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10篇)
1.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一
2018年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们的生活,社会各种条件设施的越来越先进,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导致当代大学生健康状况低下、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近些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多项体质监测结果呈逐年下降趋势,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因此,保持健康的身体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此,我协会大学生亚健康防控专业委员会针对大学生进行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对在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大学生目前的健康状态做出了相关的总结,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国,这就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普遍大学生都在寻求就业出路,有的考研,抱头苦读;有的发展特长,各展千秋,但更多的大学生则是迷茫颓废,不管刻苦的还是颓废的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身体素质在不断的下降,然而很多大学生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健康正在发生改变。这一系列的压力给大学生造成的健康损害已非往日所能比,他们正在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迫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结束生命,选择浪费生命,选择虐待生命。
二、研究方案
此次调查选定济南英华培训学校,在校培训大学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调查问卷由张福全设计,使用闭合式与开放式调查问卷结合方式。总共发放了240份,回收233份,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233份,问卷有效率为100%。并据此从大学生对亚健康的认识、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大学生的锻炼情况及其生活方式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三、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结论
1、参与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参与调查共233人,其中男生63人
女生170人男女比例,其中男生人数的构成比是27%,女生人数的构成比是72.9%。
年龄组在19—22岁。大部分为医学院学生。
2、对亚健康的认识
因是医学院学生,故大部分学生对“亚健康”有一定了解,其中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对自己健康状况不了解的68人,占29%。想做个健康计划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的112人,占48%。建议,有必要开展一些健康科普课程,教授学生如果做健康计划。
4、睡眠状况与使用电子产品
因为是集体宿舍,故大部分学生的入睡时间为10点到12点入睡。数据显示,10点之前入睡的学生28人占12%,12点以后入睡的45人占20%。
每天使用电脑(手机)时间,4小时内的45人占19%,4到6小时的158人占67%,6小时以上的30人占12%。
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校学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频熬夜”的不良睡眠习惯。部分是由学习压力产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把握好自己玩电脑的尺度,将自己泡在数码产品的世界。其中每天使用电脑(手机)超过6小时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针对以上的问题,协会专家建议,希望大学生能够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让电脑(手机)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时间,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得到深度休息。
5、饮食情况与体质指数
因为饮食情况会另设营养调查问卷,故饮食状况不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每日3餐按时吃饭。吃饭不规律的学生46人,占19.7%。大学生饮食规律程度比例大体相同,而且饮食科学的人数占了大多数。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应看到1/5的大学生饮食不规律。
根据学生提供身高体重数值计算,该校学生bmi 19 以下的62人占26.6%,bmi 19—23 的93人占40%,bmi 23以上的28人占12%,未填写身高体重数值的学生49人占21%。其中bmi 在19以下23以上的学生应该引起注意。
协会专家建议,大学生应当重视三餐,固定用餐,保证每天用早餐。学校可适当延长中、晚餐的开放时间,使同学们都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去吃饭。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少食多餐,合理饮食,按时吃饭。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适可而止;不要盲目减肥,应该选择合理的减肥方式,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体育锻炼情况
在调查数据中,有95%的同学填写喜欢锻炼,却只有11.5%的同学锻炼次数比较多,更有94%同学甚至就几乎不怎么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为不参加)。
许多人认为自己的人生正值青春好年华,精力旺盛,这让不少年青大学生有种错觉,即“病不倒,垮不了,现在学习最重要,不练身体也一样。”根据以往调查显示,多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体育锻炼的同学经常会出于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2.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二
上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有2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以便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和方案相应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在湖南地区某综合性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500人,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953份,有效问卷877份。男生441人,女生436人;大一学生286人,大二学生300人,大三学生291人;农村509人,城市368人。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及内容
参考西北工业大学李勇杰的《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中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在问卷发放之前,先在湖南地区某综合性大学的某些学院选取男女各50名进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信度为0.89,效度为0.87,结果表明了该问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问卷在得到了被调查者的同意前提下,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为比较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域3方面的分组。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亚健康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心理亚健康是亚健康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介状态,它是指一种持续的消极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态下主体不能对社会做出良好的适应,影响身心潜能的充分发挥。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有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情绪低落、易感疲劳、精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怒等[4]。本研究结果显示,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生亚健康占所有被调查的男生的47.4%,而女生仅为29.6%。这可能和男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面临更多的人际压力有关系[5]。很多男生生活无规律,如抽烟、喝酒、熬夜、上网泡吧,加之繁重的学习和缺乏体育锻炼,身体超负荷运转,影响正常代谢,导致精神紧张。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得分非常显著的差距。大一心理亚健康比率最低,仅为16.8%,大二学生次之,为37.3%,大三学生最高,为61.2%。笔者分析,虽然大一学生学生面领着环境改变、人际关系和教学模式的更新的挑战,但是学校比较重视大一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教育课程,并且大一学生课程轻松,户外活动较多。而大三学生的心理亚健康比率明显高于低年级学生,不难分析出,大三学生处于学习的特殊时期,面临课堂学习到社会实习的转变,同时还面临许多人生抉择,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6]。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所占比率差异显著。其中,被调查的学生的心理亚健康发生的比率,来自农村的学生显著高于城市的学生。自从我国转入市场经济后,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已成为影响其学业、生活、人际关系、择业的重要因素[7]。家境较好的学生能比较积极应对各方面的物质需求,也可通过物质化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心和适应力。相形之下,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境一般不及城市的学生好,面临的困难多,所受的负性刺激量大,罹患心理亚健康的可能性大。综上所述,来自农村的学生相对来自城市的学生、高年级学生相对低年级学生、男生相对女生心理亚健康现患率较高,相关因素复杂,需从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亚健康教育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秀荣,王晶.亚健康诊断的评定方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4):435-437.
