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讲稿

2024-07-06

师德修养讲稿(精选12篇)

1.师德修养讲稿 篇一

《国学经典与师德修养》培训讲稿

王世忠

一、国学与经典

国学是中国在晚清到民初提出的虚拟性概念。学数、学文、学理,中国之学是学文化,重在学文的综合和缜密。

国学就是我们说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成果,包括,文、史、哲、经等。

中国话称为国话,喝茶称为国饮,技艺文化包括琴棋书画,民俗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等

人文文化:如四书五经,二十四史

教师要学习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内容,如在论语、春秋、先秦诸子、庄子、墨子等著作中找到规范教师的内容。

教师的首要责任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德的本质是树人和育才,把人培养成人,培养成有才能的人。

教人的目的是教化,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己用。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二、师德修养的四个字

(一)师:

1、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向自然学习,自然是榜样、对象。

2、《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的本意就是学习,老师总是能让人学习。

老师可以教人学习,能者为师。自己就能让(供)人学习,成为别人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韩愈:道有很多含义。大路。可以理解为法则、规律、方法等。传道:教师要知道、明道。求其正。教师要知天道,酬勤,地道,厚德,人道,相处。授业:就是交给知识、本事。有业可授。教师的业要精。宽厚的背景精深的业务。解惑:指点或帮助学习解决问题。德、才、师。

(二)德:德者得也。精神或心理的深化。道德是人化高低程度的体现。

(三)修:贯穿在日常的生活行为中,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完善,付诸行动。过程就是积善的过程,不仅要有善念,还要有善行,言行一致。实实在在的修。

(四)养:

1.滋养,养好自己,滋养他人。过程是缓慢的。理解现实条件下的价值观,保持成长和向上的趋势。

2.养成,把应该有的道德华为己有。养的过程要相伴终身。

师德修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化为己有,融入生命的过程。

1、修养好应有的社会公德,如爱国、敬业、诚信、礼义廉耻等。

2、认真的坚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做成成果。爱生,有大爱之心,仁心。公正之心。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作风正派、为人诚恳、3、个人的修养:人格品味,生活情趣,个性操守。有“止于至善”的追求。宠辱不惊。师德修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的坚守、公德、师德、职业道德。

三、为什么要讲师德修养

教师的职业不可缺。希望学生超越自己,托一把力,把学生送到更适合他的发展空间去。

1.师德是师业之魂。受人尊必须己身正,己身正必须讲道德。身教胜于言教。

2.师德是师才为本。是教师才能的支撑或动力。师德养人,师才成人。

3.师德是师风之根。好的师德会形成风气、习惯。

2.师德修养讲稿 篇二

师德, 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指出: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师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个分支, 必然包含这些职业道德的一般内容。不过, 仅从职业道德的基本层面来理解师德还不够, 或者说不完整。

对于非教师职业的职业道德而言, 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不必要求与其有紧密的联系。一个人的道德进步是多层面的, 还可能是不同步的。尽管, 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 要求每个人在各方面应具有高尚的品德, 但就职业道德而言, 对其他方面的道德水平不必都有具体的要求, 至少可以宽容些。比如, 服务对象对于医德或者商业道德的关注往往仅限于职业的层面, 至于医生或者商人的其它方面的道德水平 (如家庭美德) 很少关注, 也无从了解, 即使有所了解, 也会给予最大限度的谅解。

然而, 对于师德而言, 这种“联系”和“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师德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教师的职业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是“教育人”和“持续性”, 教师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经常性的和广泛深入的接触交流过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会对人才培养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言行举动, 不仅是如何爱岗敬业, 不仅是关于道德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行为, 甚至包括关于艺术的价值判断———审美、以及基于习惯而不是价值的礼仪。因此, 教师的职业道德必须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把思想品德的全部内涵赋予师德都不为过。试想, 没有优良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教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师德优良的导师吗。正如古人所说, “师者, 人之楷模也”。培养教师的学校称为师范院校, “师范”意为“学习的榜样” (《辞海》) , 由此也可以想见师德的包容性。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 教育对象 (青年、培养成专门人才) 的特殊性和高等学校的任务的特殊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 又决定了高校师德在具有师德的一般性的基础上, 还具有更广泛的要求, 其内涵也应该更丰富, 科研道德、社会服务道德等必将成为重要内容。甚至包括“创新”, 高校教师具有创新品格, 不仅仅被看作一种能力, 从育人的角度来讲, 更应视为一种道德品质。总之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角度讲, 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 其师德理应包容人类一切先进的、高尚的品德。教师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人格理想。“教师”这个名称的内涵, 除了具有广博的知识以外, 更意味着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二师德的超常性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包容性;教师教书育人的特殊性, 更决定了师德的超常性, 超越一般, 要求更先进、更高尚。

师德, 概括性地可表述为“政治坚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爱岗敬业”为所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其它内容除部分包含一般职业道德的内容 (“诚信、公道、奉献”等, 包含在“为人师表”之中) 外, 主要是师德的特殊性所在, 从内涵的广度而言, 体现师德的包容性, 从内涵的深度而言, 则体现师德的超常性。超常性体现师德的精髓。

就“政治坚定”而言, 师德较其他职业道德具有超常性。教师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出场, 教师的教育行为因而必须合乎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要求。学生成长的历程, 不仅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它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毫无疑问,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 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 教师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一切言行必须符合社会利益, 这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的要求必然较其他职业更高, 且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

就“教书育人”而言, 更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政治坚定和爱岗敬业”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业要求, “教书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宗旨, 是师德的核心, 是师德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关键所在。精心施教,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的升华。升华, 是将职业要求升华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 是将使命感升华为对学生的爱。对学生严慈相济的爱, 倾其全部精力, “传道授业”而无私奉献, 使教师在自己的道德实践中体悟人生的尊严和神圣, 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言,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其他职业道德所望尘莫及的。 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对学生的爱, 是师德的灵魂, 是施教的基础。

