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创业工作(8篇)
1.辽宁创业工作 篇一
辽宁抚顺女生创业有“导师团”
日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抚顺市妇联成立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创业导师将与女大学生展开“牵手结对”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选择、上下游产业链接等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创业导师团中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教师,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士,有在商海拼搏多年的成功企业家。来自政府部门的导师还将为女大学生详细解读创业就业政策。
2.辽宁创业工作 篇二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 由于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 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资本进入扶持的企业或相关产业,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克服单纯以市场配置创业投资资本所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 在让利民间资本的同时, 可以事先约定子基金的主要投向, 通过其政策引导作用, 使资金投向刚起步、有潜力的企业, 着力培养一批极具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在创业初期实现快速成长, 进一步减少投资风险, 引导其后续投资, 最终实现符合政府预期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各地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引导基金已经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本世纪初期, 我国一些发达省市就已经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了多家创业投资公司, 成为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雏形, 直到2002年, 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 正式标志着我国政府性投资引导基金开始运行。截止2012年5月初, 全国范围内共设立引导基金85家, 总规模达530多亿;全国获得引导基金支持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已接近200家, 引导带动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 国家、地方两级分层的基本体制初步形成。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 目前,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经步入发展更加快速、运作更为规范的发展阶段, 在提高政府资金运转效率, 丰富资本供给结构, 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矛盾难题亟待解决。具体包括:
①引导基金偏离“引导”初衷。部分地方政府设立引导基金, 由于对政绩的追逐, 将其视为地方性的一般投资公司, 招商引资的观念浓重;有的引导基金受利益驱使, 在扶持对象的定位上也产生了偏差, 不是主要支持企业发展启动早期的创业投资, 而是偏好扶持成熟期或者拟上市的企业, 追求利益最大化, 出现了“与民争利”现象。上述现象都背离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引导、用于市场失灵领域的初衷。
②引导基金的目标政策性色彩浓重, 出资比例的确定存在盲目性。在实践中, 部分地区为了促进本地经济尤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地方政府在设立引导基金时, 一般都会对子基金有一些条件约束, 并且大部分引导基金都采取了按比率参股支持的模式, 最高比例大多设定为25%或30%。这些投资限制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方面给资金的募集造成不良影响, 可能导致政府参股的创业投资基金规模较小, 运作风险较高, 同时也不利于良性市场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还将使得政府资金的使用分散、效率低下, 引导、放大作用受限, 反而阻碍了政策性目标的实现。而且, 不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采用统一出资比例, 会导致一些地区实际出资比例超出期望比例,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出资的浪费;而还有一些地区又由于出资比例没能达到创业投资机构的期望, 导致了合作失败。
③引导基金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引导基金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财政资金, 难与进行量化考核, 也很难客观评价引导基金效果的强弱优劣, 加之引导基金的运作本来就处于摸索阶段, 这就给引导基金运作机构带来了一定压力。目前, 能够科学客观评价基金运行业绩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评判引导基金的绩效往往通过经济效益指标, 导致基金管理人为了确保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 选择较多的投资中后期项目, 同样偏离了设置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宗旨。
④引导基金运营管理及监管约束机制亟待加强。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 引导基金的一切权利都是属于政府的, 但是在法律上政府并不是具体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如此一来基金的所有者就空缺了, 所以必须加强引导基金运营管理及监管约束机制。
⑤引导基金激励机制、利润分配等市场化制度尚需完善。因为政府资金的政策目标和社会资金的逐利目标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矛盾, 为了弥补前者对后者的制约效应, 引导基金需要对社会资本进行一定的补偿。然而在现阶段, 引导基金对社会资金的各项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化手段, 在利润分配上设计不合理, 都降低了引导资金的吸引力和社会资金的参与热情。
3 对辽宁启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策建议
结合辽宁的实际情况, 对辽宁建立和启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提出以下建议:
3.1 可以适当结合实际灵活运作引导基金
辽宁应结合本地诸如市场失灵等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特点来确定本省引导基金具体运作的方式及操作细节, 尽量减少或者不设置投资限制, 引导其尽可能将投资阶段往前移, 放宽投资领域限制, 仅以“主要支持中小企业”为政策取向, 逐渐弱化对投资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对创业投资发展较为薄弱的地区, 应考虑通过风险补偿的做法, 稀释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 引导社会资本集聚。
3.2 加强行业人才培育,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虽然引导基金可以具体情况选择自我管理或者委托管理, 但无论如何, 都应当建立与引导基金相适应的责任约束和业绩激励机制。通过严格科学的决策流程提高引导基金的决策效率, 降低决策风险。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以有效地吸引优秀创业投资人才, 激励管理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引导基金运营效率。同时, 加大引导基金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强化本省引导基金管理团队建设, 更大效率地发挥引导基金对经济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3.3 建立引导基金评价考核体系
虽然引导基金是作为事业单位法人成立, 但也需要有明确的评价考核体系, 这对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有着重要作用。应按公共性原则, 对引导基金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
3.4 完善引导基金管理制度
应针对辽宁实际, 建立符合本地特点的、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 有效控制引导基金风险, 并明确引导基金适时退出的相关制度。同时应委托非营利的事业法人作为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来对引导基金进行日常管理与运作事务, 并明确受托管理机构负责的权责。此外, 引导基金应设立独立的评审委员会来确保引导基金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该评审委员会应由政府有关部门、社会专家等组成, 行使辅助决策的职责。政府主管部门和受托管理机构应将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作为决策依据, 对拟扶持项目进行科学决策。
3.5 建立引导基金运营风险防控机制
在引导基金的运营过程中, 受托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其阶段性的政策目标、运营效果及其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并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汇报, 此外, 还应及时报告运作中的重大事件。建立引导基金合作机构筛选评价体系和投资项目跟踪管理机制, 科学筛选合作机构, 跟踪管理所投项目, 及时了解引导基金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子基金的具体投资情况, 有效防范引导基金的运作风险。
摘要:随着国家对自主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大,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为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省应结合自身实际, 借鉴各地的经验和作法, 在落实引导基金的基础上, 创新本省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 促进本省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行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华, 王杰.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模式的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 2012 (4) :140-145.
[2]赵成国, 陈莹.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 2008 (4) :35-39.
3.辽宁创业工作 篇三
1、问:已享受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和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满3年的人员,能否继续享受相关政策?
答:可以继续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延续期限暂定为1年。
2、问:就业困难人员包括哪些群体?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4050”人员、登记失业人员中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成员、连续失业1年以上失业人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役人员、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人配偶、烈属、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
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公益性岗位援助政策、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享受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补贴。
3、问:哪些人可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
答:上述11类就业困难人员要符合女性满40周岁、男性满50周岁条件,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以申报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灵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审批截止时间为2009年底。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年龄认定截止时间为2007年底,即2007年底前女性满40周岁、男性满50周岁。
4、问:哪些人员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贷款额度是多少?
