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2024-07-06

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精选9篇)

1.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一

谈如何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为了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为学生创造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我们不仅努力做到课堂教学“活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现从课外活动教学的现状出发,就课外活动教学实施的原则对课外活动教学的深入实施做初步的探讨。

一、课外活动教学现状

英语新课标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针对新课标,课堂教学的改革正有声有色地进行着,但课外活动教学的展开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如“默默无闻”或“只见雷声,不见雨点”的现象。

二、课外活动教学的实施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1.课外活动教学的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即在课外活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包括活动内容、评价方式都是切实可行的,是符合客观规律存在的。在活动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布置一定的任务,达到巩固学习、交流互动的效果。在评价方式上,可通过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再结合课堂上的反馈,进行综合评定。

2.以兴趣为导向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使感观处于最活跃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为参加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所长所短采取分别教学的方式,重点是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因人实施,适应性原则。英语课课外活动模式的开发与活动的组织很难被规约与刻板地计划,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也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珠情况,不能搞“一刀切”,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素质和兴趣以及我们所开展的课外活动性质。由于学生和班级情况的不同,同一类型的活动在不同的班级实施时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否则会使活动毫无意义,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课外活动模式在创设时要非常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活动进行灵活的调整,特别重视知识的融合,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循序渐进,使其能品尝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滋味。

4.活动设计的系统化原则。有计划地开展系列英语活动如英语广播、单词接龙比赛、英语角、英语橱窗、英语布置教室、英语社区、英语讲故事、演讲、表演小品、朗诵英文诗歌、演唱英语歌曲、英语PK活动、英语手抄报、英语口语大赛、英语party等等。引导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巩固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师生之间通过系列化的英语活动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活泼生动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开发校本课程,设立课外活动教学模式,创设学习英语的文化氛围。

5.资源优化原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学习语言。教师可以留一些开放型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名人名言,积累电视节目英文名称,收录英语广告,如雀巢咖啡广告中有一句话:“It tastes good!”通过“Daily English”或者“English Saying”——黑板上的一角,让学生轮流值日,每天抄写一句英语,从而丰富课余生活,拓展知识面,中高段学生可以用英语写日记、写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记录日常用语。当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关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访问调查”,寻找他们的访问目标,如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从而记忆单词、巩固句型。同样,也可以采用“业余爱好”、“最喜爱的食品”等其它话题,达到练习口语的目的。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丰富性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

6.活动评价,体验成功原则。如果课外活动教学离开了评价这一环节,也就失去了一次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的机会。因此有效地利用多种评价手段,无疑对课外活动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正是我们进行这一探索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将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将任务型模式运用于教学的始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活动课就是为学生打开封闭的英语课堂,将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松开考试的紧箍咒,做到学习与娱乐相结合,走出学校的大围墙,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从而达到“Learn by doing.Learn by using.Learn by playing”。

2.浅谈如何开展中学体育课外活动 篇二

【关键词】学生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455

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课外体育活动地目的在于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外体育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体育活动多在室外或体育馆内进行,学生是动态当中进行身体锻炼的,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负荷。随着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的改革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也应用而生,使休闲体育、娱乐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悄然进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其中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研学习备受青睐, 这给课外体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具体实践应用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一味的、片面地、不切实际地追求“时尚”,而忽略体育联系的根本任务。如课外活动把学生领到操场上,向学生开放“自由市场”,进行所谓的“科学放羊”,有的动、有的站,老师站在一旁看,或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在哪里搞什么“研究”,一节课下来,学生面不改色心不跳,结果老师没负担,学生没受益。

试问,如此下去,这样开展课外活动有意义吗?有作用吗?能把学生锻炼好吗?当然我绝不是反对新的东西,而是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不切合实际的做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我认为学生不出汗的课外体育活动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一、课外体育活动要质量与效果并存

评价和衡量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与效果的标准,其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含教师辅导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技能情况、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各项心理和生理负荷等。要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练习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必须有一定的运动量和强度作用于学生的机体。根据我国体育教学体系和有关专家研究,能够充分量化体育活动质量与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直接获得的两项指标,一是练习密度。二是学生心率变化情况。

(一)课外活动密度指标

在我国体育教学中课的密度,比较合理的比例一般是:教师指导占15%-20%,学生实际练习占30%-50%,学生分析、帮助与保护占5%-15%,组织练习占10%-15%,休息占12%-15%,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体育活动练习密度安排的严密紧凑,有利于学生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际练习,能保证适宜的生理负荷,调动学生情绪,提高学生思考和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效果。

