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2024-08-15

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0篇)(共10篇)

1.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一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2008年9月10日

地点: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多媒体教室

中心发言人:王友明

单元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编排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作家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的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施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通过读书,树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4、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教学手段:读中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课时划分:

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2.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篇二

一、教材解读

一本组教材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真实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分享;阅读中外伟人、名家的童年故事(或励志名言),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

学习这组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永远的童年‛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书本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

二、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用11-13课时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

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

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

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教学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

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

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

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

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教学反思: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

(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教学反思: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习作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

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

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三

整理人:何学艳

一、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第二单元实化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

原虚化的教学目标: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理解分数单位。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体会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评价方法设计: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1)提问:“5只航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的航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2)分数单位的概念。

信息窗2

分数与除法

原虚化的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评价方法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一、提问: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除法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

(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带分数做准备。

例1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例2(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样的3份是。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块,是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例1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

(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2)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一种运算。

(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三、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谈话: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例1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图把它们和1比较,都比1小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例2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大于或等于1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

例3(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概念,写法及读法。

(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它的分数。

例4(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信息窗3.分数的基本性质

原虚化的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正确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评价方法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

(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

(2)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思考: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

(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提问:为什么0不可以?

(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4.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四

蚂蚁河乡中心学校

王晓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比较,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受近似值的现实意义,结合生活实际恰当地选择“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除法4.5÷9

3.6÷4

0.72÷8

0.48÷33.5÷0.5

2.7÷0.3

5.6÷0.7

6.3÷0.3

2、笔算除法

6.3÷14

12.6÷0.28(个别板演—集体订正)

3、“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1)出示问题:买12个苹果花了19.4元。一个苹果大约多少钱?(2)学生独立解答学生出现4种答案:

1、=1.61666„„

2、≈1.62

3、≈1.6

4、≈2(3)同桌讨论:答案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4)明确: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取结果的近似值。(5)说明取商的近似数时用了什么方法。——四舍五入法。

二、探究新知

1、“进一法”求商的近似数

“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玻璃瓶可以装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1)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题意列式解答。

(2)指名板演。学生出现3种答案:

1、6个2、7个3、6.25个

(3)针对不同答案集体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6个还是7个?)为什么?同时明确横式上答案的写法。(要求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子的个数取整数,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6个瓶子不够用,因此瓶子的个数比计算结果多1个。)强调:用约等号连接。

(4)明确6.25中的0.25是0.25个瓶子,而不是0.25千克香油。师:那到底剩了多少千克香油呢?——0.1千克(可用验算的方法证明:6×0.4=2.4

2.5—2.4=0.1)(5)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位数直接舍去并向前一位进一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板书:进一法

2、“去尾法”求商的近似数

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请同学读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老师巡视。学生出现3种答案:

1、16.666„„

2、16个3、17个

(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个答案合适?(16个还是17个?)为什么?(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礼盒数取整数,16.666„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红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因此礼盒数应去尾取整数。)

(4)小结:像这样结合实际情况,将一个小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直接舍去而求得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板书:去尾法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现有煤32吨,如果卡车每次只能运5吨,32吨煤要几次才能运完?

2、现在布料60尺,若做一套衣服需布料16尺,60尺布料可做几套衣服?

四、联系生活,举例巩固

五、课堂总结:一般生活中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但有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近似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考虑近似值的取法。

5.小学音乐组集体备课计划 篇五

音 乐 组备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集中教师课堂教学智慧,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的1、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使教师具有课改意识,理解并掌握课改的目的和要求,并能在教学工作中实施。

2、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同时把备课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3、在集体备课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使大部分教师能够掌握备课的技能技巧,能够独立地备课上课。

4、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经过优化的教案,并进行评比,改进工作,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通过备课评课和总结,不断提高警惕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理论水平,全面发展全体教师的全面素质,筹造一批高素质的教科研队伍。

三、实施方法

(一)关于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小组成员:

韩晓静、赵洁、韩嘉、王琪。

2、双周周一教研时间,在二楼音乐教室集体备课。

3、集体备课必须在初备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员选定主备人,主备人须超前一周按课时准备好说课提纲,在集体备课时,结合主备人说课内容,备课组成员重点研究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和学生,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研讨形成教与学的最优化方案。要突出集体备课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不一人讲,大家听,搞形式,走过场,不把集体备课演化成教案审定,搞成一人备课、集体定稿、分头使用,使教学成为千课一面的机械表演。每次都要确定一人主笔记录、整理形成最优化的教案,分付实施。组长做好集体备课的记录和材料的整理工作。

4、要做好集体备课的材料积存工作,要保存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

记录本,优化教案。

(二)关于个人备课

1、具体的个人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课前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个人备课,不备课不准上课堂。个人备课是备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必须体现实效性和针对性。

2、个人备课的重点是进一步分析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情、学情,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制定个人化教学方案。每一个教师在用优化教案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适当的调整、补充,在备课时可以旧案新备,备课内容要突出针对性,既要注重教学内容,也要注重教学方法,更要注重学生活动过程和因材施教。不能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备教法,不备学法。教后要写出小结,总结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时间安排:

第一次:制定本学期教学教研计划,确定教学进度及教学重难点。

第二次:集体备课教学中的常规训练主发言人

第三次:集体备课研讨课讨论主发言人

第四次:集体备课低年级唱游活动的设计主发言人

第五次:集体备课音乐课标学习主发言人

第六次:集体备课电子琴教学初探主发言人

第七次:集体备课低年级情景教学的设计主发言人

6.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比一比》:本课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生活场景。主要通过对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

2、《自选商场》: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通过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根据情境图配备有关介绍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

3、《菜园里》:本课也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

4、《日月明》: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5.、语文园地四: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已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

