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2024-07-12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共16篇)(共16篇)

1.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经济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今政府尤其作为直面广大农村居民的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氛围浓、亮点多、效果好”,现结合白沙经验,对如何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作出如下思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全乡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1万人口,面积60.4平方公里,农民以种植水稻和生猪饲养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居民沿袭传统的生活模式,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大多为塑料制品、电器设备、塑料包装等不可降解垃圾,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作物秸秆污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已成为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三)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标准化的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四)农村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居民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受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养成了滥用化肥和农药、随意丢弃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直排等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居民身上根深蒂固,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二)农村环保设施使用不到位。

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长沙县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各乡镇均建设了大量的垃圾池,发放垃圾桶,建立垃圾压缩站等环保设施。但经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造成垃圾池残全不全、垃圾桶丢失、垃圾不入箱、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农户对配备的垃圾桶弃而不用或者挪作它用;垃圾运输车因缺乏专业驾驶员而搁置;部分小垃圾池因不实用而闲置,造成垃圾设施的有效使用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效果。

三、对策与思考

(一)让政府号召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宣传栏、广播、公开信等方式对环保知识的宣传仅仅只能使农村居民的环保观念局限于政府的号召,要使农村居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必须让这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一是要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教育系统、开办国学班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用这种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懂得健康与小康、发展与发病、致富与致癌、生存与生活、日子好过与好日子的关系,让农村居民明确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向农村居民倡导“人人多一份责任,家家更整洁干净”的理念,引导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环境治理,形成一种“人人讲环保,家家争先进”的新气象。二是要树立工作典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环保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妇女以及儿童等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工作典型,以典型的力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动员、清洁家园”的良好氛围。白沙乡先后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半边天当家”、“青年先行”等“清洁家园”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妇女以及青年干部三种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将锡福村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向全乡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营造一个氛围。乡镇可采取农村环境治理现场月交流会、月评比会的形式;村(社区)可采取“组月评、村季评、半年一小结,年终大总评”的形式,使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同时对工作典型,先进分子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新局面。

(二)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畜禽养殖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存在经济与环境的两难选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仍举步维艰,随时都有反弹可能,个别农户甚至还存在直排现象。对于以上情况,要在科学划定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严格落实限养转产与禁、限养政策,大力推广干湿分离等养殖污染处理方式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退出养殖,投身绿色生态产业。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项目资金、土地审批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优惠,鼓励养殖户积极投身生态产业发展;村(社区)可采取党群合作共建的方式,建立形式各样的生态产业合作社,吸引养殖户参与,消除他们的市场风险。白沙乡锡福村以经济最为落后的罗王寨组作为试点,以党群共建的方式,吸引养殖户投身生态产业发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了群众致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治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在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以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生态宜居家园”的建设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乡镇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村(社区)开展“生态宜居家园”创建活动,村(社区)可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农户因户制宜地开展庭院美化工作,村组干部、党员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对普通群众进行有效地宣传发动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进行引导,在充分尊重农户主体意愿的前提下,立足农户实际,分类引导,分别规划,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村民的创建积极性。白沙乡今年以来提出了以“村村优美、处处创新、家家和谐、人人活力”为创建目标的“秀美乡村”创建活动,全乡各村(社区)反响强烈,相继开展了“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庭院绿化、屋场治理”等活动,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申报“秀美乡村”,有效地推动了白沙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

2.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环境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是环境保护的两个重要内容, 做好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工作, 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推动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本文对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提出了几点思考。抛砖引玉, 旨在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一、当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环境监管制度不健全

现行的我国大部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情景不容乐观, 监测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 主要表现在监测力量薄弱、实用性不强、监测机制不健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等。比如说, 地方性政府缺乏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重要性认识, 造成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投入不足, 导致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建设, 严重影响了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开展。又比如说, 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监测部门, 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的工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 农民也无处咨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而对于少数建设有环境管理部门的农村区域, 其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混乱, 大家都去管或大家都不管的问题屡见不鲜,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薄弱

与城镇环境监测相比, 农村环境监测除了资金投入环节力量薄弱之外, 还存在监测人员力量、监测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不足。环境监测站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 我国县级环境监测站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 由于当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存在很大的冲突, 所以, 县级环境监测站一般以五到十人为人员编制规模。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的今天, 若环境监测站仍采用以往的人员编制制度, 势必会造成人员资源的短缺, 导致业务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另外, 就现行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而言, 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空缺, 拔尖人才极度匮乏, 也是造成监测水平不高、正常业务难以完成、新业务无法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对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治理的几点对策

(一)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认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治理, 笔者认为首要的是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加强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政府部门要做好表率, 将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成立专门的保护部门和治理小组, 形成以环保部门为主体, 计划、建设、财政和工商等多部门配合的管理体系。实行领导负责制, 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任务, 将其工作状况与政绩形成挂钩, 达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工作成效。另外, 还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宣传力度, 提高农民的环保认识。除了做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宣传工作之外, 还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讲座培训等载体, 多途径多手段向广大农民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帮助农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并积极鼓励农民将环境保护付诸实践, 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二)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物力支持和人力支持是提高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治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也是改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现状、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可以从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入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要将环境保护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范畴内, 成为一项刚性支出项目, 并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强对环境保护资金运行的会计核算处理, 严把资金的各支出关口, 使其具体用于环境监测和治理上,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比如, 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用于处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畜牧业养殖污染等问题。对于人力投入而言, 要打破以往县级环境监测站人员编制的模式, 结合各农村区域环境保护的状况, 科学、合理地配置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而提高农村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水平。

总之, 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质量没有形成常态化, 在实际工作中, 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如:监测和治理的目标不明确, 监测和治理频率不规律, 造成了许多重要的工作被疏忽, 形成无人管理的真空状况。因此, 笔者认为还应当不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 联系农村现阶段环境保护的状况, 实施“层级指责清晰、面上责任落实、运转制度保障、防治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使农村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达到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3.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城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03

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城市由于发展早,开发早,环境问题出现早,所以较早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得到了长效地治理和大量地投资。然而,由于农村开发晚,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重视,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加之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治理的技术和资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在未来会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药污染

农村人口以土地耕种作为生存的根本手段。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对农民和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产量,保持农作物的基本供应,大量的农药使用到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这些化学农药不但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同时还难以降解,对土质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1.2 农膜污染

大棚种植让人们对果蔬类农产品的食用不再受季节影响。但农膜简单处理的后果是大量的白色污染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土质。近年来,我国的农膜产量以每年10%的速度不断增长,到2010年我国的农膜废弃量达到50万吨,这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破坏了生态环境。

1.3 焚烧秸秆

近几年,曾经有新闻报道称,乘客在飞机上看到了一片广袤的地区上空冒着滚滚浓烟,这正是农村大面积焚烧秸秆产生的现象。秸秆焚烧不但使空气中产生大量的漂浮颗粒物,严重影响环境,而且由于火情控制不当非常容易造成火灾。

1.4 养殖污染

养殖污染主要来自于对牲畜粪便处理的不彻底。这些粪便往往被直接掩埋,甚至露天处理。粪便中的BDO、CDO、氨氮等物质都严重超标,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

1.5 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开始建起了大大小小的工厂。由于审批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不严格,这些工厂在环境治理和废料排放方面毫无作为,废弃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2 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

