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2024-10-30

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精选8篇)

1.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篇一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让我们认识到了现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但是,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竞争的首选。即使再有知识也不能成为社会的主角。美国著名的组织行为研究者大卫·麦克利兰提出能力素质分五个方面: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动机。同时,麦克利兰应用冰山理论,把属于海平面上的知识和技能称为通用性素质,而真正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人的深层次因素,是潜伏在海平面以下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这些鉴别性素质。

我们机电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没有说要求学生达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哪些证书,学院强调的是什么,是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是能力。况且,学习知识最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无疑是获取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而知识比之于能力就以偏概全。当一个人不具备把知识转化为现实公用的能力时,他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用处的。这一点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也强调了要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以能力为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什么,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能力,运用特殊技术的能力这五项能力加上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个人品质三个素质。以上哪里没有提到能力,又有哪里说到了知识呢?能力就像是知识的载体,有了它才能将知识展现出来。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不是当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了,有了再多的知识如果不懂得怎样运用,又有何用?有了再多的知识,没有能力,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而已,岂能做好事情?

能力是知识在现实中的实践,也是检验知识的最高标准。知识的量并不是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人们更关注的是质,并提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什么”这个时代命题,认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信息是无限的,有关方法的知识,创造精神、实践能力才应当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当下,社会上研究型学习方兴未艾,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舍弃了旧时八股文的科举制度,在现今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中一再将能力的要求强化?不正是因为我们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发展、现代社会所谋求的进步需要我们具备全方面的能力么?!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它的核心是创新,同时,我们时代的主题是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新的东西,是能带给我们发展的东西,而知识是过去的经验,我们需要的是来源于知识经验但是必须经过固化、总结和创新的。这就要看能力!事实证明,只有知识而无能力的人充其量只能是庸才,必然是社会所不屑的,综上所述,我方一直认为,现代社会更应该的注重的是能力。

2.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篇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满怀信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2011年9月29日和11月1日, 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准确入轨。11月3日和11月14日,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11月17日19时32分, 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至此,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综合解读】

一、对近现代以来世界科技发展的几点认识

1.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 兴起:

文艺复兴运动促使近代自然科学兴起。自然科学的创始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 成为数学发展中的转折点。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

特征:反映出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第一次对物质运动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2) 突破:

①19世纪到20世纪初, 科学技术长足发展, 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相对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成就。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

特征:科学发展并和技术相结合,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3) 飞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即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方面的高新技术。

特征: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促进。科技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科研探索的领域不断开阔。

2.世界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 社会对科学进步的需求。这包括经济与生产技术方面的需求, 国际竞争、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需要。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 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 使用新能源, 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 在生产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这是推动自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

(2) 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 社会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社会的发展, 能够支持、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的科学人才, 并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条件。

(4) 整个社会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鼓励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5) 建立了良好的科学教育基础, 保持较高的科学普及水平, 以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优秀科学家队伍。

(6) 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实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 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 保障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 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7) 科学的精神。科学家献身科学的勇气、严谨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 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科技应用不当和科技自身的局限, 科技发展也会对地球生态环境、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趋利避害,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对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几点认识

1.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1) 社会主义制度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3) 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和努力。

(4) 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5)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

(1)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2)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际上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 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 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 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三、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特点、影响

1.原因

(1) 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形成强烈的冲击, 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入。

(2)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一些通商口岸的兴起, 人们的生活习俗随之发生变化。

(3) 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冲击着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4) 清朝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导致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特点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程度随着中国近代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 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4)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化色彩, 同时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5)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 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结合,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3.历史影响

(1) 政治上: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 促进了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发展。

(2)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 客观上促使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3) 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又便于融合西方文明的积极成分。

四、现代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生活的巨变

1.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努力探索。

(3)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的影响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顺利实施。

(4) 党和国家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 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表现

(1) 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国民经济的增长大大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3)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3.启示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动摇, 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 努力发展经济, 增强综合国力。

(3) 继续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大力发展高新科技,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4) 积极抢抓机遇, 大胆迎接挑战, 与世界接轨, 努力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五、17世纪初到20世纪初文学和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 经济上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政治上大多数国家的资产阶级尚无力量推翻封建统治阶级, 需要王权的庇护以发展自己, 而国王要依靠资产阶级来削弱贵族势力, 并推行重商主义扶持资产阶级, 这种王权与资产阶级的妥协造成了文学艺术的封建色彩。欧洲文学流行的是古典主义潮流, 它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律性, 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2.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正在加紧进行, 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起来;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到来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确立后, 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学艺术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发展起来。

3.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完成后, 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真实反映现实生活, 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开始取代浪漫主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主流。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 共20小题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原创) 1.1998年对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 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原创) 2.2011年11月17日19时32分, 圆满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次交会对接使命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中国成为第三个完整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成功叩开了空间站时代的大门。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A.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B.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C.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D.近现代以来拥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

(改编) 3.20世纪50、60年代, 党和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原子弹、空间技术和火箭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主要是为了

A.带动其他部门发展

B.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提高中国国防实力

D.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

(原创) 4.阅读下边框内的文字材料, 其最有可能是针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法新社文章引用专家观点:对于中国下一步运用定点对接技术而言意义重大……

