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2024-06-12

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精选18篇)

1.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夏天玩水

设计意图: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孩子对水则怀有及其浓厚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之一。我们紧紧抓住幼儿爱水,爱玩水这一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和认识水的活动,把孩子们无意识的戏水引导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认识探索过程,提高了了幼儿的认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

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 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过程:

(一)引导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基本活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活动二:

过程:

(一)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二)基本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三)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活动三:讨论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2.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二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3.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是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幼儿园教师可以在这个过渡期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可知,我们对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问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原因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掌握学习和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必须观察幼儿园中班学生的特性,然后根据孩子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活动教学。

一、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概述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对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有可能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已经认识了在幼儿园中要学习的概念。这个概念会引导幼儿园中班的学生进行选择,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区域活动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幼教要根据学生的兴奋度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就有全面发展的意识。区域活动包括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这几大类让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监管之下进行自主活动,从活动中掌握科学知识。然而区域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园的中班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懂得善良、谦让、互相帮助和自主独立的美德。

二、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的目的

幼儿园中班教学是有一定目的的,这些目的可以通过区域活动表现出来。

1.让幼儿园中班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入园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他们不会像刚入园时那样的哭闹和无助。这说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意识,他知道就算哭闹也改变不了要上学的事实。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是要让学生有“人”和“学习”的意识。“人”是有品德的,幼儿园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品德,因为孩子日后的成长离不开交际,而品德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素质,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自私的坏习惯,那么日后也难以和他人合作。区域活动也会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习才能得到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从小培养爱学习的好习惯。

2.为学生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虽然一些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进行幼儿园大班学习,但是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也为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一个成长过程,而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个过渡期。在前文中我们也有所提到,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教学就是一个过渡期。如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的区域活动中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那么日后就读小学时就比其他学生多了一份优势,这份优势会让学生不必担心老師的责骂,从而比别人多了一份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独立与自强,这些都来自于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教学。

三、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具体教学

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如何设计这些区域活动就需要各位教师进行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1.学科和美工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学科知识。例如,数学中简单的加减法、语文中简单的拼音和汉字以及英语中的英文字母。如果教师将这些学科知识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仅不理解它们还会厌恶学科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科和美工相结合的区域活动措施来引导幼儿园中班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区域活动中重复播放一些语言儿歌当作背景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脑海中将知识固定下来,从而掌握学科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绘画,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数字、拼音、字母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大脑的运作,就

会对知识进行吸收。

2.图书朗诵和扮演角色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发音会跟随父母,所以可能会存在一些方言,这不利于孩子以后和他人进行普通话的交流。所以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班的区域活动中举行图书朗诵的小比赛,让学生对可爱的图书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评价,对优秀的中班学生给予奖励。扮演角色是区域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喜欢看些小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这个特性组织幼儿园的学生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排演小品向家长展示。图书朗诵会让中班的学生认识到只有平常努力,多读书才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传达了良好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孩子优良的传统美德。

总而言之,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问题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域活动的培养目的,准确认识到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中班学生的重要影响。从而通过学科、美工、朗诵、角色扮演等多种区域活动的教学来提高中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田崔迪.中班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聂懿.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河北大学,2010.

4.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 篇四

1、学习“谁在干什么?”的方法看懂每一页画面,找出画面的主要内容。

2、感知儿歌内容的滑稽诙谐,同时复习1---10的数概念。

3、初步感知儿歌的节奏及押韵方式。

活动准备:

1、背面有蜗牛、蚂蚁、鲤鱼、招牌、熊打鼓、老头烤肉、野狼抱鸡、章鱼坐沙发、老虎喝酒、青蛙图片的数字卡片1―10

2、人手一本《拍花萝》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字,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数字呀?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

1、学说语句。

师:老师在这些数字卡片后面还藏了一些小秘密呢,我们先来看数字“1”。

重点引导孩子看懂每一幅图:谁?在干什么?(依次翻看数字“1”“2”“3”“4”、“5”,分别学念后面的语句)

2、完整欣赏儿歌。

师:我把图画里的内容编成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儿歌,名字叫《拍花箩》,老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听到说了些什么?(依次询问“6―10”数字卡后面是什么?)(幼儿回答)

3、完整学习儿歌。

师:你想和老师一起来念吗?

三、带领幼儿集体阅读《拍花萝》。

师:儿歌好听吗?一位叫做潘人木的叔叔把它写在《拍花萝》这本书里,曹俊彦叔叔把图画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表述儿歌中滑稽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都看过这本书,也念了儿歌。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很好笑,很滑稽呢?

五、操作:连连看

师:小朋友还记得书中动物所做的事情吗?请你们拿笔,把相关的数字、动物和动作所做的事连起来。并用儿歌念给大家听!

拍呀,拍呀,拍花萝呀,红草地呀,绿马车呀,

你拍几呀?我拍一呀,一只蜗牛上楼梯呀。你拍几呀?我拍二呀,二只蚂蚁抬着大花瓣呀。

你拍几呀,我拍三呀,三条鲤鱼滚下山呀。你拍几呀,我拍四呀,四方的招牌没有字呀。

你拍几呀,我拍五呀,五只大熊打花鼓呀。你拍几呀,我拍六呀,六个老头卖烤肉呀。

你拍几呀,我拍七呀,七只野狼抱小鸡呀。你拍几呀,我拍八呀,八脚的章鱼坐沙发呀。

你拍几呀,我拍九呀,九只老虎喝老酒呀。你拍几呀,我拍十呀,十只青蛙跳进荷花池呀。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

5.幼儿园中班春游活动方案 篇五

一、活动时间:2018年3月15日

二、活动主题:我找到的春天

三、活动地点:xxxxxxx公园

四、活动形式:趣味写生

五、活动目的:借春游活动的契机,让幼儿走向美丽的大自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小朋友的绘画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让幼儿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放飞心情。

六、注意事项:

1、加强管理和监督措施。对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对幼儿进行春游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请做好防蚊虫,防晒准备;自带水壶和毛巾。

4、注意言行文明,爱护公物,不随地乱扔垃圾。

5、参观活动时要做到井然有序,教育幼儿不拥挤、不追跑、不打闹、不能大声暄哗。

6、老师要全程参与陪同,注意观察。

7、审查幼儿身体状况。对身体不适或患有疾病(发烧、感冒等)的孩子劝阻其不参加本次活动。

八、特别声明:班级代号绘画工具:油画棒、水粉、画笔等绘画写生工具。

xxxxxxxx中心幼儿园

2018.3

我找到的春天——中班组幼儿趣味写生活动总结

又到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按照园务计划,组织中班幼儿进行春游写生活动。由于现在春季时期,不宜远行。经过多次商讨又结合大部分家长的意见,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选择在幼儿园附近的恒济公园。让幼儿独立步行、亲身体验、细心观察,不但锻炼幼儿的体能,也增强幼儿意志力和观察能力,同时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3月15日下午2点30分,中班的孩子们在园领导和老师们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沐浴着明媚的阳光,一路上欢歌笑语兴致勃勃的来到了恒济公园。

首先青青的草、美丽的花、高大翠绿的树,处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一边仔细的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随后,我们来到公园一角休息,大家把带来的食物放在一起共同分享。孩子们尽情的吃着,笑着、说着、享受着美味,沐浴着春光,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和满足。分享结束后,孩子们都能自觉的把地面的垃圾清理干净,保持了公园的整洁。

