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精选17篇)
1.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篇一
高二物理知识点:运动的描述
南通仁德教育数学朱老师总结了高一知识点:运动的描述,仅供同学们参考;
运动的描述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质点定义:有质量而不计形状和大小的物质。参考系定义: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坐标系定义:在某一问题中确定坐标的方法,就是该问题所用的坐标系。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路程和位移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公式:Δx=x1-x2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公式:Δt=t2-t1速度定义: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v=Δx/Δt单位:米每秒(m/s)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时间间隔非常非常小,在这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象表示速度速度—时间图像(v-t图象):描述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a=Δv/Δt单位:米每二次方秒(m/s2)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大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从v-t图象看加速度从曲线的倾斜程度就饿能判断加速度的大小。
2.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篇二
一 物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寿命
太阳是一颗恒星, 具有极大的质量, 约1.989×1030千克。巨大的质量会使太阳内部产生极端的高温高压, 太阳内部的温度达到1500万K, 压力达到2500亿个大气压。在这种极端的高温高压条件下, 太阳内部时刻发生着原子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1个氦原子核, 核聚变会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通过太阳本体辐射区、对流区及太阳大气发散出去, 这就是太阳的能量来源。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我们知道太阳在释放强大能量的同时, 会以损耗少量的太阳质量作代价, 这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太阳寿命, 即根据太阳质量的变化来计算太阳寿命。太阳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目前太阳正处于壮年时期。上述热反应及质能方程可以表示为:
质能方程:E=mc2
上式中, E表示核聚变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m表示太阳在释放能量时的质量损耗, c表示光速, 11 H表示氢核, 24 H e表示氦核。
2. 风的形成
风的形成, 是大气运动章节的重点、难点所在。若不使学生弄懂, 对实际风向的判断往往会出错;理清楚了, 又对后面的气旋、反气旋及实际风向判断打下基础。对此, 可利用物理上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原理进行分析。
在没有摩擦力等外力情况下, 空气质点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 发生运动偏转, 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二力达到平衡状态。例如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就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但是, 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还需要考虑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 即与风向相反, 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 (以北半球为例) , 所以, 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 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距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 在这一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 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 其夹角愈小。借助物理知识, 可得下图。
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剖析, 使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及原因掌握得清楚, 理解得透彻, 从而能实现对学科知识的迁移运用, 培养了学科能力。
此外, 在讲解“地球上的重力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这一规律时, 既要用到天体运动规律, 也可用力的分解加以解释;在讲解“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较快, 在远日点时较慢”这一难点时, 可引导学生联系物理中的开普勒第二定律, 利用物理原理、数学计算来理解地理现象。
二 化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喀斯特地貌, 是因前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地表形态而得名, 后来泛指碳盐类所形成的石灰岩地区的一系列特殊地貌形态, 如石芽、石林、峰林、溶洞等。我国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分布着广泛的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石灰岩 (碳酸盐类) 受到含有CO2的水的溶蚀。可用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化学反应从正向反应说明了石灰岩被溶蚀形成溶洞、漏斗、地下暗河等;从逆向反应说明新的岩体形成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2. 臭氧层破坏的形成
在学习“大气环境中臭氧层遭破坏”这一现象时, 可以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加以解释。氯氟烃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光解释放出氯原子, 继而再与O3发生链反应产生O2。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由上述反应不难看出, 臭氧层中O3会不断遭到破坏, 而Cl原子的净消耗却为零, 只要有少量的Cl到达平流层, 即可使O3不断被耗损。
3. 酸雨的形成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使得全球的酸雨危害越来越严重。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自煤的燃烧, 形成以硫酸型为主的酸雨类型, 其过程可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如下:
二氧化硫的光化学氧化: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二氧化硫经过转化而形成的硫酸常以气溶胶形式存在, 遇水珠结合形成酸雾, 随雨水降下后, 便形成了酸雨。
另外, 在讲解“由于大气污染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危害性”、“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化学农药和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时, 都可以用到化学知识。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性质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出发, 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 简述了物理、化学学科知识在高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化学,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金一鸣.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陶西平主编.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冯新瑞.地理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7 (1)
[4]赵清波.让学生在问题的自主探究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 (8)
