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2025-01-02

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精选13篇)

1.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篇一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的调控下,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趋势,在绿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专业的角度,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发展之路。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经济;绿化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意识的提高,世界性的生态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这就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的场所,而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最基本要求。

自建设部推动评选“园林城市”以来,更多的城市领导重视城市绿化工作,此项活动获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是。

许多城市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对城市绿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一、城市园林的经济效益

园林绿化建设作为重要的环境资本,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

在许多城市出现“因绿色兴经济,以绿色引资本”的连锁反应,因城市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发展旅游业,繁荣当地经济。

建设园林城市,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

有远见的城市建设者、土地开发商,为了适应现代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

自觉地投入资金,兴建绿地,提高绿化率。

利用绿色概念,而房价上升,促进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绿色经济波澜”。

城市绿化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无论是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

不仅是提高了当地环境质量,提升本地区的物业价值,造福人民,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相关经济。

二、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

从国内园林建设的实践看,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是当务之急。

城市园林绿化必须在生态学的指导下,建立在生态合理的基础上。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土地去摘园林绿化。

国际最佳居住环境是人均绿地60m2,而国内人均占有绿地面积目前仅有3.5m2。

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在提高生态效益上做文章,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园林,这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根本出路。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充分合理地利用群落内部的能源和资源。

并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人们创造清洁、舒适、优美和富有生命力的最佳生态环境。

生态园林的目标是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实现园林绿地系统功能最优化,使园林绿地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更大的物质作用,并满足人们在心理、生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生态园林的核心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使人类与所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保护未来文明所依靠的生态平衡。

建设生态园林的原则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更多的产品为社会服务。

生态园林绿地是在保证园林绿地的观赏价值基础上,特别强调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多种功能的发挥,把改善环境、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作为自己的核心。

园林绿地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它的生态效益的发挥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生态园林是能够使园林绿地按照人的要求去发挥作用的目的系统。

生态园林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园林在强调生态效益的同时,并不降低对园林审美质量的要求。

它在继承造园意境,植物造园造景等传统园林精华的基础上,把园林绿化推向功能更加齐全、经济更加合理、形式更加现代的新阶段。

三、城市园林的环境效益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不受疆域的约束,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

普通百姓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其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

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

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

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人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

四、城市园林建设的其他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满足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如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竞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

城市园林绿地可作为防灾避灾的场所。

城市里楼房林立。

人烟密集,一旦出现地震、火灾险情,必须有就近可疏散的防灾场所,不然想躲都无处躲,这是对人民群众安危负责的城市建设者应该设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就是防灾避灾的场所,平常时期公园和绿地供人游,非常时期就是绝好的避灾场所。

城市园林在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不仅能起到净化美化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档次,这些有形和无形的作用,是城市永葆青春、永续利用所必不可缺的。

总之,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必须使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这是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的根本任务,建设生态园林,在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等方面的作用做出科学的评价,否则建设生态园林将成为空谈。

建设生态园林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实现系统优化。

园林绿化应综合运用经济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环境学、土地规划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进行系统规划。

以实现系统最大化。

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达到最高。

2.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篇二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 同时, 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 调节温度, 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 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 更有吸引力, 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精神压力, 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 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 致使一些绿化工程不达标。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 必须要绿化, 但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绿化大多敷衍了事。整个工程未经正规单位设计, 景观效果差、品位低。

(2) 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 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 其严谨性、技术性不强, 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 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 不结合实际, 机械地照搬图纸。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 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更需要精良的施工。

(3) “重建设, 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目前, 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 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 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 增加企业效益。

(4) 没有专门的绿化监理公司。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 加之《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带“必须”的强制性条款较少, 往往出现:土壤好不好, 能栽就行;基肥施不施, 不死就行;树坑不要大, 栽下就行。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 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重视, 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 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3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种类越丰富, 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 园林绿地系统也就越稳定, 这符合“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则。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 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 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审美情趣、爱好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 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测定表明:由一定数量的植被所构成的绿地, 其生态效益存在一定的“影响范围”, 表现为与其规模相对应的“局部性”。

5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5.1 提高对园林绿化的认识, 加强领导, 增加投资

城市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十五大精神,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需要。首先应加强领导, 为绿化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 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 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 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 常抓不懈, 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5.2 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中

搞好城市绿化, 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

5.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 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实行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6 结语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因此, 需要结合具体的规划管理, 加大对绿化规划的调整控制力度, 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养护准则, 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园林设施景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 2004 (3)

3.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 篇三

关键词: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72-1

0 引言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冲突,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區已经将城市的园林绿化制定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是城市生态建设和改善城市生存环境的重要环节。我国东北地区的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特殊的实际情况,一方面东北主要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部分农田绿地面积急剧缩小,不透水的建筑和水泥地面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北地区城市变热,而热量交换能力减弱,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强,给城市的生态建设带来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纬度较高。通常情况下,常绿树木随着纬度增加而减少。同时,东北地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如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一月平均气温为零下17-25℃,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以下。这种自然气候状况下,给城市的园林绿化带来不可回避的难题。

