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跨专业考研的专业

2024-10-11

适合跨专业考研的专业(精选7篇)

1.适合跨专业考研的专业 篇一

在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中会计专业可谓是传统专业, 多数高职院校均设有该专业。但在多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 会计专业不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 还是在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却始终未能突破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方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形成了部分高职专业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会计行业就业的特殊性,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基本上找不到某一家企业需要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因此,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在会计专业成功实践。而且会计专业建设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和会计职业标准。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从事会计管理、财务分析工作, 具备会计管理能力和财务分析决策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显然脱离企业实际需求和会计职业标准, 同时由于受到高职院校教育资源有限、生源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培养目标很难达到。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会计岗位任职需求。

近年来, 各高职院校虽然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但仍然还没跳出学科体系的课程模框, 再加上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 致使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 不能满足会计岗位任职需求。

3.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会计专业教师都来源于学科体系下的高等院校, 教师的教学能力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教学上, 对会计职业标准和职业胜任能力了解胜少, 实践教学能力偏弱。

4. 实验室实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 很难在校外建设实质性的校外实践基地, 同时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基本上采用的是手工模拟和软件模拟, 这种模拟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能提高学生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但由于ERP软件技术的不断更新, 由于受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校内实训室就会出现相对滞后的局面, 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弱。

由于缺乏校外实践基地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 致使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再加上校内实训室出现相对滞后的局面, 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 不能与“市场”同步, 致使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 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弱。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反思我校会计专业建设的历程, 我们意识到加快会计专业的职业化教育必须首先改造其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只有寻找出适合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目标, 才能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会计专业的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应当从满足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入手, 在充分分析就业市场的前提下, 改造传统专业, 形成专业特色。

因此, 我认为改造后会计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为就业市场的宽泛性、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校企合作的持久性, 以及高职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应性。专业的改造不仅要能满足学生现行就业的需求, 而且要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要求,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特色专业”的建设应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入手, 在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后, 根据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加强, 设置会计专业人员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岗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应该满足各类企业基本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 而且应该适应会计行业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力。

为此, 我认为可以按照“摸准人才培养目标, 落实校企合作, 匹配学生能力, 开发工学结合课程, 提供适合教育”的思路, 与企业合作共建改造会计专业, 从适应不同行业企业对会计岗位工作人员的需求出发, 以提高学生就业技能水平为目标, 设立了具有前瞻性的会计新专业方向。改造后的会计专业的“特色”应该体现为就业市场的宽泛性、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校企合作的持久性, 以及高职学生知识水平的适应性。专业的改造不仅要能满足学生现行就业的需求, 而且要能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措施

我认为创建特色会计专业不应是某一位教师的工作, 而应该从整个人才培养的方案、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

1. 修订会计专业 (ERP软件实施与服务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设置课程,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 从学生现行知识水平出发, 结合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点, 循序渐进式地打造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在强调了兼顾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 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多角度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 整合教学内容, 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会计职业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 参照会计职业标准, 按照基于会计的工作过程, 整合教学资源, 重构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适应岗位任职能力要求的新课程体系。

3. 坚持教材系统性建设, 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体系。

以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提升专业技能训练水平, 加大专业技能训练内容, 增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构建符合会计岗位任职需要的教材体系。

4. 建设了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基地。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化的实训环境。同时, 采用“生产型”实训基地方式, 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状况下,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建设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会计专业实践基地, 提高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后勤保障能力。

5. 改善师资结构, 加强团队建设, 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多渠道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带动企业一线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 建立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建立了一支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要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 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实践“校企合作、订单教育”, 形成了部分高职专业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会计行业就业的特殊性, 订单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势必不成功。只有改造传统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有特色的专业, 从分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入手,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适应力, 才能真正适应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本文对如何建设有特色的高职会计专业进行了阐述。

2.关于跨专业申请 篇二

商科和工科是传统的热门学科,中国学生普遍公认的“钱途”专业基本上都在这两个学科中。其中,传统的商科金融类专业,如会计、审计专业,就业前景一直都很不错,尤其是学生在取得硕士学位,获得CPA等证书后,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就业,都能获得不错的薪资。这类专业的未来职业起薪都是非常高的,年薪一般在10万左右,如果进入投资银行做投资理财规划师,薪酬会更高。另一类容易出现高薪的专业是工程科、理工科,比如现在国内比较热门的专业汽车设计与汽车制造,尤其是汽车设计。

