开。同时,由于针对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还不是很到位,如加班频繁、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等,也是导致从业人员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国际性酒店已经实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但国内的很多酒店还做不到,大部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小时左右。另外,酒店服务行业从业群体普遍年轻化,也给外界传递了一些错误信息,似乎这一行业只适合年轻人,也就是所谓的“青春饭”。这种工作环境导致整个社会对该行业的认同感普遍偏低,容易片面地以“辛苦”和“不稳定”来定义酒店工作的从业环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三)实习环节管理缺乏科学性

学生到酒店实习多是抱着通过实践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的想法去的,因为还没有正式参加工作,所以很多实习生都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的。而酒店由于其盈利性的企业性质,多以解决人力短缺和降低企业成本作为招收实习生的主要目的,并没有把对实习生的培养作为实习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这就导致酒店在管理过程中强调或强化了实习生的“职业人”身份,重使用、轻培养,强调技能和岗位业务要求,忽视行业文化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在实习期间,由于酒店大都不会对实习生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方案,而是仅仅进行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培训,多数实习生反映学不到东西。同时,由于实习岗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工作内容简单重复,这样的实习生活很容易使实习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产生质疑,简单的技能劳动使其对学校的专业教育产生质疑,进而对从业前途产生质疑。此外,由于实习津贴低,不能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容易让实习生产生不公平感。不科学的管理导造成了实习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进而导致他们对酒店从业行业失去信心,更加不利于其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四)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1.对专业认知的偏差

许多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都误以为自己将来是从事“管理工作”的,而不是从事“具体服务工作”的,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不屑于做基础的服务工作,不端盘子,而一心向往享受酒店环境的高档及舒适”的.理想错位,忽视了酒店管理人员必须从底层做起,熟悉行业各个岗位、各个环节的从业要求。很多学生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准确的从业定位,在实习期间往往遭受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自然很难适应岗位要求,继而职业认同感下降。

2.职业意识培养的缺失

在酒店实习中喊苦叫累,要求调换岗位,频繁请假或中断实习的大有人在;毕业后只是将酒店工作作为一个职业过渡,干一两年后就选择跳槽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更是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学校的专业培养中没有树立起科学理性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认同感。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其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在进入岗位之前不能客观理性地看待未来的从业环境,或者过于悲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太辛苦,不稳定,完成实习就去做其他行业的工作,或者过于乐观地认为,酒店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好,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升迁,过“白领”的职业生活,一旦面对现实,遇到挫折,就难以接受,选择逃避。

(五)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过渡崇尚享乐主义,怕吃苦,过于理想化地追求体面和轻松的工作。再加上青年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导致其缺乏理性的自我认识,表现在眼高手低,既不能胜任较高难度的工作又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同时,部分学生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他们不愿做“伺候人”的工作,而酒店行业就属于服务业,过于自我的年轻人自然不愿意选择酒店行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对外界社会充满好奇,不甘心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岗位,所以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就去尝试其他新的工作。

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从业者转变就业理念也势在必行。因此,转变传统观念,在全社会营造正确认识服务行业从业环境的良好氛围也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经常可以看到服务人员在酒店或者餐厅等服务场所快乐工作的情景,他们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工作卑微,也不抱怨生活,反而很多人能够从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体现自我价值,并沉浸在这种快乐中。这种工作心态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消费者对他们工作的尊重和认可有很大的关系。要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需要政府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对酒店服务工作的正确认识,职业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理性看待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而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同时,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在社会上宣传服务行业的先进典型,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学“服务之星”和“服务模范”的风气,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改善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和管理

在酒店工作的实习生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酒店的正式员工,但却和酒店正式员工一样参与酒店工作;他们具有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完成作为员工的工作职责之外还需要完成作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因此,酒店在对实习生的管理上应该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作为企业,酒店除了追求利润外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实习生并给实习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正是酒店为社会培养人才、履行其社会责任的一条途径。这既有利于塑造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增强整个酒店业对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又有利于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因此,酒店应该积极地为实习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工作环境,使实习生尽快适应并融入酒店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其对酒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

1.加强对实习生的教育培训

实习生对实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多数学生希望在实习中既能够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又能够在岗位技能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酒店要正确认识并满足他们的实习愿望,尽可能给实习生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指导,真正让实习生感受到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如某些酒店实行“师徒制”,由老员工带新员工,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就得到了实习生的普遍认可。

2.提高对实习管理的人性化

实习生进入酒店多是以学生的身份给自己定位,总觉得酒店对他们的管理应该略低于正式员工,而实际情况是很多酒店都是从一开始就按照正式员工的要求来管理实习生,这就导致很多实习生一时很难接受和适应,进而对酒店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酒店应该考虑到实习生的特殊心理定位,对实习生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比如在岗位流动上多一些灵活性,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尝试不同的岗位;在工作标准上适当放宽,给实习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同时,酒店也应多从正面教育引导和鼓励实习生的表现,避免过度批评打击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更要让其感受到酒店管理的人性化,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三)学校教育中增强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1.从入学教育入手,点燃学生的职业兴趣

为帮助学生尽快树立对专业及职业的正确认识,学校应把握入学教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及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要求。比如通过优秀毕业生或职业人作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学习发展和酒店工作状况,了解职业成长路线,进而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尤其是要通过服务行业正面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入学初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2.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虽然实习生在进入实习环境前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有很多实习生对酒店的工作环境比较失望,吃苦精神不够,缺乏意志力,导致很多人都是半途而废。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很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困难的决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客观地看待工作中的付出与收获。这样才能避免实习期间心理落差较大,且不能很好调试,从而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3.做好实习环节的跟踪指导工作,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工作内容、人际关系、劳动强度、作息时间等都会发生较大转变,同时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也会在实践中接受考验。因此,学生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实习过程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种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未来从业环境的判断,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并对实习生活具有较高满意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环境。

