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2024-06-20

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精选20篇)

1.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一

七月,离别的时候到了。这个夏季,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苦涩。弹指一挥间,转眼六年过去了。这六年,我们有着太多快乐的回忆,就像一场梦,醒来时,我们都还是我们,离别却已在眼前。拥有的最后一个夏季,充满着太多的伤感,孩时的我们,还不曾去想什么是离别,总想着离别这个词很遥远,所以不去多想,经历过这次离别后,我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生活了六年,学习了六年,离别时,有太多的不舍。离别那一天,大家都泣不成声,或许,我们早已意识到,它终究会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明天,但是我们还是哭了。老师那天说了很多话,她是边哭边说的,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但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我都会牢记于心,那天,我们都哭得很伤心,那滴滴泪珠是我们生活了六年的深厚感情的`结晶啊。六年的友谊,不会随着我们的分别而烟消云散,我们知道,它会一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也许,人生就是一场旅途,而这,只是旅途中的一部分,还有更漫长的路在等待着我们。所以,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怎样去面对人生,我们已不再埋怨命运把我们分隔,我们一起约定,笑对人生,去接受命运的挑战!十年后的今天,再聚在一起,谈谈对人生的感触。这个十年之约,可能有人认为是无稽之谈,但是,我们坚信,十年后的今天,一定是美好的!现在的我们,已经明白了,离别,并不是苦涩的,它是一个新的人生端点,它会让我们慢慢学会坚强,难道不是吗?抬头望望天空,还是那样蔚蓝,不再是乌云密布,是的,一切已放开。

离别,只是暂时分别,不能带走我们的友谊。而此时此刻的我们,已经懂得了太多。我们不会去谴责命运把我们分开。我们会笑对人生,去大胆的追逐自己那颗放逐的星星,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心,已释然,不再伤感。

2.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二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我们语文课本所收入的文章大都是经典之作。语文课堂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即文本精读。从2014年开始,我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本资源,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真正搭建起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桥梁。

“利用阅读教材学习写作”“首先有必要对全部阅读教材做一研究统计,计算出有哪些教材以及它们各自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再确定采取什么办法和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1]目前我们宁德市所使用的是2013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该教材较之前的教材在写作训练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增加了以往不曾有的单元写作训练指导。这对目前无序状的写作教学来说是进步。

以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为例,共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其中,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勤于修改,只能归为修改文章方面,谈不上是写作目标。第四单元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指在写作中加入适当的议论,这点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目标———“学会说点儿道理”是大同小异的,可以归类置后。所以,六个单元的写作目标筛选后就剩下四个。

另外,初中阶段的写作大多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主:叙事要完整、连贯;写人能通过各种人物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掌握好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在以上四个写作目标的基础上重新框定本学期写作教学的重点:

第一、二单元: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

第三单元:写好人物的外貌描写

第四单元:写好人物的言行描写

第六单元:写好细节描写

为了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在每一次的作文训练前,我会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课文的精彩段落,让学生仿写,即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来写作相似的语段或短文。这可理解为朱绍禹先生所说的“模仿和创造相结合的读写联结”。[1]它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又能为单元的写作目标服务。

以第一、二单元写作训练为例: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写好人物的心理描写,由此对应的仿写训练目标也是如此,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二单元仿写训练:心理描写

(第二单元《最后一课》)

评析:这段心理描写片段,既有小弗郎士的内心独白,又通过环境描写折射出小弗郎士此时内心的愉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濒临灭亡,这也就是环境描写型的心理描写。

仿写要求:选取一个生活事件的片断,通过描写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物的心理。

学生仿写范例:今天,天气十分晴朗,舒适的阳光如同母亲一样把我们抱在怀里。小鸟在树上歌唱。大家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突然叫到我的名字,我兴奋地走到台下,手中接过一张奖状,我觉得这张奖状像一束阳光,把我整个人都照亮了。(赵嘉瑛)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的内容是环境描写型心理描写,这只是心理描写类型中的一种。在单元写作教学时,教师据此延伸开去,补充介绍心理描写的其他类型。这样由点带面,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第三单元仿写训练:外貌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第三单元《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评析:加入议论性的语句(选段中划线的句子)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作家的性格特征。

仿写要求:在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时加入对其性格的评价性语言,以此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仿写范例:乍一看,她瘦小的身躯外披着一套宽大的校服,但她的背影是那样地坚定,走近,仔细掂量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里透着对世界的好奇,那高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更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李睿)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是通过评价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就丰富了对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和角度。也是对单元写作训练内容的有益补充。

第四单元仿写训练:语言动作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起两只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

(第四单元《社戏》)

评析: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出小伙伴们娴熟的驾船技术以及看戏前内心的喜悦。

仿写要求:根据给定的情景写片段,描写人物的言行。(情景:家庭贫困的你,要回去向家长要50元钱用来捐给灾区。回到家,看到生病在床的妈妈,你会……)

学生仿写范例:我看着妈妈,躲闪地说道:“妈,老师说……说要我们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款!”妈妈先是一愣,随后又平静地问道:“老师有说捐多少吗?”“50元。”我立马低下了头。妈妈沉默了一会,便开始找起什么来,我沉思了一会对妈妈说道:“妈,要不我跟老师说说,让老师通融通融?”妈妈从枕头底下掏出了零零散散的钱,有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把塞到我手里:“你数数看,够不够……”我感激地看了妈妈一眼:“谢谢妈!”(雷宇欣)

小结:本次仿写训练虽然只是片段练习,但已经基本涵盖了该单元写作训练的三个要求。仿写就好比正式演出前的彩排,彩排得越好,正式演出当然越出色。

第六单元仿写训练:细节描写

【课文节选片段】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第六单元《猫》)

评析:简单的动作细节描写就能引发读者的想象。第一只猫活泼可爱的动态乃至情态都仿佛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仿写要求:通过具体的动作细节描写,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学生仿写范例:它(仓鼠)很活泼,都在刨木屑,从这里钻进去,又从那儿突兀地冒出来,抖抖身上的木屑,又再次钻进木屑里,不停地刨啊刨啊,接着又从中悄悄冒出一个脑袋,左看看,右望望,忽地灵巧地蹦出木屑堆,扭动着肥肥的身子,向前方的食物爬去。(雷雯)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通过仿写练习,突破每次写作训练的重点,让作文教学目标分阶段、循序渐进地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仿写的基础上再写单元作文,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就不觉得写作面目可憎了。因此,一次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仿写练习的确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真可谓是写作训练的助推力。

