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2024-12-02

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共12篇)

1.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一

投稿日期:2017-9-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黄海涛(1977--),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吉林市

个年龄阶段中的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表现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而采用某种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差异类型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要求所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个人目标是建立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如:在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图文并茂幻灯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能够制作具有动态播放效果的一组幻灯片”的教学目标,而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制作图文并茂、具有交互功能的小影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还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学期或学年目标,是对学生在一年内或一学期内能达到的最佳估计;短期目标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是实现长期目标的基础。不同学生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也应有差异,如: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其长期目标为喜欢上这门课,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的长期目标则是培养起对信息技术某一领域的突出兴趣。

2、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如教师课前对学生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准备情况不了解,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会使对该内容熟悉的学生因重复学习而产生厌烦情绪。对此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讲授“使用鼠标”的内容时,有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有的学生却能驾驭自如。这时,教师可以为后者提供其他学习内容,而大部分学生学习鼠标的知识。

还有些学习内容,学生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相关内容的把握准备程度不同,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的措施,在确定总的深度、广度时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适当设臵弹性教学内容。

3、设计课堂练习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

设计练习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机动题,使学生的练习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如“图画部分练习”,教师可设计模仿类的练习两种。基础差的学生完成模仿练习即为合格,基础好的学生要自选设计制作一幅图画,再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制作风格各异、图文并茂的贺卡、广告、海报等。

4、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课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基础知识、作品的编辑设计思路和方法等内容的教学适合选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但信息技术课程还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如果完全采用班组集体授课形式,教师不可能兼顾全体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个别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伙伴教学等相结合的组织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5、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体现差异性的原则。首先,教师要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课前评价主要是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节课结束时,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臵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经常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主动关注学生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教学既是教学本身所需要,更是培养信息社会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找到更好的解决这种“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学生每天、每节课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这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备注:

作者通讯地址:吉林市

2.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差异教学,建议

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一般来说,差异是无法避免的,教育工作者只有认识到这点,理解和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才能有效地进行差异教学,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现状

1.学科重视度不高

许多初中学校的领导受到中考和“前途”观念的影响,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重要,很少关注该课程,使得学校相应的教学设备达不到标准。目前,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一门学生接触和学习电脑知识的重要学科,但很多学校领导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清楚地明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意义,也没有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无法将时间和精力投入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研究中,自然无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部分初中学校盲目地增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本身又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初中生在课堂中很难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锻炼,无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是根据教育局的要求,按照规定课时来教学,而且软、硬件设施也较为齐全,但是,这些学校存在课程安排过于紧凑、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之间有重复性等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逐渐下降,教学效率低下。

3.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有待我们改进和完善。虽然许多信息技术教师非常熟练信息技术的运用,但是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差异化教学的意识和方法,实际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能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二、开展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建议

1.进行分层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展差异教学时,首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考核测试的结果,提前了解该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然后再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作一个大致的分层。一般而言,可将教学目标分为初级、高级和中级三个层次,然后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例如,在进行基础办公软件WPS演示文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困生,可要求他们学会WPS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如软件的打开与关闭、插入新的幻灯片、文字输入等)即可;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插入图片、文本框、表格、图表、Flash动画、音视频等相关操作;而对于优等生,可以让他们在学好前两者的基础上,更多地去尝试探究如何生成生动、形象的WPS演示文稿动画,如设置动画类型、动画次序、动画对象属性等。

2.调整教学课程和方法

首先,学校要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的重视程度,根据课时要求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学校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来配置教学设备。其次,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得教师和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交流。比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版块,然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和基础水平等方面进行分组,每一个小组既包括优等生,又包括学困生,又或者是将性格活泼和性格文静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另外,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环节来深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教师的差异教学水平

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差异教学理念之外,还要具备进行差异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不断地改变学习进度和方法。比如,教科研单位要定期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观摩交流会,给教师提供一个平台,让教师可以共同交流讨论,及时分享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共同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效率。

开展信息技术差异教学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自身的实际操作状况,依据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对此,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提高对信息技术差异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注释

3.高中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能差异、差异性教学

一、学生差异性的主要表现

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的。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的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的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教师应认识到这些差异,并正确对待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在教学中合理处理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要做到因人而异,以人为本。当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或者利用不同层次学生间的知识互补,不但可以解决这些矛盾,还可以利用这些差异达到双赢的目的。

有人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很欣赏这种观点,我们现有的评价体系以绝对性评价为主,在信息技术课上通过考试、完成作品等形式来对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成绩给予评定。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起点的不同,有的学生基础差,有的学生基础好,情况不同,所以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从信息技能、信息素养、学习精神等各方面记录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每次考试或完成作品后就对照看是否有进步,这样将相对性评价引入评价标准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智能构成是不同的,我们也要相应的进行不同教学评价,一方面,对现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做出清晰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情况,以此指导学生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不同的学生,根据学生本人的情况,如个性、心理素质等不同的特质,做出相应的或清晰或模糊的教学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给予学习方面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智能。

在我们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我们练习考试题,有的学生能达到40多分,甚至满分50分,但是有的学生只能是10多分,这样的差异太大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存在着哪些差异性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

1.高中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由于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这门课主要学习的是计算机的应用,学业水平测试也是计算机应用。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甚至学习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一切从零开始;有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只是会打游戏,就连键盘,也不熟悉,什么是操作系统都不知道;而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了,自己都会作系统,有一些常用的软件,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不是陌生的了。这就造成了学生之间客观上的差异。