当然,孩子们没有忘记此次活动的任务—写生。我们中班组选在恒济公园凉亭处进行写生活动。简单的讲解后,孩子们就开始投入到绘画中。瞧,徐佳乐紧锁着眉头、手拿记号笔托着下巴在思考呢,个个认真专注的样子,俨然一副小画家的姿态。今天的气温虽然很高,阳光很强烈,但依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绘画的兴致。一会功夫,一幅幅“亭台长廊”、“花草树木”等美丽画面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最后,我们又拍影留念,记下了这美好的瞬间。孩子三五成群互相欣赏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6.幼儿园中班健康活动方案 篇六

1、要求幼儿能正确说出身体各器官的名称及数量词。如:一个鼻子,一张嘴,一双眼睛等等。

2、引导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与同伴交往。

3、教会幼儿注意倾听对方讲话,针对对方说的话,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一面大墙镜,磁带,录音机

2、人体大挂图(各器官可以取下)

3、动物头饰和漂亮小贴图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出示挂图,请小朋友把人体各器官放在正确的位置,引起幼儿的兴趣。

照镜子

1、师生共同照镜子,说出身体器官的名称,并引导幼儿说出各器官的数量词。

2、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和玩法,播放照镜子的磁带,让幼儿模仿说,逼供内在自己相应的器官上贴一个漂亮小贴图

3、教师引导幼儿游戏,给幼儿充足讨论的时间和多的发言机会。

4、引导幼儿针对教师的话,完整的说出句子,教师在旁倾听,观察,适时纠正错误的说法和发音,并以漂亮小贴图作为奖励,激起幼儿兴趣。

化装舞会

1、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头饰

2、讲述游戏规则,找到和自己头饰相同的幼儿,面对面讲:“照镜子,x这是我的x”

3、放音乐,师生带着头饰随音乐,唱歌,跳舞,开动物PARTY

活动延伸

1、课后延伸:除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自己,还可以在哪里看到自己(如:照片玻璃,雨后有积水的地面等等)

2、让幼画自画像

教学反思:

7.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七

一、幼儿园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和关键场所

1.中班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在众多的理论书籍中,都提出中班是幼儿合作意识的高发期, 意识的萌芽就是能力培养的最佳关键点。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中班的幼儿特别爱告状,告状是因为其对他人的行为特别关注,并伴随着自己的判断,但是缺乏解决能力。也会发现中班的幼儿更愿意尝试用学会的交往句子在同伴中进行试探,比如:“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看书好吗?”……如果对方是一位愿意合作的幼儿,达成了共识,就体会了合作的成功;如果对方不愿意合作,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就体会了合作的失败。这种幼儿自发、自然碰撞的行为,在中班是高发期,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2.区域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场所

区域隐含着教师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了能与幼儿对话的材料,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幼儿的自我需要通过活动得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一个个源自幼儿需要,源自幼儿交往的鲜活事例在这里产生。比如,一位幼儿搭了一座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多么好看,还可以开车, 可以……;另一位幼儿也搭了一座不一样的桥,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有多好。这时,两个幼儿就为了捍卫自己的桥更好而起了争执。这些意愿的不满足与矛盾,都是在幼儿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教师观察幼儿真实状态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正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重要媒介,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中班的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重要场所,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更好地养成,正是教师将教育功能辐射到幼儿自然成长需要的有利结合点。

二、打造适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

1.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有时,教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区域中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为了让幼儿尽少地发生争执,投放的份数也要尽可能多。这样的误区往往会让幼儿没有成长的方向,错失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笔者认为,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以适宜为好。

(1)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给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在区域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已经在很多的幼儿书籍中阐述,并在实践中让我们获得验证。我们都知道,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能够为幼儿进行不同创作、探究提供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低结构材料,更是为各种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平等的操作空间。平等的操作空间,是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的重要心理支柱。中班的幼儿,能力差异大,在建构区中,有的幼儿能够搭比较复杂的房子,有的幼儿只能够搭比较简单的房子,但在幼儿的心里他们都能够搭出房子,都能够将材料玩起来,这是一种你我之间平等的重要信号。在生活体验区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饼干,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够制作出形状单一的饼干,但在幼儿的心里都能做出饼干,并且都是可以在烘焙以后食用,这样的美味并没有差别。这样,更多的“都能够”是能力强与弱的幼儿之间良好自我暗示的基础,是每位幼儿觉得自己“是能干的”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结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使每个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界定,是在幼儿能够玩起来,能够按需进行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2)适量的中(高)结构材料,提高幼儿必须的合作意识。中 (高)结构材料,往往功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 在很多时候,会比低结构材料更受幼儿欢迎。比如,在快乐厨房的区域中,教师投放了一套仿真的厨具,供幼儿洗菜、切菜、炒菜…… 一应俱全。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其他材料一下子都失去了吸引力, 兴趣点都在这套新增的厨具中。因此,幼儿开始了必须的角色分工,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摩擦,需要合作,需要妥协,需要配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在这个时候为其他幼儿分配角色,“你来洗菜,洗的时候要把水开小一点,把菜洗干净;你来切菜,菜要切得薄一点,宝宝才能吃得下……”往往会把自己喜欢的角色留给自己。如果其他幼儿都能听从这样的角色分配,那就顺利开展,如果其中有幼儿不满意这样的角色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了摩擦、协商,并能够逐步改变角色分配的方案。这样逐渐摩擦,逐渐调整,逐渐合理化的过程,正是幼儿合作意识转化为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学会交往的过程,是中(高)结构的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所能够带来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这样的材料应该适当为宜,而不能盲目地多投放。

2.把握丰富的应对方式,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这里的应对方式所要把握的对象正是教师。教师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按照教师的性格特点和常态与幼儿互动时的状态,笔者试着将应对方式相对地分为感性与理性。

(1)感性的应对方式,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作为比较感性应对方式的教师,往往在幼儿需要的第一时间做出其最需要得到的行为。在幼儿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而闷闷不乐时,感性的教师经常会第一时间宽慰幼儿的不满,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继续快乐地参与活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幼儿良好的活动环境。 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时,往往会上去给予安慰,尽早地梳理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其尽快地重新投入活动。这样的应对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幼儿良性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砍掉了幼儿在遇到需要自己正面面对挫折的勇气,缺失了幼儿同伴之间交集而应运而生的矛盾,缩减了幼儿因不满足而需要的与人合作,并与之成长的合作能力。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适当地减少自己感性的应对方式,将幼儿的心理需要留出合理的小口子,让幼儿自己学会填满、学会成长,从而促进合作。

(2)理性的应对方式,能逐渐贴合幼儿成长需要。作为理性的应对方式,往往在允许的情况下,作为客观的旁观者,把解决的机会、成长的空间留给幼儿。在幼儿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时,教师往往把“你觉得该怎么做”的问题,还给幼儿自己思考,或者请同伴们一起思考,把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指挥棒还给幼儿,这样会在短时间内让幼儿失去支持的力量,要自己去寻找解决的窗口。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来求得教师的帮助时,教师会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人可以炒菜,你轮不到是很正常的。有的幼儿在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时,会更加伤心;有的幼儿能够马上反应过来,我这样伤心似乎是没有道理的。教师的理性,让幼儿真实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留给幼儿自我突破的空间,留给同伴间互相作用的可能,从而逐渐贴合中班幼儿的成长需要,促其合作能力的养成。