据调查,有59%的海归留学时选择的专业是经济、管理类。目前在国内,工程科的就业率能够达到90%以上,商科类的会计专业就业率在90%甚至95%以上。但其他商科则前景稍逊,尤其是国际贸易以及专业范围比较宽泛的管理类专业,直接就业率稍低,此外,大热门计算机专业目前就业率也有回落,学生在选择须谨慎。

留学选择新兴专业物超所值

由于之前在留学潮中选择商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过多,导致这些主流专业的录取要求水涨船高,其他优质专业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现在,中国学生选择专业时已渐渐不再一味青睐商科、计算机等热门专业,会议策展、动漫设计、大众传媒、环境能源、食品卫生等专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优质的新兴专业可供学生选择的,无论是留学申请还是就业前景,它们都要比传统热门专业更为看好。以食品质量管理专业为例,由于国内目前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很多,但真正的专业人士太少,所以学生一旦学成归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在此建议学生在选择留学专业时,尽量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新兴专业,充分利用国外丰富的课程资源,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找到升级的敲门砖。

从基础学科中挖掘“前途”专业

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总认为基础学科是冷门,但要知道,基础学科学好了,一样也能拥有较好的职业前景。以数学专业为例,这是最基础的专业,现在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容易受到信息产业、金融分析业的特别关注,就业方向也颇为广泛。例如,数学专业有一个分支精算,在美国,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到了助理精算师或是精算师的水平,起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想要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去美国、加拿大,一般精算专业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就可以拿到助理精算师的资格,毕业以后就业率极高,而目前国内也急需具有精算师资格的人才。

其实,本科专业是基础学科的学生很容易申请到高额奖学金。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直接就业,而是走研究型道路,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留在国外的知名大学任教,继续从事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这无疑是更有前途的事业。

选专业不能只紧盯“钱袋子”

对于大学生而言,本身已经有了专业,如果选择留学专业时要转换专业,应该结合社会、国家经济的发展趋势选择所要报考的专业,并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了解哪些行业是新兴行业,瞄准新兴行业和朝阳产业选择专业。也就是说,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及未来职业时应该高瞻远瞩,以前瞻性视角冷静看待所谓的“钱途”专业,找准适合自己的“潜力股”才是关键。

本科四年时间规划表

有意申请海外研究生的同学,在本科阶段可以按照下面的节奏来准备。

大一:如果学生有出国读研的打算,那么从大一开始就要尽早规划。在时间分配上重点向学分较重的基础课倾斜,争取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为高GPA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积累社会经验;另外,也可以着手背单词,因为一般GRE考试要考15000-20000个词汇,GMAT也需要10000多个词汇量,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项艰难的挑战。

大一暑假: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

大二:可以开始寻求老师或者辅导员帮助,参与一些科研项目,同时留意你所在学校和院系海外交流项目的信息,为下一步申请做好准备。

大二暑假:在这个暑假,申请海外名校的同学就可以有目的地申请参加国内外知名度比较高的暑期学校课程,并开始集中训练英语水平,为参加标准化考试做准备。

大三:积极参与学校各类竞赛及课外活动,有意思地参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研究或实验项目,如申请海外暑期实习/实验室项目;考GRE、TOFEL;争取大三这一年能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

大三暑假:进行海外暑期实习。

大四上:海外留学申请阶段,最终确定申请方向和院校;准备好个人简历、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材料,写文书,完成申请收尾工作。

大四下:准备面试(针对部分要求面试的院校);与学校招生办保持联系,关注录取进展;拿到录取,申请签证,临行前准备。

3.跨专业考研的意思及要求 篇三

有的专业不接受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不是因为专业歧视,而是由于该专业专业性很强,跨专业考生难以胜任以后的学习实验等。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就不允许非临床专业报考临床专业,即使本校也不可以。

二、是否需要基础

有一部分专业是可以接收跨专业考生的,但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否则难以考上研,即使侥幸考上,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也会是一场噩梦,这样跨专业考研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三、是否需要加试

