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共12篇)(共12篇)
1.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一
判断题
1、安全生产事故中死亡8人,属于重大事故。(×)
2、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过程。(√)
3、单项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部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
4、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要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等五个阶段。(√)
5、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按照改进计划中规定的责任和时限要求,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选择题
1、某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600万元,该事故属于(B)。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A、1
B、2
C、3
D、4
3、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B)次。
A、1
B、2
C、3
D、4
4、自事故发生之日起(D)内(道路交通、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于当日续报。
A、2个月
B、1个月
C、60日
D、30日
5、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A、2个月
B、1个月
C、60日
D、30日
问答题:
1、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2、发生什么情况时会终止演练?
答: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或总策划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2.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二
一、加强应急知识宣传,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了解与掌握防灾减灾知识, 以更好地应对灾害。我县通过现场演习、媒体宣传、文艺宣传等方式, 扎实开展应急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 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 提高了全民的防灾意识。去年我县加大了应急知识宣传力度, 编印《公共应急知识手册》7000册、《防灾避灾基本知识》宣传单18万张, 举办各类讲座25场次、专项培训42场次, 出动宣传车46车次, 发放宣传资料50余万份, 开办宣传栏50期。
二、不断完善应急体系,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南江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 编制了符合本地、本行业工作实际的应急预案, 以乡镇、学校、企业为重点, 全面加强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 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 切实增强了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全县共建立健全专项应急预案41个, 部门应急预案87个, 基层应急预案2375个。
二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 承担着应急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职责。为行使好应急管理职能, 我县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 组建了应急分队和突击队。县级各部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应急分队队长, 按在岗人数50%组建县级综合应急队伍86个、2004人;县水利局选调青壮年13人, 组建县级防汛冲锋舟应急分队;48个乡镇的民兵、青年共3042人, 组建成乡镇抢险应急突击队, 全县共组建应急抢险队伍136支、5059人。
三是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我县规定重大灾害发生时, 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另一方面要组织、协调各方面应急力量,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打好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战。一是建立应急预案启动机制。各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后,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正确行使各项应急职能, 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 提高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完善应急预案响应机制。出现突发灾害后, 主要领导要亲临一线坐阵指挥, 挂联领导及挂联部门深入各自挂联乡镇实地组织防灾救灾工作。并及时成立应急指挥部, 全面负责应急指挥。组织相关单位或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迅速采取处置措施, 开展现场处置或救援工作, 做到团结协作, 高效处置, 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 县委、县政府要调拨应急储备物资、资金, 及时运送至灾害现场, 保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解决受灾人员临时住所。“5·12”汶川地震发生时, 县财政紧急调度应急资金200多万元、大米50吨、棉被500余床、衣物2000余件、食用油5000余斤、帐篷6000余顶, 租借9542间住房临时安置无房户4951户, 确保了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基本医疗、有干净水喝。
三、坚持领导带头示范,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领导科学决策。当自然灾害发生时, 领导干部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 冷静思考, 按照“顾全大局、突出重点、合理调度、统筹兼顾、科学决策”五大原则, 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各部门相互配合、联动的应急工作责任制,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 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 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决策, 大大提高了应急效率, 降低了灾害损失。
二是领导一线指挥。越是关键时刻、危难时刻, 党委和政府就越要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当好各级干部的表率。面对突发事件, 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抗灾一线率先垂范, 靠前指挥,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召人、鼓舞人,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抗灾救灾的作用。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应以人为本, 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把妥善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作为首要任务。
四、做到齐抓共建共管,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社会要和谐, 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尊重自然规律,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尽可能避开自然灾害隐患区和易发区, 从源头上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的破坏, 遏制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县作为全市工业重点县, 煤、铁、霞石、花岗石等矿产资源达50余种, 素有大巴山“百宝箱”之美誉, 在科学开采的同时, 我县切实加强综合治理, 大力整顿矿业秩序, 严格规范企业布局, 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 严禁残渣废物、废水废气乱堆乱排,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 打造绿色南江,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现在全县新增植树100亩, 森林覆盖率达62.2%, 绿化率达98%。
3.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三
关键词:应急 机制 法律能力
一、应急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重处理,轻管理
应急处理主要着眼于事故发生之后的应对,是一种传统的观念。其过程更多地放在从事故发生到结果的处理上,其特征是消极被动的反应。一场典型事故灾难发生后的程序是:媒体曝光→领导人视察、批示和慰问受害者、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对伤亡者进行抚恤、处理责任人→要求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度发生。这种思维方式着眼于结果的处理,政府好像救火队。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下的法规标准体系往往不能避免重蹈覆辙。
(二)重政府,轻社会
政府被视为应急管理的唯一主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事故的应对和处理只是政府的事情。人们事事等待政府,事事依赖政府。政府努力到什么程度,应急处理就到什么程度。建立在这种社会心理基础之上的应急法规体系往往造成政府不堪重负,疲于奔命,反应迟钝。而普通民众则防灾减灾意识较低。一旦遇到突发事故,很容易出现心理恐慌和社会失序。
(三)重动员,轻法治
所谓的动员,就是指在事故发生后,政府成立临时指挥部或办公室,通过行政手段调动各方面资源,全社会齐动员,搞人海战术。尽管这种体制从表面看有收效快和效率高的特点,但是背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首先,这种动员体制往往是以打乱正常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为前提的。其次,这种动员体制的很多做法往往缺乏法律依据,依法行政在应急时期成为一句空话,违法行政倒似乎成了一种常态。再次,临时指挥或领导机构的临时性不但不符合依法行政原则,而且使防灾减灾工作缺乏连续性和持续性。
(四)法律重制定,轻修订
实践证明,在已建立的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中,有的是由部门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确立的,其规范性不强、效力有限。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各级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规定得不具体,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也急需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因此应尽快颁布相关配套法规。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和备案制度、报告与信息发布制度、应急管理的分级响應制度、应急管理演习制度、应急管理的资金补偿制度等一系列急需要建立的制度都需要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指导下进行制定。
二、 提升政府应急法律能力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制度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明确工作目标之一就是“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我国确立的应急管理体制模式是: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在预警机制中要科学评估预警信息、发出危机警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决策处置机制中,应急管理的主体应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综合分析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而做出决策,并实施决策。决策处置机制包括方案选择、决策执行两个过程。对此要辅之以良好的技术手段,并形成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激发战胜危机的信心。在善后处理机制中要在突发事件紧急情况被控制以后,致力于恢复工作,尽力将社会财产、基础设施、社会秩序和社会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应急管理必须权力有规、行为有序
突发应急处置,往往需要行政主导,这就需要赋予行政机关较大的权力,同时需要更多地限制公民的权利。但这种权力往往具有两面性,运用不当就会损坏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是行政紧急权力的取得和运作,还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或增加公民义务,都需要依法、按章办事。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技术上的、管理上的问题,法律的作用一是把那些经过实践经验长期积累下来、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法,用法律的方式固定下来,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保证突发事件应对基本有效、有序、有力。二是赋予和控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权力,首先是保证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中有足够的特别权力来解决非常状态,同时又控制政府不要借机滥用权力,以免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依靠科学、依靠法制
应对突发事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做好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不断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水平,以及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
应对突发事件,还要靠法制。现代社会应对突发事件有着自身规律,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快速判断、果断处理,整合资源、协同应对。适应这种规律,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有单一常态管理向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转变,在管理理念上做到居安思危,在工作布局上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由自发应对向自觉应对的转变,在应对思维上做到有勇与有谋的结合,在应对方式上做到个别经验与规律认识相结合。三是由个别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以实现应对行动上的广泛参与与步调一致的统一、集中指挥与广集民智的统一。这三个转变的根本点在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要实现由个别调整向规范调整的转变,以减少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的任意性,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牢牢掌握应对突发时间段主动权。
(作者单位:中共日照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① 王军主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读本[M].
