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精选15篇)
1.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篇一
一、组织教学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看课本,了解龙的原型是什么?龙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在中国文化中有何影响?
2、看光盘,欣赏绘画中的龙凤、建筑中的龙凤、器皿中的龙凤、服饰中的龙凤、龙凤纹等。
让学生知道自古以来,龙凤形象在记载历史、美化生活、激励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识。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中体悟背后的意蕴,在评述中发表自己探究的成果。
3、在第一、二课时分别让学生画一画龙凤纹样,在此前可看光盘上小朋友的作品启发思路。
三、课后小结
表扬造型生动的作业
2.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篇二
一、河北省小学民族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河北小学美术的课程设置中对于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对传统文化认识等方面做了调查, 结果是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相脱节, 具体方面如下:首先是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涵量少, 据调查显示, 传统美术内容在教材比重小且不符合少儿年龄特点;其次是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忽略了传统美术文化的内容;再次是一线教师对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态度不够重视、传统美术知识储备不足, 疏忽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还有通俗电视文化及卡通动漫对小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本土传统美术文化面临的现状就是对小学生已经非常陌生。以上种种原因不仅导致了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更导致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失落与审美思维的崩解, 民族非物质美术文化遗产后继乏人, 因此传统美术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迫在眉睫。
二、河北本土优秀传统美术文化的历史积淀与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开发的可能
美术是人类追求空间与时间、智慧与感情的艺术形式。从原始器物到石窟壁画, 始终描述着人类的文化活动。河北本土传统美术体现为河北特定的区域中人们在生活、祭祀、婚丧等活动中的思维与文化内涵。我省本土美术资源丰富:武强木版年画、衡水内画、张家口蔚县和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魏县土纺织技艺、石家庄辛集农民画、邢台邢窑和曲阳定瓷的烧制技艺、大名草编手工技艺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长期以来对本土美术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深入, 使民族传统文化赖以产生依存的环境改变了, 传统美术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应预见到地方传统美术文化面临的危险。为了避免民族传统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书籍和博物馆中才能找到的尴尬局面, 必须在基础教育方面得到重视, 从根本上使民族文化要得到传承, 传承的关键是要从小学生做起, 加强对青少年的本民族美术文化的教育。河北传统美术作品是本地域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 体现了河北地区的民间美术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民间美术在材料上多为就地取材且皆能物尽其用、点石成金, 经过收集、分析、整理、研究, 这些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可以因地制宜地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剪纸、年画、陶瓷等美术题材避免美术内容的单一化, 皮影戏、民间剪纸的制作过程用多媒体教学引进美术课堂, 让小学生了解、喜欢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 在喜闻乐见中受到艺术熏陶。各种民间艺术形式都可以是美术教育的载体, 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 促进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认识传统文化, 从艺术造型中解读美术传统的文明密码, 更好地保护并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小学美术扎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将使教育更有生机。目前我省的小学美术教育缺失的正是文化经典这一核心, 对传统审美文化因素在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整合, 形成可以操作的课程与教材体系, 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
第一、树立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 将传统审美融注于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本土文化, 如学生在学习画中国画时, 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的品评标准直接取决于画家的自身修养, 传统文化内涵是绘画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 以此为例让小学生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又如在学习剪纸、扎染、年画等课程时, 注重分析和讲解美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艺术特色, 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传统, 使学生能较为深人地了解民间美术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总之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育手段, 进行经典的民族传统美术教育, 尽可能地使学生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根据学生特点优化传统美术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我省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 进行挖掘分析和提炼, 并对其内容及形式进行选择, 从中甄别出适合小学生继承的各种形式, 寻找它与现代小学教学的结合点, 制定出适于教学使用的范例, 使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流传、演变过程和这些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特殊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通过生动直观的器物参与教学, 比如在欣赏邢窑陶瓷艺术时, 介绍传统陶瓷的特点, 以及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的欣赏, 并利用黏土或彩泥尝试制作, 使学生认识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的地位, 将传统文化感悟心灵, 从而达到一种文化层面的理解。
以小学生审美认知发展的规律为根基, 通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的美术目标, 调动小学生中对传统美术的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以写实原则及惯例来判断艺术品的优劣, 按照儿童绘画心理研究安排适合于小学生不同阶段心理特征的美术内容, 小学一二年级阶段安排以写实为主要内容的美术课程, 如年画、剪纸课等内容,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我省许多地区都有遗存, 特别是蔚县、磁县、丰宁、肃宁的剪纸在国内外影响较大, 有着北方拙朴大气的特点, 线条和造型粗犷, 内容又是民众生活的直接体现, 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 从造型形式、色彩、材料都适合一二年级的美术课程需要:造型相对写实、没有过多的抽象成分;色彩艳丽, 材料方便。儿童喜欢玩味材料, 他们热衷于探究各种材料的功用, 因此可以安排在低年级的美术教学中。根据以上特点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收集与剪纸等内容相关的资料, 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 产生直接的兴趣。接着在课堂教学时出示作品, 给学生概括介绍河北文化以及文化对剪纸特点的影响、相关的历史故事等有趣题材引起学生兴趣, 然后教师联系生活情景, 创设拜年剪窗花、贴窗花、祝福等题目引导学生制作图画, 具体制作时可以手撕纸为主代替民间美术制作的复杂工序, 这样极大地补充美术教学不足。传统美术的传承教学应是一个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通过对儿童审美心理的分析, 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在自由的、充满兴趣的活动中, 就能真正地放松和愉悦, 达到情感上的陶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审美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 三至六年级的儿童处于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 开始注意形式技巧以及形式本身的表现色彩, 对抽象的绘画有了一定的兴趣。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整合符合这个阶段儿童身心特点的本土优秀传统美术资源, 比如陶瓷、纺织、草编工艺等, 以先易后难、先兴趣后理性、先欣赏后临摹为原则安排教学过程、选择分配教学内容。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 形成对传统美术文化的培养, 使本土优秀传统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普及传承。
第三、开发整理河北地方美术资源, 构建小学美术课程体系。我们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省优秀的民间艺术, 通过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的解释方式及其审美意义的发掘, 在教学中增强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对照我省的美术生态环境, 审视与分析美术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实践能力的课程资源。教学过程要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价值, 同时注意降低传统美术资源的难度, 可以打破原有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 比如剪纸的程序分为刀刻和染色, 程序都很复杂, 需要长期的技术与经验, 但是我们把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堂就要提炼出必要的、适合小学生认知与操作的工序, 从全新的角度,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作品了解与制作兴趣, 尤其重点在于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挖掘民间传统美术文化, 将其拓展为可资利用的小学美术教育资源, 增加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