答: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军队退役人员、军人家属、残疾人、低保人员、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每人最高额度为5万元;高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在高新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创业的,每人最高额度为10万元。
5、问:哪些人员自主创业可享受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答: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失地失海农民、农转居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扶持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6、问:符合哪些条件可享受创业补贴政策?
答:登记失业人员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军队退役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成员首次自主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纳税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7、问: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实现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能否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
答:2009年内,对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办理营业执照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将其应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作为其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扶持资金。
8、问:城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进行失业登记的大学毕业生、城里的失业农民工等城镇失业人员,可到普惠制定点培训机构免费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9、问: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返乡农民工可参加由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所需资金由政府给予补贴。
10、问: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人员可参加由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期限为6~12个月,所需资金由政府给予补贴。
11、问:个体劳动者补缴社会保险费有哪些优惠政策?
4.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篇四
由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承办,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省内普通高校协办的.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连赛区复赛于5月15、16日在辽宁师范大学举行。
本届大赛以“激情成就梦想 创业服务辽宁”为主题,旨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导高校进一步重视和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激发广大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搭建创业项目展示、实战和对接平台;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辽宁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连赛区复赛由辽宁师范大学协办,大赛自今年3月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各地各高校的积极配合和广泛参与,共收到来自全省71所高校的415件作品,参赛高校数和作品数均超过往届,其中,电子信息类项目58个、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类项目20个、文教类项目16个、服务咨询类项目146个、材料类项目16个、机械能源类项目31个、生物医药类项目16个、农业,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项目36个、其他项目86个。根据作品情况,本届共邀请了11位评委,组成专家评审团。前期,各组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单独审阅,通过召开评审会,组织评委小组评议、评委会集体审议,形成了初步评审意见,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最终120个作品进入复赛。
5.辽宁创业工作 篇五
李成杰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112 张博06级文学院新闻260103321 李彤06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60604125 孙高平06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60602112 徐霜泷06级法学院法学260401130 唐家柏06级文学院新闻260103323 二等奖:绿色环保节能洗浴
张洋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15 张晔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07 梁思佳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14 吴琼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21 王杉杉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19 杨萌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22 二等奖:东北振兴玻璃钢门窗有限公司 周吉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19 陆琦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18 林啸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03
田乐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01 张进07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70604110 杨月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27 二等奖:沈阳爱德(ELDER老年人服务策划有限公司 吴家宇07级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270607101 刘俏敏07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70603141 陈玉莹07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70508311 段宝瑞07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70609103 吴小贞07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70604139 许浩然07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70608209 张霄07级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270607102 二等奖:梦之帆旅游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李海鹏博士一年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402090084 张淼08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270610122 范俊丽08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70609116 二等奖:Oriental Old Disney(东方长者迪斯尼 琦格琦07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71002201 高经纬08级经济学院经济学280701130 鄂晨宇06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61002302
许晓龙08级物理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81003214 王希珏07级亚澳商学院国际会计271702115 赵玉茹07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71002208 赵金07级物理学院应用物理271006111 二等奖:学生之家自助餐厅
彭涛07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71002217 翟常筠06级化学院应用化学261202101 孙华清07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71002104 孙磊07级物理学院物理学271006101 李硕06级物理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261003219 李远鹏06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61002218 二等奖:水枫叶彩绘作坊墙体彩绘有限责任公司 黄风尘07级环境学院环境科学 271302113 张淼07级环境学院生态学271306126 三等奖:大学生职前服务
张娇娇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22 刘丹凤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16 丘娟兰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24 王秀琪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17
宋妲玲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17 李娜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115 赵璘歌07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70203209 三等奖:DIY美食吧创业计划
王璐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108 衣显琦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101 刘乃婧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107 朱智丹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109 钟鑫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111 赵慧颖08级历史学院编辑出版280203209 三等奖:《阿猫阿狗系列宠物连锁店》创业计划 何泽华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109 高蕾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128 王秀楠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527 三等奖:回收电子垃圾
夏碧婷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328 刘姣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228 高思雨08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284301115 杜洋08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80604140
刘钊08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284301118 付颖璇08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284301116 三等奖:信馨升学信息咨询公司创业计划 崔杨06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60609129 胡畔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133 张渴欣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103 任者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224 于云龙06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260604223 孙晓旭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115 三等奖:《食达客餐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 许德淼08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80608110 宋海超08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80608204 王利天08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80608205 龙生08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80608230 杨洋06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60603106 王胜男07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70609118 赵一铭07级法学院法学270401418 王一龙07级经济学院保险270503207 三等奖:ES(Energy Saving液压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杨柳07级工商管理学院旅游管理270607215 张宇扬07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70603102 赵博07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270610124 吕欣洋07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注会270608232 王亮07级经济学院金融学证券管理270505121 王岳07级历史学院档案管理270202213 三等奖:天添购物网