(二)学生平均心率变化指标

学生心率变化是体育运动生理负荷,也就是运动量和强度大小的具体反映。据我国学者研究表明,不同学段体育运动学生的平均心率参照指标一般为:小学125±5次/分;初中130±10次/分;高中女生135±5次/分;高中男生140±10次/分,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参照执行,体育课生理负荷安排的合理、适宜,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效果。

另外,教师组织能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等方面,也是保证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与效果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脚踏实地的解决好问题,保证练习质量与效果,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发生变化,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

二、课外体育活动要计划与目标并存

制定科学的活动计划,安排合理的活动、内容,根据学期活动计划和单元活动计划而制定,是每次课外活动具体执行的基本依据,也是组织者提前准备的归宿。因此,制定活动计划,目标要明确,选择内容和执行手段切实可行,时间安排要周密,运动量和强度安排要适宜,场地器材准备要充分而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例如:篮球自主练习。训练目标:使学生掌握篮球技术,提高学生跑和跳地能力,训练内容规定为行进间投篮、行进间运球、行进间传球、运球急停跳起投篮。学生可根据规定内容自主选项,进行分组练习。但对如何进行练习,运行距离,练习次数等,都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定和一定的指标要求,决不能放任不管,让学生任意发展。

又如:快速跑探究练习。因为影响跑速的关键因素是步频与步长。假设要提出与学生探讨的问题是:步频、步长与上肢摆动频率和上肢摆动幅度有什么关系,上肢摆动对跑和跑速有无影响等,在练习过程中,在完成训练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利用休息间歇,就要提出问题与学生探讨。这样既达到了学生休息的目的,又充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领会了动作要领,并对改进动作技术,提高课外活动练习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达到了研讨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三、课外体育活动要组织与管理并存

良好的组织与管理是保证提高课外体育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活动要求的关键所在。由于体育锻炼学生活动范围大,人际交往频繁,外界环境影响大,组织与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使用场地器材,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由于现阶段许多学校学生人数多,教学班多,场地器材有限,给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比如:张掖地区十几所中学,每个学校教学班级都在五十个以上,每次课外活动各班所占场地有限,如果活动组织管理,相互协调工作跟不上,不要说完成活动任务,就正常的練习秩序都很难维持。

另外,现代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动机等,在活动中的表现都有明显不同。如:组织管理稍有疏忽,有的学生就会“踢开老师闹革命”,就可能发生意外事件。比如:在高三某班组织踢足球时,两个学生争抢球,身体发生碰撞,继而发生争吵,老师发现立即制止、劝说,化解了矛盾,但下去之后,两人互不相让,又因此事争论不休,最后演变成一场打架斗殴事件。因此组织与管理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尤为重要。

四、创新与继承并存

综上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为学生负责,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发扬体育精神。这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任务,本人根据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和实习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问题,就如何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谈了几点肤浅的认识,共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全钦昌等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印

3.如何开展课外活动课 篇三

为学生的全面,也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开展了课外活动课,但作为农村教师大多数都必须身兼数职,如何开展课外活动课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一困难呢?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在开展课外活动课中学习到得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注重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1、课外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各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对课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需要。因此老师在制定活动计划书的内容时要以学生兴趣为核心,邀请学生和学生共同拟定活动计划。

2、大胆放手,给学生自主空间,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组成各个小组并推选出组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自由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形式由小组成员拟定,老师绝不可“指手画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顾虑,自由的气氛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也能使孩子的潜能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为了面向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遇到有些不愿参与的学生,要耐心的沟通引导,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在活动中慢慢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二、注重学生情感和文学培养

1、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的情感观,我带领学生开展“手拉手”书信活动,让学生通过书信和其他学校陌生的同龄人互相交流,使学

生学会如何和他人交流,尊重他人。

2、为了培养学文学情感。利用活动契机,鼓励孩子写赞美生活、生命、童年、母爱等各种形式的诗歌。

3、为了丰富孩子的视野。每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让学生学会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大脑,为学生将来的成长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注意学生的过程性指导把活动做实

为了避免老师有过多的参与和指导。老师只是以活动的一个协助者,活动顾问的身份出现在活动中。在活动实施中,我们教师要审视活动方案的可行性,考虑安全因素,指导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很多教师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小学生,这是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点。