[5][美]威廉·维尔斯曼.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毛爱民.物理知识在地里教学中运用[J].物理教学探讨, 2007 (1)
[7]史瑞龙.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 2009
3.解决高一物理“难学”的教学对策 篇三
【关键词】物理学习 提高 能力 对策
由于初高中物理差异较大,而高中物理这门课对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文字的能力,许多高一新生认为物理难、不好学,因而丧失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丧失了兴趣和信心,势必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物理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降低知识台阶,不断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水平的对策。
一、布置课前导学和准备5分钟测试,培养学生预习、复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听课的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及时消化上课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一直强调,学生也知道这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可是调查表明真正能够做到预习和复习的只有少数学生,其他学生只偶尔预习、复习一下。针对这一现状,在每节新课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导学,在导学中,列出下节新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一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如果课前花几分钟的时间预习,听课时也就轻松多了,收获更大,从而让他们尝到甜头。为促进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准备一些与上一节课基本知识点有关的简单练习题,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并将每次的小测验成绩记录下来,记入总评分,以此来激励学生认真预习、复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重视实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实验的真实、形象、生动、可操作性的特点,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亲手操作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在做好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为了破除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还应亲自动手根据课本上提供的小实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和废旧物品做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实验”,如利用细线、圆珠笔和钩码做如图所示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力产生的效果,学好力的分解。又如让底部打了小孔的矿泉水瓶做自由下落运动,而水竟然不从孔中射出,让学生了解到失重现象。
还可将一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如在讲到“物体受力减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随堂实验去验证,满足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在重视学生实验的同时,也要把新教材上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和学生实验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实验现象中通过亲身体验得到一些对物理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重视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所学的各门功课是相互关联的,与高中物理最相关的科目是语文,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语言基本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只能断章取义,从而使物理的学习变得机械、呆板。所以,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概念或规律的内涵、揭示清楚有关的条件;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然后变换角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或规律的外延。从而帮助学生真正把握概念或规律的本质,消除非本质因素对学生思维的负面影响。例如,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描述,书本上说的是“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1)除了重力或弹力外的其它不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才守恒;(2)重力或弹力做功不会引起系统机械的变化;(3)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时,系统不与外界发生能量的交换或转换,只不过是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方式使机械能中的动能与势能发生转换而已;(4)只有除了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它办法参与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才与其它形式的能发生转换,且机械能的改变量等于除重力和弹力外其它所做的功。
另外,在做演示实验后、在课堂举例或训练中、在复习巩固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物理现象和过程或解题思路。
四、培养学生用分镜头图展示物理情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物理公式就是各相关物理量在数量关系方面的经验性的总结。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外在表现是解题时死套公式、闭门造车,其根源在于不会展示物理情境。教师之所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用分镜头图顺理成章的把一个复杂的物理情景用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一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就是为了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题,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各种物理情境,强制学生形成条件化了的知识,就能使学生在再次面临这些条件时,能迅速、准确地提取有关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更不用说去驾驭模型隐晦、过程变化复杂的物理问题了。其实,物理解题中分镜头图的形成过程,就是物理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这是中学生常用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因此,这一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到位。
五、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能力和迁移能力
物理模型的建构、识别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抓住了物理模型,学生解题时才能思如泉涌、得心应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物理模型的抽象、建构和迁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跳跃思维的本领,在考虑问题时,善于在不同的知识面上进行跳跃性思维,找到解题的捷径。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要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高一学生走出物理学习的困境,使物理学习水平与能力得以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瑾.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与对策[J]. 教育交流,2008(10).
[2] 姬彦东.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的解决办法[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0(9).