摘要:为了促进读写结合和更好地完成单元写作目标,笔者根据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目标,从单元课文中筛选出相应的篇章段落来进行仿写训练。这些仿写练习能够起到或铺垫,或提升,或完善单元写作目标的作用,成为作文教学有力的助推力。

关键词:阅读,写作,仿写

参考文献

3.浅谈七年级语文教学 篇三

一、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如果不充分或是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教师应踏踏实实备课,认认真真钻研教材与教法,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老师和学生都获益匪浅。讲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沉闷和无聊。如果备课充分,讲课时就会胸有成竹,课堂气氛活跃,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习特别认真,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二、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句话,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训练需要一个较长而反复的过程。为此,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为了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每位学生都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每周要求学生读一篇课外文章并写出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哪怕写几个字也要坚持;还要经常举行一些知识性的比赛,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给学生增加了乐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语文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合理分配每天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如文言文的背诵,诗歌的听写,默写等等,都应要求他们必须当天完成。

其次,教会他们必须要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什么时候做其他事情,什么时候要看语文,教会他们懂得合理安排时间。

另外,要懂得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有成效,应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考试的时候尤其要跟他们强调这一点。

还有,教会学生懂得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现薄弱环节的好方法。

当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人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要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4.照片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四

皎洁的月亮高挂在深蓝的夜空中,显得的晶莹澄澈,有几颗星星隐隐约约的闪动着好奇的眼睛,夜幕不再那么单调无趣。夜空的下方是一座古老的石板小桥,经历了百年沧桑,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背负着南来北往的路人,默默的听着人们在他身上走过的脚步声。小桥的四周有茂林修竹,在月光的反映下,竹叶变得闪闪发光,闪烁着绿色的光芒,十分可爱!小桥的下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清晰地看见水中那一条条可亲可爱的小金鱼,在那里自由自在的游着,不时地浮上水面偷偷地四下张望一眼,惹得水面画出一圈圈波纹,它们也没有一丝困意!竹林的脚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全是嫩枝细叶铺成的,翠色欲滴,绿的美丽,绿的可爱!在桥的上方,站着一老一少两个人,就是我和疼爱我的奶奶!

那时,照片上的我才两岁,妈妈带我和奶奶去一个景点游玩。时间太长,我都忘记了景点的名字,只记得那里十分清美幽静!在图中那一个又黑又瘦的小孩儿就是我,我扎着两个羊角辫儿,像一个可爱的傻子!身上穿的那件衬衫和单裤是奶奶亲手缝的,一针一线织起了奶奶暖暖的爱,衣服非常的柔软,听妈妈说,我只喜欢穿奶奶做的衣服。虽然那天晚上有习习凉风,可是我也不觉得有一丝丝冷意。

站在身旁搂着我的那个人就是我的奶奶。她慈祥的面容,眯眯笑着的眼睛,是奶奶最美的时刻。朴素之衣,慈祥之笑,瘦小之身,黄黑之肤!这就是我的奶奶!我们在桥上看着月亮,奶奶讲着王母娘娘的故事,妈妈用手机拍下来了。

那一夜是我度过的最温暖的一夜。那也是最后一张我和奶奶的合影!两个月后,奶奶安详的离开了我们。

明亮的月,深蓝的夜空,茂密的竹,古老的桥,绿色的草,见底的河。我对奶奶的回忆永远定格在了这个老照片!

5.恩师难忘五年级作文 篇五

那一年,我上五年级,我们换了一名语文老师,这位老师姓陈,初次见到他时,他那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一张不大不小的瓜子脸,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还记得那次上新课,按照老师的方法,上新的课文前都要读一读课文,有时候是毛遂自荐,有时候是老师抽座号来读的。“同学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下面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这篇课文。”老师娓娓说道。

可能是出于师生间不太熟悉彼此的缘故,陈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立刻鸦雀无声,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没人愿意读吗?那我抽座号叫人读了。”陈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道。

只见老师向班级四周360度无死角地扫视了一圈,随后又看了看花名册,而此时的我,却在默默地为自己祈祷:老师别叫我,别叫我,别抽到我的号码呀。

可是幻想始终打不过现实。“一号”。老师叫道。我的心怦然一动,像有好几位鼓手正在打鼓似的,连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捧起书,看了看老师,老师也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向我笑了笑,之后又走到我的座位旁,拍了拍我的肩膀,又望了望我,那双大眼睛仿佛会说话似的:加油,战胜自己!你能行!于是,我重振精神,也不知哪来的一股勇气,高声朗读道:“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教室里肃然无声,我越读越自信,越读越流畅。

6.七年级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篇六

作文评文标准

(一)一类:(42分以上):立意新颖、深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流畅;书写美观,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二类:(30-42分):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清楚;语句通顺;字体端正;用字、标点、格式正确。

三类:(20-30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清楚;语句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合计不超过四处。四类:(20分以下):中心不明确;结构混乱;语句不通顺、语病较多,字迹潦草,用字、标点错误较多。作文评分标准

(二)一类卷 :42--50分①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②内容具体 详略得当③语言流畅 感情真实④结构合理 层次清晰。在切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项条件,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44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突出的,酌情加分。

二类卷: 33--41分 ①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②内容较具体 能注意详略 ③语言通顺 感情真实 ④结构较合理 层次较清楚。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36分,其中一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内容或语言有一项较好的,酌情加分。三类卷 :24-32分 ①基本切题 中心基本明确 ②内容欠具体 缺少详略安排 ③ 语言大体通顺 ④结构完整 但不够合理。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28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四类卷

:15--23分 ①不够切题 中心不明确 ②内容不具体 ③语言不通顺 ④不成篇。基本符合三项条件的,得基准分19分,各项有欠缺的,酌情减分;较好的,酌情加分。

五类卷 :15分以下 ①不切题 无中心 ②语言极不通顺 ③不成文。基本符合两项条件的,评为五类卷。【说明】

1.漏写题目扣5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5分。

3.全文一逗到底或没有标点符号的扣3分,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而影响表达的,扣1分。

4.全文书写极其潦草难以辨认的扣3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

7.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七

1. 第6页《走一步, 再走一步》第一自然段第二行: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 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分析:这个句子中“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有歧义:一是包括我在内有五个小男孩, 二是除了我以外还有五个小男孩, 即共有六个小男孩。文中究竟有几个小男孩, 无法得知。

