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共9篇)
1.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一
安全风险识别及隐患排查制度
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及时治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风险识别
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在安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确保及时发现并准确研判风险,为风险防控提供依据。
1、安全风险识别的种类
(1)部门、岗位的风险识别,即“层层识别”。“层层识别”从明确防范的事故对象开始,分专业逐层识别,通过“短板”分析的方法查找引起事故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应用安全原理确定事故防范的监控手段和风险控制的现场措施。
(2)设备、环境的风险识别,即“处处识别”。“处处识别”从生产作业场所、环境、设备等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较为系统设备环境的识别工作。
2、研判危险源,确定安全风险点
根据生产实际,准确确定危险源,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危险点,制定相应防范风险控制措施。
3、抓好安全风险点与风险控制
依据确定的安全风险点,针对每个岗位有针对性的加以安全防范,事故总是在生产现场发生或引起的,因此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作业过程,是现场作业危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作业前,预先辨识风险,分析、描述“危害程度有多大”。通过措施的采取,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则针对危险因素,有效组织和实施控制措施,防范风险失控。为了促进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要求管理人员开展作业安全规范检查和反违章工作,实现闭环管理。
二、跟踪安全风险点,预先识别,建立隐患排查制度
通过识别、辨识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隐患问题库”,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实时监管隐患的发现、发展、处理和评价,在现场作业前及时调阅隐患问题库,防止隐患暴露于人员活动范围而导致事故。对于重大隐患还要研究方案,尽力整改,以防重大事故发生。对于作业现场场所,要不断分析作业中的安全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完善各种安全隔离、防护、警示措施,改进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本质化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隐患排查内容:
1、工作区域生产设备是否完好;
2、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是否齐全、完好、可靠;
3、从业人员作业是否规范、按章操作,是否遵守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
4、从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进行作业;
5、个人不安全、不规范或异常举止行为;
6、其他各类不安全隐患问题。隐患处理要求:
1、对排查出的隐患应立即整改;
2、对排查出的隐患危险,不整改直接危害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要求立即整改;
3、影响和危及他人安全的工作活动、不规范行为要求立即整改;
4、他人影响和危及本人安全的工作活动、不规范行为要求立即整改。
三、危险源控制
1、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本单位危险源的数量、分布和危害特性,必须熟知危险源的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排险救援预案。
2、危险源场地和处所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配备相应安全设施、灭火器材等,并定期进行检验。
3、严格执行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危险源的监控,消除危险源的安全隐患。
4、生产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坚决杜绝违章。
5、对危险源设施设备应设置安全标语和警示标志。
淄博和精细易化工有限公司
安 全 风 险 识 别 及 隐 患 排 查 制 度
2.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二
合同能源管理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EPC) 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节能为目标的新型服务机制, 其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并分享节能收益的节能投资方式[1]。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展过程主要包括:寻找项目、项目谈判、项目准备、项目施工、项目维护五个阶段。[2]
1997年合同能源管理被引入我国, 1998~201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 分两期开展了“中国节能促进项目”, 通过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促进中国节能机制转换。从此以后, 中国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 服务范围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设施等多领域。经过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 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其在我国推行的进程还是相对缓慢, 存在着很多因素制约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效开展。
关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因素识别, 国内外学者做过很多研究。J.P.Painuly等人意识到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下, 节能服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较多, 例如市场、金融、体制障碍等。[3]Esin Okay等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土耳其合同能源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4]Hu Jinrong和Zhou Enyi提出EPC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风险有:政策和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金融风险, 项目量化风险和客户风险。[5]王婷、胡珀认为EPC项目的风险包括:外部环境风险、节能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和客户风险, 并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灰色层次分析评价模型对节能项目的风险进行了评估。[6]马唯婧、郭玥、杨卫红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五方面分析了EPC项目所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对策。[7]古小东、夏斌指出我国在推行EPC的进程中存在政策约束力低、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融资困难、缺乏权威公正的节能效益测量标准与验证机构、节能示范效应不强、社会认知度不高等问题。[8]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因素识别分析
(一) 政策风险。当前我国有关合同能源管理的法律环境依然相对薄弱, 相关的节能政策法律法规也不够健全。[7]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在政策上遇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强制力不够。尽管现行的节能政策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资金投入、会计核算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 但这些法规法律效力不强, 不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执行力也会大大减弱。二是激励性不强。相关政府部门缺少明确的激励政策, 缺乏系统的规划、引导与推广, 这就导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者的积极性受挫。
(二) 技术风险。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实施开展的进程中普遍存在着节能技术不先进不成熟、节能设备不配套等问题。一方面技术的先进性存在风险。[2]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 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寿命不断缩短, 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却是一项长期的过程, 如何保证自己的技术和设备在合同期结束后仍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是一项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技术的质量存在风险。节能产品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节能效果, 甚至会影响合同期结束后耗能用户的正常使用, 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 给该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三) 经营风险。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从项目评估开始到改造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短则三五年, 长则耗时十年, 在实施的过程中, 如果领导者的组织管理经营能力有限, 例如决策失败或资金周转失败, 也会导致项目难以继续推进。另外, 从近几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情况看, 项目实施后有关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是否良好也对该节能项目成败有直接影响。
(四) 融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开展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资金筹措是重要环节, 融资压力很大。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 而银行一般对该项目的好坏、节能效益等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担心贷款无法回收, 因此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贷款。
(五) 收益风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实质就是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 从而使得耗能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双方获利。因此, 对节能收益预测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利润, 节能量的预测是对不稳定数据的性能分析, 其蕴含着不确定性, 甚至有时会偏差很大[10]。另外, 我国目前缺少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节能效益进行评估[10], 如果出现对节能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的认定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 也无法向有关单位提出申请, 从而影响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正常收益, 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
(六) 市场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有效的节能技术和节能设备。节能设备采购方面, 由于我国相应的市场尚未完全建立, 许多节能设备要依赖进口, 这样就导致成本有很大的波动性, 并且易受到上游市场的限制。同样世界能源价格的变化以及未来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 也会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际效果带来影响。
(七) 信用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了众多参与方:节能服务公司、耗能用户、投资机构、政府、承包施工方等, 每一个参与方的信用都会直接影响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客户是否具有良好的信用, 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而且我国企业的信誉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这都会严重影响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八) 客户风险。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重要的主要合作客户就是耗能用户, 耗能用户自身不需承担风险, 但需要配合项目的开展。因此, 耗能用户是否积极配合项目施工, 为项目提供便利, 这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进度。另外, 耗能用户还有可能由于卷入法律纠纷而发生风险, 例如从事非法经营等导致停业或关闭, 致使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失败。