4.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四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时,;但时,,力不做功;时,。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
(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y=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5.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五
高一物理的知识点繁多,如何进行整理汇总对学习以及物理复习时有重要好处。合理的整理高一物理知识点能够在复习时提高效率,提升物理学习成绩。下方,京翰教育的高一物理辅导老师为高一学生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的公式汇总,供高一学生参考。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光(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光(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必须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资料: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光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光)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光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光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光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向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好处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能够由具体某个力带给,也能够由合力带给,还能够由分力带给,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持续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带给,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四、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透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光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向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必须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资料: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能够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状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持续不变
6.高一物理教学的新思考 篇六
一、对高一新生引导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利条件, 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 教学的起点过高, “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级的物理教学首先是要正确地引导, 让学生顺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这个大的台阶, 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物理知识基础, 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 关于“力的正交分解”这一基本方法的教学就是通过分期渗透, 逐步提高的。这不仅是一个遵循认知规律的需要, 其意义还在于不要因为抽象的模型、繁琐的数学运算冲淡物理学科的主题, 通过降低台阶, 减少障碍, 真正能够把学生吸引过来, 而不是把学生吓跑了, 或者教师一味地强调物理如何如何重要, 学生就硬着头皮学,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变成了物理学习的“奴隶”。如果我们老师有意识地降低门槛, 一旦学生顺利的跨上的这个台阶, 形成了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再提高并不晚。可是, 一般新老师并没有很快领会这种意图,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课本, 不注意加强实验教学, 不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靠生硬的讲解, 只重视告诉结论, 讲解题目, 这怎么能怪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呢?学生如果对物理失去兴趣, 对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对知识掌握不牢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 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 分析要细腻, 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 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 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 例题训练不到位, 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 为了增加课堂容量, 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 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 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 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 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 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 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 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 重视学生地观察, 实验, 思维等实践活动,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
三、对物理教学前概念教学的反思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 辩证思维还不发达,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 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 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 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 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顿以前, 人们对生活经验缺乏科学分析, 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错误命题: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 没有力作用, 物体就会停下来。这个错误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由此可见前概念对人们认识影响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学中, 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 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 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 否则正确概念难以形成。
1. 加强实物演示, 丰富感性认识, 有利于消除错误前概念, 确立正确概念。
