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导学(精选7篇)
1.《乡下人家》导学 篇一
这篇课文选自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属于阅读课文, 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对乡下人家的景色, 即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描写, 生动描述了农家小园的景色独特、迷人, 让读者读后, 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赞美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和谐的、美好的。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学习的情况,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自主认识生字5个并会写课文中14个生字, 扫清文本中的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富有感情地自主阅读课文, 感受到农家小园的美好,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了解文本写作特点及对景色描写的顺序。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 我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 划出或圈出文本中的重难点, 思考初读课文后一些的感受。上课之前, 我简单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对认真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提醒学生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激趣导入
一开课, 我就播放课件, 在学生观看图片后提问他们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带学生进入文本, 并点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 结合实际说说你们的乡下生活如何? (因为班里大部分住在市区, 因此, 我要先提问住在农村的学生, 让他们讲给其他学生听。)
3.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 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随即教师板书:独特迷人) 。
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读出:“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师就关键词或本文中的生词“独特、迷人”的意思进行解释。)
(三) 品味文本中的语言
自主阅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本中感兴趣的乡村风景画出来, 和同学们说说为什么画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观上有所刺激, 并能深刻体会乡下人家春夏秋三个季节不同的美)
课件展示文本中句子:
句一:“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解读:春天的雨后, 看, 园后的竹笋长的多快啊, 这不就是一幅“雨后春笋”图吗?请同学们注意“探”字, 是否感觉到:春笋如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 在欣赏春天的风景?
句二:月明人静的夜里, 它们便唱起歌来:“织, 织, 织, 织呀!织, 织, 织, 织呀!”那歌声真好听, 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解读: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 以此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和秋夜的祥和、美丽。 (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多元化解读文本, 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感情朗读是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时也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有效方法)
(四) 拓展练习
出示冬天的几幅乡村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冬天又有哪些迷人的独特的风景? (设计意图:课文涉及春夏秋三季, 唯独没有冬天的乡下风景, 出示图片进行补充, 让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五) 资料链接的朗读
课件展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并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再次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甜美的乐曲中用心感受乡村之美, 乡下人家的和谐和闲适。)
(六) 小练笔
把自己心目中的乡下人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七)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读读书中的提示, 可以小组合作, 也可以自我行动收集身边的各种花卉生长的资料, 如市区的郁金香、一串红、万寿菊等等, 然后进行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我班学生大部分住在市区, 很少见到农村的田园风光或乡下风景, 也很少接触农村植物生长的状态, 因此, 我指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开展运用, 将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四、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 在课堂中让学生去品读的时间给的较充足, 使学生能在读中悟, 悟中读。
如果在链接阅读的时候稍微缓和点, 课堂气氛或许能更激情一些, 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
2.最美“乡下人家” 篇二
[关键词]校本研修 准备 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22
在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中,我校苏老师上的一节研修课《乡下人家》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这节研修课有教学的成功之处与不足的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一、精心准备
根据授课进度,我们四年级组的校本研修课是《乡下人家》。定好上课内容后,我们年级组的三位成员就开始了第一次的集体备课。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因此,在教学这篇美文时,我们主要抓住两点来展开: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学时,我们运用“批注式阅读法”,以读代(带)讲,通过想象画面、体味情感、自由交流等步骤展开教学。
二、大胆实践
1.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上课一开始,苏老师就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谈话导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春天,我们来到田间,秧苗刚刚栽下,一片苍翠;到了秋天,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我们来到乡间的小路上,处处是祥和的景象。这些都是乡下人家常见的景色,美吗?”苏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和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牢牢吸引了学生和听课老师。接着苏老师趁热打铁,播放与课文情景同步的画面,苏老师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再次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去领略乡下的美景。
学生们陶醉在美景中。于是,苏老师因势利导,课件出示文章的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了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谓段段是风景,句句是画面。苏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的“独特、迷人”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法指导。例如,在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法来学习。最后,教师出示幻灯片,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横线画出了优美的句子,用三角形标出了精彩的词语,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种学习方法就叫做批注式阅读。”
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的阅读法,这是以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批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的个性化阅读活动。
3.运用以读代(带)讲的方式——感受乡下人家的美
在接下来的三到六自然段的学习中,苏老师采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用批注式阅读法来感受乡下人家的美。学生边读、边画、边写体会,进一步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鸡鸭觅食、院落晚霞、月夜睡梦等画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还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品读感悟环节中,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是欣赏读、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中,苏老师用课件出示一首小诗,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总结全文:“是的,无论是秋冬,还是春夏,无论是屋檐,还是绿荫树下,都有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看,长藤绿叶瓜架,雨后竹笋鲜花,鸡群悠闲觅食,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虫鸣人入梦乡。最美乡下人家!”