(1)注意遴选实习企业。尽可能实现对口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能够用到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其从业自信心。

(2)督促酒店建立轮岗制度。轮岗制度既有利于培养全面技能,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从事单一的简单重复性工作而对未来从业环境失望。

(3)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责任感,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缺乏责任感、应付实习任务的心理。

5.超市库存管理系统论文 篇五

连锁超市库存管理研究

[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我国零售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而连锁超市作为零售业的重要一员,在随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库存管理,是零售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也一直是这个行业经营管理的难题。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商品的成本,增加利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文章以新金马连锁超市作为范例,将其现存的库存管理问题作为切入点,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找出我国本土中小型连锁超市的共性,互相借鉴,进而提升超市库存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新金马连锁超市;库存管理;经营管理

1 新金马连锁超市经营概况

新金马连锁超市是位于湖南省某市市中心的一家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企业。其经营范围主要有食品、饮料、粮油、熟食、生鲜、日用杂货、服装、文体用品、日化等。新金马超市一直提出“天天低价,天天平价”的口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且其物价水平波动不大,获得了新老顾客的信赖。经过长期的发展,新金马超市在该市各乡镇都开有分店,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连锁型超市,并且该超市在20以前一度成为该市最大的超市。但随着该市经济的发展,其他同类超市纷纷涌入,而新金马超市自身管理水平却在下降,使其所能分到的“蛋糕”越来越小,对其市场份额造成了重大的冲击。

2 新金马连锁超市现存的库存管理状况

2.1 各分店库存积压严重

新金马超市竞争力下降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存在大量的库存积压,增加了仓储成本,形成原因主要有:①换季的产品没有及时开展打折促销活动,销散货源;②过期或者不新鲜的商品,尤其是熟食、蔬果类产品未及时清理和换新;③超市员工缺乏对超市商品的需求的实际调查或者调查力度不够,导致采购的很多商品上架后并不畅销,累积了很多滞销品;④商品未做到分类陈列,再加上导购员数量不足,增加了顾客选购商品的时间,容易造成顾客审美疲劳,降低了回客率。

2.2 缺少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

由于新金马连锁超市是本地商人在外经商后在本地投资建立的私营企业,因此带有很强的家族企业色彩。不难发现,在该超市现有的管理人员中,大多数是同姓氏或者来自于同一个地方。而且他们共同的`特性就是平均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甚至没有科学库存管理的意识,更不用说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此外,该超市并未引入工资绩效管理,使得他们的日工资水平高于该市同类超市的平均水平。这也是造成新金马超市存在库存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的重要原因。

2.3 相关环节人员缺乏

新金马超市本来在商品分门别类、分区域陈列上就存在很大的缺陷,再加上人员的缺乏,未能做到像其他大型连锁超市实现分区人员管理,直接导致了商品缺货、断货信息反馈不及时、滞销品没有及时下架清理畅销品无法及时补货,严重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另外,由于仓库管理人员缺乏盘点的重要性意识,他们一度认为实地盘点实施的难度大,就采用账面盘存数来代替实地盘存数。这种做法使得超市财务人员未能及时了解存货的真实信息,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而导致超市真实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并没有通过会计报表反映出来,最终误导超市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超市蒙受损失。

2.4 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不够密切

理想中的超市与供应商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在满足一定质量要求下的合理的供需关系,并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新金马超市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基本仍采取人工管理方式,向供应商的反馈订货信息严重滞后,增加了商品的流通成本。此外,超市缺乏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价格、及时性等进行有效监督,采购时也做不到货比三家,以实现成本最低化、质量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3 改善新金马超市库存管理的方案

3.1 引进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

新金马超市现有的库存管理方式陈旧老套,跟不上行业的发展步伐。一方面,可以引进ABC(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分类库存控制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目的是要区分主次,分类管理。这种方法在库存管理的实际操作就是,将物配中心里的商品按其销售额所占比例的大小和品种数多少依次分为A、B、C三类。通常在配送中心,A类商品应做重点管理,因为A类商品不仅品种多而且它形成的销售收入占总的销售收入的比重最大,因此必须保证其有充足的货源补充;而对于C类商品,因其商品总类少且销售额和资金所占的比例也较小,则可适当减少对这类商品的管理工作,以减少管理成本;对B类商品的库存管理,则可折中介于A、C两者之间。采用这种管理方法的好处是,可分清管理对象的主次,降低库存量,减少仓储成本,并逐渐消除商品积压和缺货现象,提升管理效率并最终提高超市的运营能力。

3.2 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

单纯靠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进行有效实施。一方面,超市可从外面招聘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超市可邀请有关专家对超市的老员工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岗前知识培训,并且辅以实操训练,尤其是对那些年纪偏大、文化层次低的员工,更要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力求做到仓储、供应、销售、财务各个环节的每一位员工都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互相协调。

3.3 建立存货信息管理系统

超市要积极运用条码技术,仓储人员在货物入库时使用编码和打印条码,根据货物的类别、属性、型号等相关信息进行明细的划分,并生成一个唯一的编码,录入电脑。例如,假设日化用品这一大类的代码为01,其中洗发水作为日化用品中的一小类,则可归为01.001,而飘柔洗发水又是洗发水的一个具体品种,可归为01.001.0001,之后可根据不同净含量和功效的飘柔洗发水依此顺序类推,这种方式就类似于在会计软件中设置会计科目,层层拨开,以做到产品的明细分类。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随时查询库存状况,而且这个版块一旦真正实施起来,效率会远远高于传统手工模式。但值得提醒的是,超市在入库或者出库时,相关负责人员一定要核对相关单据和手续是否齐全且合法,系统中不同岗位不仅要设置自己专有的权限,进行职责分离,并且每个岗位至少要有一个以上的监督岗位,以保证流程的有效性。

