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

2024-06-28

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共5篇)(共5篇)

1.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 篇一

苏宁经营理念

苏宁连锁发展一直坚持“系统稳健、标准健全、快捷推进”的原则,在企业内部强化了组织体系建设,突出了“店面、物流、售后、客服”这四大终端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打造了7个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文化、店面网络、产品资源、物流、服务、信息、人力资源。

1、指导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基本法”

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赢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网络服务品牌。

2、“点--线--面”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体系

苏宁电器连锁网络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运作”,发挥全国连锁优势,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建立了总部--大区--子公司的三级体系,“连锁店、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中心”构成了苏宁连锁的四大终端,组成了苏宁连锁网络的基本服务单元,提供了全流程专业化的苏宁阳光服务。

3、创新经营、创新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连锁扩张上,苏宁推行“创新标准、超越竞争”,开创了苏宁特色的全国连锁经营之路。

在企业管理理念上,做到了“制度重于权力,同事重于亲朋”,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按照制度办事,塑造“家庭式”的氛围,在分工中协作,在协作中产生优秀团队。

在企业运作中,实行了“简单化、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标准化,标准问题制度化,制度监管信息化,建立了规范的工作秩序,全面量化监管,提高了运作效率。

4、持续进行人才的梯队建设

苏宁的成功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的。如今,苏宁员工多达5万,这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为苏宁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苏宁的人才观是“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在育人方面坚持“自主培养,内部提拔”的原则,量身打造苏宁需要的各类人才。

从2003年起,我们投资6000万元,实施了两期1200工程,在全国几十所高校择优选择了27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经过自主培养,定向打造,如今成为苏宁连锁扩张的生力军。“1200工程”为应届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社会平台,在全国高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实施了“百名店长工程”,培育了一批合格店长。“千名蓝领工程”,全面提高了售后服务技能。“销售突击队”成为苏宁店面销售的“轻骑兵”,在销售旺季显示了突出作用。“西部志愿者计划”,2004年引进500名西部志愿者,充实了企业人才队伍。

为了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还成批引进了“社会成熟人才”,最高职务为副总裁,充实到中高层管理队伍。如今,“批量化引进”社会成熟人才已成为企业一项既定策略,充分利用社会人才,加快企业发展。

5、整合营销、协同竞争的供应链体系

苏宁经营理念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苏宁连锁经营的精髓在于为社会提供服务,为供应商服务,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在经营类别上,苏宁电器有空调大世界、冰洗极地、视听新时空、手机精品广场、缤纷小家电、电脑新天地、超级特卖场,销售的商品覆盖了传统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音箱碟机、小家电、手机、通信网络产品、个人电脑、办公设备、数码产品等各类家用电器,上千个品牌、10万多个规格型号,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选择空间。

6、“四大终端”全员服务的品牌运营

苏宁服务理念是“至真至诚,苏宁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的终极目标”。

苏宁对广大消费者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店面、物流、售后、客服”这四大终端来实现的。

电器连锁零售店是苏宁连锁网络的核心终端,是苏宁为消费者提供阳光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的承诺就是“走进苏宁,感受阳光服务”。对此,我们以服务作为品牌定位,在全国所有连锁店倡导“以顾客为核心”的阳光服务,不仅在服务环境和内容上不断创新,在人员服务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全国连锁店统一推出四项服务原则:即《三米原则》、《区域负责制原则》、《首位负责制原则》、《阳光服务原则》,真正让消费者感觉到了苏宁阳光服务。

连锁零售的实质就是信息流带动下的物流运作,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是苏宁连锁经营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以先进的信息系统为支撑,苏宁物流体系建立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

苏宁物流建立了WEB环境下的收、发、存、运、送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所有物流信息通过系统在连锁店、仓库、配送点之间准确、高速的传输,保证了物流体系的快速运转。

作为连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宁物流体系现有1个全国性的物流配送中心,7个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和50多个城市配送中心,100多个远程配送点,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建立了以区域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仓储和长途运输网络,形成了以长途配送到市、短驳配送到店、零售配送到户的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日最高配送能力突破20万台套,零售配送半径达到100公里,总仓储面积18万平方米。

苏宁售后服务中心作为专门从事售后安装、维修、保养的部门,是苏宁服务的主力军,为了实现“服务品牌定位”这一战略目标,我们一直在售后服务上坚持“专业自营”的方针,建立了30多个售后服务中心,1800多个社区服务网点,构成了市中、市郊、县镇三级纵向售后网络,拥有技术骨干上万人,日最大安装能力10万台套,日最大维修能力5万台套。