②邹建华著.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M].
4.卫生应急技能培训考核试题 篇四
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
B、6
C、12
D、24 2.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行政部门确认。
A、国务院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3.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的有
()A、医疗卫生单位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个体开业医生
D、公民
4.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一次食物中毒()人及以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A、5
B、10
C、20
D、30 5.本地区发生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A、Ⅰ
B、Ⅱ
C、Ⅲ
D、Ⅳ 6、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20例以上感染性腹泻属于哪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A Ⅰ级
BⅡ级
CⅢ级
D Ⅳ级
7、下列哪项不属于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A、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D、重大职业中毒事件
E、慢性肺部疾患
8、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具有的特征?()A、突发性和意外性
B、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
C、和责任不强无直接关系
D、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
E、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9、下列哪一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工作程序中的内容?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启动预案
B、应急协调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C、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预防、控制)、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E、上报国际组织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5.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五
(考试时间90分钟)
编号:姓名:单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急指挥中心属于同级人民政府的()。A.办事机构B.办事机关C.派出机构D.派出机关
2、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A.社会救助机制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3、根据危机的类型与影响程度的差别由不同层级、类型的指挥机构来统一指挥并为其设定相应的动员权限,这一做法体现的原则是()。A.以人为本原则B.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原则 C.分级管理原则
D.快速反应原则
4、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 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
5、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
6、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
7、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
8、()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
B.民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基层组织
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突发事件是()。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10、()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公安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制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2、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 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3、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 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4、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
5、突发事件应对“一案三制”指的是()。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体制 C.应急管理机制
D.应急管理法制
6、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形成()的基层应急工作机制。
A.政府统筹协调B.群众广泛参与 C.防范严密到位D.处置快捷高效
7、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包括()。A.提高执政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B.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C.加强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D.增强国际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
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
9、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10、公务员应急能力包括()。A.敏锐超前的鉴别预测能力
B.快速决策能力
C.统观全局、组织协调的能力D.沟通能力
3、《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哪些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 答: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2、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3、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
()
4、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但不能越级上报。()
5、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6、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7、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9、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10、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
2、简述我国对基层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答:
五、论述题(12分)
6.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六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事故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以下阶段(A)。
A、①预防②准备③响应④恢复 B、①预防②准备③救援④恢复 C、①准备②预防③响应④恢复
2、采用(C)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应急的对象(存在哪些可能的重大事故)、事故的性质及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减灾措施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A、资源分析B、程序分析C、危险分析
3、对于某一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A)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A、重大危险源B、安全隐患C、设备设施期限
4、各类公共安全事故的共同特征是(B)。
A、扩散性、随机性B、突发性、不确定性 C、规律性、不可预防性
5、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包括应急准备、(B)、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A、应急预防B、初级反应C、应急启动
6、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运行机制应贯彻(C)。
A、属地管理,各自为战,责权分明,互不替代 B、统一领导,属地管理,责任分担,资源共筹 C、统一指挥,属地为主,分级响应、公众动员
7、“特别重大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这是应急救援活动中应遵循的(B)。
A、分级响应B、属地为主C、统一指挥
8、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程序包括以下(A)阶段。
A、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B、接警与应急启动、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C、应急启动、接警与响应级别确定、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9、下列有关应急预案层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综合预案可以作为整个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底线”
B、通过专项预案能清晰地了解该企业应急体系和预案的文件体系 C、企业的综合预案是该企业的整体预案
10、按照应急预案层次,危险化学品预案是(B)。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预案
11、按照应急预案编制要求,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C)A、安全责任制B、操作规程C、现场处置方案
12、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A)。
第1页,共7页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预案
1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B)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A、相对固定B、有机联系C、各自独立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C)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A、3
B、2
C、1
15、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A)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A、半年B、1
C、2
16、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C)年修订一次。
A、5
B、4
C、3
17、由应急组织的代表或关键岗位人员参加,按照应急预案及其标准工作程序讨论紧急情况时应采取的行动的演练活动是(B)。A、全面演练C、功能演练B、桌面演练
18、下列(A)是指针对应急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A、综合演练C、单项演练B、桌面演练
19、全面应急演练过程可划分为演练计划、演练准备、(A)、评估总结和改进五个阶段。
A、演练实施B、演练组织C、演练总结 20、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A)等附件信息。
A、应急物质储备清单B、安全隐患C、安全措施
21、应急队伍进入危险化学品事故现场后,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向(C)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A、应急救援专家组B、信息发布中心C、应急救援中心
22、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这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的(B)环节。
A、应急启动B、应急救援C、应急恢复
23、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A)。
A、立即组织抢救,并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工会和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
B、立即组织抢救并及时清理事故现场 C、如实上报。
24、应急响应包括事故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及(A)。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
25、应急救援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B)。
A、协调事故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
B、对潜在重大危险评估应急资源的配备,事态及发展趋势的预测,应急力量的重新调整和部署等行动提出决策性建议。
C、尽可能、尽快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
26、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成中,主要是由公安、民政部门和街道组织组成的是(C)。
B、后勤保障组织A、警戒与治安组织C、公众疏散组织
