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024-09-2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13篇)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一

山东农业发展银行

二、招聘岗位和人数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2014年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结合工作需要,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高级岗位工作人员6名,均为专业技术岗位(高级3人,中级3人)。

三、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身体健康;

(二)岗位条件

详见《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岗位汇总表》。(附件

1)。

(三)曾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且不得报考的人员,在读全日制普通高校非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以及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应聘。应聘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岗位。

四、招聘程序

《山东农业发展银行考试一本通》

一、2014年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大纲详细介绍与分析。

二、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参考。

三、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招商银行相关知识)。

四、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

五、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讲义与习题。

六、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英语讲义与习题。

七、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计算机讲义与习题。

八、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议论文(申论)讲义与习题。

九、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经济讲义与习题。

十、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金融讲义与习题。

十一、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会计讲义与习题。

十二、山东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专业知识——法律讲义与习题。

十三、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视频课程与面试宝典。

十四、2014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套在线高清教学视频课程及讲义。

十五、201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真模拟题试卷(10套)下载地址:最需网论坛打包下载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1、报名

报名方式:现场报名,邮寄报名,邮箱报名。

现场报名请直接携带报名材料至组织人事处(科技楼820室)报名;邮寄报名请注明“应聘”字样(接受挂号信或EMS,邮寄地址:淄博市张北路69号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组织人事处,邮编256414);邮箱报名的邮件主题统一为“应聘+岗位名称+姓名+所学专业”,(专用邮箱:

sdivczzrs@sina.com),报名者需提供材料电子版(拍照扫描均可,要求完整、清晰)。

报名材料:(1)国家承认的学历和学位证书、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海外留学人员须提供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应聘的,提交身份证、学校核发的就业推荐表,并能够正常毕业;

(3)在职人员应聘的,提交有用人权限部门或单位出具的同意应聘介绍信,对出具同意应聘介绍信确有困难的在职人员,经招聘单位同意,可在体检和考核时提供;

2、资格审查:对应聘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应聘人员需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信息如有不实,一经发现取消资格。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二

决定强调:“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 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关于加快和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内容, 在《决定》的其他部分中也有表述。《决定》第一部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第4条“强化农业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作用”中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职业院校、科技特派员队伍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决定》第二部分第13条“拓宽农村外部增长渠道”中要求:“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农民工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中高考相关政策”。

3.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内容有哪些 篇三

问:为什么要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

答: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统称农业“三项补贴”)。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递减,政策效能逐步降低,迫切需要调整完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农业补贴制度的精神,财政部、农业部针对农业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同意,2015年启动了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试点工作,将三项补贴合并为一项,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两个方面。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2016年决定全面推开改革。

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迫切需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是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的迫切需要。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而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支持。造成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增强农业“三项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能,迫切需要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

问:2015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情况如何?农民有什么反应?

答: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为探索模式、总结经验,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5个省开展“三补合一”试点,同时鼓励其他省份根据当地实际,比照试点省政策和要求自主开展试点。在试点省中,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安徽省选择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立县级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的6个县开展试点。在非试点省中,天津、上海和河南等3个省自主开展了试点,且均在全省范围内试点。各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在保持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提高政策效能。

从2015年试点情况看,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政策调整后,统一了农业“三项补贴”资金的审核和发放程序,标准清楚明确,减少了基层多口径、多次核实种植面积的工作量,政策落实更加简便、快捷、有效。据湖南省反映,原来发放农业“三项补贴”前后共需发放20余次,合并后仅需1次,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支持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支持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难题。截至2016年4月底,已有13个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挂牌运营。各地还探索出了一些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好做法。如:浙江省重点扶持粮食生产联合社服务能力建设,打造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湖南省开展“百千万”工程,重点支持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机合作社和1万户家庭农场,并对早稻集中育秧等重大技术推广予以补助。

为客观评估试点成效,我们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进行了第三方评估。从第三方评估结果看,三补合一后,耕地撂荒现象减少了,农民的获得感增强了,政策实施成本也大大降低了。据对5个试点省10个县、20个行政村、309户农民的调查数据显示,94%的农户表示接受“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而且农业“三项补贴”资金一次性发放,提高了政策满意度。

问:今年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答:在2015年试点的基础上,经国务院同意,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鼓励各地创新方式方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引导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

二是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近几年支持重点是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并推动担保业务尽快实质运营,切实缓解农业生产“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们认为,通过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将会发挥多重积极效应。一是有利于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将补贴与耕地保护挂钩,可以调动农民保护耕地、提高地力的积极性;通过统一资金审核和发放程序,可以减少工作环节,减轻基层负担,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通过政策引导,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加快进入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新阶段,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三是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加快发展。通过调整部分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强调其政策性、独立性和专注性,可以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缓解农业农村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nlc202309090429

问: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答:近年来,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但在发展中还面临着各种难题,我们认为其中最普遍的困难是由于缺乏抵押物,导致“融资难、融资贵”。为此,近几年我们重点支持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央财政资金统筹用于资本金注入、担保费用补助、风险补偿等方面,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政策性、独立性、专注于农业、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强化银担合作机制,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成长中的烦恼”。

此外,我们也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利息按照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适当补助;可以采取“先服务后补助”、提供物化补助等方式,开展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也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问:改革后的补贴对象、标准,补贴发放的时间和方式有哪些要求?