(九) 认知风险。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对合同资源管理概念、机制、优势的宣传不够, 导致其在公众中的认知度并不够高, 不仅耗能企业对其知之甚少, 甚至一些政府也无法充分意识到其节能减排的作用和环保效力。毫无疑问, 公众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知度低, 会大大影响其传播与发展。
(十) 其他风险。比如恶劣的自然环境 (地震、洪水、高温、空气骤变等) 可能会影响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进行。
三、结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节能项目创新投资的新机制,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国家应该在各方面给予支持, 以推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研究, 期待可帮助项目实施者更好认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从而采取合适的规避手段保证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而后续有关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评估的工作, 还希望有关学者能够进行。
摘要:实施开展节能项目时, 梳理和识别风险因素是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首要工作。本文全面系统地识别了影响我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的各个风险因素, 并对风险因素作出了具体阐释, 有助于之后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担, 从而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因素识别,节能项目
参考文献
[1]谢仲华, 丁先云, 谢今明.合同能源管理实务及风险防范[M].上海:上海人学出版社, 2011:11~15
[2]杨雪锋, 胡剑.合同能源管理风险分析与评价[J].经济与管理, 2014, 10:85~88
[3]J.P.Painuly, H.Park, M.K.Lee, J.Noh.Promoting energy efficiencyfinancing and EMCO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echanisms and bateer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3, 11
3.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三
摘要:本文针对漓江流域的独特性,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识别影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的风险源,在此基础上,借鉴系统安全理论,探究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因素构成,以期为加强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实现竹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风险因素
1 引言
桂林是享誉世界的旅游名城,漓江则是桂林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令人神往。尤其随着桂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漓江流域每年接待的游客量不断增加,水上交通流量逐步增大,旅游船舶日渐增多,尤其以竹筏旅游发展最为泛滥,使得漓江流域旅游安全形势比较复杂、安全监管难度较大。而通过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和历史经验来判断风险因素,识别各类风险源,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对旅游安全风险进行评价,找出漓江流域竹筏旅游航区内发生旅游安全风险的薄弱环节和地段,建立旅游安全风险监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源,是指可能使承灾主体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导致非理想预期结果出现的事物和因素[1]。由于旅游系统的复杂性、旅游环境变化的综合性,致使旅游安全事故表现形态各异,从而使得引起旅游安全风险的因素或各种事故的因素也不尽相同。风险源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系统地、连续地对引起现实或潜在的旅游安全事故因素进行鉴别的过程。
2 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的识别
因果图分析法是风险源识别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能较为清晰的辨别风险因素。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的识别,应按照因果图识别的基本程序,首先确定要识别的事故类型,根据经验及专家的意见找出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对每一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这一因素的直接因子。
由于漓江独特的旅游资源、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地质构造等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复杂,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轻水性”竹筏旅游产品吸引力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而游客的行为特征、旅游目的地设施设备等要素也穿插其中,使得漓江流域竹筏旅游不安全因素越发复杂。游客进入较多,漓江竹筏航区承载的压力越大,出现的旅游安全事故风险也大。而在社会环境方面,经济因素的变化往往使旅游安全出现很多变故。比如,竹筏旅游涉及到的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竹筏公司、筏工、当地居民、游客等相关利益主体,这几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直接影响到竹筏旅游的发展及旅游安全;筏工经济收入情况,对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可能带来风险。可见,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系统由自然——社会环境系统构成,即影响其安全的风险源因子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故形态多样,包括洪水、风浪等自然灾害、侧翻、落水、碰撞等,旅游安全风险源因子较多。因此,为了能清晰地辨识风险要素,用因果图法对引发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粗略分析,以期识别影响安全事故的风险源,如图1所示:
从上图1可以看出,引发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方面的海拔高度、岩溶地貌、降水量、河床坡度等是引发多种灾害事故的因素;而在人文因素方面,旅游者、筏工的行为是导致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直接动因,如,旅游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性格、性别等个性特征,筏工的年龄、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可能导致不当的旅游行为,乃至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3 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因素构成
上文中虽已运用因果图法对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但对于竹筏旅游安全风险这一系统来说,要素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多种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借鉴系统安全理论,探讨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因素构成。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刺激以及管理的缺失引发的[2],因此,导致事故的因素均包含人、机、环境、管理这四大系统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引起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因素即风险源大体上包括人为因素、竹筏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这四大风险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状况或不安全行为,都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导致旅游运营事故的发生,并且四者之间相互影响,每一类因素都自成体系,由更具体的风险因子构成。各类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2所示。
3.1 人为因素
游客自身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最直接因素。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游客的不安全行为。游客作为竹筏旅游的主体,其自身的行为意识是影响其安全的最直接因素。比如,一些想寻找刺激的年轻游客,在竹筏上用买来的水枪打起“水战”,由于竹筏承受能力的有限,致使竹筏时沉时浮,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一些游客站立在竹筏前端忘情的戏水、拍照,完全无视时时存在的落水危险。另外,很多游客缺乏安全常识,视旅游航区安全标识为无物,不顾警示和提醒,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筏工操作因素。第二类是筏工的不安全行为。筏工是整个竹筏旅游活动运营决策、控制的主体,其不安全行为已成为影响竹筏旅游安全的关键因素,包括操作失误、违规操作、应对不力、警惕性差、预警能力不足等,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通过对筏工的年龄、学历、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分析,发现其与筏工在竹筏载客运营中的失误率和事故率也密切相关。
3.2 竹筏因素
“竹筏”的因素是指在竹筏载客运营期间,竹筏的状态,其状态的好坏一般决定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后自救的成功率。在这个因素中,竹筏关键性设备的保持状况至关重要,由于竹筏动力系统、竹筏设置配备、竹筏结构强度、竹筏的设计规格及竹筏的使用年限等,都会存在潜在的危险,易引发竹筏旅游安全突发事故。
竹筏动力因素。桂林漓江旅游航区的每条竹筏必须配备重量不少于10公斤的广西土锚,目的是保持竹筏的稳定性,以防止竹筏失去动力时自由漂移,发生侧翻、碰撞、触礁、沉没等事故。若漓江竹筏上配备的重量和型式不能满足竹筏检验要求,那竹筏失去动力后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在影响竹筏安危的关键时刻,使得竹筏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增大。以及竹筏私自改装、竹筏超载等,导致竹筏的中心发生变化,在事故发生时稳定性急速丧失,最后可能导致筏毁人亡。
竹筏年限因素。竹筏使用年限也是对竹筏自身安全影响比较大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使用年限越长,竹筏运营的风险越大,间接地影响到水上旅游安全。因此,竹筏老化也成为诱发水上旅游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竹筏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使筏体结构强度、竹筏设备动力和技术状况的下降,设备故障增加,从而加大竹筏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3 环境因素
对于竹筏旅游而言,影响其运营安全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不良的旅游活动环境对人和物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竹筏旅游自然环境因素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地质地貌结构和类型、天气状况、航行水域状况等。漓江流域地质地貌的结构和类型是影响竹筏旅游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桂林至阳朔段,是广西东北部岩溶地形发育最典型的地段,河道复杂,滩险众多,尤其在漓江下游阳朔至平乐段还分布有散石和丛礁,很容易引发碰撞、搁浅、侧翻等严重的安全事故;恶劣的天气状况是竹筏旅游事故的客观原因和重要原因,如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大雾等自然灾害,是威胁竹筏旅游运营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以及航行水域状况对安全的影响也无处不在,河道宽度、河道水深、河道弯曲度以及丰水期或者枯水期等,都会影响到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社会环境因素。竹筏旅游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漓江流域竹筏旅游活动开展地的治安状况、居民的素质也是影响游客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抢劫、盗窃、欺诈、暴力等事件会对游客造成重大的人身财产伤害;以及竹筏旅游地的游客容量也是旅游行为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因素,竹筏旅游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尤其是竹筏旅游高峰期,客流量大,很容易造成安全事件。
3.4 管理因素
竹筏公司和地方政府、海事、交通、旅游、安监、管委会等职能部门是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的主要两个方面。竹筏公司掌控着筏工的录用、培训和调配,竹筏的营运、维修和养护,航行航线,以及对恶劣环境是鼓励避让还是冒险等方面,竹筏公司的安全管理对人、竹筏、环境三个因素都有直接影响。
管理体制因素。竹筏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公司对事故的控制情况,以及安全资金投入、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等方面都关系到竹筏的安全,因此,科学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海事、交通、旅游、安监、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对竹筏旅游安全也有重要影响。
