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2024-07-02

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精选14篇)

1.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一

镇中心小学艺术教育发展报告

镇中心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总体工作部署及要求,大力推进学校艺术工作。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照《省颁课程计划》的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在全校1765名学生的情况下,之前虽然没有专职艺术教师,但我们兼职教仍尽全力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为100%。

学校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在认真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结合教学实践认真进行反思提升,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及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艺术教育课程以及各种艺术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以及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完成国家规定课时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一校一品”快板特色,开设有:绘画、书法、拉丁舞、器乐、腰鼓、花棍舞、呼啦圈等第二课堂,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定期开展,活动效果好、成效高。学校每年均在元旦或六一举办艺术节展演活动,为师生的艺术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陶冶了师生的情操,提高了师生的艺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6年11月,我校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得到上级领导好评,在区级展演中《四渡赤水》、《青春舞曲》获得较高的赞誉。

2017年秋我校分来一位大学生王硕,这位教师在陶艺上颇有研究,我们充分发会其资源优势,组建了陶艺兴趣班。王老师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生动的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全体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备课中重点强调备学生的同时,还强调备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等。

通过艺术活动,锻炼和培养了一批艺术特长生。师生在各级各类举行的艺术竞赛活动中,都有着可喜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把加强学校艺术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加强对艺术工作的组织领导,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全面、深入、持久的综合性艺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我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2.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二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654名学生,教师40人,其中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32人,大专及以上学历34人,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曾多次获得市县级表彰奖励,特别是2006年以来连续七年获得榆中县教育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得榆中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2年获得兰州市教育质量进步奖。

学校坚持活动引领一切工作的办学思路,各种活动成绩显著。2006年被评为兰州市课外活动先进学校,2010年获得兰州市少先队先进中队等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兰州市“童心向党”经典诵读三等奖,2012年获得兰州市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2012年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将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努力使学校成为定远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教育的阵地,思想道德教育的窗口,文化娱乐的中心,青少年全面成长的摇篮。

3.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三

【关键词】 乡(镇)治理;多中心;共生发展;共生理念;善治政策

一、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必然性

乡(镇)治理势必出现多个中心,处理好多中心关系需要共生思维。共生思维“要求人们站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更加合理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由此需摆脱非此即彼的对立型思维,养成互补双赢的共生型思维”。“共生”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意味着“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弄清楚了“共生”概念和具备了“共生思维”后,要重点区分两组极易混淆的术语。

一组是“寄生”与“共生”。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乡(镇)多中心间竞争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另一组是“共生”与“共同”。“共同”指当事者共同具有某些价值、规范和目标,“共生”则是以异质者为讨论的前提,异质才能够建立更加“相互生存”的关系。共生发展是指各异质群体在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的进步与发展。乡(镇)多中心要运行好,发展好,就应该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二、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善治政策建议

1.以“复合型共生理念”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

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要注意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适用于乡(镇)多中心的共同发展政策,以更多地表现出对多中心的普遍的公正、公平和关心。原来重点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要适当调整到以全体乡(镇)个体共生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政策上来,从根本上防止农村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大化和对多个治理组织的扶助。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关键需要“复合型共生理念”先导。

(1)战略管理理念。所谓战略管理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战略理念主要是从整体、长远、根本上去观察问题。战略理念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全局性,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长期性,战略是一个在较长时间中起作用的谋划和对策;相对性和层次性,全面和局部也在发生着流转,局部应该服从全局。

(2)科学决策理念。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决策,决策的效果如何,是检验乡(镇)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3)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相统一的理念。乡(镇)政府要负责乡(镇)的全局运行。实现各项任务,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因为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还需要产生奋斗勇气和拼搏精神的必胜信念,并做到它们的有机统一。

(4)时效理念。“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建设效率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信息理念。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日本把情报能力比喻为“驼鸟的腿”,把情报意识比作“山鹰的腿”。情报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活动的“血管”,大量的情报信息则成为社会赖以生存和进步的“血液”。乡(镇)政府要主动地做好“信息传输”和“信息转化”。

2.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微观操作层面上,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各类职业培训与技能训练,提高多中心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增强多中心的“合作”能力。乡(镇)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扶持,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多中心人员的培训。单靠政府和社会对多中心的救助和“输血”,是永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中心群体问题的,必须从长远着手,以人为本,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乡(镇)多中心的主要组织个体是农民。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顾智明.论共生思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9)

[2]曾鹏.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成长研究——基于种间竞争的城市“寄生”与“共生”[J].城市问题.2007(6)

[3]熊铭.谈现代战略管理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6)

[4]张春贤.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J].求是.2008(19)

4.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2014年6月10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燕子砭镇,学校始建于1943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小学。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50人,在职教师43人,校委会成员8人,本科学历有17人,大专学历22人,中专学历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3%;有县教学能手2人;有住宿生301人,少先队员326人,留守儿童341人;教学楼面积为2834.4㎡,学生公寓楼1228.8㎡,教师宿办楼930.12㎡,食堂451.84 ㎡.建筑总面积5445.16㎡。学校占地3362㎡,建筑面积5364㎡;厕所蹲位,男生30:1,女生15:1,人工草坪204平方米。教学设备达到了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入学率100﹪,辍学率为零。学校目前部室齐全,部室文化建设到位、过程性使用资料齐全,内配设施即将配齐。

二、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普通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等使用面积生均达标。

2、体育运动场共有1900㎡,生均2.9㎡,现已全部硬化,塑胶环形跑道前后院共计长度280米,塑胶材料已经拉到操场,即将开工完成。

3、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均达到省定要求。

4、我校有教学计算机103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7台。

5、图书册数:藏书24000册,生均图书36册。

6、师生比1:18。

7、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14﹪.8、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为0﹪;骨干教师比例为55﹪。

三、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工作及亮点

(一)、端正办学行为方面:未设重点班,快慢班,无“择校”现象;适龄儿童免试入学,消除了“大班额”;小学1—2年级无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学生在校时间6小时。

(二)实施素质教育方面:

1、各班教室安装有“班班通”、电扇和纯净水饮水机,教师办公

室和会议室安装有空调。学校目前部室齐全,部室文化建设到位、过程性使用资料齐全,内配设施即将配齐。学校网站,基本满足日常的教育教学使用。

2、新建的燕子砭镇中心小学扩大了办学规模,新增了办学设施,新调整了师资结构,新创了教学模式,全体教师众志成城、开拓创新,充分满足了沈家坝、枣林坝、林树坪、孟家梁、沈家坪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所有适龄儿童的学习需求。每学年将有160多名学生从我校毕业,为燕子砭初级中学输送一批合格人才。我们学校以“培养徳与智齐飞、体与能共进的时代健儿”为办学目标;以“引领师生成长、开启成功人生”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知识与智慧的摇篮、文明与和谐的港湾”这一学校形象。

3、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设有党小组、校委会、校务公开领导小组、监督小组;设有行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处、安保处、总务处、工会、教研组和年级组等机构。学校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校委会成员分管包抓处室工作和各年级工作,使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道路。建立了校务公开和教代会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每月向全校教师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确保了教学经费合理开支,杜绝了违规使用经费的现象。