3.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净化幼儿的合作认知

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他在幼儿园之外所有能力与经验的再现场所。亲子模式所带给他的能力与经验,又是幼儿所能获得这些经验的最重要途径。要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健康的亲子模式具有绝对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是净化幼儿合作能力成长的平台,是还给幼儿正确的合作认知的重要载体。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委屈感,往往是因为意愿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这种前期经验来自家庭,在家庭中,这样的几率是很低的。 “爸爸,我来当警察,你来当小偷。”“好的。”“妈妈,我跑步比你厉害,每次都是我赢。”“恩,我宝贝真棒。”……这些互动在中班的亲子模式中,还没有退场,中班的家长,经常不愿意把真实的状态告诉幼儿。在不经意中,延续幼儿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不平等互动模式。因此,要适当地降低满足幼儿意愿的概率。在跑道上的跑步比赛,应该赢过幼儿,并告诉他,你应该跑得更快,争取早日超过我; 在角色游戏中,警察这个角色我也喜欢当,我们要轮流……渐渐的,幼儿会调整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交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平等的平台上的合作模式,将之迁移到同伴之间,也不会受阻。

亲子互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幼儿在区域自主活动中合作认知运用的磨刀石;区域活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亲子互动中合作认知巩固的试验场。这两者在幼儿的合作认知建构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借助区域活动这个关键场所,通过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丰富合理的应对方式,健康亲子模式的护航,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正确的合作认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成长一直这么自然地存在着,我们不要去打破它,把这些还给幼儿!

摘要:幼儿的合作能力是其适应集体生活,迈入下一个成长阶段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要抓住中班这个关键期,区域这个关键场所,从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与幼儿的应对方式,家长营造的亲子模式等方面共同努力,把自然的成长还给幼儿。

8.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八

关键词:谈话活动;幼儿园中班;策略

一、研究背景

幼儿期是人一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个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怎么样将会直接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谈话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然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并不是先天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培养教育的结果。

幼儿园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学》指出,3—4岁是语音发展关键期,该阶段幼儿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但是语句不够完整;4—5岁幼儿基本上能够发清楚大部分语言,掌握词汇的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加;5—6岁能够清楚地发出母语的全部语音,能听懂更多复杂的句子。由此可见,大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强,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处于词汇积累阶段,而中班处于“交接”的过程,是语言积累向语言输出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通过有效组织开展中班谈话活动,对幼儿期语言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在岑巩县幼儿园的调研中发现,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内容中最直接有效的促进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教学活动,没有受到重视。幼儿教师普遍认为谈话活动较难开展,因此造成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开展,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由于缺乏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教学技能,没有使谈话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效果最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谈话活动有效性的发挥。

注:本文所采用的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主要以母语为主要学习内容,不包括英语及其他语言的学习。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法了解目前语言教育中谈话活动的研究背景以及开展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了解目前岑巩县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现状,从而找出一些在开展此类活动遇到的问题,了解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策略,从而发现现有策略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益于幼儿园中班有效开展谈话活动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谈话活动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情趣,帮助幼儿理解习得谈话活动的基本规则,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中班幼儿正处于大小班的交接期,对整个幼儿期的语言发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当前幼儿园中班谈话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对谈话活动不够重视。岑巩县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81%的幼儿教师都对谈话活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够全面,只有45%的幼儿教师能够很全面地解释谈话活动的内涵。有90%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园中班开展谈话活动存在不足”,并且有92%的教师都认为家长对幼儿的口语发展重视不够,其次有85%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不够。因此,为了促进谈话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引起幼儿园、家长、老师的重视。其中,家庭对幼儿口语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要加强。

(二)谈话活动的开展情況。从问卷数据中可知,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有55%的幼儿教师都没有对幼儿开展过正式的谈话活动,在45%开展过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中,开展谈话活动的频率集中在一月一次,比例为75%,而一周一次比例只有9%。教师开展谈话活动的时间主要在0- 10分钟这个时间段,由此可见,谈话活动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开展较少。

(三)谈话活动开展策略。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的要求,在采用谈话活动策略和方法中,教师更多地是倾向于提问这种方式,人数比例为78%,其次是游戏法和自主交流法,比例分别为69%和64%。在谈话内容上,幼儿教师都比较尊重幼儿,选择“幼儿的兴趣 ”和“根据幼儿发展语言发展能力”而进行谈话活动的幼儿教师人数比例分别为90%和87%。大部分幼儿教师都认为谈话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提高中班谈话活动的效果,人数比例为66%和65%。在调查幼儿教师认为谈话活动最困难的方式中,有89%的幼儿教师都认为在谈话过程中提问最困难,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

四、开展谈话活动的建议

(一)幼儿园要加强对谈话活动的重视,促进谈话活动的开展。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之一,而谈话活动又是语言教学中最常见的形式。因此,幼儿园要重视谈话活动的开展价值,增加园内班级谈话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谈话活动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开展谈话活动的意识和技巧,让幼儿教师将谈话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贯穿于五大领域,进行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家园合作,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谈话活动的效果。中班幼儿的思维,语言在不断发展中,喜欢与亲近的人交谈,说话的连贯性逐渐上升,但不稳定。而父母对幼儿的感染是最大的,因此,家长要提高对幼儿语言培养的意识,重视语言教育的价值,学习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方法,如开展亲子阅读,日常对话等。家长在培养过程中,要耐心指导,纠正发音错误,克服困难,不断地积极引导,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在谈话活动中,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教学。

nlc202309082136

1.选择适宜的话题: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智力也在迅速发展,对周围的事物非常好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和探索。因此,幼儿教师选择谈话活动的话题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内容要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有话可说,有兴趣说,并能进行交流和分享。

2.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制定中班谈话活动目标时,要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制定三维目标。

3.创设自由的谈话环境: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其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真诚平等地对待幼儿,提供锻炼幼儿的机会。同时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教师要提供有利于充分发挥话题谈话的空间,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谈话情境,让幼儿围绕话题能自由的交谈。

4.选择趣味性的内容:陈鹤琴曾指出:幼稚教育期内的儿童具有好群、好玩、好奇、可教的特征。因此,在选择谈话活动内容时,必须要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需要。在一日生活,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更愿意去交流,能更集中注意力的融入到活动中。因此,幼儿教师应该随时地关注幼儿的活动,抓住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点,兴奋点,借此采用适当的语言去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感受。比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本来是让幼儿们讨论周末与家人逛商场、动物园、公园时在路上遇到的了什么人,结果幼儿在讨论时,讨论的内容有点偏向于见到的商品,动物以及花草。于是这时候幼儿教师就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以“我看到了**”为小主题进行谈话,让幼儿踊跃发言。

5.注重对幼儿的指导

(1)注重个体差异。由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个別差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随着幼儿自身发展速度与能力的不同,有些幼儿会在理解能力、用词以及表达方式方面处于弱势,面对这些有差异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与帮助,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参与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谈话活动中来。

(2)巧设问题,拓展谈话思路。谈话活动中,教师通常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话题,而中班幼儿是整个幼儿时期思维形象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时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围绕启发幼儿的思维进行提问,在互动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回答积极回应,不必严格要求句式以及语言连贯与准确,即使幼儿说错也不要急于纠正,要让幼儿不怕说,敢于说。

(3)做好评价。教师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巧妙的结束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对谈话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讨论,并对谈话活动中出现问题进行总结,强化重点。

参考文献

[1] 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期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9.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方案 篇九

【设计意图】

几年前一首“健康歌”给当时年幼的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今天我们的幼儿园的又放起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看着孩子健康的舞蹈,机灵的坐着歌曲里的动作,我会心的笑了!幼儿园通过这次健康教案活动设计,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与音乐配合的天赋。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 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地演唱歌曲,并唱准休止符。

2.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3.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健康歌磁带

2.小猫、小狗、小鸡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欣赏歌曲。

教师放健康歌录音,让幼儿欣赏,提问幼儿这是什么音乐?你听了这首歌想干什么?歌曲中唱到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在运动?

