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2024-12-09

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共6篇)(共6篇)

1.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篇一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B.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C.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D.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十大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B.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C.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D.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答案】1.A

2.D

3.B 【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2.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D项混淆时态。“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跟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的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5.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答案】4.C

5.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4.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作用、主题理解、标题作用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通过对特定背景下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结尾虽 5 然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但不是因为思想转变,他们没有真正了解有声电影,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胡乱作出的评价。

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题干“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有很强的指导性,由此可知应该按照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概括分析。分别为:没看电影之前,刚刚听说了有声电影之后要去看,到了电影院之后,看完电影之后。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概括人物不同的心理。6.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先引原文,然后分析手法及效果。原文中涉及的手法很多,引用经典语句、排比描写人物情态、夸张、口语化、反语等,都可以让语言诙谐幽默。在指出原文内容之后针对手法进行分析并说出幽默的效果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材料二: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合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

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料技成采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造遇到了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种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1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A.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 7 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断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9.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答案】7.B

8.C

9.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解析】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

7.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不正确,图片显示2015年与11、12年相比是下降的。8.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项“只有,才能”条件关系不成立,过于绝对。从材料一“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倡导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可知,选项中前一分句不能成为后一分句的必要条件。

B项曲解文意。材料三中“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目的是“提升专利质量、实 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而不是“体现科研工作的价值”。

D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四可知,“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原因是“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9.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回答相关方的主体,文本明显体现了三个主体:高校、企业、政府。根据三个主体分别回答所起的作用。材料三、四讲述了了高校提供人才和知识储备的作用,以及政府企业的组织协调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赫。KS5U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

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南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俊,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答案】10.B

11.D

12.D

13.(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解析】文言文阅读文一般选择人物传记类文本,主要从断句、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解并翻译文句这四方面设题。这类阅读题,必须要先整体阅读,掌握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再讲究做题的技巧和遵循的原则。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前四个断句相同,四个选项的第一个区别在“涣少好侠”,翻译为“王涣年少时喜好游侠”更为通顺,排除C、D。根据对仗的原则,“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形成动宾结构,故选B。

1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师” 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重点关注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根据上下文确定词句意义。采分点:(1)“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弦”为名词作动词,弹奏、奏乐;“荐”,根据上下文意推断为“祭祀、进献”。(2)“一岁”译为“一年”;“狱”为案件;“不过”古今异义,不超过;“文理”为条理。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D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16.(1).呼尔而与之

(2).蹴尔而与之

(3).五陵年少争缠头

(4).一曲红绡不知数

(5).月出于东山之上

(6).徘徊于斗牛之间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此处“飞纵横”指的是诗人下笔纵横如飞,并不指烛光。15.本题主要考查诗歌意象的作用。“酒”是诗歌中重要物象(但不是抒情意象)的作用,要准确解读就必须读懂原句“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和“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这两联包含作者书法创作之前借酒壮势,趁酒浓意的心境,也包含作品完成后作者志得意满的踌躇。诗歌翻译:

胸中自有军事谋略,想要试炼一番却没有门路,空怀豪情。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如同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

16.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做题时,一定要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和易错字形。本题应注意“蹴、绡”。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________17________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_____18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19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_____20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21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17.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豫剧,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 B.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 C.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 D.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答案】17.C

18.C

19.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能力。将病句、连贯、成语三大题型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引导考生在理解具体语句的时候,将小的语言单位放在大的语言单位中,结合大的语言单位来理解,降低了答题的难度。

做这道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段,在特定的语境下分析词、句的准确表达,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随意分析的错误方法。

17.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文的逻辑可知,这段文字谈创新对于戏曲发展带来的影响。A项,阐述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B项,阐述戏曲发展和创新之间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D项,创新缺失对......起作用。一般“起作用”体现为好作用,这里表述不合事理。只有D项表述与上下文最连贯。

18.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这道题用排除法,首先我们知道戏曲应该是在复制和模仿过程中不知不觉就结束了,“寿终正寝”是自然而然的不受影响的,最后灭亡。所以应该选择“无疾而终”,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名垂青史”是长时间的影响,“名噪一时”是某个时期名声大。此处应该选择历史上一直有影响的艺术大家。“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保存起来,“博采众长”是去采纳,在文段中通过“胸怀”“眼界开阔”“探索”,艺术大家的选择是采纳各个大家的优秀品质。“按图索骥”是守成规,“照猫 画虎”是一味模仿,通过全文角度来看,是跳出模仿,不满足于模仿。因此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强调的是分析病句的语境意识。首先应判定病句是一个复句,重点考查考生对句间关系以及陈述对象一致性的辨析。首先,从语法角度分析,“眼花缭乱”作定语成分,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所以排除AD。B、C的区别在于B多加了“这样”。C项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承前省略主语“戏曲的创新”,显然不能做“探索”的主语,而B项第二个分句“这样”是可以做“探索”的主语的,所以B的表述最准确。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案】示例:

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 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④“征询”改为“征集”;

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请子争鸣、造纸印刷、就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建精神。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四、写作 【答案】示例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时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合含,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有很强的思辨性。针对材料内容,需要开启三种思辨模式:因果思维,寻因导果,执果索因;对比思维,寻找异同,触其本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另有所得。

立意方向指导:

1.尊重客观现实,走出定势思维。英美军方对于作战飞的弹痕分布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人只有针对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和策略。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该作文可以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破思维定势。

2.坚守自我认知,做到以理服人。统计学家沃德在对飞机弹痕进行分析后得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并且能够“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种坚守自我内心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3.树立全面思维,追寻正确答案。沃德并没有说只关注“弹痕少的部分”,而是说“更应该注意”,实质上是一种全面思考的过程,只有对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才能接近问题真相。

