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共12篇)
1.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篇一
如何加强企业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坚实的管理基础,企业就不可能健康持续的快速发展。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如何通过提升管理的过程,企业只要管理出了问题,就会产生风险。因此,对基础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现象进行研究,对组织内的风险进行分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全方位解决问题,是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最佳方式。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拥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并且创建成为学习型组织,建立起企业管理、品牌和文化优势。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也渐渐意识到仅凭良好的基础管理尚不能建立起真正突出的竞争优势,如提高效率、增强异地信息沟通等管理瓶颈都需要导入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基于这样的思考,企业就必须开始信息化之路。
大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中着重于加强企业内功修练,纷纷实施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直接照搬现有的OA系统,必须与软件供应商一同进行分析和论证,项目组首先分析OA实施前企业存在的问题,然后对OA系统准确定位,不过最终OA所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塑造一个利于企业运转的工作流程,而一个企业完整的OA办公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平台:企业通信平台——也就是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通信与信息交流快捷流畅,同时便于信息的管理。
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标准流程,规范化运作,为企业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场所,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都能及时传播,而企业员工也能借此及时获知企业的发展动态。
协同工作平台——将企业各类业务集成到OA当中,制定标准,将企业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在物理空间上缩小的同时,心理距离也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企业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
公文流转平台——企业往往难以解决公文流转,总觉得文件应该留下痕迹,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改变企业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同样可以留下痕迹,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
日常办公平台——将自己的日常安排、任务变更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下,改变了传统的集中一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通过网络的连接,用户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随时办公。
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学习型企业,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系统性地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归根结底,OA实施既要求有供应商的正确引导,同时企业更要明确需求和领导的重视,系统的成功上线对企业管理的提升同样会作出巨大贡献。
2.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篇二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
一、企业资金管理概述
企业资金管理, 主要包括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管理等方面, 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系统。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 具体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的管理等。
二、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有很多, 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低、管理意识落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等都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 企业经济效益差, 自补资金不足
企业经营效益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状况, 企业经济效益是资金的基础, 资金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保障。一些企业的经营效益差, 产品积压、销售渠道不通畅等, 造成企业盈利较少甚至出现亏损, 导致企业负债增加, 自补资金严重不足, 造成企业资金紧张。
(二) 赊购成风, 货款回收难度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许多企业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提升销售业绩, 从而采取赊销的方式营销, 再加上资金紧张、销售产品的质量等问题以及结算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 货款回收的难度较大, 久而久之, 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拖欠, 资金周转缓慢, 从而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不良状态。
(三) 资金管理松弛
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 企业资金管理松弛, 容易造成资金的流失、浪费和无效使用等问题。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过分注重产品销售, 忽视了企业资金管理方面, 造成资金浪费和闲置, 最终影响到企业经营。还有的企业在资金筹集和使用上缺乏科学预测和管理, 对于资金的去向、投资效益等问题缺乏全盘考虑, 而是仅仅依靠个人经验管理资金, 形成了企业无效资金, 造成了资金浪费。
三、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 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 应该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呢?
(一) 企业资金的筹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企业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资金筹集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 及时回笼资金;二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首先,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尤其是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监督, 及时清查应收账款, 并有专门的追账人员进行回收资金和管理;其次, 企业可以树立自己良好的信誉, 从而争取社会甚至政府的财政支持,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但是,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还要注意防范风险。筹集资金前要全面考虑风险, 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和防范, 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尽量将债务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并尽量减少长期负债的比例。
(二) 企业资金的使用
企业资金的投入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状况, 选择好资金投向和投入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 切实做好投入项目的调研和评估, 不要盲目投入;其次, 将资金运用到产品研发和企业技术改造方面, 打开消费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再次, 资金投入时间不宜过长, 注意防范风险。但是, 不管企业资金如何使用, 都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整体资金状况, 量力而行。
(三) 企业资金的管理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资金的管理影响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 建立资金管理控制是防止企业资金被非法挪用的一项措施, 企业应该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 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 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对大额资金的转存与调拨。对于每一项资金的来源与去向都要由出纳记录好, 并定期向领导汇报。除此之外, 还要充分预测资金的回收以及支付时间, 将近期可能要收回或者支付的资金做一个预测, 为领导者的资金调度作参考。
四、结论
企业财务管理, 归根结底是现金流的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更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 2010 (11) [1]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商场现代化, 2010 (11)
[2]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界, 2010 (2) [2]王勇.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界, 2010 (2)
3.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篇三
【关键词】资金管理;安全;控制
一、企业资金管理原则
1.增值原则,企业经过生产与流通后最后收回时的价值必须大于或等于原有的价值,这样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企业的增值一部分成为国家收入中的财政收入,为社会教育、建设、科技、文化所需。另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积累资本,为企业发展所需。
2.举债适度原则,企业在经营中一般会遇到贷款问题,但贷款超过一定的额度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在举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当投资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率才能保证企业合理利润。
3.资金的集中原则,对资金的调配、总量、使用的集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整体资金使用水平。如果企业资金层层散落,会导致资金运行不畅,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与发展。
二、企业资金配置的管理
1.要管好企业资金,首先就要知道企业资金被那些方面所占用的,各占用了多少。对资金占用的一般理解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仅通过财务报表所了解的并不全面,也很难真实反映企业资金的实际占用情况。比如固定资产中的闲置、低效、无效资产等;仓库中闲置原材料、呆料;应收账款中的呆账等等。我们应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其真实情况后改善其配置,为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企业资金配置合理性,就是在不断的调整资金资源配置中,不断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只有当资金运用效率越来越好,资源配置也自然趋于合理了。
企业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保证其安全性、可用性、效率性,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发挥资源效率的关键性所在。
三、资金使用效率管理