杨知霖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112 王琨07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270610135 姜佳佳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21 于广浩07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70603107 尹雪07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270610134 徐婷婷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118 李曼竹07级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270609115 三等奖:沈阳青学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赵轩维07级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270602228 万超07级工商管理学院会计270604123 姚雪07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70603230 姚彦钰07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270610114
三等奖:Yummy Party快餐店
李天一07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70508101 李雪07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70508115 王曦魏07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70508121 张旎08级法学院法学280401320 李爱琼07级经济学院财政管理270706235 钟皓之07级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270603101 三等奖:“六人行”校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业计划与推广 张天龙07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70302206 徐宁07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70302213 蔡泽昊07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270306101 李弯弯07级经济学院金融学(证券管理方向270505128 龙蓓莉07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270306142 孙璐璐06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260306113 王翊同07级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270302202 三等奖:家族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创业计划书 高爽08级经济学院统计学280704117 刘姿缨08级经济学院统计学280704111 赵倩08级经济学院统计学280704109
崔铭洋08级经济学院统计学280704222 葛睿思08级经济学院统计学280704110 三等奖:“东北人”东北文化餐饮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李享容07级化学院产品质量检验271203134 岳帅07级化学院产品质量检验271203127 谭俊07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 271406204 钟鸣07级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71404215 陆宁06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 261406227 程玉林06级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方向261401404 胡亮07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 271406209 三等奖:“飞特”健康管理公司创业计划书
李雅诗06级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61305116 朱昊汉06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261303207 程旭06级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261303120 于海霞06级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261002109 肖鹏06级环境学院环境工程 261307110 刘博08级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281304105 聂婷华08级生命科学院生物科学281304128 三等奖:俊翔装修公司
6.辽宁气象工作 篇六
2007年第44期
辽宁省气象局办公室
2007年11月9日
本期要闻
中国气象局调研组肯定辽宁气象宣传工作并提出要求 11月3—5日,以中国气象报社社长林完红为组长的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工作调研组一行5人到辽宁调研气象宣传工作。5日,省气象局局长王江山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副局长盛军就辽宁气象宣传工作进行了汇报。在了解了辽宁省局党组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经费和人员保障情况,宣传工作制度建设情况,气象宣传工作开展情况,与地方媒体合作和在地方媒体的宣传情况以及辽宁记者站的建设等情况后,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辽宁气象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林完红希望省气象局要把气象宣传工作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软实力,进一步重视气象宣传工作,为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在气象部门和公众间的桥梁作用,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的认识;记者站要围绕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和省气象局的中心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近期宣传工作重点,多关注和宣传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和省气象局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方面的具体措施;要增强新闻的敏感性,同时要加强与上级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把宣传工作做得更好。王江山局长要求辽宁记者站按照调研组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努力为辽宁气象事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辽调研期间,林完红一行还先后到铁岭、本溪、沈阳市气象局和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进行了工作调研。(付晓玉 周恩泽)东北地区粮食安全气象保障系统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11月6-7日,东北地区生态与粮食安全监测评价预警系统总结汇报会在沈召开。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主任王江山,黑龙江省气象局局长刘万军、大连市气象局局长赵国卫出席了会议,区域内辽、吉、黑三省和大连市气象局及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的相关管理人员和业务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辽宁省气象局副局长盛军主持会议。
会议在总结东北地区生态与粮食安全监测评价预警系统项目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的同时,对项目建设的收尾工作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下步的工作重点。会上还对下发到各单位的数据库系统、程序的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讲解。
王江山指出,该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项目建设进入成果汇总阶段,该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服务产品将为东北地区生态与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气象保障,并提出下步工作重点:一是要通过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下发的数据库和程序加快建设本省的业务系统,做好系统集成等工作;二是要加强相互间的沟调、协调和合作,加快系统调试,精心设计界面,按照统一的数据库和格式调试生成各种服务产品,尽快完成课题;三是要及时与各省、市政府沟通,将此课题能够提供的新产品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向政府发布,做好生态与农业的气象保障和决策服务工作。四是要做好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确保12月15日前提交项目总结报告,以便及时向中国气象局提出项目验收申请。(付晓玉 徐凤莉)
全市气象局局长会议在沈召开
11月9日,省气象局召开市气象局局长会议,省气象局领导、各市气象局局长、省气象局各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气象局副局长李波主持会议,王江山局长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进辽宁气象事业的发展改革创新等工作做出部署。
王江山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市气象局要认真加以落实,通过学习,把力量凝聚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行 动落实到深入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上来,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以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凝聚气象事业的发展动力,推进辽宁气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快推进我省“五点一线”海洋气象监测系统和风能观测网建设,保质保量完成丹东、朝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等系统建设。二是切实做好关系公共安全的冬季气象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预报预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气象预警预报预测准确率;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三是下大力气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切实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加强督促协调,推动信访事项妥善解决。四是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团结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王江山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加强对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督查,二是严格控制气象观测站址迁移,三是进一步完善探测环境备案工作,四是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情况检查,五是尽快建立气象探测环境变化月报告制度,六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案件,七是加大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法律法规的宣传。
(李长青)
辽宁首届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11月7—8日,省气象局举行了首届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并举行了颁奖仪式。省气象局副局长李波出席颁奖仪式为获奖人员颁奖,对预报预测工作提出要求。获奖选手中将有6人参加省气象局举行的封闭式训练,并根据集训的成绩确定3人参加全国气象行业首届重要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85名来自省、市级气象部门分管预报业务的局领导和预报员通过上机操作和笔试的形式参加了竞赛。竞赛考核了选手们对历史个例的分析能力,对实时天气的预报能力,对理论知识、业务规范和MICAPS V2.0的掌握程度等。最终,盘锦市气象局摘取了团体优胜 奖的桂冠,沈阳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蒋大凯获历史个例天气预报第一名,丹东市气象台台长孙连强获得理论知识、业务规范与MICAPS V2.0操作第一名,沈阳中心气象台副台长袁子鹏获实时天气预报和个人全能第一名。
李波副局长代表省气象局党组向获奖选手和他们所代表的单位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次竞赛是省气象局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的一个实际步骤,也是考察锤炼预报预测队伍的一项具体举措。建设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对预报预测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预报预测人员要全面准确地对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预报经验的积累;要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加强预报技术总结;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扎实工作,为加快推进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实现辽宁气象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李长青)
省气象局举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会