三、反思提升
经过精心备课,认真耕耘的《乡下人家》成功了。成功的地方在哪里呢?我们进行了课后评价。
1. 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现乡下人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在学习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霞等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乡下风光的美景图,不仅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了初步印象,而且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产生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此外,在课件中配以优美的音乐,对学生朗读和进入情境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批注式阅读法,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品读课文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展开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注重学法指导。教师通过在大屏幕上示范,直观演示批注式阅读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从上课的情况看,学生比较会读书,关键词语都找到了,许多学生还在重点句子和词语旁边写下了旁注,这说明学生已领悟了批注式阅读这种学习方法。
3.运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代(带)讲
在这篇课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自己感悟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可以说,以读代讲、以读带讲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读出情来,读出味来,读出意境来,读出语感来,整节语文课,书声琅琅,就这一点来说,教学成功了。
4.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如“青瓜绿藤”的画面中,学生在石狮子和瓜藤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的对比中,感受到“别有风趣”一词的含义;“雨后春笋”一段,教师抓住一个“探”字,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使学生体会到拟人化手法运用的巧妙。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总体氛围比较好,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其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说明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些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弱,今后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篇三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学习目标的设定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朗读、感悟、交流、朗读来理解想象乡下人家各组景色的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田园诗情,产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
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为我们的孩子只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看似陌生的景物、平淡的语言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1、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情景。我在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情境之后,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象欣赏乡间美景。而且为了让学生对乡下景物有更多的了解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优美的乡下美景图,给学生以好的视觉效果,使学生产生更了对乡下生活的热爱之情。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3、抓住重点品读课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独特迷人”在字里行间中寻找这种风景。从课堂来看学生对关键词掌握得很好。
总之,回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整节课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同时也感受到学生语言的贫乏,好词佳句积累欠缺,今后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督促其多读书,多积累好词佳句。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2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一、抓住一条主线,使教学结构清晰。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
二、在“读”中感知、感悟。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开头的齐读课文,学生读得整齐,有感情。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先扶后放。
学生读书后,我和他们先一起归纳出1至6自然段每段分别写什么,板书出来,再重点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找出这一段主要在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你想怎么读这些句子?从这一段中读出了哪些写作方法?学生交流,并练习朗读找出来的句子,再让学生从2、3、4、5、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自己学习,自学好了之后在全班交流,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每个自然段都有学生选学。
四、启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因为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比赛的方式:“你最喜欢书中描写的那个场景,想象一下,说一说它美在那里?然后试着画一画,给它们起个最合适的名字。看谁选择的场景画得最美。”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鸭子戏水图”、“门前晚餐图”等。对于文章中较难理解的,作者采用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的重点语句,在读书时,教师则加以指导,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字的理解。我让学生这样想:如果你就是这些小竹笋,那么快想探出头来干什么呢?鲜嫩的小春笋们,你们探出你们的头来吧,把看到的景象说一说。还有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形式多样品课文。
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把城里人和乡下人进行比较,比一比,说一说,看谁的家乡美。由于我们的学生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们大多从小生活在乡村,对农村生活和环境比较熟悉,他们在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进行比较一番后,很会用自己的话总结表达,并且发表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
回顾学习过程,教师只要善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理化的组织者、安排和引导,那么整节课学生都会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的收获也会很大。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3
【教材说明】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案例记录】
师:文中作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现在,有人把每个场景都画了一幅画,想欣赏一下吗?(生:想)想拥有吗?(生:更想)
师:你最希望你自己拥有哪一幅画呢?为什么?(生谈各自想法)
师:想要拥有必须得要付出。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那幅画拟个名字,并且想象着说一说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谁选择的画最美。可以与其它兴趣相投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
(生行动)
班级汇报。(略)
师: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名画。
(出示课件,师生欣赏)
师: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欣赏这优美的画卷吧!(师生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谈一谈你此刻的感受。(生谈)
师:是啊!如此美妙恬静的乡村生活!只有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拥有它!庆幸的是我们欣赏了它,并真正拥有了它,所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自豪地说一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后反思】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可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来,反而让学生害怕上了这个学习任务,所以只有想其它的方法来遮掩一下自己的笨,这节课上只是仅仅采用了一个比赛的方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
群鸭戏水图”、“月明人静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刘煜同学因喜欢“雨后春笋图”竟还搬出了郑燮的《竹石》一诗!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几乎令我不敢相信!教参上品析的几个句子学生全部都自己品出来了,而且还很有“味儿”!另外,他们还很非常有创意地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较,谈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思维彻底被解放了!而如果按我的水平引导学生去品味,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以我自豪地想,如果我“笨”,那么我可以努力地想方设法地将品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散发出的夺目光芒来掩盖住他们的“笨老师”!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4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绘能加生活的优美记叙性散文,里面描述的场景,温馨和谐到不行。共用了两个课时,也差强人意,算是讲完课了。但没事留了个小尾巴,关于写作结构的,因为有点难度,所以明天再讲吧。
课文挺好讲的,主要都是以孩子们读、悟为主,我的引导为辅。但是我发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还是挺多的,例如说,我引入的例子比较少,貌似不太能够激发起猴子们的兴趣了,而且。我就算打比方说明,也没有把握好度=分析那个句子——“花儿既朴素又华丽”,我分析这对一起呈现的反义词的时候,举了例子说“张老师我既凶狠又温柔”。猴子们还是有点反应的,但后面,我引导他们说出花儿“朴素”是因为随处可见,而且并不名贵。其实到这里就够了,可以截住了,然而我还嘴贱补上一句“而且可能一不小心就被牛吃掉了,可能上面还留有牛屎呢”==台下的猴子都忍不住喊:老师你好恶心啊。此时我真的想揍我自己一顿=、=为人师表啊。我的重口味就应该收起来啦拜托。
再有不好的地方,貌似课堂还是有点拖沓了,到了第二课时的时候,就有点赶进度的感觉了。这样时间把握得不好,还是不行的。要改要改。
明天上下一课《牧场之国》,选读课文,希望这些缺点都不要再犯了吧。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5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通过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我感觉有以下的收获和失误:
一、抓字词。
字词教学仍是教学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读课文后,就检查本课中要认的5个字和要写的14个词语,并且对课文中出现的容易念错的多音字“冠、率”进行指导。让学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词语,如鸡冠、夺冠、冠军、张冠李戴等,再联系实际理解。这样从多音字的音义结合起来记忆,更有助于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在课文朗读中有位女生还把“结果”的“结”念错了,在课堂上对这个字及时指正并且区分了两个“结果”的意思和读音。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捣衣”,就借助图片让学生进行理解。
二、抓主线,结构清晰。
在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读。
三、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悟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弄清文章段落层次,梳理文章脉络。
“情感朗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读出味道。
“自由读”学生通过读,认识生字新词;通过读,理清文章画面,;通过读,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通过读,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对文本的处理上有问题。第一个环节本想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的情景取个清新明快的名字,为后面的课文画面取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当我出示图片让学生取名时,学生都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后来我和其它老师一谈,都觉得这个环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点拔高,与后面概括课文画面又有点重复累赘。不仅没有实现事先的预想也浪费了时间。导致最后的“雨后春笋”这个画面的语句品析没法完成,而匆匆结束。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6
《乡下人家》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抓住乡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场景,呈现出青瓜绿藤、鲜花盛开、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六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展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选读探究——品读感悟——朗读再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读中赏词、品句,读中积累、感悟,读中想象、迁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反思《乡下人家》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一条主线
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结构清晰,语言朴实自然,读起来有清风拂面之感,这篇文字没有较难理解的词句。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一条主线:“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多种方法
四年级下册了,学会理解课文有好多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在教学中我注重了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课件展示“雨后春笋”等画面,再引导学生想象其他画面,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朗读再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开始我安排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轻声读、小组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把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上完了这一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站在课堂上还是紧张,随机应变的能力很欠缺。其二,学生的朗读再现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话。另外时间安排上比较仓促,没能给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观赏画面,最后的生字词教学,没有做到更好的扩展,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延伸。
