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新城报告

2024-11-03

泰州新城报告(共6篇)

1.泰州新城报告 篇一

苏州、泰州人才工作学习考察报告

淮北市人才强市规划纲要起草组

2010年10月

近日,市人才规划纲要起草小组一行9人,赴苏州和泰州考察学习两市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两市人才工作观念新、机制活、投入大、亮点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启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两市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形成了新型引才留才用才机制。苏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新兴产业是第一方略”的发展战略,把人才工作摆上优先位置,着力推进增长动力从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要素支撑从物质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为主转变。在人才投入上,2009年用于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专项投入达9.22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超130亿元。泰州把人才强市作为第一战略,围绕城市定位,以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产业发展需求为重点,坚持多渠道柔性引才办法,多措并举加快构筑支撑发展的人才高地。在人才投入上,每年从市财政拿出4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研发。

(二)着力打造人才工作优势品牌。两市都根据各自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设计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工作载体,以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工作的发展。苏州设计了“姑苏人才计划”和“国际精英创业周”两大载体。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即每年择优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来苏创新创业。2009年,苏州市共资助308名领军人才来苏创业,吸引1100多个团队落户。今年以来,优化升级了姑苏人才计划,突出打造“1010工程”,即今后10年每年引进不少于10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际精英创业周”即通过每年定期举办苏州国际人才创业洽谈会,聚集人才,引进智力。在今年7月将举办的第二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面向海内外邀请1000名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领域,承担过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人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智力成果的创业人才,进行创业项目对接和洽谈考察。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高层次人才申请参加创业周活动,其中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博士学位,1296人携带创新创业项目,项目总数达1337个,890个项目已与苏州各创新创业载体达成对接意向。泰州大力实施“凤城千人计划”。出台《泰州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和《泰州市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意见》,围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100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海外优秀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40万元-200万元的项目资助,着力形成引领泰州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链。

(三)大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在人才综合环境建设上,两市都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为人才的创新创业提供持续优化的环境。苏州先后出台了3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和高层次人才享受生活待遇暂行办法,5大类人才将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社保、住房、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游览和咨询11个方面享受全面优待。计划到2012年政策支持150名左右科技领军型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利用双休日对领军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人才实现从学者向企业家的转变;积极鼓励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每项可给予5万至10万元资助。泰州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搭建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平台。定期举办“百名海外博士泰州洽谈会”、“医药化工专家泰州行”、“博士牵手企业行”等活动,帮助企事业单位破解发展难题,解决技术难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组织实施“510”工程,连续5年,每年从中科院和有关高校选拔10名左右中青年人才到市产业园区和重点骨干企业挂职。结合市(区)产业特色,从省内外高校选派优秀科技人才挂任市(区)科技局副局长;从省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选派优秀人才组成“科技镇长团”,到部分经济强镇和工业园区挂职。

(四)坚持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互动并进。两市都坚持把建设产业高地和打造人才高地紧密结合起来,通盘谋划,联动实施,达到了“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新阶段。苏州一方面瞄准产业发展集聚人才。结合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导向,大力引进新能源、新型平板显示、新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成立不到三年,引进近200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了158家科技创新企业。另一方面通过人才集聚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领军人才的大量集聚,推动新兴

1产业的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如:通过引进了张佩琢、梁子才等人才,带动了小核酸产业链上的多个项目相继落户,使苏州成为国内最重要的小核酸研发生产基地;通过引进瞿晓铧、简廷宪等人才,推动了苏州“新兴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光伏”等百亿级、千亿级产业基地加速形成。泰州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规划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重点打造医药城“人才特区”,高标准建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着力形成引领泰州跨越发展的产业和人才模式。目前,园区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200多人,其中国际领军型人才100多人,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占70%以上。

(五)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两市在人才工作机制建设上,都充分发挥人才办的枢纽作用、人才资金的杠杆作用和重大活动的牵引作用,努力探索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实现方式,建立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分工负责、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苏州市,在运行机制上,鉴于市人才办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加的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充分发挥这5家单位的作用。办公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具体工作。办公会具体讨论研究人才工作的立项申报、计划生成、项目实施、资金拨付、监督考核等。人才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的建立,明晰了人才成员单位的责权,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推进机制上,充分发挥各种人才资源的作用,大力培育人才中介机构,探索人才工作社会化的实现方式。在考核机制上,坚持县级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建立了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形成了人才工作市县联动、整体推进的浓厚氛围。

二、几点启示

启示一:把握好“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牢固树立“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用人才”,“人才投入是收益率、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开发性投入”等科学的人才理念,以人才开发推进产业发展,以人才引领和助推淮北发展。

启示二:设计符合本地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工作载体,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要结合我市实际,设计具有淮北特色的人才工作载体,以项目引领产业发展,加快引导人才向六大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集聚,同时,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加快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走产学研之路,积极促进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相得益彰。

启示三:把握好“人才创新创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完善政府服务功能,在政策支持环境、创业服务环境、社会舆论环境、工作居住环境和学习人文环境等方面综合推进,为想干事、能干事的各类人才搭建干创业舞台。

启示四:形成人才工作科学的运行机制,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同推进。要加强同县区、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工作制度,努力调动各有关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协调一致地做好人才工作。

三、几点建议

借鉴苏州、泰州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淮北实际,建议如下:

(一)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目前,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观念还相对落后、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层次人才还极度匮乏、聚集人才的综合环境还不够优化、人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才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淮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刻认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可培育、最可依靠、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市转型,都必须充分依靠和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力量。必须牢固确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新理念,把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坚定不移地走淮北特色人才强市之路。

(二)以编制人才规划为重点,形成科学的人才政策体系。规划先行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要编制一个好的人才规划,作为指导全市人才工作的总纲。同时要出台若干个与人才规划纲要相配套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方面的制度和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性政策体系,为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策保证。

(三)设计有效的人才工作载体,搭建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关键在于设计符合淮北实际的人才载体和项目。为此,建议重点设计四个载体:一是“相城人才计划”。着眼淮北未来战略发展,在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引进、培育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一批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领域引领和支撑行业和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一大批全国“211”和“985”工程高校毕业生,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和优先积累,助推淮北在发展方式转型进程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二是“555”产业创新团队计划。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50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50名“产业团队带头人”和若干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我市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形成一批高水平研发成果,培养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秀人才群体。三是“科技人才支持行动计划”。力争每年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选派10名左右的优秀科技干部、专家学者到县区、经济开发区挂任科技副职,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百名专家、百名博士淮北行”活动,深入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并与我市签署合作协议;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我市担任首席专家或科学顾问,充分发挥他们在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成功嫁接。四是拓宽“淮北科学发展大讲堂”培养人才模式。建议分县区、行业、专业等开设若干个子课堂,并按实际讲授内容采取下发通知、报纸公告等形式选择培训对象,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同时,可以精心选择来淮的部分专家,通过签定合作协议、聘请担任顾问专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合作,柔性引智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四)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对于集聚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建议由市人才办召集,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5家单位参与,定期召开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审议讨论全市人才工作有关事项。二是突出人才绩效考核。结合我市人才工作实际,进一步修改完善《淮北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暂行办法》,以人才质量和贡献度为核心,科学设定各项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三是加快人才市场的步伐。出台加快人才市场培育的意见,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四是加大人才投入。建立“淮北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主要用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和开发,优秀人才奖励和重点人才项目建设等。

2.泰州新城报告 篇二

关键词:不锈钢产业中小企业;景气;市场环境

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4-15-3

1 总体情况

2015年泰州市共收回有效问卷419份,根据这些问卷调研数据计算得出,泰州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为114.08,反映了泰州市中小企业景气状况整体呈现良好。

戴南镇位于兴化市东南,其不锈钢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江苏省知名的产业集群,集群度较高。本次调研中,该区域内被调查的不锈钢产业生产企业有52家,占泰州市中小企业总数的12.4%。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11.6%,可见不锈钢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整个泰州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整个戴南镇不锈钢行业的景气指数仅为99.9,相对于全市的整体数据而言并不乐观。戴南镇的不锈钢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首先将泰州总体数据和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的30个分指标数据集合归类,分为四个板块:市场环境、企业生产经营、金融环境和政策环境,分别计算出四个板块的得分。针对各个板块中相关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其成因及内在联系,并和泰州全市整体数据做比较研究。最后将2015年与2014年两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2016年戴南镇不锈钢行业的发展做出大胆预测。

根据计算,2015年泰州全市的市场环境景气指数为101.9,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为110.3,金融环境景气指数为106.4,政策环境景气指数为101.5。其中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景气指数接近,相对于生产经营指数显然偏低,从侧面印证了今年的经济不景气,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生存状态的关注。

2 市场环境

在戴南不锈钢产业的市场环境指标中,最高得分指标项与泰州市相同(“新签销售合同”项),最低得分指标为“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而且包括“产品销售价格”、“生产能力过剩”在内各项指标都远低于泰州市整体水平(见表1)。在泰州全市的市场环境板块中,下属子项目得分最高为“总体运行状况”,得分最低为“产品销售价格”。

这反映了在不锈钢行业中,“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制约了市场景气指数的得分。联系到2015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钢材价格持续低迷,一度比白菜价还低。纵观国内市场,需求增速下滑,光靠国家的铁路建设,房地产等消耗并不能产生多大的需求,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行业的大量房产剩余也进行广泛的去库存,处于明显的已经供大于求状态。相信这一系列现象具体解释了以上两个子项目得分偏低的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全国不锈钢日用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81%,增速同比下降17.09%。从表1中发现,泰州市的“生产能力过剩”得分达到了101.73,而不锈钢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得分为97.07,产能过剩的情况严重于泰州全市整体状况。在面临着不锈钢市场份额大幅缩减的情形下,戴南镇不锈钢行业企业应当及时调整策略,放缓不锈钢产量的增速,谨慎控制产能扩张,尽可能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