27、重大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应由(A)负责。
第2页,共7页
A、所在地政府B、所在单位C、员工
28、事故现场伤员较多时,根据伤情对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B)。
A、先重后轻、先男后女、先近后远 B、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C、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老后幼
29、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时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高温气浪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此时应(A),寻找避灾路线进入新鲜风流。A、背向空气震动的方向B、深呼吸C、保持原地不动 30、在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疏散人员可通过旗帜、树枝或利用手帕等迅速辨明风向,并向(A)撤离。
A、上风向或侧风向B、下风向或侧风向C、低洼处
31、以下哪种情况不宜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C)。
A、触电后停止呼吸的 B、高处坠落后停止呼吸的 C、硫化氢中毒停止呼吸的
32、有异物刺入头部或胸部时,以下哪种急救方法正确?(B)
A、马上拔出,用纱布简单包扎后送医院抢救 B、用毛巾等物将异物固定住,不让其乱动 C、马上拔出,进行止血
33、发生手指切断事故后,下列哪种处理方法是正确的?(B)
A、用水清洗断指后,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B、用纱布包好,放入清洁的塑料袋中,并将其放入低温环境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C、把断指放入盐水中,与伤者一同送往医院
34、搬运脊椎骨折病人严禁使用软担架的原因是:软担架会(A)。
A、使骨折加重,脊髓神经受损 B、造成颈部损伤
C、使病人感到不舒服
35、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B)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A、血管下方B、近心端C、远心端
3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B)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A、生产单位B、任何单位C、安监部门
37、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A、10人以上B、20人以上C、30人以上
38、重大事故,是指造成(C)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3人以上10人以下B、10人以上20人以下C、10人以上30人以下
39、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A)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宄责任。
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B、精简高效C、快速处理
第3页,共7页
40、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A)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A、1B、2C、3
4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B)小时。A、1B、2C、3
42、(A)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特别重大事故B、较大事故C、一般事故
43、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B)的原则。
A、实事求是B、精简、效能C、精简高效
44、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C)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A、40B、50C、60
45、特别重大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C)日内做出批复。
A、10B、15C、30
46、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B)日内做出批复。A、10B、15C、30
47、(A)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A、事故发生单位B、所在地政府C、事故处理部门
48、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C)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至8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 B、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C、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49、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规定处以(B)罚款。
A、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50、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规定处以(C)罚款。
A、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B、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 C、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5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依照规定处以(B)罚款。A、一年年收入40% B、一年年收入60% C、一年年收入80%
5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特别重大事故发生的,依照规定处以(C)罚款。
A、一年年收入40%B、一年年收入60%C、一年年收入80%
第4页,共7页
53、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B)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A、3B、5C、7
54、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行为时,对事故发生单位处(A)的罚款。
A、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C、500万元以上
55、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的罚款。A、50%至100%B、60%至100%C、70%至100%
56、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B)的罚款。A、50%至100%B、60%至100%C、70%至100%
57、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事故调查组由有关(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工会派人组成,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
A、人民政府B、事故发生单位C、应急救援队伍
58、典型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C)级。
A、1
B、2
C、3
59、属地为主强调(A)的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为主的原则。
A、第一反应B、分级响应C、公众动员 6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B)起施行。
A、2007年8月30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7年12月1日
二、判断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2、在事故现场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的条件下,就可以随便搬动伤员。(×)
3、对不同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应相应地明确事故的通报范围、应急中心的启动程度、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质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应急总指挥的职位等。(√)
4、发生事故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必须逐级上报,不允许发生越级上报的情况。(×)
5、立即组织营救、撤离或保护人员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之一。(√)
6、应急救援预案之所以重要,就在于有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后,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就可以做出及时地应急响应,完全消除事故后果的危害。(×)
7、应急预案中的专项预案是在综合预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某特定危险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8、重大事故的应急管理就是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行动。(×)
9、作为专业的安全人员,在事故现场应该必须做到尽快关闭事故源或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助
第5页,共7页
力物,如煤气、毒气、电气和蒸汽阀门或开关。(√)
10、气体贮罐阀门处泄露着火时,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先关闭阀门,再扑灭火势。(×)
11、应急管理是针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
12、应急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思想。(√)
13、应急管理包括①预防②准备③响应④灰复四个阶段,是一个静态过程。(×)
14、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15、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特别重大事故。(√)
16、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1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18、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己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和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9、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停止执行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次生、衍生事件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20、应急恢复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21、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一般确定为最高响应级别。(√)
22、现场指挥系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事故指挥官、策划部、后勤部和行政部。(×)
23、应急管理的预防阶段主要含义是事故的预防工作,实现本质安全。(×)
24、应急救援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市、区四级。(×)
25、应急演练按组织方式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6、应急演练按演练内容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27、典型的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28、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行为时,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50%至100%的罚款。(×)
29、事故处理的情况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有关部门、机构向社会公布,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30、应急救援活动包括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
31、属地为主机制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32、应急指挥一般可分为集中指挥和现场指挥。(√)
33、应急演练的目的是检验预案有效性。(×)
34、应急演练的原则就是结合实际,合理定位。(×)
第6页,共7页
35、示范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36、检验性演练主要是指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及应急准备的充分性而组织的演练。()
37、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
38、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39、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30日内做出批复。(×)40、演练评估是指观察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并发现问题的过程。(√)
7.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七
1.1应急管理体系简介。所谓的应急管理体系指的是面对突然发生的一些事故时的机构、机制、资源、行动方式等有关的应急因素和因素之间关系之和。只有设立了较为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才可以确保在防止、预告、监督、调节、处理、救助、评价、复原等应急管理部分飞速、有效实现效果, 以防突然发生的危急事故, 降低非正面影响。