2.1 政策导向不够明确

在唯GDP论英雄的时代,各地政府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为了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充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药用量也不断增加。为招商引资,忽视了环境问题。这些都是农村在发展经济和环境治理过程中政策导向不明确而导致的。

2.2 先进经验不能吸收

在城市,许多治理环境问题的方法已经被证明有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先进的经验不但没有得到农村环境部门的重视,农村环境的破坏行为反而有增无减。这种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的行为是严重的本末倒置。

2.3 制度宣传不够扩展

农村交通闭塞,对外界的了解相对较少。在治理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靠相关部门的宣传和指导。而由于不重视、不明确、不作为的现象,导致农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停滞不前。

3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建议

3.1 清洁生产

农村的环境治理要吸取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教训,破解先污染后治理的误区。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环境问题改善最重要的就是要清洁生产。无论是农产品生产,还是畜牧业养殖,都要进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就是要在源头上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同时减少“饮鸩止渴”的生产行为。做好清洁生产就解决了农村环境一半的问题。

3.2 循环利用

农村的土壤污染、水污染都是由于农村发展的粗放模式造成的。在当今,城市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但在农村做得还不够。农村要吸取城市发展积攒的宝贵经验,改变观念,引进技术使农业生产过程中可以被循环利用的原材料不被浪费。循环利用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收益,同时对治理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3.3 边建边治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和投资的引进。但是,在引进企业的同时,政府要制定政策对企业实施边建边治的方式。招商引资和环境治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对周边环境能够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在引进之前,要重点考察企业资质,手续是否健全,污染物排放处理设施是否完备等情况。只有在通过考察以后,才能允许企业进入。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宁可不引进,也绝不能等生态坏境崩溃以后再治理。

4 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的环境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由于长期生产积累的弊端和企业进驻以后产生的新的环境问题,农村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各级政府应当充分认清农村环境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特别是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管控农村招商引资手续是农村治理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邢巧,饶云聪,王晓辉,等.海南农村环境保护规范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3):23-241.

[2] 郭建,孙惠莲,胡俊苗.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110-17112,171151.

[3] 黄韬,高宏,梁润霞.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270-92721.

4.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四

近几年来,XX区管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XX街道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安置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5月份,我们亲赴各村就此专题开展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新农村安置点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随着土地的整治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安置点居民越来越多,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调研组现场观察到,安置点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为我街道不少农村安置小区的真实写照。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安置点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转自第一公文网:gongwen.1kejian.com]

一是部分新村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新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新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新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安置点二层楼以上供水量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用水。

二、主要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当前新农村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多年以来,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我们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全街道能够实施饮用水集中净化和垃圾集中处理的村、镇仅占少数,绝大多数村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都还处于空白状态。三是管理乏力。目前除少数住宅小区,我街道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卫机

构和队伍,绝大多数安置点甚至连环卫保洁人员都没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本处于无人管理和无序管理状态。四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研不难发现,目前我街道新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应引起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街道党委、政府以新农村建设和中央强力推进农村环保工作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和村安置小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街道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区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XX区管委会、XX街道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新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街道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5.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五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县委提出了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但目前,城市噪声污染状况已经有所显现,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往往不能及时查处,致使噪声污染治理呈无序、泛滥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噪声污染。在各商业街区、农贸市场,设置音响设备,搭台表演;小商贩携高音喇叭等其他发出高噪音的方法进行吆喝,招揽顾客的现象随处可见。

二、娱乐噪声污染。尤其是麻城大市场广场、体育场或东二道街歌厅等娱乐场所的各类娱乐活动锣鼓喧嚣,喊声震天,毫不顾及噪声对附近人群或居民造成的污染,有时还引起行人围观,造成交通拥堵。

三、交通噪声污染。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攀升,部分老旧的三轮车没能彻底取缔,以及驾驶员发法律意识淡薄,随时随意鸣笛等因素造成城区内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这些持续不绝的噪声污染直接干扰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破坏了城市的人居环境,损害了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噪声污染已成为群众日常提及的热点问题,城市环境保护的一大公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制造噪声干扰他人生活的行为,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防治,都作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

为此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商业经营户自觉遵守社会生活噪声管理规定,引导经营户依法依规经营,通过改善经营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从源头上减少商业噪声的产生。

二、加强依法管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商业噪声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大对制造噪声者的查处力度,对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制止噪声污染行为。与商业经营户、文化娱乐部门等签订噪声控制责任书,设立举报电话,积极倡导和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6.农村环境治理自查报告 篇六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县级负责、乡镇主抓、村为主体的工作原则,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程序下发了《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务委办通〔20xx〕xx号)、《xx自治县20xx年农村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实施方案》(x农领办发〔20xx〕xx号)、《xx自治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x农领办发〔20xx〕xx号)、《xx自治县20xx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农发〔20xx〕39号)、《xx自治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x农发〔20xx〕45号)等文件。

(二)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根据《xx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x市农领办发〔20xx〕xx号)和《关于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x农人居通〔20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民俗活动期间,严格遵照行动内容,紧扣行动主题,紧盯行动目标,开展以村庄“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整治活动,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宣传,积极动员,营造人人参与行动的活跃氛围。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动员鼓励党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团体等多方力量参与村庄清洁行动中。三是持续开展卫生评比。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我县开展了卫生评比行动,取得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作用的良好效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持续开展卫生评比,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率,在群众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励作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大力实施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专项行动。按照“全方位覆盖、彻底性革命”的基本思路,通过政策引导、部门联动、标准规范、分类指导、调度考核等方式,我县大力实施“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截止目前,我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25511户,超额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当前已全部投入使用;20xx年全县计划新建改造村级公共卫生所厕40座,目前已投入使用25座,完成比例为62。5%。

(四)大力实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我县主要从大力实施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粪污专项治理、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膜回收利用、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发展节水农业等几个方面重点内容,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生态畜牧业和低碳循环农业;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如期打赢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

(五)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构建长效机制。部分村(居)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按照“村里事、村民定、村民管”的做法,发挥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民参与的主体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已设立保洁员岗位,专人进行垃圾的清理、公路养护、农村公共厕所的管护等;逐步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各地积极响应,强化思想教育,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行动当中。但是不少群众思想意识没有转变过来,主人翁意识较差,维护村庄公共环境卫生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存在“各扫门前雪”的情况,公共卫生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清洁指挥长”责任制未有效开展,未充分利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垃圾转运设施不足。日常生活中,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各种生产生活垃圾。农村对生产生活垃圾处理又是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村(居)没有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垃圾桶、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点),没有固定的转运模式,更多还是依靠于焚烧、填埋等模式;没有固定的环卫保洁队伍,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措施,垃圾转运遇到很大的阻碍。

(三)资金投入力度不足。人居环境整治,由于一些基本的设施设备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完整,在行动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前期脱贫攻坚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资金分配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各地方的设施设备和人员配置上面存在着不平衡。

(四)长效机制建立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人居环境整治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乡村环境卫生日趋变好。但是,人居环境的卫生是一项长久的民生事件,需要建立长效的公共环境卫生保洁制度,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需进一步的.加强“清洁指挥长”的能动作用,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让村庄能够常年的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有效提升乡村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拥有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坚持县级主抓,乡镇落实责任机制,乡镇主要负责同志为要切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总指挥,形成“清洁指挥长”责任制,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多方力量参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农民群众自己事自己干的行动自觉,全力推进我县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和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居住环境不讲究、生活卫生不注意等陋习根深蒂固。农村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更是对农村落后陋习改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导工程来抓,充分利用村民代表、党员会议、悬挂标语、发放小册子、知识讲座、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