[2]李爱叶.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0(3):48-50.
[3]程素萍,张潮,贾建荣.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35-37.
[4]薄建柱,杨绍清,崔向军,等.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615-616.
[5]The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The American CollegeHealth Association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ACHA-NCHA),spring 2003 reference gyoup report[J].J Am CollHealth,2005,53(5):199-210.
[6]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8):990-991.
3.高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三
关键词:高考学生;SCL-90;心理健康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提示,中学生心理障碍具有一定比例。高考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
加强对高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我们在高考前两个月对高考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工作提供参考,对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阳泉市2015年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551人。组成:城区某中学104人、矿区某中学192人、郊区某中学255人。高考前两个月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测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统一指导语,要求15分钟内做完,受试者不留姓名。实际收回问卷544份,去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22份,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17~22岁,平均年龄19.4岁,其中,男320人,女202人;城镇户籍388人、农村户籍134人;应届学生268人,往届学生254人。
2.工具
选用SCL-90为测评工具。包括10个因子: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采用五级评分: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
3.数据处理
以SCL-90测试结果作为基本数据,对高考学生在SCL-90中表现的总体特征进行分析,并和全国常模作比较,另外,比较城镇农村、性别、应届和往届等不同被试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全面了解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中找到比较有价值的结论。数据统计分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1.5版进行。
二、结果
1.总体心理状况
依据临床诊断标准,因子分≥3存在症状,提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分≥3分人数和检出率见表1,比例顺序依次是:F2(强迫)、F6(敌对)、F4(抑郁)、F3(人际关系敏感)、F8(偏执)、F10(其他)、F1(躯体化)、F5(焦虑)、F9(精神病性)和F7(恐怖)。
从因子分≥3分的人数和比例看,高考学生在各个因子上都有一定比例的有症状者。在被调查的522人中有113人存在少则一个因子多则十个因子≥3分的情况见表2,占被调查学生的21.6%,高考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见表3,高考学生样本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8(偏执)、F9(精神病性)八个因子上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在F1(躯体化)、F7(恐怖)、F9(精神病性)三个因子上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则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明显的抑郁和敌对心理。
2.城镇农村差异比较
城镇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自城镇学生和来自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不存在差异,但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的学生在F1(躯体化)、F5(焦虑)两个因子上存在着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
3.性别差异比较
性别作为独立的变量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见表5,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女学生在F4(抑郁)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
4.应届生与往届生比较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见表6,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F1(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
三、讨论
1.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從本次调查结果看,高考学生有一定比例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一个或多个因子上表现症状的比例达到了21.6%,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出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很好。原因可能在于:高考作为考生最为重要的应对事件,在心理上的影响极其巨大,一部分心理应对水平低下的学生会表现出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与全国中学生常模比较,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在F4(抑郁)、F6(敌对)两个因子上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尤其是在F4(抑郁)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水平,这表明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比其他中学生具有更加明显的抑郁心理。
2.部分高考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年龄和所处的学习和社会环境有关。
(1)升学的心理压力。心理紧张甚至失衡的重要外在原因是高考。能否考上大学、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与未来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这在当前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突出的社会背景下尤其如此。
成长经历导致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是部分高考學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高考作为重要的应对事件确实会带给考生大的压力,但是否表现出症状,更多取决于考生是否具有内在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仅仅因为一次月考成绩的波动就出现一两个月的心情抑郁。这样的学生往往有早期功能失调的认知和个性不良等特征,这些才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关键原因。
(2)自我同一性的混乱。青年期处在自我发展的突变期,实现“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整合和统一是青年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心理任务,这一阶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承受压力最大的阶段,他们的心理机能正处在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面临重大升学压力时,心理机能容易失衡,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内心矛盾、冲突。在高考的压力情况下,适应不良的认知及人格因素必然导致自我同一性的混乱,最终产生诸如强迫、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等心理症状。
3.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的差异比较分析
城镇农村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在躯体化、焦虑两个因子上,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躯体化和焦虑。国内一些研究认为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农村学生。我们认为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农村考生多数住校,生活相对艰苦、学习比较刻苦,在高考的确定感上好于城镇学生;城镇学生相对来说对当前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的体验更加具体而深刻,对未来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4.性别的差异比较分析
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但女生比男生在高考前更加抑郁,如何解释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探讨。
5.应往届对比分析
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总体上不存在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高考生躯体化主要的外在原因在于学生为了应对高考而长时间超负荷学习,必然导致身心处在疲劳与应激状态。延长一年的复读生活是往届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的关键。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应往届参加高考学生,所获信息有限,如果能够进一步对高一高二学生开展心理测试,进行对照研究,更有助于全面了解高考学生及其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恒.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8.
