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精选8篇)
1.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篇一
1、 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 初创时期【20世纪代以前】
19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D.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会文化研究
2、 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A.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5要素】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B.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3过程】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 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1) 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 学习准备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 关键期 【劳伦兹】在某一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 前运算阶段 【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特征:
a.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c. 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 思维不具可逆性
C.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a. 命题之间的关系
b. 假设-演绎推理
c. 抽象逻辑思维
d. 可逆与补偿
e. 思维的灵活性
(2) 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 生理自我 3岁左右基本成熟
B. 社会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
C. 心理自我 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3、 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 认知方式差异
又称认知风格,指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为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A. 场独立与场依存
a. 场独立 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
b. 场依存 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B. 沉思型与冲动型 【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a. 沉思型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b. 冲动型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C. 辐合型与发散型
a. 辐合型 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答案
b. 发散型 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2) 智力差异
A. 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B. 智力的差异
a. 智力的个体差异
常态分布(中型分布)
b. 智力的群体差异
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体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3)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A.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B.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影响学习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并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
C. 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做到:
a.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年龄分班教学、能力分级制】
b.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是教学方式个别化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
c. 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 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4) 性格差异
A. 性格是特征差异
a.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 性格的理智特征
c. 性格的情绪特征
d. 性格的意志特征
B. 性格的类型差异
a. 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 外倾型、内倾型
b. 根据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分为 独立型、顺从型
(5)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4、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1) 人格发展阶段
A.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B.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C.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D.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E. 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12~18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F.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G.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H.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2)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A. 家庭教养模式
B. 学校教育
C. 同辈群体
(3) 人格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1、 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1) 加涅学习层次分类 【8类】
A. 信号学习【巴普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
B. 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连锁学习
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
D. 言语联结学习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
E. 辨别学习
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F. 概念学习
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G. 规则或原理学习
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H. 解决问题学习
指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2) 学习结果分类 【5类】
A. 智慧技能
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的信息。
B. 认知策略
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C. 言语信息
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D. 动作技能
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E. 态度
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3) 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 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1) 学习的实质
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A. 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a. 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以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b. 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c. 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所以,人的学习的定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B. 学生的学习内容
a. 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b. 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c. 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2) 联结学习理论
A.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规律: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准备律
B.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
C.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规律:a. 强化
b.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c. 消退
d. 惩罚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a.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流、控制结构
b.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3) 认知学习理论
A.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a.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b.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B.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认知论、发现论】
C.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D.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3、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A. 学习观
a.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b.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B. 教学观
a.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2)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A. 学习分类
a. 接受受学习、发现学习
b. 机械学习,意义学习
B.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a. 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b. 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理解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2.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篇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往往要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图所列物质与危险警告标签对应错误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一定体积的物质的质量
(B)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
(C)钠的摩尔质量就是其相对原子质量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约为22.4 L
3.下列各组物质:①NaNO3和NaCl;②CaCl2和CaCO3;③MnO2和KCl;④BaSO4和AgCl,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只有①(B)③④
(C)②③(D)②④
4.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5.图2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6.化学实验时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氢气等气体时,必须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爆沸伤人
7.现有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圆底烧瓶、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若所需试剂均有提供,在以下5个实验中:①沉淀的过滤,②含泥沙的碘中提纯碘,③溴的萃取,④蒸馏,⑤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其中因缺乏某种实验用品而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①(B)②和④
(C)③和⑤(D)①和④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对于0.3 mol/L硫酸钾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 L溶液中含有0.6NA个钾离子
(B) 1 L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总数为0.9NA
(C) 2 L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1.2 mol/L
(D) 2 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0.6NA个
9.图3中方框代表容器,上方黑球为氦原子,下方白球为氢原子,中间为忽略质量的隔板,则代表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为()
10.4℃时在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HCl气体(标准状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B)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求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因溶液的密度未知,无法求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D)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
11.在K2SO4、Al2(SO4)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测得,c(Al3+)=0.055 mol/L,c(H+)=0.01 mol/L,忽略溶液中的c(OH-),则c(K+)为()
(A) 0.045 mol/L
(B) 0.035 mol/L
(C) 0.055 mol/L
(D) 0.040 mol/L
12.300 mL某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60g溶质.现欲配制1 mol/L NaOH溶液,应取原溶液与蒸馏水的体积比约为()
(A) 1:4 (B) 1:5
(C) 2:1 (D) 2:3
13.相同体积的Na2SO4、MgSO4、Al2(SO4)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3,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2:2:3 (B) 1:1:3
(C) 1:1:1 (D) 3:3:1
14.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A)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有()
(A) 1 mol水的质量
(B) 1 mol水蒸气的质量
(C) 1 mol液态水的体积
(D) 1 mol水蒸气的体积
15.一抽成真空的密闭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g;盛满H2后称量,质量为(M+Q)g.如果把H2排尽,再充满SO2气体,为使天平平衡,应在托盘天平的______上放置______g砝码.横线上分别应填的是()
(A)右盘M+Q
(B)左盘M+4Q
(C)左盘M+16Q
(D)右盘M+32Q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9分)
16.(8分)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用于物质分离或提纯的常用方法有:()
(A)加热分解(B)过滤
(C)结晶(D)萃取、分液
(E)蒸馏(F)分液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从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的一种(可重复选用),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1)除去水中的Na+、、Cl-等杂质:______;
(2)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______;
(3)从碘水中提取碘:______;
(4)分离液态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______;
(5)除去食盐溶液中混有的泥沙:______;
(6)除去NaCl中混有的碳酸氢铵:______;
(7)图4是氯化钠、碳酸钠晶体的溶解度曲线,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选用的方法是;
(8)乙二醇和丙三醇是两种重要的液态有机物,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
17.(9分)将3体积N2Hx和4体积O2的混合气体在150℃和1.05×105 Pa下点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与压强时,测得反应后N2、O2、水蒸气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原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少了.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用N2Hx表示):______.
(2)推算NxHy化学式的根据是______.
(3)根据题给数据计算出x=______.
18.(12分)某化学实验小组需用480 mL0.5 mol/L的硫酸铜溶液,请回答配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如果用胆矾(CuSO4·5H2O)来配制,需用胆矾的质量为______g.
(2)在该实验中要用到容量瓶,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
(3)下面是配制硫酸铜过程中的5个操作步骤:①向盛有胆矾的烧杯中加入20 mL水使其溶解;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③将硫酸铜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④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小心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后移入容量瓶中;⑤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
(4)上述操作中,①、③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
(5)上述操作⑤中,如果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采取的补救措施为______.
(6)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对溶液浓度无影响的是______.
①在烧杯中搅拌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容量瓶使用前未进行干燥;
④所使用的容量瓶刚刚用某种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润洗过;
⑤定容后加盖摇匀,分装入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
⑥没有洗涤溶解时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19.(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已知该粗盐样品中主要含有Mg2+、Ca2+(忽略)和一些不溶性杂质,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5:
(1)混合液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2)为检验溶液B中Mg2+、Ca2+是否除尽,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B于两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①步骤一:检验Mg2+是否除尽.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步骤二:检验Ca2+是否除尽.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3)对溶液B加热并不断滴加6 mol/L的盐酸溶液,同时用pH试纸检测溶液,直至pH<7时停止加盐酸,得到溶液C.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4)将溶液C倒入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______(填现象)时,停止加热.
20.(10分)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小颗粒状铝硅合金与足量稀硫酸的反应,测定通常状况(约20℃、1.01×105 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已知硅与稀硫酸不反应,且铝与稀硫酸反应时会放出热量.拟选用图6实验装置完成实验:
(1)必须选用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不一定填满).