6、我会拼图(口语交际):本课是一次制作交流。图中一个小学生正坐在桌前用圆形纸片拼图,还有三个已经拼成的图画,这些图既提示学生圆片的使用方法,又启迪学生开动脑筋用圆片拼出各种图形。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3、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5、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四、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挂图

五、教法学法运用:

1、激趣识字。创设情境,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的事物名称,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归类识字。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生字。教师归纳识字方法。

3、巩固识字。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

4、实践识字。创设模拟超市,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倡议学生多在生活中识字。

5、绘本阅读。

六、课时安排:

《比一比》 2课时 《自选商场》 2课时 《菜园里》 2课时 《日月明》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我会拼图 1课时

1、比一比

教材简析:

《比一比》:本课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生活场景。主要通过对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1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教学准备:

词卡、图片 课时安排 : 2课时

(一)、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学生试写。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2、自选商场

教材简析:

《自选商场》: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通过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根据情境图配备有关介绍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观察自选商场,了解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体会它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教学重、难点:

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用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投影出示课题:自选商场。

2、指向本课生字“商场”,问:谁认识这两个字:先指名认读生字,再全班同学认读生字。

(二)、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让学生认识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并读给同学听(四人为一组,进行识字交流)。

2、让学生将商品包装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以便更多的学生进行识字交流。

3、小结: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用投影出示)。学习生字:东、西。

(三)、学习字词

1、通过生活识字,你认识了哪些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3、读书上9个注音词语。指名认读 4.巩固字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语。(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汉字“本、笔”?出示一支毛笔,指出上面是竹子制成,下面是毛。那你怎样记住汉字“笔”的(4)“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5)出示商品(图),学生贴商品标签(词卡)。(6)出示句子:“在自选商场里购物真方便”,指导朗读。

(二)、学习短文

1、指导读短文。(1)自读短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2)指名分段读。

2、理解短文内容。

(1)提问激趣:如果你是记者,会向图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2)同桌练习。

(3)上台演示,指导评价。结合图理解“东西真多”;知道“东西”指的是商品;联系短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真方便”。

3、指导朗读。

(1)读好句中的停顿。学生尝试读,指名读,齐读。

(2)指导用惊喜的语气读出“东西真多”和“真方便”。自由练读,四人小组练读,互评,推举代表朗读。

3、菜园里

教材简析:

《菜园里》:本课也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在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四个字。认识3个偏旁“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和一个笔画“卧钩”。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一些点。

教学重点:认识表示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师当堂板书:菜园里

(二)、创设情景,自主识字

菜园里的蔬菜五颜六色、光泽诱人。大家喜不喜欢?

(1)教师任意出示一种蔬菜,让学生从自己面前的字词卡片中挑出表示这种蔬菜名称的卡片,举起来带大家读一读。谁记得快,读得准,就由谁领读。(2)老师再出示生字卡片,谁会读谁就起立读,进行巩固生字的练习。

(三)、自学儿歌,朗诵擂台

菜园的美景让我们赏心悦目,优美动听的儿歌更让我们入迷。

1、借助拼音,自读儿歌。

出示儿歌中的生词,让学生边读儿歌边动笔对生词或不理解的地方圈圈、点点。

2、小组合作识字。

3、师生讨论,扩展词语。

先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再让小组代表汇报记字方法。

4、认记偏旁,了解规律。

这些生字中哪些偏旁我们没学过?学生找出“草字头、走字底、风字旁”大家识记。本课中草字头的字出现较多,这是为什么呢?

5.抓住关键词,突出重点。

6、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做开火车的游戏,看哪组的火车开得快。

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写字,重点指导

1、仔细观察课后四字格里的四个字,想想怎样才能写好每个字。

2、你能写好哪个字?写好这个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师范写

3、重点指导写好“心、凤”。

(1)“心”字里的哪个笔画你没学过?有没有同学认识这个笔画?整体观察这个“心”字,看看三个点的方向、位置、高低有什么不同?再看“卧钧”,它像什么呢?(一个人正躺在床上,抬头弯腿在锻炼身体呢。)怎样才能写好它呢?

学生自己描红、临写,体会写“心”字的要领。

(2)再看“凤”字,整个字像什么?(被风略略吹开裙摆的裙子)写好“风”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交流。老师边点拨边范写。)

4、日月明

.教材简析:

《日月明》: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汉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很有趣的汉字,你们仔细看看,有谁认识这些汉字?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说。(先让会认读的小朋友说说是怎么认识它的?曾在哪儿见过它?再说说这些汉字的特点。然后利用课件把它们分成三类:左右结构:明、鲜、休、林;上下结构:尘、尖、灭、男、看;品字形:森、众)

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首儿歌了。

(二)、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屏幕中出示的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引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

4、比赛读。自选一节最喜欢的反复读,然后分组读课文、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5、读着读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一小节有一句话,有两行,第一、二两节与第三节不一样,是把一个字拆开来变成两个字,第三节是把几个相同的字组成新的汉字。)

6、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让小朋友独立猜猜并相互说说这些汉字的意思,有的可以上讲台到电脑上点击汉字,观看这些汉字的演变过程,来领会这些汉字的意思,然后指名说说汉字的意思,同时随机用课件演示汉字的意思。

7、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境,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能细心观察,主动认字。

3、巩固复习学过的形近字,并力求书写美观、工整。

4、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越……”句式的用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我会认

1、谈话导入,出示“木”,小朋友认识它吗?

2、出示转盘,认读转盘上的字。

3、开火车认读。

4、小组交流:这8个字里藏着一个秘密,你发现了吗?

5、全班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中都有个“木”字那?