英国《卫报》称:中国“正把建筑热潮搬到太空上去”。

A.“东方红Ⅰ号”发射成功

B.“天宫一号”的发射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成功发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

(原创) 5.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 “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 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③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④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原创) 6.“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 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原创) 7.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这三大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原创) 8.1962年, 《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 书中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大自然在反抗”等, 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 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如今, 书中的警告一一出现, 这再次证明

A.环境问题始于美国

B.只有靠科技征服灾难

C.预言的准确表明作者的聪慧

D.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改编) 9.阅读下面《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对上述材料信息的解读, 正确的是

①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②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③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促成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改编) 10.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石油是英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

B.a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

C.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煤炭作为新能源开始应用

D.b处对应的历史时代, 电话等新的通讯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原创) 1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等11项国际大奖。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他在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改编) 12.1921年3月上海《时事新报》刊登了一篇驻德国记者的特约稿, 评论道“爱因斯坦的革命事业, 比之昔日的德国路德之宗教革命, 其影响还要重大, 这位先生把旧科学的概念一齐推翻。”材料中“旧科学的概念”是指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

(原创) 13.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发表后第100年牛顿出生, 那一年伽利略刚刚去世。这似乎预示着牛顿所从事的研究将开始孕育一个18世纪的“全新的文明”。所谓“全新的文明”是指

A.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后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改编) 14.一项对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演变的研究发现, 这些国家近几十年来出现了一些共同的变化:农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导致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科技的发展

(改编) 1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知识界) 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

(原创) 16.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堪称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改编) 17.在某一历史时期, 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 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非凡”人物。据此判断, 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工业革命后, 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原创) 18.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梵·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原创) 19.某校举办了一次文化沙龙活动, 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海涅的诗歌创作”、“世界名画《自由引导人民》赏析”等。为配合这项活动, 学校还安排放映了电影《巴黎圣母院》。根据这些信息, 请判断这次活动的主题是

A.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风格

B.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历程

C.启蒙运动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D.现实主义大师及其艺术成就

(改编) 20.《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 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 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 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 首映当天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最具有准确预测未来的功能

B.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二、非选择题:共

4小题60分。第21题18分, 第22题12分, 第23题15分, 第24题15分。

(改编) 21. (18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 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现代化启动。……20世纪美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

材料三 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分) 这一现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 根据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的原因。 (3分) 并据此分析评价政治对科技的影响。 (2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世界科技中心的变化。 (3分) 并简析影响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 (4分)

(原创) 22.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有六万多项, 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 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和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

——摘编自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必修三

材料三 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揭晓, 钱学森被授予此殊荣,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感动中国特别奖”。

《感动中国》给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 国为重, 家为轻;科学最重, 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 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 他是先行人, 披荆斩棘, 把智慧锻造成阶梯, 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 是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评委对于嫦娥团队的评价语: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 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 副总设计师37岁, 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 为达到“精确变轨, 绕月飞行, 首飞成功, 一年寿命”的探测工程目标, 他们针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新特点, 集思广益开拓进取, 短短三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是一支高度团结的队伍, 统一决心、统一意志、统一目标和统一行动。这是一支不负众望的团队, 11月7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 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概括出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6分)

(2) 根据材料三, 概述我国取得辉煌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6分)

(改编) 23. (15分) 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 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 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需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 女权运动应运而生。

——《中国大百科·女权运动》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的生活各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婚姻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统计:

请回答:

(1) 工业革命为什么能“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3分)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说明工业革命是怎样逐步促进妇女解放的。 (4分)

(2) 据材料二、三,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地位发生的变化。 (4分)

(3)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分)

(原创) 24. (15分)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为主题开展了综合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下列研究。

(1) 甲组认为:“科学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必然结果。”请你为甲组同学找出最有力的论据加以说明。 (3分)

(2) 乙组认为:“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请你以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4分)

(3) 丙组从网上查到了有关爱迪生的资料:爱迪生一生取得了1300多项发明专利, 被称为“发明大王”。据说为了研制灯丝材料, 爱迪生试验了1600种耐热材料和6000种植物纤维, 但都没有成功。后来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斯旺用碳丝制成了白炽灯的报道, 深受启发。他用棉丝烧成碳丝, 再将碳丝装进灯泡……终于成功了。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 爱迪生说:“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我生平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依据这一材料, 请你帮助丙组总结爱迪生取得多项重大发明的原因。 (4分)

(4) 参与了同学们的研究后, 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0分)

1.C 2.D 3.C 4.B 5.B 6.C 7.B 8.D 9.B 10.D 11.B 12.B 13.B 14.D 15.C 16.B 17.C 18.A 19.A 20.D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21. (1) 现象:16世纪前中国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

(2) (1) 原因:确立君主立宪制度;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立法保护发明创造, 成立科技组织, 奖励科技人才。影响:政府重视有利于科技发展。

(3) 变化:世界科技中心16世纪前在中国, 工业革命后在英国, 二战后在美国。

共同因素:科技进步 (工业革命) 的推动;拥有相对发达的经济;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22. (1) 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原因:国家注重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 不畏艰难, 科技创新。