合理配置企业的资金资源是管理资金前提,企业资金管理其目的最终是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降低资金用量、资金流动性管理、单位资金的获利能力都有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项:
1.降低各项可控成本、费用支出。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降低可控成本、费用。降低可控成本、费用,削减不必要的资金流出,就是直接保留了资金,一增一减,企业资金使用即能得到倍增效应,企业可通过产品设计、采购链管理、生产管理、压缩三项费用支出等方法来降低成本、费用支出,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压缩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不合理的库存不仅会占用企业资金,还会带来储存费用、管理费用及降价风险。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量和创利能力指标息息相关,存货资金在企业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对这部分资金的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存货管理,以达到实现提高资金周转率。
3.压缩应收账款,减少呆坏账的发生率。企业越多应收账就会占用越多的资金,而且呆坏账发生机率也会越高,企业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手段,提前预防、减少呆坏账的发生。应收账款的压缩,企业呆坏账的降低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必需面对的,这也是如何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方法。
4.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是企业资金占用中较大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的资金占用,由于其较差的流动性,容易形成闲置,在配置固定资产时应结合企业产业特点进行配置,企业起重要作用的往往是那些关键固定资产,而不是全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普遍特点是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因此在配置时应多一些前期投资市场调查与分析,为企业避免损失。
总之,企业资金效率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另外还可以从加速结算,减少结算占用,压缩生产资金占用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只有从企业供、产、销,人、财、物一条链关注,从开始投资、产品设计直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考虑到资金的运用效率,才能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管理落到实处。
四、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安全性是必须重视的重要事项,资金制度、资金配置、资金效率都要建立在保证其运行安全的基础之上,安全保障机制是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屏障。
1.建立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
企业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要一致贯彻安全防范意识,资金使用的全过程必须树立安全保障机制,在公司的保障机制之下进行企业资金的进出、调动、内部周转等活动,建立配套的审批授权制度、授信制度、结算制度、复核制度、盘点制度等相关的资金保障制度,用制度来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
2.实时监测保障机制有效运行
为保证企业安全机制能有效运行,企业应运用各种手段,如定期、不定期抽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控每一笔资金流向;对比分析企业价格成本信息资料;实地盘点实物等。随时对企业所建立、运行的机制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保证机制有效运行。
3.加强预算管理,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预算必须与企业经营目标为直接和主要的指导依据,将企业预算期的总体资金目标予以具体化、数据化的分解与落实,并根据以“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确保预算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符合。资金的内部审计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加强企业管理层对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视,职工的内部素质培训,内部审计职能的加强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和血液,资金管理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抓住、抓好资金管理也就等于管理控制住企业的生命线和生存线。采取合理的科学的资金管理办法可以让企业具有无限的活力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龙庆 闫淑侠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Z].吉林财税,2003年12期
[2] 李良智 搞好企业资金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Z].知网空间,2004年1月
[3]肖能富 谢小彤 关于企业资金管理原则的探讨 [Z].冶金财会,1996年01期
[4]黄海霞 浅述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Z].维普资讯网,2007年01期
4.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四
摘要:
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入世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基础入手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可以从人才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发展战略管理、创新能力管理、现代信息管理、品牌质量管理等重要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现代信息;品牌质量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而且成就瞩目,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经济竞争的历史不长,而企业的竞争力作为打入国际市场最重要的切入点,则显得较为弱势,同时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企业管理模式落后、人才和人力资源短缺、市场机制不健全、企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企业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立稳脚跟,就必须从这些问题入手,以强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如何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呢?我们还要从企业的基础入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品牌质量管理、发展战略;、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管理上。
(一)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靠人推动和发展。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完全取决于全体从业人员的智力、素质、潜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的管理:第一用人的原则。首先要德才兼备、择才而用,其次扬长避短、充分信任,再次要竞争用人、流动性用人。“人挪活,树挪死”这是句俗语,企业在用人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部门壁垒,有针对性、有计划地让人才做合理流动,让人才在各方面学习,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这也是一种培养全面人才的手段。第二用人的激励机制。激励的原则要公
1平,要客观实际,要适时。不公平影响职工的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甚至会离开企业组织。不客观实际,就不能将激励达到好的效果。激励的适时,会使被激励的者情绪更加饱满,工作热情更高。第三要想法留住人才。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想要一个企业的发展,不光是引进人才,更应该留住人才。在很多职工心目中,报酬可能会占很重要的地位,以高报酬满足要求,才能留住具有才华的人才。也可以建立共同体,采用一定的制度,促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留住人才。员工被委以重任,就会使员工有一种被认同感,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自然会留在企业。福利制度是否良好,是很多选择公司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作为企业新型的领导者就要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配置,发挥“保健因素”的积极作用,有效的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无限力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发展战略的管理
如果没有一个发展战略对企业未来作出明确方向指导,不管企业的规模多大,地位多稳,却将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和经济的大变革中丧失生存条件——托夫勒,由此可见战略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加强战略管理可以从以下四点来看:第一建立更加完善的成本分析系统。成本的大小,直接关系企业的生存。每一个工程的投标,拿出前几年工程投标的标书去衡量近期要投标标准,这种成本战略的优势很明显,但随着工程的结束,市场在变化,成本的变化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数目了,这就要进行一个详细的成本利润分析。第二加快生产工艺的革新。加强对生产工艺的改进技术创新,一些临建性质的,一些不是关键工序的,在达到应用要求上应进行低成本设计,开发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开发更先进的,更适合我们企业发展的制造和安装工艺。第三向外扩张。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企业都是面向全国投标,而且已经延伸到国外。我们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所以不能盲目投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四联合竞争战略。企业联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一个企业的跨省作业,会削弱企业的资金流动,占用资金量较大,尤其是面广摊多的时候,分散技术力量,人员不足来回调动,必造成时间、资金上的超支。企业联合,有效的利用规模效益,使技术、人员、资金的集中更加明显,更能有效的利用资金和技术力量,也利于跨省建设的行业竞争。
我们的企业要在行业发展的状况、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进行详尽调研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按照远虚近实的原则,合理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并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三)创新能力的管理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就是把生产要素按一种新的方法组织起来。
这就是说把一种从来就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已经渗透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角落。企业管理思维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企业竞争战略的精髓是创新战略,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
(四)企业文化的管理