6、做游戏“玩转盘,猜字谜”,学生边拍手边说。

7、你还知道哪些字是“木”旁?

(二)、我会读

1、激趣导入,出示“我会读”。

2、小男孩在读什么?你会读吗?你是怎么会读的?

3、引导学生观察,标牌大都挂在大门边或大门上。

4、出示六幅图,分发给各个小组,小组合作,从八个标牌中选择合适的贴在图上。

5、小组交流。

6、小组派代表上台领读标牌上的文字。

7、全班齐读。

(三)、比一比、写一写

1、出示第一排的三组生字,请学生认读。

2、请学生小组内自由说说:这些字哪些地方不同?

3、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十”字下面加一横“土”。“日”字里面多一横“目”。“小”字去钩多一撇“少”。

5、自学第二排的三组生字,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6、评议:“天”的捺笔变弯钩“无”。

“手”的竖钩变弯钩“毛”。

“田”上出头下弯腰“电”。

7、写字。

(1)强调关键笔画。

(2)注意强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3)展示作业,全班评议。

(四)、我会读

1、出示三句话。

2、学生自由读,并说说这三句话中相同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交流。

4、全班齐读。

5、这样的句子我们在哪里读过?说出来。

6、扩展练习。

(1)出示挂图,小朋友的个子越长越高;树上的叶子越来越绿;雨越下越大。(2)请学生自由用“越…越…”来说话。

(五)、读读背背

1、展示古诗积累。

请学生自由上台朗诵自己会的古诗,比比谁读得好,背得多。

2、学习新诗。

(1)出示挂图,教师配乐范读。(2)学生跟读,领会诗的节奏与韵脚。(3)学生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通。(4)同桌互读。

3、感悟诗意。

(1)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图和个人感悟设计动作。(2)学生边动作边读。(3)指导朗读。

口语交际----我会拼图

一、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能用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能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价别人的作品。

三、教学难点: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别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大小不同的彩色圆纸片、剪刀、胶水、白卡纸一张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给你们看。

2、出示课件,指导看图说话:你从图上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小白兔、大熊猫、小猪)

谁能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是小男孩用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拼出来的。)

这些小动物都是怎么拼成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自己先说一说,注意要把话说完整。

(小朋友可以按照小动物的身体结构顺序说“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做小白兔的耳朵,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用两个小半圆做小白兔的腿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尾巴”;也可以按照拼的顺序说“先用一个大半圆做小白兔的身体,再用一个圆纸片做小白兔的头,然后用一个长长的小半圆做它的长耳朵,用两个半圆做它的腿脚,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圆纸片,做它的小尾巴,这样,小白兔就拼好了。”)(指名说)

(二)、发挥想象,练习拼图

1、师:小朋友们刚才说的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是用简单的小圆片拼出来的,这个小男孩的手可真巧啊,老师相信小朋友们的小手一定比他还要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

开动你们那聪明的小脑筋想想看,用圆纸片还能拼出哪些可爱、美丽的图形呢?除了这些

小朋友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之外,你还能拼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用圆行 拼出来?

2、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说明你们平时都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才能说得这么好。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拿出圆纸片,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出来,在拼图的时候,要一

边拼一边像刚才那样有顺序地说说自己是怎么拼成的。

3、学生自由拼图,(三)、讨论、交流

1、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给别人的作品提提意见。根据别人的建议把自己的拼图调整好。每小组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一小组拼的最好,说的最棒。

2、师:现在每小组都推荐了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拼图,听一听他们的介绍,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看,仔细听,等一会儿给他们提提意见。

3、师:这一小组的作品我们欣赏完了,现在谁愿意跟图画的作者交流自己的看法吗?

4、评出拼得好的作品和说得好的小朋友。

7.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3 白鹅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难点 感悟写法。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教师:唐朝骆宾王七岁就作了一首儿诗《鹅》大家还记得吧!一起比比谁背诵得更好。同学们都喜欢鹅吧!请用自己手中的笔画一画鹅。(抽生用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鹅)

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不仅用画笔把白鹅栩栩如生地画出来了,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了文章──《白鹅》。(教师板书课题)

展示学习目标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出示自学要求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

3、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实施导学诊断

1、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写鹅的叫声,与

对比,鹅的叫声。狗的叫声却是

,这样对比,表现鹅叫声

特点;写鹅的步调,与

对比,鹅的步调

,而鸭的步调呢,是

。写鹅吃饭的架势,还特意与

对比,写它是如何躲在篱边窥伺,如“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这样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鹅

特点。

2、作者笔下的鹅非常有趣,因为他写得生动具体。比如鹅的吃食,他这样写:鹅的吃法。首先,写鹅需要吃、、三样东西,接着写它吃得有条理,先吃,再吃

,然后吃

;而后写它从容不迫地吃饭,还必须,真像个。

小组互查互教

1、学习小组长检查自己组的预习情况。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的?找出相关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读完后,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交流,然后全班展示,体会作者对比的写法。

3、课文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有些句子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画出来读给大家听。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生引导释疑

1、认真读3、4自然段,抓住具体的词句理解:作者笔下,鹅的叫声与狗的狂吠,鹅的步态鸭的步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对比,有什么作用? 作者如何把鹅写得生动具体呢?