23. (1) 原因:机器生产的出现和推广逐步解决了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问题。“解放”:使妇女从走出家庭, 获得工作权, 到获得受教育权, 再到逐步获得政治权利, 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2) 妇女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平等;参政议政。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3) 人性解放;政治民主;社会开放。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24. (1)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 反映在思想文化上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 蒸汽机的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电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3) 执著的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学习的精神等。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

3.简论现代农业发展 篇三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农业农村一个新课题。

一、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这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这些技术使现代农业成为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这些科学技术的应用,一是可以提高单位农产品产量,二是可以改善农产品品质,三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四是可以节约能耗和改善生态环境。新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另外,传统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使其具有典型的弱质产业的特征,现代农业由于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已不再是投资大、回收慢、效益低的产业。相反,由于全球性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资源性的农产品将日益显得格外重要,从而使农业有可能成为效益最好、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二、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传统农业的主要功能主要是提供农产品的供给,而现代农业的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供给以外,还具有生括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生活休闲的功能是指从事农业不再是传统农民的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现代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旅游度假的功能是指出现在都市的郊区,以满足城市居民节假日在农村进行采摘、餐饮休闲的需要;生态保护的功能是指农业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传承则是指农业还是我国5000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在教育孩子、发扬传统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

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是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农产品的商品率很高,用一些剩余农产品向市场提供商品供应已不再是农户的基本目的。完全商业化的“利润”成了评价经营成败的准则,生产完全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市场取向是现代农民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农业新的功能的动力源泉。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无论是种植经济向畜牧经济转化,还是分散的农户经济向合作化、产业化方向转化,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和推广,都是在市场的拉动或挤压下自发产生的,政府并无过多干预。

四、现代农业重视生态环保

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因而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的使命。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理念和行为,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既包括对某地某国的地方环境影响,也包括对相邻国家和相邻地区以及全球的区域环境影响和全球环境影响。

五、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组织

4.第二专题:论科学发展观 篇四

论“税收工作与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 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这就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坚持改革开放。

(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摘自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 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重视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

(摘自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二是切实掌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要正确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落实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5月在总局理论学习报告会上的讲话)

三、论科学发展观对税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基本目标。一是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十五”期间,税收收入要继续保持与经济(GDP)同步增长或略快于经济增长,进一步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级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和征管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人世后新的开放形势,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三是不断提高税收管理水平。特别是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水平。依靠科学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征管法制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税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四是进一步提高税务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悉、作风优良的税务干部队伍。(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7月在北京等地调研时的讲话)

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

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我国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总局提出了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努力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把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收工作,既要大力组织收入,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又要实现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三是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切实抓好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这四方面重点工作。四是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加强管理基础和基层建设,把各项税收工作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

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要牢牢把握“四个必须”

1、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税收工作,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保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上取得新进步,在改造主观世界上取得新收获,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果,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税收工作实践,推动税收事业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2、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税收工作。税收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系统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上来,在组织收入、制定和执行税收政策等各项工作中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的作用,为“五个统筹”的大局服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税制统一。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全面落实支持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认真落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推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逐步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实行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3、必须牢牢抓住税收工作的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要做到:必须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

4、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两基”工作。“两基”就是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交融。抓好“两基”是落实税收工作总体要求,提高税收工作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具体体现。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职责,完善管理手段,培养管理人才,建立强化管理基础的长效机制,不断夯实税收征管和内部管理基础。狠抓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系统基层建设 工作上的讲话)

五、论税收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运用科学发展观从六个方面指导税收工作实践。一是明确税收工作总的指导思想,自觉落实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自觉运用统筹兼顾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各项税收工作,在税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很好地贯彻、体现统筹兼顾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努力组织好税收收入,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照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防止越权减免税的原则,做好税收征管工作。三是积极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根据“五个统筹”的要求制定的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下岗再就业等各项税收政策,把工作做得更扎实。四是积极稳妥地分步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遵循“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统筹兼顾,稳步推进。五是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统筹兼顾的方法和要求,全面贯彻到各项税收管理工作中去,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抓住评估和监控,这是税收 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当前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这个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各项管理工作,促进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等几方面的协调配合,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最终实现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要大力推进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各种支持;要关心广大税务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中西部地区税务干部工作和生活面临的一些困难;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普遍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以适应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新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6月在司局级干部轮训班上的讲话)

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这四方面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第一,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把握税收工作的灵魂。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行政要求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要把依法治税贯穿税收工作的始终,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正确处理依法治税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税收执法与组织收入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真正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第二,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激发税收工作的动力。税收改革 是推动税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形势发展,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税收改革,增强税收事业发展的动力。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大力推进征管体制改革,构建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深化干部人事和劳动分配等内部管理改革,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把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科学决策,稳步推进。