学校工会除了开展常规性工作外,还利用十分有限的活动经费为教师增添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下棋、跳健美操,既强健了体魄又陶冶了情操。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坚持班主任培训,落实班主任岗位职责,健全班班主任考核与奖励制度。通过组织班主任工作汇报、系统交流、专题报告会、参观学习等活动,提高班主作素质,特别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提高师德形象。

(2)、教师培训。落实教学常规的各项管理要求,实施集体备课,全面推行“高效课堂”餐桌式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5、学校内涵发展

(1)、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做好少先队大队干部和值日生、鼓号队升旗手培养工作。加强队干部培养,并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做辅导员的得力助手。

(2)、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尤其加强对班、队干部的培养。

(3)、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班级、文明标兵评选等活动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4)、把《弟子规》教育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方面,利用节日,开展“爱父母”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

(三)、加强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学

1、以音体美书法等兴趣小组为依托,打造生机盎然的第二课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学生的特长。

2、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体育学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好“两操、两课、两活动”和体育比赛、运动会等常规性群体体育活动,坚持科学地训练。

3、上好书法课。教师要保证40分钟的分分秒秒都要用来练字,不得以任何借口挤占。

4、上好科学实验课。实验要有计划,精心准备,有序组织,做好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注意实验安全

5、开展系列化读书活动,扎实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工作

6、上好英语课。英语教学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前提,训练学生的口语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四)、关爱留守学生方面

关爱特异体质、贫困学生、特困学生、寄宿生儿童教育,我们将营造关心这些儿童的学校环境。我校将完善学生档案,全面了解各个班级的学生情况。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调查,填写留守儿童情况登记表,内容有留守儿童姓名、外出务工父母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托管人姓名、称谓、电话,以便跟踪管理。

(五)工作亮点

1、坚持“教育优先”: 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在财力调配上优先投入,在工作安排上优先部署。

2、高标准打造宿舍内务、文化、健全安全管理网络,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卫生保健的教育,改革清洁卫生制度,加强校园清洁卫生的检查评比,做好学生体检和定期消毒工作;加强传染病预防工作和学校饮食卫生管理,防止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门禁制度、防爆演练、防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防止歹徒进入校

园,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

3、建立与周边学校和“汉师附小”、西安“高新一小”“校际帮扶结对”、坚持政府投入保困助学”、大力推进“高效课堂”。

4、坚持精细化管理,实行周清、周工作考核制度。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浓厚的校园文化熏陶、感染学生。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立足校园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宿舍文化建设方案》,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第一、建设校园文化区,进行环境育人。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楼、宿办楼和公寓楼建立走廊文化,内容涉及国学经典、励志故事、双语美文等,既符合每层楼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强调了楼层的功能;在楼梯间增添文明规范、安全提示等宣传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力争让校园处处都体现熏陶、感染的作用。

第二、建立班级文化区,突出“布局合理、设计美观、栏目有特色,展示讲实效”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与想象能力,师生一起动手布置教室,使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适、向上、文化氛围浓厚。且班班有特色。

第三、建立宿舍文化区,美化生活环境。宿舍文化建设主要由学生针对自己宿舍的特点进行合理布局,自己动手,发挥聪明才智,使每个宿舍环境优美而舒适。

(六)、今后工作的简单思路。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教师的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提高思想文化水平。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特别是学校硬件建设。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

5.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五

流均镇中心小学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勇 立潮头,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突出,优秀教工群体逐步形成,教育教 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当前,我区争创 “ 两个率先 ” 先导 区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教育强市的旗帜下,新一轮的教育大发展又拉开 了序幕。为了打造更优质的教育品牌,实现流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特制订流均镇中心小学未来三年教育发展规划。

一、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高水准创建省级合格小学,建设信息化校园,形成学习型教工队伍, 做强特色学校品牌,争创一流教育质量。

二、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坚持 以人为本、以校为本,办优质规范又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培养全面 发展又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

三、主要内容、目标及措施:(一教育现代化工程:

1、目标: 完成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新三机一幕”进教室;完成科学实验室、艺术室、乒乓训练房等专用室的建设和改造;建设学校网管中心,建立 自主对外发布的服务器,实现信息化办公;建立教学互动平台和大容量 教育信息库。

2、措施: 围绕目标,落实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分年实施;严格执行政府采 购制度,依托区技术装备站的优势,确保设备设施的高品质、优服务;与著名软件公司合作,建设超前的软件环境;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 设备设施改进教育教学的能力。

(二素质教育:

1、目标: 深入领会课改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立足长远发展。全面落实知识和 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做强艺体特色品牌,培 养素质全面又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

2、措施:(1坚持德育为先,以优秀班集体建设为抓手,依托“流小爱心基 金”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方 面的教育合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浓厚氛围,切实 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

(2深入学习领会课改精神,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从教育思想、目标到教育方法、手段,进 行全面反思和改革,彻底扭转陈旧的观念和方法;加强过程管理,落实 教育常规,重视检测和反馈,向精细化的过程要质量;立足课堂,突出 “ 实 ” 和 “ 真 ” ,改进教学设计,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以 “ 问题即课题 ” 的求实精神,开展校本教研,切实解决教学实际中 影响教学质量的难题;建立健全各项奖惩制度,让机制为教育质量的提 高增添动力。

(3以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特长训练,培养素质全面又学有特长 的优秀学生。(三队伍建设:

1、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 点,以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改革为动力,创设学校、学生、教 师同步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一支 “ 结构优化、师德优良、业务 精湛、敢于争先、不断发展 ” 的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优秀队伍。

2、措施

(1造就具有创新意识、战斗力强的管理队伍。

以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为准则,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同志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来,以“指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的方法锻炼发展干部。坚持干部述职、群众评议、组织考察制 度,每年至少一次;坚持集体专题学习制度,每月不少于二次;坚持外 出挂职锻炼制度,每年不少于两人。

(2建设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努力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学历进修,三年内教师大专达标率达8 5%以上,45周岁以下大专争取达标100%,本科达标率 30-35%, 区、市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力争达到 8名;切实抓好 “ 名教师 ” 培养工程, 从纵向的年龄结构、能力结构和横向的学科结构两个方面构建学校 “ 名教 师 ” 成长的梯队,成立由省市专家组成的“导师团” ,充分发挥 “ 导师团 ” 的引领和指导作用,采用 “ 请进来,走出去,推上前 ” 的方法进行 “ 再培养

” ,创造可供教师学习、提高、展示的平台,弘扬先进,形成优秀的教师 群体。(3建设一支合格规范的职工队伍。

按照岗位的任职资格和履行职责的规范要求,强化各类任职资格的 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形成一支任职条件合格、思想品行优 秀的职工队伍。

(四学校管理

1、目标: 以人本、校本思想为指导,探索科学管理人、财、物的新路子,形 成一整套的符合现实情况、具有活力的管理体制。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 革,坚持规范的教代会制度,建立 “ 轮岗见习、竞争上岗、双向择岗 ” 的 培养和使用人才新机制,完善 “ 教职工全员聘用(任方案 ” 和 “ 津贴工资 考核发放办法及教职工奖惩条例 ” 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方案,增强 “ 多劳多 得、绩优多得、责重多得 ” 的分配意识,形成合作共赢、争创一流的和谐 奋进的良好氛围。

2.措施:

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后勤财务规范等一系列管 理制度;修订完善全员聘用(任制方案、结构工资方案及奖惩条例;制订班主任考核制度、乒乓教练绩效考核办法和教学成果考核奖惩办法;制订管理岗位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各职能部门(条线订立目标责任状, 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分步实施;弘扬学校 “ 三风 ” ,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五争先创优

1、目标: 争创文明单位、德育先进学校、常规管理先进学校、3A 级特色学校;争创档案管理、心理健康教育、食堂 A 级标准、安全文明校园等条线评 比验收的优秀水平;争创江苏省合格小学。

2、措施: 成立“争先创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到人;对照标准, 逐条细化,找出差距,层层落实;多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寻求支持,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四、措施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实施工作指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 各职能部门(条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具体负责微观操作指导和实 施。

2.制度保障: ①领导小组每年自查一次,排查工作进程,反思得失,作出专题总 结,向教代会报告,接受审议、监督。

②聘请督察人员组成监督小组,每年测评一次,评估实施情况并反 馈,督促规划顺利实施。

流均镇中心小学

6.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六

第(24)期

上察隅镇中心小学编

2016年11月19日

2016年11月19日下午,由自治区教育厅副巡视员钟吉云同志等一行组成的自治区均衡发展督导组在林芝市教体局巴桑次仁副局长、察隅县副县长胡秀东、察隅县教体局副局长余莉等同志的陪同下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对我校的日常工作及均衡发展工作进行了检查和指导。

我校领导江措校长对钟吉云同志等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钟吉云同志等一行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江措校长在向钟吉云同志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

钟吉云同志在听完江措校长的介绍后,首先查看了学校的各个功能室,并指出了学校功能室存在的问题,就相关问题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钟吉云同志一行在查看我校的音乐美术室

钟吉云同志一行在检查我校的图书室是否达标

紧接着钟吉云同志一行检查了学校德育室

钟吉云同志一行在查看科普室设备是否配齐、配全

钟吉云同志查看了学校医务室的开展情况

钟吉云同志一行检查完学校功能室后,来到了办公楼。对我校均衡发展办及学校常规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钟吉云同志在查看学校教务处的常规工作

检查完均衡发展办及各办公室,钟吉云同志一行来到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查看了学生住宿、就餐等情况。

钟吉云同志在检查学生住宿情况

钟吉云同志在查看学生食堂“三包”情况

最后钟吉云同志将我校存在的问题再次强调,希望我校能加紧改进,做好学校各项日常工作,重视均衡发展各项要求。

钟吉云同志在反馈学校存在的问题

对钟吉云巡视员一行提出的意见和指导,我们将认真落实,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严格按照督导组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立足常规、开拓创新,发展特色。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使学校的教育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报:县教育局

7.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七

一、重点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重要性

(一) 中心镇与特色镇

我国的小城镇通常是指国家批准设立的建制镇 (包括县级政府驻地镇) 和非建制的小集镇。本文探讨的中心镇是指城镇体系中介于城市与一般小城镇之间、区位较优、实力较强、潜力较大, 既能有效承接周围大中城市辐射, 又能带动周边乡镇和农村发展的城镇, 其组成包括县级政府驻地镇和部分发展程度较高的建制镇。中心镇仍然属于镇, 但它在人口的聚集、产业结构的转换升级、市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明显要高于一般的建制镇, 其作为小区域中心的地位突出。

特色镇是指传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有标志性建筑, 有城镇自有的特点, 与其他城镇形成差异化, 经过策划提炼形成, 更具有吸引力的建制镇。

(二) 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重要性

1. 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发展有利于城

镇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中心镇在一定区域内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 对周边农村和乡镇具有较大吸引辐射能力, 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一个重要连接点。中心镇可以改变区域中心分布不合理的现象, 可以提升区域产业层次, 改良区位优越, 对周边农村具有较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通过这些中心地区的发展效应, 增强其对广大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变“重点发展小城镇”为“发展重点小城镇”, 是黔西南州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

2. 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发展有利于发挥集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目前, 黔西南州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出现了产业集聚的客观要求, 中心镇将凭借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优势, 成为许多工业企业和其他服务企业首选的集聚地。特色镇将凭借其差异化特征吸引企业入住, 企业能够创造较高生产力, 实现较快发展, 另一方面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 让农民可以就地转移。大量农民进入中心镇后, 生活方式的城镇化以及人口集聚将会产生新的社会需求, 从而给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中心镇、特色镇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3. 加快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培育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中心镇和特色镇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和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 可以把城乡两个市场较好、较快地连接起来, 有效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 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二、如何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

(一) 黔西南州城镇化发展现状

黔西南州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 地处贵州西南, 由于城镇化基础较差、起点较低和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全州城镇化推进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有:一是城镇化水平低。目前, 全州共有134个乡 (镇、街道办) , 其中, 建制镇75个、乡47个、街道办12个, 建制镇占56%, 2010年全州城镇化率为29.1%, 与全国、全省相比, 全州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全省4个百分。二是城镇规模小。全州唯一的1个建制市兴义市拥有城市人口33万, 属于中等城市规模。从经济集聚和辐射能力的要求看, 城镇镇区的人口规模要在5万人以上, 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经济性的要求看, 则要达到10万人以上。目前, 全州县城城区人口超过5万人的只有兴仁、安龙、贞丰3个县, 绝大多数建制镇镇区人口还达不到最低集聚规模要求。三是城镇品位低。全州的大多数城镇建设规模不大, 几乎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扩张, 大部分缺乏个性和特色,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较多, 城镇综合开发率低, 没有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四是城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州8县 (市) 中, 城镇化率在20%以下的3个, 20%的1个, 20%-30%的2个, 30%以上的2个, 各县 (市) 区域内也存在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

(二) 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 坚持规模择优选择原则。

根据专家研究, 城镇规模在10万人口左右的小城市最具内生持续增长能力。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的扩大至少会受以下因素影响:城镇化水平;本镇总人口;对周边乡镇人口的吸引;对外县、外省等外来人口的吸引。在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中选择特别优秀的镇, 培育成为镇区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镇区人口在2万-5万人的建制镇, 培育成镇区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特色镇。

2. 坚持区位优势原则。

在统一规划、全面部署的基础上, 优先发展区位有优势、产业有亮点、发展有潜力的建制镇和重点镇, 以点带面, 突出特色, 增强小城镇的竞争力和集聚力。在中心镇选择上要选择基础设施与市政公用设施较好, 道路交通网络畅通、通信信息网络和供水供电网络齐全的建制镇。

3. 坚持产业支撑原则。

从建制镇产业发展看, 选择那些已经有一定工业基础, 能吸引镇区域范围内和周边乡镇的企业向工业功能区集聚, 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建制镇为中心镇。把产业发展放在推进城镇化更加突出的位置, 大力发展工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 科学合理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轻工业, 增加城镇就业岗位,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为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

4. 坚持体现特色的原则。

根据城镇自身条件, 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 把城镇建筑的民族文化、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 塑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风格。

三、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存在的难点

第一, 资金不足, 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黔西南州属于欠发达欠开发地区,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 绝大部分乡镇要依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大部分建制镇财力薄弱, 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极为繁重,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往往力不从心。

