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药市场考察报告

2024-09-25

美国中药市场考察报告(精选6篇)

1.美国中药市场考察报告 篇一

美国退休金市场考察报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美国养老金考察团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北京 100031)

[关键词]退休金市场;社会保障;401K计划;养老金体系

[摘要]2003年10月9日~25日,应美国LIMRA协会邀请,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团一行11人赴美国,考察了美国退休金市场。重点考察了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美国私营养老金体系;美国401K计划的运营和分销几方面的内容。本文在借鉴美国养老金体系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启示:尽快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企业年金市场必须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在发展初期允许保险公司以年金合同形式提供服务;鼓励建立DC计划,不排斥DB计划。

一、美国社会保险体系

美国社会保险体系俗称“三脚凳”,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支柱模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支柱——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险;第二支柱——雇主资助的私营养老金(还包括其他非赢利组织,如教育、医疗机构养老金以及州、地方政府养老金);第三支柱——个人储蓄。

1935年,美国颁布《SSACT》,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强制覆盖所有有收入的被雇佣者,其中部分州和地方政府雇员以及神职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美国铁路工人不参加。美国社会保险是“现收现付制”,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来实现,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的12.4%,是美国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第二大税种。目前,每年社会保险支出是美国联邦财政预算的最大项目。

虽然美国社会保险体系非常完善,但美国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老龄化的巨大挑战,特别是7 600万二战结束后的“婴儿潮”出生的人将在2011年达到退休年龄,而且将一直持续到2029年,将会对现行的社会保险体系造成巨大挑战。1945年美国平均41.9个在职职工供养1个退休人员,1999年已经变为3.4个在职职工供养1个退休人员,预计到2030年将发展到2个在职职工供养1个退休人员。美国政府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41年社会保险养老基金将会枯竭。

二、美国私营退休金体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私营退休金寄予重望,私营退休金更加成为政府退休金的重要补充。目前,美国私营退休金作为美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其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第一支柱,参加私营养老金计划的人数超过了6 000万人,平均领取的退休金约占退休人员退休收入的40%左右。美国私营退休金有以下三大特点:雇主资助;完全自愿;税优政策支持。截至2002年底,美国私营退休金总资产已经达到10.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 102%。

美国私营退休金又称为雇主资助的退休金计划(Employer Sponsored Retirement Plan),包括确定领取型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简称,DB计划)和确定缴费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简称DC计划)两类。

1.确定领取型计划。在DB计划中每一个雇员将来退休的待遇是根据一个约定的公式计算出来的,计划保证雇员退休后固定的退休金领取水平。该计划通常只由雇主供款,雇员不需供款,不为参加计划的每一个员工建立个人

帐户。雇主承担主要责任,要对退休基金的投资安排进行决策,并且承担投资风险,雇员无须承担任何投资风险。DB计划还需向PBGC投保(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 ration.),4400万美国人的退休金都受到PBGC的保护,该机构吸收雇主缴纳的保费,对人不敷出的退休基金进行援助。

2.确定缴费型计划。在DC计划中,雇主不保证员工退休后的领取标准,雇员需要缴费,通常雇主会按照雇员缴费的一定比例(25%-100%不等)配套缴费,为参加计划的每一个员工建立个人帐户,雇员和雇主缴费都进入个人帐户,雇员承担主要责任,对个人帐户中资金进行投资,并且承担投资风险,雇主无须承担任何投资风险。退休金完全取决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个人帐户累积的资产。

DC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类:401K计划——适用于盈利性企业;403B计划——适用于非盈利组织,如教育、医疗机构等;457计划——适用于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ESOP);利润分享计划(profit—sharing plans);股票红利计划(stock bonus lans);个人退休帐户(Retirement)。

目前,DB计划的参加人数逐年减少,新建立的DB计划数量极少,大量中小型DB计划因为成本等原因终止了原有计划,并转向DC计划,DB计划成员占所有养老金计划成员的比例从1978年84%降低到1998年的44%,据估计,比例还将有所降低。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在过去的15年—20年中,401K计划得到迅速的发展。401K计划赋予员工自主投资选择权,特别是上个世纪如年代以来,美国连续10年经济高速增长,401K计划投资收益相当可观,而美国DB计划大多投资于固定收益的投资组合中,收益较401K计划总体要低,因此,401K计划受到雇主和雇员的普遍欢迎。近年来,401K计划资产每年增长大约12%,计划资产从1990年的3 850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15 400亿美元,大约占美国退休金总资产10.2万亿美元的15%。

三、美国401K计划的运营和分销

401K计划主要受到劳工部(DOL)和国内收入署(1RS)的监管,监管的主要法规是ERISA法案和IRC法案。ERISA法案是为了保护私营退休金计划参与成员利益的目的而设计的。ERISA法案规定了计划参与资格、权益归属、基金管理、报告制度和信息披露规则,并且要求成立了年金保证公司(the Pension Benefit Guaranty

Corporation PBGC)。根据ERISA法案的规定,合格年金计划必须通过年金合同或者信托方式来实现。企业可设立企业退休金管理理事会或选择专业金融机构作为受托人(Fiduciary,是指一个人或者组织被授权管理退休金计划或者退休金的资产)来管理退休金计划。ERISA法案规定,受托人必须按照“谨慎人”和“忠诚”原则来管理退休金计划。401K产品提供者有:保险公司、相互基金、证券公司和银行,分别提供以下主要产品:相互基金(Mutual Funds);集合投资基金(Collective Investment Funds);可变年金/固定年金(Variable Annuities/Fixed

Annuities);保证收入合同(Guaranteed Investment Contract,CIC);雇主股票(Employer Securities);自选经纪帐户(Brokerage Window)。其中可变年金/固定年金和保证收入合同(GICs)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美国私营退休金市场非常发达,专业分工特别细致,除了产品提供商以外,各个专业领域配套服务机构非常之多,如提供计划投资咨询、计划行政管理以及审计等服务,不同机构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降低服务成本,确立各自的比较优势。其他服务商有:托管人、行政管理和帐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第三方管理者、员工教育、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律师、会计师等。

退休金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捆绑式”退休金安排(a bundled arrangement);另一种是“分离式”退休金安排(a bundled arrangement)。雇主(受托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退休金管理方式。一般大型的401K计划经营者可以提供“捆绑式”退休金安排,集计划设计管理、帐户管理、资产托管以及投资管理等主要服务于一身,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总体费用水平相对较低。因为美国退休金市场专业分工非常细致,雇主(受托人)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机构提供分项的服务,各项服务都需要单独收费,费用相对较高。

401K计划费用主要有管理费用(固定费用)和与资产相关的变动费用两部分。管理费用大约占10%,主要包括:启动费用、测试费用、帐户管理费、基金转换费、信托费、5500表费用。与资产相关的变动费用大约占90%,主要包括:相互基金运营费用、年金费用、死亡保障费、合同中止费、佣金、12b—1费用(12b—1 Fee,中介机构销售相互基金的附加费用)、额外收取费用、短期交易费用。

费用的收取由计划成员数量和计划资产规模以及选择服务提供商来确定。一般来说,401K计划每年的收费大约为计划资产的1%—2%不等,资产规模越大,议价能力就越强,其费用收取标准相对较低;而对于中小型计划来说,其收费标准相对较高。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享受不同的服务需要不同的代价。服务的内容非常多,有针对雇主的服务,也有提供给雇员的服务,完全可以由雇主来决定。对于一般的计划而言,雇员通常都能够享受到以下服务:员工教育、帐户转换、电话查询、互联网查询、对帐单服务。

美国在允许混业经营之后,不同金融行业之间相互融合非常快,在401K市场提供的服务越来越趋同。鉴于参与401K市场的经营主体非常多,在这里重点以我们参观考察过的寿险公司为例来介绍美国寿险公司是如何参与 401K计划经营的,其他类型的公司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

寿险公司在401K市场中占大约25%的市场份额,因为混业程度太高,由寿险公司控股或关联的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难以统计,寿险公司在美国私营退休金市场,包括 401K市场在内,占据了重要地位。2002年,美国保险公司团体年金(退休金)保费收人为1 010亿美元(不包括 GICs)。变额年金是寿险公司提供的主打产品,它是年金与变额人寿保险相结合的产品,其现金价值和年金给付额都随投资状况波动。在缴费期内,每期进入独立账户的保费,按当时公布的基金价值购买一定数量的基金单位,称为“基金单位”。与传统寿险产品的根本区别是,该产品将投资选择权和投资风险同时转移给客户。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还提供保证收入合同(GICs)等其他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变额年金产品设立“普通账户”和“独立账户”进行管理,客户缴纳的保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分别进入两个账户。在普通账户内的资金按传统寿险方式运作,用于保证对客户的最低保险责任。独立账户下有若干投资组合,每个投资组合都分成若干等价值的基金单位,客户有权决定保费在投资组合之间的分配比例,进入独立账户的保费全部注入客户选定的投资组合,用于现金价值积累,其投资损益直接导致现金价值增减,最终决定对客户的给付金额。保险公司可设立多个独立账户,但一般对每个险种提供一个独立账户。