11月7日,省气象局举行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会,邀请省委讲师团团长姜晓秋同志为省气象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各直属单位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支委和沈阳市气象局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共140余人,作了题为《辉煌过去、昭示未来》辅导报告,对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七大报告进行了深刻地解读。报告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实现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五个方面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讲解,为与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付晓玉 李长青)
管理工作
沈阳市气象局建立县级气象局廉政监督员管理办法 沈阳市气象局认真贯彻省气象局党组印发的《在县级气象局建立“三人决策”制度的规定》,于10月24日印发了《沈阳市区县气象局廉政监督员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对廉政监督员的条件、产生、职责、任期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省局党组纪检组组长任喜山同志充分肯定了沈阳市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党组要求的做法。(解淑环)
抚顺市气象局对“3+1”毕业生进行集中学习锻炼 为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青年业务人员的培养,抚顺市气象局从11月6日开始将今年县气象局新分配的“3+1”毕业生全部集中到市气象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预报业务知识综合培训,并决定在集中学习培训后安排每位同志再分别参加为期2—3个月的预报工作实习锻炼,全面提高基层同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基层气象事业的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朱海龙)
锦州市气象局贯彻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锦州市局采取实际行动落实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关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电视电话会精神,组织全区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自检自查,并利用11月3日周末休息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观测场北侧可能在未来对探测环境造成影响的树木进行移栽和清理,既保护了探测环境又美化了庭院环境,同时使干部职工在劳动的同时提高了依法保护探测环境的意识。(杨 扬 钮 影)
业务交流
辽宁人工影响积云降水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10月22日,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持完成的《人工影响积云降水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鉴定。该项目组利用大量气象雷达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历史资料,得出了辽宁省年积云云水资源开发的潜力为50-100亿立方米。利用PMS-100地面雨滴谱仪,首次对辽宁省积云降雨特性进行了观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外场试验,研制了一套科学的作业方法。利用历史相似天气评估等四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方法,得出辽宁省积云增雨效果为20-25%。专家们一致认为:本项研究设计合理,资料翔实,方法先进,结论可靠,具有应用推广价值。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积云增雨作业技术和增 雨效果评估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1月3日,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推广该项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业务中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工,明确了各自的任务,确定了推广路线和推广方法,预计明年该项成果将在全省增雨作业中推广使用。(王英华 宫福久)
全省大气成分业务工作研讨会在鞍山召开
省气象局于11月1-2日在鞍山召开了全省大气成分业务工作研讨会,交流了我省大气成分站、部分县级酸雨和大气降尘观测站以及相关直属单位的业务工作情况,就大气成分观测、资料传输、业务产品制作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讨,提出了做好今后工作的建议。会上要求各单位进一步提高大气成分、酸雨和大气降尘观测质量,加强资料传输工作,丰富和完善业务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切实加强大气成分业务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大气成分管理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观测信息的传输质量,做好业务维持经费的使用。各市业务管理、技术人员,部分县气象局观测人员以及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等相关直属单位的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鞍山市气象局和大气成分观测站。(卢 娟)
营口市政府根据气象预测意见确定秋菜上市时间
由于今年秋白菜成熟时期有早有晚,营口市气象局根据秋白菜生长临界温度和气候趋势预测情况,提出秋白菜上市时间可至11月上旬后期。市领导采纳了市气象局建议确定了秋菜上市时间为10月22日到11月8日,较去年延长了5天。
营口市气象局努力做好秋菜上市的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工作,市气象局领导先后两次参加了市政府秋菜供应工作会议,并随市领导深入大石桥、盖州市和老边区秋菜生产基地及市区各大菜市场检查秋菜生产和上市情况。为便于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方便菜农和市民根据天气购销秋菜,市气象局还制定了秋菜上市气象服务具体工作安排。在秋菜开始上市前两天制作了第1期《秋菜上市气象服务专刊》,呈送给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并通过电台、电视 台、营口日报进行了播发。同时还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降水和降温预报。截至目前共发布5期《秋菜上市气象服务专刊》,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
(何晓东)
盘锦气象移动密切合作 扩大气象短信定制量
盘锦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与盘锦移动公司的合作,根据双方的业务工作需要,在各自领域内优势互补,并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和细致的工作,大力开展移动通信领域的气象信息服务,扩大气象短信定制量,使愈来愈多的用户能通过移动气象信息服务这一有效途径及时获得气象信息,体验到方便及时、优质优惠的信息服务。目前,盘锦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已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气象短信定制任务,气象短信渗透率居全省气象部门上游水平。(徐 静)
营口市气象局召开地面气象记录数据文件互审工作会议 11月7日,营口市气象局召开全地区地面气象记录数据文件互审工作会议,各市(县)区局、市局观测站的预审员参加了会议,对2007年10月的地面气象记录数据文件和原始记录进行了互审,交流和研讨了出现的问题。局业务科在会上通报了1-9月地面气象记录数据文件审核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对疑难问题进行了解答,对应用OSSMO2004软件审核进行再培训,此次会议使各位预审员增强了对预审工作的认识,对提高预审工作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吕一杰)
凌海市风能资源普查工作圆满结束
凌海市气象局在大凌河的测风工作近日顺利完成,标志着该市风能资源普查工作的圆满结束。从1998年起凌海市气象局先后与锦州发电厂、阜新三一公司、锦州金厦公司合作,在锦州湾、凌海市境内设立了50多个风力普查点,利用10米测风塔得到的风向、风速等实时数据进行风力资源的对比评估,为开发沿渤海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奠定了基础。(常 松)黑山县气象局广集民意复播冻土深度实况信息
黑山县气象局于11月1日在“黑山天气预报”节目中恢复播出“冻土深度”实况监测信息,受到了蔬菜大棚种植户和施工单位的欢迎。该局为了把这档栏目办好,专门进行了民意调查,搜集老百姓最想了解的气象信息,组织预报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使天气预报节目更加贴近生产和经济发展需要。(门素春)
党务工作
省气象局党组纪检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10月30日,省气象局党组纪检组召开学习会,传达了省委干部大会精神以及李克强在省委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并进行了认真讨论。会议强调要按照中国气象局党组和辽宁省委的要求,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一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报告精神的重大意义,带头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二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与反腐败体系建设。三要联系气象部门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认真分析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局务公开,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基层财务管理。(钟 灵)
省气象局在首个政务公开日活动中获评最佳组织奖 10月31日,省政务公开办召开会议,对在辽宁省首届5.15政务公开日活动中的获奖单位颁奖,省气象局被评为最佳组织奖。
今年,省政府确定每年的5月15日为辽宁省政务公开日,在首届政务公开日活动中,省气象局高度重视,机关内设机构相互配合,在认真组织参加省政务公开办开展的各项活动的同时,还自行组织了咨询活动,向公众发放了包括《气象法》和《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条例》在内的气象宣传材料1000份,发放政务公开专刊1000份,现场解答群众咨询350人次。
(解淑环)省人影办政务公开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省人影办领导班子近年来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如今该办拥有较为完善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详细的公开内容、设立了醒目、美观的政务公开栏和面向社会及内部的多种公开渠道。向社会公开的内容通过“公开栏”、新闻媒体、气象网站、宣传资料、简报、办事规则上墙等渠道告知民众。向内部公开的事项,通过中层干部会、职工大会、老干部座谈会、公开栏等形式公开。并做到经常性事项定期公开,阶段性事项适时公开,在公开工作中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务公开工作卓有成效,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齐丽丽)
省气象部门在“体彩杯”感动民心摄影大赛中获奖 11月6日,省政府纠风办、省政务公开办在民心网联合举行了“‘体彩杯’感动民心摄影大赛”颁奖大会。活动公布了经过初步筛选、网上补选和投票评选后,对全省41个部门、涉及90余家单位参赛的300幅作品的评选结果,其中省气象局获评最佳组织奖,李长青的作品《在大火现场进行气象服务》和罗春田的作品《多一滴雨就多一份心情》分别获得优秀奖。
(解淑环)
朝阳市气象局强调科技服务领域违法违纪行为预防工作 11月7日,朝阳市气象局召开全局职工大会,进一步强调部署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预防科技服务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等工作:一是科技服务领域的事业单位和公司,创收的资金属于国有资产,任何个人不得打着国有的招牌,钻空子贪污创收资金。二是科技服务领域干部职工要自觉遵纪守法,增强廉政意识。三是有关单位要健全和落实监督制度,发挥财务核算中心的作用。四是进一步深化局务公开,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腐败现象滋生。
(赵艳秋)
锦州市气象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十七大报告
11月2日下午,锦州市气象局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组学习中心组组长、党组书记李卓立在 中心发言中提出要求:一是要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和党章,全面准确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二是要组织好全体职工的学习。为职工每人订购一本《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组织好职工自学和集中学习,研究总结今年工作,细心谋划明年全局发展;三是要加强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局党组成员每人安排一次专题中心发言,全局上下形成“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和谐局面;四是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业务体系建设,具体落实到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上来,切实做到提前谋划、量化目标、注重实效。(王立成)
凌海市气象局将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列为当前学习重点 11月1日凌海市气象局党支部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决定把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做为当前学习的重点,并制定了具体的学习计划。一是每个星期三下午为全体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二是每个党员采取自学形式主动自学,三是带动党外积极分子学习。努力营造学习氛围,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把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为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常 松)