小学课外活动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老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活动计划督促活动的实施,及时的给与鼓励与支持。

四、我的反思。

孩子们制定课外活动内容种类繁多,不可能适合每一名学生兴趣爱好,对于活动课教师应该及时地引导,做总结反思。

1、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是很强,个人喜好在主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性的语言,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来促使学生进入正常的活动当中

去。

2、活动实践中师生必须做到心灵相通才可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中总有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面对教师更有恐惧感,只要老师在场就会导致活动效果的不够理想。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师一定要多和他们谈心,多和他聊天,留留小便条鼓励他消除恐惧感,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对老师的恐惧感也就消除了,活动时也就变得很自然了,效果明显的好了。

4.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四

学校开展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的创设不仅是课程结构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我们教师要以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实施者自居,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既体现课程目标和学校特色,又便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的活动。我校建校刚满十年,科技实践活动有一定经验但还需进行大胆探索。这次新课程改革更加坚定了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心,明确了科技活动的新目标和新导向,将科技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有趣的学习方式,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各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力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小制作、小宣传、小实验、小发明、小论文等科技实践活动,尽快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分高能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一、以科技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参加劳动实践的机会少,那么制作小玩具、小工艺品不失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方法。空瓶、碎布、硬纸壳、废纸、线团等都是制作的好材料,只要孩子喜欢,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科技小制作。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使大脑得到开发和锻炼,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手部肌肉群的训练有利于大脑的开发与潜能的挖掘。我们也常常将“心灵”、“手巧”并称,那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儿童,往往能够形成聪慧的头脑,养成爱钻研的习惯。因此不难看出,培养一双巧手也就意味着提升了智慧。当你看到孩子把一个废弃的饮料瓶制作成一个浇花的喷壶,当你看到孩子们通过剪、刻、撕、拉、折、贴、翻等手法,将一些黑白或彩色的纸魔术般地变成了飞翔的小鸟、绽开的花朵、可爱的时装小人时,看到孩子们根据蔬菜的不同形状,通过自己动脑设计、观察分析、动手制作,将普普通通的马铃薯、芋艿、萝卜、茄子加工成可爱的小猪、机灵的小老鼠、可爱的小白兔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佩服他们超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以科普小宣传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由于我国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科学观念和知识的缺乏,导致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生产生活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合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

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我们应经常在校内举行科普知识展览、科技知识讲座、科技知识竞赛,还应经常组织学生在家里或到社区进行科普小宣传。如在当前流行甲流期间,学校聘请医学专家就有关科学防治知识进行了专题讲座,然后要求学生将宣传资料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学习,解除了学生及家长的恐慌心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组织学生们上街向广大居民介绍水电常识和节约水电小窍门,介绍能源背景,宣传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广泛传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和安全健康等理念,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构建和谐社会而尽绵薄之力,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科学小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是孩子亲自参与做实验后得出来的结果,往往能加深孩子对各种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的领悟与理解,理解透彻,记忆牢靠,而且我认为引导孩子自己去找答案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有利于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整理分析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碰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自己动手的习惯,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享受自己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愉悦感。

小学生做科学实验的关键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包括必要的条件准备、研究的过程与步骤、即将采用的合适研究方法,并预设可能产生的研究成果等。小学生爱做又比较安全的科学小实验许许多多,有“豆子是怎样发芽的”、“音乐、盐水、温度对豆子发芽有影响吗”、“ “巧使黄豆浮起来”、“烧不坏的手帕”等等,学生爱做科学试验,不但能获得一些浅显的科技知识,还能培养科学志趣,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

四、以科技小发明提高学生的创造发明能力。

科技小发明就是指小学生通过认真参与家庭、社会劳动,发现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运用基本的科技创造知识和发明的基本技法,解决或改进这些问题。生活是科技创造发明的源泉,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会发现一些自已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然后对这些物品进行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方案,就是“科技小创意”。“小创意”就是不完善的小发明课题,经过设计后就可以进行作品(或模型)制作。上小发明指导课前几天,得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不方便、不顺手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加以改进。几天后,老师组织学生在课上交流观察和体验心得。让学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会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以撰写科技小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科技小论文是科技实践活动的总结,是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验操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新规律、新理论、新假设等结论。为了撰写高质量的科技小论文,学生们有的实地调查,有的上门采访,有的上网、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制成统计图表,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科技小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科技实践活动的结晶。指导学生写科技小论文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研究和撰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数学、常识等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五