保险公司既可直接购买外部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也可以自己设立基金,并由自己全资附属的基金管理公司,或与其他证券公司等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保险公司实际上已经完全进入了投资基金领域。我们考察的3家寿险公司的变额年金均提供超过50种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大约一半是由公司的附属投资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另外一半为市场表现最优秀的相互基金。以Manulife Financial为例,共提供了81种投资选择,大约有30多种是由Manulife Financial所附属的相互基金公司提供的,其余的40多种是由Manulife Financial挑选市场上表现最好的 23家相互基金公司的基金。

变额年金产品在美国受到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双重监管。

1.证券业的有关规定。《1933年证券法》规定,变额年金属于证券类产品,保险公司必须先向证监会(SEC)注册,在销售时或在此之前还必须向客户发放产品说明书,说明业务性质、保费投资方向、各项费用和保单持有人的权利等。《1934年证券交易法》规定,销售该保险的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必须先向SEC注册成为Brokerdealer,成为全美证券经纪人协会(NASD)的会员,并遵守NASD的有关交易规定。《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保险公司对变额年金的销售、管理等进行收费必须遵守一定的标准,而且独立账户必须先按投资公司进行注册。

2.保险业方面的规定。变额年金产品同时还受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变额年金产品在某个州销售方面,必须得到州保险监管机构的批准,并在经营中受其监管。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颁布的《变额人寿保险示范法》,已基本被各州所采用,主要内容为监管条款、保单设计、费率、准备金提取、独立账户的管理、信息披露、代理人的注册、发证等方面。

由于大型企业多数情况下选择自己管理年金,其投资安排主要是选择相互基金,因此在大型客户方面,相互基金公司优势较大;寿险公司价格相对较高,而其营销能力比较强,因此多数寿险公司市场定位在中小型企业的市场。

(1)小雇主,仅包括配偶等少数雇员,小型公司。Self-Employed401(k),自雇式401K计划,自雇的雇主和小企业,费用标准不可浮动。

(2)20—50个雇员,中小型公司,Online401(k),在线式401K计划,通过互联网浏览的公司,公司退休金资产少于200万美元,员工少于150人。

(3)20—150个雇员,中型公司,Standard401(k),标准 401K计划,公司退休金资产200万美元左右,员工150人左右,为人力资源有限的公司提供捆绑式的一揽子全面的 401k计划服务。

(4)150个以上雇员,中型到大型公司,Tailored401(k),量体裁衣式的401K计划,公司退休金资产超过200万美元,员工超过150人,服务方式可以由雇主来选择,可以选择捆绑式服务,也可以雇主/受托人分项采购,收费比较灵活,议价空间较大,根据实际规模进行调整。

由于美国退休金市场非常成熟,参与的市场主体非常多,保险公司主要是通过独立金融顾问、经纪公司、第三方管理者(TPA)、员工福利顾问公司、投资顾问等中介渠道来分销产品,除ING还保留一支60人的直销队伍外,其他公司都没有自己的直销队伍。原因在于:一是通过自己的直销队伍进行销售,成本普遍较高;二是通过经纪公司、第三方管理者(TPA)、顾问公司等销售,保险公司只需要付出可变成本,没有固定成本,而通过自己的销售队伍销售,则需要固定成本,如房租、固定薪资等。所以对于保险公司来说,通过独立金融顾问销售,在费用上可控性更强。除非自己的销售队伍效率很高,否则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中介机构去销售。

雇主在选择不同的产品提供商时,主要考虑几方面因素:第一是投资,看谁的投资能力强,谁提供的投资选择多;第二是价格,由于市场主体多,竞争非常激烈,雇主非常看重价格;第三是公司的商业信誉;第四是服务的优劣,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各公司提供的服务都非常丰富,但是服务是与价格呈正相关的。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雇主选择谁,有的时候往往也会取决于关系,以及中介机构的推荐。

四、美国养老金体系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一)我国应尽快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发展

我国在工业化尚未实现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1980年全国平均每13个职工养一个退休人员,1990年达到6:1,现在为3:1.由此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急剧扩大,1998年缺口为100多亿元,2002年扩大到50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 000多亿元。借鉴美国的经

验,构建“三支柱模式”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国家应利用财税的杠杆鼓励和引导雇主建立企业年金,充分发挥企业年金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作用。

税优政策是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发动机,当前发展企业年金的关键在于税优政策的落实。国发[2000]42号文件

第10条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帐户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但是企业年金相关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因此,实际上税优政策还难以落到实处。对于个人所得税,目前国家政策尚未规定对个人缴费及其收益进行延迟纳税,在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建议个人缴费占职/12212资4%以内部分允许在个人所得税前抵扣,并对缴费的投资收益能够予以免税。在国家尽快落实企业年金税收优政策的同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配套的监管体系。

(二)企业年金市场必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美国资本市场高度发达,可选择的投资工具非常丰富,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都非常健全,私营养老金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这是美国私营养老金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有一些经验教训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自1999年、2000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结束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长期,资本市场表现低迷,401K计划资产近两年平均回报都是负值。特别是安然和世通,因会计丑闻被揭露而轰然倒下,上述公司的退休金计划大部分都投资于公司自己的股票,员工积累了几十年的养老金基本上荡然无存,在公司出现问题后员工受到了失去工作和失去养老金的双重打击。因此,美国国会考虑要限制退休基金投资于股市,股票对退休金的投资而言风险太大,退休基金应该寻求更安全的投资途径,如债券等。

建立企业年金的根本目标是维护社会安定。如果投资风险过大,不仅无法获取预期收益,还有可能危及养老保险的财务基础,损害投保企业利益。企业年金没有政府财政兜底,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因而安全性原则是养老金投资的首要原则,必须在确保其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企业年金的发展必须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根据养老金的投资特点和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当前我国要加快债券市场的发展。因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较大,存在着资产质量报告及信息不对称、庄家操纵股价等一系列的问题,而且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存在对冲市场单边下跌的风险,因此,目前股票投资并非养老金投资的首选。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的债券市场是比较安全稳妥的选择。而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偏小,2002年末,我国债券的总额仅相当于GDP的29%,约2.8万亿元。同时,债券市场内部的发展也不均衡,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极为缓慢。在2.8万亿元的债券余额中,国债余额为1.7万亿元,金融债为1万亿元,而企业债只有400亿元。企业债券的信用评级的权威性不高,企业债发行仍然采用审批制,发行人受市场的约束较弱。此外,债券市场品种和发行人单一,只有现货,缺乏必要的衍生产品和避险工具,不利于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

(三)在发展初期允许保险公司以年金合同形式提供服务

美国私营养老金发展之初,保险公司都是以年金合同形式提供服务,并且这种服务占据了绝对的份额。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保护计划参与成员的利益,国会通过了《ERISA法案》,要求企业年金的资产置于信托安排之下,但是保险公司以年金合同形式提供服务可以除外。引入信托的管理方式时,美国私营养老金市场发展非常庞大,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非常多,不同机构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降低服务成本,使得分离式管理退休金的总费用水平足够低。而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刚刚起步,市场还比较小,参与企业年金配套的市场主体比较少,采用信托方式管理企业年金,由于管理年金规模小,各个分项的服务商需要收取较高的管理费用,因此管理成本会非常高。

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的管理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保险公司拥有绝对的精算人才优势。企业年金管理的许多方面都需要精算服务,从年金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负债评估、财务核算、风险管理、投资等都离不开精算,精算师在企业年金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的资产负债匹配技术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3.保险公司拥有以客户为中心,可支持多种缴费计划构成以及复杂团体寿险和年金业务系统的综合性业务管理系统。4.保险公司销售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强,特别是在员工沟通和教育方面。5.保险公司在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累了一批客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可以选择直接购买保险公司相应的年金产品或者投资连结产品的方式。建议在企业年金发展初期,允许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形式提供捆绑式企业年金服务。

(四)鼓励建立DC计划,不排斥DB计划

DC计划个人账户管理应成为我国企业年金的主导模式。当然,根据企业年金的自愿性和多样化特征,也应允许一些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建立DB计划。在国外,大型企业往往通过建立DB计划作为职工稳定的福利,借此鼓励职工长期留在企业。

从实践来看,在我们与客户的沟通和接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表示愿意采用DB计划。我国企业年金在发展之初,更多的企业会采用DB/DC计划混合的企业年金计划,而不是纯粹的DC计划。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国有企业改制,过去没有给退休员工、年龄较大员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等因素,要给退休员工、年龄较大员工予以补偿,更多地倾向于采用DB计划,而不是DC计划。保险公司作为DB计划的唯一提供商,具有强大的精算能力,在该领域应该具有绝对优势。