3.4 定期、及时地进行存货盘点

像沃尔玛这样成功的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采用年终盘点和月盘,因为它的管理模式已经很成熟了。但目前大多数国内中小型连锁超市的管理还很混乱,所以笔者建议,该超市每一个类别区域的员工应该先每天抽取部分商品进行盘点,要求要做到实物、库存管理系统和账簿三者核对,然后于每月25日再进行一次月盘,这样既不会耽误月底企业做账的时间,也能及时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

4 结 论

新金马连锁超市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我国很多本土中小型连锁超市共同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的库存管理模式不仅对零售业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制造业和有存货的行业都会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关键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本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现代的库存管理模式肯定会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刚.我国连锁超市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J].商业研究,(12).

[2]连亚雷.连锁超市成本控制深析[J].商业会计,(6).

[3]续笑嘉.中国连锁超市发展及存在问题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6).

6.现代系统论与中国传统形神观 篇六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以西方哲学中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评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可是,形与神的关系原本就是一种整体的关系、一种系统的关系,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形神观也是一种整体观、一种朴素的系统观,因此,用还原论的观点是无法作出合理评价的.为此,本文试图从现代系统论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形神观进行重新评估.

作 者:曾凯 杜胜利 ZENG Kai DU Sheng-li 作者单位:曾凯,ZENG Kai(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杜胜利,DU Sheng-li(信阳市明港国税局,河南,信阳,464194)

7.戏曲舞美设计系统论 篇七

具体而言,戏曲舞美设计系统,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六个系统进行研究。

一、布景与道具设计系统

戏曲舞美设计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是布景与道具设计系统,即布景设计系统与道具设计系统两个子系统。

首先是布景设计系统。我国传统戏曲的布景和道具一起,合称为“砌末”(又叫“切末”)。其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剧本内容、导演构思和舞台美术设计意图,以景片(软片、硬片)、幕布、平台等物,运用平面绘画,立体造型等艺术处理手法,为剧中人物的活动创造特定的典型环境。……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一般采用一桌二椅的舞台装置,不用布景。明末传奇《唐明皇游月宫》和清初传奇《蜃中楼》演出时曾试用布景,但未成为普遍现象,至今某些传统剧目的演出仍不需布景。 新编戏曲剧目一般都已采用布景。”

现在,戏曲布景设计大多运用现代化的投影技术, 形成大制作、全景式、立体感的形态。这固然好看、好玩, 但也必须注意:不应当丢掉我国戏曲写意化的美学本体特征,而应当在简约上作文章。尤其是要反对奢华浪费, 坚持节俭之风。要力戒动辄“大制作”、乱花钱的做法。

其次是道具设计系统。道具即舞台用具,又分外大道具(如桌、椅、床、机器等)、小道具(如杯、壶、 花瓶等)、装饰道具(如书、画、镜框等)、随身道具(又叫“手持道具”,如烟袋、蝇帚、马鞭等)。手持道具又有“演员的第三只手”之称,意思是可以作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有力工具。

道具设计既要符合人物特点(身份、性格等),又要有一定的寓意与象征意味。我国传统戏曲,有贯穿道具, 许多戏曲中甚至以贯穿道具命名。例如《十五贯》、《一捧血》、《九件衣》、《香罗帕》等。现代京剧《红灯记》 也以贯穿道具号老灯命名,并有象征革命的深刻寓意。 所以剧中道具红色号老灯的设计,也十分精到。许多人都说:“小道具包含大道理。”此话颇为有理,很值得舞美设计人员认真品味。

二、服装与化妆设计系统

戏曲舞美设计系统的第二个层面,是服装与化妆设计系统,即服装设计系统与化妆设计系统两个子系统。

首先是服装设计系统。戏曲服装俗称“行头”,其设计与使用有十分严格的规范与分类。并分别置放于不同的“衣箱”之内:“大衣箱”置放蟒、帔、官衣、褶子等文服;“三衣箱”置放靠、箭衣、侉衣、抱衣等武服; “三衣箱”置放水衣、胖袄、护领、彩裤、打鞋等内衣与靴、裤等;“盔头箱”置放男女盔头,如帅盔、夫子盔、 金踏镫、草王盔、凤冠等。而且每样服装,都表明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与不同性格。例如蟒,系帝王将相之官服, 又分男蟒和女蟒,男蟒又分上五色(红、绿、黄、白、黑)、 下五色(粉红、湖色、深蓝、紫、古铜)十种。上面绣的图纹又分独龙、团龙两种。皇帝穿黄色团龙蟒,包拯穿黑色独龙蟒。又如官衣,是文官官服,也分男、女两种, 并分紫、红、蓝、黑等不同颜色,依次区分官阶之大小: 宰相穿紫色官衣,巡按穿红色官衣,门官穿黑色官衣。 一品夫人穿红官衣……如此等等。

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的戏曲服装设计,主要原则是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即通常所说的“穿靠戴帽,各有一套”,“宁穿破,不穿错”。戏曲服装素有“演员第二皮肤”之称,所以戏曲服装设计,万万不可小视。