部门监管因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管理中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在安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二是部分职能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且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安全管理合力有限;三是海事部门作为重要的执法力量,其安全监管手段、方法较为落实,不能完全满足竹筏旅游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四是竹筏管理混乱,安全航行、值班制度落实不彻底,违规操作、冒险航行、违法载客等现象时常发生等方面因素,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影响着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形势的稳定。
4 结语
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影响着漓江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影响着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识别出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包括自然环境(海拔高度、岩溶地貌、降水量、河床坡度等)与人文环境(旅游者、筏工的行为等);进而在系统安全理论指导下,剖析得知引起竹筏旅游安全事故的因素由人为因素、竹筏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所构成。在桂林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漓江流域竹筏旅游安全风险源及风险因素构成,对于加强竹筏旅游安全管理,实现漓江流域竹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实践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丽君.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以长白山景区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王志华.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4.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四
2014年厦门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指导
风险管理之信用风险识别
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
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1)财务报表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分析。应特别关注的内容: ①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质量能否充分反映客户实际和潜在的风险。
②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③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④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2)财务比率分析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主要内容分为四大类:
①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主要指标有: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②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
虽然从表面上看,各项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就越好,但实践中并非如此。
③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④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偿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例题分析: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例1.某企业2008年销售收入20亿元人民币,销售净利率为12%,2008年初其所有者权益为40亿元人民币,2008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5亿元人民币,则该企业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
A.3.33% B.3.86% C.4.72% D.5.05% 答案:D 净利润=销售收入X销售净利率=2.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2]x100% =2.4 / [(40+55)/ 2 ]x100%=5.05% 例2.假定某企业2008年税后收益为50万元,之处的利息费用为20万元,其所得税税率为35%,且该其平均资产总额为180万元,则其资产回报率(ROA)约为()。
A.33% B.35% C.37% D.41% 答案:B 例3,某公司2009年末流动资产合计2000万元,其中存货500万元,应收账款400万元,流动负债合计1600万元,则该公司2009年速动比率为()。
A.0.79% B.0.94% C.1.45% D.1.86% 答案:B(3)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现金流量分析通常首先分析经营性现金流;其次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最后分析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针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此外,由于企业发展可能处于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时期的现金流特征。
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1)管理层风险分析
重点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2)行业风险分析(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对行业整体的共性风险有所认识,但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又都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就国内企业而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
(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 4.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担保是指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障。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1)保证:违约时第三方承担偿还贷款责任
在对贷款保证进行分析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保证的有效性。
①保证人的资格。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
②保证人的财务实力。③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④保证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其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⑤保证的法律责任。保证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两种。
(2)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①可以作为抵押品的财产的范围及种类。②抵押合同应包括的基本内容。③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厦门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④抵押物登记 ⑤抵押权的实现(3)质押
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动产质押中,债务人或第三方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①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②质押合同时效
③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④质物的所有权转移 ⑤质押担保的范围
⑥质权人对质物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⑦债务履行期届满时质物的处理。⑧权利质押的范围
⑨权利质押物的权利行使日与债务履行期不一致时的处理。⑩权利质押的生效及转让(4)留置与定金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
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5.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
在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中,还应特别注意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
信息来源:http://xiamen.offcn.com/?wt.mc_id=bk14865 更多银行考试请关注福建中公金融人:http://fj.jinrongren.net/?wt.mc_id=bk14865
5.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五
在水利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管控工作的实效性,要积极探索更加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路径,施工单位要着重处理安全风险因素和具体项目,避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多。基于此,借助风险控制机制能在完善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事故发生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序的应急处理机制,并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予以高度关注,维护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要从水利工程综合质量和管理水平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水利施工管理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结合具体情况和项目要求,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管理的安全程度,并且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的全面升级和系统化进步。
二、水利施工管理安全风险因素
在水利施工管理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首先要对可能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有效梳理,从而才能建立健全对应的处理和控制机制,确保水利施工管理工作能有序完成,也为水利施工管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水利施工管理中常见管理体制风险因素,在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多数施工单位将重点都集中在水利施工项目质量监督和管理方面,仅仅关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匹配程度,并没有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给予全面分析和综合性处理,这就导致常规化工作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日常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体系中,管理人员并没有结合水利工程实际建设需求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的管理规范和运行措施也较为片面,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中的缺失性问题逐渐突显出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得不到全面解决,对于工程结构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掣肘作用。第二,水利施工管理中常见管理监督风险因素,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水利施工管理项目的实际质量,就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进行集中的监管和处理,然而,在水利施工管理项目中却对监督机制和监督力度缺乏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全面落实。不仅专业人数较少,且人员的素质较低,对水利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也没有给予全面的处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监督措施,安全隐患得不到全面处理,就会逐渐堆积,甚至会对水利工程施工造成较大的安全风险问题。第三,水利施工管理中常见应急管理风险因素,在实际管理机制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安全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缺失,使得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另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及应急能力的不足也较为严重,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事故出现后,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不能符合实际需求,就会对水利工程的安全化运行产生制约,产生严重的工程安全事故。