2. 第7页课下注释 (1) :[嶙峋]形容人瘦削。

分析:查《现代汉语词典》, “嶙峋”一词有三个义项: (1)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怪石嶙峋|嶙峋的山峦。 (2) 形容人消瘦露骨:瘦骨嶙峋。 (3) 形容人刚正有骨气:气节嶙峋|傲骨嶙峋。所以课下注释 (1) 应改为:[嶙峋]这里形容人瘦削。类似的还有第32页注释 (3) , 因为“低回”一词有三个义项, 所以应改为:[低回]这里是留恋的意思。

3. 第39页《我的信念》第二自然段第一行: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使我感兴趣。

分析:这个句子的后一个分句“这使我感兴趣”的主语“这”究竟指什么?按语法上来讲, “这”就是指代前一个分句, 即“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 这样显然是说不通的。所以要把后一分句作修改, 可在“这”后加上“些蚕”, 变成“这些蚕使我感兴趣”。或者删掉“这使”二字, 在“我”后加上“对这些蚕”, 变成“我对这些蚕感兴趣”。

4. 第54页研讨与练习二第一小题最后一个问题:“嫩嫩的, 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 为什么放在句末?

分析:这个问题本身设计得不科学。如果把“嫩嫩的, 绿绿的”用在“小草”前面, 原文就变成了:“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试问: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从土里使劲钻的过程中, 在破土而出之前“钻”的过程中, 人们怎可看见它是“绿绿的”?况且, 小草在钻出来之时, 也多是黄里带白的, 并不是“绿绿的”, 只是在钻出来之后, 经过春晖春雨的哺育才渐渐变得“绿绿的”。所以原文并无毛病, 问题中“本该”实质上是“本不该”, 这个问题应删掉。

5. 第93页《月亮上的足迹》第十四自然段最后两句话:“登月舱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将它带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 它被甩在太空。”

分析:众所周知, 太空垃圾已经引起人类严重关切。哪怕是一颗小小的螺栓, 在太空中也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飞速运行, 可能撞坏航天器或飞船, 也可能对正在太空行走或作业的宇航员造成致命的危险。所以, 美国这一做法是很不应该的。这两句话应改为:“由于当时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登月舱竟然被甩在了太空, 给人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6. 第148页《女娲造人》最后一句:这样, 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分析:这个句子中“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的主语是“人类”, 而人类是人的总称, 与数量无关, 世界总人数为100万时称人类, 达到60亿也称人类。所以不能说“人类一天比一天加多了”。原句应在“并且”后加上“人口总数”或“人口数量”或“人数”。

7. 第156页《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倒数第二自然段:人们说, 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分析:先看课下注释 (1) [孪 (luán) 生] (两人) 同一胎出生。《现代汉语词典》注释还有:“通称双生”。既然“孪生”已有“两个、两人”之意, 那前面就没有必要加上“一对”了。如果加上“一对”, 反而显得重复啰嗦了。

8. 第173页《泊秦淮》最后一句:隔江犹唱后庭花。

8.七年级与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管见 篇八

关键词:七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中国分类号:G623.2

我国已经成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优秀的教育成果。九年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对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学习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与作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能否与七年级的语文教育有效衔接起来,关系到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能否顺利的接受初中语文学习的教学过程,并且持续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七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语文课堂学习方法,有重点的区分小学语文教学与七年级语文教学之间的同异点,为进一步激发七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通过论述小学语文教育与七年级语文教学之间的异同,进一步阐述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从小学语文学习过渡到七年级语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别

1、小学高年级语文与七年级语文教学要求之间的差别。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字词教学等全方面都高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例如在字词方面,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对掌握字词的生疏程度要求较高,但是过渡到七年级语文教学除了要认识字词,还要求能够掌握字词的一种或者两种含义,并能够熟练的运用成语、俗语等进行写作,理解它们在文章中所指的更深层含义。而在阅读教学方面,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强调的是能够通读全文,而是在七年级开始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能够针对阅读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见解和看法,并且分清楚虚构的文章和写实的文章。由此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语文教学之间相比较,对于学生掌握的程度要求更深,需要语文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高年级语文与七年级语文教师教学风格之间的差别。

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学生之间虽然年龄只相差了两三年,但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理发展特点之间都有较大的区别,语文教师想要适应这种区别,必须对于教学风格有所转变。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学生还习惯于一种中规中矩的学习,语文教师说得多,学生在课堂上做的更多的是专心的聆听教师的传授。但是七年级的学生逐渐已经建立了自我学习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时候开始学会思考,针对这样的问题显然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思路需要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风格有所差别。

二、如何从小学语文教学向七年级语文教学转变

1、培养学生系统科学记录学习笔记。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语文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记录笔记,而不是从小学七年级才开始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学习的新的学习点,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也能更好的提供复习的思路。但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还有很多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教学观念,还仅限于指挥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思路走,端正坐好、认真听讲。而到七年级开始,语文教师才开始在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坐好课堂笔记,利用笔记做好课后的习题以及新课文的预习过程。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没有学会记录学习笔记的同时还不能够学会有问题课后问的好习惯,一有疑问课堂上立马就想起了“嗡嗡”的讨论声,这对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建立也是不利的。而七年级学生如果能够在小学高年级就学会做好课堂笔记,那么就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让课上和课后的问题结合起来,更好的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

2、正确的培养学生如何进行朗读、默读和精读。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更多的是利用朗读的模式让学生熟悉课文,这样虽然能够在课堂上对学生有一定约束性和强制性,让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课文,但是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高年级向七年级语文学习过渡期间,可以进一步有意识的让学生培养默读和精读的能力。七年级语文老师不仅要像小学语文老师一样通过阅读保持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要有责任保护甚至鼓励学生通过默读和精读来保持自己的学习好奇心。默读和精读能够减少朗读在课堂上使用的时间,这样七年级学生通过在预习时、课堂上的阅读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向语文老师多提问,提好问,从而达到学到实处的作用。对于七年级学生默读能力和精读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观点强加于学生更加有效。

对于学生从小学向七年级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中学和小学语文的学习从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只是在教学细节和教学重点方面有所差别。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挑起过度教学的重担,使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和教育工作更好的传承,时我们的母语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科学、取得更加优秀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财经.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0(04)

2、 洪宗礼. 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尝试(续)[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2(03)

3、吴海涛,吴勇. 我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过程中的研究行为——以商务印书馆为例[J]. 课程.教材.教法. 2008(01)

4、《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丛书》编委会编著,臧爱珍主编.中小学教学参考书调查問卷分析[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9.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文 篇九

我的优点是爱动脑筋,我的缺点是粗心、没有耐心、没有恒心

我的爱好很广泛:比如吹笛子比如看课外书;

