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共13篇)
1.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 篇一
名师指导:高三数学复习方法与策略解析
高三数学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而是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系统的梳理、整合,从而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复习之初,先定方向
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看,显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深度。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譬如只参加高考的同学就没有必要去学习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竞赛内容,也没有必要花过多的精力在不等式的证明上,而对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初等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上则要力求掌握。
什么是基本的、必须要掌握的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确认,就是看教材的目录。比如从不等式这一章教材目录上看,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不等式的解法是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则是重中之重);对基本不等式则需思考:何为基本?在数学中如何体现出来;而不等式的证明仅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这样在复习时方向就明确了,有利于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我们还可以将上述看目录的方法延伸到整个教材,来看章节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会梳理、形成能力
仍以不等式为例。
1.追根溯源,梳理知识我们可以从溯源开始,即知识是如何发现、发生、发展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比较准则是不等式知识的源头,很多问题最后都会归于比较准则。如下例:
例1:比较|a+b|/1+|a+b|与|a|/1+|a|+|b|/1+|b|的大小
由比较准则可知:a0bc(不等式性质3),在上述基础上可知:若a0,mamab+amab+bmb+m/a+mb/a(两边同时乘1/a(a+m))因为:|a+b||a|+|b||a+b|/1+|a+b||a|+|b|/1+|a|+|b|=|a|/1+|a|+|b|+|b|/1+|a|+|b||a|/1+|a|+|b|/1+|b|
因此|a+b|/1+|a+b||a|/1+|a|+|b|/1+|b|
从上述过程可以发现,复杂、未知的数学问题总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转化,回归到基本的问题。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培养这种不断转化的能力,如果能将一些常用的结论或常见类型问题模型化,则将提高转化的能力,缩短转化的思维链。而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时适时地整理问题的来龙去脉,理清问题解决的逻辑过程会有助于加速转化能力的形成。同时要注意不要局限于题目本身,还要注意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如在性质3的基础上还有,若a.01/a1/b(倒数性质),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分式型函数的单调性问题等等。
2.多角度审视,追根溯源是纵向的梳理知识发展的逻辑过程,多角度审视则是横向联系努力联想,使知识间互相联系、互相支持,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很有好处。如:
例2:已知:a,bR+,ab=a+b+3,求ab的取值范围。可以从四个视角解决问题。视角一:从基本不等式入手;视角二:构造定值运用基本不等式;视角三:构造方程;视角四:转化为函数问题。不难发现,求变量范围问题基本的途径是通过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或解关于此变量的不等式)或运用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我们找到了解决范围问题通性、通法。
3.关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无处不在,如:
例3:。集合A={x|12x2-3ax+a2-a2}的子集恰有2个,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由二次函数图像可知y=2x2-3ax+a2-a恰与直线y=2有一个交点,即与直线相切。
即△=9a2-8(a2-a-2)=a2+8a+16a=4
将一个解不等式组的问题转化为函数图像与直线交点的问题,即向函数问题转化,根据图像又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
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积极乐观面对各种挑战。在数学学习上不畏难、不怕烦,敢于计算、善于思索。如有同学一算就错,特别怕计算总想走捷径,时间长了面对计算问题就有了心理阴影。这些同学应该通过有意识地仔细耐心地计算逐渐提高计算能力,建立起对计算的信心。
睡前、饭后不做数学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要观察自己一天中什么时间做数学效率最高。一般来说,睡觉前不做数学,影响睡眠质量,饭后不做数学,影响健康,要挑选相对安静、整块的时间做数学2小时左右。面对难题,不打持久战,适时向老师、同学求助,并及时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意识改正坏习惯
管理好自己的习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要观察自己哪些习惯是不好的,并有意识去改正。如有同学做作业喜欢拖拉、导致经常熬夜赶作业;有的喜欢换参考书,每一本参考书都做一点,没有一本做完;有同学上课不听、课后拼命找家教上补习班;有的人做数学常常漏看条件,做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少看了条件。凡此种种都是一些不好的习惯,要有意识地去调整。
专家答疑:关于高考数学复习技巧答考生问
A同学:
我们怎样制订计划,才能保证高考数学复习的有序进行呢?
李老师:
高三的复习计划一般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把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做到毫无遗漏的复习,哪怕是定义后面的注释、公式使用的条件、例题后面的提醒等等都不能忽略。
第二阶段,是从寒假开始的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称为系统复习阶段。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并且进行综合问题和能力问题的公关。比如,我们要学会画知识网络图,形成全局观念,根据知识梳理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就是最后两个月。这是综合复习阶段。这个时期应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方面加强模拟训练,提高考试技巧。另一方面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这个时期不必抠难题和偏题。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还有,我们在模拟时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备注:1.加强目标管理。在制订计划时,必须加强目标管理,一个人有了目标,一定会为实现这个目而勤奋努力。
2.保证计划的落实。计划可以适当分解,落实到每天的具体任务,以及每天的即时任务。计划要服从老师的进度与要求。把与老师同步的任务优先安排并完成好。如果新学的内容已经得心应手,学有余力,也可以适当安排自主学习的内容。
2.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 篇二
一、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
1.过好词汇、短语积累关。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再快速地巩固一下,想想在过去的两年中都学过了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以往学过的单词和短语在这个时间段都在大脑中快速地回顾一遍,做到查漏补缺。因为单词和短语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不论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应用,都离不开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只有把单词和短语都牢牢地掌握了才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笔者建议教师按照我们的教科书从头到尾地给学生过一遍,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重新拾起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笔者要求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落实过关,让学生每天反复记读,每周至少有两次单词默写。同时对于一些常考词汇和短语,经常让学生用其造句或做一些翻译性的练习,使学生对单词活学活用,记忆深刻。
2.完型、阅读、改错的练习要常抓不懈。中考的题型学生要熟悉,对于完型、阅读、听力这些题型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方见成效。笔者的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每天都坚持做相关的练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每天做不同数量的练习,基础好的就可以每天做两篇相关练习,基础不太理想的学生就可以做一篇,因人而异。同时结合完型、阅读、听力这些试题的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各种体裁和各种题材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外国名着简写本及英语报刊,从中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 还要知道前沿科学技术,多关心一下时事。
3.写作的提高要多读多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输入。当学生输入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就会发现写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英语的这几个方面也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写作,也会提高学生的其它方面。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比如三段式作文法。三段式作文是目前中考英语作文规律性比较强的作文模式,学生在考试中写三段就可以了,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 第二段从几个方面支持自己的观点或是写出理由,第三段总结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那么一切都得心应手了。
二、第二轮复习,精通专题语法