就“为人师表”而言, 体现了师德典范性, 也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修养, 严于律己, 作风正派;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热爱集体, 团结协作, 讲究科研道德;举止大方,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等等。“师表”意为“品德学问上值得学习的榜样”。毛泽东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教书育人不是仅仅通过说教来完成的, 是辅以身体力行来感染的, 高尚师德的巨大力量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和深远的, 甚至是终生的。没有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也将是暗淡的和干枯的, “为人师表”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的光辉和雨露。这对师德的要求, 必将远远超越一般职业道德, 使教师的品德成为典范。

甚至就“爱岗敬业”而言, 还体现了师德的超常性。虽然爱岗敬业是所有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 但对教师职业来说, “爱岗”必须站在热爱教育事业的高度;“敬业”必须在勤奋工作的同时, 严谨治学, 追踪学科前沿;“爱岗敬业”必须升华为“教书育人”, 其师德水平无论怎样提高和提高到何种程度都不过分。

此外, 因为教师不同于任何其他类型的知识分子, 他不仅部分地参与精神生产, 并直接地参与知识和精神的再生产。因此, 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个体品德的问题, 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品德的问题。总之,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的特殊职业, 师德要求必然超越一般职业道德。

三师德的修养

师德较其他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 即广泛的包容性和超常性。这是人才培养历史的和必然的要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教师群体的道德品质有较高的期望, 作为个体教师的行为以整个教育体系为依托, 他的任何行为评价都与人们对教育的意象有关。随地吐痰、挤公共汽车等行为对许多人来讲也许是可以原谅的, 但人们不会将这种宽容给予教师。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只是一种场合道德”是值得商榷的, 这种观点实际上忽视了教师职业“育人”的根本特点, 使“专业伦理”流于并不专业。

师德水平的高要求, 勿容讳言, 与师德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加强师德建设是各学校乃至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专家都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师德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师德建设必须经常化和制度化, 似乎已经形成共识。师德建设的制度化, 并由此产生的制度理论及其深化, 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深化, 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其顺利进行。然而制度理论并非排斥道德的自律性, 而是在道德自律鞭长莫及的领域起着监督、限制以至惩罚的责任。特别是师德的包容性与超常性更强调师德的自律性, 因此, 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自觉性是师德建设的重点所在。师德建设的归宿, 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完成道德他律向道德自觉的提升, 实现师德养成的理想境界。

师德修养需要学校、政府和社会营造以人为本、关注教师生活、工作和进步的人文环境, 体现学校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体现政府对教师的价值认同, 体现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尊重。在全社会形成“教师是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职业”的观念, 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也是师德修养自觉性提高的基石。当然影响师德修养的因素还很多, 如学校的文化氛围、民主氛围、学校管理者的品格作风以及社会道德环境等, 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环境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外因。

诚然, 在“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美好愿望实现之前, 劳动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谋生手段, 合理索取应是市场经济制度伦理的题中之义。然而, 仅以物质利益作为许诺的管理只会形成庸俗的人格, 物欲的无限性与物质财富的有限性致使物质利益绝对的管理除形成计较利益关系的人格外, 绝无人生智慧的境界。因此, 在保障物质条件的情况下, 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全面地理解和提高师德认识, 自觉提高师德修养, 是高起点进行师德建设的途径。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素质好、社会使命感强、主体报酬的性质高, 是师德管理价值目标高追求的内在基础。教师的劳动, 并不完全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也有桃李满天下和园丁收获硕果的成就感。

教师的师德修养成为自觉行动, 也是教师自我成材的必由之路。教师的劳动比一般劳动更具有挑战性, 更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是教书育人, 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这种劳动能有力地促进个人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陶冶师德情感, 把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感转化为因材施教的实践;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锻炼道德意志, 勇于面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 以良好的师德风范让学生找到“怎样做人”“如何做事”的正确答案;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必须不断增强道德信念, 为人师表, 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用自己的行动为“教师”这一崇高而神圣的称号赢得全社会的赞誉。教师师德修养的过程, 既是自我发展的过程, 也是教育的实践过程, 更是艰苦的人生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抓好“五个结合”强化师德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5) .

3.师德修养之我见 篇三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教师做为教育者,师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美好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身立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职业学校的教师来说,师德建设尤为重要。中职校有它的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国家除了需要高尖技术人才外,更需要大批工作在第一线懂技术的劳动者,而这批人的培养大部分需要中职校完成,而这光荣艰巨的任务几乎又落在了教师的身上。在现实中,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中职校的学生素质趋于下降,自私、懒散等一些不良习惯于一身,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职校教师面临着的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这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而做为教育者,在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要牢记自己身上所肩负历史使命,树立师德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奉献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要抵住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现实中虽然职校不如重点学校那么受到社会关注,受到人们青睐,但职校的教师却担任着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面临着基本上是义务教育中的差生,职校毕业后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前途,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他们是一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的群体,所以对职校的教师来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的人才,让学生到社会以后有用武之地,这是摆在职校教师面前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现实中职校生的不尽人意,确实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让信心十足的教师泄了气。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对得起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教育离不开社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顺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做为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特别是对现在的中职生来说,他们下一步将踏入的是社会,需要学习和锻炼的地方很多。教师要多了解社会,了解用人企业,把社会和企业对人的要求标准不断地渗透给学生,利用企业的文化,利用企业的精神,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社会,教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特别是班主任应抓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把班级视为一个企业,那么学生就是员工,班主任则是管理者,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克服教育的盲目性。

