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2024-09-10

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共20篇)

1.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一

春花烂漫的季节,本该是万物生长、学习正忙的时候,却因为特殊“敌人”——新冠病毒的到来,原本书声琅琅、笔声沙沙的校园突然安静了下来。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全体师生居家进行线上教学。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为了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四年级的老师们居家克勤尽力,线上授业解惑。

一、线上课堂,积极有效

为了保证学生线上听课的出勤率,四年级老师们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开始签到,有序组织学生们晨读,隔着屏幕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提醒着学子们“一日之计在于晨”。老师们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全程直播优秀教学课例,并辅以直播互动。屏幕另一边,孩子们也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讨论、互动。

二、线上作业,精细有益

作业设计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线上教学期间,四年级教师们积极教研,团结合作,设计出形式丰富的作业——“每周一诗”“抗疫创作”“口语展示”“居家日记”“精讲精练”等,每项作业都贴近生活,兼顾目的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认真完成,教师仔细批改,及时反馈,让作业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提质又增效。

三、特色活动,充实有趣

学习之余,四年级教师们积极推送快乐童年课程——体育锻炼、居家劳动、手工实践、美育体验、科学探索,丰富的课程为学生的居家生活添上一靓丽的色彩。学生们积极跟练跟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为打赢这场战“疫”积蓄能量。

四、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居家学习期间,四年级老师们认真汇总学生一天的学习情况,及时给家长推送优秀作业名单、认真听讲名单,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孩子的线上学习情况。老师们还在课后积极和家长沟通,耐心疏导家长的急躁情绪,营造浓厚和谐的家校关系,使孩子在居家学习期间不焦虑,还能够学有所获。

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了让学生们有高质量的线上学习体验,四年级的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玉秀老师结合多元评价,进行了口语交际两人比赛,为线下学习做好准备;张悦老师让学生们在晨读时打开麦克风大声朗读,营造浓浓的晨读氛围;历蕊老师鼓励学生关注新闻并进行新闻播报,利用评价系统颁发奖章,及时评价;刘迪老师把每天的线上学习任务做成海报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们有目标的学习;李蕊老师与学生高频率互动,牢牢抓住学生线上学习的注意力;张丽荣老师利用手机和电脑双设备,在授课的时候也能够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崔光薇老师鼓励学生自己作诗,并在课堂上以朗读的形式分享,将诗稿做成精美诗册;运动是最好的健脑方法,马寅老师利用早晨点到的时间,带着学生一起练手势舞或做健身运动,开启美好的一天。

在居家线上授课期间,四年级组努力实现“停课不停岗、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研、停课不停学”,和学生建立教学和辅导的双向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网络教育教学服务。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可以早日战胜病毒,早日回归校园、回归课堂,继续我们精彩的学习之旅。

2.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研,思考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对我国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有效教学的实现是以教研的有效性作为前提, 即有效教研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教研工作的有效性, 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简述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一) 有效教研理念的提出

基于传统教研侧重于“学会教学”的研究, 致力于解决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理解一篇课文, 注重传授“教学技巧”的教研理念, 有效教研理念被提了出来。有效教研是指为使教学取得进步和发展, 需要提前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 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对过程评价的强化和目标的管理。

(二) 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科,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还是开展次数比较多、频率比较高的,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没有发挥出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应有的促进作用, 而是暴露出很多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对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 把开展教研活动看作是教学任务,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研已经偏离了教研活动最初开展的初衷, 忽视了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和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校范围内存在的一些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演变成对语文授课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研工作中, 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的问题根本没有明确指向, 大都是在跟风走形式, 盲目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研工作开展的形式上, 很多人已经曲解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意义和目的, 片面认为就是上一节语文公开课, 然后大家针对这节语文公开课谈论一下可取之处和不足, 继而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致使“课堂造假”现象出现。

二、有效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例

每位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人格魅力展现上都有所不同, 同课异构活动就是利用这个差异性, 让不同的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课异构的开展形式有:专家监督、不同教研组竞赛、日常教学活动三种形式, 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方法, 锻炼教师实践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

三、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对策

(一) 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为给教师提供更多时间对教材进行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分别组织一批教师成立县级教案编写组, 共同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起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和撰写教案, 每个教师负责1~2课的教案撰写工作。这样既减轻了每位教师的负担, 又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教师只需要在原有教案基础上依据自己所教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调整, 显然是有效教研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二) 注重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各学校出一份校本教研方案, 通过教研室审核和改进后, 集中3到4所学校将自己的校本教研方案向全县展示, 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延续以及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支持, 利用例会开展校本教研的培训工作, 对各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困惑进行集中解答, 力求活动的开展形成专题化和系列化, 促使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构建小学语文教研目标的管理模式

想要达成教研目标, 就要让教研目标更加具体, 更加贴近教学需要和教师需求以及学校发展目标。因此, 可将目标分层设置为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小学语文教研目标, 这样形成层级递进的教研目标, 更加系统化。同时, 对教研目标进行分解后, 还有利于教研目标的逐级实现以及更好地对目标进行管理, 提高教研有效性。

(四) 创新小学教研活动形式

围绕制定的教研活动目标, 结合集体与个体研究、群体发展和个案研究、互动专题研究和特色研究, 组织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成立备课组和命题组, 通过大家一起对教学目标、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和设计, 从而对试卷命题进行实践和思考, 促进大家一起成长, 共同进步。

(五) 完善绩效评估办法

绩效评估办法的有效性对科学评价教研活动、发现教研活动中存在问题以及进行及时反思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和谐教研氛围的营造。

四、结语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就很好地说明了有效教研和有效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研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了教学活动的生命力, 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又使得教研工作的开展具有了实际意义。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进有效教研工作的开展, 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符会琼.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考[J].软件 (教育现代化) , 2013 (10) :33-34.

[2]黄艺兰.关于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中旬刊) , 2013 (6) :60-61.

3.关于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思考 篇三

有效教学作为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教学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它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过程。因此,它的研究切入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教师的哪些活动和行为与预期教育结果有密切联系,但其落脚点则是学生,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判的依据。

如何进行“有效教研”,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教研着重研究“学会教学”,解决上好一节课、理解一篇课文的问题。这种侧重于“教学技巧”传授的教研理念,无论是研究的内容还是研究的方式都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授课要求。有效教研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研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研究是有效的?是高效还是低效?

