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卫生保健知识(精选8篇)
1.婴幼儿的卫生保健知识 篇一
不可疏忽的幼儿<五官>保键
眼的保健
上学的儿童视力保护,近年来,家长和老师普遍予以重视,但对幼儿的视力却依然留在遗忘的角落里,致使孩子失去治疗时机,形成疾病。为此,家长要注意,不能让幼儿长时间看某样物品,尤其是2周岁以内的幼儿不能看电视。发现孩子眼睛有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切忌滥用眼药水。幼儿应有专用的毛巾和脸盆,流水洗脸更好,以防感染眼病。发现幼儿有故意“对眼”的行为要立即阻止。平时注意不让幼儿接触尖锐有伤害性的玩具,当心眼外伤。2-3岁的幼儿应开始学习做视力保健操。
鼻的保健
厌食或偏食的幼儿应及时治疗,多给其进食蔬菜或水果,以防止鼻出血。不能让幼儿得到可以塞入鼻孔的小东西,避免物品意外损伤鼻脸或嵌入鼻内。切勿用手指挖小儿鼻孔,以防感染。幼儿学步学跑易跌伤鼻子,要及时治疗。
耳的保健
气候变化的时节必须预防感冒,慎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以免引起药物中毒耳聋。小儿睡觉侧卧时,要当心不使耳廓扭卷受压。洗澡时注意不要让水流入耳道内,以免引起炎症。家长最好不要给幼儿挖耳垢,少量耳垢可保护耳膜,如果发现幼儿耳垢过多,应去医院取出为妥。
喉的保健
多呼吸新鲜空气,防止发烧,以预防咽炎、扁桃腺炎。幼儿的声带等发音器官娇嫩,保护不好极易发病。为此,幼儿吵闹时要及时制止,家长不能引诱孩子狂呼乱叫,更要教育幼儿不任性哭闹,以免声带充血肿胀、发炎,甚至声带肥厚或发生声带小结样病变。女孩尤其更应多注意保护声带。
口腔的保健
注意防止幼儿摔倒跌伤口唇或牙齿。
夏季幼儿的卫生保健
夏天幼儿的卫生保健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注意:
一、多饮用白开水
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白开水。
二、食用熟食
夏季蚊蝇较多,细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一定要倍加小心,要经过高温后再给孩子吃。
三、防止日光性皮炎
夏季日光中紫外线指数大,应注意避光。尤其是对幼儿眼睛的保护。孩子到户外时,尽量选择戴宽边帽子遮阳,不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眼睛。若要配戴太阳镜,一定要注意太阳镜的质量,劣质的太阳镜不但不能有效的防止紫外线的辐射,反而会损害眼睛。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意质量和防晒系数。
四、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虫卵
吃进后可在人体中生长、繁殖,到秋季时,虫卵变成成虫,是小儿患肠虫症、胆道蛔虫症等的主要原因。小儿不宜食半生食品,如涮海鲜产品、肉等,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感染上肺吸虫病。小儿手上和指甲缝中可存在蛲虫卵,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使小儿患肠蛲虫症。
五、夏季通风
开窗睡觉时注意不要有对流风,空调的冷风口和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小儿吹,尤其在小儿出汗时更应远离风口。
六、勿过多食用冷饮
冷饮是小儿喜欢的食品。一定要限制摄入量。过多摄入冷饮会引起小儿胃肠道疾病,也可伤害牙齿。冷饮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二、三十度。胃黏膜受到过冷刺激后,黏膜血管强烈收缩,胃内分泌紊乱。胃酸、胃酶分泌锐减,使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儿童胃黏膜非常娇嫩,很易造成“冷食性胃炎”。
七、午睡
夏季日照时间长,晚间睡眠时间相对少,要让小儿午睡。
八、进商场、游乐场、冷饮厅、麦当劳等场所
室外是烈日炎炎,进入带有空调的场所时,小儿汗毛孔突然关闭,会发生外感风寒,很易患感冒。一定要注意小儿出汗时不要马上进入带有冷气的房间,要擦干身上的汗水,穿上长裤长袖衬衫;到室外后再换上短衣。这样虽然费事,却能避免小儿患病。
孩子眨眼勿用脏手揉眼睛
孩子频繁眨眼,主要有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1、病菌感染:结膜炎、沙眼
眼睛受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菌的感染,出现结膜炎、沙眼、角膜炎等,特别是滤泡性结膜炎,是临床上导致宝宝频繁眨眼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眼病光从眼白看不出充血症状,眼屎也不多,不易发现异常,但若翻开宝宝的上眼皮或下眼睑,便可觉察到有充血,还伴有像荔枝外壳状的细小颗粒。患有感染性眼病的宝宝,日常除了会频频眨眼之外,还可能有眼睛红痒、分泌物增多、易流泪等表现。
建议: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如果宝宝是患上结膜炎、沙眼等病毒感染的眼睛疾病,一定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沙眼的治疗要坚持3~6个月才能奏效,所以家长一定要持之以恒。针对不同的病原体,妈妈可选择抗菌、抗病毒眼药水,如氧氟沙星、无环鸟苷、鱼腥草、熊胆眼药水等;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需考虑全身用药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告诉孩子不能用脏手揉眼睛,外出游玩时,也要尽量用流动的水洗脸。在幼儿园,不要和别人共用手帕等。家长还要注意宝宝的脸盘和毛巾要和自己的分开使用,并定期消毒。
2、眼部疾病:眼睑内翻和倒睫
有的家长发现宝宝的两只眼睛总是泪汪汪的,仔细观察一下会发现,宝宝的下眼皮靠近内侧眼角的地方,眼睫毛是向里长着的。由于这些小睫毛的刺激,宝宝就会经常眼泪汪汪了。这种情况称作先天性睑内翻。宝宝倒睫时,由于其小睫毛很柔软,一般不会损伤角膜,所以不需要做处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自己好转痊愈。但是,如果刺激症状严重,宝宝不但容易流泪,还会频繁眨眼睛,用手揉眼,这时就应该治疗了。
建议:严重时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发现孩子倒睫,不要随便使用镊子拔睫毛,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并不能破坏毛囊,睫毛拔掉后还会重新长出,有时还可能因细菌感染造成毛囊炎或眼边疖。如果是沙眼引起的内翻倒睫,就得积极治疗沙眼。
除滴眼药水治疗外,对症状轻的孩子,家长可不时地将其下眼睑轻轻牵拉外翻至正常位置。眼睑内翻的情况,很多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减轻,至4岁左右自愈,但严重的话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3、疲劳性眨眼:用眼过度
现在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长期使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眼干、眼痒、眼部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症状。孩子通过不断眨眼使疲劳的眼睛变得视觉清晰,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性动作。
不过,有些学龄前的孩子看电视后总眨眼睛,家长认为其可能是因为看电视时间长,视觉疲劳造成的,只是让其停止看电视,休息休息。专家说,其实当孩子看电视后总眨眼睛可能是视力出现了问题,这时家长最好带其到医院检查一下视力、验光或检查一下眼底。
建议:注意劳逸结合
如果宝宝是因为用眼过度出现疲劳性眨眼,家长就应该督促他们多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每天总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日常多做眼保健操,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滴一些抗疲劳的眼药水,如珍珠眼药水、玻璃酸钠眼药水。
如果你发现,宝宝即使不长期使用电子产品或者看电视,仍然出现经常眨眼睛的情况,就建议家长带宝宝去检查一下视力,要考虑验光配眼镜戴了。
4、习惯性眨眼:模仿身边人挤眉弄眼
经常挤眉弄眼、扭脖子、耸肩膀、挖鼻孔等,这些常常被家长老师认为是孩子调皮的行为,在儿科医生看来却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儿童抽动症也往往表现为频繁瞬目或不自主瞬目,这种较多见于5~9岁的儿童,但是孩子这种眨眼像是“挤眉弄眼”,会伴有皱额、歪嘴、耸肩,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改变,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等。
建议:从宝宝心理入手
如果你发现宝宝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挤眉弄眼”,这可能与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但是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宝宝调皮,而采用打骂责怪的教育方式,殊不知,这令宝宝的抽动症状不但不能消失反而更加频繁。