应急安全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就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水利施工管理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针对水利施工管理项目要进行集中的处理和综合性管控,针对具体问题开展相应的风险控制工作,提高管理意识的同时,践行系统化风险控制工作,完成管理项目的具体要求。只有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对施工工作人员的行为予以约束,并且结合人员素质管理培训项目和风险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工作的完整程度,促进水利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践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第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并且优化管理模式的实效性。在水利施工管理安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要对风险控制体系给予全面认知,积极践行系统化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中要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和安全管理要求,切实维护安全风险控制水平,也要从根本上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目标,维护安全管理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实现管理工作和管理效率的同步升级,并且完善管理体系,为工程项目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相关部门要优化安全管理结构,结合岗位需求开展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为后续工作的全面提升提供保障,也要对责任意识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性管控。在安全管理制度中,也要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统筹整合,确保管理流程的完整性。第二,要积极完善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的监督制度,一定程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管理机制中,要结合现场管理要求制定切实有效的监督措施和管理路径,完善并优化现场监督措施的实际水平,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措施,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施工单位要提高安全意识,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强化现场监督人员的工作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安全管理项目的工作效率和整体质量,在科学化建构奖励机制的同时,也要对工作流程进行统筹整合和综合性分析,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维护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也能在优化岗位任务落实情况的基础上,确保制度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只有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才能有效预防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确保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任务开展过程以及实施过程的完整性,也为整体水利施工体系提供安全保障。第三,要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将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要积极践行是分析机制,并且结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建设需求,从而维护应急处理措施的完整程度,确保管理人员和施工工作人员能清晰的认知到工作的责任和基本职责,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施工安全风险的危险性以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在水利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建立应急小组,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设计预案,并且集中安排专业的应急人员,对现场进行定期的监督和管理,维护管控措施的完整性,也为后期常规化清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安全指导教育讲座和培训,不仅仅要提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对其工作责任心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全面整合和统筹化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一定程度上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减少由于安全风险项目引发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水利施工安全管理项目中,要积极落实切实有效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控制作用和风险内容处理效果的最优化,积极推进新型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和管控实效性,并且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为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从根本上提高水利施工管理工作安全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常瑞松.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改进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15(05):279-279.
[2]陈龙成.水利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15(02):287-287.
6.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篇六
潘孟婷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过去只看发展速度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企业稳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难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在国际企业风险理论研究中起步较晚,传统的理论研究过于零星、分散,难以形成体系,预警能力有限。笔者结合多年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做进一步分析,希望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从宏观环境方面分析。首先,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有宏观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更加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在整体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影响,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其次,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融资风险。企业融资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如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商业银行贷收紧,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增加;再次,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增加造成了企业的付息压力,以及相应的财务风险。同时当企业进行融资时使用外币时,外汇汇率浮动对企业也会形成财务风险;最后,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融资,而银行融资受政策影响较大,并且银行融资门槛对大部分企业过高,因此,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使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存在于企业交易过程中,特别是赊销环节,如果对客户信誉了解不够,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严重风险。其次,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等;再次,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加大财务的风险;;另外,企业各部门间的财务关系多样性,资金使用与分配等管理分工不清导致的混乱现象,进一步促使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安全性降低,严重时会造成资金流失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1、报表分析法
主要是指通过企业财会的各类报表对企业各项资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报表为突破口,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省去一部分繁琐的资料收集工作,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报表本身的编制质量,直接分析由此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受地域限制,数值可比性较差;行业性质相近或者经营方式、规模相同也会限制比较分析法的应用;单纯用大量数据表示,缺少对问题实质的挖掘。
2、指标分析法
主要指根据企业财会的各项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监测,从而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并对进行科学分析,使企业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这种方法运用的优点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表,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这种方法运用的缺点:企业数据可靠性有待查验,基础数据真实性不足,也会影响结果判定。
3、概率和数理统计法
主要指对财务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行梳理统计,以便将结果应用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中。
优点:研究范围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样本的总体情况和分析情况,并且可以推及社会研究和科学探索高度,可以进行统计性预测。
缺点:过程较为繁琐,应用不过程便捷性不高。
(二)识别方法的改进
1、创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式
第一,补充盈利能力的指标
首先补充净利润现金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使用者由此可分析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其次,补充主营业务收现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清楚的掌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有多少以应收帐款的形式存在,其中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
第二,完善偿债能力指标
如现金到期债务比和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到期债务比指标能有效地反映企业所有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能稳健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能有效地反映经营活动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综合性进程
要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只看到个别财务指标的高与低,就得出好与坏的结论。使用企业的财务指标考察结果,在不同场合以及时间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孤立地考察一些指标的某一方面作用,而要通过分析某具体指标对于不同方面所施加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
1、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
完善对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要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负责监控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运作情况,对企业重大风险管理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2、推进落实风险控制相关制度
公司应当完善并严格实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机制,加强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支持,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公司应当建立完善投资授权制度,明确界定投资权限,防止投资管理人员越权从事投资活动。