然而,东北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大连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9%,人均公共绿地达7m2,是第一批国家卫生城;沈阳城市绿地率达到了31%,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被国家评为森林城市;长春,赤峰等城市的园林生态建设也在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1 科学提高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质量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早晚温差较大。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特点,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由于东北地区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这些自然气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城市生态建设。同时,城市化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也大大影响了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提高东北地区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必须统筹好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对城市植物生态功能性及生态适应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对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做出科学的规划。

1.1 要统筹好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园林绿化大致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维护三个方面。城市的生态建设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城市的园林绿化需要城市的经济建设作为依托;另一方面,城市的生态建设又能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和谐发展。园林绿化与建设要融入到城市整体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

1.2 城市植物生态功能性及生态适应性

选择适合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植物,是搞好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考虑到所选植物能够发挥多大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效应,另一方面,也必须要考虑到所选植物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选择绿化植物要从东北地区实际气候情况入手。对于东北地区可以选择如乔木类的黑松、章子松、云杉、银中杨、水曲柳等植物。

1.3 对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做出科学的规划

对城市植物生态适应性及生态功能性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是城市生态建设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园林绿化做出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测评。在采集完相关数据、指标后,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的德尔菲法得出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对不同时期的绿化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2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讲究实效

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城市的生态投入不会像其他投入那样在近期内取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应该从实际出发,尽可能的、因地制宜的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不能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档次”。切勿生搬硬套,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达到低收入、高效益的目的。选择适合东北地区生长的植物,从分考虑到植物对东北气候适应性。

2.2 园林植物的技术管理

目前,城市对绿地的技术管理,属于市政园林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单位、学校、公园等也有专业的机构负责一定范围的绿化管理。这些管理部门和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切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从温度、湿度、阳光、土壤、空气等多个因素入手,注重植物的微小变化,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2.3 加大普及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

城市的生态建设市民应该既是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只有全民动手才能实现全方位的园林绿化与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意识,保卫城市园林建设的成果。提倡居民“见缝插针”把每一个城市局部绿化好。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城市中现有古木的保护,城市中的每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自然景观,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

3 结语

影响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因素有很多,气候、纬度等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因素的努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手段,对城市进行绿化和生态建设。通过种种有效的措施建立生态良好的森林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鲁敏,张月华.沈阳城市绿化植物综合评价分级选择[J].中国园林,2003,7:66-68.

[2] 徐涛.长春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问题析论[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 王浩,汪辉,李崇富.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69-73.

4.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篇四

首先,需要提高施工单位质量监管水平,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施工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防范,确保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其次,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要确保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的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确保施工的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做到分工协作,严格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通过工程抽检及验收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返修,确保施工质量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

3.2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作为园林绿化施工的重要要素,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施工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确保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施工管理队伍,有效的确保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质量。

3.3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对于园林绿化工程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养护期要长于施工期,绿化养护期以苗木两个生长季节为限,因此需要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这不仅是确保苗木成活的养分,也是苗木生长良好的重要保证。即使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较好,一旦养护管理不到位,则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会对整体工程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园林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后期养护管理工作。

4结束语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则需要采用先进的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及高效的管理手段,选择优良的植株,强化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园林绿化苗木的成活率,确保苗木良好生长,实现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文嘉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J].现代园艺,2010.

5.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论文(共) 篇五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性功能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美丽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假如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园林绿化,还往往起着城市再设计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设计还远远没有展开,非凡是一些向现代化国际都市目标迈进的城市,这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越是这样,园林绿化则越有着重要作用。即使城市设计已经全面展开,园林绿化也仍然永远是城市设计的拓展和完善。因为园林绿化可以根据建筑、街道等景观需要,用植物绿化来组织视线,分隔与联系空间,宜“掩”则“掩”,宜“露”则“露”,组织和导引方向,可以起到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目前,有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有脱节现象,规划划出建设地块,建筑师只考虑建筑问题,或仅仅考虑单体建筑环境问题,而规划上对于建筑之间的关系则把握不够,形成一些不协调的总体景观环境。如有些重要街道两侧的许多现代化建筑从单体上看,都很有特点,也不失为优秀设计,但是这些建筑排列在一起,侧有互相排斥的感觉,似乎互不服气、互不说话,穿着不同风格时装的一群模特。这种情况只有靠园林绿化来化解和协调。试想通过高大树木、开阔绿带的遮掩或联系的处理,使人们在视觉上从“环境视”变换到“焦点视”,或从“焦点视”转移为“环境视”,则必将缓解这种景观的不协调。有时还可以用大树、大草坪或代表某种含义的植物用作非凡的标志,赋予环境以文化情境。比如,北京二环路天宁寺立交桥中心的一株古树,就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手段完全可以在四维空间(还有时间维,园林绿化的季相变化和生长变化等)上最大限度地营造出心旷神怡的艺术效果。

6.《省级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篇六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申报与评审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申报与评审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范围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实行申报制,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均可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已制定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规划,并实施2年以上;

(二)对照《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组织自检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三)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的破坏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等恶性事件。

三、申报时间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的评审每年开展一次,受理申报时间为评审年的8月底前。