所谓“有效教研”,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之后,课堂教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意味着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研究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研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研理念。

因此,推进有效教研工作,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研的实施现状分析

(一)专题调研设计及实施

本次调研采用了教师座谈会、集中听课、课堂观测、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了解了县级教研及校本教研的相关情况。

1.集中听课,当堂检测

即运用课堂观察分析法记录课堂上师生的表现,在每堂课结束时,随机抽取该班的4-6名学生,依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测试,力求通过直观的数据分析,研究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查阅资料,了解教研

即查看学校校本教研的计划及过程性资料,对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学反思及听课情况进行检查,以探求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寻找开展有效教研的途径。

3.听取汇报,交流反馈

在听课及查阅资料以后,听取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汇报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尤其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将检查情况向学校进行反馈,提出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议。

4.统计数据,分析反思

对调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教研活动的成功之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有效教研的因素,进行反思,寻找开展有效教研的途径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小学语文有效教研实施现状分析

1.校本教研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在对学校教学管理过程性资料的检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只有教导处工作计划,而没有校本教研计划;只有对教研组活动情况描述的记录,寥寥数语,记录的是参加会议的人和活动内容,一两行字在整张纸上飘摇,显得那么单薄。专题化的校本教研呢?在与教师的个别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无主题、散兵游勇式的校本教研普遍存在,有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几乎每次都是一个模式:教导主任说几句话,然后各教研组——甚至能分十多个教研组在同一个教室中分散交流研讨,无主题,无引导,无汇报交流。还有学校甚至直接说:说老实话,我们本学期最多只搞过两次教研活动。校本教研,这一本应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成了学校工作的“点缀”,有名无实。

2.县级教研缺乏主体意识和目标意识

在座谈中,老师们对于本学期我县开展的目标教学的系列活动交口称赞,认为目标教学引导大家关注目标,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课堂教学过程详略分明,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些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目标教学的主题,形成了专题化、系列化,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好评。

但是,培训的效果并不等同于教师授课的效果,能否将培训的理念体现到课堂教堂上,是判断教研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第一,无教案上课和课堂教学流程与教案明显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第二,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第三,从目标达成的角度看,没有一节课能基本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第四,教师将备课视为了一种负担,不能享受职业的快乐。原本采用电子备课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某些教师将从网上下载的教案改都不改便作为自己的教案,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则疲于应付。

三、关于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措施

(一)真诚关爱,“减负”方可“增效”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撰写教案已经成了一线教师的负担。要想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思考教法,进行教学反思,实施在目标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组织一批教师分学科、分年段组成县级教案编写组,共同钻研教材,研究目标,撰写教案,每人1-2课,在轻负担的前提下,进行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由教研员把关,撰写出具有目标教学特色的电子教案,包括课件设计、相关资料的链接等,做到资源共享。教师只需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既方便了教师,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又以优秀教案引领,让教师进一步走近目标教学,关注目标的准确设定和目标的有效达成;同时,备课组研究教材,也是骨干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有效教研的另一种形式。

“减负”方可“增效”,此举旨在让一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校本教研。

(二)倾情帮助,引导校本教研

我们认为,采用“双向选择”展示校本教研的形式,即学校提供校本教研方案,教研室审核并提出建议,推荐3-4所学校对全县展示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可以有效提高研究效益,扩大校本教研的辐射作用。

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每次的县级展示交流热热闹闹,但是,由于缺乏校本教研的延续与支撑,总感到有些不足,校本教研的专题化、系列化以及针对性、实效性都有待于研究与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例会,对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进行校本教研的培训,切实解决他们的困惑、困难,通过教导主任例会、单独或集中视导、个别交流等形式,引导学校校本教研逐步走向系列化、专题化、本土化。

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参加校本教研,上示范课,开讲座,直接引领学校的校本教研;抓住每学期“双向选择”的契机,在校本教研交流展示中,引导各校的校本教研逐渐走向有效、高效,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追求。

(三)关注“有效”,提升县级教研品质

具体做法如下:

1.构建小学语文教研的目标管理模式

教研活动专题化、系列化、多元化,通过课题研究,确定教研活动的“双向”目标,让教研目标具体化,更加贴近教师的需求,更加贴近教学的需要,更加贴近学校发展的期望,以保证教研目标的达成。

采用目标分层设定:“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基层学校发展目标—小学语文教研目标”,形成教研目标的系列化和层递性,并分解目标,逐级达成,从而实现教研的目标管理,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2.创新目标教研活动的形式

教研活动专题研究和特色研究相结合,集体研究和个体研究相结合,群体发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围绕设定的教研活动目标,使教研活动系列化、多样性,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

逐步组建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备课组和命题组,通过对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案例的设计与研究,对基于目标教学背景下的试卷命题的思考与实践,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为培养一批市县级骨干教师作好铺垫。通过目标教学的案例集和创新作业设计的推广,切实为一线教师服务,让其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并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将他们的教学行为逐渐引入教学的理想境界。

3.研制小学语文教研有效性的绩效评估办法

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办法,有利于科学评价教研活动取得成效;有利于发现与反思存在的问题,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和谐教研氛围的形成。

4.小学数学教研组线上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学习建议,建设网络课堂,开展网络教学,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保证教学效果有效、优质。

二、准备工作

在接到教育局停课通知后,学校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开会部署“停课不停学”工作事宜。

班主任:通过QQ群、微信群及手机短信等给家长们发停课通知,告诉家长学生停课后,学校采取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停课不停学”,至于可能耽误的课,复学后学校会采取补救办法。反复向学生叮嘱、强调在家自学的注意事项、安全事宜、以及师生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等,建议学生防护须知,叮嘱孩子们在家多喝水,课间注意休息,多食蔬菜水果和清肺食物,让学生们在家学得安心家长放心、教师舒心。

任科教师:

1)制定分层个性化课表,除语数英等“主课外,同时安排音体美等课程。

2)设计好学习内容,教师辅导内容和学生作业,在线给学生留作业、批改作业,在线督促学生学习,定期推送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信息资源学习方法指导、拓展学习资料、阅读材料),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与家长、学生保持联系,按照学校提供的作息时间督促与陪伴学生自主学习,认真记录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每天通过微信群、QQ群指导、督促学生学习,有效保证孩子们在家中自主学习的质量。

3)录制微课视频,对学生进行网络教学和直播答疑,或发讲课视频,或通过视频上课。(做好日常微课的收集与整理)对于没有安排录制直播课的科目,老师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置相应的阅读、写作、观看教学片、写观后感、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的作业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内容,以学练玩结合、读写做结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在停课期间学有所获。

三、坚守岗位

服务学生

处室:各负其责,层层把控,落实到位,向全体教职工明确工作要求,依据学校整体要求,组织、落实好各项工作。

教师:以在线答疑、微课等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切实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指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日常习惯养成很重要: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本学科文本的习惯,注重学习方法培养,注重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老师们随时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锻炼、休息的情况,引导孩子们在家中合理作息、用心做事。

每位任课教师要抽查班级5名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情况,予以监督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作息与课表自觉学习,认真完成学科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通过照片汇报,教师收到后除指导、点评学生作业质量,同时还随时提示学生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在家长的帮助下,让孩子在家中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语文老师:提供课外阅读篇目,与学生交流读书感受。

数学教师:通过电话,微信为学生答疑解难。

英语教师:与学生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收听学生上传的朗读课文的音频,进行反馈指导,鼓励学生读得更好。

各学科教师设计各具特色的作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

体育:与学生通过微信进行互动,开展有趣的锻炼比赛;