答: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的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不再给予补贴。

中央财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按照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等因素测算切块到省,由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补贴对象、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以哪一种类型面积或哪几种类型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

我们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力争于2016年6月30日前将兑现到农民手中的补贴资金发放到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将以“一卡(折)通”方式直接兑现到农户。

问:如何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答: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和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责任,加强配合,扎实工作,确保完成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各项任务。

《通知》明确,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农业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各省实施方案在报送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前要与农业部、财政部充分沟通,正式发布后要及时报送农业部、财政部备案,确保各省实施方案符合中央改革方向。《通知》还要求,省级财政、农业部门要切实做好资金拨付和监管工作,督促县级财政、农业部门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审核、补贴资金发放等工作。对于骗取、套取、贪污、挤占、挪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的,或违规发放补贴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财政部、农业部将强化监管督导,研究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管理制度,适时对各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以后年度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及补贴工作经费分配的重要因素。

4.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四

2018农业发展银行校园招聘笔试内容_题型题量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一、农发行的基本情况概述 1.农发行的具体岗位和工作内容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它与商业银行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农发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这也就决定了其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和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差别。

农发行在以往招聘中,无论是社会招聘还是校园招聘,分行机关通常会有信贷及通用岗位、财务会计岗位、法律事务岗位和信息技术岗位等要求,而总行机关招聘的岗位还会增加国际业务岗位、文字综合岗位和保密岗位。农发行总行机关一般要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者国内外知名高校,而且报考国际业务岗位的考生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而分行机关一般是本科学历即可(个别偏远地区可以放宽至专科),对英语级别也没有硬性的要求。

农发行的工作内容不同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一般业务种类比较多,各项业务一般也有指标要求,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农发行只有对公业务,没有个人业务,没有存款指标压力,对于一般的员工也不需要用自己的渠道去拉贷款,业务大多还是自己找上门来的,平时工作比较清闲,心态也会比较轻松,上下班也相对规律可以兼顾工作生活。

2.农发行的薪资待遇和福利政策

总体来说,农发行的薪资待遇与其工作内容和工作压力是成正比的。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工作压力较大,各项业务也有一定的指标,但是如果业绩完成的好的话,绩效工资也会很高。而农发行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较高)加绩效(较低),还有年终奖,季度奖,公积金等,整体工资收入介于商业银行银行和公务员之间,一般为同地区公务员工资水平的1.5倍左右。

二、农发行的笔试考情剖析

农发行的笔试内容从去年开始转变,最突出之处在于取消了申论,增加了综合知识,即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学科。这样农发行笔试内容包含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时间为90分钟;第二个模块是综合知识,时间为60分钟;第三个模块为性格测

中公教育·让0-99岁的人有更好的教育选择

试,时间为30分钟。这样一来,农发行的笔试考情越来越接近商业银行考试的格局,但不同的是农发行不考英语。

第一个板块:行测一共是70道题,总的作答时间为90分钟,总体来说,时间还算相对宽裕。其中:言语理解题目为20道题,数字运算为10道题,逻辑推理为15道题,思维策略为10道题,资料分析为15道题。

第二个板块:综合知识一共有60道题,总的作答时间为60分钟。其中,农发行的认知考到6道题,时政考到6道题,经济5道题,金融11道题,会计9道题,管理7道题,法律8道题,计算机8道题。

第三个板块:性格测试一共有72道题目,时间为30分钟。虽然性格测试不计算分数,但是是这个板块是必须要做的。

加大专业知识的比重,也证明农发行在招聘人员上,更注重人员的专业素养。小编大胆预测,在未来的农发行笔试中,专业知识的题量不会减少,但难度会逐年增加,最终为农发行筛选出素质最优秀的合格员工。

5.农业类科技成果鉴定内容及要求 篇五

一、实施方案

二、研究工作报告(参见附件)

三、技术研究报告(参见附件)

四、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技术规程)是对产品的性能、参数、指标、质量、规格以及试验、工艺、检验等方面所作的技术规定。属新产品的,须提供产品或技术所采用的相关质量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其中,企业标准,须经市级或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审查备案。

五、检测报告

由具有资质的法定检测部门出具。

六、查新报告

查新报告是指查新机构用书面形式就其处理的查新事务和得出的查新结论向查新委托人所做的正式陈述。它是通过文献检索,以文献为依据,针对具有实质性的内容、特征、性能、指标等,经过对比分析,真实地反映查新项目在国内外所处的位置和技术水平。需要与国际同类技术和产品进行比较的项目,必须提供国际联机检索的证明材料。

查新报告应由国家科技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及省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科技查新资质的科技信息机构出具。

省内查新机构: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院(地址:郑州政六街与纬五路交叉口东南角)联系电话:0371—65956632

七、用户使用报告

这是反映成果整体质量和使用效果的反馈性报告。它包括:成果名称、使用条件、运行、使用时间。成果质量稳定程度、使用及维护方便程度,外观质量和同类产品比较、存在问题、改进建议等方面的内容。用户使用情况报告应由直接使用的单位提供。不少于2家。

八、实验报告(包括原始记录)

九、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具备的其他文件 附件1:

研究工作报告内容要求

(一)研制单位概况。

(二)项目背景及其目的、意义。

(三)技术方案的论证和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等。

(四)项目研究进展基本情况。

农业项目的试种、试养。

(五)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六)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计划任务目标与已完成指标对比表格,未完成计划任务目标说明原因。

(七)研究工作的主要经验与体会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发展目标等。附件2:

技术研究报告内容要求

(一)概述:项目研究的目的,目前的技术现状,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存在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