治疗宝宝抽动症,在治疗上应以矫正为主,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及时提醒并帮助孩子自我控制,但切忌操之过急,切勿训斥打骂宝宝,以免造成他心理紧张而加重病情。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类似表现,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2.婴幼儿的卫生保健知识 篇二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江山市的20家生源以城镇居民子女为主的幼儿园和(简称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20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简称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分别随机选取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的158名幼儿教师为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对象,对农民工和城镇子女幼儿园的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手以及餐饮具等的卫生消毒状况进行检测和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城镇居民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的寝室、活动室及教室等的室内空气,餐厨具,玩具、床面以及桌面等物体表面,幼师手和幼儿手等进行细菌总数及菌群测定和比较。对城镇居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教师的手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
1.3判定标准
室内空气细菌的总数≤2500cfu/m3,且未检测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物体表面、玩具表面细菌总数≤8cfu/cm2,手部细菌总数≤8cfu/cm2,且均未检测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餐饮具表面≤5cfu/cm2,且未检测出大肠菌群,符合以上的相关标准即可认为检测合格[4,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即可认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城镇居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卫生状况检测结果比较
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在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手以及餐饮具等方面的卫生消毒的合格率有显著 差异,且差异存 在着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1。
2.2城镇居民子女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教师手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158名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教师中,男性18名,女性140名,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2.2±11.8岁,中专及以下有13名,大专122名,本科及以上23名;158名农村居民子女幼儿园教师中,男性15名,女性143名,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2.4±12.0岁,中专及以下有88名,大专64名,本科及以上6名,城镇居民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居民幼儿园教师的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学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和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在饭前、便后洗手,知道洗手的重要性,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血液以及体液前后要洗手,接触到污染后的尿布、尿壶、处理粪便及便器后要洗手,了解六步洗手法的具体步骤,洗手时采用流动的水洗手,洗手时要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以及洗手后要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干等方面的知晓率有差异显著性,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幼儿园作为幼儿聚集的场所,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人群较为集中,加之其自身的免疫力不健全,常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6,7,8]。学龄前幼儿的自身的卫生行为不能自控,其卫生行为习惯大多受老师及家长的影响,而广大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低下,经济状况较差,为生活而在城市里奔波和辛劳,自身保健意识不足,其子女大多就读于费用较为低廉、硬件设施较差且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幼儿园。本研究中,农民工子女幼儿园在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手以及餐饮具等方面的卫生消毒的合格率低于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且幼儿教师的手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低于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且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农民工子女相对于城镇居民子女幼儿园在硬件设施条件和教师的相关综合素质方面较差,农村幼儿园教师和城镇幼儿园教师相比,学历层次较低,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对环境卫生消毒和手卫生知识的重视不足,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渠道不足,这些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民工子女所在幼儿园的卫生消毒状况较差,广大农村居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浙江省江 山市农民 工子女所 在的幼儿园卫生消毒状况较差,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其幼儿教师手卫生相关知识较为薄弱。应不断加大对农民工子女幼儿 园的投入,不断改善 农村居民 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层 次,提高幼儿 园管理者 及幼儿教师对手卫生 工作的重 视程度,儿童预防 保健和疾 病控制工作者应深入 广大农民 工子女幼 儿园,定期开展相关卫生消 毒状况监 测,相关监测 结果及时 向主管部门及幼儿园 管理者反 馈,促进其不 断加强和 改进幼儿园的卫生 消毒工作。此 外,还应针对 幼儿教师开展手卫生 相关知识 的健康宣 教活动,努力提高其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不断提高其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
参考文献
[1]林少英,黄侃韵.佛山市高明区2008-2012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8):90-91.
[2]戴艳,陈宇,魏春雷.2009-2012年嘉兴市市区托幼机构消毒监测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4):431-432.
[3]张立军,俞庆儿,马德高.杭州市萧山区星级托幼机构消毒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2):163-164.
[4]吕慧,赵鹏,张丽萍.早产儿家长洗手依从性及认知情况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8):4-6.
[5]苏秀梅,夏同莲.三明市三元区托幼机构餐(饮)具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4,20(3):170-171.
[6]乔宏,邓小虹,李凤玲,等.北京市托幼机构手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0):906-907.
[7]何永娣.2009-2011广东省佛冈县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3,29(15):1941-1942.