(2)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
(3)简述实验结束时,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的方法是______.
(4)实验中准确测得4个数据:实验前铝硅合金的质量m1 g,实验后残留固体的质量m2g,实验后量筒中液面读数为V mL.则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m=______.
(5)如果读取液体体积时俯视量筒刻度线,会导致计算出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现有200 mL H2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其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欲使硫酸和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变为2 mol/L和0.2 mol/L,应加入质量分数为55.8%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35 g/cm3)多少毫升后再加蒸馏水(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干冰不能燃烧,反而可用作灭火剂.
2.(D)(A)项物质的量不等于物质的质量;(B)项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C)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相同.
3.(C)要将两种固体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分离,必需的条件是其中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另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对于所给出的物质组:①两者都易溶;④两者都难溶,均不能用指定的方法分离.②CaCl2易溶,CaCO3难溶;③MnO2难溶,KCl易溶,可用指定方法分离.答案:(C).
4.(D)(A)、(B)、(C)三个选项中,所述部位必须接触.
5.(B)(A)选项读数时仰视,错误;(B)选项在量筒中稀释错误,稀释浓硫酸应该是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两处错误;(C)选项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D)选项为了加速溶解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6.(C)选项(A),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置内压力的降低,使收集气体时水槽中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置中.选项(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选项(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爆沸现象.答案:(C).
7.(D)沉淀的过滤需要滤纸,蒸馏需要蒸馏烧瓶和冷凝管.
8.(C) 2 L溶液与1 L溶液的钾离子浓度都为0.6 mol/L.
9.(A)等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2:1,排除(C)、(D).又因为He为单原子分子,故选(A).
10.(B)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100 mL水中溶解了22.4 L气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再是原来的100 mL(0.1 L),更不等于22.5 L.题中溶剂的质量等于1 g/mL×100 mL=100 g,溶质的质量等于,故可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11.(B)根据电荷守恒有:,解之:c(K+)=0.035 mol/L.
12.(A)设所配制1 mol/L NaOH溶液的体积为V,则:V×1 mol/L×40 g/mol=60 g,解得V=1.5 L=1500 mL.根据题意,需要再加水约1200 mL,故300:1200=1:4.
13.(C)仔细观察Na2SO4、MgSO4、Al2(SO4)3的化学式,可知1 mol Al2(SO4)3可电离出3 mol,而1 mol Na2SO4和1 mol MgSO4都电离出1 mol.体积相同时,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其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3,加入过量BaCl2,生成的沉淀质量之比为1:1:3.所以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14.(D)(A)、(B)选项中,1 mol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 NA;(C)选项中,水分子间距离和水分子大小相比可以忽略,1 mol液态水的体积为NA V;(D)选项中,水蒸气分子间距离比分子直径大得多,即水蒸气的体积主要决定于水蒸气分子间距离,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 mol水蒸气的体积.答案:(D).
15.(D)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相同体积的容器在同温同压下盛放不同气体时,所含分子数必然相等.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而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则相同体积的SO2与H2的质量比为32:1.为使天平保持平衡,容器中充入的二氧化硫的质量应为32Q g.
16.(1)(E)(2)(F)(3)(D)(4)(E)(5)(B)(6)(A)(7)(C).(8)(E)
解析:混合物分离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性质差异.萃取法适用于同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将混合物分离,如(3).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混合物分离,如(7).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或者从液体中除去难挥发的固体,通常采取蒸馏,如(1)、(4)、(8).分液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分离,如(2).过滤可除去溶液中的难溶性杂质,如(5).此外还可以运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特殊性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可分解(6)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2)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3)4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密度减少,即密度变为原来的,则体积变为原来的倍,即反应后气体的总体积为10体积.根据题意,O2过量,所以N2Hx完全反应.
据此得.故有:,求得x=4.
18.(1)62.5 g (2)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3)①③④②⑤(4)搅拌引流(5)把溶液倒掉,将容量瓶刷洗干净,重新配制溶液(6)①②⑤⑥③
解析:(1)实验室没有480 mL的容量瓶,必须用500 mL的.需要胆矾的质量为0.5 L×0.5 mol/L×250 g/mol=62.5 g.(2)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5)如果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必须重新配制.(6)如果所使用的容量瓶刚刚用硫酸铜溶液润洗过,由于有溶质残留,所以浓度偏高.
19.(1)NaOH和Na2CO3 (2)①NaOH②Na2CO3 (3)除去NaOH和Na2CO3
(4)蒸发皿蒸发皿中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蒸发皿中只剩少量液体)
解析:(1)除去Mg2+和Ca2+可分别选择OH-和,因此混合液A中的溶质应含有OH-和.为了避免引入杂质,应选择NaOH和Na2CO3.
(2)检验Mg2+可选用NaOH,检验Ca2+可选用Na2CO3.
(3)为了将杂质除净,NaOH和Na2CO3必须过量,因此要加入盐酸除去.
(4)本题考查蒸发皿的使用,蒸发溶剂时不能将液体蒸干.
20.(1)(E)(D)(G)(2)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3)待实验装置冷却至通常状况后,上下移动量筒,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再平视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即氢气在通常状况时的体积(4)(5)偏大
解析:(1)实验原理是:将铝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水中,并且将水排入量筒中.这样,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气体的体积.由于反应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偏高,所以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大.欲准确测定,必须使气体的温度恢复到通常状况,这样多排出的水就会回流,因此必须用(G).如果用(F),多排出的水无法回流.
(2)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会出现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无法滴入锥形瓶.
(3)必须注意:使量筒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读数时要平视.
列比例可解得:
(5))如果读取液体体积时俯视量筒刻度线,则液体体积偏大,根据上式可知,计算出的气体摩尔体积的值偏大.
21.答案:104.1 mL
解析:设加入V mL质量分数为55.8%的硫酸溶液,加水后溶液的体积为V(总).
根据Na2SO4的物质的量得:200 mL×10-3L·mL-1×0.5 mol·L-1=V(总)·0.2 mol·L-1,计算得:V(总)=0.5 L.
3.秘籍第一章 篇三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便接触到了“写景作文”这一特殊而又常见的类型。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类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作为习作训练而出现;说它常见,是因为我们平时写作文经常需要写景。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叙事增添色彩,还可以起到衬托情绪的作用。因此,咱们“演武厅”的第一场训练,就从写景开始!
第一式——井然有序
在写景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写到很多景物,那么,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呢?在动笔之前,我们不妨在心里为它们排个序。有了顺序,写起来才不会显得凌乱。如果事先不想好,写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读起来也会晕头转向哟!
第二式——主次分明
在动笔之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在你写到的景物中,有哪些是最美的,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有哪些是最契合主题的,那么对于这类景物,我们就要着重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第三式——人景呼应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能写到人的活动,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人景呼应,一定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但是有同学会说:“我描写的景色里面真的没有人呀,怎么办呢?”哈哈,别忘了,作为景色的观察者,你就身处景色之中啊!写景之余,再写一写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就不再呆板,而是充满了灵性。
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佳作吧!
演武厅小练兵
秋 天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四(6)班 仲羽洁
炎热的夏天走了,带来了美丽的秋姑娘。不信?我带你去公园瞧瞧!
