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2024-10-18

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12篇)

1.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篇一

关于集体团队凝聚力的名言

一、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二、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三、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四、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五、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巴金

六、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七、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伊林娜

八、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九、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马卡连柯

十、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十一、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十二、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十三、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牛顿

十四、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十五、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马卡连柯

十六、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十七、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十八、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十九、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二十、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恩格斯

二十一、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奥斯特洛夫斯基

二十二、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二十三、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二十四、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谢觉哉

二十五、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二十六、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华罗庚

二十七、在许多问题上我的说法跟前人大不相同,但是我的知识得归功于他们,也得归功于那些最先为这门学说开辟道路的人。——哥白尼

二十八、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林肯

二十九、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杰弗逊

三十、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三十一、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三十二、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苏霍姆林斯基

三十三、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十四、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马卡连柯

三十五、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即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三十六、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三十七、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三十八、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三十九、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有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恩格斯

四十、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马克思

四十一、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四十二、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马克思

四十三、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四十四、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四十五、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四十六、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

四十七、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综合了几千人的智慧,所有的人想一个问题,并且每人做它的部分工作,添加到正建立起来的伟大知识大厦之中。——卢瑟福

四十八、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四十九、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

五十、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孙权

五十一、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五十二、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马卡连柯

五十三、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闻一多

五十四、我不如起个磨刀石的作用,能使钢刀锋利,虽然它自己切不动什麽。——贺拉斯

五十五、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培根

五十六、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五十七、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英·欧文

五十八、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五十九、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奥尼尔

六十、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六十一、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六十二、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

六十三、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歌德

六十四、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六十五、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六十六、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六十七、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后胜利的保证。——列宁

六十八、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岗岩还坚韧。——王杰

六十九、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七十、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2.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篇二

一、研究方法

(一) 项目形成

根据班集体凝聚力的概念, 通过查阅文献、实际观察, 开放式对100名武汉体育学院学生调查、专家咨询以及个别学生和教师访谈, 初步确定体育学院学生班集体凝聚力的理论构想。学生班集体凝聚力主要体现在文化课、宿舍、班级活动、体育训练课四个方面, 制作开放式的问卷对武汉体育学院100名同学进行调查, 根据开放式问卷回答以及有关专家的修改意见, 编制了50题目初始问卷, 问卷采用Likert七点量表。

(二) 取样

1. 预测:

本次预测样本来自武汉体育学院学生, 抽取五个班, 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有效问卷194份, 回收率为100%, 有效率为97%。

2. 正式实施:

在武汉体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按照专业、年级进行调查, 当场收问卷, 共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问卷800份, 其中有效问卷率是95%。

(三) 统计方法

统计处理使用sPssll.5软件对修订后的体育学院学生班集体凝聚力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及及其信度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项目分析

求出各个题的临界比率值 (CR) 的方法, 将未达显著水平的题目予以删除。即将总分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得分位于前27%者为低分组, 得分后27%者为高分组, 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 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将问卷中CR值不显著的项目删除。共删除17个项目, 余下33个项目均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 探索性因素分析

对剩下题目做探索性因子分析, 抽样测值KMO是0.850, 大于0.8这一度量标准, 说明抽样数目适合。Bartlett法球形检验的x2值为1250.470 (自由度为105) , P=000<0.01, 达显著, 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我们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 求得初始负荷矩阵, 然后用平均正交旋转法求出旋转负荷矩阵, 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素分析, 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共有4个, 这四个对总方差的解释为64.35%。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 对预测项目进一步进行筛选。按照一般标准对项目进行删除: (1) 具有多重负荷, 而且负荷比较接近的项目。 (2) 因素负荷小于0.3的项目。 (3) 出现因素归类不当的项目。剔除了不符合项目后, 最后保留18个条目。

(三) 验证性因素分析

用正式问卷对体育学院学生进行调查, 收集数据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主要拟合指标见下表。

从表可以看出来, X2 df=1.96, RMSEA=0.063, 小于0.8, 表明这模型很好, IFI、CFI大于0.9, 这些值越近1越好, 说明模型拟合良好。

(四) 因素间的相关矩阵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因素间相关相对较低, 因素与总分间的相关较高, 表明问卷的结果基本符合要求。

(五) 问卷信度检验

所谓信度就是量表的可靠性或稳定性。在态度量表法中常用检验信度的方法为Cronbach所创的a系数, 此为内部一致信度的其中一种。对体育学院学生班集体凝聚力和四个因子做信度分析, 结果从表可以看出来四个因子标准化后的a系数分别为0.862、0.794、0.873、0.765, 各个维度的信度均较高, 问卷的总信度是0.919, 半分信度系度在0.765~0.919之间, 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结论

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 形成正式问卷, 问卷有四个维度分别为:班级活动凝聚力、宿舍凝聚、体育训练课凝聚力、文化课凝聚力。从探索性因素分析, 证实了体育学院学生班级团队凝聚力与最初的理论结构比较吻合。问卷效度是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问卷所有项目载荷在0.5以上, 四个成分共同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67.272。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也比较理想。因素间的相关矩阵结果来看, 因素间相关不超过0.5的, 因素与总分间相关度大多在0.8左右, 相关性比较高。这几项说明问卷结构比较好, 效度高。在检验信度中, 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a=0.812, 分半信度为0.879, 说明问卷的各项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比较高。问卷可以作为评估体育学院学生班集体凝聚力目前有效的工具。但是问卷也有不足之处, 问卷是初编制, 取样也仅局限于两个体育学院, 因此问卷有待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姚立.班级凝聚力的社会学实证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 2000, (5) .

[2]Carron, AV, &Hausenblas, H.Group dynamics in spor (t2nd-ed.) Morgantown[Z].WV:Fitness lnformation Technology, 1988:21.

[3]马红宇.体环境问卷的修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3) :339-342.

3.浅谈班集体的凝聚力 篇三

如何才能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呢?