2.美国中药市场考察报告 篇二

通过参观和交流活动, 对国际授权行业的发展有了深入了解。以下从展览概况、主办方介绍、品牌授权知识和发展状况、考察心得等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2008国际品牌授权展

2008国际品牌授权展 (2008 Licensing International Expo) 于2008年6月10日~12日在美国纽约Javits Convention Center展览馆举行。展览由国际授权业协会 (LIMA) 主办, 美国Advanstar集团承办。该展已连续举办28年, 是全世界成立时间最长、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授权展会, 曾被美国的《展览周刊》评为美国200展之一。

国际授权展每年吸引超过二万名全球企业买家、被授权商前往参观洽询, 创造上千万美元的授权产值, 展览云集了600家展商, 代表了六千多个品牌。整个展览的区域按照七大类品牌来划分:卡通形象授权、艺术与出版授权、品牌和商标授权、娱乐品牌、公司品牌、互联网形象品牌、运动品牌。参展企业包括消费品企业、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出版巨头、艺术家和设计师等, 共同在这里展示他们旗下的品牌;参展的娱乐巨头有米高梅、梦工厂、索尼、华纳兄弟等;参展的知名消费品牌包括本田、宝洁、吉普、福特、百事等;同时还有180个展商在艺术设计区展示其原创的设计和艺术作品;明星人物也被作为授权的内容参加展览, 如玛丽莲-梦露、拳王阿里等都作为品牌参展。

此次展会上有一个台湾展区, 展示东方文化艺术、民族艺术相关授权品牌。展区装饰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由大幅中国水墨画、瓷器、丝绸等元素装点。台湾展区由台湾故宫博物院和美国Artkeyd艺术集团等品牌授权企业共同组织, 展览了来自台湾企业的卡通形象、艺术设计作品等授权品牌。其中台湾故宫博物院展位颇受注目, 展位上陈设着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国画作品、青铜器等艺术品和由这些艺术品授权衍生出的消费产品, 如工艺品摆件、水杯、首饰盒、服装等。台湾故宫博物院自2005年首次参加美国国际授权展以来已经是连续4年参展。台湾故宫博物院将收藏的文物、书画作品作为授权内容, 使其应用的工艺品、家居生活用品、服装领域。目前台湾故宫博物院授权业务发展迅速, 使得博物馆的衍生商品从单纯的藏品复制发展到家居用品、服装等多个领域, 品牌授权已经成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收入来源。

值得关注的是, 本次授权展上, 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也作为授权品牌参展, 授权的内容包括齐白石的名称和艺术作品。通过与展商沟通得知, “齐白石”品牌应经在家居用品和实体店面领域成功授权, 并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白石茶馆”, 并将齐白石的一些艺术作品应用到家居用品, 如水杯、装饰品摆件上。

1.美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非常发达, 全世界的授权商品一年大约有近二千亿美金的销售额, 在美国就有一千一百亿美元的授权商品的销售, 占全世界授权商品的一半。美国品牌授权业务涉及产业门类齐全, 有娱乐品牌、卡通品牌、公司性质品牌、运动品牌、学院授权品牌、设计师品牌、生活方式品牌、音乐品牌等门类。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几乎没有品牌授权未涉及的领域。

2.品牌授权行业在中国将大有可为。据统计, 在美国各种品牌授权的产品已占零售市场的三分之一, 日本占两成, 而中国的品牌授权业务只占零售市场的百分之一点二。

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推广品牌授权业务的必要条件:中产阶层扩大, 消费商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消费者产生了明显的品牌诉求;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竞争形式的升级, 企业竞争正在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等。虽然品牌授权行业在中国的起步发展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但是这些市场条件决定了品牌授权业务在中国将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据估计, 根据目前国内零售商品总额、人均G D P和授权产品所占比重等数据测算, 人均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 人均授权产品销售额即可上升百分之一点四, 到2010年, 中国内地授权业务市场的规模将超过十五亿美元。

国际授权业协会 (LIMA)

国际授权业协会的英文全称为International Licensing Industry Merchandiser's Association (简称LIMA) , 是世界品牌授权业内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LIMA成立于1985年,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在英国、德国、日本、中国设有办事机构。LIMA作为国际品牌授权业惟一的权威性机构, 是提供教育培训、信息以及网络商机的主要源头。

LIMA拥有来自35个国家的1100多名公司会员, 代表了授权业的各个方面:品牌授权商、品牌代理商、被授权商、零售商、律师行等等。LIMA会员包括众多知名的公司和机构, 如Walt Disney, Time Warner, NBA, Coco-cola, MTV, Mattel, Fisher-price, Sony, Universal Studio, Espirit, NASCAR, Ebay, Boeing, Kellogg, Honeywell, Nickelodeon等等。LIMA每年在全球六大城市 (纽约、伦敦、慕尼黑、东京、上海、香港) 举办国际品牌授权展会, 是全球品牌授权领域最为活跃的行业组织。

品牌授权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 是指品牌的拥有者在一些商定的条款 (如使用品牌的商品类别、商品销售的地理地区和使用的时间段) 的基础上通过有关协议, 允许被授权商使用授权商的品牌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 并向品牌授权商支付商定数额的权利金的经营方式。

品牌授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沃特·迪斯尼影片公司的创始之初。有一天, 沃特走进一家餐厅, 一名男子走近他身旁说:“我是一个家具制造商, 我给你300美元, 你让我把米老鼠的形象印在我的写字台上好吗?”沃特欣然应允。这笔钱也就成为迪斯尼公司收到的第一笔品牌授权金。正是这种经营模式和迪斯尼主题公园造就了这家著名公司。根据LIMA委托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商学院所作的年度统计报告,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 品牌授权业已成为一个1800亿美元的产业。在《财富》杂志所列500家大型企业中, 三分之一以上企业的业务与品牌授权有关, 因此品牌授权已成为跨国公司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授权是一项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 能为制造商和零售商带来竞争优势。对于制造商而言, 通过品牌授权可以减少研发成本、被零售商接纳和重视、产生新的现金流;对于零售商而言, 通过品牌授权可以使他们与别的零售商区别开来, 吸引消费者注意和增加销售额;对于消费者而言, 在竞争激烈的消费品市场中, 品牌授权的商品是一种保证, 是一种认可的标签, 可以带来品牌的归属感。

品牌授权的方式一般有商品授权、促销授权、主题授权、通路授权等, 被授权商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授权商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获取品牌授权。

商品授权 (merchandising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在商品的设计开发上, 并取得销售权。例如:迪士尼公司授权天利玩具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小熊维尼的室内飞行玩具。

促销授权 (promotion licensing)

(1) 促销赠品授权: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 与自己的促销活动结合, 规划赠品, 促进公司产品销售。例如:购买麦当劳套餐赠送天线宝宝玩具。

(2) 图案形象授权:被授权商可以运用授权品牌的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 与促销活动结合, 规划主体广告、创意主题活动, 达到促销目的。例如:噜噜米Moomin经常现身在大型百货公司、信用卡等促销活动中。哆啦A梦、茶犬、蜡笔小新等图案授权给电信增值业务公司做手机图案下载等。

主题授权 (subject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运用所授权品牌之所属商标、人物及造型图案为主题, 策划并经营主题项目。如迪斯尼 (Disney) 将其迪斯尼品牌对外授权做迪斯尼主题餐厅。

通路授权 (place licensing)

被授权商可加入做授权品牌的连锁专卖店和连锁专卖专柜, 统一销售授权品牌的商品。例如:腾讯QQ的Q-Gen品牌专卖店。

3.美国债券市场考察引发的几点思考 篇三

美国债券市场制度安排带来的启示

(一)建立激励做市商的制度安排

美国国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根据美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2年的年换手率(现券年交易量/债券年末存量)达到了11.97倍,而我国的年换手率仅为1.23倍。美国国债市场流动性良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国债的做市商制度。在美国,为了保证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承销商是从做市商中选出的。即先要成为做市商,才能成为国债承销商。近年来,美国政府债券做市商数量一直保持在40家左右,其中21家拥有承销商资格。

由于制度设计的差异及市场成熟度不同,我国国债做市商数量少于承销商。目前银行间市场由主管部门确定了23家做市商。但拥有做市商资格除了取得市场声誉外,缺少实质利益,履行做市义务时还会承受市场风险。这种风险收益的不对等使得现有机构对做市业务不积极,做市商制度的作用发挥有限。建议国债发行人和市场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将做市商资格与债券承销商资格、一级交易商资格三者结合起来:如一级交易商(国债等承销商)优先从做市商中选拔,赋予做市商对新发债券优先认购权和优先追加认购权,对做市的承销团成员优先提供现金管理招标融资便利等,以使做市商能在一级市场业务中获得足够的做市债券,同时吸引更多市场机构成为做市商,激励其履行做市义务。