你看!小草换上了金灿灿的礼服,迎接着秋姑娘的到来。顽皮的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干枯的黄叶,像蝴蝶似的旋转着落下来。路边,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开得这么鲜艳,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小路染得香气扑鼻。草丛中夹杂着迷人的菊花,五颜六色,走近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姑娘走了,只剩下荷叶笔直地站在那儿,整个池塘像铺满了绿色的伞。几棵常绿的树木,像战士一样保卫着公园。小草、菊花、树木,把秋天衬托得更加美丽。
你瞧!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到公园里做游戏,老年人到公园里跳舞、打太极拳。他们都脱下了T恤衫,换上了长袖外套,漫步在公园的各个地方,公园里荡漾着笑声。人们,让秋天增加了勃勃生机。
不一会儿,下起了秋雨。秋雨绵绵,滴在身上,凉凉的。雨中还夹杂着风,一阵风吹来,吹在脸上,很凉爽。秋雨、秋风,让秋天变得更加丰富。
这就是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秋天。我爱秋天!
4.第一章 面试的概述 篇四
一、面试
1、面试的概念
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施测者与被评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被测评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的一种人员甄选与测评技术。
2、面试的特点
①面试是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如捡扫把。
②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不是被动的,如可问:一个月工资多少钱。③面试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交流。
首先,谈话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有着预先精心设计的计划和程序;
再次,测评者与被测评者处在一种不同的地位上。
二、面试的分类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分类:
可以将面试划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与半结构化面试。
(1)非结构化面试
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框架结构(指没有预先确定测定要素等),也不对被测评者使用有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一种面试。即没有固定测评要素、没有固定答案、面试组织非常随意、没有系统设计(如提问题、评分角度与面试结果处理)。
[案例] 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职员测试问题中的一道题......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那?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结论]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案例]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怎样移动富士山?估算一下美国有几辆汽车?
[题解] 这些题目,正确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按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有没有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
(2)结构化面试:目前所使用的正规的面试一般为结构化面试。
所谓结构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面试程序的结构化(开始、核心和结尾阶段)
二是面试题目的结构化(哪些因素)
三是面试结果评定的结构化(如何打分)
(3)半结构面试:指界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
2、根据工作岗位分类
(1)个体面试 :是一个被试者与一个主考官单独进行面谈或一个被试者与多个主考官分别单独面谈的方式。
(2)逐级面试:也称分层面试,是由多个人组成面试小组,侧重不同方面对被试者进行考查,逐级淘汰。
(3)分次面试:也称初试和复试
(4)群体面试:是多个被试者与一个主考官面谈或多个被试者与多个主考官进行面谈的方式。
[切记] 在考官发问未结束前不要抢答。要积极回答问题,争取机会。不可随意迎合别人的见解,不可驳斥别人的意见。在别人发言时,不可漫不经心。
3、根据面试的内容分类
问题式面试、情景式面试、压力式面试、引导式面试、综合式面试、邀请实地考察
常用的情景性测评方法
①无领导小组讨论
在5-7人的小组中,不指定负责人,大家地位平等。
在既定的背景下或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
施测者不参加讨论,给定讨论问题及所要得到的目标及时间限制等。
施测者一般坐在讨论室隔壁,通过玻璃洞或电视屏观察整个讨论过程,或者录音。目的:考察被测评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想象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非言语的沟通能力。
[案例1] 某市市政府信息处的重要职责是把关于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每日摘要向市领导呈报一项。
其一:某居民小区公厕年久失修已停用近一个月,附近居民室内又无厕所,每天为此要到一里之外的公厕跑几趟,很不方便,给年迈体弱多病及婴幼儿增添了很大困难,居民呼吁市政府解决此问题。
其二:某市一家中型企业,常年开不出工资,负债累累,本年初通过竞选厂长及领导班子后,通过挖潜、转向、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半年时间使企业扭亏为盈„„
假如你已被市政府信息处录用,你认为应该把上面两条信息的哪一条上报市政府的领导?
[题解]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上报哪一条都不会错,关键是看参测者上报的理由、依据是否充实,材料是否严谨、有说服力。
[案例2] 一架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个人存活:
1、孕妇:怀胎八月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医学家:今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4、宇航员:即将远征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流浪汉
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能够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那么,应该由谁乘坐气球离岛呢?请说明理由。
[案例3] 海上自救
[情境]:你们正乘一艘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大西洋的某个海域,考察船突然触礁并迅速下沉,队长下令全队立即上橡胶救生筏。据估计,离你们出事地点最近的陆地在正东南方向100海里处。救生筏上备有15件物品,除了这些物品以外,有些成员身上还有一些香烟、火柴和气体打火机。
[问题]:现在队长要求你们每个人将救生筏上备用的15件物品按其在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直至第15件物品。请你们一起讨论,在15分钟内定出一个统一方案。并说明排序理由。
附:排序用的物品
指南针、小收音机(一台)、剃须镜、航海图(一套)、饮用水、巧克力(二公斤)、蚊帐、二锅头酒(一箱)、机油、钓鱼工具(一套)、救生圈、驱鲨剂(一箱)、压缩饼干(一箱)、15米细缆绳、30平方尺雨布一块
[案例4] 一个人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取决于许多重要的因素,例如: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主动,待人热情,为人老实,办事能力强,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广泛,乐于帮助别人,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很好的洞察力,豁达、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健谈,幽默,为了朋友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言谈举止有风度,情绪稳定性好,独立、有主见。
请你分别从上面所列出的这些因素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和一个最不重要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②“文件筐”测验——公文处理测验
对管理人员潜在能力进行测定的有效方法。被测评者将扮演某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要求被测评者采取措施或做出决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公文处理完毕,一般情况下,无人协助;但在人员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派一个秘书或助手。如2小时
拟任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
功能:反映被测评者在管理方面的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和分析综合、判断、决策的能力,以及分派任务的能力等。此外,还反映了对事物的主动性、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条理性程度和对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
③模拟面谈
由施测者的一名助手扮演与被测评者谈话的人,这个人是经过培训了的,他的行为将遵循一种标准化模式。
比如拟任下属、客户或记者等。这个人可以向被测评者提出问题、建议或反驳被测评者的意见,拒绝被测评者的要求等。如故意刁难(外国记者问周恩来)
功能:主要考察被测评者的说服能力、表达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
④案例分析
让一个被测评者阅读一些关于组织中的问题的材料,然后让他准备出一系列的建议,以提交给更高级的管理部门。
功能:考察被测评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它既可以考察一些一般性的技能,也可以考察一些特殊性的技能。
三、面试题型
1、背景性问题
通常是有关应考者背景的问题。在面试开始时,往往用3-5分钟时间来了解应考者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一般情况、教育和工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应考者放松,自然进入面试情境,形成融洽交流的面试气氛;二是验证和澄清简历上的有关个人信息;三是为后续的面试提问提供引导,便于深入面试。
问题样例:请你用5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2、意愿性问题
意愿性问题是考察应试者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问题样例: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考官可就事业追求和现实生活需要两方面对应试者加以追问,甚至给应试者以压力,考查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并尽可能全面了解应试者对事业和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再与职位能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相比较)
3、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主要是考查应考者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需的一些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知识性问题包括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常识性的知识是指从事该工作的人都应具有的一些常识。例如一个财会人员应了解一些
必要的财务制度,一个人事经理应了解必要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法规。专业知识指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
问题样例:如何理解间接正犯的构成。
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窍门,只有靠应考者自己平时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
4、智能型问题
智能型问题是通过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应试者对社会的关心程度。这类题一般不是要应试者发表专业性的观点,也不是对观点本身正确与否做评价,而主要是看应试者是否能言之成理。
问题样例:目前社会上“献爱心,捐助危重病人”的活动很多,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果不仅谈到了“爱心、互助”的意义,而且能进一步提出我国医疗制度现状及改革、发展方向,则表示该应试者考虑得较深。
5、连串性问题
连患性问题一般也是为了考察应试者的压力承受性,包括在有压力的情境中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等,但也可以用于考查被试者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情绪稳定性、分析判断力、综合概括能力等。
问题样例: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要想到我们单位来?第二,到我们单位后有何打算?第三,你报到工作几天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你原来想象的不一致时你怎么办?