四、申报程序

(一)由申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向省住建厅提出申请,并

抄报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二)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县城)组织资格评定,提出初审意见,报送省住建厅;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园林城市由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直接报省住建厅。

五、申报材料

(一)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的报告;

(三)其他有关材料:

1、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技术报告(文本和DVD音像,其中DVD音像时长不超过12分钟);

2、城市概况、基础设施情况、环境状况以及新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城市绿线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说明;

4、按照《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逐项说明材料。

六、评审程序

(一)材料审查

省住建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将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查。

(二)实地考查

实地考查采取既定线路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线路及内容由专家考查组确定。专家考查组须在实地考查结束后5日内,将所有成员签字确认的书面考查意见交省住建厅。

申报城市(县城)至少应在专家考查组抵达前2日,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查组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便于考查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综合评审

省住建厅组织专家根据《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申报材料》、DVD音像片、《实地考查评估意见》等资料,对申报城市(县城)进行综合评审,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四)公示

对综合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城市(县城),将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五)命名通报

公示结束后,省住建厅对审核通过的城市(县城)进行命名通报,并表彰授牌。

七、复查管理

(一)对已命名的“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实行复查制。每三年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其称号;对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

7.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 篇七

1 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

众所周知, 土壤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土壤能够为植物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营养, 离开了土壤的植物难以成活。在园林绿化工作中, 涉及大量的植物树木种植, 必须重视对土壤的选择和养护, 才能保证园林内的植物能够正常生长, 起到预期的效果。城市土壤本身会在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而不断发生变化, 土壤自身也拥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 能够循环产生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 城市内土地资源的面积正在不断骤减。加上一些人为破坏, 城市土壤的现状不容乐观。

具体来说, 为了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城市土地都用于修建工厂、建造房屋、铺设公路等, 而不是用于种植植物。这就导致可用于园林绿化使用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 不利于园林绿化的设计和施工。缺乏植物生长的土地也就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土壤自身的盐碱性等特征就会发生变化, 自身的性能也会因为长期缺乏生态循环而变得不适合于耕种。另外, 人类的活动也对城市土壤造成了极大危害。物理方面的伤害包括:过度碾压土地、践踏土地、挖掘土地等, 都会引起土壤特性的变化。比如, 造成土壤密度的增加, 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 缺乏渗透性、耐水性和通风性, 容易造成植物干枯[1]。

而化学方面, 城市经济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 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而这些污染又会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健康程度。一旦污染物深入到土壤中, 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土壤活力, 常见的土壤污染有重金属含量超标、盐碱性过重等。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 土壤自身的自愈能力变得越来越弱, 在受到污染的情况下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进行修养, 这就必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从而制约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

2 提高园林绿化的方法

2.1 改善土壤状况

土壤本身的特性是影响园林绿化最为关键的因素, 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城市土壤质量。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从制度管理、养护措施、使用方法等多个角度, 全面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使用方案, 尽可能减少土壤的负担, 给土壤留足休养生息的空间。在城市绿化工作中采取施肥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有机肥、石灰等都能对土壤起到保护作用, 刺激土壤自身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机肥能够及时补充土壤养分, 提高土壤矿物质成分, 刺激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肥也可以结合生物化肥一起使用, 以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使土壤的养分结构更加全面。石灰作为一种碱性物质, 能够对于城市土壤中常见的酸性土壤起到良好地改良作用, 增加土壤中的钙成分。施肥时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机肥, 然后再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砂石, 起到减少养分挥发、留住土壤养分的作用[2]。

2.2 合理控制污染

城市土壤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大量的污染, 要想保证城市土壤得到良好地利用, 就必须将土壤污染控制到合理范围内, 避免污染对土壤造成不可挽回的消极影响。针对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水土流失等问题, 也要积极找出问题的源头, 加以严格控制。比如, 出台政策明确规定园林用地多少范围以内不允许排放不合格的工厂废水和废弃垃圾等。对土壤的管理必须创新理念, 同时采用先进的方法, 也就是说, 应在土壤管理中贯彻循环利用的思维模式, 合理利用土壤资源, 提高土地利用率。比如, 将植物落叶以翻土的方式埋在土地中, 让其自然腐烂成为土壤的肥料, 既降低了处理植物垃圾的成本, 又能够切实提高土壤的性能。

2.3 优化园林设计

结合当地土壤的特性和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和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能够起到保护土壤的积极作用。园林绿化的施工中, 首先必须清理干净砖瓦、水泥等建筑垃圾, 避免其影响植物生长。保证土壤本身的清洁度, 才能保证植物种植的效果, 这也是美化园林景观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工程要尽量选择休息过的土壤, 避免造成土壤的过度使用而使土壤失去自我恢复的能力。对于那些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土壤, 可以采用更换土壤的办法进行园林施工。

3 结语

综上所述, 城市土壤对于园林绿化的设计与建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城市土壤污染严重、性能退化的现状, 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使土壤恢复生机, 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土壤环境, 从而促进园林绿化的顺利开展。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园林绿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其中, 城市土壤的恶化严重威胁到园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 有必要对城市土壤与园林绿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城市土地,园林绿化,土壤特性

参考文献

[1]印志祥, 宋万平, 蔡亚平, 杨国富.城市园林绿化中土壤改良方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16)