1.教学以“大纲”为准绳。考试大纲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出来了,它是引航的灯塔,指引着师生的前进方向。教师应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中考命题特点,还有历年考试的规律, 引导学生分析中考英语题型,同时对中考英语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在备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语法过关,熟能生巧。随着复习的深入,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尽管背会了单词、课文,但是语法基础差,不懂规则,教师就要多加点拨, 这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语法规则,还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都会运用。对有些似懂非懂,人云亦云的学生,则要多加个别检查,要求强化记忆。对于语法中的长难句,教师要耐心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还要把一些易混淆的句子拿出来进行对比,比如强调句中的that和定语从句中的that的区别;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的区别;谓语动词的区别……确保学生都学懂,学会。
三、第三轮复习,精讲精练,综合运用
在复习的最后关头,不能见一题讲一题,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是没那么多时间,其次给师生都增加了压力。教师应做到精选题,抓住典型题例,系统复习,让学生听后有成就感,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多做题,见到的题型多了固然好,但是 “题海”战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缺乏足够的反思和总结归纳,没有使知识系统化,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消化”。所以在复习中提倡“精练”,抓典型, 找规律,既能通过复习发现问题,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精练”解决了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四、结束语
3.浅淡高考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 篇三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3-0139-02
诗歌鉴赏因为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成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难点。从应试的角度讲,让学生具备一些操作性强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势在必行。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高三教学的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种鉴赏方法:
1借诗读诗法
借诗读诗法,是利用诗歌自身的信息——题目、注释、作者、内容等,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鉴赏题目的一种方法。
1.1利用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诗歌的内容。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体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因此,我们在赏析诗歌之时,要留心诗歌标题,要学会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要学会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问的关系。
例如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由题目可知,两首词均为怀古词。怀古的作品往往是落笔于古人古事,着眼于今人今事,从而达到以古喻今,借古讽今的目的。通过分析题目我们把握了诗歌的体式,在进一步的鉴赏时就会变得容易很多。再如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春夜喜雨》,两首诗标题中的“愤”字和“喜”字,鲜明地透露了作者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1.2利用注释
我们所鉴赏的诗歌大都或多或少地带有注释,充分地利用注释对我们鉴赏诗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苏轼的《h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本篇是苏轼于元丰5年(1082)12月在黄州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自元丰3年(1080)2月至黄州,到元丰7年6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4年多。
这首词后面有这样一道鉴赏题目:本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结合注释我们很容易回答出来:本词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孤独凄凉的心境。
词的注释交代了诗歌的诞生背景,它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1.3利用作者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熟悉诗人的陌生诗歌,这种情况下,要充分调动与诗人有关的知识储备,联系诗人所生活的时代,诗人作品中一般表达的主旨、情感,用诗作的一般风格去欣赏诗歌,同样会有省时省力的功效,所以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梳理。
1.4利用内容
诗歌内容主要指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描绘的场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等。例如南宋张辑的《月上瓜洲》: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新秋”和“塞草连天”表明诗歌描绘的是秋景,古人写秋一般都是“悲”的笔调,这一内容提示对我们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很有帮助。
总之,诗歌的所有信息都会给鉴赏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学会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就能准确地把握诗作内涵,有效地完成鉴赏题目。
2调动储备法
高三学生必定拥有相应的诗歌知识储备。调动储备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与诗歌有关的所有知识,完成诗歌鉴赏活动的一种方法。
2.1文学知识储备
如果所鉴赏的诗歌作者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以陆游为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都表达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欣赏陆游的诗作,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2.2史学知识储备
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着某种共同性,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种不同之处,因为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从文学的角度积累史学知识,联系史学的知识鉴赏文学作品,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准确欣赏诗歌。
2.3诗歌知识储备
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这一点在以诗读诗法中已有所涉及。
再以《月上瓜洲》为例,“渔竿明月上瓜洲”翅造了一个“渔翁”的形象,我们所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也塑造了一个渔翁形象,虽然张词中的渔翁非柳诗中的渔翁,但两个渔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果在阅读时,能联系已知的柳宗元《江雪》中的渔翁形象,就容易回答出“‘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中塑造的渔翁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这一问题了。
知识储备可以利用的内容很多,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积累、勤于归纳、勤于总结。陆游有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无论学诗还是赏诗功夫都在诗外、在平时。
4.2022年高考复习方法技巧 篇四
以“新课标”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总结反思一轮复习中的问题为线索,以自主学习、综合训练为主要复习方式,继续强化“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训练),全面梳理和完善知识体系,全面强化知识重点和考点,以模拟考试为抓手,查缺补漏,规范答卷,全面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二、后期复习的基本任务
1、回扣基础,回顾反思,全面梳理,巩固提高
后期复习,必须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汇总复习的成败得失,依据考试说明对所考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让学生按照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做到重述、默写、解释、比较、区分、归纳、分析、理解和掌握,全面强化“三基”,要以“错题档案”“错题本”为线索,回顾复习过程,再现“前车之鉴”,巩固复习成果。
2、整合信息、综合训练、查缺补漏、提升能力
要按照《考试说明》样题要求,广泛搜集筛选高考信息。要按照高考命题的内容、形式要求、难度,精心编制模拟试题,进行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模拟训练或仿真考试,要通过训练进一步查找知识点的缺漏和能力的缺陷,通过训练进一步检查学生在答题规范、答题技巧等方面的问题,自我完善、及时弥补、及时纠正、回扣升华。同时要特别注意对一些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的问题,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相联系的问题,与山东地域文化相联系的问题进行专题讲解,或在训练讲评中渗透,全面提升考试能力。
3、调整心理、增强信心、加强督查、提高效率
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疏导学生心理,调整学生心态,要为考生树信心,鼓干劲,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位考生的思想工作,各级部要强化督导和检查,抓好训练量的控制和集体备课的落实,注意复习方法,强化讲评质量,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三、后期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学“课标”,学“说明”,把握方向,回扣基础
《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命题人必须遵循的“法规”,所以要准确地把握《课标》和《说明》所列知识点及其指标体系,并把对高考知识掌握的系统性,认识的准确性,理解上的深刻性、应用的完整性,贯穿于后期复习的全过程。以复习内容的基础性的不变,来应对高考试题的万变。因此,后期复习要高度重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重新学习《考试说明》,以《考纲》作引领去回扣基础,梳理考点,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增强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考什么?