(三)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县级财政增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将资金用活用好、算好帐,将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有力的后盾保障,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7.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突破口 篇七

1 农村环境主要污染问题

1.1 生态破坏加剧。

由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修路、办企业等等大规模的工程必然加速自然资源 (环境) 的消耗, 植被、矿产、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等遭到巨大破坏。

1.2 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得不到

彻底处理和综合利用, 随意堆放, 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生活物质极大丰富, 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由于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垃圾沿河、路、居民点附近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

1.3 畜禽粪便污染得不到彻底治理和综合利用, 污染呈现加重趋势。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较快, 畜禽养殖户普遍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据调查, 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 而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粪便的堆放和气味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

1.4 乡镇企业产生的三废污染加重。

发展乡镇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 能耗高、污染重, 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者个别乡镇领导不经考察, 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 由此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

1.5 农药、化肥、农膜、农药瓶等农用物资滥用、滥埋, 造成农田环境和农副产品污染。

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 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 导致农田环境污染;农药被农作物吸收后进入植物体内, 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 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 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农药使用不当, 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而且增强了病虫害的抗药性, 污染了环境, 甚至造成人畜中毒, 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

1.6 农田质量下降。

农药、化肥、农膜、农药瓶等农用物资滥用、滥埋, 乡镇企业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发展乡镇经济随意侵占耕地, 造成农村耕地的大量流失和质量下降。

总之,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排放主体分散、隐蔽, 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 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较大。同时,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点源污染防治上, 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 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 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2 农村环境污染原因

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较多。首先是广大农村环境保护整体意识不足。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较晚, 对其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农村污染控制问题还未得到重视。其次是法制缺位。现行的环保法规主要针对城市和污染防治, 对农村污染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财政投入极度短缺, 并且滞后, 扶持措施不到位,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四是农村环境污染具有复杂性和面源性, 治理面大, 成效缓慢;五是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欠缺, 治理效率不高。六是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部门众多,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仍分散于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 尚未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有效管理体系, 行不成合力。

3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突破口

一要强化农村环境管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 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科普宣传和活动, 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 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 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生产、生活中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从而改善人们生存空间, 提高生活质量。

二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 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镇村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 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 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 划分生产和生活区, 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

三要健全并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 情况复杂, 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 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

四要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 建设一批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工程。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为抓手, 引导推动一批具有较好基础、较强实力、生态环境较好的村镇率先达到新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的要求。

五要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 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规模化养殖场必须综合利用和处置畜禽粪便, 并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还田。

六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 遵循“废物-处理-资源”的原则。妥善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 建设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契机,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 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以乡镇工业污染防治为根本,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以农村饮水安全为首要任务, 全面开展县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工作, 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七要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环保牵头、部门协同、联合推进”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依托科技支撑, 确保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八要加大农村环境保护适用技术的引进、研究和推广力度, 保证技术支撑。如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 拓展生物能的开发渠道, 积极实施秸杆发电、秸杆颗粒燃料、秸杆气化、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转化等工程, 延伸农业产业链, 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九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保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8.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八

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吴泽永

学号:20081509

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新闻学

2011年2月15日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前言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电视媒体也曾报道过“垃圾围村”的现象。以前人们只重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处于边缘位置的农村地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村容村貌的整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得到普遍的重视。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和在农村生活多年的经验并加以深入思考,理论结合实际精心撰写了本文。简要论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景原因、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其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其言论无论多么精妙都只是高阁之谈,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县新厂镇营寨村为例,分析了造成该村环境污染的原因,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意见措施,笔者认为或多或少有其合理之处。

一、营寨村简述

新厂镇营寨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地处靖州县边陲,与通道县县溪镇接壤。全村共六个自然团,2000名多村民。营寨村是典型的山地村,交通极为不便,境内没有大河和水路航道,目前全村也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通往镇政府驻地的公路正在铺筑当中,工程竣工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多年以来当地村民都是经过泥泞的盘山公路去往通道县县溪镇,而很少再到新厂镇赶集。该村的落后与闭塞全县闻名,虽然如此,由于当地村民勤劳能干,坐山吃山也是温饱有余,这些年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当地的香菌种植产业。该村相当一部分的村民都从事香菌种植,尤其是上营寨和下营寨更胜一筹。香菌种植给该村带来的财富一时间还难以统计到具体的数字,但是,自从种植香菌以来村内面貌的改变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时显著的。

与此同时,香菌种植业给该村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生态环境遭到了空前的破坏。极不符合“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十六字方针的“村容整洁”一条。

二、营寨村环境恶化的现象、特征及危害

(一)营寨村环境污染现象简述

营寨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存在,但近些年尤为突出。笔者便有深刻的体会。从前的青山绿水被糟蹋得遍体鳞伤满目疮痍不堪入目。

该村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沿溪流区域呈带状分布,而又以有居民带更胜。营寨村各个自然团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小溪,或穿团寨而过,或绕团外而流,这些水量并不丰富的溪流是当地主要的水源,不仅灌溉农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涤衣洗菜之便。营寨虽处于闭塞之地,但山水田园风光清秀无比,民养自给有余。但是现在已经俨然不是那般模样,小溪里沉积了厚厚的淤泥,烂橘子烂菌包破塑料袋将溪水堵得水泄不通,部分流段出现断流现象,如厕后使用过的卫生纸等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并统统倾泻于小溪当中,不但有碍观瞻,时间一长臭味熏天。

处于这样的生活环境之下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还在门前溪流中喂养家禽家畜,排放物如鸭粪直接排放到溪流中,而人们还在这样的水质中洗衣物甚至洗菜,根据食物链的原理,最后伤及当地居民在所难免。

(二)营寨村环境污染的特征

1、污染来源单一。污染源主要是当地农业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如烂菌包。烂塑料袋、如烂水果、洗衣污水等。

2、主要表现为水源污染。几乎所有的垃圾都排泄到小溪里,远远超过了溪水的自净能力。

3、污染区域集中于居民区及河湾处。很多居民为图方便就近倾倒垃圾,所以很多门前的溪水流段都堆积了很多垃圾废物。溪水拐弯处则沉积了大量的垃圾。

4、污染时间的全年性。以前每逢夏季溪水涨水的时候,由于水量增大流速加快,溪水会把沉积下来的垃圾冲走,但是最近这些年由于河道淤塞严重,垃圾数量剧增等原因溪水已经无力带走沉积多年的垃圾,因而污染的时间由原来的季节性污染转变为全年的污染。

5、治理的艰难性。环境破坏了需要治理,但是农村环境的治理起码受到一下两个因素的制约:

(1)农民文化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公共卫生的维护还缺乏认识。

(2)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奇缺。污染起来是举手之劳,而要治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规模的治理、清除和保护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持是不现实的。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这样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和广泛性事毋庸置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当地生态平衡。被污染的小溪内鱼虾几乎灭绝。

2、不利于饲养家禽家畜的健康。容易引起瘟疫的流行。

3、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是环境污染的最终和最大的受害者。因为人所食用的是在污染的环境下成长的家禽家畜,是污水洗涤后的蔬菜;人们所呼吸的是恶臭难闻的被污染后的空气。