一、建立集体成员认可的目标

众所周知,要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一定要有集体的目标。一个众望所归的目标,能对集体成员起导向、激励的作用。要达到众望所归,就得达到集体成员都认可目标。如:争创学校“文明班”的目标。九月份,我在本班号召同学们一起争创学校的“文明班”,但个别学生不注意一些细节,例如:梁家琪同学星期一穿拖鞋,经谈话,星期四又违反纪律。另一位学生张俊飞亦是,在教导下仍周而复始地打架。经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学生们没有树立集体荣誉感。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一次“要不要争创学校的‘文明班”的讨论会,大部分学生都发表了积极而又正面的言论。然而,张俊飞同学不时地制造杂音,我找他谈:“你是班级成员,你对大家的目标这么不支持,老师很生气,难道我们班争得学校的‘文明班,你不感到光荣吗?老师今天很乐意听你的意见,希望你谈谈看法。”当时他一言不发,我认识到:如果现在叫他马上回答,他会产生对立情绪。我用手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叫他回去想想,想好了再找我。或许是我在态度上没有过急的表现,而是诚恳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第二天早上张俊飞主动问我:“老师,您不是说过要我管理班里的一些事吗?”“是啊,当时我希望你为班里承担一点责任,希望你为班出力,现在你告诉我你擅长做什么?”“我擅长管纪律”“好啊!”我趁热打铁,第一节课就向全班同学说:“今天很高兴跟同学们宣布,张俊飞同学用行动回答我们,他主动为班里承担管纪律的工作,今后他负责自习课纪律。”全班同学鼓掌。之后尹嘉怡同学,在周记中写道:“今天我看到张俊飞自愿做班干部,我也有点想做,能为自己班争光、为争创‘文明班创造条件,那是很光荣的。想一想,卫生最重要,所以我就提出我来管理班里的卫生。带领同学们自觉维持公共卫生。”这就是后进生认可目标后的作用,所以做好工作,让所有成员(尤其后进生)对目标认可,对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下大力气培养班干部

马卡连柯说:“干部和积极分子是集体的核心。”班干部是“房子”梁柱的“钢筋”,也是关系到能否形成班集体凝聚力的关键。尤其得力的班干部不是现成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是需要班主任去挖掘和培养。我们班的杨静、罗楚君、邹雨均等,一开学就主动跟我交流并主动承担班务工作,体现了他们关心、支持班集体建设的意愿。经过两个半星期的观察,再结合他们各自的长处,我让这些同学担任了班干部,他们关心、支持班集体建设的心得到了实践,他们如鱼得水。工作到目前来看,班里好多好的办法都是来自他们的建议。为了培养他们,我坚持每个星期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要求班干部对各自的工作,向全班同学做出总结。这有利于表彰先进、督促后进与班干部自身的成长锻炼。总之要给足机会,让班干部锻炼和起作用。有了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就能引领班集体形成凝聚力。

三、形成健康的班集体舆论

班集体舆论是集体中占优势、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与意见。它以议论或褒贬的形式规范着同学们的言行,是控制个人或集体的一种力量。班集体的舆论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有些学生犯错误,怕的不是班主任的批评,而是班集体舆论的谴责。所以培植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对形成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多么重要。健康的班集体舆论需要培植,为了培植热爱班集体的氛围,凡是在德育周记中有关这方面的言论,我都一一宣读,有热爱班集体行动的人都红榜表扬。值得提示的是,要多借助于同学们的口,去表扬热爱班集体的人与事,多借助于同学们的手,写文章、出板报去赞扬热爱班集体的人与事。等到一般同学、非正式集体中都能夸热爱班集体的人时,健康的班集体舆论已经形成。正可谓“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四、举行有益的集体活动

重阳节前一天,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爬山,细心的我发觉,平时表现不怎么好的学生,也不时地承担帮助同学的责任,同学们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所以班主任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为每个学生发挥所长、获得成功提供了场所,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是一块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乐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交往,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与友谊,非常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的形成。

4.怎样提高班集体凝聚力 篇四

进入新时代,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日趋明显,这就需要国民凝聚在一起,在教学管理中也同样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关键词:“民主”管理 合作与竞争 自我教育 同理心 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对于炎黄子孙来说这是多么可悲啊,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需要从小教育,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着手,让班集体有较强的凝聚力,使学生心往一处看,劲往一处使,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民主”管理 要使一个班集体有凝聚力就一定要有“民主”管理,“以人为本”,但要做到这些,光靠一个班主任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委领导班子,如何确立呢?

1、民主选举。班委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班主任的助手,班级的火车头,他的好坏决定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而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只是班级体中的一员,对学生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学生相互之间了解的那么透彻,所以要通过“民主”选举,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信任的、能为自己行使民主权益的人为班委。

2、让班委手中有“实权”。班委作为学生的“发言人”,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班主任应该给他们发挥各自的才能去组织和管理班级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应大胆放权给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班级管理中,我通过具体分工,给学生以“实权”,如:卫生委员,不参加打扫卫生,但负责每个组打扫,每天检查,并向班长汇报,如果在三项竞赛中扣分,应查明具体原因,责任到人;纪委委员,每天负责检查两操(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对不认真者或与班长汇报或自行解决;学习委员,负责每天带领学生早读;班长负责把一天中较重要的事与班主任汇报,不能解决的与班主任协商。通过这样让班委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与班级的中坚力量,加强了班委的责任心,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民主”监督 班委虽是学生选出的,但在工作中总会有处理不当,或不合学生要求的行为,有时还会有偏私的行为,于是要采用“民主监督”在拥有权力时,还要为学生履行义务,接受监督,学生可以局面,也可以口头向班主任反映对班委的意见并提出建议,班主任定时召开班干部会议,对学生们所反映的情况在班委中提出,要求整改,当一个班委不称职时,再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推选另一位学生。

二、提倡合作和竞争 合作与竞争并不是矛盾的,合作是班集体凝聚力的具体表现,而竞争则是班集体凝聚力的推动力。合作学习要求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观念,合作学习使学生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对别人的成员进行评价,如果小组中的个人有达成小组目标的动机,他们将会尽全力去完成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对小组做出贡献。合作学习给中等生发挥自我优势的机会。如在一次游戏中,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并给他们一张报纸,要求让四人同时站在报纸上,我逐步增加难度,减少报纸的面积,当减到不能把每一个人的两只脚同时放在报纸上时,有部分学生为难了,这时学生的合作精神被激发出来了,一个成绩并不突出的中等生,跟他们的同伴说了几句悄悄话,不一会儿,他们四人便单脚站在了报纸上,最后甚至是踮起脚尖,拥抱着站在报纸上,学生之间的顾虑消除了,连愁怨都被暂时抛开,只有为小组争光的那份责任。然而竞争又是不可缺少的,进入了新时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实行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调查表明,在回答“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靠什么”这一问题时,80%的人选择“主要靠自己有拼搏精神和竞争意识”。竞争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常识,我们小学生作为21世纪的主人,应从小培养竞争意识,这样长大才会为社会所接受,在平时教学中通过“组际竞争”,在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好人好事”方面进行竞争、评比,以加五角星的形式进行表扬,一月一小评。通过组际竞争,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