8.浅谈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与管理 篇八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全民环境觉悟的提高,增强了绿化祖国的自觉性;国家法律、法规,把绿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规定为各行各业以及公民的义务;在城乡建设中,把绿化列为必须同步进行的建设项目之一。总的来说,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当今绿化事业的实践,比过去任何时期都要丰富得多、精彩得多,不但出现了量的增长,而且形成了质的变化。

1.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分析

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功能要求和经营目的,与林业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建设的组成部分,一个是以取材为主,一个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城市绿化是对社会环境资本的投入,其经济回报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十分丰厚的。

(1)绿化建设所投入的绿化材料,在合理的养护下,将不断增加物质量,为社会积累财富。在绿化材料物质量积累的同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效益。其优化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功能,形成提升城市以及社区价值的砝码。

(2)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

(3)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法制建设是管理能力的建设。法制建设的出发点,在于以立法的形式把城市绿化规划目标化作具体任务,落实到社会各项经济活动中去。管理机关的职权是法律赋予的,管理者的行为只能规范在法律范围之内,法制是实施管理的准绳。人们常说:“领导重视就什么都好办了”。但是,这与法制相比较,“依法治绿”才是最公平、最持久、最权威的管理。我国多项法律、法规中,对保障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都作了若干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绿化事业的推进,实施管理中有些问题值得重新探讨。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了“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

3.对城市园林规划与长远管理的几点意见

(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养护管理法制化。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9.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与植物配置论文 篇九

1.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

1.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化的

主要功能是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具体的设计中,应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种植隔离带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化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1.2道路绿化的生态原则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应注重生态景观的体现。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1.3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的良好感觉。

1.4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水文以及栽植地的小气候等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首先要服从交通安全的需要,能有效地协助组织主流、人流的集散。同时也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美化城市的作用。现代化城市中除必备的人行道、慢车道、快车道、立交桥、高速公路外,有时还有林荫道、滨河路等。由这些道貌岸然路的植物配置,组成了车行道分隔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带、行道树绿化带、景观游憩型道路绿化带等。

2.1车行道分隔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车行道分隔绿化带批车行道之间的绿化带。具有快、慢车道共三块路面者有两条分隔绿化带;具有上、下行车道两块路面者一条分隔绿化带球撞人,绿化带的宽度者仅1m,宽可达10m。在分隔带的植物配置上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的视线,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级种低矮的灌木及草皮,分枝点较高的乔木。早春开花中探春、连翘,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化带上的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可规则式,也可自然式。最简单的.规则式配置为等距离的一层乔木。也可在乔木下配置耐用消费品荫的灌木及草坪,自然式的植物配置则极为丰富,利用植物不同的生长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置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树丛、树冠饱满或色彩艳丽的孤立树、花地、岩石小品等各种植物景观,以达到四季有景,富于变化的水平。无论何种植物配置形式,都需处理好交通与植物景观的关系。如在道路尽头或人行横道,车辆拐弯处不宜配置妨碍视线的乔灌木,只能种植草坪、花卉及低矮灌木。

2.2人行道绿化带的植物配置

人行道绿化带即步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花带,包括行道树绿化带、步行道绿化带及建筑基础绿化带。此绿化带既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隔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蔽荫的环境。由于绿化带宽度不同,植物配置各异。绿肥带较宽时,则以绿肥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置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剪型绿篱做分隔。

2.3行道树绿化带

行道树绿化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美化街坊景。常用植物有落叶松、油松、云杉及宿根花卉等。行道树绿化带的立地条件是城市中最差的。由于某种原因土地面积受限制,故绿化带宽度往往很窄,常在1~1.5m。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架空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上下水、煤气、热力管道,真可谓天罗地网。更由于某种原因土著居民质差,人流践踏频繁,故根系不深,容易造成风倒。种植时,在行道树周常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及少被践踏,树种选择应选耐修剪、耐瘠薄、根系较浅的行道树种。

2.4景观游憩型道路的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时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常常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如国槐、银杏等,在林下配置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在绿地内设置小憩步道,点缀各种雕塑和景观建筑小品,使其充分发挥观赏和休闲功能。

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化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植物结构,对原植物进行景观改造,保留具有良好观赏效果的本土植物物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尤为重要;在选用植物时,尽量多地考虑乡土植物,充分展示地域风貌,具体如下:

通过景观小品形式来表现气候,观赏植物色彩绚丽,多选用色彩淡雅之景观小品;城市道路绿地大部分相对窄小,其对风土人情的表达多依托硬质景观要素予以呈现,特别是景观小品,是地域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往往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雕塑。主要指带观赏性的小品雕塑,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种造型艺术,也是反映城市风土人情最直观、最贴切的表达方式。具象的人物雕塑、抽象的诗题画作,多来源于生活,却比生活本身更具玩味和欣赏性,直接作用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与识别。

景亭、花架。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景亭和花架的样式日渐趋于同质化:一样的式样,相同的设置,毫无差异,似乎无亭无架不成景。亭架可以丰富滨水绿地景观,但稍微用心处理,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地域景观特色。