第三,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打牢税收工作的基础。强化科学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的基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努力实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征收、管理、稽查的结合,管理与服务的结合,“人机”结合,不断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克服粗放式管理,实行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高税收工作效率。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在优化服务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四,以人为本,从严治队,提高税收队伍的素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税收工作本身的基本目标。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以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要实行源头控制,标本兼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眼于加强对税务干部的培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塑造人,促进税务干部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税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加强对税务干部的管理监督,严格要求,严明纪律,增强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 税务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摘自2003年12月24日谢旭人同志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大力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税收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圆满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为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2004年税收工作的基本目标。大力组织收入,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和干部队伍素质。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3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05年税收工作的目标。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 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协调增长,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提高。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通过深化税收改革,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12月24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5年税收工作四项重点。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要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强化税收执法监督,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大力开展税法宣传教育。二是稳步实施税收改革。不断完善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认真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税收征管体制,深化内部管理改革。三是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要积极实施税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切实加强各税种管理,加快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大力规范内部行政管理。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要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没,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为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提供坚强保证。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新年贺词)

“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执政水平和行政能力,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党组提出的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建设工作。明确三项目标,就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改革完善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增强税务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围绕税收工作主题,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五个建设,就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基础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六个能力,就是按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分析形势、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提高依法治税、规范行政的能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提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带好队伍的能力,提高拒腐防变、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的能力。这个工作思路,是总局党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税务部门实际提出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摘自钱冠林同志2004年12月26日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结束时的讲话)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论,牢牢把握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依法治税,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六大观念。一是大局观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自觉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税收的作用。切实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法治观念。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完善税收立法,加强税收执法,强化执法监督,搞好执法考核,努力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创新观念。坚持从时代要求和形势发展需要出发,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四是效率观念。切实强化管理,提高征管效率,降低税收成本,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量多的税收。五是服务观念。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优化纳税环境为目标,不断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做到服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强化管理中提高服务水平,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税收管理。六是责任观念。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增强使命感,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工作,干事创业。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各项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4

“34字”税收征管新模式。对征管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涵盖了征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税收征管的内在规律。

“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体现了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纳税人依法自行申报纳税是其法定义务,税务机关依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行政执法的组成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了税款征收的基本环节。纳税人申报后税务机关就要依法对申报进行审核,开展征收工作。税务机关的服务以税收征管法规定的纳税咨询服务、文明服务为基础,体现在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服务必须服从执法的要求,要防止片面强调服务而忽视必要的管理。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强化管理手段。这是实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依托,必须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税务干部加强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机”结合。要防止片面强调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认为有了信息化手段就自然而然地加强了管理,或者认为信息化手段不足就不能实施管理,从而不注重发挥税务干部的管理作用。

“集中征收”,是指地域上相对集中地受理审核申报纳税资料和征收税款。税款的集中征收是与机构、人员、办税场所的相对集中联系在一起的。实行集中征收,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和纳税人数量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实事求是地确定集中程度并相应收缩基层征管机构,避免影响税源管理和为纳税人服务。要防止把信息数据的集中处理简单等同于税款的集中征收,片面地根据信息集中程度收缩机构。“重点稽查”,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打击作用,突出重点,严厉查处各种涉税违法案件,增强威慑力。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税收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要加强税务稽查与税源管理的配合,注重防范与查处相结合,防止片面强调查处而忽视经常性管理。

“强化管理”,既是对税收征管的总要求,贯穿于税收征管模式规定的各个管理环节,也是对应于征管查分工强调要加强税源管理。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要落实税源管理的各项措施,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要靠强化管理来实现,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坚持依法、规范,体现强化管理的要求。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四项根本标准。一是执法规范。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确保各项税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征收率高。依据税法和政策,通过各方面管理和服务工作,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作为参考指标,近期要保持税收(分解为各税种)增长的弹性系数大于1,宏观税负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三是成本降低。既要降低税务机关征税成本,又要降低纳税人纳税成本。四是社会满意。有效发挥税收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税务形象日益改善。上述四个方面,是检验税收征管水平的根本标准。要紧紧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务求实效。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4年7月27日在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党组认真总结多年来税收工作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个指导思想,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一个宗旨,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狠抓两基工作,就是狠抓基层建设和管理基础工作;明确三项目标,一是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而稳定增长。二是通过深化税收改革,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使税收制度、征管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三是加强税务系统执政能力建设,使税务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税务部门形象有新的改善;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就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其中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辩证统一。这四点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的主题。

(摘自谢旭人同志2005年7月4日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六、论税收工作在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在税收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把握指针,明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广大税务干部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明确税收工作宗旨,把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事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要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做好税收工作的能力。

第二,服务大局,发挥作用。税务部门是国家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充分发挥税收作用,积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要大力组织税收收入,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财力保证。要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围绕主题,抓住重点。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是税务部门必须长期抓好的四方面重点工作,也是做好新时期税收工作这篇大文章必须牢牢抓住的主题。依法治税是灵魂,税收改革是动力,科学管理是基础,队伍建设是保证。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扎实推进四方面重点工作,依法治税、规范行政,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全面提高税收工作水平。

第四,抓好两基,打牢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工作和管理基础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基层建设,立足基层狠抓管理基础,推动税收工作 不断迈上新台阶。要牢固树立大局、法治、创新、效率、服务、责任观念,认真落实34字征管模式,做到专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征管查结合、管理与服务结合、“人机”结合,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要切实加强基层和干部队伍“五个建设”,使基层税务部门真正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