最高得分出现在“总体运行状况”项下,3成企业主对不锈钢产业还是持有“乐观”态度,给予“总体运行状况”较高评价;另有近6成的企业主持有“一般”态度,希望在今后不锈钢市场能够回暖;持有“不乐观”态度的企业主仅有1成左右(见表2)。

虽然此项在戴南镇不锈钢行业的市场环境中得分最高,但是与泰州全市同项数据相比低了16.9%,总体运行状况仍是不容乐观。

3 企业生产经营

表3显示,在戴南镇不锈钢行业各项指标中,“技术水平评价”得分达到板块中最高分138.46,显示出不锈钢产业作为典型制造业的特征,靠着工艺技术提升产品价值,让“技术”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众所周知,不锈钢产品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能,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维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盈利(亏损)变化”子项目得分为131.92,然而营业收入得分并不是很高,为113.85,应收款得分却达到了127.69,显然产品的销售状况不乐观。通过走访并进行合理估计,当地的不锈钢产业中不少企业应是采用赊销的方式来获取订单进行销售。然而在整体环境不景气的状况下,企业应收账款一旦难以收回,很容易发生坏账,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到企业安全的现金流动。这需要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应收账款的资金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严格的企业销售信用审核机制。

通过对比还发现一个可喜的数字,不锈钢产业的“产品(服务)创新”得分达到了123.46,反映出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传统的制造业已然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众多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亟需做出改革创新,加大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如推动销售模式的转变,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整合。

“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得分为111.92,远低于泰州全市的整体数据;“投资计划”得分也仅为105.77。二者结合来看,说明尽管企业努力做出改革创新寻求突破,但还是不能摆脱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强烈冲击。不锈钢产业已经达到一种饱和状态,昔日的高额利润不复存在,不锈钢产业的投资份额也就难见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泰州全市整体数据中,得分较高的子项目有“营销费用”、“人工成本”和“营业收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数主要是靠“营业收入”和“人工成本”因素推动的。子项目“盈利(亏损)变化”得分为120.05,与子项目“营业收入”较高得分123.39趋于一致,说明了营业收入的高低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情况;表3中,“技术水平评价”和“营销费用”得分也相对较高,说明技术与营销费用的投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经营条件,从而提高企业盈利空间。“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子项目评价分最高(132.89),也应当归功于企业的营销费用、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有效投入。

4 金融环境

不锈钢产业的金融环境的具体子项目显示,除前文已分析过的“应收款”得分最高外,得分次高的就是“融资优惠”,而“获得融资”、“融资成本”和“流动资金”依次排列,“融资需求”项得分最低(见表4)。

在融资方面,2015年全年央行的连续“双降”,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切实为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

再结合图1中戴南镇不锈钢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通过银行信贷和股权融资,兼有私募、小额信贷和担保等多种渠道融资。可见不锈钢产业获得融资优惠较多,融资成本也不高,然而从表格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戴南镇的不锈钢产业还是整个泰州全市的企业融资需求都并不明显。笔者合理的推断,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大中小微企业主深入经营第一线,对市场环境的变化有着更直接的感受,从而倾向于持有稳定的现金流,并由此带来了较为谨慎保守的融资需求。

对于整个泰州市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和“流动资金”得分较高。融资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融资和规模的扩大,而流动资金是保证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关键,资金链不能断裂,否则会严重影响到企业正常运营。戴南镇不锈钢企业由于“应收款”得分(127.69)最高,从而影响了“流动资金”的得分(103.07),反映出资金的流动性较差;反观泰州市“应收款”得分低于“流动资金”得分,说明全市整体企业相较戴南镇不锈钢企业来说,资金流动性良好。

5 政策环境

在现代经济中,大企业起着骨干作用,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合,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经济机体高效运行。根据调研问卷的统计,在戴南镇的不锈钢产业中,中小微型企业数占比96%,而整个泰州市中小微型企业数占比达到92.6%,可见无论是不锈钢产业还是泰州市所有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都是比重最大的。但中小企业本身规模小,易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做出适当的有关中小企业的决策(见表5)。

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的数据显示,“税收负担”和“行政收费”项目得分较低。较低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产业发展;较低的行政收费也可以避免对中小企业造成额外负担。在“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方面,政府也做好了相关工作,给予产业必要的扶持,有利于帮助戴南镇不锈钢产业的中小企业在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的度过难关。

反观泰州全市的整体数据来看,税收优惠力度不大,税收负担也高于戴南镇不锈钢行业,专项补贴较少,行政收费也较多。但体现到整体运行状况时,泰州全市企业的数据却好于戴南镇不锈钢行业。

这一矛盾的关系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政府开展的扶持与行业自身的发展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长期以来戴南镇不锈钢行业的中小企业,往往过于依赖政府优越的税收优惠和扶持,对不锈钢行业的竞争及供需关系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上马开办相关企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内竞争激烈。从这一点来看,当地政府在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时,也应当引入引导和考核机制,确保戴南镇不锈钢产业集群的有序健康发展。

6 展望

从图2中不难发现,2015年整个泰州市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景气指数下跌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和金融环境景气指数上升幅度较小,政策环境景气指数上升颇为明显。

3.2014年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篇三

代市长 陆志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三项要求”、“八项工程”、“十项举措”,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三个名城”建设,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0亿元,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9.3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176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1.9%。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力推进,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规划完成编制和评审,姜堰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地区,泰兴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新增高效设施农业1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2.6万亩、高标准农田18.1万亩。工业经济稳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亿元,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00亿元、利税1000亿元、利润600亿元,分别增长19%、18%、18%。完成工业投资960亿元,增长21%。新增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27家、利税过亿元企业11家;新增私营企业10272家、个体工商户26448户,净增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636.3亿元。建筑业总产值2159亿元,工程结算收入1450亿元,分别增长15.6%、18.5%。服务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3亿元,增长13%。八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获省重新评定。凤城河风景区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溱湖风景区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兴化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3612.6亿元、贷款余额2464.2亿元,分别增长17.6%、18.4%,累计实现直接债务融资额120亿元,华夏、民生、浙商银行泰州分行开业。

转型升级成效凸显。以发展壮大“1+3+N”产业体系为重点,努力在加快结构调整中提质增效。优质项目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组织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完成投资367.8亿元,65个项目竣工投产。扬子江药业注射剂、阿斯利康供应基地、可胜科技铝镁合金制品、伽力森食品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持续发力。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我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全年实现产值3306亿元,增长23.2%。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利税200亿元、利润120亿元,分别增长32%、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350亿元,增长23.7%,增幅高出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传统产业逆势奋进。认真实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五年规划”,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260亿元,增长14.7%。船舶产业显现触底回升迹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均居全省首位。科技创新成效突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15%。连续5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新公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建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泰州)中心,成立全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4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8000件,其中发明专利240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22名。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完成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与15家省级机关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初见成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并联审批、联审联验,取消、调整三分之一审批事项。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清理,收费标准和项目进一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个体工商户选择登记等新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农信社全部改制为农商行。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范围,推进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开放型经济难中求进。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55个,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3亿美元,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上年增加47家。实现外经营业额8.3亿美元,泰兴河海科技在印尼成功签约2个过亿美元项目。海关、国检、海事、边检为开放开发作出积极贡献。特色园区承载功能有效提升。中国医药城进入产业化发展转折期,新落户企业125家,在建产业化项目180个;泰州北京儿童医院签约落户,省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中心、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分所挂牌成立,获批全省首家药品专用公共型保税仓库,成功举办第四届医博会。出口加工区二期加快建设,纬立资讯启动实施,纬创进入产能释放期。新能源产业园林海电动车一期、智航锂离子材料正式投产,永邦重工钢结构、汇景导电玻璃等即将建成。沿江开发深入推进,靖江港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核心港区永安港务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基本竣工。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后劲增强,兴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姜堰南洋电缆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城乡发展加快融合。深入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和“美丽城乡建设行动”,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市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姜堰撤市设区后相关规划调整,推进市区主干道联网贯通,“一城四区”格局初步形成。“九路一桥”改造基本竣工,金融服务区及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竣工试运营,完成6个老小区燃气改造。三水湾二期主体工程完工,福音、开泰等一批游园建成开放。调整优化市区公交线路设置,开通首批专用车道和泰姜专线。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违法建设防控,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进入收尾阶段,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29、233、334等省道建设顺利。卤汀河拓浚完工,泰东河整治、引江河二期等完成序时任务。实施农村新一轮实事工程,新改建道路367公里、桥梁204座,疏浚县乡村河道1589条。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增受益人口19.5万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姜堰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海陵创成省级生态区,高港通过省级生态区考核验收,靖江、泰兴通过省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新增19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共完成3805个村庄整治任务。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全市新增造林面积9.4万亩,市区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

社会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办好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75.2%。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9230元、13870元,分别增长10%、11%。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帮扶,新增创业人员6.1万人、城镇就业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6%。落实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新农合筹资和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启动城镇居民大病再保险,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和病种限制。实施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和自然灾害救助,扩大孤儿保障对象范围,发展慈善福利事业。推行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建成省级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1家。全市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2937套,住房公积金新增开户缴存职工4.6万人。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160个。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家,黄桥老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市文化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市档案馆创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各级各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靖江、兴化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评估验收,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获评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等级。整合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逐步缩小。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市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社会科学、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气象、防震、无线电管理等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大平安创建力度,获评全省平安市。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信访积案化解,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社会管理三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推进“六五”普法,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完成村居两委换届。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抓好双拥和征兵工作,退役士兵村官培养工程启动实施。

