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题

2024-09-14

言语理解题(11篇)

1.言语理解题 篇一

国考中,片段阅读的文段相对较长,阅读量大,不少考生为了提高做题速度而囫囵吞枣;还有部分考生,用所谓的“捷径”做题――只看关联词,这势必会影 响我们对文意的整体把握。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读完全文,在充分把握文段信息的基础上选出正确答案。考试中,我们确实没有时间逐字逐句地精读,势必 要快速略读,但是我们如何同时保证正确率?这就要求我们在准备阶段进行充分锻炼,训练两点能力:1.快速找出文段的主题词;2.快速准确划分文段的结构。

主题词,就是文段论述的主要话题,通常是文段中的高频词汇。找出文段的主题词能帮助我们了解文段内容大意,如果文段内容都不清楚,选择答案时思路肯定是不明晰的。尤其是针对主旨内容题、态度观点题,如果一个选项中连主题词都没有出现,通常就意味着这个选项偏离文段主题了。

准确划分文段结构,是帮助我们明确文段的侧重点所在。通常的文段结构有:总分结构、转折结构、递进结构、假设结构。总分结构重在总的部分,转折结构重在转折后,递进结构重在递进后,假设结构重在所假设的条件。结构清晰了,把握住文段的重点,对其进行同义转述就可以了。

例:①在地震面前,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②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 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从和重点设施发现警报。③也就是 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2014-国考-57】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高于纵波

B. 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

C. 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 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现有效的地震警报

解析:快速通读题干,发现因果关联词“因此”,所以题干结构是:①颌凇③,重点②③,二者是解释关系,主要是围绕“地震波”“警报”展开,所 以二者是文段的主题词,所以正确答案必须包含且全面包含主题词,故直接排除A、B、C,二者涵盖主题词不全面。C项是迷惑项,它不是对文段重点句的同义转 述,其中“无线电波技术”在重点句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可直接排除。故答案为D。

2.言语理解题 篇二

目前,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广泛实施及高效课堂提倡落实,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愈加显得重要, 并且英语阅读理解在整套高考试卷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研究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我们不难发现, 阅读理解的阅读量和难度在不断加大, 分量越来越重。

阅读理解所选文章大都包括叙述、议论、说明等文体, 且具有阅读量和信息量较大, 文章中相当多的句子多为并列句、复合句结构较复杂, 题型多样化, 文字难度加大, 趋向贴近生活的文章明显增多等特点。

近几年阅读理解试题主要考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考查文章细节信息。此类试题重点是对考生就文章某一细节重要信息进行辨认与理解考查。

2.考查文章主旨、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的理解判断。此类题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短文主题、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写作目的等。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判断。根据作者所描述的细节、事实及运用的措辞, 找出能够表达作者思想趋向和情感色彩的词语, 然后利用自己在短文中已获得的信息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推理判断, 从而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把握了解阅读理解的命题趋势和特点之后, 接着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性地进行有效科学的的强化训练。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一定要搞好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教学。个别老师和有些学生认为课文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不大, 经常忽略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不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来龙去脉,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言点的分析讲解、背诵记忆和巩固练习上。这样学生平时常常接触的是枯燥无味的知识点、语言点的详细罗列。在这样本末倒置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更无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言, 学习效率低下, 英语学习成了一种累赘。根据现行英语教材编写的目的意图, 教师应该在课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整体概念核心思想、主要的线索、存在的事实、叙述上时空的顺序安排等, 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并根据已知的事实与信息推断出文章中未直接写明但所蕴含的意思。

总而言之, 只有使学生快速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和能力才是英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宗旨与目的。

2.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总量。除教材外, 课外阅读量还应累计达到37万词以上, 必须确保有足额的阅读素材, 且这种范读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保证其难易度适中, 语言地道标准, 最好是英美国家报刊杂志上原汁原味的短文, 内容要有趣味性, 关键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 拓宽知识面, 感到阅读的快乐, 既能在各种各样的语言材料中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预习了解新知识, 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一定要避免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永远达不到汲取知识掌握运用解题技巧的理想效果, 只能使学生常常体验不到成功感, 反而会产生厌烦反感情绪。所以, 在阅读训练中,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精选材料。所选材料一定要语言地道、规范, 最好是英语原文, 且难易度合理。

(2) 词汇量应适度扩大。一般说来, 阅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词汇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掌握相当的词汇, 阅读速度就没法提高, 阅读速度上不去, 就不能顺利地输入有效信息, 运用英语就无从谈起, 提高解题正确率更无可能。因此, 平时我们千万要注意多积累英语词汇。

(3) 应注意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进行阅读训练中, 不限时定量地去阅读, 只是随意地去看文章, 效率是可想而知的。所以, 限时阅读是快速提高阅读速度和解题技巧极为重要的一种阅读方法。同时, 要将单篇阅读训练与多篇长时间阅读训练相结合。有些学生做单篇阅读的效果较好, 但在进行长时间多篇阅读训练的时候却缺乏耐心和毅力。因此, 平时应注意阅读理解的练习形式。

(4)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 禁止朗读, 以默读为宜。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内容上, 运用心读、喉读等形式, 保持注意力, 杜绝指读、复读或回读等不良习惯, 要及时捕捉关键词, 巧运用连贯阅读法, 从一个句子快速扫视到另一个句子。

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阅读习惯的同时, 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理解的试题时应该掌握的几种解题技巧。

1.依题序解题。考生首先快速通读阅读全文, 了解文章的大意和重要情节, 然后仔细阅读每个题干和所设选项, 再复读一遍短文, 最后确定最佳答案。

2.反向做题。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的过程中, 首先浏览文章后面的试题, 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弄清其设问的要点, 做到有的放矢地、有针对性地阅读短文, 对相关信息快速查找, 然后进行整合、判断、分析、对比, 排除干扰项, 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3.解主旨大意题。解答这类题目时,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快速浏览全文, 特别是重点阅读段落和文章的首句即每一段的主题句, 有时可能是末尾, 此句大体概括各段落的中心思想。