(二)项目研究(设计)思路、原则,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方法(措施)、技术原理(和机理)、试验方法、实验数据、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的效果及主要技术特征(性能、指标、参数)。

(三)主要技术指标:农业项目需试验设计,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对比数据等。

(四)测产报告。农林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成果,须出具由有关专家签名的现场实测测产报告。

(五)检测报告。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成果,应出具法定检测部门的检测报告、专家现场验收报告及用户使用证明材料。如属生物技术科技成果的,应出具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对有产品的科技成果应有行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及行业准入证。

(六)国内外同类技术的背景材料,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分析。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适用性、成熟度。

(七)经济效益(一次性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意义。

6.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六

第一部分房产相关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第二部分教育相关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第三部分大健康相关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第四部分农业相关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7.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七

1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它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其他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其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

2 CDN工作原理

CDN的英文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互联网内容发布网络。一种新型的网络构建方式,它采用分布式缓存/复制、负载均衡、流量调度和客户端重定向等技术,设立若干分支节点,尽量将用户请求的内容缓存到距离用户“最后一公里”的边缘节点上用户可以在“最近”的位置快速访问到所需的内容,大大提高了终端用户的访问速度和服务质量;从广义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种基于质量与秩序的网络服务模式。内容发布网是一个经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4个要件,而内容管理和全局的网络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是CDN的核心所在[1]。

3 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及内容分发的研究

3.1 农业信息化平台架构

该门户网站主要是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农民”,其主要内容(见图1)都是与农民群众相关系、农民群众关心的。其中信息的提供主要以流媒体的方式提供,能够进行收看实时新闻、了解市场动态、进行视频教学等。农民可以通过点播视频学习到最新的养殖、种植等先进技术,这样可以新技术更快更直观更有效的在农民群众中普及,这样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又能更好的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

3.2 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结构

该系统中用户的终端通过接入农业信息门户网站浏览信息,当查询到用户想要的多媒体信息时进行浏览、点播或下载,用户的请求经过综合业务管理子系统的认证和处理后交给流媒体内容分发服务子系统,内容分发服务子系统接受请求后将流媒体信息发往申请该信息的用户,三个子系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通信,而移动终端则需经过移动通讯网络通过专用设备接入到IP网络,其他用户终端则直接接入到IP网络中。该系统中运用了多种连接方式,农民可通过电脑、电视、手机全方位的获得农业信息,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农业信息门户网站将信息发布到网上,使得农民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资讯,这样即能增加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互动,又能给互相带来极大的方便。

3.3 系统内容分发网的选择与内容分发的策略

3.3.1 内容分发

构建一个覆盖该地区的流媒体内容发布网,我们选择了一种基于CDN的移动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MSM-CDN。它是一种覆盖在现有IP网络上的复合虚拟网络,它通过设置边缘服务器实现端到端的媒体传输以及网间的媒体业务。MSM-CDN能够提高了端到端的流媒体传输的性能,向大规模移动用户提供流媒体传输业务,是实现移动流媒体技术的基础,它具有资源利用率高及时间延迟小等优点[2]。

该系统中CDN子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将媒体内容缓存于离用户较近的缓存代理服务器以提高客户端的访问质量,同时减轻流媒体对骨干网络上带宽的消耗(传输成本)。对于Internet网络中的流媒体内容发布,可以使用基于内容访问量的策略来进行流媒体内容的发布。内容访问量存在两种情况:绝对内容访问量和相对内容访问量。对于绝对内容访问量,即在某一定长的时间内,若某个内容的访问量大于门限值则将该内容分发到所有节点缓存服务器中,否则不予分发。对于相对内容访问量,若两个相同的时间段内,对某个流媒体内容的访问量存在一个增量△V,当△V大于门限值△M且大于0时,表明该内容在此时不仅受欢迎的程度有所提高而且受欢迎的程度提高的很快,此时,将内容对所有节点的缓存服务器进行分发[3]。

3.3.2 分发策略

农业信息要求信息报道的及时性,预测性,区域性。根据农业信息发布的特点给出流媒体内容分发策略:

首先由内容分发模块控制信息中心内容服务器向不同的地域分发与该地区相关的农业流媒体信息内容,地域级CDN节点获得的节目内容再下分到边缘缓存服务器中,所有这些信息的初始访问记录为0。这样,与该地区有关的流媒体内容例如农情动态、价格行情、供求关系等多媒体内容就被分配在各个不同地域的节点上了。在移动流媒体内容分发网络MSM-CDN中,根据内容访问量的大小,来考虑删除边缘服务器上缓存的流媒体内容以释放被流媒体内容占用的边缘缓存服务器的存储空间。

由于访问记录为0的流媒体内容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即刚刚分发下来的内容和已经分发了很长时间的内容。对于分发时间小于定长时间T且访问记录为0的内容,先不予删除。对于抽过一定长的时间T之后,访问记录始终为0的内容,直接将其删除。而访问记录不为0的内容,在经过了某个定长时间之后,我们采取下面的基于内容绝对访问量V的边缘缓存服务器容量保留策略来筛选服务器中的内容。

设在CDN一个网络中,有N个边缘缓存服务器,分别为edge cache1,edge cache2…edge cacheN,每个边缘缓存服务器上有N(i),i=1,…i=N个内容,且均不相同。