3.2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风情

在园林植物应用上,更多地考虑本地乡土植物,对湖南而言,本土树种可以说遍布于各级城市园林绿化的每个角落。如在园林中可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形体美或色彩美,如臭椿、香樟、桂花、枫香、鸡爪槭、无患子、栾树等。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本地乡土树种也是庭荫树的首选,如桂花、臭椿、杨梅、香樟、七叶树、鹅掌楸等。花木、果木则在园林中起着点缀色彩、招蜂引蝶的作用,也为园林增添了几分生气。这些乡土树种有火棘、南天竹、十大功劳、卫茅、桃、杏、柿树、石榴、杨梅、李、垂丝海棠等等。

总结

总之,城市道路绿化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绿色优美空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宜的园林植物,以科学的方法来配置道路绿化,在城市建设中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保及生态意义,加大城市道路建设的投入来改善道路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美感。

参考文献

[1]朱媛.城市道路绿化及其生态意义[J].科技信息,2008

[2]李宗萍.中小城市道路绿化浅析[J].云南林业,2010

10.园林建设工程监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篇十

一、我国园林建设工程监理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园林建设监理很不规范,整体发展也很缓慢,园林绿化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与社会期望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适应。

1.1尚未出台园林建设工程监理标准

现行的园林绿化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是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内容除绿化工程施工外,还有少量绿化工程附属设施的内容。园林工程监理仅仅是参考执行建设部颁布的《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的房屋建筑部分的相关条文。该条文涵盖了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如城市建设、城乡规划、电力工程及房屋建筑等部分。鉴于这一法规颁布实行较早,内容全面系统,应用比较成熟,园林工程与建筑安装工程又有很多相近的部分,所以工程实践中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大多参考执行该《规范》,但参考执行到什么程度,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没有统一的规定,工程参建单位各行其是,并且现行涉及房屋建筑的国家标准多达750项,约15万条,参考的具体条文太多,不便于质量标准的贯彻落实。在当前的工程监理制度中,园林绿化工程属于市政公用行业类,我国目前的监理规范还很缺少,特别是园林工程的监理规范还是空白,这和近十年来如火如荼的绿化建设形势形成了很大的差距,园林绿化建设工程监理无法以独立的监理类别来开展各项工作。

1.2监理从业人员整体的职业素质较低

园林工程和建筑工程相比,园林工程的工期相对较短,造价较低,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少。有的监理公司还存在监理人员将自己的执业资格证暂时转让给有需要的监理单位进行注册,这是一种违法的挂证行为。还有的监理企业及监理人员,挂靠有一定资质的监理企业,向企业承接及经营一定的业务,被挂靠方提供一些管理、技术以及资质等方面的服务,挂靠方则向挂靠的企业定时上交额定的管理费,这种问题不断扩大化,最终造成监理行业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监理工作成效不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是集建筑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生态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现代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已发展为多学科边缘交叉的一门前沿科学体系。这就要求其建设者必须具备多学科知识,而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监理人员,一部分是市政、土建专业人员,缺乏植物景观知识;另一部分是园林专业人员,但缺乏土建知识。园林景观建筑不同于房屋建筑,园林工程中的园林道路、桥梁不同于市政工程的桥梁道路,植物知识的欠缺导致工程中部分植物因不适应环境条件,或错失了最佳栽植季节而造成批量死亡。既带来经济损失,又造成资源浪费。因而,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接受过监理培训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国家注册的监理工程师大多是建筑类相关专业,注册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人员极少。专业监理企业的不足和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的发展。

1.3园林工程施工中变更较多,监理市场运行不规范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缺乏严格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加上工程类别特点,图纸会审也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常识性审核,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设计方案与现场实际不符,施工单位难以按图施工。再加上与建设单位意见分歧,致使很多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人员难以正常施工,监理人员难以正常实施监理和投资控制。另外,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际取费执行标准一直相对偏低。尽管我国在就调整了建设工程监理取费标准,但由于建设单位对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认识不够,往往随意降低取费标准。加之有很多监理企业在竞标中恶性压价,使本来就低的`监理费用更低,企业恶性压价中标后无法保障监理质量,通过减少监理人员和交通工具等方法压缩成本。监理市场运作不规范,给园林绿化工程正常规范实施造成一定影响。

1.4园林建设监理模式尚不规范

现行园林建设工程的监理模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一般仅限于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即施工监理;二是形成一种混合型的园林建设监理,即一方面业主仍设置较庞大的工程管理部门,并派出人员直接参与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而第三方监理机构完全从属于业主,驻地监理机构服从于业主方人员的管理;另方面监理单位主要承担或只承担质量控制,而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等则由业主方直接决定。因而,要做到监理的独立性、公平性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多数的园林工程监理都集中在施工和交工验收阶段,对设计阶段和交工后养护阶段的监理基本没有,无法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无疑会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