第二, 土地制约, 难以跟上城镇扩张的步伐。一方面, 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稀缺, 现存尚未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是农保田;另一方面, 征地难问题突出。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 补偿标准偏低, 部分地区集体土地资产管理的无序和不民主使农民产生抵触情绪, 征地难、拆迁难成为制约中心镇和特色镇发展的“瓶颈”。

第三, 城镇规划、管理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的问题, 城镇管理体制不顺, 公共服务能力比较弱。

四、重点发展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对策措施

第一, 择优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依据选择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四原则, 把黔西南州所有县级政府驻地镇和交通便利、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郑屯镇、威舍镇、龙广镇、青山镇、巴铃镇等列为中心镇。把万屯镇、清水河镇、则戎镇、泥凼镇、巴结镇、鲁布革镇、者相镇、龙场镇、楼下镇、万峰湖镇、新桥镇、沙子镇、复兴镇、巧马镇、屯脚镇等列为特色镇。

第二, 作“扩权强镇”试点。要结合州情实际, 大力推进黔西南州城镇化建设, 必须要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心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 通过直接放权和委托、授权等形式, 赋予其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强化其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 待形成一批财政收入超亿元、各项发展指标明显高于全州发展平均水平的经济强镇, 再以点带面推进城镇化。对县级内各权限的进行调整, 提升中心镇和特色镇发展过程中的自主发展能力与行政效率。主要包括:赋予中心镇和特色镇县 (市) 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通过设立分局 (如财政分局和地税分局、综合执法局等) ;设立规划部门和城镇管理部门, 进一步加强对中心镇的管理和服务;将县 (市) 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权和部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管理权限下放。

第三, 创新财政、金融体制机制。明确中心镇和特色镇享有相当县一级财政权限。在一定时期内新增的财政收入可主要将大部分分配给中心镇和特色镇;中心镇和特色镇土地出让金的净收益全部留镇使用, 主要用于城镇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州县 (市) 两级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 适当增加在中心镇内的布局, 对中心镇和特色镇符合各种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项目, 应优先考虑。同时支持和鼓励中心镇和特色镇盘活镇域范围内各种原因形成的各类闲置国有资产、集体资产。

第四, 创新土地使用制度。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完善土地修编。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置换改革, 进一步盘活集体建设用地资源。坚持村为单位、中心镇和特色镇运作、县 (市) 平衡、调剂,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纳入基本农田储备库管理, 建设用地复垦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归中心镇所有, 优先保障农民安置房、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等建设项目, 结余指标可用于城镇建设项目开发或在县 (市) 范围内调剂使用。

第五,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一是加快工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规划不同的功能区或通过建立工业园区, 让各类企业安家落户, 扩大就业。二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把作为城镇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 最大限度地增加城镇就业容量。三是加快以产业化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建设, 依靠科技、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农业、改造农业。

第六, 以追求特色为目标。以工业园区型、生态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工矿资源型、商业贸易型和民族文化型等六大城镇类型为基础,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 坚持突出特色多元化。就全州的总体情况来看, 最主要是突出最佳人居环境的生态特色和以布依族、苗族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色, 然后再根据具体实际, 着力打造其他形象品牌, 以彰显各自的独立个性。在特色上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居则居、宜游则游。按照城镇功能定位, 把培育城镇个性、塑造城镇形象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既要着眼于现代城镇发展, 又要传承黔西南州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 建设具有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文艺精品、彰显个性、舒适宜居、和谐幸福的魅力城镇。

第七,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城市经营是运用市场机制, 把城市经营的对象———城市资产, 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 以及城市历史、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生态、城市知名度、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还有依附于各种有形资产之上的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各种特许权等无形资产, 通过市场运作获取收益, 并投入到城市发展的新领域。这是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发展的市场化道路。树立城市经营理念, 就是要把经营城市的思路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树立城市形象, 营造城市特色, 打出城市品牌, 提高城市档次, 从而使城市土地资产不断增值。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 以人为本, 绿化、美化、亮化城市,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 把城市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不断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 以此造商机、造人气, 带动城镇化发展。

摘要:加快推进城镇化, 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主要节点是小城镇。当前黔西南州小城镇规模普遍较小, 规模效应有限, 难以成为带动区域新农村建设的增长极。因此, 必须重点培育那些区位优势明显、规模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集聚能力的中心镇和特色镇。

8.管窑镇中心小学 篇八

“减负万里行”活动自查报告

管窑镇中心小学

管拥军

自三月下旬以来我校全体教师集中精力学习了教育部办公厅“教基一厅函【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我校在张裕青校长的带领下结合实际情况努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扎实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层层签订责任状。我们学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我们学区半径为三公里,有9个教学班共有学生382名,其中留守儿童243名。教职员工23人,其中本科生14人,专科学历9人。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减负增效工作,把素质教育当做是落实“减负”的良工利器,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我们努力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扎扎实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理念照亮每一个教育参与者的心灵。

任何事情,要高效,首先要从思想让解决认识问题。学生负担之所以能“过重”,首先是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出了问题:过重负担——好成绩——好中学——好大学——好就业。这已经成为了一条“铁”的利益链条。不把这条铁链打断,素质教育谈何推进?更谈不上发展。鉴于这种思想意识,我们学校首先在行政会上统一领导层认识,再在政治学习中统一全校教师认知,接着通过教师渗透来改造家长认知。我们请老教师讲村中“能人”小时候的故事,结合我们的校本文化建设中“刘邦”小时候的人际交往素质强,学习文化不像样的例子,以及中国当代名人的成功典型,来正面渗透“素质教育”的功利性,用功利性来引领村民。然后我们从过重负担带来的学生身心危害来驱动家长避害向善:小山山母亲为九十八分打死儿子,过重负担导制我们民族创新力不足、学生体质不强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孩子将来发展。一系列的实践加理论的宣扬,使素质教育深入到我们师生的心里。

二、把素质教育做实做强,用素质教育为“减负”保驾护航。

光有认识,没有方法,只能是纸上谈兵。我校为了把减负工作做到实处,我们站在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高度,把落实素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在实践中有一些做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我们的任何工作只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引导下,我校先后进行制订了《小学减负工作暂行规定》、《小学加强学生文化活动章程》、《小学学生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教师八不准》、《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关规定》等规章制度及计划,在制度上有力地保证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扎实落实。

2、严格落实上级相关制度文件精神。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特别是今年春季,开学以来,学校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决定”,大张旗鼓地宣传减负的重要意义,并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了明确的规定。

3、紧抓“有益于学生,教师与利远离”工作。以校长亲自出马制止乱收费、制止乱发资料。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签订了“不在外代课,不向学生推销保证书”。取消了期中考试,这几年从未搞过任何形式的小学升学考试。

4、严格要求教师。学生负担要减下来,但质量绝不难掉下来。为此我们学校要求教师平时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

5、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即学校随时检查学生的书包和作业,随堂听课,发现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学校将在教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这些举措,在加强素质教育工作的落实中,同时也更有效地遏制了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

三、用多彩的兴趣活动为学生学有余力的打开一片通道。

课业负担的减少,给学生腾出了大片大片的发展时空。在属于学生自己的时空里,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求知,在伙伴的交流中完善自我。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在自己的发展时空中营养自己,学校不失时机,通过学校设备、场地、师资等优势,为学生素质提高提供服务。