4.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调查表 篇四
年龄: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
1、您认为您的生活习惯
A.一般B.较好C.好
2、您的个人嗜好
A.抽烟B.喝酒C.都有D.都不
3、您的睡眠情况
A.不好B.一般C.好
4、你每天的睡眠时间
A.4hB.6hC.8hD.其他
5、您每晚上一般几点开始睡觉
A.10:30之前B.10:30—11:30C.11:30—12:306、您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睡觉
A.小于半小时B.半小时以上C.基本不
7、您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
A.跑步B.打篮球C.其他
8、您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
A.差B.一般C.较好D.好
9、您多久体检一次
A.半年B.一年C.两年D.其他
10、您晚上的娱乐活动一般是
A.上网B.听音乐C.看书学习D.打游戏E.其他
11、您如何评价食堂的饭菜
A.差B.一般C.较好
12、您有没有偏食的毛病
A.一直都有B.一般,不是很严重C.基本上不挑食
13、您会因为以下哪些原因而不进行锻炼
A.懒惰B.天气状况C.没兴趣D.其他
14、您在过去的一年里生病次数
A.至少3次B.1—2次C.基本不
15、您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否
A.是B.否
16、您是否有以下症状(多选)
A.正常情况下,睡眠质量不高B.经常出虚汗,易感冒
C.食欲不振D.难以集中精神E.都没有
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篇五
牢记十二个字:“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团队精神!”总之:优秀的作业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研究性作业展示的形式
1.讲解: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工具制作PPT、动画、网页等生动形式或者综合的形式展示研究的成果,由主讲人讲解、说明研究成果;
2、答记者问:可以模拟答记者问,把所研究的问题成果以问答的形式展现出来;
3、情景剧、小品表演:以自导自演,扮演角色,模拟情景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4、演讲:以演讲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可以单独演讲,也可以组合演讲,即确定演讲分论题,分工合作,协同完成演讲。
P.S.可以由一位评委或听众就演讲内容向演讲者提问,演讲者负责回答。但此环节不作硬性规定。
展示时间暂定在13周,每组演讲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15分钟,超过15分钟演讲将被打断。
三、完成原则
本学期研究性作业主要围绕相关主题,开展相关一系列问题的讨论。
根据本次期中研究性作业的参考选题或者自行拟定选题,确定一个研究题目,运用“六顶思考帽”(蓝帽:思维中的思维,一顶控制思维过程的帽子。就像是乐队中的指挥一样来组织思维。白帽:收集已知的或者是需要的信息,仅仅是中立和客观的事实和数据。黄帽:代表的是乐观、探究价值和利益,帮助人们发现机会。黑帽:象征冷静、反思或谨慎。以探索事物的真实性、适应性、合法性为焦点,运用负面的分析,帮助人们控制风险。绿帽:象征创新和改变,寻找更多的可选方案和可能性,从而获得具有创造力的构想。红帽:为情绪和感情的表白提供机会,这是一个直觉和预感的判断。)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以学习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本次作业。
要求:第一、如果选择纯理论选题(参考选题13之后),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第二、以网络为依托,充分运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问卷、聊天等形式收集资料。第三,如果选择实地调研性课题(参考选题1-12),须有一定的调查数据。
完成本次研究性作业的一些思考原则和方法:
第一,针对问题设问:What? Why? How to solve? 而解决方案一定是综合的、全面的,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分析
第二,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方法,组成研究小组进行讨论与决策。
四、评分规则
由每个小组的同学推举一个评委,组成评委会根据评分规则为其他小组的作业打分。评委必须是某个作业小组的成员。评委、组长之间不能交叉任职。
评分根据:
a.作业的选题是否有意义,观点是否正确;
b.演讲者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表述是否流畅、观点是否鲜明、重点是否突出;
c.作业是否生动、思想是否深刻,是否有足够的论据;
d.PPT课件制作水平;
e.是否体现团队协作性
以上每项指标20分,合计100分,为作业小组评分。
为了激励同学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本门课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
(1)为确保公平,任课教师保留一定比例的评分权,对研究性作业成绩有
最后修订权。
(2)研究性作业成绩评定方法。各作业小组组长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和贡献大小为自己及本小组成员打分。
评分细则为:
a.成绩不搞大锅饭。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数必须有至少2分以上的差别,以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
b.小组成员得分总和的平均数为该小组被评定的分数;
c.允许组长给不超过30%的组员评分超过评委给该小组评定的分数,这就意味着必然有组员的分数低于评委给小组评定的分数;
d.小组成员若对组长评定的成绩有异议,可以提请任课教师复议
注意:每个组的组长务必在13周之前将WORD文档交给我,要打印稿,上面除了演讲的内容以外,要列明各位组员的分工,并将组员在作业完成中的表现列出分层——假定该组的得分是A,则组长交给老师的书面报告中,可对组员列出A、A*X%两种得分,X可以大于100,也可小于100,但全组的平均分是A,以此作为评分依据,每个组员得到的分数以该组分数为基准,上下有一定幅度的浮动,组员个人的得分需要全组民主评议通过,组员签名确认。
五、参考选题
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另行选题题材不限,但要注意思想性和政治性。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提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和特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
2.大学校园中的流行文化调研
提示:大学校园中的流行文化的表现,流行文化的特点与影响,如何使流行文化成为引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3.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调研
提示:了解我校目前部分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产生原因,从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面提出如何促进学生的创业。
4.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地域选择调查
提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择业心态,为非毕业班同学提供参考
5.我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调查
提示: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我校学生社团的数量、质量等问题;同学对参与社团活动的看法等
6.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课外阅读的书目、数量,在同学课余生活中所占时间
7.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消费现状、同学的消费观念,网络购物情况等,如何对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
8.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网民”在学生中的比例,同学上网的目的(学习、增长见识还是打游戏)、是否部分同学是否存在网瘾,是否对正常的学习构成的不良影响
9.大学生休闲娱乐调查
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方式调查,如何培育健康的休闲娱乐文化
10.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状况调查
有多少同学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参加、参加的频率、是否有收获
11.大学生社会兼职状况的调查
大学生参加社会兼职的目的、体会等
12.大学生婚恋观调查
大学生对谈恋爱的看法,大学生情侣的现状、家长的态度、是否有在校结婚的打算等
13.改革开放30年,你的家乡在经济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一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然也一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请你就家乡今后的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14.结合本行业的技术革新、新技术的采用等相关问题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生应从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15.《大长今》中透露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包括中华优秀文化在内的先进文化?