二、学习歌曲

1.引导幼儿仔细听一听歌里唱的是什么,把刚才听到的歌曲的歌词来按节奏朗诵,让幼儿知道有的地方要停顿,不能发出声音。

2.练声

1=C

5 6 5 4 3 1 | 2 1 2 3 5 — |3 3 3 5 5 5| 3 3 2 2 | 1-- — —|

我爱 我的 小 鸡 小鸡 怎样 叫 ? 叽叽 叽 叽叽叽 叽叽 叽叽 叽

我爱 我的 小 猫 小猫 怎样 叫 ? 喵喵 喵 喵喵喵 喵喵 喵喵 喵

我爱 我的 小 狗 小狗 怎样 叫 ? 汪汪 汪 汪汪汪 汪汪 汪汪 汪

3.教师弹琴,幼儿跟着唱歌。

三、进行创编动作

1.教师放录音,幼儿自由运动身体,创编动作。根据歌词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谁做的动作好,就用谁的,来调动幼儿创编的积极性,最后,创编出适合幼儿表演的健康歌。

2.引导幼儿跟音乐磁带快乐的边唱边做创编的`动作,比比谁的动作最漂亮最有力。

3.我们身体上还有什么地方也需要经常的做运动?

说了那么多的地方,能不能听着音乐做做看?什么时候做?我来做望远镜,找找你们有几种不一样的运动身体的方法。

4.集体初步尝试

四、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用这首好听的健康歌运动了身体,小朋友们高兴吗?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每天运动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才会长的棒,不容易生病。

【活动延伸】

10.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方案 篇十

“排序”是数学活动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中班下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排序经验,且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因此在活动中我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情境,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索,从而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图形,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大胆自主地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整个活动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选择幼儿熟悉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请幼儿扮作红、黄两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宝宝参与游戏,以“参观图形王国”情境贯穿活动始终。巧妙地运用了充满神秘感的“图形魔盒”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将多种排序规律渗透其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图形的多种排序规律,在游戏中学习按规律排序。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习、大胆创新。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尝试、操作,发现图形的排列特点与规律。

能力目标:尝试创造性地用图形和身体动作按规律排序,并大胆讲述。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按规律排序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画有宝宝的图形标志(红黄两色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图形魔盒”一个(内附图形排序卡、彩色图形排序卡若干);音乐。

环境创设:场地上贴红、黄、白三色直线各一条,前端贴有小箭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明确自己和伙伴胸前贴的各是什么图形。

师:欢迎你们来到“图形王国”,说说你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宝宝?

2.“图形宝宝”分色站队。

师:地上有两条线,请图形宝宝找到和自己图形颜色一样的线条站好。

二、玩“图形魔盒”游戏,观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学习按规律排序

1.出示“图形魔盒”,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图形王国里有一只神奇的魔盒,魔盒上有许多图形,是一个神奇的图形魔盒,每种图形里都藏着秘密,我们一起来看看。

2.学习两个图形按形状规律排序。

(1)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排序规律。

师:小图形大智慧,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小房子里藏着什么秘密?

(2)教师展示图形排序。(两个图形为一组,同色不同形)

师:这两个图形是怎样排列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

小结: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是一组,接着又是同样的一组,一组又一组不断重复,就排出了有规律的队伍。

(3)引导幼儿按图形规律排序。

师:我们的图形宝宝从箭头开始,也按照两种图形一组的规律在线上排一排。大家要先商量一下哪个图形在前,哪个在后,然后开始排序。

(提醒幼儿注意以箭头为起点开始排序。)

(4)检查纠错,引导幼儿说出正确的排序。

师:黄色图形宝宝一起看看红色图形宝宝排得对不对,说说它们是怎样排的。(幼儿边说出“图形宝宝”是怎样排的,教师边用手笔划出两个一组。)师:红色图形宝宝再看看黄色图形宝宝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及时给予幼儿适当的夸奖。)

小结:我们都是两个图形一组,接着又是同样的一组。不断重复,就排出了有规律的队伍。

(幼儿坐回座位)

3.三个图形为一组进行按规律排序。

(1)观察排序规律

师:小图形大智慧,这张卡的秘密是什么?

(2)教师展示图形排序。(三个图形为一组,不同色不同形)

师: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师:刚才图形排列时,一组有两个图形,现在一组有几个图形?

师:这些图形除了形状有规律的`排序,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也有规律排序?

(3)引导幼儿按已发现规律补充后面的排序。

师:接下去应该怎样排?

(教师请幼儿选择合适的图形按规律将排序卡贴满。)

小结:这些图形是三个一组排列,我们发现它们按照形状的规律排,颜色的规律排,还有别的规律吗?(大小规律排序)

4.找到图形的排序规律,补充缺少的图形,完成排序。

(1)观察图形的排序规律。

师:小图形大智慧,这张卡的秘密是什么?

(教师展示图形排序卡)

师:这些图形排列规律是什么?(两个圆形、两个正方形

师:这里还缺少什么图形?(缺了两个,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

师:谁来填上合适的图形?

(教师引导幼儿补充完整)

(2)提供空白的排序板,幼儿再次做图形排序。幼儿先协商,再开始排序,教师给予适当的协助。

师:我们也试着四个图形为一组有规律地排一排,大家要把身上的图形标志拿下来。等商量好怎样排后,再把图形贴在底板上。

(幼儿先协商,再开始排序,教师给予适当的协助。)

(3)检查纠错并小结。

(互相检查,师幼共同说幼儿是怎样排的,进行检查纠错。)

小结:图形排队时可以两个一组,也可以是三个图形或三个以上的图形一组,反复排列,我们就可以排出各种有规律的队伍。

三、出示图形动作宝宝奖励幼儿,并引导幼儿进行动作排序

1.请幼儿逐一摸出“图形动作宝宝”,观察并学做动作。

师:真棒!“图形魔盒”要奖励大家。

(请幼儿摸出一张“图形动作宝宝”卡片。)

师:这是一个会做动作的图形宝宝,大家一起学学它的动作吧。

(请其它幼儿继续摸出其它的图形动作宝宝卡片,并学做动作。)

2.排列图形动作卡片,师幼一同看“图形动作宝宝”卡片做动作。

师:四个图形宝宝有四个动作,我们把四个动作连起来,两拍做一个动作,反复做两遍。我来喊口令,大家一起来。

(教师较慢地喊节奏口令,幼儿一同看图卡做动作。)

3.按节拍看图卡跟着音乐动一动,感受一组动作的排序。

师:真不错!我们来点音乐,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做。

(教师及时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

4.教师小结,自然结束活动。

11.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活动区;中班;幼儿活动;区域性活动;幼儿冲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139-01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冲突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区方面的因素、幼儿方面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下面选取最容易发生冲突的中班年龄段儿童,以活动区因素作为对象,就影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冲突的行为做一案例分析。