2.学习兴趣上也存在差异

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也不同。反映在课堂上,如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软件操作时颇感吃力;有的学生做作品创意不错、美工很好,但对程序设计思想的理解力不强。有的学生flash弄的特别的好,有的同学ps弄的好,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还有的学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二、针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提几点教学的实施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所教班级的层次不同,从宏志班到自费班,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有所不同。

1、对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和电脑、网络接触。这一小部分同学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当然上机操作做练习、作业时也相当吃力,比如在我教的班级里,就有学生按我的要求在IE地址栏里输入网址,但是却不知道按回车键就可以登录网站。进入网站后,鼠标变成小手还不知道是共享等。所以在给他们布置作业时,可以相对的降低难度,那怕只是打几个字、熟悉一下常用软件或是浏览一下网页。

还有些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高手”了,可以说对于我们高一学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中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掌握了,怎么让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课获得提高呢?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思想,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①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由这些“小专家”来担任,组员在做练习、作业时遇到困难可以找组长来帮忙解决,这会让他们原本觉得索然无味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有成就感。

②这部分学生计算机技术好但其中一部分通常也是电脑、网络的破坏“好”手,所以对他们合理使用信息技术道德素养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就把必修教材第五章《信息技术与社会》详细讲述给学生。告诉学生要知道计算机网络上的侵犯同样也是犯罪。

2、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差异很大,如在讲到《文件的下载》时,有些学生在完成了文本、图片、网页数据文件下载后,就会想到下载可执行文件,学习积极性高、动手能力强;而有些学生天性不愿探索,所以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多操作多动手,自己去探索网络上的未知世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把握好这种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如何找到教学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差异转变为优势,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教师组织引导和激励以及学生自我约束之下,人人学有所成,有所发展。實际上,如果能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变通方法与策略,变不利为有利,则学生差异性问题并不值得我们如此畏惧,反而会成为最有益的力量源泉。但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挖掘学生潜能和团队智慧,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学习型课堂,在师生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4.语文课堂教学的思与行 篇四

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当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上海的二期课改已全面推行,不管是使用新教材的老师,还是使用老教材的老师,应该说在教学观念上都有了不小的改变,从而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新气象。聚焦语文课堂,回顾先前教学,希望在反思中与大家一起进步。

一、讲究课堂实效,提高朗读训练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是极其重要的。

综观在“教学平台”、教研组活动及调研过程中所听到的课,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大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朗读训练的重视,直接表现为课堂上学生朗读量的增多。这无疑得益于大家对二期课改精神的领会。但同时我们在听课过程中,或是自己在上课中,又碰到了老问题,那就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的脆弱、无力。在教学中,听得最多的话就是“这段话写得真感人,谁能读出语气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有时会看到有的老师有意识地想去指导,但苦于找不着方法。下面就谈谈自己的认识。

1、参与学生的朗读活动 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通过范读、引读、与学生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及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教师如果能经常给学生正确的、动之以情的朗读示范,就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那拿范读来说,在教学实践中,低年级语文教师运用得较多,中、高年级明显地减少。因此,在听课活动时,尤其听到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中老年语文教师的范读,不管读得是否到位,已经在心里为他们的勇气和敬业而喝彩了。我想,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退其次,就应当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要把握好范读的时机。在学生初读前可范读,以帮助学生正音并初步感知课文;在分析重点词、句、段时要范读,以使学生深入感悟课文内涵;在学生读得不理想时要范读,以使学生在听读之时及时得到启发。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指导朗读,一定要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因为只有学生“入其境”,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才能“亲其情”,这样的朗读才算是发自内心的情动辞发。

(1)联系生活激发情感

以三年级第二学期《我爱家乡的小河》描写夏天的小河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夏天怎么热,在这么热的季节里最想干什么,会有怎样的体会。这样,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及生活经验的情况之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学生就读得津津有味,仿佛感受到了小河在夏天给我们带来的凉爽与不一般的快乐,激发起喜爱之情。

(2)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例如,《黄河颂》的教学,老师借助录象资料中“黄河滚滚”的动感的画面,以其声、色、气势感染学生,如果再辅之以钢琴曲《黄河颂》,准能让学生得到震撼,饱含激情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

利用课件,理解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读出感情。如,一年级第二学期中《木棉树的种子》一课,“小木棉树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这是个怎样的情形呢?通过课件演示,一年级小朋友马上就有了形象地了解,他们很自然地就有感情地把小木棉树遇到的困难读了出来,进而又体会了木棉树的坚强、勇敢,读到了位。

3、及时进行朗读评价 为了让朗读训练卓有成效,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评析。可以根据需要,有意识地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教师的评价或表扬、或激励、或婉转,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

我国传统阅读教学有不少宝贵的经验:“熟读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了读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因此,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语文课的首要特征。希望在新学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听到学生和老师更多、更有水平的朗读。

二、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文本价值取向。

课文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的价值取向,具有进入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学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功能。所以在对文本进行解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不能为追求实现多元解读,“让各种思想游离在空中,不去深入探究事物的深刻性,盲目过度的多元,让思想失去语言的根基”。