第四、提高教师的传统美术文化修养。小学美术教师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缺乏令人担忧。解决办法首先要定期聘请民俗专家学者到校对教师培训, 提高教师对民族美术与精神文脉的修养和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 掌握传统美术文化的本质;其次鼓励美术教师走出课堂, 向民间艺人学习, 收集、整理原生态的传统美术资源, 并对其进行整理, 分析出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材料、工具及制作技术等, 研究怎样融入到教学中, 形成适用于小学生的制作方法, 促进学生领悟传统特有的造型法则, 使传统文化元素不知不觉地进入学生的意识系统并体会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教师还需做民间美术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抓住我省重点和特色民间美术形式, 挖掘其文化元素, 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和传承地方传统美术资源, 吸收传统中有特色鲜明的视觉文化并提高艺术修养, 以优秀民族文化内涵支撑教学。
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就是传统艺术审美趣味和艺术技巧系统方面的传承, 可以说本土传统美术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增加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点所在。小学美术学科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任务, 传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本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与精神的传承。因此,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客观地认识传统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将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美术课堂中, 让孩子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获得美育而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伟.邵玲莉著.河北剪纸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2].郄建业著.武强年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文化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
3.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篇三
【关键词】幼小链接 美术教学
前言
幼儿园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是连续却不相同的教育阶段,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不只是所在的环境放生了改变,而且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幼儿园学习相对轻松,小学学习相对规范和紧张,这就容易导致一种“由松到紧”的“坡度”,而且很容易产生“陡坡效应”,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低落、疲劳、厌学、焦虑、恐惧等“适应性障碍”。所以就需要幼儿园和小学教学中注重这一“坡度”的“倾斜度”,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从而更好地让幼儿园与小学进行平稳的“链接”。而这里链接的难点莫过于“课程”的链接,做好幼小课程之间的衔接是实现教育衔接的一个重点。美术教育作为现今素质教育的“领头羊”更应该得到关注。因此幼儿园美术与小学美术的教育之间衔接更应该成为教育界的重点。
笔者在几所中小学经历了教学实践等过程,在这些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中学中有学生想进入美术专业学习,刚开始认为自己以前学习过美术,并且觉得自己画画不错,但是真正进行美术学习时却表现的无处下手,还得从零基础重新认识美术和重新学习技法。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从而笔者认为这是各阶段美术学习的统一性和连接性产生了问题,不要让美术成为某个阶段学习,希望美术学习让我们终身受益。
一、问题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问题
因为幼儿园儿童认识事物有限,美术老师在教学中描述事物时很难让儿童想象出具体事物,所以很多幼儿园美术老师使用的是“示范性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显然运用相对简单容易,并且很多老的教师认为上美术课一定要教学生技法,这样艺术才会得以传承。在小学美术学习中,美术老师会结合美术作品欣赏,让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表达方式进行绘画,这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思路,在现下的幼儿园和小学之中被普遍的使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看到的一个现状是“示范教学”普遍运用在幼儿园教学之中,而小学教学之中却大量使用了“启发式教学”。由于“示范教学”是“课程中心”的产物,而“启发式教学”却是“素质教学”的产物,这样幼儿园竟然比小学更加强调专业性,这不仅暗示出当下的幼小绘画教学模式的混乱,更说明了严重的幼小绘画教学结合问题。
从以上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分析出幼儿园美术教学和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目标也存在分歧,幼儿园更注重技法,而小学更注重兴趣,在课程目标学方面名声卓著的美国学者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对于绘画教学而言同样有着对绘画的兴趣、知识以及技巧的学习目标,由于幼小之间课程目标的差异,使得幼儿园和小学在这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二)社会客观问题
私立幼儿园越来越多,但是小学被国家列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所以由于现实的原因,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相互了解较少,不仅幼儿园教师忽视小学美术的特点,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也存在着忽视幼小衔接期在进入小学后的重要性。这种联系较少的现象,是造成幼小教学脱节的一个重要根源。由于相互之间的了解较少,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存在着一些想当然的行为,如有一些绘画知识和技巧,幼儿园教师认为可以等到学生进入小学之后学习,而小学教师则认为这应该在幼儿园时期就应该具有的。这种幼小机构脱节的现象,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小学教师指责幼儿园教师,而一些幼儿园教师也往往为自己辩驳,认为小学教师不理解自己的苦衷。同时,这种相互之间的互动性不够,导致的另一后果是使得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不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常入学前有部分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美术教学,有部分已经在幼儿园或校外美术学习班接受了各种教学模式的美术教育。小学教师应该对幼儿园时期的教育有所了解,否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遇到麻烦,如若重复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内容,那么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若多次出现,甚至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出现重复的内容,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轻视态度,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反之,若教师对幼儿园教学过分高估,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难度有所畏惧,容易打退学生学习的信心。
综上所述,当今幼小绘画教学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思路不一致、教学内容重复、教学评价混乱以及幼儿园绘画教学“越俎代庖”等现象,而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则是: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对于绘画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确,对“示范教学”与“启发教学”的理解不深入,对儿童在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的绘画表现形式了解不透彻,以及幼儿园与小学机构之间存在的天然割裂等。
兒童在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这个时期,是儿童绘画最有兴趣的和创造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但是现在教育又硬性地把这个重要阶段分为了两个不同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为了保持美术教育的连续性,使幼小衔接阶段的绘画教学能顺利的进行,就需要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沟通,以儿童为出发点关注他们在绘画能力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B.S.布卢姆著.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8月版
[3]伊少淳著.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教育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
[4]林琳,朱家雄编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4.小学二年级美术课优秀教学说课稿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画感觉》是2年级第3册第14课,本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与造型游戏,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色彩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生及媒体分析
低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色彩基础感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也正在逐步发展,但在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所以直观鲜明,精彩有趣的课件有助于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认知领域:认识感官,了解感受能力。
2、操作领域:能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觉。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大胆作画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高对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
教学难点:怎样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来画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范画等。学具准备:颜料、毛笔、油画棒、牙刷等。
第二版块:教学法
一、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自然、语文、音乐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设备,师生共同欣赏,共同合作,共同游戏,建构起自主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由静变动,新颖活泼。2。激趣引新,变幻无穷。3。个性发展,启迪创新。
二、说学法
1、通过玩、唱、看、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在探索中创新。
2、倡导合作,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相信自己“不但能画而且能画得精彩”。
