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精选15篇)
1.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 篇一
艺术活动是综合性的文化活动,无论是在项目策划、人员构成、资金筹集,还是与受众的沟通等方面,都需要艺术管理者的组织和协调。那么你们知道关于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五篇,欢迎参阅。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一
我校历时二十多天的第二十届以“纪念华诞_周年”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已圆满结束。
本届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器乐、舞蹈、声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书法、手工、绘画等十多个项目,参加学生人数之多,每班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参与。它不仅为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展示艺术才华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各项比赛使同学们充分展示了艺术才华和组织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同时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艺术之星”。
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热情高涨,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展示了我校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艺术节的主人。
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拿我班宋莹同学来说,本届艺术节中,她参加了器乐和红歌会两个项目的比赛。从准备到结束,宋莹同学忙前忙后,不亦乐乎。在学校要和同学配合二重唱,回家还要练钢琴。两项比赛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过后的学习中她也更加积极和主动,就连走路都是抬头挺胸。
我从参加活动的每位表演者脸上飞扬的神采和观众席上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中,还深刻感受到艺术节作为我们学习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让我们更深一层的认识到艺术的魅力。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二
一、学生主体,全员参与
本学期一开学,音乐美术两组便对照,认真学习、研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论证,多次调整修改,于3月中旬定好。
活动内容包括美术、音乐两大块,美术成果作品展和文艺晚会两部分。校音美小组早着手抓好特长学生的培养,要求编排的节目必须能展示出专业教师的水平。
从活动情况来看,本次艺术节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首先表现在音乐和美术课堂也成了艺术节的活动领域。音乐学科强化了口风琴、舞蹈校本课程训练,使得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隆重喜庆,展示技艺
为了增加艺术节的喜庆气氛,使此次艺术节成为孩子们的节日,在艺术节项目的设置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使每项活动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美餐。
项目设计新颖。新增了音乐剧、歌曲串烧、音乐快板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尤其是教师节目,老师一上场,台下的小观众个个都是热情洋溢、激情高涨。
氛围营造得好。学校专门租用了舞台、音响、红色大气包彩门;台下学生按年级组成了方块队,各有各得标志,有的挥舞着彩色的气球棒、荧光棒、哈哈巴掌;有的是五颜六色的花束;还有的手执国旗,不停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更有不少小演员,还带了自己的亲友团,拿着数码相机、亦或录像机现场拍照录像留念。
艺术的功能本来就是娱乐身心的,但艺术的表现却必须一丝不苟、勇于创造。舞台上演员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投入,个个吸引你的眼球,连老师都惊叹学校原来隐藏着这么多能歌善舞的人才。书法、剪纸、折纸、绘画也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学生前来欣赏。艺术节展露孩子们创造的天性和自信的品质,成为他们表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
三、项目丰富,精彩无比
本次艺术节虽然准备时间很短,但活动项目是丰富而精彩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白天的开幕仪式、美术成果作品展示及晚上的文艺晚会。其中文艺表演包括舞蹈、音乐快板、音乐剧、古诗新唱、口风琴表演、器乐合奏等14个节目。
单看28日晚上的文艺节目的演出。校舞蹈队带来的舞蹈《举手发言》表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争先发言的情景;音乐剧《快乐大扫除》的孩子,表演的惟妙惟肖;古诗新唱巧妙地将唐诗与歌曲进行了有机结合;音乐快板《校园常规记心间》不仅舞姿优美,词也写的非常好,唱出了我们是自信、阳光、健康、快乐的一小人。更让孩子们激动的还有教师的节目舞蹈《扎西德勒天路情》闪亮登场,孩子们激动的都站了起来;孩子们群体雀跃,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孩子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最富有活力的老师们,祝福老师越活越年轻。
感谢x校长,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大家思想更重视,节目更上档次;感谢音乐组的老师,正是他们极具创意的设计,节目才充满了灵动;感谢所有的男教师,因为他们,保障了后勤工作的周到细致;更感谢一线的语文数学老师们,正是他们,协调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理顺了教学与活动的关系,才保证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高质量组织好这次活动。
我们的教师潜力无穷,我们的团队合作有序,我们这个集体了不起!
四、一点不足,几点建议
本次艺术节前期,忙于迎接国检;中期教学活动极为频繁,教师外出学习的活动相对集中,外派学习人员多;后期,又是一年一届的体育节,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紧张和冲突,至使艺术节展示活动之前的许多艺术作品、艺术表演的精彩只能是相对的,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由于音乐教师精力有限,虽然本次晚会每位老师都承担了5、6个节目的排练工作,但老师们实在有些吃不消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挥艺术节活动的教育效果,建议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方案一定要面面俱到,具体化、明确化,各负其责。又减小对学科教学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2.编排节目的任务不应只是音乐老师的事,可以以比赛的形式来选拔节目。
隆重喜庆的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在师生及家长们的掌声笑声中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但她的影响并未结束,学生们在艺术节活动中所受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必将在艺术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教育者的思考并未结束,我们思考本届艺术节的成功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我们相信:艺术教育活动必将迎来新的希望新的辉煌。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三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校园,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树上着许多红红的小灯笼,墙上挂着许多的卡通人物…….,不仅学校变了,可同学们也变了:同学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戴着校徽,穿着新式款样的校服,有说有笑的进入校园……我完全的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我完全的陶醉在景物之中时,我突然想到:我是学校尼勒伢合唱队的队员,我们今天还要化妆登台演出呢!我得回教室交作业,去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器乐室化妆呢!
交完作业后,我来到了器乐室,老师给我们化好妆以后,排好队型,来到了开幕式的现场。我们和各兄弟学校的合唱团坐在舞台上等待我们的演出。
很快开幕式开始了,由周金亮叔叔给我们主持,旁边是领导坐的位置,每一位的领导给我们致词:“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满园,金谷飘香。在这美好时刻,我们期盼已久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今天开幕了。为了保证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的顺利召开,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全校师生进行了繁忙的筹备工作,各班级以高度的热情进行了节目准备和练习。值此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向关心支持我校教育事业的各位领导、来宾、社会各界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为筹办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老师、同学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
文化艺术节是全校师生的共同节日。我们的活动宗旨是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次机会、展示一技之长、提高多种能力、培育一代新人。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共由九个活动板块组成,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将陆续举办“星光灿烂”文艺演出、学生优秀作业展、美术展、手抄报展、“走近高士其”活动;举行广播操比赛、书法比赛、“我与书”主题演讲比赛、口算比赛。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不仅为师生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能够极大地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培养全体同学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文化艺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工程。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举办了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就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校园的实际。今后我们将不断搭建新的平台,把艺术节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老师、同学们,本届艺术节不仅是对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大检阅,也是对我校师生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大检阅,在展示艺术才华的同时,我希望全体同学表现出高层次的文明修养,尊重每一个参赛者,给他们以真诚、热烈、鼓励的掌声;希望参赛选手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希望全体同学正确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关系。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我校的光荣传统,为力争把本届艺术节办成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盛会而努力!
今晚,是艺术的盛会,是欢乐的海洋。我希望本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让每朵小花都绽放出灿烂的笑脸,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放鸽的蓝天,让真善美的种子植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信、快乐的童年。
最后,祝各位领导、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老师同学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祝本届文化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最后的一位领导宣布开幕:“我宣布西江中心小学第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现在开幕。”这时,礼炮“轰”的一声炸起,礼花搞的我们身上和头上到处都是,不过我们挺高兴的。
第一个节目就是我们要演唱的曲子了------《阳光少年》,“童话里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看着指挥,做好表情,别提有多高兴了。
演唱完后,退场,我们集中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待我们的下一个登台的节目,我仔细的停舞台上的表演:有唱的,有跳的,有弹奏的,更有意思的是还有老师们演唱的------《真情》呢!
准备到我们的节目了,我们排好队到活动现场,因为我们的节目还没有到,所以我们在下面暂时等待,我正看着一个节目------诗歌朗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后,上来一个老爷爷,给孩子们说做人的道理,孩子们这才醒悟过来,正在面前的是------贺知章老爷爷,“哦,我知道了,您就是贺知章老爷爷”。全部的孩子都欢呼起来,“爷爷,我们还会背您的诗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孩子们,你们不愧是用功读书的孩子.”最后,老爷爷走了,孩子们跟老爷爷告别。
经典诵读过后,就是我们的节目了,一首《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周金亮叔叔最后说道:“同学们,西江中心小学第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在结束了,我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四
艺术它不是技艺,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传达。——题记
小学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我:“你是不是上过有关唱歌的课啊,你唱得好有特点,好像是学过。”我就认为,这种艺术不是教出来的,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去刻画它,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就算一个人的音乐之路不会变成歌唱家啊之类的,但是有梦就要去追求,我就是在追求艺术。先不说自己的声音是否有天籁般的美妙,也不说是否有信天游的高亢,即使是沙哑、一般的嗓音,也能编织出美妙的旋律,唱出自己的心情,喊出自己的特色。
他们都叫我”金铃儿”,说是因为我的声音像银铃般的清脆,唱童声很好,但是你们想过,声音像孩子一样的,会喜欢唱很快的节奏,那种流行音乐吗?唱歌的艺术是不在于声音的好坏的。
当然,你说唱歌是一门技艺,这也是错的。这是为什么?因为艺术它不是技艺,它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体验了感情的传达!