一是重视知识的考查:
①重视基础知识考查(主要围绕问题、新材料、新情境进行整合);
②重视主干知识考查(主要是保证高考的公平和有效);
③重视网络知识考查(每个学科知识都有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和网络)。
二是重视能力的考查:
①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如应用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
②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论证的能力等);
③重视思维能力的考查(思想的完整性、严密性、敏捷性、针对性、逻辑性、创造性等);
④重视观察能力的考查(对社会、自然、科学、生产、生活的观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⑤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高考怎么考?
高考命题的原则要求,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课标要求之内;起点高,落点低;陌生中考查熟悉,全面体现学科自身价值;思考时间增长;大开口,小出口,进入易,出来难,层层设大,题题把关(以保证区分度);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用新观点,新方法解决传统问题;贴近教材,适度延伸。命题趋势:①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是重视能力的考查;
②强调学科之间相关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
③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科技前沿的结合,学以致用;
④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意识及价值观;
⑤强调提取信息的能力,迁移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
⑥强调普遍适用的知识和综合运用的基本能力。
在此基础上,各科要依据前期复习中学生易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以问题为线索,对重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和应用加以强化。
(二)落实常规管理,优化复习的四个环节
后期复习是学生高考成败的关键,对教师要求比之前的复习更高一个层次。各知识点的梳理、归纳、综合、穿插运用,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提高等,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本领。面对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考试内容变化较大的新情况,后期复习必须一如既往的抓好过程管理,优化复习环节。
1、各学科组要打团体仗,要有荣辱与共的思想
只有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实现脑力资源的共享,才能更好的提高备课和复习备考的质量。集体备课要按照学校规定,落实时间、地点和要求,要通过集体备课,科学安排,制订后期复习计划,把教学精细到每一节课,要优化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和训练题目,确定好复习重点,排查考点,梳理知识点。特别是要研究怎样指导学生制订好自己的回扣计划,怎样指导学生建立“回扣基础”笔记本,怎样指导学生以书面表达形式自行编织出考试知识网络,怎样指导学生结合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应用,强化对所考知识点的掌握。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提高复习质量的关键,要认真研究在后期复习中复习课和讲评课这两种主体课型,要明确它们的特点、功能、作用,从而采取恰当的科学的有效的形式和方法,避免把专题复习课上成知识点的再罗列,把讲评课上成对答案式的宣讲课。既要注重控制课堂容量,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1)复习课:复习内容的确定和复习过程的设计。一要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二要针对学生在前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结合“教师错题档案”、“学生错题本”,认真梳理学生复习中的盲点、疑点、易错点、易混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内容和复习过程。力求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讲授、练习,讲评、泛读、感悟,澄清并落实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复习内容确定之后,其课堂教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充分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总结规律、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予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既要杜绝教师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思维上的教学行为,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反馈优化,通过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达到教师调控教学,学生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的目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整体把握,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二是局部归类,解决“一盘散沙,不见主体”的问题;三是突出重点,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四是讲清规律,解决“就事论事,就题论题”的问题;五是矫正补救,查缺补漏,解决“亡羊补牢”的问题。
(2)讲评课:讲评课的教学要体现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准确性(言之有据,正误分明)、系统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和启发性(注重点拨,启发思维)。要注意启发思路,点拨题眼,引导上路。测试既是考查学生,同时也是考查教师。某一部分知识学生考的如何,水平如何,通过答卷得到集中体现。教师教的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也集中反映在学生的答卷上。学生卷面问题反映集中的地方,也正是教师需要加强指导的地方。因此每一次测试、训练,在批阅试卷中要深入了解,从而掌握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讲评试卷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做到有的放矢。讲评试卷应该是分清错误类型,分析错因,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解决思维受阻的原因,然后归类分析,强化补救,最后进行二次诊断,切实提高讲评效率。
3、优化精选测练题,提高训练质量
在后期复习中,学生做题训练的时间比以前要相对多些。通过学生的训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高考所需的能力,这种做法是对的。单题训练和综合模拟训练是后期复习的重要任务。但在一两个月的时间中,学生不可能做完教师认为比较好的习题或模拟试题。因此,教师必须精选题目。教师通过精选的题目,辐射出去,用少而精的题目来统领所有的题目,举一反三。习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基础性、灵活性、综合性、时代性、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特点,每一题都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要通过学生的训练,进一步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为主,以便及时进行弥补。综合模拟训练应适当选择我省各地市的模拟考试题。这些试题联系我省实际,几乎没有成题。各学科组要把各地的题目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剪辑、拼贴,以提高复习效率。并且要对学生所做训练和模拟试卷加大批改力度,提倡批改不过夜,讲评不隔节。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答卷中的知识、能力及卷面的问题。训练题的选择、批改、讲评要以中档题为主,难度偏大的题目坚决放弃,要坚决制止在本轮复习中钻难题的现象。
4、优化教学策略,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经过前期的复习,学生储存了许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分析判断问题的方法和思想,但如何提取运用,是后期复习的关键。后期复习不应当再是“给出方法选题目”和“给出知识、思路选背景”,而恰应是“给出习题选方法”、“给出背景问题选知识、思路”。惟有此,才能解决学生自己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一点就明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重点和热点问题。”后期复习时间只有近两个月,面面俱到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结合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挖掘重点和热点,在全面梳理回扣的基础上,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的“热点”题型,突出重点进行讲练。
三是“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后期复习要强化“精选”、“精练”、“精批”和“精讲”。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必须达到“四精”要求。但“精选”、“精练”、“精批”和“精讲”,决不是“少选”、“少练”、“少批”和“少讲”,不是从多少上来划分,更不是选难题,难未必精,精未必是难,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重点和能力要求的层次上把握准确,确保讲练适度,测试适度。后期复习同样看教师的水平。
四是“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并举,突出因材施教” 。高考中各科分值的“含金量”在总分中是相同的。虽然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但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心与成绩的“好坏强弱”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在前期复习中我们强调对双边生注重弥补弱科,但到后期复习中,再一味强调“补弱”而忽视“优势”学科的话,就极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其“扬长补弱”并举,充分发挥强科优势,降低弱科影响,提高考试成绩,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突出学生主体,狠抓基础落实
多年来的高考实践证明: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基础知识扎实的考生,除个别题目外,其余都可正确解答。而失分较多的考生,恰是在基础知识上出现较多的失误。所以要想让学生取得高考的优秀成绩,就必须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写出来。就必须在复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归纳、体验、感悟,从而达到查缺补漏、提升能力的目的。为此,后期复习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调控复习内容的时间和空间,切忌教师的包办代替。要坚持抓好三点:
1、放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各学科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统筹安排,或集中或分散使用。
2、学生自主时间的利用,教师要科学引领。或用来回扣课本,落实基础知识,或研读学案和前期复习资料,或研读错题本、典型题集。要严防学生陷入题海,要强制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实效。
3、教师的讲授,训练,模拟考试和讲评,都友好在正课时间完成,自习时间要全部放给学生。