二、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职生大部分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略的弱势群体,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情况较为复杂,不一定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冷静处理。由于学生理智性差,冲动性强,教师在说教和批评学生时,易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行为方式,这时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法律维护教师的尊严,同时也维护学生的利益。做为教师要更多的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受社会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职校生在进入职业学校时就觉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遗弃的人,认为自己是将来没有出息,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人。如有的学生对职校的管理较严格不可理喻,称道他们又不是高中生,何必对他们要求那么高,抱着混世度日的心态打发人生,这样下去怎样去面对社会?教师应研究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寄予他们热切的期望,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予学生以鼓励和信任。有了这种思想感情,会使教师的每个眼神,每句话,每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从而使他们从内心里接受这种期望,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陶行知先生曾提醒我们: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同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对于有的中职生来说,教师的训斥、惩罚或当众点名批评等做法,已习以为常,特别是又到了职校,他们会更不在乎。既不利于学生纠正和改正错误,又可能导致师生间情绪的对立。教师应置身于学生当中,坦诚交往,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做学生的知心人,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师爱,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通过有效的情感交流,去启迪教育学生,更好地体现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三、身教重于言教,做好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首先要严于律己,然后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必先示范,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如教师在学生面前反复强调上学不要迟到,而教师上课铃响过后,却迟迟未进教室;这边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而教师上课随意接电话等,这些不良行为或教师的一些无意识的习惯和行为,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榜样,或是学生犯错误教师批评时,振振有词的理由。中职生本身素质较差,明辨是非能力弱,往往是看不见自身的不足,专挑剔别人的毛病,所以教师要时刻约束好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身体力行地做好学生的表率,既要用语言晓之以理,更要以表率导之以行。

四、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做为授业,解惑者,教师应把先进的知识经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当前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不能仅满足一桶水,而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由于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使教师对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动力和目标。中职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对学习提不起内在的兴趣,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目标和打算,所以对教师授业产生了难度。要求教师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一般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易于接受,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起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成为社会有知识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五、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

特别对职校教师来说尤为迫切,因为他们面临的大部分是初中有“问题”的学生。对于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专业课,还应当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能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看待,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中职生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最不稳定的时期。恰在这时期,来自外界的一些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情感、个性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和思路来教育学生,不但效果不佳,而且教师还感到疲惫不堪,甚至有时工作不到位还要受到领导的批评。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学生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源,我们就会豁然开朗,就会很好地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此外,教师做为传道者,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学生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自私自利、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中职生身上尤为突出。做为教师应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等方面给予引导和示范。正人先正己,所以教师应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新时期师德修养 篇四

最近我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深有体会,全书共有7章,第1-2章介绍了师德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第3-6章详细讲了教师的四个方面的道德修养,第7章叫了改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策略,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心得体会阐述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

这次学习,是一次师风师德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又一次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5.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五

一、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关心、爱护、宽容、尊重,要善于发觉学生的优点,充分鼓励他们自尊、自信。如对待差生,教师应该先找出他们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们身上所存在的闪光点。我们作为一名肩负着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师,应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我们班有位学生,因家庭因素,父母关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学习上无热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较缺乏。我就经常找他谈心,并特别注意发掘他的闪光点,希望给他带去温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

但是教师的爱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宠爱、溺爱,教师的爱应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的。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严要在爱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如现在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在家里是“小太阳”、“小皇帝”,从小就养成了事实占先的坏习惯。平时贪玩成习,不爱学习,作业拖欠,而且喜欢惹事生非。为了帮他改掉这些坏习惯,一方面我经常找其谈话,让其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与家长联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坚决帮其改掉缺点。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时,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以表扬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觉地努力,从而得到了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学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二、教师必须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教师,负担着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接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从平时的教学生涯中让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比如,我在要求学生看到垃圾要主动捡时,我自己也要做到;在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时,自己要自觉遵守教师守则;要求学生在班内讲普通话时,自己应带头说,等等。否则,只要求学生,而自己不身体力行,学生就会认为老师言行不一,不可信赖,从而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6.新时期师德修养 篇六

最近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这次学习使我感触颇深。

师范大学学习时我就就深深地记住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毕业后,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对这句话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在工作岗位上,教师扮演者“授业传道解惑”的角色。这样的职业角色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何种职业,从业者都要遵守职业操守,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内涵,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可以预见,在社会飞速发展新的时期,当全社会都在着力提升人口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修养的同时,时代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更高要求的使命。

新的时期中教师们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困惑,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工作中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在关注着这一问题。

我认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谨记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师师德最崇高的境界。“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

真正的热爱学生才是教师的美德,才是教育教学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才富有实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师德,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新的时代,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让我们严格要求自身,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7.浅谈教师的师德修养 篇七

在汉代, 思想家杨雄在他的著作《法言·学行》中有这样的概述:“师者, 人之模范也。”在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们同样提倡“为人师表”。由此可见, 师德, 不因社会时代的不同而失去其共通性, 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行为规范。人民教师作为社会存在的一分子, 其所从事的特殊职业与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着教师的行为规范, 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 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道德关系是社会属性的体现之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有良好而积极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 需要人本身具有良好的约束力、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是从小、从作为学生开始即被培养的。那么, 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从哪里来呢?可以说接受教师的培养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 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因此, 可以说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 甚至可能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的眼前荣誉,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发掘他们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而不是施行差别教育。

韩愈在《师说》开篇即精辟地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把“传道”置于“授业”之前, 意在突出“传道”是教师施教的首要任务。西方思想家卢梭更是直白地对教育者阐述了“你要记住, 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这样的至理名言。所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 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会下意识地进行模仿, 如果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就会使学生感到失望, 甚至陷入道德迷惘。相反, 如果我们老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 则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上所述, 我认为, 人民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师德修养, 具体来看, 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道德素养的体现。首先, 教师要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 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榜样。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应当首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学生只要能看到优秀的品质从老师身上体现出来, 才会信服、效仿, 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 教师的良好道德素养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 是教师的职责、是职业操守。一个没有事业心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的日常工作并不只是每天教授课程、批改作业, 我们应该从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寄予我们的期望和使命出发, 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要尊重学生, 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不能以生硬的教育方式约束他们, 要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当前,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建设上迈上更高的新台阶,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要不断跃上新的高度。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必然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这样才能学到更新、更深的知识;才能具备合理的现代化知识结构;才能教书育人。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掌握教授技巧和方法, 在传授学业的过程中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 进而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良好的效果。要相信, 真正能够给学生以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