第三版块: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快乐之旅
1、先和孩子们一起玩“画鼻子”,游戏是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能画得如此准确?玩得很开心吧?你怎样把这种开心的心情告诉给别人呢?同学们可能会说出各种方法,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两幅作品,说说看他们是如何表现各自心情的。学生开始从触觉、视觉等多方面初步体验“感觉”一词,作品欣赏使感觉由抽象表现转为具象表达。)
2、初步了解这种表现形式后,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游戏时的轻松心情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吧!把口袋里装满喜欢的色彩和线条开始出发学生铺好纸张备好毛笔油画棒等准备即兴发挥
3、我们穿过了公园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来到了一片草地上,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如手势引导低年级学生充分想象小脚丫踩在小草上会有什么感觉呢?(学生会说痒痒的、刺刺的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突然电闪雷鸣,(声效)雨点打湿了衣服,(好冷)怎么办?让我们请来光芒四射的太阳吧,(师生齐喊)雨过天晴,太阳露出了笑脸,花儿也散发出甜甜的清香。(虽然是涂鸦,作品还是在学生们的想象中新鲜出炉)
4、这次的快乐之旅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啊?(学生们会结合自己的作品畅谈自己对线条、色彩的不同感受。有的线条流畅舒缓,如行云流水;有的线条刚强有力,如铁划银钩;有的线条潇洒奔放,自由快乐;因为我开心,所以我用了粉蓝色、嫩绿色,因为我兴奋,所以我用了红、橙、黄等等色彩。这些作品及作品解读充分展现了孩子们单纯可爱质朴的心田。快乐之旅开启了想象的门,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唤起,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点、线、面及色彩与“感觉”做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5、到了揭示课题的时候了:感觉在我们心里,虽然看不见,但我们依然可以把它画出来(板书:画感觉)
二、情趣示范、合作体验
旅游之后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一首爱的主题歌(师生合拍共唱)。在这充满爱的世界里,爱会是什么颜色?有的说:爱是红色的,当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时,我们会骄傲地大声呐喊:“祖国我爱你!”。爱是白色的,因为新娘穿着圣洁的婚纱。爱是黑色的,那是大地母亲的颜色。爱是绿色的`,大树和小草都显得那么可爱。爱是蓝色的,当夜幕降临,母亲亲吻孩子的额头,轻轻地道声晚安:“我的宝贝!”,我说,爱是五彩的,就像好吃的波板糖,甜甜蜜蜜。没有声音的爱又是如何表达?在学生思考交流的时候,老师走到座位前轻轻拥抱学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情感的交流瞬间得到升华,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表达爱的感觉:这不是牙刷吗?原来废弃的牙刷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呢,吹画好玩又漂亮,揿手印的吹泡泡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喜怒哀乐,冷热酸甜,人类正是拥有了这些感觉,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操作练习)多次的体验和感受交流使学生的感觉由体表转向了内心。对于低年级学生有着示范的必要,同时也要注意对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
三、多维评价、个性表达
1、自评、互评。
把自己的画给好朋友或周围的同学看,自己说说较精彩的地方,再请看的同学谈谈对画的感觉。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作者对自己的感觉各种元素的展示,另一方面又是由色彩,点,线,形元素组成的画给观者的感觉,这是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
2、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你的画别有特色”、“我看到你的画从心底里感到了甜丝丝”等,我相信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总结拓展:感觉不但能画出来还能表现得很美、很有艺术感,瞧这些大师们的作品精彩之作。(图片欣赏)
感觉是多方位多角度的,热爱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感受,感觉又是很奇特的,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地方场合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一块冰冬天给人冷的感觉,而在夏天就给你凉爽的感觉,你能用今天学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吗?课外拓展让学生积极地去体验观察身边的事物,自主参与探索过程。
5.优秀小学美术教案 篇五
1.懂得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了解废弃物造型艺术的神奇之处,体验创造的乐趣。
2.利用收集的废弃物,能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制作一件艺术作品。
3.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合成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享受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2、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废纸等;胶水、剪刀、绳子等制作工具。
(教师)各种废弃物制成的作品,一些废弃物材料,。
五、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塑料袋、可乐瓶、绉纸等,然后很快将它变成一个或多个“人”的.造型。
引导学生谈一下简单的感受。引出课题《一个奇特的人》。
2、欣赏评述,感受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教师出示:
(1)一组非洲奇特人物造型的雕塑作品。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师收集了一些人物的雕塑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古今中外更多的奇特的人物造型,例如狮身人面像、中国戏曲人物、摩尔的作品等。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各个时候的作品又是千姿百态。
(3)欣赏用废弃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6.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 篇六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2-8-27 20:13:25 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情感在美术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美术课的灵魂所在。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好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因此,“爱心教育”要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第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加以引导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欣赏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欣赏和评述。同样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不同情趣爱好的学生眼里可以传递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应避免出示统一的或教师主观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放松他们所有的神经,自主的地去感受,去鉴别,有意识地诱导接受并认可他人的不同审美观,承认个人的审美差异,同时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
第二,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爱惜纸张、不随地扔纸、妥善保管自己的用具、正确使用美术用具、不浪费、不损坏等等。这些好习惯不仅是学习的习惯,也会对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好习惯的养成将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引导他们成为健康、文明、向上、有道德的人。所以,要从细微处入手开发美术学习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第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课堂学习,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通过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来达到的,而是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的教学行为,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的体验。
美术课上进行爱心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对学生的爱心教育,不是几节美术课所能完成的,但是只要我们把美术教学与爱心教育相结合,把育人放在首位,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祖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2-08-02 点击次数:323次
一、师生合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1.教师引导,学生自评。《美术课程标准》评价建议的第一条是“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而今天的教育主要任务已不能再是向学生灌输多少现成的知识,是让学生学会求知与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例如:在学生创作作品完成后,我这样提问:“你对这节课的感觉如何?并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这节课的兴趣如何,对自己的作业满意吗?对自己提出问题和发表看法的表现有何想法?”从而促进学生摆优点、评不足。在中高年级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学生学习档案”,把在课堂学习中、对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使用的材料和创作(制作)的方法、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还有他们的作品,进行保存。从而提高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基本美术素养。通过学生的一言一语的说一说和通过“学生学习档案”,了解学生学习态度与特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足与需求。老师再补充点拨,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