苏宁客户服务中心是专职负责服务受理与监管的终端为了统一顾客咨询、投诉的受理并加强内部服务的监管,苏宁建立了电器流通企业中首家以呼叫中心基站为平台,以CRM为目标的客户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一个电话解决一切,追求100%的顾客满意度”。目前苏宁电器在全国29个城市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拥有1000多个服务区,5000多名员工,日最高信息处理能力达到30万件。

7、基于多维控制的信息平台

1999年,苏宁投资3000万元,启动了苏宁ERP工程,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建立业界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在全国100多家连锁店、数千个作业终端,打造了苏宁的“IT神经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实现了采购、库管、配送、服务、财务、OA一体化实时在线管理;全国视频会议系统是苏宁的“千里眼”,BtoC,BtoB扩大了苏宁的经营时空,为全公司的经营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提高了企业的反应速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8、企业融入社会、员工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

苏宁文化的核心是苏宁特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这就是“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作,责任共当”。“执著拼搏,永不言败”。

10多年来,全体苏宁员工共同创造了苏宁文化,新进来的员工,第一个“必修课”就是过“企业文化关”,必须理解、接受、融入苏宁文化,在统一的企业文化之中凝结成有战斗力的优秀团队。这是苏宁永葆青春活力的最终力量源泉。

苏宁的商业模式创新

零售业一边连着生产,一边连着市场。而市场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对于零售企业而言,只有不断的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苏宁遵从“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的理念,以顾客满意作为自身服务的终极目标,并设立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开展客户满意度调研,加强客户消费需求研究、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

根据国外零售业发展规律,从消费者需求角度来看,单一的线上渠道或者单一的线下渠道都不能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因此,苏宁致力于将线上的便利与体验的特性和线下展示与服务的功能进行完美的融合,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零售核心能力进行充分的对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供应链的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围绕消费者需求,苏宁经营品类不断拓展,从家电、3c 向百货、日用、图书、食品、虚拟产品等领域延伸。同时打破线上线下价格差异,在全国范围实现同品同价,极大推动了O2O 融合。

总体来看,苏宁正在积极实践云商模式,围绕“一体两翼”——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打造O2O的全渠道经营模式和线上线下的开放平台,整合线上线下,拓展全渠道,全品类经营,做“店商+ 店商+ 零售服务商”。通过组织调整、双线同价、开放平台等一系列举措,苏宁正沿着自己设定的“互联网路线图”,逐步转型为互联网企业。

未来,苏宁以“科技转型 智慧服务”为方向,以科技创新推动营销变革、渠道变革、服务变革,将全品类经营与内容提供、应用服务、系统集成有机结合,为个体消费者、家庭用户、中小企业用户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

案例:“苏宁私享家”——定制智能家庭

近年来,智能、健康、舒适的居家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许多家庭日益重视智能安防、空气质量、用水安全、视听娱乐等方面的投入。但目前国内提供专业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售后服务整体方案解决的服务商为数不多,在这一市场背景之下,苏宁率先推出智能家庭解决方案——“苏宁私享家”。

“苏宁私享家”从产品端上看,涵盖智能系统解决方案、空气系统解决方案、水系统解决方案、影音系统解决方案四个模块,可以提供包括中央空调、中央地暖、中央新风、中央除尘、中央净水、中央热水、家庭影音、智能家居八大产品系列在内的专业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监理和售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从客户需求端来看,根据客户家庭户型、偏好、预算等条件不同,“苏宁私享家”又分为“舒适型”“尊贵型”“豪华型”三大类,提供了300 个基本套案,预算范围从5 万元到100 万元以上,面积范围从100 ㎡到1000 ㎡以上,而且还可按顾客需求进行调整,延展出上万种个性专属解决方案。同时,“苏宁私享家”还紧跟科技发展步伐、整合更多的行业资源,不断优化完哨容,增加新的基于苏宁云平台、云服务的产品系列如智能体检、智能厨房、智能书房等更多服务模块,让客户及时享受前沿生活。

事实上,“苏宁私享家”中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是苏宁科技转型、智慧服务的具体表现。“苏宁私享家”的核心就是定制化的集成服务,这是苏宁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继实体零售、电子商务外,苏宁新的业务增长点,到2020 年,苏宁碟售将达300 亿元。首批“苏宁私享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武汉、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兰州、宁波全国13 个城市的苏宁核心门店内开设。

坚守行业本质 创新互联网时代竞争优势

苏宁凭借巨量采购规模、先进的IT 系统、高效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带来了低价、优质、便捷,从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最好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