三、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当今, 教师的教学任务竞争激烈, 工作压力非常大, 这不仅要求我们人民教师要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广泛的爱好, 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愉快、健康的心情去正确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才能在与学生的沟通中, 给予他们健康的心理;才能避免不理智的行为所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所以, 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进而有一个良好的外在情绪表象去感染学生, 这样也使我们自身的潜力不断地发掘。

总之, 我认为, 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岗位, 热爱教育事业, 更应该热爱学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传道授业, 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8.师德修养要修心 篇八

诚然,秉行师德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每个教师自觉地实践修养,那么师德修养需要从何做起呢?当然从“修心”入手,因为只有“道德立于心”,才能“工作成于手”。笔者以为修心当以修养“三心”为要,即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

一、爱心是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灵魂是师德,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核心。那么师爱包含哪些内容呢?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不难看出,师爱在这句话中得到了高度概括和诠释,它指出师爱包含两种爱,一个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一个相似相容、和谐统一的整体。忠于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对每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在其工作中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热爱学生,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关心他们的成长。

师爱对象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对学生的“爱心”应当从何“修”起?又当“修”在何处呢?归纳来讲:热爱学生,需过“三关”,即关心学生学习、关怀学生生活和关爱学生心灵。

1.关心学生学习

一个教学出色的好老师都是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师”,而不是侧重于传授知识的“经师”。“人师”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再是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侧重于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将双方各自的思想、兴趣、情感以及个人爱好等活动,都融入其中的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优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谆谆教诲,以情育人;在辅导中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在批改中孜孜不倦、以言导行。对于“潜能生(新课标将学困生或后进生重新定位为潜能生)”给予赏识和鼓励,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严慈相济。如此这般,才可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才可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和楷模。

2.关怀学生生活

一个敬业爱生的老师,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怀学生的生活。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会有某些原因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分析看来,其成因可由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和社会境况等因素组成,具体一点说可能会由自身个性、身体欠佳、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等原因造成。他们身设困境,心存症结,无从解脱,不能自拔,在这种境遇之下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真心的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学生们在生活中所饱尝的酸甜苦辣,关心学生生活冷暖,理解其痛苦,同情其不幸,并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其着想。例如,贫困给予援助,病弱给予关怀,个性生给予尊重,受挫给予开导……解决他们的一些生活困难和问题,解除他们的一些心理压力和阴影。指导他们学会自理方法,提高他们自立能力,使他们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3.关心学生心灵

每个学生都有被教师关爱的心理渴望,当感受到教师关心时,他们会得到情绪上的满足,形成良好心态,这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当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教师首先要善于调试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博大的人文关怀不偏激、不歧视、不情绪化,情真意切地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适时介入,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心灵磁场去感染学生,去引导学生,用无限的师爱,开启孩子心灵,在他们的心中播下“自信与自尊”“善良与宽厚”的种子;在他们的品格中刻下“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忮不求”的印记,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他们,让师生的心灵产生共鸣,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让他们在追求“真善美”中去快乐成长。

二、责任心是师德的要务

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第一要务就是教书育人。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那么作为教师应该“修”哪些责任心呢?

1.要“修”对全体学生负责之心

对全体学生负责就是对每一个所教学生负责。古人云:“贤者自可赏爱,顽鲁亦当矜怜”。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教书育人不可偏爱。无论是“贤者”还是“顽鲁”,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需要得到平等的待遇。古人尚且有如此卓识,更何况今人。是的,我们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对学生负责,莫要喜优厌差,近亲远疏、厚此薄彼,感情用事。我们应该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管而不死,严而不厉,批评而不侮辱,正视而不歧视,坚持而不放弃,耐心而不急躁。如此,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负责。

2.要“修”对所教知识负责之心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可见,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和高尚道德情操才可以胜任,在教学中,才能准确地传授知识。换言之,传道授业解惑是一项重大且严肃的教学工程,容不得半点敷衍,也绝不允许教师将含糊不清的知识点,或错误的知识及概念出现在其课堂教学中,以免误人子弟,贻害众生。教师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才会完全驾驭教学,纲举目张,游刃有余。

3.要“修”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负责之心

英国著名作家查·霍尔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这里的“思想”就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推理得出结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品质,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左右,那么思想上进、善良的人,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守法公民;思想颓废、品行不良的人将来就有可能成为无所事事的不法之徒。因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亦是身为人师的责任之一。列宁也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完全是由教学人员来决定的”。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师如何修德?韩愈说的好:“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endprint

三、进取心是师德的动力

进取心是指一个人不满足于个人现状,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标执著追求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进取心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一个人干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更是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者们所必备的品格之一。只有进取心,才会产生工作的热情,务实的激情和创新的豪情。作为教师应该如何“修”个人的进取之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

1.落实终身学习理念

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理论,身为教师更要坚持终身学习。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下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也日益迅速,这也给教师这一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也就是说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而且更应成为他人、尤其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从新课标的实施到传统文化进校园,教师都应率先垂范,做学习的先行者。在课堂改革方面,教师更应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学习名校先进教学模式,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近年所倡导的“兵教兵”、“兵练兵”的“学讲计划”,再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及当下盛行的“微课”教学,无不向我们昭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正所谓“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蓄能”,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个人不断进取的人生宗旨。