我也喜欢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打篮球、比如打羽毛球、比如溜旱冰比如骑自行车、等等。

我的房间里,有一个大书柜,书柜里整整齐齐,排满等。每当有写空余时间的时候,坐在窗子旁,一边细细地品着茶,

一边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书,细细地品味着文中的每一句话。最近,每天晚上睡觉前,我还总爱捧着最近老师发下来的新书《游记》,

认认真真地读着。有时读着读着,我眼睛就有些模糊了,不觉捧着书就进入了梦乡……

我也喜欢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比如打篮球,我虽然打的不怎么样,但我很喜欢打,每当放寒假、放暑假时,我都会找一些小伙伴,

举行一场篮球比赛,我暑假时早上打,晚上也打,除非我自己回家,如果我还没过瘾,就算叫个人来拉我也拉不回家。

10.雨的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

当地面上的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天空蒸汽层上层,由于蒸汽层上层温度低,水蒸气体积缩小比重增大,蒸汽下降,由于蒸汽层下面温度高,下降过程中吸热,再度上升遇冷,再下降,如此反复气体分子逐渐缩小,最后集中在蒸汽层底层,在底层形成低温区,水蒸气向低温区集中,这就形成云。云团逐渐变大,云内部上下对流越来越激烈,温度越来越低最后形成雨点下降。

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001~0.0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0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种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

当然,雨也是有好处的。

雨,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雨可以灌溉农田里的农作物,不用农民们自己冒着很热的天气去浇水,而且还利于植树造林。雨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下雨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下雨了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雨能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可是,雨也是有一些坏处的。

雨下多了会影响植物生长,能抑止植物的呼吸作用,甚至死亡。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逢梅雨季节,就会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百物极易获潮霉烂。 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大风来时飞沙走石,掀翻屋顶吹倒墙。风雨之中,街上的东西随风起舞,飞的到处都是,甚至还会连根拔起大树。持续的雨天也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觉得烦闷、压抑。雨下多了会导致交通堵塞,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雨会侵蚀着许多建筑物。雨还会引起路面打滑,从而造成车祸。雨会把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带入地下水,从而污染地下水。

11.浅谈初中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法

一、前言

作为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阅读教学的关键地位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小说阅读教学的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方法,进一步优化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最终整体效果。

二、小说教学是学生贮蓄人文素养的源头活水

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往往决定了这个人的精神高度,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所以,学生阅读素质的提高和他们个体生命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小说就像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里面有丰富的大千世界,它用丰富的词汇连缀成曲折生动的故事,为我们传承文化,展示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是初中生积累个人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源头活水。小说是语言与思想共生的艺术,学生通过对小说的学习,至少从课堂上接触的文章中,学生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突破原先狭小的心灵圈子,去领略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到文史哲人的气息,进行思想与思想的交流,领略言语世界的奥秘,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小说这种大容量的文学样式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不论是华美丰富的还是质朴简单的艺术手法,都为读者呈现出百态的人物、千状的社会。不论是用那种创作手法,作者都力图接近真实的反映生活、反映历史,表现情感,与我们的生活感受得到共鸣。因此,通过对小说的学习,学生会从艺术的真实中感悟小说中的人物、命运,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其人文素养。

三、小说阅读教学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学生产生疑惑时,需要教师适当指导。目前,语文教师的素质存在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说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对提高初中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以及提升语文知识素养,身负重任。

2、教学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兴趣性。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具有泛政治化、泛虚构化以及泛文学化倾向。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不能将小说单纯作为一种政治宣传读物,也不能当作一种愉悦感官的通俗读物,更不能当成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一些语文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通常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学方法陈旧,学生无法走进小说,感受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这个过程忽视了学生解读小说的创造性。致使学生无法发散思维,学生自然感到兴趣缺乏。

3、学生阅读学习娱乐性、功利性明显。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非常敏感,且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正式形成,很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市面上的畅销读物,偏重于休闲娱乐性,一些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对初中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作品的写作模式和情节程式化严重,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较多的阅读,致使学生的思维简单化、平面化,大大减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分辨能力。

四、初中小说阅读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1、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满堂灌”。教师不应该把自身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主动接受知识。在小说阅读课堂上,语文教师只是一个“导演”,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和氛围,而审美需要学生自己去感受和发挥。任何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分析语文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是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前提。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领和点拨,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

2、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基于小说的特殊性,其对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尤其在教材中选取的小说文章,具有完美的艺术传达性和深刻的价值内涵,最适合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培养。可以通过集体阅读或自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对小说的初步阅读,形成一个粗略的第一感知印象;随后教师借以这个首要的触发点,让学生主动体会小说中呈现的艺术价值以及艺术理念。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小说艺术的探索中,提高分析能力。作者在小说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能够让学生内心中固有的美学理念得到洗礼和创造,并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个和小说相对统一的审美因素以及审美交汇点。

3、进行讨论,让课堂回归学生。老师讲授的道理对论文解读是有效的,可学生对课外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认可度是有限的,同一篇小说在老师和学生看来是不一样的,老师看到的是整体,学生看到的是部分,让课堂回归学生,让他们讨论交流,把零碎的知识点拼凑在一起,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小说的精髓、表达力远高于我们的想象,学生对这篇深刻的小说理解起来一定是困难的,所以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很重要,同时学生的消化更重要,好的教学是让学生思路清晰,认识某一个道理,并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像作者一样思考身边的现象,并提出独特的见解。以点到面、以小见大,才是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烙印,我们无法切身体会作者那个年代,却可以感受现在的时代,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站在自己角度看待问题,将课本带到现实,这样就高于教学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便在于此。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说阅读教学,主体不仅是教师,学生的地位也是同等的。因此,在配合教师进行教学的同时,学生需从自身出发,充分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万变不离其宗,一篇完整的小说,总离不开这三个方面,只要充分掌握这三个方面,把握文章的主题可行性非常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大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作文中遣词造句的能力必定能得到提升,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可深切体会,多读多看,文章的主旨自然就会展现在眼前。此外,学生还需多多进行課外阅读,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辅助阅读。学习不仅在课堂内,还在课堂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初中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七年级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教学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于漪.语文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J].语文学习.2014(09):88-89.

[2] 赵卓青.在阅读中播撒文化的种子—谈阅读教学中的文化传承[J].语文学习.2015(02):115-116.

[3] 马雅玲.小说应该教什么?小说的类型和小说教学内容[J].语文教学通讯.2015(10):60-62.