2.教师先评,学生参与互评。有时我采用让完成作业较早的学生将其作业贴到黑板上,老师从中选出典型作业,以这些作业为例进行先评。在评价时结合实物投影演示,放大或对比给同学看,讲给全班学生听,最后让学生评。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自己努力学习和帮助他人学习的双重责任感,以及锻炼学生对评价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看到黑板上或屏幕上的作业自然会和自己的进行一个对比。自我满意的同学,会期盼同学的认同与赞许;反之,自觉的完成差、效果不好的同学会从中获得点启发或一点上的肯定,他会积极地投入到再一次的创作中去的,学习兴趣不会降低。在相互评价中学生会从甄别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特点、优点与不足而产生的学习动机。3.典型主评、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美术作业的完成快慢速度不一,教师可以让同学把完成的作业贴在黑板上既可激发期盼评价的心态,又起到督促作用来抓紧时间完成,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对典型的作品要从“作业要求”的完成上和学习的态度上,以及画面中的造型、色彩、肌理、构图、明暗等方面予以评价。而不是以“画得像不像”“绘画技法好不好”为评价标准。这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二、因人施教,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与发展1.沙里淘金、扬长补短。为了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用“放大镜”找优点,差中寻优、沙里淘金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不放过画得好的一条线条、一块颜色、有创意的材料与构思。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有趣的半圆形》一课时,这是一节“造型·表现”类课。这节课我把学生作业分成了细致美、丰富美、创意新、粗犷美、有进步等小展板。让学生自评作业归其哪类,自己贴在适合之处。于是学生会专心地作画,并思考自己的作业属于哪类。这时学生兴趣盎然。然后,进行小组内互评发动同学加以甄别自我评价是否准确,并加以调换,这样就不会伤害其自尊心。对创意新又完美的作业予以格外表扬,以激发学生创新的追求;对能力差的而努力者,以其学习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2.纵向对比、以我比我。以同一标准权衡全班的作业横向对比的话,不难对比出优差的层次。可是学生则难以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容易感到压力,萌生自卑。当学生的美术作业完成后,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并结合老师的点评,使学生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更高的认识,他会再一次地创作起来进行第二次体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也就使学生得到自主的发展。“以我比我”则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修改完善的作品同第一次创作进行对比,用现在的和过去的比。这也就发挥了“学生学习档案”的作用了。
三、多角度的标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多种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评价欲望与兴趣和能力。我还根据每节课教学目的任务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或综合或交叉使用下面一些讲评方法。(1)“集萃”在评价中把学生评价的成功例子、好的想像、好的技巧、有创意的做法,集中起来进行讲评,让学生分析借鉴吸收;(2)“纠错”根据评价作业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比如:画面主体物小、色彩单
一、透视不合理、形象不突出等方面的不足。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进行讲评;(3)“评练”是在纠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的练习;(4)“实物讲评”,例如:在画人物画时,在学生创作完成后,师生共同对人物的面部进行再认识,这样有助于对抓特征、夸张表现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有时对不足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讲评。总之,为了使结课前的作业评价这一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教师只有深入理解评价、理解美术、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美术课的作业评价只是美术课的一个小环节。在美术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他会最大限度地活跃思维去释放能力,并喷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评价
下一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相关内容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2-09-26 点击次数:730次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材,是美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生活 是艺术创作的 源 泉 ”,让 美 术教学 融 于 学 生 喜 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在讲《中国画的形式美》这一课时,单看题目有点专业化,抽象。便通过生活中常用的扇子与画扇面相结合,引入新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以美术为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以美术为基轴,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体验生活服务于学习,学习来源于生活的愉悦心情。
二、以活动为载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实施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 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破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创作作品,是美术课堂教学感悟生活美的重要手段艺术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与生活存在着息息相关、丝丝相连的密切联系。因此,美术教学也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美的生活……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随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确是这样,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例如:用音乐去表现高山流水,用绘画去表现梅兰竹菊,用书法去表现阴晴圆缺。在生活中到处都是艺术,我们在生活中感悟到美好,感悟到艺术无处不在,美无处不在。美,是人世间富有魅力的字眼,美术教育正是灌输、培养这种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赋予他们美的事物,让生活走进美术教育,活跃其思维,引发其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和各科知识的协调运用,使学生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呢? 一方面,教学手段更切实可行,教学用品、资料尽量是学生能自己在生活周围去寻找,然后带到课堂来,互相交流,这样的感受更真实,学习兴趣更浓厚;另一方面,美术作品的实用性更强,能真正发挥美化生活的作用:美化教室、美化校园、美化家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通过感悟寻找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7.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篇七
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要发展, 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 在他们的心灵播上“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 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 从不同角度开展、强化, 创设情境。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没有创造就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 要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融于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使他们知道自己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 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需要他们运用智慧以双手去创造、去建设。这样才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 使他们爱美、会美、能创造美。
二、正确指导, 因材施教
学生看待世界的方法与成人不同。因此, 我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 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无论是工艺品制作还是其他, 我都是本着这一原则。只要他们自己看得懂, 学得会, 画、做起来有兴趣, 有创造性就可以。我上课时把作画要领和制作方式言简意明地讲授, 并结合理论亲笔作画, 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进行传递的重要媒介,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强化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 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 这样才能言传身教, 真正发挥教学指导作用,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性格、年龄、家庭影响及社会因素不同, 对美的感受和追求不同, 思维和想象力也不同。为此, 我注重因材施教。对爱好不同的学生, 我采取鼓励发展长处、精益求精的方法。对思维和想象力强的同学, 以启发诱导为主, 因人而异地教他们把不会的部分画出来, 并帮助他们不断深化主题, 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对那些想象力差、喜欢临摹的同学, 我以直观教学为主, 让学生按我示范的方法和步骤练习作画和制作, 同时有意识地让他们观摩一些有新意的作品, 并做适当点评, 使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 提高想象能力, 逐步学会创作有新意的作品的方法。
三、重感知的升华, 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眼力即观察事物的能力, 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的能力, 即“看”作品的本领。人的智力结构主要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活动力等因素组成的, 其中观察力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认识事物的一种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思维的先导, 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活动, 是美术教学训练的起点。小学生的知觉处在无意识性、情绪性比较明显时期, 好奇心、好胜心强, 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 从制订每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到安排教学内容、范画教具等, 都要从便于他们观察记忆入手, 从外形的美感到内在结构,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地进行分析, 指导他们“看”作品的方法, 让他们在直观感受中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对美术作品尚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 这种“看”是需要引导的。帮助引导他们直接观察、亲自体验, 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 对作品感知思维。教师应根据《大纲》内容安排一些静物、工艺作品和有审美价值的优秀绘画作品作为教具, 让学生从真实的作品里获得结构、体积、色彩、质感、比例等艺术语汇的感知, 在此基础上, 进行理性分析, 通过心理心灵的感悟, 获取对象的精神意味。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 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 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 从而提高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的能力。