4.猜测词义题。解题时, 考生可采取“替代法”, 效果非常好。就是将所设答案一一代替划线部分内容, 比较一下哪一个答案与句子的意思相符合, 并与上下文的内容一致, 本选项应该就是最佳答案。

5.解事实细节题。考生在阅读文章时, 不仅要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外, 而且要弄清楚文中的一些重要事实及关键词语, 它们是考生得出结论的不可或缺的依据。

6.推理判断题。解此类型题, 考生可依据已获取的知识及经验进行推理判断, 如人文、地理、天文、历史、艺术、体育、文学、医学、科技等多种科学知识。考生还可根据常识来推理判断, 如生活常识、时事政治、典故、传说故事、名胜景点、风土人情等。考生又可根据故事情节来推理判断。充分利用句子结构各种关系如时序关系、让步关系、对比关系等。

7.句子理解题。考生在解这类题目时, 对一些重要句子认真斟酌, 从上下文提供的隐含信息入手, 对相关答案进行反复对比, 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另外, 做题时还要详细检查。对于难度不大的、有把握的、一目了然的题, 可采取直接选取法确定答案, 可排除其余三个答案以便节省时间。对于难度较大的题, 应复读短文, 运用排除法、对比法、推理判断法选出最佳答案。做完题后, 要认真复查, 再结合题目快速通读全文, 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同时, 答题有四忌:

一忌答题心理紧张。要克服不必要的紧张感, 务必保持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 对自己要充满百倍的信心, 相信自己, 积极应战, 一定要保持头脑清, 这是取胜的极为重要的关键第一步。

二忌仅凭主观印象和常识答题。做题时要严格按照文章的内容来答题, 禁止与短文内容不相干的不着边际的发挥, 不能只凭常识和经验来判断答案。

三忌不带问题阅读。考生解题时, 对于有一定难度, 而且句子较长极为复杂的文章, 应先了解问题再去阅读。一定不要盲目阅读, 无重点, 无目的, 那样会白白浪费时间, 结果是事倍功半。

四忌草率答题。有些试题干扰性极强, 答案含义极为相近, 模棱两可, 难以取舍。这时考生一定要仔细推敲, 找出点滴极小差别, 杜绝草率答题。

3.中考阅读理解题的解题策略探究 篇三

一、阅读材料,搜集信息

我要求学生咬文嚼字,逐字逐句的理解,看看哪些是有重要信息的,哪些是无关紧要或者是迷惑的,哪些又是有疑问的,并用相应的符号做标记,如,重要的词语下面加着重号,有疑问的用问号标识,无关紧要的可划去,不放过阅读材料中的任何一个字和词。接着,就要留心情景、注意问题的提出方式、注意句法分析,语义的解释,对勾画的内容,尤其要重视。最后,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想想可能要用到哪些知识,其基本类型、相关的解决方法是怎样的。我要求学生读题至少2遍,“读题过2遍,做题才有数。”第一遍初读,第二遍细读,如果不行,再读,直到自己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为止。

二、分析材料,整理信息

接着就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剖析字句、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理清脉络、探索解题思路、思考解题步骤、列出简明的关系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完全“数学化”。在平时阅读题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来“说题”,让学生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采用的规律方法等,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形成个人见解。这种通过语言方式进行解题上的沟通,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形成精彩的解题思路。有时候学生们的说题更像是辩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热闹的表面下更多的是学生深入的思考,通过争论,将原来模糊、不确定的知识明晰和确定。这样得出的结论、审题的注意事项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并在审题、解题中灵活运用。

三、应用材料,推理解答

下面就阅读理解题的几种题型,分别讲下解题的思路。

1.新瓶装陈酒——以新的包装包裹旧知识

题型特点:此类问题一般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或一种运算的约定,要求你运用概念辨析有关问题,或运用约定法则,完成新的运算。

解题策略:理解概念,联系旧知,把握本质。

如:(2012年临沂市)读一读:式子“1+2+3+4+……+100”表示从1开始的100个连续自然数的和,由于式子比较长,书写不方便,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其表示为n,这里“”是求和符号,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计算的值。

点评:题从本质来看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从外观复杂的定义(本质是连续求和)要求学生的通过观察新概念,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旧知识),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旧瓶装新酒——以旧的知识推导新知识

题型特点:此类问题一般从一个旧知识出发,推导出一个新的知识或概念或一种运算的约定,要求你运用新的概念辨析有关问题,或运用约定法则,完成新的运算。

解题策略:联系旧知,深入挖掘,回归本质。

某校数学课外活动探究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研究了完全平方公式。结合实数的性质发现以下规律:对于任意正数a、b,都有a+b≥2成立。某同学在做一个面积为3600cm2,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风筝时,运用上述规律,求得用来做对角线的竹条至少需要准备xcm,则x的值是( )。

点评:从学生熟悉的完全平方公式出发,构建了高中的不等式知识,但从本质出发,仍然属于初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理解了初中的知识并进行推敲,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新瓶装新酒——以新的知识创设新知识

题型特点:此类问题一般设立新的数学概念或运算法则,要求你运用新的概念辨析解决新的问题,或运用新的法则,完成新的运算。

解题策略:读懂概念,类比旧知,掌握本质。

若规定两数a、b通过“※”运算,得到4ab。例如,2※6=4×2×6=48。(1)求3※5的值;(2)求x※x+2※x-2※4=0中x的值;(3)不论x是什么数时,总有a※x=x,求a的值。