4、间接危害到城市区域。当地被污染的农产品可能流向城市,而间接危害到城市的居民。

5、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以环境换取的繁荣一定是不持久的。总有一天人们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它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时代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6、对当地形象影响不好。环境的破坏时人们素质低下的表现。

总而言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时百害而无一利,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重视,抓紧治理。

三、营寨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纵然是困难重重,总不能因噎废食。权衡利弊,人们还是支付不起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它所带来的危害不只影响一个人,而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它所危害的也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今后的子子孙孙„„

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既然是要治理那么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方法。在提出具体方案之前笔者认为还需要花一些篇幅来论述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这样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我们制行动方案时有宗法可循。

笔者认为有关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措施的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因地制宜。要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措施,这样才具有可行性。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方法。例如营寨村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财力上无法安排专门的环卫车辆就不要做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应当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解决类似问题。

(二)依靠广大群众。“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脱离了群众,一切都是空谈,毫无价值。

(三)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这个根本就是要通过环保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发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河山的精神,杜绝不良卫生习惯,积极爱护公共环境。人的觉悟提高了,自然就不会再做有害生态环境的事,环境治理好了,也就能保护好。

(四)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根据上述几点原则方针,结合营寨村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一)加强环保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从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宣传教育工作应该由村委会安排人员专人专办,这项工作应该长期坚持不容放松。

(二)制定本村的环境保护日程表,具体规划每一个时段季节的环保目标。第一步是在汛期来临之前全面疏通河道;第二步应该在汛期来领之时借助水力将河道清理干净,将沉积多年的垃圾冲走;第三步应该巩固成果,积极防范,杜绝再次污染。

(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体村名共同协商制定后严格执行。

(四)责任到户,责任到人。每户居民负责自家门前路段流域的环境卫生。

(五)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设卫生监督员巡视本村卫生。污染公共环境者应给予一定的罚款。

(六)探索新的运作模式。一个村可以成立一个环保合作组织,每个组设分理处。每个自然团应该选择合适场所作为垃圾处理场,垃圾焚烧场应远离居民区。实行“户、团、村”模式,户分类,组回收、村收购。也就是说每户居民事先将

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分离出来以适当价格卖给环保合作组织,然后每个组派专人定期回收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储存,最后由村统一再能行二次回收并转运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本村环境保护的日常开支。

(七)开展卫生评比工作。在本村辖区范围内的各个小组或自然团之间进行卫生评比工作,定期评比一次,评比的内容主要是看该团(组)的公共卫生情况和村容村貌是否整洁,评比出最佳卫生团寨和最差卫生团寨通报全村,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八)严禁在上游河段饲养或放养家禽家畜,以免动物粪便造成水质污染。以上八点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可在具体实践中补充或修改。

四、结语

9.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九

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县实现“创建生态彭泽,共建美丽家园”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根据《江西省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县及时出台《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围绕“政府主体、农户参与、因村制宜、梯次推进”总体的思路,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为深入了解我县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情况,9月29日、10月9日和10日,我率农业农村局专题调研组成员分别对芙蓉墩镇、原种场、龙城镇的村庄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对芙蓉墩镇11个深度处理点、龙城镇4个建设完成深度处理点和4个在建深度处理点、原种场1个深度处理点进行了实地查看,分别召开相关人员座谈,走访调查群众30人。本调研报告,从我县农村污水治理现状出发,结合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任务,剖析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农村污水处理现状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厕所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水体富营养化物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导致部分河流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影响农村居住环境和群众身体健康。

(一)农村生活污水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对全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初步调查,每年全县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7万吨,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产生量约26万吨,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6万吨,处理率仅为35.3%。目前,全县大部分农村及集镇基本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许多粪便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河塘沟渠,严重污染了水源和环境,这也是导致农村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大部分农户厨房产生的生活污水基本上不作处理。据调查,我县农村的重要湿地系统--池塘的水质已很少有3类水以上水质,一些养殖业发展比较多的村甚至是劣5类,农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丧失了原有水体自净的功能。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使用情况

2018年以来,我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雨污分流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农村示范村创建的一项前置条件,制定了《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的目标。

2018年,我县在28个村庄实施生活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为全县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统一处理进行先行试点,截止目前,大部分设施运行情况正常。2019年,县政府印发《2019年彭泽县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目标任务、治理模式和技术标准,提出采取集中、联户或分户形式,结合氧化塘、人工湿地、生化处理等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净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今年以来,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结合新农村点建设,在178个村点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其中深度处理村点45个,目前大部分陆续建成使用。其中沿江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污水收集率达85%以上,污水简易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地域面积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规划滞后,农村污水处理工作难度特别大,目前工作尚属初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低,治理效果不明显。我县自然村庄1587个,截至2019年10月,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村庄仅为206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只有12.98%。根据对全县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情况的初步调查,每年全县农村人粪尿产生总量约17万吨,生活洗涤污水和厨房污水产生量约26万吨,人粪尿经化粪池处理量约为6万吨,处理率仅为35.3%。

(二)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规范。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多为政府出资建设,建成后交由行政村运行管理。因运行管理监管不到位,厌氧化粪池清掏不及时,人工湿地堵塞、曝气系统及排泥系统不按操作程序运行等,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只建设不运行”,成了“晒太阳”工程,对已建成的设施缺乏有效管护,去年全县建成的28个污水深度处理设施和今年建成投入运行使用的深度处理设施,存在建设标准不高,污水收集率低,设备设施损毁,缺乏安全保障措施等问题。

(三)建设资金缺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各地财政比较困难,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治污项目很难开展。

(四)认识不到位。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尚未引起农户的足够重视,导致管网纳管率不高。

(五)创新适合我县实际的处理技术。就我县而言特别需要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无费用或低费用、适合分散型处置的处理技术。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污水管网建设不到位。主要有两方面情况:一是主管网到位,但支路管网不到位纳户率不高(如龙城镇余良村、芙蓉墩镇湖西村等4个污水深度处理点),导致部分农户污水仍未经处理无序排放,而建成的污水处理终端“吃不饱”问题;二是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欠账较多。从目前建成的设施来看,普遍存在污水排放管网里程长,检查井设置不合要求,堵塞严重,导致污水难以全部进入处理系统,致使个别污水处理设备实际进水量与设计进水量差距较大,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处于闲置状态。

(二)农村污水处理建设资金问题缺口较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的公共资金投入。根据我县作为全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类县目标,到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我县要用一年多年时间完成全县87%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按目前的政策和县财力实际,上级资金来源较少,县级财力紧张。

(三)建成设施运行管理费用难保障。以目前建成的村庄污水深度处理点实际运行费用为依据,一个污水处理点年均运行管理费用约为1万元,由于项目建设资金不包括污水处理设施的后期运行管理费用,加之后期运行管理费用既没有财政列资,也没有收费依据,目前这些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点的运营管理费用都是由所在乡镇自行负担,无法实现专人管护,保障设施正常运行。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增多和老旧,设施管护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正常的经费作为保障,这些项目建成后都将无法运行,成为闲置工程,造成项目资源浪费,影响政府形象。