对于此类问题,应考者应该有思想准备,特别是对自己的选择究竟是怎么考虑的,要如实反映,不要说大话、空话,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和志向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
6、压力性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是故意给应考者施加一定的压力,看看其在压力情境下的反应,以此考查应考者的应变能力与忍耐性。此类问题可能会触及应考者的“痛处”。
问题样例:你的领导让你送一份急件给某单位,第二天却发现送错了单位,可领导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生气地指责你马虎大意。此时,你会怎样表白自己,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加剧你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7、引导型问题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征询应试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金、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宜采取此种提问方式。
问题样例:你上班后的前两个月可能要到外地出差,你可以做到吗?
8、迂回型问题
当主试者觉察应试者不太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而又想有所了解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例如,对于“政治问题”许多人不愿意真正表白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迂回地提问:“你的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应试者因此会认为说的不是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因而心情放松地说了一大通,其实其中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观点。
9、行为型问题
行为型问题是用于考查应试者行为技巧和能力的试题形式,如考查人际关系的意义和技巧,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解决平级组织间矛盾问题的能力,以及着重考查其人际沟通以及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等行为技巧和能力。
问题样例:生活、工作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请你回忆一下,你遇到的最难打交道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为了把事情办成,你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经验没有?
四、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
5.第一章 丝网印刷概述 篇五
第一节 丝网印刷原理
丝网印刷是一种古老的印刷方法。其印刷的基本原理是:丝网印版的部分孔能够透过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印版上其余部分的网孔堵死,不能透过油墨,在承印物上形成空白。传统的制版方法是手工的,现代较普遍使用的是光化学制版法。这种制版方法,以丝网为支撑体,将丝网绷紧在网框上,然后在网上涂布感光胶,形成感光版膜,再将阳图底版密合在版膜上晒版,经曝光.显影,印版上不需过墨的部分受光形成固化版膜,将网孔封住,印刷时不透墨,印版上需要过墨的部分的网孔不封闭,印刷时油墨透过,在承印物上形成黑迹,如图示1-1所示。
誉写版印刷原理与丝网印刷一样,所不同的是誉写版不采用丝网做版。织物印染则同丝网印刷一样采用丝网做版,图像复制过程也几乎是相同的,只是印染不使用印刷油墨而采用印花浆。
二、手工底版制作工艺
手工制作底版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描绘法和刻膜法。
1.描绘法。采用手工,把原稿上的图文描绘到透明薄膜(如涤纶片基)或绘图纸(硫酸纸)上制成底版的方法,称为描绘法。描绘法制作底版时,把原稿或草稿放在平台上或看版台上,然后在其上面加上透明软片并予固定,用墨在软片上绘制成图像。描绘时涂墨要均匀,应完全把光遮住。如果照相原稿及绘制在软片上的图像是同一颜色,容易出现漏涂,因此在涂墨时要随时认真检查。用毛笔或钢笔所描绘的线或文字应是均匀的全黑色的,干燥后不能有裂纹或针孔。为防止干裂可在墨汁中混入少量的砂糖,为了消泡可加入少量啤酒。如果使用市面上出售的红褐色的软片的话,就不用担心干裂,而且干燥也很快。总之所描绘的图形部分最重要的是要能充分遮光。这种方法适于制作大型的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图案和文字。
描绘图案一般用直尺、鸭嘴笔、圆规等工具,手工描绘,精度可达0.2毫米。如要求再高的精度,就需用制图仪或照相法制作。
要求尺寸精度高的图案,应当把使用无伸缩性软片,或把软片贴在玻璃板上制作底版。但必须把无伸缩性的聚酯软片进行单面消光处理。描绘软片市场有出售,可以购买使用。
对于高精度(要求变形小于1×10的线性长度)的图件,应将涤纶片做加热定型处 理后,再予使用。涤纶片的化学极性低,一般水性墨汁粘结不牢,须用涤纶专用墨水,或用涤纶油墨绘图。这些墨料,均因流动性差,难以绘出精细(小于0.2mm)的线条对此,可以使用优质墨汁加重铬酸铵调匀后,专门用于绘制细线。
涤纶片易带静电而吸附灰尘,亲水差而感脂强,易遭油污,这些都会影响墨线的粘附牢度。为此应注意去指清洗和图面的清洁保护。
绘图纸亦称透明纸、硫酸纸。其优点是绘图性能好,能用各种墨水绘图。缺点是变形大,约达15%。其湿变形最为严重,常因绘制大面积图像而引起纸张皱曲;另外纸质脆,易产生折缝,折缝处的透光率变小,影响晒版质量;绘图纸日久易变黄,影响蓝紫光的透过。因此,此种阳片,只适用于做精度要求不高,图面不大的底版。
2.刻膜法。把剥膜片蒙在原稿上,用雕刻刀依照原稿图案的轮廓挖剪,去掉不必要部分,只留下需要部分的制取底版方法,称为刻膜法。这种方法作业快,切边齐,图案准确。其所使用的剥膜片,是透明片基上复合了一层能遮挡红光的薄膜制成的,俗称红膜。刻膜的另一种方法是在一块硬透明塑料片上,涂一层透明纤维素胶膜,成为一块刻膜板。将它蒙于原稿上,用刻针刻绘(而不是切刻)图像。刻毕后,用适当的油墨涂察版面,使刻线着色不透光,刻线外的油墨能被抹净,保持透明,成为一块阳片。此法刻得的线条十分精细,但是不便作面积刻绘,故只适用于细线作业。
4以上所介绍的是用手工制作阳图底版的方法,它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底版制作,高精度的底版可用机器制作。如果印刷品要求阶调、彩色、放大与缩小时,就必须采用照相法制作底版了。3.压敏转印法。它是在透明片基上预制有标准的字体及常用符号,且涂有一层特种压敏 胶制成的。在压力作用下字符能与图面粘牢,而与转印片基脱离,达到转印的目的,使用十分方便。
4.绘画法。在制作底版时,还可采用绘画法,在软片上直接设色绘画。制版后进行多色 套印,套色印刷时要随时观察色调情况,及时校色,可对照原修改。若画家本人亲自印刷时一般问题不大,若委托外人印刷时,作者最好在现场观察印刷情况。
三、丝印底版照相制版工艺
照相制版是现代丝印制版的主要方式。它是通过照相设备,把要复制的文字、图案按要 求,拍摄在感光片上,以此获得丝印制版用的阳图底版。由于照相技术被应用于丝印制版,从而扩大了丝网制版和丝印的应用范围。照相制作底版,不仅可以提供非常精细的线条,文字底版,还可以复制色彩、阶调复杂的图案,制出符合丝印制版要求的分色底版。因此,照相制版在丝印制版工艺中占有重要地位。丝印照相制版工艺可分为线条、文字稿照相;单色网目调照相、彩色网目调分色照相三大类。
下面简单介绍照相制版的各工艺环节的具体内容:
①整稿。整理原稿、确定春风格比例、确定规矩线。
②照相。使用照相设备、器材,拍摄原稿的单色片或分色片。
③显影。把曝光后的底片放入显影液中显影。感光胶片曝光后,乳剂层的卤化银受光作用形成潜影,经显影液的化学处理,潜影即变成可见的清晰影像。常用显影液由显影剂米吐尔(又名依伦)、几奴尼(又名海得尔,学名对苯二酚);保护剂亚硫酸钠;促进剂碳酸钠;抑制剂溴化钾等组成。
④定影。定影是为了使显影后的银像长久保持不变,其原理是将感光胶片上未感光的残留卤化银溶解除去,从而得到固定的影像。定影液一般为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溶液。为了防止感光胶片在定影液里发生显影反应可在普通定影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弱酸制成酸性定影液,酸性定影液的pH值应保持在4~6之间。为了加强感光胶的机械强度,可在酸性定影液里加入一定量的钾矾、铬矾、等坚膜剂,制成坚膜定影液。
