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典故

2024-10-05

曹冲称象的典故(共8篇)(共8篇)

1.《曹冲称象》教案 篇一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2.《曹冲称象》说课稿 篇二

《曹冲称象》说课稿精选范文篇1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别是: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曹冲称象》说课稿精选范文篇2

教材分析: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活动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官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让幼儿能很快的理解故事内容。本故事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古代的人很会动脑筋,知道他们是怎么称象,同时通过故事来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经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上,而让幼儿知道通过量的守恒的原理,我们可以进行量的替换。这对大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了,也相对来说较难,因此我把这个故事分成两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主要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而第二课时是在幼儿已经初步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的基础上,让幼儿有表情地、生动地复述故事,从而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先来说说第一课时吧,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幼儿了解量的守恒的原理中的量的替换,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就是让幼儿知道曹冲是怎么称象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制定目标如下:

1、理解故事中曹冲称象的好方法,初步了解量的守恒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动脑,勤于观察的好品质。

环节分析:

1、谈话导入。

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说说要想知道一样东西的重量,你会怎么办?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引出下一环节的故事,还可以为解决难点做好铺垫。

2、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知道古时候的人,要想称一头大象是那么难的,那他们是怎么称的,这样的方法行吗,为什么不行。让幼儿对大官们的方法和曹冲的方法做个比较,这可以发展幼儿的比较性思维。

3、欣赏曹冲称象那一段,重点理解曹冲利用量的替换原理来称大象。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的环节,幼儿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单单就是听故事,幼儿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更何况是那么抽象的守恒原理。而课件比较形象直观,利用课件让幼儿能形象的知道曹冲称象的步骤,欣赏课件后,幼儿对于称象的步骤是知道了,但对替换了是否就一样重呢?还是朦朦胧胧的,这就需要实验演示操作了,让实验去验证这个原理。让幼儿进一步去了解守恒的原理。其实这个环节也是落实这两个目标的环节。

4、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在幼儿对曹冲称象的办法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来欣赏故事,达到真正理解故事的目的。

5、结合现在实际情况,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大胆想象,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体会曹冲的聪慧,激发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曹冲称象》说课稿精选范文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19号选手,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做具体说明。

教材

《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表达的品质。

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

一(教学目标)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地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同时,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在课堂的教与学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1.图文结合法。

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象说话。此外,在学习重点段时,通过演示图,让学生能根据提示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自读提示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自学提示,让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读书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本课中应用了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如,看图想象说话、按要求回答问题、重点句的朗读、逻辑思考表达、用词造句等方式。

四、教学过程

本篇文章的授课教学,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

学生复习巩固生字词以及量词的使用,夯实基础知识。教师书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浏览课文,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文本。(此环节用时4分钟)

(二)接着明确学习目标(不读ppt)

先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就好像行驶在大海里的一条船,知道自己的方向。(用时1分钟)

(三)第三环节,精读感悟。

(1)出示大象的图片,请孩子们迅速找出文中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通过多媒体图片的直观比较,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使学生明确,大象的确又高又大呀!增加了称重的难度。再通过提问,引出句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屏幕上出示两个句子,一个没有“到底”一词,一个有“到底”一词,让学生通过自读和评价读,体会有“到底”这个词更能说明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再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到底”一词说句子,以读促悟,以说促悟。

(2)下一步出示自学提示

学法,被喻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官员们想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曹冲想的办法,在读一读,评一评官员们的做法。预设学生会从麻烦、浪费树木、曹操听了直摇头等方面说出官员们的做法不可行,体会曹操的不满意。孩子们最愿意做的事就是分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语气。读曹冲的话,要读的自信,胸有成竹。官员在讨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在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

(3)小组讨论。接下来是小组任务。讨论

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结合课后第一题,将曹冲想出的办法与官员的办法作比较,为什么曹冲的办法更好?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给予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对这个办法,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如果不能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划线呢?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通过学生提问或是回答问题,让称象的办法逻辑关系更加清晰。结合动画PPT,完成课后第2题,给内容排序,在借助词句说说称象的过程。

这一环节,通过有感情朗读、做比较、质疑、以及结合PPT动画、课后题和借助词句等多种方法,再让孩子们叙述曹冲称象的过程,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4)在曹冲称象的这一部分叙述后,问一问孩子们,佩服曹冲吗?为什么?引出“他才七岁”这个句子,运用比较读,说句子等方法,体会“才”字的作用,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

(5)课文结束后,让孩子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总结,我们要学习曹冲这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说板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课堂,但是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进入文本开始,我会板书课题,交流到曹冲称象的过程,概括总结为造秤、秤石,随机板书,最后升华文本的思想感情,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板书。给学生直观的信息,留下长久的印象。

四、拓展阅读

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不言而喻的,本堂课的拓展内容是《司马光砸缸》,让学生了解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加深对善于观察、乐于思考这些品质的深化!

五、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各位评委辛苦了!