16.我们要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些什么?
17.解决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基础和前提。请对你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近年来的就业、员工流动状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谈谈对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思考;
18.关注台湾问题
台湾当前的局势及未来两岸关系走向
19.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策略分析,e.g.日本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人民的网络舆论看中日关系走向。
20.对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进行讨论,探讨他们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关系
21.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讨论,e.g.例如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上海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300万,中国将如何应对未富先老
22.对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处理困境
23.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风非常猛烈,可能对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了危害,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24.中国的慈善事业
2011年出现的一系列公共事件,引起了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质疑,对慈善事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是否只是个别慈善公益组织在信息公开、利益取向等方面问题?慈善事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5.艾滋病感染者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例如艾滋患儿入学问题,因为教育部目前没有相关的规定出台,针对具体的问题就没有办法执行。
26.上海话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上海话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这跟它是一座移民城市分不开。上海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使上海话在这一区域影响力较大,但作为一种方言,也作为上海“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处于弱势地位。
27.电子商务蕴含的巨大创业及投资空间问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2011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38%,网民中网络购物使用率同样为38%,相比之下,美国网络普及率及网购使用率分别达到78%和71%,欧洲国家如英国、德国和法国的网购使用率也均达到了70%左右,可见,未来中国电
子商务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28.微博如何改变中国
2010年开始,微博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成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不容忽视的“虚拟社会”“微博改变中国”已成为不少网友的共识.从“郭美美”事件的巨大影响到动车事故后民意的喷薄,无不显示出网络的现实影响力。而“微公益”的免费午餐、团购的“聚焦行动”等,更显示出网络强大的行 动力。如何看待官员开博现象?官员微博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何推动作用?企业也将微博看作没有硝烟的营销战场,微博俨然成为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分析它作为新型营销手段的利弊?
29.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人群迅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虽然这说明了中国国力的大幅增强,但如何引领合理消费观念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30.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
6.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1、调查对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xx县近郊的5所中学,其中高中一所,职高一所,初中三所,随机选取每个学校每个年段的班级各一个,合计15个班级共699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初一学生108人,初二学生121人,初三学生169人,高一学生119人,高二学生113人,高三学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
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问卷35份,实得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回收总卷数95.0。
2、调查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等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该测验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MHT共有100个题项,包括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该测验覆盖面广,筛选率高,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每个题项后有“是”和“否”两个答案,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选择。
8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
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65分以上,各内容量表上超过8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学生的总分超过了65分,说明该生的总焦虑水平较高,范围较广,有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
8个内容量表中,任何一项标准分达到8分以上时,表明该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到需有针对性地辅导程度。
3、调查方法:本调查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配合给予统一指导语,利用学生自习时间集体施测。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二、调查的初步结果
1、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一般,具有正常的焦虑水平。从表一可以看出,被调查的664名中学生其总焦虑倾向标准平均分为38.40,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8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平;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65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35分到65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另外,在各个内容量表的得分上,学习焦虑得分最高(M=8.02),处在异常焦虑水平(焦虑倾向标准分在8分以下,属于焦虑正常,超过8分,属于异常焦虑)。
从表1也可得知,单项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为:学习焦虑(57.8,384人)、身体症状(22.3,148人)、过敏倾向(19.4,130)、自责倾向(17.5,116人)、对人焦虑(9.5,61人)、恐怖倾向(6.5,43人)、冲动倾向(4.4,29人)、孤独倾向(2.3,15人)。表1664名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和总量表上的得分学习对人孤独自责过敏身体恐怖冲动总焦虑焦虑焦虑倾向倾向倾向症状倾向倾向倾向平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标准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检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在被调查的664名学生中,41.41的学生(275人)分数在35分以下,说明这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分数在35分-65分之间的学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测学生的56.93,这部分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导和教育;分数在65分以上的学生11人,占被测学生数的1.66,处于高焦虑水平,属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对于这些总焦虑倾向较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制订特别的个别辅导计划,要重点辅导。
2、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xx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极其显著的性别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外,其余六个分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差异,这个说明女生的总体焦虑程度要高于男中学生。表2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7.422.998.552.61-5.1670.000对人焦虑4.292.194.971.99-4.1890.000孤独倾向2.782.142.741.990.2810.779自责倾向4.992.115.732.17-4.4320.000过敏倾向5.342.195.872.09-3.1750.002身体症状4.953.045.682.55-3.3800.001恐怖倾向2.802.463.812.53-5.2260.000冲动倾向3.082.323.372.14-1.6680.096总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说明:在这里n表示被调查的个体数目;M表示平均数;SD表示标准差;T值是两个数字相比的一个比值;P值表示显著性,如果P值小于0.05,那么说明相比的两个数字存在差异,下同。
3、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比较得知,初中生在这四个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见,高中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初中生。
具体比较可见表3表3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8.432.777.492.874.2650.000对人焦虑4.972.144.251.204.3850.000孤独倾向2.832.112.661.991.0680.286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过敏倾向5.702.075.522.561.0160.310身体症状5.522.885.112.701.8500.065恐怖倾向3.512.563.122.511.9680.049冲动倾向3.352.293.082.141.5270.127总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同时,对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在学习焦虑方面,初三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学生;在对人焦虑方面高一、高二的学生要显著高于初三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初一学生要显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学生;在身体症状方面,初三学生要高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量表上,初三的学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初一学生要高于高一学生。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初三时期是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多发期。