(四)强化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职能。
1、抓班风、促学风,营造氛围。进入高三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整体上是好的。但少数学生仍存在一些诸如不愿兜售,好高务远,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浮躁现象;不讲效率,搞疲劳战术的“延时现象”;复习无计划,被动接受的“盲从现象”;害怕挫折,害怕失败的“虚荣现象”;复习重结果,轻过程的“对答案现象”;从兴趣出发的“偏科现象”;信心不足,畏惧考试的“怯考现象”等,甚至有极个别的同学因基础太差,产生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所有科任教师固然有责任和义务,但班主任应是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要善于把握班级乃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脉搏”,精心策划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适时进行理想教育、苦学感恩教育,正确面对挫折教育、常规教育和学法教育,要努力营造激情四射的高考氛围,要通过张贴标语,名言、宣传品、喊誓词等方式,唤醒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热情,努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抓协调、促配合,盯紧目标。班主任是班级协调小组的核心:一要抓好班级各科任教师的配合与协调,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团队;二要抓好班级学情和学科质量的分析,确定好各学科的帮扶对象,落实科任教师的责任制;三要抓好各科任教师的调度,要盯紧目标学生,督察各学科分类推进和双边生承包推进的措施的落实;四要抓各学科学习时间及作业调控,促进各学科的均衡发展。特别是要注重调动学生对基本能力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要指导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课本的回扣,要经常下载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补充给学生,决不能让能力成绩拖了总分的后腿。
3、重学法,善引导,科学迎考。一要引导学生确定目标,推进目标;二要引导学生把握自我,战胜自我;三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四要引导学生多思善想,力求创新;五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会学习;六要引导学生依托模拟,规范答卷;七要引导学生调试心理,科学迎考;八要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健康体魄。从近几次的模拟考试来看,学生答卷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书写潦草,涂改严重,答题卡涂的不规范,答题不条理,不整齐等。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答卷,“稳做低档题,全部做对;巧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努力冲击高档题,得到一分是一分”。要让学生用0.5mm黑色中性笔,答好各学科试卷,把抓卷面质量列入后期复习的重点之一。
5.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法及技巧 篇五
我们在高三复习阶段,一定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特别是自己在物理这个科目中学习的程度,从而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我们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目标不要定的太高,以至于自己完不成而失去信心,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我们要想把物理学好,课堂的学习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的时候你在课堂把知识掌握清楚,比你在课下做很多的题都有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自己不会的知识重点听一遍,课后在巩固一下,这比我们自己瞎专研要好很多,效率也高。
强化重难点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高中物理是非常的难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经常的遇到困难,很多的同学不知道应该怎么解决,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对物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建立起一个知识的框架,这样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更好的去努力。
6.高考化学复习指导方法技巧 篇六
2.有些时候需要创造条件提升自信。比如,可以适当做些简单的题目,在逐渐增加难度等,家人和老师也要不断想办法帮孩子树立信心。另外,一定要提高效率,切忌搞疲劳战术。一定要让自己的头脑处在清晰最好是兴奋的状态,累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松,然后集中精力去备考,高考的效率也将是最大化。
一轮复习怎么复习化学
第一轮的目的是巩固基础,也是复习的重点。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其命题点还是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的。在学完整个高中化学课的内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选修的顺序,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复习时应以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一轮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高考化学答题技巧有哪些
1.卷面要在规定位置填写
网上阅卷时,给每一位阅卷老师的题目都是切块扫描的,绝不会看到考生姓名等信息,批哪一道题电脑屏幕上就只显示哪一道题;每份试题两人看,若两人批阅出现误差,则会有第三人批阅,即理综阅卷误差是“零误差”。阅卷老师必须做到“给一分有理,扣一分有据”。严格标准,全力以赴,认真评卷,确保客观、准确、公正。网上阅卷的基础是对考生答题纸的扫描。所以,要求考生:①保护好自己的答题纸,不能有污损;②扫描后的字迹与原来的有很微小的差距,所以考生在答卷的时候字不但要好看,还要清晰;③答题时一定要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能超出边框。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往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前,一定要整理好思路再写。
2.按要求答题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虽然会做,但一分不得,所以在答题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规范答题,落笔之前,应看清题目要求,如:
(1)要求填“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
(2)要求填“元素名称,“符号,还是“代号,“序号”等。
(3)要求填“大于”还是“>”增大'还是“变大”等。
(4)要求填“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最简式”还是“电子式”。
(5)要求画“离子结构示意图”还是“原子结构示意图”
(6)要求填写寸“a、b、c、d”还是“A、B、C、D”。
(7)要求填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还是“价电子排布式”。
3.化学用语书写规范
高考评卷时,对考生错写化学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写乱画都要扣分。这类情况虽非比比皆是,但也屡见不鲜。如:
(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未配平、未注明反应条件或“→”“ === ”“ ↑、↓ ”等标注不清。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未注意:物质的状态、“+”“-”号、“kJ/moL”,系数与热量值对应。
(3)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g”。
(4)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质量、溶解度、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
(5)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化学方程式中错用“====”。
(6)有机物结构简式书写不合理。
(7)电极反应式不考虑得失电子数与离子的电荷关系。
7.高考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技巧 篇七
2012年的高考复习很多学校已步入第二轮的紧张备考阶段。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同时展开。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首先要研读新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整体把握复习内容,然后将其分类细化。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要求,复习时应各有侧重。
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这部分内容可分成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是字词的音、形、义,应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复习,融会贯通地进行记忆和理解,以常见常用为原则,偏、难、怪的不必涉及。第二方面是标点和病句,重在对类型的掌握。要对考纲要求的病句类型和常见的标点错误烂熟于心,再配合适量的练习,对每一类型中的具体情形多些了解。第三方面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以上这些主要见于第Ⅱ卷的语言运用题的考查。这类题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掌握具体题型上,要对高考练习题中出现的题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见多才能识广。当然,见多不是大量盲目地练习,而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学精练,一般每种题型练习两三道就可以对该题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了。另外需要注意,这类题大多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从复习的时段上看,这个阶段记忆和背诵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是最佳阶段。第一轮的复习内容已有部分开始遗忘,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抓好本轮复习,更有利于考场上有最好的发挥。所以,这个阶段背诵记忆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抓。注意回归教材,以教材中出现的为主,适当地有所扩展即可。
古诗文阅读。
古文方面,要弄清高中阶段应掌握的古汉语基本语言知识,做题时重点放在文言文断句、翻译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对文意的理解领会上。古诗方面,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积累古诗鉴赏中常用的一些词语,学会用鉴赏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当中还应注意练习逐字逐句揣摩的功夫。现在也有将诗歌鉴赏和文学常识结合起来的考查形式,应引起注意。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注意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
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贯彻熟能生巧的方针,重点放在对规律方法的总结上。一方面总结命题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归纳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要经常不断地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写作。