以教学平台活动中听到的五年级第二学期《我家门前的龙眼树》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的主题是通过对家乡门前的那棵龙眼树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龙眼树不择土壤、不求索取、无私奉献品格的赞美和怀念之情。整个教学设计很流畅,应该说师生的合作也比较默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安排了这样一个作业:想象说话或即兴表演,“到了夏天,山民们登梯爬树,采摘龙眼,满树的笑语。”山民们在采摘龙眼时相互间会说些什么呢?记得当时学生的说话也好,表演也罢,大多围绕着“龙眼丰收了,一定可以卖许多钱,造新房”等,即发财至富方面展开。听着觉得学生说得挺热闹的,可仔细想想,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什么呢?——回归整体,思想升华。而学生围绕着“发财至富”展开的说话,显然对课文没有完全的理解,深入的理解。作为教师,应该在对教材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及时引导学生。那可以怎么做呢?一句:“是啊,我们可以想象龙眼丰收给家乡带来的巨变”,肯定了学生的积极表现。随即,“ 采摘着满树的龙眼,山民们不禁感慨万千,回想棵棵龙眼树的成长,他们有着道不完的情 ”,很自然地为学生的思想活动指明了方向,相信学生完全能联系全文,说得更深入,演得更动情。

因此,作为每一位教师,我们都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也千万别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

三、渗透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听了许多课,参加了不少评课,好象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势:凡是课上有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这么个环节的课,就是渗透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很多人都会予以肯定。这其实很片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革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探究性学习。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供探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1、课前探究 在课前学生的探究中,我觉得更合适的还是对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主人公生平进行探究。比方说,《老师领进门》中对作者刘语棠的了解,《萧伯纳与小女孩》中对主人公萧伯纳的认识,《记“孩子剧团”》中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等等,学生收集、整理、交流的有关信息,都将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激发起来了。但同时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能发现以下现象: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使得学生交流的信息过于成人化、形式化,甚至有点像学术交流,而学生本人却未必理解、接受,像一年级学生要知道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这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需求;再者就是教师应该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精心设计探究的主题。比方说《天窗》一课,它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假如老师仅仅要求学生收集、整理、交流形形色色的窗的信息,似乎使课文罩上了厚厚的说明文的外衣,假如说交流了那么多的窗,仅仅为了引出“天窗”,似乎必要性不大。

2、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主要围绕着深入理解课文展开。可以探究文章的线索,如:教学《称赞》,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三条线索展开研究,(1)课文中谁称赞谁?(2)小獾和刺猬互相称赞什么?(3)他俩的称赞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可以进行想象探究,如学习《西门豹》一文,让学生假设当初魏王派往“邢”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们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还可以在学生的疑问之处,抓住文中的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可以展开探究。

绝大部分教师都在实践课中探究。

3、课后探究 课后可进行延伸性、拓展性探究。像我们不少课最后安排的拓展作业就可归于其中。而且课后探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像学完了《松鼠的尾巴》一课,有的学生对动物尾巴的功能产生了兴趣,有的学生想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还有的学生则想知道更多的像松鼠一样的冬眠动物,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学生主动、自主的学习,会让他们获取比课堂上多得多的知识。

5.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教学法研究 篇五

1 差异教学法的定义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个体, 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 而且每个人的基础知识水平也有所不同。虽然这些因素客观存在, 但在今后的信息课程教学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差异化教学, 即中职学生在基础方面或者性格方面有所不同, 老师需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办法因材施教。教师在上课时, 应了解每一个同学,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性格做出有效分析, 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因材施教, 给学生良好的发挥空间, 是差异教学法的中心思想。

2 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及其分析

在一般的中职学校, 学生年龄呈现偏小化, 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 都有其自身特点, 但是接受的教育环境不同, 所以许多方面表现出诸多差异。

例如, 中职学生自身方面的差异。中职学生进入学校前的教育环境可能会与上中职时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在中职学生的学习动力、自信心以及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有些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好, 很小时家长就给其配备了计算机, 所以信息技术基础较好。有些简单的计算机问题也能自行解决。基于这些前提, 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较为轻松, 能够快速融入老师所设计的课程中。相反, 有些家境一般的同学接触电脑的时间和机会有限, 有的甚至没用过计算机, 虽然这些学生很喜欢学习信息技术, 但有时会因对计算机接触太少而出现自信心不足, 从而极大地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那些接触计算机较少的同学, 教师更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可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方面的差异, 找出信息技术课堂差异的教学方法, 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3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差异方法的应用

首先, 要构建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设计。例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教师对存在差异的学生合理规划设计, 使成绩和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对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或是基础较差的学生, 多对其进行帮助, 从而使成绩较好的同学能学到更多知识, 而成绩稍差的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没有被忽视。上课前, 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这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互动的前提。老师就是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的指路人, 因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课前准备工作包括:把握重点内容, 提炼核心技术;对学生进行简单了解;认真思考因差异所产生的“个性”问题的解决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软件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 要做好教学引领工作。教师可以择优分配学习小组 (每组可以有一个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组长, 做到每个小组都有学习好的同学, 学习一般的同学, 和学习较差的同学) , 对每个小组进行方法指导。为达成小组间相互搭配, 信息技术老师要做好座位的安排布置, 把握好小组之间的关系。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因此采用差异教学法十分必要。教师会经常性地安排学生自助学习和自主合作, 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多地掌握课堂的主动。其中, 让学生小组间自主学习, 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不仅让学生表面上听从老师的要求, 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老师授课完成后, 通过学生的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学到一些属于自己的见解。自主学习是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不是只针对那些学习好的学生。