课堂教学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谢谢!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7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同时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生活的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能集中概括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教学。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的生活坏境,迷人的风景的句、段,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将作者描绘的画面与亲眼所见的画面联系想一想,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使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学生读文后,我让学生把作者描写乡村风景的语句或段落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随后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反复读,找出这一段主要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你想怎么读这些句子?从这一段中读出了哪些写作方法?学生交流,作者这样写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接下来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由组合学习其它描写乡下人家的几个场景。每个场景都有学生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致高涨,达到了学生与文本共鸣的效果。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把城里人和乡下人进行比较,看看谁的家乡美。由于我们的学生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生活和环境比较熟悉,因此说起家乡哪独特的美景,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场景时头头是道,从他们言语中仿佛又看到了另一幅乡下人家那独特、迷人的风景图。从而也体现出了农村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不难看出只要我们善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合理化的组织、引导,那么整节课学生都会在自主合作中学习交流,在探研中解决问题。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8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读课题,眼前就会不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本文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装饰”指在身体和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这里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若是在门前竖两根大旗杆,让人不免觉得太单调,若是蹲一对石狮子又太威严,让人不由得拘谨、胆怯,难生亲近之意。这里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于其中的青、红的瓜,色彩明丽,生活气息浓厚,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质朴自然,无人工雕琢之感。
②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③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雄鸡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斗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④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好一幅乡村晚景图!
⑤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对词语的理解。
时令:季节。
倘若、即使、若是:都是表示假设、假如、如果的意思。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文中指乡下人家按常理总要养几只鸡鸭之类的家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理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倘若、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教师准备乡村风光的图片,或乡村生活的多媒体课件。
2.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初步感知后,要引导他们自读自悟,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也可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不懂的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这一问题展开交流,从具体的语句段落中感受乡村风景的美丽。
最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乡村风景的美的”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抓住了和农人关系最密切的普通的事物,仔细观察,采用对比拟人的手法。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然后抄写、背诵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本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因为文章展示的图景亲切恬静,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柔和舒缓的,而拟人化的句子要读得轻快活泼。
4.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结出”的“结”字读一声,“场地”的“场”字读三声;“扎到水下”的“扎”字的声母是翘舌音,“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书写为撇折、撇折、点、点、提、撇、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6.阅读链接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意境优美,情趣盎然,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四、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1.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小组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9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空间、季节和时间的交替描写,展现了“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的田园风情。在教学中,我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入手,以阅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上课时我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写体会,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品读感悟环节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的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穿由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朗读能力。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评价语要有提升,这个是自己一直都在努力去积累的项目。虽然备课时冥思苦想出好多评价语,但是真正站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其二,学生的读后感悟能力比较强,但朗读再现的能力较弱,要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升。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特点,凸显自身的教学特点,体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这将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0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换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时,我主要分为四步:
1.看图导入,进入美好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马上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
3.品读课文,展示自学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并通过做小主人邀请客人这一方式,内化语言。
4.读读写写,积累语言。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从他们的朗读中,我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学定教。作业上进行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要求,介绍乡下人家的一处场景。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比赛的方式,“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那幅画拟个名字,并且想象着说一说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谁选择的画最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群鸭戏水图”、“月明人静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另外,他们还很非常有创意地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较,谈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感觉,教学本课时,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其次,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能抓住几个拟人句、做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是,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学生试读,分段读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1
陈老师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一、自选方式,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陈老师带学生进入课文,让他们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内容,并用上恰当的词语概括地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学生通过初步的概括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学中,陈老师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2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鸭群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明人静图)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导语: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味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⑴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⑵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体回顾,延伸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披文入情──《乡下人家》教后反思】
《乡下人家》描写的是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的进入梦乡……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我所在的学校本身就处在农村,因此班上的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但是他们有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感觉、也就是说,对于乡村田园风光,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所以就不太在意、尽管这样精美的文质,也不能够深深地吸引他们、但我还是试了一下。
这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先让同学样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接着,我带领着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所以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多多少少地体会了自己深处乡间的一种幸福感。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的纠正字音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而后面重点的让学生读读、想想、说说,就展开的不够。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其实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几次打断了学生。因此,我想课前预习的效果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3
为了准备5月的20xx年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从4月初接到通知,就开始投入到这次赛课的准备当中。考虑了我教学的特点和喜好,最后我选定了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里的《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六幅田园风光的画卷,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基于本组课文的编排目的和本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们确定了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提炼和迁移运用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设计的最开始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第一课时上什么,怎么上的问题。于是我查阅了往年全国赛课的资料,也请教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得到了一个基本的流程。紧接着我就开始设计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最后进行试教与修改。到来参加比赛的最后一稿,这节课总共经历了N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围绕着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力图通过学生自主的感悟和探究进行文本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能上得扎扎实实的目的。因为整个设计的过程细节太多,现在我只想节选这次备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段来谈谈我对如何根据学生发展需求进行内容取舍、练习设计这两个方面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感受。
关于中心段的教学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们决定从课文的最后一段(文章的中心段)入手进行对课文文本的学习。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课文里有一个句子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它吗?用笔画下来。看着课本一起读这个句子。
师激趣:同学们通过读书,我们把一篇原本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谁能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来理解作者的感受?(指名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不论……不论……独特迷人。)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早上、中午、晚上,初春、晚春、初夏、盛夏、初秋、深秋、初冬、隆冬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分男、女读句子)师: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句子的表达方式?(意思相同,课文的简洁,读起来很美,改写句罗嗦,不美。)
师小结:课文中作者连用了“不论、不论”来写,其实就包括了所有的时间和季节。因为在作者眼里,一年四季,一天24个小时,乡下人家的景色都是那样与众不同、那样美丽,他都喜欢。课文原句的描写不但简洁而且表达的情感也更深刻了。带着你们的体会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把句子读好。(指名读、赛读)
师:这么好的句子大家能背下来吗?