美术:在班级群中晒出自己的绘画作品。

音乐:将自己学习的歌曲高声唱起来。

科学:手工作业

家务劳动:让学生自己统筹时间,自主创意实践,多读书,并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为父母长辈沏一杯茶、做一顿早餐、洗一次衣服、备一顿晚餐、打扫一次卫生等任务中任选“一个行动”。本次劳动视作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所有任课教师将班级学生合理分配,指导学生学习,或视频监管学生,讲课视频,或通过视频上课,努力使学业指导达到全覆盖,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虽然在家上课,但老师一直就陪伴在身边,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拥有不一样的课堂,采别样的收获。搞好家访工作:班主任协助教导处做好,教师家访事宜,具体按照学生居住区域(红柳花,金百合,金胡杨,芙蓉花等),按照教师居住区域做好合理分配,可以在某区域,某时段集中家纺,重点学生家访。

四、具体实施建议

总体思路:每天上午网络授课、学生作业、教师批改。每天下午开展网络研讨。

(一)第一套方案:借助QQ,微信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

1、撰写络教学计划

每天按照课表开展课时设置:语文2节、数学2节、英语1节。各任课教师撰写“网络教学计划”,要求具体到每天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重难点设计。学计划上传到群空间。

2、上课。

每天上午以微课的形式开展网络授课,教师按照《网络教学计划》提前录制相应节数微课,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到群空间。微课上传每天上午11:00前完成。利用家校通、校讯通或家校联系群,组织学生下载微课资源进行自学。

3、学生作业。每天上午教师设计word格式学生作业,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到群空间。作业设计上传每天上午9:00前完成。同时组织学生在微课学习后下载作业完成作业。然后学生将作业给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每天不少于2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当调整)

4、作业批改。以跟帖的形式进行学生作业批改。每天下午任课教师依次查看学生作业日志,并以跟帖的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评价

5、网络研讨。每天下午3点到5点。各班借助群,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网络研讨,解疑释难。要求各班语数英责任教师自由结合,合格分配各自的时间段。网络研讨中,需将网络研讨的过程全部录制并保存。

(二)第二套方案:借助“网络邮箱”,第一套方案不能正常开展时立即启动第二套方案)

各班申请建立自己班级公共邮箱,将邮箱号通知到全体学生、家长。然后教师将自己的微课、作业设计发到公共邮箱,供学生自学。学生作业完成后再发回公共邮箱,教师查看批改。借助“群”进行网络研讨方式不变。

五、保障措施

1、教导处每天上午12点前检查班级群,落实教学情况并进行通报反馈。

2、教导处加入各班群,每天下午6点通报反馈各班网络研讨情况。

3、各班动员学生每天把自己在家自学的过程,拍若干照片发到各班家校联系群(QQ群或微信群)。各班责任教师自行下载,然后上传到自己的人人通个人空间相册。相册命名方式日学生网络自学”,三天共需三个相册。每天下午6点前,信息处通报反馈各责任教师相册建立情况。

4、所有通报将发布在教师工作群

5.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第一实验小学

石青

我有幸参加了10月16—17日 在泗洪县育才实验小学举办的《宿迁市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会了许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高、中、低年段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低年级的识字课、中高年级的历史故事课等。这次教研听课活动,能够领略到别的教师课堂上的精彩教学,对于自身的教学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开展语文教师优秀备课展示,让我得到了展示的平台,得到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我深刻的体会到要上好低年级的识字课,必须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会读、会认。如说泗洪育才实验学校的杜琼老师,她上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识字6》,她以悦耳的童音,亲切的教态,有趣的游戏,美丽的画面去展示城市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让学生在画面中找出“雕塑”“林荫道” “停车场”“ 大厦”“音乐厅”“电梯”“地铁”“立交桥”等,然后出示词语,采用多变的阅读方式去认识这些汉字宝宝。要上好中高年级的历史故事课必须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记住人物和事件,尝试去复述或讲述故事。做好这些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让学生多读历史故事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看故事、编故事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这一点,在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张海霞老师身上充分的体现出来,她上的示范课是《卧薪尝胆》,她用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抓住细节去分析人物,在课堂上让学生讲故事编故事,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为精彩的是沭阳南湖小学姜玉芹老师上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对学生阅读的指导,教态是那么的从容,一招一式无不彰显她扎实的基本功和语文素养,姜老师上课给我感觉时而如急促的鼓点,时而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台下的千寻善学的老师。通过聆听几位名师的课,我懂得了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升自己的素养,以精彩的课堂,靓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6.小学语文教研组长培训心得 篇六

4月6日至4月7日我非常荣幸参加教研组长研修班,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很难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让自己有时间坐下来听几场有水平的讲座,也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机会。尽管培训时间久,大部分老师都感到很累很累,但是回过头看看,这样的累,换来的是一次次认识的提高,一次次地促使自己也更多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和思考,应该说,还是值得的。

为本次培训活动量身定做,开设了针对性很强的学习内容,让我受益颇多。像徐承芸老师教研活动经验交流《如何辩课》,让我们了解了到除了评课外的另一种对课程的了解方式。也让我们知道原来自己连最基本的“听课”都不会。龙燕校长的课程更不用说了,简直是给我等带来了急需解决语文问题的各种及时雨。郭爱香专家及她带领的工作室现场进行得到教研组活动也是让我们耳目一新,让人敬佩:姜还是老的辣。现总结如下:

一、明白了教研组长的职责是什么?

1、先前只懂得教研组长就是教务处的工作纽带,服务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保姆”。经培训后明白,教研组长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应自主根据本组教师业务现状、学生的学情,组织大家研究这些值得思考,寻味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研组长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应起到引领作用,让大家开有轨电车,共同沿着一个目标前进。即学期要有大的教研主题,每周要有小的教研主题。

二、明白了研究什么?其实,就是围绕“如何让学生学会”这个中心,即研究学法。这是我们遗漏的地方,是我们急需弥补的地方。

三、评课为避免重复,进行评课分工。如:分组评目标,分组评教学重难点等,这样节约了时间,有意的培养了教师间的合作,探究,交流,融合等意识。

四、建立组内资源库。收集语文小知识,整理一套课件,音频等,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五、建模,有助于新教师的业务提高,使之及早投入到工作中去。

专家及前辈的指导,使我茅塞顿开,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理清头绪,创造性的开展教研工作。具体想法如下: 1.教研组长要做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教学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学科领军人物的教研组长,首先必须做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教研组长要向书本学习,广泛地阅读。除了本学科的专业书籍,教育名著、教学专著、教育教学报刊等等,都应该是阅读的对象。不仅如此,还要读一些政治的、哲学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阅读,向书本学习,还要向他人学习,向身边的教师学习,向专家学习。

反思,是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他人,反思自己。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

教研组长要带头做研究型教师,经常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引导每位组员将各自关注到的问题在组内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把达成共识的问题确定为教研组主题。

只有教研组长首先成为学习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带动全组教师的学习和反思,引领大家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2.教学设计是自己的。