12.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二

一、教材编纂体例比较

(一) 教材的组织架构比较

(二) 课文编写体例比较

(三) 图像系统比较

二、教材内容的比较

(一) 选文系统比较

(二) 知识系统比较

听说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学知识等等, 都是语文知识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加入这些内容, 可以让学生奠定语文基础, 掌握必要的语法常识,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自己的母语。而这些包含着基础语文知识的短文, 既有编排在课文与单元之中的, 结合相关的作品内容来让学生能够加深理解;也有作为教材的附录来编排的, 可以集中地介绍语文知识。在语文知识的系统编排和内容侧重点方面, 人教版和康轩版区别也很大。

人教版教材采取的是在附录与补白中编排进语文知识的内容, 而康轩版教材则是以语文天地、语文补给站、语文统整区三大模块来系统介绍语文知识。康轩版的编排非常用心, 将语文知识细分类别, 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排在三个模块中, 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接受和提高。经过对比发现, 人教版“补白”与康轩版“语文补给站”、人教版“附录”与康轩版“语文天地”、“语文统整区”很相似, 有很大的可比性。以下从这两方面进行对比。

1.人教版“补白”与康轩版“语文补给站”。

人教版教材课文在最后一个栏目“读一读、写一写”之后, 会穿插一些文学常识或知识性的小方块来“补白”。这些“补白”有的是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趣闻、资料, 有的是一段优美的文字或一些文化常识, 有的是与课文有关的语文知识。七年级上册的“补白”以文学常识为主, 下册的“补白”则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方块。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七年级下册的前三篇补白围绕“朗读”一以贯之, 最后一篇则是介绍另一种阅读的方法——“快读”。四篇补白相互关联, 紧密联系在一起, 且每篇短小精炼, 突出要点, 使知识点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

康轩版“语文补给站”的具体形式是, 根据每篇课文的需要, 安排介绍与课文相关的文体知识、修辞手法、文学常识、语法概念等内容, 力求简明扼要、生动易懂,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编排方式的优点是, 将丰富的语文知识融入课文体系, 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连结。以康轩版课文《纸船印象》的“语文补给站”为例, 课前介绍“联想法”:“善用联想可充实文章内容。如本课以纸船为联想起点:时间上, 贯穿现在与过去;画面上, 想到纸船各种姿态和母亲巧手;意义上, 纸船蕴含母爱及亲情传承的使命。但要注意, 联想必须环绕着主题, 而不是随便幻想。”从联想法的功效介绍起, 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该如何采用联想法, 最后提出注意事项。

从上表可以看出, 康轩版教材中的语文补给站包括了各类文体、语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的介绍。在课前课后根据需要分别介绍, 这样紧密地联系课文, 不仅有助于解读课文, 也有利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人教版“附录”与康轩版“语文天地”“语文统整区”。

语文系统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是在每一册后面的附录里面, 康轩版则是每两个单元就有变化。前两个单元包括两个“语文天地”和“语文统整区”, 后两个单元则只有一个“语文统整区”。

从表中可以发现, 康轩版教材对语文知识的安排很系统且有规律, 每册都有两个“语文天地”编排在六个单元之间, 便于学生学习。而且安排比较合理, 因为学七年级上册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 先给他们介绍语文工具书的使用, 对七年级下册汉字的学习是一个铺垫, 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很基础的。从上册的语文工具书介绍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过渡到下册的文字构造介绍和字体演变与书法欣赏, 上升了一个层次, 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很有条理性。

3. 对比分析小结。

(1) 编排上:康轩版语文教材中的系统知识规律性强, 每册都编排两个“语文天地”, 放在六个单元中间, 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加强理解。例如一册 (上) 是语文工具书介绍、标点符号这些工具性的知识。关于汉字的知识都集中在一册 (下) 。相比之下, 人教版语文教材在系统知识的编排上有所不足。在位置上, 被放在“附录”里, 对其重要性的体现不够;在内容上, 七年级上册介绍的是汉字和书法, 而七年级下册不仅有书法的内容, 还同时含有汉语词类表 (实词) , 两者既无关系, 也显得很不协调。而汉语词类表 (实词) 应该与汉语词类表 (虚词) 放在一起, 但是后者却被放到了八年级上册当中, 同样是汉语词类知识, 不仅分别放在两册教材里, 还是两个不同的年级, 这种安排不能不说是有欠考虑。

(2) 内容上:从内容上看, 康轩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了“语文统整区”这个部分, “语文统整区”包括“一词多义”“一字多音”“成语”三个部分, 是对两个单元课文词汇的整理和归纳, 对于词汇的系统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统整区”, 同学们对课文中的多义词、多音字、成语一目了然, 对于积累词汇有很大的帮助。人教版教材对知识内容的安排, 大多放在“补白”和“附录”当中, 除此以外, 偶尔也随课文安排一些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语法知识。

通过对比, 可以发现, 人教版教材意在淡化知识点, 而强调能力;康轩版教材则更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思考与借鉴

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宗同源, 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尽管内地和台湾的初中语文设置的体制不同, 教材发展轨迹也各不相同, 但对两套教材比较分析后, 可以看到人教版教材的不足之处。我们要想编纂出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水平初中语文教材, 既要善于总结自身的经验和教训, 还要注重吸收、借鉴其他教材编纂的优秀经验。康轩版教材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 编写建议要有可操作性

大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提出九条建议是教材编写的总纲领, 具有指导意义;但这些建议都是原则性的, 比较空泛, 缺乏可操作性。过于笼统、泛化的原则不利于教材的编写。依据此建议编写出的教材, 由于缺少统一、具体的编写标准, 导致编选教材内容的随意性很大, 深度和难度难以把握, 教材的品质也难以得到保证。课程文件由理论转向实践最直接、最可靠的保证就是可操作性, 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践操作, 有关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以课程编写原则为依据, 应该把这些原则性的理念渗透到教材编写的具体内容之中, 这就要求有关课程的文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对教材编写的细化, 提高可操作性。应将教材编写建议具体到教材的范文编选、内容安排以及各种类型教材的编制设计等方面, 通过规定教材的内容、编写的方式, 强调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体现各学习阶段的特点, 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 为教材的呈现奠定基础, 有利于编教材者明确目标与方向。

(二) 课文编排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康轩版教材“课文导读”由“学习重点”“课前预习”“语文补给站”“题解”四个部分构成, 使“课文导读”更有利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用最直接的方式感知课文。康轩版还专门设置了“认识作者”这一栏, 在“题解”下方和“认识作者”上方分别附有课文选自书目 的书影和 课文作者 的照片。这样的课前导读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对作者和书目的印象,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课后去阅读整本书。另外, 康轩版在“课文·注释”之后还设计了“课文赏析”“语文补给站”栏目来辅助理解课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个体是对话的中心,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过程中实现自主发现、自主构建。