2、认真读5、6自然段,抓住鹅的吃法是如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是如何从容不迫的,体现鹅高傲的特点。学生当堂检测

1、作者写鹅的叫声,用了厉声_____、厉声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大叫这五个词;作者用“

” 来比喻鹅步调的从容;作者还亲切地称鹅为

。这样生动的描写,准确的比喻,充分体现鹅的,表达作者

之情。

2、“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也,“必须有一个人在旁边侍候,像

”,“我们不胜其烦”这样描写,表面上

,实际上

3、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

_

(可根据文章内容写)。

教师导练

1、作者运用对比(与狗、鸭对比)、拟人(把鹅当人写)、明贬实褒(表面批评,实际透着喜爱)等方法,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地表达对鹅的喜爱。

2、反复读文,透过语言文字,读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xx*白公鹅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重点难点

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展示学习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勾划出文中的词语熟读。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勾一勾。

出示自学要求

1、先在正确拼音上打“√”,再用另一读音组词。

上将(jiàng jiāng)

勾当(gōu

gòu)

直奔(bèn

bēn)

扇动(shàn shān)

2、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反复读,然后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慢条()理

无忧无()

耀()扬()

自()自()实施导学诊断

1、小组内互相抽读本课的生字。

2、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的相似 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的奇妙。小组互查互教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读准“将、勾、奔、扇”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并能借助组词牢记这些多音字的另一读音。

2、比较“丝”与“斯”的字义,认读“慢条斯理”;先理解“耀”“扬”字义,理解“耀武扬威”。师生引导释疑

认真读文,比较《白鹅》《白公鹅》两课的异同点,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相同 不同

白鹅 白公鹅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作者写白公鹅,主要是从它的和

两方面写的,表现了白公鹅,表达了的情感。学生当堂检测

紧扣“高傲”这一特点,回忆《白鹅》中作者如何抓住白鹅特点写;认真读《白公鹅》,抓住具体的语句,体会两位作者如何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喜爱的情感。

教师导练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5 猫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正确读写“任凭、性格、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展示学习目标 1.学会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正确读写“任凭、性格、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会组词,会听写。

2、把课文读通、读熟。

3、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实施导学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

Zāo yāng

zhú jiàn

táo qì

jìn

zhí

rèn píng

()

()

()

()

()

2、形近字组词:

虑()稿()要()折()虚()搞()耍()拆()

3、分辨带点字的读音。的确(de dí dì)暖和(hē huo huò)枝折花落(zhé shé zé)

解闷(mèn mēn)开辟(bì

pì)屏(bǐng

píng)息凝视

4、分辨近反义词。

近义词:凝视()

奇怪()

的确()反义词:尽职()勇猛()

老实()小组互查互教

1、小组长组织检查本组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听写生字。

2、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这只猫。并在文中勾划出相关的词、句,说说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

3、认真朗读勾划部分,读出喜爱的感觉。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引导释疑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联系词义,读准“折、屏、闷”的读音。

2、观察方格里的生字,看看哪些字的笔画容易错,组一组词,通过组词记字。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凝视、尽职、老实、勇猛”的词义,再答第4题.学生当堂检测

1、课文1、2、3自然段围绕

这句话写,这一句写在,这叫

句。主要写了3个方面:

1、;

2、;

3、。

2、用上“说它……可是……”说一说猫的特点。教师导练

1、能概括文章或某部分内容的句子,如果位置在文章或某部分的开头的,称之为“总起句”;如果位置在文章或某部分的结尾的,则称之为“总结句”。

2、先理解“古怪”的意思。字典中的词义是⑴跟一般的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⑵生疏罕见的。认真读读课文1、2、3自然段,思考:文中的“古怪”是什么意思?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再用“说它……可是……”说一说猫的特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5 猫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听写巩固词语。

忧虑

呼唤

抓痒

遭殃

责打

生气勃勃

2、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展示学习目标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出示自学要求

1、勾出含关联词的句子熟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3、熟读课文。

实施导学诊断

1、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2)、它若是()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 3)、它们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2、造句:“无忧无虑”

3、课文分两大部分,课文的第一部分写了

。课文的第2部分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这句话概括了该段的大意。第二部分作者写猫的特点,主要从两方面表现:一是

;二是

。小组互查互教

1、我们在读课文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有没有感情呢?请你找出相关的字词,并谈谈你的看法。(小组交流后,全班展示)

2、小时候的猫又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师生引导释疑

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先理解“老实、的确、逐渐、无忧无虑”的意思,再答题。

2、紧扣猫“古怪”,刚满月时就“淘气”的特点,回忆全文主要内容,再次理清文章条理。学生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古怪,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如写猫的老实,作者的事例是:

;写猫的尽职,作者的事例是。

(2)、作者还把看似矛盾的事情罗列出来,比如:高兴时,它不但会在你稿纸上,还会

;不高兴时

,真是古怪。全文字里行间反映了作者对猫的_____

之情。

2、(举一例写一种动物一个特点)的性格实在。

教师导练

1、紧扣“古怪”一词,领会猫既老实又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既胆小又勇猛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的写法。

2、结合具体的语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真情的写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16* 母鸡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重点难点

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导入新课

直接出示课题,质疑引入: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2、同学们回家是认真读了书的,非常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里,看看作家是怎样描写我们身边熟悉的事物的?

展示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想,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熟读本课词语。

2、读熟课文。

3、结合工具书、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词语。实施导学诊断

1、正确读音我会选。

欺侮(wǔhuǐ)成绩(jìjī)

慈爱(chí cí)啄食(zhuózuó)一撮(cuōchuō)孵出(fū hū)

2、课文以作者的变化为线索,由对母鸡的 转变为

,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

。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你听,它

没完没了。…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那么扯长了声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

来。

而后写“我不敢讨厌母鸡了”,因为它、、、,因为它

。它伟大,因为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

。小组互查互教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检查学习情况。

2、想一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并在文中勾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和《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熟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师生引导释疑

1、“颤颤巍巍”的意思是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如泣如诉“的意思是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用这两个词写母鸡,可见作者多么讨厌母鸡。