4.抓住细节部分,考虑忽略内容。现实生活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科学的发现或许只是偶然的瞬间灵感。而作为个体的人,往往都有“从众心理”,那么这个被忽略掉的不起眼的部分,往往会被人们一直忽视,进而和真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写作时,可以感情真挚,真诚表达对科学精神的敬意;可以立意深刻,揭示弹痕多少与飞机返航的表面与实质的关系;可以材料丰富,最好能储备有时代气息的新鲜材料,比如网络热点事件与事实真相的反转,比如中国科学家立足国情科学解决问题的品质和精神。考生切忌一味埋头冲进历史故纸堆,或者空泛无物。【写作示例】

不为浮云遮望眼

总谓浮云能蔽日,一般人看问题,常在显见处下结论,却不知静水深流,思维常在被忽略的地方闪现光芒。因此,问题的本相需要我们拂去表象的浮云,始见其尊容,方能对症下药。

李斯精明,有颗七窍玲珑心,却见利忘危为保眼前富贵而忽略了潜在的陷阱,最终受制于赵高,身死家亡;屈子行吟,哀叹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国的当权者只看到了即时的权势和享乐,屈子却痛心地预见并证实了楚国的灭亡;稼轩看剑,预言金国必亡,蒙古才是大患,可朝廷上大多数人或思苟安或借伐金以固权,稼轩有幸没有亲见崖山投海的悲壮。屈子和稼轩不为浮云遮望眼,对个人和国家的前途看得比李斯更清楚。

清政府收复台湾,曾有弃守之议,不少人看到了台湾孤悬海外,易滋匪患,且风俗也有许多与中原不同之处,守着实在没有什么好处。而施琅立陈弃守弊利,指出弃守台湾,台湾必将为西方人所占领,不仅为祸当地百姓也将不利东南各省。施琅不为浮云遮望眼,看到了台湾对于中国大陆的重要意义。左宗棠力排众议收复新疆,也是施琅一类能看穿浮云的智者。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许多共产党人借鉴俄国、法国等国家通过在中心城市举行暴动的形式取得了政权,主张城市暴动。结果,革命如流星划过,瞬间闪耀便即暗淡,几至遭受灭顶之灾。毛主席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看到了中国农村蕴含的巨大革命潜力,提出并走上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风物长宜放眼量”,毛主席闲庭信步的自信,源自其穿透浮云的远见卓识。

当今之世,硝烟依旧不断,中国虽保和平,但领土领海争端、贸易纠纷等问题依然很尖锐,不是没有擦枪走火的可能。在各种摩擦和冲突之中,不乏意气风发的鹰派人物,发出了各种强硬的声音,甚至提倡诉诸武力。也有些人,纯粹是看热闹不怕事大,什么都敢想,天天喊打。可是,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浮云,而忘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我国正处在发展经济和强化军备的关键时期,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气魄和慧眼独具的雍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是强化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增强共同利益的根本举措,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更多的国家拉上我们发展的船。君不见,日、韩、澳等美国铁杆盟国,已经深度受惠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对中关系上,日益纠结和摇摆。我们不能被冲突和摩擦的浮云所迷惑,而是一心实现民族复兴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表象易见,本相难求。遇到问题,不能匆忙地依据表象下结论,而是参破表象,拨云见日。

2.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篇二

一、特色选择题

例1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2题)设函数f(x)=ex(2x-1)-ax+a,其中a<1,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0使得f(x0)<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简评:本题虽然是一个导数应用问题,但如果无视选择题特点,单靠导数会很繁琐.另外, 笔者认为本题立意也在于考查函数增长快慢的知识,检测考生的直觉意识.

对于a=3/4,为探究f(x)=ex(2x-1)+3 4 (1-x)的图象与单调性特征,我们先分析函数y=ex(2x-1).由y′=ex(2x+1),可知它在区间(-∞,-1 /2 ]上是单调递减,在区间[-1 /2 ,+∞)上单调递增,当x=-1/ 2时.根据指数函数与一次函数增长 快慢的知识,y=ex(2x-1)的图象以x轴的负半轴为渐进线;再结合当x=0时,y=-1,当x=1时y=3e,作出其图 象,如图1.因此,函数的图象以直线y=3 4 (1x)向左上的方 向为渐近 线,再结合函 数y= ex(2x-1)与y=3 /4 (1-x)在区间(0,+∞)上增长的快慢,可绘制函数f(x)的图象,如图2.其中,因此a=3/ 4满足题设,否定选项C,故选D.

例2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12题)设函数f′(x)是奇函数f(x)(x∈R)的导函数,f(-1) =0,当x>0时,xf′(x)-f(x)<0,则使得f(x)>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0,1)

(B)(-1,0)∪(1,+∞)

(C)(-∞,-1)∪(-1,0)

(D)(0,1)∪(1,+∞)

解析:令δ(x)=f(x)/x(x≠0),由题意知δ(x)是偶函数.由δ(-x)=δ(x),得δ′(-x)=-δ′(x),即导函数δ′(x)是奇函数.由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当x>0时,δ′(x)<0,所以δ(x)在(0,+∞)上单调递减. 又δ(x)为偶函数,由对称性知δ(x)在(-∞,0) 上单调递增.再由f(-1)=0,得δ(-1)=δ(1) =0,所以当x∈(0,1)时,δ(x)>0,f(x)>0, 当x∈(-∞,-1)时,δ(x)<0,f(x)>0.所以不等式f(x)>0的解集是 (- ∞,-1)∪ (0, 1).故选A.

简评:本题把函数的奇偶性与导数应用融为一体,基于导数运算考查考生构造函数的能力,以及借助几何直观探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技能.

二、特色填空题

例3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16题)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 ∠B= ∠C=75°,BC =2,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解析:如图3,作出四边形ABCD,连结BD,记∠CBD=α, 则0°<α<75°,∠ABD=75°-α, ∠ADB=30°+α,∠BDC=105° -α.