1.2应急平台简介。应急平台属于应急管理的分支, 能够满足现今各种不同的突然事件, 符合其时效性的特点, 具有非同寻常的构建价值。总体来说, 应急平台是一种基于当今信息通讯科技, 配合软件与硬件的突然发生事件应急保护科技体系, 并且兼具监督管理、风险解析、报警预测、指挥调节和归纳评价等整体作用的体系。应急平台的设计是应急管理的基本构成部分, 其对健全应急制度, 高效处理突然发生的事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2.1迎合国家应急管理制度的需求。在我国, 几乎所有的正规石油公司, 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和处理都会拟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章制度, 这是国家制度的要求, 也是保障石油公司持续发展的前提。该预案要求石油公司通过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设计实施, 充分发挥监督监管、预防预警、高度协调等作用, 努力达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获取利益最大化。
2.2完成资源共享, 提升应急管理效率的需求。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建立, 可以最大范围的完成相关资源的共同享用, 该体系和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提升石油公司的应急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更好的促进石油公司持续平稳发展。
2.3提高应急沟通和应急处理技能的需要。我们已经了解到, 应急平台属于应急管理的分支, 二者是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的整体[1]。必须凭借着科技发达、影响力深远的应急平台, 才可能将应急管理体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能够充分提高应急沟通和应急处理技能的需要。故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必须高度重视。
三、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设计与应用
3.1增强应急部门职员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重要性认识。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是整个石油公司的制度维护保障, 牵引着公司整体的脉络。而应急平台则属于中国石油总部应急指导中心、监督监测中心与消息传发中心, 拥有监督监测、预告提示、消息报备、辅导决策与归纳评价等功用。
3.2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快速推动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建立时, 要求更加充分地引导所有信息的互动与资源的共同享用。石油公司在不断成长过程中, 务必会设置大量不同的业务, 单一部门职员并不能有效实施应急管理, 需要公司所有部门共同参与。这时, 就要求管理人员统一部门信息, 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发挥总体力量建立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
3.3增强应急通讯体系设立并保证其高效平稳运行。在突然发生的事故出现后, 保证所有的通讯途径通畅并且平稳运转, 不仅可以帮助应急机构占据应急管理工作的最终决定权, 稳住公民的情绪和急躁心态, 而且又能够确保公民准确知晓, 降低辟谣度, 进而确保危机事件快速获得有效的处理。所以通讯体系的设立与平稳运转是影响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重要因素。
3.4保证应急平台数据的可信赖性。中国石油应急平台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预告和报警解析技能的完成, 需建立在多数可以信赖的数据基础上, 方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所以, 保证应急平台数据的可信赖性, 是确保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充分凸显其功能的根本条件。
四、小结
当今社会多种石油突发事故的频繁出现, 使得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功能逐渐显现, 但是也会出现很多的压力。对于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进行改进与完善, 不但可以保证公民自身的安危, 又可以促使社会经济的进展, 推动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另外, 中国石油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平台的设置, 需根据实际情况,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适时分析, 将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危当成条件, 将 “安危第一, 防御为主, 综合整治”当成引导方法, 设计体系与平台, 为中国石油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8.浅谈企业应急管理 篇八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预案;应急评估;风险识别
引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整个社会来说,加强应急管理、应对各种危机,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已经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政府、企业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
应急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抓预防和应急准备,以科学的手段作好预警预报和传递信息,以科学的方法分析模拟事故影响及后果,以科学的判断作为应急处置、救援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提升应急工作的水平。
应急管理应从对风险识别开始,分析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评估风险的接受程度,采取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确定应急范围和对象、编制应急预案的关键。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辨识,以及对它们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的评价。危险辨识是确认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场所的特征,评估事故后果。
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应急预案基本功能是对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化解,把应急管理工作纳人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化危机为转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企业、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从应急功能和定位上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等;从应急目的和作用分为:救援预案、响应预案、处置预案(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如在《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均有明确规定。应急预案应明确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总体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专项应急预案是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具有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作为总体应急预案的附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预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应急预案应符合科学、实用、简明、易行的总体要求,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有关规定,适应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理,涵盖对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和措施,应急措施要具体明确,具备可操作性。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再是一个安全环保部门或是生产运行部门单一部门管理的业务,而是一项关联性很强的工作。应急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不再象一些传统管理工作那样责任分明、界限清楚,比如,自然灾害造成的装置破坏会直接影响生产工艺的安全,生产工艺的安全发生问题也直接波及到人员的生命、环境和财产安全;同样,社会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会在局部引起恐慌,人们的心理、生活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危害。所以建立应急体系必须量化和分解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落实责任部门、责任人、职责权限、时间和资源,确保应急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并能持续改进。
应急信息技术是预警、响应、处置及恢复一体化的技术集成,是规范管理、及时响应、科学决策的技术支撑的主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于应急管理时效性强、信息量大、情况复杂多变的特点,构建起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传递、决策指挥辅助系统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目前,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以应急平台建设为主体,在平台体系中集成了应急信息数据库、监测与预警系统、事故模拟访真系统、数字化应急预案、移动指挥系统、事故模拟访真技术和数字化应急预案等。
总之,企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各部门要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位置,贯穿在工作部署、生产经营、培训教育、群体稳定等各个环节,制定并落实其体的措施和办法。积极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相关方开展工作联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地企联动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1]刘景凯等,《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9.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 篇九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每空3分,共30分)
1、煤矿主要灾害是()
2、矿区地震基本烈度值为()度
3、倒闸操作必须一人()一人()。坚持使用“()
做到无票不操作。
4、雷雨天气时,严禁在变电站()进行检查。
5、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启动()组织开展()和(),并立即向()本区队值班室汇报。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对线路进行送电操作时要确认该线路上所有的工作人员已全部撤回,方可按规定程序送电。()
2、操作中有疑问时,不必询问继续进行操作。()
3、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预案每年要根据组织机构人员变动、通讯联系方式和演练情况等自行修订一次。()
5、对变电站内地下室电缆进线处封堵情况进行检查,封堵处保证封堵严实,并在多处地点房置灭鼠药。()
6、电气设备发生预警条件:变压器温度,B级绝缘超过110度;F级绝缘超过125度;H级绝缘超过135度。()
7、发生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启动现场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8、发电厂在严寒冬季必须确保正常燃料的储备,储电煤、煤泥等不少于正常生产7天的用量。()
9、当雷击造成35KV变电站停电时,应及时根据事故现场切除故障负荷,利用电厂自备电源,确保6KV供电。()
10、凡是发现有水害征兆时或普降大雨危及安全时必须先观察水情后撤人。
()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应急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10.考试应急预案 篇十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试应急预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考试应急预案1很多同学都是在职考生,集中复学时间很短,因而制定一个紧凑而科学的复学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实,对于有了一定法学基础的法院工作人员来说,三个月的时间是足够的的。第一轮复学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约一个月的时间。这个阶段要围绕我们精心选择的辅导书,展开全面复学。在这轮复学中一定要克服急躁心理,速度不宜过快,要以细为主兼顾速度。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我们时间有限,必须从本轮开始就要突出重点、综合复学,比如民法刑法,在通教材的时候,法条,真题也同时进行,这样以来既为以后的复学打下了基础,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有人说司法考试就是放弃的艺术,这话不无道理。对于法院工作人员来说,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好成绩,必须懂得“舍得”的涵义,放弃一些根本无法记全记住的东西,抓住往届司法考试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一句话,多而杂,不如少而精,只有在大分值部门法,才有通看法条的必要性,如刑法、物权法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是先看一边辅导书,再看一下相对重要的法条,再做一下相关的真题,样的次序可以使你在复学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因为你已经了解了司法考试考查的范围,深度,和切入问题的方式,在以后的复学阶段就不会在一些无谓的地方浪费时间和精力。我推荐那种按部门法分类的真题解析。