2、、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理清文章条理。归纳出:课文(1、2、3)自然段主要写我讨厌母鸡,课文(4、5、6、7)自然段主要写我不敢讨厌母鸡,了解全文大意。学生当堂检测

1、动脑筋找伙伴。

叫 狼()

猿()

狗()虎()

狮()

马()

2、你听,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教鸡雏们、、,一天不知教

次。它还

,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填上的词表现了母鸡

,表达了作者

之情。教师导练

作者对母鸡情感的变化是文章的主线。开始讨厌它是因为它的叫声,而后尊敬它是因为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读文时应该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领会作者情感。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 xx 备课时间 20xx年下期 第1-4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习作习惯。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

2、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对对子,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课前准备 自制课件 基本环节

集体备课

资源共享 个人增减

第 一 课 时(口语交际)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3、师生评议。

谁表现最优秀?(从态度大方、口吃清楚、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表达完整、发言积极等方面评价。)第 二 课 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引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

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二、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点击课件: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②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对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注:带点的词语把小燕子的样子写得惟妙惟肖。)

1、复习《猫》、《白鹅》,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2、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呢?)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b、写出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②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第 三 课 时

(习作指导)

一、概述上节课习作的情况。充分肯定成绩,表扬写得好的及有进步的同学。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对动物生活习性或动作情态描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二、完成“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试读。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齐读,思考:小林、小东与你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教师总结。

三、完成“日积月累”

5、出示课件。

6、自由读词,读准字音,并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7、指明读词,正音。

8、自由读,在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9、学生汇报交流情况,教师补充,学生再读。

10、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三、完成“趣味语文”。

1、自由读短文,说说读懂了什么?(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聪明机智。)

2、再读短文,读准字音,扫清自词。

3、默读,思考讨论。①从短文中你学到了什么?(学对对子等)②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平时是怎样待人接物的,使学生从中明白待客之道,不能以貌取人。

板书设计

8.唐诗宋词单元教学集体备课 篇八

一、教学内容

第3册第二单元、第4册第二单元,15首诗词,课文有:

李白:《蜀道难》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

柳永:《望海潮》、《雨霖铃》

苏轼:《念奴桥·赤壁怀古》、《定**》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

二、教材地位

1.唐诗单元在必修3中,该诗歌单元注重感受与共鸣,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解读不同的创作风格,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

宋词单元在必修4中,该诗歌单元注重情境,在反复吟咏中体会宋词的声律之美,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2.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潮。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诗人辈出。初唐——初唐四杰;盛唐——李白、杜甫,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中唐——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唐诗单元选取了唐诗发展三个重要阶段4位代表性诗人的代表作品。

宋代是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婉约词派、豪放词派群星璀灿。宋词单元选取了宋词发展两大词派4位代表性词人的代表作品。

总而言之,两个单元所选篇目思想内涵、艺术成就等方面(体裁、题材、风格、表现手法)堪称典范,对今后的古典诗歌学习的指引意义重大。

三、教学目标

1.强化诵读古典诗歌,背诵要求背诵的诗歌,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良好习惯,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诗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按照唐诗和宋词的发展史梳理出阶段、流派、代表风格,结合单元教学,以点带面,帮助学生建构一个清晰的诗词脉络。

4.继续引导学生掌握根据诗歌题材特点迅速把握诗歌主旨的方法。

5.引导学生运用“知人论世”“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和情趣,感知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怀。

6.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联系自身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有自己的阅读心得并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四、教学重点

1.背诵要求背诵的诗歌。

2.感知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人的情怀。

3.初步了解和运用“知人论世”“比较阅读”“专题阅读”等理解和鉴赏诗作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吟咏

2.缘景明情(情景关系)

3.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从而能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论世”就是通过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风貌,把握同时代作家的共性。

4.比较阅读

例(1)李白(浪漫主义,潇洒飘逸诗风)

杜甫(现实主义,沉郁顿挫诗风)

例(2)婉约词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词派(苏轼、辛弃疾)

5.专题阅读

例(1)咏史怀古诗:《咏怀古迹(其三)》、《马嵬(其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例(2)杜甫晚年即景抒情诗:《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七、课时安排

(一)第3册第二单元唐诗,10课时

第1课时:整体诵读,知人论世。

(1)初步了解唐代及唐朝诗人

(2)整体诵读本单元所有诗作。

第2-3课时:《蜀道难》(潇洒飘逸的李白)

第4-5课时:《杜甫诗三首》(沉郁顿挫的杜甫)

第6-7课时:《琵琶行(并序)》(“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白居易)

第8课时:《李商隐诗两首》

第9-10课时:比较阅读、专题阅读

(二)第4册第二单元宋词,10课时

第1课时:整体诵读,知人论世。

(1)初步了解宋代及宋代词派词人

(2)整体诵读本单元所有词作,体会宋词的声律之美。

第2-3课时:《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第4-5课时:《苏轼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

第6-7课时:《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8-9课时:《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第10课时:比较阅读、专题阅读

9.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九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本册教材的第二个拼音单元,共安排了5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教材继续借助情境图学习复韵母。这些情境图大多以相应的事物提示复韵母的读音。有的复韵母没有对应的常用字,图画无法直接提示这些复韵母的读音,在这种情况下,图画呈现的是包含相关复韵母的音节,如,借助“杯 bēi”学习复韵母 ei,借助“床chuáng”学习复韵母 ɑng。这些情境图充分利用学生的口语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学习相关韵母。每课都安排了常用音节、音节词和儿歌,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的韵母,在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准确拼读音节。