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在教学过程中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为载体,利用课余时间,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的感受和体验,形成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主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活动课题确立的指导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获得体验的重要前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课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

1、从好奇心中发现。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感知为基础的,是由学生的动机激励和指引着的过程,也就是在活动现象的后面体现着学生的动机,而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要善于“积累”学生的好奇,为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例如:在开展与教材有关的鱼类探究活动之后,引发了学生想更多了解的课题,有“鱼有条件反射吗”、“鱼是怎样冬眠”等课题。

2、从生活中提炼课题。要把课题的确立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利用生物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生物问题、社会热点等,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例如:当学生家中发现老鼠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消灭,可寻找取材方便、用时短的捕鼠方法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付幼鼠。为了解决问题,一些学生形成了“探究捕捉鼠方法”的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老鼠的生活习性出发,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用糖果“诱鼠入罐”的简单无害的方法。

3、在比较中发现。将两个或若干个研究对象放在一起,必要时放在基于条件相同或相近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它们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或探求发现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并进而发现造成或引发共性或差异的原因。在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中,比较发现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以“鱼能在陆上呼吸吗?”为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鱼的鳃在水中和陆上的差异,进而在探究中形成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教学疑难点中选择。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科教学必须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人体验,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而开展探究性教学,往往在课时上受到限制。因此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应设法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课外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例如:植物茎对水分的输导较容易在课内探究,而对有机物输导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组织“植物茎对有机养料的运输探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从知识拓展上选择。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都作为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巩固和发展学生课堂所获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和进行探究,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载体。例如:在学习“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后,组织“蔬果保鲜方法”课题探究。

6、换角度法。不同的学生由于对生活和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不同,往往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不同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多角度的探究活动,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开发、训练,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发散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例如“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外界条件”等课题。

二、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组织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课外探究开展。

1、集体活动。一般在野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探究时,以班级集体活动较为适宜,视情况还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尤其是条件充足或实施周期较短的探究活动。如气候对校园植物的影响、家乡生物资源的调查等,也可以结合学生的野外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2、小组活动。由于初中学生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开展生物实验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此应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相结合。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每周安排二课时的活动量,小组人数一般十人左右为宜,选出组长,在活动中由组长实施组织工作。这是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主要形式。

3、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自由地、开放性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独立探究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类课外活动主要适用于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拓展性探究。

三、几种主要的探究方法

1、实验探究法。实验探究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等方面积极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思考的情绪,给学生质疑、想象的空间,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实验探究模式一般方法就是:情境创设→提出探究问题→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这是进行生物探究性课外小组活动的主要方法。例如:在学习鱼类时,以活体实物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在情境中设置“探究鳍在鱼生活中的作用”,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在实施自主探究中,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思维、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个体学习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知道,通过无关变量控制的对照实验是获得结果的最科学方法。

2网上查阅法。网络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更不受时间、地域、探究材料的限制,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上都具有开放性。要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开展课外活动,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为搞好生物探究性课外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内在的需求。例如,各类生物资源的调查。这种方法既适用于集体性的探究活动,也适合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

3、参观考察法。结合本地资源的实际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相关的探究课题预先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形成探究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地的考察活动,既能密切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又能在运用中得到更多发现。

四、生物实验课外活动举例分析:“有机养料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探究”

1、前期准备。提前三周布置学生本节内容,重点是阅读“树木的有机养料是通过树皮中的某种结构来输送的”,并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一周后交指导老师。

6.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六

章旭霞

(浙江省富阳市东洲中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提高初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生自主获得生物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当然也是生物学重要概念构建的一种重要途径。初中生物教师应多为学生们提供一些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应尽量将科学探究的相关内容充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们养成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科学探究活动建议,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一、关于《骨的结构与成分》的探究活动

《骨的结构与成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首先使学生了解长骨的内部结构及其作用,认识到长骨属于一个坚实、中空的生物器官,接着引导学生对鱼骨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使学生增加对骨特性以及成分的感性认识,进而分析得出骨特性和骨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人骨在一生当中的动态变化,引导学生树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健康观念,进而为学生后期运动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学习这节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可以尽量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在实验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层次结构的相关内容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细胞是生物体功能以及结构的基本单位”,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实验,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比如人的皮肤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细胞、平滑肌细胞、番茄果肉、黄瓜果肉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构建一个植物、动物都有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结构,然后进行生命活动。植物细胞相对于动物细胞而言,特殊结构在于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等结构。然后再组织学生们探究、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使学生了解成熟区细胞、伸长区细胞、分生区细胞、根冠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通过观察细胞的不同结构以及不同形态,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细胞在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作用,进而了解细胞是生物体功能及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个重要的生物学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积极动脑,开发思维,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7.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七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