这一部分是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绝对马虎不得,要确保不失误。对于作文,考生要对自己心中有数,而要想心中有数,就得做一定量的审题训练。审题准确、立意正确是正常发挥的前提。除了过好审题关,还要练好写作技巧。写作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实践。隔段时间动动笔,写一篇作文,这是必不可少的。写完的作文还要进行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才会有提高。试着写几篇改几篇,相信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强化弱项。
二轮复习有一轮复习作基础,不必再贪多求全,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可以少花费甚至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重点地复习,专攻某一项或某几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
8.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 篇八
不论命题者如何出题,同学们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掌握说明文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明白说明文答题程序,都是能够顺利答题的。笔者结合近几年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提供一些答题方法与技巧。
一、如何找到“说明对象”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见考点之一,其考查类型:“这篇文章(或段落)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反之,如果要求为说明文加一个题目,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题目,或加上一个能说明其特征的生动的题目。
二、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也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常见的考点。对此类题目,首先,应找到表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其次,在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时,要分析文章结构,找出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例1:阅读下文,概括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
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在《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的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是想说明……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时近暮春了。
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在《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其中,我国春天气候的三大特点就是以上三段文字的第一句: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
三、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经常出现的考点,其类型如下:
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列图表、引用说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例2: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作用是用具体事实说明“白色污染”难以根除。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例3:人工消雾有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散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气空中混合,促使雾滴蒸发而消失。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例4: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就好像鸭蛋的蛋黄。
上面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例5: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 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上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解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说明了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给“绿色塑料”下一个定义。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解析:绿色塑料是指在一定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功效后,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引用说明应用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如何分析“说明的顺序”
考点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策一: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nlc202309081330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结构,多用在说明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南西北中等。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局部、总—分。
对策二: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五、如何分析“说明的语言”
分析“说明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科学)、风格(平实、生动)。
知识要点: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即生动说明还是平实说明。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例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通常”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 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震荡波引起的。
解析:“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8: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解析:“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示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多”“有余”等表示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
对策:找出准确性的词语,然后说明其作用。找词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2)找有模糊数据的句子;(3)找使用限制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类型:“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对策:找指示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离其最近的一句话。要注意有时指代的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例9:巴西生物工程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发现,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据介绍,科研人员正在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着手研制开发车用行驶监视装置,以帮助减少公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文中的“这一特殊技能“是指什么样的技能?
解析:这一特殊技能指蝗虫在飞行时具有一种能躲避其他动物体的特殊功能。
六、如何概括“说明文中的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复杂内容的文章。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七、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八、如何分析中心句
类型1 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类型2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示序次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九、如何解答拓展题型
类型:对选文的某一内容或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选文的某一内容展开联想;就……谈一点看法或设想等。
对策: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库存,按文章所介绍的事物的特征去写。
9.高考物理总复习的方法及技巧 篇九
高级物理教师认为,接下来,必须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把头脑中通过做题得到的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纳入这个知识网络,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
“背诵本来不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但是在后面的复习中,尤其是考前一个星期,背诵就显得很重要。”建议学生,“要一遍遍地翻书”,把考纲中要求识记的知识点、物理公式和物理学史多看几遍。因为高考中,对物理学史和对选考内容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多是要求识记的。这样既不会花太大精力又会有很大收获。
建议考生,一些“二级结论”需要学生整理并背诵,特别是与力学、电学相关的“二级结论”,如果能熟练掌握的话会大大增加解题速度。
10.高考文综高效备考技巧与复习方法 篇十
对于文综,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简练,还是有必要背一些答案的。参考答案一般都很简练,字不多,我们虽然没法达到这种程度,但一定要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要书面语言,不要口头话表述,尤其是政治还是有套路的。你可以背或者每天读一些答案,学习别人的语言、用词,天天坚持,每天花半小时,每次5分钟左右,每天上下午夜里各安排好次数,不断强化。
就像吃饭一样,少吃多餐。学习或者复习也一样,不单文综,你的语文、英语也可以这样来做。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坚持!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你坚持到考试,肯定会有效果。这样每次的强度变小了,频次增加了,你自己负担轻,而且记得牢。
合理安排各科复习计划。不要老是复习同一门课,你可以看完英语看会文综,这样省得,后面看的英语干扰前面看的英语,结果统统都没记住。
现在开始可以按照高考的科目安排做题。比如上午考语文,就上午做语文,8点半考试,你就8点半做题,要和考试一样。这样真到考试时你就不会紧张了,而且长期刺激下,你的大脑会在上午保持一种激活状态,上手快,可以尽快进入做题状态。
多做笔记,要多写知识点的逻辑图,根据不同的分类要求做,比如地理里面某个知识点,可以根据地形、气候等分类,你可以把同类型的内容,用结构化的图或者表呈现出来,不要嫌麻烦。做得多了,对这类知识点会非常熟悉,答题也会考虑得很全面,短时间内就能知道从那几点进行答题,节约时间。
高考,要的是得分!