(四)建成设施监督管理不规范。一是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没有制定指导性意见,无法明确处理设施的运营维护责任主体,缺乏领导问责、考核,约束力不够,监管效果不明显。二是镇村和临聘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的因费用问题导致设施运行不正常,时开时停;有的管理不规范,无运行管理记录、台帐等;有的处理设施长期无人看管,杂草丛生,群众意见较大。三是专业人员短缺。污水处理站运行维护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人员,而镇村的临管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不了专业维护的需要。

(五)村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我县农村污水治理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对污水乱排的危害性、污水治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不理解、不支持,对身边的污水横流现象习以为常,乱排乱倒,导致大量污水没有进入处理程序。

(六)个人原因剖析。一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全面、深层次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内涵、精髓要义不够。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片面性问题,学习不够全面、系统、深入,学思践悟、深研笃行不够。二是坚持群众路线思想上有所放松,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户不够;听基层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解决人居环境整治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三是工作有畏难情绪,对一些遗留问题、棘手难题,缺乏一抓到底、动真碰硬的勇气,不敢直面矛盾、强力突破;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办事,对法规政策钻研不够,对解决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问题思路不够开阔、举措不够创新。

四、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宣传,形成合力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具有公益性、系统性、前瞻性的特点。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水环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农村生活污水要整乡整村推进,家家户户治理,量多面广难度大,推进的前提必须取得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首先要取得村干部和群众的支持,在老百姓房前屋后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人们难免会有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光讲道理不行。带他们到现场看处理效果好不好,看是不是有异味儿,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其次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村庄整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项目中的改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建立一套运行有序的长效机制。

(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针对我县农村地形多样,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经济状况各异等特点,要按照“投资省、周期短、运行快、效果好”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制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案的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等自然处理形式处理村庄污水。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取选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集中进行处理,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

(三)政策激励,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大力推动,更需要农村居民的主体参与和自觉行动。目前,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污水处理

10.加强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篇十

1 加大宣传力度

广辟渠道, 加大宣传, 让养殖户树立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意识形态, 从源头上减少以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使养殖户的法律和环保意识加强, 更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养殖。

2 严格“三区规划”

按照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对养殖业进行规范, 加强整治, 从严把关, 对现有的养猪场进行清理整顿, 规范养殖行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行为, 政府要以强硬态度进行停养, 并搬迁。对限养区的养殖行为, 要合理引导, 加以规范, 强化治污, 对可养区的养殖行为, 重点治污。

3 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

新建的养殖场, 必须做到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才可生产。现存的养殖场, 要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带动, 新建或改造无害化处理设施。积极推广科学养殖场环保模式,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净道与污道分开。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 建设干湿分离、雨污分离、三级沉淀、厌氧发酵、生猪净化等粪污处理设施, 要新建厌氧发酵池、雨污分离栏舍, 鼓励发展零排放生态发酵床模式养猪。

4 加强监管

坚持采取官方兽医分片包干、挂点联系制度, 督促指导养殖场 (户) 的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 协助解决养殖户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不落实整改措施, 直接造成污染群众反应强烈的养户如是公司加农户的, 采取停供猪苗, 不得生产。如是自繁自养的, 务必停产整改。

5 推广生态养猪模式

11.夏邑高中关于治理周边环境的报告 篇十一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夏邑县高级中学发展速度很快,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成绩有目共睹,但随着学校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周边环境问题却成为学校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小商小贩占道经营、食品经营流动摊点不听劝告、上下学期间交通堵塞、凡此种种,虽然经过学校多次努力,即使今年三月份与城管联合行动,也毫无改观。学校周边环境脏乱差,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莘莘学子的读书、学习。现特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周边环境情况介绍:

学校周围店铺林立,林林种种。文具商店、购物超市、文化用品商店、服装商店、小饭店;学校右边的一条街更是兼容并包:购物广场、魅力大头贴、彩票销售点、小吃流动车、诊所、网吧等等;一到课间或者放学经常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再加上道路狭窄,车辆很多,往往是学生和行人乱窜,汽车喇叭与叫卖声齐唱,其场面可谓“壮观”。这些都在学校周边不足100米的范围内,给我校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诱惑着中学生的网吧,还有一些不时流入学校的暴力色情书刊音像,都不停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

二、学校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

1、是流动摊贩多。流动摊贩往往是一无卫生许可证,二无工商执照,出售的商品又往往是烧烤食品,极不卫生,隐患无穷。流动摊贩是学校门前普遍存在的一大“景观”。很多商贩为赚学生手中的零花钱,将摊位摆在了学校门口,或者沿着学校门前道路两旁开门设铺,影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管理秩序,很多摊点经营证照不全,大量出售“三无食品”、油炸小吃或兜售香烟、酒和不健康书籍等,严重威胁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商贩聚集也是交通堵塞一大原因。

2、是闲杂人员多。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经常游离着一些由社会闲散人员、辍学青少年组成的小群体,他们或视机盗窃、敲诈钱物,或寻泄肇事、打架斗殴,抢夺学生财物、敲诈勒索学生,甚至与校内问题学生勾结,溜入学校,干扰学校正常教育秩序。不良小群体的影响是学生违法犯罪的最大诱导力量,对师生财产和人生安全构成了强大威胁。

3、交通秩序乱。学校门前道路通道狭窄,交通警示标志不明显。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交通管制乏力;每到放学、上学时间,接送学生的车辆、营运车辆、过路车辆、无证无牌三轮车、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人流混杂,在校门口经常造成堵塞和交通事故,严重危及我校师生安全。

4、学校大门西侧的人行道长期被无证摊点占用。小商品长期摆放在人行道上,还有寄存学生的自行车小摊,将人行道堵得严严实实,学生无法通过。人行道也成为这些小商小贩的赚钱工具。

对于商铺占用学校门前人行道的状况,学校也是多次交涉,也曾多次找执法部门前来解决,但是这些经营者已经“经验丰富”,只要有执法的前来,他们就在退回自家门前,执法的一走,他们又和以前一样,如此反反复复,令学校非常头疼,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悬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心上。

5、学校周围的几个网吧影响更坏。中学生经不住诱惑,往往离家离校,泡在网吧,甚至迟到、逃课;放学后再钻进去过过瘾,以至于不回家、不吃饭,更有甚者通宵不归宿。许多学生因沉迷网吧精力不集中,精神萎靡,成绩下降。很多学生受一些暴力游戏和不健康网站的影响,争强好胜,打架斗殴;不思进取、想入非非、恋爱约会等,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国家有关学校周边环境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1992年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对学校周边环境提出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学校周围从事有毒、有害的污染(包括噪声)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已经造成危害和影响的,应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限期治理或搬迁。按照文化部、公安部的规定,学校门前和两侧不得设置集贸市场、停车场,摆摊设点,堆放杂物。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要按有关文件规定予以处罚或取缔,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还应与学校建立治安管理联系制度,在校园周边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在学校周边设置完善的警示、限速等交通标志。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第三条规定: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建等部门要严格校园周边商业网点、摊点管理,认真清理整顿学校及周边非法经营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要依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重点加强对学校周边游戏厅、网吧的清理整顿,严厉查处网上传播有害信息等行为。坚决查处校园周边制售含有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的摊点,坚决铲除中小学、幼儿园及周边存在的“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安全隐患多、治安状况差、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和单位,要挂牌督办、限期解决问题、限期改变面貌。