2.教学追求精益求精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其著作《和教师的谈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教师的自我提高的工作要从集体思想的源泉中吸取营养,而教师本人也把自己思考的结果、问题疑难提交给集体来研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同课异构”、“同课再构”等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用来解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已有基础之上,精益求精,对此展开交流研讨,以实现知识与经验的互补,继而达到资料共享、教师业务能力得以共同提高的目的。

3.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科进行热心的研究,那么他们也就会使自己的学生对这门学科发生兴趣。”身为教育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执教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将自己的才情以挥到极致,学会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运用多学科知识和丰富事例,将所执教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这门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有机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法制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中去,寓教于情,寓教于行,在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课改”依然在不断探索、完善。其新理念不断更新,新思潮也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紧跟课改的步伐,敢于承担重任,不断去发现、探索、创造,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在更新个人知识结构的同时,充分借鉴新的领域中新的思想和文化,继而实现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的目的,在丰富师识本领的同时,也提高了师艺技能。

当然,师德修养何止“三心”,它还需要具备自信心,诚心、虚心和恒心等等,但笔者以为,此“三心”才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多彩,在此不能逐一道尽。“三心”既各具特点和作用,又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可以说,爱心是师德动力的源泉,进取心是师德动力的外在表现,责任心则是师德的本质要求。修养“三心”,是每一个教师应有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标准,只有在“三心”上有所修为的人,才可以堪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楷模;才可以在工作中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

9.重视师德修养 篇九

虽然做一名职业教师已十余年了,可每每读到“教师道德”这一词语,都不免会惊醒端坐,如芒刺在背,不敢有些许的懈怠。十多年了,而我却愈发地感到了这一词语的深重,乃至感觉到神圣!我不断地扪心自问:还是觉得“良心如枕”,来形容我的境界比较恰当,清白的良心如同一方温柔的枕头,伴我教书,还有育人„„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

1、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艺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技高为师。一是要有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要有创新的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下面

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拒绝吃喝及礼品,主动维护教师形象。

吃喝和送礼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一,这种风气在家长中也广为盛行。有点钱、有点权的家长都要想方设法请请老师的客,或送点礼品、礼金。有人可能会说,家长请老师吃饭、送点礼品,是尊师重教的体现,有什么不好呢?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家长请老师吃饭学生是知情的,并且多数学生之间包括家长之间是互相通气的,所以一旦你答应了一个家长的请客,就会有更多的家长要求请客且难以谢绝,因为其他家长会担心自己不请客孩子会不被重视或受委屈,所以我总在想,许多家长在刚开学就请客,与其说是尊重老师,不如说是家长不放心老师,更有甚者是想通过吃饭、送礼,拉近与老师的关系,从而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注一些。其实我们许多老师都厌倦家长请客,我们何苦干这种既让自己受累、又影响我们形象和降低我们威信的事呢?所以我要说,谢绝家长请客、送礼,是对我们自身形象的一种主动维护,它既能有效避免老师受家长摆布、维护我们老师做人的尊严,又能树立老师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当然,如果有家长硬是不罢休,就让他在学生毕业之后再请吧!

二、关爱全体学生,营造令人鼓舞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有责任让他们在重重重负之下,至少在精神上感到愉快一些,心里温暖一些,让他们活得有信心、有动力。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令人鼓舞的、充满温暖的学习环境呢?我认为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关爱。记得2002年时我担任初二

(三)班的班主任,班上有几个倒数几名的学生,成绩差,习惯差,到下学期想努力学习了,但由于基础差,所以学得相当吃力和苦闷。由于基础原因,我和其他老师再怎么帮助他们,他们成绩也提高甚微,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成绩难以提高就放弃了他们,作为班主任的我还经常与他们个别交流,鼓励他们。一年之后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但当半年之后他们回来特地来看我时,我很吃惊的发现,他们脸上一扫过去的那种苦闷和烦躁,显得很阳光,一改过去的沉默和倔强,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各种趣闻。我想如果当初因为他们成绩不好而冷落、歧视他们的话,他们绝不会来看我,也绝不会有那一脸灿烂的笑容。如果我们冷落甚至歧视了他们,他们极有可能破罐

破摔,继续捣乱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应该是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温暖了他们,才使得他们能够自信地、开朗地生活。因此,我认为老师只有给学生营造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温暖的环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同时我也认为能够给学生营造这样环境的老师,也才真正称得上“良师”。

三、尊重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

是否尊重学生,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很关心也很敏感的问题,也是我们师德是否合格的体现。惩罚性作业、罚站、罚跑步等都属于常见的不尊重学生的行为。现在我班有一名叫梁华的学生,以前因为作业未完成而被老师罚扫清洁区一周,因此与老师发生冲突。由此可见,老师不得法的严格教育会激化师生矛盾,严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极大地损坏教师的形象。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和爱护学生,因为我们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会回报社会什么,我们尊重爱护了他们,他们才会自重及爱人,才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罚站也是不尊重学生的教育方式之一。罚站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不管犯了什么错误,我们老师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要讲究教育方法。就如迟到,也有无数种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做,老师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良好师德的合格老师。一味地罚站,罚来罚去,学生的问题依然是问题,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却会大打折扣。

再次,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对待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老师尤其要注意平等地对待他们,甚至必须多给他们一些关注和爱护。由于学习能力差,他们学习起来困难更多,心里的痛苦更多,受的打击也更多,所以失落感更强、更自卑,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温暖的话语。如果说我在教育过程中还不够平等、有所偏爱的话,那就是我对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我总是细心地观察,尽力地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尽量帮他们找回在学习上得不到的尊严和自信。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是培养那些学习能力强的人,我们更应该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人因为有老师的关爱而成为具有永不言败、开朗、进取的健康心态的人。他们即使暂时在学业不够成功,但有了这样一种心态,就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