从复学的顺序上,我推荐先民后刑,先实体后程序,先大后小、先实务的后理论的顺序。我的复学顺序是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三国法-商法经济法-法理法史职业道德。我也了解了我周围一些考得非常不错的同事,他们基本上也遵循了这个顺序。
第二轮复学从八月中旬到九月初。本轮复学应以重点法条为主,以真题为辅,基本剥离教材。应为重点法条比较分散,从一开始就看法条往往因其缺乏条理性而效果欠佳,这时,第一轮复学为我们构建起来的良好知识结构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我认为,对于重点法条的复学更要以理解为主,理解法律如何平衡争议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诉求,看清法律规定背后的利益(比如担保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国有银行的利益,看法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银行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真题去理解。在时间分配上,第二轮只需分配半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大多数是法学本科或者有法学背景的,已经有一些法学知识。与之配合的是,在第一轮的时候看教材不能死读书,要合理利用法律思维,在理解法条时尝试着用自己的法律逻辑去推理,看自己是否能推导出与法条相符合的结果,推导正确的,不用多看,推导错误的,就是应该反复看的部分,还要检讨自己的推理方式看错误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反复理解加强记忆。
第三轮复学从九月初到考前。本轮复学还是重点法条与真题并重,同时要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至少在重点内容部分是如此)。因为是冲刺阶段,大家一定要注意新增考点的复学。第三轮复学的重点是分值大的,新增考点,以及容易拿分见效快的部分,比如国际私法只需要掌握很少的法条和理论知识,就可以全部国际私法部分的分数。在这个阶段,骨干部门法的水平基本定型,提升空间不大,相比之下,像程序法这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的部分应该成为侧重点,易混,易忘的知识点在这一阶段最好过一遍,保证在司法考试的考场上能记清楚。像法理,法史,司法文书这些内容放到最后是比较合适的。因为这些内容即使你先前背的纯熟现在也会忘的一干二净。
考试应急预案2一、考试范围:
(一)积累:
1、词语积累
2、课外名句积累
3、理解性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含现代文)
4、《课程标准》指定背诵的古诗文
(二)运用:重在考查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综合性进修:设计活动方案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探究、专题、名著《西游记》
(四)阅读理解:
(1)课内语段阅读理解
(2)课外短文或片断阅读理解
(3)课内文言文阅读
(4)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
(五)根据课本要求,写一篇开放性命题作文:
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xxx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
(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二、复学安排
1、单元与综合练习结合,适时训练,落实本单元的进修重点、难点;
2、分题型进行单项训练,主要是三大块:
①积累运用,平时积累与印发资料,补充学生的积累,如名言警句、名句阅读。探究、改错再做专项训练,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减少失分。
②阅读理解,课内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语段,注重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的训练、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审题,落实一个“规范性”。(重点练习册)
③作文指导以记叙文体为主,针对学生写作中不会具体描写,只会概括叙述的空洞弊病,加强训练,充分利用日记进行片段训练,分写人、写事两类进行训练。
总而言之,七年级语文期末复学力求做到精选精练,指导方法,双基训练与能力提高并重。
一、复学内容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学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学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学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学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学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学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学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学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学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二、复学要求
1、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复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学,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学。
四、复学的具体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学的针对性。大纲是复学的依据,教材是复学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学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学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进修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学;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学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学的系统性。复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学,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学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学不是机械的重复。复学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学的大忌。复学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学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学计划,精心备好复学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学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学模式。复学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学时间,提高复学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学:(1)自行复学、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8、调动学生的复学积极性。复学课不同与新授课,复学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学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考试应急预案3一学期即将结束,我们又迎来了后期的复学工作,为了使复学工作全面、系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学,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我们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以下系统性的复学计划。
一、复学的目标:
复学的目的就在于查漏补缺,所以本次复学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复学。如本班学生的作文水平较差,许多学生语句不通顺,有些甚至有离题的现象,所以本次作文复学的重点应是让学生能做不离题,语句尽量做到通顺。特别是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较薄弱,所以要加强这方面的复学。字词方面,学生也有遗忘的现象,要加强巩固。
二、复学的措施
1、作文方面。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学。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其次要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互评,针对班级中出现的通病,加强写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2、背诵。主要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3、阅读。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1)句子意思的理解。(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学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5)体会思想感情。
4、句式的变换。本册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句式的变换: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把陈述句改成比喻句;把句子改成拟人句;对句子进行缩句;用关联词将句子联系起来;将句子写具体等形式。对这些句式,学生理解的不深,常常都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会一句,而不能运用规律进行修改,这是一个难点也是重点。这些句式的变换一般都有例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例句进行分析,找出修改的规律,再对学法进行指导。
三、具体安排
1、汉语拼音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能正确地书写大小写字母;能正确地拼读音节。要着重复学读拼音,写词语和句子。读拼音,写词语、句子的关键,是拼读后,要先想出语义,然后正确地写出有关的汉字。
2、汉字
“认识所学的二类字,掌握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3、词语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和书面中正确地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
4、句子
一个句子能清楚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要求学生掌握四种基本的句式: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要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把话写得生动一点。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语造句,在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能正确地修改病句。病句的类型主要是:用词不当、句子成分残缺、前后重复和矛盾等。复学时,要安排修改一段话的练习(标点、字、词、句等)。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句子中添加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清楚。缩句,是把句子中附加成分删去,使句子简洁明了。在复学的时候,要讲清要求和方法。
能按要求改写句子,包括各种句型的转换。
5、标点符号
能正确地运用句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双引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分号和破折号。有些标点符号,还要求说出其作用。
6、阅读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关于阅读的要求,作一些说明:
(1)句子意思的理解。
(2)给自然段划分层次。
(3)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
(4)文章的中心思想。复学时,既要提示学生弄清作者的本意,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5)体会思想感情、作者的表达方法。
7、背诵。主要是第十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一般是要求背诵课文中重要的部分。默写,只指课本中规定的内容。
8、写作
(1)、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逐组课文地进行复学。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复学,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每单元课文的类型,而且要找出每篇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读写结合复学。就是把有关的课文或课外的文章进行归类,让学生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找出这类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有关写作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上来。读了有关的文章,就让学生写相应的作文。
四、时间安排:
x月x日—————x月x日拼音、汉字、词语
x月x日—————x月x日句子、标点符号
x月x日—————x月x日阅读
x月x日—————x月x日写作
x月x日综合复学
考试应急预案4第一阶段主要复学的科目占司考80%以上的分数,今年的复学安排相对于前几年,我做了适当的调整,先复学民法,刑法,把法理学放在了后面,由于民法、刑法更接近于生活,理解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而法理学太过抽象,导致无数的0基础考试望而生畏!