第五,改进作风,狠抓落实。作风好则事业兴,作风差则事业衰。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要坚决防止抓而不紧、浮而不深、粗而不细、华而不实,做到抓紧、深入、细致、务实。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加强协调配合,特别是处理好机关内部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上级税务机关与基层税务机关之间、国地税局之间的关系,形成税收工作合力。

5.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篇五

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解析:A、B是两种思想学说的共同点,C项未指出无产阶级的任务,表述全面的应是D项。答案:D

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A.巴黎公社

C.《共产党宣言》B.《法兰西内战》 D.十月革命

解析:《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其思想具体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答案:C

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文中的“锁链”指()

A.贫穷与落后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专制与愚昧 D.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针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提出无产阶级斗争的纲领,号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

D

4.2008年俄塔社东京12月24日报道:金融危机令东京的圣诞礼品市场生意清淡了不少,但东方出版社推出的根据马克思《资本论》改编的漫画,却成为岁末年关最炙手可热的礼物,这说明()

A.俄塔社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日本国民大多数人信奉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是俄日两国政府的指导思想之一

D.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根据马克思《资本论》改编的漫画畅销,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D

5.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C.七月事件中B.二月革命中 D.十月革命中

解析: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是在1917年的二月革命中,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6.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这里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

A.俄国二月革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俄国十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C.俄国二月革命,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D.俄国十月革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西欧国家都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不同于西欧则体现了走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B

7.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对十月革命的祝贺,并且从贺词中可以看出其对世界各国无产者的影响。

答案:B

8.有位被邓小平称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伟大战士的革命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这位先生是()

解析: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宋庆龄。

9.“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C.①④B.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中共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演奏共同的曲子说明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C

10.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庆祝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刘某

D.民主党参政议政在“文革”中起了重要作用

解析:“红卫兵”的时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出现于解放前;B项出现于1954年;D项出现于改革开放后,从时间上可以判断选C项。

答案:C

11.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的重大举措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新时期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期,A、C、D三项都属于此前的制度建设。B项是新时期的制度创新。

答案:B

12.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预言,回归将令香港走向死亡,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来临之际的2007年6月7日,《时代》周刊以25页的篇幅为13年前的语言道歉,承认香港在回归后比以前更有活力。香港之所以没有“死亡”,反而更有“活力”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回归后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C.“一国两制”的保障 B.香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D.港人的爱国爱港

解析: 通过美国刊物的表述反映了“一国两制”促进了香港的繁荣。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新和谐村”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村”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 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在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三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村”走向失败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7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

一、材料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7分)

解析: 第(1)问,要能够从材料一的三句话中分别概括提炼,即公社成员的构成、公社的理论指导以及经济活动等;第(2)问,经济管理措施包括管理的组织、工资工时等,由材料二中的“工人合作社”“工厂管理委员会”等信息看出企业的管理组织与方法,教材另外还介绍了工作时间等;第(3)问的基本思路是:

答案:(1)原因:公社成员成分复杂,存在诸多差异;公社建设处于探索过程,且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公社内部矛盾突出,且脱离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6分)

(2)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工人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日。(7分)

(3)欧文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巴黎公社的改革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7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中新网

材料二 2011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指出,大会收到委员的很多提案,都关注民生,热议国家的经济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

——人民网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制度?这些制度建立的根本前提是什么?(8分)

(2)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的根本不同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它们所体现的原则。(12分)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不同。

答案:(1)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前提:新中国的成立。(8分)

(2)根本不同: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者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思路 篇六

在新世纪里,规避风险和获取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同时考虑的两大方面。企业对知识的重视和利用、一项新技术的获得、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无疑能给企业带来高收益。但高收益是和高风险相伴而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是不存在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规避。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关键在于:

(一)提高企业财务实力

拥有雄厚的财务实力是防范风险的根本,提高企业的财务实力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企业财务实力的改善主要应依靠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综合战略安排来实现。

(二)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风险有敏感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及时、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风险,能熟练运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在运用这些理论方法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能对具体环境、方法的切合性及某些条件进行合理假设和估计。

(三)建立科学有用的财务预测和风险监控机制

企业财务预测是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财务预测了解自己的财务需求,可以提前安排融资计划,并根据融资计划,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可以把投资和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同时,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能对事件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和修正,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五、财务管理中心体系的建立

企业财务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一切以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为目的。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将企业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收益。总之,要使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企业经营的全方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要求。

六、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报告模式。财务人员通过这三张报表,对企业的资产状况、已获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只能定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予以反映与监督。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的使用者不但要了解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更需了解企业未来的以及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对知识和技术给企业创造的未来收益更为关注。为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新需求,传统财务报告模式应进行相应调整。

(一)增设无形资产等重要项目的报表

无形资产是今后财务报告披露的重点,它包括各类无形资产的数量与成本、科技含量、预期收益及使用年限等内容。另外,还需增加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经营业绩及其前瞻性与背景方面的信息。这些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均是信息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收益多少与承担风险大小的重要依据。

(二)增设人力资源信息表

通过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披露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人力资源收益、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披露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

企业要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消耗资源创造财富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披露企业有关资源消耗、土地利用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该企业应为其行为负多大的社会责任,让信息使用者更正确地认识企业。