1、规范活动课的教学和教研工作,通过活动课的开设,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实行五定,(按计划,定时间、定场地、定教师、定内容、定学生)的活动课教学,为丰富快乐大课间奠定了良好基础。

2、建立三级兴趣小组网络,吸引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我校自开学以来,成立了合唱队、书法队、绘画队、体育运动队等项活动系列小组,学生参与面达90%,兴趣维持率达100%,兴趣爱好发展率达20%。

3、丰富多彩的常规活动既是学生表演的平台,也是学生历炼的舞台。中华诗歌诵读比赛、我来说家乡、书法作品展览、绘画作品展览等等常规性活动,均受到学区村民的一致好评。

4、少队部的系列活动更是锦上添彩。

每学期的一次班管研讨会、月月的争章达标活动、每学期一次的“十佳少年”评比、“文明督察员”、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宣传栏等等系列少队活动,有力地支持和深化了我们小学的“减负”工作。

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在“减负”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近年来,在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活动中师生数百人次获奖,有五名教师获市区两级政府或各级相关部门表彰或荣誉认可,教师有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等级别发表或获奖。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个性特长发展效果明显。通过家长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可以确认:社会、家长对学校满意度都比较高!

四、存在的问题。

1、包保责任制不健全,落实不够到位;

2、个别班级留给学生的课余作业过多,超过了作业时限。

五、整改措施。

1、学校实行包保责任制。一年级管拥军、付元娥;二年级王又良、饶玉年;三年级王建新、王君昭;四(1)班张国平、张 齐;四(2)班张 雷、叶小琴;五(1)班叶国玲、岳娟;五(2)班张 翱、冯贤芬;六(1)班徐小婷、彭 健;六(2)班蔡丽玉、余 婷。

2、学校成立减负领导小组,做到层层监督相互监督,力争把减负工作落实到位。组长 张裕青

副组长 王又良 管拥军

组员 徐晓婷

张 雷

蔡丽玉

9.滨湖镇中心小学班子分工 篇九

班子成员分工情况

马灿苓:校长、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全面工作。

韩震:副校长、支部副书记,主抓德育工作,协助校长做好日常各项管理工

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关工委、精神文明、环境卫生、教师请销假、考勤、各类会务、公务接待、公文运转、学校日志填写、各项上报量

化数据监督。

王开营: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教研、语言文字、招生、学籍管

理、继续教育,校务公开等工作。

王中利:副校长,主抓安全、后勤工作。负责综治、信访、职代会、法制教

育、校园绿化美化、卫生室建设、日常财务开支监督

杨有志:教导处主任,主持教导处日常工作。负责毕业班管理、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课外活动、教育信息宣传、教师

用书发放和回收、收集班务及教学计划总结、考绩、缺代课安排等工

作。

邱玲玲:教导处副主任,协助教导主任做好工作。负责工会、家长学校、普

实实验、电教、图书、学校宣传等工作。

李霞:德育处主任,主抓德育、师德师风、计生工作。负责政治学习、少先

队、班主任、升降国旗、两操、路队、卫生、黑板报检查、收集整理

德育、少队、师德师风档案等工作。

张辉:总务主任兼安全办主任,负责安全、基建、办公用品的发放、体艺卫、水电管理和设备维修、校内“消杀灭”等工作

屈杰:学校会计,负责财务、报账、物品购置、贫困生救助、学校各项基本

10.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十

1 城乡一体化对乡镇财政制度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使乡村和城市的发展能够同时进行, 进而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但是, 联动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并非易事, 因此, 要促使城乡经济全民发展, 就要不断的对农村财政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实现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

1.1 对乡镇财政体系的影响

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建立乡镇财政, 乡镇财政是为基层地方提供经济支柱, 对基层的财政收入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城乡一体化的影响, 乡镇的财政管理职能逐渐出现了弱化的情形, 因此, 要转变乡镇财务管理职能, 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 调整乡镇财务的管理体系, 完善财政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以实现事权一致的乡村财政管理模式;第二, 加快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步伐, 逐步实现乡村财政多层次管理和收支, 分权的同时集权, 更好实现乡镇的财政改革。

1.2 对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财政管理模式由原来的征收模式改变为管理模式, 主要表现在, 为经济提供基本的财力支持, 确保基层财政有序运行;管理国家下拨的支农资金, 确保资金发放到每户农民手中;对于国家推出的优惠政策, 要保证惠农资金用于贫困农民的帮助上;管理农村的财政, 要贴近乡村的经济发展, 以加强财务管理的引导作用, 切实实现服务“三农”的目标。

2 构建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模式的探讨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乡镇财政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乡镇的财政管理起到一定作用, 但是, 在快速的经济发展下, 需要对乡镇的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讨, 探索出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乡镇财务管理模式, 做到工作重点着眼于民、方便于民, 更好的发挥乡镇财政的管理职能。

2.1 构建民生型财政管理模式

乡镇的财务管理不仅能够组织基层的财政资金和财务管理, 还对许多民生型的事物做出了财政的支出, 例如:教育、公共卫生、安居房、城市基础设施等等都有支出, 这种全能型的财政管理模式使乡村的财政支出过大, 导致入不敷出, 影响了乡镇的民生服务政策的实施;构建民生型的财政管理模式要逐渐减少其他类型的支出, 将乡镇的财务支出转向惠农政策上, 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乡村百姓的身上, 真正的为老百姓做事, 提高为老百姓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 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2.2 构建服务型财政管理模式

目前乡镇的财政管理仍然将关注点放在管理上, 主要表现在收支管理、会计管理、资金管理等等方面, 忽视了服务管理这一方面的职能。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 要求乡镇的财务管理要向服务型的管理模式靠拢,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乡镇财务的支出以及财务的应用上, 例如:设立便民服务区, 在这些服务区域配备财务管理人员、增加专门的办公区域, 把涉及老百姓民生的财政职能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便民服务区;在便民服务区内可以发放惠农补贴款等, 更好的服务老百姓, 投入更多的精力为百姓做实事, 并不断的提高财政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切实将百姓的实际利益作为财政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将财政管理和财政服务分开, 不断的转变财政管理思想, 达到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又能够便民、利民的目的。

2.3 构建线条化财政管理模式

我国现阶段各乡镇的财政内部都存在区别, 各乡镇间的财政内部人员身份不明、财政部门管理存在漏洞、财政管理内部机构冗杂等等不同, 间接的对乡镇财务工作的开展, 对于财务工作的协调、财政人员的的调配、财政干部的轮岗及培养专技能方面产生了影响, 更严重的会产生薪资异同的情形, 对财政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为解决上述问题, 要加快乡镇财务部门的人员技能培训, 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从业素质, 更好的进行工作协调, 对于财政管理部门的建立, 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立, 不能够照搬其他地区的管理模式,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趋势下, 将城市做为“线”的开端, 将周边的乡村作为多个“点”, 利用城市这一条线将各个点串联在一起, 共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3 结语

乡镇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保证城乡一体化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为更好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要加强构建民生型、服务型、线条化的财政管理模式, 将原来的全能型管理模式转变为多层次的财务服务管理体系。另外, 将乡镇财政的职能更多的转变到老百姓身上, 让老百姓能够看到透明的乡镇财政管理, 切实的为老百姓做实事, 以百姓的利益为基础, 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张梅林.浅谈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9) .