二、完善园林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对策

2.1园林建设工程的特点

园林绿化工程的是集综合性、艺术性和独特于一体的建设工程。当今,园林绿化工程内容多样化、复杂化,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木、建筑、市政、灯光及其它工程协同作业日趋增多,园林绿化工程还涉及美学、艺术、文学等相关领域,其艺术文化内涵逐步提高。此外还具有施工方法不一,质量要求不一,季节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因而施工项目的质量比一般工程项目的质量更难以控制。园林建设工程和土建工程等项目有相同的地方,如园林绿化工程的园林建筑、景观小品中的园路、景墙、亭、廊、铺装、栏杆、景桥以及驳岸等,所用的建筑材料和相关的施工规范也相同。这些相同之处统归为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土建部分,如何把好土建部分的质量关口,作为工程的监理,就需要熟悉掌握土建部分相关的施工规范。虽然园林绿化工程和土建工程有以上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点恰好体现了园林工程的特点。首先,园林绿化工程追求及重视工程的内在美、艺术美;其次,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对象,很大部分均是有生命的活体,如花卉及树木草坪等;最后,园林绿化工程所需要的植物材料,在市场上价格浮动大,难以把握。影响园林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园林工程施工人员、园林植物材料及构配件、园林施工机械及环境因素。这就决定了监理人员必须设法使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处于全面受控状态,实现监理的质量控制目标,从而推进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完善园林建设监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园林绿化监理的法律法规,政府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首先,对于国家建设部来说,加快及修订编制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相关的强制性法规条文,为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各省、市的园林建设主管部门,在建设部相关行业法规未出台的形势下,也应及时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监理编制工作。如编制出本地区的《园林绿化监理规章制度》等,对园林绿化工程作出明确的规定,监理企业必须具备园林绿化监理资质,方可实施监理等。总之,为园林绿化工程监理进行合理立法,才能使监理企业切实地担负规范管理的责任。

2.3培养高素质专业监理队伍

监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监理水平的基础。监理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总监理负责制,保证专业配套、人员到位、工作落实。同时,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和能力亦是当务之急。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养护等管理经验,才能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及时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以有关工程建设和监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展开工作,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同时,要认识到监理工作具有服务性的特点,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客观地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谨慎、勤勉的态度为业主服务;监理工程师还应在充分熟悉图纸的基础上领会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施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监督把好艺术质量关。在施工中根据具体情况实时把握尺度、合理处置才能实现设计的最佳理念与境界。总之,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使监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把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工作做好。

2.4园林建设工程监理要点

2.4.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绿化工程应具有详尽的施工工艺流程,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踏勘现场、熟悉施工图纸与施工规范、操作规程等,深刻领会设计理念,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监理交底。监理技术人员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进行详细地审查,充分论证。做到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应审查施工单位人员上岗资格、施工机械数量及运行状态、工程材料的准备情况,做好施工场地检查、验收等施工辅助工作。做好开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

2.4.2严把园林绿化材料质量关园林绿化材料

是有生命的活体,具有萌芽、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完整生命周期。这是区别于其他工程材料的一大特点。监理技术人员应根据具体设计要求严把土方造型、土壤质量、苗木质量关,严格控制各种绿化工程投入材料的质量、规格尺寸,保证植物的成活率,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和工程质量。

2.4.3做好施工现场监理

监理技术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做出详细的监理细则和监理规划。综合性园林绿化工程都是由若干分项、分部工程组成,而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又都是由一道道工序来完成,要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监理技术人员在进行具体的监理时,必须做好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尤其是隐蔽工程,如水、电、管线安装和排放等。坚持相关标准,严把签字关。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安全问题。事实上,安全无小事,临时用电的安全防范、高压线下的大树移植等等都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施工现场必须有专职安全监理做好相关工作。

2.4.4加强后期养护管理和协调工作园林绿化

工程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工程养护的重要性。种植是短暂的,而管护是长期的。监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督促,提供技术支持,做好后期管护,保证苗木成活和工程的质量。监理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地向建设单位汇报工程进度及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把建设单位新的要求及时反馈给施工单位,本着科学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建设单位服务,协调好各方关系。

2.4.5完善工程资料的整理

一般的园林工程可以划分为,园林绿化工程、堆砌假山及塑山工程、园路及园桥工程、小品工程、水景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等单项工程。每个单项工程由多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组成。另外,在园林建设工程中,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将能够形成景观效果,具备独立使用功能的园林项目划分分部工程,按详尽工作内容和系统划分若干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按工种、材料、工艺进行划分,检验应根据质量控制和专业需要划分。做好资料的整理、完善、归档是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之一,监理工程师必须保证所采集资科的真实、完整并使之分类有序。

三、结语

11.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篇十一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城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提高市民意识以及培养养护管理队伍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主要措施,为今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这就促进了园林工程的发展,然而为了能够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以及园林工程的良好发展,,还需要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而如今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当前研究如何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成为有关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是一项低级、简单的重复的劳动,它其实是一门科学,属于园林建设的再生产的工艺,是研究生长怎样根据种植设计的意图,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长的规律,采取移植调整、施肥、修剪、治理病虫害、灌溉技术等等措施,对园林绿化工程开展良性的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不同植物保持不同的生态位置,共生共荣,互利互惠的目标,最终形成色彩调和、层次分明的景观外貌,构成一个稳定、合理的复层的植物的复杂过程。园林的管理根据不同的月份,其工作的内容也有区别,具体参考下文:

一月份:此时天气寒冷,土壤封冻,露天树木处于休眠状态。

(1)病虫害的治理:冬季实际上是消灭园林树木害虫的最佳时机。可以在树下疏松的土中,刮除枝干上的虫包,挖早茧,挖虫蛹,将蛀干害虫过多枝杈的剪除并焚毁。

(2)整形修剪:全面展开的整形修剪作业。

二月份:气温同上月相比稍微有所上升,树木依旧处于休眠的状态。

(1)除虫的措施与上月相同。

(2)修剪:继续进行栽种苗木的修剪,确保月底之前将各种树木修剪完。

(3)将春季补种的准备工作做好(关键是针对与已经死亡的树木)。

三月份:气温逐渐上升,树木逐渐开始萌芽。

(1)施肥:当土壤解冻之后,应该对需要施肥的树木,施用基肥并注意浇水。

(2)补苗:春季实际上是植树的最佳时机,土壤解冻之后,应及时地抓住大好时机,迅速清除死亡的苗木,并进行补栽。补栽的时候需要注意要做到随运输,随掘苗,随浇灌,随栽种,从而使得树木成活率能够有所提高。

(3)治理病虫害:依旧采用挖蛹等方式,为全年病虫的治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修剪:在冬季整形修剪的基础上,对抗寒能力比较差的树木进行復剪处理。

四月份:气温逐渐上升,树木大多数已经萌芽开花或者展叶,逐渐进入生长旺盛期。

(1)施肥:继续施基肥。

(2)继续补苗,一定要争取在萌芽前,完成补苗的全部工作。

(3)治理病虫害:仔细地观察苗木的情况,灭虫于幼虫期。

(4)修剪:剪除春季和冬季干枯的枝条。

五月份:进入夏季,树木生长越来越旺盛。

(1)继续追肥: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或按照需要进行叶面的喷施,在在进行根外施肥的时候,需要首先做一个小型的试验,然后再进行大面积的喷布;喷布时间需要控制在上午

10 时之前或者是下午4 时之前,避免造成药害。

(2)浇水:树木的抽枝,展叶盛期,对于水的需求量大,需要做到及时浇水。

(3)病虫害的防治。

(4)修剪:将残枝剪除,中旬之后进入第一次抹芽阶段。

(5)除草:在雨季到来之前,确保将杂草全部拔除干净。

六月份:气温高,日照长。

(1)中耕除草:第一时间除杂草,避免草荒。

(2)修剪:确保在下旬之前将抹芽完成。

(3)虫害:特别应该注意以防治为害叶面的害虫。

(4)追施肥:由于城市环境卫生等原因,可以使用复合化肥以及菌肥,如果必须施粪肥,应该在夜间开沟施肥,并第一时间掩土。

2、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变化,在城市内部,就表现在对于园林绿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各大中小型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但是却忽视了养护管理,导致园林绿化工程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科学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意识

园林绿化作为一项公益的生态建设活动,实质是一项不仅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还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且这些工作的本身无法创造经济价值,从而使部分管理者思想上认识不到此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思想意识不到位,管理松散,缺乏对园林绿化工作的认识,导致园林工作者对工作缺乏主动性,影响园林绿化的质量。

2.2 园林绿化整体养护与管理水平不高

近阶段,在现代的城市当中,居民的素质尽管普遍都有所提高,不过从全国的角度而言,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所以,在景观维护的过程当中,部分规模较小、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在绿化养护管理上通常都存在缺陷,城市内部部分绿化景观甚至受到了破坏。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低下是其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小城市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做得不好,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匮乏的问题。大多数的绿化部门仅仅管园林绿化建设而不管管理和维护,而这些园林在建设之后长期没有人去维护,最终导致园林面目全非。然后有关部门又会再次对其进行规划、重新建设,如此这样循环往复下去,会导致大量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发展不协调

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涉及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但是目前我国的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还呈现不协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操作不协调以及与社会不协调这两个方面:①操作上主要是由于一些管理者意识偏差造成的。②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不能很好地与社会相协调。园林绿化是和人们息息相关的一种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需要更多人的相互配合和参与,因此应加大园林绿化的宣传的力度,使得公众的养护、爱护的意识不断提高,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措施分析

3.1 重视园林绿化,做好绿地系统规划

首先,园林绿化工程是现代城市的基础工程,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要事先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对其进行科学且合理的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要依据城市的气候、人文、地形等特征,开展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这样才能够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能够与整个城市相协调,建立一个能够突出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

3.2 创新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缺乏科学的竞争机制是导致目前园林绿化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养护与管理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应当重视这一问题,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园林绿化领域,完善园林绿化管理模式,利用这一机制充分调动绿化养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水平,最终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效益。

3.3 加强宣传,提高市民护绿意识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涉及城市内部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是与整个城市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公益性工程。因此,在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上,必须要与整个城市相协调,将全体市民吸引到养护管理队伍中去,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以及专业的养护管理人员。这样不仅提高了养护管理工作效率,还调动了城市人民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心。为了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宣传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与每一位市民的关系。主要可以通过设立环保标牌或者是开展生态旅游观光、植物种植以及各大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提高市民的护绿意识,激发人们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唤起全民对生态建设的关注,尽快参与到绿化美化环境中来,营造绿色家园。