(二)加强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

次贷危机至今已有5年,尽管美国证监会对资产支持证券实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如要求特殊目的机构(SPV)向投资者公布每一笔抵(质)押资产债务人的信用等级和债务量,但未进一步强制要求公布具体的债务人和资产,透明度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因此,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认购热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见图1)。

证券化产品不透明,一般是银行承诺了不公开借款人(即资产支持证券的最终负债方)信息,导致下家——证券化产品的投资者对资产标的不了解,即投资者不知道花钱买的到底是什么资产。由此,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为一个黑箱,或者说经过了包装,SPV和评级公司等中间人拥有了信息不对称的操作空间。美国次贷危机很大程度归咎于此。

然而,我国目前在上海清算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其信息披露制度仍然没有吸取上述教训,即仍没有披露资产池和债务人明细,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如该产品大规模发行,有可能重蹈次贷危机的覆辙。今年8月初,深圳银监局对鹏远评级公司在公司债评级工作中的失职进行了查处,也再次敲响了不能只靠评级公司评级信息的警钟。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商业银行,应在发行前征询借款人意见,对愿意公开其信用状况和身份的借款人给予利息减免。因为公布证券化产品所包含的具体借款人名称、财务报表和业务开展信息,近似于企业发债的信息披露内容,可以促使该类产品健康发展。

图1 美国过去十年资产支持证券(ABS)规模增长情况

(三)取消投资国债的免税优惠

在我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购买其他债券和发放贷款要交所得税,而购买国债所得利息收益可以免交所得税,因此这些机构十分青睐国债,并通过压低国债利率(当前国债利率较政策性银行债券利率低15%左右,比同期存款利率低约17%)的要价获得了可流通国债存量的90%。而对个人而言,由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免税,且银行得到政府的隐形担保,因此国债利率如果不接近于银行存款利率,则缺乏投资吸引力。

美国国债税收制度与我国有很大不同。美国储蓄国债利息免州和地方税,但不免联邦税。此外,中美两国是有税收互换协议的,根据规定,美国机构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取得的利息收入和价差收入都需交税,可以在我国交税,也可在美国交税,但利息收入所交税款不应超过利息总额的10%。

因此可探讨一个“颠覆性”的话题:我国是否不需要对投资国债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即便不免税,由于投资无风险的国债不受资本金和贷款额度限制,金融机构购买国债的兴趣也不一定下降。而其通过提高购买国债的要价,既可以补偿因交税损失的利息收入,又可使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接近个人投资者的利率收益预期,给个人投资者更多持有机会。国债利率提高也会提升美国等和我国有税收互惠协议的境外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从而丰富投资者结构、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此外,这还可以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美国债券市场产品设计带来的启示

(一)私募债的启示

美国私募债券市场的发展以三大法规的颁布为里程碑,即1933年《证券法》、1982年《144规则》与1990年《144A规则》。1933年《证券法》规定了私募发行可以豁免注册,为私募发行打开一个口子。1982年美国证监会出台的《144规则》进一步具体规范了私募发行,确定私募发行的证券属于受限制的证券,没有经过注册或者援引其他豁免条件的不能转售流通。为解决私募债券的流动性问题,美国证监会又于1990年制定了《144A规则》。美国私募债券制度安排总体上是在不减弱投资者保护的前提下,不断放宽转售的限制条件,增强私募债券的流动性,活跃私募债券市场。

《144A规则》规定私募发行对象必须是合格投资者,对于受限制证券发行人以外其他人的转售行为,如果对象为符合其项下规定条件的机构买方,则该交易可以豁免《证券法》的注册要求。从对债券发行与转售的要求来看,《144A规则》下的证券不能和已在联邦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NASDAQ)报价的证券为同一类证券,这有助于明确公开发行与私募发行的不同功能定位。从信息披露制度来看,私募债券的投资者需具备一定的谈判能力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但发行人信息披露义务并非可以免除。《144规则》和《144A规则》中规定了转售阶段信息披露要求,并针对不同类型合格投资者,对私募债券持有时间和交易数量等方面作了不同的规定。

当前,我国私募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一是私募债券发行不需要进行公开信息披露,不需要评级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发行条件和过程过于简单,给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留下了较大空间。笔者曾发现多起不同投资者所收到同一只私募债的资料自相矛盾的事件。二是对私募债发行人不再要求“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1年利息”,企业的偿债能力难以保证。三是私募债利率远高于公募债,有输送利益之嫌——美国私募债利率一般比公募债高10-15bp,而我国可高出70-150bp。四是私募债投资者范围相对过宽,允许任意动态的200个投资者持有同一只债,有“以私募之壳装公募之里”的嫌疑,加大了风险识别能力低投资者群体的风险。

虽然我国尚有企业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40%的规定,但由于包括私募债在内的多种债券品种未纳入同一条例管理,该规定已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应当修改有关过时条款,同时将中短期票据、私募债和公司债等名目繁多的变种企业债统一管理,以免政出多门,造成系统性风险。

(二)高收益债的启示

高收益债是指资信级别低于投资级别的债券,这类债券具有高收益和较高违约风险的特点。穆迪公司和标普公司分别将评级低于Baa级和BBB级的债券定位为高收益债券。

从高收益债券在美国的发展来看,20世纪50-60年代,中小企业很难在银行获得运营资金,因此转而借助于债券市场。中小企业发行高收益债券使投资者在承担高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一方面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格局,更是促进了高收益债这种新产品的大发展。2012年,美国企业债券发行量中的20%为高收益债券。

我国近年来开始发行类似于美国高收益债的中小企业债,这成为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内容。但我国中小企业直接发行的债券占企业类债券发行量的比重非常低,2012年仅为1%,和美国相比差得很远,发展潜力还很大。

究其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债发展仍面临许多待搬除的障碍。首先,在政策上存在一些对金融机构投资者投资品种的隐形限制,如保险公司只能投资于评级为AA级以上的债券,或者要求债券承销商对所承销债券提供隐性担保,使得许多金融机构难以投资或承销中小企业债。其次,我国债券市场长期以来以发行高信用等级债券为主,大多数金融机构投资者形成了惯性思维,金融机构高管和风控部门对债券违约的容忍度极低,没有像发放贷款一样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设定科学的违约率,配套管理能力跟不上市场发展。最后,为中小企业债发行出台的一些优惠措施不尽到位,甚至适得其反。如让中小企业债免于评级和审计披露,表面上是减少了程序和发行费用,实际上因信息不透明,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感,使中小企业筹资更加困难。

对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大力发展债券增信等技术手段,各级政府应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局,为发债的中小企业提供部分担保;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资本和业务规模也应进一步扩大。第二,商业银行发行专项中小企业金融债,在目前中国债信不完善的情况下看来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相当于是商业银行为发债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第三,应对为中小企业发债提供评级、审计、法律咨询、托管结算和指数编制等中介服务的机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上述中介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发债服务收费给予相应减免。第四,应允许以中小企业债为投资对象的债券投资基金份额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托管,增加中小企业债券基金份额的二级市场交易渠道,以缓解基金持有中小企业债的流动性压力。

(三)市政债的启示

中央政府在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的同时,也可以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由于不同地区居民对区域性公共物品的偏好不同,因此地方政府在空间距离、了解居民需求和信息充分性方面拥有天然优势。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提供各类大小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发债采取财政部代还方式,实际是以中央财政为基础进行支持。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地方政府债的发行与偿还设计还有很大空间。除坚持债券集中登记托管外,要结合财政信息公开化进程,研究建立地方债券评级和风险权重评估制度,逐步从“自发代还”转为“自发自还”,以使地方债最终凸显“地方”本色。当前由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品种归为企业债,通常由政府提供隐形担保。就实际情况来说,该品种债券定价和一般工商企业债券定价存在许多不同,体现在编汇收益率曲线时,为遵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则,采取了比较特殊的命名方法,这不能充分反映品种本身的属性。市场投资者呼吁此类品种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定义明晰,以明确相应的投资策略。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债券进行针对性命名,不仅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也积极响应了党中央鼓励城镇化的发展倡议。

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债市规模还需进一步扩大

2012年,美国债券余额为38.16万亿美元,相当于本国GDP的2.5倍;我国债券余额为23.76万亿元人民币,不足GDP的50%。从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债券市场规模与美国成熟的债券市场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扩容空间。

要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扩容我国债券市场规模,就要积极扩大债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数量,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见图2、图3),完善债券市场交易机制。要鼓励基金类投资者、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入市。不要因为管理上出了一些问题就因噎废食,也不应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应参考美国对债市分层的经验,让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私募基金类投资者只能与做市商点击成交;要推广债券的集中招投标发行机制、集中簿记建档机制和集中网上路演机制,提高一级市场的定价透明度,防止承销商形成定价同盟。