四、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有了感性认识作基础, 发展理性认识的内容, 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临摹教学是必要的。我们承认模仿是人的本能, 但吸收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巧, 不等于千篇一律地照葫芦画瓢, 何况国内大量印刷品印刷技术有限, 明暗、色彩等方面与原作比都不准确, 无法达到临摹的目的。长期“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而且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这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这里的“积极性、主动性”指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师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讲授问答、开展活动、讨论教学实验、技能训练、师生演示及自学指导等手段, 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技能, 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的发展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种作用”必然形成一定的观点, 这是受教育者一种独特的思维想象的开端, 为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它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式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
8.小学美术教学刍议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情境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爱美需求,驾驭好课堂,多利用媒体资源,实施好美术课堂教学。
一、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中,小学生通常是凭借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对作品的感受总是领略不够,未能仔细琢磨。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想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价。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如,城市的学生从小见到的就是整洁的街道、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感受不到农村的田野风光。又如,绘画作品中农村的瓦房、泥泞的小路、菜园的栅栏、有序的草垛、堋乱的石头、柴堆等,也是一种美丽。
二、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学生兴起爱好的培养,除了欣赏作品以外,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能让学生佩服自己,喜爱自己,让学生加深对教师作品的感受,课堂上最好要有教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参照。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课堂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加深记忆。此外,多让学生欣赏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起爱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引导学生能理解和接受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情境教育
随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學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给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美术课堂重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重视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更渴望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
总之,美术课堂要多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勇于实践,敢于临摹,注重交流,开阔眼界,打牢基础,先临摹后写生,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羊场乡松杨小学)
9.湘版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 篇九
《让色彩动起来》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启发学生对强烈的对比色及其运用方面展开探索,对色彩对比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引导学生学习用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充满动感的作品,加强学生对色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而使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而且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们往往能创造出我们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话般的美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除去这种对色彩的情感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识,如原色与间色、冷暖色、明度等。故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知识,形成综合认知并加以巧妙运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色彩强烈对比带来的视觉美感,深入了解对比色知识;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和生动有力的笔触,创作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回忆、探究、分析、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对比色知识和使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选择合适的主题进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对比强烈的色彩带来的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色创作富有动感的美术作品,激发学习兴趣,并促进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深入理解和运用对比色。
【难点】
对比色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具有动感的图片,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学生感受到“动感”后,我会紧接着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还会有动的感觉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共同探究色彩“动”起来的秘密,从而揭示课题。
环节二: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
(一)认识对比色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设置了“欣赏作品,探究对比色”的环节。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样的色彩给你欢快、有节奏的感觉?学生往往会从红色、黄色等鲜亮的颜色回答,我会顺势抓住学生的回答,出示色相环并引导学生找一找色相环中哪些颜色对比强烈?以及这些色彩在色相环中距离是怎样的?进而总结出在色相环中,每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为对比色。如红—绿、蓝—橙、黄—紫互为对比色。通过观察色相环认识对比色,而且通过这样的一个环节也设置了一个坡度,降低了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对比色的积极性。
(二)感受对比色
在学生对对比色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我会多媒体展示《威斯敏斯特大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作品中,画面色彩给你什么感受?运用了哪些色彩?他是如何运用这些色彩进行表现的?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对比色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运用对比色让画面动起来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的行为习惯,所以我会让学生回归生活,思考在生活中存在哪些对比色?
环节三: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我设置了实践练习,运用对比色的环节。
在具体的实践练习前先提出问题:要想表现一幅具有动感的画面,你认为如何用色最合适?强化学生对于对比色的认识。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创作一幅能让色彩动起来的画”。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并用ppt滚动更多作品,给同学们提供创作资料。
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对比色作品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彩的运用、创作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小结作业——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总结本课的重点知识并让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
10.小学美术闪烁的烟花说课稿优秀 篇十
知识目标:了解烟花的形状,学习用不同的线材表现烟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能安全使用工具,洋车功能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形状各异的烟花。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设计表现不同形状的烟花。
教学准备:
教具:烟花挂图、课件、演示范画、演示卡纸等、课件等。
学具:彩纸、绒线、皱纹纸、水彩笔、蜡笔等多种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你们喜欢什么花?
生:(略)
师;今天老师还要给你们介绍一种花,是什么呢?看完屏幕你就知道啦。
(课件演示)
师:对,是烟花。烟花又叫礼花、烟火,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闪光的烟花》。(教师板书)
二、传授新知
1、让生说说见过的烟花。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见过真正的烟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烟花像花、像伞、像……师:那么,你见过烟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_、红色、蓝色、白色……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烟花开放的场面。
师:同学们,烟花这么漂亮,你是在什么时候见过?