其次是化妆设计系统。化妆设计又称“造型设计”, 指的是“塑造戏剧人物外部形象的手段之一。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使用化妆材料,塑造不同形象(主要是面部)。……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化妆,则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注重艺术上的夸张、美化,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表现对人物的褒贬。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化妆方式, 如净角大都勾画脸谱等。”

尽管如此,也并不排除戏曲化妆设计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尤其是现代戏,更要充分发挥化妆的“美容”与“整容”的重要作用,化出新意。例如原越剧著名化妆师毛戈平先生,因为善于创新,就为影视艺术化妆,成为当代我国著名的造型大师,曾为著名影星刘晓庆等化妆, 备受业内人士推崇。

三、灯光与音响设计系统

戏曲舞美设计系统的第三个层面,是灯光与音响设计系统,即灯光设计系统与音响设计系统两个子系统。

首先是灯光设计系统。当下,由于现代化的电脑灯、 激光灯及其频闪、声控、动感、光形等技术的广泛运用, 戏曲舞台灯光早已由过去“舞台的太阳”变成“舞台的魔幻术”。这一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8.系统论设计思维方法研究 篇八

关键词:系统论 复杂系统 整合式设计 模块式设计

引言

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复杂化发展的趋势下,人类在面对巨大的、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固有的传统方法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一筹莫展,新兴的系统分析方法却能顺应时代、创造性地为现代复杂问题和任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系统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应用到今天具体的设计中,一方面越来越复杂的设计纷至沓来,另—方面,作为交叉性很强的设计学科本身来说,也应该建立在系统论理论之上,设计对象不应只看成单独个体,而应该从内部、外部以及内外部构成的整体,放置在一个系统中考虑,本文从系统论设计方法为主题,以探究系统论设计的在当下的应用情况和在未来设计方法所占有的地位为目的,其实质意义在于系统论不仅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文化的时代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故本文希望能从系统论这一整体概念中得出适用于设计中的一般方法和启示。通过比较国内外系统设计的差异与相同点,以及发展现状,试图建立系统论设计方法与其他设计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比如复杂性设计思维方法等。

1、概念界定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而“系统设计”中“系”指关系、联系,“统”指有机统一,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谓系统设计即用设计手段创造单个要素或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将设计对象当做一个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认识和研究,从全局出发,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做是子系统或要素,并通过整合,将这些子系统或要素置于一个大的外部环境中加以考虑,从而建立起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

2、原理阐述

“系统”一词由来已久,在古希腊时期,系统指的是复杂事物的总和。发展至近代,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常用“系统”一词来表示复杂的、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方式。近代以来完整地提出系统理论的,则是奥地利的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贝塔朗菲在研究理论生物学时,用机体论生物学批判并取代了当时的机械论和活力论生物学,建立了有机体系的概念,提出了系统理论的思想。从三十年代末起,贝塔朗菲就开始从有机生物学研究转而建立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的一般系统理论。1945年他发表了《关于一般系统论》,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创立一般系统论的宣言,研究系统中整体和部分、结构和功能、系统和环境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理论。而所谓系统思维则是指以系统论为基本思维模式的思维形态,其基本原理包括:

2.1 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属性,因此应该把系统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构成系统的各要素虽然具有不同的性能,但它们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而构成的整体。系统不是各要素的简单集合,系统中各单元及其组合必须服从整体的要求,必须以整体观念来协调系统内部的诸单元。

2.2 相关性原理

系统内各单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每个“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在模块化系统中,相关性体现为模块化系统中的链网状的接口系统,如模块之间的机械接口、电气接口、机电接口、各种物理量与电学量的接口、信息接口等;另外,还需考虑模块及系统对环境的接口,如对气候环境、生物与化学环境、机械环境、电磁环境的适应性等;此外,还有模块及系统与人的接口问题。只有充分注意各个接口的协调和匹配性,才能保证系统整体的良好质量及可靠性。

2.3 層次性原理

具有层次性是系统的普遍特性。一个系统可按其功能或结构分成若干层次,即系统由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又由更小的单元或要素组成,如此层层相套。

2.4 动态性原理

物质和运动时密不可分的,各种物质的特性、形态、结构、功能及其规律性,都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要认识物质首先要研究物质的运动。现实系统一般都是动态系统,系统各要素间及系统与环境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如原材料、动力、市场等)的流动。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系统的动态性使其具有生命周期。

2.5 目的性原理

系统具有目的性,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既是建立系统的根据,也是系统分析的出发点。在建立系统时,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系统应达到的总目标(目的和要求),以此来确定各子系统的分目标,并为实现总目标而对系统结构及时地加以调控,目标不明确的系统是无实用价值的。

3、国内外研究脉络

3.1 国外系统论设计研究脉络

系统论(或称普通系统论)是由贝塔郎非创立的一门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一般原则。他于1948年出版的《生命问题》一书一般标志系统论的问世。贝塔朗菲提出生物的开放系统理论,为生物进化的自组织系统理论建立开创了先河。之后又有相关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其中欧文拉兹洛和布达佩斯俱乐部发表广义进化理论以及建立《广义进化论》、《广义进化论研究》等杂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欧文·拉兹洛在《系统哲学导论》中对于系统哲学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这两方面来进行阐述。他认为,自然系统具有整体性和秩序性,而一个有序的整体是一个非加和系统,其中各种固定的力强加于若干恒定的约束,由此产生一个带有各种可计算的数学参数的结构,整体的概念则与其孤立的各部分特征相反,对于整体概念而言,系统是指整体具有它的各单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整体不是其各部分的简单迭加。社会系统中的系统定义则必须有边界,有终止点也有起始点,在社会中,系统可以被说成是仅延伸到在其特定层次上的关系集。