一、活动区面积

笔者曾在幼儿园带过两个中班(A班和B班),两个班均收纳有28名儿童。其中A班的寝室和活动室共用一室,室内稍显拥挤。另一个B班拥有独立的寝室,仅单一的活动室面积就已与A班面积相同,所以相较宽敞。受面积的局限,A班上各活动区相距并不远,区与区之间也没有明显的间隔。美工区和益智区因为桌子放进去后幼儿就坐不下,所以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老师只能把桌子搬到区域外围供幼儿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较B班,因为活动面积受限,B班幼儿常常因为无意的身体触碰及言语干扰而发生冲突。

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儿童的平均占地面积不小于25平方英尺时,空间密度对儿童的社会行为几乎不造成影响。但当这一数值降到15平方英尺时,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会增加。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密度高于一定界限,会使幼儿在自由选择的游戏活动中较多地产生我们所不期望幼儿产生的行为。

二、活动区材料

材料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重要媒介。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数量、材料投放时间的长短、材料本身的构造乃至材料传递的内容都影响着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

幼儿之所以喜欢区域活动,是因为在区域活动中,他们可以找到各种自己喜欢的材料并与之发生互动。当材料的数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时,幼儿之间就容易为了获得玩具而发生冲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与区域中材料相关的因素也影响着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首先是材料投放时间的长短。好奇心强是幼儿的一大特点,每当某个区新投放了某种新玩具时,幼儿总会一起围上来,询问与之相关的事情并综合各种感官去尝试探究其中的奥秘。而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这件物品往往也会成为进入该区的幼儿竞相追逐的“香悖悖”,也就常常引得幼儿之间因之而发生冲突。其次是材料本身的构造。某班益智区中有这样一件物品,它是由磁铁石、表盘、算珠、印章以及单词卡构成的一个五面体玩具。当两名幼儿一起操作时,总会因为两人都想玩同一个面或者一方玩某一面的时候干扰到了另一方的操作而发生冲突。再有,材料本身传递的内容也会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不管是图书区中有关奥特曼的书籍,还是建构区中的塑料手枪,幼儿在与之互动的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模仿起其中的内容。如把自己想象成奥特曼,周围的同伴想象成怪兽,嚷嚷着要打怪兽。又如想象自己是警察,正拿着枪要击毙作为“小偷”的同伴等等。幼儿突出的一大特点即是好模仿,这些本身带有侵犯性内容的材料极其容易诱发幼儿的带有动作的模仿行为,导致冲突的发生。

三、活动区布局

所谓活动区布局,指的是活动区内部各种材料的陈设和规划方式。活动区的布局方式既影响着幼儿材料取用的方便性,也制约着幼儿活动过程中动作施展的灵活性。布局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幼儿同伴冲突的一大因素。

如下图是某中班紧靠室内墙壁而设置的“宝贝厨房”布局的前后调整图,其中A区是烹饪区、B区是食材区、C区是炊具和餐具区。图1中B区的右侧以及图2中C区的右侧是门。

调整前,几乎每次活动中,在A区和C区的夹缝区域中都会出现既有正在“做饭”的“厨师”,又有要取“餐具”的“服务员”拥挤在一块儿的情况。“厨师”和“服务员”常常彼此抱怨对方干扰了自己的活动。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决定调整该区的布局。于是把钢琴又往左移了移,A区和B区也顺沿着左移。之后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陈设柜作为C区,将之设置到B区右侧。调整之后,“宝贝厨房”的冲突大大减少了。因而活动区的布局亦可能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地减少冲突的发生。

四、活动区规则合理性

活动区规则的合理与否也可能影响到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例如,某班教师规定,幼儿每次进区之前要先搬小椅子进区,再拿进区卡,谁有卡谁就能在这个区玩。男A听老师的话先去搬小椅子,可是当他把小椅子搬到想要去的区时,那个区所有的进区卡已经被那些没听老师话而先来取卡的幼儿拿走了。虽然没拿到卡,但他还是把小椅子放在这个区玩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先去取卡的男B搬着小椅子过来了,可是已经没有空位置放椅子了,于是,他和没有进区卡的男A因为到底谁能在这个区玩争执了起来。这里,男A和男B都部分遵循也部分违反了教师制定的规则。男A听从了教师的“先搬小椅子,再拿进区卡”,但他没有做到“有进区卡的才能在这个区玩。”男B没有听老师的话先取小椅子再拿进区卡,但因为他有进区卡,所以有权利在这个区玩。其实,教师可以让小朋友们先一起把小椅子搬到区域里,然后再组织大家选区。这样既能有效地避免冲突,又能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为了避免幼儿冲突的发生,在区域性活动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活动区的面积、活动区材料等因素,通过合理布局,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才能顺利开展各种活动。

参考文献:

[1] 敖妮娜.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幼儿同伴互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12.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十二

一、中班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和特点的概述

中班区域的建立主要为了辅助教学任务并满足学生天性爱玩的特点, 游戏中进行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提高学习的兴趣, 通过游戏、操作和练习等多方式设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域活动主要包括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定期进行区域内容的调整, 并以观察记录的方式鼓励幼儿进行记录, 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随着现代化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已经有了新的改观, 其中包括学习的学习经验, 通过多种因素构建整体的教学结构, 教师开展区域活动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供幼儿可以有多项选择。同时区域活动内容要根据当月的主题内容制定虚席目标和学习任务, 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 以下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特点进行概述:

(一) 培养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必须是相互渗透的整体, 教育内容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整合。活动区域的课程要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如情感的认知、个性化的培养、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进行培养。

(二) 学习计划具有开放型。

课程计划的开放形式指活动中能够提供环境的资源, 充分的满足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能够通过区域活动加强幼儿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幼儿的自主发展, 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三) 自主选择性。

幼儿园的活动区是开放型的, 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这一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让幼儿硬性被动式的选择。通过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确保幼儿能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程度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一定的提高。

二、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合作通过两个及两个以上进行同一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 以交流和沟通进行交往活动的方式, 中班幼儿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区域活动中的交流和沟通达到良好互动的效果, 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一) 善于利用生活素材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儿童的灵感大多来源于生活, 在区域活动中生活素材和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学习,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善于捕捉生活素材的教育意义, 促进师幼、同伴之间和环境的充分配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比较合适的材料, 供幼儿操作和学习, 这样能够加深幼儿对操作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更能够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如益智区投放几种不同图案的扑克, 让学生通过抽象的图像进行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从而确定出大小牌。体验区中的“超市”投放不同的玩具、文具, 请幼儿自行进行角色扮演, 超市的服务人员、购买的顾客和收银台的服务员, 通过商品的变卖能够对商品条形码认识, 能够正确的使用50元以内的金币进行买卖, 加深对50以内的正倒数知识和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活动过程幼儿通过沟通要明确分工, 通过联合游戏的方式进行合作好配合。

(二)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加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小伙伴进行学习和游戏活动, 教师要抓住一切幼儿小组活动的机会激发幼儿能够联合游戏通过相互的沟通进行合作, 充分考虑到各区域的学习特点, 培养幼儿可以逐渐养成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例如, 图书区幼儿可以一起分享一本书, 能够做到爱护图书、不争抢图书, 在不打扰别人的情况下, 小声的讲述书中的内容。美工区教师可以减少涂鸦的材料, 让幼儿自己想法办解决材料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联合游戏的能力和解决沟通的能力。