指导教师把各类教参的精华汲取过来,融合成自己的思想。设计出有价值的一节课。3.总结出一套新教师成长的套路,在实践中完善。4.规范教研组长的常规工作。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组织课堂教学交流;组织课题研究;培养新教师和帮扶“薄弱”教师;指导集体备课;搞好考试管理;指导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形成教研成果。

带着收获和思考期待着研修班的最后一次培训,相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对于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家会在反思与跟进中诠释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的精彩。

李志刚

7.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七

一、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层次低,知识老化,教学理念陈旧。

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教研在农村中小学有较大的市场。在一些教师眼中,教研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校本教研,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农村学校教学任务重,学校教师少,很多老师都失去了脱产学习、进修的机会。时代进步,知识的更新迅猛,很多教师的专业知识急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亟待提高。在我校,就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依然固执的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2. 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参观、学习的机会少。

县教育局每个学期都会通过组织一些教学研究活动,来促进辖区内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以此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这样的活动,会址常常选在县城。就各个乡镇的老师们来说,这样的活动,能参加的机会少。学校常常会派少数教师作为代表参加,会后再向学校的老师传达。如果是理论学习,这种方法还可以,如果是研究课,示范课等课堂教学研究,这种方法就应对不过来了。

3. 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和理解片面化。

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弱化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中就具体表现在过分看重成绩、分数,教学手段就采用简单、机械的背题、背试卷、背作文、抄试卷,甚至抄课文。很多老师对学生考100分津津乐道,却不去关注一首首诗歌、一篇篇美文中散发出的关于自然、社会、人性的光芒。这样的结果,就使很多学生从小学起,就被种下了厌恶语文,不肯阅读的恶果。

有效的校本教研能帮助农村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们解决以上问题,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

二、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1. 任务繁重,教研受限

在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根本无力去从事教学教研活动。村小教师几乎没有空堂课,中心完小教师一般每周大约16节课,初中教师每周一般15节课,一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空堂课的时间要忙于备课,批改作业,早、晚还要下班辅导学生自习,特别是我们县农村中小学,村完小以上的学校好多都是寄宿制学校,晚上还要安排教师值班、查寝,老师工作一天下来往往是身心疲惫,所以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即使参加了也多半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教师的周课时总量都在15节以上,既要备课、上课,又要管理班务,还要应付各种评比、检查、考核,完成各种计划、记录、报表等,一天的工作基本是“顶着朝霞、踏着夕阳”,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理念、钻研新教材?即使勉强为之,也只是抄抄学习笔记而已,因为不抄就无法完成。长期以来大量的无效劳动给教师带来了繁重的教学压力,实在是不堪重负。为此,学校教研组应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形式与实效统一的教研计划。具体可以从减少活动次数入手来提高教学教研质量,对于准备不充分的活动尽量减少,丝毫没有研究意义的公开课彻底取消,做到少而精。教育行政人员应多下乡搞搞调研,了解教育现状,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制定一些如何约束教师无用的所谓完善的量化指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少一些无意义的检查,让教师多一些时间进行教学的研究;让教师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走上创新之路、研究之路。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给教师以人文关怀,使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愿意分享他人的智慧,真正的学习型组织才可能建立起来。

2. 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听听课,有时间就大家议一议,没有什么主题,没有中心发言同志;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写一份试卷分析上交;学期结束老师们写一份教学工作小结,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探讨和研究。二是缺乏自信,因为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又难于解决,而又孤子无援,自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拓展资源、内引外联是搞好教研的前提。其一,学校应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把交流学习作为教学发展的活力之源,定期派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外出学习,然后再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内大胆尝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突破、有创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其二,真正利用微机、远程教育、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学校还非常少,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专门的网络人才和必要的网络管理知识,教师上网学习的时间也极其有限,网络事实上也就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如何真正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让其真正发挥作用是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3. 专业引领不够扎实,教研水平低且重复

目前在不少农村小学的教研中常常有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教研部门很少到校进行现场指导,许多地方的教研仍然是凭经验,教研内容形式仍然没有多少改变,模式固定,内容限于教材教法介绍,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及教案的设计,或者仅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大同小异的经验总结等。

为此,教研的开展必须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其中,专业引领是关键。所谓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专家引领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专业引领的实践是低效的实践。专家引领可以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农村小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优秀、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一是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外出听名师、专家讲座,二是通过县教研员和城区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送研下乡”,有针对性地对农村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这样既能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平台,又能为农村教师送去“源头活水”,还能让农村教师领略本地优秀教师的风采,通过优秀教师的引领,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区(县)、乡(镇)、校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区(县)级教研部门的宏观指导以及乡(镇)中心学校和学校的微观指导作用。第三,学校还应注意隐性的专业引领,倡议教师多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8.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八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能借助专业研究人员的经验和教育理论,并通过课程的实验、研究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培养研究性教师和实施校本教研的良好途径。而对于农村,尤其是地处偏远山区、信息闭塞的农村小学教师而言,校本教研专业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的专业引领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文学科,其校本教研的成功,对其它学科的教研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素质和教研现状如何?如何对其进行专业引领?这些都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现状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学历偏低,缺乏教研意识和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学历普遍偏低,正规师范毕业生相对较少,极其缺乏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来源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当地历年没有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后来又经过短期培训而转为正式教师,其知识陈旧,系统性不强,年龄也偏大,尤其是大多数人都能教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师,学历层次更低;二是一部分师范毕业生,而且大多数是普通师范生,他们年轻敢尝试,但教学能力和知识层次均有待提高。这样的教师队伍是无法胜任新课改下的校本教研的,他们当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上完课就回家干农活,连最基本的教研意识都没有,更别谈教研能力了。

2.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客观物质条件不足

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设施差,信息闭塞,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无法被引入,教研也无法进行。有些农村学校连台电视都没有,更不用说电脑授课了。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但由于比较分散,教师们很少集中搞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享受优质教学辅导就更少了。教师们除了寒暑假偶尔能集中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忙着回家种田了,很少与外界接触,视野狭窄,思路不开阔,即使有一些想法,也缺少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导。

二、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实施专业引领的举措

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存在的诸多不足,在校本教研的三种途径中,对其进行教育专业知识方面的引领显得尤为重要,而进行专业引领的最好办法就是营建教研合作共同体。

1.农村片区学校教师组成教研合作共同体

农村小学一般规模比较小,一个学校的语文教师有限,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少,这就需要将附近几个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联合起来,组成教研合作共同体,定期聚集在一起,共同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个共同体的主体是亲历教学一线的优秀语文教师,解决的是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尊重每一个教师对新教材的看法和观点,突出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调动其对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但在教研机制方面,各个学校之间要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实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2.教研员与农村学校组成教研合作共同体

教研员以及各级教科所或教科室的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工作直接相关,指导着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进行,是教育科研队伍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大部分农村小学远离县城或乡镇,要想直接获得教研员面对面的指导很困难,而教研员也不可能对众多的语文教师每天进行单独的辅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建立教研合作共同体,定期到基层农村学校,围绕语文教学中的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并举办相应的教研活动,引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教研,发挥好其专业引领的作用。教研员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较之大学教师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方便,可以对教师的教研随时随地灵活指导。