在 △CBD与 △ABD中,分别应用正弦定理,得

令15°-α=t,则-60°<t<15°,可得

,易知其在定义域内为递减的,所以,即

故AB的取值范围是

简评:上述解法是把已知边BC和欲求边AB通过两个三角形关联建立目标函数,其定义域易于确定,计算稍显繁琐.如果连结AC,如图4,引入∠BAC= α,可用正弦定理简捷建立目标

例4 (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6题)设Sn是数列 {an}的前n项和,且a1= -1,an+1= SnSn+1,则Sn=_______ .

解析:把an+1=Sn+1-Sn代入an+1= SnSn+1,得Sn+1-Sn=SnSn+1,即Sn+1(1-Sn) =Sn.由a1=-1,得S1=-1,S2=-1/2,继续推导,得S3= -1 /3 ,S4= -1 /4 ,….假设

简评:本题也可以 这样求解:由,再讨论Sn≠0.若存在某个n0∈N*,使得Sn0Sn0+1=0,则必

即依次继续 下去,得到an=0(n∈N*),这与a1=-1矛盾.

所以Sn=-1/n(n∈N*).

三、特色解答题

例5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y=x2/ 4与直线l:y=kx +a(a>0)交于M,N两点.

(Ⅰ)当k=0时,分别求出曲线C在点M , N处的切线方程;

(Ⅱ)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OPM=∠OPN?说明理由.

(Ⅱ)存在点P(0,-a)满足条件∠OPM =∠OPN.

记M(x1,y1),N(x2,y2)(x1<x2),则证明∠OPM=∠OPN,即证kPM=-kPN.

简评:本题注重检测考生化归与转化技能, 需识别出题 设条件∠OPM = ∠OPN的本质———两条直线关于x轴对称.有幸的是此题正好是笔者的拙著《高校自主招生十二讲》(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中的一个结论(详见第七章第一节).当然,本题也可以按照斜率直接求出目标点:设所求点P(0,t),由kPM+kPN=0,得,即,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将 上式转化为,即t=-a,即所求点为 P(0,-a).

无独有偶,2015年北京卷解析几何解答题碰巧以椭圆给出类似的设计,本质上都是选用两角的正切构建角相等的代数条件,但是北京卷涉及两个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直接以比例建构对应的代数条件.

例6 (北京卷第19题)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21/2/2 ,点P(0,1)和点A(m,n)(m≠0)都在椭圆C上,直线PA交x轴于点M .

(Ⅰ)求椭圆C的方程,并求点M的坐标 (用m,n表示).

(Ⅱ)设O为原点,点B与点A关于x轴对称,直线PB交x轴于点N.问:y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OQM= ∠ONQ?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Ⅰ)由.再由椭圆过点P(0,1),得b=1,所以椭圆

由题意,得直线PA:y=(n-1) /mx+1.

(Ⅱ)由题意,得B(m,-n),所以把点M坐标中的“n”换成“-n”,即得N(m /(1+n ),0).

设满足条件的点Q(0,t)(t≠0),由条件 ∠OQM= ∠ONQ,得Rt△ONQ∽Rt△OQM (如图5).所以OQ2=OM·ON,即t2=m/ (1-n) · m/( 1+n)=m2/(1-n2).再由m2/2+n2=1,得t2=2.

故存在满足 题设条件 的点Q (0,21/2)或Q(0,-21/2).

例7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0题)已知椭圆C:9x2+y2=m2(m>0),直线l不过原点O, 且不平行于坐标轴,l与C有两个交点A,B,记线段AB的中点为M .

(Ⅰ)证明:直线OM的斜率与直线l的斜率的乘积为定值.

(Ⅱ)若l过点(m /3 ,m),延长线段OM与C交于点P,四边形OAPB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若能,求出此时 直线l的斜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Ⅰ )设l:y=kx+b(bk≠0),记A(x1,y1),B(x2,y2)(x1<x2).

(Ⅱ)由直线l过点D(m /3 ,m),得k>0.

由(Ⅰ)可得OM:y=-9/ kx.

因为四边形OAPB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即x1+x2=xP,所以

故四边形OAPB可以是平行四边形,此时k=4-71/2或k=4+71/2.

例8 (全国新课标卷 Ⅰ 第21题)已知函数f(x)=x3+ax+1/ 4 ,g(x)=-ln x.

(Ⅰ)当a为何值时,x轴为曲线y=f(x) 的切线?

(Ⅱ)用min{m,n}表示m,n中的最小值, 设函数h(x)=min{f(x),g(x)}(x>0),讨论函数h(x)零点的个数.

解析:(Ⅰ)f′(x)=3x2+a,如果a≥0,则f(x)是单调递增函数,与x轴相交,不相切,所以a<0.令f′(x)=0,得

f(x),f′(x)随x的变化情况列表如下:

若切点是极大值点,则f( (-a/3)1/2)=0,无解.若切点是极小值点,则f( (-a/3)1/2)=0,解得a=-3 4.

(Ⅱ)由(Ⅰ)中表格可理解函数f(x)的图象的升降情况,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6所示, 两者总有一个交点P,点P与直线x=1的位置关系是影响函数h(x)的零点个数的一个要素.令f(1)=0,得到a=-5 /4.

记函数h(x)的零点个数为N,结合动态图象,得到有以下结果.

上述五个 结论依次 对应于图 象7,8,9, 10,11.

简评:本题以数学直觉立意,检测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自觉意识、过硬的数学表达能力以及清晰的运算求解能力.

例9 (全国新课标卷 Ⅱ 第21题)设函数f(x)=emx+x2-mx.

(Ⅰ)证明:f(x)在(- ∞,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

(Ⅱ )若对任意x1,x2∈ [-1,1],都有|f(x1)-f(x2)|≤e-1,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Ⅰ)证明:f′(x)=memx+2x-m.