各系、处:

根据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关于组织开展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通知》(湘团联[2010]31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院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经学院研究,院领导批示,决定于2011年2月至5月全力发动组织我院学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本届“挑战杯”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遵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实施。

二、竞赛时间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

三、竞赛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四、竞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团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学联

2、承办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学院成立竞赛领导小组及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组织学院内的预赛,并将优秀作品推报至湖南省“挑战杯”大赛组委会。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评建办。

4、学院设立评审委员会,在学院预赛中负责参赛作品的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相关专家、教师组成。

5、各系部负责本系学生的参赛组织、咨询指导、作品申报和选送工作。

五、参赛对象

我院全日制在校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

六、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申报参赛。参赛作品必须是近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毕业设计和课程设 1

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获奖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七、活动评审程序与奖励方式

1、评审程序

各系部自行组织作品的初评和选报,学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系部报送作品进行评审,并最终选择5件作品报送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评审以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为基本评判标准。

2、奖励方式

(1)学院预赛奖励方式: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若干。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在获奖作品中选出5件送至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

(2)竞赛按三类作品分别进入终审作品总数的5%、10%、30%、55%的比例,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四个奖励等次。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和排名,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挑战杯”奖励,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十一名的学校“优胜杯”奖励,并设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组委会将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作品成果转让洽谈,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校际交流,举行“挑战学子”评选与推荐等活动,进一步推进“挑战杯”获奖成果转化。

八、活动实施步骤与进程 本次竞赛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2月)

1、评建办下发竞赛通知、竞赛章程、竞赛作品申报书等文件材料。以上文件材料可在湖南共青团网(http:///)和湖南省学生联合会网(http:///)上查询、下载。本通知和作品申报书模板可在学院教务处网站查询、下载。

2、学院成立领导与协调小组,在全院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

(二)学院初评和组织申报阶段(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

1、各系部组织,按竞赛要求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有条件的系部可以组织系部初赛,并于2011年3月10日前将优秀作品报送至教务处评建办。要求各系部报1~2件作品。

2、学院评审委员会对各系部上报作品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若干。最终由评审委员会在获奖作品中选出5件送至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3、2011年3月17日前评建办向湖南省“挑战杯”组委会推报优秀作品(共计5件,作品须为打印件,一式四份),参与全省范围内的竞赛。

(三)省组委会预审和参展准备阶段(2011年3月至4月)

1、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入围获奖作品,评出入围作品中的40%获得三等奖,其余60%进入终审决赛。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其余部分获得三等奖。

2、教务处评建办、院团委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团、组队工作。

(四)省组委会终审、展览、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5月)

1、学院参赛团队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到,完成布展工作;

2、开幕式;

3、省评委会对作品进行终审,并由作者进行答辩或展示;

4、组织优秀作品展示和技术成果转让活动;

5、闭幕式,省组委会公布获奖名单并颁奖。

九、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我省“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具有积极的意义。湖南省推荐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也将主要从本次竞赛获奖作品中产生。各系部要组成由系部领导或老师挂帅,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共同参加的参赛协调小组,负责本系部组织发动、作品申报、咨询指导和筛选把关工作。

2、采取措施,搞好宣传发动。各系部要坚持育人宗旨,突出创新理念,发挥服务功能,精心组织安排好“挑战杯”竞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采取具体措施,如作品初赛、科技论坛、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在学生中进行充分发动,大力宣传“挑战杯”竞赛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增强科技创新意识。要在注重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

3、组织参赛作品系部初评和申报指导工作。系部初评和作品申报工作是本届“挑战杯”竞赛成功举办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参赛系部要抽调人员,负责协调指导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聘请系部老师、专家对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和筛选,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严格履行申报手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物质、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努力提高作品质量。

附件:1.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软件职业学院领导与协调小组名单

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评审委员会名单

2.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样本

作品申报书 附件1.doc

8.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篇八

何桂莲(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文峰中心小学)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本文就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读书氛围;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等方面做以浅显的指导。[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09)07-047-02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必须思考的重点问题。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