学生在上一单元学习了声母、单韵母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初步感知了拼音,认识到了拼音的重要性,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既对小学学习感到新鲜,有可能因学习任务的加重而存在紧张、畏惧的心理,再加上汉语拼音的内容本来就有点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的特点,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然他们在玩中、在乐中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ɑi、ei 等9个复韵母,ɑn、en 等5个前鼻韵母,ɑng、eng 等4个后鼻韵母,ye、yue 等6个整体认读音节;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声母和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2.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5个音节词。3.认识“ 妹、奶 ” 等16个生字。会拼读“mèi mei、nǎi nɑi”等15个音节词。

4.借助拼音和教师的示范,朗读《小白兔》等5首儿歌。5.通过比较,读准音近的音节,能区分形近复韵母,读准音节词,能用拼读的方法读准有关物品的音节词,读记字母表,能区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本单元的课时安排是:

9、ai ei ui…………………………………………… 3课时

10、ao ou iu……………………………………………2课时

11、ie üe er……………………………………………3课时

12、an en in un ün……………………………………3课时

13、ang eng ing ong………………………………… 2课时

语文园地

(三)…………………………………………3课时

合计 ……………………………………………………16课时 ai ei ui 设计说明: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面对抽象而枯燥的汉语拼音,常会由于缺乏感性的实践而出现厌学、怕学的心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科书对于本课呈现的方式也凸显了“情境图——学韵母——游戏卡——学儿歌”的特点。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体现两点:一是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游戏中学会三个复韵母的发音和音节的拼读;二是要把学拼音与识字、读文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将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氛围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教学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音节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参观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地方——汉语拼音果园。(出示课件:秋天果园、苹果树情境图)秋天到了,看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你们想得到这些丰收的果实吗?(生:想。)告诉你们,这些苹果的后面藏着许多拼音宝宝,如果谁能准确地读出来,这个大苹果就属于谁。

2.教师引学:学生摘苹果读拼音。(拼音内容为声母和单韵母)3.教师引学:我们给苹果分类读拼音,这些苹果可以分两类,那应该怎么分呢?先和同桌研究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学生研究后按声母和单韵母分成两类。)

二、合作交流,学习韵母

出示情境图,引出ai、ei、ui三个复韵母。

导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几个小弟弟和小妹妹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课件出示文中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他们听得多认真啊!

1.教学复韵母ai。

(1)孩子们,看到这位老奶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呀?你爱你的奶奶吗?除了奶奶,你还爱谁呢?

(2)教学ai的发音,认清字形。

①把“爱”这个音读成一声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韵母ai,(课件出示ai)你发现了吗?这位韵母朋友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单韵母有什么不同?(由两个单韵母组成。)像这样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字母叫复韵母,跟老师说:复韵母。

②教师引学:读复韵母,跟单韵母一样,也有发音方法。现在,老师来读ai,请同学们小耳朵认真听,小眼睛仔细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准备好了吗?(师示范发ai的音)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老师的嘴巴开始是大的,后来变小了。)③教师指导学生发音:你们真是神耳朵,亮眼睛。发现了读准复韵母的好方法。读ai的时候,就是先张大嘴巴发a的口形,马上滑向i的口形,口形由大到小是有变化的,读得快一点儿,就是ai。请跟老师一起读。老师及时帮助正音。(指读、男生读、女生读、同桌互读正音)(3)四声练习。

注意ai的调号标在a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āi:我挨着你,你挨着我。

ái:冬天来了,到处都是皑皑的白雪。ǎi:姐姐高,弟弟矮。ài:我爱爸爸,爸爸也爱我。(4)拼读练习,巩固发音。

导言:a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n和ǎi可以拼成nǎi这个音节,谁会像老师这样把其他声母和ai的四声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我们开列小火车吧!课件出示第40页a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

2.迁移方法,学习ei。(1)看图说话引出ei。

大家看,小弟弟和小妹妹们围成了一个圈,是不是呀!在老师刚才的这句话中有两个音,请同学们注意听:mèi wéi(2)教学ei的发音,认清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发音: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第二位韵母朋友(课件出示ei)。ei和ai一样也是复韵母。它们的发音方法是一样的,想想刚才的好方法,自己动动嘴,试试看!读ei的时候,嘴巴是——(从e的口形到i的口形。)(个人读、小组读)(3)四声练习。

注意ei的调号标在e上。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4)拼读练习。

导学:ei也有许多声母朋友,比如刚才的mèi、wéi,谁会把其他声母和ei拼成一个音节?自己先大声地练一练吧!

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课件出示第40页ei的拼读图,变色一个拼读一个。

3.运用规律,合作学习ui。(1)教师引学:打电话引出ui。

我们今天的第三位朋友在哪里呢?打个电话催催吧!谁会打电话(师做打电话的样子)?

同学们,其实打电话时,用到了我们要找的第三位客人。打电话时,一开口就是“喂”,“wei”读成第一声的时候就是复韵母ui。(课件出示ui)(2)教会发音方法。

同学们真聪明,看到ui就想到了复韵母的发音方法,怎么读?(指生说:先准备发u的音,马上滑到i的音,就是ui。)(3)四声练习。可编成顺口溜在口语中练习。师生共同完成“山谷回声”的游戏吧!

师:ui——大山,你好!生:ui——大山,你好!

ui——我爱你们!ui——我爱你们!ui——我会读ui了!ui——我会读ui了!