3.性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 篇三
如女性感染淋病后,一半的病人可无症状,有的甚至仅表现为一般妇科病的症状(白带增多、颜色发黄等),因此患者不一定意识到这种异常是性病的表现。再如生殖器疱疹,发生在男性外生殖器部位的疼痛性水疱极易为患者察觉,女性被传染后如发生在阴道或者宫颈黏膜,则表现为宫颈糜烂、分泌物较黏稠或脓性,但外阴常无皮疹,从而被忽略。
因此,不管你的性生活活跃与否,每一个女性朋友都应该肩负起维护自身性健康、监测自己身体的责任,对身体的外在形态、内在生理周期变化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性卫生具有基本认识,通过规律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身体上的变化及症状。
特殊时期的性卫生
月经期 月经期应避免性生活。因为此时子宫内膜剥落,子宫腔有创伤面,性生活容易引起生殖器官的炎症。另外性生活能加重盆腔充血,可引起月经量增多及月经期延长。如果原来就患有盆腔炎,经期性生活还可能导致盆腔炎急性发作。有些女性月经干净后2~3天,月经又回潮,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以免性生活污染而生病。
妊娠期 在妊娠初期(头3个月)应避免性生活,以免性冲动引起子宫收缩而发生流产。妊娠后期(末3个月)也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因性刺激引起早产。特别是妊娠晚期更不宜进行性生活,以免发生阴道炎或阴道出血。至于其他时间,虽不绝对禁止,但应有节制。
产褥期 产后6~8周内,女性身体抵抗力较差,加上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后留下了创面,更容易得病。因此,产褥期应特别注意休息,不宜有性生活,以免引起妇科炎症或妨碍会阴、阴道伤口的愈合。
哺乳期 哺乳期妇女对性的要求较少,同时由于日夜照看孩子,比较辛苦,性生活应有所节制。哺乳期阴道壁较为脆弱,性生活时动作不宜太过,以防阴道壁裂伤出血。
手术后的性卫生
上环及取环术 术后应休息3~5天,并应在1个月内禁忌性生活,同时在此期间尽量不要盆浴,如上环或取环后阴道出血不止,应请妇科医生及时处理。
人工流产术 怀孕3个月内的流产,术后需要休息15天,最好1个月后再过性生活,以免细菌进入宫腔,引起子宫炎症。妊娠4~6个月的引产,产后子宫复旧的时间较长,故术后休息时间也要相对延长,一般要保证30~45天。术后1个月内切勿性生活。
绝育术 输卵管结扎术后的1个月内不宜过性生活。如与人工流产同时进行,则其性生活注意事项与人工流产相同。输精管结扎术,术后半个月不宜过性生活,过早性生活容易出现感染及血肿。
如何选择人流方法
人工流产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手术刮宫和药物流产,12周以内的妊娠流产一般可用刮宫术。药物流产适宜怀孕在49天内的早期宫内妊娠,B超检查孕囊的平均直径要小于2.2厘米。
以下情况者不宜采取药物流产:患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血液病和血栓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青光眼、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癫痫等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妊娠期有皮肤瘙痒史者。
人流方法的选择,最好到医院做检查后与医生讨论决定。
有关宫外孕的生育问题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如输卵管、卵巢、腹腔、子宫颈等部位着床发育就形成了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宫外孕病例中有90%以上发生在输卵管。
输卵管妊娠的结果是输卵管流产和输卵管破裂,多数须经手术切除输卵管,清除妊娠组织。输卵管妊娠大多数只发生在一侧。而女性有两条输卵管,左右各一,即使有一侧输卵管受损或切除,以后照样能怀孕生育。但由于输卵管妊娠或其他部位的异位妊娠大多是在输卵管或盆腔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因此,患过宫外孕的人经治疗康复后,还应认真进行妇科检查,对所患疾病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使发育能力正常。
性生活后为什么不要冲洗阴道
许多女性喜欢在性生活后立即用清水或其他液体冲洗阴道,以避免怀孕和预防得病,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第一,洗涤的范围仅在阴道,而在冲洗前,很多精子可能已到达了子宫颈和子宫内。
第二,阴道内平时有一些正常细菌生长,其中一种是乳酸杆菌,它可以将阴道表皮细胞中贮存的糖元分解成乳酸,使阴道内维持偏酸性的环境,构成一道防御致病菌在阴道内繁殖的天然防线,使阴道有自我保洁功能。若经常灌洗会导致阴道内自然健康的分泌物及菌体被清除,破坏阴道内的酸性环境,反而容易受到感染,如引起霉菌感染等。同时细菌有被冲进子宫腔的可能,引起上行感染,如附件炎、盆腔炎等。
第三,经常灌洗会造成阴道内干燥和瘙痒,性生活时容易造成阴道黏膜的损伤,引起感染或不适。
女用安全套是什么
与男用安全套相比,女用安全套的使用范围、使用人数都要少得多,而且很多人(包括女性自己)对使用女用安全套的知识缺乏了解。女用安全套的设想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一位丹麦医生首次提出的,现在许多国家已开始生产。女用安全套是由聚氨酯特殊材料制成的柔软、透明且坚固耐磨的鞘状套,其内壁涂有以二甲聚硅氧烷为主要原料的、惰性的、对精子无杀伤的润滑剂,在性生活中能使男性的阴茎在套中活动自如。它的长度约为17厘米,厚度为0.42~0.53毫米,最大直径为7.8厘米。目前产品皆标明为一次性使用。安全套的两端各有一个易弯曲的环,套底完全封闭,使用时将紧贴阴道的内端,外端的环较大且薄,使用时将始终置于阴道口外部,以阻隔男性阴茎根部與女性外阴在性生活过程的直接接触。女用安全套除避孕作用外,能较男用安全套更有效地防止传染疾病(包括艾滋病)的传播。
另外,女用安全套与阴道隔膜及口服避孕药不同,它不需要医生处方和医疗关照,其适应度也无特殊要求。女用避孕套可于性生活前数小时放入阴道,也可即时使用。与男用安全套不同的是,它无需男性配合即可置入和取出,从而不会使性生活过程产生停顿或中断。
白带提示的信息
迹象1:白带增多,为黄色或绿色的脓液,往往伴随小便疼痛灼热,小便次数增加,而且有憋不住尿的情况。常提示淋病。
迹象2:白带增多,为豆腐渣样,白色,结块,量明显增多。常常伴有内、外阴瘙痒,瘙痒往往非常强烈。常提示念珠菌(真菌)性阴道炎。
迹象3:外阴奇痒,白带增多,可以有泡沫,内裤上还经常有黄色的液体。常提示滴虫性阴道炎。
若发现了上述情况,也不要紧张,因为这些只提示你可能患病,应尽早请性病科或皮肤科大夫确诊,千万别自我诊断,以免患上“性病恐惧症”。当然也不能大而惑之,谨防真正的性病“漏网”。
4.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试题 篇四
幼儿园卫生保健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发病高峰主要为()月。
2、工作记录和健康档案应当()、完整、字迹清晰。工作记录应当及时归档,至少保存()年。
3、托幼机构环境空气用物理消毒方法消毒每日开窗通风至少()次,每次至少()分钟;采用紫外线杀菌灯进行照射消毒每日1次,每次持续照射时间()分钟。
4、对儿童进行全日健康观察,内容包括饮食、睡眠、()、精神状况、(情绪)、行为等,并作好观察及处理记录。
5、托幼机构应当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保证儿童按需饮水。每日上、下午各()次集中饮水,1~3岁儿童饮水量50~100毫升/次,3~6岁儿童饮水量()毫升/次,并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饮水量。
6、儿童所必需的营养素一般分为六类,即蛋白质、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及()。
7、《规范》要求留样食品应当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小时以上;每样品种不少于()克以满足检验需要,并作好记录。
8、全日制儿童每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小时,寄宿制儿童不少于()小时,寒冷、炎热季节可酌情调整。
9、()负责定期组织召开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例会,例会内容包括:()、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10、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妇幼保健机构对取得办园(所)资格的托幼机构每()年进行1次卫生保健工作综合评估,并将结果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11、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和本托幼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生活制度。