4、不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不同学校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职(n=136)三中(n=121)云中(n=150)MSDMSDMSDMSDMSD学习焦虑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对人焦虑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孤独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自责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过敏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身体症状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恐怖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冲动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总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对数据的统计后发现,不同学校的学生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可见表4。对五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量表以及总量表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可知,五个学校在学习焦虑(F=4.98,P<0.01=、对人焦虑(F=6.98,P<0.001=、自责倾向(F=7.94,P<0.001=、恐怖倾向(F=3.65,P<0.01=以及总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异。
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在学习焦虑上,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对人焦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学生,而职高的学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学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职高的学生,而其他几个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在恐怖倾向方面,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的学生;而在总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学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学生,而其他学校之间则不存在差异。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本次调查共收集到53位畲族学生的问卷(占了所有被调查学生的8),并对畲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具体可见表5。表3不同民族学生在各个内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异比较汉族(n=611)畲族(n=53)T值P值MSDMSD学习焦虑8.002.648.252.64-0.5900.556对人焦虑4.662.124.682.03-0.0780.938孤独倾向2.782.092.551.670.7800.436自责倾向5.682.115.002.204.0580.000过敏倾向5.602.155.922.13-1.0670.286身体症状5.352.825.302.770.1120.911恐怖倾向3.402.572.622.072.1430.032冲动倾向3.222.183.422.71-0.6240.533总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从上表可以得知,汉族学生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方面存在差距,汉族学生在该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畲族的学生。
这说明汉族学生对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惧感要强于畲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畲族学生的样本不足所引起的无差异的假象,这个有待今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x县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调查显示,目前xx县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41处于低焦虑水平,而有56.93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有1.66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xx县中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中等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
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
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
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很深刻。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初三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机,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4、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由调查结果可知,总体上,云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于其他几个学校较好。这个可能是因为xx中学和其他几个学校相比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
5、不同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分析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调查的汉族和畲族学生只是在恐怖倾向上存在差异,汉族学生要高于畲族学生。这个可能是由于当前的家长给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乏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和独立性都比较差,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帮助就感到不安和没有着落。
恐怖倾向的产生大多与家庭的过分保护有直接关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社会环境。
就学校因素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升学率仍然是衡量学校和教师好坏的标准,只顾考试课程而随意增加超越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试科目的现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数教师自身人格偏异及不健康的教学行为,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就家庭因素来说,一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普遍过高。他们或者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观地给孩子确立一个理想的目标;或者把孩子奉为“上帝”,使孩子拥有无限的权利。
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就社会来说,功利主义的主导性倾向和大众传媒的消极因素,使青少年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和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他们要面临升学、就业、交友、休闲等各种生活压力,特别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发展的性心理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协调。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在冲动、自责、过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其原因主要还是来自对学习、对考试的一种焦虑反应,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困扰,仍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
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
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应将中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
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上海等地对中学生进行性教育的经验,初二年级是性教育的关键期,从这是开始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并将这种教育有计划的延伸到高中阶段,是十分重要的。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中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
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
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特别是女同学要摆脱“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缚,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
7.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家长、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关注。据有关统计, 大学生中“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退休学人数占退休学总人数的30%左右且呈上升趋势”[1]。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因心理障碍休、退学的人数在休、退总人数中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部分大学因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导致的休、退学人数占休、退学人数的50%左右[2]。研究表明, 医学生的主要问题以情绪障碍为主, 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3,4]。尽管政府和专业人员不断呼吁给学生减负开展素质教育, 但医学生由于学科对知识要求严谨加之医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 使得这一群体的心理障碍发生率有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护理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卫生护理技术人才队伍的主体, 不仅需要培养精湛的护理技能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但由于护理专业学习枯燥的理论专业知识加之与其他院校交流较少而大部分都是女生, 相对缺少人文气氛。有些研究指出血清中的BDNF含量降低导致抑郁[5]。有研究证实, 抑郁症的发病因素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 还与其社会心理因素有关[6]。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学业压力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家庭结构变化和贫富差距扩大也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7,8]。本文的目的是调查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以及这些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随机整群抽取某大学护理专业学生481人, 其中大一年级170人, 大二年级162人, 大三年级149人, 年龄16~24岁, 家庭类型:核心家庭309人 (64.2%) , 大家庭38人 (8%) , 单亲家庭35人 (7.2%) , 父母离异60人 (12.5%) , 重组28人 (5.8%) , 其他11人 (2.3%) 。