(4)拼读练习。课件出示第40页ui的拼读图,开火车拼读。4.结合语言,巩固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排队伍,一个挨一个。这里就有韵母ai的读音。教师指导学生用这几个韵母组词,再说一句话。(学生组词造句,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记忆音、形。)6.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知道了复韵母ai、ei、ui的读音。看,智慧老人又给它们戴上了四顶小帽子。(课件:四声调的韵母)谁能尝试读一读。(学生开火车顺序、逆序、乱序读四声调的韵母)同学们,这三个韵母的声调标在什么字母的上边,你们发现了什么?现在在小组内研究研究。(小组探究规律)师生总结标调规律:有a不放过,没a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7.示范指导、练习书写:

同学们,ai、ei、ui我们已经会读了,那怎么书写呢?现在,我们就把它们请到四线格内来做客吧!教师示范书写并指导:每个韵母是一个整体,两个字母要靠近些,但不要太拥挤。(学生先描红,再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回指导。a占中格,i占上中格,书写时a和i要靠近一些。e一笔写成,起笔横要写直;i占上中格,点不要写得太大。u占中格,i占上中格,两个字母写时要靠近。

三、游戏活动,学习音节

1.在拼音森林里长满了蘑菇,这些蘑菇可漂亮了!小兔见了,高兴极了,他想摘一些蘑菇孝敬妈妈,可是要摘这些蘑菇可不容易,因为这些是音节蘑菇。什么音节蘑菇呀?看,谁会拼?(b—ɑi→bɑi)2.只要你能拼出蘑菇上的音节就可以摘下蘑菇了。挑选自己喜欢的蘑菇拼一拼——指名摘蘑菇拼读。

四、趣读儿歌,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了汉语拼音果园,与ɑi、ei、ui成了最好的朋友。同时还掌握了它们的标调规律:有ɑ不放过,没ɑ找o、e,i上标调去掉点,i、u并排标后边。

板书设计:

9、ai ei ui

guāi huài kuài

10.小学音乐第二单元雨中曲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篇十

一、单元主题 灿烂的中国文化

二、单元内容 17孔子拜师

18盘古开天地

19赵州桥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语文园地

(五)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积累文中词语,按要求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4、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话题开展口语交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本单元的习作练习。

5、练习复述课文,培养想象力和自学能力。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6、继续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文化,打通课内外学习和课外生活,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语言训练点

1.抓重点字,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查字典等方式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2.初步感知过渡句的作用,能运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3.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用“他的——变成了——”展开想象,进行仿写、仿说。

4.读写结合: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一段话。

四、丛书整合目录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品读名人”单元: 《杨万里拜儿童为师》 《司马光警枕励志》 《眉梢上结一层白霜》 《华佗发明麻沸散》 《“半鸭知县”于成龙》 《最好的果实》

《小席勒慈心济寒贫》 《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美丽的神话故事”单元: 《精卫填海》 《颐和园的铜牛》 《碧螺姑娘的传说》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 《人参娃娃的故事》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故事》

“精美的中国建筑”单元: 《海内第一桥》

《卢沟桥上的狮子情》 《仰望布达拉》 《春游颐和园》 《应县木塔》 《在长城上》 《上海石库门》 《长亭古韵》

“璀璨的中国文化瑰宝”单元: 《清明上河图》 《永乐宫壁画》 《巴莱崖壁画》 《敦煌漫记》 《剪纸》

《飞舞的线条——书法》

五、课时安排 9课时

六、推荐阅读篇目 《人参娃娃的故事》 《敦煌漫记》 《剪纸》

第五单元主题学习整合备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教学目标

1.初读整单元的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识记要求认识的字,落实要求会写的字,积累词语。3.交流相关资料。

4.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整合篇目

本单元课文:17《孔子拜师18《盘古开天地》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9《赵州桥》

基本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主题和主要篇目。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词。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不认识的字、不会读的句 或不懂的问题。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b.资料交流。

c.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2)读课文重要句段,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检查、交流汇报,教师抽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共同交流。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初步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第二课时 整体识字课

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识记“我会认”的生字。2.单元整体落实“我会写”的生字。基本教学流程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17课孔子拜师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

17孔子拜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 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感受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追求的高尚品行。4.能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学习体会词语的意思。整合篇目 丛书:163页

《焦耳求知——好学》 整合点

1.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意思。2.借助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交流课文主要内容。(2)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展开学习。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自由读课文,体会孔子、老子的人物品质。(2)再读课文,画出体现人物品质的句子。

(3)圈画重点词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词语表情达意的妙处。(4)指导朗读出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的谦和。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之品名人增智慧《焦耳求知——好学》(1)自主读文。

(2)再次默读,思考:焦耳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他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继续推荐阅读《小席勒慈心济寒贫》、《马克.吐温保护树木》,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8盘古开天地 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练习复述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3.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4.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整合篇目 丛书:42页

《长白山天池的传说》 整合点

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用“他的——变成了——”展开想象,进行仿写、仿说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交流课文主要内容。(2)梳理不明白的问题,了解学情。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自由读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再读第四段,了解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3)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再用“他的——变成了——”展开想象,进行仿写、仿说。3.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自主读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细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僧吉利姑娘为乡亲们所做的努力,继续感知对偶句式的特点。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继续推荐阅读,感知语言特点 赵州桥 第五课时精读引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 分。

3.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初步感知过渡句的作用,能运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

整合篇目 丛书:61页

《卢沟桥上狮子情》 整合点

初步感知过渡句的作用,能运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听写本课生词,检查认读情况,交流课文主要内容。(2)梳理不明白的问题,了解学情。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赵州桥的特点?