12、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工作要求,配备食堂从业、管理人员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上岗前应当参加食品安全()和()等专业知识培训。
13、儿童入园(所)时,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
14、体温计的化学消毒方法是使用75%~80%()溶液、浸泡消毒()分钟。
15、如果接受家长委托喂药时,幼教机构工作人员应当做好药品交接和(),并请
家长()。
16、《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3月1日经()审议通过,并经教育部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0年()月()日起施行。
17、托幼机构应当贯彻()、()的方针,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
18、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托幼机构应当组织在岗工作人员每年进行()次健康检查。
19、托幼机构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每日有组织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格锻炼,掌握适宜的(),保证运动量,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20、做好每日晨间或午间入园(所)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保教人员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2、体格锻炼的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B促进生长发育 C使小儿神经精神得到发展 D 以上都对
3、电击伤,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立即脱离电源 B立即关闭电源 C用木棒等非导电物将电源分离 D雷雨可在树下、高层建筑下避雨
4、食物中毒的预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加强食品卫生、饮食卫生,做好食品验收
B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 C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剩饭菜 D外购食物要加热再吃 E以上都对
5、预防以外事故发生的措施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保教人员带小儿外出游玩应点清人数 B托幼机构门窗有插销和栏杆 C剪子刀针等必须放在有锁抽屉里 D 热水瓶、热汤盆等放在小儿拿不到的地方 E以上都对
6、儿童整理物品应做到()
A、将物品玩具归还原位 B、将物品随意摆放
C、将各类物品集中摆放 D、不用将所用物品或玩具摆放回原处
7、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主要有()
A、学习B、游戏 C、户外活动 D、进餐、午睡、入厕
8、幼儿乳牙有多少颗?()A、20颗 B、24颗 C、32颗 D、22颗
9、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勇敢积极,但情绪容易激动,脾气暴躁,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和较弱的抑制力是()气质类型的特点。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这是()的症状。A、水痘 B、风疹 C、猩红热 D、麻疹
三、问答题(每题10分)
1、怎样给幼儿喂药?幼儿园用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5.春季幼儿保健知识 篇五
立春后,许多人都嗅到了春的气息,太阳暖洋洋的,风儿也变得染蜥的,于是,不少人就急着脱掉了厚重的冬衣。冬春交替的时候温差大、气候变化快,而孩子身体的适应能力较差,最好不要轻易脱去冬衣,多焐焐更利于孩子的健康。但在户外活动时要适时减衣、添衣,以免孩子出汗后受凉,孩子出汗后应拿快干毛巾垫在幼儿背部,帮助汗液的吸收。家长应常带孩子去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让孩子奔跑、玩耍,增强体质。
借此机会,再为大家提供一些用来能增强幼儿抵抗能力的保健方法。谨供各位家长参考。
春季幼儿保健知识 盐的妙用
家长可以为幼儿用盐刷牙。家长也可以用盐水为幼儿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也可以在早晨让幼儿喝点盐水对肠胃有清洁和清热解毒的功效。姜水的妙用
姜水可以浸脚,也可以用毛巾以姜水趁热为幼儿擦擦胸口和背部。这样做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民谚“春天猴儿面,阴晴随时变。”在这乍暖还寒、风凉气燥变化无常的春季里,天气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春季也是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肋腺炎、水痘、白喉、麻疹、猩红热多种小儿疾病的流行季节,因此,春季防病保健很是重要。幼儿春季饮食与营养
春天是由寒转暖的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细菌易侵蚀幼儿机体而致病。需摄入足量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①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和增强抵抗力的功能。如青菜、小白菜、雪里红、青椒、番茄等。②维生素A: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能抵抗各种病菌的侵蚀。如胡萝卜、苋菜及一些黄绿蔬菜等。⑶维生素: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如卷心菜、花菜、芝麻等。⑷食用菌:内含丰富的铁和钙,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肌体抵抗力。如黑木耳、银耳、蘑菇、香菇等。春季当心风伤人
春季是风的季节,是风向对人体影响最显著的季节。其原因是我国大陆的春季冷暖气团、东西气流交替频繁,天气特点为时而冬冷型,时而夏热型;忽而干躁,忽而阴湿;气压亦时高时低,很不稳定。不论哪种风向都可对人体产生较大影响。幼儿对气候环境变化虽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对春季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的适应性较差,对与风向骤变而带来的冷暖、干湿、阴晴和气压高低的变化,因幼儿(尤其是体弱儿),生理机能调整速度缓慢,更易诱发疾病。因此春季是儿童发生各种流行性疾病的高峰季节,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给幼儿增减衣服,防止风寒等症侵袭。同时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每天早晨坚持在8:30之前入园,参加晨间体育活动,增强幼儿肌体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增强体质。春季预防幼儿返复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人在一年中可返复患几次感冒。这是因为:⑴感冒的病原体有十几种,200多个类型,且彼此不产生交叉免疫,当患过一种感冒后,还可患第二种感冒;⑵一般感冒症状轻,病程短,病后免疫力较弱,所以容易发生再感染;⑶上感的病原体在空气中传播较广,人群中常有健康带菌者,一旦小儿疲劳,或受凉,在体弱时最易发生“上感”。
春季是小儿患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家长要注意孩子保暖尤其是双脚的保暖,因为双脚是肢体的末端,血循环差,如果脚部着凉,会返射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粘膜的改变,使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致病菌会大量生长繁殖,使患儿发病。
6.幼儿保健知识 篇六
怎样预防感冒
一、每到季节交替或气候变化时,许多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感冒。
特别是婴幼儿体弱,一旦发生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微咳、咽部不适、发热等,孩子家长就高度紧张,带孩子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往往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那么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呢?