生:(略)
师:在盛大节日或喜庆的日子燃放烟花,能增强节日气氛,使节日更加亮丽迷人。
3、小结:师引导生欣赏与众不同的烟花作品,鼓励学生要像他们一样大胆想象创作。
4、演示烟花的不同绘画方法(线形、水滴形),讲解绘画技巧(由内向外画)。师:烟花这么亮丽,你们想不想把它绘制下来呢?好,我们先看书中是怎样表现的。(共同看书)
5、出示挂图,欣赏学生作品
师:都表现了看烟花的什么情景?有那些方法和材料表现的?
生:有的仰头看烟花,蜡笔绘画和彩纸、塑料绳粘贴等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别用什么方法表现烟花?
生:彩纸粘贴,剪贴,塑料绳粘贴、绘画。
师:绘制烟花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做了四幅,同学们看一看、猜一猜,老师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师:真正的烟花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工人叔叔是怎样做的。
(课件演示)
师:你见过这样的烟花吗?在哪里见过?
生:(略)
师:烟花虽漂亮,但燃放时造成空气污染,所以人们作了很多霓虹灯,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的五颜六色的灯光就像烟花绽放的精彩瞬间,它们装点城市夜晚,使城市更加亮丽迷人。
6、学生交流:你想用什么方法和材料表现什么形状的烟花?
师:如果是我们小朋友,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制作烟花呢?
生:彩笔画、彩纸贴、火柴粘贴、橡皮泥、豆粒等。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幅烟花。
三、学生绘制,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播放)
同学们的设想都很好,现在你们就选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和材料大胆的表现漂亮的烟花吧!(课件出示要求)
1.两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每人准备一个垃圾袋,装废弃垃圾。
3.给做好的烟花起名字。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要安全使用工具。
四、欣赏学生作品
将作品贴到演示范画中,学生互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五、教师小结
大家都能大胆、认真的表现烟花,有许多同学都发挥了想象,用各种方法和材料设计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烟花,他们这种敢想、敢创新的精神最值得大家学习。
六、课后拓展
除了用手工纸、塑料绳表现烟花以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费旧材料可以用来表现烟花?(包装袋、树叶、旧报纸等)
板书设计:
5、闪光的烟花
要求:
1.形状 2.大小 3.颜色 4.特点
范图 学生作品
附烟花作品欣赏:
11.小学美术教学初探 篇十一
现在使用的美术教材是新老两套教材,笔者一直教老教材,也一直在思考:在这种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正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又要结合学生实际上好老教材呢?思考的同时笔者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寻找答案,实践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再多的鱼都不如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下面笔者就以二方连续一课为例,谈一些认识。
这是一节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绘画表现为主的图案设计课。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提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现代设计基础与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二方连续属于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基础图案。
在这一领域中,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核心是了解二方连续的表现形式及应用,达到会设计二方连续图案,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目标的关键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在非智力因素品质的培养方面要达到让学生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主,多媒体课件起辅助作用。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首先出示两组图片比较看有什么变化,学生会发现装饰过的更美。那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花边呢?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见过的最美的花边,同时屏幕出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边。教师及时点拨:看来生活中到处都有花边的装饰,既然花边的应用这么广泛,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设计呢?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2)启发主动、探究新知。那么花边为什么叫二方连续图案呢?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新知。先出示一个单独的纹样,让学生用这个单独的纹样按不同的方向重复排列,学生从中发现二方连续是以一个单独纹样向上下左右方向重复排列形成的。这样不用讲解,学生就通过自己的体验深刻理解了二方连续。
领会基本概念后就要发散学生的思维:它排列方式很多,同学们仔细观察它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通过观察体会,总结出二方连续的骨式有直立式、斜线式、对称式这三种基本的骨式,根据基本骨式,学生还可以变化很多花样排列骨式,发散学生思维。
3)互动交流、自主探索。在学生领会骨式基础上发动全班学生参与,可以给出图案猜是什么骨式,也可以用一个动作为单位纹样,组成一个二方连续纹样来设计游戏,巩固新知。
4)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二方连续,这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激活,教师趁热打铁问:二方连续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呢?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说出剪纸、拼贴、编织、绘画等。这样一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难点迎刃而解。
5)通过了解二方连续的排列规律和表现形式,具体地怎样设计呢?教师可以选有代表性的例子设计,让学生观察总结设计方法,方法掌握了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设计创作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创作,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展现在教师眼前。
为了扩展知识面,笔者精心准备有一定难度的图案欣赏,这也是知识的延伸。学生学会设计图案只是初级阶段,笔者感觉还应该让学生考虑到设计的图案具体用在哪儿适合,毕竟学生还小,所以真正达到物以致用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提高。
在这一课中,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自主合理探索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感受、体验和理解,留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发灵性、陶冶情感。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容易,像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的安排、个性的辅导、多样的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都要下功夫思考推敲。下面就谈一谈笔者任教美术课多年来,通过平时的教学、探索、实践与反思,要上好美术课应注意的几方面。
1)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例如“美丽的金鱼”一课,课前准备鱼缸里的金鱼完全可以,但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金鱼知识,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同时,笔者上网查阅大量的金鱼资料:最原始的鲫鱼是最早的鱼,其他的鱼都是由它演化而来的;长尾粉纹鱼全身粉色,游动时长尾飘飘,像仙女下凡一般;鹤顶红全身洁白,最突出的是红色头,像仙翁来到人间,有鸿运当头的含义;狮子头、龙睛、水泡眼……配乐欣赏的同时笔者有感情地加以解说,这些在课堂气氛烘托上起了很大作用。“各种各样的鞋”“恐龙”等课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长期积累。
2)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①激趣导入。通过教师的导言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知开端,导言非常短暂,但就是这极短的时间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动机。如“美丽的金鱼”,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喜欢金鱼吗?你们知道吗,金鱼被誉为东方圣鱼,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饲养历史悠久。每当茶余饭后人们欣赏那五彩缤纷的金鱼时使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同学们,你们想欣赏吗?”