一是建立O2O 融合的、多终端互动的全渠道经营模式。首先苏宁坚持继续发展实体门店,作为互联网时代O2O 融合零售的核心一环,苏宁在店面布局进一步优化的基础上,将会以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为导向,全面建设互联网化的门店,将原先纯粹的销售功能,升级为将展示、体验、物流售后、休闲社交、灵活交易融为一体的新型实体门店,如全店开通免费WIFI、实行全产品的电子价签、布设多媒体的电子货架,又比如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各种消费行为,推进实体零售进入大数据时代,等等。苏宁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推出第一批1.0 版本互联网门店,在全国进行加速复制,并逐步开始向二三级城市推广,成为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新型沟通、互动的桥梁;同时,苏宁将积极推进移

动互联网和家庭互联网的发展,要将门店开到消费者的客厅里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融合的全渠道购物平台。月份苏宁正式实施双线同价,逐步得到了消费者和供应商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打破了阻碍了O2O 融合的最后一个壁垒。布局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相比传统实体零售和传统电商,唯有O2O 才能让消费者体验到“鱼和熊掌皆能得兼”的好处,这就是不可阻

挡的消费趋势,是零售业者需要把握的时代机遇。

在O2O 时代,天平将重新向拥有线上线下全渠道的零售商倾斜。从美国电商发展的路径看,前十大电商,有九家是来自于传统零售企业,与此同时传统电商也开始向线下布局,这说明O2O 发展的大势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所以中国的传统零售企业都要更加积极地拥抱互联网,加速自身的转型变革。

二是回归零售的本质,建立全资源的核心能力体系。苏宁所定义的线下,不是狭义上指的单纯门店资源,而是一个涵盖了店面、物流、服务、供应链,以及用互联网思维武装的新型销售团队在内的全资源能力体系,这是对空中的互联网经营最为有效的实体支撑体系。

它解决了在传统电商形态下,消费者缺乏产品体验、品牌认知的弊端;可以将物流、服务、交流进行本地化的支撑;利用既有资源提升了供应链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利于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进入了O2O 的时代,传统零售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原本认为是巨

大包袱的线下资源被点石成金。

三是建立起开放平台的经营模式。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开放和共享,苏宁全面互联网化本质上就是要按照开放平台的方式把企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市场化和社会化。

在苏宁看来,开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作为全国领先的零售企业,苏宁20 多年来积累了上亿的客户资源、遍布全国的1600 多家门店资源、通达全国2800 多个区县的物流网络资源、丰富的零售运营经验和供应链管理经验,这些能力与资源都从“苏宁云台”发布之时起,对全社会开放,真正变成全社会共享的资源。其中包括把企业内部物流转型为第三方开放物流,全面加快建立从消费者到商户的端到端的金融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能力,将对大数据深度挖掘的能力向合作伙伴开放等,从而集聚品牌商、零售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的资源与智慧,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竞争性的价格比较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在发展过程中,苏宁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建立起了较为强大的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与投资者、消费者、员工、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和谐相处,增强了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

高效运营 为顾客创造更大价值

苏宁始终尊重商业规律,积极回归零售本质。通过高效的供应商协同机制、卓越的信息化运营能力、专业系统的售后客服体系,实现成本节约,提升客服、物流、售后等方面的自营服务能力,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苏宁不断优化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逐步建立战略规划型、计划性厂商合作平台,以顾客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供应

链和效益为指标,不断深化双方合作,推进全产业的稳健快速发展。通过逐步推进明码标价、买断经营、全品类展示、全会员营销、全自营销售等措施,不断强化零售商的角色和功能,大力推进O2O 运营模式,加强消费者研究,提升顾客购物体验满意度,提高运营效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可在苏宁易购可选择易付宝、网上银行、银联在线、货到付款、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其个人金融、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依托自身IT 能力,支撑建设高效高速的物流网络、贴心舒适的店面体验网络、便捷发达的多媒体交易网络、智慧共享的管理网络。优化工作流程管理速度、市场服务响应能力、库存商品周转速度,降低管理与交易成本,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交易时间,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化、更个性化、更便捷化的服务。

苏宁着力于物流基地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不断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深化WMS/TMS 等系统的运用,提高仓储能力和配送效率,实现高速存取,快速送达。与此同时,苏宁也在加速构建省级城市、地级城市及县级城市(含县)的三级纵向售后服务网络,全面实现“有电器销售的地方就有苏宁服务网络”的目标,售后服务自营能力业内首屈一指。再者,苏宁还建设知识管理型、技术咨询型的客服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资讯、预约及投诉处理服务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功能性Call Center,对送、装、维服务进行全流程监控。