师小结过渡: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很重要,作者把它放在文章的最后,起着总结的作用。那么围绕着这个句子,作者分别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色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看看。
我们在这里设计句子比较的目的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句子来感受作者用“不论……不论……”这组关联词来表达的精炼,体会作者想表达的强烈的感情。但通过试教以后发现,这样设计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感觉这个训练点对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意义不大。因为在四上的一篇名为《搭石》的课文里已经出现过相似的句式,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的知识。其次,“不论……不论……”这组关联词语也不是这个句子的教学重点。对于这个句子只要抓“独特”、“迷人”这两个重点词语就行了,在这个句式的写法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是很耗时低效的。于是教案被修改为:
师小结:课文的生字词语我们学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引:谁来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课文里有一个句子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感受,你能从课文里找到它吗?
(指名读,你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吗?齐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归纳,我们把一篇原本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谁能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来理解作者的感受?(重点理解“独特”、“迷人”的意思。指名交流后教师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师过渡:这个句子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它还是全文的总结,围绕这个句子,作者是怎样把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景色写出来的?我们一起看课文,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经过这样的修改后这样的教学环节就很明朗,不拖拉。重点突出明确,学生也得到了相关的思维训练。
关于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可以说是困绕我们最久的一个环节。因为我们试教的是南宁市的学生,城里的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那些乡下人家景色与生活的画面离学生自身的感受比较远,他们很难真正的感悟到文中描写的那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所构成的那道装饰的“别有风趣”。如何让学生能真正读懂景物的“别有风趣”,感受到作者对乡下人家独特风光的喜爱之情是这个自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师引: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的请你画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做圈画批注。
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先和同桌讲一讲,后指名。)
(1)出示:别有风趣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2)课文里这道与众不同,别有趣味的
装饰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出示课文齐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4)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看到了什么?
(5)师相机拓展想象写话:乡下人家,房屋虽小,但人们总爱搭一瓜架让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你看那些嫩绿的枝条长出了绿油油的小叶子,叶子越长越多,越长越密,绿色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仿佛把阳光都染成了绿色。你们想到的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6)学生想象练写。
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这是一幅……的图画;这是多么迷人的画面;老师眼前就已经出现了那……)
(7)总结: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正是这些漂亮迷人的景物构成了乡下人家门前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齐读“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3、师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作者写了这些自然的景物,为什么还要写石狮子和大旗杆呢?
(2)教师相机总结:是的,那些“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更让人觉得亲切,可爱。有着勃勃的生机。通过与石狮子和旗杆的对比作者更好地表现了乡下人家与众不同的迷人之处,也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3)你想怎样读这个句子,表现出这处景物的独特与迷人,表现作者的
喜爱之情呢?(自己练、赛读,范读、表演读)
这样试教下来,短短一段话,老师的问题一共有十几个,学生被老师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牵着走,没有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改要求。有些练习的设计也同样没能发展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给人的感觉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疲。怎么办?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很好体会到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呢?静下心来再好好的解读文本,其实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就是乡下人家屋檐瓜藤缠绕的独特景色,同时作者还采用了与石狮子和大旗杆做对比的方法突出了这个特点。那么应该怎样整和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呢?最后,我抓住了这个段中的一个关键词“别有风趣”来入手,想通过由理解词语到句子感悟,让学生在自主感悟的过程中体会这道“装饰”的别有风趣。于是教案设计修改为:
师:谁来说说在第一自然段里你画了哪个句子?指名读句子。
(1)、这个句子中有大家不好理解的词吗?板书:别有风趣装饰
谁知道“别有风趣”的意思
“装饰”又是什么意思呢
(2)、为什么说这道装饰是别有风趣?谁能再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谈。要求谈出: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叶,这些植物的色彩明丽,生机勃勃,很自然,有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与城市的威武的狮子,庄严的旗杆相比就显出别有风趣。)
师:正是这些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景物构成了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这正是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之处,表现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指名读,范读、大家一起读)
经过修改,这样的教学设计更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由原来的十几个问题整和成了现在的三个关键问题,同样解决了本自然段的教学重难点,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设计这节赛课时的一些想法和其中的一些过程。这两天通过培训学习,听了专家们的点评之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还可以如何调整使这节课的教学能够更具实效性?我想我还可以从教学内容取舍上做一些更细致的思考。有机会我还会用新的方法来再上这节课,看是否能还能更好地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4