②引发主动探究新知。美术课不仅要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更要让兴趣保持在学习始终,在课堂多设怎么样、为什么的疑问方式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学生在有刺激、丰富的气氛中很快会找到感觉,从而延长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如“铅笔屑粘贴”一课,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老师手中的铅笔屑是不是有一种特殊的美感?它像什么?还像什么?正因為它的形状特殊、色彩丰富,加上木质的纹理,就产生了极强的效果。铅笔屑作品看起来很容易,实际做起来要有一定的技巧,学生试做时会发现:为什么有的同学的铅笔屑成片状非常好看,而有的同学的是碎末呢?学生会从中找原因,总结方法。
③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加强对学习内容理解的重要手段,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如“中国画——牵牛花”一课,笔者边讲边示范:中国画不同于其他的绘画,作画前要对画面有个完整的构思,花、叶、茎都画在什么位置要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意在笔先;画时不能犹豫,下笔要干脆利落,要注意笔墨的变化,如画叶时笔尖墨稍浓、笔腹稍淡、侧锋三笔,用笔流畅,一气呵成……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较好地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当然要根据课的不同,有选择地进行示范。
④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地,比如手工课,需要合作完成,大家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像成人有克制力,这样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
3)美术作业的评价。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天然童真,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学生喜欢色彩,有的学生喜欢画抽象的,所以对于儿童画评价应该有多重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的闪光点。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予激励和支持。
12.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篇十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练习, 必须先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 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认识对象, 才有可能较好地表现对象。
因此, 在美术教学中, 首先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 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 在美术创作时, 观察事物就较敏锐、细致、正确、完整;对形状、明暗、空间、色彩的区别、判断、理解、分析也比较准确。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并且是知识的来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 低年级学生绘画表达的完全是他们内心思想的真实再现, 教师应该尊重他们的想象力, 从而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写生是提高学生美感的有效途径
组织写生, 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生活, 从而激发他们美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我认为, 艺术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情感, 任何作品都和作者本身的情感紧密相连。在组织学生对家乡风光写生时, 我启发学生把树木的千姿百态理解为舞蹈演员婀娜的舞姿;岸边的小道犹如姑娘的彩带;蓝天上飘动的白云, 恰是一池碧水上仰卧着的朵朵荷花……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处在如此的诗情画意之中, 会顿时感到心旷神怡, 美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一旦用美的情感来指导作画, 那么对生活的爱、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爱, 就会充分地跃然纸上。实践证明, 抽象的理论有时无法征服学生;丰富多彩、看得到摸得到的事物, 却能打动学生的心, 激发他们内在的爱美之心, 增强他们的爱国之情。
四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 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 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第一,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茵茵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 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使他们感到欣慰和喜悦, 乐于接受, 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面前, 他们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第二,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 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 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 变成了看花。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刺绣时, 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作品看。
第三,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的, 无意识属性强, 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 未能仔细琢磨, 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第四,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 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 他们大都能接受, 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 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 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儿童之所以喜欢欣赏美的造型艺术作品, 是由于生动直观的视觉表象容易唤起他们的心声, 但并非每种艺术作品儿童都爱欣赏, 都容易接受。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儿童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习惯, 不断加强欣赏指挥, 才能有效地完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任务。小学生天真幼稚, 求知欲旺盛, 对各种新鲜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心理特征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常常反映出来:年龄较小的儿童喜欢强烈的刺激, 他们对于色彩艳丽、对比性强烈、明朗、简练、结构完整的绘画作品, 外表华丽、富有儿童趣味的工艺品很是喜爱。所以,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 应该对欣赏的内容有所选择, 要讲究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 这样, 艺术作品美的因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陶冶情操。
五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绘画是一种艺术, 是学生心理世界的反映, 是培养绘画能力的主要途径, 它对陶冶情操, 创造智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绘画由兴趣产生,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首先要鼓励学生天天画, 自觉画, 色彩感受力的培养也很重要。用方形和圆形组合汽车时, 有的学生喜欢黑色, 就把汽车染成黑色, 整理后感觉压抑, 视觉效果差, 这时教师要先整体表扬, 再让学生对比就会自然认识到不足, 尽量指导学生一次成功, 干净整洁, 富有情趣。
总之, 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等特点基础上, 以直观性教育原则为主, 把审美教育贯穿于美术教育的始终, 才能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才能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才能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13.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篇十三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
2、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情趣的作品。
3、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元素,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综合版画的技能技巧。
教学难点:材质与技法的选择与构思。
教学准备:各种可以制版的材质、油墨、水粉色、调色盘、纸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检查用具准备
二、游戏导入
1游戏,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③想一想这种纹理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2、提问:生活中除了指纹之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它们各自特有的纹理呢?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瓦楞纸、纱布、果皮、树叶……
揭示课题: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三、讲授新课
作品赏析
1、欣赏冯兆平《海静潮初落》观察画面中木纹、网纹的巧妙利用,猜一猜这些特殊肌理效果的制作材料分别用了什么?
2、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3、你还能发现哪些新奇有趣的制版材料?它们能够运用到哪些形象的表达上面呢?学生间相互交流。
技法研究:综合版画是一种风格多样、技法灵活的版画形式,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多种技法。
四、制作过程
1、画稿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底板上。
3、印刷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4、完成
五、艺术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根据本组采集到的制作材料,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综合版画的创作。
以组为单位或尝试各组相结合,合作完成作品。
六、教师辅导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七、展示点评
14.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 篇十四
1、组织学生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要求学生会解读大师作品的创作特点及富有创意地表现形式。
2、指导学生摹仿大师们的表现方法及形式,结合学生中的具体形象来塑造形象。
3、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材料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逐步形成创造性作品。
教学流程:
1介绍二位艺术大师,提高学生的兴趣。
2、展示大师作品,引导学生各谈感受。
3、让学生自由地表现。
4、交流作品。
5、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此节课中,要求学生先欣赏两位艺术大师米罗、克利的作品,然后自己创作一副作品。在教学中,先向学生介绍两位大师(一位是西班牙的米罗,一位是瑞士的克利)的作品如何如何地好,且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代的一些知名画家对他们的评价颇高,许多博物馆里都珍藏着他们的作品,价值连城。若你们拥有其中的一幅作品的话,那不是千万富翁,也是个百万富翁。(学生兴趣很高,都觉得这样的大师十分了不起,学生跃跃欲试。)很迫切地想看这二位大师的作品。(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欣赏欲望),于是教师掀开课本,让学生欣赏那四幅作品。
学生十分激动而虔诚地打开书,只听到嘘声一片。(学生发出惊讶失望的感叹)
师:大家觉得这四幅作品怎么样?