企业文化在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它能凭借一股无形的引力让企业全体员工团结在企业管理者周围,从而使整个企业上下士气高昂、意气风发,使得企业的发展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要想建立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是企业领导层要转变观念,以新的观念、眼光和要求去选拔、评价和配置、使用人才。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才来打理。第二是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规划和设计一套与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使员工真正树立起现代管理意识,促进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第三是把企业文化融于企业内部管理之中。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彻底抛弃“人治”的做法,强调按纪律、制度办事,每件事都形成清楚的业务流程规范,人人都以此标准而行。同时确立着重纪律与管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第四是尊重员工,向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使人的显性智能和隐性智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第五是要注重用统一和谐的“感情管理”代替传统的“合同管理”。感情投资的直接收益是密切企业中人与人、职工与企业的感情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发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
(五)现代信息的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推进企业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适时调整改革落后的企业经营方针、僵化的管理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方法和流程。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使其与企业的体制和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从企业整个大的发展主体考虑,体统推进。
1.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企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重要基础的。我们必须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相互促进,提供及时而又准确的资产和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信息,更好地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先进性。
2.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要按照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调整优化企业组织
结构,科学整合企业内部分工体系,精简管理层次,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协作,明确职能职责,增进沟通联系;再造业务流程,提高运行效率,提高企业效益。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结合。一是企业的管理观念要更新。推进企业信
息化,实质是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过程,也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观念碰撞的过程。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企业信息化才能顺利推进,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尽快建立。二是企业的基础建设要强化,特别是数据管理。企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做好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定额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建立统一、完整、操作性强的代码编制系统;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真实和统一,从而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4.做好相关信息收集。随着经济国际化趋势的加快导致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趋势。为了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企业需要时刻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保持高度的关注与把握,获取正确新鲜的信息,学习世界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增强企业本身专业领域的实力。企业应注意相关各个媒体的信息,聘请专业人员做市场调查等,同时要摒除无用或落后的信息,及时发现有用信息,以期信息的收集能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价值。
(六)品牌质量管理
企业生命力的来源就是质量管理,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质量管理,企业才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竞争力才可能稳健增长。推动质量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就要塑造企业的质量形象,而质量形象是一项具有高艺术和技术性的工作,在沟通信息、交流信息、传播信息中充分利用一系列的组织方法和传播手段与技巧,通过连续不断、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活动,才能树立起企业的良好质量形象。在塑造企业质量形象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质量形象是企业的公共关系的重要标志,质量形象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形象实质上是一种反映企业与业主之间联
系程度和联系性质的标志,质量形象的提高,企业就会拥有更多畅通的渠道。第二工程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形象的基础,工程产品的耐用程度直接影响质量形象,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协作的深化,对工程产品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职工素质是质量形象的关键。首先是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质量方针、近期和远期的质量目标;其次是管理人员和底层作业人员的质量思想、操作技术和操作中可控水平的高低;再次是质量检验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技术素质水平;最后是质量教育情况分析。第四企业的质量精神。企业有的名气、组织有的士气、员工个人有的志气,这“三气”凝聚成一种精神——质量精神,“名气”要以质量为保证:“士气”以质量为诱因和结果:“志气”则是拿出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来谋求个人发展。
质量形象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以身作则,统一部署,中层主管与广大职工配合协作,实施企业的战略和方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总之,当前的金融危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打击,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入世后,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的接轨,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但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除企业自身的努力外,国家政府也要建立健全市场竞争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管理学教程》.周健临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2]《现代心理学》.程正方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成功企业管理》.烨子编著.中国盲文出版社.2004(2)
[4]《现代企业管理》.李广龙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10)
[5]《石油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战略研究》[J].陈文钢编著.上海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1)
[6]《隐含经验类知识: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J].王江.南开管理评论出版社.2004(5)
5.如何加强棉花加工企业的税收管理 篇五
日期:2009-09-28 作者:刘辉刚 张晓勇 段继勇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一、枣阳市棉花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1,规模总量迅速扩大。随着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政策引导,全市各镇围绕资源优势、支柱产业,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棉花加工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8年底,全市棉花加工企业累计达到68户,较同期增加21户,增长44.68%,最多的七方分局管辖的棉花加工户达到43户,经营形式主要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2,税收贡献有所增加。到2008年底,全市被调查的39户棉花加工企业共缴纳增值税255.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1万元,增长90.18%,税收负担率也由上年的0.18%提高到0.39%的水平。如棉花加工企业税收贡献比重明显提高,其中鹿头分局较上年增长3.11%、兴隆分局较上年增长3.66%、七方分局较上年增长72.60%。
3,发展格局产生变化。2008年,我市部分乡镇棉花加工企业异军突起,拉动全市棉花加工企业销售的迅猛增长。七方分局管辖的乡镇首度接近2亿元销售能力,稳居全市第一位,城区、鹿头、吴店、兴隆分局管辖企业的应税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分别达到4681.76万元、6428.08万元、1243.38万元、5671.30万元。
4,生产工艺比较单一。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生产工艺比较单一,收购的籽棉,经过加工,产出皮棉、棉籽和下脚料,皮棉占原材料的比例约38%,棉籽占原材料比例约为60%,正常损失大约2%。产出皮棉每吨大约耗电100度左右,打包用包布、铁丝分别约为5.2公斤和28公斤,其中电费约为100元,包装物价值约合208元。
二、税收征管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
1,收购环节难以控管。棉花收购加工行业纳税人收购发票自开自抵,收购环节诸多因素难以控管。比如:不少棉花种植户法律意识淡薄,随意出借或有偿出借本人的身份证、户口簿等给企业,无形中给企业虚开收购发票提供了便利,给税务机关辨别业务真假增加了难度。收购发票的低购高开、无货虚开、购进皮棉按籽棉虚开、替别人代开的情况时有发生,进而给收购加工环节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2,行业税金倒挂严重。企业的实际经营并没有严格按照现行增值税条例规定运行,比如将应当取得专用发票的电费、应当取得运输发票的运费、应当取得正式发票的包装辅助材料以及用自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代替等,甚至收购发票低购高开、无货虚开、购进皮棉按籽棉虚开、造成棉花加工企业增值税税负偏低,企业理论税负和实际税负之间存在差距,产生增值税税金倒挂现象。
3,原料成品比例失衡。从我市棉花种植面积、实际产量与企业生产能力来年,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比如:我市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大约18.30万亩,按照亩产180公斤左右的水平,共应当出产籽棉3294.27万公斤,而去年一年棉花加工企业共加工籽棉7455.70万公斤,高于当地实际产量一倍多达到4161.43万公斤。但是棉花加工企业的籽棉收购环节几乎全部反应为当地棉农自产销售。
4,票据帐册不够规范。一是包装物购货无正式发票。比如39户企业中包布、铁丝等包装物85%以上没有按规定取得正式发票,甚至有的纳税人根本就没有包装物的入账记录,导致税管员无法以耗测产。二是电费记账不及时。个别纳税人用电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没有取得发票,也没有在账簿上进行反映,税管员无法按照正常投入产出测算企业的实际用电量和产量之比,给棉花企业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一些企业在出售皮棉、棉籽时,不索取相应的运输发票,即使取得也不到国税机关认证抵扣,形成账面有大宗货物对外销售,而没有运输发票的怪现象。
三、提高棉企征管质量的对策思考
1、制定棉花加工企业的行业管理办法。按照《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征收管理办法》和《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棉花加工企业特点,制定《枣阳市棉花加工企业税收征管办法》,对税务登记、资格审批、日常管理、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关健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2、建立棉花加工企业的基础数据模型。根据棉花加工企业的特点,采集收购用票量、生产耗电量、资金流动量、包装物成本、运费支出、皮棉产、销量、库存等关键数据指标,建立棉花行业税收征管数据模型,直接反映当期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管理情况。通过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比对、预测和分析,确定纳税人实际税收负担,有效地防止纳税人利用收购发票进行虚开和经营业务的帐外循环。