点评:题者首先定义了一种变换,要求考生根据这种定义解决相关的新问题。读懂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相应性质来解决问题。

阅读理解类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后的抽象概括能力、建模能力,决策判断能力,关键在于将问题通过“翻译”转化为数学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归纳和总结,提升自身素养,才能达到“跳一跳,摘得到”,最终灵活解决问题。

4.言语理解题 篇四

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当全球经济因遭受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时,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情绪大范围地__________。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通过贸易保护向其他国家__________危机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爆发 产生

B.发展 散播 C.滋生 制造

D.蔓延 转移 正确答案:D 讲解: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词辨析题。根据文段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保护主义的扩大和蔓延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之前有“大范围”几个字,也就是说这种情绪是在“蔓延”,而不仅仅是“滋生”,“发展”或者“爆发”。同时,也是这个逻辑,全球危机只能是转移,而不是由一个国家“制造”来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家庭理财规划很简单、很便捷,但其实它并不是__________的,同样一个家庭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背景和条件下,对理财的__________都会不断变化的,所以一定要不时根据变化进行财务需求测试和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整理财规划。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劳永逸 需求

B.一蹴而就 要求 C.一了百了 目的D.事半功倍 目标 正确答案:A 讲解:[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根据文段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第一个空,成语辨析需要这样意思的成语,“一个家庭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背景和条件下,对理财的要求(需求)都会不断变化的”,不能做到一次性完成就永远不用操心,而“一劳永逸”是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用在这里表意准确。同时根据文段的逻辑此处符合的词语应该是表需求的,而不是表目的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3、附庸风雅的人__________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他们不去学__________,也来学风雅,也总算__________,未可厚非。张为臻博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面 暴力 有心向善

B.内在 知识 高山仰止 C.真正 诗词 见异思迁

D.主观 野蛮 见贤思齐 正确答案:D 讲解:[解析]这是一道成语辨析与实词辨析相结合的题目。首先成语选择中,“见异思迁”首先排除,学风雅不学野蛮,这里是相对的,暴力和风雅相连并不很好。根据文段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他们的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为了装点门面”已经是表面上的了,不能再说表面意图了。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4、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苦瓜中存在一种具有明显抗癌作用的活性蛋白质,这种活性蛋白质能够__________人体内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__________免疫细胞的活性,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唤醒 提升

B.刺激 巩固 C.激发 增强

D.调动 加大 正确答案:C 讲解: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实词辨析题。第一个空,免疫系统本身就具有防御功能,不需要再“唤醒”了;“调动”功能显然不合适;“刺激”与“激发”意思相近,指使事物起积极的变化,放在这里是合适的。第二个空,作为活性的动词,只有“提升”和“增强”比较合适,均有提高的意思。综合两个空,选C。

5、在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确存在竞选不规范的问题。对此,从多方面加强农村民主选举工作也很有必要,但诸如禁止私下拉票、审核竞选承诺、防止公益捐助比拼等规定,则有点__________。准维教育军队考试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矫枉过正

B.过犹不及 C.小题大做

D.扬汤止沸 正确答案:A 讲解:[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成语分析题。根据成语的意思,“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适合这个语境。“过犹不及”是说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跟“矫枉过正”意思相同,但是用法不同,这里不适合。“小题大做”是指把小事当作大事处理,这里是指事情做过了,而不是夸大的意思。“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显然不符合语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6、一把胡琴,一泓月光,一缕会意的微笑,可以__________出江南美丽的经纬,丝绸一样的温婉质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编织

B.变幻

C.变换

5.行测言语理解解题技巧 篇五

解析语句辨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主要是利用“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

例题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 B不允许 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 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析: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6.言语理解题 篇六

2018广东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高分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从历年的考情来看题量也是比较稳定保持在40道题目。言语部分成为很多考生学习突破的瓶颈。在此中公教育辅导专家来带大家认识下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认知存在几种误区:

误区一:逻辑填空就是凭语感,做题错误率高

逻辑填空这一部分文字量阅读逐年增大,词汇量也在不断加大。文段多集中的时下的书面议论、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下的文段特征、上下句之间语义关系也更加紧密,一般考生由于平时很少阅读,语感并不准确。加之对于词语准确意思把握不够到位,造成这一部分准确率比较低。

解题技巧一:关注关联词

如何在这一部分拿到高分,除了平时的阅读积累外,考场上对于题目的分析尤为重要。在对题目的分析中关联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

在转折结构中,转折前与转折后语义形成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选择的词语也构成前后的反义关系。

1、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___________,而是我们尽力做了,但却无法遏 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面放出来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放回去的能力。

A.无所顾忌 B.无所不为 C.无所事事 D.无所作为

【答案】D。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有做,据此排除 A、B。“无所事事”侧重于闲,“无所作为”侧重于没有成绩。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本题答案为 D。

因果关系中,前后形成因果关系,所选择的词义应该是对原因的推断或者是对结果的推断的推断词。

2、以鸟类迁徙为话题的纪录片《迁徙的鸟》向我们完美展示了一个自然界的奇迹。虽然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得________,但在天空中,鸟儿仍是主角,无论雪鹅、野鸭还是云雀,都自有其尊严。“我们需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因为人类不可能________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导演雅克

A.面目全非 孤单 B.支离破碎 傲慢 C.元气大伤 自私 D.体无完肤 麻木

【答案】A。解析 先看第一个空,“大部分地表已被人类改造“”填“支离破碎”和“元气大伤”不能搭配。面目全非,谓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第二个空入手,空前说有“因为”表示因果关系,从“我们要与自然界和平相处”可知,人类不可能“孤单”地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更合语境,故正确答案为A。