4 尊重差异、发挥个性

第一, 每个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事物, 学生的态度和采取的解决方式有所不同, 这就是性格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性格差异。在计算机教学领域, 这种差异比较明显。评价同学时, 教师应多采用多元化标准,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让信息技术课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

第二, 尊重学生的兴趣差异。为促进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 重视孩子兴趣的差异十分必要, 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发挥他们的潜能。比如, 喜欢语言文学的学生可以多进行word的格式和使用练习;喜欢数学的可以多学习excel表格的公式计算, 通过图形分析解答出一些统计学的题目。总之, 要将学生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加以施展。

当然, 差异也是从多个角度来说的, 还有很多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地区差异等, 在教学和评价中也应该引起重视, 也需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不断探索。总而言之, 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单调、教化、拘泥等一些状况, 走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对于整个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将大有裨益。

5 结语

现在的中职信息教育课堂采用差异教学法, 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通过对小组的分配, 让学生学到直接跟老师学不到的知识, 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在现代的教学中, 老师多以平均成绩和年级排名为教学目标, 导致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课程。差异教学法的应用, 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 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重视, 并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摘要:古代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这一观点。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成长经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每一个学生都形成了“个性心理世界”。本文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提出相关研究观点。利用差异教学法, 可以大大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还可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职,差异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左海坚.差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5 (A2) .

[2]赵剑华.初中英语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运用探微[J].中学生英语, 2016 (6) .

6.高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探索 篇六

关键词:差异性分析;差异教学;教学策略

一、差异教学的定义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差异教学就是关注某个学生或某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不是常见的班级授课形式,教师要针对学习者的需要做出响应性的反映。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的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开展团队协作的需要;在某些技能上额外教学的需要;深入讨论或了解某些问题的需要等,教师应积极地响应这些需要。实施差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的速度、水平或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兴趣和

需要。

二、学生差异性分析

在一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一幕:任课教师布置一项任务,一部分同学按部就班认真作业;一部分同学很早就完成任务,有的玩游戏,有的浏览网页,有的网上聊天。另一部分同学则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一节课都完不成,有的同学甚至在任务没完成的情况下玩些其他东西。这种场景是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头疼的事情,虽然所有学科都会产生好、中、差的现象,这也是一种必然规律,但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差异似乎比其他学科更大一些、更明显一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差异究竟在哪些地方呢?经过调查(以我学校为例),我发现学生的这种差异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操作技能的差异

我校高中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对于来自贫困家庭并且在小学、初中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来讲,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电脑,相应的这类学生的基础就很差,动手能力就会比其他学生弱。平时动手操作多一些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就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学习兴趣的差异

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强调动手操作的课程,一般来说男生对信息技术课会比较感兴趣,而兴趣的不同就会产生学习动机以及方式的不同,一般学生碰到感兴趣的,就会认真地去听讲,积极钻研;而不感兴趣的内容他就会很随便,比如老师在讲课他却在偷偷玩游戏等。

3.学习态度的差异

学习态度的差异一般来自三个方面:(1)家庭经济条件不同

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要明显比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好;(2)从总体调查结果看,父母文化水平高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明显比父母学历水平低的学生好;(3)认知水平

以及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没必要在信息技术课上浪费时间,努力上好也对高考没有任何价值,因此,这一部分同学来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学习之余消遣玩游戏。

三、差异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一方面要照顾大多数中等生,另一方面又不能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不到东西的感觉,还要让后进生有所进步,能够完成一些课堂上的练习,这就是摆在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那么,该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做法:

1.通过表扬和鼓励,激发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谓良言就是鼓励、表扬以及关心的话,而表扬和鼓励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这种激励方法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信息技术课的知识抽象,操作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尽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哪怕这困难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往往能大大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高一入学的时候,我以几十个计算机能力不同的学生为对象进行试验,第一类学生,以前有接触过信息技术而且基础能力较强。这些学生我对他们的表扬激励比较少;第二类学生,虽然入学测试摸底的时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弱,但我在平时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一般会给他们鼓励和表扬,并对其寄予积极的期望。一个学期后,第二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进步的幅度明显大于第一类,甚至有的学生到了高二的时候,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超过了第一类学生,可见表扬和鼓励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重要作用的。

2.让每个学生在学习发展上都达到符合他最近发展区域内实际的学习可能性的水平

对于学生之间信息技能和基础的差异,采用任务驱动式组织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的过程分为基本技能学习阶段以及作品设计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会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实施任务分层,让学生分层达标。一般是将一个总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让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多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达到完成总的学习目标的目的。例如,高一的信息技术基础课中,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一小节就涉及素材的采集、图片与文本的加工、动画的构思与设计、声音的处理与加工、视频的处理、作品的集成与发布等教学内容。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多媒体作品《革命先驱——孙中山》并提出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先考虑多媒体制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与技能以及相关的扩展知识的连接。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多个比较小的任务:图片的处理与合成;文本的处理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声音视频的处理与加工;作品集成等多个小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地去完成。进一步为那些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独立设计、创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其结果便是同时兼顾了不同操作技能的同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一定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可以表现为小组协作,也可以表现为优生和后进生之间的互助。尽量不定时地安排一些二人合作(特别是基础较好和基础较差的混合),多人学习小组协作的学习任务,尽量把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中,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全班的共同提高。小组协作实际上是一种优、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基础能力较强的可以充分发挥其特长,施展其才能,基础没那么好的也能够尽其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采取的常用手段,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是一种学生资源的共享利用。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基础好的学生动作快,完成任务早,教师可以及时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协助他们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同学间的“教学”效果要明显优于师生间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明显改善前面所提场景中的现象,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而不致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在玩、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在玩的窘境。