3、税管员实地查验制度做到日常化。在棉花收购加工旺季,合理调配征管力量,让税收管理员不定期到企业进行实地查验,掌握每一户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收购籽棉数量,生产加工能力,对库存以及销售进行核查登记管理,严格出入库管理规定,对收购发票的开具进行监控。对皮棉的销售严格执行实地查验制度,销货时必须填写《农产品加工企业出货验货单》,对销售的数量,运输车辆及司机进行登记备案。
4、建立棉花加工企业税收管理预警值。根据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数据模型,设立预警税负,低于预警值税负的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从源头上做好监控,从籽棉的收购价格,设备生产能力、工人工资、电费、包装物消耗等到销售皮棉的价格,棉籽的价格等综合进行监控,以保证管理规范化。对达不到预警要求的,提请对其开展专项纳税评估,对涉嫌偷税的转交稽查部门进一步查处。
6.小型民营企业如何加强绩效管理 篇六
一、统一认识要目的明确
提起绩效管理,人们往往会将它同“绩效考核”相混淆,甚至将它们等同起来。而谈到绩效考核时,又以为就是打打分,然后依以进行奖罚(甚至只罚不奖),因而对之产生莫名的恐惧,由此引发不自觉的抵触情绪。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体系,而绩效考核仅仅是冰山一角。要使得绩效管理变得真正有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忽视。整体来讲,绩效管理包含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循环流程,在绩效改进之后又返回到绩效计划,以此形成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而考核也不等同于打分,发奖金。当然,通过绩效考核对员工的绩效打分,然后把绩效分数同薪酬,特别是员工的月度、季度、半年或年度奖金挂钩,奖勤罚懒,以此进行激励,的确是考核的重要目的。
二、做好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
职务说明书是组织设计的成果之一,它是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的重要依据,是绩效管理的基本点,离开了职务说明书,一些绩效管理都只能是空谈乏味,苍白无力,做之前要对每个岗位进行科学认真的调查分析,获得科学可靠尽可能量化的数据,形成职务分析说明书。整个职务分析本身就是一个科学的体系,一个系统,既可以用来进行绩效管理,也可以用来进行职务变动,员工招聘、培训,还可以提供薪酬管理有关的信息,是进行职务评价确定岗位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不可面面俱到但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
选取绩效指标要特别慎重,可以用来的考核指标非常多,但并不是每个都要面面俱到的。需要选取关键的绩效指标对相应的绩效方案即可。
四、重视绩效反馈分析和改进
绩效管理的最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绩效,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只做考核而不反馈结果,考核优秀的不清楚好在哪里,如何继续提高;考核差的更是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到底差在哪里。这样,考核便失去其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的功能。
五、注重指标关联性和一致性
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往往将各个岗位单独拿出来考虑,做完之后也不做整体平衡,结果执行时就发现考核指标及标准并不统一,甚至矛盾,根本做不下去。事实上,不同职务的考核指标因其在组织结构中的关联性而也会表现出较强的关联性,如果方向不一致,就会在各指标间会出现对立和矛盾。例如,在对培训员进行考核时,企业受训员工的实际表现就会成为培训员的考核指标之一,因为受训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够反映培训员的工作绩效,因此,企业受训员工和培训员的考核指标就应该有一致的方向,使他们因指标的关联性而产生利益的共同性。 不片面追求指标量化
六、充分沟通避免考核指标硬性下放
绩效指标的设定是从上至下,层层分解的,从公司的整体目标到事业部的目标,再分解到部门、岗位。在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每一层次的管理者将指标和目标通过“沟通”的方式,传递给下一层面。而被考核的一方,需要根据分解的指标和目标,结合实际的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有时是对指标和目标提出异议,有时是对完成所分解的指标提出所需资源上的支持和要求。
七、将考核结果落实到奖酬上
“轰轰烈烈”的绩效考核结束了,可企业出于种种考虑,往往在奖酬上不能兑现或不能完全兑现,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样做,绩效考核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必须要落实到奖酬制度上。
八、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流程
7.如何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 篇七
(一) 资金较为分散, 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现阶段, 某些企业对于资金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 致使对资金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 进而造成企业对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 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使得企业在办理各种业务时, 对相关的资金流动程度没有进行统一管理, 缺乏有效监管、监督, 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 企业在内部资金管理中没有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有的企业甚至还存在用手工进行记账的现象, 信息化程度较低, 进而使得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及时;另外有的企业仅仅是借助相关的账务分析和处理软件, 缺乏对票据和现金等的分析处理, 因为没有建立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 使得企业对资金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统一的营运方式, 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时效率不够高。[1]
(二) 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以及缺乏资金风险管理
企业经营性资金不足主要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比例过大, 导致日常运转的资金较少;再加之企业需要不断地扩张, 相对应的就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 而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流动资金, 同时对流动资金也不能进行及时的补充, 这就给企业的经营、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另外, 现阶段还存在一些企业不重视企业资金风险管理, 没有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账户管理凌乱等, 对于企业的资金流动, 不根据企业的现实状况进行合理地运用, 这就导致企业的资金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三)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强, 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缺乏科学、合理以及有效的制度和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不够强。企业要进一步的发展和运营, 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金的使用和所需的流动资金进行分析、研究, 积极地寻找满足自己企业运营、使用以及筹集的资金计划和方式。[2]企业资金链在什么情况下能顺利连接、顺利连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顺利地运转以及怎样保持企业持续盈利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 企业内部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资金预算, 它也是在事前对资金的运用、流动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 对现金流进行预算, 使得把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经营活动转成现金收支, 给企业的经营计划和战略制定有积极地影响。另外, 运用现金流进行预算, 可以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使用、流动等情况进行合理地规划, 切实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良好运转, 从而为实现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 促进现金流管理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 对于现金流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不足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识别和审计方式进行发现, 以便采取有效地措施校正存在的问题, 补充事前、事中对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不足。[3]同时, 还应该对现金流创建满足本企业的预警机制, 设定相关的预警标准, 以便及时有效地对现金进行预警;参照国内外对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 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创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有效地解决现金流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 在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 对现金流的管理流程和相关制度的建立有积极地影响, 可以更好地进行事中控制, 比如:投资项目的评估流程、各个业务的付款流程、备用资金的借用流程以及对流动资金的指出流程等环节;而在制度方面, 比如有:信用的赊销制度、应收账款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同时, 还需要把以上的各种流程和制度与相关的管理人员相联系, 作为他们绩效考评的参考, 便于流程和制度的开展。
(三) 提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意识
对于企业的现金流, 不要局限于了解、认识的基础上, 内部资金管理主要是事后进行分析, 缺乏在事中进行控制, 同时也缺乏在事前进行相应地安排、预测。只有当一些企业面临资金困难, 比如当缺乏资金购买原材料、给工人没钱发工资等情况时, 相关的管理人员才会意识到现金的关键性。所以,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 就应该从思想上对现金流进行重视。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企业内部应该对资金管理高度重视, 同时还需要将资金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从当前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现状着手, 企业内部资金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建立风险分析机制和预警机制以及提升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意识, 切实地推动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 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4]
参考文献
[1]曹春红.论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金融, 2013 (32) .
[2]倪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目标、层次分析与管理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28) .
[3]丁茂盛.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及强化对策[J].现代商业, 2010 (29) .
8.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 篇八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93-01