丹东市气象局再次获评城市除雪“先进组织单位”奖 11月5日,丹东市2006~2007年城市除雪表彰大会暨2007年动员大会召开,丹东市气象局再次获评城市除雪“先进组织单位”,宫焕盛最被评为“先进个人”。市气象局在2006~2007年城市除雪过程中,与市除雪办公室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认真组织参加区域内积雪的清扫清运,同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做好各次降雪的预测预报工作,先后向市委、市政府、除雪办公室发送《重要天气报告》和《重要气象信息专报》10余份,有效指导了除雪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市内交通的安全畅通,受到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程 雷)地方政府与气象
沈阳市建成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
由沈阳市政府投资165万元建设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日前正式投入使用。设在各乡镇的电子显示屏可实时显示当地天气实况,定时发布乡镇天气预报,随时发布天气预警等信息。2008年沈阳市政府将继续投入资金,建设沈阳市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系统。作为沈阳市政府200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建设136个自动气象站,为乡镇政府安装120个电子显示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沈阳市气象局精心组织实施,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使该系统在农村预报服务中发挥了作用,实现了沈阳市农村气象灾害的实时监测和实况及预警信息的快速发布。
(王建华 王
玲)
简讯 ◇ 在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沈阳区域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工作平台与会商室投入使用。该平台基于电视电话会商系统建成,基本满足目前开展的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的需要。(赵建云)
◇ 11月7日,省气象局举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局机关、直属单位、离休党支部和沈阳市局的党员干部代表140余人听取了省委讲师团团长姜晓秋所作的报告,报告从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等5个方面进一步解读了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付晓玉 李长青)
◇ 11月2日下午,省气象局机关团委、青工委联合举办了“唱响青春旋律,繁荣气象文化”卡拉OK比赛。来自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9名青年选手参加了比赛,赛后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乔金秋)
◇ 营口市气象局副局长曲岩参加了10月22-24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一届亚洲天气与水文雷达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一次大暴雨 过程中低空急流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的专题报告。来自中、韩、印、香港等亚洲各国和地区及美、德等国的雷达气象专家50人参加了会议。(曲 岩)
◇ 锦州市气象局深入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利用周六休息时间为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新站栽植树木300余颗,美化新站庭院环境的同时推动了和谐共建新风的形成。(王立成)
◇ 11月5日上午,盘锦市气象学会组织科技人员为市电视台《科学与健康》栏目制作了一期专题讲座,从百姓关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指南、雷电灾害防御知识、天气预报时效及准确率、晨练与天气条件的利弊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徐 静 杨文艳)
◇ 盘锦市气象局积极做好对口扶贫点的爱心助学工作,近日将全局16名党员干部捐助的1600元助学款送到2名帮扶的贫困家庭学生手中,该局已连续两年对这两名贫困生进行爱心捐助。(徐 静)
7.辽宁创业工作 篇七
一、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
辽宁省现有116所普通高校, 其中本科65所, 高职专科51所。近年来每年高校毕业生都在20万人以上, 2013年已达27.2万人, 位居全国第12位。2014年达到27.6万人, 再创历史新高。作为全国教育大省,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压力较大。但是由于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下, 务实、开拓、创新, 经过多年努力, 已经形成了“政府统筹、项目带动、分类指导”的辽宁模式, 在全国就业系统率先探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联动机制, 建设了全国教育系统最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健全了就业预警机制,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质量作为指导高校学科专业调整、评价考核高校办学的主要依据, 有效地促进了高校办学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 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从201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 连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2年,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一)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 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成立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25个省直部门领导组成的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全省14个市、44个县也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协调机构, 形成省、市、县三级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2. 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先后出台涵盖基层就业、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市场建设等19个方面共计170多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其中2009年以省长令颁布全国首部以政府规章形式制定的《辽宁省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规定》, 在全国就业系统中产生重大影响。
3. 建立毕业生督导考核制度。
成立由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察室牵头, 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督查组, 对全省各市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专项督导。2010年起, 省政府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每年对市政府的绩效考评体系。2009年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就业工作问题较多、工作不得力的高校, 实行省长约谈。
(二) 发挥项目引领和牵动作用, 创造性启动三大民生工程
1. 实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
从2007年起, 针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帮扶, 创造性地提出政府兜底安置政策, 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全部实现就业。一是省政府每年设立就业援助资金3000万元, 专项用于为纳入台账的贫困生发放求职补助、见习补贴、开展免费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在高校设置公益性岗位。二是各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重点指导、帮扶。三是各市政府设立300万就业援助资金, 针对离校后未就业的贫困生开展就业援助和帮扶, 并实行兜底安置。目前, 全省已累计发放援助资金1.53亿元, 为辽宁省16.3万名贫困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就业援助。该项工程和政策已被国务院认可, 并在全国推广。
2. 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
从2007年起, 辽宁省开始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一是省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5000万元, 各市配套设立500万元, 专项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目前, 全省共统筹大学生创业资金2.28亿元, 累计扶持创业项目2030余个。二是在全国率先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体系、课程体系, 组织全省高校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实训活动1100多场次, 累计培训学生近50万人。建立学生创新创业社团80余个, 参与社团学生1.6万人。三是构建省、市、区 (县) 、高校多级创业孵化体系。2009年, 省政府投入4600多万元, 建成1.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以法律援助、财务服务、项目融资、信息服务、导师指导、宣传教育、培训实训等七大平台建设为依托, 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提升指导服务能力。截至目前, 已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04个, 累计实现产值过亿元, 创造就业岗位2000多个。2012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教育系统唯一的国家级示范基地。同时, 以该基地为龙头, 与各市地基地和高校基地共同构建覆盖全省的创业孵化体系, 全省已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60多个。目前, 全省各级、各类孵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2030个, 累计申领《自主创业证》8956人, 带动就业10万人。辽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已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3. 实施辽宁省“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改善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2007年全省开始实施“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创造性地制定了“待编安置”政策和工作两年政府代偿助学贷款、工作四年返还学费的优惠政策。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统一评卷, 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计划实施七年来, 已有11778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辽宁省44个县的1011所农村中学和3883所农村小学任教, 成为所在学校的教学骨干。“特岗计划”的实施, 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渠道, 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得到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也得到教育部的多次表扬和宣传推广。
(三) 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服务
1.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校园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主要渠道, 辽宁省通过建立招聘会统一发布制度, 推进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化建设。同时, 加强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体和就业联盟建设, 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近年来平均每年组织开展区域性、行业性、专业性大中型校园招聘会300多场, 小型及专场招聘会6000多场, 8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市场解决就业。
2. 发挥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带动示范作用。
2005年, 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本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几年来, 省教育厅主动与省经信委、省妇联、省总工会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举办专场招聘会, 与省人社厅联合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行动计划, 并主动辐射市地, 与市地联合开展招聘活动, 建设覆盖省、市、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五位一体的市场体系和网络交互式综合服务平台。每年举办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层次的大型公益性招聘会40多场, 充分发挥了省级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并以此为龙头, 建设了具有辽宁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加快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提高就业指导实效性。