(三) 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

因为中班幼儿的年龄还较小, 会以自我为中心, 所以在区域活动中可能会出现自己玩或是不想进行活动的现象, 这就需要就是发挥引导作用, 鼓励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通过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愿意于别人进行合作。活动后教师要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 刚才你在什么区域做了哪些工作?通过什么材料进行的?你和哪位小朋友共同完成了什么?你旁边的小朋友刚才都做了什么?相比下你觉得谁做的更好, 为什么?从而加深幼儿对操作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并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 理解合作的内容。

(四) 面向全体幼儿, 关注个体差异。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 注意个体的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 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积极的调动幼儿的参与性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实际的主题内容和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和目标。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的进行评价, 根据幼儿的操作表现和与人合作的情况多方面进行评价, 并请小伙伴相互进行评价, 找到各自的在区域活动中的问题。针对不同幼儿的表现给予不同的鼓励和目标, 从而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 中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够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和同小伙伴、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并能够按照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游戏和操作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从而确保幼儿能够个性化自主学习并可以快乐的成长。

摘要:本文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活动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概述, 根据实际的区域游戏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合作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乔雯.合作——架起幼儿成长的桥梁[J].幼教研究, 2011 (3) .

[2]贾丙.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理论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动因[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 .

13.幼儿园中班半日活动方案 篇十三

通过亲子水枪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节日快乐气氛,感受夏日清凉,锻炼反应和合作能力,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家园交流。提高年级组织活动的能力。

活动地点:

城西幼儿园操场

活动准备:

水枪、水桶、幼儿干衣服一套,干毛巾,等

活动安排:

6月1日下午16:00(或6月2日下午15:00,年级自己定),

五个班分成两场进行,在班内老师要提前讲清活动目标和要求规则等,然后幼儿穿雨衣,家长协助储水。主要让幼儿尽情发挥,家长帮忙拍照和储水。班主任和体能老师商量好,可以设计相关水战活动。

第一场:彩虹一、二、三班; 第二场:彩虹四、五班。 每场时长20-30分钟。

活动要求:

1、家长须知:请为幼儿准备水战工具和物品;从活动目的来讲建议幼儿不穿雨衣,但是如果有的家长不愿意幼儿打湿,也可给幼儿穿雨衣。为了防止衣服湿了家长自己也可准备雨衣。请家长们穿运动装,不要穿裙子和高跟鞋。 2、活动规则:活动前一定强调是游戏性,不可对着头部面部喷水,不可发生激烈争执。告知幼儿如果伤害到他人学会说对不起。

3、安全须知:提前检查水枪和配件的安全性,检查操场是否有不安全物品。幼儿注意不要剧烈奔跑和碰撞。家长和老师要随时看护和管理幼儿。本次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安全由家长亲自负责,请不要让孩子离开您的视线。

14.幼儿中班教育活动方案 篇十四

1、教育幼儿热爱水生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发展幼儿的分类、概括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水生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主要类别并能正确分类。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看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事先了解海洋的有关知识

2、物质准备:

(1)配合活动的课件《水生动物》。

(2)鱼类等各类别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位朋友。

2、出示多利,借用多利带幼儿去认识它水中的朋友。

二、展开:

1、让幼儿自己去认识各种水中动物,然后请幼儿说一说。

2、通过课件向幼儿介绍鱼类动物的特征。

提要求:

(1)两个人一组交换桥的模型进行实验。

(2)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你发现什么?怎样知道的?

交流讨论:结果怎样?为什么拱式桥承受的木片更多呢?

3、利用课件演示两种桥关于承重力的科学道理。

小结:在相同条件下,由于构造不同,拱式桥比梁式桥的承重力大。

4、欣赏各种桥的图片。

小结: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和需要,聪明的人们建造了美观、坚固、实用性强的桥。现在,各种桥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

引导提问:你想有一座什么神奇的桥?

总结:把小朋友想出来的金点子寄给造桥的工程师叔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说的新式桥会诞生的。

活动结束:

15.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十五

一、中班幼儿绘画活动面临的问题

1.范画的应用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性

绘画活动主要是通过明暗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种具有质感和空间感的艺术。儿童天生喜欢艺术,绘画是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幼儿园中常常可以看见儿童画的踪影,教师也将幼儿的作品粘贴于画廊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但同时幼儿的作品都大同小异,教师提供范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创造力的发挥。

2.重视绘画技能,忽视幼儿心理状态

由于幼儿成长环境和家庭条件的不同,心理情感也不同,且不同的心理状态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性,而这种心理情感可以通过绘画展现出来。即使是简单的圈圈线,也能表现出幼儿的心理意向,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种情感关注,导致中班的绘画教育变成技巧式的训练,无法触及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很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过分强调技巧的运用,强调色彩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画出来的作品富有美感,但情感表达较为空洞。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1.选择新颖合适的教学内容

幼儿绘画教育必须在重视技巧运用的同时,注重幼儿的情感体现,关注幼儿的价值倾向,因此,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启发幼儿思维,显现幼儿真实的情感生活,教师利用丰富的体验和感受去教导学生,同时要选择新颖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中班幼儿来讲,他们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彩度,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选择出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已知和未知结合起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例如,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明确单色画的概念,也已经掌握了水彩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幼儿进行《单色画:有花纹的鱼》练习,幼儿可以主动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生动的作品,幼儿获取利用花纹打扮鱼的新知识。试想,如果幼儿没有单色画的基础,没有欣赏花纹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创作的兴趣和冲动。所以在美术教育中必须为幼儿提供新颖的内容,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2.正确使用范画

范画的应用目的是为幼儿提供绘画导向,而不是对绘画技能形成一种禁锢,应起到打开幼儿想象和创造空间的作用。

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范画的讲解和悬挂时间不宜过长,教师的讲解只需要幼儿明白活动的任务和规则,在幼儿开始创作之前取下范画,避免幼儿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和模仿行为,将灵活的创作空间留给幼儿,在重要的环节上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幼儿更有个性地表达自我,表达世界。

3.营造合适的美术空间

幼儿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又与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有关。如果绘画环境不适宜幼儿创作,那么幼儿的思想将受到约束,作品也将是死板的、缺乏生气的,久而久之将埋没幼儿的创造力。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及时交流,相互启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保证幼儿的心理有所放松。例如,在幼儿画太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室外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闪闪的太阳与白云为伍,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不同审美环境的体验,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利用良好的美术环境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发挥创造性。

4.为幼儿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绘画作品主要是表达稚嫩纯真的内在情感,教师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极为重要。

首先,不能利用再现、写实和逼真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必须从独创性、新颖性的角度审视绘画作品,同时在作品的评价过程中必须注重幼儿的差异性,不宜采用横向比较,必须从个人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评价。

在开展绘画教学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们会忍不住拿起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那里应该那样。这样一来将很大程度上阻碍幼儿独创性的发挥,我们必须保证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一幅作品,给他们足够的想象空間,在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有助于情感价值的体现,对未来的成长形成积极的影响。

在中班幼儿绘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展现内心情感,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能力,积极接受幼儿独特纯真的审美感受和学习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绘画教育是复杂且系统的,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必须管住自己的手,善于利用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在理解和领会的基础上创造,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提供积极的动力。