10.师德、修养体会 篇十

本人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团结同事,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园里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教研活动,爱岗敬业,并做到用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一、政治思想

本人在政治思想方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爱岗敬业,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接受领导和年级组长分配的各项任务。对幼儿有爱心,对家长主动热情,与同事友好相处,时时处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人身格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思想稳定,及时调节自我,保持愉快的心情去干工作。团结同事、家长,热情待人,当好助手,和同事团结协作。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我加强业务学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业余时间通过幼教杂志、电脑、交流经验、等学习途径,及时了解幼教动态,努力学习专业技能。

今后我还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航标,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政治思想和教学业务双丰收。

不断丰富自己的道德涵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必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克服和改正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

今后的改进方向: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主动学习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学习。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郴州市直机关幼儿园

陈海芬 2010年8月18日上午,本次我园进行的以“服务、育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学习是与时俱进的,是迎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中长期规划纲要》大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适时学习。

学习的内容虽然还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每次解读都有不同的感受,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内容感受也越来越深刻。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因为,教师是幼儿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教师的天职和内在要求;“爱国守法”这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这是幼儿教师的本质要求;“关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的灵魂

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活动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活动的真实面貌。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幼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园长慷慨激昂的演说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启发,甚至能产生心灵的震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启蒙老师,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服务、育人”的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

(一)要热爱幼儿

教师必须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幼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幼儿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幼儿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以便更好地“育人“

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将爱心洒向学生,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幼儿做到德、智、体、美全面。

师德学习体会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以下是我经过这几天进行师德学习后的几点看法:

一、在爱中体现教师的师德

我们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师爱幼儿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幼儿,尤其是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使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二、在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中体现教师的师德

传统教学历史悠久,它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孩子的发展,尤其与当代幼儿教师所担当的这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一重任相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能轻技能的观念,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大力提倡和发展“素质教育”,为每一位孩子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历史赋于当代教师的光荣任务,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的表现。

三、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中体现教师的师德

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我们学习《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更新教学理念,把教学的立足点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主动地把幼儿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潜心教改,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新一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四、在身教中体现教师的师德

老师是小朋友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幼小的孩子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缺乏辨析能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幼儿极易照样接受,不会去鉴别。教师要正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都能感染幼儿和家长,使幼儿感到可信、可亲,家长感到可敬。

以上所写是我经过学习后的几点领悟与感受,但在实际工作中,我离这些要求与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要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获得进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上升

学习了新《规范》之后,我对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了新的认识。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其中爱和责任是贯穿师德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1倡导“爱国守法”,作为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从我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知道这意味着我应该做一个表率。时刻牢记自己是一个党员教师,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政治时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有关和谐社会等内容,并及时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参与党员活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发现自己的短处与不足,不断的调整与改进。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

2倡导“爱岗敬业”,每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对教育事业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只有默默的付出才会迎来累累的硕果。我相信只有用爱心、细心、耐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孩子才会有进步。只有不断接受新的理念,尝试新的教学,创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干这行爱这行,干这行钻这行。爱岗敬业才不是一句空话。

3倡导“关爱学生”,做教师的必须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在幼教工作中,我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幼儿,重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与幼儿的全面发展相协调。尊重幼儿,做到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倡导“教书育人”,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面对学龄前儿童,更应该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一日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比教会孩子一加一等于二更加重要。

5倡导“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立教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在我的人生信条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与同事相处真诚付出,不计得失。在认真踏实的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帮助指导青年教师。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我们的教师队伍就会更加团结向上。

6倡导“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调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前我们说:“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说::“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流动的水。”只有终身学习才能让我们不被社会淘汰。

教师,既要以学问教人,还要以道德育人。作为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其个人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道德影响广泛而深远,教师的思想品德、人格修养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认真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这对学生学业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11.论新世纪师德修养 篇十一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教书育人的特殊“操作软件”——爱心

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职业客体不同。正因如此,教师职业的“运行”需要一个特殊的“操作软件”——爱心。爱学生,用爱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程序”。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之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师爱是教师为学生主动健康成长营造的情感氛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更不是教师把知识从“桶里”倒人“碗里”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学生把知识、经验、技能等教学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共同“发酵”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温度,发酵是不可能的。

2.学会宽容与理解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对孩子特别宽容。当学生学得好时,他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他的语言让学生时刻处于指导、激励、唤醒状态,让学生收获自信。他说:“我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内需,我清楚地知道,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这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要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说做事要“以己度人”“将心比心”。

二、学会尊重,让无私体现在您的一言一行中

1.“弯下腰”与学生平等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自称是“一个长大的儿童”,“长大的儿童”提醒我们:教师要与儿童共同成长,与儿童分享“长大”的快乐。只有学会尊重,才会理解、赏识每一个学生,才会公正、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

2.尊重接纳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李肇星在《儿子三岁》中说:儿子常常自己提问自己解答。比如:“为什么小树不会走路呢?”“哦,因为它只有一条腿,我有两条腿,太好了。”又比如“大海为什么不停地喊呢?”“有的浪跑得太远,大海叫它们回来。”“为什么许多字不认识呢?”“它们没告诉我它们的名字”。读了这个三岁小儿的自问自答,是否有笑声从你的心里响起?比起我们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视界,儿童总是以他的眼睛看世界,有他自己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解释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身正为范,正直的品德凸显崇高的魅力

1.“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正直”的人格作保证

网上曾有一学生家长在讨论师生关系时说:“我家小孩从小学到现在的高中,我没见过一个正正经经的老师!请吃就吃,送物就收,有的还是明要!”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不要相信家长送礼时的笑脸,师生的感情账通通记在心里。因此必须有崇高品德,才能铸造闪光的人格魅力。