《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那些简朴的农舍前,挂满瓜架的是青、红的瓜,朴素而艳丽的是各色的花,屋后或是一片青翠的竹林,母鸡带着小鸡们在林中悠然地觅食,鸭子在小河中嬉戏……文章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四年级下册课标中有一个学习要求,即初步学会理解课文的几种方法,如: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等等。本课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阅读,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反复阅读与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的每一个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处处讲,处处读,这就要有选择的读和讲。对于较难理解的及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都要重点来阅读、理解。如:作者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探”字的理解,对鸡的描写,纺织娘唱歌等等,都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不仅要在充分的读中感悟,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听读中闭目想象画面,然后让学生自由说感受,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听读或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安排上,我大胆地采用精讲第一自然段,学生自学第二自然段,快速浏览3—6自然段,循序渐进地由教到放。教学中让学生模仿作者用拟人、比喻等写作方法形容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情景;学生能够自主感悟夜晚听见纺织娘的歌声体会以动写静的写作手法,从而感受夜晚乡村的宁静。
有选择的读和讲,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学习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5
最近,在教学活动中,使我印象深刻的课文是《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是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乡下人家朴素的景致,祥和的气氛,勤劳的生活。这些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画。可能是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种文体,对于这种生活也比较向往,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也能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也同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这篇课文我们分了两个课时进行学习。在第一课时,学生解决了生字的识读问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以及了解了全文的内容。第二课时,我准备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欣赏优美句段等手段来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整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
首先,概括阅读技巧,师示范如何品读。针对我班学生“不爱说,不会说”的特点,他们不知道什么样的句段是优美的,什么样的字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于是我先跟他们概括出一些技巧,比如说,学生可以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修饰手法、关键字词、句式或词语搭配,然后细细品读,悟出内涵。我举了一个例子,示范如何品读。在第一自然段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个句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这里用了一个“虽然……但……”的转折句以及“或……或……”的句式,我们可以从中悟到乡下人家虽然小而简但是勤劳和快乐的;从“一个个”、“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等叠音词的使用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的美好;再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坚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较的手法,将乡村与城市进行比较,写出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与城市的威严冷漠。
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品读。作了归纳、示范之后,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一下子就能找出很多关键的词句,而且品读得比较到位。比如,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个拟人句中感受到竹笋的俏皮和乡下村的勃勃生机;从“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这些拟人句中,感受到鸡鸭的可爱以及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住。
最后,我们师生一起为文章归纳出小标题,我先归纳出前两个:
①屋前搭瓜架;
②花美主笋冒。
学生也模仿归纳出:
③院里鸡觅食;
④河中鸭嬉戏;
⑤门前吃晚饭;
⑥夜静人入梦。
有些学生还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都变成诗人了……”课后,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竟达100%,比课前的人数增加56%。
我认为这节课是较为满意的。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的情绪是快乐的,他们是乐于这种学习,享受这个学习过程的;从教师方面来看,本人认为,
1、这节课的目标设置得较为合理,目标导学作用得到了发挥;
2、设计的重难点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教师的帮助、指导、点拨、启迪、提升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4、教师的课堂调控作用也得以发挥;
4.《乡下人家》课堂练习 篇四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瓜架
()南瓜
()桌椅
()尾巴
()旗杆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天高地阔()
和谐()
独特()
2.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子?用“_____”
画出来,请你也说说原因。
3.想象:
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
()地呼吸
()的晚景
()地欣赏
()的夕阳
()地爱抚
()的炊烟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水马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
七、思维创新大拓展:你眼中的乡村景致又是什么样子的?
用一段话写下来。
(自由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
(种)南瓜
(修)桌椅
(耸)尾巴
(竖)旗杆
(进)梦乡
二、1.鲜花
2.地瓜
3.老鹰
4.燕子
5.星星
6.时间
三、1.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2.神奇十足的雄鸡挺着胸脯,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四、1.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五、1.和谐
海阔天空
和睦
独到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因为这段话描绘了非常美的乡下傍晚之景,使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3.寒冬腊月
时候,飞雪蒙蒙,一片银装素裹,远处的了了炊烟直升天际。
4.如明镜般的湖水
长满野草的小山丘
六、1.(清新)的空气
(美美)地呼吸
(美丽)的晚景
(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
(轻轻)地爱抚
(袅袅)的炊烟
(悠闲)地啃着草
2.(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一边……一边……
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七、每天清早,空气清新,树枝上的小鸟在愉悦地歌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还有一股甜甜的薄荷味;到处绿树成荫,来到一条小溪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溪底是各种各样的雨花石,还有小鱼在欢快地做游戏呢!……勤劳的农民伯伯早已在辛苦地工作了;可爱的小朋友们笑着、闹着,在捉蝴蝶,两旁的树丛中,蛐蛐、蝈蝈唱着动听的歌儿,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课外阅读:
类文阅读
乡下的村庄
村庄不大,却很古老,村庄的后面,是座不太(竣
峻)
拔的小山。山呈“箕”
状,山顶为内弧形的长圆。整个村庄被半月
形的山体包围着,就像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轻轻拥着自己心爱的珍宝,不由让人生出风水宝地的联想。我喜欢这样的村庄,干净利落,整齐有序,保持着传统村落的自然和地域特色。一座座房屋错落有(制
致),院与院之间或相互(衔
衍)接,或留有夹墙,但户与户之间,绝对单门独院。
阳光灿烂,天气和暖。门角的土地平整,阶前的菜园已收获一空。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
和睦相处,不(遇
逾)半步。那些树木,枝杆圆润饱满,枝条伸展,苞蕾微鼓,正
轻。
可以想象,若有一日枝头盛开,它们的花朵,足以把一座小院点亮,一朵花开,就是一片
无限的春光。
这些懂得生活的人们,守护着家园,守护着村庄,点种着自已喜欢的树木、庄稼。
乡间的泥土味,清香的庄稼味,和他们身上的汗珠一样,和成一股乡村的气息。
夜晚的村庄,月
明星
稀。
各家的院里院外,门楼上,都悬挂着一对新年的大红灯笼,既装饰了门面,照亮了街道,又能让人感受到村庄的温暖、祥和、喜庆。
村庄朴素的本性,就在于夜晚的柔美,白天的安宁。
(选自《时文精粹
月
色中的栀子花香》
煤炭工业出版社)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
2.“风水宝地”的意思是。
下面的词语与“风水宝地”的“宝”
字意思不同的是()。
A.国宝
B.宝藏
C.宝石
D.宝刀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村庄比喻成,把小山比喻成,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院前院后,大都种着树木,桃树、杏树和槐树,一株株遵规守矩,在主人规定的范围内生
枝散叶,就像邻里之间的约定,和睦相处”,这段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村庄、院落。
5.短文通过对描写了哪些事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竣
制
衍
遇
2.风水好的地方。
A
3.拥着的珍宝
一位母亲张开温暖的怀抱
形象地描绘出小山的“箕”
状和村庄与村后小山所
处的地理位置,同时从侧面表达了作者对村庄的热爱。
4.拟人
干净利落,整齐有序。
5.短文描写了院里院外的树木、夜晚村庄的灯笼。
5.乡下人家 篇五
你们喜欢乡下吗,大家应该会异口同声的说,喜欢吧!我也是!因为我也是农村的,乡下虽然没有像城市一样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但有着一群快乐的人们。
我们在这,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农村我们充满了快乐,有城市的另一种的快乐,城市的人的快乐是虚拟的因为城市的孩子们,无非就是爸爸妈妈带去游乐园而已,我们乡下孩子,和伙伴一起去爬山,游玩,和伙伴们在宽敞的田野里旁的小溪,玩,有时也捉些鱼,大人应该也有这样的一个美好童年吧!乡下生活不仅只这些还有很多喔。
农田应该大家最熟悉了吧,那你可是农民伯伯的快乐地方喔!因为农民伯伯用自己的双手种植农作物,蔬菜、高粱、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到它们成熟了时候当然就是农民伯伯最快乐的时候了。
乡下风景更别说,没有汽车在冒烟污染空气,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森林,每个人们前都会总几朵美丽的花,景色迷人。
6.《乡下人家》导学 篇六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 热爱家乡”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乡下人家屋檐瓜棚、场地花园、雨后竹笋、鸡鸭活动、共进晚餐、蝈蝈鸣蝉等独特、迷人的风景, 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课文插图整合了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从近到远, 从点到面展示出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独特、迷人的风景和悠闲、快乐的田园生活, 表达了作者热爱农村、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文看图, 感知田园风景的特点
1. 紧扣题眼, 把握中心。
(1) 齐读课题, 回答问题。课文围绕“乡下”会写些什么呢?请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 齐读课文, 回答问题。读了这个自然段, 你觉得文本是紧扣哪些词语来写的? (时候、季节、独特、迷人)
2. 初读课文, 初步领悟表达顺序。
课文描写了什么时候, 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白天、傍晚、夜间;春、夏、秋)
3. 观看插图, 感知田园风光特点。
请对照插图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前6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一道什么样的风景, (屋前种瓜、场地栽花、雨后竹笋、鸡群觅食、群鸭戏水、向晚用餐、秋月鸣蝉) 这些风景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独特、迷人)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 整体把握文本中心, 采用扣词语、扣文本、扣插图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读一读、看一看、悟一悟、说一说的过程中, 初步感知出乡下人家田园风光的特点, 为理解文本内容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图文对照, 感悟田园风景的独特
1. 读文知景, 了解田园风景独特。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七道风景, 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仿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的填空 (读文填空, 交流汇报) 。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的形式,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填空练习, 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初步把握乡下人家的7道风景及每道风景所描写的景物名称、特点及作者的感受。
2. 联系生活, 比较田园风光独特。
(1) 描述周围风光, 感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不同的风光, 你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风光描述出来, 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2) 比较城市风光, 领悟田园风光独特。同学们通过对周围风光的描述, 觉得乡下人家的风光确实独特。那么, 城市风光与乡下风光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看完视频后, 对照表格说一说 (看视频、对照表格评议) 。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周围风光和观看城市风光的视频, 让学生从直觉和心理方面感知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很独特。
三、品悟语言, 赏析田园风光的迷人
1. 赏析修辞语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作者描写田园风光的独特, 主要用了两种修辞方法, 请一边浏览课文, 一边在文中勾画出来, 并在旁边写出修辞种类 (学生浏览、勾画、批注、交流) 。 (1) 出示对比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出示:“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 可爱多了。” (1) “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具体指什么? (打扮、美化;青、红的瓜, 碧绿的藤和叶, 把乡下人家的屋前美化得自然、有趣。) (2) 乡下人家和高楼大厦屋前的装饰有什么不同? (从景物的名称、色彩等角度进行比较) (3) 作者喜爱乡下人家的装饰还是喜爱高楼大厦门前的装饰, 为什么? (乡下人家的装饰是自然有趣的, 高楼大厦的装饰是人为选择和雕琢的;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生活自然的喜爱之情) 。 (2) 出示拟人修辞句, 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出示“雨后竹笋”课件:“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 你从这一段文字中体会出什么? (竹笋生长离不开春雨的滋润, 说明雨水是万物生长之源。) (2) 你觉得文中“探”字能不能换成“冒、长”之类的字, 为什么? (不能换。“探”具体描写了竹笋破土而出的羞涩和活力。) (3) 你从这个拟人句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这是一幅春雨过后, 竹笋勃勃生长的图画, 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润物, 万物长势迅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品悟优美词句, 体会田园风光迷人。