三、自我教育 要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就应该让班级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学会自我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表明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和谐产生的内耗。然而自我教育决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任其自然。恰恰相反,它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责任感和艺术性。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平时的生活教学中,我主动“道歉”。如一位学生不小心踩了我的脚时,我就说:“老师的脚真不小心,没有给你让路,真对不起!”又如,一位学生因为上课不够专心而没能回答出问题时,我说:“老师的声音太轻了,让你没能听见,对不起,老师再讲得响一点。”虽然开始学生只觉得好玩,但慢慢地学生也学会了主动道歉,抢着说“对不起”。其次,教师要善于抓好典型,同龄人易于接受同龄人的教育,如:在一位学生因踩了别人的脚而道歉时,我及时表扬他的勇敢,这样就给了其他同学道歉的勇气,让他们知道道歉是光荣的,这样就会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5.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篇五

一个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优秀班集体,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而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不断强化班级的凝聚力,让每一个学生心向集体,有利于学生走向成功。

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的做法是抓好四项措施:

一、强化针对性教育,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打好坚实基础

现在独生子女多,意志较薄弱,思想很敏感,心理负担重。针对这一情况,我把打消学生的顾虑、振奋学生精神作为首要工作,在做了必要的解释后,专门制定了“自信心培养活动方案”,对学生重点进行自信心的培养教育。

一是“自信――成功”专题朗诵、故事会,让学生搜集与自信有关的名言诗句或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因树立信心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进行朗诵或讲述,让学生认识到自信的重要性。

二是“找优点”主题班会,由学生为其他同学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找出优点,在班会上告诉对方并谈出理由和期望。

三是“我能行”主题班会,由每个同学结合自己的情况给自己确立一个小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和完成时间,在班会上宣读,让学生在努力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四是“我变了”表彰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并让他们谈自己的变化和体会,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鼓励。这些教育循序渐进、针对性强,从而为班级凝聚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共同奋斗目标,为增强班级凝聚力提供内在动力

从心理上看学生,意识在行为中的作用开始显现,他们开始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为不做过于严格的限制,希望自己能够支配自己,独立性倾向越来越强。因此,要建立一个凝聚力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必须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我的办法就是给班级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融入到集体中去,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入学之初,我就专门召开班会,发动大家充分讨论,制定了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班级、小组和个人的学期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办法和措施,并张贴上墙,激励学生为最终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在目标特别是个人目标的制定中,我抓住关键环节,强化了指导工作,帮助每一个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力求目标可行、措施具体,确保在学生的努力下能够完成。比如,对极少数经常违反纪律的“问题生”,我就引导他们:你们现在最多能做到两天不违反纪律,那么能不能把一周不违反纪律作为这学期纪律方面的目标呢?由于目标确定得具体可行,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个人目标的完成保证了小组目标的完成,班级目标的`完成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强化班级凝聚力提供有效载体

活动实施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为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为班争光。入学以后,在学校组织的军训汇报表演、秋季运动会和首届体育节上,我们班相继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全班同学的士气,促进了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班级凝聚力迅速增强。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心情愉悦,使他们逐步对班级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比如在学校军训期间,针对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的情况,我们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后来,我们又把这一活动进一步延伸扩展到了学习方面,使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对班级凝聚力的加强起到了催化作用。

四、建立完善班级制度,为保持班级凝聚力提供可靠保证

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班制定了《班规》、《班级学生量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把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落实体现到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上,使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好事如何奖励、做错了如何处理,都有规可循、有矩可依、一目了然。在这些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突出一个“细”字和一个“责”字,把班级各项工作和责任细化再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班干部、每一个同学身上,做到任务具体、责任到人。我们明确规定,班委负责全班各项大工作的组织落实和监督总结,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工作,课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同时把班内各项小范围的管理工作,如开关门窗,黑板、地面、桌凳的卫生,换装饮水桶等等,都落实到具体同学身上,让学生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做班内主人。这些细致的措施,使班级管理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在学校每月的日常管理评比中,我们班始终位居前列。完善的制度保证了良好的成绩,而良好的成绩又反过来极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6.凝聚集体智慧 演绎教学精彩 篇六

枝江市公园路小学 董小琳

如果问一名老师,什么是决定专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对教育的热爱、终身学习的习惯等等。其实,除了这些个人因素外,有一个好工作团队、一个好工作环境和好领导,同样是不能缺少的因素。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跛子,被大火困在一座楼房里,眼看只有坐以待毙。但四肢健全的瞎子和眼睛明亮的跛子,聪明的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身体‛。瞎子背着跛子,跛子指路,互相配合,终于从大火中死里逃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就可以创造奇迹。我们公园路小学在近几年小考中,语文统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这其中无不疑凝聚着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下面我想讲一讲我们六年级语文教学组在教学教研活动中发挥团队作用,并取得成功的做法与点滴体会。

一、零距离交流,共享集体智慧

1、落实集体备课。在实施新课程,创建高效课堂改革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个人的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合作更应成为教学教研改革的主旋律和灵魂。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它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有效地弥补教师个人备课的不足;同时还能使教师在交流碰撞中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我们六年级语文备课组在传统备课形式的基础上,融入洋思备课模式,认真做好‚三个三‛(即三定、三明确、三落实),注重发挥备课的整体功能;注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以实现教学过程科学性和有效性;注重静态备课与动态备课的有机统一,强化对教学设计的不断完善。