七、实施财务再造策略

管理专家迈克尔·哈默倡导的再造思想,流行于欧美各国的企业界,正成为一种最新的管理趋势。哈默把再造工程定义为:“对企业过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重新设计,从而使成本、质量、服务和反应速度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关键指标获得巨大的改善。”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今天,“企业财务再造策略”应成为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财务管理策略。企业财务再造策略要求从零开始,用集体智慧,将企业财务系统所能达到的理想功能一一列出,再经过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最关键、最基本的系统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成企业财务运行的新系统。这样,既可更明确财务部门各环节的权责利,又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每个员工都处于自主管理状态,让顾客导向的观念在整个财务流程中得到体现,以发挥群体优势。财务再造策略包括:财务流程的再造、财务人员的再造、融资机制再造、投资机制再造、收益分配机制再造等内容。这一策略的实施,使企业财务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更好地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职能,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志刚.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J].山西建筑,,29(13).

[2] 谷祺,刘淑莲.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7.论现代社会发展专题 篇七

一、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现状

(一) 基本情况。

合川区幅员面积2343.21平方公里, 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交接地带, 地形以丘陵为主, 占全区总面积的90%, 其中, 平缓丘陵有17个镇街, 低山丘陵有7个镇, 平行岭谷有6个镇。是典型的渝西低山丘陵农业耕作区, 也是重庆市传统农业大区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代表区, 农业产业基础扎实,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区土地资源丰富、三江汇流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 土壤肥沃, 雨量充沛, 常年耕地面积181万亩, 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56.0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05.32万人, 在重庆市各区县中发展现代农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势明显。2013年粮食总产量71.1万吨, 生猪出栏120万头, 水产品产量3.69万吨, 均位居全市第一。先后被国务院、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是重庆首批农业产业化产品出口基地县。

(二) 取得的成效。

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于1990年, 24年来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共70余项, 财政累计投资15842万元。新建田间排灌沟渠183公里, 耕作便道357公里, 机耕道119公里, 建成高标准农田约10万亩, 中低产田改造约15万亩;对农民进行新技术培训近5万人, 推广各类新技术、新品种16件次, 极大地推动了我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2013年, 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81.52亿元, 同比增长8.21%;农业增加值实现56.69亿元, 同比增长4.8%;农民纯收入实现10970元, 同比增长12.8%。

(三) 存在的问题。

一是开发规模较小。我区现有耕地面积181万亩, 累计纳入开发项目的仅25万亩左右, 仍有大面积中低产田亟待开发。近年高标准农田项目任务每年仅2万亩左右, 产业化经营项目1-4个, 财政投资2000多万, 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区域差异较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覆盖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 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大部分尚未治理的区域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生产条件很差, 开发区与未开发区的差距越拉越大。这种区域差异的存在与全区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投资标准较低。我区属于渝西低山丘陵农业耕作区, 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相对不足, 地形起伏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较大, 加上近几年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人工价格普遍上涨, 群众自筹资金能力不足, 使得项目建设的投资标准偏低, 难以实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 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二、合川区农业综合开发未来发展思路

(一) 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战略定位。

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保、调、转、退、减、进”的战略性调整举措, 结合重庆市农业综合开发“123456”的总体工作思路, 根据合川“一心两区一走廊”的发展规划, 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定位为“1123”工作思路。即, 一个目标: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定位:发展西部丘陵高效型现代农业。两大基地:建设全市现代粮油基地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三大工程:粮食安全工程、农业增效工程和农民增收工程。通过开发, 到2017年,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建立, 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并成为全市农产品重要保供区。

(二) 科学布局土地治理项目。

根据辖区内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产业分布基础, 我区未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行梯度式集中连片开发。

1、重点开发平缓丘陵地区。

将合肖路沿线的云门、官渡、钱塘、涞滩、龙市、肖家、大石等14个镇街约100万亩的中部平缓丘陵地区作为土地治理项目重点开发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农业产业基础扎实、设施较完善,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能够永续利用。在该区域重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完善路网、渠系、排灌设施以及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基础设施, 集中打造10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 建成60万亩核心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基地。逐渐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市级优质粮油产业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园。每年实施6-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保护性开发低山丘陵地区。

将三江六岸沿线和龙多山台地地区的太和、燕窝、古楼、三庙、二郎、隆兴、龙凤等7个镇约40万亩的低山丘陵地区作为保护性开发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农业产业基础相对扎实, 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 具有一定的产业化发展基础和潜力。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虽然有限, 但具有一定的恢复潜力, 开发后能够达到生态平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 实现产业带内道路互通, 旱能灌、涝能排, 大幅提高该区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以枇杷、油橄榄、伏淡季水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果林生产基地;以玉米、红薯、高粱、胡豌豆等为主的粗粮生产基地, 并依托粗粮饲料培育现代养殖业基地。

3、限制性开发平行岭谷地区。

将华蓥山片区的土场、清平、三汇、小沔、盐井、草街等6个镇街作为限制性开发区。该区域地形相对复杂, 约有40%的平缓丘陵地带,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差, 生态比较脆弱, 农业产业基础薄弱, 集中连片的规模开发难度较大, 以原生地保护和林草措施为主, 开展岭谷平坝和中小河流综合整治, 打造以生态涵养与生态保护为主的山地生态特色型现代农业。