3.2 国内系统论设计研究脉络

国内来说,对于系统论研究得觉早的则是钱学森,他在《创建系统学》—文中,提出出统科学的层次模型,其详细分类如下:

第一层:系统观。次是系统学,它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这是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观点,是系统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和中介,

第二层:技术科学层次。有运筹学、系统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是系统工程的直接理论

第三层:工程技术层次次。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这是直接改造自然界的;

4、国内外系统论设计应用

4.1 国外系统论设计应用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形象设计和图标设计是很好的系统设计典范作品,这套图标是由德国现代设计灵魂人物Otl Aicher携他的团队共同完成,体现了德国的功能主义的核心价值,标志设计明显受到了光效应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在色彩的运用上特意回避了德国的专色一红与黑,而是用冷静而不乏活力的蓝绿搭配贯穿,其系统设计可以说是瑞士国际风格的最辉煌的代表,每个标志的设计都是建立在系统网格之上,才用模数化单位处理方式。比如其门票设计体现了功能至上和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通过色彩,图表和网格对各类信息进行规范和系统管理。

而现在,系统设计更多地应用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上,即为CIS,CIS战略一般由三大要素组成: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活动识别Behavior Identity、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三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三个要素之间具有很好的系统性,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理念就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观念,也是CIS战略的核心。活动识别是企业动态的识别形式,企业的各种活动要充分体现出企业的理念,这样才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是企业的静态识别形式,企业的标志、标准色是通过视觉系统将企业的形象传递给大众的。而活动识别和视觉识别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思想内容,充分反映了企业的精神和理念时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4.2 国内系统论设计应用

国内设计在系统化比较成熟的则是家具模块化设计,家具模块化是为了取得最佳效益,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产品或系统的构成形式,用分解和组合的方法,建立模块体系,运用模块组合成产品或系统的过程。家具模块是指能组装成家具产品的、可批量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和接口结构的通用家具零件、部件或组件。家具模块可以单独设计制造,也可以预制储备以供急需,还可以规模生产以降低成本,甚至可由专业厂家制造,成为独立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其本质指在对家具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具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家具,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设计方法,是通用模块与专用模块通过标准化的接口组合成家具的设计方法,同时兼有标准化设计、组合化设计,和多样化设计。

5、系统论设计研究内容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这就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且是具有科学方法论含义的理论,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系统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反映了现代的时代特点,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所以它的方法能够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观念已渗透到每个领域。而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用优化系统观点来看问题。事实上,系统论可以应用到各个研究对象,因为事物都存在著普遍的联系,所以系统论自然也可以用于设计。于是所谓的系统论设计内容便可以定义为:研究设计整个系统、整个系统中的设计基本元素、以及设计物所处的社会和自然大环境。其体系结构分为可分为整合式结构和模块式结构。

整合式产品体系结构可以定义为整合多种功能组件的一个整体产品物理结构,这种定义同时也表明,这一类型的产品个体往往能够执行多种功能。这时,产品整体发挥了功能系统的作用,各部件间是功能共通状态,换言之,产品的某两个元件在它们的界面上存在相互间的作用和交融。其应用对象往往是成本高产品,因为这些产品一般不需要通过采用其他产品标准配件的方式来降低本身的成本。正是因为这种方式,产品的每一部分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使其符合组装的精确要求并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产品模块化可以定义为复合产品的结构单元,它们与功能体系中的功能分支或节点相对应。模块化产品大致可以定义为由不同的结构件或模块共同构成,发挥整体功能效用的机器、组件或元件。其优势往往体现在后期的加工制造过程中,正是由于这一点,在初期设计阶段却往往容易忽略,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产品的某个单元具有更多的潜在用途,而将这些用途加以利用之后,能够加速产品的研发过程并降低成本。

6、理论优劣分析

系统论把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统一起来,从而也为人们认识客体及其运动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改变了主体的思维方法,给整个方法论带来了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它使人们的研究方式,从以个体为中心过渡到以系统为中心,从单值的过渡到多值的,从线性的过渡到非线性的,从单一测度的过渡到多测度的,从主要研究横向关系过渡到综合研究的纵横向关系。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科学和世界的图景,改变了科学知识体系,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同样也引起了主体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深刻质变。

同时系统论设计思维方式在当今日益复杂化的“人-社会-自然”的系统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能够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其次,可以保证产品功能意义实现。最后,系统设计是形成产品的有效方式。它能对产品的最终形式作出有限界定,有利于创造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在多种方案之间通过系统综合和优化,寻求最佳方案,这是形成新产品的有效方式。而系统论设计的劣势则在于不太关注整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个人,可能会因为太过关注整个设计系统,或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而忽视了内部单体的关注,对于单体的细节设计考虑有所欠缺。

7、系统论设计与其他设计思维的联系

莫兰认为系统论超越了还原论,复杂性理论又超越了系统论,它们代表着科学方法论依次达到的三个梯级。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思想: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核心是适应产生复杂性。复杂系统中的成员被称为有适应性的主体。所谓具有适应性是指它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者“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习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宏观系统的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派生出来的。同时钱学森先生也在著作创建系统学中所提到的系统与复杂性存在着以下关系:

他还认为所谓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指子系统众多并有层次结构,子系统之间关系复杂,并且与环境连通的系统。这是钱学森探索复杂性的中心概念。所谓特殊的复杂巨系统是指以人为主体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南非哲学家保罗·西利亚斯认为系统本生就分为“复合”系统和“复杂”系统两种系统类型,所谓的“复合”系统是指:一个系统尽管它可以是由极其大量组分构成,但倘若可从其个体组成而获得关系系统的某种完整描述,那这样的系统仅仅就是复合的,喷气式飞机和计算机就是复合的。另—方面,系统组成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叫做复杂系统,这种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是不可能通过分析其组分得到完全理解。而且,这样的一些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着、变化着的。