人体的呼吸道有上、下呼吸道组成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鼻窦、和扁桃体,下呼吸道包括器官、支气管和肺。也就是说器官以上呼吸道凡是上呼吸道发生的炎症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医生简称为伤感、即感冒。感冒是应幼儿最常见的疾病,90% 以上的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感冒”,症状却极为复杂。“感冒”并非正式的医学用语,只是各种类型的呼吸器官感染症综合起来的总称。
二、“感冒”是一种综合各种类型的呼吸器官感染症
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有过感冒的经验,至于感冒的症状,只要一提到“咳嗽、流鼻水┄┄”,大家便能马上知道,但“咳嗽、流鼻水的“感冒”却少有咳嗽和流鼻水,倒是有发烧或单纯地只是口中或手脚的发疹。
若说“感冒”是一种正式的医学名词,倒不如说是各种呼吸器官感染症的总称或许更适当吧 |(2)“感冒”是一种具有各种类型的呼吸器官感染症
解释更深入点,所谓的“流感”就是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症。而在医学书中,“感冒”(亦称为感冒症候群)又称为“常见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的总称。”
所谓的“急性”通常就是可以在数天到数周内痊愈的意思,不过,因为病的种类不同,急性和慢性的用法还是偶尔会出现问题。“呼吸道”是从鼻子直达肺部为止的一条空气的通道,“感染症”则是微生物入侵人体内所引起的病变。
三、呼吸道的构造和感冒的类型
“感冒”的症状和主要发生病变的场所间的关系,由鼻水、咳嗽揭开序幕,接着声音也变得沙哑,甚至还并发了鼻炎。从外表所能得知大概就是这些了,是否有支气管炎,不用听诊器仔细诊断是无法得知,由照 x 光片确认。其中,流感杆菌、肺炎杆菌、肺类球、菌链球菌荨感染都会导致急性肺炎。其中,流感杆菌,肺炎杆菌和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性肺炎都是比较严重的。凡发生肺炎,均应立即住医院。
有长期持续性咳嗽现象,以及高烧不退的症状。在 x 光片上使命显得肺炎,听诊器中却听不出什么的肺炎动静,而且治疗起来又比肺炎容易,故称之为“急性肺炎”
四、应幼儿感冒的家庭症治疗和护理
感冒一般 3~4 日可自愈。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不用治疗,感冒严重时,可以引起眼结膜炎、中耳炎、灯,也可以形成败血症。此外还可以是风湿病、肾炎、心肌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诱发起因。因此有人说,感冒是百病之源,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医治。、让孩子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吃容易消化的食品:如粥、面片、等,少吃大鱼大肉。、室温和湿度要适宜。屋内空气要流通。、发烧的孩子,如果提温低于 38.5 ℃,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酒精檫欲,如果发热超过 38.5 ℃,同时要给予药物退烧。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综合治疗的办法;可以复用一些感冒冲剂,加上抗病毒药物、中药等。
因为是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生素。不过,家长最好先让医生给孩子确诊,订出治疗方案以后,在医生的处方用药。
五、如何预防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治病毒侵入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平时应多注意体格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提高耐寒力,接受阳光照射。、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预防治疗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在气候变化时注意增减衣服。、在季节交替时,不要带小孩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家庭中平时常被写提高儿童免疫的营养补充剂,如牛初乳等,在季节气候变化或流感来临时,连续服用 20~30 天
------------------
膳食与营养
合理的饮食搭配,与摄入量是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订的平衡的膳食,是全面达到营养供给量的膳食。膳食由多种食物构成,它不但能提供足够的热量及各种营养素以满足幼儿身体正常的需要 , 而且还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于它们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膳食的目的。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 , 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 3-4 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 2 天既出现 ,1-2 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 ,1 天后
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 , 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 , 指甲周围 , 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 , 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 2-4 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3.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 1-2 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 3-5 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3-6 天,平均 4 天。治疗期最短 3 天,长者 8 天。
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局部外用擦剂等减轻患儿不适,征状大约持续一周左右即可消退。
2.迄今对手足口病尚无特殊疫苗,亦无的抗病毒药物,因本病有自限性,除对症治疗外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预防: .注意孩子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多让孩子饮水、多吃蔬菜和瓜果。.对儿童玩具要经常消毒,尽量避免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4.让孩子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能力等。
------------------
小儿御寒膳食的选择
冬季,气温较低,小儿易患呼吸道传染。要使小儿适应低温环境,除了调节室内温度及适当增加衣服以外,合理选择营养食品,以增强小儿机体的耐寒力,是非常必要的。
天气寒冷时,小儿在室内活动,热能消耗增加。在饮食上宜选择面粉、大米等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物,以及芝麻、核桃仁、牛奶等,以满足小儿身体耐寒的需要。
气温突然下降时,有些小儿机体不能很快地适应外界环境,这与其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可多选择奶类、蛋类、禽类、鱼虾类、豆制品类等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既可增加小儿体内蛋白质的储存量,也可增加其体内热的供给。因奶类、蛋类在进入人体后能较快地分解,产生所需热量。
人体脂粉具有隔热保温作用,平日小儿需要吃花生、大豆、芝麻酱、奶制品、蛋制品、肉类、鱼类等含脂肪较多的食物,以增强肌肤保温作用。
据临床资料研究证明,冬季在 60%-70%的小儿尿中,抗坏血酸、硫胺酸及核黄素出量减少,而血液中的抗坏血及维生素 A含量也较低。这说明低温对维生素消耗有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幼儿园相应选择一些山橙、枣、柑桔、栗子、牛肝等食物,以补充小儿体内维生素的不足。
冬季小儿宜吃热饭菜,多喝些菜汤、加枣的小米粥,油腻及寒凉的食物不宜多吃。如果小儿身体虚弱,可选用红枣炖兔肉、参枣米饭、胡桃粥、羊肉羹等食品。用饮食疗法补身体之虚,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其耐寒及免疫力,抗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总之,在冬季注意小儿膳食结构的营养科学化,对其身体发育、健康大有稗益。
------------------
新生儿鼻子不通气怎么办
新生儿鼻腔短而小,鼻道窄,血管丰富,与成人相比更容易发生炎症,致使孩子不能很好地吃奶,情绪烦躁,哭闹,张口呼吸,所以说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就更显得重要。
鼻子不通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用母奶点 1 滴在小儿鼻腔中,使鼻污软化后将棉丝等物刺激鼻腔致使小儿打喷嚏,利于分泌物的排出;或用棉签沾少量水,轻轻插入鼻腔清除分泌物。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切勿用力过猛损伤粘膜,造成鼻出血。对没有分泌物的鼻堵塞,可以采用温热毛巾敷于鼻根部的办法,也能起到一定通气的作用。治疗鼻子不通气,还可以用些促使鼻粘膜血管收缩的药物,但这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且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剂量,新生儿一般实在非用不可时,1 天最多只能滴 1-2 次,因为长时间用药可产生依赖性,造成药物性鼻炎。切记如果家长自已未能解决上述问题,应及时就诊。
------------------
孩子抽风怎么办?