因为f″(x)=m2emx+2>0,所以f′(x)在R上单调递增.

令f′(x)=0,得x=0.列表如下:

故f(x)在 (- ∞,0)上单调递 减,在 (0, +∞)上单调递增.

(Ⅱ)由 (Ⅰ)可知,当x1,x2∈[-1,1]时, |f(x1)-f(x2)|max=max{f(-1)-1,f(1)-1},所以题设 条件等价 于

令当且仅当x=0时,取“=”,所以δ(x)是增函数,列表如下:

所以条件(*)化为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当x≥0时,em-m≤e-1,记g(x) =ex-x,x∈[0,+∞),则g′(x)=ex-1≥0, 所以x∈[0,+∞),g(x)是增函数,且g(1) =e-1.所以0≤m≤1.

情形二:当x<0时,e-m+m≤e-1,记h(x)=e-x+x,x∈(- ∞,0),则h′(x)=1-e-x<0,所以x∈(- ∞,0),h(x)是减函数, 且h(-1)=e-1.所以-1≤m<0.

3.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篇三

【关键词】完形填空 作答技巧 英语教学

高考牵动全国,牵动每一位高三学子的人生选择。英语高考在整个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分数占到五分之一,而完型填空试题在历年的英语高考中历久弥新,占据着30分的分值,即占到整个英语总分的五分之一。笔者身处英语教学一线的实践,在研读历年英语高考试题的过程中,发现2002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在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2002年英语高考试题中完形填空题更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指示和导向作用。下面笔者将对2002年高考英语试题完形填空题的作答技巧、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两个方面出发作一简单论述。

一、2002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内容全文呈现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6~55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hat is intelligence(智力)anyway? When I was in the army I 36 an intelligence test that all soldier took, and, against 37 of 100, scored 160.

I had an auto-repair man once, who, on these intelligence tests, could not 38 have scored more than 80. 39 , when anything went wrong with my car. I hurried to him and be always 40 it.

Well, then, suppose my auto-repair man 41 question for some intelligence tests. By every one of them I'd prove myself a 42 . In a world where I have to work with my 43 . I'd do poorly.

Consider my auto-repair man 44 . He had a habit of telling 45 . One time he said, “Doe, a deaf-dumb(聋哑)man 46 some mails. Having entered a store, he put two fingers together on the counter and made 47 movements with the other hand. The clerk brought him a hammer. He 48 his head and pointed to the two fingers he was hammering. The clerk 49 him some nails. He picked out the right size and left, well, Doe, the 50 man who came in was blind. He wanted scissors(剪刀). 51 do you suppose he asked for them?” I lifted my right hand and made scissoring movements with my first two fingers. He burst out laughing and said, “Why, you fool, he used his 52 and asked for them. I've been 53 that on all my customers today, but I knew 54 I'd catch you.” “Why is that?” I asked, “Because you are so goddamned educated. Doe, I knew you couldn't be very 55 .”

And I have an uneasy feeling he had something there.

36. A. failed B. wrote

C. received D. chose

37. A. an average B. a total

C. an exam D. a number

38. A. always B. possibly

C. certainly D. frequently

39. A. Then B. Thus

C. Therefore D. Yet

40. A. fixed B. checked

C. drove D. changed

41. A. answered B. practiced

C. designed D. tired

42. A. teacher B. doctor

C. winner D. fool

43. A. brains B. effort

C. hands D. attention

44. A. again B. as usual

C. too D. as well

45. A. lies B. jokes

C. news D. tales

46. A. bought B. tested

C. found D. needed

47. A. cutting B. hammering

C. waving D. circling

48. A. nodded B. raised

C. shook D. turned

49. A. brought B. packed

C. send D. sold

50. A. clever B. other

C. right D. next

51. A. What B. How

C. Who D. Which

52. A. imagination B. hand

C. voice D. information

53. A. trying B. proving

C. practicing D. examination

54. A. for sure B. at once

C. in fact D. right now

55. A. clear B. silly

C. slow D. smart

二、2002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作答技巧

首先要通读全文,掌握整个文章的行文意思。这篇文章的大体含义是:智力到底是什么呢?当我在部队服役时,我曾接受过一种所有士兵都参加的智能测验,在标准得分为100的情况下,我得了160分。基地上没有哪个人曾见过这样的高分,于是他们便对我大加吹捧了两个小时之久。(这对我毫无意义。第二天我仍然是一名列兵,最高的职务是担任伙食值勤员。)我一生中一直得到这样的高分,因此便有一种自鸣得意之感,认为自己非常聪明,而且期望别人也这样认为。然而,实际上,难道这类分数不是仅仅意味着我很善于回答那些编制智力测验的人们——智力爱好跟我类似的人们——认为值得回答的那类学究式的问题吗?比方说吧,我过去有位汽车修理师,据我估计,在这类智力测验中,他的得分不大可能会超过80。我过去总是想当然地以为我比他聪明得多。然而,每当我的汽车出了毛病,我总是急急忙忙地去找他,焦急地注视着他检查汽车的主要部位,恭听着他的见解,仿佛聆听神谕一般——而他总能把我的汽车修好。那好,假定让我的汽车修理师来为智力测验设计题目,或是让一位木匠、一个农夫或者是除了学究以外的几乎任何一个人来设计题目。按每一次这类的测验来衡量,我都会表明自己是一个笨蛋,而且我也会真的成为一个笨蛋。在一个无法运用我所受过的学校训练以及我在词语方面的才能,而不得不用双手工作,做一些复杂或艰苦的事情的世界上,我会干得很差劲。因此,我的智力并不是绝对的。它的价值是由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所决定的。它的数值是由那个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人决定的,他们作为这类事情的仲裁人已设法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再来考虑一下我的汽车修理师吧。他有个习惯,每次见到我都要跟我讲些笑话。有一次他从汽车引擎罩下面抬起头来说:“博士,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走进一家五金店买钉子。他把两个手指头一起放在柜台上,用另一只手做了几次锤击动作。”“店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他摇摇头,指了指他正在敲击的那两个手指头。店员给他拿来了钉子。他选出了自己需要的尺寸,然后就走了。听好,博士,接着进来的是一个瞎子。他要买剪刀。你猜他是怎样表示的呢?”我举起右手,用食指和中指做了几次剪切动作。我的汽车修理师一看就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说:“啊,你这个笨蛋,他是用他的嗓子说他要买剪刀的。”接着他又沾沾自喜地说:“今天我用这个问题把我所有的主顾都考了一下。”“上当的人多吗?”我问。“不少,”他说。“但我事先就吃准你一定会上当。”“那为什么?”我问。“因为你受的教育太多了,博士,我知道你不会太精明的。”我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根据全文意思进行填空,36空应当为received (接受智力测验),37空应为an average (平均分),38空应为possibly(可能)……