生1:这哪里是作品呀?
生2:这画的是什么东西啊?
生3:什么呀,这是艺术大师的画呀?
生4:乱七八糟的,难看极了。
生5:艺术大师为什么画这么难看的画呢?
生6:他们就是乱画,有什么了不起的。
由于大部分孩子从小受家长及周围人的影响,接受的都是很具体的画,觉得画得像就是画得好,画得不真实就是乱画。正在此时,有一个男孩大声地说:“这几幅画画得很美。”
师:你们觉得哪幅很美?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一幅很美,黄色做背景很鲜艳。
生2:我觉得第二幅很好看,因为它的颜色很特别,各种颜色都流动起来,像我们学的第一课《流动的色彩》。
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惊喜于孩子对颜色的敏感,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提出问题,对颜色的感受,如:黑色会给你什么感觉?黄色背景让你想到什么?
师:开始大家都说不好看,后来又发现了它们颜色的美,现在请大家凭自己的感觉来说一说这些画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幅?
生1:我最喜欢第一幅画,因为他画的是太空的景象。
师:你们通常用什么颜色来画太空?
生1:蓝色。
师:可是艺术大师却用了鲜艳的黄色,为什么呢?(孩子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很兴奋、议论纷纷)
生1:因为太空太黑了,给太空一点光,里面的东西就看得见了。
生2:有了鲜艳的黄色,宇航员们到了太空就不觉得无聊了。
生3:从电视上看,太空漆黑一片,黄色会让太空显得更加漂亮,更加明亮了。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幅画是太空呢?
生1:我觉得图上的蓝色大圆和黑色小圆好象是星球,米字很像星星。
又一个同学说:我喜欢第三幅图。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幅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教师觉得很惊讶)问:神奇在哪儿?
生:这个小女孩今天很不高兴了,气得脸都变黑了,把花瓶都打碎了,小狗吓跑了,太阳吓得变小了,蘑菇也吓歪了,小男孩看见女孩变丑了,晕倒在地上,小女孩神奇的力量让火箭升起来了,女孩发泄完,准备从后面的路离开他不开心的地方。(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教师既惊讶又欢欣,原来这幅作品还可以这样来了解。)
第四幅作品:有人认为,地狱的魔鬼跑出来了,上帝要拿绳子去捉拿他们;还有人认为是一些人在一起拔河。第三幅作品有的学生说池塘被污染了,开出的荷花是黑色的,天空也被污染了,下起了黑色的雨,滴在花蕊上;还有人认为是几只小鸟在湖边守鱼吃。
15.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篇十五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观念上重视结果,忽略学习的过程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很多美术教师只是让学生学着画画,忽视了画画过程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力。即使欣赏美术作品,也只是让学生看一遍,只是注重审美的结果,没有注重审美的过程,学生只学会了画画,并没有获得美术审美的体验。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应用的方法不恰当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画好画而教学,教学上多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形式比较死板,课堂上缺乏活力。
(1)图片教学应用不当。很多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利用了大量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教学。但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模仿图片画画, 没有对图片的内容以及应用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没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教学应用不当。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情况,对学生提出了大量的问题,却没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因而学生在回答时比较仓促,教师未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3)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大量的知识让学生进行理解,没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也很少进行交流。因而,教学方法显得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开展欣赏教学的作用
1.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美术是一门有着丰富知识的学科,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充分地了解开展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并充分地利用古今中外的各种名家作品进行教学。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彩陶、绘画、 雕塑以及各种工艺和建筑艺术,学生可以充分地领略到绘画艺术的精髓,既能扩大学生文化视野又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2.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是对艺术的欣赏,是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艺术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一种获得文化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美好的精神体验,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交流,达到思想上的共鸣, 从而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来增加自身的思想文化与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3.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道德教育
美术的欣赏过程不仅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道德教育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在情感上获得升华, 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同时在进行艺术审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道德情操深入学生心底。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策略
1.以教材为本进行小学美术教学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是每个学生都拥有的、可以充分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教学的作用,把教材中可以引用的一些图片或者素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路,寻找每一个艺术品特有的个性,把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中比较突出、能够凸显其本质、最感人的因素充分调用出来,增加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兴趣
美术教学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在欣赏艺术作品中获得巨大的震撼力,会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换句话说,开展美术欣赏教学就是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美术教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3.结合教学的背景,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对作家或者作品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的背景,了解作家的生平和经历、所属的教学流派、 在艺术方面所持有的观点,这些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方面。在此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结合相关的背景知识对作品和作家做出客观的评价,发散学生的思维。
4.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地对欣赏过程进行完善
欣赏的美术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进行思考,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5.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
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并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把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还要经常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情况。美术欣赏是一个发现、探索、求证以及获得启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相互之间交流获得的知识通常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还要多,教师要利用这一教学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此外,学生在学习中会对知识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并适当地给予肯定。教师要用一种平等、 理解与宽容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如美术学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体验。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听比较古典的音乐,可以引用大量的图片以及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激发其想象力,提高其创造力,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
7.联系实际生活环境进行教学
欣赏是一种能够改变学生主观世界的活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带学生到博物馆对文学名著进行参观,也可以带学生去参观一些文化遗址,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我们没有挖掘到的文化事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盯着书本来学习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日常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结合各门学科进行综合教学
审美教学活动不仅仅涉及美术这一门学科,还涉及语文、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音乐、书法等领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在应用欣赏教学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多个感观上的体验,而且可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教师要认识到综合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把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到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对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提升整个审美活动在整体上的审美价值,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的诗词进行教学等。
四、结语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进行解决,这需要把欣赏教学应用到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所要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推广。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问题,比如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教学之余还得学习各类课程的知识,教师在很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但是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教学体制也将变得更加完善。
摘要:欣赏教学在整个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充分地理解和欣赏美术,可以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欣赏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与此相关的几点教学措施。
【小学美术优秀教学案例】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老师教学计划锦集优秀10-15
小学优秀美术教案10-19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11-30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免费09-16
用心上好美术课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21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07-10
小学美术教学札记07-14
小学美术教学创新08-02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8-23
小学美术教学建议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