【《曹冲称象》说课稿精选范文3篇】相关文章:

1.《曹冲称象》说课稿

2.说课稿精选范文

3.二年级《曹冲称象》说课稿

4.曹冲称象教案范文

5.曹冲称象

6.曹冲称象教案

7.精选品德说课稿范文

8.信客精选说课稿范文

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三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透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这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之后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明白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到达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透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样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刘静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四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 称象这件事的时间: 古时候。B: 大象的来历: 人家送给曹操的。C: 人物: 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 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 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称

象 ↙

官员们

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 直摇头 ← 曹操

→点头微笑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1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1)de()

(2)

de()(3)dei()2 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2)把弯由的伸开()(3)爽快()

(4)一个劲儿地()3 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2)一个劲儿地。()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象

一()秤

一(四()柱子

两()树

一(四、组词语

官()

沿()

柱(宫()

船()

住([《曹冲称象》教学设计(S版二年级下册)

5.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篇五

篇一: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这堂课师生都觉得轻松有趣。而我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学生首先充分地理解吸收了课本内容。然后在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让他们的想象思维从桎梏中解放出来,于是发散思维达到一个高潮。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然后我又指导孩子根据课文的介绍做试验:我用水盆模拟河面,用纵剖的旷泉水瓶做小船,分别用橡皮代替石头用转笔机代替大象。在实验中,我还请了几个孩子自己来动手试一试。通过亲手实验,孩子们比较形象地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原理。

正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开始深入思考称象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而正是动手实验这种生动的讲解形式唤醒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让他们的思维如涌动的浪潮,汹涌澎湃。而真正有血有肉的答案,也应该是学生们自己探讨出来的,真正有血有肉的课堂,也不应该按照教科书循规蹈矩地进行。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更需要教师具有开放课堂、驾驭课堂的理念与能力。

当他们积极思索,吸收着书本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时,课堂里便跳动着学生个性的脉搏,课堂因此而生机勃勃。

篇二: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关于“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悉。而曹冲称象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如,“司马光破缸救人”、“牛顿发明万引力定律”„„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存联系,而且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活动。它是在文艺创作、科学发明或技术革新等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既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又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1、创造性思维突出标志是新颖性、首创性和独特性。创造性思维也有高低之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层次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性价值或社会意义的大小。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创造思维过程,而学龄前儿童能续编故事结尾也是创造过程。只是创造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不同而已。

2、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密不可分。如,建筑师以创造性的构思设计新大楼时,首创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等思维活动和创造性想象揉合在一起。

3、执着和目标明确是创造性思维的又一特点。当所要解决的创造性的问题象磁石对铁一般地吸引着人,使人着迷,使人忘掉周围的一切,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着了迷的人,创造就成为其生活的目的。如果创造的成果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承认,反过来又会使其迷恋的程度更深刻。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对数学的研究达到入迷状态。他在一次散步时,一不小心撞到了大树上将眼睛撞掉了,他连忙说?quot;别闹、别闹了。“这类事例很多。

4、创造性思维中既含有发散性思维,又含有集中性思维的成分,而且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更为重要。吉尔福特认为,人的创造性是经由发散性思维而表露于外显行为上的。如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的一题多解就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表现。

5、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成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做出预见和假设。虽然直觉思维所产生的还只是未经检验和证明的猜想、假设,但它促使一个人继续深入思考,从而创造性地提出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当然,单凭直觉思维是有局限性的,由直觉得出的假设,还需要经过实践以及逻辑推理来加以检验。因此,根据创造性思维的上述特点,要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就要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创造欲望,重视直觉思维,发展良好的创造性个性。

篇三: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6.《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篇六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12.试着自己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和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对一些有难度的文章来说,教师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动讨论,通过读文解惑,是极好的教法和学法。在这种平等、互动、积极的学习气氛中,既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大胆的表现自己。使表达不够流畅的学生得到锻炼。我组织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说给大家听听。然后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推选最好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整个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表达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复述课文之后,让学生评一评,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看到优点,更有自信。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更好的提高自己。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不应该学字是学字,读文是读文。生字与学文脱节。

7.曹冲称象之后-教学教案 篇七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会表演的大象邦南还在空中摇尾巴,甩鼻子,充分作秀。

那天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社会名流、各学校校长及小朋友代表,还煞有介事地给大象邦南、给运输船保了险,并请公证处作了公证。总之,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还吸引了电台、报社等各种媒体。

经过一番大肆炒作之后,曹冲像小燕子赵薇一样,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聪明的典型,成了人见人爱的公众明星人物。曹冲一出名,各商家立即从曹冲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第一个来找曹冲的是“灵灵聪明液”生产厂家,他们愿出50万元给曹冲,让他拍一部3分钟的广告,只需曹冲喝了聪明液后伸出拇指说:“灵灵灵!”此时一个假扮曹冲母亲的妇人说道:“俺家曹冲喝了‘灵灵聪明液’脑子可好使呢。”

第一个厂家代表还未打发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厂家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要求用曹冲的名字为他们生产的益智丸作商标,愿出100万元;那家说只要曹冲对着摄影机镜头说:“我最喜欢吃象牌补脑丹!”就可免费周游世界„„

不几天,出版商也找上门来了,说要为曹冲出版《我的成长之道》。曹冲说:“我不会写书。”出版商很坦率地说:“我们给你雇‘枪手’,你无须动笔,只要到时签个字,认可即行。赚了钱,双方五五分成。你是名利双收,大好事呢。”

曹冲不胜其烦,刚想躲起来到外婆家,不料被守候多时的几位自由撰稿人逮个正着,他们一个个表示要好好采访一下曹冲,或写人物专访,或写报告文学,反正都表示是来为曹冲扬名。曹冲不客气地说:“恐怕都是来扒分的吧。”

8.《曹冲称象》教学评课 篇八

《曹冲称象》一课,重点是讲到了,但有点蜻蜓点水,不够突出,学生根本没有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尽管老师也演示了称象过程,但由于对电脑使用不熟练,效果没有出来。最后也没有总结课文。其实这篇课文应该很好理解,一个是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一个是比较官员与曹冲的办法,最后得出曹冲是个善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孩子。就这么简单。只看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刘静

上一篇:数学练习题有哪些下一篇:初三历史考试试题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