递进关系中,前后语义一致,只是递进前后语义程度加重,选择近义词却注意语义轻重就可。

3、持之以恒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如果我们所坚持、所固守的是__________甚至错误的,那坚持到底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人生允许__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A.消极 无功而返 B.盲目 知错就改 C.反面 偃旗息鼓 D.偏颇 改弦易辙

【答案】D。解析:由“人生允许________,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可知,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敢于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意思相近。“无功而返”、“偃旗息鼓”均未体现“敢于放弃”,排除 A、C。且句意并未体现“对错”问题,排除 B。第一空中,“偏颇”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故本题答案为 D。

误区二:文段阅读反复读,费时又费力 东莞中公教育

文段阅读一直以来是考生最犯难的问题,这一部分的准确率相较于逻辑填空高。考生情况简单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了节省时间匆匆浏览文段大意,没有理清楚文章思路没有把握住文章的主旨,面对选项凭感觉;一类,逐字逐句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充分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的主旨要点,但是花费很多时间,导致后面题目没有时间做。这两类都是考试中做应该避免。

解题技巧二:

其一,抓核心话题词

一段文字总是围绕这一个核心话题展开,在文段中集中找到这些核心话题词语就能够快速的筛选选项,做出正确选择。

4、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看胡乱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茶花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 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味 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 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现存在区别

【答案】A。解析:文段主要讲述了为什么在法国不被认可的《茶花女》,在中国却能流行,最后一句点明原因——生逢其时,即有一定社会背景。故答案为 A。本题也可通过主题快速排除。文段一直围绕《茶花女》这一主题来论述,而选项中只有 A 项有主题词《茶花女》,故为正确答案。

其二,抓关联词

在一段话语中往往存在句间话语的关联,通过关联词可以快速的锁定文段的重点,例如转折的关联词,句间转折之后,那转折后必然是重点,作者意在强调的也必然在转折之后;其次因果关联词,既然表示的因果关系,一般情况重点在结果部分。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如果结果是一个客观事实,那作者的重点就应该强调是因果之间的关联性。

5、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距离正在拉大。恢复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盖几座仿古建筑、或穿上汉服、行几个跪拜之礼就足矣。从历史角度来看,琴棋书画,诗香茶花都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生活美学,生命态度与生活方式构筑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重新焕发,其复兴才有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必要性 B.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性 C.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途径 D.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前景

【答案】A。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为“分析--提出对策”,可知文段中“传统文化只有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重新焕发,其复兴才有意义”较重要,其中说到了一种条件关系,故答案可直接选出为A。

其三,抓中心句子

在文章生成的来看,为了表达一定的观点。行文结构上必定沿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一般行文顺序无外乎这样几种:首句提出观点+举例论证或者道理论证/具体分析阐述,那么观点句必然在首句,此时只要关注首句即可;具体事实介绍+得出结论或者提出对策,这种结构中观点句必然出现在尾句中,此时只要关注尾句就可以把握文段主旨。正确选项就是对重点的同义转述。东莞中公教育

6、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各种事情上,这自然是对的,但同时还需要关注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发现、发觉老年人自己还能做什么,加以支持,提供条件和方便,进行组织引导,这不仅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社会、家庭的贡献,减轻他人的负担,更有利于老年人身心愉快、健康长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组织引导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助其树立生活信心 B.关注老年人更应当组织引导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

C.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可以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利于长寿 D.老年工作的重点是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做不了的事情

【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关注老年人除了帮助他们解决不能做的事,还需要关注他们能做的事;接着指出这么做的益处。中心句为第一句,D 项不合文意,排除;文段是从“社会重视老年工作”的角度来展开的,即重在指出社会应该怎么做,而 C 项侧重于老年人应怎么做,排除。A 项迷惑性比较大。比较 A、B 两项,B 项“关注老年人”与文段的“社会重视老年工作,关注的重点在„„,但同时还需要关注„„”的表述更贴近,故 B 项更贴合文意,为正确答案。

中公教育辅导专家相信相信如果通过熟练掌握以上方法就可以在考试中快速而有效的做对题目。最后衷心祝愿广大考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早日成功上岸。

7.言语理解题 篇七

在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中多个地区开始采用“七选五”型阅读理解题, 该类题型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 (均为完整的句子) 选出五个能填入文章空处的最佳选项, 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该题型的命题形式仍然具有客观题的特点, 又与完形填空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选项少, 以句子形式出现, 考查目的和侧重点不完全相同而已。

从《考试说明》对该题型命题目的的表述可以得出以下判断:该题备选项可分为主旨概括句 (文章整体内容) 、过渡性句子 (文章结构) 和注释性句子 (上下文逻辑意义) 三类。其多余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方面进行设置, 例如主旨概括句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 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 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本题选材一般为300词左右的短文, 以记叙文和说明文常见。其设空一般有五种:标题类、主题句类、承上启下类、归纳总结类、语篇拓展类。

【解题方法】

1.从句子间的关系判断

文章的内容是根据各层各段的大意有机地组合而成, 各个层次, 各个段落之间不管怎样错落有致, 但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要围绕中心的, 各句之间都有一定的语脉, 从逻辑意义上来看, 语段的句际关系可分为平列、顺序、层递、转折、总分、解释、因果等关系。因此, 理解阅读材料时一定要把握语脉, 理清句子间的关系, 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

2.从关联词上查找

由于英语的句段之间经常会运用关联词表示衔接和过渡, 使文章逻辑更清楚和连贯, 因此文章中和选项中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路标性信号词在选择答案时都是很重要的线索。文章语句间的组合, 除了从语句间的意义关系分析外, 还可借助句子之间的连接性词语来把握, 因为连接性词语能表明这个语段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基本关系是:

平列关系, 如first, second, third;firstly, secondly, thirdly;first, next, then;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to begin with等。