[2]赵德兰, 郭娟.浅析乡镇财政财务现状及管理对策[J].商情, 2012 (52) .

11.镇中心小学告家长书 篇十一

暑期学生安全告家长书

尊敬的家长,您们好!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一直坚持“安全是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扎实开展了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在您的关心和配合下,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2014年暑期生活即将开始,我们希望各位家长一如既往地在暑期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使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请您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安全工作:

一、做好防溺水工作:暑期是学生溺水的高发期。我市区域内的渭河、高干渠道等都是危险区域,一旦跌入就非常危险。家长要切实监控好孩子,严禁孩子单独或与小朋友结伴私自下河游泳、戏水,严禁到河、沟、塘、井、渠边玩耍,防止溺水伤亡悲惨事件的发生。孩子游泳必须在大人带领下到有安全保障的正规游泳池游泳。

二、防范气象灾害事故:暑期是雷电、大风、暴雨等恶劣气象灾害的高发期,要教育孩子不在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时做户外活动,不在树下避雨,不打金属把雨伞,不看电视、上网、玩手机。防范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三、注意交通安全:要求孩子外出游玩时应得到家长的同意,并说明具体去向、路程、时间等,同时要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能搭乘无牌无证车辆,不在马路上打玩、追逐、游戏,不准跨越高速公路、铁路安全防护栏。

四、注意食品安全:要教育孩子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三无”食品或已过期变质的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五、加强文化娱乐活动监管:严禁孩子进入网吧、迪吧、歌厅、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孩子自发组织的其他娱乐活动,应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家长应协助解决好安全问题。

六、防范人身侵害:孩子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走亲访友,必须有家长接送。教育孩子外出要结伴而行,不单独出行,在路上不与陌生人搭话,不随意轻信别人的话,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防止上当受骗,确保人身安全。

七、防其他安全事故:暑期家长还要注意防火、防盗,不让孩子玩火,玩电,防止触电、烫伤等事故的发生。孩子从事家务劳动时,也应确保安全,不得让孩子在有危险的、有严重污染的环境中从事劳动。

学校:_________学生:________家长: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

12.桃坪镇中心小学汇报材料108 篇十二

桃坪镇中心小学(2013年10月14日)

丹凤县桃坪镇中心小学地处丹凤县城东北70公里,这里环境优雅,气候温凉,是著名的“大鲵之乡”,盛产香菇、木耳、核桃、板栗。学区辖桃坪、街坪、中坪、双坪4个行政村,最大服务半径25公里。学校创建于1928年,雏形为旧时社会贤达创办的私塾,解放后由政府接管,校址在现镇政府院内,校名为桃坪初级小学,行政区划隶属洛南县。1962年划归丹凤县,校址迁至祖师庙。1973年迁至现址,由群众捐款捐物、投工投劳修建土木结构校舍6栋96间,校名为桃坪公社七年制学校。1978年更名为桃坪公社五年制学校,1989年改为峦庄区桃坪乡中心小学,1992年利用“世行带款”项目资金新建7间2层教学楼1栋。1997年撤区并乡后称为丹凤县桃坪乡中心小学。2008年争取危改项目资金100余万元,拆除全部土木校舍,新建砖混结构16间2层教学楼和7间1层学生餐厅各1栋,硬化学校操场。2011年撤乡并镇后更名为丹凤县桃坪镇中心小学。并在同年利用校安工程项目资金完成16间2层教学楼加层工程,新建7间3层综合楼1栋。校园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50平方米。2011年高标准通过陕西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验收。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

(一)学生、班级情况

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9人。其中一年级35人,二年级36人,三年级37人,四年级37人,五年级36人,六年级38人。学校积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入学机会。一是严格落实了《丹凤县学生学籍管理要求》,建立了电子和纸质学籍档案,规范了学生转入转出、休学、复学等审批手续,落实保学控辍责任制,和各教师签订保学控辍责任书,将适龄儿童入学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区内义务教育入学率100%,无辍学现象。二是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爱体系。全校留守儿童19人,全部入学,并落实了代理家长。8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一补”政策,全部入学。三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校“三类”残疾儿童2人,随班就读2人,入学率100%。

学校不断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一是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制定印发了《桃坪镇中心小学成立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镇政府的指导下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二是认真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上级部门能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做到了逐步增长。三是严格落实《桃坪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和《桃坪镇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投入200万元,完成鹰翔楼三楼16间加层建设;完成7间三层励志楼拆建工程;新建6间一层食堂餐厅;完成各功能部室建设,添臵计算机40台,多媒体一套,配臵标准化实验室操作台及仪器设备。购臵图书3000余册。对教学设施进行了充实配备,办学条件达到省颁标准。四是将“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

--2--

这项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二)教师情况

学校现有教师18名,学科教师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师生比为1:13,达到省定编制标准。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青年教师居多,结构合理。平均年龄35.5岁,20-30岁9人,占50%;31-40岁4人;41-60岁5人。女性教师10人。专任教师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16人,比例达到88.9%,其中本科学历9人,达5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省级标准要求。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小学专任教师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均达到39%以上,达到省级标准要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和骨干教师比例。学校小学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人,比例达到5.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达到省级标准要求。

在教体局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下,2012年我校有2名教师调走,补充3名新任教师。流动教师比例达27.7%。为了使新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大力推行新老教师帮扶结对子,为新任教师成长搭建良好平台。同时,十分重视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现有陕西省课改新秀1名,商洛市优秀班主任1人,县级教学能手3名,县级骨干教师6名,镇级骨干教师6名。

学校依法全面保障教师工资足额发放,每月29日之前将本月工资打入个人银行账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制定印发了《桃坪镇中心小学绩效工资实施办法》,绩效工资每年8月按时打入个人工资账户。

教师培训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教师培训纳入议事日程,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行式开展多种培训。2012年学校共安排62人次教

--3--

师培训。2012年2月教师汪昌群在商南县参加“营养改善计划”培训。副校长王义书于4月1日至3日在西安临潼参加“依法治校示范校培训”。教师汪慧平2012年4月赴西安参加“长安之春素质教育研讨会”。江贻红、刘宇飞于2012年5月在西安参加“苏沪陕高效课堂研讨会”。暑假共安排12人次参加各类培训。教师陈万军于2012年9月25日至12月25日在商洛学院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脱产进修。教师赵洁11月在商洛学院参加了为期半个月的“国家幼儿教师项目培训”。教师杨爱群于2012年10月在西安美院参加“小学音乐教师培训”、11月在商洛学院参加为期15天的“幼儿教师培训”。2012年11月15名教师参加“2012国培计划”,8名教师参加“骨干教师远程教育培训”。12月邀请丹凤教研室专家、县西街小学名师团队共计15人来我校送教下乡,之后又选派4名骨干教师前往西街小学参观学习。培训经费合计17000余元,培训经费占公用经费总额的5。2%,教师培训率100%。