1 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企业进行任何经营活动的目的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使用相对低廉的成本谋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工作。随着经济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面临自身以及外部的冲击,怎样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并寻求快速发展,保证企业的活力,是企业领导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要对企业资源实行科学配置,健全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更新经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调整经济管理方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利用企业经济管理这一利器,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更好地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2 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经济管理观念的落后
在企业发展中,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应该被企业所有员工接纳并掌握,但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领导往往更看重生产和销售这两个主要环节,意识不到经济管理应有的作用,忽视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离开了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使得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重重困难,阻碍了经济效益的实现。因为一个经济意识薄弱的企业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一定是有偏差的,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另外,一些企业也没有赋予经济管理部门相应的权限与职能,造成了职权模糊,经济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限制了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经济管理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规范的制定保障,企业才能实现实质性的发展。经济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核心,但如今,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可相应的管理体制却不能与时俱进,依然停滞在创业的初期水平。企业内部部门职能的划分也不够明确,员工有时工作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时有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不能与市场形势相适应,使企业的产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缺乏相关的保障。落后的管理体制大大增加了企业的风险,降低了运营效率,难以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2.3 企业经济管理组织陈旧落后
组织结构是企业经济管理组织基础,组织结构不合理将会直接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出现严重失误。而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过于单一,仍然采用直线职能管理组织制度,职能划分不够明确,企业领导在重大事件的决策上不够精准,导致企业管理相对宽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在各部门畅通传递,企业经济管理成效甚微,这些都是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过于陈旧所造成的后果。
2.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是近年来一项新兴的管理科目,因为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落后致使企业在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上也相对落后,缺乏了优秀人才资源的支持,势必会造成企业在发展壮大中缺乏生力军。二是在多数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存在着经过完全培训结束的员工离开企业的问题,这些员工在工作中常常是独当一面的能手,因此给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管理层的重视,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评估考核办法以及奖惩制度。
3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更新经济管理观念
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是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首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首先,企业的管理部门必须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重视经济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还要抓住机遇适当引入危机管理意识以及战略意识的最新观点,树立起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理念,这样利于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方面的方针和目标,形成科学的管理观和全局观。
3.2 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套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企业顺利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具体来说,制定经济管理制度时,应该坚持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的原则,全面分析企业自身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国家大环境发展的要求,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调整企业制度中的相关内容,明确制度中的各项权利与义务,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各司其职,构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管理机制。
3.3 优化经济管理组织
组织结构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的组织基础,组织结构出现不合理将会对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产生重大的影响。[1]因此,优化经济管理组织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至关重要,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该能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各种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比对,选择出最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明确自身的经济管理目标,并将经济管理目标量化分解,通过经济管理责任制的方式将管理目标落实于企业不同的生产经营职能部门,从而构建企业的经济管理责任体系框架,以责任制管理的形势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建立起区别于传统管理理念的组织结构。对其进行评审和优化时,应该摒弃那些制约企业发展,引起企业经济管理决策性的错误,建立评审制度,在评审中还需要引入先进的绩效考核办法,综合多方面评审结果进行整体优化的模式。为下一步的改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给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机遇。
3.4 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不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的关键因素,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在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激励制度两方面入手。第一,企业要做到尊重员工,以人为本,让员工与企业渐渐产生情感,爱厂如家,减少人力资源的流逝,稳定企业的生产。第二,企业应该更加完善人才管理的激励制度,使用人才选拔机制、薪酬考核制度等来有效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通过对员工绩效考核给予奖惩也是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的有效手段。
4 结语
当今,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就是争取企业最大的利益,获得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各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针对本企业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妥善解决,以此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飞跃与变革,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支撑和动力。
参考文献
9.企业如何加强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篇九
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加强采购管理,不能仅靠采购人员的个人觉悟,建立一套完备的采购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1、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为加强对采购活动的法制管理,提高采购的效益,企业应该制定完备的规则管理制度,如《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集中采购制度》,《采购人员工作守则》等,制度与管理办法为采购部门组织并实施采购活动提供了充分可靠的政策性依据。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实现财务、计划、采购“三权分离”,初步形成分段管理、分工协作的工作关系;采购机构与使用单位之间,也要实行采购管理与采购操作相对分离的制度;而物资采购机构内部的各部门之间;更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专业化分工。
2、建立合理性监督。现行审计监督制度的弊病是监督部门不参与物资采购的事先、事中谈判,只进行事后监督。从而导致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责难以全面发挥,这就要求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一是要建立系统的监督流程,以便制约采购活动的漏洞产生。采购机构要从决策管理、比质比价采购、价格质量监督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并实行由采购人员、质量价格监督人员、合同管理人员通过参与会议或其他形式对采购渠道、采购方法、采购价格进行集体讨论议定的办法;二是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对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例如某企业在对办公用品的采购考察过程中,先在市场进行大范围调查,然后进行初步评审,选出部分资质较好的供应商,再邀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市场考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征询了各部门的意见,又完成了采购监督的过程。三是除了对采购过程申进行跟踪式监督以外,还要把物资采购的效能也作为综合采购机构效能检察的主要内容,从而使物资采购行为自始至终都得以规范。
3、全方位立体式监督。一是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并依法开展监督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监督,使之成为规范物资采购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最终形成法制化、科学化采购的良好局面。二是物资采购执行部门与采购管理机构应责权分离,采购执行机构负责具体采购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而采购管理部门则主要负责政策的制订及对采购活动的管理与监督,不参与和干涉采购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三是对不同的采购方式实施不同的监督方法,如“询价采购”采用“三人询价制”;“竞争性谈判”则邀请最终用户直接参与;“招标采购”实行唱标公开化,评标专家打分制。除此之外,采购机构还要及时上报采购情况,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采购明细情况,年终向审计部门提交各部门采购明细分类汇总表。从而保证整个采购过程的廉政建设。