1.2 方法
采用SCL-90量表[9], 以班级为单位对入选对象进行心理测评, SCL-90为自评调查量表, 此量表由Derogatis IR编制 (1975) 包含9个因子, 90个项目, 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 如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习惯, 通常评定近1周的情况。评定方法:分为5级评分 (0~4级) , 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在心理测评师的统一指导下由受试者自己评价。
2 结果
2.1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依据常模确定的因子分和严重等级标准, 统计各类症状发生率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各种心理症状发生率有较大差异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等问题相对较多 (26.30%) , 总的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当高 (21.65%) , 其中抑郁为18.48%, 焦虑为16.34%, 强迫为9.27%, 人际关系为7.72%。健康人数为78.35%。见表1。
2.2 家庭类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差分析显示:在不同家庭类型之间, 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总分存在组间差异 (P<0.01) , 其他维度的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P>0.05) , 进一步分析 (LSD) 发现: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或重组家庭子女多数维度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大家庭或其他家庭 (P<0.05) 。见表2。
2.3 家庭经济情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不同经济状况家庭之间, 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因子均具有显著性 (P<0.01) , 进一步分析 (LSD) 发现贫困和一般家庭子女的总分和多因子分均高于较好或富裕家庭 (P<0.05) 。见表3。
注:*表示该组与大家庭核心家庭或其他家庭组相比 (LSD) ,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注:*表示该组与较好或富裕家庭组相比 (LSD) ,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
国内有关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很多, 本文中针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 运用SCL-90调查量表, 对在校的481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者占78.35%, 21.6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轻度为12.48%, 中度为5.82%, 重度为3.35%。而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结果提示近78.35%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是比较健康的, 需要专业咨询或治疗的占8.17%, 有10.48%轻度的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改善。其结果与中南大学近几年对进行心理健康调查, 发现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其中经常感到抑郁、焦虑的大学生分别占20.7%、11.6%有相似之处[10]。与广东省某医学院校马泽威研究抑郁检出率27.8%[11]有一定的差距, 这可能跟发达城市比较相对检出率稍低。
3.2 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 本文调查了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 单亲、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较多Wang[12]等认为这类人群可能和研究中被试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有关, 这些个体在追求高标准时更多是源于父母或者家庭的要求, 而不是个人追求;贫困家庭子女较富裕家庭的子女心理问题多。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 家庭结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8.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八
【摘要】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未来的栋梁.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但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果饮食不当,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就会造成精力不充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本文通过调查乐山市罗城中学高三学生饮食习惯及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当地高三学生日常生活水平,综合分析后,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和方法来提醒广大高中生要把学习和健康一起抓。
【关键词】高三学生;饮食习惯;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9-01
四川省犍为县罗城中学是乐山市重点高中,四川省重要的农村高中。犍为县罗城中学创建于1943年,1944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开始初中招生,1972年开始高中招生。1997年12月经乐山市教委批准为市级重点中学。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查对象是乐山市罗城中学高三学生,全年级随机选取45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问卷为调查工具。450名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有效回收433份,回收率达96.2%,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 17·0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2.1学生基本情况
在有效回收的433份问卷中,男生有218人,女生有215人;其中409人的年龄都在16至18岁之间,有3人的年龄在为15岁,21人的年龄大于18岁。其中291人为住校生,而他们的月生活费,15.46%的人在600元以下,67.70%的人在600到800元之间,13.4%的人在800到1000元之间,3.44%的人在1000元以上。其余142人为非住校生。
2.2学生作息情况
住校生早上6点45起床,宿舍大门于7点15左右关闭,住校生自行安排早自习。8点至12点全校上课,12点至13点午餐,13点至14点为午休时间,14点30至17点15上课,17点15至18点40为晚饭及运动时间,18点40至21点20为晚自习,21点20后非住校生离校,住校生于21点30至22点10自习一节课。住校生于22点10至22点45回宿舍洗漱,22点45准时熄灯。
2.3学生饮食情况
無论是住校生还是非住校生,他们1日三餐时间较为固定,均以米饭、瘦肉、蔬菜为主食,而对于他们平时的饮食习惯,见表1。
由此可见,当地部分高中生有不良的早餐习惯;大多数人不能将水果和牛奶的营养跟上。经过调查询问发现,并不是学生不想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而是他们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办法每天跟上所谓的健康营养饮食。
2.4学生健康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30.49%为正常视力,20.32%为200度以下的假性近视,36.72%为200至500度近视,12.47%为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只有3.7%的学生能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其余学生每天真正只能睡6到7小时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学习时间太紧,学习压力过大,平时休息时间都不得不用在学习上,大部分学生都缺乏该有的体育锻炼。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高三学生缺乏足够的健康饮食时间
高三学生没有足够的健康饮食时间。学生每天都埋头在学习--短暂休息--学习的循环中,除吃饭时间外,休息都是短暂的,没办法每天都好好享受各种营养,抓紧每一个闲暇的时间学习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
3.2高三是学生精力和体质的一个考验
大部分高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然必须坚持每天超负荷用眼。睡眠时间少、学习任务重,几乎每个学生是疲劳地过着每一天,拖着疲劳的身体去锻炼,不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高三不仅是学生智力与努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精力和体力的考验。
4 可行性建议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青春期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因此,学校、父母以及学生本人需在高三这个特殊的时期进行积极的调整。
4.1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可联合安排学生健康饮食和锻炼的时间:加强学生日常饮食行为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课,或通过其他形式的宣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从家长角度考虑,调整好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膳食营养质量【2】。相关部门及学校还可制定计划,为每个高三学生补贴一部分资金用于学生健康饮食。学生在校期间某个固定时间,相关部门及学校可统一为学生发放营养品,并利用这个时间多做宣传,教师多向学生灌输饮食习惯对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学校还应多安排室外活动课,开设多项体育活动供学生选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3】,适当情况下可强制学生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4.2选用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休息:因为学习时间紧,学习压力大,学生很难好好休息,而留给自己休息的时间确实也少,倘若自己的学习、休息方式不正确,那就会事倍功半,所以,每个学生可向一些经历过高考的学长学姐请教一些适合高三学生的生活节奏,也可在网上查询一些适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红艳. 张家港市中学生饮食行为与日常锻炼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8,01:44-45.
[2]蒋江鹰,毛龙飞. 中学生日常饮食及体育锻炼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2012,03:53-55.