一是建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对全体学生实施系统化的就业创业教育和指导。多年来, 教育厅组织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实务手册》等教材和手册36本, 建立了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课程体系和个性化辅导体系, 实行全程化指导、个性化辅导。二是在全国率先要求高校建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几年来, 共组织举办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等教师专题培训班11期, 举办职业指导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4期, 共有近90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 全省44所高校近300余名教师参加。此外, 省大学生就业局与沈阳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就业创业方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为打造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培养专业人才、推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实践活动, 举办“辽宁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辽宁省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 每年全省都有近百所高校、100多家企业、近10万名大学生参加, 受到高校、大学生和企业的热烈欢迎。
(四) 创建“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的新理念和新机制, 打造高校人才培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1. 引导和帮助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探索建立高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模式, 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办学机制。组织高校与企业、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对接, 共同研判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定制培养, 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从专业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度联合, 共同签订“订单、定制式”培养合作协议, 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2012年至今, 省教育厅与盘锦、营口、本溪等市政府共同开展“校地、校产、校企”合作, 就业局组织省内高校走访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 组织校企双方深度对接, 就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同时, 发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等媒介作用, 宣传解读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 引导高校围绕辽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超前部署重点产业相关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 打通人才培养与社会对接的立交桥。辽宁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认可, 连续三年写入教育部文件并在全国推广。
2. 建立就业反馈机制, 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动态监测机制。每年11月份向社会发布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和就业专业分布及生源信息白皮书, 12月起每月通报毕业生就业状况, 5月起每周通报毕业生就业状况。同时编撰《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等统计分析资料, 为省委、省政府全面了解、及时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 科学部署、宏观决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2006年起, 每年编撰《从就业角度对辽宁省普通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调整的建议》, 开发就业状况查询系统软件, 为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制定及专业评比提供依据。
(五) 全力做好毕业大学生入伍征集工作
辽宁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征集入伍工作, 省教育厅成立了高校毕业生入伍征集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征集入伍工作。2012年, 成立辽宁省征兵工作服务中心, 负责全省大学生入伍征集指导服务工作。几年来, 通过建立完善征兵工作组织体系、设立“辽宁省大学生征集入伍”专题网站、确立“征集宣传周”与“征集宣传月”等宣传动员形式, 建立定期报告、督导检查、考核评优等制度, 形成较为完善的征兵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2010年至2013年, 全省征集大学生入伍人数达到14000多人, 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质兵员。2010年, 省大学生就业局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六) 强化宣传工作, 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 引导舆论, 主动宣传。
辽宁省就业部门与各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专题采访和报道、发表专题文章等多种形式引导舆论正面宣传,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宣传党和国家促进就业创业政策, 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先进典型。从2004年起编印《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简报》, 通过《简报》全面宣传国家和辽宁省及各市的就业政策, 及时反映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工作动态, 交流学校和市地就业工作先进经验, 挖掘和宣传基层就业典型、自主创业案例, 在促进全省就业工作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深入校园开展政策宣传。
多年来, 省大学生就业局每年组织开展“送政策、送指导、送典型”进校园系列活动。每年组织省人社厅、团省委、征兵办等部门组成宣讲团走进高校, 巡回开展就业政策宣讲与咨询活动。已走访了省内50多所高校, 辅导学生几万人, 受到学校和学生的热烈欢迎, 取得明显成效。
二、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供需总量性矛盾
我国每年有2400万人需要就业, 其中高校毕业生700多万, 而就业岗位只有1200万。辽宁省高校毕业生总量依然较大。2014年全省城镇新增劳动力近百万人, 高校毕业生27万人, 从供求关系来看, 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 供求缺口近35500人左右。
(二) 供需结构性矛盾
1. 需求与培养的专业结构性矛盾。
艺术类、师范类、经济类比重过大, 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服务专业等创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缺乏。如盘锦市每年需要大量的精细化工专业毕业生, 辽宁省高校的培养数量却只有几百人。而与此同时, 全省艺术类毕业生人数众多, 社会上提供的艺术类岗位根本不能满足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需求。
2. 需求与培养的质量结构性矛盾。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 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特别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专业, 如IT类、机械类学生, 需要在企业接受3-6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 而且由于对企业文化、岗位技能要求、岗位胜任素质了解不够, 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企业内训才能适应岗位, 导致企业增加人力资源成本, 从而影响就业。
3. 需求与择业选择的结构性矛盾。
经济发达城市人才拥挤, 岗位有限, 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基层地区有大量岗位, 但因基层工作艰苦、待遇偏低, 每年回去就业的学生比例很低。2012年和2013年, 平均每年27万多毕业生, 到沈阳、大连就业的人数占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人数比例分别为64.94%和63.72%, 其他12个城市不足40%;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比例分别为6%和8%。毕业生还抱有精英心态, 宁愿在大城市待业, 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还需要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
4. 经济转型与培养结构转型的矛盾。
当前辽宁省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经济增速放缓, 传统的以生产为主要模式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处在转型期, 招聘岗位减少, 尤其是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水泥、煤炭类企业推进转型升级, 招聘计划缩减明显, 但是相应的高校专业结构没有及时跟进转型, 造成新的结构性问题。
(三) 供需信息不对称
信息传递主渠道不通畅。目前, 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县域经济、重大项目对人才的需求如何传递给高校、传递给学生, 还缺乏有效的主渠道, 导致需求、培养和就业三要素之间失衡, 不能实现良性循环。高校不能及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办学, 企业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合适人才, 学生不知道哪里有合适的岗位, 需要有一个权威机构来统筹, 并建立一个现代、立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整合各类需求于一体, 实现信息共享。
(四) 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
1. 职业化程度很低, 队伍不稳定。
目前全省高校专兼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3500多人, 其中院校就业部门人员500余人;专兼职授课教师近2500人, 占队伍总数的70%以上, 其中专职授课教师不足100人, 兼职教师占95%以上。主要原因是目前就业指导队伍发展通道不畅通, 特别是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政策不能真正落实, 导致队伍十分不稳定, 流动性大。
2. 专业化程度很低。
目前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专职教师不足40%, 且各高校在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上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在20万以上的高校不足10%, 使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缺乏必要保障。
3. 职业发展教育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课程效果与政策要求和学生需要有一定差距。在课程设置方面,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只是针对毕业年级开展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然欠缺。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大班授课, 班型一般在100-500人之间, 部分高校把38学时分成8个学期讲授, 每学期4-5课时, 相当于每学期上1-2次课, 且多数安排在晚课,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满意度很低。因毕业生总量大、专业水平高的指导教师紧缺, 个性化辅导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五) 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力度不够, 落实不到位
1. 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力度小。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但力度不大。特别是在税收政策方面, 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是从国家制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移植过来, 没有考虑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和实际需要, 扶持力度小。
2. 税收政策只涵盖了少数创业大学生。
目前的税收政策只针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大学生, 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多数会选择成立有限公司, 这就使多数大学生创业企业没有纳入税收优惠政策扶持范围, 政策实施效果大大减弱。
3. 政策落实不到位, 大学生申请优惠政策难。
大学生在申请优惠政策时, 往往遇到种种理由推诿、扯皮, 或是为某些优惠政策设置较高的条件。涉及多个部门合作时, 由于手续要求条件不同, 给申请优惠条件带来巨大障碍。
(六) 大学生创业融资困难, 资金扶持力度不强
1. 虽然制定了小额贷款扶持政策, 但申请门槛高、金额小。
针对大学生的小额担保贷款申请门槛相对较高, 这种贷款虽然属于无抵押贷款, 但需要学生提供1-2名担保人, 而金融机构对于担保人的身份要求相对较高, 一般要求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在编职工, 多数有贷款意愿的学生无法跨过这个门槛。此外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较低, 一般为2-5万, 且办理的手续比较复杂、周期长、要求高, 因此学生在贷款时计算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成功几率等综合因素, 会放弃申请, 因为成本太高、额度太小, 不如选择亲戚朋友临时借款。
2. 政府缺少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资金。