一、激发读书兴趣,营造读书氛围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老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的做法如下:

1.巧设疑问,激发阅读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老师要因势利导,从而激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挑山工》一文,让

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你们见过挑山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他们要走折尺形路线?为什么他们的行走速度并不比游人的慢呢?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把握了整篇文章的脉络及所饱含的深刻道理。

2.创设情境,引发阅读兴趣。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思。因此,我在上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情境材料,如教学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做到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巧用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妈妈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不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渲讲,被渲染了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期待结局之际,老师嘎然收声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他们将带着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去阅读。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讲究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结合。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不少于150万字。”这就将阅读的数量界定了。有了数量才能谈质量。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学会选择读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

糕。因此,对于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了稳中有降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如学习了《太阳》一课,可指导学生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2.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生学会精读。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去分析、积累、背诵,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

3.学会速读。速读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多的信息。

4.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一是摘抄课文,二是提纲式摘录,三是写读后感。

二、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的效果

阅读需要有时间、空间和措施的保障,才能获得真正的实效。

1.组建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老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级书柜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

展览,把被介绍的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建立读书汇报制度。我在每天的阅读课上抽出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如此一来,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内外的不踏步不足,还能借助同学之口,拓宽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做图上卡片,剪贴报,手抄报„„通过多种多样的读书汇报形式让学生尽情地吮吸精神营养。

3.确保读书时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加上贪玩的天性,绝大部分学生需要老师监督指导。课内阅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这就要求课外阅读也应有时间保障,才能达到实效。把课外阅读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经常把学生领入阅览室、图书室,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之中自由泛舟。并且,平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分钟,做好读书笔记,将自己感兴趣或优美的字、词、句、段、篇随时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读书感受。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成了自然,有了时间的保障,学生读书的质量自然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9.谈如何辅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论文 篇九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艺术2+1项目”为主要目标,增加体育、艺术活动时间,规范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提升学生体质,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德,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内容

1.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校要严格落实体育、艺术课程,坚持开展课间、课外体育活动,要将每天30分钟的全校性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课表并形成制度。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

2.全面深入推进通过各“阳光体育”运动这种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要求每名中小学生在校期间要掌握2项以上日常锻炼和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掌握1种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并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3.打造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学校体育艺术传统项目,形成本校课外文体活动的特色和传统,张扬学生个性,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鼓励各学校成立各项体育运动队、课外体育活动小组和各类学生艺术社团,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个体育或艺术活动小组。

4.组织各类体育比赛和艺术节活动。根据我校实际,积极开展竞技性、群众性体育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小学生体育节活动,开展小学生田径

运动会及篮球、乒乓球、棋类等各类比赛。每年组织一次艺术节活动,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等特色项目比赛活动,为青少年快乐成长搭建平台。

5.根据本校实际,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和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实施要求

(一)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要提高对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开展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活动列入工作计划并指定校级领导负责,要协调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科技、体育、艺术等教研组的密切配合,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形成良好运行机制。学校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规章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三)精心培育特色项目。根据学校实际,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与落实体育、艺术课程结合起来,与打造“一校一品”,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各种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外活动基地,积极探索活动内容与方法,逐步形成学校特色项目,以特色项目带动文体活动工程的深入开展。

(四)建立评估奖惩体系。及时总结、推广、开展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经验,定期召开表彰会。围绕“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评选方法和评选细则组织督导评估,把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的评比和学校目标考核的评比结合起来,形成一批广泛开展活动并在活动中创造出典型经验的市示范校。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学校要将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列入工作计划,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橱窗黑板报、国旗下讲话和班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深刻领会开展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艺术、科技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体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的进展情况和开展成果,营造有利于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有利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开展小学课外文体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各校要根据开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主动开展具有传统特色、时代特征、地方特点的课外活动,有效利用本地和现有资源,确保活动的可持续性。

(四)强化培训,全员参与。各校要坚持“挖掘学校潜力、打造学校特色”的原则,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充分发挥本校全体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一切可以指导课外文体活动者的积极性,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活动指导网络。

(五)加大投入,统筹资源。我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体育、艺术、科技器材配备,进一步完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设施,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就地取材、改善活动设施。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当地校内外科技、文化、艺术单位的设施,充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功能,定期开展活动,推动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上一篇:风雨坛街道办事处突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下一篇: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