4.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缩小差距

这也是弥补差异、缩短差距的有效方法之一。仅靠一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很难缩短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我的做法就是充分利用课余活动时间,开设电脑兴趣小组,让基础不好的学生基础更扎实,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兴趣更浓。

5.个别辅导,特别是培养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学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特别是基础非常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仅靠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查找原因、对症下药,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手把手教学,尽量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并在这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好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这是使他们跟上基础好的学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总而言之,面对以上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差异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立足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改善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Heacox.D.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国教育学刊,2004.

7.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七

平时性格活泼、好动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大多悟性高、敢于尝试、求知欲强,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面对电脑不敢操作。性格的差异导致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差异。兴趣的不同,产生的学习动机和方式也不同,碰到感兴趣的,就会去认真听,积极钻研;而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很随便,老师在讲课他却在玩游戏。在个体差异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下面结合我个人的7年教学经历来从学案导学、任务驱动教学和差异性评价三方面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和大家共勉。

一、学案导学,缩小差异,共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地减小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通常是把编写好的学案分发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机进行文件共享,在教学过程中同步使用。由于学案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主线、难点解释、问题探究、学法指导、思维拓展等内容,能有效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导学的功能,容易让学生步步深入,各得其所。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团结互助,合作学习

采取不同层次的任务来评价激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有成就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就以课堂教学实践来说明如何进行“任务”设计。

1. 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

老师要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任务。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设计一份2009年全运会宣传海报,一张新年贺卡,个人简历等。总之,任务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操作计算机的热情。

2. 分解任务,设定子目标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前后联系等方面的因素。在我讲授多媒体章节课堂实例中,让学生打开存在服务器上的“音乐欣赏”文件夹,找自己喜欢的音乐,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问:“老师,怎么播放音乐啊?”我请同学们思考之后,先简单回顾文件的复制、粘贴,然后讲解媒体播放软件的选择和播放等新内容。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通过一步一步的解决问题,学生就能做到有条不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3. 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由于我们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多数学生以前没接触过电脑,而少数县城学生对电脑的掌握已经比较熟练了。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让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当“小组长”。在上机实践时,小组长可以对组内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互帮互助,合作学习。课堂小结时可以展示各组学生的作品,教师点评。“分组合作”式教学使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生之间可以扬长避短,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竞争的意识。

4. 展示学生作品,体验成功

比如网页制作结束时,老师可以找些同学的作品做一下点评,适当地去鼓励、表扬学生,也可以含蓄地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既能开阔全班同学的视野,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表现自我的欲望。

三、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差异所在,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8.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八

一、差异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对于任何一类群体来说,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初中学生亦是如此。 初中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他们所拥有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理解能力等方面皆存在差异, 且这种差异无法避免, 故而初中老师只能转变自己的想法态度, 尝试着接受、理解、尊重和善待班级学生间的差异,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略促进班级全体学生朝着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那么, 哪种教学模式才能满足这一教学需求呢? 毋庸置疑, 定然为差异教学模式。 所谓“差异教学”, 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其立足于学生实况, 善于发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竭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能力, 实现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谈及差异教学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促进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原因在于差异教学完全颠覆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学形式, 更多地体现了差异教学的多元化特征, 可谓是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再充实; 第二, 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毕竟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 为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差异教学推进学生个性发展自然无可厚非;第三, 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这是由差异教学的实质所决定的, 也是差异教学一大价值意义所在。

二、差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尊重+鼓励, 分层进行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差异教学时, 老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态度和看法, 尝试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同时鼓励这种差异的发展, 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层次, 顺利开展差异教学。 首先, 先采用问卷调查、测评考核等形式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信息技术水平, 为后续学生的分层做准备;其次, 老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况将他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并给予每一层次学生鼓励,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 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将差异教学落到实处, 如老师教授学生制作节日贺卡时, 教会初级学生诸如插入图形、简单修饰等基本操作内容, 给中级学生安排普通版贺卡制作任务, 鼓励高层学生完成某一主题贺卡制作的全部任务。 通过如此这般的分层教学, 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得。

2.重视+体现, 主张自主探索。

此处的“重视+体现”, 意为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主张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探索。 因此,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事先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 尽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 努力动手发掘自己身边可利用的资源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 老师也可尝试为学生创造自学环境, 让学生在自我可控的空间内锻炼思维、思考问题, 老师只需适时引导, 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缓解老师的教学压力。

3.兼顾+协作, 分组合作学习。

训练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固然重要, 让学生看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依然同等重要, 因此,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兼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两头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 老师要鼓励基础好、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探索疑难问题, 敢于创新、勇于创造, 尝试独自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 老师要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放弃、不妥协, 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同时鼓动他们多多与学习好的学生沟通交流, 开展合作学习, 让他们也能在同学的帮助之下取得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 提倡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 甚至还有殊途同归之效。