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歌唱家——邓丽君,这位情歌天后的声音一直都保存到现在,这是艺术的流传,也就是说艺术是恒久的,生命是短暂的。
去年参加文艺汇演的时候,我们旁边的一个学校的指导老师在不停的叮嘱学生唱歌时发声的要点,还严厉的瞪着眼珠子说不允许出一点差错……我就纳闷了,为啥要这么严厉、这么粗暴呢?搞得学生多紧张啊,我看到几个学生的额头都冒汗了。当然最后的成绩还是我们学校的高。现在的歌手上台当然也紧张,但他们都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时候融入了音乐中,享受着这美妙的旋律……但是这些“鸭梨”山大的学生就会在唱歌时努力想老师教的要点,以至于唱不出真感情。
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你如果不去认真享受艺术,而是把拿手的好技艺当作是一门艺术,那你在认识艺术的开始就错了。不能过多的去修饰,不能太“生活化”,不然那就不叫艺术,变成平淡无奇的生活了。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表现美的形式,这可以是一种自然美,也可以是表现自己本身的魅力,也是体现心灵的美丽……
你有没有过疑问?为什么艺术家叫做艺术家呢?你会说:“他们画画很好、他们书法特别棒、他们歌唱得很吸引人,他们……”这是错的。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有发现美的眼睛。为什么罗斯福说:每当一位艺术家逝去,人类的一些幻想也随之而逝。因为这个世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艺术家的逝去,就是美丽根源的逝去。我们要学会欣赏,才能发现这个世界上更多的美丽啊!
全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个人心得感悟五
今天是_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第六届艺术节。几乎是全国各地的幼教精英都来参与这一盛大的活动。一走进幼儿园你就能感受到“响声”这一主题,整个幼儿园的装饰装扮都与声音有关,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你都可以在中心幼儿园找到。走廊的扶栏上有序得挂着奶粉罐、汽水瓶、锅盖、饭碗、盆子……每个道具旁边都放置着一根小鼓捶或者是筷子。一看到这些你就能感受到这种主题的氛围。孩子们的节奏感都很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非常棒。我想孩子长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在开放的十个区域活动场地里,每个场地的活动和布置都是和声音、音乐有关。在剪纸的活动中,看着段老师那灵活的剪刀,一眨眼就呈现出一把非常漂亮的小提琴。之后自己学剪了两把乐器,结果发现不知道自己剪的到底为何物,到底是吉他了还是小提琴,好纠结的剪纸作品啊。
说是天公作美吧,在如火如荼的七月,一直都是烈日当空,而今天却是毛毛雨之后的阴天,多美的天气啊。之前一直都没有很用心得去感受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今天在艺术节的开场节目里,当进行到亲子表演的《彩虹的约定》。看到一对对亲自跟随着音乐表演得如此幸福如此开心,我心里突然间好难过,好想好想儿子,特别想他……如果儿子在身边该多好,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在整个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完美,并没有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有什么阻滞。每个人都各司其职,用心用力得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而教师之间的配合也是十分的默契。整个幼儿园都呈现出一种很团结的力量。他们今天这么完美的呈现,在背后不知付出多少汗水,当我在家里上网或者弹琴的时候,耳边总是想起今天这些好听的音乐,好听的声音。为了今天这一场活动,很多人都不眠不休好几个晚上。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去引导这些教师如此去付出。这也许就是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吧。多么有力量的一支队伍。联想到自己的处境,顿生悲凉。什么时候我身边也能有这样的一支团队就好。即使再苦再难都不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许就是区别吧!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的撞击就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个人的成功还是集体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整个团队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一支忠诚的团队做后盾,没有人是能够站在点的。
2.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 篇二
时下, 大学生创业成为热门话题。大学生创业, 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而且可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就业机会, 具有强大的倍增效应。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所有就业机会的70%要归功于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家, 如果在创建和发展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上多下功夫, 经济就会有更高效率和更快的发展, 将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超乎想象的就业机会。有专家匡算, 每新产生一个成功企业家, 可创造出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每多创造100万利润, 可为社会间接创造出50-100个就业岗位。
当前,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无疑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但创业决非一件易事, 尤其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开朗曾在全省大学生创业会上谈到:现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用“一高三低”来概括, 即创业意愿高、创业参与度低、创业成功率低、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仅占毕业生总数比例的1%, 创业成功率仅为2%-3%, 且大都选择餐饮、花店、服装店、打字社等生活类项目, 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从事软件、网络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 而发达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者达到了20%-30%。
我是湖南大学大三年级的在读生, 家庭经济状况还算可以, 不缺生活的基本费用, 但我并不安分, 中学时代就曾卖过花, 上大学后打过各种零碎散工, 也曾自己独立开了一个服装店, 从资金筹集到门面租赁、店面设计、进货买卖, 全都亲历亲为, 可谓吃尽了苦头, 但终因诸多原因只搞了几个月就停了下来。我以为大学生要创业成功, 首先要有创业激情。激情源自于人的内在社会需求, 这种社会需求推动着我们进行创业活动, 当它成为创业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时, 就上升为创业动机, 并在创业实践中产生创业兴趣, 由乐趣、情趣、雅趣、理趣发展为志趣, 形成创业激情。其次要有创业知识与能力, 知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 (譬如如何选定项目、如何撰写创业计划、如何筹集经费、如何办理注册手续、如何规避经济风险、如何进行社会交往都要有所掌握) 。能力主要指智力、操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综合性能力 (如收集、处理、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创造机遇的能力;适应变化、利用变化、驾驭变化的能力等) , 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我们可从专业书本上、从就业指导课中、从社会实践活动中、从与企业家的交谈中获取创业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有创业资金。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没有一定的资金作保障, 就无法起动创业项目, 无法运作。创业资金须多方筹措, 可从家人和亲戚手里借, 可到银行去贷款, 可发动企业家赞助, 可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从创业基金中拿出部分援助。一句话就是要想尽千方百计, 凑足创业基金, 否则就不要开锣打鼓。第四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创业需要时间, 需要精力, 但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 且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为了创业耽误了大量上课时间, 不能完成学业, 拿不到文凭, 那就得不偿失。因此, 在从事创业项目和学习时, 应该将学习放在首位, 尽可能地利用课外时间处理创业的具体事务, 同时联络一群好友, 为自己分担一些忧愁;或者干脆一开始就与几个好友合办, 实行有效组合和合理安排, 避免主次不分, 顾此失彼。第五要有创业的良好氛围, 包括家庭氛围、学校氛围、社会氛围。从现实情况看, 国家非常重视创业工作, 已经确定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 为此, 有关部门制定了创业的优惠政策, 各大高校也列入了议事日程, 如税务部门的税费减免, 工商部门的绿色通道, 银行部门的小额贷款,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 这都有利于大学生创业, 但要将这些落到实处, 真正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尤其对于大学生家庭来说, 大部分的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专心读书, 不要从事创业工作, 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父母的工作, 求得父母的支持与帮助。第六要讲究诚信。大学生创业, 毫无疑问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也难免与各种行业各种层次的人打交道, 但不管困难再多再大, 在人际交往中都得恪守一条原则, 那就是讲诚信, 不搞歪门邪道。只有这样, 才能取得社会各方人士的理解与支持, 创业才会有所建树。北京突破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海音说过, 企业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就是以诚信为坐标, 如果具备诚信, 其能力就与自身价值成正比, 反之这个价值就为负数, 而且能力越强负值越大, 而有了诚信, 也就迈出了成功求职的第一步。