上述渠道与能力的建立,使得苏宁得以形成低价、优质、便捷的优势,从而不断吸引消费者,从而持续为其提供最好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与此同时,苏宁也得以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2.门店经营:商业模式构建无限空间 篇二

方向一:衍生盈利模式

除了根基良好的大型KA超市外,门店生意竞争相当惨烈。传统门店盈利模式生存空间日益缩小,经营者要适时导入衍生盈利模式来进行经营模式的创新。衍生盈利模式即以传统经营为主业,但不以传统业务为盈利来源,而通过其它方式来获取利润的方式。

[例]现在市场有专门的试用装经营店,店里的主营业务就是将各日化品牌的试用装摆在柜台上,免费给顾客领/试用,盈利来源即是帮助日化品牌建立顾客信息、顾客试用信息等方式获取厂家的费用赞助,现在国内好几个城市已经做的有模有样,而随着顾客信息量的增大,一个固定的圈子就悄然形成,本身就具备了很强的销售能力。

如果门店数量具备一定的规模,就会有更多的衍生模式操作,像永辉超市将卖场包装成一个集广播、视频、平面于一体的广告发布平台,每年的纯利也相当可观;上海华联的主营业务年亏损近2亿,而衍生业务创造的利润却达7亿,可见由主营业务带动的衍生业务盈利已经成为商业行业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门店经营中我们比较偏重于规模的作用,规模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店面数量的扩大,另一种是店面实际顾客数量的规模,这两种规模都可以带来无限的盈利想象空间,所以门店通过战略性亏损的方式来达成店面数量与顾客数量的增长都是合理的发展模式。

方向二:平台模式的构建

“圈子”是现代营销必须注意的分类,随着网络平台的诞生,各个群体都会追求自己喜欢的圈子。将门店打造成平台模式,是目前非常有效的一种经营趋势。经营者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将门店作为某种圈子的话题、聚会平台等形式,通过平台的搭建制造影响力,待平台具备一定的组织力时,转而寻求利润渠道,通过股权出售、平台组织人员的项目佣金抽成等形式获取收益。

[例]北京车库咖啡定位于创业合作俱乐部,经营者构建了投资方与创业者的见面平台,召集大量的有好项目的创业团队进驻店内办公,再以项目吸引风投公司、投资人的介入。车库咖啡定期组织有影响力的投资人进行融资方面的课程简介,吸引大量的优秀项目与投资人。车库咖啡的盈利则是正常的经营利润,并且收取项目投资资本佣金来做为门店利润。

方向三:打造公众型门店

想要打造一家长久不衰的门店,必须要有适合的土壤与资源。当门店的经营进入正常盈利轨道时,建议经营者放弃独享利润的方式,而将门店打造成公众型门店,即将单店股份进行证券化交易,吸引适合的人员进行股权加盟,如经营型人员、资本型人员,允许其享受永久分红,但要为门店的发展提供脑力与风险庇护的义务,控制好股权交易细节。一家公众型的门店完全可以将未来的发展道路铺好。

[例]山东省内的一家养生门店就尝试了公众型门店的方式,这家门店在营业一年后即收回投资,会员数量达到3000多人。在进入正常轨道后,门店经营者与店内的部分会员进行了投资入股说明会,声明只要门店存在,入股股东将永久享受门店利润分红。会员们基本知道这家门店的生意情况,在查看了店面的财务报表后,38%的股权溢价转让快速完成。门店经营者除了获得部分现金收益外,新的股东更是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与发展思路,养生门店的前景一片大好,并且新入股的股东都在琢磨共同投资,再筹建一家规模更大的养生会所。

门店的经营者一定要明白,店面的成长获利是受环境与经济影响的,不要奢望做成老店,我们无法正确预知未来的变数,所以在门店经营中要及时收取获利,并且将未来获利派给公众,同时也化解了自身潜在的经营风险。

方向四:资本化来解决发展瓶颈的难题

受经营思路、操盘经验与市场环境影响,门店在经营到一定阶段时,会陷入一种发展瓶颈。这个时候的门店发展停顿,利润较低,没有经验的经营者往往采取拖的心态,使费用均摊增大,并且受后来的竞争对手挤压,前景非常暗淡。我们建议经营者导入资本化思维,当经营受限时,将门店估值溢价后打包出售也是种获利途径。