我们的做法是: 首先,在备课形式上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中心发言、定教案)。我们集体备课时间定在每周三,定好中心发言人(按班级的顺序轮流转),按时间和授课进度确定好备课内容,具体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备课时先由中心发言人进行分析,然后集体讨论教材。整个讨论过程相当激烈,每个教师就自己预想的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进行了阐述。从教学准备、重难点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每个环节都进行了剖析,该如何导入,词语生字教学如何开展,这节课将要体现怎样的一个主题,大家都畅所欲言,纷纷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思所获拿出来一一分享。最后,集中了全组教师的智慧,形成统一教案骨架,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操作环节。其次,做到‚三明确‛(即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方法)。集体备课时还要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么教?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去突破?让老师们知道教的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懂的问题。不能就课讲课,要寻找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进行课内外知识迁移;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克服‚一言堂‛,把趣味、微笑、激情带进课堂。最后做到‚三落实‛(落实检测题、落实教学反思、落实纠错与改进)。为了检验备课质量、教学效果、在备课时或教学后要精选随堂及课后检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经过课堂教学及学习检测,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中暴

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反思和分析,进行纠错和‚补救‛,同时又为下一轮备课及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2、开好四个‚研讨会‛。我将‚研讨会‛加上了引号,说到底这四个‚研讨会‛也就不过是我们六年级组语文教师在课前十分钟的碰头会、批改作业后的讨论交流会、单元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和疑难问题探讨解决会。所谓课前十分钟的碰头会,就是对课堂教学中某些知识点进行强调、落实。如在教学《草虫的村落》这一课前,我们四个语文教师就针对文中的的知识点如何落实进行了讨论。这个说‚寒暄‛‚意味深长‛等词语要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根据意思说一句话;那个说文中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的地方很多,要让学生明白‚村落‛就是虫子们居住的洞穴,‚大街小巷‛就是虫子们爬过的路径等等;有的说要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灵喜爱、赞美之情的句子,要反复读,细细体会;还有的说小练笔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想象、补充作者还没写出来的内容……短短十分钟的讨论,不能说它有多神奇,但是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它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它让我们的教学做到了有的放矢,更显高效;能让我们把最多的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因此更显从容、有实效。

‚作业后的讨论交流会‛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过程。每次学生的作业批改后,我们六年级组四个老师会坐在一起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然后讨论为什么大部分学生会做错,我们课堂遗忘了什么?今后如何改进等问题。如,上完《詹天佑》一课后,我们就发现尽管课堂上我们详细讲解了开凿隧道两种典型的办法,也画了示意图,但还是有大部分学生没真正掌握,尤其是中部凿井法画得不完善或者将两种方法画调了。四个人坐在一起细细地研究,发现老师的先入为主取代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了教师的讲授的知识,印象不深,只是肤浅地掌握,当然作业时就会张冠李戴或敷衍了事。如果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和詹天佑一起想办法开凿隧道,一起画示意图,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作业订正中,我们先让学生齐读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然后把典型的错题进行展示,让学生争当小工程师,指错误,更正。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开凿隧道方法的理解,又复习巩固了课文内容。

‚单元考试后的质量分析会‛意在发现平时教学中的问题及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夯实教学基础。很多时候在进行考试质量分析时,老师们往往会将它变成差生批斗会。其实,这除了能发泄一下我们平时心中的怨气及加深与那些差生的隔阂外,无任何作用。在质量分析会上,我们将所有的成绩落后的学生变成我们年级组共有的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不再是某一个班的了,而是年级共有的。老师们坐在一起,先将他们一一分类。如将基础差,但脑子灵活的归为一类;将作文不会写的或写不长的归为一类;将基础、能力都差的归为一类;然后商量对策,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训练内容,给他们‚加餐‛;并采取一帮一的方式让他们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基本掌握,力争期末不掉队。

‚疑难问题探讨解决会‛ 实际上就是我们六年级组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把出现的许许多多小问题进行相互探讨。比如说早读的问题,有老师反映效果不大好。我就在交流上提出了自己的做法:早读时老师必须在黑板上明确早读目标或早读任务,并进行分组过关。这样一来就避免学生东翻西翻,没有什么事做的常见问题,老师们这样一尝试,发现确实很管用,早读的质量提高了。又如,我发现班上的一个学生老是记不住词语,经常出错。曹老师就给我出主意,派一个成绩优秀又认真负责的学生每天帮他记忆十个左右的词语,天天如此,反复循环。试了一个月,果然那个学生在掌握的词语方面大有进步,与开学相比,判若两人。

二、资源共享,共探高效复习

六年级下学期的复习是整个小学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整合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更是所有六年级老师们倍感压力重如山的特殊时期。但是,再大的压力只要除于4,那就会变得狠微小;再小的力量只要成乘以4,那就会形成一股无法战胜的力量。在复习阶段只要我们六年级组教师发挥团队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就会避免个人孤军奋战、冥思苦想,就一定会提高期末复习的效果。

1、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分工。所有教师参加集体讨论,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制定复习计划,按复习计划把任务分配给每一个教师。每位教师根据分配任务搜集相关资料、精心备课、写好复习教案。比如在进行分类复习时,我校六年级组就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法:拼音、字(笔顺、查字典、书法等)词语(近义、反义词、词的感情色彩、关联词语等)为一个老师负责;句子(类型变换、修辞手法等)、标点为一个老师负责;阅读(课内、课外)为一个老师负责;作文(应用文、命题作文)为一个老师负责。然后,每位教师根据分配任务搜集相关资料、精心备课,提炼出教材知识点,分析学情,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设计复习教案。写好复习教案。

2、讨论定案,资源共享。复习教案的初稿定下来后,我们就要集中时间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组内意见的基础上达成共识,修改教案,最后定稿,形成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有效教案。讨论时,各抒己见,讨论交流出突破重点的手段、攻破难点的办法、复习方法和复习过程的设计、典型习题的设臵和解法优劣的比较等。在研究教法的同时,研究学生的学法,真正实现复习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效率‛。老师们还将自己在复习阶段总结的成功案例和有效方法拿出来分享交流,做到了资源共享,发挥团队的力量。如我们在集中研讨时强调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考试题型和特点进行如何审题、如何答题等方法的指导等,对学生的充分应对考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3、做好三个统一,齐头并进。

在复习阶段,我们始终做到了三个统一:首先统一复习时间、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复习中,我们几个语文老师天天在一起,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复习的步伐,尽量让所有班级保持步调一致。