最后我要以他人在北京青年报发表的《永调歌头》并略改两字, 送给与我一样大学在读的学生朋友们:“机会几时有, 求职似过关, 创业绝非易事, 如愿在何年, 立志从零做起, 不怕举步维艰, 挫折视等闲, 迁力足下, 脚步时而艰, 忌浮躁, 勤思考, 莫空谈, 不应有怨, 征服路障, 笑对百失, 尝过苦辣酸甜, 拼搏无畏难, 信念心中有, 希望在明天”。
3.大学开学军训感悟心得 篇三
我们远离战争才短短几十年时间,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实在不应该。环顾世界,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国都保持着军训传统:在美国,大、中学校共设立了500多个后备军官训练团,学生每周要进行2至3小时军事训练;在英国,大学中设有陆军军官训练团、海军训练中心和空军飞行中队,就连哈里王子也要参加军训;在俄罗斯,大学生军训科目几乎接近军队……
实际上,很多人对军训的不适应,却恰恰说明了军训的必要性。军训之所以是军训,就是因为其是锻造青年血性与坚韧意志的保证。“古之立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要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必须要付出汗水和努力,军训的艰苦和严格仅仅是第一堂课而已。
4.开展孝心活动心得感悟 篇四
自古以来孝道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治国之道,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校制定了“弘扬孝道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活动方案并在全体学生面前发出了做孝心少年的倡议,把孝道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努力提升孝道感恩教育成效,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知恩知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突出重点,扎实开展孝道感恩教育活动。创设环境,营造孝道感恩教育氛围。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锻造学生身心和谐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利用校园教室、宣传栏、展板、黑板报、广播等阵地建设,通过古今有关“孝道”的图片、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形式营造浓厚的校园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得到孝道感恩教育的熏陶,得到启示,从而自觉实践“孝道”。
创新载体,开展孝道感恩实践活动。我校紧紧围绕“孝道感恩”教育主题,在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实践,全体同学完成以下几项特殊的“家庭作业”: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和父母谈一次心;为父母洗一次脚;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做一顿饭菜;承包一项家务劳动并坚持下来;为父母制作一件礼物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道德风尚,营造浓厚的行孝道、承美德的教育氛围,使全体师生知恩、感恩、践行孝道,内化为信念,外付诸行动。
5.大学学习日语的心得感悟 篇五
我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和日语结下不解之缘的。当是不知为什么对日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鬼使神差的开始了日语的学习。在中学阶段的学习对我来说是打基础的阶段,学习的内容虽然不是很深,但是有很多和日本学生交流的机会,所以听说读写能力几乎是同步在发展的。
其实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当时的我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可是在考入了外院后,才知道自己在中学里学到的东西真的只是一些基础,这才恍然大悟到曾经听过的所谓“语言这东西越学越难”的道理。但是我很庆幸中学打基础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日语功底比较扎实。当时我们的课本是日本名著的集锦,加上新东方的一些资料。所以在大学里四年,使我迅速提高了读和写的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做了两年天天和日本人打交道的工作。刚刚上班的时候,突然天天说的中文必须变成日语,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是那么的薄弱,通过每天的交流,再加之我的基础牢固,在短时间内迅速将自己的口语和听力提高到了和读写差不多的水平,我真心感谢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受益,它使我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变得有声有色。
6.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 篇六
◆色:“野菜”蕴涵着多彩的教育元素
活动策划前, 设想着把孩子带进满目绿色的田间地头, 指导他们把介绍过的各色野菜采摘于篮中, 快乐会浮现他们脸上;预想孩子们看到充满生机的绿色, 会唤起保护环境的激情……想起这些预设的精彩我曾甚感激动。可随着活动与思考的渐渐深入, 我发现“春天的野菜”蕴涵的教育元素, 远不止我所预想的, 在活动中我看到了更多的色彩, 尝到了更多的欣喜:
1.“不能连根拔起, 你这是竭泽而渔!”———绿色生态意识植入了孩子心田
在“野外采摘春天的野菜”活动中, 正当大家在为篮中越来越多的战利品而得意的时候, 那边突然响起了一声呵斥:“不能连根拔起, 你这是竭泽而渔!”原来小超为了贪快, 把整棵艾草都拔了起来, 小楠看到了这一幕, 认为他这是竭泽而渔的行为。旁边有些同学也开始纷纷指责小超。有的说:“如果我们都这样做, 野菜这一资源也马上会枯竭的。”有的说:“是啊, 我们不能断了后路啊, 你把它连根拔起, 明年就不会再长了。”有的说:“我们在采摘野菜的同时应该要保护好野菜。”……看!因为这一棵野菜引发的一场讨论, 不正是一堂活生生的生态教育课吗?而且这堂课的素材是孩子们自己找的, 这堂课的老师是孩子们自己客串的。那么我们还用担心“培养孩子绿色的‘生态文明’意识”这一教育目标能否达成吗?
2.“原来有这么多野菜可以治病啊!”———白色的医学常识输入了孩子大脑
我国历来就有“医食同源”的说法, 在野菜的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在“上网认识野菜特征”的活动中, 许多孩子发出了感叹:“原来有这么多野菜可以治病啊!”因为他们发现马兰头、车前草、艾草等野菜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同时他们也发现许多野菜是有毒的, 如果误食了这些毒野菜轻则中毒重则身亡。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 孩子们中间掀起了学习野菜药用价值的热潮, 一本本童字号的《本草纲目》“出版”了, 一些医学知识也在不经意间输入了孩子的大脑。
3.“爷爷说野菜是红军战士的命根子啊!”———红色革命精神在孩子口中传扬
在“与爷爷畅谈野菜精神”的活动现场, 几个爷爷正在讲他们的野菜情结。沈爷爷说:“当年红军过草地, 吃的多数是野菜, 要是没有野菜, 恐怕我们都等不来解放的日子。”张爷爷说:“对呀, 野菜是红军战士的命根子。”赵爷爷说:“你们要学习野菜的精神哦, 你看, 没有人给它们浇水、施肥, 它们照样长得这么精神。”……
“野菜身上也有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在闪耀!”“我们要学习野菜, 不怕风吹雨打。”……在这个活动中, 孩子们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感悟, 在爷爷们的引导下水到渠成。
看, 绿色、白色、红色……这些多彩的教育元素集聚一身, 如此活动效果怎能不令人兴奋?
◆想:“野菜”激发了孩子的连篇梦想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 笔者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每一个活动环节中只要能提出问题的, 笔者总不忘引导孩子提些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探究。于是“苦菜主要吃它的什么?怎样才能挖出它的根?”、“艾草怎样移植才不会死?”、“怎样保存春天的野菜, 使人们在其他季节也能吃上美味的野菜?”、“野菜是人工种植长得好还是野外自己长长得好?”……一个个问题激发了孩子探究的热情:一个个大胆的尝试, 一次次认真的实验, 一篇篇观察日记见证着这些热情的温度。更可喜的是这些对于野菜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孩子连篇的梦想。有个孩子在《我谈未来的野菜价值》这一研究报告中写道:“我发现野菜身上特殊的气味是天然的杀虫剂, 如果在种植蔬菜的时候能够把野菜也种在身边, 当然要测算好它们之间的合适距离再进行科学种植, 我想, 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蔬菜上残留的农药了。可能有些野菜上的特殊气味还能助长某些蔬菜, 那么只要替蔬菜和野菜找好伴就一举两得了。我长大要当个野菜种植专家, 一定要研究出未来野菜的价值, 让野菜的作用能发挥到最大。”多诱人的梦想啊, 看着孩子们在谈这些梦想时的兴奋表情, 笔者相信他们会拥有追求梦想的执著, 也相信总有一天能看到因这盘活动佳肴而激活的一个个“野菜专家”的。
◆味:“野菜”品悟了成长的酸甜苦辣
春天的野菜是一盘多滋多味的佳肴, 吃腻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 把它们当成了春季的时货享用, 且回味无穷。而这次“我爱春天的野菜”实践活动虽已过去多时, 但孩子们每每谈起时也仍是回味无穷, 仍能品出个中的酸甜苦辣。
1.酸味
谈起辛辛苦苦从地里挖来的野菜, 在精心照料几天仍然悄然死去后, 孩子们心中总是感到酸酸的。许多孩子在观察日子中写道:“我怎么也不明白原本如此顽强的野菜, 被我这么一养, 怎么就死了呢?难道是水土不服吗?”“养一株野菜都这么难, 更何况妈妈培养我这个人了。”孩子心中泛起的因付出无望带来的酸味是促成孩子反思人生的一个信号。
2.甜味
吃着自己第一次做好的艾饺, 孩子们甜得吃了还想吃;听着因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而发出的妈妈的赞叹声, 孩子们乐得合不拢嘴;看着伙伴们精心准备的野菜盛宴, 孩子们的眼中充满了自豪。这种甜味恐怕是N年以后仍能停留在舌尖上的吧!笔者认为成功的体验是促成孩子长大的兴奋剂, 因为留恋这种成就感, 孩子们会不顾一切地学会独立, 学会尝试突破。同样因为有这些甜味相伴, 成长的途中才能充满快乐。
3.苦味
与爷爷那一辈人相比, 充满饥饿感和野菜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听爷爷们谈野菜的故事, 谈野菜的精神, 许多孩子的脸上都神色凝重。我想他们是体会到了自己的软弱了, 俗话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 爷爷们能经得住艰难困苦的锻炼, 而自己呢?也许这种宝贵的生命素质正在渐渐地缺失。而这一种缺失是个带着苦味的信号弹, 孩子们一定体会到了这种苦味了!