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经验型, 需要感性经验支持。因此教学中应了解学生的实际, 通过实物演示消除错误概念。太阳曝晒下的木块和金属块的温度如何?学生最容易根据自己的感觉, 认为金属块温度高, 形成错误认识。所以只有通过实验测定后,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感觉的错误, 才能消除错误前概念, 否则任何讲授都是苍白无力的。由于学生思维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他们往往以物质外部的非本质的属性作为依据, 形成错误认识。
在“自由落体”一节教学中, 学生对任何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竖直落下时, 不同的物体将同时落地很难想象。因此教学中应强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竖直下落运动, 但在实验中, 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等阻力影响, 结果当然不会完美。当然, 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实验也就是要重复“伽利略斜塔实验”, 使学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体在空气中, 从同一高度落下, 快慢几乎一样的事实, 然后对自由落体运动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 抓住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特点, 充分利用实物演示及创造条件进行实物演示, 积极消除学生的错误前概念, 对提高物理学习效果是重要的。
2. 重视物理模型的运用,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消除学生思维障碍。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中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过运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点, 抓住本质特征和属性, 可以消除学生思维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提高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从生活中形成的朴素物理概念分析区别, 抛弃错误概念, 形成科学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原因并指出, 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时, 设想的“理想实验”就是建立了一个没有摩擦的光滑轨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 问题便简洁多了。
7.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篇七
关键词:初中;高中;物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7
中学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同的知识体系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依托,任何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在高一物理的教學中,要注意科学、灵活地衔接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的新旧知识,确保高一学生顺利适应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以及教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改变。本文结合笔者对初、高中教材、大纲、学生等的研究,分析初、高中物理衔接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存在的问题
1、内容目标的变化
初、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类型上都局限于力、热、光、电、运动、功和能等几方面,但是,高中阶段的知识明显比初中阶段的知识信息量大、难度大、要求高,相关概念、定理等也由定性了解延伸到定量计算、推导分析等,强调物理教学的重心由培养学生物理常识和基本应用转向培养学生对物理过程的抽象、还原能力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同时,加强了物理与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联系,特别是加大了对结合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依赖性。
2、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初中物理主要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方法,强调对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取以激趣为主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对知识的教学主要强调对概念的记忆,习题练习也相对简单,题型单一少变化。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点明显增多,大多数的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题型灵活多变,教学进度明显加快,单纯靠记忆的方法很难跟上教学进度,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一阶段的知识。
3、学习方法的变化
初中物的学习理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记忆能力,要求学生能熟悉物理现象、概念、定理、公式,并运用相关公式来解决基本的物理问题。高中物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抽象出物理现象中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不同体系的物理概念、定理、公式来解决复杂多变的物理问题。这就要求高一学生养成在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多思考,课后举一反三,多次复习的习惯,才能摆脱初中物理学习习惯,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学好高中物理。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的解决办法
虽然初、高中所学习的物理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在信息量、难度、要求上有较大区别,所以,要解决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就要做到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1、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透彻了解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异同之处,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二者兼顾,游刃有余。教师通过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研究,明确二者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对同一物理概念运用的不同表达方式对学生做解释,使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点时既能回顾初中知识,又能在教师的带领下知道新旧知识的区别,接受对初中知识的升华和难度的拔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初中知识来推出高中知识,以此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明确二者的关系,掌握新知识。对于不能用初中知识来推出的部分高中知识,教师要另辟蹊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和物理模型,引出新的知识。
2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
除了对初、高中物理知识的透彻了解,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制订适合的教学计划,教师还应该熟悉初、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习惯,据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原有的仅适合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习惯,建立新的适合高中物理学习要求的方法习惯。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善于引导,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尽快找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此外,对于个别对物理存在畏惧心态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单独指导力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尽快适应和融入到高中物理知识学习中去。