(二)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
1、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离不开企业强有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居安思危,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要早作安排,树立风险观念,以便应对突发财务风险,及时反应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这些方面加强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
2、鼓励企业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仅仅依靠企业管理者是不够的。要鼓励企业全员加强财务风险意识,要明确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财务风险发挥的作用,以便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防范风险的发生。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才能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三)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
1、加强财务管理机制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面对市场环境的顺息万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应加大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控体系,在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加大,积极有效的管理好贷款和担保等事项。
2、创新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所创新的投融资决策机制必须科学、高效,实行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评估标准的制度化措施,确保决策形式的科学性,对融资成本进行整改下调,实现投融资利益的提升。企业集团要加快风险抑制有效机制的创建,完善风险辨别与预警机制,量化评估内在与实际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技术管理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另外,还要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相符的产权与财权机制,如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代表产权报告机制等。
(四)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
要建立短期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其主要作用在于考察企业的现金流动,因为对企业来说,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除了实际的盈利情况外,还必须考察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维持不同的支出。短期预警系统可通过对现金的流量的分析实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可全面反映出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如果企业存货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产品库存积压少,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反过来看,投资者应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这种情况,如果应收款项及存货上升,则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都会导致企业危机产生,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第二,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对策主要有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这样几个方面,随着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从更多的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以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4(02).【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7.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 篇七
桥梁施工阶段主要的风险来源有两种:自然的风险和人为的失误。自然风险包括滑坡、泥石流、海啸、地震、暴风雪等自然现象;人为失误包括施工管理的错误、施工操作的问题。产生风险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即桥梁的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临时设施或项目的质量问题和由于其它原因导致的风险问题。
1 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
1.1 桥梁主体结构的质量问题
(1) 地基和基础构成了桥梁的基础工程, 通常被埋在地下, 构成了隐蔽工程。所以很多风险因素都来源于桥梁的基础工程, 例如, 桥梁基础承载能力不够、基础下沉不均匀、基础的位置有较大的偏差、地基在温度骤降的情况下而被冻坏、由于施工期间质量管理不严格而使得桩基出现严重的不合格。
(2)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混凝土由于外界的冲击力使其产生了裂纹、蜂窝、麻面、有空洞、露筋、缺棱掉角、错台等问题;在混凝土中所使用的钢筋由于钢筋绑扎不严、与混凝土连接不结实以致钢筋外露、这些情况都会导致桥梁施工过程中发生严重的事故。在桥梁施工中所用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或者外加剂的掺量不准确、混凝土的配合比不正确, 或者在施工完成后对其养护不到位, 也会导致桥梁施工风险的发生。在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风险事件也是很多的, 主要包括:对预应力张拉不到位或张拉过度钢筋被拉断、锚具质量不合格等等。
(3) 斜拉桥的吊索、中承式或下承式拱桥的吊杆也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一个导致风险的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正常的施工情况下, 它们是不能产生明显的风险事故的, 但是一旦遭到腐蚀破坏, 则会给施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安全隐患。
(4) 在桥梁施工中, 钢结构工程也是导致风险事故中的一个因素, 钢筋的焊接质量不好而引起的部分钢筋脱落, 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不一致, 用于构件连接的铆钉或螺栓有不同形式的损坏或出现连接松动等, 钢结构在巨大的外荷载作用下出现巨大的拉弯变形等等都是产生风险事故的重要的因素。
(5) 桥梁施工中的砌石工程也存在很多风险因素, 石料的轻度不足, 砂浆的食量不合格, 由砂浆和易性差而导致桥梁产生裂纹或坍塌事故, 在砌筑过程中没有遵照相关的规范规定等等。
1.2 临时设施或项目
(1) 脚手架作为桥梁施工中的临时承重结构, 也是桥梁施工风险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近年来, 桥梁施工脚手架倒塌事故频发, 脚手架结构整体或局部脱落情况时有发生。
(2) 桥梁施工便道、栈桥等大型的临时设施是桥梁运输物资的重要方式, 这些设施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及时维护, 再加上周围环境恶劣, 使得这些设施的风险指数很高。
(3) 大多数桥梁是跨河或者跨海的, 因此施工作业平台在施工作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施工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关系到桥梁施工风险的大小和等级。
(4) 挂篮施工是梁施工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施工方法, 经常用于拱桥、连续刚构桥的施工中。然而, 它是高空作业, 施工人员在其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 因此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5) 架桥机、龙门吊等在桥梁施工中经常被使用, 由于这些设备重量大, 不好操作, 因此也是桥梁施工风险发生的重要因素。
1.3 桥梁施工其它风险问题
(1) 与其它的工程施工一样, 在桥梁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火灾事故, 这在桥梁施工风险中是不可轻视的, 主要的表现形式为:由于用电方式的不规范而导致的火灾、施工现场仓库中有易燃易爆材料、施工现场用电线路发生问题等等。
(2) 桥梁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也会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机械设备由于客观原因发生倾倒而砸伤现场施工人员, 机械操作人员操作不当产生触电等等。
(3) 桥梁一般都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施工, 在施工现场粉尘飞扬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施工过程中排放有毒物品等等。
2 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识别
2.1 风险的分解
桥梁施工阶段进行风险分析工作之前必须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解, 通过风险的分解, 使得风险分析的结果变得极为准确。为什么进行风险分解, 是因为这样会让桥梁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因素变得更加简单, 就好像把一个很大的风险分解成了很多个小系统, 不但增加了风险识别的准确度, 而且可以使风险识别变得更加全面。而如何对桥梁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分解也是风险分析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关于将施工阶段的每种风险进行分解的方法是: (1) 根据风险因素进行分类; (2) 根据施工工序进行分类; (3) 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分类等, 到底是采用哪种方法, 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2.2 风险因素的识别
(1) 对照着过去的桥梁事故信息和数据统计, 只要和所研究的桥梁施工风险相关的信息都可以作为参考以供分析。
(2) 桥梁施工各工序、各部位的生产相关资料, 比如桥梁结构型式、沥青混合料材料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各工序人员配备情况、质量控制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等。
(3) 向桥梁一线施工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员进行关于桥梁施工方面的咨询, 掌握桥梁施工过程中最新和最可靠的信息。
(4) 进入桥梁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 观察施工现场的环境、工地的秩序、现场有无安全或其他异常情况, 及时将存在的可能的风险因素记录下来。
收集完上述资料之后, 对其进行总结归类, 得出桥梁施工阶段所有影响桥梁安全的风险因素。桥梁施工风险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八个类型:施工技术风险、材料设备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经济风险、合同风险、政治法律风险、人员风险和设计技术风险。
2.3 施工风险识别的过程
桥梁施工风险识别主要分四个步骤进行:
(1) 根据桥梁施工风险识别具有信息性的特点, 对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根据上述对桥梁施工阶段风险因素的分类, 从自然环境、桥梁结构型式、桥梁施工技术及管理、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材料的收集。信息收集完之后, 研究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确保所收集的信息可供风险识别研究。
(2) 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确认其是否是桥梁施工的风险因素也即桥梁施工的不确定性。对桥梁施工阶段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事故进行风险识别, 并推测出这些风险因素可能产生的后果或危险性。
(3) 总结出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后, 以各种风险事故为研究对象, 找出这些风险事故的不确定性因素, 根据上述对桥梁施工阶段风险因素的分类, 从自然风险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考虑。
(4) 在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因素之后, 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详细分类, 将主要的风险因素和次要的风险因素区别开来, 建立风险清单对风险源进行归纳整理, 得出风险识别的结论。
3 结束语
总之, 风险识别是桥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前提, 是风险分析的基础性工作, 是风险估计和评价的依据。全面有效的风险识别, 必须仔细地收集各方面的准确信息, 研究桥梁建造的特定施工方法,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广泛采纳方法意见, 使用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几轮的信息处理, 最后建立项目风险列表, 以备风险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丽.大型桥梁工程施工阶段风险控制[J].交通标准化, 2012 (04) .