打铁还要自身硬
采购是一门系统科学。采购人员在廉洁自律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业务素质。物资采购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各职能部门职权明确、协调有序,从而实现工作的目标化、程序的规范化和管理的科学化,并减少采购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终形成一个统一、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系统。
1、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相应的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强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全面审查供应商的资格。采购机构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供应商的法人资格、资金状况、财务管理、商业信誉、技术实力等方面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对符合要求的供应商颁发准入资格证书,并定期实行年检,只有条件合格的供应商才能参与物资活动,
物资采购机构还应随时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措施制度,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而对在物资活动中有违纪违规行为的供应商,则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或在资格证书上记录违纪情况,或取消其在一年的年限内参与物资的资格,直至吊销其资格证书。
2、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采购机构应本着“自由灵活,因地制宜”的方针进行操作,物资采购过程中可供选择的采购方式有很多,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从而保障物资采购顺畅高效的完成。招标采购方式一般比较适合大宗物资的采购。采购机构公开招集有能力的供应商前来投标竞标,这样既避免了供应商的讨价还价,也促使了供应商为了中标而降低成本与价格。例如北京铁路局曾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采购一批电线电缆,最终采购到的商品在同等条件下比市场价节省了30多万元,节支率达到了17.87%。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适于采购的物品技术质量水平比较复杂且需求量较大时,采购机构直接邀请厂商参加谈判招标,从而既可节省中间供应商的加价环节,又可争取到厂商提供的特价,还增强了物流采购在厂商心中的比重。例如某物资采购机构在采购电脑时,就常常邀请联想、方正、清华同方等设在该地区的分公司直接参加谈判,达到与招标同等的经济效益。询价采购方式适于现货或价值较低技术标准统一的产品采购,具体实行“比值比价”原则,即询问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将每次询价的采购结果制成询价采购记录并装订成册以备监督。
3、建立招标专家资源库。企业采购业务中一般涉及很多品种,某些情况下是第一次采购,采购人员不可能做到是所有领域的专家,这就需要借助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为了保证采购工作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进行招标采购工作时采购部门应邀请企业内具有规定资格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招投标的评审委员,成立评标委员会,建立物资采购招标专家资源库。
在“巧“字上多做文章
采购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设计、监察、领导等多个部门,包括立项、询价、合同、付款等多个环节,很多情况下都是繁琐而枯燥的,这就要求采购工作多在“巧”字上做文章,积极创造良好的内部外部环境,借助工具的力量提高效率。
1、采取新颖多样的方式宣传采购工作。客观的说,目前企业仍有个别部门和人员对采购管理仍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采购机构在供应商和需用单位中的地位,采购机构可以组织一些物资采购协调会。让充分理解和认识物资集中采购的作用与意义。例如某大型企业推行集中采购管理制度,一开始各有采购权限单位非常抵触,集中采购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办公用品展示会,会上有23家国内外知名的IT企业和优秀供应商展示了许多高科技、高品质的产品。展览会在企业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吸引了许多用户的光顾。并得到了公司领导、监察部门及参展供应商的一致好评,从而树立了集中采购的良好形象,扩大了集中采购的影响。如今事业单位参与集中采购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因而加大集中采购力度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与此同时,广大供应商对物资集采购也更加关注,参与采购所组织的采购活动也更加积极。
2、建设网上采购平台。网上采购平台指企业自己建设的基于互联网的招标采购平台,采取现代网络技术,把采购项目的信息公告、发标、投标、报价、定标等过程放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采购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实现了电子化,大大减少了采购需要的书面文档材料,降低了对电话传真等传统通讯工具的依赖,节约交易费用,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降低了采购成本;利用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采购项目形成了最有效的竞争,有效地保证了采购质量;能够更加规范采购程序的操作和监督,大大减少采购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杜绝采购“黑箱”操作和采购腐败。
网上采购平台在我国从就已经开始应用,国内知名企业如联想集团、北京铁路局、海尔集团、哈药集团都已经采用网上招标采购系统来处理企业业务。国内已有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公司如北京网达信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于电子采购管理理念,研发出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针对企业的管理经营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和项目实施服务。可以讲,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采购应用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和应用环境。
10.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篇十
提高工程质量,是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扩大建筑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信誉的根本途径。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市场竞争的焦点。如何提高工程项目实体质量,这是摆在所有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热点话题。笔者撰写本文,抒之己见。
1、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既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无数血和泪实例教训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重新认识建筑产品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讲,笔者认为建筑产品的质量包括 3 个方面: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潢的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原因造成的。水、电、煤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内在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上水不通,下水不畅;电线短路,煤气泄露;还有窗台、屋面、外墙面渗水等,是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建筑产品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
2、必须强化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检查、复核和监督,物料进场、检验、实验和使用的管理,预算、统计、核算管理、施工现场治安治理、消防和卫生管理,分包队伍的管理等,构成了施工现场管理系统。
在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系统中,质量管理是核心。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把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串了起来。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创优和达标,看起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却是密不可分的。要创优质工程,向施工现场管理提出了高的标准和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创优质工程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贯彻 ISO9002 标准提出的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创优达标活动,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向顾客提供满意质量的建筑产品和良好的服务。
3、抓住质量体系的运行,规范质量管理的行为
贯彻实施 ISO9002 质量体系,运用 ISO9002 国际标准的管理模式、标准方法及其有效的运行,是推动和促进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按造 ISO90002 标准编制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对第 3 层次支持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文件化质量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企业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网络;明确了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施工质量管理的程序和标准,这些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客观地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为企业进行系统的规范的、科[:http://]学的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一是抓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控制运行这条主线不放。从年初的质量策划,质量指标的分解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到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竣工项目的回访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月度讲评例会制度,坚持用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来推动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二是抓标准和规范、规程的实施。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技术方面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清理和修订,增补、印发《企业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内部有一部技术质量系统的管理规范、标准和制度。这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行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抓质量奖惩办法的修订和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标准及要求的提高,修订企业质量奖惩办法势在必行。逐步修订完善企业质量奖惩办法,从企业内部立法的角度出发,较好地通过制度的形式把创优达标工作引入了持续、有效运行的轨道。适当的奖励、必要的处罚,是保证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重要举措。