16.安平幼儿园中班半日活动方案 篇十六

一、区域游戏: 1.语言区:看图书

目标:认识各种交通工具,了解其用途。材料:幼儿图书

指导要求:用完整的话与同伴交流,并探索交通工具的多种用途。

2.美工区:吹 画

目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吹散颜料,并根据需要用手指填画。

材料:颜料、纸张、报纸等

3.建构区:

目标:锻炼幼儿的搭建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材料:积木若干 4.操作区:(1)夹豆

目标:培养幼儿小肌肉的协调能力,练习使用筷子。材料:筷子、豆子

(2)小猫钓鱼

目标:练习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材料:自制玩具 5.角色游戏区 理发屋

目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根据材料进行游戏。材料:发卡、梳子、镜子、耳环等

二、教育活动: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目标 : 1.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尝试用多种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并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动作创编。

2.在音乐中体验活动的快乐,并鼓励幼儿愿意与他人分享。活动准备:

1.西瓜卡片每人一张。2.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过程

(一)以谜语引出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二)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动作创编。提问:故事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猪八戒做了哪些事情? 引导幼儿说出“找西瓜切西瓜吃西瓜肚子疼。” 幼儿说到哪个动作就请他们一起表演出来请个别幼儿表演

(三)复述故事引导幼儿学做基本动作。

1.扇扇耳朵找西瓜

提问刚刚小朋友们做的都很好,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猪八戒是怎样出去找西瓜的 ?老师现在成了大猪八戒,现在你们都是小猪八戒,现在我们随着音乐扇起耳朵出去找西瓜吧。重点指导:幼儿把大拇指放在头的两边及脚步的节奏。

2.找到西瓜切西瓜

提问小猪八戒们我们来看看找的西瓜大不大,现在西瓜找到了,接下来要干嘛? 我们一起来随音乐来切西瓜,一只手做西瓜,一只手做刀切、切、切切、切、切。重点指导:幼儿有节奏的一下一下的切。

3.切好西瓜吃西瓜

提问:西瓜切好了,小猪八戒们你们想不想吃啊哇?好红的西瓜啊!一定很甜很好吃。重点指导:幼儿小手把西瓜握好了,手上像拿了一个弯弯的小船,有节奏的啊呜啊呜吃西瓜。

4.西瓜吃多肚子疼

提问:小猪八戒们你们西瓜吃多了会怎么样啊 ?重点指导:幼儿两只手按住肚子哎吆、哎吆哎吆、哎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四)完整表演

1.教师用语言引导和幼儿共同表演一遍故事情节。

2.师:刚刚呀我的猪八戒宝宝都很棒,这次我们加上好听的音乐,再来一遍好不好? 重点引导:幼儿的表情找到西瓜很开心,肚子疼很难受

3.出示西瓜道具跟音乐完整表演。

三、户外活动:炸碉堡 活动目标:

1.练习肩上挥臂投掷沙包,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2.具有克服困难、勇于完成任务的良好品质。活动准备:场地布置、沙包、钻圈、平衡木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小解放军,刚才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我们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炸敌人的碉堡,你们愿意吗?那我们用什么去炸敌人的碉堡呢?(炸药包)出示沙包。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想办法。炸药包怎样炸敌人的碉堡呢? 2.老师讲解示范正确的肩上挥臂投掷动作,小小脚,分分开,小小手,放耳边,小胳膊,架起来,退一步,侧转身,炸药包,用力往前扔。

3.老师带领幼儿徒手练习,直到能力弱的幼儿掌握动作要领。

4.幼儿随老师拿沙包练习正确的肩上挥臂投掷动作。

5.游戏“哪个炸药包扔得远”站在红线后,听口令用力将沙包投出去。

6.游戏“炸碉堡”

(1)小解放军,我们已练好了本领,快出发去炸敌人的碉堡吧。(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游戏场地)

介绍游戏规则:手拿炸药包,穿过山洞,趟过小河,在指定地方用力将沙包扔向敌人的碉堡,然后迅速跑回来。

(2)幼儿游戏。

小解放军,现在我们开始行动,目标——敌人的碉堡,比一比哪队先完成任务。

(3)幼儿再次游戏。(老师把碉堡放远一点,加大难度。)

小解放军们,你们真能干,顺利地炸掉了敌人的碉堡,高兴吗?我又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他们也夸我们小朋友真厉害,把敌人的碉堡顺利炸掉了,所以又给我们下达了一项任务,说在我们炸掉的碉堡的不远处还有几个碉堡,想请我们再去炸,小解放军们,你们能行吗?在炸的时候要注意穿过山洞,趟过小河后在指定地方投,不能超过线,不然会给敌人发现的。最后我们看看哪一队先完成任务。小解放军,准备好了吗?开始行动。

(三)结束部分:

小解放军,你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敌人的碉堡都给你们炸掉了,高兴吗?我们一起来跳个欢乐舞吧。

帮扶单位:第一幼儿园 活动负责人:

翟晓青

17.幼儿园中班亲子活动方案 篇十七

二、活动对象:全体大班幼儿及其妈妈。

三、活动时间:3月8日下午3:00

四、活动地点:各大班教室

五、活动形式:以“亲子游戏”、“表演节目”、“送贺卡”的活动,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六、活动安排:

1、材料准备:㈠、音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游子吟》、〈我的好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我爱你》。㈡、通知妈妈参加活动。㈢、橘子、椅子、字卡、幼儿自己制作的贺卡。

2、活动流程:

㈠、播放音乐《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邀请妈妈们入座。㈡、教师引导幼儿说说今天又什么特别的地方,是什么特别的节日。㈢、请个别幼儿为妈妈表演节目(形式多样)。 注: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表演适当的进行讲话。

㈣、幼儿说说妈妈在家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老师小结:我们的妈妈真能干、真辛苦呀,我们一起来谢谢妈妈:“妈妈您辛苦了。”

㈤、幼儿与妈妈一起游戏。

①、妈妈游戏——抢椅子

②、亲子游戏:妈妈看字卡做相应的动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但不能出现字卡中的字,幼儿来猜是什么。

③、感情联络站:播放音乐《游子吟》,幼儿为妈妈剥橘子,喂橘子。

18.幼儿园中班玩水活动方案 篇十八

关键词:合作能力;区域材料;应对方式;亲子模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本中指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期社会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每一位幼儿从3岁的不适应集体生活,到6岁对集体生活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这个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适应能力的成长过程,是幼儿诸多能力的成长过程,其中合作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那么,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伴随其更好地成长呢?