其次,统一复习措施。每一次月考后,老师们一起共同分析,重点放在查漏补缺上,抓薄弱环节。对学困生的复习过程,不是题越难越好,而是越基础越好。通过对月考进行试卷分析,一起总结,‚漏‛在哪,‚缺‛在哪,‚薄弱‛在什么地方,一一查清楚。比如在总复习时,我们采取统一行动,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集。让学生把做过的试卷、练习找出来,先分析错误原因,找出哪里是自己不应该失分的;然后对错题进行整理,将错题抄在本子上更正。至于马虎出错的,那是态度问题,要帮助学生调整好答题心态。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学生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对于学困生,老师们则统一实行‚承包责任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根据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适时调整训练内容;同时在复习和学习中,我们还根据不同成绩,结成互助、互拼、互比小组,每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2-3人为宜,对练习、月考等各项进行对比,实行奖励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比拼劲头。

第三,统一复习的策略。复习策略是学生对复习的安排和目标的判定,关系到学生最终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复习策略上,我们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复习策略上做到有针对性:一个针对性是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尤其对于学困生,更要狠抓双基,做到天天练,不间断;

另一个针对性是抓时效性,即抓住学生在复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放,直至解决。尽量做到在下一个月考前,少留问题。教师要在辅导和平时练习、作业中,帮助找出产生‚病根‛的原因,再加以针对性练习。另外,抓时效性还要在复习中狠抓重点知识、重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为这些内容,往往起到‚龙头‛作用,抓住前后左右知识,可牵动一片,往往在这一环节,会使学困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在实践中,我们还总结了一个‚滚雪球‛的方法,即当在复习某一个知识点时,应以这一知识点为主,与此同时,不妨将涉及这个知识点其他知识引入,一并复习,等到复习后边的知识点时,又可将前面复习过的这一知识引入再次巩固。这样,知识记得牢,反反复复印象深刻。

三、牵手合作,踏上教学成功之路

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在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能有所提高,完全得益于在团队中的学习与交流。我和老师们先后进行了古诗文教学研究、口语交际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略读课教学研究、复习课教学研究……至今,我还记得2008年第一次上复习优质课竞赛的时候。同组的老师们为我选择什么样的复习课内容而出谋划策;当内容确定之后,她们又进行合理分工,有的查找相关资料;有的为我制作课件;当教案定稿后,她们和我一起讨论每个环节,讨论课堂上可能生成的每一个小细节;最后,她们还把自己执教后的感受、反思一一和我交流,为我提供最优化的教学环节设计和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最后我的复习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可以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还记得和大家研讨《两小儿辩日》一课时的情形(那时我代表六年级组参加学校举行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试讲中,在和学生表演读课文时,我把‚孰为汝多知乎‛的‚知(智)‛误读成了‚知(知道)‛,事后也没做任何补救措施。课后,大家针对这个环节指出我教学机智不够,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师生间真正的平等正是体现在这样一个词、一句话上,如果再出现这种状况完全可以与孔子的为人结合起来,联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这样的话及时反省检查。大家觉得,这个环节完全可以通过预设来实现。在正式比赛上课时,我真的按照大家说的去做了。课堂上,我及时反思,并向学生请教。这节课最后一个环节,是请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说一句话。出乎意料的,学生的发言指向了我。有的说:‚老师,您有过必改,我真佩服您!‛有的说:‚老师,你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您很诚实。‛此时,除了感受着这种教学带来的快乐、感动。更真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团队,感谢我的六年级组的同伴们,是团队的智慧提升了我个人的智慧;是团队的力量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7.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篇七

每个班都会有问题学生, 我班有个小不点, 是个女孩, 年级最小, 心智也不成熟, 很善良、很单纯, 但不太会与同学交往, 说话做事都不讨同学喜欢, 在小学时就被欺负惯了, 还曾和同学诉诸法律, 甚至有过自杀倾向。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在心理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是很难融入班级的, 为了她我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恰逢她来到初中的第一个生日, 我想这是一个极好的拉近她与同学之间距离的机会, 所以在她生日的前一天, 我委托语文老师将她叫到办公室干点活, 我在班级给全班同学开了个班会, 主题就是“给小不点的生日礼物”。在班会上, 我给孩子们讲了小不点的优点, 她是那么渴望有一个知心朋友, 她单纯到可以为朋友付出她最喜欢的东西, 同学生病了、有事了, 她会紧张得跑前跑后, 并不介意曾经你是否欺负过她, 也许她会不讨你喜欢, 或者做一些让你很反感的事情, 但你要相信她不是有意的, 而是很多事情她不知该怎样去做, 她是班级里最小的孩子, 你们应该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去包容她, 帮助她, 让她觉得在12班的每一天都是有爱的、幸福的!之后很多孩子发言, 说了一些小不点的优点, 并表示愿意做她的朋友;还有的男生说愿意帮助她, 他在小学时也帮助过这样的同学走出阴影;还有的女孩子表示会做什么都带着她, 会在外随时看着她, 不让别人欺负她;等等。后来点子最多的副班长提议, 让班级每个同学写一句祝福的话, 然后拼成一个心形粘贴起来在她生日时送给小不点, 说办就办, 副班长每人发了一个彩色的小便签, 同学们在上面写下了真诚的祝福, 我用相机记录着这一切, 从孩子们笑盈盈的脸上, 我能感觉到此刻他们也很幸福……第二天, 在英语课前, 大家都自觉地没有下课, 我开了场, 送给了小不点一个生日礼物和我亲手为她制作的生日贺卡, 随后英语老师也送上了生日礼物和祝福, 之后班长送来了一个贴满祝福纸条的大大彩心, 还有的同学也送上了自己准备的生日礼物, 然后全班为小不点唱了一首生日快乐歌。小不点就是小不点, 她并没有感动得留下泪水, 而是乐得不知所措, 连声说谢谢, 也不知该说什么好。我将这一切录了下来, 相信这一定是她记忆中最难忘的生日!此后, 她也阳光了许多, 也有了自己的朋友, 慢慢融入了这个班级, 班级的其他同学也体会到包容接纳别人的喜悦心情。

班级的集体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 但需要班主任的精心引导, 马上要到2012年12月12日了, 我怎能放弃这样一个增强班级集体荣誉感的机会呢?12班世纪生日就此拉开序幕!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 我不准备大操大办此次班会, 只安排两位主持用午休时间写好主持稿, 宣传委员画了一个精美的海报一大早贴在的班级的门上, 学习委员前一天放学定了一个超大的蛋糕, 我用了两个晚上整理出了从初一到现在的照片集锦, 两位男同学自告奋勇地带来了照相机和摄像机, 班级干部用中午20分钟的时间绘制了一个精美的主题板报。更让我意外的是, 转走的学生得知此次生日宴会后主动给我打电话要求请假来参加!于是, 如此一个值得期待的世纪生日在大家的期盼中于12年12月12日12时12分12秒如约而至。整个生日氛围温馨而幸福, 我们伴着烛光许下了自己的愿望, 我与每一位宝贝都合了影, 他们听着欢快的音乐, 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照片, 幸福地沉浸在欢笑和回忆之中, 此刻他们黏着奶油蛋糕而不断上翘的嘴角宣示着他们因为在12班而感到无比幸福……我想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12这个数字和初中时这次难忘的生日!