第二阶段:5月1日-6月30日(2个月时间)。本阶段是在巩固上一阶段复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攻克重难点,并且对所有的司法考试科目进行全面复学。近几年司法考试的新考纲都是5月底开始公布,所以在第二阶段还要注意按照最新的考纲进行复学,在资料的选择方面要求更为严格一些。
第三阶段:7月1日-8月10日。本阶段的核心是测试训练历年真题,考生们可以去考试吧的网站上找历年真题,建议你踏踏实实的按照考试的要求,定时训练。这阶段的复学依然会坚持看书、听课、做题的思路。
第四阶段:8月11日-8月31日。本阶段核心问题是进一步梳理历年真题,并且将知识点进行对比归纳,网校上也有真题的详细分类。
第五阶段:9月1日-9月11日。本阶段的核心是调整心态,适当预测和冲刺。司考注重基础,功到自然成,所以最后的十几天不要太心急,适当关注一下预测信息,做一套模拟试题或者真题适应一下临考状态。
为了方便所有人,我以小时来建议。根据上面说的1200小时理论,一步步分配时间。三大本卷一必看一遍,800页内容,大概需要100小时,卷二卷三以此类推,具体看什么内容根据个人选择,能全看最好。看完三大本做一遍真题,对照解析。100小时。辅导教材看一遍,各部门法学完,估计至少300小时没了。再做一遍真题。
这里说明下,以上的内容应当在6月份前看完,这样你的准备是很充分的。有不少考生复学到这个程度就上考场了。各科录音和讲义:按照考试吧的课程流程的5个阶段跟着就可以:基础班、真题班、法条班、论述题班、冲刺班。基础班和法条班必须听。听录音不是听一遍就完了,要在讲义上做笔记,然后反复看讲义。这个阶段最关键,是备考的黄金期,一般是6月7月,期间配合做真题2遍。完成这一步,你已经很有竞争力了。插一句,法条建议平时看,法敎网的法条班的课程多听几遍,跟着就好了,可以利用琐碎的时间。
11.从城市内涝看应急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内涝 排水系统 危机管理
2011年6月23日,北京市经历了一次十年一遇强降雨,市区内多处内涝,两名男子在暴雨中丧生。一年之后,2012年7月21日,北京再次经历暴雨的考验,这场61年一遇的暴雨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除了多地道路积水、地铁站飞机场瘫痪,暴雨还引起了多起泥石流灾害,77人在这场灾难中遇难。短短一年之内连发两起因暴雨引起的内涝灾害,脆弱的排水系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备受指责,此外,内涝也拷问着政府的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一、内涝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就北京市几十年来的降水状况调查显示,内涝的现身只能追溯到新世纪,绿地面积的锐减可以作为一个具有解释力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降雨量大、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低。
1、排水系统不完善,标准不能适应现实需求
与城市发展速度相比,北京市排水系统升级的速度落后较多,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水平。其排水系统标准是以一到三年一遇来设计的,量化起来也就是能适应每小时36-45mm的降雨,这个标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高寒地区作为参考的,显然不能适应现如今的气候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综合影响下频发的极端天气,而北京721暴雨时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64mm,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2、城市“硬底化”趋势加重,绿地面积锐减
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部分大中型城市人口过多的现象。人口数量的增加势必要求规模的扩大、占地面积的增加,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水、电难以避免地被高楼和柏油路取代,而这些具备强大滞水、蓄水能力的区域的消失,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内在的调蓄水量能力。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军透漏,对城市排涝起决定性作用的除了地下排水管网之外,另一个就是径流系数。与绿地0.2的径流系数相比,沥青道路为0.9左右。这意味着只有10%的水可以渗透到地下,剩下90%完全依靠地下排水管道。也就是说,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绿地的的排水能力为硬地的8倍 。
二、解决对策及经验借鉴
1、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设施的建设及创新
北京市的排水系统始建于民国初期,其设计思路主要沿袭苏联模式,更加注重节约成本,旨在以最小的代价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是苏联纬度较高、地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自然条件明显不能适应当前北京市现实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如纽约 “十至十五年一遇”,东京“五至十年一遇”,巴黎“五年一遇”的排水系统标准。北京应将其原有的一到三年一遇的排水系统标准提高至五年一遇的水平,重点区域根据地形要素结合人流车流信息进一步扩大排水系统容量。此外,荷兰“水广场”( 蓄水池和下水管道构成一个循环网络)的经验也可在局部地区进行实践。
2、减少城市硬底化比例,提高地表蓄留水能力
针对上文提到的城市地面硬化,绿地减少,城市径流系数增大的现实,改用透水性好的地面是一种解决方式。德国根据不同区域铺设不同透水路面,人行道、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铺设路面,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平衡了城市生态系统。这种透水性地砖和砂石路面在排水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地表的径流系数。
但更关键的还是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北京市的绿隔范围从1958年的314平方公里下降到了1992年的240平方公里。所以城市的开发不应以牺牲公共绿地和水体为代价,政府也号召植树种绿,开展相关的绿化工程,但同时也应该避免绿地与居住地分离的尴尬,合理规划。
三、内涝背后的应急管理能力
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仅考验着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也检验着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相比较于一年前的623暴雨,虽然政府从中吸取了宝贵经验,但是就721暴雨的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政府面对灾害的应急能力仍需提升。对比2012年10月,纽约市政府应对“桑迪”飓风的措施,有在应急管理方面很多值得借鉴。
1、灾前。纽约政府的相关部门利用现代气象技术进行实时追踪预测,并通过媒体第一时间告知民众有关与自然灾害的第一信息。在飓风登陆前三天,纽约州长安德鲁科莫就宣布了纽约州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29日晚加入到提醒民众的队伍中,这足可以看出政府的重视程度。而对比北京,近七成市民不知暴雨预警分级。
2、灾中。05年卡特里娜飓风的教训使得纽约政府格外重视此次灾害,采取了众多“前所未有”的措施,为提高疏散效率将疏散区域按紧急程度划分,并在5个区设立避难所,76个安置点,同时保证电力、通信、燃气等多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调。同时对生命线系统工程事先提高设防水平。
3、灾后。受灾区采取高速公路免费、出租车拼车等多项临时措施,缓解市民出行难题。为缓解油荒,依据车牌单双号划定单双日加油政策,紧急车辆不受限。同时分发食物、抢修电力。