(三) 在“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推动土地治理项目上档升级。

一是整体布局, 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立足长远, 着眼实际, 综合考虑水利设施、国土土地治理、林业退耕还林等涉农项目及城镇发展布局等要素, 制定中长期整体规划。同时, 科学制定当年实施计划, 提前谋划第二年滚动计划, 前瞻性思考第三年计划, 实现“抓一看二望三”, 环环相扣, 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避免项目建设的随意性、主观性和重复性, 改变土地治理项目单打独干和简单考虑当年项目和局部项目的倾向, 避免项目孤立化, 实现涉农项目间联动和一盘棋整体布局, 保证项目建设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是提高标准, 在精细设计上下功夫。在投入标准和建设标准上都应根据市场规律和群众需求不断提高, 实现土地治理项目的整体转型升级。可因地制宜增加亩均建设投入, 在单体工程的造价和管理方面要不拘于形式, 既要遵循项目建设的原则, 又要着眼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性和必要性, 避免顾此失彼和资源浪费。本着从实际需求出发的原则, 在不超越政策原则的基础上, 提高建设标准, 不简单、机械地划定建设标准。如在大规模项目区的耕作道可增宽到2.2米、部分机耕道也可根据实际加宽、加厚乃至硬化。施工设计要做到精、准、细, 严格按照“水利化、产业化、机械化、高效化、便民化、生态化”的要求进行设计。既要注重项目整体上的成形、美观、大气, 又要讲究单体工程实用原则, 充分兼顾土地治理、水利设施完善以及机械化作业等一体化原则, 注重在工程功能完备上下功夫。

三是转型升级, 在精品示范上下功夫。在整体转型的基础上, 突出抓好精品示范。在重点开发区的双龙湖灌区、白鹤水库和东风水库灌区, 选择2-3个地貌典型、地势平坦、规模适度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按照“六化”标准要求, 在路网密度、排灌渠系、功能完备、便民细节以及内在质量和外观形象上都进行精品打造, 探索和总结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治理项目的经验, 为面上的转型升级探好路、做好引领示范。同时在建成的项目区布置优势特色产业, 把优势基础设施转变为产业优势, 将其打造成可参观、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市级示范工程, 探索总结出中国西部丘陵地区土地治理项目的典型经验。

四是科学管理, 在注重细节上下功夫。完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 既要防止围标串标, 更要防止低价恶意中标, 做到科学、合理地引进施工单位, 提高施工单位的等次和质量。在施工管理中严格逗硬, 在施工细节、下田最后一米、收割最后一步、尽量满足各类农业机械等便民利民措施细节上下足功夫, 确保工程正真便民化、使用高效。同时, 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发挥监理单位的真正作用。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素质, 从源头上推进项目的上档升级。

五是强化监管, 在加强维护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三年一验, 一验三年”的意识, 加强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 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 尽可能地发挥工程的使用寿命和长期效益。增加后期管护费的投入, 研究管护长效机制, 结合各地实际, 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尝试, 有效解决产权不明析、责任落实不到位、管护资金来源不足等问题, 确保能够长期保护项目工程发挥效益, 能够让老百姓永远受益。强化对项目工程明查暗访的力度, 重点对当年以及近年度项目工程建设、管护及效益发挥情况进行跟踪问效。每年对管护组织、管护人员和管护效益予以绩效考核。

(四) 借力农综开发战略调整, 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1、立足资源禀赋, 确定主导产业。

立足打造全市重要农产品保供区的目标定位, 遵循农业基础、气候土壤资源条件的实际, 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思路为:突出特色、规划先行, 注重规模、相对集中, 重点发展粮油、生猪、蔬菜、水产、经果五大重点产业。即一是在合肖路沿线打造60万亩优质粮基地, 建好市级粮油园区。二是在合武片区、龙多山台地等区域建成以玉米、红薯、胡豌豆为主的粗粮生产基地, 和以油橄榄为主导产业的油料作物基地, 并以此为依托建设生猪、家禽、草食牲畜养殖基地。三是在三江沿线以及双龙湖流域发展水产产业, 巩固全市水产第一大区地位, 在全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在三江沿岸利用冲积平坝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打造三个10万亩蔬菜产业带。五是在渝南路、太大路沿线, 利用缓坡和台地大力发展经果种植, 建设以百里枇杷长廊为主的伏淡季水果产业带, 丰富全市人民的果篮子。六是实现钓鱼城、涞滩古镇等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 发展体验式休闲观光现代农业, 在云门、涞滩片区打造10万亩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到2017年, 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70万吨以上, 生猪出栏量达120万头, 水产品产量达6万吨, 蔬菜产量达100万吨, 水果产量达17万吨。

2、推进农村改革,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和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参与特色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 加快土地合理流转, 实现基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是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开展农民培训,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分类制定适合合川发展实际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标准, 探索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二是创新农民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积极培育种植、养殖、农机等行业专业合作社联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向社员提供投入品统购、农产品统销、农机服务、资金互助、全程指导等综合服务。优选一批区级及以上的重点农民合作社, 开展综合服务试点, 以拓展职能、延伸服务。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和品牌整合等方式, 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快速做大做强。推进“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 促进企业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争创名牌产品。