政务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拓展“三解三促”,组织开展“治四风、建四队”活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构建“三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严格控制涉企检查,制定落实减负措施。推进绩效管理工作,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初步形成“三分三统全覆盖”管理新模式。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建成市数据政务中心,我市入选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规范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有效开展。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落实率74%。整合开通“12345·政风行风热线”,认真办好市长信箱、望海楼实名论坛,深入开展纠风治乱,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泰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驻泰机构以及驻泰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受宏观形势影响,部分企业和行业运行困难增多,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难以持续较快增长;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趋凸显,重大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面临制约因素较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仍然突出;绿色发展理念仍需强化,大气雾霾呈多发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机关作风和效能仍需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转型升级“综合改革攻坚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固确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更好更快推进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三个名城”,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今年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1.加快转型升级,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主题主线,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思路,努力构建具有泰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中国医药城产业化步伐。紧扣“5个1000”目标,全力打造疫苗、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保健品、中药现代化等产业基地。实施德国勃林格殷格翰、瑞士雀巢、日本武田和中外制药、台湾桑缇亚、香港百草堂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阿斯利康、康淮生物、复旦张江等企业早日投产,全年新增量产医药企业100家以上。推进医疗器械集聚区、会展交易中心二期、数据中心三期等载体建设。积极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城市,加快省医药产业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实施转型升级“双百”工程为抓手,新上一批高端产业项目和重点技改项目,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达3900亿元。突出抓好“千企升级百企示范工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力争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便利化,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打响“建筑强市”品牌。

积极发展服务业。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力争占全部服务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服务业集聚区提升计划”,新增百亿级集聚区1-2家。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健康服务等新型业态。有序推进市区经济“退二进三”,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完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力促城乡商贸繁荣。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强化源头控制,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不再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认真落实监管措施,突出抓好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和船舶、化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生态化改造,继续清理整治小化工、小电镀企业。大力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积极创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2.强化开放创新驱动,增创新的竞争优势。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污染少、能耗低、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深入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鼓励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品牌并购和建立营销网络。加强外事、侨务和港澳台事务工作,深化对外交流合作。

深入推进沿江开发开放。认真落实“沿江地区转型发展五年推进计划”,完善沿江港口规划和核心港区功能,统筹沿江产业带项目布局和岸线资源整合,发展优势临港产业。加快靖江三江现代物流园、高港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造沿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互动”示范区。加快沿江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泰镇高速、阜兴泰高速泰州段和京沪高速江广段扩容工程,完成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主动融入苏南板块,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与苏南的有效对接和错位发展。

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以20个特色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承载、配套服务和环境保护功能。推进重点园区提档升级,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融合,把泰州经济开发区作为自贸区的特殊功能区来定位、打造,支持出口加工区、靖江经济开发区争创综合保税区;支持泰兴、高港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兴化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食品加工区。推动有条件的园区与境内外高水平园区、知名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共建。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抓住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机遇,推进“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十百千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实现“两个高质量的全覆盖”。加强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中心、江苏(泰州)医药技术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孵化器,构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专利池,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

3.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结合泰州实际,积极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抓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统一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建成运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订和公布交易目录,规范交易程序和交易制度,真正使市场在公共资源交易和配置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以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金融改革,鼓励支持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方向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将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着力防范债务风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企业能自主决定、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经济活动,逐步取消审批;对直接面向基层、由基层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有序下放基层。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构建市区一体的扁平化管理机制,调整完善市区城建体制。推进重点园区和重点镇简政放权改革试点,赋予部分县级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理顺事业单位职能。

抓好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申报建设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调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加大执法检查和质量监督力度,维护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4.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将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点向民生领域和基层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加大农民创业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力度,拓宽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扩大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以扩大就业夯实增收基础,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帮扶措施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净增城镇就业4.4万人。以加强社会保障兜住低收入群体生活底线,建立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相适应的临时救助和城乡低保标准调整机制,健全孤儿、残疾人等分类保障制度。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有序推进五险合一征缴。强化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增强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格局。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事业规划布局,公平均衡配置社会资源。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切实办好学前教育,靖江、海陵、姜堰创成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力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建成泰州学院新校区,推进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深入实施市区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组建新口腔医院,支持兴办民营妇女儿童医院。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便民设施,备战省第十八届运动会。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和镇村公交运营水平。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泰州建设,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矛盾排查调解体系和信访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动法治泰州建设,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基层民主法治实践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保障法律服务需求。注重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军转安置和优抚工作。

5.突出规划引领,扎实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城镇化质量,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深入推进城市建设。科学组织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尊重规划、执行规划。保护提升老城。加快凤城河风景区建设,推进稻河、高桥等街区改造复兴,加大老旧小区出新和城中村、危旧房片区改造力度。繁荣繁华新城。继续推进金融服务区、华润万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新城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扩大文化中心的社会效益。优化完善交通。启动城市快速道路体系建设,打通梅兰路、引凤路等10条影响城市功能的“断头路”,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建成环凤城河慢行系统7公里。抓好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等配套建设,让居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

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城乡转型2115计划”,突出抓好一批关键节点城镇建设。坚持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重视靖江、泰兴、兴化城区的规划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打造一批富有现代气息、地域特色的小城市和重点镇。突出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力争全面完成村庄整治任务。切实办好新一轮农村实事,认真落实扶持黄桥老区和里下河地区发展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市区北部现代农业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推进引江河二期、川东港兴化段、马甸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南官河、周山河等骨干河道整治。

6.深入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促进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彰显城市个性。

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重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充分发掘水文化、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特色资源,加强对名人旧居、文保建筑、古宅名园的修缮维护。加强对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村落和片区的保护开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遗”展示馆、“老行当”历史文化街区、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培养“非遗”代表传承人、传承单位,建成未成年人“非遗”传习所。

促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发展壮大壁纸、小提琴、工艺美术等重点产业,引进实施一批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已转制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办好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梅兰芳艺术节等文化节庆活动。

提升现代文明素质。继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做好迎接考核验收的各项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培育升华城市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百姓”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良好的诚信秩序。

7.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狠抓源头治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严守生态安全红线。认真执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确保全市生态红线面积占比不低于20%。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严惩重罚。完善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扎实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力争海陵、姜堰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靖江、高港通过国家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泰兴进入国家级生态市考核程序,兴化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全市建成省级生态市。

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深入实施蓝天工程,严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施工扬尘,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防治大气污染。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减少雾霾天气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实施水环境质量提升工程,推进污水截管收集和集中处理,抓好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加强水源地保护和自来水深度处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产品基地和农业主产区土壤安全。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打造市区北部和沿江地区绿色生态走廊,高标准推进城市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加强生态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好靖江马洲岛、兴化西北湖荡等生态保护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8.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导向,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认真履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后评价和责任追究。深化政务公开,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落实改进作风各项制度规定,针对“四风”问题,突出“四查四治”,确保取得实效、取信于民。放大群众工作团效应,深化“三解三促”、“三服务”活动,尽心竭力为基层群众解决急需办、应该办、能够办的实际问题。加强学习型班子、学习型机关建设,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求真务实,改进文风会风,清理精减各类达标创建活动,把更多精力用在狠抓工作落实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腐败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全体公务人员自觉“修剪”欲望、提升定力、抵制诱惑,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努力以良好形象赢得群众认可。

4.泰州新城报告 篇四

接待中心主要是一餐饮和住房为一体的空间,而我们本次主要设计的接待中心是对内开放,不对外开放的。因此我们主要设计就要适合这周围人居住。首先我们要分别对餐饮和客房有一定的了解。

一、餐饮空间规模的大小

1、小型:一般指100平米以内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简

单,主要着重要室内气氛的营造。

2、中型:一般指100-500平米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比较复

杂,除了加强环境气氛的营造之外,还要进行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以及一定程度的氛围合理处理。

3、大型:指500平米以上的的餐饮空间,这类空间功能复杂,应

特别注重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这类室内一般还需设可灵活分隔的隔扇、屏风、折叠门等,以提高其使用率。

二、餐饮空间常用的材料

选购常用的装修材料:现在吊顶常用的有石膏板、PVC板、铝扣板、矿梅板、PS板等。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片中客厅、餐厅的局部造型大都是由石膏板做成的,石膏板质轻、价低、施工方便,但常用产品耐火、防潮性较差。有些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公司图纸PVC板主要用于卫生间或厨房中,价格比较便宜,每平方米几十元左右,重量较轻,能防水、防潮、防蛀。挑选这类材料注意应表面无裂纹和划痕,企口、凹锲平整。铝扣板是新型的吊顶材料,家装中期用途也主要在卫生间或厨房中,其性能不仅防火、防潮,还能防腐、抗静电、吸音、隔音、美观、耐用,属于上等的吊顶材料。餐饮空间装饰设计其常用形状有长形、方形等,表面有平面和冲孔两种,国产铝扣板价格每平方米60元左右,进口铝扣板价格200左右,两者差别主要在硬度,检验铝扣板主要看漆膜光泽度。

三、餐饮空间的布置类型

1、独立的单层空间。一般小型餐馆、茶室等采用这种类型。

2、独立式的多层空间。一般中型餐馆多采用这种类型,也可以为大食府或美食城等。

3、附建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大多数办公餐厅或食堂常属于这种类型。

4、附属于建筑的裙房部分。宾馆综合楼的餐饮部或餐厅、宴会厅等大中型餐饮空间属于此类。

四、餐饮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1、餐饮空间主要由餐饮区,厨房区、卫生区、衣帽间、门厅或休息前厅构成。这些功能区于设施构成了完整的餐饮功能空间。

2、餐饮空间的各个部分之间按照某种特定的关系有就的组合在一起。

五、餐饮区域设计的基本要求

1、大餐厅中应以多种有效的手段(绿化、半隔断)来划分和限定各种不同的用餐区。

2、厅内应有宜人的空间设计尺度和舒适的通风、采光等物理环境。一般按1-1.5平米一个座设置餐位。

3、各种功能的餐厅应有与之相适应的餐桌椅的布置方式和相应的装

饰风格。

4、室内的色彩应建立在统一的装饰风格基础之上、还应考虑到采用能增进食欲的暖色调。

5、餐厅应紧靠厨房设置,但备餐间的出入口应处理的较为隐蔽。避免厨房气味和油烟进入餐厅。

6、设置出入口、休息厅、等候区和卫生间。

六、餐厅空间的风格与特征

1、中式餐厅,在环境的整体风格上应追求中华文化的精髓。另一种要充分发挥这些民俗特色,因此中式餐厅的装饰风格、室内特色,以及家具与餐具,灯饰与工艺品,甚至服务员工的服装等都应围绕“文化”与“民俗”展开设计创意与构思。