承接关系, 如so, therefore, thus, accordingly, as a result等。

转折关系, 如however, still, though, yet, in spite of, whoever, whatever on the contrary, in contrast, by contrast, by comparison, otherwise等。

层递关系, 如also, further, similarly, moreover, in addition, what's more, too, either, neither, notbut, not onlybut also等。

3.从词汇上锁定线索

做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对一些线索词的敏感, 最主要的线索特征词是空白前后的名词和动词, 寻找答案时注意在选项中查找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表示同一类事物的词语等。其次是代词、数词、表示时间/年代的词、地点/名称等专有名词等。尤其是在读不懂句子的情况下, 利用这样的线索词寻找答案是很有效的方法。

在做题时可将这三个层面的线索很好地结合起来。例如, 在看到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时, 一般表示前后句子的名词或句意具有同指性;而表示转折让步关系的词则往往表示前后句子的名词同指, 但句意对立, 或褒贬对立或肯否对立;而表示例证关系的词则意味着在举例之前或之后有表述概念或某一观点的句子, 往往会有复数名词出现。

【巩固提高】

Kids'health:Four steps for fighting stress

Everybody gets stressed from time to time. Some ways of dealing with stress—like screaming or hitting someone—don't solve much.But other ways, like talking to someone you trust, can lead you to solving your problem or at least feeling better.

Try taking these four steps the next time you are stressed:

(1) Get support.When you need help, reach out to the people who care about you.Talk to a trusted adult, such as a parent or other relatives.They might have had similar problems, such as dealing with a test, or the death of a beloved pet.

(2) Don't take it out on yourself.Sometimeswhen kids are stressed and upset they take it out on themselves.Oh, dear, that's not a good idea.Remember that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to help you.Don't take it out on yourself.

(3)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After you're calm and you have support from adults and friends, it's time to get down to business.Even if you can't solve it all, you can solve a piece of it.

(4) Be positive.Most stress is temporary (暂时的) .Remember stress does go away, especially when you figure out the problem and start working on solving it.

These steps aren't magic, but they do work.And if you can stay positive as you make your way through a tough time, you'll help yourself feel better even faster.

A.Ask for a helping hand to get you through the tough situation.

B.Notice your friends'feelings and find a way to help them.

C.Different people feel stress in different ways.

D.Ah, it feels so good when the stress is gone.

E.You need to figure out what the problem is.

F.And don't forget about your friends.

G.Then, find a way to calm down.

8.阅读理解题 篇八

常见的主要题型有:

(1) 判断概括型,即阅读所给的范例推出一般的结论;

(2) 模拟方法型,即通过阅读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方法;

(3) 知识迁移型,即阅读新知识,研究新问题,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例1 (2011贵州贵阳)[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x1,y1)、Q(x2,y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x1+x22,y1+y22.

图1

[运用]

(1) 如图1,矩形ONEF的对角线相交于点M,ON、OF在x轴和y轴上,O为坐标原点,点E的坐标为(4,3),则点M的坐标为 ;

(2) 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1),C(1,4)三点,另有一点D与A、B、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的坐标.

分析 (1) 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及点O、E的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以求出M点的坐标;(2) 点D与A、B、C构成平行四边形可分为ACBD′、ABCD″、ABDC三类.如图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AB中点的坐标,再由C点的坐标,利用中点坐标公式,便可求出点D′的坐标,同样的方法可求出其余两种情况下点D的坐标.

解析 (1) 如图1, ∵ x1+x22,y1+y22

图2

=4+02=2,y1+y22=3+02=1.5,∴ M点的坐标为(2,1.5).

(2) 如图2,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1+32,2+12,即(1,1.5),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知,CD′的中点坐标也为(1,1.5),设D′的坐标为(x,y),所以1=x+12,得x=1,1.5=y+42,得y=-1,故D′(1,-1);同理可得D″(-3,5),D(5,3).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比较简单.解题关键是通过阅读熟练掌握已知两点求其中点坐标的方法及正确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2 (2011湖北十堰)请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已知方程x2+x-1=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2倍.

解: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2x.所以x=y2.

把x=y2代入已知方程,得y22+y2-1=0.

化简,得y2+2y-4=0.

故所求方程为y2+2y-4=0.

这种利用方程根的代换求新方程的方法,我们称为“换根法”.

请用阅读材料提供的“换根法”求新方程(要求:把所求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1) 已知方程x2+x-2=0,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相反数,则所求方程为 .

(2)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求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根分别是已知方程根的倒数.

分析 (1) 根据所作方程的根与原方程的根互为相反数,可设y=-x,得x=-y,代入方程进行化简;(2) 根据所作方程的根与原方程的根互为例数,可设y=1x,得x=1y,代入整理化简.

解析 (1) 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x.所以x=-y,将x=-y代入已知方程,得(-y)2+(-y)-2=0,即y2-y-2=0,故所求方程为y2-y-2=0.

(2) 设所求方程的根为y,则y=1x(x≠0),所以x=1y(y≠0),把x=1y代入ax2+bx+c=0(a≠0)中,整理,得cy2+by+a=0,由于ax2+bx+c=0(a≠0)有两个不等于零的实数根,所以c≠0,故所求一元二次方程为cy2+by+a=0(c≠0).

点评 此类题目不难,解决此类题的关键就是根据根的关系巧妙地进行换元,然后代入化简.

例3 (2011山东青岛)问题提出:

我们在分析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经常要比较两个数或代数式的大小,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是进行一定的转化,其中“作差法”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作差法”,就是通过作差、变形,并利用差的符号确定它们的大小,即要比较代数式M、N的大小,只要作出它们的差M-N,若M-N>0,则M>N;若M-N=0,则M=N;若M-N<0,则M<N.

图3

问题解决:如图3,把边长为a+b(a≠b)的大正方形分割成两个边长分别是a、b的小正方形及两个矩形,试比较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M与两个矩形面积之和N的大小.