这就是说,要使得完形填空得高分,第一步要通读全文熟悉大意,第二步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对照每空的备选项筛选做出最佳选择,第三步选项做完后再通读一遍看是否通顺,不通顺的要重新筛选定夺。

三、2002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完形填空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

通过对2002年高考英语真题全国卷的分析,今后对我们从事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多要求。认真钻研考纲和课程标准,以不变应万变。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但是都能在在大纲中找到位置,学生越是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全面扎实,就越能够灵活变通,游刃有余。回归教材,抓好课堂45分钟。对高考词汇以及零碎知识点进行科学地记忆。这里的科学记忆指三个方面:第一,不是每个词都花一样的时间,过于简单的词可直接放置一边,而同义、反义、用法相似以及同一词根的词可以放在一起比较记忆;第二,有些零碎知识点则用零碎时间反复记忆最有效。可备有小册子,随时拿出来看看记记;第三,有些词汇不能只看简单的汉语解释,而要结合该词在文章中具体运用来形成一个既全面又独特的概念。近些年来,近义词词义辨析越来越微妙,有时仅靠讲解还是难以区分。

善于将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并且坚持课本联系生活实际,将英语基础知识与图表理解、俚语或带有各种修辞手段的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记忆的同时需要思考,思考这些零碎知识的来源及内在联系,最终提高灵活使用的水平。

针对各种题型,训练答题技巧,同时积累考试经验。对于听力题来说,考试时应注意预热,避免紧张心理,纠正错误发音等;做单选题时针对较复杂的题干,可把原句转换成陈述句、简单句后再理解找答案;完形填空中瞻前顾后,保证文章前后一致,贯通流畅;阅读理解精泛读结合自如;任务型阅读中填词要敢于判断出手,不能畏缩;书面表达要善于布局,让阅读者看得清晰明了。同时,注意总结考试经验,避免无谓丢分。

4.全国II卷高考作文解析 篇四

(1)漫画观察顺序。拿到题目,不少同学会在观察顺序上感到迷惑,从上到下看,还是从左到右呢?仔细观察漫画,右下角有序号提示,所以应该是从上到下看。

(2)观察漫画内容,是关于考不同分数的奖励和惩罚。第一个小孩受到夸奖从100分跌落到98分,从奖励变成了惩罚,孩子从开心变成了不开心;第二个小孩从55分提升61分,从惩罚变成了奖励,孩子从不开心变成了开心。