2、西式餐厅,泛指以品尝国外的饮食,体会异国情调为目标的餐厅,因此就餐单元常以2-6人为主,餐桌为矩形。进餐时桌面餐具比中餐少,但常一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烛具对台面进行点缀。餐厅在欧美既是餐饮场所,更是社交的空间。因此,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洁白的桌布、华贵的线脚、精致的餐具加上安宁的气氛、高雅的举止等等共同构成了西式餐厅的特色。

3、宴会厅,在高档宾馆饭店内,一般设有宴会厅作为大规模的餐饮和礼仪场所。宴会厅满座人数一般在200-500人左右,也有一些特大型的宴会厅满座人数可达上千。宴会厅的最大特点是室内空间较大,所以可以将宴会厅临时分割后兼有礼仪、会议、报告等功能。因此,在宴会厅的室内设计中应首先考虑设置灵活隔断。

七、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

餐饮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决定的,除了空间大小、家具,以及装饰材料等硬件以外,餐饮空间的环境气氛同样对就餐的环境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餐饮空间环境气氛的营造可以通色彩、光环境、陈设绿化和室内景观等方面来实现。

1、餐饮空间的室内色彩多采用暖色调,已达到增进食欲的效果,虽同为暖色调,中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如中餐厅若是皇家宫廷式的,则色彩热烈浓郁,一大红和黄色为主;若是林式的则以粉墙为主、略带暖色,一褐色的木构架穿插其中,也可以木质本色装饰。而西式餐厅则更多的采用较为淡雅的暖色系,如粉红、粉紫、淡黄或白色等,当然也有用熟褐色的,有的高档餐厅还施以描金。在一些小餐厅中也可以采用冷色调的,如有的海鲜馆为了体现海底世界的特征,采用蓝色色系,再辅以鱼等装饰挂件,很好地体现了设计主题。

2、餐饮空间的光环境大多采用白炽光源,也有采用日光灯光源与白炽光源相间的处理手法,但极少采用彩色光源,这里由于白色光源具有较强的显色性,不至改变食物的颜色。餐饮空间的照明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a、照明光:顾名思义,此类光主要的功能是为整个空间提供足够的照度,是以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这类光可以由吊灯、吸顶灯、筒灯以及光带来提供。

5.泰州新城报告 篇五

信息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9-08-30 16:00

2019 年 5 月 22 日 4 时 33 分左右,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年产 30万吨气体分馏装置脱丙烷塔回流罐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 13.61 万元。

按照泰州市人民政府授权,2019 年 5 月 22 日,泰州市应急管理局牵头成立了由市公安局、消防救援支队及医药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聘请 3 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综合分析,初步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提出事故防范及整改措施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情况

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联化工)略。

(二)事故装置及现场勘验情况

事故发生在化工车间 30 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该装置分为脱丙烷、脱乙烷、丙烯精馏等部分,主要原料为重油制烯烃液化石油气,产品为丙烯、丙烷、干气及碳四。

脱丙烷系统基本工艺:略。

事故点为气分装置脱丙烷塔顶回流罐(V402)罐底的排水口。由于脱丙烷塔中的物料中含有水分,需要通过打开罐底脱水阀的方式排出水分(脱水操作)。脱水操作时,自动控制系统(DCS)操作人员根据监测的水份含量数据下达脱水操作指令,由外操人员到现场打开脱水阀门。罐底脱水阀为双阀(根部阀、远端阀),外操人员从内往外逐个微开阀门,《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要求,脱水至出现气态物质(主要成分为碳三)时立即关闭阀门。

二、事故经过及应急处置情况

(一)事故发生经过

2019 年 5 月 22 日 4:30 左右,东联化工车间气分岗位当班操作工陈某,按照内主操郭某安排,先到气分装置二层 V401 罐进行脱水操作,完成后至三层 V402 罐(操作压力 1.82Mpa)进行脱水操作。陈某用“F”型铁质扳手打开靠近V402 罐体的根部阀,开度约一半,再开远端阀,先旋开两圈左右,在看到 V402 罐底部脱水管口有水排出后,又旋开了一圈。在水已排净,碳三气体从脱水管道喷出后,陈某未能及时关闭远

端阀,喷出的气体遇静电起火,随即陈某用“F”型铁质扳手关闭远端阀,旋关了 1 圈半后,由于此时火势加大,未完全关闭,随后陈某又尝试关闭靠近V402 罐体的根部阀,但因火势较大,已无法控制。陈某双手被灼伤。

(二)应急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组织现场人员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水炮进行救援,并向“119”、中海油气消防队报警,同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接到报告后,市长史立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杰、市委常委、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小兵、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杜荣良以及消防、应急、公安、环保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并采取紧急停车、关闭上下游系统切断阀、系统泄压等措施。至 6 时左右,火势已得到控制,为确保不因可燃物料泄漏引发闪爆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救援人员控制火势燃烧,至 7 时 36 分明火完全扑灭。现场水、气持续监测显示,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三)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本次事故造成操作工陈某手部灼伤,其他无人员伤亡。

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3.61 万元。

三、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直接原因

操作工打开 V402 罐底阀门进行脱水作业时,在出现碳三气体排放后,未及时关闭阀门,罐内液态碳三通过脱水管道和阀门高速喷出,产生静电,点燃泄漏的易燃物质(碳三)着火蔓延。

(二)事故间接原因

1.脱水作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企业现状安全评价报告中明确指出,脱水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生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有起火爆炸的风险,但东联化工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制定详细安全管理规定和采取可靠防范措施。

2.操作规程有缺陷。《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机械的规定每班必须进行脱水作业,未明确规定需要进行脱水作业的水份含量;脱水作业终点判定不可行,未能留有可靠的安全余量,只规定作业人员见气关阀,有极大误操作风险。

3.隐患排查整改不彻底。虽然在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气分装置脱水作业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安全风险,且在 4 月份制定了《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但未经专业技术人员评估审核,未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操作人员在涉及易燃易爆介质的装置附近使用 F 扳手等铁质工具,长期未能得到纠正。

4.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化工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

全规定》虽然下发到班组,但未组织操作人员及时培训学习,公司也未能进行有效督促。

5.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有效落实。未能有效督促操作人员在进行脱水操作时,按照《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执行。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认定,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5·22”火灾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四、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

该起事故发生在盐城响水天嘉宜“3·21”特别重大事故后,处于全市百日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期间,社会影响较大,应从严查处。

(一)事故责任单位及处理建议

东联化工,对脱水作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工艺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未有效落实,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泰州市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对东联化工处以罚款。

(二)事故责任人及处理建议

1.汤某某,东联化工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日常安全管理不严格,未能督促相关人员彻底排查脱水作业事故风险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规程、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泰州市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第(一)项的规定,对其处以 2018 年收入 30%的罚款。

2.韩某某,东联化工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生产管理、安全生产工作,未能安排技术运行部对化工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进行审核评估,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东联化工按照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理。

3.吴某某,化工车间分管生产副主任,对本车间制定的《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未认真审核,对脱水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彻底,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东联化工按照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予以处理。

4.陈某,化工车间气分岗位操作工,未严格按照《化工车间脱水作业安全规定》中“待见气后关闭脱水阀”的规定进行脱水作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建议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五、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一)东联化工应从此次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一是聘请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气分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不达安全条件不允许恢复生产;二是聘请甲级资质设计单位按照最新规范标准对全厂进行设计复核,同时对全厂各装置和作业环节进行全面风险辨识和隐

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认真完善操作规程,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不能保证安全的,要采取停产整改等措施,确保整改期间安全;三是重新修订完善脱水作业的相关操作规程,明确操作参数,强化内操人员对脱水作业的监控监护,提高安全余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二)泰州医药高新区滨江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督促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泰州新城报告 篇六

摘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地发展,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传统农业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现代石油农业的生物学产量大为提高,但给农业环境带来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更为严重。因此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的组合技术,也就是各种单项技术的优化组合和装配来提高农业的生物学产量的研究已成为必然。

根据杭州市的生态建设规划,杭州市要在十二年内建成一个生态城市,其中农业的生态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如何根据杭州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地貌、土壤资源等特点,通过调研筛选出一个适合杭州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从而以点带面,全面的推进杭州市的生态农业建设,促进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生态农业;传统农业;循环模式 组合技术

第一章 绪 论....................................................3

1.1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3 1.2调研的动机与目的............................................................................................................................3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循环的主要模式..............................4

2.1 按循环的范围进行分类.................................................................................................................4 2.1.1 农田内循环模式........................................................................................................................4 2.1.2 种养间的循环结构....................................................................................................................5 2.2基于农业的大循环............................................................................................................................5 2.2.1农业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5 2.2.2城市工矿和农村之间的循环.....................................................................................................5 2.2.3农业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6 2.2 按接口技术的连接方向不同分类...................................................................................................6 2.2.1时空结构型.................................................................................................................................6 2.2.2食物链型.....................................................................................................................................6 2.2.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6 2.3 按产生能源的要求设计的生态农业模式.......................................................................................7 2.3.1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农业模式.........................................................................................7 2.3.2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7 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摸式.........................................................................................7

第三章 泰州市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方式与存在问题......................9

2.1泰州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状况........................................................................................................9 2.2 泰州市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呈现的特征.........................................................................................9 2.1.1 “种养”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9 2.1.2泰州市“种养”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10 2.1.3竹林(果园)—鸡共生生态模式...........................................................................................20 2.1.4生态庭院模式...........................................................................................................................21 2.1.5综合生态水产养殖场模式...................................................................................................22 2.1.6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22 2.1.7秸杆还田生态循环模式...........................................................................................................23 2.1.8“草莓—网纹瓜(蔬菜)”间作套种模式.................................................................................24 2.1.9塑料薄膜回收...........................................................................................................................24 2.1.10农药、肥料的使用.................................................................................................................24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25