出示“场地栽花”课件:“有些人家, 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芍药, 凤仙, 鸡冠花, 大丽菊, 它们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 交流这些花开放的季节, 想象各种花开放的颜色、姿态。 (2) 联系句子的意思, 说说“朴素、华丽”分别指什么? (“朴素”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各不相同, 显得自然、朴素;“华丽”是指乡村的各种花, 依着时令, 顺序开放的颜色和姿态显得优美、漂亮。) (3) 你从场地栽花的这道风景中, 体会到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这是乡下人家姹紫嫣红的花景图, 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热爱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观看特定场景, 欣赏田园迷人风光。
出示“向晚用餐”课件:“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 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 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 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 读完这段话,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 (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田园生活画面, 描绘出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和谐, 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向往乡下人家人与人之间生活和谐、愉悦的赞美之情。) (2) 从“若是”一词, 我不仅体会到作者_______, 还激起了我对_______。 (作者见证了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情景:一边赏景, 一边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地享受生活;激起了读者对乡下人家向晚共餐的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修辞手法、场景描写的优美语言进行品字析句, 不仅使学生对乡下人家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迷人知其所以然, 还能把学生带进身临其境, 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的境界。
四、回归整体, 延伸田园风光的美景
1. 总结全文, 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特点,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 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天鲜花轮放, 竹笋探头;夏天举行露天晚餐;秋天月明星稀, 秋虫啾啾等独特、迷人的画卷。课文用优美的语言, 描写了清新、自然、优美的画卷, 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你们脑海里留下了印象。课后, 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道风景, 把描写它的句段抄在积累本上并配上图画。
2. 延伸拓展, 衔接阅读文本。
乡下人家的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是多么地自然、清新、优美!有一首《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诗, 从另外一个角度描写了田园风光的清新与生气。课后, 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这首诗, 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感受?
7.破译《乡下人家》的表达密码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
【教学预设】
细读文本,感受乡下人家独特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探究课文表达上的特色,进而开展语言实践尝试。
【教学过程】
一、梳理脉络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
生:《乡下人家》。
师:如何读好这篇文章,老师给大家提三点建议:首先,要知道课文写什么;其次,要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之后,还要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板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难,要做到可不容易,同学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评:课的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读好一篇文章的方法,其中“写什么”是关于内容理解上的,“怎么写”是关于表达上的,“为什么写”是关于情感上的。使得本课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并以“敢不敢接受挑战”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用一句话概括《乡下人家》这课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生活。
生:《乡下人家》这篇课文写的是乡下人家的风景。
师:谁能综合起来说?
生:乡下人家写的就是乡下人家的风景与生活。
师:是的,这就是精炼的概括。(板书:乡下风景、生活)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就需要学会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老师要你们具体地说一说,你在乡下人家看到了哪些风景?你能说吗?
生:我看到了乡下人家的瓜儿攀上架。
师:如果能用几个字概括就更好了。
生:瓜儿攀上架。
师:好,很简洁,继续说。
生:鲜花正开放,竹笋探出头
生:鸡鸭在觅食
生:纺织娘歌唱,庭院中晚餐
(评: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时就已经完成的教学,所以老师在本环节中提升了训练要求:一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二是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道风景。通过这个环节,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与梳理,还对学生的精确概括能力进行了训练,教学有层次,效果好。)
二、片段细读,体会表达特色
师:说的好,请看——(大屏幕中出示课文内容小标题:瓜儿上架 鲜花盛开 竹笋成林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 鸡鸭嬉戏 织娘歌唱 院里晚饭),同学们发现了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的特点了吗?别急,认真观察一下。
生:黄老师,我发现了这些景物中,瓜儿上架、鲜花盛开、竹笋成林都是写植物的。
生:对对对,老师,我也发现了, 鸡鸭嬉戏、织娘歌唱写的是动物的,院里晚饭写的是人物的。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秘密——从多方面来写乡下人家。(板书:多方面写)
师:课文哪儿写出作者对乡下人家的总体评价?请大家拿笔把它划出来,齐声把它读出来——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这段在课文的结尾,同学们能发现课文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吗?
生:老师,我知道,这是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说具体点。
生:就是先分开写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再总的概括写。
师:大家说是这样吗?如果,老师把这一段话移到课文开头中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就就了先总后分的写法。
师:文章的写法,我们常见的还有一种,你知道吗?
生:总分总的写法。
师:对,如果让你给文章开头写一句总写的,你会不会?
生:乡下人家的生活好美啊!
师:这是一句赞美。
生:乡下人家的景色迷人、风景如画。
师:这句话中景色迷人、风景如画两词点出了乡下人家的景物的特点,真好。
(评:以上教学,先是感受从材料的选择上:从植物、动物、人物多方面选材,再是先分述后总述的写法。特别是能由此生发开去,让学生体会写景文章常用的三种表达方法:先分写后总写、先总写后分写、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指向的是“体会表达方法”。)
师:看,这是乡下人家的一道风景,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读完后请后一个词概括景物的特点。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醤)。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生:我用“美丽”来概括。
师:能用文中的一个词吗?