参考文献:
[1]董璐璐.从北京暴雨看国外“水管理”[J].中国减灾, 2011(15)
[2]罗奇峰,李琳.飓风“桑迪”给我们的启示[J].生命与灾害,2012(11)
[3]李兵.飓风留下的抗灾经验[J].社区2013(01)
[4]邓锡海.城市内涝问题管理研究[J].管理视野, 2011(09)
[5]江大伟.我国城市内涝形成主要原因及对策[J].文化商业,2011(10)
12.日本应急管理之道 篇十二
健全的法规体系
日本防灾立法起步非常早, 他们的第一个防灾法——《备荒储蓄法》, 制定于明治13年, 即1880年。之后, 日本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专项灾害防治法律。比如, 1946年颁布了《灾害救助法》;1961年, 制定了灾害应对的基础性法律——《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对防灾理念、目的、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对策、灾后修复、财政金融措施、灾害紧急事态等事项作了明确规定, 是日本防灾抗灾的根本大法, 有“抗灾宪法”之称。
日本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 还颁布了《河川法》《海岸法》《防沙法》等法律法规。目前, 日本共制定应急管理 (防灾救灾以及紧急状态) 法律法规227部。各都道府县 (省级) 都制定了《防灾对策基本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了确保法律实施到位, 日本要求各级政府制订具体的防灾计划 (预案) 、防灾基本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和地域防灾计划, 细化上下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公民的防灾职责、任务, 明确相互之间的运行机制, 并定期进行训练, 不断修订完善, 有效增强了应急计划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在地震方面, 日本比较重要的立法有1969年通过的《地震预知联络会设计法》和1978年通过的《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等。
日本政府善于总结经验, 不断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1995年阪神大地震5个月后, 日本就修订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和《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
《灾害对策基本法》自1961年颁布迄今已进行了23次修改, 平均每两年修改1次。日本人对于立法精益求精的追求可见一斑。
日本建立了中央政府、都道府县 (省级) 政府、市町村政府分级负责, 以市町村为主体, 消防、国土、交通等有关部门分类管理、密切配合, 防灾局综合协调的应急管理组织体制。国家设立“中央防灾委员会”, 负责制定全国的防灾基本规划、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 由内阁房 (日本内阁所置的行政机关, 负责整理内阁会议、事项、内阁的庶务, 以及对各部门的施政作出总合调整。) 负责协调、联络。“中央防灾委员会”的主席是首相, 成员包括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相关部门大臣和公共机构, 如红十字会、NTT电信公司、电台、广播电台和研究领域的有关学者组成。当发生较大规模的灾害时, 中央政府成立“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当发生特大灾害时, 中央政府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本部”, 由首相担任本部长。都道府县设有防灾局 (下设危机管理课) , 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 综合协调辖区防灾工作。辖区内发生较大规模灾害时设置“灾害对策本部”, 由知事任本部长。各市町村也有相应机构, 负责实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防灾计划, 是应对灾害的主体。一般情况下, 上一级政府主要向下一级政府提供工作指导、技术、资金等支持, 不直接参与管理。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 成立由政府一把手为总指挥的“灾害对策本部”, 组织指挥本辖区的力量进行应急处置。除地震外, 上一级政府通常根据下一级政府的申请予以救援。
完备的应急资源
日本建立了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队伍。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主要有警察、消防署员、陆上自卫队。兼职队伍主要是消防团成员。消防团员由公民自愿参加, 政府审查后, 定期组织他们到消防学校接受培训, 发给资质证, 并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装备。他们平时工作, 急时应急, 属于应急救援志愿者。消防团员人数较多, 是本地区防灾和互助的骨干力量。日本企业消防队员由企业组建, 保护企业的自身安全, 紧急情况下, 也接受政府的调遣。日本消防队伍分布密集, 以香川县为例, 设23个消防署, 专职消防工作人员1163人;有17个消防团, 239个消防分团, 消防团员达7697人。
日本充分利用中小学牢固的体育馆、教室和空旷的操场、公园等, 建设了众多的应急避难场所, 并在街道旁设置统一、易识别的“避难场所指示标志”, 便于指引公众迅速、准确地到达应急避难场所。日本的酒店、商场、机场、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都有明确的避难线路图, 在线路图中清楚地标明目前所处的位置, 消防器材、避难器具的位置及避难线路。所有建筑物的消防通道都标有红色倒三角, 一旦发生火灾, 消防员即可迅速由通道进入楼内解救被困人员。防灾公园内有消防直升飞机停机坪、医疗站、防震水池和防灾用品贮备, 并架设电信通讯设施, 确保危机时有效发挥防灾功能。
另外, 日本应急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应急物资种类多、数量足、质量高。他们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定期轮换制度, 各级政府和地方公共团体预先设计好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点, 建立了储备库和调配机制。其中主要食品、饮用水的保质期是5年, 一般在第4年的时候更换, 更换下来的食品用于各种防灾演习。在日本红十字香川县支部、香川县消防学校、防灾航空大队、三丰市消防团、丸龟川西地区自主防灾会等地方, 都有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装备、设施和生活必需品。
同时, 日本大力开发防震抗灾用品。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 日本现已研制出各种防震抗灾用品。例如, 具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紧急避难用品包, 内有各类物品27件, 其中包括矿泉水、饮用水长期保存罐、压缩饼干、手摇充电的收音机及电灯、防尘口罩、防滑手套、绳子、固体燃料、急用哨子、护创膏、药棉和绷带等。同时, 每次综合防灾训练时, 组织部门会邀请防灾用品生产企业参加, 既调动了企业投身应急管理事业的积极性, 又向公众推广了防灾用品。由于防灾用品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公众防灾意识的增强, 日本基本上家家都储备有防灾应急用品和自救用具。
发达的预警系统