3、强化科技支撑, 助推产业发展。

加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 积极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 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加强农机具的推广, 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 加强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战略合作, 采用技物结合、土地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 多渠道与科研院校合作, 建基地、办企业, 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针对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开展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 力争在品种改良、新技术合成、良繁体系建设、生产基地建设、农业节本增效、循环农业等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三、对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战略的建议

1、建议在全市范围内确定3-5个区县重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恳请将合川纳入其中, 做成全市的样板和亮点。

2、建议将现有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800元/亩以上, 以便基础设施更合理完善。

3、建议出台新的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实施细则。项目可由市农综办直接招投标。

8.论现代化档案发展趋势 篇八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综合素质

前言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档案事业也跟随着社会的脚步,快速的电子化、信息化,通过互联网、电脑、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档案工作开始电子化、无纸化,档案管理工作开始信息化的变革,作为新一代的档案工作者,必须明白我们面对的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趋势,我们要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努力学习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熟练掌握电脑操作,明确相关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

一、档案工作将要面对无纸化、信息化

历史档案工作者每于面对最多的就是纸,档案最多的载体也是纸,但是使用纸载体也存在着劣势,比如档案工作人员要花费大量的体力去整理及搬运他们,需要存放他们的地方,而且需要将这此纸的档案为了保存要装订、装盒,为日后的查询工作也带来了影响,纸质档案因为查询的原因,也不利于原件的保存。但当前如此科技高速的社会,我们的原始档案工作就已经无法跟上步伐,所以我们要跟随新时代的步伐,将我们的档案工作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当然最变革性的变化就是要实现档案的无纸化。随着电脑及网络的普及,无纸化办公已经成为趋势,无纸化办公已经可以实现。当前许多企业其实已经开始了变革,比如,文件的审批是通过网络及公司内部办公网进行审批和流转,不再需要人为的去找各级领导签字或审批,仅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及网络,就可以完成文件的审批和传阅,这样不仅简化了文件在传送过程中的各种手续,又使文件传递的更快、更安全、更及时,时间和地域上的阻碍已经彻底消失。这种变化就是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所带来的,当然,我们的档案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档案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档案管理将面对虚似化

档案是终是为了提供查询,提供服务,这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但是档案馆是最要的就是馆中的档案数量也就是馆藏数量,但是光凭借一个档案馆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网络来实现馆际互连,达到档案共享,这种互连是没有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一个市,可以在全中国,可以在全亚洲,可以跨过海洋实现全世界,实现互连的档案馆信息都是共享,这样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查询到我们需要资料,而且还可以做为大数据统计及分析的数据源,节省成本、费用、人员、房屋,减少也企业的投资成本,档案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深度和广度即得到了提高。

三、档案将实现数字化

由于现代社会摄影产品、扫描产品、缩微产品都十分先进,这些产品和技术都为我们可以实现档案馆数字化提供的有力保证和基础,通过这些产品的应用及互联网、办公自动化设备,可以将档案馆中的历史文件通过扫描及拍照将其转为电子文件,或是通过缩微技术将大量的纸质档案内容缩微至很小的载体上做为电子文件保存,进行缩微保存,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进行识别、管理这些电子文件,档案最终的目的是提供查询服务,当档案数字化后,查询将变得十分简便,我们只需要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关的查询条件,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的查询出结果,可以查询工作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查询也来的档案也不再是图文分离的档案,而是图片并茂的档案资料,使人们简单明白,可以结束用文件对就图纸才可了解查询信息的时代。

四、档案将实现信息及网络化变革

当今社会已经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不再受地域,国家的限制,不仅提高的办公效率,同时也使各部门间协作关系变得密切,当然档案实现网络化后也要注意安全及保密等级性的管理,比如可以通过指纹识别,密码识别,权限等级设置等方式来控制访问档案库的人员及可以访问或查询的范围,通过档案的信息化及网络化变革可以加快传播速度,节约成本,查询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五、档案管理将实现市场化、社会化

档案管理实现市场化、社会化,将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共享,可以将不同单位的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将馆资料扩大,可以使大家查询到更多的资源,但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也增强单位内部人员对档案的保护意识,建立档案的共享制度,使得档案可以安全的被共享和使用。

档案实行市场化后有利于档案的再次开发,档案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提供服务,实行了市场化后融合了社会上其它行业的住处,可以使单位内的资料得到充实和共享,无形中形成了虚拟的庞大信息库,有利于查询使用,当然,这个庞大的信息库也反过来给社会带来的充足的信息源,方便各行业的信息需要,档案给社会带来的帮助,社会上各行业的人员同样也会支持档案的发展,各行业的源信息的提供,资金的提供等,二者带来良性循环,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互相服务。所以档案是必会面向市场化的发展。

六、档案人员综合素质提高

档案人员地过去的工作中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但当今社会,光有档案的知识是不够的,档案人员还应该快速的掌握办公自动化的设备使用、电脑基本操作知识、具备基本的英语知识、了解当前档案的盯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多媒体技术等,档案人员需要从单一专业性人员转变成复合型的综合性人员才可以适应社会对档案人员的要求,才能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七、结束语

上一篇: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下一篇: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采菱