(三)办学条件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共有建筑物6栋2150平方米。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开.学校绿化带、草坪等共15块400多平方米,人工草坪60平方米。种植有草坪、三叶草、月季花、小叶黄杨、红叶李、红叶小檗、桂花树、龙爪槐、石楠球、红枫、女桢、棕树、竹林等观赏植物。达到两季有花,四季常青。校园内外喷绘、文化墙、手绘儿童画等共计15面,修建文化石、木亭两处,大理石升旗台一座,景观灯柱四处,校园广播一套,建筑物墙壁悬挂名人字画40余幅。美化了校园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均达到省级标准。普通教室6个,生均

--4--

使用面积1.35㎡,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2.02㎡,微机室生均使用面积2.02㎡,图书室使用面积100㎡。其他功能部室9个,有专用少先队大队部、音乐室、美术室、劳技课教室、荣誉展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室、电子备课室、档案室。学校生活用房相对独立,学生宿舍6间150平方米,有砖混结构7间一层食堂餐厅1栋,教师餐厅25平方米,男、女师生厕所4间分设。

学校体育运动场地1650㎡全部硬化,有150米环形跑道,建有标准化篮球场,体育器材室有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铅球、木马、山羊、跳绳、拔河绳、呼啦圈、象棋、跳棋等器材5大类312件,能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教学。

近年来,学校抢抓创建“双高双普”和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机遇,按标准配齐了常规通用设备、学科专用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教学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其中,教学实验设备10大类1408件,总价值9.9051万元;计算机等电教器材16.6181万元;体育器材8.0283万元;音乐器材9.9051 万元;美术器材4.5099万元。仪器设备总值48.9665万元。

(四)经费情况

(五)安全管理情况

学校配有专职门卫一人,专职保安一人,专用门房1间。安全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有防暴钢叉4个,催泪瓦斯4支,电警棍一支,灭火器14台,红外线报警器一套,六通道视频监控一套。学校安全管理规范,配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制度、预案齐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与家长、学生、教师签订有各类责任书。

--5--

二、工作特色与亮点

(一)打造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以“高效课堂”为载体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益,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体活动,开发学生潜能和天赋特长,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落实“以学论教”、“以研促教”策略。按照要求完成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结题工作;完成《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微型课题申报工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比连续11年名列全县第一。2012年被评为“丹凤县素质教育督导评估316工程优秀学校”,校长荣获实施素质教育优秀校长称号,2013年被评为丹凤县“标准化学校”。

(二)改善育人环境,打造学校文化。

走文化兴校、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按照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发展定位,2009年来,投入30余万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以“鸢飞戾天”为主题的雄鹰文化,激励着莘莘山区学子刻苦努力,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文化走出大山。在这一主题文化的影响下,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和特色,突出学校发展内涵。多次荣获市、县“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谐领导班子”、“为农服务示范学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示范小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校园”、“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最佳单位”等称号。教研成果、治校方略等教学经验多次在县级交流,开发的校园手抄报多次被《商洛日报》报道,并在全县推广。每年从我校走出去的学子考上大学不下30人,学校发展内涵进一步提升,软实力得到加强,受到学生、家长、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坚持师德为先,注重教师培养。

--6--

我校把师德作为立教之根,兴教之本,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意见》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庆祝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定期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二是一是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加强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把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树模、晋职晋级的重要内容和聘任的重要依据。三是抓好教师师德修养。通过开展以“立师德,铸师魂,修师身”为主题的一系列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落实每周2小时政治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创佳评差”活动,实施“三名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开展传帮带,实施青蓝工程,落实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五年规划,通过国培项目学习;示范课教学活动;“名师大篷车系列活动”、班主任培训、英语培训、幼儿教育培训和教学点数字化教学全覆盖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聘请西街小学4名省级教学能手来我校开展示范课教学活动;选派6名骨干教师赴西街小学参加高效课堂示范观摩教学;选派两名同志到北京和商洛学院进行英语、语文学科培训;合理配制教师,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根据教师特点合理安排,用人之长,避人之短,让全体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更大的贡献。

(四)增强学生体质,开展体育运动。

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认真开展“两课两操”,每学期开展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健美操、篮球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2012年10月在丹凤县小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比

--7--

赛荣获第六名。在2013年春季丹凤县中小学运动会中有三人次获奖。

三、存在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体、音、美等学科专业教师配备相对薄弱;二是新任特岗教师培养任务艰巨。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山区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让桃坪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13.镇中心小学一体化发展 篇十三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辖何家沟、白河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 229户, 1 565人。气候冷凉, 温和干旱, 昼夜温差大。海拔1 540 m, 年降水量350 mm, ≥10℃积温3 000℃, 无霜期135 d。土壤类型多为淡黑垆土和湘黄土, 质地为砂壤土, 土层较厚, p H值8.1。2015年项目规划实施46.67 hm2, 计划完成宁杞7号枸杞栽植15.6万株, 完成节水槽整地156 km, 建造5万m3蓄水池1座, 泵房、管理房2间共90 m2, 培设水肥一体泵水设备节水灌溉等。该项目确立以来, 原州区林业局与黄铎堡镇协调, 落实地块、实地丈量、登记造册, 严把苗木关, 目前已高质量完成优新品种宁杞7号种植46.67 hm2。

2 林学特性

宁杞7号是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中心选育的, 2010年通过宁夏良种审定优新品种, 同一地域较宁杞1号早萌芽4~5 d;树体生长旺盛, 突出表现为发芽早, 生长快, 生长量大;腋花芽为主, 二年生枝花量极少, 生殖生长势强, 耐肥水, 耐修剪, 当年生枝成花起始节位与宁杞1号相当, 每叶腋花蕾1~2枚;当年生结果枝较柠杞1号粗长, 平均长56 cm, 粗0.35 cm, 新梢果熟期较宁杞1号二年生枝推后3~4 d, 较当年生新枝提前6~7 d;成熟叶片宽披针形, 叶脉清晰、叶片厚、青灰色;根系较柠杞1号肉质粗壮。耐盐碱、耐寒、抗旱性能与宁杞1号相当, 高产、稳产, 适应性强。

3 栽培技术

3.1 整地

园地规划集中连片, 上年秋季清除地内的杂草、地膜等杂物, 对园地依地形进行深翻或耙耱、平整, 按株行距1 m×3 m, 采取节水槽整地方式, 沿3 m处机械开宽1 m, 深30 cm的沟, 通过人工平整后, 节水槽深10 cm, 宽80 cm, 长因地形而定, 有条件的茨农在平整节水槽时施足底肥, 以备翌年春季栽植苗木[1,2]。

3.2 栽植

原州区林业局与自治区林业厅一道, 组织专家与村民代表到苗圃地实地查看预定苗木, 从起苗、运输、栽植严格把关, 提高苗木的纯度, 确保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 随起随栽, 栽植前剪去过长的根系, 再用生根粉水蘸根, 挖直径30 cm、深45 cm的定植穴, 苗木根系放入定植坑, 先填入表土, 填土约1/2时, 稍向上提苗木, 使苗木根系舒展, 再填入底土。整个过程, 边填土, 边用脚踩踏。