(三) 增强教材设计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插图的编绘要立足学生。教材中的插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适应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水平, 课文插图的设计要符合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有调查显示, 对于插图的喜好, 初中高低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彩色插图, 希望课本多配插图, 插图要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 生动、逼真;初中高年级学生则倾向于喜欢淡色或黑白插图, 希望课本插图更精美, 更抽象, 能引发思考、耐人寻味。除此之外, 还需要考虑学生认知领域的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 影视、音像等大众传媒获得迅猛发展, 展现在现代初中生面前的是一个图文、影像交互的世界, 丰富多彩的画面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长学生的见识, 丰富学生的认知领域, 也能使他们形成新的阅读期待。如果我们依然遵循传统观念来编绘课本中的插图, 势必让学生感到失望, 损伤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增强教材选文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同时也强调: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教材在选文上注意时代性的要求, 不仅要选取体现中华文化的经典名篇, 也要加入具有时代生命力的文章。如康轩版上册许博允的《盒子与生活》, 反映的是现代人四方形的生活空间所形成的压迫感, 针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省思。

还可通过扩大文体和题材的选用范围, 满足学生年龄、心理的需求, 常规文体之外的作品, 甚至一些武侠小说、科幻作品、某些颠覆了传统写作甚至引起争议的作品, 也可列入考虑的范围。学生通过接触各种题材、类型的作品, 不仅能拓宽视野, 而且能够跟上潮流, 在时尚的浪尖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康轩版教材上册罗大佑的《童年》是一首歌词, 被大家熟悉而且切近学生的生活, 又如下册王溢嘉的《音乐家与职篮巨星》以现实生活中的偶像音乐家鲁宾斯坦及篮球巨星迈克·乔丹为例, 说明成功并无秘诀, 只有苦练。用学生们都熟知的明星人物的小故事教育年轻人从中学习, 规划自己的人生, 努力加以实践, 这样更有说服力。

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教育者们都在谋求语文教育的改革, 也意识到了教材改革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作用, 力争让语文教材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 做到与时俱进, 使语文教材能更好地成为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的媒介。因此, 将大陆与台湾两地的语文教材进行比较与分析, 取长补短, 促进双方的互动发展就很有必要。

通过对比分析, 不难看出, 两地的语文教材既有颇多相似, 也存在不少差别。在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上, 由于大陆的课程标准笼统与目标含混, 要做到课程目标的教材化比较困难, 需要教材的编写者们更多地加入自己的理解。台湾的相关标准则详尽地规定了教材内容、编写方式以及各部分的关联, 从而为教材编写明确了方向与目标, 更有利于编写者明确目标与方向。而这种差别必然导致两地语文教材在编纂体例、内容选择以及指导学习等方面出现不同, 从而认识到台湾语文教材确有许多值得大陆语文教材借鉴之处。归根结底, 进行比较和分析的根本意义, 不仅在于发现各自的优点与缺点, 还在于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教育的本质。

摘要:语文教材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的载体, 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不断改进以适应发展和变化的教学形势与学生学习的需求非常必要。处于海峡两岸的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同宗同源, 使用共同的语言, 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 而在教育领域中, 具体到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 也同样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当然, 两者还是有不少区别, 尤其体现在细节当中。本文以大陆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为实例, 就其编写理念、编纂体例与教材内容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与分析, 细致呈现了两地语文教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使各自的优缺点一目了然, 并在思考之中得到启迪。

关键词:大陆,台湾,初中,语文教材,比较

参考文献

[1]蔡美惠.台湾中学国文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王娟.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大陆人教版、台湾翰林版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许秀如.大陆台湾两地初中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杨丽丽.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台湾翰林版和大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彭红林.江苏 (苏教版) 与台湾 (康轩版) 初中教科书文言文编选比较[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13.小学五年级作文:恩师难忘 篇十三

在二年级时我们班正在上课,那时,我的胆子很小,上课不举手发言,因为怕说错话,老师会批评我。记得有一次老师提出问题,让我们回答,同学们有的举起了手,

有的举起又放下了。而我还是默默地望着老师,在无意中,老师点到了我,我迟疑地站起来,结结巴巴的说出了答案,而且声音小的像蚊子一样,我身后传来笑声,我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脸红得像红苹果似的。我呆呆的望着老师,感觉到老师在鼓励我勇敢点,大胆点,于是,我提高了声音说出了答案,这时,老师高兴地说;完全正确。 同时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终于放下心了。以后上课时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发言了,即使我们回答错了,老师也耐心地给我们讲好几遍,直到我们弄懂为止。

老师对我们像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不仅在学习中表现出来,日常生活中也一样。有一次上课时,我突然肚子痛,她知道了,又是给我家里打电话,又是要同学扶我下楼等家人,她还帮我收拾书包,我看见她累得满头都是汗,下课后又马上给我打电话要我去看病,要我好好休息,不要怕耽误功课。回校后,她利用课间操时间为我补课,没有使我的功课落后,我真感激啊

14.七年级的语文作文600字 篇十四

他的眼睛不大,但却亮晶晶的;他的耳朵不大,但很灵;他的鼻子不大,但能闻到极细微的味道;他的嘴巴不大,但能说会道。别看他长得小,却很能耍小心眼……

他有一个外号,叫做“张小抠”,顾名思义,他是一个喜欢占小便宜却不愿意吃亏的人。

记得有一次,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他眼睛特别尖,一眼就看到了这些零食。便过来问我:“能不能让我吃几个啊?”看着他那眼巴巴的模样,我想没人会拒绝吧……“好吧……”我只好同意了。我刚打开一袋零食,同学给我打来电话:“来我家玩吧,我新买了一个游戏机。”于是我就去玩了。结果等我回家了,看到的是零食的尸体!竟然一点零食也没有了!凶手是谁?只见他嘴上还有很多残渣,肚子鼓鼓的。看到我回来,他竟然对我笑了笑,抬起他的手,我看到他的手里还有一片薯片。他把手向我伸来,是要给我么?令人气愤的是,他又把手缩回去,坏笑了一下把薯片吃掉了。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又对我做了个鬼脸,然后脚底抹油——跑了!