图2 2012年美国国债的投资者持有结构

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协会

数据截至日期:2012年12月末

图3 2012年中国国债的投资者持有结构

数据来源: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截至日期:2012年12月末

(二)加强我国银行贷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相关性的研究

对美国企业来讲,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是两个可互补的借贷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利率略高,但简单易行,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保密性较强;而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低并且有相对较长的偿还期,但信息需公开披露,筹资期略长。

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日益成熟,基于现券成交和做市商报价等价格信息所形成的中债债券收益率曲线日益稳定可靠,特别是企业债类收益率曲线已经可以作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参考基准,中债商业银行类债券收益率也为存款管制利率的逐步取消做好了替代基准准备(见图4、图5)。当然,中债收益率曲线编制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应进一步加大对其信息源的支持和人财物的投入,以不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任。

图4 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与中债商业银行债曲线对比

图5 5年期贷款利率与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对比

作者单位: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4.美国私立教育考察报告 篇四

中国民办教育美国考察团

2002年9月15日至9月27日,“中国民办教育美国考察团’,赴美国进行了12天的考察访问。考察团在美国期间先后到了洛杉矶、华盛顿、波士顿。纽约、旧金山等城市。拜会了联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办公室、纽约州和加州教育厅私立教育办公室;与全国私立高等教育认证协会、私立中小学认证委员会等非政府的私立教育认证机构进行了座谈;考察了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西北理工大学和二所私立中小学(幼儿园);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波士顿大学和弗兰克索耶管理学院。此次考察的重点是,美国政府对私主教育的行政职责及其管理体制;非政府的行业协会对私立学校的监督和服务;私立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和财务管理等。

通过听取介绍、座谈讨论、实地考察使我们对美国的私立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美国私主教育概况

(-)基本情况

据2000年的统计,美国有各级各类学校126542所,其中各级各类私立学校22763所,占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7.99%;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生6809.6万人,教育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6%。其中:

--小学共79362所,公立小学为62739所、私立小学为16623所。

--中小学一贯制学校共11412所,公立学校为8292所,私立学校为3120所。

--两年制专科学院共1755所,公立学院为1092所,私立学院为663所(非营利179所,营利484所)。

--普通高等学校共4064所,公立高校为1707所,私立高校2357所,美国的中小学中,私立学校数约占总数的1/4,十年来,其学生数占总数的比例基本保持在]0%--11%之间;美国的高等学校中,私立学校数过半,但学生数约为总数的1/5。因此,总体上看,美国的公立教育规模大于私主教育规模,但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好于公立学校,已形成了公立教育为主,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并举的格局,私立学校作为美国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美国50个州享有与公立学校同等的合法地位。

(二)美国私立教育的特点

1.办学经费来源较为广泛。有社会捐助、校友捐赠、遗产捐赠、基金滚动、服务销售、出租房屋及土地、政府间接资助、学杂费等。以私立高等学校为例,一些研究型的私立大学可以与公立大学一样申请政府的科研经费,有的私立大学专门设有筹金发展部。政府对得到认证机构认证的私立学校的学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或贷款等经费的支助。

2.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办学灵活,课程设置、聘请教师、收费等均可由学校自行确定。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表现、家庭,收入,宗教等情况,自主选招学生。经过政府注册的私立高中,有权颁发毕业证。书,其学生还可以不参加州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而公立高中的学生则必须参加州政府组织的统一考试。

3、教育大纲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美国私立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但教育大纲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注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事,学会求知,不搞千篇一律,实行小规模教学。如私立夏彼尔高中,在校学生共177人,但该校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的意愿,各年级都编有学生数不尽一致的小班。我们看到有的班才有5至7名学生,对这种小规模、个性化的教学,他们均表示满意.

4、私立学校的举办者大都是捐资办教育,把教育作为一项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不要求回报。学校的积累用于学校的再发展。学校停办或倒闭,政府不负责任。

5、私主学校分营利和非营利(或纳税学校和免税学校)。对营利性私立学校的管理比非营利私立学校的管理严格。(1)对营利性私立学校的审批有严格的标准和程序。(2)要求营利性私立学校定期更新许可证(一般是每年)。(3)政府主要工作之一是接受和处理消费者(学生)的投诉,保护他们的利益。有的州(如俄亥俄和华盛顿)还建立专门基金,用于在学校关闭时补偿学生的学费损失。非营利私立学校要设立董事会,而营利性私立学校不须设董事会。据了解,美国绝大多数的私立学校为非营利学校,此类学校的许可证由各州政府颁发,并可向联邦政府申请免税,对学校的捐赠可用于抵减应交的所得税,学校也被称之为免税学校;营利性私立学校多为培训机构(美容美发、烹饪等)和少量的幼儿园,此类学校必须缴纳所得税和财产税等,并被称为纳税学校。

二、美国私立教育管理、监督指导和高校设置程序

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办公室成立于19”年。非公立教育办公室现有编制4人,办公室主任是教育部长处理有关非公立学校教育问题的主要顾问。联邦教育部不负责任何学校的开办或变更的审批、学科和专业的设置、教师资格认定、办学条件审核、毕业证和学位证发放等,这些职责都由州教育厅或社区教育行政部门履行。

(一)联邦政府教育部非公立教育办公室职责

1、参与教育立法,实施政府项目,组织活动

--对影响私立中小学发展的问题向国家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

--参与联邦政府教育立法。

--组织实施联邦政府有关的教育项目。

--对影响私立学校及其教师、学生的管理措施进行评估。

--组织全国和地方私立教育管理部门和团体的有关活动。

2、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

--组织私立中小学有关教育问题的会议。出版相关材料。

(二)州教育厅(纽约、加州)有关部门的主要职责

1、纽约州教育厅非公立学校服务办公室主要职责

--负责全州非公立中学的自愿性注册。

--管理、监督全州不授学位的私立学校。办理和确保这类学校教师的资格证明以及达到适当的标准,--调查和处理私立学校学生的投诉,2、加州教育厅根据州的有关法律没有直接管理私立中小学的职能,但私立中小学必须每年向该教育厅提交学校的基本信息。州消费事务局负责私立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审批与管理。从了解的情况看,美国绝大多数州政府教育部门对私立教育的管理职责大致可概括为:保障权益,提供信息,协调关系,组织交流,解决纠纷。

(三)非政府认证机构的监督指导

认证,是美国保证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认证机构一般为非政府的专业组织。学校的审批是行政行为,而学校是否参加认证是学校自愿的行为。认证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质量.认证机构一般既认证公立学校,也认证私立学校。美国的认证机构主要为三种类型,一为地区性的、二为全国性的、三为专业性的。

高等学校认证

1、地区性认证机构。美国有6个地区性的认证机构,即中部、中北部、西北部、南部、西部和新英格兰地区的学校与学院协会.地区性认证机构基本上对本地区的私立学校(也包括中小学)的认证。

2、全国性认证机构.如全国法学院协会、全国音乐学院协会等,其所做的是专业认证。

3、专业性认证机构。如全国建筑学认证委员会,全国临床实验科学认证委员会等,专业性认证机构做的也是专业认证。

中小学校认证

除6个地区性认证机构做中小学的认证外,还有专门认证私立中小学的机构。全国私立学校认证委员会(NCFSA)是对私立中小学认证机构进行认证的机构,联邦教育部定期公布它所认可的认证机构,只有得到联邦教育部认可的认证机构所认证的学校,学生才能参加联邦政府的经费资助项目。

(四)高校设置的有关程序

在美国设立一所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一般要经过如下程序:

1、政府部门对举办者的办学资格进行审核,合格后予以注册。举办者在获得办学执照、帐号(税号)后,才可向社会宣传并招生。

2、州教育厅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对学校办学的初始条件进行连续5年的跟踪,基本达标后,发给学校长期办学执照.