跨专业考研加试只是针对同等学力的考生。本科考研是不需要加试的,只要有本科证就可以正常参加初试、复试。初试科目以各学校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一般只要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不用加试。但是考上后有的学校要求跨专业考生必须补选一定学分的专业基础课程。

四、地域是否有限制

是否跨专业考研就只能考本地的学校,而不能考外地的学校呢?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可以跨地区考研,并且也可以换一所学校,不一定要与本科是一所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就是俗称的三跨专业考生,只不过是相对于一般性的难度稍微大一些,政策上是允许的。

五、分数线是否不同

有考生会疑问,是不是因为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分数线就会和别人不一样呢。分数线都是一样的,不会说由于你原来没有学过,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歧视你的没有基础就对你提高分数吗,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遵从的分数线都是一样的。

同等学力考研和普通考研的区别是什么

1、学习方式有区别

同等学力考研:同等学力考研上课时间都安排在假期里,学员可边工作学习,不会和报考人员的正常工作发生冲突。有周末班、集中班和网络班三种上课方式,其中周末班和集中班都是面试形式,大家需要在周六、日或者节假日的时间到院校上课;网络班则是远程授课方式,学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进行课程学习。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上课方式。

普通考研:普通考研的学习形式比较单一,报考人员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周一到周五在校学习,周六日的时间休息,且学习期间不能参加工作。对于在职人员来讲,选择这种方式需要学员完成脱产进行学习。

2、适合人群有区别

同等学力考研:报考同等学力考研的人群一般都是企业精英、中高层管理人员再或是公务员等。一般都是全国各地的在职人员。根据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采用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普通考研:普通考研适合人群多数是一些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一直在校学习的学生,有足够时间全天在校学习。所以招收的学员比较有针对性、范围较小。

虽然同等学力考研和普通考研是有区别的。但是,学员获得的硕士学位证书是相同的,都是国家认可的证书,含金量高,所以在职人员可放心报考。

3、获取证书有区别

同等学力考研:选择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申硕考试,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答辩后,方可获得院校颁发的单证,即硕士学位证书。

普通考研:在学制期限内修满报考院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课程考核完成论文答辩后,方可获得院校颁发的双证书,即研究生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

4、入学方式有区别

同等学力考研:选择同等学力考研的人员,符合院校招生条件即可在院校官网提交资料报名,院校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相关入学手续,入学前无需参加任何考试。该方式属于免试入学,而且其考试也是在完成学业后进行的。

4.跨专业考研有技巧 篇四

现身说法:别盲目跨专业

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小刘曾参加两次跨专业考研,第一年盲目报考了天大电信学院某专业,但由于竞争激烈最终名落孙山,第二年又转考旅游地理这科冷门专业,但因为对学考专业缺乏了解,复习时间短等原因,还是没有考上。

天津大学级机械学院的种宝帅同学准备今年报考法硕,尽管他的跨度非常大,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考大学时的成绩不理想,没能选择我最喜欢的专业,所以我从大一就开始努力学习法律知识,现在我的专业知识不比法学专业的同学差,考上法硕不成问题。”

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往往是与未来职业挂钩的,应该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市场的长远趋势进行判断。如果仅为了混文凭,那就要考虑一下自己在时间、金钱上花费的成本值不值了。

盲目跨专业:考上也不轻松

5.考研风雨路[跨专业必读] 篇五

成功版

考研,真的是又爱又恨,如果不是在社会的这个大背景之下,我想很多人都不愿意去趟这个浑水。人生就那么短暂,还要为考研付出那么大的心血,不仅仅是劳民伤财,更是精神上的压力,还有其他的。说实在的,考研,人生还是只尝试一遍就好(对于我而言)。

也许现在考上了,我在这里说话的心态都比较轻松,但是回想一下,我现在还在寒战后怕,如果考不上,我会是怎么样的现状,工作没有了,在家也等了近半年。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是6月在南京的一个高校本科毕业,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考研,以为去深圳有一个好工作就一切OK了,其实到了深圳才知道,这里根本不是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就是在为老板卖命,后来工作了1个月,就又被“发配”到安徽去当民工了。可怜呀,在哪个山区,除了能收到VOA和BBC以外,其他的一切电台、电视台都没有,手机要出去20公里以外才有信号。工作就是做技术开发,每天除了做实验还是实验,都是一些有毒的胶粘剂,命苦呀。