4、严格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的优劣与施工工程实体质量的优劣息息相关。要实现建筑工程质量达标创优的目标,施工企业的施工材料供应部门必须与施工材料构配件厂家建立工作联系和材料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密切业务联系,不断改进和提高材料质量,避免和解决与供方的质量争端。笔者认为: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关键要抓住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验收、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质量这 3 个环节。(1)施工材料构配件采购质量。物质采购人员要选择合格的供方。应初拟 2 家以上供应方待选,经过比较后确定,对经过几次供货考核,确能保证供货质量的供地可签定长期供货协议,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构配件价格和费用,交付服务等标准来评价供应厂家。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指定的供应材料构配件厂家,经审核确有质量保证能力,可按设计和建设部门指定的厂家订货。否则,应同设计和建设部门协商,另择供方。做到四不采购,即不采购达不到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国家已明确淘汰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不带合格的材料构配件,不采购需用单位已对质量提出异议的材料。
(2)施工供应材料构配件的质量验收是施工材料构配件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构配件供应验收过程中,对材料构配件质量有异议时,供应部门负责同供料单位交涉,具体实施按《原材料构配件质量异议仲裁办法》处理。材料构配件质量复检后要索取复检报告,对复检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构配件要按《材料构配件隔离办法》、《原材料构配件退货办法》处理。
(3)施工材料构配件贮存的质量管理。为使库存的施工材料构配件不发生变质,保证物质的完好无损,供应部门及分公司或项目经理部的仓库管理人员负责验收入库材料构配件保管和发放。必须严格按照仓库管理办法,及时上帐上架,严格执行仓库保管原则。特殊材料跟踪管理,按照类别分类保管,严禁混料。开展经常性的对库存物质材料构配件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发生的质量变化和损失情况,防止发生物质材料霉烂、变质、潮湿、锈蚀、虫鼠害、老化和过期失效。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取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在对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一是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二是突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实行有效控制,使其处于受控制状态。三是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质量,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四是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对工序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用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办法来保证工序,使之达到良好控制状态。
5、突出抓好质量通病控制,为顾客提供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施工中有些质量问题,如渗漏、起壳、开裂等质量通病。对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及防止措施,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掌握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才能制定防治措施,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质量通病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施工项目的组织者和操作者在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工序和操作规程,坚持质量标准,对隐蔽工程,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工程如基础沉降不均匀导致墙身开裂;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出现的蜂窝、麻面、露筋;屋面、渗水、漏水;地面、楼面起砂、起壳、开裂;阳台、雨蓬开裂、倾覆和坍塌;墙面抹灰起壳、裂缝、起麻点和不平整;门窗变形,缝隙过大和密封不严等,应开展现场型 QC 小组攻关活动,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严格实施质量检查,认真总结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和防治,以彻底地消除质量通病。
11.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篇十一
摘 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不但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做好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铝制品企业为例,阐述了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原因,讨论了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最后强调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资金管理 生产经营
一、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原因分析
对于铝制品企业而言,资金管理非常重要。铝制品企业属于生产经营型企业,主要依靠制造销售产品来获得收入。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购买原材料和生产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回笼资金主要依靠产品销售收入,因此,就需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既要保证销售资金快速回笼,又要保证生产投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由于销售资金回笼的滞后,造成了企业内部资金出现紧张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销售业绩不理想,货款资金回笼慢
目前铝制品企业受到国际和国内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产品销售环节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某些产品出现了销路不畅的局面,销售业绩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另外,由于客户结算周期的原因,货款资金回笼慢,造成了产品销售出去之后,货款迟迟不能回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影响了企业的资金链。因此,我们对于产品销售业绩不理想,货款资金回笼慢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对资金未形成有效利用
目前的铝制品企业,由于产业定位和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内部还没有建立起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于资金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企业的资金管理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粗放式管理模式。基于这种情况,企业资金未形成有效利用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为了企业未来能够健康良性发展,必须改变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建立起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企业技术改革资金投入过多,未及时形成效益
由于铝制品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有过硬的产品才行。因此,企业对于技术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技术改革和生产线技术升级。但是产品技术改造和生产线技术升级需要一定时间周期作为保证,并且要想形成效益也需要市场检验,所以,企业在技术改革中投入的资金,短期内无法取得直接的效益,这也导致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目前铝制品企业内部资金紧张的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必须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使企业的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对企业资金运用状况的了解,我认为企业要想加强资金管理,就要优化资金管理的三个阶段:
1.在资金使用之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铝制品企业与其他企业一样,在资金使用之前,都应该做好资金预算工作,通过资金预算,将企业一定期限内需要使用的资金以计划的方式体现出来,便于企业进行统筹管理。企业资金使用之前的预算编制工作,一定要切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一定要对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资金费用进行全面的估计,做到全面准确反映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除了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之外,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预留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应急资金,一旦企业出现意外的资金需求,便于及时协调解决。
2.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把好收入和支出关口,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企业的资金使用,主要就是收入和支出,因此要想提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最大效益,就要把好资金收入和支出关口,做到企业收支两条线。在铝制品企业中,由于资金收入主要是产品销售收入,资金支出除了产品的各项生产成本之外,还要考虑财务费用即银行贷款利息的支出。因此,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就要通过提高销售资金回笼速度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及合理计算和偿还银行贷款来实现。所以,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是整个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金管理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从这一角度来看,把好收入和支出关口,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必须得到贯彻和落实。
3.在资金使用之后,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搞好资金的事后控制
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包括使用前管理,使用中管理和使用后管理,在这三个管理过程中,资金的使用后管理最容易被忽略,因此,要想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加强资金使用后的管理,完善资金管理程序。企业的资金在使用之后,需要及时的将资金使用信息和结余信息逐级上报,形成完整的资金管理链条,保证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所以,在资金使用之后需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搞好资金的事后控制。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本文以铝制品企业为例讨论了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措施,从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如果不对资金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段对资金进行完善的管理,企业的经营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企业将无法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分析内部资金管理现状,以及制约资金管理的因素,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措施,切实抓好资金管理工作,因此,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宏向.浅谈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现代经济信息.2011(08).