2廉洁自爱——生命分量有多重,留下的脚印就有多深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勇于承认错误。《画家与牧童》中小牧童敢于挑战权威,名画家戴嵩虚心谦虚的品质,说明拥有名气、地位、年龄、财富并不等于拥有真理。

四、不断超越,提升高超业务素质

1.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都不满足,要求我们要不断超越自我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有一次磕破了后脑勺,只能戴着帽子上课。怎样才能对学生有个体面地交代,又不使学生分心并与教学结合起来呢?他做了如下的处理:“同学们,看到站在讲台前的我,你觉得最特别的是什么?”学生答“戴着帽子”。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中括号”,他并没有继续追问“猜猜我为什么戴帽子?”而是问“我为什么要在头上加个帽子呢?”“这与课上的算式中要加上一个中括号正好吻合”。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后,老师说“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用来提醒如小黄帽;可以用来装饰如明星头上的帽子”。老师巧妙地把话题落在功能上,与中括号的功能正好对接。总结完中括号改变运算循序的功能后。老师摘掉了帽子,在学生的笑声中说:“磕破脑袋是无意的,但把磕破的脑袋用起来,却显示了老师的创新思维。”

2.还课堂给学生,营造师生互动的自由天堂

不要害怕学生的奇谈怪论,不要害怕学生犯错误,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生命才有价值,教学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错误、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学生展示和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成果的过程。

12.师德修养、教师永恒的旋律 篇十二

下面就本人在任辅导员以来面对师德师风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刻苦好学、严谨治学、学习得法。授之以渔

关于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历来是在教育战线上所强调的事情。不仅现在是这样, 早在几千年前, 战国时代的孔子、荀子 、墨子等古代的教育家就多方面地强调过。如:“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行”。“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等。因此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指的是教授专业, 更同时注重“育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 因此说师德修养永远是教育工作永恒的旋律。尤其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胡总书记提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尚的要求下, 加强社会主义师德师风建设, 就显得更为重要。根据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对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 作为以一个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行为准则, 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教师的道德水平、人品的表现, 会直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他一生。所以, 一个教师只有有良好的师德, 才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新环境, 也是一个学校的立身之本。

然而, 我们毕竟是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 在某些方面,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 一些不完善不健全的方面还会在各方面显现出来, 种种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冲击或干扰我们师德师风的建设, 或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种种社会现象, 会对学生产生诱惑, 加之由于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尚不健全, 不可避免地会干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而产生不良影响。譬如:不愿吃苦, 不努力、图安逸、图享受, 在生活上互相攀比, 遇事投机取巧。每逢考试测验之时, 心存侥幸, 弄虚作假, 行作弊苟且之事。甚至由于受就业困难的影响, 而产生厌学的思想。因此会表现的或浮躁不安、或萎靡不振, 整天无精打采, 百无聊赖。上课时, 迟到早退时有发生, 缺少年轻人的斗志与活力。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经常在学生上课之余, 根据不同专业给学生讲一些专业课程之外的从古到今, 从中到外的一些学者专家的故事, 诸如:孔子、荀子、王安石、苏东坡、曹雪芹、蒲松龄、郑板桥、高尔基等等。讲他们的生平事迹, 讲他们的治学精神, 讲他们的刻苦努力的故事, 讲他们不计名利的思想, 如:孔子严谨治学的精神, 荀子的为师之道, 王安石、苏东坡的如何做学问, 曹雪芹、蒲松龄的做学问的志向与生活的清贫, 郑板桥的处事态度与艺术个性, 高尔基的刻苦努力。这些我都用翔实的历史典故, 幽默的民间传说, 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 穿插于专业课知识之间, 或课间、或课下、或结合讲授内容, 或在部分同学情绪不振之时。讲他们如何经过百般曲折和艰辛, 最终成了学问家、艺术家, 最终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讲授的过程中也同时讲一些个人的经历和体会。使同学时而感动, 时而大笑, 时而感叹, 潜移默化之间, 帮同学们建立志向, 树立信心。鼓励同学勤奋好学, 严谨治学, 注重学习方法, 有效地激励了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帮他们分析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鼓励他们努力学好知识、学好技能, 将来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的崇高志向。由于本人在每次讲述之前, 都作了充分认真的准备, 尽量讲的丰富、生动, 有趣、别致。因此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适时施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 教师的工作态度, 做人态度、治学态度, 等等, 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影响。所以, 我们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为人表率。教书育人, 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育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学习方法、做人的标准。一个人所学的专业, 将来有可能学非所用, 所学的专业与以后所从事的事业可能不对口。但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治学态度,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一个良好的人品素质有, 一个良好的敬业精神, 无论把它放到哪儿都会是好样的。但一个人如果形成了不正确的世界观, 道德观、改变起来也很难。所以, 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绝不是仅仅是机械的讲几节课, 简单的从行政上管管学生的生活起居问题。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 对学生不仅对专业课程要教好。同时对同学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状态, 也要及时加以关注和正确引导。