4.辣味
从一个个“野菜盲”到一个个“野菜通”, 孩子们可谓是一路摸爬滚打:“哈哈, 你把蒿菜当艾草啦!真没用!”这是小莉在认错艾草得到的“负面评价”;“哎哟, 这面粉烫死我啦!”这是小栩在做艾饺和面时因没掌握好水温而受的皮肉之苦;“哈哈, 妈妈说我采的马兰头全是对的!”这是张良在得到妈妈夸奖后的喜形于色;“我的研究报告获奖啦!”这是钟楠在镇小论文评比后表现出的兴奋与激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跌倒爬起, 失败了再重来, 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处处充满了辣辣的滋味, 而这种辣味告诉孩子, 只要坚持, 一定能看到希望。
7.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 篇七
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1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图报”,知道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学校和社会。根据感恩节活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注重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一、积极宣传感恩月活动。少先队大部出了一期《知恩、感恩》的黑板报,每班级在黑板的左边开辟温馨提示栏,告诉同学们11月份是学校的感恩教育月,提醒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
二、感恩社会。学校组织学生为双中过世的学生的家长爱心捐款,爱心捐款共计元。本次献爱心活动,全体同学都积极响应学校少先队的号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这次活动中,涌现了许多“爱心小天使”,孩子们把自己的零花钱,自觉自愿地捐了出来,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特别是五(1)的学生,捐款钱数最多,其中同学就捐款100元整,同学捐款元。
三、20_年11月24日各班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在这个社会里,谁都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力,人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学校和社会的恩惠,人人都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
四、感恩父母。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怀胎十月,来到这个世界很不容易,父母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感恩节期间,各班开展了给妈妈、奶奶倒一杯水,拿一双拖鞋,捶捶背、揉揉肩,洗一次脚,做一件家务事的活动,要求三、四年级的同学每人写一篇感恩日记,要求五年级同学每人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信,在父母生日的那一天祝福他们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五、感恩师长。感恩节当天的辅导员讲话中,我在广播里建议孩子们全体对老师深深的敬一个礼,并对老师说了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们感谢您!”以此来教育孩子们尊敬老师是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老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
11月感恩月马上就要过去了,但我们感恩教育的活动不会结束,我们还会通过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树立身边的好榜样,让同学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将来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2
“恩情颂”主题演讲赛是楮林小学开展“感恩作业行动”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本次活动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师生也积极地参与。比赛之前,各参赛选手在各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作了充分的准备。
在活动中_小学的84名队员们进行了以《从我做起、学会感恩》为主题的演讲献词,随后11名队员献上了激情飞扬的演讲,队员们口齿清晰、声情并茂的舞台表现无不显示了_县实验小学队员们精湛的演讲素养,队员们从知恩到感恩,结合自己在《感恩作业行动》中的体验与感受,从不同层面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进行了讴歌,又一次掀起学习感恩的热潮,使全体队员感恩的认识再一次得到了升华,会场呈现出一片温暖和谐的气氛,队员们精湛的演讲也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领导,引起了全体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到会的领导们给予了的高度评价!
最后,在《感恩的心》这首深情的歌曲声中结束了今天的演讲比赛!这次演讲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感恩”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创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从我做起、学会感恩”!只有心存感恩、珍惜拥有、关爱他人,才能营造一个充满和谐友善、积极向上的社会大家庭。我们实验小学会一如既往、积极配合各上级部门、做好德育工作,广泛开展专题教育活动,使感恩教育更深入人心,使更多的青少年自觉地参与到感恩教育的活动中。
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3
感恩你我他,快乐共成长。20_年11月__日至__日,__幼儿园举办了以“心存感恩,快乐成长”为主题的感恩周系列活动。举办此次系列活动,共持续了五天时间,活动流程分为七个环节,环环相扣,节日气氛浓厚,为了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艺、发挥想象、锻炼各项能力的机会。
感恩,从我做起。幼儿利用周末时间,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下午离园时,将自己亲手做好的黄丝带戴到父母的手腕上,说上一句感恩的话:Thankyou。稚嫩的动作和简短的表达,让父母们倍感欣慰。
感恩,从成人做起。人人都应心存感恩,不仅是孩子,大人更要给他们做榜样。在幼儿园做一次义工;下午放学之时,每个班级门口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他们维持家长们接送的秩序,持卡排队,有序接送。这是请家长们对老师感恩,也是对幼儿的耳濡目染。
感恩,从关心劳动者做起。心存感恩,除了感恩身边的人,我们还要走出去。中大班级部,走出校园,感恩那些劳动者们:小区保安、清洁员、环卫工人等等。为他们献上自己的祝福,传递关爱。
感恩,从互助做起。大班的幼儿抽出一天时间,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进餐、午睡、穿脱衣服,幼小的弟弟妹妹,虽然不会表达,但是看看那笑的如此灿烂的脸庞就知道,感恩之情,已存心中。
感恩,从快乐做起。我们感恩,我们快乐,我们成长。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幼儿们随着律动起舞,扭扭跳跳,可爱、认真的表演,惹得家长和老师们阵阵掌声。宝贝们,你们太棒了!
感恩,从沟通做起。我们感恩身边所有人,更要感恩给与我们信任的家长朋友们。借感恩节之际,刘__园长召集家委会、伙委会的成员,与他们诚心沟通,热忱交流,将我园的理念文化一一讲与家长们,并颁发聘书,感恩你我,共同守护孩子的童年。
感恩,从爱的传递做起。感恩节不同于一般的节日,它不是一天过完就完了,而是贯穿于一整年甚至人的一生的节日,它连绵不绝,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所以,传递感恩,长存感恩,我们才能生活的更快乐更满足。
此次活动,重在让幼儿感受西方节日——感恩节的乐趣,通过感恩节气氛的营造和特色造型的体验,帮助幼儿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感恩节的意义,进一步体会西方文化,更好的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乐趣,丰富园所文化,凸显我们的办园特色。同时,充分挖掘感恩节日的内涵,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有目的有选择的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活动中去,从而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感激之情。
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4
“我爱我的家,爸爸、妈妈、还有我······”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在一句句充满爱的歌声中,我们新砚池幼儿园第一届“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系列大型活动拉开了帷幕。我们中班组选择了走出园门来感恩,本次的活动的到了家长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活动之前,老师们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联系外围、设计爱心卡片、挑选路线、团队的包装等等。出发时,孩子和老师个个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整个活动中,排着整齐有序的队伍一路高歌,沿路对每个人、每家店都送出了我们的爱心,而每个人都回赠给我们一句温暖的话语和一个感动的微笑。由于我们的队伍非常的有精神,非常的整齐,很聚焦,因此惹得很多路人的观看与围观,看到这么多的人在看着我们,孩子们唱歌的声音越动听了,问候的声音也越自信了。到福利院最后一个红绿灯路口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交警叔叔,这时老师和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来送爱心给交警叔叔,此时此刻最让我感动的是,交警叔叔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一直在忙碌的指挥着,虽然他没有蹲下来让孩子们为她戴上爱心花环,而是用手来接受的,但是我们孩子深深的感到,交警叔叔您是好样的,您那敬业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黄岩福利院,我们为那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及孩子们送出了我们无数的爱心和关怀,看到孩子们幸福的躺在爷爷奶奶的怀里,爷爷奶奶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表情,那一刻真的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除了对老人和孩子们送出爱心外,我们还献爱心给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和领导,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工作和支持,才让这些老人和孩子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大部队依依不舍的离开福利院时,里面的所有人都向我们招手。离开了福利院我们兵分两路,大部分人沿着方山路再送爱心,另一部分人则去了城东派出所及中国银行,也给那里的叔叔阿姨送去了我们真挚的祝福及爱心。
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还问我“程老师,什么时候去消防队啊!”听到了这样的话语,我的心里很是感动,孩子们你们也是好样的。这次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没有一个说要小便、喝水的,个个都非常的“敬业”哦!
感恩节真的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爱!