8.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识别及管理 篇八
关键词: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
中图分类号:D9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079-01
一、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综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然而近几年,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难以解决的融资问题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贷款难。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款创新型融资产品应运而生。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即指向联保组织内的中小企业发放的用于技术改造,购建、维护固定资产,购买专利权、商标权、特许经营权等知识产权的贷款。这种方式不仅让中小企业整合同行业或产业链资源、“抱团”出击,增加了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同时也使银行能够借助对联保体其他成员的风险判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授信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联保贷款风险识别
(一)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包括突发性政策风险和反向性政策风险。突变性政策风险是指由于管理层政策口径发生突然变化而给资产运行造成的风险。反向性政策风险是指市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政策的导向与企业经营内在发展方向不一致而产生的风险。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变都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政策风险。
(二)行业风险:由于联保贷款授信客户的群体特殊性,他们的经济同质性较强,面临行业相同、风险相似,因此容易导致风险连锁反应。同时,联保体内部没有一个风险平衡机制,风险集中且敏感度过大,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近些年,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深,市场波动越来越剧烈,行业风险也大大增加。
(三)信用风险:首先,中小企业大多存在于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一个行业中往往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竞争极为激烈,因此经常会出现部分企业运营失败、难以为继的情况。其次,资产规模小、抵押少,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反映出一旦运营失败却难以赔偿的缺陷。由于抵押物较少,对银行的赔偿更依赖于借款人本身的意愿,而这种意愿随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部分企业逃废债务的情况相当严重。较多的运营失败与较差的赔偿自觉性使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信用风险仍然居高不下。
三、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风险应对与管理
(一)银行严密管理
1、切实设计贷款形式.银行可以在贷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贷款条件的设计和调整,控制风险。授信前,如果客户不还款的风险高,可以采取提高贷款利率、缩小贷款额度、增加保证金比例的方式,对应特定风险水平,提高贷款回报;授信后,如银行在调查中发现不还款风险相较预期增加,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要求提前还款等方式。另外,银行还可以采取强制储蓄的方式,要求借款者定期在该行的账户中存入资金,在偿还贷款前不得随意支取,进一步起到防范道德风险的作用。
2、增强对贷款发放的控制:(1)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信贷员队伍。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要有效地控制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就必须有一批经验丰富,长期与中小企业找交道的信贷人员,他们能够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了解来判断贷款风险的大小,并做出是否贷款的的建议。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贷款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是中小企业无论在金额、时间、频率上都是差别很大的,所以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的中小企业信贷员队伍;(2)加强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对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廉政建设工作,做到不贪不占、不向企业伸手,严禁“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有效的违反职业道德和廉政纪律的惩罚措施,强化法制教育,以提高员工道德、法律意识;3、盘活自身信贷发放速率。银行可因时制宜地建立投资组合来对冲高风险贷款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在整体上呈现盈利趋势,如合理调整对大中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信贷发放比例。银行应灵活、准确计算投资组合的比例,以最好地获得对冲高风险的项目贷款。
(二)政府保驾护航:1、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抵押和担保是银行规避风险的主要措施,但中小企业的抵押物不足是客观现实。政府可以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同时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引导其规范发展;2、建议政府整合地方产业资源,优化资源。政府应整合地方产业资源,让有贷款需求的中小企业可以聚集起来共同贷款。联保贷款最好的服务对象是业务往来、商贸往来非常密切的中小企业,因此政府可以整合当地分散的同质行业散户,形成较大的产业,通过这种整合贷款需求的方式,使银行更好的推广联保贷款,并落实联保贷款的连带责任;3、加大对提供虚假信息企业的惩处力度,减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在银行信贷活动中,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企业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容易隐瞒企业的真实情况,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银行蒙受损失。
政府应当督促权力机关配合银行监管企业的诚信信贷情况,并对提供虚假信息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肃清行业风气,保证市场经济行使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王萌(1989— ),女,汉族,浙江嘉兴人。现为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08级会计学(ACCA方向)本科生。
参考文献:
[1]杨晓娟.信用评价:中小企业融资瓶颈[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
[2]李存才.联保贷款为中小企业纾难解困[N].中国财经报.2010.