8.加强班级凝聚力 构建特色班集体 篇八

摘 要:本文提出,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不能只着眼于烦琐的学生工作和简单的教育管理,应当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竞争力为目的,了解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并在实践中构建特色班集体。

关键词:规划 特色班集体

一、明确职业方向,规划职业未来

中职生给常人的感觉是素质低,学习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当然也有一些成绩好,但是由于家庭原因想早点就业而放弃高中学习机会的学生,但是他们在中职学生中占的比例非常小。此外,学生来自不同地方,生活习惯不同,个人素质也参差不齐。在中职时期,学生叛逆性比较强,追求个性,虽具有简单朴素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与人交际的能力,但是还不成熟、不稳定、遇事容易冲动,对学校的管理普遍存在抵触心理。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生活习惯不好等状况,新生入校后,班主任要立即组织开展“认识自我”教育活动,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及时剖析自我,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人生目标,做到人人有想法,人人有动力,第一时间内稳定学生刚入校时的浮躁。学生稳定下来后,班主任应重点加强习惯养成,严明规范纪律,把“先做人、后做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深入每位学生心中,使其明确习惯改变命运的道理,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从身边点点滴滴做起。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个性,智慧解决班级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特长,形成一个高效班集体,在工作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培养学生责任感,真正做到班级无小事,事事见真情。学会发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潜能,分层次管理,运用学生特长协调班级工作,形成行动有目标,发展有方向,人人有亮点的局面。解决班级事务要懂方法、会技巧,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理理念,学会运用“冷热法 ”“攻守法 ”“宽严法 ”等先进教育管理技术,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充分展示年轻人的特色,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班集体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在比学赶帮,违反班规校纪的自然就少了,班级凝聚力就出来了。

三、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提升职业素质

针对职专学生年龄小、学习基础差、社会观念模糊、综合素质不强的特点,定好每个学期的培养目标计划。

新生入校第一学期:观念的改变、习惯的养成。

第二学期:基础能力的提升,包括做人做事、语言、沟通、特长等。

第三学期:组织协调、管理思维、领导力的锻炼。

第四学期:潜能素质拓展,全面提升职业素质。

这些都需要搞班级活动来完成。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每天开展读书活动,定期开展演讲活动,就当前热点问题分组开展辩论会,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反应。班级还可定期开展“清晨6问,静夜6思”活动,即早晨起来问自己6个问题,要做什么、哪些事、怎样做等;晚上睡觉前再反思总结每天的得与失。这样学生每天都过得充实、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班级可开展“每天两件事”活动,即每人备一个笔记本,每天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再做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把它做完,做好记录。这项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做事的能力、对身边的观察力。对于素质拓展,我班第四学期开展了“心灵游戏”“信任背摔”“接数字”等活动,训练学生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团队合作,加强班级凝聚力。

四、破常规,班级管理着眼创新

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采取“企业化管理”组织模式。班级就是一个车间,按照企业车间进行岗位设置,班主任就是总经理,班长就是车间主任;队长是车间领班。除此之外,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比如人力资源部负责进行学生绩效考核,宣传部负责班级环境布置、班级文化建设、宿舍管理,研发部负责班级业务活动开发和组织,保卫科负责班级纪律、安全等。

针对当前学校学生职业适应状况,班级管理实行任命一名班长,将班级分为三个团队,班长选出各队的队长,队长再选出一名秘书,各团队集体商定出队名、队歌、队徽、队旗、队号,并解释其内涵、目的,提出团队目标和方向。把班级学习管理、卫生纪律、校园活动都纳入各队管理,各部门进行协调,每月一总结,及时反思,及时修正。该活动有效地调动了队员们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力,为学生们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9.论科研团队凝聚力的结构 篇九

科研团队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团队凝聚力问题研究也越来越重要.科研团队的.凝聚力是形成科研团队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本文着重研究了科研团队凝聚力的系统结构,指出科研团队凝聚力系统由学术内聚力、文化维持力、人际离散力等三个子系统构成,并由此提出了增强科研团队凝聚力的对策和措施.

作 者:郝登峰 刘梅 Hao Dengfeng Liu Mei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广州,510275 刊 名:中国科学基金  ISTIC PKU英文刊名:BULLETIN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年,卷(期): 19(2) 分类号:N1 关键词:科研团队   凝聚力   学术内聚力   文化维持力   人际离散力  

10.论改革共识的凝聚深化 篇十

王洲洋

2014年第3期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改革共识是人民群众与整个社会对于改革的总体看法、基本观点和共同态度。改革共识能否凝聚深化,关系到改革开放大业是否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社会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要求我们下大功夫凝聚改革共识,确保在新的改革征程上,继续保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思想意志、共同的实际行动,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各项重大任务如期完成。

一、保持改革意志的坚定性

《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不能不佩服邓小平同志改革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月有一段精辟的讲话:“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现在要横下心来,除了爆发大规模战争外,就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不受任何干扰„„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由此可见他改革的意志何等坚定。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必须不惧风险、不畏艰险,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胸怀中国梦,一路克难行。

二、坚定改革目的的人民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公平更广泛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些都非常鲜明地凸显了一切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目的。这也非常明确地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态度作为改革的指挥棒,人民高兴的事情全力去做,人民希望的事情设法做好,人民不满的事情主动改掉,人民反对的事情坚决不做。坚决反对假借人民名义进行改革实则谋取局部利益、小团体利益及个人私利的行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深入反对“四风”,始终保持良好作风,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增强改革推进的协同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广泛性、深刻性、复杂性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制,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决定》特别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对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关联

性、耦合性研究。如,《决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但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相配合。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积极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这一目标来推进,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