5.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篇五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复旦大学在建校110周年的校庆日当天发布了新版形象宣传片《ToMyLight》后,被眼尖的网友指出抄袭了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探索者),被截取的类似视频一经传出舆论一片哗然,纷纷谴责复旦的不地道。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的名牌高校,在建校11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其学校宣传片竟然抄袭日本宣传片的创意,这让中国人情何以堪?难道连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也只会靠抄袭别人来凸显自己吗?对此很多人不禁要问:我们中国人只是擅长抄袭吗?我们的诚信在哪里?说到诚信,最近关于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两则新闻,更让我们难堪,也更让我们反思:中国的教育为什么没有教会我们诚信?一则新闻是美国检方5月28日对15名中国学生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等考试中采用欺诈手段,收买枪手替考。如果被控罪名成立,这些中国学生可能面临几十年监禁和几十万美元的罚金。另一则新闻是BBC中文网5月28日的报道,文中称2014年有大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学校开除,其中不乏在常春藤名校就读的学生。而被开除的原因,该报告称学术不诚实的比例占到22.98%。由这两则新闻再看看复旦大学涉嫌抄袭的宣传片,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些因果关系?中国学生不诚实,中国的教育机构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为什么那么多中国学生敢在美国造假?原因很简单,因为造假对中国学生来说真的很平常。想想我们自己在中国受教育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很多造假的事情: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学校会要求学生造假;为了学校之间的考试比赛,老师会安排学生相互抄袭;在学生之间内部相互抄袭、找替考更是经常发生的事。要么是学校让学生造假,要么是学生自己造假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教育环境中,中国学生很自然的将“造假”当成了家常便饭。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竟然教唆、支持学生造假,这是多么可悲的事!中国学生将在中国养成的习惯带到美国,所以上面两则新闻的悲剧也就发生了。其实不止学生,中国整个社会都在面临诚信缺失的问题,因此造成的社会矛盾数不胜数;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转,让中国人的生活烦躁不安。诚信问题应该到了重视、解决的时候了。我们看到,中国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明礼、诚信”的价值宣导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都能看到,这当然是好事;但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要从学校坚守诚信开始,只有学校真的变成了“明礼、诚信”的典范,学生们才能在学校的耳濡目染中养成诚信的习惯,形成诚信的品格,并将这种品格带到全社会。由此,我们再看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事件,不得不说这对宣导诚信的中国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对广大的中国学子来说这也是一种极其不好的示范。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希望复旦大学以此次事件为警醒,沉痛反思自己的行为;在以后的作为中,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树立起“诚信”育人的典范,将诚信的价值观传导给一代代的学子,也为全社会带来“诚信”的正能量。选自《中国教育为什么没教会我们诚信?》秦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日的不诚信行为,引起了一片轰动,人们纷纷谴责不地道、不诚信。B.关于复旦大学抄袭日本东京大学宣传片的事件,尤为将中国诚信问题展现出来,也激起每个中国人的深思。C.美国检方控告中国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欺骗、替考等手段,如若查实,中国学生将可能会面临着严厉的法律惩罚。可见,美国教育重视诚信。D.之所以在中国呈现出多种造假等不诚信行为,是因为中国教育环境让学生“有机可乘”。面对这种状况,老师和家长在其中承担着很大的责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每年都会有部分留学生因为学术不诚实而被开除,体现出中国在教育学生诚信方面的不足。B.为应付上级检查做假、学校间的考试做假、学生间的抄袭等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作风,所以造假在学生中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家常便饭”。C.因为中国教育机构的唆使、支持学生造假的行为,不仅使中国学生把这种不良习惯带到了美国,还导致两则新闻的悲剧发生。D.中国的不诚信行为不仅在学生中体现,甚至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这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的生活;影响着中国整个社会的运转;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复旦大学需以抄袭事件为警醒,加大诚信教育,树立“诚信育人”的典范。B.只有将诚信的价值观传导给每一代的学子,才能为全世界注入“诚信”的正能量,才能为广大中国学子树立起良好的示范。C.中国虽然对诚信的重要性有着较好的认识,但是未能真正落实到学校,因为学校才是诚信教育的关键示范场所,才能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诚信的品格,将它带入社会中。D.近年来,不诚信行为在中国各个地方屡见不鲜,这不仅带给我们沉痛的反思,而且中国人也将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真的猛士钱玄同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发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称“汉字不死,中国必亡”。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40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1918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他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有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钱玄同一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60分,61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40人,最后一人就得100分;若是40人以上,便重新从60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在1921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1939年1月17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相关链接:钱玄同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更为掇献,又号疑古、逸谷,笔名浑然。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1933年,日寇侵入华北,他曾把眷属送到上海去住,自己也想离开华北到南方去。当年他写信给黎锦熙、罗常培说,自己“既无执干戈以卫社稷之能力”,只能以教书“骗钱糊口,无聊极矣!可耻极矣!”。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开始,北平沦陷,北平师范大学西迁陕西。钱玄同因病未能随校赴陕,也未能南下,只得留在北平。1938年春,他恢复了旧名“钱夏”,表示“夏”而非“夷”,不做敌伪的顺民。他常间接寄语随北平师大迁至城固的好友黎锦熙等,说“玄同绝不污伪命”。平津沦陷以后,北方文化界处于暴日的铁蹄之下,居境非常悲惨;但他保持着高洁的节操,虽和钱稻孙有叔侄之亲,和周作人等有友好之谊,仍然不受包围,不被污辱。壮年以斗士领导青年,中年以学者努力学术,晚年以义士保持名节,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了。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钱玄同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对人严苛,对己更甚无不体现着他性格的刚猛。北平沦陷后,他恢复旧名,后来他在文化界暴日铁蹄之下仍保持着高洁的节操且使与众人的友谊不受包围。B.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考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恃才傲物的一面。C.本文以记叙为主,语言辞藻华丽,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D.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刘半农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钱玄同站在新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最终改革派取胜。E.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还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5.钱玄同在有生之年做了哪些对他影响一生的事?请简要概括。(4分)6.钱玄同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让其被誉为“真的猛士”?(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墙南池子的莲花开了,母亲该回来了罢。母亲去世已经三年有余,按照古书上的说法,我也是戴孝三年有余了,也该“既葬,除服”了。而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耳侧,刻骨铭心,日日不能忘却,今生却无从瞻仰了。莲花,是母亲生前最爱。她是读过书的。外公外婆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便只能疼这么一个女儿。那个年代,小户人家做生意,颇有些闲银,便央人求了方圆十里有名的先生,教母亲读书习字,作画吟诗。先生爱莲,说这是花中之最,母亲便照葫芦画瓢,不知不觉也钟情上了。