两、三岁以下的小儿很容易发生抽风,常见原因是发高烧,另外,脑膜炎,颅脑外伤,癫痫 等疾病也会导致抽风,孩子若在家抽风往往让家长措手不及,若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此简单
介绍一下孩子发生抽风的应急处理。
首先,要保证呼吸畅通,让孩子平身躺在床上,解开脖子前的衣扣,为了防止抽风咬伤舌 头,又不让舌头向后倒,堵住呼吸道,可用布包筷子头,放在牙齿之间,并压住舌头,对抽风严 重的小儿,可用指头掐上唇中间的人中穴及双眉中间的印堂穴,避免小儿因抽风窒息或引起吸入 性肺炎,如小儿发高烧,可用冷湿毛布敷在小儿额上,也可用温水擦身;若用酒精加一半水擦皮 肤,退热效果更好,家中若有白酒可用以代替酒精,但不用加水。
由于发生抽风的原因很多,在做上述处理的同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
宝贝为什么总尿尿?
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多而尿总量并不增加,这有别于多尿;多尿者每日排尿量明显超过正常量,不仅排尿次数可以增加,更重要的是每次排出的尿量明显增多。
尿频可以由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引起,也可以由精神因素引起。由精神因素引起者以年幼的小儿多见。追问病史,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内,为了不使宝宝的裤子尿湿,家长或保育人员在白天频繁地让小儿坐盆或进行把尿训练,造成小儿精神紧张。治疗这类尿频可从改变成人的把尿训练方式做起,也可用一些镇静剂。
由尿路感染引起尿频者,以尿道口炎为多见。学龄前儿童有玩弄外生殖器习惯者可造成尿道口感染;婴幼儿平时一直用一次性尿布者中亦为多见,因尿道口的黏膜一直与潮湿的一次性尿布接触,因受浸渍而引起继发性炎症。下尿路感染时,除尿频外常伴有尿痛,但幼小的婴儿不会诉说,只能以排尿时哭叫来表示。
出现尿频的症状后,如果怀疑有尿路感染时,必须在服抗生素药物之前留清晨中段尿培养,并在送验小便的化验单上注明 “ 阳性做药物敏感试验 ”。当细菌计数大于 10 万 / 毫升时有诊断意义,1-10 万 / 毫升为可疑,小于 1 万 / 毫升时为污染。然后,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药。
尿路感染的治疗必须彻底,应遵守医嘱。一般来说,急性感染第一次发作,肾盂肾炎治疗 2 周;膀胱炎、尿道炎(包括尿道口炎)治疗 5~7 天。再发(包括复发及再感染)时,急性发作用药治疗 2 周后,采用联合 2 种或轮换用药的方法,每种药应连用 2 周左右,总疗程 6~8 周。至于多次复发或慢性感染的疗程更长,并需做尿培养监测,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泌尿道畸形或膀胱输尿管反流。
待尿频消失后,做膀胱容量测定。由精神因素引起者,膀胱最大容量测定(先饮足量的水后,待到不得已时才排尿,测得的尿量就是膀胱最大容量),其容量甚小;而由尿路感染引起者,膀胱最大容量 较大。
为什么六龄齿要做窝沟封闭
所谓“六龄齿”指的就是第一恒磨牙,因为这颗牙是在6岁左右的时候萌出的,所以称之为“六龄齿”。它在恒牙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六龄齿”萌出后,一生中不再替换,它不但承担着重要的咀嚼任务,而且还具有定位作用,其前后相继萌出的恒牙都根据它的位置依次排列。由于“六龄齿”萌出早,刚萌出时矿化不全,咬合面大,牙尖高耸,小窝和裂沟深而细小,很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并形成菌斑,而刷牙又很难将这些部位清洁干净,因此最易龋坏。一旦六龄齿龋坏了,不仅大大降低孩子的咀嚼功能,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其他牙齿移位、牙列不齐,甚至影响孩子面部的正常发育。由于六龄齿萌出早,还有很多家长把它误认为是乳牙,认为坏了还能换牙,等患儿疼痛难忍再就医,龋坏已经非常严重了。正是基于六龄齿的重要性和易龋坏的特点,医生提倡使用“窝沟封闭”来保护这颗牙。我们做窝沟封闭的原则为,牙齿完全萌出后,越早封闭越好,萌出一颗封闭一颗,定期为儿童做口腔检查,发现问题及早治疗。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这个季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多端,幼儿抵抗力低,容易使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幼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如何有效预防呢?