对于edge cache1上的内容C1,在时间间隔T内有V1个用户访问它(不计重复访问次数),内容C1的绝对访问量V=V1,这时C1的访问度VD=V=V1,设绝对访问量门限值为M(判断是否删除边缘缓存服务器中的内容),若内容C1访问度小于M值则说明该内容不被关注,我们就将该内容删除并分发新的内容,反之则保留该内容。对于其他边缘缓存服务器也采取同样措施。其中T、M的值要根据网络状态、该地上网总的用户数以及用户的访问频率来决定。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流媒体技术以及CDN技术,并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平台及总体架构,将内容分发机制引入到移动流媒体、IPTV系统中,形成以CDN为可靠的内容核心,探讨了系统中内容分发的策略,有效提升CDN服务能力,使用户访问媒体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能够通过更多途径、更快捷的获得农业方面相关信息。希望通过互联网中的各种技术使得我国农业技术能够更快的在农民群众中普及,提升农民群众的农业知识和水平。

摘要:为了保证广大农民能够获得最新最先进的农业信息与知识,该文给出了农业信息化系统的门户网站以及农业信息化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该设计架构有着更好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并且支持多种网络终端设备。并阐述了该系统中的内容分发网的选择与内容分发的策略,有效的提高了访问媒体的质量。

关键词:流媒体,内容分发,农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廖利,陈莹.CDN技术在流媒体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8).

[2]杨波.流媒体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3]王樟,柳健,杨瑞娟.CDN网络中的内容分发策略研究[J].中国数据通信,2004,6(2):13216.

8.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八

【关键词】 集约经济 中国农业 可持续发展

1. 农业集约经营的重要性

农业中的集约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一种生产方式,是与靠广种薄收来保持或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粗放经营相区别的一种经营方式。它在各国的发展几乎是和农业商品化同时进行的,因为只有在农业商品生产发展的条件下,农业劳动者才更加需要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能力来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后备的耕地资源开发困难加大,实行集约经营,增加投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就显得十分必要。

2. 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发展概况

2.1国外农业集约经营的政策引导形式 国外政府对集约经营不是就农业抓农业,而是从多方面采取政策加以引导,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信贷支持政策。如美国农民家计局、商业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开发银行及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这类金融机构被政府严格控制,政策性浓厚,一般不吸收存款,从政府获得较多的资金,主要发放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提供的贷款;农业补贴政策。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多,形式各异,从生产区域看,农产品过剩国家,如美国、欧盟成员中的大部分,把补贴主要用于控制和调节农业生产;政府给以优惠政策。西方国家的农业发展选择了农场家庭经营和在此基础上的非资本化的合作道路,农业集约经营的农民合作社成为解决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的有效形式;制定法规促进集约协调发展政策。为了保证农业的集约经营,一些国家在强有力的行政管理中依据法律按程序行使权力;低税收政策。美国在1982年以前对实行集约经营的农场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6%,而个人高达70%;农业集约经营自我保护措施。许多国家农业系统以法律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如今同契约关系、风险防范基金、保护价格、生产资料服务等。

2.2国外农业集约经营的产加销类型 公司加农户。主要由大的企业或公司直接介入,农场可增大投资强度,扩大生产规模,将农业同产品加工贮运、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销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经济体系;工业、商业及农业企业加农户。这种以资本股份形成的联益公司,对外联系面广,联合的企业涉及面大,但一般以1~2个控股企业为核心;农协加农户。以农协等合作组织牵头,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和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销售等;科教加农户。科技进步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没有一条天然通道,需要科技搭桥,农民不可能主动研究和采用新科技,而必须通过教育、科研和推广等部门的宣传、示范和协助,才能逐渐采用新科技;合作社加农户。合作社的农业服务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准备了多种用品和服务项目,农业生产者可以从附近企业内取得他们所需的一切。

2.3国外农业集约经营的社会化服务 农业集约经营的开发离不开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国外的农业服务组织机构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组织、合作组织和私营机构。其中政府服务组织的影响最为主动,往往对其余两者有引导作用,而农民合作组织是集约经营服务的主体。各国服务体系的结构虽然相似,但又各有特色。一般农业服务企业包括国家机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合作社机构(农业信贷体系、农业供销、加工和科技服务合作社)和私人企业(包括由工业企业垂直联合组织的农业综合企业等),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组织体系,没有统一的领导和规划,各企业的服务内容和规模都是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以合同、协议形式确定下来,并彼此衔接成一个组织体系。这个体系的结构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不同需要,随时调整,显得十分灵活。

3. 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对中国的启示

3.1农业集约经营的历史要求 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的农业、农民、农村的基础之上,做到粮食安全、农民走向小康、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好这三件大事,就能使农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实行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迫切要求,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增长的消费要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3.2农业集约经营的历史要求和发展地位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第一,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发展总是不断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只有集约化经营的农业,才能使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同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扩张性得以衔接,从实践上看,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农业都经历了一个从粗放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第二,集約经营可以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矛盾。我国农业发展存在人地矛盾、产需矛盾、质量矛盾、环境矛盾、效益矛盾、产出矛盾等,解决上述矛盾,最佳选择是搞好农业的集约化经营,因为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弥补耕地不足;可以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不断改善生产结构;可以发挥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之路。第三,集约经营发展在现阶段的条件已经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为农业集约化经营打开了通道,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日益进步,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为不断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已引起各级领导、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积累了不少集约经营的经验,且有许多自然的优势,只要人们统一认识,明确方向,认准目标,就一定能使我国农业的集约经营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四,集约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是指在同一经营对象和范围内投入更多、更集约的资金技术力量,建立强大的基础设施,从而使农业像工业等产业一样建立在稳定可靠的运行基础上。农业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一部人类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都是由粗放型、掠夺式经营逐步走向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的发展过程,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五,集约化经营是农业走向市场的必然。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很高,一方面,农产品商品率不太高,而且很多重要农产品、农业生产投资仍然由国家经营和垄断。另一方面,农民对市场还不适应,农业产供销的矛盾无时不在困扰农民和国家。从根本上讲,这是社会主义市场与过度小型、分散的农户经营之间矛盾的表现,解决的办法,除了加强市场建设和国家宏观指导外,根本的办法是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空间,建立直接连接市场的供、产、销、运、贮服务一条龙体制。第六,实行集约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对农业经营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农民的主体——农民实行“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田地集中在种田能手手中,将农业交给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去经营,无疑这种“优化”必须以实行规模经营为条件,否则便是纸上谈兵。