通过考试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当然是得分!即使有些题目没有做完,也没有关系,要保证你会做的,都做了,都能得到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涉及到老生常谈的答题方法——先易后难,不会的赶紧先放下,把会的都做了,按照要点呈现你的答案,而且要让改卷老师很容易就看到,这样才能顺利得分。高考改卷那么快,一定尽快抓到老师的眼睛。每道题目的答案不要写太多,即使是文综也不要写得太多,尤其是不要就某一点狂写,考试按照要点给分,某一点写得太多意义不大。
切记这点,一切要以得分为目的。凡是可以提高的分数的方法,你都可以试试。做题不是目的,最终你要参加高考,要考高分。所以学习某个内容时你要多多想想怎么可以提高分数,怎样答题才能切中答案要点,拿下分数。
历史
1、根据时间点来记忆
历史课本的编撰,通常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呈现的,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必须先掌握前面的知识,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发展。因此,根据时间点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知识点的记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可以将所有的皇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包括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历史意义,以及对后面历史有什么影响等,一环扣一环,应该能更好的帮你理顺该阶段的历史知识点。
2、通过对比来加深记忆
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中国古代史应该不算最难的,毕竟它离我们时间很远,有许多东西都无法进行验证,而近现代史、世界史就不一样了。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过两三百年,也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无论它是怎样的,都不应该忽视。为了更好的进行记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点击查看:学好高中生物有哪些方法
例如: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美国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影响;英国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件,有什么影响;中国又在干什么,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在近现代、世界史阶段才推荐对比记忆法呢,主要是因为这时发生的事件,有许多是交叉的,共同记忆可以节约时间,且效果更好。
地理
地理在文综三门学科中,比较偏理科,因为它需要计算经纬度、时间等,不是纯粹的通过熟背知识点就能获得高分的科目。因此,在小编看来,想在地理学科上拿高分,除了根据高考大纲的知识点进行记忆背诵外,还需要紧跟地理老师的复习步调,掌握时间、经纬度的计算方法,说白了关于地理既需要文科生的背诵功力,也需要理科生的数学计算功底,方能轻松获得高分。
1、根据高考地理题型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重要知识点都会通过固有的题型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根据高考地理题型的不同,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高考地理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分布规律的知识点,其展现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位置,或是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综合应用,或是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解答地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型,仔细归纳总结知识点。
2、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
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政治
1、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2、政治背诵离不开时事热点
11.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 篇十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传记有这样的要求:“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要做到能“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情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围绕课标要求,在高考复习中就要求我们要把传记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而在复习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需要对此专题进行全面整理思路,做到有效的指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设题角度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设题:从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方面设题;从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设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设题角度;
1.从选材角度,对文本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2009年广东卷,“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2.从社会影响角度,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例如:2013年课标全国卷,“为什么陈娜的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2012年辽宁卷,“克罗齐一生经历了大地震、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最终大有成就。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2013年山东卷,“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3.从构思艺术角度,对标题成败的探究。例如:2012年山东卷,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从文本疑点、难点和空白点等角度提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2013年湖北卷,“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二、答题模式及要求
首先,观点明确,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不能只用一个词语对观点进行表述。观点句一般采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对观点不能含糊其辞,不能同时赞同两种观点,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必须明确观点。
其次,分点陈述理由,论述过程中,要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情况,观点全面,陈述有条理。
三、答题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
不能忽视文本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注重命题对材料内容上的考察,而忽视形式上的东西,对像“新闻”“通讯”这样常见的文体特征往往弃而不理,造成了没有必要的失分。例如:2008年广东卷第20题“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加点词中任选两个,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此题看似单纯地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实际上需要考生掌握科普文章的说明特征。总之,只有掌握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才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不能忽视答题角度,“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所以有利于更准确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个性思维和探究能力,主要是因为它在答题的角度上给我们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角度,进而限制了思维。答题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考生必须注意从不同角度切入评价才行。
不能忽视句子内涵,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忽视句子的内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维,进而答题只是涉及皮毛表面,得分会很低。
不能忽视分值设置,每道题后面所标分值往往暗示答案要点。忽视这一点,就会造成要点不全或答题啰嗦。这就是我们常在答题技巧上提到的“看分值答题”。一般情况下,偶数的分值,如4分,意味着其答案可能包含两个要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两点列出;奇数的分值5分意味着答案可能是三点,答题时要尽可能分成三点列出。此外,答案最好能用序号标出,让阅卷者对答案要点一目了然。
总之,只要要求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有条不紊的作答,便可有效解决此类题目,从而达到有效的复习目的,在高考中顺利过关。
12.高考英语改错技巧与方法 篇十二
那么, 怎样提高短文改错的能力呢?①基础知识是根本。熟练地掌握基本语法知识、词汇的用法、典型的常用句型和习惯表达方式等对判断和改正语言错误是非常必要的。多听、多说、多背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语言规范的文段, 以形成正确、良好的语感。②善于总结规律, 积累经验。平时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注意命题设错的热点和方式, 并对错误的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积累。下面, 从词法方面具体谈一下改错方法。
一、冠词
英语中冠词只有3个, 从高考英语改错题的角度来看, 只能从以下几个方向出题:1) 不定冠词a和an互改;2) 不定冠词a或an和定冠词the互改;3) 根据需要增删冠词。
He is a honest boy.a改为an
I meant to write letter and tell you all the things.
letter为可数名词, 故write后应加a.
二、名词单复数
英语中除了在名词前加数词外, 如果是可数名词, 还需将该名词变成复数形式。名词主要是考查名词是否可数, 与其修饰语是否一致。改动的依据有:一是根据名词前的修饰限定成分, 二是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Reading books is one of my hobby.
one of后的名词应用复数形式, hobby改为hobbies.
三、动词时态
动词错误在短文改错中所占比重最大, 它所涉及的错误包括动词的时态、语态错误, 易混动词的用法错误,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错误, 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以及动词的句型搭配错误等。
I will write again and send you the photos we take together.
take photos动作发生在过去, 应用过去时。
The book you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should returned in five days.
根据本句意义, should后应加上been, 构成被动语态。
四、代词
代词要注意其数、格、词性是否正确和前后是否一致, 常考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关系代词及疑问代词等。
He drove too fast, and the police stopped her.
前面提到的是he而后面却用her来代, 故应将her改为him.
五、介词短语
介词短语的后面只能跟名词、代词、ing形式或wh/h-从句, 而不能跟一个完整的句子, 这时通常是改成相应的连词或后面句子改非谓语动词。
I am writing to thank you with your kind help.
thank sb.for sth.为固定搭配, 故应将with改为for.