生:可爱。
生:别有风趣。
师:请大家再一次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师:(生读完后)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人家房屋边上的瓜架上结满了瓜。有青的,有红的,好可爱。
生:我仿佛看到了乡下的人正在摘瓜。
生:我还看到了瓜儿在一天天长大,蜜蜂蝴蝶正围着它们嬉戏。
……
师:说的太好了,有形、有声、有色。我们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学会边读边想象其中描写的画面,这样会让我们对描写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师:如何学好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体会作者是如何写的。请大家细读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把它的独特与迷人写具体的。
生:作者抓住了瓜儿上架的动作来写,用上了好几个动作词。如攀、爬、落、结、挂等。
师:请大家把这几个词圈出来,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还用了对比的写法,把高楼门前的石狮子拿来对比。写出了景物的可爱。
生:作者还抓住了景物的颜色来写。
(课件出示课文第六自然段)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一道景物。请大家读一读,你眼前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我仿佛看到了秋天到了,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
生:我仿佛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就像在唱歌一样。……
师:作者又是怎么写这道景的呢?
生: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纺织娘的歌声与催眠曲进行对比,写出了它的歌声很好听。
生:作者还抓住了纺织娘的声音来写。
生:这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方法。
师:是的,刚才我们细读了课文中写到的两道风景,正是由于作者从多方面观察、描写,才让这两道景物这么的迷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美好的语言最能打动人了,就让我们在音乐中美美地读一读乡下人家的这两道分景吧。
(师生合作,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以上两节课文)
(评:以上两个片段是课文中写得最美的,语句浅显易懂,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过多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它写美的,这是教学中由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形式的转变。)
师:课文中作者是不是把每一道风景都写得这么细致生动呢?同学们请看这段描写——
(课件出示)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醥)药、风仙、鸡冠(gu"D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师:(指名一生读后)这句话写得具体、生动吗?
生:不具体,这是概括写。
师:先请大家看看(课件出示图):这是芍药、这是风仙、这是鸡冠花,这又是大丽菊,如果你来写,你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出它们的美呢?
生:可以写一写颜色,还可以写一写样子。
生:我觉得还可以写一写它的香味。
生:我觉得还可以把它与别的花对比着写一写……
师:请大家再看看这句话——
(课件出示)
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师:是不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点呢?大家想想后再举手告诉我。
生:可以细细地写一写鸭子是如何游戏的。
生:可以写一写它个觅食的样子,比如吃到什么,把它的动作写具体一些。
生:我觉得也要写一写鸭子的样子,还有它们的叫声等。……
师:想写一写吗?好,下面就让大家来写。你可以选一段话来写,也可以选一种花来写。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写。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停下笔,没写完的也没关系。下面我们来交流。写花的请举手,请你读出你写得最生动的一个片段就行。
生: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随风舞动着,散花出淡淡的幽芳,让人禁不住想去亲吻她……
师:谁来评?
生: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像一只只美丽的小精灵,散花出淡淡的幽芳。
师:评得好。还有谁想读你认为自己写得精彩的一句?
生:大丽像女王头上带着的金光闪闪的皇冠,美丽极了……
师:你觉得自己写得好在哪里?
生:我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大丽菊的美丽,更生动了一些……
师:写鸭子戏水的同学,谁来读一读你的作品?
生:从远处传来几声嘎嘎的叫声,是谁在叫呢?哦,原来了几只羽毛雪白的鸭子。瞧,它们要吃食了,就争先恐后地吃了起来,吃饱后,就在水中嬉戏起来,用翅膀拍打着水面,把小溪弄得浑浊不清。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
师:写得好吗?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尤其是这一句:把过路人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也不生气。更是写出人们对鸭子的喜爱之情。
师:同学们,经过我们这样一写,文章是不是生动多了,是不是具体多了?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想一想后回答我。
生:因为这样写才能有详写有略写。
生:因为这样写是为了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师:说的太好了,把掌声送给他们。是的,有详有略地写,会使文章表达上有变化,也可以可以给读者展开想象的空间。
(评:这是本课教学中最精彩的一个环节。文本就是最好训练资源。教学中教师巧借文本中的训练资源,在上一环节的悟写法的基础上,由说怎么写到动手尝试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的训练。一句独具匠心的设问:可是作者是位大作家,他为什么不这么写呢?又把学生由练写拉回到体会表达中来,不留痕迹。)
三、体会“为什么写”
师:在作者眼里,不管是生动的描写,还是简洁的描述——
(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师引读)
乡下人家,(就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乡下人家,(就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乡下人家,(就是)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学到这,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作者为什么写乡下人家吧?
生:是为了表达乡下人家的美。
生:是为了赞美乡下人家。
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热爱。
(评:有了前面的学习,老师在此自然教学时化繁为简,抽取文章中几句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在老师的引读中,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用意不表自知。)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学一篇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以及为什么这么写。
生:我知道了在写作文的时候要有详有略地写。
生:写作文时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而且要表达自己的感情
……
师: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向往着乡下那如诗如画般的生活,请看,这是古人写下的一些诗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依次出示诗句,学生深情朗读)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一句诗就是一道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就是一幅独特、迷人的风景画。
师:同学们,老师做个调查,老家在乡下或者在乡下住过的请举手,哟,这么多呀。你们喜欢乡下吗?
生:喜欢。
师:在你们老家,一定也有一幅幅独特、迷人的风景吧?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课中学到的写法,写下你眼中的乡下人家吧。
(评:虽然是总结,因为有了古代诗人写乡下生活诗句的介入而显得富有韵味。)
总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本课的教学,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过度的分析与理解,而是让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也就是作家是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造句行文的,进而通过练笔尝试的方式,学习表达。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经历了一次感受、体会、实践、领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习与运用语言”。
【《乡下人家》导学】推荐阅读:
乡下人家练习09-25
乡下人家 说课11-07
《乡下人家》续写12-20
21乡下人家教案07-03
乡下人家 教学反思09-19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06-14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质版06-17
乡下人家作文400字四年级08-17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09-05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与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