到了月,终于想到考研了。不考,我这辈子说不定就要“死”在这里了。

10月8号,南京买书回来,开始了第一天的复习。兄弟,我是跨专业----生物类。这个除了高中一点点的知识背景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知道了。

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那就硬头皮看吧。然后就是这样开始一直反复的看。你们不知道,《植物学》还好,但是《植物生理学》那真是头疼,化学和分子式一大串,还有很多解剖和其他的东西,很多名词和概念我们都不知道。真的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是,一想到现在的状况,我还是有坚持了。

我平时的复习很简单,在星期一到星期六上班时间,白天上班,然后尽量在工作的空隙看政治,看多少是多少,只要有一个印象,以后答题就可以了;而晚上就看专业课。到了星期天,就上午做一份历年的英语真题,下午总结改错;晚上,给自己放假。

大概的过程就是这样持续到1月6号,然后我就辞职走人了。其实其中还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自己没有办法预料到的,有时候要加班,有时候要陪朋友吃饭,有时候还要给公司的领导上外语课。也就是说,其实我真正的学习时间有60天已经很不错了,所以现在想想真的感觉是奇迹。我以前学的是机械,现在突然学生物,而且还考了第10名,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也许吧,人被逼急的时候潜能就这样爆发出来了。

有几条经验是大家值得借鉴的`:

1.关于英语和政治:你不要想能有多高分,只要能过线,就已经足够了。所以,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尤其是政治,能吹就行,老师不会为难你的。其次英语,说了不怕你们笑话,我仅仅是过了六级(64分),复习时候我就做了十份真题(1994--),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做,听力什么都没有听,我很清楚,即使我花再多的时间,英语也不会提高,最后我考了53(理科45),够了!政治领航最后三套题很好,值得看看。

2.关于专业课:这才是你拿分的大块头。其实,老师也知道本科是什么水平,所以他们出题一般是不会超出课本的,所以,你要反复的看,反复的把里面的每个问题都找出来,要达到那种,一说出题目你就知道大概怎么回答的地步,这样就算成功了。有熟人划重点是好,没有也没有关系,靠自己努力更有挑战的意义。如果你也准备靠植物学专业,西北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的两本《植物学》都很好,配合看,很有收获。

3.别碰数学:如果你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真的最好不要去啃数学这个骨头,不会有好结果的,数学要花去你很多时间,现在有很多专业都不考数学,所以选择面还是很宽的。

4.千万不要单兵作战:考研其实是心灵倍受煎熬的过程,那么你一定要有一个人和你同行,和你一起分享你们奋斗过程的酸甜苦辣。有一个精神支柱,不然你会很快就会放弃的,我现在在想,如果没有我和我同事一起考,我一定会坚持不下来的。我们考了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结果我们双双都上了,这也很不可思议。

5.越到最后,越是关键:我在考试前的一天晚上,我还在拼命的看书,也许是个人的习惯吧,但是我还是看到了很多东西,我把不明白的或者是重点的理顺,也就差不多了。

6.考试结束:这并不意味一切结束了,更煎熬的事情现在才发生。一是要等成绩,二是要等国家线,三是要等学校复试线(即复试通知),最后还要等通知书。想想又是几个月,真的很有得煎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既然已经选择了,你就不要放弃。如果你觉得上的可能性很大,这个时候还是抓紧复习吧,这样有利于复试,这个时候最好和你考的学校的同一专业人联系,会有很多好的消息的,而且要和招生办紧密联系,如果实在不行,那就调剂呀,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公司在我离开的时候,有内部人事说,本来是要派我去澳大利亚分公司的。我笑笑,我已经递了辞呈,我就不会回头,我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7.宁考34所不考别: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实力还是有的,我劝你最好是报34所之一的,其他的再考虑。我现在很后悔,其实我是太低估自己的实力了,如果我横下心,我应该可以上南京大学的。但是现在都已经是往事了。