⑤水洗。水洗分为中间水洗和最终水洗。中间水洗在显影后、定影前进行,可起到停显和保护定影液的作用;最终水洗在定影后进行,其作用是冲洗掉定影过程中在感光胶片上生成的可溶性复盐。水洗用水以流动水为好,水温应保持在16~24℃。
用照相方法制取底版,操作简便,速度快。近年来,自动显影机和自动定影机的出现,使照相制版工艺逐渐走向机械化和标准化。
1.线条、文字底版的制作。线条、文字原稿的基本特征是黑白分明,无阶调变化。这种 原稿包括表格、文字、线条画、色块图案等。采用丝网印刷复制这类原稿,除用手工方法制取底版外,目前多使用照相方法制取底版。
①工艺过程。线条、文字底版的制作工艺过程大致如下:
整稿(工艺设计、检查原稿、计算缩放比例等)→放置原稿→对光→调节光圈→计算曝光时间→放置感光片→曝光→显影→定影→水洗→干燥→检查→修版→翻拷阳图
整稿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检查原稿质量,不能缺笔断道,墨色要黑,稿面要清洁。如果不符合要求,能修的应修整后再照相,难以修整的,则可建议换稿。其次是鉴别原稿的色彩,如果原稿是带色彩的,就要搞清原稿对什么色感光,对什么色不感光,以便选用合适的感光材料进行拍照。
放置原稿时必须注意将其置于原稿架正中央,如果原稿剪贴过多,最好使光源照射方向和剪贴字条长边平行,以避免阴片影过多,减少版版工时。
对水洗、干燥后的阴图底版要认真检查,检查内容一般为尺寸是否正确,版面图像是否齐全(有无挡掉和遗漏),密度是否符合要求,版面感光是否一致,线条、文字、色块是否清晰透明、符合原稿要求。
检查、修正过的阴图底片即可交付翻拷阳图版,以供丝网印版晒版使用。
翻拷阳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阴图版装在照相机的原稿架上翻拍,这种翻拍方法,可以把阴图底版的图像尺寸放大或缩小;另一种是接触拷贝法,这种方法只能得到原大图像。
接触拷贝法翻制阳图,要使用拷贝机,拷贝时要将感光片的药膜面与阴图底版的药膜面相合。
②作业室。照相作业最主要的作业室是暗室,一般在暗室外也需要相当大的作业场地。
暗室的面积应根据照相机的大小而定。暗室照相机的工作场地应考虑对焦毛玻璃和暗盒的开闭、显影作业、水槽、作业台、工作桌、网框等物件的放置,并留有余地。如果相机用的是50厘米见方的调焦毛玻璃,那么相机所占的标准面积应为3×8米。若设备中附有密封晒版机、放大机时,就需要与之相应的更大的场地。
暗室出入口只设一道门时会进入有害光线,所以应设两道门,门与门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并且要有黑色的门帘,如图2-62所示。
四、绷网工艺
1.绷网的工艺过程。绷网要首先按照印刷尺寸选好相应的网框,把网框与丝网粘合的一 面清洗干净。如果是第一次使用的网框,需要用细砂纸轻摩擦,使网框表面粗糙,这样易于提高网框与丝网的粘结力。如果使用过程的网框也要用砂纸摩擦干净,去掉残留的胶及其它物质。清洗后的网框在绷网前,先在与丝网接触的面预涂一遍粘合胶并晾干。
绷网时,用手工或机械绷网,丝网拉紧后使丝网与网框贴紧,并在丝网与网框接触部分再涂布粘合胶,然后干燥,注意粘合胶不宜涂丰得过厚或过薄,在干燥时,可用橡胶板或软布,边擦拭粘结部分,边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丝网与网框粘结得更牢固。待粘合胶干燥后,松开外部张紧力,剪断网框外边四周的丝网,然后用单面不干胶纸带贴在丝网与网框粘结的部位,这样可起到保护丝网与网框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印刷时溶剂或水对粘合胶的溶解,以保证丝网印版的有效使用。
2.手工绷网。手工绷网是一种简单的传统方法。通常适用于木质网框。这种方法是通过 人工用钉子、木条、胶粘剂等材料将丝网固定在木框上。手工绷网的张力一般能够达到要求,但张力不均匀,操作比较麻烦、费时,绷网质量不易保证。这种方法多用于少量印刷和印刷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
第五节 丝网印刷工艺概要
无论哪种印刷方式,印刷工序的最初阶段都是整稿。丝网印刷也不例外。与此同时,承印物的质地、形状、印数及制品的使用目的等都需明确。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印刷图案的精度图像的质量要求也将有变化。对于室外展示物将特别要求其耐气候性及耐用性等。丝网印 刷工艺如图1-3所示。
如上所述,丝网印刷的工艺既复杂又富于变化,在众多的方法中怎样选择最适当的方法,需要有丰富的技术知识。可以设想,今后的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更加多样化。随着机器、材料的进一步革新,将会产生更多、更新、质量更好、更具特点的产品。但是无论如何变换,丝网印刷的基本技术是不会改变的。
六、拼版工艺
拼版是制版照相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其技术性虽然要求不高,但要求准确,责任大。要做到:
①台纸正确,与出版社的版式完全一致。
②各色版的图像、文字位置、花边地色要拼准确,不然就容易造成事故差错。
拼版工艺随着电子分色和照相直接加网工艺的普遍推广使用而不断变革,出现了多种拼版方法。但是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绝大多数还是以手工拼版为主。近年来国外相继推出各种类型的电脑控制拼版机和电子分色与拼版一起进行的电子分色机。但因这类机器效益不佳未能推广。最近德国又推出最新型的彩色拼版系统。我国已有引进,但由于工艺操作复杂和价格昂贵,仍在试用阶段。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拼版工艺仍将以手工为主。
1.拼版的目的。
①将数张或几十张彩色的稿件和花边、底色、文字,按照客户设计的版式要求,拼制在一幅版子上称为拼版。由于各张原稿缩小与放大的比例不一,需待电子分色或照相分色的比例缩放合适后,再作软片的拼版工作。客户设计的图形种类多,有的要圆形,有的要方形,有的要图中套图,有的要图中套字,这就要求在拼版时一一解决,以达到版式设计要求。
②为了提高晒版、印版的效率和质量,要根据印刷条件拼制大版。即对开印刷拼制成对开版面,三开印刷拼制成三开版面,四开印刷拼制成四开版面等,这样可以避免因原版小,晒版要经多次套晒,往往套晒不准而影响印刷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晒版交,提高了晒版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拼版工艺,把所需的各个图像、文字、底纹、花边等,按版式设计要求和印刷条件,拼在一副对开、三开或四开的版面上,这就是拼版的目的。
拼版工作随着客户设计的多样化和电子分色工艺的普遍采用而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拼版工作和推广使用先进的拼版方法。
2.套图拼版。图套图拼版是近年来采用的新方法,拼得既准确又迅速,已被广泛采用。图套图拼版有几种方式,可根据各单位的条件分别选用。分别叙述如下:
①用定位条的套图拼版。用定位条、打孔套图拼版,是最准确、最迅速的一种拼版方法。其方法是先用一张四开(或对开)的涤纶透明片基,按客户规定的版式做一张反方向的阳图台纸,然后用定位机打孔,套上定位条,固定阳图台纸。取SO软片一张,打孔套上阳图台纸,拷出正方向的阴图台纸版,即可拼版。
拼版前首先考虑:如果原稿是风景图片,就先拼先拷青版阳图,这样对下一步拼黄、品红、黑版套图比较方便。若原稿是人物,就先拼先拷品红版阳图。总之,要根据原稿主色调,决定先拼先拷出哪一张阳图版。
以风景片为例,先拼出拷出一张青版阳图,快干处理后,套上定位条,加以固定。再将青版阳图软片膜面朝下放于看版台上,然后将SO软片台纸版上的青版阴网揭去,和阳网的规矩线套合。接着将第二色的阴网,用阴图像套阳图像的方法,逐一拼贴后拷贝阳图。第三色、第四色依次进行。操作程序如图2-87所示。
二、丝网印刷机工作原理
1.平网平面丝网印刷机工作原理。
①平网平面丝网印刷机的工作循环程序。以平形网版平台式单色半自动手面丝网印刷机为例,它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给件→定位→落版→降到墨板、升回墨板→刮墨行程→升到墨板→降回墨板→抬版→回墨行程→解除定位→收件。
在连续循环动作中,只要能实现功能,每个动作占用的时间应尽量短,以缩短每个工作循环同期,提高工作效率。
③压印线。在印刷行程中,到墨板挤压油墨和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形成一条接触线,称为压印线。这条线在刮墨板刃口处,无数条压印线构成印刷面。实现理想的压印线是很困难的,因为印刷行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6.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篇六
第一讲 会计电算化简介
一、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有什么区别?