日本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危机管理研究所, 对危机管理、健康危机管理、灾害数据研究、防灾救助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应急管理工作之中。利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系统, 实时跟踪和监测天气、地质、海洋、交通等变化。减灾部门日常大量的工作是记录、分析重大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 研究制定预防灾害的计划, 定期组织专家及有关人员分析灾难形势, 向政府提供防灾减灾建议。比如, 根据地震专家推测, 每隔大约80年至150年, 日本就会发生一次震源位于东海、东南海和南海附近的大地震, 而现在到了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 且震级可能为里氏8级以上。因此, 日本各部门都在为应对此次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防灾准备。在搞好地震防灾对策知识宣传、防震训练、物资储备等工作的基础上, 加大了震情监测和震情快速有效传递的准备工作。日本科学家在水下两千米的海槽上安装检测仪器, 通过人造卫星的全球定位系统来密切监视海底地壳板块的活动。积极研究建立全民危机警报系统, 当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各个突发事件发生时, 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可以不用通过各级地方政府, 而是直接利用“全民危机警报系统”向国民发出警报。
日本各地都建立了都道府县的紧急防灾对策本部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设有计算机控制的大屏幕显示器, 通过网络对所属地区和城市进行监控。指挥中心内还设有政府和商业电视台以及警察总部的直升飞机监控画面。发生灾害后, 各地政府首脑 (知事) 和紧急防灾对策本部的所有成员将在指挥中心指挥救灾, 实现高效处置。由于都道府县所属地区都建立了计算机骨干网络, 使紧急防灾对策本部的信息中心, 可以通过网络与所属的市町村和警察局、自卫队、水电煤气、道路等管理部连接, 以保证信息的通畅和救灾行动的实施。
日本的防灾信息网络系统十分严密。它们除了运用计算机网络连接外, 还用有线专用线连接以备用;如果以上线路都发生问题, 则利用卫星监控的GPS定位系统来指挥救灾, 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日本政府建立起覆盖全国、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防灾通信网络。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 由固定通讯线路 (包括影像传输线路) 、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消防防灾无线网”;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都道府县、市町村的“防灾行政无线网”, 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用无线网等。此外, 还建立起各种专业类型的通信网, 包括水防通信网、紧急联络通信网、警用通信网、防卫用通信网、海上保安用通信网以及气象用通信网等。如日本开发出一种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确认人身安全的系统, 这一系统的功能由可以上网并带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来实现。中央和地方救灾总部通过网络向手机的主人发送确认是否安全的电子邮件, 手机主人根据提问用手机邮件回复后, 在救灾总部的信息终端上就会显示每一个受访者的位置和基本的状况。发生灾害时, 在避难的道路路面贴上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避难者通过便携装置可以清楚地知道安全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里不能动弹或呼救的话, 内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手机会告诉搜救人员被埋者的具体位置;还可以通过身上携带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获得相关信息, 以准确地判别其身份。此外开发出了可由摩托车运载, 能充当临时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装置, 可以接收受害者的手机信号, 确认他们的安全情况, 并把相关情况传递给急救车上的救护人员。四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具体说来, 就是把家庭和办公室的家电产品、房门等和因特网连接起来, 由电脑自动控制, 当地震计捕捉到震源的纵波以后, 可在3~5秒后发布紧急预报, 系统接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以后, 能即刻自动切断火源。
超强的自救能力
日本十分重视应急科普宣教工作, 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灾避灾知识, 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 提高自护能力, 减少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纪念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 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 8月30日到9月5日为“防灾训练周”。在此期间, 通过组织综合防灾演练、图片展览、媒体宣传、标语、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应急宣传普及活动。同时, 将每年的1月17日定为“防灾志愿活动日”, 1月15日至21日定为“防灾及防灾志愿活动周”。鼓励公众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掌握正确的防灾避灾方法,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根据本地区有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 编写形式多样、通俗易懂、多国语言的应急宣传手册, 免费向公众发放, 普及防灾避灾常识。同时, 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制作本地区防灾地图, 通过灾害分析、实地调查、意见收集、编写样本、集体讨论、印刷发放等环节, 使居民了解本地区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灾害的危害性、避难场所的位置、正确的撤离路线, 真正做到灾害来临时有效应对。
日本将防灾教育内容列入国民中小学生教育课程, 通过理论授课、观看影片、参观消防学校、参加应急训练等方式宣传应急知识, 增强应急意识, 培养应急能力。同时, 教育部规定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进行防灾演习。经常的模拟演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逃生技能, 也有助于消除他们在面对灾难时的恐惧心理。
在日本的县市, 都建立了市民防灾体验中心。体验中心是集防灾教育、防灾训练功能于一体的应急科普宣教基地, 由政府出资建设, 免费向公众开放。体验中心内设有模拟地震体验室、模拟台风体验室、模拟烟避难体验室、模拟医护急救训练室、消防灭火训练室、防灾影像播放室、模拟灾害处置游戏室、图片展示区、装备展示区等。公众通过体验, 感受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灾害, 增强防灾意识, 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应急管理培训考试试题】推荐阅读:
应急管理知识考试07-27
应急培训考试题及答案08-01
科室应急管理09-21
应急储备人员培训试题11-08
资金管理应急预案10-09
应急救援预案培训考试制度07-18
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免费08-20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06-29
物业管理应急预案11-14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评估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