感恩节活动感悟心得5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就是感恩节。11月27日就是20_年的感恩节了,我们_市第二中中学的顶岗老师们11月26日晚自习在八年级二班搞了一次感恩活动。有人认为感恩节是外国的节日,我们中国人不应该过,过了就是崇洋媚外的表现。我觉得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节日值得过,感恩节顾名思义就是感谢亲人、朋友、老师、同学的节日,我们教师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会学生感恩,让他们对周围的一切怀抱感恩的心,懂得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善良、温暖。
我们10个人在第二节晚自习的时候在八年级二班开展了这个活动,在活动的开始我们老师首先用多媒体向学生们介绍了感恩节的由来以及在感恩节的时候人们的活动和吃的美食,美食最重要的代表——火鸡,让同学们观看了很多感恩节的图片。接下来我们进入了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感恩”。首先找了两名八年级二班的学生代表,点燃一根蜡烛,说出自己想要感恩的人以及为他们做过的最感动的事,两位同学感谢的是家人、老师,在说完之后吹灭蜡烛为自己想要感谢的人许愿,两名同学说的很棒,也很感人。学生感恩之后我们又选了三名教师代表去讲台上演讲,三位老师感谢了朋友、家人,三位顶岗老师说得也很感人,层次比学生更明显,内容也比学生丰富。几位同学和老师演讲完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活动的下一个流程全体学生和老师点蜡烛,为我们想要感谢的人许愿祝福。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就应该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同时我也很愧疚,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对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父母辛辛苦苦的为我们打拼,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更出色、比自己过得更好,可是有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还整天惹父母生气、难过,想想我们太不应该这样了,我以后会及时地向父母表达对他们的爱意,让父母更加开心、快乐,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也会教育、鼓励学生让他们说出对父母的爱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8.个人实践活动心得和感悟 篇八
通过上网找资料我知道了在过春节时我们每人都要:分岁酒、压岁钱、拜年……其中拜年和压岁钱是春节中必不可少的事。拜年则是祝福自己的朋友。压岁钱,则是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分岁酒则是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
其中我最喜欢拜年。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增长,拜年的方式也逐渐增多。如:登门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我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祝福他来年事事顺利、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如果我外出旅行我可以通过手机把祝福语发送到亲人朋友的手机里……现在的科学技术比以前方便多了。以前总要买些年货,拿到亲戚朋友家给他们拜年然后又去另一家,东奔西跑的很累。而现在我们只要通过科学技术就能马上和亲戚朋友见面拜年……
9.从事生态道德教育教学活动感悟 篇九
记得那年的生态道德教育活动中有一个板块是“我身边的绿色伙伴”。我们美术班的孩子们准备了小葱或蒜,带到少年宫来现场种植,种好之后开始为期四周的观察写生实践。当时我要求每位孩子经过四周的观察和辅导,需要完成10幅左右写生作业,其中有位孩子的表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这个孩子平时在班上的表现并不算非常出色,对美术也不是很感兴趣,但这次的活动改变了他。自打种下小葱小蒜的那天起,他特别积极地观察和记录,几乎持续了整个暑假。小男孩在他的花盆里同时种了葱和蒜。因为是7月,起初小葱的长势非常快,而那几瓣蒜一直没有任何动静。直到三周后,小葱快要枯萎了,蒜的生长才开始。而这头三周内,小男孩几乎隔天就会画一幅写生,已经完成了十几幅作业。小蒜们的新生命又激起他新一轮的热情,他继续观察、绘画、记录,我的四周课程结束后还在自发地持续,直到所有的葱和蒜都凋零。
下一个学期开课时,小男孩非常郑重地交给我24幅精彩的观察写生日记,图文并茂,画得非常到位。每幅作业都用心完成,配有彩铅写就的文字,文笔诙谐细腻,仔细读读,发现孩子真的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可爱,这里摘录几句和大家分享:
7月14日: 今天,我种下这可爱的小葱,让他成为我的绿色伙伴,小葱啊! 我期待着你的茁壮成长!
7月26日: 葱一天比一天高,一天比一天壮,我感觉有个魔术师在对他念着咒语: “小葱小葱快长大,快长大……”
7月31日: 唉! 可怜的葱,你旺盛的生命之火就要熄灭了! 真可惜啊! 不过葱死了,一颗蒜又长了起来,真是“一个生命倒下了,另一个生命又站起来! ”
8月3日: 令我悲哀的是,葱在一步步向死神迈进。令我高兴的是,蒜在一步步向茂盛迈进。葱死了,会有新的葱生出来,蒜死了,会有新的蒜长出来,一代传一代……它们的生命将永远生生不息。
8月16日: 可怜的葱已经所剩无几了! 唉! 蒜好像也坚持不住了! 不过葱的死可以说是为蒜的生长和土地营养做出极大的贡献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死了,但它们会为下一代的植物们做出巨大的贡献,“绿色伙伴”,我不会忘记你的,你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
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因为种植了一盆小葱小蒜,观察它们、描绘它们、记录它们的生命历程,期待他们的成长,怜惜它们的逝去,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想,有了如此经验的孩子,今后是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是不会任意践踏自然的。正因为看到孩子的改变和成长,我的内心更加坚信: 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能量和内在潜力巨大! 我更有信心把这个活动做实做好。
两年来,跟随生态道德教育项目的推进,在经历了反复思考、计划、实施、体验、总结、反思的过程后,我的生活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自己对“生命”和“自然”也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
从前,虽然喜欢户外活动、热爱自然,但城市里长大的我几乎不懂种植,也没多大兴趣,对家里为数不多的几盆花也没好好照顾过,只是想起来了浇浇水而已。现在,我每天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侍弄家里的花花草草,还在阳台上种了些蔬菜。哪些喜阴,哪些喜阳,多浇水还是少浇水,是不是该修剪枝叶,我都记在心里,悉心照顾。大大小小十几盆绿色植物,长得欣欣向荣。家里的餐桌上,时不时能出现自种的小菜。松土、播种、浇水、施肥、喷淋、修剪、除草这些平平常常的工作,让我感到放松而愉悦。我的孩子最喜欢和妈妈一起种菜,母子间又多了一项亲子活动。他在接触自然的点滴感受中,学着去等待、去呵护、去爱惜!
10.大学生支教心得感悟[范文] 篇十
2012年2月28号早上六点我们一行人踏上了为期四个月的支教生涯,坐在负责送走我们的客车上,看着车窗外来为我送行的朋友们,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也许从这一天起我们就会分开、各自成长,为了自己的未来去奋斗。车缓缓启动了,随着车的不断前行似乎所有的牵挂、所有的不舍都从这一刻开始,这个我生活了三年的校园,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朋友们,有我们每一份美好的回忆,有我们青春的印记,有我们曾经的疯狂,但从未来开始的2012年3月1日-2012年7月1 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将封印在记忆的最深处,很快车到达安达市教委,然后我知道了自己被分到一个叫做四平山的地方,同时被分到这里的还有两个校友,之前我们大家都不认识,还为没和自己班同学分到一起郁闷了一会儿,后来我们被送到学校安排的宿舍开始了新的工作生活,我们由陌生到熟悉,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战友,同时也是很好的朋友,我喜欢她们的性格虽然和我都不太相同但是相处起来却是很融洽,日子久了感情就愈发深刻,和我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个黑河学院的学姐也在这里工作,不过她和我们不同的是她是一个项目生,就这样我们四个成为了这里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四个小老师,逐渐的四个月转眼间就这样过去了,分别时大家的依依惜别,都让我们倍感窝心,大家就像亲密无间的亲人,让我们有种回到了家的温馨感,由此对于这次工作经历让我感触真的很深切,同时更是我成长过程中一段举足轻重的经历。
在到这里之前我们都以为是很艰苦的,都做好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是是在镇中心的缘故吧,比我们想象的那种艰苦差远了。看到这里的状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我们还是感到有点意外。我们受到了老师们的热情欢迎,我们刚下车,就有人过来帮我们搬行李,这种热情让我们感到了一些温暖,减少了一些旅途的劳累。
我所在的四平山乡,这里有很多朴实的村民,他们都非常的热情、善良。这样的环境,在别人看来可能不怎么的,那只能说你不够了解,甚至于我们刚到的时候可能或多或少的觉得还不如我们自己的家乡。经过接触,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真”。
初到学校,给我的感受这是一个典型的乡级中学,校园的面积不大,只有两趟砖房,教师主要集中在左边的那一趟,而右边主要是教师办公室,校园内有一个小型的由水泥磨成的篮球场,而且还有一个多媒体教室,虽然这些设施陈旧了一些,而且不是那么的正规,但是我认为对于一个乡级中学的学生们来说,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这就是我对这个学校的第一眼的感觉,还行。
由于我们来的时候还没有开学,所以第一天并没有见到我们的“学生”,这时候我的感觉还是有点不太自信,到不是怕没有东西教给他们,而是对上课一点经验都没有,虽然平时我们听老师课这么多,但是要我们就这样站在讲台上,还是有一点心虚,再说,我们连学生是啥样都不知道。
接下来的就是和老师、学生的交流和认识过程,特别是和学生的交流过程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总的来说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描述,那就是从陌生害羞到熟识再到大胆交流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俨然已经把我们当成了一个正规的老师来看待了,对我们是又陌生又好奇,我们问他们一些问题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回答,但是渐渐的,随着我们呆的日子的变长,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终于敢跟我们说话,并且问我们一些问题了,我们都觉得有点了解对方了,我们的谈话聊天也逐渐的增多。我知道了他们大多都离学校比较远,有的在外住宿、有的甚至要走几个小时才能到学校,由于这样,早点和午饭都只能买些简单的东西吃一口对付一下,下午饭回家吃,晚上不上晚自习。虽然我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山比我们校区的更绿,但是始终是农村,生活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冬天的取暖问题都是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来柴火。
通过四个月的工作生活,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荣誉和艰辛,老师最需要的是理解,如果你的行动被误解的话,那简直是莫大的悲哀,在课堂上和课堂外我都极力的维持一个老师应该有的风度,尽量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重温一下自己的初中生活,我感到莫大的充实。下午课后的活动虽然单调但是很有趣,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体育运动,篮球、足球都会,我们在这时候完全是平等的,这是最无拘无束的时候,我们尽情的奔跑,欢乐无限。
11.大学军训结营心得感悟 篇十一
而面对军训,我们是知道的,毕竟这也不是第一场军训了。可是感悟却是不一样的,以前只是觉得累还有佩服,可是这一次却不一样了,我们除了累,除了佩服,还有的就是感动,甚至还有一些觉得佩服。
穿上军训的衣服,踏进军训的宿舍的时候,我想我就准备好了接受这一次的军训磨砺,准备好了接受大学生活的开始。当我看见我们的教官站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不禁在脑海中想想,他和我以前的教官应该是一样的吧!一样的经历了风雨的洗礼,经历了烈日的烘烤。
和以前的军训一样,我们还是在烈日下面被烘烤,还是汗流浃背,还是不断地奔跑,还是超负荷的锻炼。可是我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总是想着放弃,而是开始想着坚持,更开始想,教官他们每天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甚至比我们训练的还要多,人家能坚持而我为什么不能坚持呢?我们之间差的是什么呢?并不是很多啊!他们最开始也是在我们这个年代接受训练的,所以人家能坚持下去,我们为什么不能,而且我们还只是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呢!