解:由图3可知,M=a2+b2,N=2ab.∴ M-N=a2+b2-2ab=(a-b)2.∵ a≠b,∴ (a-b)2>0.∴ M-N>0,即M>N.

类比应用:(1) 已知小丽和小颖购买同一种商品的平均价格分别为a+b2元/千克和2aba+b元/千克(a、b是正数,且a≠b),试比较小丽和小颖所购买商品的平均价格的高低.

(2) 试比较图4和图5中两个矩形周长M1、N1的大小(b>c).

联系拓广:小刚在超市里买了一些物品,用一个长方体的箱子“打包”,这个箱子的尺寸如图6所示(其中b>a>c>0),售货员分别可按图7、图8、图9三种方法进行捆扎,问哪种方法用绳最短?哪种方法用绳最长?请说明理由.

分析 通过阅读得到启发.应用(1)首先求出两式之差,然后看差是大于零、等于零还是小于零.

a+b2-2aba+b=(a+b)2-4ab2(a+b)=(a-b)22(a+b),进而比较得出大小关系;(2) 由图形表示出M1=2(a+b+c+b)=2a+4b+2c,N1=2(a-c+b+3c)=2a+2b+4c,求出两者之差即可进行比较大小;对于联系拓广中的问题,可分别表示出图7的捆扎绳长、图8的捆扎绳长和图9的捆扎绳长,进而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差,即可得出大小关系.

解析 (1) a+b2-2aba+b=(a+b)2-4ab2(a+b)=(a-b)22(a+b),∵ a、b是正数,且a≠b,∴ (a-b)2>0, 即(a-b)22(a+b)>0,∴ a+b2>2aba+b. ∴ 小丽所购买商品的平均价格比小颖的高.

(2) 由图4、图5可知,M1=2(a+b+c+b)=2a+4b+2c,N1=2(a-c+b+3c)=2a+2b+4c,∴ M1-N1=2a+4b+2c-(2a+2b+4c)=2(b-c),∵ b>c,∴ 2(b-c)>0,

即M1-N1>0,M1>N1,∴ 第一个矩形大于第二个矩形的周长.

设图7的捆扎绳长为L1,则L1=4(c+a)+4(c+b)=4a+4b+8c;

设图8的捆扎绳长为L2,则L2=2(c+a)+2(c+b)+2(a+b)=4a+4b+4c;

设图9的捆扎绳长为L3,则L3=4(a+c)+2(c+b)+2(a+b)=6a+4b+6c.

∵ L1-L2=4a+4b+8c-(4a+4b+4c)=4c>0,∴ L1>L2.

∵ L3-L2=6a+4b+6c-(4a+4b+4c)=2a+2c>0,∴ L3>L2.

∵ L3-L1=6a+4b+6c-(4a+4b+8c)=2(a-c),a>c,∴ 2(a-c)>0,∴ L3>L1.

故L3> L1>L2.∴ 第二种方法用绳最短,第三种方法用绳最长.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根据已知表示出绳长,再利用绳长之差比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4 (2011北京)阅读下面材料:

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0(1),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10(2).

参考小伟同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10(3),△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

图10(1)

图10(2)

图10(3)

(1) 在图10(3)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

(2) 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34.

图10(4)

分析 如图10(2),根据平移可知,△ADC≌△ECD,且由梯形的性质知△ADB与△ADC的面积相等,即△BDE的面积等于梯形ABCD的面积;也可根据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转化.如图10(4),(1) 作FP∥BE且FP=BE,连接PC,得到的△CFP即是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2) 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知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的34.

解析 设梯形ABCD的高为h.如图10(2),由作图可知,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CE.

S梯形ABCD=(AD+BC)·h2=(CE+BC)·h2=BE·h2=S△BED=1,△BDE的面积等于1.

(1) 如图10(4),作FP∥BE且FP=BE,连接PC、PE、PA、EF,∴ 四边形BEPF为平行四边形,∴ PE∥AB,PE=BF=AF,∴ 四边形PEFA也为平行四边形,∴ PA∥EF∥BC,PA=EF=DC,故四边形PCDA为平行四边形,PC=AD,△CFP即是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

(2) 由E、F分别是AC、AB的中点,EF∥BC,EF=12BC,∴ △AEF∽△ACB,从而S△AEF=14S△ABC=14,∵ 四边形APEF为平行四边形,∴ S△AEF=S△AEP=14,又E是AC的中点,∴ S△PEC=S△AEP=14,同理S△PEF=S△CEF=14,所以,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S△PFC=14+14+14=34.

9.关注阅读理解题 篇九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你看过多少篇英语文章?对那些稍难一点的英文材料,你是从来不看,还是借助词典一词一句慢慢地啃?阅读能力是学英语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的,必须接触大量的英文材料才能获得。

你也许会问:“我们学英语的时间这么短,认识的单词这么少,现在谈阅读能力是不是为时过早?”同学们,时间不早了,尤其对于参加今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同学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了。竞赛中有5-6篇形式多样、且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你现在还不加强阅读训练,怎么能顺利应对30分的阅读理解题呢?请看一段竞赛阅读材料:

Many people like sports, but they do not all like the same sport. In some countries, cricket is a very popular (受欢迎的) sport. In others, it is not popular at all. No one plays it. No one watches it on television. Most people like football, however. The World Cup is very popular. Millions of people watch the games on television.