3、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有教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所以,如何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能否帮助高一学生尽快由初中物理的学习思维模式转变为高中物理学习思维模式有着较大的影响。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在大多数知识点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容易让高一学生在两个思维模式下混淆不清,学习无所适从。所以,在起步阶段,首先要适度降低难度,放慢速度,让学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高中物理知识特点,适应学习方式和节奏。其次,因为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利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等实际操作过程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以此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自身对高中物理的理解和学习模式。
总之,高中物理知识源于初中物理又在此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高一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既可以借用初中物理知识很快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有容易在新旧知识交织的情况下混淆知识点。同时,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习惯有较大的区别,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高中知识时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下功夫认真研究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科学设计,让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节奏,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徐光杰.对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9
[2]郭勤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与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
8.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八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总之,在进行受力分析时一定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际受的各个力,为解决这一难点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分析
9.高一物理曲线运动知识点 篇九
(1)知识量增大。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3)系统性增强。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在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面对这些特点,初上高中的同学要想学好它,我总结出了4字箴言,从“勤、恒、钻、活”上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勤”,高中物理中有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模型,了解这些现象,掌握这些物理模型需要勤思多练不断积累。
“恒”,高中物理知识一环紧扣一环,任何一环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钻”,高中物理有些内容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入钻研细心领会是不可缺少的,对学习中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弄个水落石出,不留有尾巴。
10.化纤面料知识大全 篇十
一、人造纤维面料
(一)人纤织物的特点
人造纤维织物基本上是指粘胶纤维长丝和短纤维织物,即人们所熟知的人造棉、人造丝等。此外,也包含部分富纤织物和介与长丝与短纤维间的中长纤维织物。因此,人纤织物的性能主要由粘胶纤维特性决定。
1、人造棉、人造丝织物具有手感柔软、穿着透气舒适、染色鲜艳等特点。
2、人造纤维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其吸湿性在化纤中最佳。但其湿强很低,仅为干强的50%左右,且织物缩水率较大,因此在裁剪前应预先缩水为好。
3、普通粘胶织物具有悬垂性好,刚度、回弹性及抗皱性差的特点,因此其服装保形性差,容易产生折皱。
4、粘胶纤维织品的耐酸碱性、耐日光性及耐其它药品性能均较好。
(二)人纤织物的品种
人造纤维织物的品种很多,除自身的纯纺外,还有许多品种属于粘胶纤维与其它纤维的混纺织物或交织物。
1、人造棉织物
以100%棉型或中长型普通粘胶纤维或富纤为原料织成的织物。如:人棉布、富纤布等。其中,人棉布是由100%粘纤织造而成的平纹组织织物,具有布身薄而柔软、纱支细、密度小、透气性好、染色鲜艳等特点,适宜做夏服与被面,价格便宜。富纤布是用棉型富纤为原料织成的平纹、斜纹等织物,即富纤细布、富纤斜纹布或富纤华达呢等,具有许多与粘纤织物相似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其染色不够鲜艳,手感挺爽且坚牢耐用,适宜做夏装或童装面料。
2、人造丝织物
以粘胶长丝或富纤长丝为原料织成的丝绸织物。如:无光纺、有光纺、美丽绸、利亚绒、人丝绡等。这些品种已在“丝型织物”一节中有所叙述,这里不再赘述。
3、粘胶纤维混纺、交织物
这里主要描述粘胶纤维与合成纤维间或粘纤长丝与短纤维间的混纺、交织产品。如:涤粘混纺织品、高卷曲粘胶纺毛织物、中空粘胶针织物等。它们均以高比例的粘纤混合低比例的涤纶纤维而制得,或各占50%的比例制成。象高卷曲粘胶仿毛织物是用67%的细旦高卷曲粘胶与33%涤纶混纺高支纱加工而成,具有手感丰润、毛感强、类似于凡立丁的外观风格,适合制作女用衣裙、便衣等。羽纱、富春纺则属人丝与人纤纱或棉纱的交织产品,具有质地坚牢,布面柔滑挺实,价格便宜等特点,常可用做服装里料。
总之,人造纤维面料以其优良的吸湿性取胜于其它化纤面料,但由于其织物下水后会变硬、强力变差,因此洗涤时须注意不要用力揉搓。此外,在裁剪时要将折边留的宽一些,并需码边,以免纱线滑脱,出现“扒丝”现象。
二、涤纶面料
(一)涤纶纤维面料的特点
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一般,涤纶面料具有以下特点:
1、涤纶织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因此,其坚牢耐用、抗皱免烫。
2、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污灰尘,影响美观和舒适性。不过洗后极易干燥,且湿强几乎不下降,不变形,有良好的洗可穿性能。
3、涤纶是合纤织物中耐热性最好的面料,具有热塑性,可制做百褶裙。褶裥持久。同时,涤纶织物的抗熔性较差,遇着烟灰、火星等易形成孔洞。因此,穿着时应尽量避免烟头、火花等的接触。
4、涤纶织物的耐光性较好,除比腈纶差外,其耐晒能力胜过天然纤维织物。尤其是在玻璃后面的耐晒能力很好,几乎与腈纶不相上下。
5、涤纶织物耐各种化学品性能良好。酸、碱对其破坏程度都不大,同时不怕霉菌,不怕虫蛀。
(二)涤纶纤维面料的品种
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服用性能。目前,涤纶织物正向着仿毛、仿丝、仿麻、仿鹿皮等合成纤维天然化的方向发展。
1、涤纶仿真丝织物
由圆形、异形截面的涤纶长丝或短纤维纱线织成的具有真丝外观风格的涤纶面料,具有价格低廉、抗皱免烫等优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常见品种有:涤丝绸、涤丝绉、涤丝缎、涤纶乔其纱、涤纶交织绸等。这些品种具有丝绸织物的飘逸悬垂、滑爽、柔软、赏心悦目,同时,又兼具涤纶面料的挺括、耐磨、易洗、免烫,美中不足的是这类织物吸湿透气性差,穿着不太凉爽,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现已有更多的新型涤纶面料问世,如高吸湿涤纶面料便是其中的一种。
2、涤纶仿毛织物
由涤纶长丝如涤纶加弹丝、涤纶网络丝或各种异形截面涤纶丝为原料,或用中长型涤纶短纤维与中长型粘胶或中长型腈纶混纺成纱后织成的具有昵绒风格的织物,分别称为精纺仿毛织物和中长仿毛织物,其价格低于同类毛织物产品。既具有呢绒的手感丰满膨松、弹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涤纶坚牢耐用、易洗快干、平整挺括、不易变形、不易起毛、起球等特点。常见品种有:涤弹哔叽、涤弹华达呢、涤弹条花呢、涤纶网络丝纺毛织物、涤粘中长花呢、涤腈隐条呢等。