周敦颐《爱莲说》里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篇幅甚小,意味犹长。后人想说些什么出来,却又无从下手,捉襟见肘了。幼时,母亲便常常拿这篇文章训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那时,父亲早逝病故,母亲便用着她那怯弱的身材,以一人之力扛下了所有的重担,幸而,我们是很听话的,也很有志气的。后院墙南有一小池塘,废弃多年,母亲老来闲来无事,便像模像样地打理起来,待我外地工作回来看望母亲,却发现已变了大样:墙修葺了一番,土刨过了,上面工工整整地种着些萝卜青菜,花花草草,还有一棵半人高的橘子树,想来明年便可收获了。那池塘,水虽然仍是浑浊的,但是上面零星地漂着些巴掌大的绿叶,有的还带着矮矮的拐杖,想来应该不矮,应是出水面变低了。我望着母亲,她在院子里忙忙碌碌的身影,艰难却不容有半刻迟疑,不觉有些伤感,她的儿女均不在她身旁,求学的继续求学,工作的早已有了新家,即使是旧历新年,也总缺那么一两个人,不得团圆。她是像伺候她的儿女一般伺候着这些灵活的生物啊,有多少个夜里,被寒气冷醒,急急忙忙护理她的萝卜青菜,橘树花草,池塘一家,一天到晚,忙着除草施肥,季节采摘。突然有一年,人全齐了,大家都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来,邻居帮忙打了电话,说是母亲突然摔倒了,中风,现在住着医院呢。二弟,三妹,四妹都拖家带口地回来了,医院不方便,便住到城里的旅馆去了,孩子们也闹得慌。出门太久,人世太深,彼此不常联系,竟有些生疏开来,我们淡薄地叙着旧,轮流看护着母亲。有一天,母亲突然睁开了皱巴的眼睛,叫来了我们兄妹四人,我们都很惊喜,她说:“送我回家吧,我活不长了。”“妈妈,你放心,好心养病,别担心其他的事。”“就是就是。别耍孩子脾气。”“我想看看墙南池子里的莲花,天一热怕是早开了,还有菜园子。”我们面面相觑。母亲的气息变得越来越衰弱,我们只得依了她。还有什么,比临死之人的心愿更来得迫切紧要呢。母亲不喜欢住医院,我是知道的,因为父亲便是死在了医院里,从此,母亲见了阴森森的医院墙,都害怕得绕道走,如今让她住了那么多天,她该是难受得发慌了。做子女的总怕自己孝道做得不够,怕别人说闲话也怕自己良心不安,可是尊重病人的心愿,难道不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当时我们立即同意了母亲的想法,那母亲在她遗留的不多的时光里,应该都是幸福而快乐的。我们将坐着轮椅的她,艰难地送回了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小村庄,大家的眼眶都略有些湿润,可是没有人说话,没有一个人想打破这可怕的寂静,每个人的心里都风起云涌的。唉,够闹心的了。母亲的身材,比之前瘦小的身板还要缩小了一半,她安详地睡在轮椅里面,盖着新买的花毯子,像个不谙世事的婴儿,亦或是天使。临近傍晚时分,我们到了,我轻声唤母亲:“妈,我们到了。”她像是从极长的睡眠里苏醒过来,缓慢地睁开了疲倦的眼睛,突然地,像是黑夜突然被火柴划破了,黑色的瞳孔兀地亮了起来。我猜,她是满足了。然后她唤我们四人过来,侧着身紧紧地围住她,将我们年老粗糙的手跟她同样年老粗糙的手合起来,像一朵莲花,用力地握了一下,深长地各看了我们一眼,什么都瞒不过母亲,我们便什么都懂了。后来,母亲回家后第三天,便在睡梦里去世了。这应该是最好的逝去了,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不折腾,也不难受。我们清早起来给她送早餐,她已经安详地去了,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我们便没有什么可悲伤的地方了,只是惋惜。逝去的总要到逝去才懂得珍惜。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再也没有母亲可喊了。母亲生前常说,莲尤其生得清冽可爱,亭亭玉立像少女的裙摆。母亲用过很多比喻形容,她不晓得,这跟大名鼎鼎的朱先生的描述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像那段经典的名句中写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她常说自己是粗人,却一本正经地教导我们:你们要像这莲一样,清清白白地做人,母亲不求你们飞黄腾达,达官显贵,但求你们问心无愧,母一生,足矣。如今,我们四人托了母亲的福,经年不聚的缘分到了头,便时常地联系着,像小的时候一样,嬉戏热闹开来,但愿我们的子女,也同我们如此这般,永远恩恩爱爱。我们也立了心愿:将来如果病重无法医治,都不再医治,人活一辈子,应当像莲一样,夏去便衰败罢,这是自然规律。该吃吃,该喝喝,该走,便走了。徐徐晚风吹来,在这日近西山的浓霞中,那含苞的莲顺势一点点,一点点撑开了身子骨,便迎风招展了。选自《读者》芽青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母亲自小受外公外婆的疼爱,后来母亲因受老师的熏陶,不知不觉钟情上了莲花,之后便一直用莲花来教导我们清白做人。这体现了莲花是一种高贵的象征。B.文中引用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使文章对莲花的叙述增添了又一光鲜色彩。为后文凸显母亲的品格、赞颂我们对母亲的爱埋下了伏笔。C.母亲中风住院,孩子们回到家里,却略显生疏。让人感叹世事变迁以及对虚假病态的社会的揭露。D.当母亲说活不长让我们送她回家时,我们面面相觑,只是表面的对母亲进行简单的关心。这与后文母亲逝去的惋惜形成鲜明的对比。8.古今中外,莲在各类人群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请联系文章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莲地位如此重要的原因。(4分)9.请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寓意进行分析,并简要谈谈作用。(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③传,凭证。④便宜,利益、好处。⑤横草,使草倒下。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C.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D.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徙,表示一般的调动官职,在此处表示提拔之意,与“迁”相似。B.擢,提拔、选拔之意,现常用于表达人才出众。用“擢第”以作科举考试得中。C.辞,此处表示托辞。在“言词”这个意义上,“辞”和“词”是同义词。在较古的时代,一般只说“辞”,不说“词”。汉代后逐渐以“词”代“辞”。D.属,此处表示写作。通“嘱”时,可表示托付、看。现多用于生辰属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B.徐偃受命在国内巡视风俗民情,他独断专行,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办案过程中,徐偃理屈词穷,故被百姓唾弃。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大夫。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2)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雪晴晚望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就为下文清冷凄清的感情抒发奠定了基调,烘托出诗人的失意、苦闷。B.五、六句在写景上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C.诗中末尾两句诗人写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D.这首诗的诗题交代了晴雪和暮色这两种所写景物。描绘了一幅寒寂的空山晚晴图。E.作者应举落第,心情抑郁,美好的事物使诗人心情得到缓解,可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又生悲观。15.赏析本诗中的颔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据2017年高考考纲命定)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的观点。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去年上半年,我们的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都有所增加,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伐功矜能,止步不前。②对有责任心的作者来说,一篇作品从完稿到发表,往往需要他们韦编三绝,几易其稿,最后才能交付刊印。③策划人必须对他所从事的项目的具体特征了如指掌,并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才有可能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④近百年来,自私的人类对地球上动植物的生杀予夺导致了今天环境的一步步恶化.⑤2017年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媒体和企业界代表,展示了中俄两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坚不可摧。⑥老师常教育学生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不能甘于人后,要一马当先。A.①③⑤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②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消费市场的平稳增长,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互联网+”为引领的新型消费模式,近几年也迎来蓬勃发展。2016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B.据国家相关部门表明,我国将于7月20日开展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将首次环北冰洋航行,并将首次试航西北航道。C.科学家们认为,由方忠研究员带领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的外尔费米子,这一发现对拓扑电子学和量子计算机等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满足合理要求。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李华起草了一份寻物启事“7月11日,我在图书馆丢失了一本《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行为准则》书一本,如有拾获,请速速归还。”B.这次作文大赛不是当堂写作,你务必参加,大胆写稿,不妥之处我自会斧正的。C.今天我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感到万分荣幸;评委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的聆听!D.希望各国家总统总统从海湾和平和贵国本身的利益出发,争取主动,避免出现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人生里,我一直遵循自己想着的路走下去,不管别人是认同的,①_________________,就想走自己的路。虽然,②,我吃过很多的苦,流过很多的泪。但是,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勇往直前。人生是我的,我还是一贯的坚持自己所能坚持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②_______。③_______。