(一)会计电算化
狭义: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广义: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及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等。
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深度分类:
1.会计核算电算化:替代手工核算
2.会计管理电算化: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人机对话决策、投资无用论模型1、2初级阶段 3高级阶段
(二)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的相关问题。提供信息 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使用信息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四阶段及特点
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
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
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
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要求】掌握四个阶段的名称,以及每个阶段对应的主要内容(驴唇要对马嘴)。
(一)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
1.时间:20世纪80年代起步(掌握)
表现:(实验试点)阶段(理论研究)阶段
1981年中国一汽首次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
2.特征: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
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3.目标与缺点:
出发点: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缺点: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二)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整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起来。
(三)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事件:2006.2.15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①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
②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
③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业务做出了系统规范。
2.特征:
(1)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能力;
(2)企业开始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3)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四)与内控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
1.时间:2008年6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事件:发布者---六部委(财政部、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
3.特征:
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内外部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全面控制发展。
传统的会计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单位会计信息化的需要,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系统方向发展。
构建与内部控制紧密结合的ERP系统,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发展:
财政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社会平台,以方便会计信息化提供会计信息的再开发和利用---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
一种基于互联网、跨平台操作、专门应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2008年11月,中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标志中国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二讲 会计核算软件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会计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模块的软件,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软件等,均可视为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应用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软件中用于处理会计核算数据部分的模块,也属于会计核算软件范畴。
(二)会计核算软件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模仿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的方式和程序,应用于会计业务的单项处理(解决数据量大、计
算简便但需多次重复的单项会计业务);
各个单项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实现系统的集成;
会计业务之间彼此不能连贯执行、会计信息不能共享、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不明显。
2.文件管理阶段
会计部门内部所有单项业务的有机整合。
3.数据库系统阶段 会计部门与其他管理活动结合(1)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简称。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体,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其目的是整合并优化企业资源,信息集成要求数据“来源统一,实时共享”。
(2)ERP系统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
财务会计子系统:处理日常的财务作业,并以企业实体为单位对外出具按照规定格式生成的各种会计报表;
管理会计子系统:则以企业内部管理为目标,可以灵活设置核算对象,从财务角度为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二、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
(一)单用户和多用户---按硬件结构划分
单用户:安装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上,单独运行,生成的数据只存储在各自的计算机中,计算机之间不能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多用户:安装在服务器上,主机和终端同时运行,会计人员共享会计信息。目前多数大中型企业使用的是多用户会计核算软件。
(二)按照适用(通用)范围划分
1.通用会计核算软件
通用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专业软件公司研制,公开在市场上销售,能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一次开发,多次使用)
2.专用会计核算软件
专用会计核算软件又称定点开发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根据自身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要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专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通用会计核算软件特点:
(1)通用性强
(2)成本相对较低
(3)维护量小,并且维护有保障
(4)软件开发水平较高
(5)开发者决定系统的扩充与修改
(6)专业性差
三、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构成一般分为账务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应收应付款核算、销售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
(二)账务处理模块与主要核算模块间的联系
1.账务处理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凭证数据的传递。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该模块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模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2.对于整个单位而言,通过账务处理模块可以获得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而对每个核算岗位来说,可以从账务处理模块获得主要的核算数据。
四、会计核算软件与手工会计核算的异同
(一)相同点
1.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提供会计信息)
2.遵守共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因手段的改变而改变,手工和电算只是工具而已)
3.遵守共同的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复式记账)
4.会计数据处理流程大体一致
凭证-账-报表;取消账账、账证核对;
(二)区别
1.会计核算工具不同(算盘与计算机)
2.会计信息载体不同(纸张与磁性介质)
3.记账规则不完全相同(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
4.账务处理流程类型存在差别
5.内部控制方式不同
手工:岗位分工
电算化:部分手工内控方法移植到软件;
7.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 篇七
智能电网包括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智能配电网具有新技术内容多、与传统配电技术区别大的特点, 在智能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智能电网内容广泛, 且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为促进我国配电工程技术人员了解、交流、学习智能配电网技术, 共同致力于我国智能配电网技术的发展, 应《供用电》编辑部之邀, 笔者撰写了本讲座。本讲座拟分4讲, 是依据现阶段对智能配电网的认识和研究成果, 介绍以下智能配电网技术的主要内容:①智能配电网概述;②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③高级配电自动化;④高级量测体系。
第一讲 智能配电网概述
1 智能电网及其发展
1.1 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 (Smart Grid) , 最早出自美国“未来能源联盟智能电网工作组”在2003年6月份发表的报告。报告将智能电网定义为“集成了传统的现代电力工程技术、高级传感和监视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输配电系统, 具有更加完善的性能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在此之后, 陆续有一些文章、研究报告提出智能电网的定义;此外还有类似的“IntelliGrid”、“Modern Grid (现代电网) ”的称谓。尽管这些定义、称谓在具体的说法上有所不同, 但其基本含义与以上给出的定义是一致的。
“智能”二字, 很容易使人认为智能电网是一个属于二次系统自动化范畴的概念。事实上, 智能电网是未来先进电网的代名词, 我们可从技术组成和功能特征两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
1) 从技术组成方面讲, 智能电网是集计算机、通信、信号传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超导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在输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总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 不是对传统输配电系统进行简单地改进、提高, 而是从提高电网整体性能、节省总体成本出发, 将各种新技术与传统的输配电技术进行有机地融合, 使电网的结构以及保护与运行控制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 从功能特征上讲, 智能电网在系统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运行效率、资产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电网有着实质性的提高;支持各种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1.2 智能电网的发展
尽管智能电网的概念是在2003年提出的, 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与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广域相量测量 (WAMS) 技术, 也都属于智能电网技术的范畴。进入21世纪, 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 DER, 包括分布式发电与储能) 迅猛发展。人们对DER并网带来的技术与经济问题的关注, 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智能电网。
近年来, 国际上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可谓方兴末艾。2002年, 美国电科院创立了“IntelliGrid”联盟 (原名称为GEIDS) , 开展现代智能电网的研究, 已提出了用于电网数据与设备集成的IntelliGrid通信体系;2003年7月, 美国能源部发表“Grid2030”报告, 提出了美国电网发展的远景设想, 之后美国能源部先后资助了GridWise、GridWorks、MGI (现代电网) 等智能电网研究计划。在实际应用方面, 德克萨斯州的CenterPoint能源公司、圣狄戈水电公司 (SDG & E) 等都在着手智能电网项目的实施或制定发展规划;作为美国盖尔文电力行动计划 (GEI) 的一部分, 伊利诺斯工学院 (IIT) 正在实施“理想电力 (Perfect Power) ”项目。