六、连词及与并置问题
短文改错中出现连词就要判断连词用的是否正确, 是否符合句子意思;连接的是词还是句子, 是否符合逻辑关系。此外, 如果是平行结构就要注意前后时态、语态、词性一致问题。平行结构常借助于并列连词and, or, but, not only…but also…, not…but…, either…or…, neither…nor…, as well as等。
The population is growing, but the earth must support too many people.
根据上下文意思判断, 前后两个并列分句不存在意义上的转折, 所以but应改为and或so.
七、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修饰名词,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句子、非谓语动词等。
You can borrow a book very easy.easy改为easily.
八、固定搭配
固定结构是指英语中一些不能随意更改的习惯表达。如固定短语中的词不能缺, 固定搭配要前后一致等。这个就没得技巧可言了,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错了记住就可以了。
In my surprise, he did very well in his previous job.
to one’s surprise是固定搭配。
I have no difficulty learn maths.
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为固定搭配。
最后, 把改好后的短文再阅读一遍, 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感觉是否还有不妥之处, 最终形成定稿。
以上仅为考生解答高考英语改错题提供思考方法。一旦考生认清了改错题的特点, 解题方法以及错误类型, 解题时就不会盲目行事, 而能做到有的放矢。
摘要:英语短文改错题是一种让学生特别头疼的试题, 它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表达的综合性能力。它涉及词汇、语法、句型结构等多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求考生具备逻辑推断及综合辨析的能力。
关键词:短文改错,做题方法与技巧,词法
参考文献
[1]曹书芹.高考英语改错题应试技巧初探[J].新课程研究, 2008 (6) .
13.高考文言文总复习阅读和做题技巧 篇十三
高考中文言文的阅读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这个命题上失分很多,总体看来重要的原因是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把握不好,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
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例如: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豫让(人名)“忠义”的一组。像这样的题干一般变化不大,注意两点:其一,“忠义”。其二,“全都表现”。这里的的“忠义”是我们的阅读重点,把握忠义的内涵,对父母、对朋友是不是“忠”,对亲属的爱是不是“义”。而“全都表现”的表述则是做题的技巧,在这个表述上一定要看是“表现了”“全都表现了”“正面说明”“说明了”这里一定要抓住正面、侧面、表现、全都表现等词的体会。
二、清楚的认识人物及人物关系:
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几乎都考史传类文章,而且多选择历史中廉吏的一生小传,鉴于高考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题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然带有命题者的主观目的----选择突出人物的某一点,同时为了突出某一点,必然有夹杂其他手段如:人物对比,个人突出的一面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人物链,所以阅读时一定要理清这个人物链上的各个人物,其
一、明确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对比人物、陪衬人物等。
其二、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理清文中的线索:
高考文言文考题一般是人物的良好品行,在选材上是优秀人物,那么依据人物传记是“整理”而来的原则,这个整理出来的“二手”人物传记的事迹一定比较集中,我们在阅读中一定牢牢抓住这一点信息去体会。
1、物的职业归属,是地方的还是朝廷官员、征战平虏的将军或是文人墨客高士等。
2、了解那些具体的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事件下有哪些小事件,比如官场升迁、官场应酬、给帝王进谏、对下属的关爱、从容应对困难,正确应对百姓的燃眉之急等。
3、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
四、准确的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
高考选文一般思想性较强,如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五、抓评述性语言,议论性语言。
《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我们这里提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还夹杂对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综合起来有:
1、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
2、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
3、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
4、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
六、借助叙事文章新闻特点及文化常识、把握人物。
1、行文特点,常用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以小见大的方法,2、任免词语、各种称谓。如授予官职的词语、兼职代理的词语、调动的词语、降职的词语、人物的字号等。
3、固定短语,征战术语等
文言文阅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阅读,我们一定要摸准规律,顺其规律就会迎刃而解。
文言散文的阅读技巧
从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会涉及思想内容的概括分析,与表达技巧的鉴赏评价。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作简要提示。
一、思想内容:古代散文所写的内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当然千差万别,五彩缤纷,但综合起来看,主要写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个方面。具体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个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细分析,任何一篇文章所写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选取人物的两三个片段,描写他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以此来表现主题。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就是通过描写五人的言行,表现他们意气扬扬、慷慨赴义的精神。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赏鉴者和抒情主人公。
(二)事情。散文中,描写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记叙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来为表现主题服务。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描写了捕蛇者捕蛇的有关事情,在此基础上,表现了“赋税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题。一篇散文如果写到几件事,要把握贯穿这几件事情的主线。
(三)景物。许多散文,总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够表现文章主题的景物,加以描写,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说理。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围的山水风景,再借太守、宾客、滁人等的游赏之乐及宴饮之乐,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着意描写某一物象的某一特点,借此表达思想观点,文中的物象特点与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说》借猿的一系列表现,表达了“猿犹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的主题,形象生动而道理显豁。
(五)感情。几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来抒发感情,叫间接抒情。在这方面,作者主要通过“辞色”中的褒贬、冷暖来表达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说》,从“毛若金丝,闪闪可观”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猿的喜爱,从“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中,可以体味到作者对猿母爱子行为的歌颂与崇敬,从“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中,可以感知猿子对母亲的亲近、孝敬之情;而从“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领会到作者对猎人的痛恨、鄙视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调的词语,让人读来产生一种悲剧性的震撼。阅读散文,我们应从“辞色”即“褒贬、冷暖”四个方面细加体察,把握作者的感情。
(六)义理。很多散文,总是或直接或间接地表达某种思想,这也是作者写作的最终意图。有的文章表达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达得含蓄蕴藉。前一种情况如《前赤壁赋》,后一种情况如《桃花源记》。
文言文的做题技巧
一、实词:
一)字形推断法:根据形旁推断本义。二)字音推断法:积累常见通假字
三)结构推断法: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四)语法推断法: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即考察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五)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六)联想推断法: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七)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但是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判断给定的词义是否符合事件的逻辑。
八)根据相邻词推断:同义复词。
九)词语有常用义和非常用义,如果给定的词义为非常用义,常常是正确的;反之,常常是错误的。因此,可以“遇生判对,遇熟判错”。但要注意“常常”,要结合其他方法。
十)直接在加点词的前后,加上某一个字,来进行解释,常常是错误的。但要要结合其他方法。