大概也就是这些,很愿意与准备考研和再次上战场的“战友”们分享我个人的一点点经验,希望大家可以成功。如果你也是考植物学,欢迎和你QQ聊天,同时也欢迎其他同学。祝你们大家好运!!(我的QQ:394806854)

6.跨专业式医学教育 篇六

一、IPE的背景

尽管旧时的医学理念已经让不同专业间有着一定程度的交流, 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 跨专业式教育 (IPE) 才第一次在英国被正式提出、设计以及实施。到上个世纪末, 随着各大医院以及社区医疗服务的分工越来越细, 医务人员向各自专科方向发展, 具备的技能也越发专业化, 而各专业间的交流联络却明显减少, 从而容易出现因考虑及处理不周而影响医疗质量, 严重者可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 医学生也会因为专业选择问题在学习阶段即产生明显的倾向性。因此, 如何通过教育提高各专业间的相互认识, 成功达成各专业间的合作交流, 以最终提高医疗质量及水平, 成为一个需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世界卫生组织 (WHO) 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声明, 提出应该让医学生学会专业间相互学习与合作, 就能有利于将来在实践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多专业合作的优势。

随着许多国家以及医学院的支持和研究, IPE从最初的小型试验点逐渐扩大规模, 在最近的30余年里, IPE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肯定。有些国家, 如英国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多专业间的合作交流, 促进跨专业式教育。在1984年, WHO呼吁推进IPE工作以后, IPE也冲破了国界。2009年, WHO建立医疗健康专业全球互联网, 以求通过这个网络平台, 更大程度地促进多专业间的交流, 加快促进全球健康的进程。并且, 近年来在全球围内掀起了IPE实践的高潮, 许多个国家均开始了不同规模的IPE实践, 如, 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埃及、日本、挪威、波兰、新加坡、瑞典、泰国、美国、英国等。2011年在美国召开的有关跨专业教学策略的会议, 吸引了11个国家750名与会人员, 就IPE的准备工作、发展策略、下部构造、领导人员等各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同时也标志着IPE新世纪的到来。

二、IPE的优势与阻力

IPE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有着实施上的阻力和困难 (见下表) 。IPE可以减少交流障碍, 提高工作效率, 增进不同专业部门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更提示了IPE有助于新观点、新思维的开发, 而与不同专业人群协同合作, 更能有效提高合作效率, 加强各科室间的联系, 促进资源开发。学生更能从团队协作中获得对复杂病更多、更全面的知识。但在现有医疗体系下, 各科、各专业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运行程序, 从个人的观念态度到基金来源, 从价值观的改变到具体细则的建立, IPE的实施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

三、IPE的实践

协同合作的成功实施有着许多关键点:各成员要有强的整体观念, 对自己的专业所能不盲目执著, 能理解尊重其他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不同专业间要共同承担预后及风险, 医疗工作是一个整体, 以患者为中心, 而不是以某一个专业为核心, 不同的专业为了共同的患者利益各献其力;清楚各专业的职责, 明确各专业的局限性, 尽可能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提供最正确的干预;协同合作中存在灵活变动性, 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先, 不可推卸自己的责任, 也不可固执己见。除了个人观念外,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也是成功开展IPE的关键所在。IPE教育者需要开发新的方式方法, 引导学生从多专业合作小组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了成功实施IPE, 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均可灵活应用结合至IPE教育中去, 如, 实践式教学 (Practice-based learning) 、启发式教学 (Stimulated learning) 、问题向导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以及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 (Student-led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等。

1.实践式教学 (Practice-based learning)

无论是实际工作中还是在高级教育体系中, 合作已成为发展的趋势。英国国家卫生局为实施多专业合作, 出台了相关政策, 要求卫生系统的成员必须经受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以保证一定的医疗技能;联合培养及跨专业训练必须涵盖交流技巧的训练;所有医学专业需要进行跨专业的公共课程教育, 这些公共课程要涉及多个科室部门的多技能团队训练, 且不能仅局限于教堂授课, 要同时有实践课程;要专门设立训练课程以培养领导力以及多专业合作项目, 从而强调了IPE与实践相结合。