3.3提高农业集约经营的基本途径 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实施这一战略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应该从实际出发,由目前劳动集约为主向适度的劳动集约、适度的资金集约、适用的技术集约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使劳动力、科学技术、物质技术装备等生产力要素,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加强农业基本建设,稳定农业自身基础;扩大复种指数,提高资源单位产量;搞好物质装备,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大投入力度,改变投入机制;大力发展成品性精品农业,扩大市场占有量;发展乡镇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实行小康目标;加大农业减险投入,建立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加强信息服务,减少集约经营中的损失;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摘自《农业经济导刊》

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九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激励更多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开展创业创新,力争到2020年,培训农村创业创新人才40万人,建设300个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建立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乡村就业创业规模水平明显提升。

《通知》指出,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有利于推动政策落实,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创业创新主体,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有利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乡村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产业向乡村汇聚,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通知》强调,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坚持自主就业创业,坚持人才优先培养,坚持特色产业带动,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体促进就业创业。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选拔培育一批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者,对接优质资源要素,激发就业创业热情。二是打造园区促进就业创业。加快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政策措施配套、科技创新条件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国家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三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主食加工、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四是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就业创业。积极推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先导区,为乡村就业创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10.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十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18.95,0.00,0.00%)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如今,中国原生态的农业耕地越来越少,生态环境、生态耕地成为生态资本。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落后地区工业资本、金融资本不足,但在生态资本方面,却具有相当的优势,采用“田忌赛马”的策略,中西部落后地区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和强大发展的能力。

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如何实现效率、和谐、持续发展?四川省蓬溪县给出一个漂亮答案:发展效率、和谐、持续的生态农业。

1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教材 内容演变

高中体育课为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负责,教材的内容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也限定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影响着体育教学有效性。因此,应该对高中体育教材的发展进行探究,以便体育教师和教学研究者能够把握体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高中体育教材概述

高中体育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学生体育训练的项目、项目的实际内容和项目各项指标的具体描述等;很少有高中对学生下发体育教材,因为体育是室外课程、是运动课程,因此,体育教材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性强,而对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实际的意义,这是高中体育教材与其他科目的教材相比的基本特点;高中体育教材不仅为体育教学提供基本的教学内容指导,教材的教学内容制定和相应的教学大纲的颁布和使用,还影响着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并间接影响了高中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说,高中体育教材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二、建国以来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的演变

(一)1980年以前的教材内容演变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开始,我国高中体育教材共经历过四次教材内容改革。第一次教材内容改革在1950年,教材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和规定,将体育课基本的教学内容分为游戏、舞蹈、整队和步伐、体操、技巧运动、田径运动和球类运动七个大类,田径、体操和球类教学内容被认为是必修课,每个单元设计了20课时的教学内容,其他教学内容均没有严格的课时要求;第二次教材内容改革在1956年,在这次教材改革中,整队和步伐的内容被删除,游戏的比重加大到18%,并补充了滑雪、滑冰和游泳三项内容。同时,教材还根据学生性别进行了教学内容区分,虽然体操、田径、游戏三项在男女生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相同,但教材规定女生每周体育课学时比男生多1小时;第三次教材内容改革在1961年,在这次教材改革中,加入了武术和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并首次出现了选用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从这次教材内容改革开始,出现了教材选编原则说明;第四次教材内容改革在1978年,在这次教材改革中,将高中各年级的体育学时加到100学时,并确定选用教学内容为游泳、滑冰、爬山、越野和游戏。

(二)1980年至1999年的教材内容演变

改革开放后至上世纪结束,我国高中体育教材进行了两次教材内容变革,第一次是在1987年,此次教材内容改革对高中各年级的体育课时比重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并明确了武术课女生不设、舞蹈与韵律体操男生不设,而且明确规定每个年级的男女生在每项教学内容中应完成的课时数;第二次改革在1996年,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民族传统体育”一项,并作为必选内容,而球类运动成为了限选内容。教材取消了对体育的男女生课时比例的要求,但仍保留着各年级的体育课不同比例要求。

(三)21世纪以来的教材内容演变

进入21世纪至今,体育教材内容经过两次变革,第一次在2000年,也就是我国教育系统对高中体育教材的第七次改革,这次改革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体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时比例,将选修分为限制选修和任意选修两种,将前次教材改革的新添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改为任选内容,并添加了现代科学健身方法和新兴体育项目两项;最近的一次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在2003年进行,是我国第八次体育教材改革,本次教材内容改革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实施体育学分制,将田径、体育健康知识作为必修内容,各1学分,其它9学分均为选修课,学生可以从球类、体操类、冰雪类、民族类和新兴体育五大类中任意选择内容进行学习。