6.高考真题全国卷ii数学 篇六

关键词:特色,亮点,启示,数学文化

201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卷是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 试卷的结构保持了新课程高考数学试卷的一贯风格, 试题设计体现了“大稳定、小创新”的稳健、成熟设计理念.今年试卷贴近中学教学实际, 在坚持对五个能力、两个意识考查的同时, 注重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 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色.以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为考点来挑选合理背景, 善于应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融合构建试卷的主体结构, 在新课程新增内容和传统内容的结合处寻找创新点, 考查更加科学.试卷从多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考查数学思维品质, 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从考试性质上审视这份试卷, 它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 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 是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的可圈可点的试卷.从采分“点”、主干“线”、覆盖“面”、运算与思维的“量”、创新与探究的“度”等方面, 全面引领素质教育继续深入扎实推进,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一、特色解读

1. 考查全面

命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考查的知识点达到85%以上.对重点知识点 (如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 既考查全面, 又有一定深度.

2. 难度合理

全卷设计入口容易, 在难度顺序上科学合理, 比例恰当, 布点有序, 符合考生的思维方式.试题层次分明, 区分度好, 不偏不怪.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基础题, 只要考生能够认真学习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就能得到基本分;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中档试题, 保证中等水平的考生能够考出正常成绩, 产生一定的区分度;有近三分之一的能力题, 使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一定的空间, 尤其是难题的难度适中, 克服了以往有时“难题成废题”的不科学现象.

3. 注重思想, 揭露本质

试题充分体现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既对传统数学思想方法作重点考查, 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 又对新课程中的思想方法作适度考查, 如必然与或然思想、离散与连续思想、统计与分析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类比与归纳思想等.对前者的考查要求高, 难度大, 考查灵活, 对后者的考查难度适中, 既体现了个性, 也体现了共性、试卷特点评析.如全国课标卷 (Ⅰ) 理科第19题突出考查对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概念的理解.因此, 在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应当注重进行探究, 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的合作讨论达到正确认识概念的本质, 在概念的巩固阶段应当在实际环境中运用概念体现学以致用.

二、特点分析

1. 注重基础考查, 试题区分度明显

纵观全卷, 选择题简洁平稳, 填空题难度适中, 解答题层次分明.选择、填空题考查知识点单一, 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 也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理想的水平.而在解答题中, 每道题均以多问形式出现, 其中第一问相对容易, 大多数考生能顺利完成;而第二问难度逐渐加大, 灵活性渐强, 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给个性品质优秀、数学成绩良好的考生留有较大的展示空间.

2. 淡化技巧重视通法, 能力立意强化思维

试题淡化特殊技巧, 注重通性通法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全国课标卷 (Ⅰ) 理科:第 (11) 、 (16) 、 (20) 题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 如第 (9) 、 (12) 、 (15) 题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 如第 (20) 、 (21) 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等.试卷突出对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的考查.如全国课标卷 (Ⅰ) 理科:第 (11) 、 (16) 、 (17) 、 (20) 题重点考查数学思维能力, 第 (8) 、 (18) 题考查空间想象能力;第 (12) 、 (19) 、 (20) 题综合考查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

3. 诠释考试说明内涵, 运算能力决定成败

试题以高中内容为主, 但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内容, 例如在立体几何中考查平面几何的性质和数值的运算, 在解三角形和解析几何中包含着方程思想, 试题表述比较常规, 运算能力与运算手段决定了考试的成败.

4. 渗透数学文化, 凸显数学美学功能

克莱因指出:“数学是形成现代文化的主要力量, 也是这种文化极其重要的因素.”如全国课标卷 (Ⅰ) 理科:第 (4) 、 (5) 、 (13) 、 (18) 题渗透勾股定理;第 (12) 题以数列为背景, 渗透三角形周长为定值, 研究面积的变化规律;第 (13) 题是填空题第一题, 以向量中三点共线的结论为背景, 考查数量积基本计算.全国课标卷 (Ⅱ) 理科第21题涉及泰勒公式.

5. 通性通法, 灵活应用

高考倡导通性通法, 淡化特殊技巧, 注重灵活应用, 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在高考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相结合进行的, 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但在高考考查中又不是机械地照搬运用某种思想和方法, 而是要考生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也就是考查考生的能力.要充分认识数学思想方法在提高解题能力上的重要性, 因此, 在进行教学时, 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灵活应用能力.如全国课标卷 (Ⅰ) 理科第21题突出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变成学生自己能灵活运用的东西, 而不是只能机械照搬.

上一篇:2023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感恩的抒情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