3、涤纶仿麻织物
是目前国际服装市场受欢迎的衣料之一,采用涤纶或涤/粘强捻纱织成平纹或凸条组织织物,具有麻织物的干爽手感和外观风格。如薄型的仿麻摩力克,不仅外观粗犷、手感干爽,且穿着舒适、凉爽,因此,很适宜夏季衬衫、裙衣的制作。
4、涤纶仿鹿皮织物
是新型涤纶面料之一,以细旦或超细旦涤纶纤维为原料,经特殊整理加工在织物基布上形成细密短绒毛的涤纶绒面织物,称为仿鹿皮织物,一般以非织造布、机织布、针织布为基布。具有质地柔软、绒毛细密丰满有弹性、手感丰润、坚牢耐用的风格特征。常见的有人造高级鹿皮、人造优质鹿皮和人造普通鹿皮三种。适合做女衣、高级礼服、茄克衫、西服上装等。
三、锦纶面料
(一)锦纶纤维面料的特点
锦纶面料以其优异的耐磨性著称,它不仅是羽绒服、登山服衣料的最佳选择,而且常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以提高织物的强度和坚牢度。锦纶纤维面料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锦纶织物的耐磨性能居各类织物之首,比同类产品其它纤维织物高许多倍,因此,其耐用性极佳。
2、锦纶织物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织物中属较好品种,因此用锦纶制作的服装比涤纶服装穿着舒适些。
3、锦纶织物属轻型织物,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
4、锦纶织物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但小外力下易变形,故其织物在穿用过程中易变皱折。
5、锦纶织物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均差,在穿着使用过程中须注意洗涤、保养的条件,以免损伤织物。
(二)锦纶纤维面料的品种
锦纶纤维面料可分为纯纺、混纺和交织物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包含许多品种,下面简要作以下介绍。
1、锦纶纯纺织物
以锦纶丝为原料织成的各种织物,如锦纶塔夫绸、锦纶绉等。因用锦纶长丝织成,故有手感滑爽、坚牢耐用、价格适中的特点,也存在织物易皱且不易恢复的缺点。锦纶塔夫绸多用于做轻便服装、羽绒服或雨衣布,而锦纶绉则适合做夏季衣裙、春秋两用衫等。
2、锦纶混纺及交织物
采用锦纶长丝或短纤维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或交织而获得的织物,兼具每种纤维的特点和长处。如粘/锦华达呢,采用15%的锦纶与85%的粘胶混纺成纱制得,具有经密比纬密大一倍,昵身质地厚实,坚韧耐穿的特点,缺点是弹性差,易折皱,湿强下降,穿时易下垂。此外,还有粘/锦凡立丁、粘/锦/毛花呢等品种,都是一些常用面料。
四、腈纶面料
(一)腈纶纤维面料的特点
腈纶面料,俗称人造毛,因此其织物具有类似羊毛织物的柔软、蓬松手感,且色泽鲜艳。深受消费者喜爱。腈纶纤维面料的特点是:
1、腈纶有合成羊毛之美称,其弹性及蓬松度类似天然羊毛。因此,其织物保暖性也不在羊毛织物之下,甚至比同类羊毛织物高15%左右。
2、腈纶织物染色鲜艳,耐光性属各种纤维织物之首。但其耐磨性却是各种合成纤维织物中最差的。因此,腈纶织物适合做户外服装、泳装及儿童服装。
3、腈纶织物吸湿性较差,容易沾污,穿着有闷气感,但其尺寸稳定性能较好。
4、腈纶织物有较好耐热性,居合纤第二位,且耐酸、氧化剂和有机溶剂,对碱的作用相对较敏感。
5、腈纶织物在台纤织物中属较轻的织物,仅次于丙纶,因此它是好的轻便服装衣料,如登山服、冬季保暖服装等。
(二)腈纶纤维面料的品种
腈纶面料的种类很多,有腈纶纯纺织物,也有腈纶混纺和交织织物,主要品种如下:
1、腈纶纯纺织物
采用100%的腈纶纤维制成。如用100%毛型腈纶纤维加工的精纺腈纶女式呢,具有松结构特征,其色泽艳丽,手感柔软有弹性,质地不松不烂,适合制作中低档女用服装。而采用100%的腈纶膨体纱为原料,可制得平纹或斜纹组织的腈纶膨体大衣呢,具有手感丰满,保暖轻松的毛型织物特征,适合制作春秋冬季大衣、便服等。
2、腈纶混纺织物
指以毛型或中长型腈纶与粘胶或涤纶混纺的织物。包括腈/粘华达呢、腈/粘女式呢、腈/涤花呢等。腈/粘华达呢,又称东方呢,以腈、粘各占50%的比例混纺而成,具有呢身厚实紧密,结实耐用,呢面光滑、柔软、似毛华达呢的风格,但弹性较差,易起皱,适合制作低廉的裤子。腈/粘女式呢是以85%的腈纶和15%的粘胶混纺而成,多以绉组织织造,呢面微起毛,色泽鲜艳,呢身轻薄,耐用性好,回弹力差,适宜做外衣。腈/涤花呢是以腈、涤各占40%和60%混纺而成,因多以平纹、斜纹组织加工,故具有外观平挺,坚牢免烫的特点,其缺点是舒适性较差,因此多用作外衣、西服套装等中档服装的制作。
五、其它化纤面料
11.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篇十一
一、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及教学困难的原因
1.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首先表现在两个转变上。
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和对物理问题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 这是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 它以生动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为依据, 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 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涉及的研究对象看得见摸得着, 便于想象。进入高中后, 物理教学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 像瞬时速度的定义、物体运动图象的分析、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确定、物体受力分析等问题, 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对此, 习惯于形象思维的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对物理问题的认识由定性分析不断地上升到定量分析是高中物理课程相比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另一特点。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 即使遇到定量计算, 一般来说也比较简单。而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要作定性分析, 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时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分析与计算。例如,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确定等都是如此。而要在初中所学知识基础上完成这些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上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说有着较大的困难。
2. 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上有较大不同。
初中物理课程由于内容较少, 涉及的物理问题相对简单, 且课堂上有较多时间进行教师指导下的练习, 学生只要弄清概念记住公式, 完成教学内容一般都没有问题。而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这其中包括课前预习、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以及独力地观察和总结实验等, 且高中物理课教学内容多、难度大, 各部分知识密切关联。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不能及时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有的仍采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 结果是虽然记住了一大堆概念和公式, 而面对具体问题却无从下手。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从心理上造成对高中物理课的恐惧。
3. 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这也是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
高一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表述较多地涉及数学知识;二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要求相当高。前者主要表现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增多;而后者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会用代数式、几何图形及函数图象等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进行推导和求解, 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但高一新生无论是在数学知识掌握的量上, 还是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很难达到高中物理的要求。