五、关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鉴于以上的种种安全隐患,建议政府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把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起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不懈地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

(一)治理饮食环境。一是要加大学校管理力度。二是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教育、工商、城管、卫生等部门要群策群力,多管齐下,对学校周边的无证饮食摊点做到全方位巡查和现场督查相结合,防止学校周边流动摊点回潮。对不听劝阻的小商小贩要依规予以取缔,从源头上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二)治理治安环境。一是派出所要加强对我校的关注度,确定一名民警为学校治安责任人;二是在学校设立意见箱,及时接受师生对治安情况的举报、投诉;三是由派出所负责人任学校专职法制辅导员,定期为学生上法制课,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强化法制观念。

(三)治理交通环境。交警大队应在校园门前不远处设立交通警示牌,告诫来往车辆减速、禁鸣通行,在学校门前路面划出斑马线,并增加警力,确保学生上学、放学时有专人执勤。另外,城管部门要及时清理校门附近占道经营的摊位,为学生出入留出安全通道。

(四)治理文化环境。文化、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要联合行动,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要求,坚决清理学校周边200米内设置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并加大对书店、小商小贩的整顿力度,严禁在校门附近摆摊设点,着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五)加强监督管理。一是要设立师生监督岗。学校团委、政教处和学生会要齐抓共管,在上学、放学时派专人在校门口巡查监督,对乱买乱吃、乱扔垃圾、寻事斗殴、在马路上追打嬉闹等违纪学生及时通报,严肃处理;二是要狠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远离网吧和游戏厅等方面的教育,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要及时和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好学生;三是要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督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周边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12.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一、我市水环境现状

1、水资源比较丰富。天长市面积约1770km2,人口约62万人。全市拥有各类取水井120多口,日最大取水能力在10万吨以上,日实际开采量接近6万吨。市区建成区面积10.73km2,人口约11万人。境内主要河流有白塔河、铜龙河、川桥河等,主要湖库有高邮湖、沂湖、洋湖、釜山水库、时湾水库、川桥水库、大通水库等。全市年平均降雨量900—1040mm,全市水资源总量(不包括地下水和高邮湖水)约3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市 城乡最主要的饮用水源。

2、地表水源污染较重。根据滁州市环境监测站在我市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市的水污染主要集中在白塔河,尤其在该河的城区段,化工厂以东断面和城内川桥河的水质均已沦为劣Ⅴ类水,水的使用功能已经丧失。从2003年底我市水环境功能区监测资料来看,监测的21个点位中(三个项目),Ⅱ类水占14%,Ⅲ类水占33%,Ⅳ类水占48%,劣Ⅴ类水占5%。总体上来看,水库好于河流,河流好于湖泊。

3、地下水源情况较好。市卫生防疫站对城乡各集中供水点和部分分散供水点水质情况,进行了不定期监测。2004年上半年开展的饮用水源水质普查表明,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在监测的25个乡镇、村集中供水点中,只有7个集中式供水点检测出大肠菌群数超标,其它指标均达标。

二、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1、城镇生活污水逐年增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0万吨,而且逐年增加。大量未经净化处理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加剧了河流地表水质的恶化趋势。

2、部分工业企业违法超标排污。在1999年的“一控双达标”行动中,全市主要的废水排放企业经过治理和技术改造已经达标排放,但经过几年运转许多设施老化,有的处理能力跟不上,有的设施未正常运转,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尚有一批污水量小的企业,对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2004年工业污水排放量为691万吨。

3、农业面源污染逐年增加。由于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加大,加之施肥施药的科学程度不高,以及畜禽养殖业污水都未处理,大量的氮磷排到水体中,使农村水域总氮含量高,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天长市2004年化肥施用量为15万吨,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有30%—40%,农药施用量500吨。

4、外来污水的影响。2000年6月,江苏盱眙县环球化工厂偷排污水,造成了时湾水库承包人的5万斤鱼死亡,损失达10多万元。2002~2003年,江苏金湖造纸厂两次汛期排污造成龙集乡5000亩养殖水面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180万元。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该乡渔民的生产生活,影响社会安定。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板结、起皮、龟裂、土质变硬,通气性变差、盐碱化等,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研究表明水污染对土壤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三、我市目前所采取的措施

1、加大工业污染源整治力度。近年来,我市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具体时间、行动内容、牵头单位和工作责任。在专项行动中,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120余家,停产治理并行政处罚3家,追缴排污费2家,限期改正2家,依法取缔“十五小”企业10家。我市荣生工贸公司是国家挂牌超标排放企业,该企业以回收的废纸为纸浆原料,年产4万吨瓦楞纸。由于治污设施跟不上,污染越来越严重。市环保局及时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后又责令其停产治理。停产50天后,该厂投资120万元的治污设备,经省环保局批准,已投入试运行。该企业还安装了污水TOC在线监测仪,补做了环评手续,目前,基本实现了达标排放。皖东化工厂、天岛啤酒厂通过治理也实现了达标排放。天岛啤酒厂被省环保局评为“一控双达标”先进单位。

2、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淘汰了一大批污染企业,中部地区也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问题,一些污染企业就有可能被转移过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每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都强调不能引进污染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严把审批关。环保部门几年来否决了数十个小造纸、小电镀、小印染、小化工、小农药等项目,其中包括浙江三鼎公司计划在我市投资10亿元的印染项目。

3、建设污水处理厂。国家为治理淮河流域的污染,尽快使淮河水变清,要求沿淮地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我市积极申报污水处理厂项目,2004 年获国家发改委立项,目前国债建设资金已经陆续到位,已从2004年起开征污水处理费,力争在2005年底建成。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212万元,其中国债资金和贷款融资4500万元,自筹资金2700多万元。工程分两期进行,近期日处理3万吨,远期日处理9万吨。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和拆迁工作,完成了厂区围墙建设以及土建工程招标工作。

4、加快地表水厂建设步伐。鉴于目前我市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实际情况,为保护好地下水资源,从2002年起,我市就着手建设地表水厂并进行了调研和论证。2003年7月省发改委批准地表水厂项目,并列为国债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日供水5万吨,总投资5848万元。目前,地表水厂的净水厂区围墙、场地平整均已竣工,主下水涵管工程已投入使用,清水池的土建工程正在施工中,清水管网的配套工程已完成天高路、永福路、万寿北路和平安路四条主要供水干管的配套建设工程,预计明年初向部分区域和单位供水。

5、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金湖、盱眙两县污水对我市的污染。市环保局和水利局在调查处理盱眙环球化工厂污染事故时,及时形成了调查报告,并制作成光盘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诉,目前盱眙环球化工厂已经停产。环保局在处理金湖造纸厂污水污染时,及时请滁州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并拍摄了该造纸厂违法排污事实,一方面将形成的文字材料制作成光盘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诉,另一方面理直气壮地和金湖县环保局进行交涉。今年,金湖造纸厂已经被责令停产治理。几年来环保局每年都去金湖、盱眙两县调查走访,及时掌握情况,化解矛盾。