4.指导+巩固, 布置课后作业。

指导并纠正学生失误之处, 借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 这便是差异教学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所要坚守的一条准则。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学生出现失误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老师如果在此时及时指出学生的失误, 并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那么错误便会变成走向成功的契机, 教学效果反而会更好。 此外, 学生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后期的巩固,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一定要适当布置一些课后作业, 有针对性地训练某一部分内容, 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后也能得到巩固, 那么差异教学的教学成效自然更高。

三、结语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差异教学可谓益处良多, 尤其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当然, 此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譬如此法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选择能力、适用于学生差异明显且人数不多的情况、要求老师教学水准更高等, 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应用此法之时务必周全考虑, 争取扬差异教学之长、避差异教学之短, 从而推动差异教学的发展, 促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取得更可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康洪月.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模式的研究[J].神州, 2013 (35) .

[2]樊丽.谈初中信息技术差异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3 (26) .

9.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九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很早便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谓因材施教, 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 首先要了解你所教班级的每个学生的优势、劣势和各自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与学生多接触, 多观察学生, 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 而且还要发现学生所存在的缺点。实则, 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发掘学生信息感知的方式和信息加工的方式, 基于这两方面在KOLB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可以将学习风格划分成四类。可以说, 因材施教的理论是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教学策略的重要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的条件”,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取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关注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观念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养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关注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行为

在意识到了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不同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后, 如何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呢?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呢?下面将就笔者的实施经历与信息技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环节, 即导入环节、任务环节及评价环节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 导导入入环环节节重重在在激激发发学学生生学学习习兴兴趣趣, 引发学习习动动机机,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 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 由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信息的感知和信息加工的方式都有所偏好, 但对于初中生来说,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 大部分学生具有抽象概况感知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具体经验感知方式学生的所占比例;在信息加工维度上具有主动实践加工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具有沉思观察加工方式学生的所占比例。同时, 也说明了学习者倾向于积极主动实践这种信息加工方式。因此, 在这一环节, 可以采用言语、图片、录音、游戏等多种方式呈现, 尝试用不同的直观形象的方式导入新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 设计导入时要注重寓教于乐, 选择的内容和方式要有情趣性, 要有新意, 能够引人入胜, 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和认知的兴趣。同时, 选取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不可只顾“花哨”而背离了教学任务。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三单元《制作封面》这一节课时, 首先通过“选书活动”启发学生理解封面的重要性, 引出课题封面设计。然后顺理成章地呈现不同的封面引导学生分析封面的组成要素, 接着以分组的形式进行逐个知识点的闯关, 逐级突破,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 任任务务环环节节教教师师需需尽尽可可能能地地采采用用分分组组, 分层设计任务

新课标提倡分组教学、分层教学。但是, 通常在课堂的分层教学中往往只考虑知识内容的分层, 而忽略了不同基础学生的分层, 更没有注意到学生信息感知和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为此, 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 针对不同的小组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对策。例如:在讲TCP/IP协议的时候, 可以通过两个非常直观的Flash小动画将电脑通信与寄包裹进行比较, 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电脑通信到底是什么回事”。又通过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理解TCP/IP协议, 最后再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讨完成如何安装TCP/IP协议, 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脑要安装这个协议”等。同时, 要附带相关学习反馈, 包括让学生思考的, 也有让学生动手实践的, 让其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灵活运用的意义, 让学生有所成就感。例如:学生可以亲自查看自己电脑的IP地址;课堂中还穿插了小游戏让学生体验域名和IP地址哪种形式更容易识记;最后, 通过设置域名服务器打开教师设计给学生的惊喜网站, 在知识讲解中要照顾到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有让学生体验学习, 开阔思路的导入;也有让学生细心观察, 多维度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更有强调“从做中学”, 让学习者采取具体方法解决安装的问题, 让学生客观、逻辑地分析问题。

学习风格具有多维性, 教师对每一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要平等对待。对于学习水平比较差的学生, 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掌握, 而是要多方面地去帮助, 教师要认真分析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 是学生真的没有能力、不认真, 还是没有兴趣, 又或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匹配呢?同时, 应该努力的去创造条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

(三) 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过程性评价

教师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 注重发挥他们的优势, 弥补自己学习风格中存在的不足,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形成性评价, 而不是结果性评价。评价方面要多维, 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成绩的评价, 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通过评价,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的自我认识以及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1.评价内容与方式有助于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风格

在评价方式上要重视多角度的评价, 评价应以鼓励学生认识自己学习风格的优势和不足为主。例如:对于深思观察型的学生来说, 应通过肯定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实践, 然后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评价的形式可以包括他评、互评、自评等形式, 要把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评价统一起来, 评价形式应灵活多样, 主要是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风格, 全面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使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取长补短, 通力合作。

2.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特别注意给那些与自己教学风格不匹配的学生多一些鼓励, 对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一些不适多一些帮助和理解, 通过评价去激发学生主动弥补自己学习风格中劣势一面的积极性。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 因此, 教师的评价也不能千篇一律, 应根据不同的学习风格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例如:在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图片的处理》一节中, 通过充分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精益求精, 从而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图片处理环节经过三次评价进一步对图片进行修改完善。小组之间取长补短, 互相学习。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师生评价等步骤逐渐完成作品,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束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 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 本文提到的一些教学策略还要受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影响。一些教学方法还不够完善, 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但是,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呼吁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里面能够体现出对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关注;在教学行为中能够明显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风格的尊重。作为肩负着育人责任的教师更应该努力创造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以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 在我国以“大班教学”为主的今天, 要真正地实现关注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的课堂教学, 对教师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它要求教师必须更加精心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 更加留心地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尽其专业能力、意志、品德, 精心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设计相关任务。重要的是, 教师要知道并能正确看待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差异, 并充分利用这些学习风格的优势,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现自己。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获得有差异的成功”。随着学习风格这一研究课题的深入, 相信“关注学生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将由口号式的呼唤变成生动的教学实践。