但教研员也要注意,首先由于长期不从事教学实践,教学经验有限,面对不断变更的小学语文教材,很难对其存在的问题有准确的看法,所以教研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扩大研究视野;其次,教研员对教师的教研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价时,要充分发挥民主合作精神,用平等的身份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从事教研,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再次,教研员在专业引领中,也要注意克服教师对教研员引领的依赖心理,逐步引导教师独立从事教研活动。由于教研员是专门从事教研活动指导的,一些学校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惯性:只有教研员来了,教研活动才开展,教研员走了,教研活动就结束了;最后在这种教研合作共同体里,教研员要学会唱配角,而教师要学会唱主角,如果教研员替代教师自己的教研活动,以教研员事无巨细的指导替代了教师自己的思维与反思,教研活动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9.参加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心得 篇九

10月29日,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语文教研组成员聆听了两位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两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让我学习、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在上课之前都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上课不仅是信息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没有沟通,一堂课的效果是不会得好的。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的渗透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注重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抓住重点句子反复品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质朴、扎实。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以简化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两位老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10.语文线上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虽然说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的教学方法用具也是咋发生这变化,现在学校几乎每一间教室都成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应有尽有,老师们都是用ppt给学生们上课的,可能是我年纪大了吧,我对这东西适应不来,所以一直坚持着以最传统的方式去进行教学,但是这次不行了,我必须要在网络上进行直播授课,否则就没办法教导我的学生们,这可是触犯到我的底线了,我作为老师怎么能不给学生们上课!我再怎么样也要把线上教学学会,终于在我的坚持不懈之下,主要还是有我女儿在我旁边帮我,她也是一个教师,做我的助手绰绰有余,慢慢的摸索一段时间之后,我慢慢的就熟悉了这个形式的教学。

二、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慢慢的我就可以自主的开始上课了,这让我不禁去想,我等到退休之后,当个主播给小朋友讲讲故事也好。每天按时的开始直播上课,上课直接点名,让学生们一个个的打开摄像头,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上课状态了,但是他们也精明的很,知道现在没老师当面的管束,经常借着网络卡的由头,给我偷懒,当然这都是那些不想学习的学生,都觉得我的语文课枯燥乏味,大部分的学生还是非常的配合的,笔记也是记得很好,我布置的课后作业他们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发给我看,十分的方便。有关于线上教学的各项技能,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去熟悉,结果还是很好的。

三、效果良好、甚是欣慰

11.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教研 小学语文 教学 途径 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09-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课改实验的主旋律,也是教学相长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正确认识校本教研,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基础

校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开展教研工作,为学校发展服务;二是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三是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虽然我们对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但面对这次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在课改实施中仍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惑。例如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语文探究活动?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比教育观念的转变轻松多少。我们需要更实际、更具体的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提高老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搞好教研活动的基础。

二、确立研究课题,明确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好读书。

把老师平时读过的好书、好文章介绍给学生,读给学生听;鼓励学生把自己读过的好文章推荐给大家,使学生之间进行同伴交流;定期开展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并及时根据书或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2.引领学生探索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因为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语文课文已不再是灌输、训练的工具,而是学生以主动学习方式与之对话、体验、探究的文化载体。阅读成了一种“聚会”,是作者被读者相约或召唤入场,读者与作者对话并以个性化方式去体验课文,去探究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3.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运用。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出了一个号召,即“大家共享阅读的快乐”,只要每个学生手里有一本书,然后交换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就会扩大几十倍。有好书好文章,同学们会争相传阅,或者由语文课代表读给大家听,或者把好的文章抄写在板报上……我们的学生还有一个阅读资源库,学校把每次考试的优秀作文贮存在电脑里,并经常印发给学生阅读。读身边的文章,读自己的文章,学生们的兴致会更高。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阅读就是他们搜集信息的最重要途径。写读书笔记可以进一步深化他们在阅读中的收获。学生入高年级以后,就培养他们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几年过去,有的同学写了一千多页的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与写笔记,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拓宽,其感受体验生活的敏感度也得以提高,为其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加强理论指导,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

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犹如鸟的双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碰到的问题越多,教师心中的困惑也就越多。比如,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如何把课改理念贯穿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如何评价一节课堂教学等。上述有关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指导。因此,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统一组织学习,讨论课改的理念,探讨如何掌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计划和进程,互相帮助领悟新的教学思想,掌握并消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语文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勤作笔录,勤写心得,结合教学教研实际,适时总结,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迁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教案及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参加研讨。

四、注重实践研究,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1.抓好公开课教学。

抓好公开课教学,可以促使语文教师深入备课,勤于探索,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促使教师之间的互研互学;强化教研教改意识,进而在教学领域内呈现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语文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青年语文教师的公开课,既要求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要确保课堂质量,促使他们在教学上逐步走向成熟,从而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2.搞好集体研讨备课。

集体备课是交流教学内容、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环节。

3.抓好四个方面的校本培训

(1)教育理论培训。其内容包括熟悉、掌握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容,如课程改革背景目标、课程结构、教学策略、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目的就是更新语文教师观念,吃透课改精神。

(2)课程标准培训。重点学习语文学科课程的目标内容、评价要求、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材培训。目的是提高语文教师驾驭教材的实际能力。

12.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语文教师的教研主要是应用研究, 关注的是鲜活的教学生活,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学行为进行有效指导, 使之更为规范、高效和有创造性。语文教师必须有教研的自觉意识, 要善于发现有意义的问题, 不是所有出现在教学活动中的现象都能成为教研中的问题, 只有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才能成为教研视野中的问题。语文教师应时时处处成为有心人, 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找准视角, 开展研究, 以此来提高教研质量。在本人看来, 教研自觉引领下的教研方法主要有“小题大做”“歪题正做”和“旧题新做”。

一、小题大做—着力于小, 着眼于大

有不少语文教师志向高远、气魄很大, 渴望在短期内一鸣惊人, 在教研上拿出像样的成果, 于是千方百计在宏观领域开展研究, 但往往事与愿违, 结果受到打击, 信心全无, 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其实, 语文教师的教研一定要建立在教研自觉基础上, 要视教研为自己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着力于小, 着眼于大, 即“小题大做”。

所谓小题,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 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并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细致入微地考察疑难问题, 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小题的“小”, 是指从细微处着眼, 从教学的小处着手, 研究的范围和切入点要小, 但对这些“小题”却必须高度重视, 在研究过程中要较真, 既要做真研究, 也要做实文章, 不能轻视和随意, 对这些“小”要另眼相看, 相信研究的价值并激发创新能力。所谓大做, 就是指要能以小见大, 能够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实践舞台上, 把小题做大、做强, 做出特色、做出水平来。