事实上,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归纳,基本上系统性与复杂性存在着以下关系:

(1)复杂性是来源于系统中,存在一定的归属关系,属于一种复杂巨系统,而其中特殊复杂系统则是社会系统,同时又是现今系统论设计方法所关注的最基本点,任何设计方法或者思维脱离了社会系统这个大前提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系统论设计应关注本身内在的复杂系统。

(2)复杂性思维方式不仅来源于系统论,并且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它超越了系统论,变得更多样和不可控。

(3)现存的系统设计在整合式结构与模块化结构上关注得比较多,而在复杂系统中则提到系统组成之间、系统与环境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虽然系统论设计中也有提及,但其并没有从复杂系统的层面来考虑。只有在系統论设计的基础结构上,结合复杂性层面的思想,让系统设计组成更加流动和变化,具有自适应环境的特性,系统论设计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

8、结束语

9.系统论 篇九

云飞酒店管理系统如何建立团体预订客单?

方法:进入云飞酒店软件系统,点击主菜单“预订”->“团体预订”,进入团体预订模块,如图:

(团体预订)按“新增”按钮,进入团体预订编辑界面,如图:

(团体订房编辑)在团体预订功能模块上,我们可以完成从订房、排房、入住等一系列工作,下面一一做介绍。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参考之-团体订单 1)建立团体基础资料

团号:系统自动产生,产生规则是:识别码G+年月日+流水号,也可以自己手工更改,原则是不能跟现在的团号相冲突,否则不能保存。

帐号:系统自动产生,识别码G+流水号,不能手工更改。团名:团体名称。

团队类别:比如:自由行或其它旅行团,团队类别可在基础资料里自己增减。人数:旅行团人数。抵达:抵店日期。天数:预计入住天数。

订房人:订房联系人,电话等信息。

其它资料包括:市场码、房价类、合约、应收等信息,可按需要填入。团体基础资料填入完毕。保存信息。

2)建立预订房数 包括:房类、房价、抵达日期、离店日期、房数

(预订房数)按增加按钮 “+” ,进入编辑状态,选择房类,房价由系统自动选择标价,可手工更改,抵达及离店日期默认为团体资料的相应日期。输入房数,按“√”保存当前记录。如果还要增加其它房类,可重复前台动作,直到所有房类都输入完为止。

3)排房 通过第2步,我们完成了预订房数,它只确认了某一房类的数量,还没有具体到每一间房间的确认。通过排房功能,我们可以为团员安排具体房间。如图: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参考之-团体订单

(排房)切换到“排房”页面,选择要排房的房类,点“自动排房”按钮。进入排房界面,如图:

(自动排房)系统按顺序列出当前可售房间,并且默认勾选需要排房的总数,也可以由用户手工选择其它房间。按“排房”按钮就可以完成排房功能。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参考之-团体订单

(已排房/入住)排完房后,切换到“已排房/入住”页面,在当前页面,可以自直接做入住处理。也可以点“修改/入住”登记每一个人的资料,登记完,再入住。4)批量修改团员资料

(团员姓名)点“团员姓名”进入团员信息批量修改模块,4 酒店管理系统论文参考之-团体订单

(团员信息批量修改)

10.系统论 篇十

基于系统论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

阐述了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对于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指导意义,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为案例,介绍了系统论思想的.应用.

作 者:江树勇 任正义 赵立红 JIANG Shu-yong REN Zheng-yi ZHAO Li-hong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2009“”(3)分类号:G642.0关键词:系统论 工程训练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11.基于系统论的中国报业转型研究 篇十一

从传媒生态的视角来分析、考察我国的报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该领域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特征。现存的报业体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传媒产业化和信息的商品属性得到确认之后发展而来的,在其不算长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独有的发展规律,成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中一种相对独立和特殊的“秩序结构”。这种“秩序结构”用“报业产业系统”来概括是十分贴切的。

首先,我国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动态演进历程,各种层级的报纸形成了既有的分工和合作,构成了相互依赖、相互竞争的体系。

其次,现阶段报业的基本结构是以市场竞争为导向的,优胜劣汰,报纸不再只生不死,这与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遵循的基本法则是一致的。

再次,当今的中国报业已经基本具备了自组织、自适应的特征,报业产品和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报业机构的自律和内控水平,报业的产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都是中国报业已发展为能够独立自我循环系统的表现。

因此,我们可以将报业产业概括为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报业市场、报业机构和报业产品要素之间及其与外部制度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能够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

随着传播生态的变迁以及传播技术的进步,以传统经济理论为基础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正在越来越宽泛的报业发展现实领域内丧失说服力,采用微观还原论的方法,将企业视为同质的竞争个体,应用于中国报业的产业转型分析的方式遇到了极大挑战,其最根本的原因,笔者认为,即是缺乏系统的观点和思想。

本研究从系统理论出发,将报业纳入到复杂系统这一大的包容性的综合概念框架之内,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将报业视为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企业群体组成的经济系统,对报业转型这一产业动态现象在宏观层次上加以描述,微观上具体剖析并得出合理的解释。