一、家园配合,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建议家长早晚可以用冷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冷水洗脸最好是在夏天或春天天气渐暖时开始进行。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家庭消毒措施,幼儿床单被褥勤洗勤晒,此外,家长在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扬。
二、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还为幼儿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建议幼儿家长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平时饭后散步时间,进行幼儿乐于接受的亲子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加大幼儿的运动量。同时还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早睡早起,因为人体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对孩子的生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合理营养,科学安排膳食。
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准备多样化,色香味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家园同步,家长在家要鼓励幼儿多吃新鲜水果和青菜、粗粮等,增强幼儿的抵抗力,粗纤维还可以疏通大肠,完成消化的最后一道工序。春季气候干燥,幼儿还应多喝水,活动量加大使幼儿体内缺少水份,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减少患病的机率。
四:悉心保育,防患未然。
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家长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避免幼儿受凉。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时,穿得较多极易出汗,一旦活动结束,就容易着凉,体质较弱的孩子常常会感冒,所以,家长在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前,要给穿得多的孩子脱减1件衣服并帮他们把衣裤塞好,以免肚子受凉,同时,随身带着隔汗毛巾,随时观察幼儿的出汗情况并及时为幼儿擦汗,待活动完毕后及时为幼儿穿上衣服。另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在幼儿开始活动前提醒他们喝水,这样,既可避免因出汗而导致的失水状态,又能防止因口渴而诱发的咽喉炎等。
除以上几点做法外,春季感冒流行时家长尽量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若家庭成员有感冒症状,则应及早做好幼儿的防护工作,以避免和减少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7.婴幼儿养生保健的喂养问题 篇七
1 婴幼儿养生保健喂养现状
婴幼儿养生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在于喂养问题, 据调查, 中国6~24个月龄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为21.41%[1]。喂养问题直接导致营养问题, 从而可能会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生长和认知发育迟缓、体格和智力发育迟缓、患病率和病死率增加;影响儿童智力潜能的发挥、学习能力下降。解决好这一关键问题, 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目前婴幼儿喂养是喂养方式的问题, 主要涉及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喂养姿势、喂养人及断乳时间等。
2 婴幼儿喂养方式问题的分析
2.1 母乳喂养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中提到:“小儿在腹中, 赖血以养之, 及其生也, 赖乳以养之。”婴幼儿籍母乳而生。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了《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 并明确指出:“母乳喂养是为婴儿健康生长与发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种无与伦比的方法。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建议, 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 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然而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压力的剧增, 让很多新生妈妈提早踏进岗位继续工作, 以至于婴幼儿所需的母乳不能及时喂养, 或者是过早添加辅食。另一方面, 这些新生妈妈刚刚从女儿转化为母亲这一角色, 对喂养相关知识的缺乏, 据戴琼等[2]调查表明文化程度高低直接导致喂养问题。母乳喂养失调致幼儿气血生化乏源, 则根基未固, 百病生耶, 如疳、痞、惊风、黄疸等, 甚则早夭。故母乳之喂养不可不慎重, 幼儿不可不谨养。
2.2 添加辅食时间
《寿世保元・卷八》曰:“儿生四五个月只与乳吃, 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指出在6个月前以纯母乳喂养, 而后方才需添辅食。而6个月后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疾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但过早、过晚或不正确的添加反而对婴幼儿有害。
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腹泻、疟痢、痞积等。幼儿脾胃尚弱, 若过早食米、面、鱼、肉等, 脏腑娇嫩, 未能耐受, 则脾失运化, 胃失受纳, 气血未生而痰湿却成, 生化不足则易致疳积。水谷下泄则生腹泻, 中焦气机失常, 肝胆受困, 则生黄疸、疟疾等。现代医学认为, 辅食添加过早会使一些大分子异质蛋白进入婴儿免疫系统, 增加过敏的概率;另外, 添加太早会使母乳吸收量相对减少。
辅食添加过晚则易生癫痫、客忤、偏食等。小儿生机蓬勃, 蒸蒸日上, 尤以脑髓生, 饮食未全, 则生化不足, 其害显现于脑, 故生癫痫、客忤等。幼儿以母乳为常, 未授以他食, 则易致偏食。现代研究表明, 母乳中铁的含量甚少, 如果超过6个月不添加辅食, 幼儿就可能会患缺铁性贫血。
而不正确、不合理的添加辅食, 即便是6个月以后及时添加, 同样易导致婴幼儿产生消化系统疾病。《幼科发挥》载有一病案“一小儿周岁, 因初食鸡肉太早, 自此成积, 日渐羸瘦, 不思乳食”, 可见婴幼儿脾胃娇弱还未能耐受这些滋腻食物, 可选择易消化食物进行辅食添加, 如牛奶、粥、果汁等。
2.3断乳时间
断乳是指断母乳时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新婴儿喂养报告, 提倡在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 6个月以后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食物, 母乳喂养最好坚持到1岁以上, 以奶类为主, 其他食物为辅。但现实并没有这般乐观, 普遍断乳过早。据张雪梅等[3]调查内蒙包头包钢社区母乳喂养的现状发现, 7~12个月断乳者占67.34%, 13~18个月断乳者占26.25%, 19~30个月断乳者占0.73%。从以上数据发现断乳问题普遍过早, 在《女学篇・自乳之得宜》曰:“盖天之生人, 食料亦随之而生。故婴儿哺育, 总以母自乳为佳, 每见儿女自乳者, 身体较为强壮。”然而“未及一岁之后, 不可便以肉果啖之, 胃薄脾脆, 不能消化也”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 。过早断乳而以他食代之, 非但没有营养, 更易致婴幼儿滋生他病, 如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 对婴幼儿智力的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2.4 喂养人的相关问题
喂养人的喂养知识、态度、行为等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在喂养知识方面, 许多新生妈妈缺乏一些母乳喂养常识。在喂养态度方面,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 妈妈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养, 会使婴幼儿吸入带有“毒素”的乳汁;或者婴幼儿哭闹, 而让妈妈惊慌失措而进行喂养, 焦虑情绪所产生的荷尔蒙, 导致乳汁分泌存在障碍。在喂养行为方面, 中国素有老人帮助照看第三代的传统, 故喂养人除新生妈妈外, 很多时候由爷爷奶奶喂养。老年人因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带着传统的思想而会产生一系列的喂养问题。如老年人有强迫式喂养, 认为乳汁营养不足, 需添加奶粉, 怕“饿细了肠子”;还有老年人喜欢嚼东西喂养婴幼儿;认为对婴幼儿喂米汤比母乳更有营养;认为给婴幼儿食用甜味的饮料对身体好等, 这些无疑是一些该舍去的陋习。在其他方面, 有不少人会另请乳母代为哺乳, 乳母的选择需讲究, 《普济方・婴孩初生门》中提及:“择乳母, 须精神爽健, 情性和悦, 肌肉充肥, 无诸疾病, 知寒温之宜, 能调节乳食, 奶汁浓白, 则可以饲儿。”乳母的选择原则, 应当身体健康、品行端正、能关爱小儿的乳母才代为母乳喂养[4]。
3 解决婴幼儿喂养问题的措施
小儿初生, 如嫩草之芽, 气血未充, 脏腑柔弱, 全赖悉心调护, 若稍有疏忽, 易致患病, 甚至夭折。然则当今婴幼儿喂养问题普遍令人堪忧, 及时正确地改善这一现状来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已势在必行。