9.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九
在综合分析样本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处理 2.人生价值观 3.对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一)人际关系方面
进入了大学校园后,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异性关系等等。相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大学中同学的关系显得更加融洽,似乎也更被同学们重视。在同学的交往中,2/3的同学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较善于应对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异性关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存在问题,例如个别同学很少与异性交往,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在人际交往中,当遇到不被理解的时候,有3/4的同学感到较难接受,会产生郁闷的情绪。在解决方式的选择上,65%的学生喜欢进行自我的调节,而小部分的同学则选择与他人交流沟通化解自己的问题。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方式是积极健康的,这也是大学生心理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和体现。
(二)人生价值观方面
虽然大学生涯有三年,但今天的大学生踏进校园之后已经面临着就业,人生规划,职业发展方向等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正确的,积极向上。但是也不能忽视少数的同学人生价值观有所偏差,对人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毫无人生规划,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消极颓废地虚度大学的宝贵光阴。这其实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缺乏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其培养和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奋斗。
大学校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绚丽多彩而复杂社会的缩影。当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与心态。调查结果显示,99%的学生在看待穿戴比自己优越的同学时,并没有自卑感,不存在攀比心理,也是正确价值观的表现。
(三)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
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态度是因人而异的,受到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而大学生对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评价不一。5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精彩充实,然而,45%左右的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平淡,感觉很一般,甚至还有极少数人认为大学校园学习生活过于枯燥乏味。这反映出很多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缺乏热情与激情,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没有调懂自己的积极性,这才一个侧面还反映出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缺乏动力因素。
当今社会在各方面竞争都日趋激烈,大学生学习、就业也不例外。有竞争就必然会产生压力。因此,面对大学学习、生活、就业带来的压力,如何处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建议与意见
10.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 篇十
一、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怕困难,善于合作,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但同时也看到,当代大学生,随着生源的独生子女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复杂多元变化,以及学生家庭成长背景、地域贫富的巨大差异和现代媒体的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从中学门迈向大学门的青年学生面临着比过去时代大学生更多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因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在对大学生的各个年级段的分析中,几乎都发现有部分群体存在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心理异常问题。据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咨询记录提供的资料,心理异常学生检出的比例,虽然差异很大,但平均达到5-7%,有些学校高达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省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中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主,障碍性心理问题次之。发展性问题以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际关系、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及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应对、毕业择业心理等问题为主;障碍性问题则以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成瘾(含网络成瘾)、物质依赖、性偏好障碍等神经症、心境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为主。由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发展任务不同,各个年级大学生所显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
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某大学一学生,来自苏北农村,中学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内向,来上学的费用都是父母向乡亲们借来的,来校后学习适应能力差,成绩不理想,看到别的同学在外打工,执意想挣钱还债,种种压力逐渐使刚进校意气风发的他变得很郁闷、焦虑、烦躁,这些不良情绪积压爆发,情绪失常,导致狂躁症,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休学两年。
(二)、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某高校曾发生一起因“三角恋爱”引发的凶杀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恋爱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该女生在宿舍熟睡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连砍十几刀致其重伤。强烈的嫉妒心使这女生丧失理智,成为一名杀人犯。有些院校中,由于相
关心理知识的缺乏,婚前性行为引发的身心伤害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网络成瘾也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少学生陷入网瘾,失去自控能力,轻者通宵熬夜,生活无规律,影响健康;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还开始出现离不开烟酒等物质依赖,成为各种各样的“瘾君子”。
(三)、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某校二级学院一名女生,个性偏执,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后遭拒绝,情绪受挫,寝食难安,心理封锁,听不进任何规劝,终于悬梁自尽。
(四)、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
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我省高校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机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体,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从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综合的实践教育的转变。,省教育厅建立了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辐射与带动周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的遴选资助建设工作,遴选出16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予以重点建设。11月,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三级组织网络。建立高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各高校都落实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或系科中有一名学生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称心理保健委员、心理气象员等),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校,覆盖全体本专科学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组织领导机制。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学生处、团委、宣传部、校医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指导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参与调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均能做到纳入预算、单独列支。全校每年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各高校之间差距较大,数额从2万到40万元不等,生均从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达到省教育厅提出的生均标准。参与调研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许多高校还设有预约室、接待室、测量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生物反馈室、沙盘治疗室、观察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场所和硬件设施,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高校均开设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南通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率先以必修课的形式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颇受学生欢迎。