地方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 (基金) 较少, 对创业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有限。大学生创业初期急需启动项目资金, 在经营过程中对流动资金需求也很大, 辽宁省虽然是全国除上海 (5亿元) 之外设立5000万元创业基金的少数地区, 但是实际需求仍然很大, 准天使基金仍然没有设立。
3. 大学生创业特别是初创期很难得到社会风险投资的关注。
因为社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进行资本运作, 追求资金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一般风险投资都会关注具有一定规模、高成长性、低风险、即将盈利的企业或者项目, 也就是“投后期”, 而很少投资给大学生初创企业。
(七) 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和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平台较少。目前各级政府建立的科技园、产业园区、创业基地等孵化器组织很多, 但是专门面向大学生初创企业的孵化器较少, 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综合配套服务的平台也很少。急需各级政府、高校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场地,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建设一批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 促进更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三、推动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强化体制
1.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实现辽宁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 也事关科教兴辽成效, 事关全省千家万户家庭生活幸福和民生改善, 事关辽宁省经济社会未来长期发展, 事关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和全面振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 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作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全振兴的重要战略工程,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 探索建立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
为推进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统筹规划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职能, 与教育部门和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有效对接, 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与教育部门及高校共同组成的指导委员会, 一方面引导高校从实际出发, 合理设置专业和培养人才, 更好地适应行业实际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将行业人才需求和岗位信息, 及时传递给高校和毕业生, 引导和促进毕业生更好地就业创业, 形成行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影响深远。
3. 强化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职能作用。
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创新, 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与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的出色工作密不可分。但是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职能、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急需进一步提升地位, 进一步强化职能, 增加力量, 使其在指导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发挥规划综合引导作用,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1. 注重规划引导。
各级政府要把人才规划, 特别是吸纳和使用高校毕业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在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产业集群建设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中, 充分考虑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更好地发挥投资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 而且要建立制度, 形成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联动机制。
2. 注重规划与高校专业相衔接。
各行业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时, 要充分结合辽宁高等教育的实际, 努力使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发展与发挥高校毕业生专业优势相结合, 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辽宁省产业发展相衔接。这种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必将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 进一步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能力建设
1. 加大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
一是建立全省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实名制数据库, 通过培训、培养、学习交流、科研等多种方式推进专业化建设。二是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指导教师职务评审政策, 在职称评审目录中增加“就业创业指导”, 允许就业创业指导专任教师评审职称, 同时研究制定具体评审办法。三是增加经费投入。建议省里每年设立专项经费200万, 各高校每年设立配套经费不少于20万, 用5年时间分层次、分类别对全省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开展培训和轮训。
2. 加大创业基地建设力度。
一是积极推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 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 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二是引导教育、科技、中小企业、人保、服务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建立的创业园区、孵化器、产业基地等组织, 面向大学生全面开放, 同等条件优先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
(四)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
引导高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 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进一步开展“校地、校产、校企”合作, 从企业需求、产业集群建设、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着手, 联合开展“订单、定制式”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科研机构、共享科研成果等合作, 不断推动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 助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五) 营造更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投融资环境
1. 发挥政府创业资金的引领作用, 强化省、市、县以及高校创业资金的设立和使用。
在进一步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 利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种子资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创业资金和专项资金, 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实训、创业孵化提供全方位的扶持和服务。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作为大学生创业启动和运行资金, 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初期的困境。
2. 扩大银行融资。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鼓励银行降低门槛, 简化程序,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创业失败所造成的银行坏账补偿。
(六)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 落实既有扶持政策。
重点是落实好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地落户、毕业学年享受创业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2. 加大创业政策支持范围和支持力度。
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 扩大政策覆盖范围, 使创办公司制企业的大学生得到政策扶持, 同时研究制定针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3-5年免税的相关政策, 努力把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和新阶段。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也是培育高素质后备力量, 保持辽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辽宁实际出发, 总结了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成果, 逐一说明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在其就业创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分析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供需、职业发展教育、鼓励扶持力度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8.红塔辽宁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纪实 篇八
“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得到红塔集团、中烟实业、国家局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要不等不靠,要依托红塔做精做优,而不是依赖红塔,我们要成为红塔成长发展的重要助力而不是包袱。”
——李徳贤总经理解读姜成康局长讲话谈红辽公司企业管理工作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成为红塔成长发展的重要助力——这是红辽公司立足行业新阶段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基于自身实际特点和需求所制定的发展道路。要走好这条路,关键就要提升合作生产水平、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回望来路,红辽公司也正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地践行„„
融合——融的是心,合的是品牌,提升的是企业发展的能力 “内化与心,外化于行”,这是红辽公司的文化宣贯理念,用它来形容红辽公司的合作生产之路同样生动,形象。
2004年红辽公司确定 “尊重过去,求同存异;放眼长远,互谅互信;携手同心,共谋发展”的原则,提出 “做大红塔、做强红塔辽宁公司、做好辽宁烟草”的工作指导思想。2005年企业要求把思想统一到“做大红塔集团、做好红辽公司,服务辽宁烟草”这个大目标上来。2006年确立“做稳红梅,做大红塔山,做精人民大会堂”的品牌发展思路。2007年提出“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建设红塔集团跨省重组标志性企业”的目标。2009年形成了“融入红塔做大做强,依托红塔做精做优”的发展思路,坚持建设跨省重组标志性企业 的目标,坚持建设管理强企的发展特色。同年红塔集团技术、营销中心东北分中心挂牌,这是公司与集团高度融合的标志性成果,是深化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创新。2010年公司制定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两个翻一番”的经营目标和“四高一强”的建设目标,以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为核心动力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幸福指数、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从“主动融入”的顺势而为,到“四高一强”睿智而又充满人性的发展理念,红辽公司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形成了“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实现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4月国家局领导来红辽调研,认为红辽公司是行业“合作典范,堪称楷模”。
对于红辽人来说,产品整合不只是生产牌号的变化,更是技术、工艺、设备管理、营销水平提升的一次难得契机。在品牌输入的同时,企业不断吸纳红塔先进的技术工艺标准、设备管理模式和生产管理理念。全体员工主动求变,立足岗位,不断创新,合作生产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技术研发优化了企业本地生产的集团品牌配方,降低了原料成本,缓解了原料保障压力。在2011年下半年国家局卷烟产品质量抽检中,“玉溪(人民大会堂本香)”获得综合得分第八名、“玉溪(软红人民大会堂)”获得感官评吸质量得分第八名。
一系列变化与成果,不断见证了红辽公司从人心的融合到品牌的整合,再到最终企业发展动力的形成与裂变,红辽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烟草企业合作发展道路的含义。
改变——改是契机、变才有突破!