四、建议和对策

水污染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也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发展为解决环境污染积累了物质基础和技术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而不去发展,更不能拿发展问题、经济问题来掩盖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摒弃过去走的边发展边治污,甚至是先发展后治污的路子,大力发展良性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认真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规划工作。污染处理,规划先行,要坚决克服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首先要拿出全市污水处理总体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日产污水总量,进行超前规划和科学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再拿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专项规划,使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2、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为严防新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凡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凡是新建项目,必须先经环保部门先行环评,否则土地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办证,工商部门不予办理执照。在项目审批上要严格执行“四个不批”和“三个不准”要求。“四个不批”就是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超过当地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的不批,没有污染治理措施的项目不批,不符合环境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的不批。“三个不准”即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不准上,污染转移的不准上,工艺落后、污染严重、高耗能、效益差的项目不准上,从而从源头上防控新的污染源产生。

3、继续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水环境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建议以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以及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每年都开展1—2项专项整治行动,集中人力和财力,加大整治力度,整治一项,巩固一项,逐步推进,让群众看得见、得实惠。通过专项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控制面源污染。农委和环保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施药,科学进行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结合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实施城镇化战略,合理村庄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采取集中供水,争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引导农民改变过去不良生活习惯,不洁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农村生活源污染,走上生产、生活、生态良好的小康发展之路。

5、确保饮用水安全。要明确专门机构统一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多头管理和随意打井的情况。要规划和规范垃圾卫生填埋,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消除污染隐患。要按国家规范要求在地下水源取水地和地表水源取水口周围设立保护区,逐步消除各种污染源,使群众能“喝上干净的水”。

6、尽快建设监测站。没有监测能力已经成为阻碍我市环保工作的瓶颈。没有监测站就不能及时掌握水质变化的动态数据,不能及时提供数据,既不便于政府决策,也不便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建议市政府加大建设环境监测站的投入,在建设用地、建设资金上给予倾斜。环保局也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尽快建成环境监测站,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13.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1.1 初步设计阶段。

水利工程初步设计阶段, 未能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并重, 出现重经济效益而轻环境保护的现象。对环保部分的资金投入不足, 使环境设计部分得不到充分考虑, 造成经济建设与生态发展不协调, 在实际设计当中, 设计人员还应将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纳入设计范畴中, 如:当地是否有地方疫源性疾病, 地方病和虫媒传染病, 施工区内有无文物古迹, 有美学价值的景观及旅游景点等。如果不纳入设计范畴加以重视。都会给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造成影响。

1.2 施工阶段。

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后, 大量人员、车辆及施工机械进驻施工区域, 会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影响。人员高密度集中, 人员的突然增加会给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一些流行性疾病可能蔓延, 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也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施工过程中机械尾气排放污染、噪音污染、振动污染及施工开挖时对树木的砍伐, 植被的破坏致使大面积土地裸露, 造成水土流失。物种遭到破坏。开山修路或洞挖爆破声会使周围野生动物失去原有的宁静而被迫逃离家园。

1.3 运营阶段。

目前我国正在施工的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和引水工程一般没有成熟的经验或成果可以借鉴。虽然前期都经过专家论证, 但随着这些大型枢纽工程的完工投入运营, 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环境危害。

如三峡库区因蓄水而形成的大面积“消落带”, 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峡工程完工时为保证发电需要, 三峡库区冬季正常蓄水水位为I75m, 而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m, 这期间30m水位落差暴露出来的土地被称为“消落带”) , 三峡库区、长江和长江支流两岸将形成四百四十多平方千米的“消落带”在两岸坡度较陡, 土质为沙土的库段在水位下降时, 垃圾杂草等污物、泥沙都易随水带走, 消落带危害不大。而两岸陡度较小, 土质为泥土的库段, 夏季水位下降后, 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 库水不易带走的污物, 伴着垃圾杂草, 不仅造成景观破坏, 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 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 导致流行病的发生。消落带的局部的低洼地方排水不净, 还可能形成小面积死塘, 严重污染环境, 更重要的是三峡水库冬夏两季年年蓄退水位, 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的污染源。周而复始, 对环境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 “消落带”问题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及影响还没有一个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从工程的始建到结束, 始终有一套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工程的每个工序上都有相关的规范及设计图纸严格控制。工程中的环境管理与质量管理相比, 无论是从监督依据还是监督力度上都还较弱, 差距较大。

2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难点

2.1 投入的资金不足。

工程从前期的立项到招标工作的展开, 都未将环保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轻环保意识依然存在。在投标文件中没有专门环保资金条款列人合同单价中, 即使有也是形式上的泛泛一提或环保资金含于某项费用当中。使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致使在工程施工当中环境问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2.2 防治法规不健全、执法难度大。

当前环保的规章, 条例已有多部, 但相对于水利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就造成了执法部门与工程施工者对于施工中的环境问题看法不同, 各执一词, 执法难度加大。环保监督相对

2.3 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薄弱。

施工现场人员集中, 造成的生活垃圾随处堆放, 污染环境的现象较普遍。生活废水的随意排放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对国家永久性征地范围内的树木砍伐随意性大, 对区内的植被随意开挖。施工中在操作方式上稍加注意一些, 树木、植被的破坏将会降低。在临时占地范围内, 施工单位往往追求较大的经济利益, 创造较大的价值, 注重工程质量与进度, 往往忽略了当地的环境保护。

3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3.1 加强调查研究, 对环境危害进行全面、科学的论断国家从宏观

上加以控制, 政府相关部门组织有关机构对水利施工中的水利危害 (环境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水利事业的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及子孙后代安全与福扯的大事。论证中对忽视生态环保的项目不准立项, 制止无序开发。立项工程需经严格规划、合理设计、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 做到理性开发。使其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收集一手资料, 结合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 切实搞清水利工程将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当地环境的承受能力, 采取合理客观的具体措施, 制定客观、理性的规划、设计, 从项目立项、论证阶段便运用科学, 可行手段制造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工程项目。并且从项目立项开始, 就注重水利建设对环境的合理投入。有针对性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工程特性投入环保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治理, 以确保环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得以解决。

3.2 完善水利法规、条例, 加强执法监督。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水利环境保护法规、条例。法规、条例制定过程中, 在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成熟成果的同时, 还须结合我国现状、水利工程的特点, 使法规、条例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业法规出台实施后, 我们还应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环境质量监督体系。有针对性的对水利施工中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同时水利工程监理也可以依据行业法规、条例, 结合水利工程对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 对水利工程中的环境问题加以控制。

3.3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1) 防噪音污染措施:对于相对静止的噪音设备 (如电锯、电刨、搅拌机、地质钻机等) 搭设封闭施工棚, 以减少噪音扩散。对于始终处于运动中的噪音设备 (如: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 应进行严格的噪音检测, 对超标排音设备必须进行检修, 达标后方可用于现场施工。对于明挖或洞挖过程中的爆破音量, 应严格控制施工工艺, 同时制定合理的爆破时间, 以不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居民夜间休息为宜。 (2) 防尾气污染措施:所有大型机械设备, 在施工前进行尾气检测, 对检测不达标车辆, 不准进人施工现场, 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 防粉尘排放:要求施工单位洒水车在施工期间不间断洒水, 保持施工区域地表湿润。以车辆经过后或有风时地表和空气无粉尘为宜。 (4) 防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排放:固体生活垃圾运送至指定地点, 消毒后掩埋。生活废水蒸发、入渗、消毒掩埋。以上讲到的只是水利工程施工中典型污染及防治措施, 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特点, 采取不同的防污染及防治措施。同时还要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防污意识, 不断提高大家的“环境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胡晓阳“.生态水利”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J].西北水电, 2005 (2) :1-2.