在和同学们的交往之中, 其中有一次, 我去学生宿舍进行宿舍文明卫生评比检查。其中有一个宿舍的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无钱无事无学问”, 下联是:“聊天聊地聊人生”。我看了之后感到这副对联表现的情绪比较消沉, 问他为甚麽要写这样的词, 他们说不清楚。我就说:“这样消沉的内容不适合你们, 你们要多写一些奋发向上的内容, 来激励自己, 充实自己, 要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要有一个报国之志。要极力避免消极的、低沉的情绪占据你们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诗言志”因此写对联、写诗, 必须要正面向上, 要有广大的胸怀, 要有向上的志向。所以我要求他们重新更改对联内容, 可是他们考虑来考虑去, 想出来的都是类似的内容, 其他的就再也想不出来了。我便指着上联说:你们想一想你们来到大学的校园, 住进了大学的宿舍, 是干甚麽来了?其实在你们的肩上担负着相当重要的使命。你们必须认识到, 你们来到大学校园, 肩负着时代的使命, 肩负着国家的希望, 更肩负着父母亲人的期望。你们感叹“无钱”学生时期还不是挣钱的时候, 再说 “学者自古清贫”学生时期要那麽多钱干甚麽?“无事”你们来到学校能无事吗?忘了自己的使命了吧?“无学问”你们不能说是有大学问, 但毕竟是经过高考竞争来到了大学, 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 但还需要继续深造, 继续努力, 争取早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的有用之才。我们再来看一下所写下联“聊天、聊地、聊人生”。突出了一个“聊字”, 那岂不把大学宿舍改成“聊斋”了吗?你们有那麽多功夫闲聊吗?你们年轻人的志向哪里去了呢?你们年轻人的活力哪里去了呢?毛泽东主席曾经对年轻人说:“世界是你们的, 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因此你们要有志向, 要努力、要有朝气、振作起来, 活泼向上, 才是你们的特点, 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对你们的期望。你们既有很多机遇, 也将面临着很多以挑战。所以你们所反映出来的东西, 必须是正面向上, 充满活力, 并有较高的志向, 因此你们必需要重新考虑对联内容, 想好后再写。最后, 同学们让我想一个当例子。我当时稍微考虑了一下给他们想了一幅对联供他们参考。念道:

对联 (1)

上联:“方寸陋舍, 原本是, 藏龙卧虎之地”。

下联:“励志寒窗, 磨练出, 腾云驾海英雄”。

横批:“法术丹炉, 熔炼法术”。

我念完了之后, 同学立即称好, 并问横批怎麽讲?似乎有点道家味道。我说是啊!你们大都是学艺术的, 艺理可称为道, 艺技可称为法。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你们来到大学, 就是来学习 “道” 与“法”的。你们的宿舍就是培养你们成功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子, 故曰:“法术丹炉” 。你们在这生活四年, 干甚麽呢?当然就是要练就 “法”和“术” (即:本领) 了, 所以是“熔炼法术”。我又对同学说, 但你们宿舍参评的对联, 应该是自己写, 以自己真实的气质才华去参加评比”。但同学们担心字写的不好而不好看, 我就给他们说:“写对联, 但能言志即可”, 更需要实话实说麽, 世界上美的东西他都必须是真实的。接着我又推荐了两幅对联供同学们参考, 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这样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 和同学们亲切交流, 拉近了和同学的距离。因此获得了同学的欢迎。学生见我如此认真对待他们, 从而把我当成了他们的好朋友。也激发了他们在各方面的积极性, 自然的努力学习, 而不会随意糊弄了。

三、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加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师德也是认真对待工作的前提, 没有良好的师德, 就不会有对事业的责任心, 就不可能对工作兢兢业业。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 才能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饱满的工作热情, 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在和同学们长时间的交流过程中, 能经常发现同学们的一些见解和想法。这些见解和想法既有正面的、积极向上的, 也有负面和消极的。

同学们来到大学校园, 要度过四年的学生生活,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将会遇到很多事情, 诸如:学习态度、专业思想、人际来往、交友恋爱、经济状况, 就业前景等。许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 新鲜的。由于他们年纪轻, 经验少, 心理素质尚不健全。因此对所遇到的事情, 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而做出一些或是偏激的, 或是消极的, 或是不成熟的, 或是欠妥的处理方法。有时是狂躁的、甚至悲观厌世等。偶尔也会出现了一些我们所不愿见到的结局。

针对这种情况, 除了加强化和同学的交流之外, 根据同学们的要求, 为同学们进行了有关于学生心理学方面的讲座。譬如有关“中国名著的系列讲座”中的《话说三国》讲座, 专题讲了“军事谋略与心理学” 。其中通过以“贾文和 (诩) 料敌决胜”、“诸葛亮智算华容道”、“诸葛亮弹琴退仲达”等战例来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分析、探讨。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分析能力。通过“曹操在赤壁之战时, 退败过程中的三次大笑”, “司马懿为安抚军心时的穿着女人衣”, “张松献地图时, 见曹操时的无畏心态”, 等, 帮同学们建立对不同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通过“诸葛亮智激周瑜”,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斗阵辱曹真”, “诸葛亮临阵骂王郎”, “小霸王怒斩于吉”的故事, 帮同学们加强分析能力与心理应变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特别引述了苏轼《留侯论》中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挟持者甚大, 而其志甚远也。” 的经典句子, 使同学们感悟很大。帮他们解除思想上的疙瘩, 帮他们消解心中的郁闷。鼓励同学们遇到困难要坚强, 遇到难解的疙瘩要放松, 遇到郁闷情结要放得下。使同学变得更成熟, 学会了怎样面对和正确处理当前以及将来有可能遇到的事情的方式方法和健康的心态, 即客观又乐观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以上这些,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地成长, 又能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专业知识, 由此作为老师, 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艺术院校是一个做艺术、做学问的大熔炉, 浸淫于研究学问与治学之道。教师的师德水平, 也不能单纯属于个人问题, 而是一个需要规范建设的大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因此说:师德修养, 永远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旋律。

摘要:近些年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和高度膨胀了的名利主义思想, 难免会通过各种方式带进了学校, 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尚, 避除庸俗, 为创建和谐的社会风气, 创建和谐的校园风气, “立师德, 正师风, 强师能”, 使自己在师德建设中, 能更上一层楼, 把我们的学校办得更好。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现代艺术哲学》 赫伯特里德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年出版.

[2]《西方现代雕塑十讲》邵大箴广西美术出版社.

[3]《西方现代艺术史》[美] 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天津人民美书出版社1986年12月.

上一篇:pbl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十佳青年评选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