[2]刘铁军.企业实行全面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企业管理研究.2011(10).
12.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篇十二
1 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实力,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和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 总结和分析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能够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不断完善。
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
( 1) 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行为, 账面不清现象屡有发生, 设备超前购置或者重复购置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但造成资源浪费, 还对资金的合理流动产生不良影响。
( 2) 非法担保、人情投资以及盲目投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但会导致企业资产受损和流失, 严重时还会使企业财务面临困境。出现上述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不具备良好的科学决策能力和较强的市场法律意识。
( 3) 企业管理意识不强, 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导致管理混乱以及资产状况不清现象的发生。管理人员不注重库存清点、资产核对等会导致设备盗用或者被私人占为己有现象的发生, 既会对企业资产造成损害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作。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 企业必须推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使管理意识获得增强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4) 没有进行固定资产账簿的建立, 财务管理不清晰, 管理人员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未做到及时登记调用设备或者新购置设备, 登记不全面或者敷衍了事, 无法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产品名称。
( 5) 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远见, 过分注重当前利益, 没有及时进行设备检修和保养, 严重影响设备的使用年限。部分企业随意放置闲置设备,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 设备性能严重下降, 给企业资产带来大量损失。
( 6) 部分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时对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认识不深, 管理方法不够科学, 进行固定资产调拨时手续办理不及时, 容易出现核算不实以及账务不符等不良现象, 导致资产流失。
2 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断获得加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企业固定资产加强管理能够使企业的财产完整性和安全性获得保障, 同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2. 1 完善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
当前形势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强,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不断增大, 为了使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得提高, 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使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提高, 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经验并推动财务管理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形成。
2. 2 使企业管理意识获得进一步增强
部分企业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管理, 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流失,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提高操作规范性, 同时使企业的管理意识获得强化。
2. 3 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阶段, 这也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为了推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必须细化管理, 保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使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获得提高。
2. 4 推动企业管理手续的完备和管理职责的明确
固定资产的管理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使各个部门的职责获得明确, 只有具备全面详尽的管理手续才能够确保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避免固定资产体外循环以及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等现象的发生, 使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获得保证。
3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和改革, 才能增强竞争力,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为了使企业生命力获得延续, 企业必须不断借鉴和积累经验, 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获得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 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3. 1 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只有具备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够推动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行为的规范, 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除此之外, 还需要推动绩效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使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充分调动, 从而增加企业受益。
3. 2 使资产采购、使用以及管理权限获得明确
明确各个部门的权限, 将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等权限分别交给不同的部门, 使不同部门各司其职,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3. 3 使企业固定资产监管力度获得加强
推动资产清查领导组织的建立和健全, 及时急性各类资产账目、账表等的清理和核实, 对各类账目进行全面清查和等级。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不良现象需要立即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彻底清查现有资产, 及时将需要核销和报废的资产上报有关部门。
3. 4 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固定资产盘活
为了降低企业损伤, 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获得更大收益, 企业可采用不同形式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 既能够减少管理成本, 同时还能够获取现今收益, 对于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5 对财务核算进行规范, 使会计信息质量获得提高
在核算固定资产时不但要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进行核算, 还需要计算累计折旧。部分企业不遵守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中存在少列成本虚增利润以及加大成本、虚减利润等不良现象, 会对企业经营成果的精确性造成影响, 为了使会计信息质量获得提高, 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核算进行严格规范。
3. 6 采用集团化管理方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若企业规模较大, 可以通过应用网络平台对辖下公司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解, 根据各单位资产的具体配制情况合理应用固定资产, 避免固定资产闲置和浪费现象的发生。既能够使企业的财务压力获得减轻, 还能够使公司固定资产获得盘活, 可使资产利用率获得有效提高。
3. 7 树立科学管理意识和观念, 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通过研究和宣传强化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观念, 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顺利进行。对固定资产构建审批程序进行认真贯彻, 避免重复建设以及盲目投资等现象的发生。确保各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质量管理, 推动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3. 8 促进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的发展靠人才, 人才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使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和强化, 从而推动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3. 9 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管理经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科技、文化以及经济等深受国外的影响,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获得加强,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者必须注重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 推动企业健康平稳发展。
3. 10 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固定资产能够使其完整性获得保障。若需要进行资产报废、重组、质押、抵押、调拨、转让、减值、增值或者交换等,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 认知调查和分析资产的增减原因, 避免资产流失, 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4 结 论
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为了避免发生企业固定资产减值或者流失现象必须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增强。为了提高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必须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式, 推动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 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从而确保企业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月红, 陈爱国, 薛龙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 2008 (7) .
[2]苗晓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1) .
[3]朱平.如何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5) .
[4]金志敏.浅谈现代企业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方法[J].中国商贸, 2012 (30) .
[5]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 2011 (2) .
【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推荐阅读:
浅论如何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06-29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07-12
如何加强企业党建08-14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干部队伍建设07-05
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09-29
如何加强周转材料管理07-30
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10-02
探讨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09-26
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工会工作07-20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学校管理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