二、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教学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教学困难, 笔者认为高一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首先, 教师要正视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 正视高一新生在认知上存在的不足,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逐步铺开新课程, 注重初、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 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适应高中课程。高一新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的现象是正常的, 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 允许学生反复琢磨, 不断深化。
2. 加强直观性教学。
(1)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方法, 其中做好物理实验是重要方法之一。在物理实验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 通过自己的设计与操作, 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规律认识,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 重视物理图景的构建与运用。物理图景可以使抽象的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点对高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始, 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养成构建物理图景的习惯, 并且能从图景中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高一物理课一开始就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对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其表达形式,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知道其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2.高一物理考点知识点摘要 篇十二
①时刻的定义: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相对于位置、瞬时速度、等状态量,一般说的“2秒末”,“速度2m/s”都是指时刻。
②时间的定义:时间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都是指的时间。
位移和路程:
①位移的定义: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是矢量。位移用又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又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②路程的定义:路程是物体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在确定的两点间路程不是确定的,它与物体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13.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十三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5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 和 在同一条直线上
a.同向:合力 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与、这两个力中较大的那个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
|F1-F2|≤F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14.高一物理教学中的矢量正负问题 篇十四
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阶段, 要改变以往对自然直观的认识习惯, 逐步适应用抽象物理知识去分析探究问题。初中物理在计算方面没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运用的是简单的数学运算;高中物理在计算方面多为定量和半定量计算, 不仅要求会解方程, 还要会用三角函数、几何知识、极限思想等数学知识或数学思想, 还要求学生会对这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还遵从特殊运算法则的矢量进行运算。
应注意到高一物理所学重点知识是直线运动规律及物体受力分析, 在整个高中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内容与直线运动有关。例如,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减速运动。这就涉及力, 加速度、速度和力都有方向, 有时正、有时负, 解题时需弄清楚。实际上, 可用正交分解法把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 然后综合加速度、速度等知识进行分析, 其中都涉及物理量的正负, 正负问题存在于各个章节中。
正负问题处理不好, 计算时就会出现“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现象, 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逐步解决。
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1】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它上升到495 m高处时, 一重物从气球里掉落。问重物要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它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分析:因为重物的运动有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而全过程的加速度始终为重力加速度, 方向竖直向下, 故首先取向上 (即初速度的方向) 为正方向, 这样就有:v0=10 m/s, a=-g=-10 m/s2, 落地时位置在出发点的下方h=-495 m, 由得, 整理解得t=11 s。
由v=v0+at=10+ (-10) ×11m/s, 得v=-100 m/s, 在此应对负值的意义进行说明, 负号表示此时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是向下的。
学了牛顿运动定律后, 涉及用牛顿定律解决直线运动问题中的加速、减速或平衡问题。
当不涉及运动学公式时, 通常选加速度a的方向和垂直于a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当需要综合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答问题时, 通常选初速度v0的方向和垂直于v0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 否则易造成“+”“-”号的混乱。
F, N, G等符号仅表示力的大小, 若力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则在符号前加“-”;相同, 则可不加符号。这是因为高一数学中还没有涉及矢量, 这样做规避了等这些数学规范性很强的表示。这样, 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方程就应写为:G-N=0, 而不是。为规范解题过程, 举例说明如下。
【例2】以15 m/s的速度行驶的无轨电车, 在关闭电动机后, 经过10 s停了下来。电车的质量是4.0×103kg, 求电车所受的阻力。
分析: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v0=15 m/s, v=0, t=10 s, 由, 计算得a=-1.5 m/s2。分析电车受力情况, 可知电车关闭发动机后, 电车所受的合外力为所受的阻力, 该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f=ma, 代入数值解得f=-ma=-4.0×103× (-1.5) N=6.0×103N。
【例3】一小物块以10 m/s的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0°的斜面, 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计算该物块在斜面上能滑行多远?