3.1 节乳食
如《幼幼集成》中:“夫人以脾胃为主, 故乳哺须节, 节则调养脾胃, 过则损伤脾胃。”“凡食后不可与乳, 乳后不可与食”明确提出婴幼儿哺乳要有节制, 不宜过饱, 所谓忍三分饥, 吃七分饱, 乳食不共与之, 否则乳食并进, 难于消化, 或将成癖成疳。具体喂养应适婴儿所需, 如《备急千金要方》曰:“凡乳母乳儿, ……如是十返五返, 视儿饥饱节度, 知一日中几乳而足, 以为常。”
3.2 调寒热
《幼幼集成》中强调“夏天忌热乳, 冬月忌寒乳, 皆宜捏去之而后与之。”“冷热不调, 停积胸膈, 结为痰饮, 遂成壮热……”, 指出喂养宜应四季之变, 寒温恰当方可, 失之则百病生。
3.3 薄滋味
小儿脾胃尚弱, 不耐滋腻厚味, 《幼科指南》曰:“肠胃脆薄, 乳食易伤”, 况鸡鸭鱼肉乎?即所谓“肉谷虽甘更乱真”。乳母也需谨慎摄食, 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中指出“其母亦当淡滋味, 一切酒面肥甘之热物, 瓜果生冷之寒物, 皆当禁之”, 乳母的饮食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母乳质量, 关乎婴幼儿之健康。
3.4 悦情志
小儿神气衰落, 嬉戏惊吓, 喜怒无常易致客忤惊痫之病, 故应从其性。同时, 其母也应进行适当调养, 条畅精神情志, 如《幼幼集成》所说:“乳母能慎寒暑、恚怒、厚味、炙煿, 庶乳汁清和, 儿不致疾。”
喂养问题为婴幼儿养生之突破点, 从节乳食、调寒热、薄滋味及悦情志4个方面解决, 乃《黄帝内经》中“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养生大法之缩影。婴幼儿养生又为全养生之关键点, 故婴幼儿养生保健之喂养问题为全养生的有效切入点, 为解决人类衰老问题提供新思路, 如沈复于《浮生六记》中:“养生宜早, 人若待老而保生, 是犹贫而后蓄积, 虽勤亦无补。”加强对婴幼儿喂养问题的认识及解决, 将加快推动养生事业的前进步伐。
摘要:婴幼儿的养生保健是全养生之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全国人均平均寿命的关键环节, 加强婴幼儿的健康管理重点突出在婴幼儿的喂养问题。据统计, 全球每年病死的1 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中有50%左右直接或间接与营养不良有关。加强和促进婴幼儿时期的合理喂养是控制和减少营养不良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婴幼儿,养生,保健,喂养,营养不良,辅食
参考文献
[1]赵职卫, 徐海青, 戴琼, 等.喂养人喂养行为对婴幼儿喂养困难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 21 (3) :262-265.
[2]戴琼, 徐海青, 汪鸿, 等.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13, 31 (2) :166-169.
[3]张雪梅, 周惠琴, 王文礼.母乳喂养和断乳时间调查及如何提高母乳喂养率[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1 (6) :135-135.
8.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 卫生保健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0-0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只有儿童的茁壮健康成长才能承担起未来祖国赋予他们的使命。所以关注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幼儿正处于身体不断发育的阶段,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够完善,机体免疫能力低,在密集环境中容易疾病的传染和流行。因此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现状
现阶段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不断改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不完善,保健医护人员配置不合理、儿童膳食结构不均衡。幼儿园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对于这些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提升自身办学质量。
1.1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尚不完善
多数幼儿园卫生保健设备基本齐备,但也有少数幼儿园卫生保健设备严重缺乏,保健室建筑风格不尽合理。大多数幼儿园没有隔离室,保健设施两极化是当前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上级卫生检查部门对幼儿园的保健设施和工作缺乏监管以及相应指导和帮助。幼儿园的医疗卫生保健管理制度不规范,不科学。儿童活动的公共场所为采取及时的消毒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的带来健康隐患。
1.2保健医护人员配置不均衡
幼儿园的保健医生与幼儿园学生比例严重失调,存在几个幼儿园共用一个保健医生的问题,甚至在城镇幼儿园没有保育员、保健员。其次幼儿园医护人员工作形式化。幼儿园保健医护人员未受过职业培训和保健培训,对于幼儿卫生保健工作不熟悉。因此加强幼儿园保健医生的业务培训是今后有待改善的方向。
1.3幼儿膳食结构不合理
幼儿的均衡膳食营养是幼儿健康发育成长的关键。然而幼儿园的膳食结构及营养均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粗粮和水果蔬菜比例不合理,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常量元素的缺乏,碳水化合物及膳食纤维来源之一的薯类食品摄入量相对不足。豆类肉类等蛋白质的供给量相对于幼儿成长所需缺乏。幼儿园提供的餐后水果形式单一,蔬菜摄入量无法满足幼儿发育的需要。
2.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对策
2.1规范管理制度,完善卫生保健设施
科学合理规范的卫生保健管理制度是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制定各项卫生保健计划,安排幼儿在园一天的活动时要根据天气、季节、儿童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应形成以园长为主要负责人,副园长、后勤园长、副园长为副负责人的负责机制。完善幼儿园设施的卫生工作。严格执行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做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建立健康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儿童的身体状况,建立健康档案。幼儿园要完善卫生保健工作,设立保健室、隔离室。安排专门经费由于配备日常必要的卫生保健器械,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配置完善的卫生保健设备是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制度更加制度化、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2.2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
幼儿园的饮食是幼儿园卫生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要建立完善的卫生保健网络管理系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需要制定相应的食谱,为幼儿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幼儿园要在膳食管理和监督检查上多下功夫确保食物的健康。建立一个科学的膳食的营养管理模式。相关卫生检查部门也要加强对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的监督,确保幼儿园给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2.3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者的业务技能
幼儿园是集体场所,为了儿童和和员工的安全要对在园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人士的加入给予指导,幼儿园应加强卫生保健工作人员队伍和业务技能。定期将对其进行培训和考核,将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自身的工作使命。幼儿园的医疗工作者和学生应合理配比。实践表明:每150名幼儿至少有一名专职卫生保健人员,因此建议各幼儿园自身合理配置卫生保健人员比例。
3.结束语
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既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目标,也是幼儿园长期顺利运营的保证,更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做好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有助于儿童得到更好地卫生保健和教育。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工作者应谨记健康、安全、快乐的办学指导方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愉快的童年。
参考文献:
【婴幼儿的卫生保健知识】推荐阅读:
婴幼儿游泳的好处11-17
婴幼儿玩具的选择01-11
有创意的婴幼儿有机食品广告词09-17
婴幼儿纪念品07-05
婴幼儿养育培训小结08-05
婴幼儿早教工作方案12-26
婴幼儿配方食品通则01-21
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09-26
如何运营婴幼儿游泳馆09-05
2022婴幼儿服饰营销策划书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