致谢....................................................................................................................................................26

第一章 绪 论

1.1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它不仅高度地涵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三个效益”的统一,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1.2调研的动机与目的

根据泰州市的生态建设规划,泰州市要在十二年内建成一个生态城市,其中农业的生态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根据杭州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质、地貌、土壤资源等特点,通过调研筛选出一个适合杭州的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从而以点带面,全面的推进杭州市的生态农业建设,促进杭州生态城市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生态农业循环的主要模

生态农业的实质是在系统观和战略观点指导下,把生态效益尽可能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实现高产、高质、高效、循环、再生的农业方式。

循环既是生态农业赖以实现的方式,又是生态农业运转的必然结果。通过对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及主要管理关键的了解,将能够更好地明了当地生态农业发展的选择,确定循环农业的主要努力方向。生态农业模式按不同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有几种。

2.1按循环的范围进行分类 2.1.1 农田内循环模式

1、间套种:例如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间套种,就有不同物种间的养分交换,产生养分在作物间的循环;

2、秸秆还田:通常是上一茬的作物秸秆,通过秸秆还田成为下一茬作物的养分,也有通过堆肥成为下一茬作物的养分;

3、农田养殖:稻田养鸭、养鱼、养蟹、养青蛙等动物取食农田杂草和小动物,动物粪便回田成为作物肥料;

4、坡地水保措施: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坡地养分和水分可以更多地在林地、果园和梯田中循环利用。例如果园种草(生物措施)可以使养分留在果园内循环,水平梯田(工程措施)和水窖建设可以减少水分和养分离开坡地,增加循环;

5、接种根瘤菌或菌根菌:利用作物根系分泌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物质相互作用,达到互利和循环的目的;

6、施肥控制:通过平衡施肥、控释肥、精确农业等措施控制肥料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减少养分投入和流失,可以增加系统内的利用效率和循环比例;

2.1.2 种养间的循环结构

1、种养直接连接:植物饲料-动物肥料关系,例如饲料作物(玉米、大豆、苜蓿、象草、苏丹草、黑麦草、三叶草)种植与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的结合,作物秸秆喂饲动物,动物粪便肥田;

2、加沼气环节:猪-沼-果模式,四位一体(养猪-沼气-种菜-温室)模式;

3、加食用菌环节:(养殖业粪便+种植业秸秆=培养基)→培养食用菌→菌渣做农田肥料;

4、加蚯蚓环节:通过蚯蚓处理作物秸秆、动物粪便、污水处理厂污泥等,使废物资源化后再重新利用,例如利用蚯蚓进行秸秆堆肥、粪便堆肥、污泥堆肥等;

5、加鱼塘环节:著名的桑基鱼塘就是基上种桑养蚕,蚕沙下塘养鱼,塘泥回基肥桑的循环模式,今天已经演化出花基鱼塘、蔗基鱼塘、草基鱼塘、塘边养鸭、塘边养猪等循环体系;

2.2基于农业的大循环 2.2.1农业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 种植业公司+养殖业公司,种植业农场+养殖业农场,种植业专业户+养殖业专业户等经营实体之间的循环模式,例如专业果场向养鸡企业定期购买鸡粪,种茶专业户向种蔗专业户购买蔗叶覆盖茶园、向养牛专业户收购牛粪等;

2.2.2城市工矿和农村之间的循环

七十年代前工业不发达,城市垃圾主要是有机物,大多数直接返还农村做有机肥。八十年代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固体废物以填埋焚烧为主、废水集中处理为主,截断了返还农村的通道。现在逐步提倡垃圾分类收集,其中的有机成分鼓励更多循环到农林业。由于推行工业污水的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分离、有害物质的处理技术进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更多可以适合循环使用;

2.2.3农业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农业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本身就是全球物质循环的一部分,其中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对增加碳的循环吸收量,稳定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作用。

2.2 按接口技术的连接方向不同分类 2.2.1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具体有果林地立体间套模式、农田立体间套模式、水域立体养殖模式,农户庭院立体种养模式等。

2.2.2食物链型

这是一种按照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是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和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有效的防止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具体有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养殖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种养加工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等。

2.2.3时空食物链综合型

这是时空结构型和食物链型的有机结合,使系统中的物质得以高效生产和多次利用,是一种适度投入、高产出、少废物、无污染、高效益的模式类型。

2.3 按产生能源的要求设计的生态农业模式 2.3.1 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在农户庭院或田园,选一处坐北朝南、背风向阳的空地,建一个200-6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其内部一端(南侧除外)是20平方米的畜禽和1平方米的卫生厕所,畜禽舍下部是6-10立方米的沼气池,就组成了一个“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模式。主要形式是养鸡—鸡粪喂猪—猪粪进入沼气池—沼气用于生活燃气照明、沼气液渣作肥料生产大棚蔬菜,实现了养殖粪便的循环再利用,既改善生态循环,又增加了效益。

2.3.2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2.5.3西北“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摸式

“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五配套”模式以农户庭院为中心,以节水农业、设施农业与沼气池和太阳能的综合利用作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农业用水和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主要途径,并以发展农户房前屋后的园地为重点,以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为手段,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据陕西省的调查统计,推广使用“五配套”模式技术以后,可使农户从每公顷的果园中获得增收节支3万元左右的效益。

第三章 泰州市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的方

式与存在问题

2.1杭州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状况

杭州市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八山、半水、分半田”,淳安、建德、桐庐、临安基本属于山区,富阳、萧山和余杭的一部分也属于山区。杭州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温同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毫米,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主,常年梅雨量350~550毫米,约占全年的25~31%;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000小时。2.2 杭州市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呈现的特征

由于杭州各市县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地理状况和经济状况的差异,各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发展类型为多样性。目前,按产业类型分,主要有种植主导型、畜牧养殖主导型、水产养殖主导型、综合开发利用型等。

具体分以下几种类型:

2.1.1 “种养”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

该模式是针对蓄禽养殖场畜禽污水的特点进行设计的,畜禽污水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是排水量大,冲击负荷强;二是固液混杂,有机质浓度较高,CODcr在8000mg/L~10000mg/L之间;三是生猪养殖业系微利产业,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压力。目前,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如下

对于养殖场粪便污水的处理,国内外研究人员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既有好氧处理,也有厌氧处理,还有好氧+厌氧处理,以及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总体上来说可分为三种模式:还田模式,无动力—自然处理模式,机械化处理模式。

1、还田模式

粪污还田是一种传统的、经济有效的粪污处置方法,可以使畜禽粪尿不排向外界环境。它适用于远离城市,经济落后,土地宽广,有足够的农田消纳养殖场粪污的地区,规模较小的分散养殖户大多采用这种处置方法。

2、无动力—自然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中国沼气研究和推广人员在净化沼气池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废水处理以环境效益为主,同时兼顾能源(沼气)回收。以厌氧消化为主体工艺,结合氧化塘或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系统,可以使处理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它适用于离城市较远,经济欠发达,土地宽广,地价较低,有滩涂、荒地、林地或低洼地可作废水自然处理系统。养殖场规模中等,一般年出栏在5万头以下。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以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冲水量中等。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际。

3、机械化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粪污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后处理、污泥处理及沼气净化、储存与利用等部分组成,需要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要求较为复杂的机械设备和要求高的构筑物,其设计、运转均需要受过较高教育的技术人员来执行。与前两种模式相比,这是一种技术含量最高的处理模式。

它适用于地处大城市近郊,经济发达,土地紧张,没有足够的农田消纳猪场粪污的地区。猪场规模大,一般出栏在5万头规模以上。当地劳动力价格昂贵,主要使用水冲清粪,冲洗水量大,5万头猪场排放的粪尿污水在500m3/d以上。

2.1.2杭州市“种养”相结合的综合利用模式

1.“蓄禽-沼-作物”、“蓄禽-沼-鱼”生态模式(1)循环方式

根据杭州市的土地资源及自然条件现状,目前杭州市及各区县开发出综合利用畜禽粪便为主要内容、以厌氧发酵沼气池技术为核心、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农能生态项目。该工程采用了厌氧处理法净化高浓度畜禽污水,通过排水系统——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厌氧过滤系统——沼气输配系统——沼肥输配系统等工艺流程,使畜禽污水变废为宝成为沼肥和沼气,有力地保护了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其主要厌氧发酵系统如图1所示:

沉淀池

厌氧发酵池 厌氧过滤池 水压间

图1 厌氧发酵系统

简而言之,就是将养殖场的粪便污水作为厌氧发酵沼气池的原料,在严格缺氧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优质可燃气体——沼气和绿色有机肥料——沼肥,沼气用于农户的炊事用能和发电,沼肥用于种植各种农作物,同时推广“猪—沼—果”、“猪—沼—竹”、“猪—沼—种”等农业生态模式,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开发利用。

这样,该生态工程具备了消除污染、产生能源和综合处理的三大功能,既消除了农业环境污染,又解决了一部分的能源问题,而且在厌氧发酵过程当中,病原菌、寄生虫卵等一些病菌可被杀死,切断了养殖场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环节。

(2)较典型的几家养殖场

①富阳市新旺养殖场是新登镇生猪养殖规模最大的养猪场,地处新登上旺村,常年存栏量为3600头。干粪由人工清理并作为有机肥出售,日排畜禽污水(冲栏水)35吨,水质中的CODcr在8000mg/L~10000mg/L之间,有机物浓度较高。厌氧发酵系统日产沼肥33吨,建设1亩氧化塘,并配套高压污水泵一台输送沼肥,按季节性和农作物用肥需求,合理安排用肥计划,沼肥施用范围:50亩果树园,320亩竹笋两用林,410亩农田,16亩幼树苗。