[例]聚光超市(化名)是一家区域性超市连锁店,有5家直营店,成立了有5年时间,年销售额近800万。发展前两年,利润较为可观,随着店面的增多,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直线上升,并且由于创始人综合能力的原因,店面管理的组织架构一直未能达到理想状态,导致在第5家店后遇到经营瓶颈,销售额增长了,但各项费用居高不下,利润额并没有随规模增长而增大,并且管理上出现了混乱,创始人异常苦恼。机缘巧合,上海777超市正好进行当地区域市场的进入,经朋友牵线,合理估值后,聚光超市将5家店面打包出售给777超市,双方均十分满意,777超市获得了成熟的超市与业务流,只需引进其总部专业的管理体系就能使原有店面业务改善,而聚光超市的经营者也得到了满意的溢价回报。

用一句传统的话来形容,有人适合生孩子,有人适合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企业在甲的手里年赚几百万,乙收购后年营利就能达到几个亿的原因,甲只能将孩子养出来,但却不能培养好,而乙却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与能力将孩子培养成知名品牌。

同样的道理,这句话也可适用于盈利模式的延伸,即只提供品牌的建立与培养,如果你具备创造品牌并能让品牌稍加盈利的能力,但却不能使其更大化创造利润,那么将你创造的品牌出售就是你的盈利模式,在企业初步成长期是最容易出售的时机,将创造的企业卖给别人去打理,获取未来利润的折现值,然后再继续在自己熟悉的行业里创造另一家企业继续这种商业模式。

方向五:正确利用商业联盟

商业联盟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联合形式,但大部分的联盟只是表面形式,最多就是营销互惠,会员折扣互享等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出商业联盟的价值,并且随着现在各种联盟的产生,联盟卡也越来越流于形式了。

我们要说的商业联盟是具有共同业务的同行形成联盟,并且成立新的公司,联盟内门店业主共同控股新组织,扩大经营规模,制定经营竞争规则,并发展自有品牌数量,降低经营成本,共享资源,这才是商业联盟体的核心价值所在。

[例]SPAR是国际联盟组织,旗下拥有美特好等一大批国内著名KA超市,这个组织建立了强大的管理系统,并通过建设自有品牌供应旗下会员超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并且利用联盟的影响力为旗下品牌提供了各种便利,这是商业联盟的杰出代表类型。

商业联盟集体组建控股新公司后,可对联盟内的所有会员门店打造统一的对外形象,从而也可以达到形象规模,继而进行特许加盟的发展战略。

3.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 篇三

总裁的第一要务是经营商业模式还是关注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决定方向,管理模式提高效率,而商业模式才是创造价值,盈利模式则是分配价值,融资模式是加速放大价值。模式不对,管理效率越高可能死的越快!对于总裁来讲宁愿“管理混乱但赚钱,也不需要管理有序但亏钱”;增长才是硬道理,用经营商业模式的全局观和事业创新的前瞻性经营企业,实现在现有条件和资源下创造最大的利润,为此必须建立“从战略×市场×业态×商品力一体化商业赢利系统,统一协调价值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及企业和事业整体构造的系统规划决策”。

目前,很多中国企业还在沿用压低成本及牺牲其他企业利益攫取更大市场份额的传统方式搞经营。我并不是说你不能这样做,但关键是当你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后,你就应该开始培育市场,创造价值……否则,这种企业的成长就是以破坏整个行业环境为代价的。苹果公司是采用新商业模式的典范。苹果的创造力不仅给公司自身带来巨额回报,同时也通过开创了新市场让竞争对手收益。良性竞争应该是:不断拓展企业的经营领域和整个价值链的范围,使得市场中的每个玩家都能获益。

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不断深入,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商业模式势在必行。以价值创造为灵魂、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企业联盟为载体、以应变速度为关键、以信息网络为平台。

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好的商业模式?我认为,好的商业模式设计,其秘诀就是要能创造更大的“商业模式价值”!交易价值越大、交易成本越低,商业模式的价值就越大!为达到这一目标,你一方面要改进“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为整个交易结构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考虑,是将各个利益相关者放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以降低“交易成本”。而最终,你能从中分享多少(盈利模式),则取决于你拥有的资源能力,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力对比。

实际上,要想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商业模式?