(2)体会作者写“雄伟”特点时所用的说明方法。(3)学习作者写“坚固、美观”时所用的表达方式。

(4)找出作者将赵州桥两个特点连接在一起的句子。初步感知过渡句的作用,能运用“不但„而且„”练习说话。3.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1)自主阅读《卢沟桥上狮子情》,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2)细读第四、五自然段,画出文中的过渡句,体会承上启下的作用。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多方面介绍,练习使用过渡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第六课时略读整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学习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4.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内容,感悟作者的描写角度。整合篇目 丛书:

90页《清明上河图》 94页《永乐宫壁画 》 97页《巴莱崖壁画》 整合点

1.对照画面,介绍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或场景。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并学习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基本教学流程

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1)激趣导入。

(2)再读课文,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幅《清明上河图》? 2.小组互动,释疑解惑

争当讲解员:对照相应的画面,介绍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场景。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抓住词句,对比图画,细细感悟作者的描写角度和所用的说明方法。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推荐阅读《清明上河图》、《永乐宫壁画》《巴莱崖壁画》,运用我们课文学习中用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这三篇课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说明方法的句子,做批注,谈感受。

(3)小组按照顺序交流,没学习的,学会记录主要内容。(4)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第七课时拓展阅读课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默读。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感受人物品质,谈出自己的感受。3.积累优美句段 整合篇目 丛书:

2页《杨万里拜儿童为师》 6页《司马光警枕励志》 9页《眉梢上结一层白霜》 12页《华佗发明麻沸散》 23页《小席勒慈心济寒贫》 27页《马克.吐温保护树木》 整合点

抓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谈感受 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1)明确主题,选择喜欢的文章进行自主阅读。(2)自主阅读《杨万里拜儿童为师》、《小席勒慈心济寒贫》、《马克.吐温保护树木》三篇文章。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画出勾画出体现人物性格的句子,做批注,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1)交流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3)多种方式诵读,积累好词佳句。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丛书上相关文章。

第八课时表达训练课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为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获得的感受。

2.学习“按顺序、抓特点”的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写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内容具体,感受真实。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修改作文的能力。整合篇目 课文80页: 口语交际·习作

主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整合点

1.学习本组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的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2.运用想象让内容更具体。基本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导入: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节课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让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绽放光彩吧。(1)课件出示本单元习作内容。

(2)说说自己了解到了哪些传统文化习俗。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1)回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以及本单元中学到的介绍事物的方法。

(2)回顾本组课文19、20课中作者怎样将事物介绍清楚的?(3)运用想象让作文丰满具体。出示文中典型句段,朗读感受。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1)和同学们交流自己喜欢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并写下来。(2)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中的错字、病句、标点。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请别人为自己提提意见

第九课时综合达标课

教学目标

1.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巩固生字的读写,完成习题的处理。3.总结提升、本单元所学。整合篇目

本单元所学课文内容及阅读的丛书内容 基本教学流程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1)回顾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

(2)围绕达标主题,创设情境,激发达标欲望。(3)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重点段落朗读复习。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小组内梳理巩固本单元易错的词语。

(2)老师出示朗读、背诵的片段,进行检查巩固。

(3)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 孔子拜师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怎样进行本课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字的指导,可以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和词语、句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读音是否准确,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体会生字的用法,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玉佩。另外,“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要求写的12个字,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如,“尘”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四、如何理解重点词句?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纳闷、佩服、敬重”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试着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可以查字典,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文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多谢老师等候。“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以下几个句子对学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帮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里,可以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时,还可以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的方式,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学生读最后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孔子、老子作一下简单评价。点。

五、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 这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材用举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各族风土民情等;民族艺术,有各种门类的戏剧、园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如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了解的范围。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适合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

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在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老师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盘古开天地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如何教学本课生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数量较多,要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对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分一分,哪些是已经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哪些是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记住它?交流时,可以把几个字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指导。如,“猛、肢、肌、辽、液”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是比较容易识记的。“丈、宗”可以通过熟字“仗、踪”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逐”也可以借助认识的汉字如“家”迁移识记。另外,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倒”,可以用组词或说句子的方法体会三声和四声用法的不同。“血”在课文中读四声,不是三声,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要求写的字,教师要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如,“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写字的指导可以与抄写词语和句子的练习结合起来。

四、如何教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这篇文章,比较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复述,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刚开始练习时,可以降低要求,就内容和顺序做一些提示。如,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容易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也可以用给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还可以建议学生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赵州桥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一些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2.本课要求认的10个字中,“县”字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识记,“抵”字可以和“低”“底”进行比较识记,“雕”字可以和“准”“堆”“推”等字比较识记。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多次复现生字,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本课新学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或组词的方法区分它的不同用法。爪(zhǎo):张牙舞爪;爪(zhuǎ):爪子,鸡爪。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多,有14个。要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如,“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贵”字上面不是“虫”,不要多写一点。这些易错的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案”字的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3.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提出总览全局的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

4.学生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5.课文写赵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6.课后练习从三个角度,提示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第一个题目,是读背的题目,提示了朗读课文的情感基调──自豪。建议学生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由学生自主选择想背的部分,可以是某些优美的句子,也可以是某个段落。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希望学生背诵的部分提出来跟学生交流,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值得积累的部分。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某一个部分,相机引导学生欣赏、品评语言的能力。

第二个题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练习。题目的角度比较新颖,也比较灵活。学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夸赵州桥,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夸赵州桥;可以就课文内容夸赵州桥,也可以把自己从课外了解到的有关赵州桥的知识补充进来;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情绪体验。

第三个题目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题目。有着直接的指向:第三自然段写得很生动,就像把龙写活了一样。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抄写下来,积累在自己的语料库里。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也可以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光盘或制作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课文所选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课文的文字也非常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对照图画多读几遍课文,特别是作者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非常生动,传神,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4.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讲解员,对照相应的画面,介绍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场景。

5.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某些词语,对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如,“作坊”是什么意思?(手工业工场)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解决词义;又如,“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可以结合观察画面理解。

6.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幅名画。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个性化问题

1、《孔子拜师》一课,如何进行本课识字教学?

2.《盘古开天地》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3、《赵州桥》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哪些?

4、如何确定《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我是个游戏迷作文500字下一篇:怎么写员工金点子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