上面这段材料看起来有点儿费劲,是不是?费劲的原因不用说,肯定是遇到了太多的生词!竞赛阅读理解材料和题目真是有点特别:材料中不但有生词,还有难句,而且题目设计灵活多样,以主观题为主。因为,竞赛要求达到的阅读能力的层次是比较高的,对考生阅读能力的检测结果也是比较真实的。那么,这种题是不是很难做出来呢?答案是No !请看针对上段文字设计的两道小题(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句子):

1. The World Cup is an international (国际的) ________ game.

2. Many people like football games and they watch them ________ ________.

The World Cup (世界杯)是一项什么运动呢?从文中你不难找出football一词;第2题更简单,最后一句中的on television(TV) 正望着你笑哩!

10.古诗词阅读理解题 篇十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⑴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3分)

答: “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暮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⑵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 悲”,诗人的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汗衫、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⑵题。(新课标卷Ⅰ)①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⑴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⑵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⑴~⑵题。(安徽卷)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 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⑴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同情感)⑵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福建卷)

双调·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答: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①

②(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广东卷)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①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帆。(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绪表现韵味十足。

(可分三步走:先总体概括,再进行细节分析,最后点明场景与氛围。总体概括: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细节分析:前方江水渺茫,(词人)看着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部分;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点明氛围:“愁云”一词点明了词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愁云惨淡”、“悲凉寂寥”。形成答案:前四句描写了一幅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觉愁云惨淡。)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词人目送友人扁舟渐行渐远,不忍离开;天边愁云片片,帆船越行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而此时夕阳还有“一竿红”,词人不禁心中生恨,怪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使自己不能和友人多聚片刻。全词没一句言离别,一“怪”已使诗人的离别之情渲染到了极致,反常心理正好表达了(反衬)诗人对友人浓烈的不舍和留恋,足见两人友情之深。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⑴分)(湖北卷)①

早 发 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学科,网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⑵题。(辽宁卷)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⑴“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答:词句采用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⑵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对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处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答案三: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例如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例如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8.阅 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大纲卷)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来源:学#科#网Z#X#X#K](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答:“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9.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重庆卷)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答:(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答: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携归画栋修花口”即修补房梁上斑驳的花朵,“落花”表明是春末。前四句写燕子惜花故衔花,实则寄托了作者惜花伤春之情。后四句通过写“乌衣巷”的衰落,“王谢”家族的没落以此抒发痛惜衰败之感)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新课标卷II)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宿渔家 [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⑴36-⑵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⑴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⑵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⑴-⑵题。(7分)(浙江卷)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⑴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答:猿声 ⑵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答: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诗 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3.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⑴分)(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②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①答: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答: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天津卷)

暮春 [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答: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答: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答:《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江苏卷)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⑴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答: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⑴分)(湖南卷)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答:(1)重章叠句(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人丁兴旺,表达对女子新婚之喜和对新娘的美好祝福。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⑴分)(江西卷)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答:《论语》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11.原创新闻记者理解题 篇十一

难度:★★★★☆词数:416建议时间:8分钟

A state of emergency has been declared in the Thai capital Bangkok after one man was killed in clashes between pro and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Prime Minister Samak Sundaravej declared the state of emergency just hours after violence erupted between the two sides, but announced it would not last more than a few days.

“I will do my best to normalise the situ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Mr Samak said in a televised news conference.

One person was killed and dozens injured in the violence near the main government complex, which has been occupied for a week by activists who want Mr Samak to resign, claiming he is merely a puppet for ousted(驱逐)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

The army had sent 400 soldiers in to keep the peace but now protesters are bracing themselves for fullscale action.

Mr Samak has strongly condemned the protesters’ actions and told them they must leave the main government complex.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do such a thing as they have done,” he said.

“I had no other choice but to declare a state of emergency in Bangkok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for once and for all. The military and police will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执行).”

For the past seven days,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have barricaded(设路障) themselves inside Government House. They moved the barricade back in some areas this morning, but are showing no signs of retreat.

While the crowds are smaller,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stream of new arrivals, some carrying sticks and wearing helmets.

ProGovernment protesters have reportedly ended their action, aimed at showing support for Mr Samak, who was elected to office in December.

The state of emergency bans gatherings of more than five people.

Mr Samak appointed powerful army commander General Anupong Paojinda to head a special team tasked with enforcing the emergency law, with the national police chief and Bangkok’s regional army commander as his deputies.

The announcement said General Anupong now had the power to break up any gathering and to force people to leave any location.

“By this emergency law, Anupong can ban people from entering any specific place and can evacuate people from any specific place,” it said.

Thai police called in army reinforcements early today to rein in the protests, setting nerves on edge in a country that has seen 18 military coups(政变) since the end of absolute monarchy (君主政体) in 1932.

1.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may be______.

A. Clashes in Bangkok caused one dead and dozens injured

B. A puppet for ousted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

C.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have barricaded themselves inside Government House

D. Thailand declares energency after Bangkok clashes

2.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______.

A.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are for Samak

B. proGovernment protesters are against Samak

C. the state of emergency may go on for three weeks

D. The absolute monarchy broke up in 1932

3. During the state of emergency,______.

A. it is legal for ten persons to get together in the street

B. the police are not involved in

C. only the army soldiers carry out the order

D. Anupong serves as commanderinchief

4. Why do the activists occupy the main government complex?

A. They want to have another millitary coup.

B. They want to supportthe ousted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

C. They wantPrime Minister Samak to leave office.

D. They want to ask for a pay rise.

5. “The two side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probably refers to______.

A. the national police and Bangko’s regional army

B. Samak and Thaksin Shinawatra

C. the 400 soldiers and the protesters

D. people who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 who are against the government

B

难度★★★★☆词数:384建议时间:7分钟

Growing anxiety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sense of anxiety and anticipation on the streets.

Police have been unable to contain protest activities, even failing in an earlier attempt to enact a court order against protesters, with crowds, including elderly women using batons to drive police back.

It is expected that only the military will be able to move the crowds along.

The protesters are from the People’s Alliance for Democracy whose members are primarily Bangkokbased and welleducated, including academics, students and lawyers.