欧洲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工作。欧盟于2005年成立了“智能电网技术论坛”;以欧洲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供电会议组织 (CIRED) 于2008年6月召开了“智能电网”专题研讨会。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 意大利电力公司 (ENEL) 在2002年~2005年投资了21亿欧元实施智能读表项目, 使高峰负荷降低约5%, 据报道每年可节省投资近5亿欧元;法国电力公司 (EDF) 以智能电网作为设计方针, 改造其配电自动化系统。
我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与讨论起步相对较晚, 但在具体的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我国地区级以上电网都实现了调度自动化, 35 kV以上变电站基本都实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有200多个地级城市建设了配电自动化。广域相量测量系统 (WMAS) 、FACTS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有突破性进展。最近,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坚强的智能化电网”,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智能电网研究的开展。
2 智能配电网的功能特征
智能配电网 (Smart Distribution Grid, SDG) 指智能电网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 SDG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 自愈能力。
自愈是指SDG能够及时检测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操作, 使其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其影响降至最小。自愈主要是解决“供电不间断”的问题, 是对供电可靠性概念的发展, 其内涵要大于供电可靠性。例如目前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不计及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断电, 但这些供电短时中断往往都会使一些敏感的高科技设备损坏或长时间停运。
2)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SDG能够很好地抵御战争攻击、恐怖袭击与自然灾害的破坏, 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能够将外部破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保障重要用户的正常供电。
3) 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SDG实时监测并控制电能质量, 使电压有效值和波形符合用户的要求, 即能够保证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不影响其使用寿命。
4) 支持DER的大量接入。
这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在SDG里, 不再像传统电网那样, 被动地硬性限制DER接入点与容量, 而是从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足额上网、节省整体投资出发, 积极地接入DER并发挥其作用。通过保护控制的自适应以及系统接口的标准化, 支持DER的“即插即用”。通过DER的优化调度, 实现对各种能源的优化利用。
5) 支持与用户互动。
与用户互动也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智能电表, 实行分时电价、动态实时电价, 让用户自行选择用电时段, 在节省电费的同时, 为降低电网高峰负荷作贡献;二是允许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拥有DER (包括电动车) 的用户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
6) 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
SDG全面采集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电能质量扰动、故障停电等数据, 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图形界面, 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 克服目前配电网因“盲管”造成的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问题。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诊断与风险分析, 为运行人员进行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7) 更高的资产利用率。
SDG实时监测电网设备温度、绝缘水平、安全裕度等,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传输功率, 提高系统容量利用率;通过对潮流分布的优化, 减少线损, 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线监测并诊断设计的运行状态, 实施状态检修, 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8) 配电管理与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SDG将配电网实时运行与离线管理数据高度融合、深度集成, 实现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以及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3 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
SDG集现代电力新技术于一体, 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配电数据通信网络。这是一个覆盖配电网中所有节点 (控制中心、变电站、分段开关、用户端口等) 的IP通信网, 采用光纤、无线与载波等组网技术, 支持各种配电终端与系统“上网”。它将彻底解决配电网的通信瓶颈问题, 给配电网保护、监控与自动化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并影响一次系统技术的发展。
2) 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 如光学或电子互感器、架空线路与电缆温度测量、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电能质量测量等技术。
3) 先进的保护控制技术, 包括广域保护、自适应保护、配电系统快速模拟仿真、网络重构等技术。
4) 高级配电自动化。目前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包括配电运行自动化 (安全监控和数据采集、变电所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 、配电管理自动化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设备管理、检修管理等) 以及用户自动化这3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属于SDG技术的范畴。
为与目前大家熟知的配电自动化区分, 美国电科院提出了高级配电自动化 (Advanced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ADA) 的概念。ADA是传统配电自动化 (DA) 的发展, 也可认为是SDG中的配电自动化。ADA的新内容主要支持DER的“即插即用”, 它采用IP技术, 强调系统接口、数据模型与通信服务的标准化与开放性。
为使SDG技术概念更有针对性, 笔者建议ADA仅包括配电运行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自动化, 将用户自动化内容列入下面介绍的高级量测体系。
5) 高级量测体系 (Advanced Metering Architecture, AMA) 是一个使用智能电表通过多种通信介质, 按需或以设定的方式测量、收集并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的系统。AMA是支持用户互动的关键技术, 是传统AMR技术的新发展, 属于用户自动化的内容。
6) DER并网技术, 包括DER在配电网的“即插即用”以及微网 (Micro Grid) 两部分技术内容。DER的“即插即用”包括DER高度渗透的配电网的规划建设、DER并网保护控制与调度管理、系统与设备接口的标准化等。微网是指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子系统, 它可在主网停电时孤立运行。
DER并网研究内容还包括有源网络 (Active Network) 技术。有源网络指分布式电源大量应用、深度渗透, 潮流双向流动的网络。
7) DFACTS是柔性交流输电 (FACTS) 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 包括电能质量与动态潮流控制两部分内容。DFACTS设备包括静止无功发生器 (SVC) 、静止同步补偿器 (STATCOM) 、有源电力滤波器 (APF) 、动态不停电电源 (UPS) 、动态电压恢复器 (DVR) 与固态断路器 (SSCB) 、统一潮流控制器 (UPFC) 等。
8)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指利用电力电子、高温超导技术限制短路电流的技术。
综上所述, SDG技术包含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具体的SDG功能的实现, 往往涉及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以自愈功能为例, 首先一次网架的设计应该更加灵活、合理, 并应用快速断路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新设备;在二次系统中, 应用广域保护、就地快速故障隔离等新技术, 以及时检测出故障并进行快速自愈操作。
4 建设智能配电网的作用与意义
电力系统已诞生一百多年了, 尽管其电压等级与规模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 但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 面对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电力系统提出的新要求和计算机、电力电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有必要重新审视过去电网建设的模式, 探讨未来电网的发展新方向, 而智能电网正是人们对这一问题思考、研究的结果。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正在给电力系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 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在我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 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 自动化程度比较低, 在供电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电力用户遭受的停电时间, 95%以上是由于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 (扣除发电不足的原因) ;配电网是造成电能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的损耗有近一半产生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主要是对配电网的影响;与用户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着眼点也在配电网。因此, 建设智能电网, 必须给予配电网足够的关注。结合我国配电网实际, 积极研发应用SDG技术, 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的技术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DG将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SDG建设的进展, 将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主要以下3个方面。
1) 实现配电网的最优运行, 达到经济高效。
SDG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 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 降低系统容载比并提高其负荷率, 使系统容量能够获得充分利用, 从而可以延缓或减少电网一次设备的投资, 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提供优质可靠电能, 保障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SDG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 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的电能质量;不仅可以克服以往故障重合闸、倒闸操作引起的短暂供电中断, 而且可以消除电压聚降、谐波、不平衡的影响, 为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
3) 推动新能源革命, 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保护控制与运行管理方式基本上不考虑SER的接入, 而且为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现有的标准或运行导则对接入的DER的容量及其并网点的选择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 制约了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应用。SDG具有很好地适应性, 能够大量地接入DER并减少并网成本, 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 大大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量, 在促进环保的同时, 实现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帅军庆.瞄准世界前沿, 建设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2) .