三、高中体育教材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一)体育教材展示出教学思想的发展

八次高中体育教材内容改革展示了我国体育教学思想的发展,第一和第二次教材并不存在选编原则,可见我国体育教学思想还未成体系,第三次教材改革之后,每次的教材选编原则都体现了时代的教学思想特征,如第三次教材改革重视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品德教育;第四次教材改革重视到民族体育特殊性;第五次教材改革重視体现教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第六次到第八次教材改革则分别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本性、科学性、实用性,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本教育思想、全面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二)体育教材注意到体育教学的效果评价

纵观八次体育教材改革,不难发现,几乎每次的教材内容改革都涉及到体育课时的分配,分别体现在注重学生性别不同的课时分配、年级不同的课时分配和选修及必修的课时分配等,到第八次教材改革,必修只剩下两个学分的内容,体育课究竟要学什么,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选择的。这体现不同阶段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不同侧重点和方法,从评价课时,到评价教学内容,再到将学生做为教学评价的主体,高中体育教材内容变化体现了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的变化。

(三)体育教材变化与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相契合

教育是会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和文化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体育教材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性书籍,也一定会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变化再次进行改革。按照现代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推行力度和社会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未来的体育教材变化将更重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全面锻炼,为学生设计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是体育教材改革的方向。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材的内容对高中体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自建国到现在,我国高中体育教材内容改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材改革都具有相当明显的时代特点。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的变革和发展体现出我国教育思想发展的情况,未来的体育教材内容,必将是与全面发展理念教育相契合的、更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需求的教材。

参考文献:

[1]李启迪,刘忠武,邵伟德.建国以来我国高中体育教材内容的演变脉络与展望[J].体育与科学,2012(03).

[2]静石宇.大中小学体育教材内容的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

[3]温浩峰.中学体育教材内容与体系改革[J].新课程学习(上),2013(08).

1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篇十二

一、西部山区生态环境与铁路工程建设构成矛盾统一体

西部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铁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长距离、带状分布的特征, 这就决定了其受区域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其他工程项目更为明显[8~9]。西部山区普遍具有生态环境脆弱[10]、植被覆盖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风蚀作用强烈、降雨年内分布不均等不良环境特征[11~12], 在铁路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营阶段都存在着自然灾害干扰的风险[12~13], 由此产生一系列附加的环境防护措施而增加工程量与工程投资。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同样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工程占地而降低土地利用面积、生态承载力等指标, 施工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影响着区域环境质量。虽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措施及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这种影响, 但环境质量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而这种负面效应可能是永久性的或需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原有水平[5,12,13]。

铁路工程项目面临着来自外部及自身双重环境压力。不良的外部环境影响着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而工程本身对外部环境的扰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同样制约着工程建设, 而问题的根源是区域环境质量不高、环境容量与承载力低等因素决定的。因此, 提高区域各项生态环境指标成为实现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之路。

二、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条件和问题

经济生态农业水平落后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高的关键。农业生产是西部山区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区域交通、通讯闭塞, 农产品输出较为困难;生产成本投入不足、产品产出质量数量低, 贫困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1];生活、生产能源主要来源于周边林地或灌丛, 进而导致植被覆盖度低、生态环境脆弱,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于产生[13];落后的经济水平决定落后社会意识的产生, 西部山区人口增长速度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其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又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等[11]。西部山区落后的经济生态农业水平决定了区域居民只能依靠现有山区资源维持生存, 当农业生产收入无法通过作物产出质的改变而提高时, 耕作面积量的改变就成为原始的也是最为有效的手段, 进而形成以人类活动干扰为表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14]。

西部山区经济生态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西部山地农业具有与平原、丘陵等地区不同的背景条件, 其农业发展系统化建设过程较其他地区更为复杂。区域具有适宜某一物种或相似物种生长的优质气候、土壤等条件, 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困难条件制约了其生长规模[15], 这点类似于一些经济价值高、产量低的物种对其生长环境要求也极其苛刻一样。例如, 西南横断山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 区域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257.7小时, 无霜期320天, 多年平均气温为19.3℃, 日照多, 太阳辐射强, 光热资源极其丰富, 是特质级烤烟种植的理想种植场所, 但农业水资源匮乏, 降雨年内分配不均, 水土流失严重等负面生产条件导致烤烟种植一度无法实现规模化种植[16]。西藏“一江两河”区域同样也存在着相似的特点, 区域优厚的农业气候条件适宜某些经济型物种的生存[17], 目前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18], 但因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等要求限制了其种植规模[19], 导致区域内仍以种植小麦、青稞等耐旱性常规作物为主[11]。

三、工程项目区生态修复保护与开发的一些思考

1. 生态保护与开发过程中, 解决经济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因素是关键

目前在西部经济生态农业生产“非适宜区”之所以生产水平不发达、经济落后, 并非其所有背景因素不满足农业发展建设, 而是农业生产要素中某一水平素质的限制影响了特质资源的发挥, 即便这些地区的特质资源往往丰富到了某一物种生长需求的极限。如何将这些“落后区”、“非宜农区”建设成为“良种区”、“优质区”, 充分利用区域特质资源解决农业发展瓶颈因素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也是解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瓶颈问题的关键。