Though the group’s position is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bought his election by duping poor, illeducated, often rural voters and that he should therefore resign, the alliance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a mass movement.

It is thought a very determined movement, with its campaign runnning not just to the widelyknown events of the past week, but to more than 100 days of activities and demands.

Unions are among those involved in the protests.

In a bid to add to the pressure on the Government, the antigovernment movement is threatening to cut off power and water, encouraging 200,000 state enterprise workers to walk off the job tomorrow.

It is unclear what turn events may take now and there has been no comment yet from the most authoritative force in the country, the King.

He met recently with the Prime Minister, though no details of that meeting are known.

An indication that the King is concerned and monitoring events closely came in comments from the Crown Princess late last week, calling for unity and for ambulances to be on standby for anyone injured.

Street fighting

Thai television showed pro and antiGovernment protesters wearing helmets and carrying batons running through the streets,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throwing rocks, as people lay bleeding on the street.

“Initial reports which need to be confirmed later are that one died and 38 were injured,” said local government spokesman Peeratong Saichoew.

“There is a report that one person was injured from gun shots while the rest were injured from fighting,” he said.

“Now they are being treated at six hospitals nearby.”

The activists accuse Mr Samak of acting on behalf of ousted prime minister Thaksin, who now lives in exile(流放) in Britain after the same protest group helped topple his government in 2006.

6. The passage above most probably comes from a ______.

A. magazine B. guidebook

C. newspaperD. storybook

7. The protesters are made up of the following except______.

A.soldiers B. lawyers

C. studentsD. college teachers

8. The protesters use______to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A. batons, rocks and even guns

B. helmets, knives and batons

C. guns, rocks and knives

D. batons, spears and rocks

9. From the passage we know______.

A. the street fighting caused exactly one dead and 38 injured

B. 200,000 workers are on strike now

C. the king shows no concern for the events

D. the injured are in hospital now

10. The underlined word“topple” in the last sentence probably means______.

A. protect B. overthrow

C. make upD. establish

答案与解析

1. D主旨大意题。文章的标题应该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全文得知,曼谷发生冲突事件,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伤。冲突还在继续,政府不得不发布“戒严令”。短文主要描述了戒严令内容以及由谁来执行戒严令。ABC三项内容都很片面,不能代表主题思想。

2. D细节理解题。从第三段...by activists who want Mr Samak to resign排除A; 从ProGovernment protesters have reportedly ended their action, aimed at showing support for Mr Samak ...排除B; 从第二段...but announced it would not last more than a few days排除C; 从短文最后一句判断D正确。

3. D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从The state of emergency bans gatherings of more than five people.排除A;由The military and police will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一句排除B和C;由倒数第二、三、四段内容判断D正确。

4. C细节理解题。由第三段中...who want Mr Samak to resign, claiming he is merely a puppet for ousted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一句排除B,推知C正确。

5. D词义猜测题。短文第一段描述支持政府和反对政府的抗议者之间发生冲突,一人被打死。第二段接着描述两边之间的暴力事件发生数小时后泰国首相就发布戒严令。从而判断the two sides是指支持政府的人和反对政府的人。

6. C推理判断题。阅读全文得知,本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报道了令人担心的局势以及曼谷发生的冲突。根据常识推知,新闻报道来自报纸。

7. A细节理解题。由The protesters are from the People’s Alliance for Democracy whose members are..., including academics, students and lawyers一句得知,抗议者是由大学教师、学生以及律师构成的,士兵没有包括在内。

8. A细节理解题。由巷战的描写protesters wearing helmets and carrying batons running through the streets,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 and throwing rocks以及one person was injured from gun shots得知A正确。

9. D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题。由Initial reports which need to be confirmed later推知,一人死亡,38人受伤的数字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从而判断A不对;由...encouraging 200,000 state enterprise workers to walk off the job tomorrow排除B; 由An indication that the King is concerned and monitoring events closely以及上文He met recently with the Prime Minister得知国王对事件很关心,所以C不对;由“Now they are being treated at six hospitals nearby”推断D正确。

10. B词义猜测题。由短文最后一句得知,被驱逐出境的原首相Thaksin现在英国过着流放的生活。因为他的政府于2006年被“推翻”。protect“保护”; overthrow“推翻”;make up“构成”;establish“建立”。

长难句分析

A篇

1. One person was killed and dozens injured in the violence near the main government complex, which has been occupied for a week by activists who want Mr

Samak to resign,claiming he is merely a puppet for ousted (驱逐) premier Thaksin Shinawatra.

译文:在政府综合大楼附近发生的暴行中,一人被打死,数十人受伤。大楼被激进主义分子占领已经一周。激进分子们想让Samak先生辞职,声称他只不过是被驱逐总理Thaksin Shinawatra的傀儡。

分析此句为复合句,One person was killed ...complex是主句,which has been occupied for a week by activists who want Mr Samak to resign是两个定语从句,which从句修饰complex,who从句修饰activists;claiming ...是现在分词短语用作伴随状语。

2. While the crowds are smaller,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stream of new arrivals, some carrying sticks and wearing helmets.

译文:尽管人群不大,但是新的人流一直不断涌来,有的拿着木棍戴着面具。

分析此句为复合句,while引导让步状语从句,there has been a steady stream of new arrivals是主句,some carrying sticks and wearing helmets是独立主格结构,表示方式。

B篇

Though the group’s position is that the Prime Minister bought his election by duping poor, illeducated, often rural voters and that he should therefore resign, the alliance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a mass movement.

译文:尽管该团体的立场是总理通过蒙骗贫穷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选民贿选的,因此他应该辞职,但这个联盟并没有被认为是一次大规模的运动。

上一篇:“班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教师面试自我介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