2.启发式教学 (Stimulated learning)

启发式教学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大学生及研究生教育中。运用实验室、模型、网络平台等,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加学生对真实临床工作的自信心。有报道指出基于启发式教学基础, 学生可以获得团队协作的宝贵经验, 有效培养其领导力, 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 由导师带领在医疗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不仅了解临床工作, 并提供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 当学生进行跨专业团队工作时, 要给予一定的工作总结, 学生与导师间保持良好互动, 鼓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问题向导式教学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BL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最大限度地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导师的指导下, 从临床出发, 由学生提出学习目标和问题, 在自学的基础上, 加上团队协作, 带着问题进行观察、相互探讨与学习, 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相互协作, 与不同专业的学生交流学习, 开阔视野, 获得更多方面的信息。可见, PBL教学引导下的团队协作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其他专业的认同感, 有利于IPE的开展。

4.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 (Student-led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在以学生为向导的跨专业教学中, 并不一定需要一个专业人员当导师, 学生本身就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学生导师拥有和其他学生一样的背景和相似的经验, 从而会拥有与专业导师不一样的视角, 在团队协作中, 更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 从而起到更好的带动与推进作用。在跨专业教育中, 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让团队中的一个人去影响下一个人, 大家互相影响, 形成一个正反馈效应环, 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就能获得越大的效益。

四、IPE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继续教育中的IPE是指2个或2个以上医务专业人员相互学习交流, 以促进合作, 提高医疗质量。其宗旨在于加强团队建设, 提高协作能力, 以保障医疗安全。网上在线的专业学习交流是继续教育IPE的主要平台之一。通过海报展示、演讲汇报、模拟表演等多种方式, 可评估团队的协作成果。为更好地实施继续教育的IPE, 如何设计安排课程, 如何开发利用教学工具均是需要考虑改进的环节。

五、IPE诱导下的跨专业合作医疗

南加州医科大学启动了一项基金项目, 目的在于从多个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和培养跨专业合作人才。这项计划从6所不同的医学院中选取学生, 进行2个学期的IPE教育, 学生以跨专业团队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组, 去完成一些医疗项目。调查结果显示, 当学生完成项目后, 对彼此的理解度增加, 对协作项目的满意度高, 并且减少了死板教条地宣讲, 学生能得到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大大提高了其自身素质。另外, 在IPE理念的带领下, 跨专业合作式的大型医疗中心也已开始建立。历经3年的筹备, 拉斯维加斯在2009年8月成立了一个多机构、跨专业的大型医疗中心。他们总结了中心建立之前以及运营第一年内所遇到的各种挑战, 其中包括:协调协商合并多所机构大学;医疗中心内职务岗位的调整和明确;各协作单位区域的划分;不同机构的整合问题;合并后的培训教育规划;跨专业教育的实施等等。

在我国, 也有学者尝试着通过国际联合培养的方式建立跨学科、跨文化、跨年级的互动教学模式。总之, 尽管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阻力和困难, 其效果评价也有待更大型的对照实验证明, IPE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也预示着未来医疗从分工细化向协同合作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跨专业式教育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PE) 开始得到医学界的广泛接收和认同。并且在IPE引导下, 医疗体系开始倡导多专业的协同合作。在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阐述了IPE的优势和阻力、IPE相关的实践方法以及IPE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明确定义, 为推动IPE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跨专业,教育,实践,合作

参考文献

[1]Barr, H.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1966 to 1997.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London.2007, Occasional Paper No.9.

[2]Schmitt MH, Gilbert JH, Brandt BF, et al.The Coming of Age for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e.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3, 126 (4) :284-288.

[3]Angelini DJ.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what are the key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the future?Journal of Perinatal&Neonatal Nursing, 2011, 25 (2) :175-179.

[4]Ker, J., Mole, L., Bradley, P..Early introduction to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a simulated ward environment.Medical Education, 2003, 37 (3) :248-255.

[5]Lance Baily, Miriam Bar-on, Carolyn Yucha, etal.Six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he Opening of a Multi-Institutional, Interprofessional Simulation Center.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 2013, 9 (6) :219-223.