12.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 篇十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主题,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用材料进行探索、创造,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案例描述
“你的衣服真漂亮。”“舒怡,谁给你买的新衣服?”“哎呀,你的衣服真漂亮。”吃完早饭,就听几个小朋友在议论着。过去一看,原来是舒怡穿了一件新毛衣。我走进他们中间,一起欣赏起舒怡的新衣服。这时我抓住机会,开始了一次有意图的谈话。
1.我们的秋装
“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的服装和夏天的服装一样吗?”(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小朋友穿的秋天的服装吧。”“笑笑今天穿的衣服上有什么样的图案?”(像麻花一样的图案),“有几个这样的图案?它们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对称的)“还有哪里有花纹?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梦琪的背带裤吧。”
2.小小服装设计师
我就本话题结合十月份的教育活动,安排了美工课:油水分离画“小小服装设计师”。孩子们通过欣赏同伴服装,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大胆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用油画棒画出了自己喜欢的衣服样子,并装饰上了喜欢的花纹。设计好后,我提出问题:小朋友衣服上有了好看的花纹,再想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更加漂亮呢?孩子们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3.水粉色能盖住油画棒的颜色吗?
这时我提出:给衣服均匀涂上水粉底色行不行?很多孩子说不行,害怕把画好的花纹盖住了。果真如此吗?我于是又建议小朋友亲自试一试,看到底会怎样。孩子们开始小心、怀疑地用水粉色试着涂。这时,他们惊喜地发现水粉真的盖不住花纹。于是便把画纸大面积地涂上了颜色,啊,一件件漂亮的衣服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分析
幼儿的一日生活均是课程,生活即教育。本案例中教师用孩子们的生活话题引申到教育活动中,在谈话、欣赏中,充分让幼儿感知和理解美术要素的特征,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没有范例,没有讲解,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通过一步步提问,为孩子们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孩子尝试并获得了学习的方法,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念。
四、反思
1.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
了解幼儿必须观察,要发现幼儿的兴趣,必须倾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要想有效地调动幼儿,就要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及时开展相应的活动,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2.给幼儿适时的提问、指导
13.中秋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悟 篇十三
这次活动无论是从设计还是流程都很完美,能够调动起孩子和家长们的积极性。让宝宝们和家长们互相配合,共同动手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水果沙拉,家长们千思百异,制作的水果沙拉也各有千秋。
以制作水果沙拉为主题的”团团圆圆中秋节“活动于 x月 xx 日在 xx 幼儿园成功举行了,家长们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这体现了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关注以及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宝宝们感受一下在这个大家庭中和小朋友们一起过节的氛围,感受团结的力量,同时教育孩子们有好东西要先分享给爸爸妈妈。
这次活动尽管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很多瑕疵,由于人比较多,家长们比较兴奋,使得开始现场比较混乱,活动没法继续进行,经过园长和主持人的多次提醒后活动才慢慢步入正轨,得以进行。
活动结束了,家长们离开了会场,看着满地的垃圾园长心情很复杂,我们总是告诉孩子们要爱护环境,而今天家长们当着孩子的面儿这样做,孩子们以后会不会效仿呢?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希望我们以后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家长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
最后针对这次活动我们采访了几位家长,家长们都说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能很好地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增长孩子的知识,教会孩子要感恩,要团结,希望我们以后
能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
无规矩不成方圆,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朋友们以后都能自觉遵守我们的纪律,爱护我们的环境,给我们这个大家庭所有成员留下最美好的印象!【篇二】中秋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悟合集 ?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围绕主题《中秋节》开展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之浓令我至今难忘,在制作月饼的过程中热情之高、氛围之浓,活动效果之好是我未曾预料到的,尤其是在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时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
记得那次在学唱歌曲前,我讲述了一位红军老爷爷的故事,老爷爷为了保护一群革命者的后代,本该退伍的他毅然留了下来照顾这些可爱的孩子。为了能让孩子们在中秋节那天吃上月饼,亲自到山里去担水,不料被敌机击中,身负重伤,但仍然支撑着受伤的身体与孩子们一起做月饼,直到月饼煮熟孩子们才发现他们的爷爷再也站不起来,永远地离开了他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再观孩子们脸上的表情,个个显得及其沉重,有的孩子眼里竟噙满了泪花。
看着这一幕我的心情也无比激动,紧接着,我便声情并茂地将《爷爷为我打月饼》演唱了一遍,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歌词的意思,学唱两遍就已基本掌握,看得出,他们演唱歌曲的时候充满着对老爷爷的无限的深情,歌声是那么的动听,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我,我也忍不住跟着他们一起唱了起来。
?
接下来是学习月饼,等一切准备就绪,就见小朋友将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有话想对老爷爷说。”我看到她迫不及待的样子,微笑道:“你有什么话就说吧!”“我要对爷爷说,爷爷没能吃上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我要做出的月饼送给爷爷吃,还想说声谢谢,他那么爱护我们小朋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不会忘记他,他活在我们心里。”“老师,我也有话想说,要是爷爷能在我们中间,我要为他捶捶背,对他说您辛苦了,快歇歇吧。”“老师,我也想对爷爷说,老师„„” ?
多好的孩子啊!这次主题活动的成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篇三】中秋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悟合集 ?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并非知道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了中秋节的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中秋节这天,我们小班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集合在我们班的教室里面。在音乐的节奏声中,活动开始了。我们班的任务是 xx 的 xxxx 的 x 字,家长们你一手我一手的很快就完成了我们的地基部分,小不点们最后用大红枣子在我们的帮忙下排成 xx 的 x 字放在 x 的上面,他们排得可认真了,边排边说“让大红枣排成火车”。
在活动中,小朋友们边欣赏我们干活边品尝从家里带来
地月饼,象一只只放飞的小鸟,显得格外的高兴。小妮妮拿着月饼塞到我嘴里说:“老师你吃。”我张大嘴巴咬了一小口还故作美味地说:“哇,这月饼好甜呀。”这时许多小朋友都跑了过来,把月饼往我嘴里塞。我说:“你们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吗?”有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中秋节”。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中秋节”。我肯定地说:“对,中秋节,是人们团圆地日子,所以我们小朋友也团圆在一起过节,我们把月饼分给大家一起吃好不好!”小朋友都把月饼给了我,切成小块分给大家。在赠送月饼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孩子互相说祝福的话。
在这次充满快乐喜悦的活动中,幼儿知道了中国的节日“中秋节”,在分享月饼的同时,小朋友们给别人送去了祝福,也得到了祝福,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的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幸福,体验到了团圆、分享的快乐。【篇四】中秋活动心得体会和感悟合集 ?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个节日里大家都会回家欢聚一堂。为使幼儿了解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形式,我园大班组织了主题为“继承传统梦圆中秋”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在 2020 年 x 月 xx 日这一天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度过这个有意义而又与众不同的中秋节。
在一曲《但愿人长久》的背景音乐下活动拉开了序幕,老师们精心准备了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图片,并通过观看关于中秋节由来的故事视频,幼儿在趣味中了解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月明明饼圆圆》的主题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稚嫩的小手画着心中团圆的月亮。并且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与理解,并且请老师帮自己记录下中秋节的美好祝愿。
在美好温馨的气氛中,终于盼来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分享月饼。教师准备了月饼,请幼儿观察,在欣赏制作月饼的不同工艺的同时,巩固幼儿对中秋节传统习俗的了解,通过自制“月饼”加深幼儿“中秋—团圆—传统”的印象。
我园一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中秋佳节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团圆的美好祈愿。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及美好传说,更向幼儿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使大家深深体会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浓浓团圆中秋情。