3.3 设施滴灌技术

该项目区配设30 cm粗主管道, 埋土深度2 m, 每100 m处设有观察井, 每块地接有10 cm粗细支管, 埋土40 cm, 以防田间耕作时破损, 滴水管长度一般控制在80~100 m, 每行节水槽铺设滴灌管, 每株枸杞苗处打眼安有压力补偿滴头, 头水应却确保边植边灌, 头水一定要灌透, 定植后20 d左右灌2水, 2~3水间隔应在30 d以上。以后可根据萌芽、新稍生长、花期、果期等需水关键期, 单次灌水定额270~540m3/hm2, 单次灌水10~12 h[3,4]。

3.4 水肥一体化技术

在春梢生长期、始花期、果实膨大期等需肥关键期, 采用氮磷钾水溶肥等, 配合灌溉追肥5~8次, 每次施纯N 45~75 kg/hm2、钾30~45 kg/hm2, 适时补充微量元素、氨基酸肥、腐殖酸肥等。

3.5 统防统治

早春和晚秋清理枸杞园修剪的残、枯、病、虫枝及落叶, 集中烧毁, 消灭病虫源。同时, 对园地翻晒, 杀死土壤中羽化的虫体, 降低虫口密度。对枸杞蚜虫、木虱、瘿螨、锈螨等选择最佳时期采用1.5%苦参素1 2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500~1 0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防治;选用1%阿维菌素2 000~3 000倍液对树冠及地面喷雾防治, 成虫期选用硫磺胶悬剂66~800倍液防治等[5]。总之, 枸杞病害,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采用农业措施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4 抚育管理

加强培训、提高技术。一是实施好绑杆、浇水、扶正、抹芽、除草等工作的同时, 加强对茨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 提高科技含量, 实现早果、丰产、优质、低耗、高效。二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 培育一批种植土专家、乡村能人, 带动茨农大力发展枸杞产业。三是成立合作社, 加强管理, 实施好节水灌溉, 按照“四统一分”模式,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投入成本, 进一步提高枸杞产量和质量, 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6]。

摘要:通过对宁杞7号枸杞的林学特性及基地基本情况进行论述, 从整地、栽植、设施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及抚育管理论述了宁杞7号枸杞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枸杞,宁杞7号,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宁夏固原,黄铎堡镇,何家沟村

参考文献

[1]程乾斗, 王有科, 李捷, 等.枸杞丰产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5) :219-220.

[2]郝玉兰, 石元宁.青藏高原黑枸杞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9) :138.

[3]刘慧芹, 龚明明, 吴清近, 等.韩国正尖枸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 2008 (4) :25-26.

[4]雒维萍, 芦广元, 祁贵明.格尔木枸杞作物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6) :3467-3469.

[5]俞益民.宁夏盐碱地枸杞栽培技术及研究成果[J].内蒙古林业, 1995 (3) :28.

14.镇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计划 篇十四

在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中,如何落实自然教学大纲提出的“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教学要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呢?教改实践表明,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 加创造性的观察实验活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反思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完成自然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广大自然教师要经常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然而,由于受到传统 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常将对提高学生素质起重要作用的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视为自然课 一般性程式化的教学环节。通常,凡是在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之前,教师都要不厌其详地讲解观察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再三叮嘱学生,这要听清、那要记住。总之,要求学生必须完全照要求办。因此,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用不着动脑思考,即使完成了实验,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也就更不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做了。我们认为,如果教师既不分年级高低,也不论实验难易,尤其是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 提高、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即使督促学生完成了观察实验也只能培养出不爱动脑思考、只会唯命是从的学生。这样必将严重压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革有悖于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代之以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小学生智力与能力发展水平,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促使学生积极主 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让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探索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实验的多种育人功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以贯彻落实《天津市小学自然学科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为契机,以“启发引导学生自行设计 简单实验”为突破口,重点在小学高年级自然教学中进行了教改实验,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创造条件,给学生设计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按照《大纲》的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和锻炼能力”。例如,教授《燃烧和灭火》一课时,学生通过实

验,能够比较容易地总结出 “燃烧需要氧气和可燃物”两个条件。但是对于“燃烧需要可燃物达到一定温度(燃点)”这 个条件学生不易理解。怎样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我们没有采用指令性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是启发学生:“可燃物在氧气中会自己燃烧起来吗?”学生回答:“不会,要用火柴点。”教师引导说:“点燃火柴,除了在火柴盒上划,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谁能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法?”学生经过讨论,想出了用放大镜照、钻木取火,把放有火柴的铁板放 到火上烤。

为了让学生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科学道理,我们变以往的教师讲解为学生设计实验。教师问“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假如缺少了一个,燃烧还能继续进行下去吗?请同学 们利用桌上的物品、自己设计出实验来研究。”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同学们有的用杯子罩住燃烧着的蜡烛;有的用火柴点燃纸片后,用剪刀剪去烧着的部分;有的把点燃的火柴插进砂 土或水里灭火;有的则向老师要二氧化碳气体熄灭点燃的蚊香。经过研讨,学生们不仅明确认识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且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活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尽可能地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才能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让学生在学会的同时,逐步达到会学。2适时点拨,使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比只教会知识更加有意义。在教改中,我们不仅为学生自行设计简单实验创造机会,提供充足的实验仪器和材料,而且注重适时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和必要的点拨,渗透实验设计的思路和科学的思考方 法。例如,引导学生研究“两个磁极间相互作用”和“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时,启发学生讨论“两个物体相互靠近,会有几种情况出现?”渗透“排列组合法”;引导学生设计“水蒸气凝结”、“热传导”、“热辐射”以及“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实验时,提示采用“对比实验法”;引导学生设计“雾”、“雨”、“霜”形成实验时,教学生用“联 想”和“想象”做好模拟实验;当学生做“热对流”一课实验当手头没有锯末时,让学生思考还可以用哪些材料代替锯末,学习“替代法”。在让学生设计实验的初始阶段,学生还不太习惯。但是,经过循序渐进地练习,尽管少数学生还不能大胆设想,思路较窄,然而只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针对某个研究题目设计实验,认真观察,归纳总结,学生的智力就会不断提

高,实验设计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必定会受到很好地磨练,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有所发展。

3充分放手,营造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

按照“领、扶、放”的步骤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是许多教师成功的经验。然而在教学中时常发现,不少的教师虽然口头上承认应该这样做,但是在自己的日常教学 中却不能够充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总结教师们的 心理,放手有“七怕”:一怕秩序乱,二怕学生玩,三怕仪器坏,四怕费时间,五怕学生不会实验操作,六怕得不出正确结论,七怕自己下不了讲台。因此,为了保险,还是手把手 地领着学生走,这样既省事又省心。显而易见,这些教师由于习惯了“我是教你的,你要听我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觉不自觉地墨守着成规。他们缺乏对学生的充分信任,缺乏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缺乏不耻下问、虚心请教的正确态度,缺乏对符合 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学习、借鉴与探索,总之,还没有完全摆脱陈腐教育观念的束缚。

教师、学生的配合默契,教、学双边活动活而不乱,科学合理;课上教师满腔热忱地鼓励和对学生充分的信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努力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积极思考,遵守纪律,学习态度既端正、又认真。尤其是教师教法的改进,如 启发式提问促进了学生主动性的提高;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以及教学趣味性的增强,保证了学生注意力集中,促进了他们动脑筋、想办法,努力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上一篇:青春的感悟中学生话题作文下一篇:17-18上八年级年段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