工程探索、实践与示范能有效破除瓶颈, 实现经济生态农业规模发展。我们自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西南横断山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进行相关基础内容的研究, 区域气候雨热同季、光热资源充足, 优越的农业气候条件是优质烤烟、蚕桑、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的前提, 但水资源匮乏及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限制了经济作物的规模种植, 仅在一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进行小范围种植, 经过与当地居民、政府官员交流、座谈, 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建设了“长藤结瓜”、“微型水窖池”等田间水利设施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20~21], 并通过等高固氮植物篱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并进行了科技示范由当地政府部门组织推广。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区域已经形成了以烤烟、蚕桑、甘蔗为主的经济生态农业产业, 农户与地方政府收入水平大幅提高[12,13,16]。境内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基本杜绝,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成为维持其经济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而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的自发行为。

2. 传统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不足

传统经济生态示范区建设方式存在资金来源匮乏、技术相对保守、工程施工困难、示范区选址局限等诸多因素困扰。我们在横断山金沙江干旱河谷地区开展等高固氮植物篱相关内容的研究, 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以植物篱为基础的山区复合经济示范区建设。在近二十年工作过程中, 我们总结发现目前国内偏远山区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陷入一种较为尴尬的局面。目前国内多数经济生态示范区建设主体单位为政府部门, 科研院校也会结合研究课题进行小规模的示范区建设。两者均存在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 首先拟建立经济生态示范区的地区多数属于相对贫困、落后的区域, 政府部门财力相对有限[22];其次科研院校项目经费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工作, 示范区建设多作为研究基础而设立, 这也决定示范区建设规模多数很小。技术上, 政府部门多采用学习考察的方式将其他区域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搬移过来, 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抑制因素, 进而因效益不明显而未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科研院校技术实力较为丰富, 但工程经验较为欠缺, 对示范区建设的结构单元、施工组织方式、资金运用等方面都较为薄弱。工程施工方面, 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均采用雇佣当地社区居民来解决施工人员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因施工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 多以追求即时利益为劳动目的, 其本身并不具备工程质量责任承担者的能力。因此, 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上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况且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本身又缺乏工程监督职能。示范区选择问题上, 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局限于资金匮乏多选择一至两处较有代表性地域进行示范区建设。首先通过土地租用的方式从农户手中购买示范区建设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 建设完成后交由农户自行管理。期间农户会以农作物损失、土壤扰动损失等缘由提高土地租用成本或迫使施工中断。

经济生态农业的示范建设一直都作为西部山区促进农业经济转型的一种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诸多的不利因素使示范建设过程变得困难和漫长,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示范作用的效果和最初目的。

3. 铁路建设项目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优势对于促进沿线经济生态农业转型有着积极的作用。西部山区铁路施工取弃土场、弃渣场、大临工程等多成斑块状分布在铁路沿线两侧, 建设后期生态治理根据临时工程占地性质而采用复垦、绿化等措施进行修复, 多以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补偿工程占地为目的。生态修复工程目的过于单一, 没有充分发挥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相对丰富的经济、技术、工程优势。铁路建设项目具体优势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经济上, 铁路项目投资中具备生态修复专向治理资金, 改变原有生态修复措施投资为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 (2) 技术上, 铁路设计部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铁路设计涵盖国内全部和国际部分区域。在铁路设计的同时, 涉猎并掌握了国内多数地区乃至国外较为先进的经济生态农业设计理念及方法, 且在设计过程中多与科研院校等部门进行合作交流, 在生态农业建设设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3) 工程上, 铁路建设拥有一支优秀且庞大的施工建设队伍, 能根据设计单位的设计思想进行工程实施。 (4) 载体上, 取弃土场、弃渣场、大临工程等项目面积大, 为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条件;位置分散又能起到良好的分散辐射作用。

铁路建设环境保护设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以待生态修复的临时工程为载体, 借助铁路建设项目工程优势, 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特点, 进行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调查分析沿线农业资源特征; (2) 通过走访、座谈及基础资料分析的方法判定区域优势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结分析经济生态农业规模化的瓶颈因素; (3) 总结区域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并探索切实可行的工程、技术措施; (4) 筛选、评价工程技术措施的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5) 提出利用临时用地进行经济生态农业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6) 监督并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方案实施; (7) 建立铁路工程对促进区域经济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 (8) 与地方政府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不断完善技术体系。

四、结论

铁路建设生态补偿机制不能仅限于以植物种植。目前铁路工程建设大力提倡进行生态补偿机制, 传统生态补偿多采用路基边坡、取弃土场、大临工程表层的植被覆盖。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铁路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的生态相容性, 降低了工程建设的生态扰动强度, 但沿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并未朝向良好趋势迈进。农业“三料”匮乏、农业水平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多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作用仍在发生, 工程建设永久性占地特别是耕地占用对沿线居民个体的农业生产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短期的土地赔付无法解决土地长期收益断裂问题。因此, 铁路工程建设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从根本上促进和推动铁路沿线的农业水平, 提高农业经济收入是逐步提高西部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

13.论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与发展 篇十三

内容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涵义,接着描述了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紧接着论述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及意义,最后描绘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前景并总结了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 企业文化现状创新意义创新前景途径前言

1.1企业文化的涵义

西方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习俗和与此相联系的经营理念,这些价值观念使企业员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其重点及核心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和员工的团队意识。

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经营活动过程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涵盖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本人则认同企业文化是企业为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和协调内部关系,由经营者提倡,员工认同,在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使命、共同愿景、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传统和习俗的总和。