语文教研怎样选准 “ 小” 问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教材、关注课堂、关注自身与学生。从关注教材的角度看, 教材中有太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有研究能力的语文教师常常会以其慧眼发现问题, 如注释错误、标点不准确、句子有毛病等, 甚至有的字就可能是错别字或异体字。面对这些小题, 教师也要大做, 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较真, 如果能坚持不懈, 教师不但可以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 而且能通过仔细研究积累丰富的学术经验, 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能力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教研上有成就的教师大多是从这些“小处”起步的, 是借“小”做“大”的。如对文本的研究, 可以做宏观的理论研究, 而语文教师则可以借助对文本的个性化鉴赏进行研究, 长此以往, 不仅可以磨砺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而且常常会使教师有独到而精辟的发现。如果坚持好, 就自然形成了大成果。而每一次对小问题的解决都是对自信心的提升, 都会让自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研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自己的教研能力是逐渐提升的过程, 是需要长期投入精力和时间的, 需要在日常实践与研究的双向互动中积累经验, 提升本领, 而把“小”题做“大”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二、歪题正做—善于把选题引向具体的研究问题上

“歪”似乎是一个贬义词, 如“歪斜”“歪理”“歪诗”等。虽然“歪”看似贬意, 但“歪”有时恰恰能从侧面反映人的超常智慧, 上述词语中的“歪”正是与“正常”“寻常”“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相对而言的, 某种程度上正折射出当事人的创新能力强, 有非同寻常的潜力。语文教师的教研有时就需要“歪题正做”, 通过“歪题正做”可以获得“东成西就”的效果, 并从中获得真切的感悟。

语文教师教研中的 “ 歪题正做”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对一些比较大的选题, 既然选定了, 就要高度重视, 力求做出成果来;二是对一些比较边缘化的选题, 可以积极迁移, 挖掘其与语文教学的关联, 或从中受到启发, 找到共性;三是对真正选“歪”了的题要换角度思考, 千方百计引导到“正”上来, 进行有效矫正。

“歪题正做”的第一要义就在于把较大的选题落实到具体的研究上来, 而且要锲而不舍, 一步一个脚印去研究, 就像挖井一样, 如果常挖常弃, 一口井也挖不成, 而如果集中精力常挖不懈, 这样挖出水的概率会更高。比如, 你心气十足地选定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研究话题, 但在具体研究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你就得学会分解, 可以将它初步分解为“在读书中成长”“在参与研究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等, 这样就稍有眉目了。然后围绕每一类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这样就能走上正道了。又如, 研究“在读书中成长”这一话题时, 可以聚焦于“有字书与无字书”“经典与时尚”等, 可以研究一本书对一个人的影响, 也可以研究一类书对一个人的影响。

“歪题正做”的第二要义就是善于迁移。如果我们在教研过程中, 不慎选了“歪题”, 那也要认真“正做”, 要学会迁移, 但这种迁移一定要有理有据。教学理念中有“为迁移而教”的共识, 语文教研理念中也应该有“为迁移而研”一席之地。如“车马炮”“桥牌”“大鹏效应”等与语文教学似乎没有关系, 但只要你用心想一想, 是不是就会有新的看法呢?教研中不能缺少迁移, 尤其是要记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训, 进行跨学科思考, 不仅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 更可以借源头活水, 让语文教研达到“清如许”之境。这类“歪题正做”虽然有时常常会走很多弯路, 但却能让语文教师在深受其“累”的过程中激活思维, 收获更多的教研成果。

“歪题正做”的第三要义就是语文教师的自觉意识、反思意识, 选题要积极、健康, 即使真正选“歪”了题, 也要从正面来做, 善于补救与矫正, 发挥教研应有的导向作用和教研兴教作用。例如, 有语文教师选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尊严丧失的必然性”, 这样的选题就有点歧义, 甚至是有点“歪”, 如果改一改就不一样了, 如“语文教学中树立教师尊严的方法”或“语文教学中教师尊严的丧失与矫治”等, 就“正”了。

“歪题正做”是语文教研的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研究导向, 更是语文教师教研自觉的精神境界。

三、旧题新做—教研要注重反向思考

从总体上说, 语文教学研究所关注的主要是教材、教师、学生及相关媒介, 涉及的也不外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 课型也不外乎必修与选修, 教学情境中的课也主要包括新授、复习或指导等, 但如果去关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你就会发现它们在不断变化。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说, 如果能有效解决好教学领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并能注入新的活水, 则其研究的成果就应该是显著的。因此, 旧题新做实际上是现代教学研究常采用的研究方法, 旧题新做的具体方法应该是与时俱进、问津探源、反向思考、求深求透。

首先, 语文教研要与时俱进。比如, 对“教学内容的确定”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和焦点, 但其实这是一个“旧题”, 但就是这样一个“旧题”却存在许多未曾研究深、未曾解决好的问题。比如, 想要研究教学内容不能有效确定的干扰因素, 就要研究面对不同文体, 确定教学内容的困惑和解决途径等问题, 还要研究不同文本形式的不同表现方式、阅读方式与教学价值等, 可以说视点很多。研究时如果常常和着时代节律, 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最近几年, 语文教研一直关注“有效教学”, 这其实也是一个旧题, 语文教学一直非常关注有效性。但在新课标实施后, 的确出现了许多形式主义的东西, 因此, 人们又再次重拾“旧题”, 这其实是关注眼下的教学, 解决的是大家视而不见的通病。其次, 语文教研需要问津探源。“问津”是为了渡河, “探源”是为了理清脉络。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有的需要去“问津”, 借助问津可以让自己解决疑难, 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津”往往是早就存在的, 也就是“旧题”, 但问的艺术不同, 渡河的速度与效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如果你在教学设计上无从下手, 更缺乏艺术, 那你就得学习别人的优秀设计案例, 研究别人的设计理念, 从中寻找解决途径, 并亲自反复实践。探源就不一样了, 它要求语文教师的教研直指源头, 知道问题从哪里来, 也应该知道向哪里去。例如, 中国的启发式教学、西方的产婆术都源于把教学过程看作一种特殊的交往, 一种艺术的交往, 而体现交往的教学应该是有深入对话的, 既讲究艺术性, 又讲究心与心的交流。在此基础上, 再去研究关键问题的设计、细节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梯度要求、问题呈现的时机等, 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再次, 语文教研需要反向思考。有许多旧题, 只要进行反向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这从理论上讲得懂一点教育哲学, 有了哲学的智慧, 就有了更多发现的空间。尤其是司空见惯的问题, 如果能反向思考, 可能就会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问题。比如, “问题意识”一直被大家关注, 但它其实也是一个“旧题”。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是个体在满足其需要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中,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缺损和障碍而使活动中断时所派生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使人力图觅取有关要素使缺损得到弥补, 障碍得以排除, 从而使得活动的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要素完整化, 以满足求知者的需要。满足需要的诉求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问题解决, 所谓“问题解决”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的显性化。而且, 在语文教研过程中, 语文教师应力避以下几类问题的出现:切忌没有丰富的信息内容, 又没有渗透明确信息意图的问题出现;还要避免浅问题, 浅则缺乏吸引力, 索然无味;避免偏问题, 偏则容易抓不住重点, 纠缠于枝节;避免空问题, 空则虚泛无边, 让人无从下手。