二、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

三、支撑一个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富士康的商业模式就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富士康是一个拥有80万员工的纯代工企业。它没有自己的产品,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用别人指定和提供的零部件,为名牌企业组装产品。这样的企业的利润完全来自工人的身上。一方面,靠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收益,一方面靠控制工人的工资奖金来降低成本。简言之,它的利润靠的是工人“多干活”和“少拿钱”,赚的是工人的“血汗钱”。

近年来,商业模式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热点。据统计,美国企业创新成功有60%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然而,美国管理协会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企业对新商业模式的开发投入,在创新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人们对商业模式的了解还不甚清晰:商业模式的确切定义是什么?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包括哪些要素?管理者和学者对此还是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但我坚持认为,除非改变命运,否则,某些企业的增长不过是死得更悲壮而已。改变命运需要建立“以终为始”、“根据未来规划现在”的思维模式。未决定现在!机会决定出路!模式决定结局!增长改变命运!具体来说,企业命运逻辑有如下几点:

企业命运逻辑之一:企业增长只有两个结局,不在增长中死亡,就在增长中改变命运。每个人都想改变命运,每个企业都想改变命运。改变命运不是梦想,只要遵循相应的逻辑,改变命运可望又可即。

企业命运逻辑之二:只有在行业最终状态找到一席之地,企业才改变了命运。

企业命运逻辑之三:要想改变命运.只能以行业格局中规模最小的那一家企业为最低目标。

企业命运逻辑之四:如果现在还不是行业龙头,那么改变命运必须实现跨越式增长、颠覆式增长。企业命运逻辑之五:跨越式、颠覆式增长必须抓住改变命运的“机遇之窗”。

企业命运逻辑之六:中国弱势企业的快速崛起必须解决“以小博大”的营销问题。

企业命运逻辑之七:改变命运的增长必须找到可以复制的营销模式,模式才是成功之母。

既然企业改变命运的关键在于模式,那么,我们今天就围绕商业模式多谈一些内容。最近,谭老师一直在给客户讲授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课程和讲座,也在做商业模式与商业环境方面的研究,并编辑成文字的东西与读者共享。商业模式是什么?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从刚开始的一个思维雏形到后来被社会广为认可的一种商业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各种穿插其中的因素只有自己才会明了。

商业模式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今天,虽然这一名词出现的频度极高,关于它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版本。目前相对比较贴切的说法是: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Capital)等借以实现(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商业模式的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的跟商业模式有关的说法很多,包括运营模式、盈利模式、B2B模式、B2C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等等,不一而足。商业模式是一种简化的商业逻辑,依然需要用一些元素来描述这种逻辑。

当然,如果单就商业模式而谈商业模式,无所谓好坏,商业模式的优劣,要放在特定的行业特定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呢?谭小芳老师表示,一般而言,好的商业模式适应形势,顺应需求,整合资源从而创造属于品牌自身的竞争优势,构筑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一:顺应形势

好的商业模式都是适应形势,顺势而为的产物。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每一个崛起的互联网品牌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支撑。传统门户背后是在线新闻,腾讯QQ背后是即时通信,盛大背后是游戏,百度背后是搜索,优酷背后是视频,阿里巴巴、淘宝、携程、当当背后是电子商务,前程无忧背后是招聘等等,这些知名互联网品牌无不是某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代表。

二:创造优势

好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开创性,能构建品牌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医药行业,哈药集团在医药行业率先采用大广告投入,大品牌集群的发展模式,开创了医药行业的“哈药模式”。这种发展模式通过品牌药的大量广告投放促进品牌药销售,同时拉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而随着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上升,继而推动普药的销售。哈药集团通过这种为业界称为“哈药模式”的发展方式,赢得市场先机,跻身医药行业领军企业阵营。

三: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

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四:胜人一筹的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

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

五: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

脚踏实地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商业模式建立在对客户行为的准确理解和假定上。

4.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 篇四

国有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上市,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步入了市场化、国际化的经营轨道,从此银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竞争发展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步入了一个转型期,需要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模式的根本转变。这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能否持续健康发展,能否保持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能力的考验。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架构,但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如:虽然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体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健全,对客户的综合服务程度不高;业务和管理的集约化程度较弱,特别是不同业务的集约程度不够均衡;管理层级多,决策链长,对市场反应缓慢;以扩大规模为主的传统的增长方式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与此同时,一些全球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们发放、购买大部分的信贷资产,然后再通过金融创新技术将这些资产出售给不同层次的投资者。这种从“购买一持有”的传统经营模式到“发起一分散”模式的转变,使这些金融機构在非传统信用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例如本世纪初,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气候下,一些先进的西方大银行依靠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规避了风险。