14.老年大学教师得奖心得感悟 篇十四
带着一份渴望与敬意,带着一腔激情与企盼,今天我们迎来了县老年大学十年华诞。刚才县委、县政府授予了我们三人这么高的荣誉,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我相信,我们三人在这十年里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县委、县政府对老年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真真切切地体验到老年教育事业的崇高和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光荣。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十年来,我们共同见证了老年大学从艰苦创业到灿烂辉煌的光辉历程。广大学员传承学校的深厚底蕴,在不同领域余热生辉,演绎着一曲曲“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动人诗篇。
今天,我们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新的目标、新的起点面前,我们将直面挑战,抢抓机遇,勇挑重担,不辱使命,让更多的老年朋友的生活因学习而精彩,让更多的老年朋友的生命在追求中升华。
15.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 篇十五
令人难忘的是, 从物质贫乏、政治动荡、辗转颠沛, 甚至于一度停课复课的年代中一路走来, 曹璐却几番感慨“赶上了教育最好的时代”, 这位七旬长者的肺腑之言不禁引人深思她对于教育之“最好”的理解。在她的心目中, 最好的教育不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而是静水深流的大师大家;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 而是温情隽永的师生情谊;最好的教育, 是对学子的接纳与成全, 是对人性的包容和悲悯, 是自由开放的精神涵养, 是知行合一的理念导向……简单地说, 透过她的娓娓道来, 最好的教育便是最本色的教书与育人。
也正因如此, 曹璐在她几十年的广播教育生涯中, 身体力行着她言犹未尽的诠释与追求。历经知人论世的岁月年华, 她淡然地为自己总结道:“我就是一块当老师的料, 就是一个喜欢广播的人。”
广播学院———新闻教育事业起步的摇篮
1955年, 曹璐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回忆起北大的求学经历, 她说道:“按照北大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 前两年新闻专业与语言文学专业合上, 所以我当时有幸聆听了一批大师级学者的课程, 包括高明凯、王力先生的语言学;游国恩、吴组缃、王瑶、林庚先生的文学史课;林涛先生的现代汉语课等等。我现在还记得老先生们上课时的情景:黑板上墨宝般的板书强劲挥洒, 每位先生独具个性的话语表达和手势动作, 课堂形成一种特有的气场。有些先生的方言较重, 大家格外认真地听课记笔记, 努力追赶着课堂的速度和节奏, 从中感到老先生们的深厚学养给莘莘学子带来的启迪和力量。北大新闻专业的课程也颇具特色。方汉奇先生的报刊史, 几张卡片就把新闻史中的人物、事件、背景、意义讲得深入浅出, 通透精辟;甘惜分先生的新闻理论, 尤其是对报纸党性的讲解颇具棱角;蒋荫恩先生的报纸编辑, 引用《人民日报》的版面、标题、评论做案例分析, 还介绍英国《泰晤士报》《卫报》的版面标题、排版方式等。这些都对我———一个缺乏社会实践, 未能突破高中生式学习的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启发, 从中也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新闻教育的开放、包容和专业化的学理特色。这些不仅是专业课程的学习, 也是一种专业精神的启蒙。”
1958年8月, 被誉为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摇篮的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被合并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正值大学四年级的曹璐也随着院系的调整, 成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员。1959年7月, 曹璐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 和十多位人大新闻系毕业生一起分配至北京广播学院 (现中国传媒大学) 任教, 从此开始了她终生学广播、教广播的教师职业生涯。
曹璐回忆说:“建校初期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址在北京复兴门外木樨地附近, 一座五层灰色的办公楼, 和北大、人大相比, 显得有点简陋。教室、办公室、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都在这幢灰楼中, 好处是相对紧凑、灵活。”曹璐笑道:“虽然是百业待兴, 但是广播学院从开办之日起就体现了鲜明的系统办学优势和广电学科特色。分到广播学院, 我觉得还是挺幸运的。”尽管与时至今日已然享誉中外的中国传媒大学相比, 广播学院的发展之路不可谓不艰辛, 但透过曹璐充满温情的回忆, 这座新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摇篮学府于半个多世纪前开启的那场如火如荼的创业史也在温情中变得清晰而可敬。
曹璐介绍, “在我的印象中, 广播学院的办学特色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其一, 学院决策层具有丰富的广播实践和管理经验, 不仅是系统办学, 也是内行办学。第一任院长周新武是解放前的老大学生、中共地下党员, 参加过‘一二·九’抗日学生运动, 还做过多年的部队和地方宣传教育领导工作。解放后, 他是第一任华东电台台长、上海电台台长。副院长兼新闻系系主任左荧也是一位老广播, 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国民党军广播的主管。解放后, 他担任了广播事业局地方广播部主任、国际联络部主任, 60年代他主持广播系统的录音报道研讨会, 发表了《谈录音报道》 (见《广播业务》, 1957年第9期) 一文, 其中对录音报道的界定、音响要素、真实性原则等进行了规律性的梳理。这些论述至今仍是广播听觉文本规律研究的奠基性论述, 也对我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其二, 学院非常重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新闻系建系初期就组建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编采业务等教研室, 教研室骨干大多是来自广播一线的老广播。当时, 被错划成右派的一批专业人才也调进了广院, 承担了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新闻系初建时期他们成为智库型教学资源。比如广播事业局原副局长温济泽, 曾经在自述中提及:‘在这几年中, 我又向系里建议开设两门新的课程, 一门叫做《政策讲座》, 聘请了党政机关有关负责人如吴晗等人来校讲课。还有一门叫做《社会知识》, 组织同学们到工厂、农村参观, 到新闻单位实习, 使教学密切联系实际。’”值得一提的是, 当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曹璐正好担任了温济泽所承担的《政策讲座》和《社会知识》两门课程的助教, 温济泽的呕心沥血与言传身教带给了曹璐一生难忘的影响, 也因为这段经历, 曹璐将温济泽称为“永远的老师”。曹璐继续说道, “《政策讲座》和《社会知识》两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 调动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很多年后一位校友还回忆说:‘母校和老师给我们安排的课程尽心而实际, 尤其令我难忘的是《政策讲座》和《社会知识》课, 当时真的没有想到, 许多内容和感悟使我们受益如此久远, 乃至终身。’此外, 温济泽老师还先后为新闻系59级、60级、64级、65级同学主讲新闻写作和广播业务课, 校友这样评价他的讲课:‘温老师讲课能从一点生发出去, 纵横驰骋之后又回到原点, 让你领略知识和思考的力量。’这位同学将温济泽老师称为‘点燃生命之火的人’。”
“其三, 新闻系开办之初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放手给青年教师挑担子, 以以老带新的方式参加课堂教学和教材基础建设。总的来说, 广院的初创期还是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的, 比如新闻系抽调地方台的‘笔杆子’共同编写广播理论、广播史、广播业务的教学大纲, 并投入大量精力编辑出版了我党从延安至60年代初有关新闻广播的政策文献和代表性文论。编辑出版了《新闻广播论集》 (上下集) , 编辑了延安时期至60年代初的代表性广播作品选———《广播稿选》等等。今天, 这些教材、教案已经变旧发黄, 而老院长周新武、老主任左荧以及被学生称为‘点燃生命之火’的温济泽老师都已作古驾鹤西去。但是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学校、爱专业、爱学生的敬业精神, 在50多年后的今天显得更为珍贵。”说到这里, 作为事业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的曹璐, 无比欣慰。
时代变革———新闻教育的发展动因
然而,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 初建不久的北京广播学院就在时局的动荡中行进得越发坎坷。1966年, 江青、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到广播学院公开支持造反派并宣布成立“临时文化革命委员会”, 广播学院由此陷入全面内乱, 大批老干部、老教师遭到残酷迫害, 部分学生陆续到全国各地进行“大串联”活动。1970年, 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向中央报送《请求停办广播学院的报告》, 全体教职工下放参加劳动锻炼, 至此, 北京广播学院一度停办。
“时代变革影响世界、影响社会, 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人。作为社会晴雨表的新闻业和新闻教育的发展, 受到时代动因的影响更为鲜明。‘文化大革命’后期, 广院重办。工宣队紧急召回下放教师, 紧急上马招收了74级工农兵学员入学, 第二年又招收了75级工农兵学员入学。广院新闻系虽有1959年建系以来的教学基础和师资储备, 但基于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两届学员在新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新闻规律等方面的学习存在着诸多误读。所幸这两届学员毕业前后赶上了‘四人帮’倒台, 经过拨乱反正的学习、培训, 使他们在理论和实务层面有了新的提高。1979年正值新闻学硕士点恢复招生, 不少同学考取了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这才进入了人生专业与事业的新平台。”回首这段过往, 曹璐一声叹息。
“当时全国基本上都是这样, 很多大学都解散了。我先是在河北中部的望都县劳动了半年多, 然后就转到了中央广播事业局在河南周口市中部的淮阳‘五七’干校, 前后待了一两年。受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的影响, 我和其他干校劳动的老师们才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北京。经历了十年浩劫, 新闻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说到这里, 曹璐兴致盎然, 如数家珍, “1977年教育部恢复高考制度, 1978年初, 广院新闻专业迎来了77级编采专业39名同学入学, 此后的37年, 新闻系坚持每年正常招生, 并且学生人数和专业都有所拓展, 这也象征着广院的新闻学教育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1988年, 新闻系筹办广告专业, 1989年广告专业招生成为继厦门大学之后大陆第二家广告学专业。1994年, 广告专业升格为广告学系, 之后又晋升为广告学院。”