②富阳市场口镇东图畜禽养殖场是以生产乌鸡绿壳蛋等产品为主的蛋鸡畜禽场,蛋鸡常年存栏量为5万羽。干粪由人工清理并作为有机肥使用,日均畜禽污水(冲栏水)6吨,水质中的CODcr在20000mg/L~30000mg/L之间,有机物浓度非常高。东图畜禽养殖场厌氧发酵系统日产沼气22~25m3,可满足该场日常用气。由养殖场人工排出的干粪残渣收集到储粪池作为商品肥出售,按存栏量50000羽鸡养殖场的固体粪便产生量,建设50m3的储粪池,并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池壁渗透性标准为1×10-7cm/s,防止污染周边水环境,同时在其上面搭建雨棚,防止降雨(水)的进入。在满足进出料要求的前提下,将储粪设施两面封闭建造,切断畜禽粪便中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的传染途径,减少来自粪便中病原体可能引起的疾病传播风险。沼肥施用范围:1500亩珍珠蚌养殖塘、500亩荒山(种植板栗和玉米)、农田等。

④富阳市新沙奶牛场地处东洲街道新沙村,奶牛常年存栏量为100头。干粪由人工清理并作为有机肥出售,日排畜禽污水(冲栏水)14t,水质中的CODcr在10000mg/L~12000mg/L之间,悬浮物和有机物浓度较高。新沙奶牛场厌氧发酵系统日产沼气24m3,可满足该场日常用气。由养殖场人工排出的干粪残渣收集到储粪池作为商品肥出售,按存栏量100头奶牛养殖场的固体粪便产生量,建设60m3的储粪池,沼肥施用范围:青饲料田(280亩)、食用桑果(330亩)、意柳树(610亩)、农田、菜园等。

⑥新安江万秋生态养殖场,建沼气池容积320立方米,年猪场污水排放量6500吨,全部经过沼气工程处理,并配备20立方米容积储气柜及脱硫、气水分离设备。利用沼气用作猪舍和管理房加温、照明,为附近20个农户提供炊事、照明能源;利用沼气替代石油液化气,采用喷火枪对母猪产房进行消毒灭菌;利用沼气发电,解决了饲料加工、抽水、高压泵抽吸沼肥动力能源;利用沼肥种植140亩果园、10亩茭白、莲藕等,多余沼液还提供当地农民种菜。⑦运河镇兴旺蔬菜有限公司为例,该场在大棚内养猪,通过“猪”与“蔬菜”形成小生物圈,与为利用,互相促进。产生的沼气主要用于食堂炊事、点灯和冬季大棚加温(用沼气灯可在一小时内升温3℃)。

⑧吕连发养殖场处理后的沼液用于养鱼、及马铃薯、番薯、桃树、梨树、板栗等作物,沼渣及干湿分离后的干粪经堆沤发酵腐熟后用于茶园、果园;同时产生的沼气用于养殖场食堂炊事、点灯。

⑨黄菊芳生猪养殖场处理后的沼液泵入茶园五只贮肥池后浇灌茶园及马铃薯、番薯等到作物。沼渣及干湿分离后的干粪经堆沤发酵腐熟后用于茶园、竹林及马铃薯、番署等作物。

通过我们调研发现,该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得较好,基本上规模的养殖场都采用了该模式,资源得取了综合利用,污染基本达到零排放。2“蓄禽-作物”相结合模式(1)循环方式

该工艺通过人工清理的方式,清理鲜粪到贮存间贮存,经一定时间风干后出售,部分鲜粪则作猪场绿化带及生态林场有机肥用。猪尿及其它污水则排入沉淀池,分三级梯度沉淀,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发酵的综合处理,达到抑制和杀灭有害微生物、净化水质的目的。上层清液流入净化池进一步净化沉淀,净化后的水流放鱼塘进行循环利用,而沉淀池的固体渣,能过定期清理,运至鱼塘、生态林场和绿化带作基肥。(2)典型养殖场

①浙江蓝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循环方式,具体做法: 春末至秋末,猪场粪污经干湿分离后,猪粪熟化至20亩大棚养蚯蚓,蚯蚓活体用作生态鳖基地的饵料,污水经生化处理后,用作水稻田施肥用水。秋末至春末,猪场粪污水经干湿分离后,熟化干粪到茶园、梨园施冬春肥,污水厌氧酸化处理后用于牧草田种植墨西哥玉米及黑麦草养羊。在生态鳖基地也形成生态小循环:用蚯蚓和专用鳖饲料喂甲鱼,甲鱼排泄物给水中鳙鱼吃,鳙鱼排泄物给池塘底层螺蛳吃,螺蛳作为水中清道夫,净化有机物生成小螺蛳再给甲鱼当饵料,甲鱼的池塘底泥又给堤坝上的梨树做有机肥。最终,形成了围绕猪场废弃物污染生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猪场废弃物变废为宝,综合科学利用,园区逐步发展形成了蚯蚓养殖、生态鳖养殖、湖羊养殖、水稻、牧草、黄花梨、大棚蔬菜种植及周边山地茶叶种植的农业产业结构。目前该模式已成为全省的模版,而《浙江蓝天农业循环经济标准》正在紧张制定当中。

②万强农庄总面积1000余亩。内建有4200平方米的标准猪舍,年产生猪5000多头;园内还建有以黄花梨为主的总面积达520亩的水果园。万强农庄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猪场每天产出的生猪粪尿首先经过干湿分离:猪粪进行堆积发酵和微生物接种,成为微生物有机菌肥、用于果园;稀液通过三级沉淀后用电泵抽至山上的八个贮存池之中,经果园中铺设的地下管道成为果树的水肥,喷施于果园中。农庄完全实现了封闭式循环,污物的“零排放”,做到了粪尿等污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使农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道路。

③杭州昌兴动物养殖场把干粪提供给果农作有机肥,而猪粪水运往人工湿地种殖黑麦草,黑麦草作为鱼糖中鱼的青饲料。而氧化塘还可种殖水葫芦和浮萍,用来喂养家禽和鱼类。

④余杭金兔牧业中心兔粪综合利用模式处理,经发酵处理的肥水泵入高塔并经管道后灌溉农田粮食作物、基地牧草,干湿分离后的干粪经堆沤发酵腐熟后用于农田、茶园、果园、竹林作有机肥。

4、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的困难

实施种养平衡一体化,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是彻底解决畜禽污染的有效途径。高浓度畜禽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处理,有机物含量如CODcr、BOD5可降解85%~90%,产生的沼液、沼渣是适合农作物用肥的绿色无公害肥料,将沼肥用于农业生产,可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实现畜禽污水的“零排放”,降低养殖场的治污成本,又可为种植业提供肥源,还促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但该污染治理工程在应用推广中,存在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场和种植户在短期内都有不利因素

对于养殖场来说,建造有效、适宜的污水治理及配套设施需较高的成本;而对于种植户来说,使用液态沼肥比化肥成本更高(主要是运输和施用成本)。另外,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进行肥料的施用也很困难,因为比起化肥来,沼肥的性质具有更加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如果种植户要对沼肥进行计算并且没有养分剩余,种植户会面临产量的损失和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鉴于以上情况,只有在明确的政策要求下,在给予养殖场、种植户适宜的建议和财政支持条件下,在政策制定者、各方面专家以及养殖场和种植户达成广泛协作关系的情况下,种养结合才有可能成功地被引入。因此,畜禽污水的治理不仅是养殖场自身的事,与种植户也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制定出合理的扶持政策和科学的用肥技术指导,让施用沼肥的费用与化肥的费用相当,才能使种植户有主动施用沼肥的意愿,种养结合一体化进程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2)收益滞后性及收益率不高

从本质上来说,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是一种能源与环境的综合性工程,其特点是在处理畜禽污水过程中,既可以获得高效的能源,又可得到优质有机肥料、饲料和其它有机物质,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对生态环境具有清洁和保护作用,其环境功能十分突出,这一点在工程完成以后表现的非常明显。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不是很明显。以富阳市东图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为例:

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总投资52.32万元,年运行费用0.20万元,年收益4.12万元,按使用寿命20年计算,年实际纯收入为1.30万元,投资回收期很长。从财务角度看,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价比较差,缺乏较高的获益率,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商业化运行的能力,需要政府对此类项目实施投资补贴的政策。(5)融资渠道单一,财务评价失真

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农户自筹、银行贷款和财政补助,而政府和银行在进行项目评估时,通常采用一般工业项目的评估方法,由于治理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相比,后者更为突出,但未以货币形式体现出来,而用常规财务评估的结论往往导致贷款评估失败。因此,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的融资渠道不仅单一而且很不畅通,有必要改变象粪便污水治理工程这类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显著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评估方法和融资渠道。(6)消纳大面沼肥土地的缺乏

目前,畜禽污染治理有两大难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资金问题,其次是能消纳沼肥的大面积种植土地的问题,现在不少规模化养殖场附近的田地大都分田到户,养殖场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精力一家一户进行谈判收购或转包过来,而如果没有足够的土地消化沼肥,畜禽污染治理的排放水就必须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治理成本将是一般畜禽养殖场所难以承受的。

(7)零星养殖户摊广难度大

目前种养结合模式推广主要集中在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范围内,以养猪为例,通常在500头以上。因为有省财政补助,同时各区县财政按1:1配套,故种养结合模式养殖户还是较愿意接受的。而对零星的养殖户在推广这种模式过程中难度非常大,原因有以下:一是国家无相应的补助政策,导致农民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对该模式不了解,最后由于农民的经济实力的限制。因此今后零星养殖户排放的蓄禽废水是农村主要污染源,也是构成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3稻-鸭共生生态模式(1)模式的循环方式