3、认证机构对学校是否具备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资格进行认证。按美国法律规定和高等学校运行机制,学校一般在获得办学执照后,即按其中办学校的性质、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及所在地区,选择权威性的认证机构,递交认证申请。认证机构根据学校所提认证申请的内容和项目,组织专家组开展认证考察工作。只有经认证机构认证合格的学校,才能发放相应的学历学位证书。

三、美国私立学校经费来源及管理

(一)经费来源。美国绝大部分的私立学校办学经费较充足,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为收取的学费,社会捐助,:遗产捐赠,出租房屋、出租土地。基金本金运作的收益等,政府不直接给私立学校拨款。私立高等学校要取得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主要通过学校或学校的教授申请项目。私立中小学校,则要通过与公立学校建立一种依存关系,借助公立学校,申请取得政府项目资金。

(二)经费管理及产权。美国私立学校经费管理是在整个社会较健全的会计制度下进行的,私立学校建校舍筹集资金必须依法运行,首先由学校提出申请,经准政府部门(发展办公室)审查:金融部门(投资银行)进行具体操作。如私立高等学校建校舍所需资金,可以向社会筹集;也可通过投资公司向社会发行债券,但筹集办法需按照金融政策规范运作。基本形成了学校、企业、政府间互相制约的机制,并有了一整套较完备的市场运行机构和规则。

私立学校财务管理由会计公司负责收支,所有经费收入支出都有详实的记录,并有专门的审计机构负责不定期的审计;私立学校投入教育的资产,在学校建校之初是明确的,如加州设立学校须向州政府消费事务管理局和教育管理部门申请注册。非营利的私立学校,其所有的资产归属学校;营利性的私立学校,必须按税收的有关规定依法纳税,其资产所有权归投资者所有。

四、思考和借鉴

(一)关于发展私立教育的理念

1、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美国的私立学校绝大部分为非营利的,营利性的仅占总数的4%,而营利性私立学校中真正能够获得营利的也仅是一部分。因此,学校普遍认为“营利比不营利更痛苦”。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哥伦比亚等私立大学都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基金本金运作后的盈余全部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坚持私立学校办学主体的多样化.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其私立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是为了满足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教育的多种需求,由此促成了教育多样化的发展。美国私立学校的举办者主要为宗教团体、慈善机构、教育集团,企业等。不同于亚州一些国家的是,美国私立学校绝大多数举办者不将办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3、探索并建立私立学校的办学模式。美国的私立学校相当部分设立早于公立学校,并具较明显的办学特色,与公立学校形成了较激烈的竞争局面,尤其是私立学校的选择性招生、小班教学、咱主施教等,符合了美国部分家庭对于女教育的特殊需要。办学不是简单的追求升学率和普及率,而是探索和寻求私立学校独特的办学模式、灵活的运行机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等。

(二)政府对私立学校系统,灵活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

1,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私立学校宏观管理.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专门设立了非公立教育办公室,主要的职责是参与立法、实施政府项目、组织活动。各州教育厅私立教育办公室对私立教育的管理范围和职责虽不尽相同,但主要也是宏观管理。

2、政府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各司其职,井对私立学校依法管理。美国尚没有专门的私主教育法,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根据相关的法规,规章对私立学校行使管理职能,涉及的有法院、消费事务、财税、卫生、消防等部门。由于美国法律、法规健全,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私立学校具有较强的依法办学的意识,因此,当私立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并不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出面协调、干预,而是根据问题性质由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来依法处理、解决。

3、非政府的认证机构对私立学校监督、指导.美国政府扶持并依靠非政府的认证机构实施对私立学校的监督、指导。这些认证机构的特点是成立时间较长,认证范围广,认证过程严格,在国内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未经认证的私立学校“难以入流”.另外,美国有一种特别的认证机构,专事对非政府的认证机构进行认征,确保了认证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4、私立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美国的私立学校在国家一系列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较完备的规章制度的保障监督下,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了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负责任的良性机制,同时私立学校还要主动接受有关认证机构的自律性指导和监督、评价。

美国的私立大学得到了政府对其办学许可后,还需取得高教认证机构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学校一旦建立,在人、财、物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是自主的。但学校的所有规章制度都必须公开,对外宣传的内容必须是经导比准的,不能随意刊登;宣传的和履行的必须一致,否则即被视为欺诈,遭到起诉甚至被法院重判。

(三)严格规范的经费筹集、运作和管理,对私立学校的不断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1、政府的政策支持,推进了私立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私立学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一是由私立学校提出,政府酌情提供信誉担保,尔后学校可向有关的基金会申请低息贷款;二是政府允许私立学校自筹资金,滚动发展,但依法得承担相应的风险;三是私立学校可运用金融手段,在政府的支持下,委托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债券,从而取得低风险、高回报的效益,但所收取的效益必须全部用于学校。

2、私立学校内部建立基金会。美国的私立学校一般都设有基金会,国家规定其。冬金不能动用,金融运作后的增值部分可用于学校的发展,既保证了学校的发展,又避免了学校发生资不抵债的状况。

3、财务税收制度健全,规范。美国私立学校的财务(包括所收学费)必须进入学校的帐户,委托会计公司管理,并由审计公司进行审计。对私立学校的检查、评估,首先和重点部分都是财务管理,一旦发现任何财务上的违规款项,学校法人即戍被告并上法庭。慎密、规范的财务制度,确保了私立学校正常、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四)可借鉴的做法

1、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要有别于对公办教育的管理。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则更应强调依法自主管理和社会参与管理。为此建议:各级政府要积极扶持为民办教育发展服务的中介机构,为民办学校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服务,逐步在评估监督等方面做到“行业自律”,同时给下一级政府较大的管理权限,因地制宜地发展民办教育。政府教育部门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职责主要为:学校设置标准的制定、办学资格的认定、学校权益的保障,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沟通信息等。政府的相关部门应依据职责,各司其职,依法行政。民办学校则须依法自主管理、自负责任。

5.美国科技场馆考察报告 篇五

山东省科协赴美国科技场馆考察团

为认真做好山东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省科技馆新馆建馆理念研究和建设方案研究论证,2009年2月23日至27日,山东省科协组成赴美考察团,对美国部分科技场馆进行考察。

这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美国科技场馆现状、建设理念、展示内容设计及展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展品研发情况,运营及管理情况,与相关管理及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收集有关材料,为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做好理论和技术准备。期间,重点考察了加州科学中心、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金山探索馆等美国代表性科技场馆。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国科技场馆概况与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科学博物馆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有各类科技馆、博物馆2400多座,其中科学中心有200多座。目前,美国各类科学博物馆的年观众量超过2亿多人次,其中科学中心类科学博物馆的观众量达9000多万人次,并且观众总数还在逐年增加。

(一)考察的科技场馆概况

1.加州科学中心

加利福尼亚州科学中心位于洛杉矶,建于2001年,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是美国西海岸最大的科学博物馆,是一家由政府和科学中心基金会合伙经营的非营利性机构,每年接待观众130万人次,其中小学生约占1/4。就在我们考察时,也遇到学校组织学生到科学中心参观。据介绍,到科学中心体验学习,是美国所有学校都经常组织开展的活动。

加州科学中心属综合性科普场馆,一侧与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主场馆毗邻,另一侧建有洛杉矶航天航空馆,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交相辉映,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氛围。加州科学中心展馆分为科学殿堂、生命世界、创造力世界、经验积累、穹幕电影厅等几部分。中心门前的广场和序厅被称为科学殿堂,极富科学气息。人们在进入展厅之前就已经融入科学的氛围之中。展馆的序厅是一个圆柱型建筑,顶部由双色玻璃组成,人站在下面可以看到太阳光透过顶部的玻璃照到地上的光谱,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光谱也会发生变化。

“生命世界”是科学中心比较大,也是内容最丰富的展区,通过生命过程、生命起源、细胞实验室、能量工厂、消化系统、供给网、控制中心、人体工程等项目向公众系统介绍了生命科学方面的知识。

我们去的时候,恰逢加州科学中心精心策划了一个有关禁止毒品的专题展览。该展览通过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数据以及大量的实物,从毒品的种植、生产、销售,一直讲到毒品给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极大危害,看后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关注社会问题,紧跟时代热点,经常举办一些公众关心的专题展览,以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也是这个科学中心的一大

特点。

2.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华盛顿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是美国航空航天史专业性博物馆,位于华盛顿独立路,隶属于史密森学会,前身是美国国会街1946年建立的国家航空博物馆,1976年迁现址,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陈列面积2万平方米。该馆公共关系部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展品、理念、运营、管理事业及志愿者队伍等方面的情况。

该馆主要收藏了反映美国航空航天史的飞机、发动机、火箭、登月车及著名航空员与宇航员用过的器物。展出各种飞机300多架、太空飞行器100多种、火箭和导弹50余种、发动机400多台、螺旋桨350副及大量模型。该馆是世界上航空和航天科学技术方面收藏品最丰富的博物馆,其中大多数都是实物,只有少量是复制品。收藏品中,仅有一部分用于展出,另有相当数量的藏品出借给世界其他博物馆展用。航空航天馆涉及的领域包括航空学、宇宙航行学、地球和行星,以及航空史等,是华盛顿地区景点中最引人的博物馆之一,自1976年7月1日开馆以来,每年的参观者超过1000万人次。

该馆还建有一个400座的宽银幕立体电影厅,其银幕有5层楼高,宽33米,放映宇航科学影片。还有一个直径21米的环形空间馆,表演各种天象及宇航景象。由于时间关系,这次考察没能安排参观。