15.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五

一、根据课标制定三级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根本。

(二)过程与方法

要让学生寻求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注重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以及积极正确的态度。

二、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和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热情鼓励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行为,高度评价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主动在语文实践中会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二)合作学习

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调动他们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等,实现生生合作、生生互动,互相启迪,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在合作中取得喜人成绩。

(三)探究学习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勤于发问,乐于表达与交流。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注重知识的探索和钻研,善于讨论研究和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语文学习成长袋

语文学习原始资料表;入学前家长评价表;学生进步记录表;家长月反馈表;语文学习目标表;教师评价表、激励表;学生学习经验表。

2. 学生自主命题袋

面试命题卡、笔试命题卡(按单元出题)。学生分小组确定出题人、答题人、评价人,并评选出优秀命题者。

3. 学生合作探究小组

按课文、活动分组。(探究小组的类型:单元活动小组、四人小组、特色小组、男生团队、女生团队、兴趣小组……)

4. 课外名著学习沙龙

拓展性阅读、研讨;名著推介;名著阅读札记;名著观感交流;名著名人谈;名人访谈录;吹毛求疵看名著……

5. 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组

评委由学生自我推荐竞选产生。(评价内容:课堂活动评价、课堂发言评价、课外学习效果评价、资料信息收集评价、随笔评价、学习成绩阶段性评价、作品发表评价、语文学习整体性评价……)

6. 语文大世界学习成果展示交流课

在教室各个位置布置自己的成果展示:图片、资料、作品、多媒体成果。

7. 语文学习问题抢答、辩论赛

分单元、课本、文体、问题类别(准备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第一次真好》、《羚羊木雕》、《散步》)

8. 课本剧演出

《皇帝的新装》、《山中访友》、《羚羊木雕》、《陈太丘与友期》、《盲孩子和他影子》、《女娲造人》。

9. 中段考

面试题(学生自主组织试题、学生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0.期末考

面试题(学生自主选定试题,学生评委准备答案),笔试开卷。

11. 口头作文学生自评组

题目自主拟定、写作内容自定、口头表达成绩评价,人人参与。(每两周一次)

12. 配乐朗诵

评委组由学生自主产生,朗诵由学生自己合作完成。(朗诵课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春》、《山中访友》、《秋天》、《观沧海》、《西江月》、《天净沙》、《金色花》、《纸船》、《咏雪》、《天上的街市》、《静夜》、《浅塘湖春行》)

实验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摸索前进的过程,我们相信有了高水准的课程标准,有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试验教材,广大语文教师一定会成为这一园地中的活水,并不断注入新的活水。

参考文献

[1]吴忠豪.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11) .

[2]杨生栋.对语文教学中“用教材教”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 2007, (02) .

[3]于晨凌.有效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吉林教育, 2009, (07) .

[4]虞银娣.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概念的辨识[J].文教资料, 2008, (13) .

[5]陈颖.发掘语文课程资源的尝试与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 (08) .

[6]邹赣华.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 2005.

16.对七年级语文情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六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 情感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7-02

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的反思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关注教学发展的状态,及时的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以便在语文课堂上不会再出现教师在课堂上自顾自的讲解知识点,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彻底的摒弃教学中的不良现象。如果学生对语文有深厚的感情,那么,在课余时间做练习题,学生选择自主学习语文的几率是非常大的,也就是,教师只有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语文知识。这样一来,教师既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来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还能够让语文教学有新的突破,有新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让课文内容中的情感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致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能学习到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能够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积极的探索语文知识中的奥妙,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推动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七年级语文情感教学应挖掘教材情感

语文的学习,大都是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课文的真谛与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文章都是有感情的,都是需要用真正的情感才能够感受到的,才能够深刻理解的,也才能使教学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七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不能够再像过去的教学一样,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其实,语文的教学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情感教学,以至于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也能够在进步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在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这篇文章有写眼前的事情,还有写的过去的事情,写了很多一个父亲对我要求严厉的事情,像是有一段爸爸惩罚我不起床去上学,看似这个父亲一点不爱作者,可是却冒雨给我送花棉袄,需要学生用心的去感受父亲这一举止的微妙变化,体会父爱的神圣与伟大。然而,这一种感情是没法用文字来叙述的,需要学生去感悟,去体会,只有学生的情感在,相信学生也能够在文章中感受到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挖掘出课文中的真实感情,那么学生才能够慢慢的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章,才能够真正的学习文章,也能够使语文教学完美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七年级语文教学需要拓宽课外阅读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感情是与其他科目不同的,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课外的文章、书籍、名人传记等,来丰富自己的情感,致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的深刻,能够说出自己这样理解的道理与依据。而且,语文的学习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课外阅读,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对知识情感的理解程度,还能够在长期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致使自己的言谈举止更有内涵,更有力量,与此同时,自己的情感修养也得到丰富,符合语文情感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时,因为学生都不知道失去光明时的生活状态,所以,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要借助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去感受、去体会、失去光明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渴望些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去感受生命的神奇,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学习课文,这时学生在去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便会有第一次读课文时不一样的感想,相信这时学生所感悟的情感与作者的感情想法就会更进一步,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与教学情感产生共鸣,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深刻了一步。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文章中,感受到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是多么的幸运,从而,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指引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奋斗的方向。通过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文章,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心灵与作家交流,获取正确的学习方式,更有效的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是对七年级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和语文知识产生共鸣,达到语文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目标。总之,语文情感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思考,在学习逐渐的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从而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去学习语文知识,致使语文教学的发展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范孟宾.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浅析[J].新课程(中学).2014(07)

[2]刘艾丽.丰富语文情感,打造高效课堂——新背景下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4(02)

17.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作文 篇十七

离开了幼稚园,离开了小学,我们似乎在欢呼我们已不再是小孩。

青少年的我们,思想跨越了幼稚,换上了成熟。我们戴上红领巾,在公共汽车上,我们学会了给老人让座,学会了不践踏草坪,学会了爱护树木,学会了体谅父母,孝顺父母!原来无知的我们,长大后变成了一个乖小孩,老人会摸着我们的头,欣慰的说:“孩子长大了,也懂事了。”一句句的夸奖,让我们感受到长大竟然如蜜一样甜!

青少年的我们,责任越过小山小河,变成了大河和高大的山脉!长大,它不再是空洞词;是一个大而又重的包袱。我们不再依赖父母给我们买这买那;我们不再依赖同学给我们无止境的帮助;我们不再依赖老师给我们无休止的解题。长大了的我们,懂得了给母亲、父亲买东西;懂得了依赖不是一种长久的生活方式,懂得了独立,自由,似乎又不会缺乏寂寞,长大,它是一种考验,一种苦涩的味,敢于体验困难的我们,感觉长大反而是一个具有新鲜感的词!