就是把传统依靠化肥、农药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调整为稻+鸭、稻+鸭+萍和稻+鸭+萍+角类等的多物种、多类型的种养模式。形成依靠鸭在稻丛间中耕、除草,吃虫、吃萍、排泄和换羽还田肥土等多项功能,实现不施化肥、农药,不污染环境的有机稻作生产体系,育稻米、鸭和鱼肉等都属无公害产品,可放心食用。因此,稻-鸭共育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2)该模式的特色

该模式的特色首先是不施化肥、农药,为鸭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没有污染又舒适的活动场所,其间的害虫(包括飞虱、叶蝉、蛾类及其幼虫、象甲、蝼蛄、福寿螺等)、浮游和底栖小生物(小动物)、绿萍,为鸭提供丰富的饲料,并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稻的茂密茎叶为鸭提供了避光、避敌的栖息地。鸭在稻丛间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有着人工和化学除草的效果;鸭在稻间不断活动,既能疏松表土,又能促使气、液、土三相之间的交流,从而把不利于水稻根系生长的气体排到空气中,氧气等有益气体进入水体和表土,促进水稻根系、分蘖的生长和发育,形成扇形株型,增强抗倒能力,起了中耕的作用;鸭在稻丛间连续活动,排泄物和换下来的羽毛,不断掉入稻田,给水稻以追肥。据调查统计,一只鸭在稻丛间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相当于47gN、70gP2O5和3lgK2O,按50m2稻间放养1只鸭的密度,其排泄物能够满足水稻正常生育所需的氮、磷、钾养分。因而,稻鸭共育的自然生产系统,可以实现种稻低成本;生产的优质稻米无公害,野生化的鸭肉成为鲜美的绿色食品而售价高,效益好;稻区环境不受污染,稻田可持续种养。

(3)这种模式主要优势

一是中耕除草。鸭子在稻田活动,起到了中耕耘田作用,是典型的“护田工”;二是除虫;三是培肥土壤;四是抑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此外,稻鸭共育可以减少肥料、农药的使用量,又能增产增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典型例子

①富阳市高桥镇开展了本项目研究:稻种筛选常优l号、秀水110为实施的主栽品种。生产上,5月20日左右播种,6月20日左右移栽。鸭种选择绍兴麻鸭和杂交鸭。公鸭为主,搭配适量母鸭。放养前半个月购雏鸭,先在室内养5天左右,做好疫病预防工作,然后在放养区附近临时水塘适应性驯养。雏鸭于7月5日左右入田放养,9月15日左右赶鸭出田,稻鸭有效共生期达到75天左右。稻鸭共生期内的主要生产技术

(1)合理稀植,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 :每667㎡大田放养鸭子11~12只,有利于放养鸭活动、觅食。

(2)施足基肥,合理追肥:施肥次数比对照田块减1次追肥,施肥总量每667㎡比对照减少6.5㎏(尿素)。

(3)分田块搁田 :全生长期采用有水层灌溉。同时为协调鸭子需水与水稻搁田之间的矛盾,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在同区块内采用分田块适度搁田的方式,以满足鸭子和水稻的生长生育要求。

(4)科学防治病虫草害 鸭子是杂食性动物,它在田问觅食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使其成为控制有害生物发生量的自然天敌,对鸭子难以控制的稻丛间杂草人工拔除,螟虫、刮青虫等用“锐劲特”农药进行防治。

(5)合理补充鸭食 由于田间生物难以满足鸭子的实际食量要求,补充鸭食是有效的辅助措施。补充鸭食主要在这三个时期:一是鸭子放入大田初期(1天左右),补充易消化、富营养的小鸭饲料;二是10天后,补充已提前繁育的绿萍(不添加其它人工饲料);三是后期,待鸭子长到l~1.5㎏后,逐渐增加补充一些早稻谷和绿萍等青饲料。鸭子出田后应在售前肥育10~15天。

试验结果

(1)水稻单产提高、增产增收:示范区2.34 h㎡农田,平均单产447㎏/667㎡,比对照增加2l㎏/667㎡,增幅为4.93%,以当年市场售价1.4元/㎏计,每667㎡增收29.4元。

(2)节约了生产成本:由于鸭子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鸭粪又具有肥田作用,化肥、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明显减少,明显节约了生产成本支出。试验期间减施一次除草剂,每667㎡节约成本4元;减少3次病虫防治,每667㎡节约15元;少施尿素6.5㎏,节省成本1O元;每667㎡省工0.5工,节约成本12.5元。合计每667㎡节省成本总额为41.5元。

(3)养鸭增收: 示范区共放绍兴麻鸭和杂交鸭420只,收捕成鸭420只,成活率达100%。养鸭收入6391元,扣除养鸭成本(鸭苗款、饲料款、药剂款)l630元,纯收入4761元,平均每667㎡增收136元。

②陆水良农场的“三种五养”模式

“三种”:水稻、青饲料、马铃薯。“五养”:三批肉鸭、一批番鸭、一批土鸡。三种五养”的季节安排:在养殖业上陆水良分别在2月下旬饲养第一批肉鸭,先在室内饲养7—10天,然后放养于冬闲田中,肉鸭主要采食春季杂草,再辅以种植的青饲料和其它食物进行饲喂,在5月1日左右出售。在6月初购进第二批肉鸭,7月初购进第三批肉鸭,室内饲养后放养于大田,进行稻鸭共育,第二、三批鸭分别在7月下旬、8月下旬捕获上市。9月初饲养番鸭一批,利用室内外空闲地及鱼塘进行饲养,然后放养于水稻收割后的大田,利用收割失落的稻谷和田间杂草为食,在元旦左右出售。在9月下旬饲养土鸡一批,适应性训练后放养于收割后的大田,在春节前出售。在种植业上:

1、水稻

于5月上旬分批播种,6月上旬移栽,一周后放入肉鸭。9月底10月初开始收获。

2、青饲料 10上旬播种。

3、马铃薯 1月中旬播种,5月底6月初分批收获。

1、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选择植株较高,壮秆抗倒的优质高产良种,如两优培

九、协优9308、中浙优1号等。马铃薯选用东农303等早熟品种。肉鸭品种选择觅食力、抗逆力、适应性强的品种,如绍兴麻鸭、西湖绿头野鸭等。因三种五养”技术在一个水稻生长季节,需在稻田放养二批肉鸭,因此稻鸭共育的肉鸭宜选择体型轻小、全生育期较短的西湖绿头野鸭。牧草以鸡、鸭喜食的黑麦草为主,青饲料以个体较大、产量高的浙大长萝卜为主。

水稻培育管理:水稻移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一般在移栽后至雏鸭入田之前每亩施尿素7.5kg,促进稻苗早发棵,后期基本不施肥,鸭排泄的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肥料。稻田杂草靠鸭捕啄食和踩踏为主,一般不施用除草剂。稻鸭共育期间稻田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为主,一般不用药剂防治,后期视田间虫害发生情况,及时用药防治。

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选用无病虫,无冻害,表面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播前开沟做畦,一般畦宽100cm,不需全田翻耕。播种时,种芽向上,平放在畦面上。行株距为30 cmⅹ 30cm,畦两边各留20cm。肥料一次性作基肥施下,施用量一般为三元复合肥50—75kg/亩,摆种施肥后盖草,厚度以8—10cm为宜,播种后通常不需除草、追肥和灌溉,收获时,只要掀去稻草就可以拣薯。

2004年陆水良看管着510亩良田和10万多羽鸡鸭,个人年净收入37万元。凭此,他成了当地乃至全国有名的种粮“老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种植大户”荣誉称号,同时被省政府评为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5)该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该模式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原因有以下 ①宣传不到位,认识有误区。

由于目前各方面重视力度不够,宣传工作不到位,对稻鸭共作技术很多农户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种植水稻已经够麻烦、够辛苦,再放养鸭子,岂不是更麻烦。有许多农民认为稻田放养鸭子,鸭子会吃小秧,会爬倒小秧,其实稻田放了鸭,稻田的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诸多农活都交给鸭子去完成,鸭子成了不付工资的打工仔。农户所做的事主要是照看鸭子。稻鸭共作虽然增加了放养鸭子、设置围栏、搭建简易鸭舍等用工环节,但这样却省工,节省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成本,减少了化肥、农药、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对农户来说,这笔账是合算的。②机制不适应,操作有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户均规模小,农民不重视。近年来,由于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种粮收益,同时也增大了农户对土地的依赖心理,尽管外出务工收入较高,但多数农户不愿放弃自己承包责任田,使得农户种植规模普遍偏小,新技术应用后,户均增收300-500元,对农户吸引力不大,而且新技术应用有一定技术要求,农户对新技术示范兴趣不大,往往选择风险不大效益稳定的稻麦两熟,思想难统一,影响该项技术推广应用。二是干部怕烦神,工作不到位。稻鸭共作作为一项新技术,其应用有一定技术要求,在推广过程中需要村组干部宣传组织发动农户参加,需要干部多烦神多费心,无疑增加了村组干部的工作量,而其收入却不因此增加,造成许多干部主观上对此项技术推广重视不够受。三是技术人员不增收,推广不积极。目前由于受体制限制,农技部门忙吃饭、忙工资,从事农资经营人员多,进行技术推广技术人员少,加之技术推广产生效益与技术人员收入不挂钩,技术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四是政策不落实,推广有难度。

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保证粮食生产数量,但在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出台的政策不多,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但与传统农业相比需要增加鸭苗、饲料、生物农药、有机肥及围网投入。虽然投入的增加,能实现收入的增加,但多数农民没有尝试过,心中无把握,如无政策支持,多数农户仍会选择传统技术,以保证安全无风险。加之,目前绝大多数米业加工企业,只重视扩大收购加工规模,获得加工费实现利润的增加,不重视通过产品品质提升获取高附加值来增加效益,对品质增效未放在议事日程,特别是生产加工对采取稻鸭共作方式,不用化肥农药生产的有机稻米市场潜力、品质增收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五是技术不规范,养鸭有风险。稻鸭共作的农户在养鸭过程中,有鸭肝炎、鸭瘟等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鸭子的抗逆性下降,发病的概率增加,如养鸭户不能及时发现稻田中病死鸭子,其生蛆后其它鸭子一旦吃了此蛆极易死亡;自流灌溉地区,有时受天气影响,不能及时进行稻田补水,也会造成稻田中鸭子受热死亡,为减轻养鸭户损失,鸭子往往会提早退出稻田,这些不但影响养鸭户效益的提高,还对水稻后期病虫害的控制效果有明显影响。