(二)重视发挥专兼职队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的高校除专职教师外,各院系具备资质的辅导员老师全面参与,还吸收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资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备有1名本科学历以上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或具备较长的执业年限。4月,南通大学关工委建起了“谈心屋”,成为离退休老同志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窗口。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省关工委、中国关工委以及全国和省各大媒体先后推广,报道了南通大学的经验,我省各高校关工委纷纷陆续建起了“谈心屋”。以“谈心屋”为桥梁,将高校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队伍和力量。老同志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解读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心理咨询、访谈、对话或座谈等形式,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吸取先进人物的人生经验,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5个省级基地均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吸引了广大高校专兼职教师申报。我省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长。
(四)拓展工作时空,积极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大多数高校在个别咨询为学生服务方面,积极拓展时空,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咨询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保障学生能及时方便快捷地寻求个别咨询。许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宣传网站,并不断更新,发挥网络及时沟通的优势,通过论坛、专业教师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接受心理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和周到的咨询服务。苏州大学的4个校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达18个半天,并由原先在教学区域的设置转向进驻学生宿舍,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便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室每周的开放时间计40余小时,包括晚上和周末时段。江苏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分布在各个方便学生的区域。扬州大学开通“扬州大学心情驿站”博客、“扬老师qq在线心理咨询”。中国矿业大学组织建立了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指导、大学生心理资助中心网络小组为主体的网络建设队伍,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互动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势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稳步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大,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据本次调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经费仅1.5元,而较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经费已达到15元,相差10倍。参与调研的学校有三分之二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5元,高职高专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覆盖本专科生,还要覆盖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研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重视,体现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零开设。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共性问题。本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较多,如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仅有1-2人,师生比仅为1:9000-1。2011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2011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还没有达到此最低标准。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但缺乏专业资格。各校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待遇、职称和培训方面各有各的情况,如职称,有的归口管理,有的归属思政,有的挂靠教师,很多并无明确,以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不够稳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尚未形成各界共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课题。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在予以关注并报道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尽可能的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有关方面重视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虽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活动体系建设、校内小报、宣传小册、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咨询知识,个别心理咨询室设置由原来在校园僻静一角进驻学生生活社区,通过拓展时空,开辟网络新阵地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专职、专业、专心”服务学生的做法,基础工作比较到位,但由于受“怕被别人觉得心理有问题”、“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等想法的影响或由于相关心理学科普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问题后的求助意识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饱受心理问题困扰却无察觉,或者意识不到是心理问题;有的对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认识有误区;有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见。
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团省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进一步协同配合,切实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11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所有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人事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等单位,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健全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于15元、专科生不少于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预算、专项单列、专款专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场地,具有完备的健康、能力、人格、职业等方面测评软件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器材、图书、期刊、音像等参考资料,并能够不断补充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在专业资格和培训方面,建议省教育厅出台专业人员的专业准入制度和要求,对专职人员专业化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方面要有规划和督导。对兼职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的专业培训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很乱且费用昂贵,建议省物价管理等部门联动予以整顿并在培训资质上予以规范。
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形成咨询师全懂,党委副书记懂、辅导员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知晓,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了解的全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省级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覆盖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效地整体推动了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5个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在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方面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步伐
危机干预工作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成熟度,各校应确立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预防方面,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并作出有效干预。加强信息管理:在普查后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把临床咨询筛查出来的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遭遇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的,性格长期孤僻的,学业、情感或人际关系等问题受挫的,环境适应不良的,以及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作为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对象。
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并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危机干预能力。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协同的危机干预网络,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分级分类处理办法。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生工作队伍、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学生骨干危机干预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挽救个体身心,维护学校声誉,加强校园和社会稳定。开展危机后干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涉及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维护身心健康。
(四)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推荐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11-05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10-22
某工学院专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10-18
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09-18
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报告07-27
大学生电脑消费状况调查报告09-02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1-07
当代大学生理财状况调查报告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