从2003年沈阳烟厂制丝线改造到2007年营烟“十五”后期技改实现“红塔山(软经典)”本地制丝,再到2010年投资12.3亿元的沈阳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动工,几年来,三次技术改造显著提升了红辽公司制丝线设备工艺水平。在卷包设备的更新改造上,红辽公司同样下足了力气。八年来累计投资31,157万元,更新行业主力机型卷接装和滤棒成型设备。投资1.23亿元新建了4.8万平方米营口烟叶仓储库和2.88万平方米辽东原料仓储库,实现了原料储备全部入库,仓储环境、仓储能力、提质降耗全面改善。
然而,改只是契机,变才有突破!
企业充分认识到,持续发展不仅靠硬实力,还要有软实力。每一次技改,公司领导班子都着重强调要在提升硬件装备水平的同时也要有相应的技术、工艺水平做保障,这样才能“软”、“硬”匹配,实现真正的蜕变。
几年间,企业无数次调派技术、管理人员和车间生产骨干到红塔集团和行业先进企业交流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横下一条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学!” 这是营烟技改时制丝车间维修工郭重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同样代表了那时很多营烟一线工人的心声。每当厂里聘请老师来讲解新设备的操作方法时,工人们都会不顾工作的劳累,轮班学习。从设备基础操作、参数识别到故障排除,他们都一一牢记下来,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有些老工人没有英语基础,看不懂设备语言,就在家里
向儿女请教,从最基础的英文字母学起,把孩子的电子词典带到单位,逐一翻译设备操作要领并认真做好笔记„„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每个员工的心中自然形成。
提升员工素质,还要从培养榜样入手。几年来,公司培养了两位全国烟草技术能手,一个高级技师,一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并通过技能竞赛、师傅带徒弟等活动,调动全体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我带了两个徒弟,作为师傅,我要把全部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沈烟卷包车间大修组组长白尚志如是说,“年轻人聪明、有文化,学东西快,我相信以我们现在注年轻技术重培养人才氛围,不久的将来企业就会有更大的改改观。”
行已至,心所向,蜕变就在眼前!
摸高——摸的是高度,抓的是关键,要的是基础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贯标、对标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抓手。贯彻先进的管理标准,对照先进的标杆,这就如同是在摸高。但对红辽公司而言,光摸到还不够,还要有着力点,要抓住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抓住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重点指标,抓住体现企业特色的可控指标,以点带面,重点攻关,从而推进基础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2007年公司提出精细化管理;2009年提出以对标为契机,以事件为抓手,以创新为手段,建设管理强企的发展理念;2010年提出以对标为契机,以贯标为手段,以创建优秀卷烟工厂为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管理,提高基础管理水平,抓细节,抓目标,抓制度建设,抓
执行力;2011年提出要立足公司实际,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突出特色,抓出亮点,用三年时间初步实现建设管理强企的目标;2012年提出要把对标、贯标和创建活动与行业开展的“管理创一流”活动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着力推进,进而以点带面,实现基础管理全面进步。2005、2007、2010年,红辽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分别整体通过认证审核。到2011年底,已建立各部门和岗位职责说明书,以及810个文件制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件制度体系。
几年来,红辽公司在对标工作方面扎实开展,进步指标逐年提升,成本费用指标逐年下降,效率指标明显提升,各项指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缩小了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2009年公司41项对标指标中,同比进步指标19项;2010年44项对标指标中,同比进步指标23项;2011年44项对标指标中,同比进步指标28项。
在标杆的设定过程中,坚持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是红辽公司对标工作的一大特色。公司每年确定5-7个对标目标集中突破,目标值的设定也是根据企业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向行业平均水平、先进水平迈进,努力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
成果——功到,成自然
几年来,红辽公司取得专利授权7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卷烟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得1项。公司参与的“卷烟生产能源消耗技术经济分析”科技项目通过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组织的验收。《能源消耗的分析、研究和控制》项目获中烟实业2008
年度科技项目二等奖。《建立红塔辽宁公司绩效管理体系》项目获中烟实业2008年度科技项目三等奖。公司QC成果50项,获国家优秀奖5项;国家局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烟实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省质协一等奖12项、二等奖5项。转化成专利4项。公司连续9个季度因报送数据零差错获得国家局的通报表扬,连续2年获得红塔集团统计工作二等奖,1年获得红塔集团统计工作进步奖。
链接——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军访谈
说到未来红辽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的安排,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军心中早已有了完整的蓝图。带着许多疑问,笔者采访了他。记:在不久前的企业管理工作会上李德贤总经理提出了要通过企业管理水平比较高来带动其它的“三高一强”。您能帮我们广大职工做一个具体的解释吗?
李: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李德贤总经理在这次企管会上给我们提出了三个设问,我相信这就是最好的回答。那就是“没有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做保障,怎么实现管理水平比较高?没有比较高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怎么实现管理水平比较高?员工不愿意工作,工作中找不到快乐,怎么能算幸福指数比较高?没有创新能力怎么能实现管理水平比较高?”可见,其它“三高一强”的“根”都在“管理水平比较高”的这一“高”上,他们的果也都将结在这一“高”上。做工作要抓主干,牵一发动即可全身。我们只要抓好“管理水平比较高”
这“一高”就能带动和促进其它“三高一强”的实现。
记:我们企管工作下一步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李:我认为就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这是个简单的逻辑,却也是份很艰巨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就是要立足公司实际,突出特色,坚持“融入红塔做大做强,依托红塔做精做优”,以“四高一强”建设目标为引领,以“管理创一流”为主题,以“优化管理体系”为主线,以加强目标管理、标准化体系、信息化三个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提升基础管理水平为重点,以管理课题为主要活动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对标、贯标、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四项活动,持续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持续完善运行机制、持续推进管理整合,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支撑品牌发展,打造“合作典范企业”,实现卷烟上水平。
记:能说说公司2012年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总体目标吗?
李:2012年主要工作内容简单说就是“135”工作方案,既:以服务品牌培育为重点,以建设和完善目标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行标准化体系平台、建设和应用信息化平台这三个平台建设为基础,重点抓好生产管理、对标工作、创建活动、现场管理、创新管理五项工作。
对于红辽公司企管工作的总体目标,我认为可以用五个一流来概括,也就是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要达到一流的基础管理、一流的目标管理、一流的体系建设、一流的创新机制、一流的管理团队。2012年,我们将成立“管理创一流”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宣传培训,积极营造氛围。征集全体员工对“创一流”的合理化建议,集
中群众智慧,推动基础管理。同时,进行阶段总结,确保“创一流”活动按计划高质量实施。
【辽宁创业工作】推荐阅读:
辽宁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计划11-06
辽宁省政府06-08
鲁迅研究辽宁自考10-29
辽宁讲话精神心得11-22
中共辽宁省委12-13
辽宁元宵晚会小品12-17
辽宁师范大学校徽07-10
辽宁社保缴纳实操07-13
《辽宁烟草采购管理》07-28
辽宁大学招生目录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