[2]Smart Grid Working Group.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Charting a New Energy Future, AppendixA:Working Group Reports[R].Energy Future Co-alition.USA, 2003 (6) .
[3]余贻鑫.面向21世纪的智能配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5) .
[4]丁民丞.方兴未艾的智能电网[J].国家电网, 2008 (5) .
8.第一章 阿里的盛世危机 篇八
微信支付横空出世
12月4日,习惯通过支付宝转账的用户,被告知一个坏消息:支付宝PC端转账开始收费,0.5元起收,10元封顶。粗略估算,每年支付宝将因此增加2亿元的收入,这实在不是个很大的数字,但重点在于手机支付宝转账仍然免费。
很显然,阿里正不遗余力地将用户往移动端搬家。阿里这是对微信支付的反攻。在“双11”期间,微信上线了“精选商品”,虽然仅有15款商品,且深藏在微信“我的银行卡”选项下,但上线首日就取得了8万笔的订单量,半个月已完成20多万笔订单。11月28日,不到10分钟内,15万部小米手机在微信平台被抢购一空。
如果拿成交数额相比,微信支付显然不是支付宝的对手。“双11”当日,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4518万笔,是去年的5倍,支付额突破113亿元。但是,微信支付“小荷才露尖尖角”却让阿里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
电子商务的核心要素是支付,淘宝的成功也有赖于支付宝,把支付问题解决好了,电商生态才能形成,否则就是无源之水。马云担忧的是,如果用户对支付宝以外的一种支付手段形成习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将逐步转移出去,一旦这个趋势形成,对阿里巴巴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而拥有6亿用户数量的微信,正是马云最大的竞争对手。微信是一款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属于大众型产品,此前外界虽然对这款产品的属性有诸多分析,却很难辨析其最终的真实意图,最起码阿里巴巴在一年前是没有看得那么清楚,甚至微信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微信支付横空出世之后,才真正露出了锋利的牙齿。
今年8月,微信5.0版本正式上线,这个版本引入了微信支付、表情商店等功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微信支付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的完整闭环,打通了O2O的最后一环。而腾讯也通过微信支付捅破了商业化的这层窗户纸。据了解,用户可通过扫码支付、APP内支付和公众号支付三种方式进行支付。无论是何种支付方式,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用户只要在微信中绑定了银行卡,就可以轻松、方便支付。
一名实际体验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线下支付的用户告诉《IT时代周刊》,在操作体验上,微信支付优于支付宝。在银泰百货店的支付宝当面付的操作过程与银联POS机刷卡付费类似,期间还出现多次支付失败,有不少付费用户在等待。而在上品折扣店体验微信支付时,则过程相对顺利,更为便捷。
实际上,微信和阿里关于移动支付之争,支付场景和用户支付习惯的培育是核心。只要谁先抢占和培养了移动支付习惯,谁就是胜利者。在这点上,微信显得更有优势,因为微信是以小时甚至是分钟为使用频度的移动应用,而支付宝和天猫是以天或周为使用频度的应用。高频度的应用可能会把用户需求榨干,而淘宝则会被截流,曾经在互联网PC时代的优势也可能逐渐被瓦解。
不可否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第三方支付市场中,支付宝已独占鳌头。正因如此,身高1.66米的马云曾发出“我就算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豪言壮语。但支付宝的辉煌在移动时代还能否续写?
腾讯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曾鸣表示,微信支付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它更像是给移动支付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微信支付将在其工具能力的基础上,把微信的一些优势,譬如把移动端的用户基础能力、社交能力和开放能力整合,以用户体验为基础,探索微信支付服务和价值的平衡。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微信朋友圈分享傳播累计超10亿次。朋友圈的社交分享对二次消费的强作用力也是不可小觑。正因如此,之后阿里电商平台逐渐收紧了对微信的限制,不但屏蔽微信到淘宝的链接,甚至连淘宝店铺描述中也不允许出现微信的字样,如临大敌。
用来往“补课”
被微信支付刺激后,阿里巴巴发现,移动端的大众级应用虽然与从属电商的专业级应用有一定距离,却有着黏性高、使用时间长、渗透率高的特点,而这是专业应用如手机支付和手机淘宝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的指标。阿里巴巴过去在PC端发展社交的所有努力全告失败,在移动时代已输不起,先摆出气势汹汹的架势把这块做起来再说,至少在数字上先做上去,也聊胜于无。
于是,马云终于挽起袖子,决定大干一场。为此,阿里组建网络通讯事业部,由原来的旺信业务和来往业务组成,直接向CEO陆兆禧汇报,将移动通讯升级到集团主营业务层面。10月21日,“来往”正式上线。从“长相”来看,来往跟微信的功能有80%的相似度,差别在于来往强调安全私密交友,没有“摇一摇”和附近的人交友等功能。另外,还增加了一个叫“扎堆”的功能,产品形态跟QQ群聊模式相似。
阿里巴巴员工给马云开了个叫“江湖情”的扎堆组,马云在里面放歌一曲,唱了一首《鸿雁》。同时,马云还给所有阿里人下达了任务指标,11月底,前每个人都要有100个来往好友(不能是阿里员工),否则年底没有年终奖。
12月11日,在杭州举办的来往升级产品沟通会上,阿里方面表示来往除了新增各种区别于微信的功能外,更提前透露,来往将在春节前推出支付系统。相关负责人强调,来往支付与微信支付在骨子里有着天壤之别——来往的支付系统是基于支付宝,而微信支付却与财付通没什么关系。
谈及来往,马云曾在内部发言中称:“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的努力。”由此看来,他的确担心阿里巴巴在移动时代被甩下,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化莫测,可以让小不点变为巨头,也可以让巨头变回小不点。
其实,来往并不是今天才有,却是阿里最近才开始不惜代价去推,摆出破釜沉舟的架势去做的。但用来往去颠覆微信,显然很不靠谱;用来往牵制微信,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搭调。微信社交关系的沉淀,是其最核心的优势,用户转移的成本太高,而来往又没有太多突出的产品特性,牵制微信谈何容易。
与此同时,一些不正常现象已经出现。记者发现,淘宝店上出现了只要花10元就可加千人粉丝的产品,可帮助阿里人早日完成老板下达的指标。而且,在来往中形成的关系链脆弱,用户毫无选择余地就被拉进各种“扎堆”群,忍受着营销广告无止境的轰炸,受不了的用户只能一退了之。
来往未必能牵制微信,但重点是:阿里巴巴已然认识到自身在移动端的薄弱实力,并决心不惜代价赶上去。来往和微信的对攻只是表象,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端全面走向对立,才是根本。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推荐阅读:
第一章教育基础07-24
第一次走进北京特殊教育学校的感想09-24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第一章练习07-15
比较特殊教育09-28
特殊教育学06-27
特殊教育二期计划09-07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07-01
特殊教育中心设计10-17
特殊教育学校关爱教育研究论文08-22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问卷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