四、强化改革步骤的有序性

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必须科学把握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抓住事关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取得突破,牵引和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从而确保各项改革协同、有序地向前推进。要注意遵循认识发展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大局、扎实推进。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积跬步致千里,积小胜为大胜。对条件已经成熟、各方面要求强烈的改革要加快推进,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要加紧研究提出方案适时推进,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对一些需要推进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法规要加强研究、尽快启动。要建立健全领导改革的责任机制,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好路线图和时间表,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改革的程序不乱、步骤不乱、秩序不乱。

五、扩大改革参与的社会性

改革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决定》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等,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和主张,突出了人民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把群众作为推进改革的主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真正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制定改革方案要广泛听取基层和群众意见,遇到改革难题要虚心向基层和群众请教问计,切不可只靠少数精英关起门来搞改革,更不能异想天开、凭主观愿望拍脑袋行事。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发挥专家学者在改革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改革建议。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协商,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改革上来。

六、增进改革角色的互换性

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科学理论武装而进行的自我革命。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举措”。要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就必须革陈旧观念的命,革不合理制度的命,革利益固化的命,这些都是在革自己的命。这就要求我们既当好改革者,又当好被改革者;当好改革的促进者,不当改革的阻碍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勇担历史重任,服从大局,敢于牺牲,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自身做起,以天下为公的胸怀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始终坚持从全局看问题,出台重大改革举措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而不是只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利。坚决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小团体主义,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七、适应改革创新的无限性

《决定》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是靠创新驱动的,创新从来不会止步。这就告诉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的改革创新能力,尤其要大力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

改革创新的能力。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创新思维的力度,决定改革开放的空间、深度和广度。要深入到文化层面解放思想,深入到灵魂深处转换思想,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发展文化,不断培育有利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文化土壤,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要加强学习型班子建设,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把那些党性强、改革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强学习和实践,争做改革的表率、创新的表率,努力使自己成为善于领导改革开放的行家里手。

八、保障改革环境的宽松性

《决定》指出:“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宽容改革失误,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创新支持创业、服务主体的各类措施,营造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广大干部营造宽松、宽容的工作环境。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改革人才,不以成败论英雄,大力倡导容错意识,更好地激励干部在改革中勇于探索,攻坚克难,使改革在探索中前行、在容错中求进。各级党委要一身正气,做到有胆识骏马,无畏护良才,敢为事业用人才,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保护改革者,警戒庸懒者,惩治腐败者,形成人人争着抓改革、个个自觉比贡献、万众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九、确保改革风险的可控性

总书记指出,“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同时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排除各种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既切实增强战略定力,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又坚决守住底线思维,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反对任何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图谋。始终坚持“以我为主”,该改的坚决改掉,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减少改革失误带来的风险,降低改革成本。

十、落实改革评价的群众性

11.论大学生集体凝聚力 篇十一

【关键词】班级文化 初中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86-02

一、加强班风建设,丰富制度文化

(一)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是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必须全体学生共同监督并服从的可行性制度,是全体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的向导。我校现阶段正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活动,因此在制定班级公约的过程中,我们从班级的整体出发,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全班分为几个小组,从学风、考勤、奖惩、纪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与讨论,然后各小组长拟出一系列建议,再交由班级公约小组汇总,最后由全体学生逐条斟酌,民主表决通过,形成可行性班级公约。心理测试表明,共同参与制定的决策、制度,最易于为参与者所执行。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愿望为前提来制定的班级公约,由于适合班情和学生情况,可行性相当高,学生都能自觉服从。正因为有了班级公约的保障,才使得班级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

(二)班干竞争机制,严格执行公约

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接下来,理所当然该由班干部来监督执行。古罗马名士奥维德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一匹马紧紧追赶着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这句话充分阐释了竞争的重要性。在培养班干部方面,应引入竞争机制,定期竞选轮岗,做到严格执行班级公约。应通过多种形式推选班干部,并设置各种岗位。例如,选出“纪律组长”“劳动组长”“生活组长”等各类组长,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文化墙建设,彰显精神文化

教室中的每一处闲置地方都能成为建设班级文化的场所,然而能否合理利用教室里的空白之处,是判断班级文化建设是否完善的决定所在。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将文化墙的工作做好,既要让班级文化得到彰显,同时也要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感受到班级文化,体会出班级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能以更为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班级文化墙的建设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且每两周都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进行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配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参加一次文化墙的建设。小组中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责任,搜索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材料来源。这些材料可以是一些报刊中的优质作品或者是感人事迹,也可以是一些心灵鸡汤,滋润学生内心。总而言之,材料必须健康积极,要能充分体现班级精神,让学生通过文化墙能有更深的人生感悟。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负责文化墙的排版,让文化墙的版面设计更为合理和美观,从而使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不至于感到杂乱无章。字迹漂亮的学生则可以负责写字工作,将其他学生寻觅而来的内容进行抄写,让学生在欣赏文化墙时能有赏心悦目的感受。每一个小组都应当具备培养这三类学生,共同将班级文化墙建设好。

三、采用激励机制,带动学风建设

(一)目标激励机制

在制定班规之前,我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观点,让学生去思考。如“班主任寄语”:你们是一群懂事的孩子,生活的悲喜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习的得失更是难得的财富,无数的点点滴滴使我们谨记:只有赢在起点,信心才能不断飞跃;只有抓住今天,人生才能实现美好;只有笑到最后,生命才会光辉灿烂。寄语渗透着一种希望,更是一种约束。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产生班级公约,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并张贴在墙上。班级的另一个亮点是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口号需要展示给大家,要求简短有力,有内涵。开学初,我将班级口号定为:“同舟共济、乐观积极、永不言败、自强不息”,使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为班级争光,最后向着班级目标奋进。

(二)班团会激励机制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精力过剩,产生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理解、自尊、自信、冒险、崇拜、虚荣、反抗等等。如果想法得不到正常的满足,总是被压抑,就会慢慢形成挫折感,使行为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指向自己或他人的攻击行为。于是班级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感恩的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如,放风筝、野炊烧烤等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巩固班级凝聚力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对社会不了解,社会阅历少,对思想道德也不是很注重和了解。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实习或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知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比如我们班的同学都以小组的形式踊跃参与镇上举办的“我爱我家”摄影活动以及“我是小画家”等社会活动。同学们在课余互帮互助清洁家周边的环境,再进行摄影或是绘画,在参与这些社会活动的时候,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同时这些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实践活动,在无形中巩固了班级的凝聚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实践证明,孩子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班集体。而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更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而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班级的整体凝聚力。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想法设法的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史延虎.班级文化建设要“三方面”并驾齐驱[J].教书育人,2014(21):70-71