3.4 加大培训力度,创建高素质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队伍

众所周知,一项工程的建设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具体操作人员的素质因素。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亦是如此。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重视养护与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必要的培训工作,对相关人员还要进行园林植保技术的指导,让员工了解常见的病虫害,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养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充足的知识基础才能有所创新。园林绿化企业定期给绿化养护管理的人员提供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养护的新技术、新趋势,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为具体操作提供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很好地解决绿化养护中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还应当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使得操作人员在掌握安全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安全施工。

4 结束语

人们的生活与城市园林息息相关,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园林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属于一种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所以,必须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善,在目前获得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最为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确保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永刚.如何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2]罗斌.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02).

12.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与解决 篇十二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问题,解决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生态城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体现了城市的个性和品味。我国城市园林的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阻碍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水平,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

1 城市园林绿化的问题

1.1 园林绿化总体规划不合理

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应该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一致,而城市的整体规划是建设一座城市的关键。只有合理、科学地规划城市,才能够根据城市的总体布局,合理地设计好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但是,因为受到设计理念、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基本上是边改边造,使得园林绿化的规划与城市的整体布局极不协调,园林绿化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缺乏长远的规划使得园林绿地不断地被侵占然后再重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2 缺乏科学的养护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工作需要科学的养护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大多都是粗放式的管理,使得园林绿化中部分花草树木因为没有得到科学的养护管理而死亡。此外,还有一些城市的公民肆意践踏园林中的草坪,攀折树木,使得草木严重受损。加之,城市园林的养护技术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园林绿化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1.3 园林中植物的检疫环节不到位

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是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因此,园林的检疫工作很重要,但是,目前园林绿化的建设队伍不够壮大,且检疫的技术和手段不够先进,使得病虫害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我国。

1.4 城市园林绿化风格相似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因此,有的城市在设计园林时,会照搬照抄其他城市或者国外的城市园林绿化模式,使得很多城市园林绿化风格极其相近,违背了植物的生长规律。

2 城市园林绿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科学地规划城市园林绿化

在规划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市的建设和不断的改造,因地制宜地做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特点,利用城市的地形地貌并结合城市所蕴含的文化进行规划,将各种因素综合地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中。与此同时,在设计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性、节约性原则。此外,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市民的生活环境,要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地设置绿地系统,合理地进行绿地的设计,在绿化的同时保证给人们足够的休闲、娱乐和游玩的空间,让市民感受到居住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并且为市民的相关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2 建立完善的园林养护管理制度

为了使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须建立完善的园林养护管理制度,加大对养护管理工作的投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园林养护管理队伍,建立规范化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措施,定期定时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养护和管理。同时,要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让城市园林绿化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3 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制度

园林绿化的关键就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的养护和检疫对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建立健全园林植物的检疫制度。首先,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检疫队伍,壮大检疫力量;其次,要采用先进的检疫技术,提升检疫的效率,并且不断地进行创新;第三,要建立健全城市园林植物的进出口检疫制度,避免病虫害的感染。

2.4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绿化设计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且规划的思路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的规划时,不能够盲目借鉴其他城市的规划设计,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例如:有的城市有一些老城区,老城区的空间相对狭小,为了弥补老城区空间不足的缺陷,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要积极探索,尽量在有限的空间内部达到最有效的绿化,为城市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氛围,可以在老区的屋顶进行绿化或者是采用新的垂直绿化的方式,增加老区的园林绿化率和美化的程度。

3 结语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建设有城市特色的科学、合理、美观的城市园林,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魏敏.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

13.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 篇十三

说明:专业好不好,主要看适不适合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城市园林专业培养具备园林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园林建筑的设计原理,具有一般园林建筑的方案设计能力,具有绿地、住宅区绿化设计和中小型公园的规划设计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园林规划设计及相关单位、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等从事景观设计、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

1、城市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城市环境生态、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建筑小品设计。

2、城市园林专业毕业后具备的能力

培养目标

具有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城市园林技术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技能

园林植物生产栽培与养护管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图纸的手工绘制、CAD制图和效果图制作、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标书制作、园林工程竣工资料制作、花卉装饰、盆景制作、经营管理与交际合作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

3、城市园林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各级城建部门、园林管理处、园林设计院(所)、园林绿化公司、房地产与物业公司、公园、风景区等各企事业单位的绿化部门从事园林生产、经营、销售及管理,在园林设计员、绿化工程技术员、项目经理、园林工程监理员、绿化工程预决算员、园艺园区技术员、花卉苗木营销员等岗位,从事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制图、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观赏植物栽培、花卉装饰、观赏植物市场营销等工作。

延伸阅读:

1与城市园林专业相近的专业:林业技术类 林业技术 园林技术 森林资源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森林生态旅游 林产化工技术 木材加工技术 森林采运工程 商品花卉 森林工程技术 林副新产品

2相关工作岗位推荐:园林绿化施工员、园林景观设计师、绿化管理员、园林技术总监、园林工程师等。

上一篇:今天我生日作文下一篇:《影响力》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