一、幼儿园中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和关键场所

1.中班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在众多的理论书籍中,都提出中班是幼儿合作意识的高发期,意识的萌芽就是能力培养的最佳关键点。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中班的幼儿特别爱告状,告状是因为其对他人的行为特别关注,并伴随着自己的判断,但是缺乏解决能力。也会发现中班的幼儿更愿意尝试用学会的交往句子在同伴中进行试探,比如:“你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好吗?”“我们一起看书好吗?”……如果对方是一位愿意合作的幼儿,达成了共识,就体会了合作的成功;如果对方不愿意合作,与自己的想法相左,就体会了合作的失败。这种幼儿自发、自然碰撞的行为,在中班是高发期,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期。

2.区域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关键场所

区域隐含着教师营造的教育环境,投放了能与幼儿对话的材料,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场所。在这里,幼儿的自我需要通过活动得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生。一个个源自幼儿需要,源自幼儿交往的鲜活事例在这里产生。比如,一位幼儿搭了一座桥,兴奋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多么好看,还可以开车,可以……;另一位幼儿也搭了一座不一样的桥,也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桥有多好。这时,两个幼儿就为了捍卫自己的桥更好而起了争执。这些意愿的不满足与矛盾,都是在幼儿自我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教师观察幼儿真实状态的重要场所。区域活动,正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重要媒介,是幼儿合作能力培养所需要的重要场所。很多时候,中班的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通过区域活动这一重要场所,可以促进幼儿合作能力更好地养成,正是教师将教育功能辐射到幼儿自然成长需要的有利结合点。

二、打造适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中班幼儿合作能力的养成

1.投放适宜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

有时,教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认为区域中的材料越丰富越好。为了让幼儿尽少地发生争执,投放的份数也要尽可能多。这样的误区往往会让幼儿没有成长的方向,错失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笔者认为,区域中材料的投放,以适宜为好。

(1)丰富的低结构材料,给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在区域活动中,要尽可能多地投放低结构材料,已经在很多的幼儿书籍中阐述,并在实践中让我们获得验证。我们都知道,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能够为幼儿进行不同创作、探究提供基础。在实践操作中,低结构材料,更是为各种能力的幼儿提供了平等的操作空间。平等的操作空间,是幼儿良好的自我界定的重要心理支柱。中班的幼儿,能力差异大,在建构区中,有的幼儿能够搭比较复杂的房子,有的幼儿只能够搭比较简单的房子,但在幼儿的心里他们都能够搭出房子,都能够将材料玩起来,这是一种你我之间平等的重要信号。在生活体验区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够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饼干,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够制作出形状单一的饼干,但在幼儿的心里都能做出饼干,并且都是可以在烘焙以后食用,这样的美味并没有差别。这样,更多的“都能够”是能力强与弱的幼儿之间良好自我暗示的基础,是每位幼儿觉得自己“是能干的”良好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因此,低结构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使每个幼儿形成了良好的自我界定,是在幼儿能够玩起来,能够按需进行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2)适量的中(高)结构材料,提高幼儿必须的合作意识。中(高)结构材料,往往功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局限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很多时候,会比低结构材料更受幼儿欢迎。比如,在快乐厨房的区域中,教师投放了一套仿真的厨具,供幼儿洗菜、切菜、炒菜……一应俱全。幼儿在这个区域中,其他材料一下子都失去了吸引力,兴趣点都在这套新增的厨具中。因此,幼儿开始了必须的角色分工,洗菜的、切菜的、炒菜的。在角色分配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摩擦,需要合作,需要妥协,需要配合。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在这个时候为其他幼儿分配角色,“你来洗菜,洗的时候要把水开小一点,把菜洗干净;你来切菜,菜要切得薄一点,宝宝才能吃得下……”往往会把自己喜欢的角色留给自己。如果其他幼儿都能听从这样的角色分配,那就顺利开展,如果其中有幼儿不满意这样的角色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就开始了摩擦、协商,并能够逐步改变角色分配的方案。这样逐渐摩擦,逐渐调整,逐渐合理化的过程,正是幼儿合作意识转化为合作能力,在实践中慢慢学会交往的过程,是中(高)结构的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所能够带来的重要的教育功能。因此,这样的材料应该适当为宜,而不能盲目地多投放。

2.把握丰富的应对方式,提升幼儿的合作能力

这里的应对方式所要把握的对象正是教师。教师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按照教师的性格特点和常态与幼儿互动时的状态,笔者试着将应对方式相对地分为感性与理性。

(1)感性的应对方式,能及时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作为比较感性应对方式的教师,往往在幼儿需要的第一时间做出其最需要得到的行为。在幼儿的意愿不能得到满足而闷闷不乐时,感性的教师经常会第一时间宽慰幼儿的不满,并且通过其他方式帮助他继续快乐地参与活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幼儿良好的活动环境。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时,往往会上去给予安慰,尽早地梳理幼儿的负面情绪,让其尽快地重新投入活动。这样的应对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幼儿良性心理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在一定程度上,砍掉了幼儿在遇到需要自己正面面对挫折的勇气,缺失了幼儿同伴之间交集而应运而生的矛盾,缩减了幼儿因不满足而需要的与人合作,并与之成长的合作能力。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适当地减少自己感性的应对方式,将幼儿的心理需要留出合理的小口子,让幼儿自己学会填满、学会成长,从而促进合作。

(2)理性的应对方式,能逐渐贴合幼儿成长需要。作为理性的应对方式,往往在允许的情况下,作为客观的旁观者,把解决的机会、成长的空间留给幼儿。在幼儿的意愿没有得到满足时,教师往往把“你觉得该怎么做”的问题,还给幼儿自己思考,或者请同伴们一起思考,把接下来该怎么做的指挥棒还给幼儿,这样会在短时间内让幼儿失去支持的力量,要自己去寻找解决的窗口。如,当一位幼儿为了轮不到炒菜而伤心失落,来求得教师的帮助时,教师会说:那你说该怎么办呢?只有一个人可以炒菜,你轮不到是很正常的。有的幼儿在得不到教师的支持时,会更加伤心;有的幼儿能够马上反应过来,我这样伤心似乎是没有道理的。教师的理性,让幼儿真实地触碰到自己的内心,留给幼儿自我突破的空间,留给同伴间互相作用的可能,从而逐渐贴合中班幼儿的成长需要,促其合作能力的养成。

3.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净化幼儿的合作认知

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是他在幼儿园之外所有能力与经验的再现场所。亲子模式所带给他的能力与经验,又是幼儿所能获得这些经验的最重要途径。要提升区域活动的质量,健康的亲子模式具有绝对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营造健康的亲子模式,是净化幼儿合作能力成长的平台,是还给幼儿正确的合作认知的重要载体。

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委屈感,往往是因为意愿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这种前期经验来自家庭,在家庭中,这样的几率是很低的。“爸爸,我来当警察,你来当小偷。”“好的。”“妈妈,我跑步比你厉害,每次都是我赢。”“恩,我宝贝真棒。”……这些互动在中班的亲子模式中,还没有退场,中班的家长,经常不愿意把真实的状态告诉幼儿。在不经意中,延续幼儿从小就建立起来的不平等互动模式。因此,要适当地降低满足幼儿意愿的概率。在跑道上的跑步比赛,应该赢过幼儿,并告诉他,你应该跑得更快,争取早日超过我;在角色游戏中,警察这个角色我也喜欢当,我们要轮流……渐渐的,幼儿会调整以自己意愿为中心的交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在平等的平台上的合作模式,将之迁移到同伴之间,也不会受阻。

亲子互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幼儿在区域自主活动中合作认知运用的磨刀石;区域活动中的合作认知,正是亲子互动中合作认知巩固的试验场。这两者在幼儿的合作认知建构过程中,是互相影响、紧密联系的。

在中班这个关键期,借助区域活动这个关键场所,通过材料与幼儿的对话,教师丰富合理的应对方式,健康亲子模式的护航,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能力,正确的合作认知。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成长一直这么自然地存在着,我们不要去打破它,把这些还给幼儿!

参考文献:

[1]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上一篇:六上共建美好家园下一篇:艺体部主任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