一、中国报业转型的本质是创新

中国是传媒产品的消费大国,腾讯、阿里的盈利能力、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移动终端下载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及微信等新一代社交工具的风行等等都已经证实了中国传媒产品市场巨大。而在这场刚刚开始的传媒盛宴中,报业的位置尴尬之极,能否保住一席之地尚未可知。日益萎缩的发行量直接导致了中国报业赖以生存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动员力的下降,由于纸质载体在时效性和发行成本上不可克服的缺陷,报业在与电子媒体的竞争中节节败退,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要想尽快、合理地实现报业的产业转型,首先我们要对产业转型的概念加以界定。经济学意义上的产业转型一般有两种所指,即狭义和广义两方面。从狭义方面来说,产业转型就是失去竞争优势的成熟产业或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或发展中产业转移的过程;而从广义方面来说,产业转型是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组织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变更,是一项区域内外各环境要素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工程。

从产业转型的一般性定义可以看出,所谓产业转型是由于产业内部的技术、市场、资本、政策和资源环境的生产要素发生变化,引起该产业内部结构、组织方式发生显著变革或向其他产业转变的过程。

从系统论的角度观察,所谓“产业转型”是不同的产业主体在微观层次上进行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实际上是一个微观作用机制的宏观现象涌现。因此,研究产业动态的基础是对其核心微观主体——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考察,研究其演化的机制、途径以及环境变化下产业组织的动力、特征和机制等。

与资源枯竭型物质生产产业不同,报业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关产业和替代产品的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压缩,产品销售市场被挤占、分割。也就是说,报业的转型是“失去竞争优势的成熟产业或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或发展中产业转移的过程”,必须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实现产业资源位的整体位移。将产业能够利用、调动的资源边界向外扩张,引入新的劳动对象、生产资料与报业现有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组合,即形成新的生产函数。由此,报业的转型过程进入了熊彼特所说的“创新”范畴。

创新理论是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在其学术专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熊彼特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的变革,而不是人口、资本、土地、工资和利润等生产要素在投入数量上的变化。

在其后出版的《经济周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两部著作中,熊彼特又对其开创的创新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熊彼特看来,他认为创新所指的新事情和新做法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市场、拓展新的原料来源以及实行新的组织形式。创新理论打破了以完全理性经济人、技术、消费者偏好、企业主体完全同质等假设为前提的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为我们理解中国报业的产业转型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基于长期以来担负的舆论引导职能和社会动员职能,中国报业领域的创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价值创新,都不可能是孤立事件,而必须是一个系统行为。创新系统可视为参与和影响创新资源配置的行为主体,关系网络和运行机制的综合体系,其功能为:配置创新资源,协调安排创新网络关系,激活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引导企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报业创新带来的不确定性,要求创新的具体执行者和相关的行为主体,如各级报业集团和与报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大学、政府和金融机构之间,只有通过复杂的相互沟通形成创新系统,才能在系统范围内协同各构成要素的行动,从而有效地消解报业创新过程中“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效应。

nlc202309041948

在报业产业系统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下,企业内部的创新条件和外部的创新环境是引发不同企业之间竞争力差距的主要来源。在报业转型过程中,实施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与周围的创新环境匹配,使系统各要素之间协同演化,当产业创新系统有效运作时,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大量涌现,不断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其直观的表象就是创新活动在系统层次上涌现出“群聚”的特性。这在深圳报业集团的转型与创新过程表现得极为明显。深圳地区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受创新推动明显的电信、生物、网络和文化产业等构成,在政策规制和产业组织形式上更强调市场导向,创业板、风险投资等融资渠道的通畅等形成了有利于深圳报业集团转型与创新的环境。因此,深圳报业集团的转型之路与国内其他报业集团不同,它更注重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

二、中国报业转型的动力是保持系统的多样性

无论生物系统还是社会系统,其存在的基础都是能够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或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机制即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产业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和外部环境的选择。就产业系统来讲,不同规模、不同形态的产业组织的共存和竞争是系统演进的基础和前提,强调短期的并着眼于提高个体竞争力的管理实践,是不利于提高系统层面的竞争能力的,保持多样性是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里所说的多样性包括两个层次:系统构成要素的多样性和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多样性。因此,如果中国报业转型要持续下去,取得相应的成效,就应鼓励整个产业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企业多样化,通过系统内部的自组织形成各种所有权形式和不同规模的报业企业,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在企业之间的关系方面,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形成市场环境,通过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即系统内的自组织,而不是人为地建立行政壁垒保护落后企业。

同一经济系统中,企业形态的多样性与市场情境的多样性是交替演进的。与哈耶克提出的市场机制的发现功能具有功能指向上的一致性。中国报业转型,既可以理解为对现有系统的破坏,也可以视为对新系统的探索。众所周知,导致近十几年来中国报业,乃至世界报业的生存环境发生天翻地覆般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对报业产业系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我们用两组特征参数来表示推动报业产业系统演进的主要动力——技术:一为根本性创新,一项全新的技术,至少在它的技术性特征上或者服务特征上,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技术,需要以全新的技术指标来表示;二是渐进性创新,渐进性创新的特征是在产品类型特征尺度空间内导致现存特征参数的变化。因此,一个产品类型的演化迭代将由其在特征尺度空间中具有相同维度的技术特征参量来决定。在产业发展实践中,当突破性创新发生时,创造出来的新的产品类型或服务类型吸引了与之相对应的消费者群体,其他厂商进入该市场领域后,原产品类型就会发生扩散、革新和竞争,即在生产过程中经历渐进性创新,完成它的产品周期。

突破性创新和现存特征尺度内的渐进性创新的累积都有利于促进新的产品类型出现,并导致系统空间发生变化。根本性创新需要用系统空间内的新的维度来表示,使它们区别于现存的产品类型;渐进性创新导致现存群体内部裂变成几个仍存于系统空间内部的相同维度的不同群体,但群体之间是可分的。因此,根本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都能够创造新的产品类型。