摘要:通过对我校7 (4) 班学生“学习风格与信息技术学习成效关系”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学习成效。因此, 笔者认为,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基于这个假设, 本文把关注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学习风格差异理念贯串到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并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行为中,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希望通过倡导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高效。

关键词:学习风格,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学习

参考文献

[1]Kolb, D.Experiential L earning[M].NJ:Prentice Hall, 1984.

[2]严加平, 夏惠贤.基于经验学习的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 2006, (1) :45-48.

[3]谭顶良.论学习风格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94, (3) .

[4]Claxton and Ralston.学习风格对教学和管理的影响[M].美国高等教育协会, 1979.

[5]邹艳春.认知风格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心理学分析[J].教育评论, 2002, (1) .

10.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差异性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渐丢弃了以往的传统模式。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了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对开展差异化教学模式有深远的影响,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遇,也是实现语文课堂差异化教学的

捷径。

一、对差异化课堂语文教学的理解

初中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的实质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充分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充分结合信息化的语文课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从多角度出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语文课堂差异化也得到改善。

二、语文课堂差异化产生的背景

现如今,大多数教育者不注重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只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更严重的是,很多老师仅仅从某一方面评价学生,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学生,总是以偏概全,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不能帮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还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信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语文课堂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三、信息技术差异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为了实现语文差异化教学,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具体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进行测验和调查,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情况做到掌握透彻,之后做一个表格包含班上学生的基本信息,有利于老师在今后的教学。教学中可以用各种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缩小语文教学的差异化。具体来说,有下面几种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不同的场景

不同学生对语文的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不一样,所以对不同语文教学方法适应也不一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区别对待,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将很多虚假的场景化虚为实,把课文场景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比起老师的枯燥讲解更容易诱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学生很快带入语文课堂中。因为学生之间有差异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差异性利用多媒体向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场景,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黄河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黄河景物的理解,向他们展现不同场景和图片并播放不同视频,不同的视频和图片符合学生差异化教学。在《春》这篇文本的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将不同春天的美景展现在他们面前,在情境的带入下,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语文课堂的差

异化。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就是结合信息技术引入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融洽的氛围内就能运用自己的思维主动学习,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自主探索,也可以分组合作,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习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合作交流,可以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习方法也多了起来,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目标。

3.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育改革下,要实现语文课堂差异化教学仅仅靠学生的努力是不行的。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实现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一些差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其自主学习。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查找资料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制作学生可以互动的课件。例如,在《狼》这篇教学中,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因为涉及分层的教案,是每个老师的难点,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就能落实到具体的字词,老师在熟悉课本的同时可以根据不同分层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制作让学生能互动的教案。利用信息实际,教师可以充分优化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语文差异化也会得以改善。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语文课堂差异化教学,让不同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把握好信息技术,是实现语文差异化教学的基本途径。语文教师一定要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武海娟.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11.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十一

1 信息化加强党思想纯洁性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是与信息网络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 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便捷性等特点和实时更新、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功能全面、成本低廉等优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信息化快速推进,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迈入信息社会。信息化不但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 也给各国政党生存和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党的思想纯洁性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 事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一方面, 使我们保持党思想纯洁性面临重大挑战。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突破了国家间、民族间与地域间的传统界限, 促进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在我们享受信息化带文明进步的硕果的同时信息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目前, 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优势, 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又给各国保持政治与文化的独立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八九年东欧转向, 九一年苏联解体后,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特别是随着“网络民主”的出现, 将国民的政治诉求、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推向了新境地, 使得当前的思想理论领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局面。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我们党在信息化条件下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在信息条件下, 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垄断优势, 通过网络、期刊、电台大肆向我国宣扬、兜售西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以维护人权为旗号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有意地、无意地将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挂钩, 向我国施加压力。部分党员干部深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 政治鉴别力和是非观念出现了退化的趋势。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 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的问题, 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模糊、信念动摇、信心不足、信任下降等现象, 产生了信仰的多元化、非理性化、功利化等倾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的产物, 过时了, 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决不了现今中国的问题等等;在行动上, 主张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提出要实现党的指导思想多元化。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淡薄、宗旨意识淡化, 艰苦奋斗意识淡忘, 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颠倒错位, 忧患意识荡然无存;也有部分党员缺乏研究意识、危机意识, 开拓思维僵化等等。信息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使得社会各项活动、各种物质利益超越了现实中的民族和国家的疆域范畴, 严重影响着党员的爱国主义情感, 进而产生动摇, 削弱了淡化了部分党员的爱国主义热情。