13.小学语文线上教学计划 篇十三

一、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工作。

1.做好家长、学生应用指导工作,保证家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2.根据疫情状况,做好教学进度。

二、线上授课具体过程:

1.以当册教材为本,以学生“好学”为本,根据家长、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确定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会。

2.选用录制或筛选优质网课,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网络授课时间安排表、课程表”进行线上教学、辅导,及时批改、反馈作业,按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

3.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合理设计“三单”,用“三单”引领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对于不具备线上授课条件的学生,教师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做好教学和辅导工作,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5.要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防控知识宣传、链接官网疫情发布,更好的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疫情,科学防范,避免恐慌。利用网络媒介指导学生、家长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指导家长利用疫情居家隔离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坚持体育锻炼习惯、坚持分担家务的习惯,做好学生身心健康指导。

6.要做好学生读书习惯培养的`指导,根据假前的读书工作安排指导好学生假期读书活动。

14.小学语文线上巡课总结 篇十四

按照x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本周(10月31—11月4日)重点视导包三十五、包七中、xx十五中、xx实验中学、新城中学八、九年级的授课情况,本周线上巡课累计15节,帮助包七中刘纪英老师完成包师院示范课备课、讲课工作。每天听课课结束后,都要与授课教师利用微信、电话、钉钉等方式进行评课交流,并撰写巡课报告。

本周听课主要针对五所学校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的落实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听评课过程中,可以看到大教研后,教师们呈现的课时学习目标清晰、规范,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了落实学习目标的意识,作业的布置与课堂学习内容有衔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同时也加强了作业的反馈。部分教师的作业布置按照《作业指南》的要求与类型进行设计。本周还关注了九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改进方式,帮助九年级做教学整体规划。

二、巡课中发现的问题

1、各校教师均能依据课标、教材单元学习要点、教材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能依据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部分教师不能达成学习目标,没有对学生课堂所学所练进行有效的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

2、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教师的讲授,且内容偏多,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3、九年级上册课文篇幅长、学习难度增加,学生预习效果差,或没有预习任务,课堂教学进程慢。

三、下一阶段工作建议

1、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学习课堂。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加强新课标(20xx版)的学习,强化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开展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设计全面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描述”,为复习备考把握明确方向。

2、进一步研究并规范运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技术,整合教学环节,更加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减少课堂碎问碎答的现象,有效落实课堂学习目标。

15.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应重视主题,强化诵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多注重生字词的教学、重点段落的背诵,而忽视文章主旨的揭示。这种现象在低年级段尤为突出。如《木兰从军》的教学,教师们往往先正音,对生字词征兵、名字、战袍、将士、朝廷等认读、笔顺、意义等的教学,之后读课文,写生字等大众化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显然与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背景,真正读起来,会有不同的见解。如果教师将文章的主旨强加于学生,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不知其味。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把握文章中的意境,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木兰从军》中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英勇善战、尊老爱幼、爱国爱家、机智灵敏等,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小学生也会感到“云里雾中”。而人物形象的分析是这篇文章的重点之一。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从中从字里行间感悟、深受启发,在心中构建完美的人物形象。如让学生阅读第二段,找一找最能说明花木兰从军的一句话。这样,通过对重点语句、段落的朗读和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中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一)情境导读

1.黄梅戏欣赏导入。请班级的两位学生男女对唱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一个扮演花木兰、一个是刘大哥;如果班级中没有会演唱的,教师可以一人两个角色而演唱,或者利用多媒体而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正宗的黄梅戏。

2.情境法导读。利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场景,如战急、征战、回家等几个特殊的情境,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降低阅读的难度。同时,教师也以此为依据,而有效导读: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很多,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了征兵的文书,文书上都有花木兰的老父亲的名字,花木兰劝说了家人,替父从军……然而,古代有“女不出户”之说,不允许女子外出,更不允许女子上战场,你想知道花木兰是怎样“替父从军”的吗?她又做出了哪些壮举?

(二)问题导读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呈现上一个环节中生字词的多媒体幻灯片,教师以“你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你能读好他们吗?”导读,并让学生进一步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如学生自读课文,之后交流:课文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三、读中感悟

(一)抓住关键词领悟

小学生阅读课文,往往从头到尾看一遍、读一遍就认为是阅读了,殊不知,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阅读教学的目标远远不止亦如此。教师应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如抓住关键词,而领悟人物形象和感悟文章的主旨。如“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教师提出问题:你怎样理解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赫赫战功又是什么意思?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而自主交流、畅所欲言。教师再给以总结:赫赫战功是说花木兰立下的战劳大,“披”“跨”“渡”“过”等传神的词语,言简意赅地将木兰从军的整个过程高度浓缩和概括,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这样,在导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走进文章的中心人物,走进文章的主旨。

(二)指导学生细读课文

文章阅读,一般来说有略读、细读、推断读等几种策略,而推断读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细读文章,从文章的字词、句子等进行推敲和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针对“木兰返乡”一段,指导学生进行品读训练。提出具体任务:从中找出失败、丑陋、粗鲁、胆怯、惊奇、勇敢、秀美、看望等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三)词语训练

开展“我会说”“我会填”的活动,让学生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花木兰是一位________。她______、_______,在前线立下了_______。其实,她是个________的姑娘。这个环节的阅读教学,侧重于说话、写话练习,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能局限于课文,以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开展拓展阅读活动。如根据阅读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等形式,低年级学生以说话、讲故事为主要形式。《木兰从军》的教学,引导学生根据“木兰说服了家人”的内容,让学生想一想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亲、姐姐、弟弟以及木兰,表演出木兰说服家人的情境:

父亲:“你是女孩子,怎么能出去打仗呢?还是我去吧!”

木兰:(拉着父亲的手)“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

木兰:_________。

弟弟:_________。

木兰:__________。

这样的表演是课文阅读的补充和拓展的必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想象力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策略。

16.小学语文的教学心得 篇十六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1)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2)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3)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讀,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17.小学三年级语文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篇十七

在疫情精准防护的要求下,我校师生暂时告别新学期春暖花开的教室,开启居家防控、云端见面的日子。居家不是停止,学习并未止步。三年级家长们全力配合老师工作,督促孩子及时观看网课。同学们坐在屏幕前,劲头十足,认真地观看网课。

在网课期间,三年级教师们利用微信、钉钉群、对学生当日作业进行批改,及时反馈!我们虽然无法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在网络背后,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关爱传递给他们。一条个性化的作业评语,一份优秀作业的展示……都会给孩子们传递一份温暖。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疫情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方式,但无法改变三年级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愿我们齐心协力,共筑梦想,春暖花开时重逢校园!