2.1.3竹林(果园)—鸡共生生态模式 利用山地的地域优势饲养优质鸡,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山区丘陵地带的杂果园或森林中放养土鸡,觅食山中杂物,喂给少量配合饲料,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其营养价值丰富,肉味鲜美,倍受青睐。

一是立体开发农林业,提高土壤利用率,竹林养鸡有利于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步发展,促使农业由单一经营向立体复合经营方向发展,达到一地多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增加养殖业比重,有利于丘陵山地农作制度改革,发展多功能、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农业。而竹林一鸡农林系统模式为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不仅提供禽蛋类产品,促进竹子增产,又有利于农牧各业发展,调整农林业结构。丘陵山区若要发展,必须使山区种植业和养殖业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发展竹林一鸡农林系统模式可促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比重向适宜方向发展,为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路。三是改善食品结构及品质,有利于人民健康,目前我国食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要是动物蛋白比重较小,产品品质较差,农药及有害物质残留率较高。而竹林一鸡农林系统模式中饲料实行原粮与饲料混合使用,鸡生育期完全放养,产品品质提高,杭州市畜牧兽医总站抽样检验结果表明,鸡饲料及产品均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该模式的要点:一是鸡舍的选址、建舍:育雏舍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干燥的山坡或丘陵地上,而且要求排水容易,舍内地面的地势要稍高于周围的地势,有利于舍内排水和地面干燥,不宜建在低洼地,同时还要考虑远离村庄及污染源。二是育雏前的准备和合适的温度,育雏舍适宜温度一般为33~35℃,随着日龄的增长,温度可逐渐下降,从第二周起每周下降2℃,至室温18~21℃。三是合适的湿度:一般在雏鸡10日龄前,舍内湿度应保持65%~70%,以后保持在55%~60%。四是合理的通风和适宜的光照及合理的放养密度。

该模式在放养期的饲养管理:一是放养舍的建造。二是定期杀虫和灭鼠等。该模式在杭州的山区实行得较多,种养简单、方便,技术含量不高,特别在一些生态休闲农庄使用得较多。如余杭镇格林农庄,现已种植各类果树1000多亩,养殖本鸡、绿壳蛋鸡等三千多只,形成了鸡在树下觅食,鸡粪尿等构成了果园的肥料。桐庐的香山农庄的“优质土鸡+竹园”发展模式,荣槐农庄的“优质土鸡+板栗园”的发展模式等。该种生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延长生态链。如果实的深加工等,如余杭格林农庄主要以生产密梨为主,而密梨的贮存与保鲜期却是农庄令人头痛的一件事,如能对密梨进行深加工,这样就会增加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2.1.4生态庭院模式

以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为主要内容,实行太阳能热水器、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或户用沼气池)和优质燃气(沼气、石油液化气、秸秆气等)三配套,与农村改厕、改厨、改院相结合,形成农户生态良性小循环,有效处理污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生态家园,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为农村环境整治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效途径。

基本要素:建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分散或集中)或户用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炊 事使用优质燃气,核心技术: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技术;

杭州市滨江区山一村柴家坞自然村,全村44户农户的生活污水统一接入150立方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进行处理,每家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村里环境优美,被联合国授予全球500 佳环保生态村。

2.1.5综合生态水产养殖场模式

以渔业养殖为主,利用太阳能、沼气作为鱼塘冬季增温的热源,沼液作为鱼饲料,沼渣作为种植饲料作物和蔬菜的有机肥料,建立水产养殖场生态良性循环。 基本要素:建一定水面的养鱼塘(甲鱼塘),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或根据养殖规模,配套建造 一个沼气池,种植相应面积的饲料草生产基地。

核心技术:水产高产养殖技术;

太阳能热水利用技术;

沼气发酵技术;

沼液养鱼技术。

2.1.6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为了处理农副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采用厌氧发酵及时好氧处理技术,在作物长年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废水中的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非种植季节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回用作生产用水,同时回收沼气供民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化处理,有效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基本要素:建造以沼气发酵为核心技术的废水处理工程,配套沼气利用及废水净化回用等装 置和设施。

核心技术:沼气工程技术;

沼气发酵技术;

好氧处理技术;

典型模式:

杭州市萧山区城厢镇下潦村荣达羽绒制品厂主要从事羽绒(毛)水洗加工,每日排放污水600多吨,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周边的水产养殖和村民的环境卫生,为了治理污染,采用“水解-厌氧-好氧”处理技术,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年回收羽绒1700公斤,每日可得到回用水300吨,节约了水资源,年节支达20多万元,一年即可收回投资。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1.7秸杆还田生态循环模式

秸秆还田后,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加强生物固氮能力,减少氮素的损失和作物中、后期可能出现的脱肥现象,提高土壤中代换性钾的水平,增加硫、硅等微量元素。秸杆还田在改善土壤营养状况的同时,还能促进土壤一系列理化性状的改善。如:新鲜秸杆在腐殖化过程中,产生了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和土粒结合,会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秸杆在土壤中腐化后,能提供较稳定的腐殖质,可以保持土壤中腐殖质的平衡,提高土壤肥力;秸杆在分解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能量物质,微生物数量激增,的释放有良好的作用,另外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杭州市各区县目前主要种殖的经济作物是晚稻,春粮不种,早稻很少,所以这里的秸杆主要是指晚稻杆。秸秆还田的方式有: 水田秸秆直接还田:在晚稻收割时,直接还田。翻压还田:如稻—马玲署轮作:具体方法是:晚稻收割—种马玲署—稻草覆盖—开沟—泥土覆盖—土豆。该模式基本上无资源浪费,而且免耕作。存在问题是土豆的深加工的产业链未进一步循环,导致直接投放市场的土豆价格经常波动较大,对农民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推广的也受一定的影响。

“草莓—稻”轮作:建德市草莓面积达2万亩,其中有1.8万亩草莓田实施“草莓—稻”轮作技术,不仅实现亩均增收800元,而且有效改善地力土壤结构,降低草莓病虫危害程度。

很多农户认为秸秆还田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把稻草等遗留在田里就算完成任务了。根据富阳市实际,我们将有关注意点罗列如下:一是注意秸秆的翻埋量。秸秆直接还田时翻埋量不宜过多,一般每亩500公斤以下,否则会影响秸秆腐解的速度,而且秸秆腐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过多,对作物根系还有损害作用。二是注意加强水分管理。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所以秸秆直接还田,需把秸秆切碎后翻埋土壤中,翻埋深度20厘米左右。一定要覆土严密,防止跑墒。对土壤墒情差的,翻耕后应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三是注意翻压时间和方法。秸秆还田要尽量边收割边耕埋,因初收获时含水较多,及时耕埋利于腐解。四是注意补施养分。补施养分,是为了解决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因为一般粮食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很低,如不增施化学氮肥,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物质,必然会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最好施用氮肥。也可适当增施过磷酸钙,以增加养分,加速腐解,提高肥效。五是注意避免病害传播。为了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应避免把病虫害严重的大麦、小麦、玉米、大豆等秸秆直接还田,可将这些秸秆高温堆沤后再施用。

2.1.8“草莓—网纹瓜(蔬菜)”间作套种模式

“草莓—纹瓜”面积400亩,大棚草莓中套种网纹瓜亩均收益达4000元。“草莓—蔬菜”间作套种推广面积达900余亩,大棚草莓套种蔬菜以丝瓜和苦瓜品种为主,蔬菜套种亩均收益达3500元。

2.1.9塑料薄膜回收模式 目前农田的薄膜基本做到全部回收,原因是不回收,第二年的土地无法耕种,因此农民是主动回收。

2.1.10农药、肥料的使用状况

效果不是太好,与国家推的使用量有一定的距离,同时与种殖的品种有关。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杭州市各区县生态循环模式的调研,我们发现杭州市生态循环模式的类型已呈多元化趋势,有些模式已有一定的规模化,结论如下:

1、猪(牛、鸭)—沼—作物生态模式(见图2),杭州市规模养殖场大部分使用这种生态模式,效果较明显,但对于中小养殖场由于财政没有任何补助,推广难度很大,因此,中小养殖场废水将来可能已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建议政府部门应引起重视。

图2猪(牛、鸭)—沼—作物生态模式

2、猪(牛、鸭)—粪尿分离—作物生态模式(见图书3),杭州市也有一部分规模养殖场使用这种模式。

图3猪(牛、鸭)—粪尿分离—作物生态模式

3、稻-鸭共生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在富阳、余杭及桐庐等进行过试验,效果较好,但由于技术含量比较高,加上农户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推广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宣传、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

4、竹林(果园)-土鸡共生生态模式,这种模式在各种生态休闲农庄中实施得特别多,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因此推广效果比较好。

5、生态庭院模式,该种模式在淳安推广相对较好,由于有政府财政支持,在其它各区县推广相对比较困难,目前推广得不太好。

6、秸杆还田生态循环模式,这种模式在稻田直接还田做得较好,但在与各种经济作物轮作结合时推广不是很顺利,主要是经济作物受市场影响比较大。7、塑料薄膜回收状况较好。

8、农药、化肥,的限量使用情况不理想,这会导致农业的面源污染更加严重,部建议政府部门加重视。

致谢

在该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得到萧山农业局胡副局长、办公室主任莫峰,余杭区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管理总站农村能源办公室主任魏国庆、富阳市农技推广中心能源站站长章雪强及能源站高级工程师李民等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上一篇:合同价款调整下一篇:三尺讲台七分情,杨帆激情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