从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开放性的角度观察,中国报业企业采用不同的技术开创的不同行为集合,一些相对成功的试验转变为产业化的技术或行动,并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即系统的“正反馈”效应开始发挥作用。从系统层次来讲,个体之间的非线性互动作用,如竞争、合作、创新和模仿等在向系统特征转化的过程中,有些个体特征被放大,有些则消失,另外,还可能产生融合后的新特征。

三、中国报业转型的途径是价值创新

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现象,即该领域的成功的新进入者所采用的市场竞争策略都较为一致——通过提供新的服务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进而扩大市场份额,而不是在已有的新闻、门户和搜索等服务领域采取传统的低成本或差异化战略与业已形成垄断的寡头开展竞争。比如,滴滴打车、饿了么订餐服务等等。这一点尤其值得处在困境中的中国报业所借鉴。必须承认,在产品创新方面,报业面临巨大的环境约束,产品创新受动机、机会和手段的引导,只有企业家对生产绩效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克服个人和组织的惰性产生产品创新的动力。

在产业生态系统意义上,产品创新通常经过四个阶段。当企业在市场空间中发现新的需求和应用新技术的机会时,首先应对市场机会进行鉴别,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检验,使意向或构思经历各种情境,即广化;随后确定在不同市场情境下的适合条件,即区分;与不同的适配条件下的环境和人群进行信息交换,采用新的理念或元素,即交流;在进行产品市场推广之前,要先对有关创新的构思、理念从意会性知识向可整理的系统知识转化,可称之为创新的“固化”。由于劳动分工和协调的原因,创新行为在“广化阶段”需要将原来模糊的、意会性的思想碎片进行不同程度的逻辑整理和标准化,这一要求取决于所涉及的产品或技术的系统化程度。通过嫁接来自其他实践的要素而创造组合的新的结构又将引发下一循环的结构创新。

而中国报业系统中创新和创意之间的复杂关系妨碍了这一领域从其他产业汲取创新过程和管理系统,在大部分报业生产实践中,被市场检验过的标准化的原型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市场。例如,报纸改版可以被测试,但是测试结果只能模糊地预示结果,一旦投入市场,实际的执行过程是隶属于创新和创意的控制,改版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能够不断地满足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期望效用。通常的“福特”制生产组织形式,即标准化过程和规模经济在报业的生产体系建设中并不能简单照搬,内容产品的标准化过程必须允许大范围的差异化,所谓标准化则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协调手段的统一。例如,当前各个报社实行的周例会报选题,实施过程是高度自主的,编辑、记者运用个人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组合成优秀栏目的创意提案,但必须遵循和维护相关的专业标准和相对一致的质量评价体系。全媒体时代受众需求的多样化、报业面临的市场情境以及内部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了报业在产品创新方面困难重重。

nlc202309041948

因此,我国报业转型应侧重价值创新。对于采取价值创新战略的企业来讲,创新的意义在于融入产业价值链中并为企业带来利润,而不苛求创新的具体形式。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使企业避开竞争,创造新的消费市场。

价值创新的本质是通过发展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给予产业系统内各个组成要素以新的选择空间,开辟新的需求市场,创造原来没有的价值,而不是对租金进行重新分配。在全球媒介生态发生急剧变化的背景下,传媒产业创新的本质已从技术创新转向了价值创新。

国内企业实行价值创新战略的典型代表均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公司,如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等。该类型企业的特点是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传统行业中企业的创新冲动来自外部竞争压力的论断在全媒体时代中已不再适用。价值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动力源于企业系统内部,依赖企业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

中国报业转型过程中实行价值创新策略,其关键点在于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的消费市场,建立新型的企业文化来维持创新的可持续性。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创新与受众的消费体验相连接,报业企业生产的信息产品有一定的特殊性,媒介产品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其满足潜在客户的信息、娱乐或教育需求的能力,其中娱乐和教育功能的实现与受众的个人素质有关,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报业企业的创新资源主要依赖于编辑、记者的选题角度和写作技巧,有预见性的、包含较高知识含量和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新闻作品是价值创新的外在体现。

价值创新的优势还体现在将重设企业R&D流程,加强产业系统内不同单位的跨功能的联系,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更频繁,更快速,更有效。即突破传统的、封闭式的企业独立研发的窠臼,引进外部资源,向知识融合转变。在媒介融合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报业除留住自己的优秀人才之外,也应有所突破,更多地借助外部的创新成果,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创新产品,或通过并购取得所需要的创新,并充分挖掘创新产品的潜在用途,或通过重新构建产业价值链来改变游戏规则,实现价值突破。根据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特征,创新者常常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在缺乏足够的营销能力的条件下,拥有成熟营销体系的大企业就往往有机会与之合作,并从中获益。因此,价值创新通过新的价值创造实现了与价值链之间的动态协同关系。

中国报业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以重塑新闻价值,突出新闻主业为特征的“上海模式”;注重多元发展,扩媒介联合的“浙江模式”;强调经营管理创新,打造广告发行终端的“华西模式”和营建企业总部,系统内孵化的“深圳模式”都已经出发在路上。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更有利于在产业层次、系统层次上完善中国报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报业能否顺利转型既需要在理论上廓清模糊认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攻坚克难,不断创新。

[1]邵顺义.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3-124.

[3]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5-37.

[4]陆谨.产业组织演化研究——从对主流经济理论的批判到基于演化框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5.

上一篇:现场安全员职责下一篇:单位互相发函范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