[2]方广友, 高建华, 高立山.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措施问题[J].大众科技, 2005 (5) :32-33.

[3]陈常梅, 陆经纬, 李丽华.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J].山东水利, 2005 (6) :23.

14.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十四

关于1—5月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镇围绕剑委发【2009】15号文件精神,细化目标,强化宣传;积极开展以基础设施建设、集中防“五乱”反弹及“爱国卫生运动”活动月为核心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1—5月各项工作任务。巩固了场镇2009年创卫成果,各村庄 “四化”达标工作正有序推进。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于5月13日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会,统一干部思想认识。要求全体镇干部、机关单位、社区认清形势,站在政治高度抓好这一整改工作;根据全镇整改情况,15、21日先后召开社区干部和党员、重点经营户会议,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从思想认识上彻底解决干部、居民不重视、不理解、不支持的落后观念,重点解决环境卫生整治“与我无关”、“高高挂起”的错误看法,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办专栏使广大居民逐步认识到清洁环境带来的好处。

二、强化干部责任,确保城乡环境治理到位

整改期间,镇党委、政府把社区干部纳入统一使用,实行主要领导分片抓,副职领导带头抓,一般干部、清洁人员和场镇居民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一)彻底清除背沟、小巷脏、乱、差。先后清理背街小巷11处,清理各类垃圾1.2吨,填埋建筑垃圾2.1吨,清扫11处,“四害”药物处理14处;自查整治供电站、临时农贸市场等多处背街小巷脏、乱、差。

(二)整治不规范广告、摊点行为。清除违规、破损广告81处;通过划红线3处,规范摊贩经商行为,坚决杜绝占道经营17处;整治镇小学校、卫生院、信用社等单位门口及部分居民门前建筑材料乱堆、杂物乱放行为。

三、早规划、早启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整治工作治标兼治本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经县发改局批准立项,我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纳入规划建设。我镇有5处计1498米街面感化,7处近1400米的下水道已全面纳入规划,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2处公厕、垃圾中转站及垃圾填埋场即将投入建设中;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我镇农贸市场已正在规划和设计中,年内修建完毕;规范停车秩序,整顿车站车辆行为。通过上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镇污水直排、各类垃圾乱倒,占道经营、车辆乱停等行为,从而做到经商坐店、行商入市的行为,彻底解决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

行为。为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特此报告

15.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调研报告 篇十五

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保护学校环境,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和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的力度,创建优美、安全、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根据省综治委转发的《全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担负起保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要把保持学校治安秩序良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有明显改观、师生的安全感有明显增强作为重要工作目标,把“质量、安全、健康”作为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把安全工作做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全市拥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由派出所牵头,按照“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把学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要建立机构,强化责任,明确一名学校领导分工负责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妥善处置校园周边环境不安定因素,全力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三、突出重点,明确任务

1、从严治校,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学校都要树立从严治校的思想,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严格的管理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针对本校师生特点,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学校内部管理的各项规定,如上学、放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吃变质食物,不到危房、变压器下玩耍,不擅自离校等等。大力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学校要从方便师生生活出发,及时增加必要的文化、娱乐、服务设施及消防器材等设备管理。各有关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计算机及网络和电化教学设备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员,防止不健康的信息在校园传播。要对教职工、学生进行保护学校环境方面的知识教育,对干扰和破坏学校环境的行为加以制止和举报。

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校园周边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防止其妨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2、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因素。要切实把学校周边治安和安全工作提起重视,摆上日程。学校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大力调解校内各种矛盾和纠纷,努力将各种治安问题和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注意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努力降低青少年犯罪率。要重视研究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卫责任制。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保护,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清理工作。中小学校园周边2 0 0米以内,不得开设酒吧间、歌舞厅、录像室、台球室、电子游艺室,学校门前两侧5 O米内,禁止摆摊设点,严禁堆放垃圾、设置集贸市场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依靠学校围墙或其他建筑物进行施工或搭建建筑物,对影响校舍采光、通风的建筑物或影响学校教学环境的噪声、有害气体等,四、完善措施,确保实效

1、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责任追究制。学校及周边环境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敏感问题,关系到千万家庭,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工作任务,在“求真“上下功夫,在“务实”中见成效,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地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

2、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各学校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彻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卫生、清除垃圾污物、取缔占道经营,保证师生上学、放学道路畅通,不断提高、巩固学校周边环境质量,使治理工作长期、有序、有效地进行下去。

3、进一步深化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受到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支持,也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真正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16.商洛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篇十六

1 我市农村主要环境污染现状

1.1 畜禽养殖业发展引起的污染尚未得到控制。

近年来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 成为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但由于对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相对滞后,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大多堆积在养殖场附近, 导致周围空气质量极差。更多的农村畜禽养殖处于无序分散状况, 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不仅对大气、地表水造成恶臭和富营养化污染, 甚至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1.2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 成分也越来越复杂, 垃圾中难降解有机物迅速增加, 而在我市农村, 有效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还没有建立, 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 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 垃圾随意倾倒现象较为普遍, 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 还会造成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

1.3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日益严峻。

我市农民主要采用旱厕, 粪便还田。生活污水主要是盥洗废水, 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这部分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 且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影响农村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

1.4 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污染。

随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提高, 农作物种植变得简单粗放, 不像过去那样靠精耕细作, 人们逐渐摒弃了利用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经过发酵回田施肥的方式, 而普遍依靠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农药, 不仅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还出现了难以防治的抗药性害虫。

2 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

2.1 农民环保意识较差。

长期以来, 环境保护的重点大都放在了城市、工业集聚地、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文物保护区等, 忽视了农村地区的环保问题。农民很难接受到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 对环保常识了解甚少, 这方面的意识非常淡薄。

2.2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无收集处理设施。

生活垃圾无人负责收集与处理, 农户大都自行倾倒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或河道内。个别村镇虽有垃圾池, 但设置不合理, 没有封闭, 无防水、防雨、防风措施。垃圾随风飘扬、随水漂浮, 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2.3 村庄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投入。

部分农户一直沿用简易旱厕, 而且与猪圈相连, 造成苍蝇孳生、恶臭散发, 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有些农户, 往水里倒垃圾, 往水里扔死了的牲畜, 往河里排粪便, 在不洁水中清洁食物。很多住宅庭院污水管道未与村庄道路排水沟渠连接, 从而导致村庄污水无法排放。

2.4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未得到完全控制。

近几年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较快, 产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 但设施简陋,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的粪便、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随意排放和堆砌, 污染物中大量的氮、磷、矿物元素及所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严重地污染了空气、水体和土壤。

3 遏止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采用多种形式手段大力宣传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努力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比如可以把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相关内容编成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不断提高广大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文化教育,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技术培训, 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推行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的耕作方式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

3.3 制定和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契机, 以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及居住环境质量为目标, 针对各村镇的环境现状, 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 制定和实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对生活垃圾, 提倡分类收集, 废品类可单独回收利用;其余混合垃圾采取定点收集, 集中处理。积极推行村收集、乡镇清运, 地域空间相连且交通便利的多个乡镇集中填埋处理或县处理的模式。

3.4 加强县级环保能力建设、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上一篇:建立地方文献报刊索引系统的实践与思考下一篇:仓库每日巡检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