不仅如此, 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从当年的新闻史、新闻理论、广播电视新闻、新闻业务等研究方向拓展至如今的传播学、新闻心理学、报刊研究、媒体调查统计、网络与新媒体等多种研究方向。1998年, 教育部批准广院设立新闻学博士点, 并先后招收了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史、广播新闻、报纸新闻、新媒体、调查统计等方向的博士生, 同时还建立了新闻学博士后流动站。至此, 广院新闻系实现了多层次、多专业的办学模式, 而广院自改革开放以后的巨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整体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曹璐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也悄然发生了转变。1959年曹璐担任助教的时候, 广播还是一家独大的强势媒体, 早报摘、晚联播, 几乎是全国人民的必修课。而80年代时, 面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曹璐开始通过珠江模式, 广播频率专业化、分众化、本土化、格式化, 广播听觉文本和节目精品化、品牌化等话题给学生讲授如何振兴广播。进入21世纪, 曹璐和学生探讨的话题又进入到了广播媒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重塑广播的理念和传播流程重构的领域, 以及如何从全球化视角、国情化背景、新媒体技术生态、受众定位变革等多元视角把握新媒体时代重塑广播的规律性认知和前瞻性战略发展。曹璐说:“过去强调课堂给学生一杯水, 老师备课要准备一桶水。当今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发多元, 作为老师, 特别是老教师就更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学会和年轻学子平等互动、真诚交流, 使课堂和教学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更新的‘长流水’。”
回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教育发展变革的时代动因, 曹璐认为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新闻理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 转变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介公共服务和以人为本。新闻传播理念从以教育者自居, 灌输式、宣讲式转变, 以受众为本, 真诚交流、平等互动。新闻业务从拔高、假大空转变为回归新闻规律、新闻文本规律、媒介文本规律、实事求是、讲实话、接地气”。而谈及当今的新闻教育, 曹璐不无紧迫感, “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面对媒介市场化、泛娱乐化以及媒介体制的瓶颈等问题, 新闻教育如何培养坚持媒介责任、公共服务、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的新一代高素质新闻人才, 是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教书育人———学习和感悟的幸福人生
曹璐于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转正之后就被选为新闻系支部书记和系主任。1996年,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正式升级为新闻传播学院, 曹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新闻传播学院历史上的首任院长。这个时候的曹璐, 已经是一位天命之年的资深教师, 并且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老师”。她说:“50岁的时候, 我就比较注意培养下一代了, 所以我们新闻系后来出了一批学校的干部, 像胡正荣、袁军、丁俊杰、黄升民, 都是从我们这里抽走的。我做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时候, 把这批年轻人提起来了, 1997年我就从行政岗位上卸任退休了。”从1959年大学毕业至今, 她已在广院新闻系任教55年, 她说:“感谢命运使我毕生和学生、课堂、广播结缘。”
出生在教师之家的曹璐, 从小在校园环境中长大, 因为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小学校长, 因此她对课堂、学生、学校、教师有一种特殊的认同。一位哲人曾说:“爱一个人, 就要为他的成才努力搭建梯子的‘横梁’。”曹璐对这句名言的理解是, “教师是世上最美好的职业, 教师对学生来讲, 责任大于天。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成才质量, 包括专业素养和健全人格, 而每一位学生的命运改变关系着他的未来、他的家庭、他的亲人的命运。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应该得到尊重、理解和细心呵护。教师这一职业定位应该是心甘情愿、尽心尽力为学生成才搭建梯子横梁, 尽心尽力是状态, 心甘情愿是境界”。
作为30后教师的曹璐, 在如何面对50后、60后乃至80后、90后年轻学子的问题上, 有着她独到的体会, “和学生互动、向学生学习, 发挥‘反哺文化’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偏得”。而这种感悟的收获, 还得从30多年前她担任新闻系77级编采班班主任的经历说起。
“77级是恢复高考以后进入高校的第一代大学生, 积压了十年的人才。在‘读书无用论’的时代, 他们是较早觉醒, 靠自身实力抓住机遇, 靠自身能力改变命运的一代新人。他们如饥似渴接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新观念、新知识。面对高校管理多年形成的条条框框, 难免发生碰撞和逆反。”对此, 曹璐感触颇深, “接手77级班主任工作之初, 感到了同学们不信任的眼光。有位同学建议我去和同学们谈谈心, 于是花名册上的39名同学, 我一个不落地谈了一遍, 有的甚至倾心交谈了几个小时, 一轮谈话下来收获颇丰。原本花名册上陌生的姓名变得具体、真实、亲切了许多。我慢慢地了解到, 每个同学的背后都有故事, 他们的大学四年关系着本人和家庭的命运。于是我开始理解同学们为什么如饥似渴地传阅着许多新书, 除了三毛、王小波、弗洛伊德, 还有中译本的传播学、方法论、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书。于是我参加了他们买书、借书、评书的活动, 从中感受到年轻学子开放的思维活力, 逐步突破了自己多年形成的、比较封闭的学习和阅读渠道。从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开始向同学们靠拢, 代沟逐渐缩小。我想这其中不完全是个人行为, 而是改革开放使年轻人具备了时代的活力、智慧和思考, 如果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有所变化和突破, 其中的始发动因来自学生, 从中我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当代大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的经验, 我常常怀着感激和感动回味这一切, 逐渐体会到‘理解万岁’的丰富内涵。”
曹璐动情地回忆说:“我也常常怀着欣慰和感动想起一代又一代新闻系的毕业生, 55年来新闻系的历届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贡献和成就, 为母校、为新闻系争了光。”2013年9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迎来了50多位年过七旬的亲友团———新闻系59级的老校友们返回母校。“他们大多是30后、40后, 上学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 进入中年又赶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幸好在人生事业巅峰时期迎来了改革开放年代。进入21世纪, 他们大半已退休或退居二线, 进入人生的夕阳时光。从1959年进校至今, 55年, 半个多世纪, 几乎是人生事业的最好光景。50年的风云变幻使他们的人生充满了历练、挑战、机遇乃至磨难。应该说, 每个人的故事都像一本书, 每个人的成功和感悟都是母校教育质量的样本。尽管55年后的他们已不再年轻, 但是多年来他们对母校和老师的思念, 对同窗好友的牵挂日益强烈, 所以在热心校友的精心组织和学校校友会的支持下, 59级老校友实现了重返母校的大团圆。”曹璐感同身受, “真是‘少小离校老大回, 乡音未改鬓毛衰。同窗相见不相识, 借问对方你是谁’。一位老校友说:‘50年后, 重新找到了回家的感觉。’”说到这里, 曹璐无限感慨, “从中我更加感悟到:教育要实现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的增长, 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成长。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 是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获得生命质量和意义的过程”。
1997年, 曹璐从行政岗位退休后, 被学校延聘, 并于1999年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批博导, 直到2007年正式退休。曹璐今年已经77岁, 仍然担任博士生导师并讲授硕士研究生的广播新闻研究课程, 她先后培养了15名广播新闻研究方向的博士, 目前仍有2名博士生在读。曹璐坦言, “学生做论文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学术爬坡的过程, 纠结、辛苦并快乐着。我很享受和学生共同‘爬坡’的感觉。”
谈及退休后的生活, 曹璐豁达乐观, “既然人一定要变老, 就要努力积极、乐观、从容地变老。积极是一个人把自己的力量发挥至无怨无悔的人生状态。哈佛幸福心理学对幸福的最新解读就是:每天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感觉。从这个角度讲, 我正在享受和体验着这种幸福。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里程碑, 我们30后这一代人就是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 经历了革命理想主义的教育, 在国家高等教育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下发展成长。我觉得我这一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爱, 包括我的学生、我的领导, 还有我的老师们, 每次提到他们, 我都是怀着特别激动的心情。尽管我做不到像他们那样, 但最起码我曾经感受过大师级的教授是什么样的。教育最好的时候我能够赶上, 这就是让我终身受益的地方。”
作者与曹璐 (左) 合影
晋人袁宏曾经有言“经师易遇, 人师难遭”, 指的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 但学高身正、为人师表, 对学生能做到言传身教以启心智的教师, 却很难遇到。这句话用来形容曹璐是很恰切的。在将近4个小时的聊谈中, 曹璐从始至终所流露出的最本真的那一面就是她身为教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而她最兴味盎然的并不是自己一路走来的荣耀成就, 而是那些点点滴滴与学生们之间的往事回忆。正如她所理解的自己———“我就是一个特别平常的人”, 这不是自谦, 却是庆幸。
【曹璐简介】
曹璐, 1937年出生,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1959年任教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历任北京广播学院 (现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系主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获中国传媒大学“有突出贡献专家学者”称号,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大学社团活动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大学生社团活动心得推荐12-29
大学社团活动方案11-09
大学社团新年寄语07-27
大学社团竞选社长08-30
年大学社团活动总结06-15
大学社团活动总结范文12-06
河北工程大学社团活动总结09-16
大学生社团活动意义09-26
年关于大学社团活动总结11-05
大学社团活动申请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