分析:该题属于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 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把重力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分解, 有G1=Gsinθ, G2=Gcosθ。物体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由于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故有F合=-f+ (-G1) =ma, 又由于滑动摩擦力f=μN, 结合垂直斜面方向N-G2=0, 代入θ=30°, μ=0.2, 解得a=-6.73 m/s2, 很容易理解加速度为负值的意义: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物体做减速运动。接下来由v2-v02=2as计算滑行距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熟练掌握了矢量正负的处理方法, 这样就不至于因为正负处理不当而被扣分。
15.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习障碍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65-01
每届高一新生都会反应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而初中物理的知识相对浅显,教材内容具体直观,每节课的知识点也不多,学生易于掌握。但是高中物理就不同了,高中物理的知识容量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都加强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明显增强。这些变化会让他们觉得极不适应,并很容易让这些孩子陷入学习的困惑中给他们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不小的障碍。
一、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的障碍
1.自我定位障碍
升入高中的每一位孩子在初中都是班里甚至是年级的佼佼者,所有的光环、荣誉、关注度都集中在他们身上。现在他们进入一个每个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相差无几的全新的集体。原来遥遥领先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甚至比自己优秀的人也是一抓一大把,老师也很难再过多地关注他们,较大的“落差”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他们开始对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模糊不清。这些因素很容易让他们的情绪波动,并在学习上对自己失去信心。
2.知识学习障碍
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作定性研究。高中物理的知识容量变大,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作定量研究。高中物理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强,教材知识结构化、层次性明显升级。而且高中物理与高中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为用的,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对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会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学起,渐渐地他们就会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失去信心。
3.心理障碍
初中物理知识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易懂,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绝大部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是相符的。初中物理规律也不太复杂,应用的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且物理公式物理量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明了,实验过程易于操作,所以,学生感觉初中物理并不太难。高中物理就不一样了,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文字叙述较为严谨,叙述方式比较抽象。描述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可以用文字去描述,也可以用公式、图像去展现,这些方式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往往一个物理规律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去研究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高要求往往会让刚升入高一的学生产生对物理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清除学生物理学习障碍的对策
1.清除学生自我定位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首先要让学生摆正心态,改变观念,认清自己。要明白进入高中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三年的时间可以不断提高自己。让他们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期是怎样度过的,现在自己的学习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个短期或是长期的学习计划。这样他们就会对自己现在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对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知识学习的障碍实际上是高中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障碍,对于这种障碍我们必须做到认真听课、巧做笔记、及时巩固、适时总结。认真听课,不仅是课堂听课要认真,课前预习也要足够扎实,要带着问题来听课,即使是这节课的内容你全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因为高中物理注重的是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性和处理问题的多样性,听课就是听老师是怎样理解这些问题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是如何浅显、明了、严谨又有条理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的听课才会让学生受益。巧做笔记,要选择性地去记要点、创新的思路及典型的例题与思维方法。学完一节必须要对本节知识及时巩固、及时总结,学完一章要对本章的知识罗列知识清单,要做好要点强化和技法提炼的总结,要做好对典型例题的分类整理与自我测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听课方式,提高听课效率。
3.高一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遇到困难,心理上出现一些障碍,这是正常的。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再怎么不适应,学科的体系编排已客观存在,所以学生需要调整的心态去适应这门学科。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认为“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高中物理的学习亦是如此。要学会寻找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时时鼓劲,时时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坚信一定能够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江萍,肖利;物理学习困难归因分析与转化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年10期
16.高一物理必修1精选知识点 篇十六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17.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篇十七
1、匀速直线运动:s=vt (v 是恒量),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公式:
vt = v0+ at
s = v0 t + 1/2at^2
vt^2= v0^2 + 2as
s = (v0 + vt )t/2
△s=s(i+1)-si=aT^2
v(1/2)=V(平均)=(vt+v0)/2
v(1/2)=√(vt^2+v0^2)/2
初速度为零时的比例关系:
1??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位移比:1:3:5:……:(2n-1)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3:5:……:(2n-1)
3?? 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1:4:9:……:n^2
4??第一个 s、第二个 s、第三个 s……第 n 个 s 的时间之比:1:(√2-1):√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g(g 通常取 9.8m/s2)
公式:
v = gt
h = 1/2gt^2
4、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 a=-g,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点时的速度等值反向,物体从某一位置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该点时的时间相等,即上升和下降过程有对称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由初速度决定。
公式:
vt=v0-gth=v0t-1/2gt^2
H高=vo^2/2g
t高=v/g
【高一的物理知识点大全】推荐阅读: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整理06-11
高一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06-23
高一物理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10-08
高一物理物理实验教案09-17
高一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的教案07-26
高一物理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北师大版知识精讲.doc06-27
高一物理起步课程07-30
怎样学好高一物理08-10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06-20
高一物理学习策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