既然这些工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进而掌握并做到最好的理解和运用。所谓银团贷款就是由一家银行牵头,联合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条件向同一个项目或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数额较大,由提供贷款的几家银行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收益。资产证券化是通过把现存或未来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减去现金支出)转变为同质并可流通的证券加以出售的这样一个过程。信用衍生工具则是一种用来交易信贷风险的金融合约。出售信贷风险保护并获得一定收益的一方被称为保护卖方,购买信贷风险保护并让渡一定收益的一方被称为保护买方。一旦信用衍生工具的标的物发生信贷事件,保护卖方将根据信贷风险损失情况,按照合约规定对保护买方支付损失赔偿。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交易中,商业银行已不再是企业的主要债权人,它充其量不过是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

知不足而奋进,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经营模式和增长模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导致最终被市场无情地淘汰。“经营模式的转变”简单的概括就是“三化”: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商业银行的集约化就是通过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使同质、同类专业和业务实行大规模的整合,使管理和经营更趋集中。扁平化指的是机构管理的扁平化,目的是要减少中间层次,缩短决策链,使决策和管理更贴近市场、贴近客户,最终提高决策和服务的水平。这里的专业化,是指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化,是经营模式的专业化,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的客户,如个人类客户、公司类客户、中小企业类客户,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经营特点,分别为提供适合需要的综合服务,进而实现银行的专业化经营和系统化管理。

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三型”,即质量效益型、多元经营型和风险控制型。效益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过去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依赖规模效益,但是,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以后,经济曲线已经达到了平衡点,如果还是一味地追求规模的扩大,边际收益必然减少,如果仍然继续下去,那就只能意味着一步步走向亏损。所以,商业银行要实现效益的增长,不能再仅仅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了,而是要通过提高运行质量,优化结构、优化客户,辩证地处理规模、质量、效益的相互关系,来追求实现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方式。多元经营型就是经营的多元化,它是以客户服务的多元化以及效益增长的多元化为体现形式;不能只单纯地依靠信贷资产业务经营,还要扩大资金业务经营和中间业务经营;不仅要有银行业务的经营,还要有非银行业务的经营;逐步提高非信贷资产经营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作为最大的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核心,商业银行经营的实质就是如何控制风险获得盈利。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稳健经营,以经济增加值的提高来衡量创造价值的增加,实现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最大化;创新发展,适应市场。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要对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负责、对银行利益负责、对员工利益负责;还要树立高度的客户意识和风险意识。永远牢记:客户就是上帝,只有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展业务经营,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实现业务发展和效益的最终提高。

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很多积极变化,不仅促进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进行风险管理,而且为商业银行有效地管理资产负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战略规划,积极开展各种贷款业务,同时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管理需要,将不具有流动性的中长期贷款通过金融创新销售出去,从而有效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压力。

5.跨界经营商业模式-打印 篇五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实验融合

本文根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实验融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金融机构领域应用型人才

目前,经济金融在飞速发展,金融机构一方面面临着多种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于能够适应社会变化的应用型人才,非常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然而,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是沿袭了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训练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逐渐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把理论与实验教学割裂开来,理论部分由负责理论教学的老师来讲授,而实验部分则由实验老师来操作,这一模式并不能使学生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也不能使学生用实践去印证和深化理论学习,结果与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理论、实验及研究相结合,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融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金融机构领域高素质人才

目前,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也成为了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科学理论、操作经验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积极地进行实验操作培训,反过来再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渗透性很强的学科。这一特性为其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课程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挑战。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是割裂开来进行教授的,这一教学方式使二者的融合作用得不到发挥,并且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产生了严重的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理论教学仅限于理论的讲解,陷入了纯粹的介绍,脱离了实践,枯燥乏味,实用性差。在实际金融业务中,金融业务是多方面、立体、动态的。仅柜台业务就有对公和对私业务,对公业务中有存款和贷款业务,对私业务中有储蓄、理财和贷款业务等;这些内容丰富但繁杂,如果不与实验教学相融合式,将枯燥乏味,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实验教学缺乏拓展思维训练

目前,实验教学的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基本业务流程,熟练进行基本业务操作,并且能够通过面试的应用型人才;但金融機构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就目前来讲,商业银行课程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学程序模式化,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实验教学常常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软件里的金融业务进行处理,完成“录入—核对—打印”的循环。缺乏独立思考,机械的按程序操作。(2)内容安排单一,缺乏基于整个学科体系的思维视野。实验是验证型的,实验内容和操作程序由教师规定,学生只要操作得当,就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虽然这种操作是重要的,但和理论脱节,使整个学科体系变得不完整。(3)将商业银行课程实验规划为单一活动。比如将金融简单归类为银行柜员的工作,从而变成了熟悉银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员。因此这种实验教学将严重封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与实验融合教学的定位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生活中它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而经济越发展,商业银行越重要。如何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中,将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金融机构需要的人才,是课程设立的初衷。