9.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识别与防范探讨 篇九
摘要:现代企业处在一个充满变革和高度不确定的时代,每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存在着风险,例如:招聘失败、关键技术人员突然离职或伤亡等。这些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严重的甚至会对企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将防范人力资源风险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防范,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论述,首先阐述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及特点,接下来是风险识别分析,进而提出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策略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 企业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Abstract: The modern enterprise is full of change and in a highly uncertain times, every enterprise i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here is a risk, for example: the failure to recruit key technical personnel or casualties, such as a sudden departure.These will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will be serious or even fatal blow.As a result,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to establish the risk of awarenes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is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and the new direction of research.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bove issues, first of all, on internal human re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risk,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to corporate strategy of risk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measures.Key words: human resources business management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risk preven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复杂化,而企业的人力资源也就暴露在这样动荡的环境变化之中,并且这些环境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又互相作用,所以单纯依靠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很难将这些因素分析清楚,从而不能够完善的应对这些影响。而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与计划产生背离,从而形成企业人力资源风险。“一个人可以断送一个企业”,这决非耸人听闻。因此,适应新世纪剧烈的变化和动荡的新挑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树立风险意识,将防范人力资源风险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更容易受到来自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预期的目标发生偏离。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过马路、乘车等,人自身也可能由于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身体和心灵都可能遭受伤害。这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不确定性称作人力资源风险。简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就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不确定性因素引致损失的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性。
笔者认为理解人力资源风险的概念,应该从人力资源自身特点和企业经营环境两方面去把握,也即: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是由于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复杂性和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多变,使得企业人力资源行为与组织预期目标存在偏离的可能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无论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有多少种,一般均具有这样的特点:
(1)客观性。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设法防范和化解风险,但不能使其绝对消失。漠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必将招致损失。
(2)动态性。风险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中发生的频率、影响其它活动的强度、范围都不尽相同,并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风险动态变化的特征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要求管理方法注重灵活性,避免僵化和一成不变。
(3)破坏性。人力资源是企业的资源,在其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生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它不仅危及企业物质资源的安全,甚至还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的彻底失败。
二、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识别分析
对于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效果的好坏。
(一)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分类
人力资源风险是由于人力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而成为企业中始终存在的重要风险之一,因此要
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管理,首先要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识别,给人力资源风险分类。企业中人力资源风险可以按以下标准进行划分,这样的划分不仅是对风险进行归类,也是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认识的过程,也便于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1.从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的角度来看
若把企业作为一个系统,那么人力资源的使用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流人系统,在系统中培养与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流出系统,由此可以将人力资源风险划分为招聘风险,这是指在人力资源招聘录用过程中由于录用标准及招聘者能力等原因有可能使不合格的人员录用而形成的风险;人力资源使用风险,这是指在培养与使用过程中或由于培养与使用不当或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各种原因产生对企业目标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人力资源流失风险,这是指由于人力资源流出而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企业中关键人物的流出很可能泄漏企业秘密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人力资源录用、使用以及流失风险也是相关性很强的风险。如一般情况下很高的录用风险便会导致很高的使用风险,而很高的使用风险往往伴随着很大的流失风险。
2.按风险损失中人身伤害与否划分
由于人力资源人身受到伤害而对企业造成损失,如生病、突然死亡、伤残等等,这类风险称作人身伤害风险,而其它风险损失不涉及对人力资源人身的伤害,称为非人身伤害风险,如人才的流失风险。
人身风险包括人的死亡、身体伤残、年老退休和失业等几种。正是这九种客观存在的人身风险造成了人们的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既有人的服务价值损失即收入损失,又有因风险产生的额外支出,包括有劳动生产能力的死亡、伤残或失业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支出等。死亡、伤残、年老退休和失业等人身风险的发生频率、损失程度和可预测度都各不相同。
3.按造成风险损失时人力资源的动机划分
同样的风险损失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动机而导致的,那些以损害组织目标而实现自己目标的利己动机形成的风险称作道德风险或有意风险。还有另一种风险损失并非涉及其中的人力资源所故意造成而是其能力或工作疏忽而造成,如对一些素质要求高的职位聘任了不合格的人员便隐藏了风险,这类风险称作能力风险成无意风险。当然若招聘者已获知这些人的不合格信息而为了某种个人企图(如任人唯亲)而聘用则对于招聘者而言属道德风险或有意风险。
4.按企业中的职能划分
依据人力资源风险的普遍性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普遍性的相关性,可以依企业的职能将人力资源风险划分为管理系统中人力资源风险,技术系统中人力资源,财务系统中人力资源风险,生产系统中人力资源风险,营销系统中人力资源风险等等,这样就可以结合这些职能特点分析这些部门人力资源风险的独特性以便制定相应的对策。
以上虽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人力资源风险作了分类,但事实上企业人力管理系统中的各类风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妨碍和助长的,独立的人力资源风险在现实中很少存在。
(二)力资源风险识别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识别通常是建立在企业历史资料和专家系统的基础上的。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一记录对人力资源风险发生的情况、概率以及后果有一个粗略的认识。这些认识是以后风险估计以及评价的基础。资料只能够代表企业以往历史,而风险管理是以未来为决策对象的,所以,风险的识别还需要专家系统的支持。这里说的专家并不是具有高级职称的就是专家,而是指具有相当扎实的风险管理及相关专业领域理论知识,并通过长期的风险管理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智慧的人员。笔者认为,整个人力资源风险识别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历史资料
企业的历史资料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未来企业将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情况。在广泛推行风险管理的国家(如美国),保险公司、出版商以及行业学会(如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学会)都会向企业提供潜在损失一览表。而国内从目前来看,还没有谁提供这一服务,因此国内企业就只能靠自己来完成这一项工作。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去年一年经营管理的各项指标,编制以下人力资源潜在风险分析表:
表1 某企业人力资源潜在风险分析表
指标项目 历史数据 潜在人力资源风险销售额指标 连续下降20% 冗员风险,员工收益降低, 作工热情降低利润指标 连续下滑低于行业正常利润率人均劳动生产率指 连续降低低于行业正常标准人均成本指标 总成本增高比大于利润增长比;人工成本占费用比超过正常水平工资增长比率 增长16% 薪酬调整风险人员流失率 大于25% 人才短缺风险出勤率 迟到/早退率上升 离职风险员工满意度 低于75分中老年员工所占比 超过50% 人才结构合理性风险中高级人员招聘到岗率 三个月低于80% 中高级人员激励机改善风险工作责任心 工作推诱、寻找理由 绩效考评/激励机制风险
2.实地调查
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的潜在人力资源风险还要作实地的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面谈法、观察法、风险分析问询法、过去的损失记录法、失误树分析等。
3.整理资料
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不同,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分类整理,以便风险管理的后续步骤使用。
4.专家评议
组织专家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判断,确认收集到的资料的全面和清晰。在风险识别报告中应指出无法收集完全的资料,以便在风险估计和评价中估算这些缺失的资料。
5.出具报告