1.2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2.1 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从总体上看,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企业较好,西部和民营企业比较差,说的多,做的少,表面多,深层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索、加强和利用。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但总体上说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 1

少,特别缺乏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深层次的文化力研究,也缺乏科学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从事中国企业文化专门研究的力量比较薄弱,对企业文化的研究还停留在粗浅的阶段,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许多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主要是企业内部自己探讨,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

3.新旧企业文化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不确定性、阶段性和间断性。尽管在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中不少企业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总体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完整和不规范仍普遍存在。

4.许多企业缺乏对商标标识和产品“品牌”价值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没有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设计或变更企业的标识,没有把品牌的差异性变为最大化和高识别度,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甚至被国外的机构和个人抢注了品牌和域名,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5.诚信缺失是中国企业管理的“黑洞”,重建信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诚信问题是关系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要害所在,将决定企业的发展。那些不守信用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之所以造假猖獗,首先,关键在于失信的成本太低,收益过高。其次,是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太弱。三是监管力量薄弱。四是社会约束缺乏,行业自律较弱。五是信用管理体系跟不上信用环境的发展。六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纵容、支持和唆使,加剧了一些企业的失信。信用危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1.2.2 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时期,企业之间的竞争凸显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和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积累。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目前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和创新企业文化,也就成为热门话题,同时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前景及创新的途径进行简要的论述。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和内容重点

2.1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源远流长的,它是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是无形与潜在的生产力,是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因此,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与塑造,是我国企业所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企业文化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经过创新才能有发展,才能使企业的文化意识形态全面提升,才会成功地将无形的价值转化为有形并可衡量的目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获得更强的生命力。从而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近研究显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消费者,包括生产性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国内竞争力研究专家金碚的观点)。

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企业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的核心层即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企业文化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2.2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内容重点

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必须认真考虑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1.如何看待顾客;2.如何看待员工;3.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4.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5.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6.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飞越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优秀人才也成为国内外企业争夺的目标。这就使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知识型员工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是由低到高。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们的吸引力就非常小。因此,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

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管理将会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里,企业高层与中层基层不会难以达成共识,上下层之间沟通是很顺畅的。那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参与过,因此对员工都具有普遍性的,有很强的引导及约束作用,不会造成员工的迷惘、迟疑而导致不愿跟进的情况。同时也不会出现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的现象,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使得企业不会出现分权分利就分心的现象。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前景及创新途径

3.1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创新前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与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为企业文化,尤其是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使新时期企业文化有了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

1.随着中国国际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文化研究更趋向理性和求实,企业文化建设更具有可检视、可体验和可操作性,并把这些期望转化为可被观察到的行为准则,并建立评估系统或可检视点来衡量员工是否达到这些行为标准且加以检视。要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的企业文化分析理论,积极研究和实践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战理论和方法,从而形成新一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2.企业文化能将无形价值转化为有形并可衡量的目标。通过为企业定义文化概念并建立评估机制,使企业拥有更加清晰的目标和员工责任,从而成功地将无形的价值转化为有形并可衡量的目标。首先必须让经理人重新建立信念,改变过去对文化的含

糊认识。重新明确行为期望,建立评估系统来衡量经理、主管和一线员工是否达到这些标准,这样就能取得成功。要让员工感到安心,被信任,能展示自己并思考,从而持续改善的员工绩效表现以及工作责任感。

3.企业文化将注重于提升品牌价值。当今世界消费者对品牌的看待已经超越了其表面,更关注品牌的一切。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变得更加受制于其对其钟情的品牌的信仰,消费者希望知道他们所购买的产品背后的公司,希望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观点,而如果公司能够将其理念和宗旨进行宣传和散播,公司就会变得更强大。要精心设计品牌组合战略,同时应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定义产品种类。

4.企业文化将追求共赢的价值观。“共赢模式” 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企业只有奉行共赢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它是企业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同时,企业的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增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正以新的方式得到重新分配。即使国内的企业,也面临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重新整合、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重大课题。这些都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企业文化将追求共赢的价值观,使企业由低层次的竞争向高层次的竞争转化。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只有倡导“竞合”、“共赢”精神,企业才能求得最佳的生存与发展。

5.企业文化将既重质量效益更重服务效益。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的经济格局,为传统企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大部分企业开始实现由重速度数量向重质量效益的转变,靠产品质量占领市场的观念已被广大企业认同。同时,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周到便利的售后服务,成为消费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这就使服务成为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新经济就是服务经济,实现由重质量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向既重质量效益更重服务效益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是新经济对企业文化创新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也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个新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各个企业迅速普及,并对企业原有的企业文化带来一次全新革命。“以顾客为中心”将成为企业一个恒定的竞争策略,领先的服务理念和高超的服务技能将逐步得到企业员工的认同,并成为企业永续性经营的根本保证。

6.企业文化能培育高素质创新员工队伍。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企业要在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屹

立不倒,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职工素质创新,打造富有主动性、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企业创新主体。面对当前知识急剧膨胀、更新周期日趋缩短的态势,一方面要激励员工及时掌握国内外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另一方面又要向员工灌输创新精神,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当前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成为管理者的目标,知识管理成为管理的主题之一。

3.2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上分析,我国企业文化的创新可包括以下途径:

1.重新审视企业文化,形成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应该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现实的企业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发现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中国企业文化创新应根据中国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确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创新的方向必须与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一致。

上一篇:中班语言变色龙的午餐下一篇: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