目前,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差距。因此,商业银行实验教学应完全以商业银行运作的实际业务流程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全真模拟实验室场所,同时辅之以理论知识的穿插,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知道怎么操作,也知道操作背后的理论意义,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同时,由于实际中金融业务、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使得实验室很难模拟所有的金融活动和业务流程,这样人才的培养和实际还是会有所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反映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在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中强化金融的最新动态,同时加强与商业银行部门密切合作,掌握最新的变化信息。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实验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加强实验室教学的同时,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商业银行实习,开展实验室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理论与实验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

(一)进行“实验性教学”和“研究性实验”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无的放矢,无所适从,他们认为理论知识的讲述流于形式,实际去做的时候全然用不上。所以,我们的理论讲述就不能只是生搬硬套理论知识或模型,而应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验或实践中去模拟理论知识,演化推理理论知识,直至掌握并加以运用,即“实验性教学”。

实验教学不能单纯就软件本身进行流程化的操作训练,不光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办理业务,还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遇到了新的问题怎么去解决。所以,本文提倡探究性的实验,倡导发散思维,对于操作中遇到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既注重实验的应用性,又强化以实验来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更进一步来讲,以实验来推动学科的发展。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创新精神强,层次高的教学团队是实现商业银行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理论知识强的老师来实施,而且需要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来配合,如何在理论和实验中灵活转换,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理论,这对师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以往对实验室教学认识的不足,相关政策的不配套,所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异常匮乏。而这种低水平的运营状态不适应当前的金融发展与改革的要求。因此,要提供配套的政策,设立重点岗位,并落实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待遇,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等活动,甚至可以到金融机构实习或挂职锻炼,以了解最新的金融动态和金融创新,进而充实到实验室教学中。

同时倡导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并吸收和带动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出基础扎实的创新型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精干、稳定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理论与实验融合式教学改革真正见到成效。

(三)完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课程的教材已然很多,知识体系也比较完善,但是未能考虑到实践教学的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对于实验课程的教材很少,多数都是对柜台业务的描述性介绍;实验软件的开发商提供的操作指南,内容也非常的机械单一。至于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材则是凤毛麟角。所以,完善课程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就非常的必要。

对于如何設置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本文认为应以实验内容为轴心,以理论课程知识为红线来进行安排。第一,就整个知识体系做一个整体的介绍,然后对基础理论的理论沿革做系统分析,对前期理论进行精讲介绍;第二,在实验室中安排商业银行基本业务操作训练,比如开户业务,储蓄业务,对公存取款业务等;第三,就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实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业务的理论知识结合现实加以拓展;第四,就理论的发展动向,金融工具创新的动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并加以运用。这样的教学内容体系具有较强的有效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够使学生擅长知识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比如就储蓄业务这一知识模块的内容,先对储蓄业务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沿革做系统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熟练操作;接着对其操作中的关键步骤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储蓄业务的现实发展进行拓展;再接着对储蓄理论的产生、发展、创新进行串联,激发学生在中美储蓄业务作对比的基础上,就现实的银行所面临储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对讨论结果加以汇总分析,鼓励他们设计出适合国情的储蓄理财产品。

(四 )优化实验软件配置

本人主要使用过东方迪格和广州金电图腾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使用过程中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软件方也都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和服务,把问题一一化解,指导老师也针对教学需求、金融市场变化和金融工具创新给予了反馈。高校在选择实验室软件时应关注公司是否具有软件构建的丰富经验,能否保证软件使用的稳定性;还应关注公司是否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能否保证软件的及时更新;最后,还要注意软件的易操作性和仿真性。软件方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技术跟踪指导工作。

(五)提高融合教学的开放度

融合教学应该是多方面的融合,除了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软件的融合,还要有多方面教学资源的融合。应充分发挥学院、系及个人的人力资源优势,定期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银行工作人员,基于学院提供的实验室环境和资源,开展商业银行实务培训、执业资格培训、模拟交易大赛、专题讲座等。扩大实验室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领域,将教学与实验结合的融合扩展为教学、实验、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柴洪,杨丽娟.论金融实验教学建设的定位与发展[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

[2]杨林,颜金林.金融实验教学的定位模式与改革路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

[3]余柏英.以“融合”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51(11).

[4]鄢敦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2(13).

上一篇:教师岗位任期目标下一篇:送给各科老师的教师节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