3.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建于1880年,背依纽约中央公园,占地8万平方米,环境幽雅。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宏伟的大厦,主体为哥特式建筑,高台阶,大廊柱,其规模可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和英国大英博物馆相比。全馆分占三层楼,设234间陈列室,收藏近5000年来300多万件珍贵文物和艺术品,主要有埃及艺术、希腊罗马艺术、东方艺术、西欧艺术、伊斯兰艺术、美国艺术等部门,还附设有少年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也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中国古代物品,如商周汉青铜器、唐宋明清瓷器、明代木家具、清代绘画等,其中有些还是中国已经失传的孤品,可谓件件价值连城。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算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被认为科学技术最发达的美国,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浓厚兴趣,实在发人深思。

4.旧金山探索馆

196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弗兰克•奥本海默创建了旧金山探索馆。探索馆占地1万平方米,拥有一个学习中心、9间教室、一个生命科学实验室、一座150个座位的剧场。在科技馆界,人们往往将美国旧金山探索馆看作是科技馆的楷模,但探索馆却是利用一个国际博览会的旧仓库改建而成。走进展览大厅,第一眼看过去确实就像一个大仓库,光线有些暗,墙壁和地板也未加任何修饰,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显得有些破旧。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人流如潮,观众年龄不一,各年龄层次均有,脸上都流露出快乐和兴奋。参观者们几乎没有人去注意顶棚、墙壁和地板的破旧,而都是直奔展品而去,探索馆的与众不同就在于此。

探索馆共创造并收集了600多件交互式展品,其中大型的、壮观的展品很少,大部分展品的占地面积在2平方米左右,有的还不足1平方米,内容涵盖了从科学、艺术、自然、技术到人类感知等多个领域。具体的内容有生物学、物理学、人类感知、听觉和记忆。除此之外,探索馆还举办大量的专题展览、巡回展览、科学讲座、科学表演等。

(二)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学科教育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强国,美国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以保持和增强国家的竞争力。所以美国科普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提高在校学生和民众的科学素养,尤其是注重基础学科教育,而美国的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平台之一。旧金山探索馆作为典型代表,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展品定位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而动手参与仍然是探索馆展品设计的主导思想,绝大部分展品,观众都可以动手操作,因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探索馆以朴实无华且丰富多彩的展品设计和展览形式赢得了众多的观众。

2.坚持以展品为核心

美国科技馆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对展品非常重视。大部分科技场馆,其建设理念均是将展品作为核心,不过分追求建筑的豪华与雄伟,能满足展示需要即可。像旧金山探索馆,展厅是利用旧厂房改造而成,但600多件展品,每一个展品都凝聚着创造者的智慧和辛劳,展品虽然有几百件之多,但很少有哪个被观众冷落。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很难设计出如此多的精彩展品。

3.鼓励“动手操作”

美国的“动手科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以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弟弟佛朗克•奥本海默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和教育家,创办了多以“动手科学”为办馆方针的现代科学中心。“动手科学”很快得到了国际科学博物馆界的认同,随后,各类可动手的科学博物馆风靡世界。在美国的科技场馆,几乎看不到任何“请勿触摸”的告示牌,大多数展览都是鼓励参观者“动手”操作。像加州科学中心,即便是单纯介绍人体知识,也制成了灯箱形式,让孩子们按下开关,听不同的解说。这种动手精神在旧金山探索馆等其他场馆同样得到充分体现。展品设计突出动手参与,是美国科技场馆最大的特点。

4.展品研发力量强

在美国,科技馆非常重视自身展品研发。像旧金山探索馆,该馆多年来始终如一的把展品定位在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中,展品主要靠自己设计制作,大约每年创作更新20件新的产品,并向其他展馆出租和巡回展出。该馆展品研发车间就设在展厅内部,有20人左右的设计制作队伍,不断有新思路和新展品推出,每一个展品都凝聚着创造者的智慧和辛劳。

5.管理方式及特点

美国科技馆其管理体制有所不同,但科技馆均属社会公益性非盈利机构,运行保障由政府拨款和社会赞助,大都不收门票,多采取董事会管理制度,免费向社会开放。董事会大多由政府和赞助商组成,设有财政和一般项目委员会、展览和事业发展以及人员管理委员会几个常设机构,实行馆长负责制。除自己的工作人员外,科技馆还聘用义工,引导观众和进行讲解。在美国,人们退休之后一般都要到社会上做义工,在科技馆做义工的人员大都具有专业知识,甚至在某个行业造诣很深。这次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负责为我们讲解的志愿者Jack先生,就是工程学博士,已经70岁。为充分发挥科技馆的效能,吸引观众,科技馆多采用会员制的做法。会员一般包括学校和公众两大类。会员每年缴纳一定的会费,可以免费参观科技馆及参加科技馆组织的相关活动。

二、考察的思考与启示

1.不断发展创新展教理念

展教理念,是科技馆策划展览教育活动内容与方式的灵魂。展教理念的发展,是科技馆全方位发展变化的基础。现代科技馆展教理念以心理学的认知学派为基础,使展示教育活动的知识内容及表达方式,更符合观众的学习认知心理。在现代展教理念上,应推行以“探索与发现”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式。这种展教理念看重的不是参观者在科技馆中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习的过程,即发现和探索科学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现代科技馆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与模式,重在培养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特别是要激发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在美国的科技馆界,创新是永远不会被忽视的话题。像探索馆,其宗旨就是通过提供一个创新的环境、计划和条件,为公众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的氛围,促进公众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

2.科技馆应以展厅工作为中心

展厅是外界了解科技馆的窗口,是科技馆与公众沟通的直接场所,更是科技馆教育的主阵地,科技馆管理的好坏都通过这个窗口反映出来,所以展厅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重视展厅工作就是重视展品的质量和水平,重视展厅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没有了展厅,也就没有了观众,科技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美国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大都在展厅,一切工作都以展厅为中心。像这次考察的探索馆就是典型的例子,办公室和展品研发制作车间就设在展厅,用玻璃墙相隔。

3.展示内容应注重基础科学教育

科技馆展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基础科学原理为主,另一类是以展示高新技术为主。科技馆作为面向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公益性展览教育机构,作为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在展示内容设计上,应注重基础科学教育,使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内容有机结合成为展览整体。这种内容安排,更符合我国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点需求,也体现出基础科学和高新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

4.建筑设计要以功能为主

近几年,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较快,人们在关注研究展品的同时,对科技馆建筑要求也越来越高,赋予其一定的寓意和象征。科技馆终归是要靠其展览和活动吸引公众的,建筑设计应当为实现展教功能服务,应以实用、美观、大方为基本原则。像旧金山探索馆,没有刻意追求建筑本身的新意,但并不影响其在国际科技馆界的权威与声誉。这并不是说科技馆的建筑外形不重要,好的建筑外观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并加强它在公众心目中的位置。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及其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馆建设须统筹考虑内容、建筑、环境等各种因素,力求为公众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和休闲场所。

5.精心搞好临时展览

科技馆须经常办一些临时展览,作为常设展示内容的有益补充,这也是科技馆展览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科技场馆举办的各种临时性展览态度非常认真,像这次加州科学中心举办的“禁毒专题展览”,无论是在内容选择、展品设计还是展示环境创造上,都花费了很多精力、财力。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借鉴。

三、对我省科技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已经列入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及“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在关于《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一体发展规划》中,省政府又将省科技馆新馆列为优先发展的服务业重点项目,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刘伟副书记、王仁元、王军民副省长等省领导同志都分别就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做出有关批示。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发改委要求,省科协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在进行建馆理念研究、论证建设初步方案基础上,已经完成新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因此,我们建议:

1.加快省科技馆新馆立项和建设步伐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及省领导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省重点规划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我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科普资源平台建设,建议加快省科技馆新馆立项和建设步伐,使省科技馆新馆建设早日进入实际工作阶段。

2.进一步加强科技馆研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技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广泛关注的重要科普文化基础设施,我省科技馆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科技馆管理、建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公众对科技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研究和探讨加强科技馆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增强科技馆工作者的责任感,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深入学习掌握科技馆建设规律

科技馆建设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和特点,由于我国科技馆建设起步较晚,目前我们对科技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需要深入学习掌握世界上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建设规律和特点。在考察条件和时间允许情况下,应将业务考察与研讨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强科技馆

理论研究,建设出具有世界眼光、符合我国公众需求并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馆。

4.加强科技馆建设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

6.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报告 篇六

2000年6月30日-7月21日,全国农技中心“赴美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考察团”参加了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的农业推广技术培训,访问了密西根州万比伦县推广站、马里兰大学推广站,参观了两家综合农场和芝加哥谷物期货市场,最后拜访了美国农业部负责推广工作的研究教育推广局。