18.小学语文线上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十八

读学校《教研教改制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白:教育科研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捷径。我们教师在新的课改中任重而道远,即如何把信息知识同其他课程整合起来,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整合的意识,在备课、上课、课余的辅导中要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其次,教师应教学生如何正确应用信息资源,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学科之间如何融合贯通,学以致用,如何与别人沟通与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教学当中来,这和老师的学习与引导是分不开的。总之,在教研教改中,为我们完善自我,提高理论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平台,我一定会珍惜本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利用时间给自己“充电”,为将来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作为一名实施者,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的发展之中,成为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为推动我县的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九

一、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以校外学习为拓展

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大项目, 因为对于组织者来说, 必须要确定好培训主题, 组织人员, 更要邀请培训专家。高层次的教师培训难以让所有教师受惠, 因此建议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组织大量的校内学习讨论会议, 通过校内教师的自我提升来完成。每周可以由一名教师来制定研讨主题, 然后作为主讲人, 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方法阐述之后, 再邀请其他教师对其进行点评,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讨论, 得出此次研讨的具体精神。由主讲教师写成报告, 交给教研室, 并发给参与研讨的教师, 作为学习材料, 也作为下次研讨会的一个基础。

学校还要组织一些校外学习拓展, 让本校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学术讨论中去, 并在学习当中做好记录和引申。在回到本校之后, 积极组织学习。由参与校外学习的教师作为主讲人, 将学习的教学精神与校内教师做更加细致的交流, 并且根据本校的情况, 融入本校教学的特色。

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结合,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接收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开拓教学能力, 发展教学水平。在和其他教师的相互讨论当中, 也能够提升自我, 获得更多的教学启发, 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落实也延伸培训结果

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机会比较多, 但是整体效果并不好, 除了在培训内容上本身缺乏创新性或是实践性之外, 还与教师的落实有关。所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更要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落实和拓展。

落实培训结果, 要求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学校或是教研组积极组织人员考察, 在课后探讨发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讨论。再次对学习结果进行修缮, 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 融入教学中去。再者, 在学习校外的教学精神时, 要积极转化成本校特色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遇到困难, 就会放弃创新教学的想法, 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这样就无法发挥教师培训的效果, 是非常可惜的。所以需要对这些比较“高大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目前的教学现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要积极响应教师这方面的要求, 举办实践效果研讨会, 更好地促进培训结果的落实。

三、做好培训记录工作

培训记录工作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做好培训内容的记录, 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人员的记录。首先从培训内容方面来看, 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笔记, 并记录自己的培训心得。将其作为日后重要的学习材料, 相关培训部分可以将其作为知识材料并做好积累。学校相关宣传部门可以将此次学习成果做成报纸, 分发给学校内的教师, 其他学科也能从中获得教学启发, 延伸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要做好培训人员的安排, 争取让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 积极学习。

四、对培训做好质量监督和激励措施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利, 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应从监督和激励两方面入手。监督能有效保证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当中, 积极学习, 认真听讲, 记录心得, 反思结果。而激励政策, 则更好地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培训当中来, 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培训任务。通过培训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评价也将培训与评职称相关联, 扩大教师培训的影响力。还可以将学生的评价列为培训的要求之一, 通过学生的视角来选出更希望教师培训的项目,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参考, 能够更加高效地应用在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

总之,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发展了教师本身的水平,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而在有效培训方面要做好效果扩散和落实工作, 完善培训细节, 让培训真正有所用, 有价值。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是基础教学的支柱, 且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具有创新力的教学思路, 所以语文教师培训非常有必要。语文培训能开放语文教师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教学层面, 丰富教学方法, 延伸教学理念, 最大化教学效果, 做到教学相长。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心得, 提出如何更进一步地做好语文教师培训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发展区

参考文献

[1]刘小宁.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J].新课程 (小学) , 2015 (1) .

20.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二十

一、理解课文,切入点随机灵活

要想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课前教师要让学生预习课文,预习到位的学生就会对课文产生质疑,“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教师要尊重并珍视学生的疑问,随机从此切入,带动全班质疑,激发求知欲。比如可以从学生不理解的一个词入手,将这个词放到课文里,从这个词的前几句话里找它的解释,从这个词的后几句话里找它的进一步说明和补充。这样上下一贯通,学生理解了一个词,就等于理解了一段话,也就等于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领悟,可谓是以点代面,小中见大。如教学《沙漠里的船》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了解骆驼的身体特点,理解骆驼能在沙漠里行走的原因;再通过“广阔无垠”这个词来理解沙漠的无边无际;通过“卷着、飞滚、移来”等词体会沙漠的恶劣天气。对《女主人与乞丐》这篇课文,通过“可怜、捉弄、怔住、异样”等词来体会乞丐的心理变化;通过“雪白的毛巾”体会出女主人对乞丐的尊重;“西装革履 、气度不凡”的外貌描写,让学生通过读这一段和前几段,体会乞丐现在的形象与之前形象的不同。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黄山》时,刚好我从黄山游玩回来,我把在黄山拍下的一张张壮美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在班级播放,并以一名导游的身份领同学想象着与我一起来到黄山脚下,坐上缆车,边观赏图片边结合课文内容来学习。随着我个人对黄山的体悟与解说,随着学生对课文的一遍遍朗读,每位学生的眼神都闪烁着向往的光芒,都由衷地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陶醉、自豪,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尊重个性,适度点拨引导

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学习《挑山工》一课快结束时,我反复强调本课的主题是要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与顽强。一名学生就说:“挑山工是因为上学时不努力读书,没有文化,所以生活才会这么艰难。”面对学生的不同看法,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课文的理解作出判断。最后,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主题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张扬,而且也让全班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四、组织表演,丰富学生情感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而课堂表演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和挥洒灵性的空间,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活力,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的创新。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小壁虎见到妈妈时,委屈地说:“妈妈,我尾巴丢了。”表演时学生都觉得这句话设计得不好,应该改一改。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妈妈,我没有尾巴多丢人呀!”“妈妈我变丑了,你还爱我吗?”在这样的想象活动中,学生补充了文本,开发着文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诸如《风姑娘送信》《狐假虎威》《陶罐与铁罐》这些童话体裁的课文,特适合小学生表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充分抓住特点和明白表达主题后脱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演,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多种手段,驾驭课文主题

电影、诗歌、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播放音乐、电影可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电影音乐与文字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将学生带入作者营造的氛围中。特别是在表达欢快、激动、紧张、悲凉等情绪时,最适合用音乐来渲染气氛。如学《最后时刻》一课时,学生的真情很难迸发出来,怎样才能使他们了解那个远去的年代,理解那种捐躯的悲壮呢?于是我选择《红岩》里的《红梅赞》这首歌,用它激昂的旋律去感染学生,用《红岩》里的镜头打动学生,用革命烈士的诗篇去激励学生,从而把学生带入了革命情怀中,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愫,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六、听说读写,丰富写作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要构建课内外联系,多方开辟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命题作文《对大海的向往》,由于北方孩子极少见过海,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然后进行课内交流,最后画一张大海的画,写一首有关大海的诗。待学生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一触即发时再写作,效果就非常好。

总之,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会越多,课堂也就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上一篇:滑稽搞笑的句子下一篇:护理老师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