青少年的我们,外貌又有了巨大的变化,懂得了爱美,懂得了打扮,懂得了欣赏。潮流一次又一次来到我们身边,我们总是跟着时尚走,现在不同了,长大了反而是时尚的脚步再跟着我们走,90后的我们走着流行线,踏着时尚步伐,迈向自己的未来。以前总是怎么舒服怎么穿,现在我们变了,变成了一个每天要花二十分钟在镜子旁度过的人,“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长大,它不再是儿时的穿着,不再是儿时的打扮。它成了一种向往美,欣赏美的境界!

爸爸、妈妈我大了,我不再是那个成天惹你们生气的淘小孩了。老师,我大了,我不再是那个成天让你们批评的坏小孩了。

儿时听的歌“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似乎长大了,不再那么的认为,童话总是会有的。长大不是流泪,不是恐惧,不是泪在打转,而是嘴角上扬,扬起45°的微笑迎接一次长大的考验。向天空,白云说一句“长大的感觉如蜜一样甜”。

18.七年级语文作文600字 篇十八

现在的广告时时在你身边,它们也都含有语文的成份,像某帽子店的广告是“以貌取人”。此广告新颖而灵活,它适当运用了“以貌取人”这个成语,这种表达又说明了帽子是非常珍贵的,又使别人容易记下来。平时我写作文不知如何写才能新颖而诱人,而从广告中,我知道该如何写作文。

记得老师在上课时曾说了一条好的广告。“在一餐馆的门口有一只大桶,上面写着:不许偷看,这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纷纷前来观看,而桶里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本店有美味啤酒,请来品尝。而这就是以人们的好奇心来做广告。从这里我明白了,设置悬念是作文的一种好的方法。它让人们充满了好奇心,想接着看,把谜底揭开。

还有一条广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则广告也在启示人们,做人不要追求最好的,但要追求更好的。因为在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最好与最差之分,如果你千篇 一律想自己是最好的,那你必然会后退,你要追求更好,才能取得成功。

在某处有一侧法语学习班的招生广告:“如果你听了一课之后发现不喜欢这门课程,那你可以要求退回你的费用,但必须用法语说”,这侧广告是明显的有话不直说,如果一个人要去学习法语,那么他一定不会法语,而“必须用法语说”,说明了只要你来交了钱,上了课,钱就已经不能退回来了。而写作文也有这样一种方法,有话不直说,让你去猜。这也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

19.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十九

一、用插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插图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对比较枯燥的、不易理解的文言文。如《童趣》是学生进入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万事开头难”, 如果直接讲解翻译, 绝对使孩子一开始就对文言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而插图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形象的诠释。根据孩子们的心理, 上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要学生描述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 纷纷回答自己所见。有的说, 画面的小孩留着长辫, 一看是清朝时期的人物 (说出了作者身份) ;有的说是用烟管吹烟中的一群白鹤玩 (一说烟管他们更有兴趣) ;有人问为何在床上而且还在蚊帐中抽烟, 他这样做对吗?问题形形色色。孩子们充分调动观察力和想象力, 对画面情景进行描述。我适时引导他们:要想知道答案, 请看课文文字是怎样“绘画”的。趁热打铁, 他们个个迫不及待去读课文, 寻找答案——原来画中小孩就是小时候的作者、清朝文学家沈复;他正“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他躲在床上的素帐中, 正是为了自己好玩……绘画与课文合二而一,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且当堂成诵, 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用插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形象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所作。通过文章,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醉心于研究、淡泊名利, 热爱科学如“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又有着坚韧不拔意志的女科学家形象。课文中有一张居里夫人在工作的照片。为了让学生对这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让他们对这张照片进行描述, 看看能否从文章中找到切合这张照片的语句。画面上的居里夫人正坐在书房里, 认真地做实验。通过这一环节表述, 学生们对一个伟人的形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堂适时地“插入”插图, 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插图教会学生如何生动描述景物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藤萝花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美。语言生动形象, 色可观、形可触、香可嗅。如何让初一的学生感受并学会描述美景美物呢?学课文之前, 我注意到一幅藤萝画的插图, 那一簇簇藤萝花开得那么繁密、那么美丽。于是, 我灵机一动, 提出几个问题:1.观察画面,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藤萝花的样子。学生纷纷描述:花朵繁密、花色粉紫、上浅下深……2.你以为应抓住花的哪些方面才描写得详细些?学生思考后认为:描写花应从花的颜色、形状、香气等方面写才更详细。3.如何描写才生动形象?学生一致认为:要想生动形象, 就要使用修辞手法, 还得会用修饰词。

通过有针对性的描述训练, 学生已经对如何刻画景物的层次顺序了然于心, 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走进文本, 与作者的描写加以比较阅读, 进行语句品析。经过一观、一练、一品, 既提高了鉴赏能力, 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绘画就是线条和色彩写成的无字文章。因此, 我们应该用文字描述出画的意境和韵味。特别是古诗词, 语言凝练, 画面感强。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根据课文去绘画, 以达到深悟文本的目的。然而, 他们常常忽略了文本插图的妙用, 它正是训练学生用文字表情达意的媒介。如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诗四首》中马致远的《秋思》, 漂泊在外的游子郁郁寡欢, 愁眉不展, 憔悴的脸上写满了孤寂。他胯下的瘦马似乎通晓主人心思, 低头郁郁而行。正是夕阳西下时, 这对“主仆”要到哪里留宿?诗歌虽短小精悍却极富感染力, 学生读罢诗文, 再仔细观看插图, 图文对照, 一时文思泉涌, 纷纷举笔。有学生写道:

枯藤在秋风中瑟瑟颤动。薄暮中, 乌鸦在盘曲的老树上空聒噪着盘桓, 天又凉了。不远处是一座小桥, 流水潺潺从村子外边流过。几户人家屋顶上扬起了袅袅的炊烟, 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幸福地准备共进晚餐!太阳即将躲下山头, 然而, 村外的漫漫古道上, 漂泊在外的游子不知道家在何处。他孤独而悲伤, 骑着一匹瘦马, 向着那夕阳外渐行渐远……

通过这些“插曲”, 我以为观察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途径, 不仅因为它直观, 更主要的是画面的形象性和文章的情感内蕴使学生情感内化, 产生表达的欲望, 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 虽幽必显。”

20.恩师七年级语文作文 篇二十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提高科学探究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下一篇:银行信贷审查管理员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