7.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研究 篇七

摘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相对独立和封闭,借助土建类学科的专业交叉特点,开展跨专业的联合毕业设计。各专业教师和学生,联合组成设计小组。由城市规划专业确定城市开发的强度和性质,建筑学专业在规划的地块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给排水专业和建筑设备专业进行配套设计,并由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概预算和编制施工组织。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协调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建专业;毕业设计;跨专业联合

中国分类号:G642.477

一、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形式和特点

(1)现状与问题

当前土建类专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是各专业指导教师各自布置任务,每个学生完成的各自不同的项目设计任务,而这种模式不能为学生提供拟真的工作环境,无法提供设计单位需要的专业人员配置,学生只能限于本专业范围进行封闭式设计研究,难以从刻板的工作中感受到设计工作的成就感,更难激发创新的激情,导致很多学生以敷衍应付的心态勉强完成设计任务,使毕业设计环节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

(2)形式与特点

国内很多高校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描述为:通常是每个学生限选一个指导教师预设的题目,在整个的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各自完成课题,很少涉及專业内与专业间的协作配合。这种毕业设计的培养方式由于与生产实际相脱节,难以激发学生激情。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是多专业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设计单位内,规划、建筑、土木、给排水、暖通、电气、造价等多专业设计师必须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其设计任务。因此,需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和整合。

由于本学院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环境与设备等专业非常齐备,从客观上具备了联合毕业设计的基本条件,因此,可选派教师和学生,组成设计小组。由城市规划专业确定城市开发的强度和性质,建筑学专业在规划的地块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结构设计和计算,给排水专业和建筑设备专业进行配套设计,并由工程管理专业计算概预算和编制施工组织。

二、组织管理

(1)设计小组与指导教师

学生的组合应当以双向选择为基础,平衡整体的设计水平,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中成长。应当避免优秀的学生扎堆进一组,能力弱的集中在另一组。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指导教师多接触实际工程项目,避免闭门造车的局面。设计题目要做到与生产、科研、技术开发紧密结合。尽可能地反映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和前沿动态,并不断更新题目。设计题目应全部来源于实际的设计项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工程设计经验。这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形成“双师”型教师。例如: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建设部等相关部委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常见的有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师、注册造价师等。

(2)系统化与网络化的组织管理

利用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现系统化与电子化的组织管理。学生选题、组队、确定指导教师、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资格审查、设计成果上传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全部实现网上操作。从毕业设计工作的起始阶段,全过程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进行动态管理。

三、指导与答辩

应尽早选定设计题目,组队成员和指导教师,要求选题是真实题目,并具有相应的难度与综合性,严格审查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在春节利用假期开展走访和调研。在3月初,指导教师组成联合答辩组,进行开题报告答辩,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课题的设计内容。4月至5月中旬进行初步设计,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指导、检查和督促。然后组织中期检查,各相关教师交叉检查,对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迅速反馈给指导教师,及时调整解决。6月份正式答辩阶段,坚持统一的评价标准,严格毕业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答辩考核,使毕业设计成绩尽可能客观、公平、合理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跨专业联合的优势与意义

跨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完成本科阶段毕业设计的同时学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效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协调能力。另外因为毕业设计中的课题多为综合性强,学生们进行毕业设计时必须学习和了解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必须全面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多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要保证各种设计参数正确合理,要求不同专业必须经常讨论、沟通、协调相关设计内容。这些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学院来说,不同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学科的内容,优化现有专业结构,开辟新的学科方向,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开展校企联合。

五、参考文献

[1]肖小亭,廖毅娟等.不同专业联合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探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9):348-349

[2]唐贵和,黄金林.成人教育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中国建设教育[J].2011(1):76-77

[3]李伟,王晓初.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J]. 2009(4):63-65

[4]郑红霞,汪琦.工程与管理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研究.中国冶金教育[J].2008(2):35-36

[5]叶晓甦,石世英等.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创新与实践.科技进步与对策[J].2014(6):138-141

[6] 黄海峰,陆承铎等.土建类专业跨专业团队毕业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J].2013(6):242-243

[7]童乐为,罗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创新体系建设探讨.高等建筑教育[J] 2010(2):111-114

上一篇:管理评审议题下一篇:营销人员如何策划网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