总之,要结合多种方法来选择,根本的还是读懂文章。
二、虚词:
一)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熟记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二)语境推断法 三)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虚词有多种词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 “吾将以身死白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词“身”前,又处在动词“死”前,可以推断“以”应该是介词,与“身”组成介宾短语做“死”的状语;后句中“以”用在“险”和“远”两个形容词中间,应该是表示并列的连词,所以两句用法不同。
四)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揣测,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是)还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里;在句中,如“杀鸡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相当于 “之”。尤其需注意,在句末动词后,有时是兼词“于此”,如“风雨兴焉”;在句末形容词后,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盘盘焉,囷囷焉”。
五)全句关照法
许多文言虚词的意义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作语气助词的“也、矣、焉、哉”,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助陈述语气,它们始终是与全句“息息相关”的。
以“也”为例: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断);②“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表陈述);③“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表解释);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表疑问);⑤“古之人不余欺也”(表感叹);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中表舒缓语气或停顿);⑦“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
六)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如能牢记课文中出现过的这些有代表性的词,便有助于快速解题。文言句式有两大类: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较易识别的判断句、被动句外,重点是倒装句。如主谓倒装“……矣,……”(“甚矣,汝之不惠。”)、定语后置“……之……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状语后置“……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较多,须熟记的如:“不亦……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无以……”(“军中无以为乐”)、“何……为?”(“多多益善,何为为我擒?”)、“如……何? ”“若……何? ”“奈……何? ”(“如太行、王屋何? ”)、“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七)语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虚词在句子结构中有着特殊的语法功能,因而,据此也可推断出虚词的用法。比如,要判别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③“夫晋,何厌之有”、④“均之二策”诸句 中“之”字的意义,可根据语法知识鉴别它的用法,从而找到突破口。①中“吾妻”是主语,“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谓语,“我”是宾语,由此可确定“之”介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中“久”是时间副词,充当句首状语,因此紧随其后的“之”可有可无,只不过起了调整音节的作用,是音节助词,无义,不译。③中“晋”是主语,“有”是谓语动词,可知本句是宾语前置句,“之”起提宾作用。④中“均”是动词,作 “权衡”解,“二策”是名词,由此断定“之”与“二策”一起为“均”的宾语,作代词“这样”解。可见,抽主干、析结构、判功能,不失为简便的虚词推断方法。
三、断句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动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1.找名词、代词、动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动词往往是名词或代词发出的或是承受的,理清楚动词与名代的关系,往往对于没有标志的句子很有实效。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3.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 “谓”“对”等为标志。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据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 右皆呼万岁。(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以)„„为”“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况„„乎”;“孰与„„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联系全文前后看,内容大意全理解。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四、分析概括
一)命题特点:
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
2、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
3、“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
4、时对原文局部细节有不解之处,通过阅读此题能豁然开朗,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可用来印证、补充、丰富阅读时的理解。
5、文言文解题时宜采用“倒卷珠帘”的方式,即整体阅读后马上聚焦这最末一题,往往有助于迅速把握文段。(根据习惯选择)
二)解题方法
1、该题的错误项设置往往正误相杂,以真扰假,即在大体正确的情况下夹杂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因此解答时一定要注意采用“题文对照”的策略,即将每个选项还原到文中找到对应区 域,每一个内容都应该找到信息源,尤其要重视细节之处的仔细对照,看有无曲解。
2、解答该题最忌的就是“题文分离”,只凭阅读的模糊感觉确定答案,这样会增加错误率。三)常设陷阱与相应对策
1.曲解词义——以转述中误释词义来设置错点
对策:要细辨原文中的字词在进入选项后是否发生了释义错误,要找到原句,运用语境推断法进行推敲,有时还可灵活运用常见的成语联系法、互文现义法、结构推断法等协助辨析。
2.无中生有——在概括中添枝加叶来设置错点
对策:要细审选项中的每一个信息点在原文中是否有相关表述,要留意相关的细节,关注选项中自行添加而其实原文中并未出现的信息,这是一种查文无据、无中生有的错误。
3.张冠李戴:
对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抓住人名,找所做事件。检查是否对应 4时间错位
对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清楚前后顺序与经过,留意相关信息进入选项后是否存在错位,从而出现顺序倒置
5.强加因果
对策:要注意文中因果关系
6.评析失当——以分析中对人事理的错误评析来设置错点
文言文阅读“概括分析”题要从释义是否正确、有无相关信息、表述是否错位、内容是否偷换、评述是否恰当,以及鉴赏语言、手法、构思等方面入手,对照选项仔细筛选,最终方能去伪存真。
五、翻译题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3.要做到文从句顺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
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高考中,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 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句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补”,就是将文中省略掉部分补充出来。
(6)“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 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五、信息筛选题
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限制,直接还是间接,原因还是过程,细节还是结果;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1、瞄准对象,忌张冠李戴。
2、联系语境,忌断章取义。
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作者往往通过记叙人物言行去刻画人物性格,讲究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要在典型环境中通过洞察人物言行背后的“隐情”去分析人物性格。有时命题人在选择错例时,利用考生缺乏语境意识的通病,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则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句子,进行干扰。因此,作为考生必须学会联系语境,就文意定句意,在读懂弄通全篇的基础上,去掌握人物言行的真正意图。
3、找准区间,忌思路不清。
一些人物传记类作品大多通过记叙事件去赞美或反映人物品格,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不同的事件去写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几个侧面,一是紧紧围绕一件事的过程去叙写人物品格。试题经常会就某一事件去发问,或者就事件的某一阶段去设题。如果在做题时从不同事件或不同阶段去切分层次,有利于迅速找准有效的阅读区间,把不属于某一事件或某一阶段的错例排除掉,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解题。还有一些是散文类的作品,在阐述事理的过程中,往往从各个不同侧面展开论述,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思路,试卷设题也常常涉及较多段落甚至全文,对此,答题时应该迅速找准区间,理清思路,准确捕捉主要信息。
4、审清题干,忌答非所问。
【高考复习方法和技巧】推荐阅读: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历史提升小技巧10-20
高考文综各科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文科生复习文综的方法技巧07-12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谈08-07
高考政治复习方法20212-08
成人高考复习计划及各科复习方法08-14
最有效的高考复习方法06-16
高考文综复习方法11-05
高考前数学的复习方法11-29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及建议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