一、美国的农技推广工作

(一)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1855年美国国会通过“赠地法”,根据该法案,每个州均设立有赠地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即是全国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大学。1887年第43届国会通过汉奇法案,在赠地大学建立农业试验站(相似于农科院),主要开展动植物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研究;研究、试验作物和果树对气候、水土条件的适应能力;分析土壤、水份、天然和人工肥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草及饲料作物的适应性和价值;研究各种家禽饲料的成分和可消化性;开展有关奶油、奶酪生产的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等。1914年美国农业部提请第63届国会通过史密斯和勒沃尔法,规定在州立大学建立合作农业推广站,通过田间示范、发行出版物等形式,向农民提供农业和家政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上三个法案,形成了美国以州立大学为依托,教育、科研、推广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推广模式。

(二)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美国从联邦政府到州政府、县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推广机构。联邦政府推广机构设在农业部,有500多人从事推广工作;州一级的推广机构设在州立大学的农学院,由农学院院长或副院长任站长,设副站长3-4人,并设立主席、副主席、秘书等职。同时州推广站一般都设有专家顾问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推广项目进行决策,对推广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下一年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美国州一级有推广专家4000多名,均为大学的博士或教授;州立大学在各县均设立有农业推广站。县级推广站由州立大学的推广站直接管理,推广人员由大学推广站组织评审小组,按聘用条件择优聘用。县推广站直接、间接地(农业协会、合作协会或自愿者)向农民推广最新科研成果,传授科技知识。全美共有县级推广人员12000多人,其中25%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占绝大多数。密西根州83个县,有推广员445名,70%为硕士,10%为博士;马里兰州23个县有推广员300多人,80%为硕士,10%为博士。县级推广员由大学推广站直接培训。

(三)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的宗旨是:通过教育向农民传播知识。推广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通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项目,帮助农民改善生活。

推广工作的目标是:使农民有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使青年人有远大的理想;提供更多的有活力的社区,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美国的推广工作面向整个社会,包括农业的全程和家庭,以及农民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重点推广领域是:农业与资源管理、社区经济发展与旅游、食品与安全、儿童青年教育、家庭家政管理五大领域。

通过以上领域的推广,教育农民应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发展优质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并不断开发新的农产品;教育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合理正确投资,改进生产设施和条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教育儿童青年通过“四健”活动,培养从小爱学习、爱劳动的思想,向他们传授终身可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妇女怎样带好孩子、增加食品营养,改善家庭经营管理等。

(四)成功的推广工作经验。美国推广工作内容的确定主要有三种方式法:一是自下而上,以县站为基础,收集农民所需要的知识、技术等汇总到州推广站,州站组织拟定全州及各县的推广项目内容;二是由各专业组的专家自上而下确定推广项目,如畜禽防疫、农作物病虫防治等;三是成立专家领域推广队伍,成员包括州农学院的推广专家、农牧场主、农资经销商和县推广员,共同研究决策推广项目。这样决定的推广项目针对性较强,有利多方协作共同完成。据密西根州立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州推广站副站长GaleArent先生介绍,该方法作为密西根州的推广经验,得到了农业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目前正在全美和有关国家推广。

在多年的推广工作中,GaleArent先生总结出了8条搞好推广工作的经验:一是每人都有向上的目标;二是推广站的人员构成以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组成;三是推广人员必须竞争上岗,讲求工作实效;四是所有推广人员必须有搞好推广工作的承诺;五是有一个团结、协调、合作的工作环境;六是有一个较高的工作目标;七是推广站及其成员的工作必须得到的社会的承认,受农民的欢迎;八是有原则性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领导。

(五)现代化的推广手段。美国农业推广除有健全的推广体系和庞大的、高素质的推广人员外,还拥有现代化的推广设备和手段。首先,各级推广站均配有计算机系统,并与国内外联网,设立有多个网站、网页。密西根州的83个县推广站都是联网的。推广人员可以随时获得大学推广站数据库中的资料,也能了解到世界各地农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等(在万比伦县推广站,我们即在网上找到了“中国农业信息网”)。其次,各州推广站设立有电视台、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信息和技术知识。三是运用卫星系统向农民提供农业气象、病虫防治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技术培训等。县级推广站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等设备齐全,有土壤、肥料等质检仪器,图书资料室、会议室、培训教室等设施齐备,农民不出家门就可了解所有农业信息。

(六)稳定的经费渠道。以1996年为例,美国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60亿美元。其中科研经费40亿美元,推广经费20亿美元。近年达到84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用于食品和农业安全及质量检验,40亿美元用于科研,30亿美元用于推广。密西根州大学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7500万美元(2000-2001年预算),其来源,联邦政府占15%,州政府占38%,县政府占25%,特定项目占19%(该部分不固定),植物安全项目占3%。在7500万美元的科研、推广经费中,用于人员工资的开支占85%。近年来,县政府对推广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密西根州,各县近3年用于推广的经费从1200万美元增加到2400万美元。万比伦县是密西根州经济“欠发达”县,人口7.5万,耕地20万英亩(120万亩),县推广站有16名推广员,每年推广经费40万美元。

美国联邦政府规定,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随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增减,联邦政府用于各州的推广经费,要求按1:4配套,即联邦政府支持100万,州政府必须投入400万。州县政府同样通过财政预算来保证农业科研、推广经费的落实。同时吸纳私人企业、农牧场主等的自愿资助。密西根州近年接受资助的推广费占推广经费的1.5%。

(七)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在美国,包括县农业推广站的推广人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人、财、物管理权属州立大学推广站。县推广站经费由大学推广站核定,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大学推广站按规定比例解决;办公费费用、交通工具等开支由县政府解决。科研、推广经费统一由州立大学按项目及支出预算拨付。县推广站与县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一般县推广站长的年工资收入4--5万美元,大学本科毕业的推广人员年工资2.8万美元,硕士推广员年工资3万美元。推广人员的年收入平均可达4.5万美元以上。推广人员的福利、保险、退休基金、推广奖励基金及职工家属的保险等全部由政府及州推广站承担。保险金个人承担5%,州推广站承担10%。同时享受国家公务人员的其他待遇。

二、美国农技推广工作启示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美国作为移民国家,“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支持和保护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由于管理体制、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照搬美国的推广模式是不可能的。但美国政府重视农业、保护资源、保护农民利益等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一)依法治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喊了几十年,但“基础”依然不稳。农业“靠政策、靠科学、靠投入”还仅体现在政策上,且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时有偏差,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投入严重不足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法》规定的投资比例实际中难以兑现,《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管理条例》等法规贯彻落实难,“权大于法”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利用行政手段挤占、挪用基层推广站的资金、资产,限制农业部门执法,拖欠农技推广人员工资等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好农技推广服务工作,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农业法规、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治农。要象抓“农民负担管理”一样,下大力气抓好农业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体系的有机结合。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科研、推广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尽管我国过去曾推行过“农、科、教”三结合的体制,但实践效果难尽人意。

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生产劳动率仍然很低,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国情的不同,在我国套用美式的“三位一体”是很难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互脱节问题,我认为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制,二是经费。美国农业部的职能用一句话概括,即“从田间到餐桌”,而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过程,我们是由多个不同部委管理的。体制问题是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不仅仅体现在“三结合”上),短时期内这种利益格局很难打破。同样,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不同资金渠道对其资金使用上的限制,也难使二着象美国那样结合到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我国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者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农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项目,把科研、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支持实用技术的研究,培训推广骨干,加大推广力度。目前我们管理的“科技跨越计划”、“棉专资金”等专项资金均在这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不断增加农技推广经费,改善推广人员待遇,稳定基层推广队伍。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农业发展的保证。我国农业推广部门经费严重不足,“缺钱养兵,无钱打仗”问题相当突出。目前,市(地、州)、县正在进行机构改革,“脱勾”、“转制”呼声很高,推广队伍士气低下,推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作为主管部门的农业部,一方面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力保各级推广部门在地方机构改革中不受冲击或削弱;另一方面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努力争取资金,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投入,逐步实现推广手段的现代化,改善和提高推广体系人员的待遇。应学习、借鉴美国的经验,参照国土、工商、税收等部门的做法,将基层推广人员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管理。各级政府要为农技推广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鼓励推广人员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要对推广工作成效突出者予以重奖。在职称评定、职务聘用中,要向县及县以下倾斜,激励基层推广人员深入农业第一线。要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有关农业的方针、政策,在地方机构改革中,农业推广系统不能搞“脱勾”、“断奶”,不能“转制”为企业。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推广队伍综合素质。美国的农业推广人员,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州大学推广站进行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我国农业推广体系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推广人员大多在推广工作第一线,受教育程度、环境及信息等影响,知识普遍老化。为此,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推广队伍业务技能的培训,包括现代化推广手段的培训,观念、知识的更新,农业法规、政策的培训等。培训形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考虑利用大专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培养农业推广学士、硕士、博士,把县以上推广人员培养成专家型人才;也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基层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

上一篇:银行竞聘面试题库下一篇:党员医生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