12.论大学集体宿舍生活的利与弊 篇十二

于是几个可能是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人被塞进一间二、三十平米的小方格里, 这一个个的小方格被称作宿舍。当大学生挥手告别父母转身的同时, 意味着他将收获一群舍友。

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 要想单独生存是很困难的。但是当这么多人一起生活, 又会带来许多麻烦呢?下面就大学集体宿舍生活的利与弊分别进行阐述。

一、大学集体宿舍生活的好处

(一) 舍友之间互相照顾、互相帮助

远离了父母, 可能一开始感觉很新鲜, 但是当一段时间过后, 当你吃着食堂的饭菜时, 总会想念母亲烹饪的美味;当你睡在硬硬的木板床上时, 总会想念自家卧室里那柔软舒适的大床;当这些感觉袭来时, 当从电话里一听见父母的声音就开始哽咽时, 陪在你身边的只有你的舍友们。

舍友的安慰, 哪怕是拍拍你的肩膀, 都能让你心里好受一些。舍友们能做的当然不止这些, 大家之间互相帮助, 互相照顾体现在生活上和学习上:讲个数学题, 帮忙稍本书, 借支笔等等。

这无数件的小事会交织在一起, 把你们越拉越近, 让你们越来越亲密, 甚至能让你收获一份珍贵的友情。舍友就好似家人的存在, 宿舍这间小屋子就会成为你们共同的家。

(二) 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与人沟通

未来的社会越来越复杂, 总有一天我们会挥手告别校园, 步入社会, 我们必不可免的要与我们的同事、上司打交道, 你的同事可能与你关系并不好, 你的上司可能很严苛, 而大学作为一个小社会我们也可能会结识形形色色的人, 更可能会遇上个“奇葩”的任性舍友, 这种时候我们不能总是去逃避, 遇上个奇葩舍友就想转宿舍, 遇到不好相处的同事、上司就辞职, 我们要学会主动地去经营好我们自身和周围人的关系, 而宿舍这个小集体就是对你为人处世、与人沟通能力的最好的锻炼场所。如何合理地制定宿舍公约, 如何解决一些小矛盾,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能力是你在未来进入社会能够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能够尽快融入一个新集体的基础。

(三) 照顾贫困学生

每个大学的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 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学生的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 支付学生的学费、书本费、生活费对他的家庭来说可能已经是很大的负担了, 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更懂得节俭, 当然不可能再选择去校外租房。而学校提供的宿舍就是最经济、实惠的选择。

(四) 便于学校统一管理

站在学校的角度考虑, 大多数学校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给每个学生都准备单人寝室, 而把学生按宿舍管理比分散管理要方便, 简洁的多。并且大多数的宿舍都是按班级或系别来分, 这样学校或学院的通知下发或资料的收取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从另一方面来说, 学校也能对学生的安全有所保障。

二、大学集体宿舍生活的弊端

(一) 学生没有私人空间, 难树立个人意识

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卧室, 父母也不会去过多地干涉。

但当几个人长时间生活在同一间屋子里的时候, 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被暴露在别人眼前, 人人都几乎没有了隐私, 你想自己私自的去做一件事而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是很难的。

另外, 如果一个宿舍的人参加什么活动都是在一起的话, 大家久而久之就会生成习惯, 导致最后生成了没有人陪就不去做的想法。这是件很可怕的事, 总是这样集体的活动会慢慢磨掉我们的个人意识, 缺乏了独立的思想的人未来也很难在社会中立足。

(二) 舍友之间易引发冲突

大家都希望能有个和谐的宿舍生活, 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思想, 不同的生活习惯总会发生碰撞, 所以宿舍里发生矛盾是很常见的事。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 67.6%的受访学生曾因寝室矛盾而想调换寝室。

前几年发生的好几起大学生杀害舍友的事件曾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这些事件的起因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 这证明在宿舍的确是一个很容易起冲突的地方。

比如说:大多数人有着正常的作息时间, 但也有人的作息时间与别人不同, 甚至相反。有的男生可能通宵打游戏, 有的女生可能在晚上煲电话粥, 有人可能在睡觉时打呼噜、磨牙, 这类人的舍友就很可能经常“被熬夜”。“被熬夜”了几次, 又劝阻无效后, 冲突十分容易发生。

又比如:家庭条件的不同容易对家庭条件差的同学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失败的沟通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猜忌;甚至一些无心的话语就可能会掀起很大的波澜。

一些心理素质好的学生, 可以进行自我反省, 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在多次碰壁后, 会产生自我的怀疑, 自我价值的否定。舍友之间的小矛盾有可能引起吵闹、不愉快, 但有时在冲动的刺激下更有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可怕的刑事案件。

(三) 宿舍之间易引发冲突

很多学校宿舍与宿舍之间的隔音效果并不好, 每当一个宿舍有什么活动时可能半个楼层都能听到。有的宿舍喜欢安静, 有的宿舍很活泼, 经常打闹。

当你正在备战明天的考试时, 可能对面的寝室在给某个同学唱生日快乐歌;当你和舍友大声的嬉戏打闹时, 可能对面寝室的同学要准备睡觉。这些都会引发大家的不满, 当我们的不满无法宣泄而累计到一定程度, 在某个点爆发时, 在冲动下也会引发冲突。

如今也有很多的大学生选择去校外租房住, 这样虽然可以避免与舍友发生冲突, 可以有独立的私人空间, 但这样的人放弃了锻炼自己的机会, 失去的是和一群人共同经历青春的乐趣, 失去的是一段未来可以重新拿出来津津乐道的回忆。

当然, 不论我们能列举出多少条大学生集体宿舍生活的利与弊, 我们都无法改变中国大学现有的教育体制, 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地去适应,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特立独行、我行我素, 可以尽量避免与舍友有交集, 但是难以否认的是, 成长总是在不经意间, 不论在这间小小的宿舍中有过多少的温馨的时刻, 又有过多少争吵与难过, 这几年你们的生命不可避免地要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最终在彼此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烙印。

上一篇:中考名著繁星春水下一篇:形容山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