另一方面信息化也一把双刃的剑对于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也有积极作用。一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可以学习借鉴其它国政党开展党员思想纯洁性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开展党员思想建设, 确保本党成员思想的纯洁性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党夺取政权、掌握政权与巩固政权, 实现其政治目的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世界其它国家政党开展党员建设, 包括党员思想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开展党员思想建设, 以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典型, 注重专业化教育。另一种建立网页互联网上建立了网页, 允许在网上登记入党, 建立了政党网站。随着政党网站的建立, 像“电子化政党”、“网络党”等概念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中国共产党完全可以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他山之石, 如建立党建网站、推行电子党务等努力探索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思想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是利用信息化的特点, 克服时空限制, 反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 同时改进开展党员思想纯洁性教育的方式方法。信息化也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表达我国人民意志的平台,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向海外宣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表达中国人民意愿。信息化为我们创新党建手段, 推行电子党务, 建立党建网站, 为广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党思想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开展党员教育, 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性提供了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党员思想教育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 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拓宽。在信息化时代, 人们可以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便可以无限地获取世界各国的手段即时获得海量信息, 自由自在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 从而触及思想灵魂深度的东西。不受任何影响的信息高速公路使党员突破了传统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 无需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去受教育, 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受思想的洗礼。也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使人们的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提高鉴别能力, 做出及时正确的判断, 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同时, 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为人们提供了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 处于网络世界的人们犹如身临其境, 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实效性。

2 新形势下, 坚定信仰, 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性

针对信息时代对我党思想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坚定政治立场, 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的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 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保持党的思想上的纯洁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 执政党“垄断思想”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已成政治常态, 因而, 共产党人保持思想纯洁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要求党员在各种社会思潮交融碰撞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思想理论的“主心骨”,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思想纯洁性, 不至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

首先, 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种理论要不要坚持, 不在于产生的时间长短, 而取决它正确与否,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信息化条件下, 社会多元化的思潮出现, 实质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现实利益所作的解读和趋向,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种理论象马克思主义一样, 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只有马克思主义真正反映和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政党, 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宗旨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 没有自己的任何私利, 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因而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崇高的理论、科学的理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崇高的政党。因此, 共产党员的思想纯洁, 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第二, 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振兴中华的唯一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积累了主要的经验, 30多年的历史经验概括总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凝结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而且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经验总结。在信息化条件下要求我们善于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 把理论的成果变成实践的成果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 共产党人在思想上纯洁, 必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既要善于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复杂的环境中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又善于理论创新.

第三,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清醒认识各种错误思潮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有了根本保证, 中华民族就有了希望。改革开放以来, 有人叫嚷要照搬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的模式, 有人鼓吹中国要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有人要复辟“文化大革命”的“极左”路线, 还有人信奉并鼓吹新自由主义, 等等。历史实践证明, 每当改革处于艰难攻坚的时候, 各种错误思潮就会兴风作浪, 以图改变改革的走向。共产党人保持思想的纯洁, 不仅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而且要善于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以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12.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 篇十二

关键词:同课异构;差异性教学;有机整合;高效课堂

何谓“同课异构”?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展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集体研讨提供良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更是建构高效课堂的基础。现就多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谈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一、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模式,关注着教师间的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教研组集体备课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通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研讨课,以研促教,以教兴研,关注教师的个体发展,促进共同进步。

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课,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大家体会到,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理解不同,有深浅程度的不同、有认识角度的不同,通过交流研讨,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二、同一教师的“同课异构”模式,关注着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这一模式就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上课,或者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同一教师在同一班级上课,比较其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选用上的不同,达到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这一思想,通过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探究,以研促教,以教兴研,在关注教师个体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教师所任课的平行班较多,一般都是好几个,有的甚至是十几个,所以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师若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会是低效的。其一,重复多遍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兴致显然不高,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其二,差异很大的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大,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高效。

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让学生重点学会什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点是什么,要如何去突破,都要进行精思巧设。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差异,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完全相同,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会不同,经过实践探究,我认为实施差异性教学(即分层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

1.不同班级间的差异性教学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纪律情况、学习风气,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我所任教的八年级的五个教学班中,有两个班级班风良好、学风浓厚,学生学习时积极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两个班级进行了“先学后教”的实践探究,课堂教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还会大大超出预期。而其他三个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振,学生学习时根本做不到积极主动。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三个班级只能使用“先教后学”的教学策略,即便是教师再三督促,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勉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拖”了后腿,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教学

经过对这三个班级的调查发现,这些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甚至差到在小学阶段就根本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所以,即便是按照正常的教学目标去要求,对他们来说也已经是很难很难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果断采取了“分层”教学,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重点教会基础好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再由他们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开展“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这样学困生就得到了重点关注。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既锻炼了优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解决了学困生辅导难的问题,教师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是一举两得,甚至是一举多得。

“同课异构”模式下的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就是通过不同教师(或同一教师)对同一主题或同一课例的建构与实践,在真实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差异,探讨教学的差异性,分析教学的因果性、可塑性与实效性,并及时进行诊断与修正、回溯与提升的一种教学活动,其实质是发扬个性、发展共性,让师生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所以,我们要大力倡导“同课异构”模式下的“差异性教学”,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发展和创新,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学科显得尤为突出。“同课异构”让教师用心去构思,构出智慧,构出精彩;“差异性教学”让教师大胆异想,异出个性,异出特色;“同课异构”模式下的“差异性教学”,就是构建和谐民主的高效课堂,让师生的体验和收获异彩纷呈。

(作者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在全市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致辞下一篇:留别王侍御维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