报告除包括风险的三要素以外还应该有调查所采用的方法、缺失信息的描述等内容。出具的报告应尽量客观,避免主观的猜测和评判。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风险识别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它的任务是辨认本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的种类、性质、分析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人力资源风险识别的意义在于如果不能准确地辩明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会失去切实处理这些风险的机会,从而使得控制风险的职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自然也就不能有效地把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企业还应清楚辨认风险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跳而就,但在每次识别和衡量风险时,必须从新开始,不宜只回顾过去。
三、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措施
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是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风险发生前,根据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的结果来制定合理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并对控制机制本身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成功的管理体系。与其他类的风险相比,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的构建需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相联系,下面笔者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最易引发风险的几个环节:招聘、培训、使用等的不同特点探讨具体的防范措施。
(一)招聘环节
做好招聘计划,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加强对招聘人员的培训,对应转人员做出科学优选,提高企业招聘工作的质量,是从人员“入口”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措施。招聘工作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但许多企业的做法是在媒体上发布信息,或者在招聘会上摆个摊位,收集一大批简历,人事经释筛选出一批,打电话叫应聘者来公司面试,再筛选出一批,请需要人的部门主管来亲自面试一次,对于部门接受的人,基本上就可以录用了,除非特别关键的岗位,可能还需要总经理亲自面试一下。不过这种传统的做法己经显得老套,无法适应机在的人才市场新形势了。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因此在招聘阶段企业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为了消除工作分析的不准确性,应采用风险预防策略
具体做法是通过面谈、问卷、直接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具体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对人员的要求摇资料,例如在微软公司,招聘人员时常参加各部门的业务会议,以了解其需求,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大多数人无法胜任工作的原因是他们不适应工作。
2.为了达到足够的应征人数,需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
一般来说未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过广告向全社会进行招聘、通过员工熟人推荐、招聘应届毕业生、猎头行动等等。那么,究竟哪一种方式占主流呢?一项初步统计显示,通过推荐方式录用的员工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看上去很不可思议如从中发现,这种社会关系的纽带既然可以成为招聘员工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可以成为留住员工的重要方式。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看,员工可以背叛公司,但是很难背叛他们的社会关系网,如果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的纽带进入公司的话,在他们做出离职决定时,也必须认真考虑这一因素。这是非常奇怪的,虽然笔者并不是非常赞成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挽留员工方面确有作用。
3.在进行筛选工作的时候,排除跳槽倾向大的求职者
在招聘时,特别是招聘技术或业务人员时,招聘者除了要考察他的岗位技术能力以外,还要考察他的稳定性。我们可以从他的以往工作经历中,看出他个人工作的稳定性。比如,他是否经常换工作?他换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个人发展,还是因为待遇问题?他是否打算长期在这个城市呆下去?等等。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基本看出这个人的稳定性了。离职倾向、工作参与度和积极情感属于雇员的个体变量,管理者不期望雇员在进入组织后这些方面的因素会产生变化,因此必须在招聘时注意对这些变量的考查。如果招聘时能够甄别出低退出倾向、高工作参与度和高积极情感的雇员,那么对于稳定雇员队伍是大有禅益的。
(二)培训环节
对刚加入公司的新职工来说,存在对组织、工作、同事的熟悉和适应过程,他们遇到困难时比老员工更易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并可能由于现实与期望质的落差而感到失望沮丧,再加之试用期内双方缺乏合同约束等因素,使得新员工的流出风险加大了。
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是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避免出现培训名存实亡、收效甚微的不利后果,人力资源风险管理者有责任协助培训部门拟订系统的培训方案。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其中以在职培训为主,而定期请专家讲座或到外校进修等也是可采用的方法。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网络培训具有耗时短、成木低等优势。例如思科(Cisco)公司开展员工的在线培训,使原先需三个月的培训只花了三周时间。需指出的是,管理培训并非仅是管理者的专利,对于从事非管理工作的员工来说,接受管理培训可以是一种激励。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例,编程的工作要消耗大量的脑力、体力,一般更适合30岁以下的年轻人。那么,这些员工就会产生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的需求。因此,企业有必要为每个员工制定、实施详细的发展计划,这样既能提高员工的能力,又能激励、稳定员工,从而降低人力资源风险。当前人才竞争激烈,一些行业出现了人才供小于求的局面。企业不能再完全依赖大学输送或社会招聘,而要走内部挖潜的道路,自己培训所需人才。在美国,信息技术公司大约要花费其预算的5%-7%,即每人7000-10000美元在培训和再教育项目上,定期给员工“充电”已成为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
(三)留用环节
人员进入正常工作后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断产生需求,当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员工满意度就会下降,由此产生各种人力资源风险。因此,下面着重探讨一下在留用环节对人员的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谈到,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共同愿景会唤起人们的希望,特别是内生的共同远景,从而改变成员与组织的关系,它不再是“他们的公司”,而是“我们的公司”。这样,员工就对企业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忠诚感,而缺乏这种认同感,企业只能留得住人而留不住心。
2.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提供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帮助员工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在企业与员工互动的过程中培植企业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组织氛围,使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对未来充满
信心和希望,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惑,从而有助于降低流失率。国外不少企业都建立了员工的个人职业表现发展档案,它为员工设计了一条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个人目标的道路,包括了个人情况、阶段性的目标及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技能等条件,有效地将公司发展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像惠普公司还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也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3.利用培训和开发来激励员工
现在,进修培训已经成为许多员工重视的一个条件,对于高素质的员工而言,与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相比,薪水反而显得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工作赚钱,更希望通过工作得到发展和提高。可见企业建立合理有效的培训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它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发展的空间,这是吸引、保留和开发关键性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4.实施感情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员工已不再是为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与企业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双赢”关系:共同创造,相互信任和尊重,共享成果。感情管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员工不是完成任务的工具,他们的情绪、情感都影响着个体在组织中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感情管理强调把员工当成人来看待,用信任、赞美和关心代替机械的组织管理,设身处地地为员工着想,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给以解决,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无形中就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与忠诚。通用电气公司的感情管理包括理解雇员心理、培养企业大家庭氛围、公司内民主、坚持员工第一等内容。他们的经验表明,感情管理方式创造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5.建立工作团队,通过工作分担机制进行适当分权
例如,采用技术小组或团队的形式,不让某一个员工在较长时间内拥有或控制企业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权利,注意各技术开发人员的相互协调。通过建立这一机制,每个成员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整个项目和掌握全部技术,就能有效降低伴随员工流失而带来关键技术泄露的风险。对于某些掌握大量客户和业务的职位和部门,应建立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如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将客户的各种信息统一录入公司数据库,并对客户进行后续的服务和维护。同时,企业在与客户联系的过程中应反复向客户阐明这样一个观点:您不是在和某个人打交道而是在与企业交往。企业可以定期地举行一些客户联谊活动或以企业的名义给客户寄去问候的明信片,以突出企业的形象而削弱个人的色彩,避免了因某个员工离职而造成大量重要客户随之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通过对人力资源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效益,创造了空前的价值。企业对人力资源风险的管理还将不断持续,而且其内涵将越来越丰富、内容将越来越广泛、方式将越来越多样化,势必将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希望进一步深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机制与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理论存在的缺陷和空白。
参考文献
[1]许谨良等.企业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3]段波,周银珍.有效授权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才开发 , 2005,(03)
[4]国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六种.养殖与饲料 , 2003,(07)
[5]翟昆,.木桶理论与人力资源.铁道知识 , 2005,(06)
【风险因素识别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风险因素的识别和评估06-21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06-30
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08-24
法律风险识别07-14
农村合作银行操作风险的识别与防范07-21
供热工程管理造价影响因素及控制论文07-28
建设项目管理成功的20个重要因素08-20
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10-18
不安全因素07-15
社会和谐因素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